CN106374985A -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4985A
CN106374985A CN201510428989.0A CN201510428989A CN106374985A CN 106374985 A CN106374985 A CN 106374985A CN 201510428989 A CN201510428989 A CN 201510428989A CN 106374985 A CN106374985 A CN 106374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e word
user
encoder matrix
mim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8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4985B (zh
Inventor
任斌
宋扬
康绍莉
秦飞
孙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4289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49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8233 priority patent/WO20170124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4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4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包括:在发送端,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多入多出层;在进行多入多出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正交频分复用调制后,进行发送。接收端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多入多出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本发明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能够解决波束间的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LTE-A(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增强)的下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不断演进。天线数增加,码本得到增强,多用户支持逐步完善。目前,LTE/LTE-A下行多天线技术包含开环的SFBC(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空频块码)、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时延分集),闭环SU-MIMO(Single User-MIMO,单用户MIMO)和MU-MIMO(Multiple Users-MIMO,多用户MIMO)的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波束赋形等模式。
为了满足未来同小区内支持更多用户数的需求,需要在已有MIMO模式基础上叠加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NTT DoCoMo提出了一种与MIMO结合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方案,简称为NOMA-MIMO,具体内容可以参见:Y.Saito,Y.Kishiyama,A.Benjebbour,T.Nakamura,etc,“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for Future Radio Access”,IEEE 77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TC Spring),2013.,图1为NTT DoCoMo提出的“功率域+空域”非正交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发送端,它通过不同的波束(beam)来做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复用多址接入),同一个波束内的用户通过功率域来进行非正交区分,在接收端,每个波束基于该波束对应的用户利用串行干扰抵消的方式来进行检测,通常强功率用户只检测自身信号即可,而弱功率用户需要先检测同波束的其他用户并且抵消掉这些用户的信号后再检测自身信号。
对于NTT DoCoMo提出的NOMA-MIMO方案,其不足在于,由于各个波束不完全正交,会导致不同的波束之间存在干扰,这样对接收端只检测本波束信号的多用户检测准确度造成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用以在MIMO模式下支持更多的用户,并且避免不同波束之间存在的干扰,提升接收端的检测准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较佳地,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较佳地,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S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或在M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较佳地,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较佳地,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时,采用的联合检测算法是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算法。
较佳地,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包括:
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装置,包括:
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功率分配模块,用于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调制符号映射模块,用于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资源映射模块,用于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发送模块,用于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较佳地,编码调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较佳地,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S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或,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M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的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判决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较佳地,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较佳地,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算法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较佳地,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时,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发送端,在基本时频资源的编码域、功率域、空域等多个信号域上进行映射,在接收端,通过增加检测的复杂度来分离信号,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MIMO模式,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相对于NOMA-MIMO方案,能够解决波束间的干扰问题,提升接收端的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中NTT DoCoMo提出的“功率域+空域”非正交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DMA与MIMO相结合的发送方案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接收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DMA与MIMO相结合的检测方案1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DMA与MIMO相结合的检测方案2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P-IDD算法的检测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数据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于NTT DoCoMo提出的NOMA-MIMO方案,由于各个波束不完全正交,会导致不同的波束之间存在干扰,这样对接收端只检测本波束信号的多用户检测准确度造成很大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采用了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实施中将该技术称为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图样分割多址接入)技术,它利用多用户信道的非对称性,通过设计多用户不等分集的稀疏编码矩阵和编码调制联合优化方案,实现时频域、功率域和空域等多维度的非正交信号叠加传输,获得更高多用户复用和分集增益。
PDMA可以在基本时频资源的编码域、功率域、空域等多个信号域上进行映射,形成区分多用户的非正交特征图样。对于编码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用户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利用编码矩阵的列来叠加发送;对于功率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用户占用相同时频资源但是在发送功率上进行叠加;对于空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用户数据流在空间上进行叠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考虑在已有MIMO模式上叠加PDMA技术的实现方案,以付出检测复杂度为代价来降低业界已有方案存在的干扰问题,提升系统性能。也即,针对下行多天线传输系统,提出一种基于PDMA技术的时频资源编码域和功率域和空域相结合的发送和检测方案,其中发送端实现了PDMA与MIMO模式的结合,能够相对已有MIMO模式支持更多的用户,接收端综合利用多波束的信息来进行多用户检测,以付出检测复杂度为代价来降低已有NOMA-MIMO方案存在的波束间干扰问题,提升系统性能。下面进行说明。
