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5648B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648B
CN109155648B CN201780029162.XA CN201780029162A CN109155648B CN 109155648 B CN109155648 B CN 109155648B CN 201780029162 A CN201780029162 A CN 201780029162A CN 109155648 B CN109155648 B CN 109155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user
recep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91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648A (zh
Inventor
村上豊
木村知弘
大内干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1110735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5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包括:分别生成对M个(M为2以上的整数)的接收装置的调制信号的M个信号处理单元;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以及N个(N为1以上的整数)的天线单元。上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在发送多个流的情况下,生成2个映射后的信号,通过对2个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而生成第1预编码的信号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对第2预编码的信号,周期性地变更I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相位,输出相位变更的信号,将第1预编码的信号和相位变更的信号作为2个调制信号输出。上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在发送1个流的情况下,输出1个调制信号。复用信号处理单元将从M个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生成N个复用信号。N个天线单元将N个复用信号分别发送。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了多天线的通信方法,例如有称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在MIMO所代表的单用户用多天线通信中,通过分别调制多个序列的发送数据,从不同的天线同时发送各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通信速度。
图33是表示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送天线数为2、发送调制信号(发送流)数为2时的、基于DVB-NG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Next Generation Handheld;数字视频广播-下一代手持设备)标准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发送装置中,被输入数据1,由编码单元2编码的数据3通过分配单元4,被分为数据5A及数据5B。数据5A通过交织器4A,施以交织的处理,通过映射单元6A,施以映射的处理。同样,数据5B通过交织器4B,施以交织的处理,通过映射单元6B,施以映射的处理。根据帧结构信号13中包含的设定信息执行编码器2中的编码处理、交织器4A及4B中的交织处理、以及映射单元6A及6B中的映射处理。
加权合成单元8A及8B的各个单元将映射后的信号7A及7B作为输入,分别进行加权合成。由此,生成加权合成后的信号9A及16B。之后,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6B由相位变更单元17B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9B。然后,通过无线单元10A及10B,进行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关联的处理,例如变频、放大等处理,从天线12A将发送信号11A发送,从天线12B将发送信号11B发送。基于由信号处理方法信息生成单元114生成的信号处理方法信息115进行加权合成单元8A及8B中的加权合成处理、相位变更单元17B中的相位变更处理。信号处理方法信息生成单元114基于帧结构信号13,生成信号处理方法信息115。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17B中,例如,设有9个相位变更值,标准地进行周期为9的相位变更。
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能够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IMO for DVB-NGH,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TVbroadcasting,”IEEE Commun.Mag.,vol.57,no.7,pp.130-137,July 2013.
非专利文献2:Standard conformab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OFD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VB-T system,”IEEE Globecom 2001,pp.3100-3105,Nov.2001.
非专利文献3:IEEE P802.11n(D3.00)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20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图33的发送装置未考虑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发送调制信号。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发送调制信号的发送装置,在对各终端(各用户)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提供可以避免陷入时常性的劣质的接收状态的发送装置。由此,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发送装置包括:分别生成对M个(M为2以上的整数)的接收装置的调制信号的M个信号处理单元,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包括:在向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多个流的情况下,生成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的2个映射后的信号,通过对所述2个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而生成第1预编码的信号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的预编码单元;以及对于所述第2预编码的信号,周期性地变更I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相位,输出相位变更的信号相位变更单元;将所述第1预编码的信号和所述相位变更的信号作为2个调制信号输出,在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1个流的情况下,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输出1个调制信号,通过将从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生成N个(N为1以上的整数)复用信号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以及各自具有至少1个天线元件,分别发送所述N个复用信号的N个天线单元。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在对各终端(各用户)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避免陷入时常性的劣质的接收状态。由此,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4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与图3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5表示使用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表示图1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7表示与用于生成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的控制信息生成有关的部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9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10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1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2表示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3表示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4表示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5表示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6表示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7表示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8表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包含了交织器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0表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关系的图。
图21表示图19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2表示基站(AP)同时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3表示终端同时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4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
图25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通信的时间性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26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7表示基站(AP)和终端#p之间的通信的例子的图。
图28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29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30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31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2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3表示基于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DVB-NGH标准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4表示图24所示的基站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5表示图34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6表示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7表示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8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39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40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1例子的图。
图41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2例子的图。
图42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3例子的图。
图43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4例子的图。
图44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5例子的图。
图45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6例子的图。
图46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7例子的图。
图47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8例子的图。
图48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9例子的图。
图49表示与图2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50A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
图50B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
图51A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
图51B表示在包含图3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
图52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图。
图53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图30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54表示帧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55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一例子的图。
图56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与图55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57表示追加了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58表示图1、图5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
图59表示图1、图5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
图60表示控制信息码元等中包含的结构的第1例子的图。
图61表示控制信息码元等中包含的结构的第2例子的图。
图62表示第1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3表示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4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
图65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再者,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一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接收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例如是基站、访问点、广播台等。发送装置是用于生成并发送对从用户#1的接收装置(终端)至用户#M(M设为2以上的整数)的M个接收装置(终端)发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装置。
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包括: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N为1以上的整数)。
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数据101_1作为输入。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1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发送)等)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或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将生成的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或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
同样,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将控制信号100、用户#2用的数据101_2作为输入。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2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发送)等)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或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将生成的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或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
同样,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将控制信号100、用户#M用的数据101_M作为输入。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M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发送)等)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或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将生成的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或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
因此,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数据101_p作为输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p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发送)等)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或用户#p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将生成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或用户#p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再者,对于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各结构,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为例子进行后述。
再者,对于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各个单元,控制信号100包含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和单个流发送的哪个的信息。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基于控制信号100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N为1以上的整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将生成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输出到对应的无线单元(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
(共同)参考信号199是为了接收装置估计传播环境而从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共同)参考信号199被插入到各用户的基带信号中。再者,对于复用信号处理,将后述。
无线单元$1(106_1)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106_1)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1输出到天线单元$1(108_1)。
天线单元$1(108_1)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1作为输入。天线单元$1(108_1)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1,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1(108_1)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1从天线单元$1(108_1)作为电波输出。
无线单元$2(106_2)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105_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2(106_2)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2输出到天线单元$2(108_2)。
天线单元$2(108_2)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2作为输入。天线单元$2(108_2)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2,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2(108_2)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2从天线单元$2(108_2)作为电波输出。
无线单元$N(106_N)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作为输入。无线单元$N(106_N)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N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
天线单元$N(108_N)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N作为输入。天线单元$N(108_N)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N,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N(108_N)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N从天线单元$N(108_N)作为电波输出。
因此,无线单元$N(106_N)(n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作为输入。无线单元$N(106_N)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N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
天线单元$N(108_N)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N作为输入。天线单元$N(108_N)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N,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N(108_N)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N从天线单元$N(108_N)作为电波输出。
再者,对于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天线单元$1~$N的结构的一例子,将后述。
控制信号100可以是基于图1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对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也可以是图1的发送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该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再者,在图1的发送装置中,全部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即,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数为1以上M以下。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调制信号的通信对象(用户)的数为1以上M以下。
此外,全部的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此外,全部的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
如以上,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可以将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
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和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此外,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和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再者,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组合不限定于本例子。
<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接着,对于图1中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结构,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为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包括纠错编码单元202、映射单元204、信号处理单元206。
纠错编码单元202将用户#p用的数据201和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控制信号200相当于图1中的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数据201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数据101_p。纠错编码单元202基于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码有关的信息(例如,纠错码的信息、码长度(块长度)、编码率),进行纠错编码,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输出到映射单元204。
再者,纠错编码单元202也可以包括交织器。在纠错编码单元202包括了交织器的情况下,在编码后进行数据的重新排列,输出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
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与调制方式对应的映射,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和/或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映射单元204将生成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和/或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206。
再者,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2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分离为第1序列和第2序列。然后,映射单元204使用第1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使用第2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此时,假设第1序列和第2序列不同。但是,即使第1序列和第2序列为相同的序列,也可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2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也可以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分离为3个以上的序列,使用各个序列进行映射,生成3个以上的映射后的信号。这种情况下,3个以上的序列可以彼此不同,3个以上的序列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为相同的序列。
此外,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作为1个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
信号处理单元206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和/或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以及信号群210、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206基于控制信号200,进行信号处理,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207_B输出。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B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2。
此时,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表示为up1(i),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B表示为up2(i)。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接着,使用图3说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
<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3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信号处理单元206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B、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相位变更单元309B。再者,在图3中,说明在图2中,映射单元204基于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信息,生成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的情况。
加权合成单元(预编码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和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相当于图2中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相当于图2中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此外,控制信号300相当于图2中的控制信号200。
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加权合成(预编码),生成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和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加权合成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到插入单元307A。加权合成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到相位变更单元305B。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表示为sp1(t),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表示为sp2(t),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表示为zp1(t),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表示为zp2’(t)。再者,t作为一例子,设为时间。此外,假设sp1(t)、sp2(t)、zp1(t)、zp2’(t)以复数定义。因此,sp1(t)、sp2(t)、zp1(t)、zp2’(t)也可以是实数。
这种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下式(1)进行运算。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21
在式(1)中,a、b、c、d以复数定义。a、b、c、d也可以为实数。再者,假设i为码元号。
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加权后的信号304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5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加权后的信号304B,施以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出到插入单元307B。再者,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以zp2(t)表示。假设zp2(t)以复数定义。再者,zp2(t)也可以为实数。
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具体的动作。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例如,假设对zp2’(i)施以yp(i)的相位变更。因此,可以表示为zp2(i)=yp(i)×zp2’(i)。假设i为码元号(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作为yp(i)表示的相位变更的值如下式(2)那样设定。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31
在式(2)中,j是虚数单位。此外,Np是2以上的整数,表示相位变更的周期。若Np被设定为3以上的奇数,则有可能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但是,式(2)不过是一例子,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设定的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因此,假设将相位变更值以yp(i)=ej×δp(i)表示。
此时,zp1(i)和zp2(i)使用相位变更值yp(i)=ej×δp(i)和式(1),可以用下式(3)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32
再者,δ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
在式(3)中,相位变更值yp(i)不限于式(2)的值,例如,可考虑周期性、规则性地变更相位的方法。
说明式(1)和式(3)所示的用于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运算的矩阵。将用于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运算的矩阵如下式(4)那样用Fp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41
例如,矩阵Fp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式(5)~式(12)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42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43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44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45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1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2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3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4
再者,式(5)~式(12)中,α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此外,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α不为0(零)。而且,β也不为0(零)。
或者,可考虑矩阵Fp使用以下的式(13)~式(20)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5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56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1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2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3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4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5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6
再者,式(13)~式(20)中,θ是实数。此外,在式(13)、式(15)、式(17)、式(19)中,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β不为0(零)。
或者,可考虑矩阵Fp使用以下的式(21)~式(32)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67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1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2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3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4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5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6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77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1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2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3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4
其中,θ11(i)、θ21(i)、λ(i)是i的(码元号的)函数,是实数的值。例如,λ是实数的固定值。再者,λ也可以不是固定值。α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α不为0(零)。而且β也不为0(零)。此外,θ11、θ21是实数。
或者,矩阵Fp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式(33)~式(36)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5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86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91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192
再者,在式(34)、式(36)中,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β不为0(零)。
再者,即使使用与上述式(5)~(36)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也可实施各实施方式。
此外,在预编码矩阵Fp如式(33)、式(34)那样表示的情况下,图3中的加权合成单元303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301B,不施以信号处理,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输出。即,在可以不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也可以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情况下,根据控制信号300,进行施以加权合成、或不进行加权合成的控制。
插入单元307A将加权后的信号304A、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插入单元307A基于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将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A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同样,插入单元307B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插入单元307B基于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将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B输出到相位变更单元309B。
再者,对于用于生成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控制信息的生成、以及在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中使用的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将后述。
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基带信号308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9B对基带信号308B,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将基带信号308B设为码元号i的函数,假设表示为xp’(i)。于是,从相位变更单元309B输出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xp(i))可以表示为xp(i)=ej×ε(i)×xp’(i)。
作为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动作,也可以是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而且,作为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特征,是对在频率轴方向上存在的码元,进行相位变更。相位变更单元309B对数据码元、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码元等施以相位变更。
再者,在图3中,表示了包括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但相位变更单元309B也可以不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或者,即使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切换是否动作。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下,插入单元307B将基带信号308B输出到图1的复用信号生成单元104。这样,在图3中,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存在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下,取代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基带信号308B为向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输出信号。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
再者,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使用以式(33)或式(34)所示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301B,不施以用于加权合成的信号处理,而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
这种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i)施以与加权合成对应的信号处理而生成、输出加权后的信号304A、304B的处理,(ii)不进行用于加权合成的信号处理,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的处理这样的、切换(i)的处理和(ii)的处理的控制。
此外,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仅使用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也可以不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2个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但是,在对用户#p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在图3中,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6B及插入单元307B不动作,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也可以不加权地输入到插入单元307A。或者,在选择单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不包括图3的结构之中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6B及插入单元307B。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2个序列的信号的情况。然而,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也可以生成3个以上的序列的信号。在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了3个以上的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使用与输入的信号的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加权合成,输出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信号。再者,输入到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的信号的数和从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的信号的数也可以不相同。即,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不是正方矩阵。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也可以对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全部信号、或者一部分进行相位变更。或者,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也可以对输出的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全部信号,不进行相位变更。
图4是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4中,对与图3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再者,对与图3同样的结构,省略这里的说明。
图4的信号处理单元206是对图3的信号处理单元206追加了系数乘法单元401A、系数乘法单元401B的结构。
系数乘法单元401A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系数乘法单元401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乘以系数,将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再者,若将系数设为up,则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表示为up×sp1(i)。up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但是,up不为0(零)。再者,在up=1的情况下,系数乘法单元401A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不进行系数的乘法,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作为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输出。
同样,系数乘法单元401B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系数乘法单元401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乘以系数,将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再者,若将系数设为vp,则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作为vp×sp2(i)表示。vp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但是,vp不为0(零)。再者,在vp=1的情况下,系数乘法单元401B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不进行系数的乘法,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作为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输出。
在图4中,从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从相位变更单元305B输出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使用系数乘法单元401A的系数up、系数乘法单元401B的系数vp、以及式(3),由下式(37)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221
再者,对于(预编码)矩阵Fp的例子,如已经说明的,是式(5)~(36)。此外,对于相位变更的值yp(i)的例子,以式(2)表示,但是,对于(预编码)矩阵Fp、相位变更的值yp(i),不限于这些。
以图1~图4和式(1)~式(37)作为例子,说明了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码元的(例如,zp1(i),zp2(i))方法。生成的码元也可以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此外,在使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生成的码元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方向上。此外,对生成的码元,施以交织(即,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可以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轴方向上。
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由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进行码元的配置。
再者,关于码元的配置方法,将后述。
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发送相同的码元号i的zp1(i)和zp2(i)。
图1中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为p=1时的zp1(i),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为p=1时的zp2(i)。同样,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为p=2时的zp1(i),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为p=2时的zp2(i)。同样,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1为p=M时的zp1(i),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2为p=M时的zp2(i)。
再者,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使用式(3)或式(37),生成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同样,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使用式(3)或式(37),生成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同样,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2。
在那时,适用预编码和相位变更,生成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103_p_2的情况下,根据p的值,进行由式(3)、式(37)中的a、b、c、d构成的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的设定。
即,根据p的值,即,对每个用户,分别设定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用于设定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中。
但是,图1的全部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不适用预编码和相位变更。例如,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之中,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单元。此外,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之中,也可以存在生成一个基带信号(一个流的基带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
如以上,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在进行了预编码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可以得到提高终端的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图1那样,通过发送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图1的发送装置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再者,在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进行相位变更”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进行相位变更,即,相位变更单元305B对输入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也可以不进行相位变更,将加权后的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复用信号处理的一例子>
具体地说明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加权合成处理)。
假设将图1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输出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基于式(3)表示为zp1(i)、zp2(i)。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为0以上的整数。此时,假设将信号b{2p-1}(i)、b{2p}(i)如下式(38)、(39)那样表示。
b(2p-1}(i)=zp1(i) 式(38)
b(2p}(i)=zp2(i) 式(39)
例如,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以b{1}(i)、b{2}(i)表示。即,在用户#1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M分别输出2个信号的情况下,该输出信号表示为b{1}(i)~b{2M}(i)。
再者,在发送单流(单调制信号)的情况下,zp1(i)、zp2(i)的任何一个也可以为零。
而且,假设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输出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分别为v1(i)~vN(i)。即,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为vn(i)。(n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此时,vn(i)可以用下式(40)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241
此时,Ω{n}{k}是进行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Ω{n}{k}也可以为实数。而且,Ω{n}{k}由各终端的反馈信息确定。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1个、或者2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输出3个以上的调制信号。在该情况下,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处理需要以与式(40)不同的算式表现。
<无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前述,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分别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生成发送信号。此时,在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中,也可以使用单载波方式、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等多载波方式的任何一个方式。以下,以使用了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106_N)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使用了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106_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无线单元$N(106_N)包括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傅里叶逆变换单元504、处理单元506。
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将信号501和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基于控制信号500,进行输入的信号501的串并行转换,将串并行转换后的信号503输出到傅里叶逆变换单元504。再者,信号501相当于图1中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控制信号500相当于图1中的控制信号100。
傅里叶逆变换单元504将串并行转换后的信号503和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傅里叶逆变换单元504基于控制信号500,施以傅里叶逆变换(例如,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将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505输出到处理单元506。
处理单元506将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505、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处理单元506基于控制信号500,施以变频、放大等处理,将调制信号507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从处理单元506输出的调制信号507相当于图1中的发送信号107_N。
<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6是表示图1的天线单元(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图6的结构是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由4根天线构成的例子。天线单元包括分配单元902、乘法单元904_1~904_4、天线906_1~906_4。
分配单元902将发送信号901作为输入。分配单元902进行发送信号901的分配,将发送信号903_1、903_2、903_3、903_4输出到对应的乘法单元(乘法单元904_1~乘法单元904_4)。
图1的天线单元$1(108_1)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1。此外,图1的天线单元$2(108_2)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2。图1的天线单元$N(108_N)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N。
乘法单元904_1将发送信号903_1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1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1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1输出到天线906_1。乘法后的信号905_1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1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1设为Tx1(t)(t:时间),将乘法系数设为W1,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1表示为Tx1(t)×W1。再者,W1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2将发送信号903_2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2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2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2输出到天线906_2。乘法后的信号905_2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2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2设为Tx2(t),将乘法系数设为W2,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2表示为Tx2(t)×W2。再者,W2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3将发送信号903_3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3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3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3输出到天线906_3。乘法后的信号905_3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3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3设为Tx3(t),将乘法系数设为W3,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3表示为Tx3(t)×W3。再者,W3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4将发送信号903_4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4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4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4输出到天线906_4。乘法后的信号905_4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4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4设为Tx4(t),将乘法系数设为W4,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4表示为Tx4(t)×W4。再者,W4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再者,也可以“W1的绝对值、W2的绝对值、W3的绝对值、W4的绝对值相等”。此时,相当于进行了相位变更。当然,W1的绝对值、W2的绝对值、W3的绝对值、W4的绝对值也可以不相等。
此外,在图6中,用4根天线(以及4个乘法单元)构成的例子说明了各天线单元,但天线的根数不限于4根,用1根以上的天线构成即可。
此外,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也可以不设为图6那样的结构,如前述那样,天线单元也可以不将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例如,图1的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各自可以用一个天线构成,也可以用多个天线构成。