在说明过程中,将分别从UE与基站侧的实施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必须配合实施,实际上,当UE与基站分开实施时,其也各自解决UE侧、基站侧的问题,只是二者结合使用时,会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图2为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
步骤201、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步骤202、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步骤203、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步骤204、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步骤205、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在发送端的实施上,图3为PDMA与MIMO相结合的发送方案框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PDMA技术与MIMO技术的结合方式也可以用统一的框架进行描述,和MIMO技术相比,PDMA技术引入对发送端需要新增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PDMA编码调制、PDMA功率分配、PDMA码字调制符号到MIMO层映射、PDMA资源映射,下面将结合以上功能模块进行说明。
实施中,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以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具体的,PDMA码字对应于PDMA编码矩阵的列,而PDMA编码矩阵的确定、表达等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申请日在2014-12-19,申请号为201410806434.0的专利申请《基于多用户编码叠加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和设备》。
则,PDMA与MIMO结合的发送端过程主要为: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进行PDMA编码调制、PDMA码字的功率分配、PDMA码字调制符号到MIMO层映射,然后经历MIMO预编码,再进行PDMA资源映射,然后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调制,再发送出去。
实施中,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S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或,在M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具体的,上述过程中,依据MIMO的传输模式不同,MIMO预编码模块会有所不同。按照LTE的规定,图3中一个用户可能对应一个信道编码码字或两个码字。PDMA编码调制负责为每个信道编码码字选择合适的PDMA码字进行PDMA编码调制,然后将各PDMA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的层上。一个信道编码码字形成的PDMA编码调制符号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MIMO层,当信道编码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时,则会出现多个PDMA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层上,此时确定合适的映射关系对用户终端的检测性能将非常必要。
例如,对于现有SU-MIMO传输模式,包括开环SFBC、CDD以及使用相同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的CL-SM(Closed-loopSpatial Multiplexing,闭环空分复用)等,可以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叠加使用不同PDMA码字的多个用户的数据层,并调整各PDMA码字的数据层功率,达到同时向多个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目的。
又如,对于现有MU-MIMO传输模式,基站可以将空间特性相近的用户分成一组,例如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报告相同或空间特性相近的PMI的用户即认为空间特性相近。不同用户组对应不同的MIMO层,使用SDMA进行区分并降低组间干扰,组内用户则使用不同的PDMA码字加以区分。由于基站端无法获知理想的信道,通过SDMA仍然会残留部分用户组间干扰,用户终端可以采用联合检测进一步消除干扰。
在对发送端的实施进行说明后,下面对接收端的实施进行说明。
图4为用户数据的接收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
步骤401、接收数据;
步骤402、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步骤403、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步骤404、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相应的,如发送端,实施中,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以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实施中,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时,采用的联合检测算法是BP(Belief Propagation,置信传播)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Iterative Detectionand Decoding,迭代检测译码)算法(为便于描述,申请中将其称为:BP-IDD)。
实施中,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可以包括:
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具体的,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具体的,接收端主要对应于用户终端的检测。对于用户终端来讲,在同一小区内,它除了收到自身的信号外,还会收到与其进行PDMA与MIMO结合时复用的其他用户的信号(也称作“同区干扰信号”)。如果同区干扰过大,会明显地影响用户对自身信号的检测,因此,需要考虑高性能的检测算法。
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2种检测方案:
方案1: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对于任一波束内的任一用户,用户利用本区内所有与其在相同时频资源上以PDMA和SDMA复用的用户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从联合检测数据中提取自身信息。联合检测算法推荐采用基于置信传播的迭代译码检测算法(BP-IDD算法)。
方案2: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对于任一波束内,弱功率用户利用本区内所有与其同时频资源复用的PDMA用户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从联合检测数据中提取自身信息;强功率用户只利用本区内邻波束中所有与其同时频资源复用的PDMA强功率用户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从联合检测数据中提取自身信息。联合检测算法推荐采用BP-IDD算法。
为更好地理解方案的实施,下面以基站与用户终端配合实施的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中将以与图1相对应的4用户为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发送端利用PDMA方式将4个用户分为2组,每组2个用户。组与组之间通过SDMA波束来进行区分,这是一种空域的PDMA实现方式;组内的用户之间通过编码矩阵和功率来进行区分,这是一种时频资源的编码域联合功率域的PDMA的实现方式。即,发送端综合使用了PDMA的时频资源的编码域、功率域、空域的信号叠加来区分4个用户。
对于同一波束内的2个用户,基于PDMA编码矩阵的复用方法以及功率相位分配方式的实施,可以参见:
申请日在2015-04-07,申请号为201510162290.4的专利申请《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申请日在2014-12-03,申请号为201410728209.X的专利申请《一种用户配对及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申请日在2015-04-07,申请号为201510161138.4的专利申请《一种数据传输、接收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以使用最简化的PDMA编码矩阵[2,3]为例,用户1可以依据编码矩阵的第1列来进行时频资源复用,使用功率分配因子α(0<α<1)以及相位用户2可以使用编码矩阵的第2列和第3列来进行时频资源复用,使用功率分配因子以及相位
其中,[1,1]、[2,1]为第一用户,[1,2]、[2,2]、[1,3]、[2,3]为第二用户。
按照MIMO方式应用假设使用2个波束,用户1和用户2归为波束1,用户3和用户4归为波束2,波束1和波束2采用SDMA预编码来区分。
图5为PDMA与MIMO相结合的检测方案1示意图,接收端如果采用前述方案1来进行检测,如图5所示,则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的检测方法类似,均是利用所有用户的信息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并提取用户自身的信息,其中联合检测算法推荐采用BP-IDD算法。BP-IDD算法的流程如图7所示。
图6为PDMA与MIMO相结合的检测方案2示意图,接收端如果采用前述方案2来进行检测,如图6所示,则对应于各波束的弱功率用户,即用户1和用户3的检测方法类似,均是利用所有用户的信息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并提取用户自身的信息,其中联合检测算法推荐采用BP-IDD算法。而对应于各波束的强功率用户,即用户2和用户4的检测方法类似,只是利用强功率用户的信息,即用户2和用户4来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并提取用户自身的信息,其中联合检测算法推荐采用BP-IDD算法。
图7为BP-IDD算法的检测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接收到包含k个用户的接收信号后,首先进行OFDM解调,然后利用BP多用户检测器进行基于置信传播的检测,经过迭代译码检测的交织、解交织及Turbo解码器处理后,经过判决处理,即可根据用户信息确定出用户的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装置、一种多用户数据的接收装置,由于这些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方法、一种多用户数据的接收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8为多用户数据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装置中可以包括:
编码调制模块801,用于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功率分配模块802,用于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调制符号映射模块803,用于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资源映射模块804,用于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发送模块805,用于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实施中,编码调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实施中,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S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或,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M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图9为用户数据的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装置中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数据;
联合检测模块902,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判决模块903,用于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实施中,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实施中,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算法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实施中,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时,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图10为基站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基站中包括:
处理器1000,用于读取存储器10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
收发机1010,用于在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发送OFDM调制后的每路数据。
实施中,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实施中,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S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或在MU-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11为用户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户终端包括:
处理器1100,用于读取存储器11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收发机1110,用于在处理器11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数据。
实施中,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实施中,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时,采用的联合检测算法是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算法。
实施中,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包括:
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1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OFDM下行系统的PDMA与MIMO结合的方案,包括发送端PDMA采用时频资源的编码域、功率域、空域的结合来区分多用户,接收端用户采用在相同时频资源进行PDMA复用和SDMA复用的多用户来进行联合检测。
具体的,在发送端,PDMA采用时频资源的编码域、功率域、空域的结合来区分多用户,PDMA与MIMO结合相对于已有MIMO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接入用户数。
在接收端,用户采用在相同时频资源进行PDMA复用的多用户来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的还提供了:
方案1:各用户利用所有PDMA、SDMA用户信息检测。
方案2:强功率用户只利用PDMA、SDMA强功率用户信息检测。
和已有MIMO模式相比,采用本方案能够提升接入用户数;和NTTDoCoMo的NOMA-MIMO方案相比,能够提升接收端的检测准确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多入多出MIMO层;
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单用户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或,在多用户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空分复用多址接入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4.一种用户数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为: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时,采用的联合检测算法是置信传播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迭代译码IDD算法。
7.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包括:
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8.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在多用户数据经过信道编码后,根据编码矩阵对每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功率分配模块,用于以码字为单位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功率分配;
调制符号映射模块,用于将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调制符号映射到MIMO层;
资源映射模块,用于在进行MIMO预编码后,对每路信道数据进行资源映射;
发送模块,用于将资源映射后的每路数据分别进行OFDM调制后,进行发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编码调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单用户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或,
资源映射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码字数大于MIMO层数,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时,在多用户MIMO传输模式下利用SDMA分组后,或利用SDMA分组及功率分配区分映射到同一MIMO层上的码字。
11.一种用户数据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根据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其中,每路信道数据的码字对应于编码矩阵的列;
判决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分离出用户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按以下方式确定编码矩阵:
确定实际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M,其中,N+1≤M≤2N-1;
根据已配置的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2N-1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确定表示所述N个传输资源上复用M个用户设备时采用编码叠加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编码矩阵中每列对应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且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所述第二编码矩阵中至少两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BP算法或者基于BP的IDD算法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合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时,同时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功率、编码矩阵的码字,从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或,根据功率对用户数据进行区别后,对于弱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与弱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对于强功率用户,利用码字调制符号与MIMO层的映射关系、编码矩阵的码字,从本区内邻波束中与强功率用户同时频资源的用户数据中进行多用户联合检测获得的数据中提取用户数据的先验信息。
CN201510428989.0A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74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8989.0A CN106374985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88233 WO2017012463A1 (zh) 2015-07-20 2016-07-01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8989.0A CN106374985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985A true CN106374985A (zh) 2017-02-01
CN106374985B CN106374985B (zh) 2020-02-28

Family

ID=57833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8989.0A Active CN106374985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4985B (zh)