<控制信息的生成>
图7是表示与用于生成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控制信息生成有关的部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802将控制信息有关的数据801、控制信号800作为输入。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802使用基于控制信号800的调制方式,对控制信息有关的数据801,施以映射,输出控制信息用映射后的信号803。再者,用于控制信息映射的信号803相当于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
<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的第1例子>
接着,说明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帧结构表示发送的数据码元、导频码元、其他码元的配置。帧结构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300(参照图3、图4)中。而且,图3、图4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分别生成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A、基带信号308B。
以下,将使用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的插入单元307A输出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作为基带信号308A,插入单元307B输出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作为基带信号308B的情况作为一例子。而且,将以该情况下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为例子说明帧结构。
图8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由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所以在载波方向上存在码元。作为一例子,图8表示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图8表示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
图8的601表示导频码元(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码元信号351A(pa(t)。)),602表示数据码元,603表示其他码元。此时,导频码元例如是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8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顺便说明一下,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再者,假设这方面在以后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数据码元602是相当于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7_A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602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任何一个。这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而确定。即,数据码元602相当于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
假设其他码元6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和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但是,其他码元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以外的码元。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而且,控制信息码元为包含了接收到图8的帧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例如,图8中的时刻1至时刻4的载波1至载波36为其他码元603。而且,时刻5的载波1至载波11为数据码元602。之后,时刻5的载波12为导频码元601,时刻5的载波13至载波23为数据码元602,时刻5的载波24为导频码元601,时刻6的载波1、载波2为数据码元602,时刻6的载波3为导频码元601,时刻11的载波30为导频码元601,时刻11的载波31至载波36为数据码元602。
图9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9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由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所以在载波方向上存在码元。作为一例子,图9表示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图9表示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
图9的701表示导频码元(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码元信号351B(pb(t)。)),702表示数据码元,703表示其他码元。此时,导频码元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9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数据码元702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7_B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702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702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
假设其他码元7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和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但是,其他码元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以外的码元。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而且,控制信息码元为包含了接收到图9的帧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例如,图9中的时刻1至时刻4的载波1至载波36为其他码元703。而且,时刻5的载波1至载波11为数据码元702。之后,时刻5的载波12为导频码元701,时刻5的载波13至载波23为数据码元702,时刻5的载波24为导频码元701,时刻6的载波1、载波2为数据码元702,时刻6的载波3为导频码元701,时刻11的载波30为导频码元701,时刻11的载波31至载波36为数据码元702。
在图8的载波A、时刻B中存在码元,在图9的载波A、时刻B中存在码元时,图8的载波A、时刻B的码元和图9的载波A、时刻B的码元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中被发送。再者,对于帧结构,不限于图8、图9的帧结构,图8、图9不过是帧结构的例子。
而且,图8、图9中的其他码元603、7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控制码元353”的码元。因此,在与图8的其他码元603相同时刻、并且相同频率(相同载波)的图9的其他码元703传输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传输相同的数据(相同的控制信息)。
再者,假定接收装置同时接收图8的帧和图9的帧,但即使接收装置仅接收图8的帧、或者图9的帧,也可得到由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而且,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在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
<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的第2例子>
在图8、图9中,说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帧结构。这里,说明使用了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的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
图10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在图10中,横轴为时间。图10与图8不同的方面是,图10的帧结构是单载波方式时的帧结构的例子,在时间方向上存在码元。而且,在图10中,表示时刻t1至t22的码元。
图10的前置码1001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也可以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进行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
图10的控制信息码元1002相当于图3、图4中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是包含了接收到图10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图10的导频码元1004是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信号351A(pa(t))的码元。导频码元1004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的估计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10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10的1003是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码元。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
数据码元1003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6_A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1103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1003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4A(zp1(i))。
例如,假设发送装置在图10中的时刻t1发送前置码1001,在时刻t2发送控制信息码元1002,在时刻t3至t11发送数据码元1003,在时刻t12发送导频码元1004,在时刻t13至t21发送数据码元1003,在时刻t22发送导频码元1004。
再者,图10中虽未示出,但在帧中,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数据码元、导频码元以外的码元。此外,在帧中,也可以不是包含了所有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导频码元的结构。
图11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在图11中,横轴为时间。图11与图9不同的方面是,图11的帧结构是单载波方式时的帧结构的例子,在时间方向上存在码元。而且,在图11中,表示了时刻t1至t22的码元。
图11的前置码1101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也可以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进行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
图11的控制信息码元1102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是包含了接收到图11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图11的导频码元1104是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信号351B(pb(t))的码元。导频码元1104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的估计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11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11的1103是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码元。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
数据码元1103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6_B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1103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1103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
例如,假设发送装置在图11中的时刻t1发送前置码1101,在时刻t2发送控制信息码元1102,在时刻t3至t11发送数据码元1103,在时刻t12发送导频码元1104,在时刻t13至t21发送数据码元1103,在时刻t22发送导频码元1104。
再者,图11中虽未示出,但在帧中,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数据码元、导频码元以外的码元。此外,在帧中,也可以不是包含所有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导频码元的结构。
在图10的时刻tz存在码元,在图11的时刻tz(z为1以上的整数)存在码元时,图10的时刻tz的码元和图11的时刻tz的码元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中被发送。例如,图10的时刻t3的数据码元和图11的时刻t3的数据码元在相同时刻、相同频率中被发送。再者,对于帧结构,不限于图10、图11,图10、图11只是帧结构的例子。
而且,也可以是指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传输相同的数据(相同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再者,假定接收装置同时地接收图10的帧和图11的帧,但即使接收装置仅接收图10的帧、或者图11的帧,也可得到通过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而且,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
<码元的配置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码元的配置方法。通过交织器,码元对于频率轴和/或时间轴进行重新排列。例如,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在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中进行码元的配置。
图12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在图12中,码元表示为zpq(0)。此时,q为1或2。因此,图12的zpq(0)表示“在zp1(i)、zp2(i)中,码元号i=0时的zp1(0)、zp2(0)”。同样,zpq(1)表示“在zp1(i)、zp2(i)中,码元号i=1时的zp1(1)、zp2(1)”。即,zpq(X)表示“zp1(i)、zp2(i)中,码元号i=X时的zp1(X)、zp2(X)”。再者,对于这方面,对于图13、图14、图15也是同样的。
在图12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3中。这样,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进行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2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刻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3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在图13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载波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载波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载波3中。这样,进行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3是一例子,码元号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4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4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和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0和载波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0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1中。这样,进行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4是一例子,码元号与时间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5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5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16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5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即,在图15的例子中,在时间轴方向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但是,图15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间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5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也可以是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5的例子中,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但也可以是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图16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6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载波16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载波1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载波5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6是一例子,码元号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6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也可以是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6的例子中,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但也可以是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图17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7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1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3和载波3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0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3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7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间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7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也可以是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7的例子中,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但也可以是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再者,设为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在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中进行码元的配置,但不限于此。如前述,也可以设为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结构。或者,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具有交织器,该交织器也可以进行图12~17所示的码元配置。以下,用图18说明具有交织器的情况下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例子>
图18是表示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包含了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1802_1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1801_1_1、1801_1_2、控制信号180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后的信号1801_1_1、1801_1_2分别相当于图1的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103_1_2。控制信号1800相当于图1的控制信号100。
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1802_1例如根据控制信号1800,进行图12~图17那样的码元的重新排列,输出用户#1用重新排列后的信号1803_1、1803_2。
再者,复用信号单元104同样包括用户#2用交织器~用户#M用的交织器。用户#2用交织器~用户#M用的交织器各自具有与用户#1用交织器1802_1同样的功能。
信号处理单元1804将控制信号1800、用户#1用重新排列后的信号1803_1、1803_2等作为输入。此外,在信号处理单元1804中,还输入其他用户的重新排列后的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804根据控制信号1800,对重新排列后的信号,进行前述那样的加权合成等的信号处理,输出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8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805_N。再者,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8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805_N各自相当于图1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例子。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例子。
<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19的接收装置是,在图1的发送装置例如发送了图8、图9的帧结构、或者图10、图11的发送信号时,在接收该调制信号的用户#1至用户#M之中相当于用户#p的终端的接收装置。
无线单元1903X将天线单元#X(1901X)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1902X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903X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接收处理,将基带信号1904X输出到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
同样,无线单元1903Y将天线单元#Y(1901Y)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1902Y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903Y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接收处理,输出基带信号1904Y。
再者,在图19中,表示了控制信号1910被输入到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输入控制信号1910的结构。对于存在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的天线单元的结构,将后述。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基于基带信号1904X,进行信道估计。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基于基带信号1904Y,进行信道估计。对于信道估计,参照图20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关系的图。图20的天线2001_1、2001_2是发送天线。图20的天线2001_1相当于例如为了将发送信号U1(i)发送而使用的图1的天线单元。而且,图20的天线2001_2相当于例如为了将发送信号u2(i)发送而使用的图1的天线单元。再者,图20和图1的对应不限于此。
而且,图20的天线2002_1、2002_2是接收天线。图20的天线2002_1相当于图19的天线单元#X(1901X)。而且,图20的天线2002_2相当于图19的天线单元#Y(1901Y)。
如图20那样,将从发送天线2001_1发送的信号设为u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发送的信号设为U2(i),将接收天线2002_1中接收的信号设为r1(i),将接收天线2002_2中接收的信号设为r2(i)。再者,i表示码元号,例如,设为0以上的整数。
而且,将从发送天线2001_1至接收天线2002_1的传播系数设为h1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1至接收天线2002_2的传播系数设为h2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至接收天线2002_1的传播系数设为h12(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至接收天线2002_2的传播系数设为h22(i)。于是,下式(41)的关系式成立。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371
再者,n1(i)、n2(i)是噪声。
图19的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将基带信号1904X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11(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6_1。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将基带信号1904X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12(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6_2。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将基带信号1904Y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21(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8_1。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将基带信号1904Y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22(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8_2。
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将基带信号1904X、1904Y作为输入控制信息的解码单元1909进行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控制信息的解调、解码,输出包含了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1910。
信号处理单元1911将信道估计信号1906_1、1906_2、1908_1、1908_2、基带信号1904X、1904Y、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911使用式(41)的关系,此外,基于控制信号1910中的控制信息(例如,调制方式、纠错编码关联的方式的信息),进行解调、解码,输出接收数据1912。
再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不是以图19那样的方法生成的信号。例如,图19的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基于图19的通信对象即发送装置(图1)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或者图19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其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接着,说明作为输入存在控制信号1910的天线单元的结构。图21是表示图19的天线单元(天线单元#X(1901X)或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图19的例子是天线单元由4根天线2101_1~2101_4构成的例子。
乘法单元2103_1将由天线2101_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1、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1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1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1。
若将接收信号2102_1设为Rx1(t)(t:时间),将乘法系数设为D1(D1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1表示为Rx1(t)×D1。
乘法单元2103_2将由天线2101_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2、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2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2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2。
若将接收信号2102_2设为Rx2(t),将乘法系数设为D2(D2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2表示为Rx2(t)×D2。
乘法单元2103_3将由天线2101_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3、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3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3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3。
若将接收信号2102_3设为Rx3(t),将乘法系数设为D3(D3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3表示为Rx3(t)×D3。
乘法单元2103_4将由天线2101_4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4、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4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4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4。
若将接收信号2102_4设为Rx4(t),将乘法系数设为D4(D4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4表示为Rx4(t)×D4。
合成单元2105将乘法后的信号2104_1、2104_2、2104_3、1004_4作为输入。合成单元2105将乘法后的信号2104_1、2104_2、2104_3、2104_4进行合成,输出合成后的信号2106。再者,合成后的信号2106表示为Rx1(t)×D1+Rx2(t)×D2+Rx3(t)×D3+Rx4(t)×D4。
在图21中,说明了天线单元由4根天线(以及4个乘法单元)构成的例子,但天线的根数不限为4,由2根以上的天线构成即可。
而且,在图19的天线单元#X(1901X)的结构为图21的情况下,接收信号1902X相当于图21的合成信号2106,控制信号1910相当于图21的控制信号2100。此外,在图19的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为图21的情况下,接收信号1902Y相当于图21的合成信号2106,控制信号1910相当于图21的控制信号2100。
但是,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也可以不成为图21那样的结构,如上所述,天线单元也可以不将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也可以分别是1根的天线。
再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基于通信对象即发送装置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或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接收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该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由此,可以得到图1的发送装置的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这样的效果。再者,对每个用户,图1的发送装置设定发送多个流、或发送单流(或者,不发送调制信号),此外,对每个用户,通过设定调制方式(映射单元为多个的情况下,调制方式的集合(set))、纠错编码方式,可以合适地控制数据的传输效率。
此外,在对用户发送多个调制信号(基带信号)时,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施以相位变更,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得到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1的发送装置的通信装置、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19的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以及在该通信装置间的通信的流程的一例子。
再者,为了以下的说明,将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通信装置称为“基站(AP:AccessPoint)”,将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称为“终端”。
因此,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是用于生成对终端#1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是用于生成对终端#2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是用于生成对终端#M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
图22是表示基站(AP)同时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2中,对与图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无线单元群153将由接收天线群15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群15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群153对接收信号群152施以变频等处理,将基带信号群154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155。
信号处理单元155对输入的基带信号群,进行解调、纠错解码等处理,输出接收数据156和控制信息157。此时,在控制信息157中,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设定单元158将基站(AP)设定信息159、控制信息157作为输入。设定单元158进行“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将包含确定的信息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100输出。
此外,设定单元158基于控制信息157中包含的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在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的处理方法,将包含确定的处理信息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100输出。
再者,在图22中,使用了“群”这样的术语,但相当接收单元的系统为1系统以上即可。
图23是表示终端同时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3中,对与图19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信号处理单元1911将信道估计信号1906_1、信道估计信号1906_2、基带信号1904_X、信道估计信号1908_1、信道估计信号1908_2、基带信号1904_Y、191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911进行解调、纠错解码的处理,输出接收数据1912。此外,信号处理单元1911基于基站(AP)发送的信号,生成与接收信号的状态有关的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1999。
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1952将数据1951和反馈信息1999作为输入。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1952对于数据1951和反馈信息1999,施以纠错编码、调制等处理,生成基带信号群1953,将基带信号群1953输出到无线单元群1954。
无线单元群1954对于输入的基带信号群1953,施以变频、放大等处理,生成发送信号群1955。无线单元群1954将发送信号群1955输出到发送天线群1956。然后,发送信号群1955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群1956输出。
再者,在图23中,使用了“群”这样的术语,但相当发送单元的系统为1系统以上即可。
基站(AP)通过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向终端发送信号,通过图22的结构接收来自终端的信号。终端通过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接收来自基站(AP)的信号,通过图23的结构向基站发送信号。通过这些结构,进行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
接着,说明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流程。
图24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基站(AP)2400通过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例如生成对终端#1(2401_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例如生成对终端#2(2401_2)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例如生成对终端#M(2401_M)发送的调制信号。
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1,此外,终端#1(2401_1)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1。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1和接收指向性2421_1,终端#1(2401_1)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1用的发送信号。
此外,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2,此外,终端#2(2401_2)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2。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2和接收指向性2421_2,终端#2(2401_2)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2用的发送信号。
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M,此外,终端#M(2401_M)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M。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M和接收指向性2421_M,终端#M(2401_M)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M用的发送信号。
在图24的例子中,假设基站(AP)2400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终端#1发送的调制信号、对终端#2发送的调制信号和对终端#M发送的调制信号。关于这点,如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再者,在图24中,表示了“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终端#1发送的调制信号、对终端#2发送的调制信号和对终端#M发送的调制信号”,但终究是一例子。基站(AP)2400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中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数不限于该例子。此外,也可以存在将调制信号不复用的时间。
图25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时间性流程的例子的图。在图25中,表示了基站(AP)的发送信号、终端#1的发送信号、终端#2的发送信号、终端#M的发送信号。此外,图25中的横轴表示时间。再者,终端#1、终端#2、终端#M以外的终端也可以将发送信号发送。
如图25所示,假设终端#1对基站(AP),进行访问的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1。同样,假设终端#2对基站(AP),进行访问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2。假设终端#M对基站(AP),进行访问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M。
相对于此,假设基站(AP)发送参考码元(2502)。例如,作为参考码元2502,假设发送在终端中已知的PSK码元。但是,参考码元2502的结构不限于此。再者,参考码元2502相当于图1中所示的(共同)参考信号199。
相对于此,终端#1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然后,终端#1例如估计终端#1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1发送。同样,终端#2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然后,终端#2例如估计终端#2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2发送。同样,终端#M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终端#M例如估计终端#M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M发送。
基站(AP)接收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例如,在图22中,假设在控制信息157中,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图22中的设定单元158将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控制信息157作为输入,确定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的处理方法,输出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00。
而且,例如,如图24所示,基站(AP)对各终端,发送各数据码元(2504)。再者,对于图25所示的“发送各数据码元等”2504,在数据码元以外也可以存在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码元、参考码元、前置码等的码元。基站(AP)使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各终端的调制信号。再者,关于这点的细节,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主要说明了图1的发送装置对用户#p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在生成多个调制信号时,对预编码后的、至少一个调制信号,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图3、图4参照)中进行相位变更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控制信号300切换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时,基于从通信对象接收到的信息,变更信号的发送方式的处理。
再者,以下,说明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基站(AP)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
此时,假设基站(AP)对各用户(各终端),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
例如,假设基站(AP)为了对用户#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而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
在图1中,假设对用户#p,在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在生成多个调制信号时,对预编码后的、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对于进行相位变更时的动作,由于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这里,假设基站(AP)对用户#p,在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时,通过控制信号可切换“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即,在图3的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通过控制信号300可切换“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对于进行相位变更时的动作,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而且,在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因此,在进行相位变更情况和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动作。
<进行相位变更情况>
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而且,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
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
基站(AP)对多个流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进行预编码(加权合成),使用多个天线发送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但是,预编码单元(加权合成单元)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再者,例如,基站(AP)发送用于对通信对象即终端通知使用前置码,进行相位变更、或者不行这样的设定的控制信息。
如前述,说明了设为“对至少1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具体地说,用图3说明了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的、1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这里,取代图3,用图26说明“对多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
图26是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6中,对与图3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5A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是否进行相位变更的判断。在判断为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对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t)),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在判断为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在用户#p用的加权后对信号304A(zp1’(t)),不施以相位变更而输出信号306A。
图26中的zp1(i)和zp2(i),与实施方式1同样基于式(3)。而且,在图26中的zp1(i)和zp2(i)中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可以用下式(42)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451
此时,λp(i)是实数。而且,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zp1(i)和zp2(i)。而且,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例如,考虑周期性、规则性地变更相位这样的方法。
再者,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等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即使取代图3而使用图26,也可实施各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基站(AP)和终端#p的通信、以及基于在该通信中发送接收的数据的处理。
图27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p之间的通信的例子的图。在图27中,表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时间中的情形、终端#p的发送信号的时间中的情形。再者,在图27中,横轴为时间。
首先,基站(AP)将表示“要发送调制信号这样的请求信息”的发送请求2071发送到终端#p。
而且,终端#p接收基站(AP)发送的发送请求2701,将表示终端可接收的能力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发送到基站(AP)。
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信息,确定纠错编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的集合)、发送方法。基站(AP)基于这些确定的方法,对要发送的信息(数据),施以纠错编码、调制方式中的映射、其他的信号处理(例如,预编码、相位变更等),将包含数据码元等的调制信号2703发送到终端#p。
再者,在数据码元等2703中,例如也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码元。此时,在使用“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发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码元时,也可以发送包含了用于对通信对象通知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或者不进行前述的相位变更的信息的控制码元。由此,通信对象可以容易地变更解调方法。
终端#p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码元等2703,得到数据。
再者,基站(AP)与终端#1至终端#M之中1个以上的终端进行图27的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交换。而且,对于向各终端发送的数据码元(包含其他的码元),基站使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于这方面,如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等中说明的那样。
图28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例子的图。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例如是表示终端#p中的接收能力的数据。终端#p通过将表示接收能力的数据发送到基站(AP),基站(AP)可以对于终端#p发送与其接收能力对应的发送信号。
在图28中,2801是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2是与“对应于/不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有关的数据。
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中,“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是以下的情况。
“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意味着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终端#p可以接收、解调该调制信号。即,意味着终端#p可以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得到数据。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如已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中,“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是以下的情况。
“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意味着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即使接收该调制信号,也无法解调。即,意味着终端#p无法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如已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例如,假设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以下,称为数据2801)用1比特的数据表现。而且,在终端#p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对应于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将数据2801设为“0”发送。此外,在终端#p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将数据2801设为“1”发送。而且,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数据2801。
基站(AP)中,在数据2801表示“对应于相位变更”,(即,数据2801为“0”),并且基站(AP)确定了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在图1所示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确定为生成用于传输多个流发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基站(AP)也可以用后述的<方法#1><方法#2>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并发送。或者,基站(AP)用后述的<方法#2>生成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并发送。
<方法#1>
基站(AP)对发送到终端#p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进行预编码(加权合成),使用多个天线发送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假设不施以相位变更。但是,如已经说明,预编码单元(加权合成单元)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方法#2>
基站(AP)对发送到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然后,基站(AP)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
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基站(AP)可选择的发送方法,包含<方法#2>。因此,基站(AP)也可以用<方法#1><方法#2>以外的方法发送调制信号。
另一方面,基站(AP)中,在数据2801表示“不对应于相位变更”(即,数据2801为“1”),并且基站(AP)确定为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基站(AP)用<方法#1>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
这里,重要的是,基站(AP)在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时,作为可选择的发送方法不包含<方法#2>。因此,基站(AP)用与<方法#1>不同的、并且不是<方法#2>的发送方法,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
再者,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也可以包含数据2801以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表示与终端的接收装置是否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的“对应于/不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有关的数据2802(以下,称为数据2802)。因此,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不限于图28的结构。
例如,在终端#p可以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将数据2802设定为“0”。此外,在终端#p无法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将数据2802设定为“1”。
终端#p发送包含了数据280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AP)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判断终端#p能否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在基站(AP)判断为终端#p“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基站(AP)和终端#p也可以发送用于终端#p的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训练码元、参考码元、控制信息码元等。
图29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数据2801与图28是同样的。
接着,以下说明图29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
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中,“对应于用于多个流发送的接收”为以下情况。
“对应于用于多个流发送的接收”:
·意味着在基站(AP)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从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并解调。
但是,例如,假设在基站(AP)从多个天线发送了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都没关系。即,作为基站(AP)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而用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在定义了多个发送方法的情况下,终端#p至少存在一个可解调的发送方法即可。
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中,“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发送的接收”为以下情况。
“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作为基站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而用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在定义了多个发送方法的情况下,无论基站用哪种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终端都无法解调。
例如,假设将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以下,称为数据2901)用1比特的数据表现。在终端#p“对应于用于多个流发送的接收”情况下,终端#p设定“0”作为数据2901。此外,在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情况下,设定“1”作为数据2901。
再者,由于在基站(AP)对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所以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情况下,基站(AP)无法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结果也无法进行相位变更。
因此,在终端#p设定“0”作为数据2901的情况下,数据2801有效。此时,基站(AP)根据数据2801、数据2901,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
在终端#p设定“1”作为数据2901的情况下,数据2801无效。此时,基站(AP)根据数据2901,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
如以上,终端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AP)通过基于该码元,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可以减少终端#p用无法解调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的情况,所以具有可以对终端#p可靠地发送数据的优点。由此,可以得到基站(AP)的数据传输效率提高的效果。
此外,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存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因此,在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终端#p和基站(AP)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基站(AP)可以可靠地选择“用施以相位变更的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的模式,所以即使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也可以得到终端#p获得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效果。此外,在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终端#p和基站(AP)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基站(AP)可以可靠地选择终端可接收的发送方法,所以可以得到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再者,图27中表示了基站(AP)的发送信号和终端#p的发送信号,但不限于此。例如,图27的表示作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是终端的发送信号,图27的表示作为终端#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也可以是基站(AP)的发送信号。
或者图27的表示作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也可以是终端#p以外的终端的发送信号。即,图27所示的信号的发送接收也可以是终端间的发送接收。
或者图27所示的信号的发送接收也可以是基站(AP)间的发送接收。
再者,不限于这些例子,只要是通信装置间的通信即可。
此外,图27的数据码元等2703中的数据码元可以是OFDM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单载波方式的信号。同样,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可以是OFDM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单载波方式的信号。