WO (1) WO201701246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61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880756A (zh) * 2018-07-12 2018-11-23 北京邮电大学 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基于资源映射的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104267A (zh) * 2018-08-27 2018-12-2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60A (zh) * 2018-11-08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9154286A1 (zh) * 2018-02-12 2019-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制和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10337789A (zh) * 2017-02-17 2019-10-15 索尼公司 用于基于非正交资源的多址接入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0601796A (zh) * 2019-09-19 2019-12-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下行多用户联合信道编码发射、接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9138A (zh) * 2006-04-07 2006-09-06 清华大学 自适应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CN1832369A (zh) * 2005-03-12 2006-09-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入多出通信系统的发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75950A (zh) * 2011-01-07 2011-05-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Mimo-ofdm认知无线电通信方法
US20130163544A1 (en) * 2011-12-27 2013-06-27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rs in massive mimo system operating in fdd mode
KR20140077687A (ko) * 2012-12-14 2014-06-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sp 기반 채널 변조 장치
CN104283593A (zh) * 2014-10-10 2015-01-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d mimo系统中基于统计信息的双维度联合sdma方法
CN104321990A (zh) * 2012-05-25 2015-01-28 夏普株式会社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2279C (zh) * 2005-05-13 2009-06-17 北京邮电大学 通信系统中的混合编码调制和功率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369A (zh) * 2005-03-12 2006-09-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入多出通信系统的发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829138A (zh) * 2006-04-07 2006-09-06 清华大学 自适应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CN102075950A (zh) * 2011-01-07 2011-05-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Mimo-ofdm认知无线电通信方法
US20130163544A1 (en) * 2011-12-27 2013-06-27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rs in massive mimo system operating in fdd mode
CN104321990A (zh) * 2012-05-25 2015-01-28 夏普株式会社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KR20140077687A (ko) * 2012-12-14 2014-06-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sp 기반 채널 변조 장치
CN104283593A (zh) * 2014-10-10 2015-01-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d mimo系统中基于统计信息的双维度联合sdma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康绍莉 等: "面向5G的PDMA图样分割多址接入技术", 《电信技术网》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61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18619B (zh) * 2017-02-09 2020-08-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37789A (zh) * 2017-02-17 2019-10-15 索尼公司 用于基于非正交资源的多址接入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1658772B2 (en) 2017-02-17 2023-05-2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on-orthogonal-resource based multiple access
WO2019154286A1 (zh) * 2018-02-12 2019-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制和解调方法及装置
US11201705B2 (en) 2018-02-12 2021-1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880756A (zh) * 2018-07-12 2018-11-23 北京邮电大学 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基于资源映射的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104267B (zh) * 2018-08-27 2021-05-18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04267A (zh) * 2018-08-27 2018-12-2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60A (zh) * 2018-11-08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65360B (zh) * 2018-11-08 2021-04-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601796B (zh) * 2019-09-19 2022-04-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下行多用户联合信道编码发射、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10601796A (zh) * 2019-09-19 2019-12-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下行多用户联合信道编码发射、接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2463A1 (zh) 2017-01-26
CN106374985B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4985A (zh)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507758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기준 신호(csi-rs)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35514B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协调多点传送假设的配置
CN101789849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294175B2 (e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ing optimized rank 3 codebook
US109249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CN107113107A (zh) 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中的信道状态反馈增强
CN106465365A (zh) 多用户、多址接入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2983934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80197A (zh) 一种实现透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3465A (zh) 对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用于码本增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12389A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160924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6160948A (zh)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194377A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560162B2 (e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6330272A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US20190349168A1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733592A (zh) 传输方案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7649B (zh)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557348B (zh)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733491A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46431A (zh) 信息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98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