例如,在将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设为单载波方式时,在图27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终端降低功耗的效果。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基站(AP)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时,基站(AP)从多个终端接收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参照2702)。此时,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各终端发送图28、图29中所示的数据,基站(AP)确定发往各终端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而且,在基站(AP)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时,例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方法,发送发往各终端的调制信号。
接着,用图30说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不同的例子。
图30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图28、图29是同样的。此外,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与图29是同样。
说明图30中的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以下,称为数据3001)。假设图24中的基站(AP)对终端的调制信号的发送、以及终端对基站(AP)调制信号的发送是发送某个指定的频率(频带)的通信方式的调制信号。而且,作为该“某个指定的频率(频带)的通信方式”,例如,假设存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再者,假设在“通信方式#A”中,不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即,没有作为“通信方式#A”的“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的选择项。而且,假设在“通信方式#B”中,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即,作为“通信方式#B”,可选择“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
例如,假设数据3001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通信方式#A”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01”。在将数据3001设定为“01”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通信方式#B”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进行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通信方式#B”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1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进行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11”。
接着,说明图30中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以下,称为数据3002)。作为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假设“通信方式#A”可选择“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此外,作为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假设“通信方式#B”可选择“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例如,假设数据3002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01”。在将数据3002设定为“01”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2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11”。
接着,说明图30中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以下,称为数据3003)。例如,假设“纠错编码方式#C”是“对应于码长度(块长度)为c比特(假设c为1以上的整数)的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纠错编码方法”。假设“纠错编码方式#D”是“对应于码长度(块长度)为d比特(d设为1以上的整数,假设d大于c(d>c)成立)的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纠错编码方法”。再者,作为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方法,可以使用对每个编码率不同的纠错码,也可以通过删截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此外,通过这两者,也可以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
再者,假设“通信方式#A”仅可选择“纠错编码方式#C”,“通信方式#B”可选择“纠错编码方式#C”、“纠错编码方式#D”。
例如,假设数据3003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01”。在数据3003设定为“01”的情况下,基站(AP)即使使用“纠错编码方式#D”,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和解码,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D”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3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和解码,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11”。
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例如图30那样构成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而且,基站(AP)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内容,确定包含发往终端#p的数据码元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将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发送。
此时,说明特征点。
[例1]
在终端#p将数据3001设为“01”(即,支持“通信方式#A”)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在“通信方式#A”中无法选择“纠错编码方式#D”,所以判断为数据3003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进行纠错编码。
[例2]
在终端#p将数据3001设为“01”(即,支持“通信方式#A”)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在“通信方式#A”中不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所以判断为数据2801和数据2901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并发送。
除上述之外,例如,还考虑有以下的限制的情况。
[限制条件1]
在“通信方式#B”中,假设在单载波方式中,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中,不支持“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其他的方式),并且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中,至少支持“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其他的方式)。
此时,如以下那样。
[例3]
在终端#p将数据3002设为“01”(即,仅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判断为数据2801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不使用“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
再者,图30是表示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一例子。如图30说明的,在终端#p发送了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例如,图30的数据2801、数据2901、数据3001、数据3002、数据3003)的情况下,基站(AP)在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确定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的方法时,有需要判断为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之中的一部分为无效的情况。若考虑这样的情况,则捆绑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若终端#p发送,则可以得到基站(AP)简单地在较少的处理时间内确定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的的效果。
再者,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数据构造毕竟是一例子,而不限于此。此外,各数据的比特数和比特的设定方法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子。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也可以是生成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的任何一个。在本实施方式4中,说明此时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另一例子。
图31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1中,对与图2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1中,对于信号处理单元206的详细的动作,已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所以省略说明。以下,说明特征性的动作。
假设在控制信号200中,包含了在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设为“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还是设为“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的信息。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输出到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输出到输出控制单元3102。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输出控制单元3102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出信号206_B’输出。而且,输出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不动作。
此外,对于映射单元204,也不输出映射信号205_2。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将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输出控制单元3102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不进行输出信号206_B’的输出。
通过以上那样动作,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可以实现在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或者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情况的任何一个情况下输出调制信号。
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说明了也可以是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的任何一个。这里,说明与图31不同的图3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32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对与图2、图3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2中,对于信号处理单元206的详细的动作,已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所以省略说明。以下,说明特征性的动作。
假设在控制信号200中,包含在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设为“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式”、还是设为“发送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的信息。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动作,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输出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206_B。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选择信号206_B’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不动作。
此外,对于映射单元204,也不输出映射信号205_2。
处理单元3201将控制信号200、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处理单元3201生成并输出相当于映射后的信号205_1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3202_1和3202_2。此时,假设映射后的信号205_1中包含的数据和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中包含的数据是相同的,并且映射后的信号205_1中包含的数据和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中包含的数据是相同的。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选择信号206_B’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2。
如以上,用2个结构例子,说明了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以及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子。在图1的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也可以进行上述说明的、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生成的任何一个。此外,如在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在图1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有不输出调制信号的情况。
(补充1)
在式(1)至式(42)中,包含了i(码元号)的函数的算式。而且,用图12至图17,说明了可以将码元配置在时间轴上,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轴方向上。因此,在式(1)至式(42)中,也可以将作为i的函数说明的算式解释为时间的函数,可以解释为频率的函数,也可以解释为时间和频率的函数。
例如,本说明书中假设图1的发送装置可生成、发送“指定的频带的、使用了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此时,在图1的发送装置将某一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发送多个,进行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设定,使得使用了OFDM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使用了单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不同。由于帧结构不同,所以有适宜设定得使周期不同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使用了OFDM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使用了单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相同。
此外,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生成单载波的调制信号,例如,也可以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因此,也可以用相同时间、以及相同频率(至少在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单载波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的调制信号。
例如,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以及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以及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和“相当于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以及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同样,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以及“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此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以及“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而且,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和“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
此外,在图2、图31中,表示了各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1个纠错编码单元及1个映射单元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生成用于传输第1数据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也可以设为包括第1纠错编码单元及第1映射单元的结构,为了生成用于传输第2数据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也可以设为包括第2纠错编码单元及第2映射单元的结构。此外,纠错编码单元和映射单元的数也可以分别为3个以上。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子,说明终端的动作例子。图34是表示图24的基站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终端#p具有发送装置3403、接收装置3404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
发送装置3403将数据3401、信号群3402、控制信号3409作为输入。发送装置3403生成与数据3401、信号群3402对应的调制信号,从天线发送调制信号。
接收装置3404接收通信对象、例如基站发送的调制信号,对该调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解调和解码,输出来自通信对象的控制信息信号3405和接收数据3406。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将来自通信对象的控制信息信号3405和设定信号3407作为输入。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基于这些信息,生成控制信号3409,输出到发送装置3403。
图35是表示图34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3404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接收装置3404具有天线单元3501、无线单元3503、信道估计单元3505、信号处理单元3509和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
无线单元3503将在天线单元3501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350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3503对接收信号3502进行变频等处理,生成基带信号3504。无线单元3503将基带信号3504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3505、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和信号处理单元3509。
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将基带信号3504作为输入。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输出通过将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解调得到的控制信息3508。
信道估计单元3505将基带信号3504作为输入。信道估计单元3505提取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信道估计单元3505基于前置码和导频码元来估计信道变动,生成表示估计出的信道变动的信道估计信号3506。信道估计单元3505将信道估计信号3506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3509。
信号处理单元3509将基带信号3504、信道估计信号3506、控制信息3508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3509基于信道估计信号3506、控制信息3508,对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数据码元进行解调和纠错解码,生成接收数据3510。信号处理单元3509输出接收数据3510。
图36是表示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36中,横轴为频率,纵轴为时间。在图36中,作为一例子,表示了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在图36中,表示了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图36所示的帧结构是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AP)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
图36的3601是导频码元,3602是数据码元,3603是其他码元。假设导频码元3601例如为终端#p用于进行信道变动的估计的码元。假设数据码元3602为基站或AP用于对终端#p传输数据的码元。假设其他码元3603例如为包含终端#p用于进行信号检测、频偏估计、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码元和/或用于将数据码元3602解调的控制信息码元(与数据码元3602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有关的信息等)。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对终端#p也可以发送图36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
图37是表示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7中对与图1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7中,横轴是时间,在图37中表示了时间t1至t22的码元。图37所示的帧结构是,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37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
此外,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8、图9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10、图11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接着,对于图35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的接收能力、即,接收装置支持的方式、基于该支持的方式的终端#p的处理和基站(AP)的处理,以下列举第1例子~第10例子进行说明。
<第1例子>
作为第1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是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情况。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例如接收。
·因此,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终端#p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参照图30),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
因此,由于从图30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参照图22)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发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由于从图30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由于从图30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
例如,如图35那样,支持“通信方式#A”,因此,为了基站或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如上述所述的动作,基站(AP)可靠地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2例子>
作为第2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B”的例如接收。
·由于接收装置采用图35所示的结构,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终端#p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通信对象即终端#p无法将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解调。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30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是无效的,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因为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根据图30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将包含了与通信对象即终端#p对应于多载波方式和/或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有关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根据图30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将包含了与通信对象即终端#p对应于“纠错编码方式#C”和/或“纠错编码方式#D”的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3例子>
作为第3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接收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都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关于纠错编码方式,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30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终端#p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因为终端#p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还是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4例子>
作为第4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接收、以及“通信方式#B”的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关于纠错编码方式,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因为终端#p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还是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此时,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例如需要以下描述的结构。
假设将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用4比特构成,将这4比特表示为g0、g1、g2、g3。此时,终端#p根据终端#p的接收能力,将g0、g1、g2、g3如下设定,发送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0、0)。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0、1)。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1、1)。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0、0)。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0、1)。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1、1)。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5例子>
作为第5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是“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通过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6例子>
作为第6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相位调制的解调”。因此,基站(AP)在对该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发送调制信号而不施以相位变更。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基站(AP)通过基站或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7例子>
作为第7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但是,假设仅在“通信方式#B”的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施以相位变更”。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和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相位调制的解调”。因此,基站(AP)在对该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发送调制信号而不施以相位变更。再者,如上述说明,在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中,终端#p得到“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信息时,终端#p理解仅为“通信方式#B”时。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作为“通信方式#A”,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此时,如上述中的说明,也可以是终端#p对基站或AP通知与“通信方式#A”的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对应的状况、与“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对应的状况的结构。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基站(AP)通过基站或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8例子>
作为第8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另一方面,假设在“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此外,在“通信方式#A”的单载波方式时,假设在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支持该接收。对于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接收,不支持。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基站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基站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不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基站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此时,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例如,需要以下所述的数据的结构。
假设将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用2比特构成,将该2比特表示为h0、h1。
在终端#p对应于“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对通信对象发送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0=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0=0。
在终端#p对应于“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对通信对象发送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1=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1=0。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9例子>
作为第9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在“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B”中,通信对象即基站(AP)在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可以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但是,假设仅在“通信方式#B”的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在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可施以相位变更。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3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还是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哪一个。
在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知道了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时,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将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解释为无效,解释为“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因为通信对象即基站在单载波方式时不对应于相位变更。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在知道了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或“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时,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不解释为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无效(即,解释为有效)。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得到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解调、或者不对应的信息。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10例子>
作为第10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在“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B”中,基站或AP在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可以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然后,单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以设定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以设定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
·作为纠错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还是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哪一个。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的相位变更的对应状况。
此时,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例如需要以下所述的结构。
假设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用2比特构成,将该2比特表示为k0、k1。
在“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在进行了相位变更时,在终端#p对应于该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k0=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0=0。
在“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在进行了相位变更时,在终端#p对应于该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1=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1=0。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如以上,基站(AP)通过从通信对象即终端#p获取与终端#p可对应于解调的方式有关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法、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可以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此时,例如,如图30,通过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用多个数据构成,基站(AP)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有效/无效的判断。由此,有可以快速地判断用于确定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等优点。
而且,基于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内容,基站(AP)通过以合适的发送方法对各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数据的构成方法是一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数据的构成方法不限于此。此外,对于终端#p对基站(AP)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不过是一例子,但不限于此。
此外,对每个终端,发送上述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信码元。但是,根据终端,也可以有不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情况。而且,基站(AP)接收各终端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创建对各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特别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基站(AP)将对各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在相同频率(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频率)、相同时间(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时间)发送,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以下,说明与图3、图4、图26不同的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图38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8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以sp2(t)表示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进行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B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
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A以zp1(i)表示,此外,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以zp2(i)表示时,zp1(i)和zp2(i)以下式(43)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771
再者,a、b、c、d以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假设i为码元号。再者,j为虚数单位,δ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
例如,设定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的相位变更值vp(i),如下式(44)那样。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772
在式(44)中,j是虚数单位。此外,Np是2以上的整数,表示相位变更的周期。若Np设定为3以上的奇数,则有可能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优选Np设定得大于用于用户#p的发送的流数(调制信号数)2。但是,式(44)不过是一例子,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设定的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
接着,说明与图3、图4、图26、图38不同的结构。图39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9中,对与图3、图38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以sp1(t)表示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A。
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A以zp1(i)表示,此外,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以zp2(i)表示时,zp1(i)和zp2(i)以下式(45)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781
再者,a、b、c、d以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假设i为码元号。再者,j为虚数单位,λ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频率),从发送装置发送。
通过如上那样实施,特别地,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通过基站使用上述的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可以得到通信对象即终端获得较高的数据接收质量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相位变更单元的配置。在上述的图3、图26中,表示了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侧(以下,适当地称为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结构。此外,在图38、图39中,表示了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入侧(以下,适当称为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结构。相位变更单元也可以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的两者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的例子。
图40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1例子的图。在图40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如图40所示,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中的、sp1(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输入侧(即,纸面的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中的、sp2(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输入侧(即,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中的、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侧(即,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中的、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侧(即,下段)。
如图40所示,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sp1(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A基于例如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相位变更方法的信息,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施以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A。
同样,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sp2(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B基于例如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相位变更方法的信息,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施以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B。
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1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2例子的图。在图41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1中,与图40不同,仅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305B。然后,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2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3例子的图。在图42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2中,与图41不同,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3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4例子的图。在图43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3中,与图40不同,仅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4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5例子的图。在图44中,对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4中,与图43不同,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5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6例子的图。在图45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5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下段。而且,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6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7例子的图。在图46中,对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6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7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8例子的图。图47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7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下段。而且,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8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9例子的图。在图48中,对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8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而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即使是以上的结构,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方式,可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而且,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801A、3801B、305A、305B的各相位变更方法,例如通过控制信号300来设定。
(实施方式8)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2所示的结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说明与图2不同的结构。
图49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49中,对与图2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49中,与图2不同的是存在多个纠错编码单元和映射单元。
具体地说,在图49中,存在2个纠错编码单元(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再者,在图2中表示了具有1个纠错编码单元202的结构,在图49中表示了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1、202-2)的结构,但纠错编码单元的数不限于这些。例如,在有3个以上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204_1、204_2)使用各纠错编码单元输出的数据,进行映射。
在图49中,纠错编码单元202_1将第1数据201_1、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202_1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编码方法的信息,对第1数据201_1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编码数据203_1。
映射单元204_1将编码数据203_1、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_1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编码数据203_1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1。
纠错编码单元202_2将第2数据201_2、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202_2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编码方法的信息,对第2数据201_2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编码数据203_2。
映射单元204_2将编码数据203_2、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_2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编码数据203_2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2。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即使将图2所示的结构置换为图49所示的结构作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同样地实施,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再者,例如,作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切换用图2那样的结构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图49那样的结构生成信号的情况。
(补充2)
在本说明书中,在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相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中,说明了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相位变更。此时,在将相位变更单元205A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A的情况下,若NA为3以上的整数,即,设为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则可极大地提高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得到良好的数据接收质量的可能性。同样,在将相位变更单元205B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B的情况下,若NB为3以上的整数,即,设为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则可极大地提高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得到良好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在本说明书中,在与图2、图49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相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中,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仅使用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图2、图49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也可以不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
在本说明书中,与图2、图49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相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05B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以进行相位变更为中心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输入到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801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的控制信号3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此外,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输入信号301A作为3802A输出。此外,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输入信号301B作为3802B输出。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输入信号304A作为306A输出。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输入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在本说明书中,在图3、图26、图38、图39等中,以在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进行相位变更为中心进行了说明。此外,以在CDD(CSD)单元4909A、CDD(CSD)单元4909B中进行CDD(CSD)的处理为中心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根据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所输入的控制信号300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此外,根据输入到CDD(CSD)单元4909A、CDD(CSD)单元4909B的控制信号3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CDD(CSD)单元4909A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CDD(CSD)单元4909B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CDD(CSD)单元4909A,4909B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09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9A将输入信号308A作为310A输出。此外,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输入信号308B作为310B输出。而且,CDD(CSD)单元4909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CDD(CSD)单元4909A将输入信号308A作为4910A输出。此外,CDD(CSD)单元4909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CDD(CSD)单元4909B将输入信号308B作为4910B输出。
再者,当然,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补充中说明的内容等的其他内容组合多个进行实施。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基站(或AP)”、“终端”的叫法为了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使用,但不限于该叫法。因此,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基站(或AP)”的动作说明的动作,也可以是“终端”、“通信装置”、“广播台”、“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等的动作。同样,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的动作说明的动作,也可以是“基站(或AP)”、“通信装置”、“广播台”、“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等的动作。
(实施方式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说明了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3801A、3801B中进行相位变更,但将说明此时的发送状态的例子、接收状态的例子。而且,作为一例子,说明图3的动作。
首先,为了比较,在图3中,说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
图50A是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图50B是表示在包含图3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在图50A、图50B中,对每个码元号在横轴的方向上顺序地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状态。
再者,图50A、图50B所示的例子是,假设在发送装置中,图3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动作,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进行式(33)、式(34)、式(35)、式(36)的任何一个的加权合成的情况的例子。此外,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的sp1(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的sp2(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
在图50A中,680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0A中,680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0A中,680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图50A中,680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0A中,680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0A中,680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6B的z2p(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
图50B是相对图50A所示的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再者,为了简化说明,作为LOS环境的例子,假设将式(41)的信道矩阵以下式(46)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861
在图50B中,681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0B中,681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0B中,681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0B中,681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0B中,681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0B中,681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
在如图50A那样发送了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的信号点如图50B。这种情况下,接收时的信号点的数为9个,此外,该状态具有即使码元号改变也不变化的特征。再者,理想上,信号点存在16个,在该状态中,在接收装置中,难以得到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接着,说明在图3中,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了相位变更时的情况。
图51A是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图51B是表示在包含图3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在图51A、图51B中,对每个码元号在横轴的方向上顺序地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状态。
再者,图51A、图51B所示的例子是,在发送装置中,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进行式(33)、式(34)、式(35)、式(36)的任何一个的加权合成的情况的例子。此外,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的sp1(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的sp2(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
在图51A中,690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1A中,690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1A中,690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1A中,690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而且,由于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实施相位变更,所以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51A中,690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51A中,690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而且,由于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实施相位变更,所以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
图51B是相对图51A所示的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再者,为了简化说明,作为LOS环境的例子,假设将信道矩阵以式(46)表示。
在图51B中,691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1B中,691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51B中,691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和数从6910_1变化,而如图51A所示,这是因为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51B中,691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和数从6910_2变化,而如图51A所示,这是因为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51B中,691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从6911_1变化,而如图51A所示,这是因为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51B中,691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从6911_2变化,而如图51A所示,这是因为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
如图51A那样,在发送了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的信号点如图51B,有时信号点的数存在16个,此外,若码元号改变,则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存在位置变化。
这样,在LOS环境那样的、电波的状况稳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发送装置进行相位变更,在接收装置中,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变化,所以提高了得到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
再者,上述的说明不过是一例子,为了在上述所述那样的、“在LOS环境那样的稳定的状态中,发生接收装置中的接收时的状态的变化”,例如,根据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有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3801A、3801B中进行相位变更的方法,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如上述中的说明,可以得到极大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接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
如上述,图19所示的接收装置接收进行了相位变更的结果、接收时的信号点配置变化接收信号。以下,进行图19的接收装置的动作的补充说明。说明发送装置具有图3、图26等所示的结构,即,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
发送装置例如以(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那样的帧结构发送调制信号。
在图19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从(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控制信息码元,得到为了生成数据码元而使用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等信息。此外,在发送装置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得到控制信息码元中包含的“对对数据码元施以了哪种的相位变更”的信息,输出包含了与相位变更的方法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1901,以在数据码元的解调中,可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假设在控制信号1901中,还包含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的方法、纠错编码方法等的信息。
如图20中说明的,接收信号r1(i)、r2(i)如式(41)那样表示。根据式(3)、式(41)、式(42),接收信号r1(i),r2(i)如下式(47)那样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891
再者,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情况下),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情况下),yp(i)=1。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7)的h1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7)的h1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2)。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7)的h2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7)的h2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2)。
信号处理单元1911根据输入信号,由于知道式(47)的关系,所以根据式(47)的关系,进行sp1(i)、sp2(i)的解调,之后,通过进行纠错解码,得到接收数据,并输出。
说明发送装置具有图40至图48那样的结构,即,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的两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
发送装置例如以(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那样的帧结构发送调制信号。
在图19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根据(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控制信息码元,得到为了生成数据码元而使用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等信息。此外,在发送装置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得到控制信息码元中包含的“对数据码元施以了怎样的相位变更”的信息,输出包含了与相位变更的方法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1901,以在数据码元的解调中,可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假设在控制信号1901中,还包含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的方法、纠错编码方法等的信息。
如图20中说明的,接收信号r1(i),r2(i)如式(41)那样表示。此时,根据式(3)、式(41)、式(42)、式(45),接收信号r1(i)、r2(i)如下式(48)那样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901
再者,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情况下),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存在的情况),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不存在的情况),V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不存在的情况),vp(i)=1。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8)的h1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8)的h1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2)。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8)的h2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48)的h2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2)。
信号处理单元1911根据输入信号,明白式(48)的关系,所以根据式(48)的关系,进行sp1(i)、sp2(i)的解调,之后,通过进行纠错解码,得到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实施方式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说明与基站、访问点、广播台等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即与图1不同的发送装置的结构。
图52是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图。再者,在图52中,对与图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图52和图1的不同方面是,图1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在图52中分解为用户单位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7000_M),以及在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后级存在加法单元(加法单元7002_1~加法单元7002_N)。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同样,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2将控制信号100、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2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2_1~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2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2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2_1~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2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同样,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M将控制信号100、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M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因此,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而且,也可以在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用户#p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加法单元7002_1将的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1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相加,输出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
同样,加法单元7002_2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1_2~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M_2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r_2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2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1_2~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M_2相加,输出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
加法单元7002_N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N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相加,输出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
因此,加法单元7002_q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q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相加,输出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此时,q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
无线单元$1(106_1)将控制信号100、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1。
同样,无线单元$2(106_2)将控制信号100、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2。
同样,无线单元$N(106_N)将控制信号100、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N。
因此,无线单元$q(106_q)将控制信号100、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q。此时,q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
接着,说明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的动作的例子。
例如,基于式(3)、或者式(42)等,假设将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输出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分别表示为zp1(i)、zp2(i)。其中,zp1(i)、zp2(i)可以通过式(3)、式(42)以外的处理生成,此外,也可以是zp1(i)=0、zp2(i)=0。再者,在zp1(i)=0时,不存在zp1(i),在zp2(i)=0时,不存在zp2(i)。
若将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表示为gpq(i),则gpq(i)以下式(49)表示。
gpq(i)=a_p_q_1(i)×zp1(i)+a_p_q_2(i)×zp2(i)···式(49)
此时,a_p_q_1(i)、a_p_q_2(i)是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_p_q_1(i),a_p_q_2(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将a_p_q_1(i)、a_p_q_2(i)以码元号i的函数记载,但也可以对每个码元不变化值。而且,a_p_q_1(i),a_p_q_2(i)基于各终端的反馈信息而确定。
再者,在图52中,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的数不限于2以下。例如,假设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的数为S以下。再者,S设为1以上的整数。而且,假设将用户#p用的第k基带信号(k为1以上S以下的整数)表示为zpk(i)。
此时,若将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表示为gpq(i),则gpq(i)以下式(50)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951
此时,a_p_q_k(i)是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_p_q_k(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a_p_q_k(i)以码元号i的函数记载,但也可以对每个码元不变化值。然后,a_p_q_k(i)基于各终端的反馈信息而确定。
接着,说明加法单元7002_q的动作的例子。
假设将图52的加法单元7002_q输出的、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表示为eq(i)。于是,eq(i)以下式(51)表示。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0952
如以上,即使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是图52那样的结构,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样地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
(补充3)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在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时,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示出了图35,但接收单流的调制信号的终端#p的结构不限于图35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终端#p的接收装置具备多个接收天线的结构。例如,在图19中,在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1907_2不动作的情况下,对于1个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单元动作,所以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单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即使用图35说明的实施置换为图35,上述说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同样地动作,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等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对于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已经用图34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此外,对于图34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3404的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5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对于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使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单流的调制信号发送时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6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36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
对于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的单流的调制信号发送时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7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37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
此外,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8、图9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而且,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10、图11的帧结构的多个流发送的调制信号。
图53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图30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对与图28、图29、图3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而且,对与图28、图29、图3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53所示的数据的例子,相对于图30的数据的例子,采用追加了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结构。以下,说明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
在基站或AP进行用于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假设可以从多个预编码方法之中,选择一个预编码方法,进行基于选择出的预编码方法的加权合成(例如,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生成调制信号,并发送。再者,如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那样,基站或AP也可以施以相位变更。
此时,终端#p用于将“基站或AP在多个预编码之中施以了哪个预编码时,是否可进行调制信号的解调”通知给基站或AP的数据,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
例如,在基站或AP对终端#p生成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假设作为预编码方法#A,例如有可能支持使用了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作为预编码方法#B,例如有可能支持使用了在式(15)或式(16)中设为θ=π/4弧度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
在基站或AP对终端#p生成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假设选择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的任何一个的预编码方法,根据选择出的预编码方法,施以预编码(加权合成),发送调制信号。
此时,终端#p发送包含了“在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对终端#p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能否接收该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的信息”以及“在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对终端#p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能否接收该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的信息”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或AP通过接收该调制信号,可以知道“通信对象即终端#p是否可以对应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将调制信号解调”。
例如,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如下构成。
假设将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用比特m0、比特m1的2比特构成。而且,终端#p对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将比特m0、比特m1作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发送。
例如,在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解调的(对应于解调)情况下,设定m0=1,将比特m0作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在即使终端#p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调制信号”,也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为m0=0,将比特m0作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例如,在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解调的(对应于解调)情况下,设定为m1=1,将比特m1作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在即使终端#p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调制信号”,也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为m1=0,将比特m1作为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接着,对于具体的动作例子,以下列举第1例子~第5例子来说明。
<第1例子>
作为第1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进行以下的支持。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通信对象对终端#p,在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再者,在第1例子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所以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比特m0设定为1,比特m1设定为1。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知道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2例子>
作为第2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35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不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取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通信对象对终端#p,即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为无效,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例如,终端#p包括图35的结构,因此,基站或AP为了对终端#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或AP可以可靠地发送终端#p可解调和解码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3例子>
作为第3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即,在第3例子中,不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再者,第3例子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不支持“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所以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的比特m0设定为1,比特m1设定为0。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而且,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和“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知道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4例子>
作为第4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进行以下的支持。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再者,在单载波方式中,假设通信对象即基站不支持“在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相位变更”,此外,不支持“施以预编码”。
·因此,通信对象对终端#p,在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53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53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和“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输出表示从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为无效、“不进行预编码”的控制信息157。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5例子>
作为第5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35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的接收。
·因此,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而且,即使通信对象发送使用“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对象发送使用“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按照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按照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53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53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对终端#p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因图53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无效,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而且,因图53的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为无效,支持通信方法#A,所以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
例如,图35那样,支持“通信方式#A”,因此,基站或AP为了对终端#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或AP可以可靠地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其结果,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如以上,基站或AP从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获取有关终端#p可对应解调的方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通过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式、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可以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其结果,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此时,例如,如图53那样,通过由多个信息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或AP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信息的有效/无效的判断。由此,具有可以迅速地判断用于发送的确定调制信号的方式和/或信号处理方法等的优点。
而且,基于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信息的内容,基站或AP通过以合适的发送方法对各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或AP采用图1的结构,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图1的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多个终端的接收能力(可对应的解调方式)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终端各自发送包含了有关可对应的解调方式的信息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或AP通过从各终端获取有关可对应的解调方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式、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基于每个终端的接收能力(可对应的解调方式),可以发送各终端可接收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或AP和多个终端构成的系统中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再者,基站或AP使用某一时间区间、某一频率,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此时,对各终端,发送1个以上的调制信号。因此,各终端也可以对基站或AP发送例如上述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是一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不限于此。此外,对于终端#p对基站或AP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不过是一例子,但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终端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但多个终端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在终端间可以不同,也可以彼此相同。此外,对于多个终端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在终端间可以不同,也可以彼此相同。
(补充4)
在本说明书中,尽管图35示出了作为在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时,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但接收单流的调制信号的终端#p的结构不限于图35。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接收天线的结构。例如,在图19中,在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1907_2不动作的情况下,对于1个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单元动作,即使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单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即使上述说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置换为图19,用图35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也可同样地动作,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28、图29、图30、图53的结构。此时,说明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用“多个信息(多个数据)构成”的效果。以下,说明构成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多个信息(多个数据)”的发送方法。
结构例子1:
在图30的例如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帧、或者相同子帧发送。
结构例子2:
在图53的例如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帧、或者相同子帧发送。
这里,说明“帧”、“子帧”。
图54是表示帧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54中,将横轴设为时间。例如,在图54中,假设帧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但是,帧也可以是不包含全部这3个的结构。例如,帧也可以“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或者“至少包含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和数据码元8003”。
而且,终端#p使用前置码8001、或者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数据码元8003的任何一个码元,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也可以将图54称为子帧。此外,也可以设为帧、子帧以外的叫法。
用以上的方法,通过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的效果。
结构例子3:
在图30的例如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分组发送。
结构例子4:
在图53的例如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分组发送。
考虑图54的帧。而且,假设帧“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控制信息码元8002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
此时,作为发送分组的方法,例如,有两种。
第1方法:
数据码元8003由多个分组构成。这种情况下,通过数据码元8003,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
第2方法:
分组通过多个帧的数据码元发送。这种情况下,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多个帧发送。
用以上的方法,通过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在图54中,称为“前置码”,但叫法不限于此。假设“前置码”包含“通信对象用于检测调制信号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环境估计)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时间同步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频率同步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频偏的估计的码元或信号”的至少1个以上的码元或信号。
此外,在图54中,称为“控制信息码元”,但叫法不限于此。假设“控制信息码元”是包含“用于生成数据码元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用于生成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构成数据码元的码元数的信息”、“有关数据码元的发送方法的信息”、“在数据码元以外,有需要传输到通信对象的信息”、“数据码元以外的信息”的至少1个以上的信息的码元。
再者,发送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的顺序,即,帧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54。
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了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将终端#p的通信对象作为基站或AP,但不限于此。例如,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是终端#p,基站或AP也可以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终端#p。或者,终端#p的通信对象是其他终端,终端#p也可以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其他终端。或者,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是其他基站或AP,基站或AP也可以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其他基站或AP。
(实施方式12)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例如用式(2)、式(44)等进行说明,同时还记载了相位变更值的值也可以不基于这些算式而“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的另一例子。图55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一例子的图。在图55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
例如,如图55那样,考虑由载波#1至载波#5构成的第1载波群、由载波#6至载波#10构成的第2载波群、由载波#11至载波#15构成的第3载波群、由载波#16至载波#20构成的第4载波群、由载波#21至载波#25构成的第5载波群,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
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
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E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为实数。例如,E1为0(弧度)≦E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E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为实数。例如,E2为0(弧度)≦E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E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为实数。例如,E3为0(弧度)≦E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E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为实数。例如,E4为0(弧度)≦E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对于属于图55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假设用ej×E5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为实数。例如,E5为0(弧度)≦E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是“E1≠E2、并且E1≠E3、并且E1≠E4、并且E1≠E5、并且E2≠E3、并且E2≠E4、并且E2≠E5、并且E3≠E4、并且E3≠E5、并且E4≠E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E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是“E1≠E2、或者E1≠E3、或者E1≠E4、或者E1≠E5、或者E2≠E3、或者E2≠E4、或者E2≠E5、或者E3≠E4、或者E3≠E5、或者E4≠E 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Ey成立的x、y的集合(set)”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F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为实数。例如,F1为0(弧度)≦F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F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为实数。例如,F2为0(弧度)≦F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F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为实数。例如,F3为0(弧度)≦F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F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为实数。例如,F4为0(弧度)≦F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F5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为实数。例如,F5为0(弧度)≦F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F2、并且F1≠F3、并且F1≠F4、并且F1≠F5、并且F2≠F3、并且F2≠F4、并且F2≠F5、并且F3≠F4、并且F3≠F5、并且F4≠F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F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F2、或者F1≠F3、或者F1≠F4、或者F1≠F5、或者F2≠F3、或者F2≠F4、或者F2≠F5、或者F3≠F4、或者F3≠F5、或者F4≠F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Fy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G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为实数。例如,G1为0(弧度)≦G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G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为实数。例如,G2为0(弧度)≦G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G3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为实数。例如,G3为0(弧度)≦G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G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为实数。例如,G4为0(弧度)≦G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G5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为实数。例如,G5为0(弧度)≦G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G1≠G2、并且G1≠G3、并且G1≠G4、并且G1≠G5、并且G2≠G3、并且G2≠G4、并且G2≠G5、并且G3≠G4、并且G3≠G5、并且G4≠G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G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G2、或者G1≠G3、或者G1≠G4、或者G1≠G5、或者G2≠G3、或者G2≠G4、或者G2≠G5、或者G3≠G4、或者G3≠G5、或者G4≠G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Gy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H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为实数。例如,H1为0(弧度)≦H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H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为实数。例如,H2为0(弧度)≦H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H3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为实数。例如,H3为0(弧度)≦H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H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为实数。例如,H4为0(弧度)≦H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5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H5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为实数。例如,H5为0(弧度)≦H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H2、并且H1≠H3、并且H1≠H4、并且H1≠H5、并且H2≠H3、并且H2≠H4、并且H2≠H5、并且H3≠和4、并且H3≠H5、并且H4≠H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H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H2、或者H1≠H3、或者H1≠H4、或者H1≠H5、或者H2≠H3、或者H2≠H4、或者H2≠H5、或者H3≠H4、或者H3≠H5、或者H4≠H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Hy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再者,在图55中,存在第1载波群至第5载波群,但存在载波群的数不限于5,如果为2以上,则可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将载波群设定为1。例如,基于通信状况和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等,也可以使得载波群存在1以上。载波群为1时,不进行相位变更。如图55的例子那样,也可以将各载波群设定为固定的数的值。
此外,设为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都包括5个载波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因此,载波群包括1个以上的载波即可。而且,在不同的载波群中,包括的载波数可以为相同的数,也可以是不同的数。例如,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是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也是5(相同)。作为另一例子,也可以设定不同的数,使得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10。
图56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与图55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在图56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
第1载波群_1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2载波群_1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3载波群_1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4载波群_1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5载波群_1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3构成。
第1载波群_2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2载波群_2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3载波群_2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4载波群_2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5载波群_2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4至时间$9构成。
第1载波群_3由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0至时间$11构成。
第1载波群_4由载波#1至载波#10、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2载波群_4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3载波群_4由载波#16至载波#2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
在图56中,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
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
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1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1为实数。例如,E11为0(弧度)≦E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2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1为实数。例如,E21为0(弧度)≦E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3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1为实数。例如,E31为0(弧度)≦E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4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1为实数。例如,E41为0(弧度)≦E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5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1为实数。例如,E51为0(弧度)≦E51<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1≠E21、并且E11≠E31、并且E11≠E41、并且E11≠E51、并且E21≠E31、并且E21≠E41、并且E21≠E51、并且E31≠E41、并且E31≠E51、并且E41≠E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1≠E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1≠E21、或者E11≠E31、或者E11≠E41、或者E11≠E51、或者E21≠E31、或者E21≠E41、或者E21≠E51、或者E31≠E41、或者E31≠E51、或者E41≠E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1≠Ey1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1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1为实数。例如,F11为0(弧度)≦F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2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1为实数。例如,F21为0(弧度)≦F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3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1为实数。例如,F31为0(弧度)≦F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4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1为实数。例如,F41为0(弧度)≦F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5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1为实数。例如,F51为0(弧度)≦F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1≠F21、并且F11≠F31、并且F11≠F41、并且F11≠F51、并且F21≠F31、并且F21≠F41、并且F21≠F51、并且F31≠F41、并且F31≠F51、并且F41≠F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1≠F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1≠F21、或者F11≠F31、或者F11≠F41、或者F11≠F51、或者F21≠F31、或者F21≠F41、或者F21≠F51、或者F31≠F41、或者F31≠F51、或者F41≠F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1≠Fy1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G1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1为实数。例如,G11为0(弧度)≦G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G2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1为实数。例如,G21为0(弧度)≦G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3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1为实数。例如,G31为0(弧度)≦G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4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1为实数。例如,G41为0(弧度)≦G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5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1为实数。例如,G51为0(弧度)≦G51<2×π(弧度)。
例如,作为第1例子,有“G11≠G21、并且G11≠G31、并且G11≠G41、并且G11≠G51、并且G21≠G31、并且G21≠G41、并且G21≠G51、并且G31≠G41、并且G31≠G51、并且G41≠G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1≠G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1≠G21、或者G11≠G31、或者G11≠G41、或者G11≠G51、或者G21≠G31、或者G21≠G41、或者G21≠G51、或者G31≠G41、或者G31≠G51、或者G41≠G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1≠Gy1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H1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1为实数。例如,H11为0(弧度)≦H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H2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1为实数。例如,H21为0(弧度)≦H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3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1为实数。例如,H31为0(弧度)≦H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4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1为实数。例如,H41为0(弧度)≦H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5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1为实数。例如,H51为0(弧度)≦H51<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1≠H21、并且H11≠H31、并且H11≠H41、并且H11≠H51、并且H21≠H31、并且H21≠H41、并且H21≠H51、并且H31≠H41、并且H31≠H51、并且H41≠H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1≠H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1≠H21、或者H11≠H31、或者H11≠H41、或者H11≠H51、或者H21≠H31、或者H21≠H41、或者H21≠H51、或者H31≠H41、或者H31≠H51、或者H41≠H1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1≠Hy1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1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2为实数。例如,E12为0(弧度)≦E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2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2为实数。例如,E22为0(弧度)≦E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3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2为实数。例如,E32为0(弧度)≦E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4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2为实数。例如,E42为0(弧度)≦E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5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2为实数。例如,E52为0(弧度)≦E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2≠E22、并且E12≠E32、并且E12≠E42、并且E12≠E52、并且E22≠E32、并且E22≠E42、并且E22≠E52、并且E32≠E42、并且E32≠E52、并且E42≠E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1≠E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2≠E22、或者E12≠E32、或者E12≠E42、或者E12≠E52、或者E22≠E32、或者E22≠E42、或者E22≠E52、或者E32≠E42、或者E32≠E52、或者E42≠E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2≠Ey2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1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2为实数。例如,F12为0(弧度)≦F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2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2为实数。例如,F22为0(弧度)≦F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3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2为实数。例如,F32为0(弧度)≦F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4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2为实数。例如,F42为0(弧度)≦F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5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2为实数。例如,F52为0(弧度)≦F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2≠F22、并且F12≠F32、并且F12≠F42、并且F12≠F52、并且F22≠F32、并且F22≠F42、并且F22≠F52、并且F32≠F42、并且F32≠F52、并且F42≠F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2≠F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2≠F22、或者F12≠F32、或者F12≠F42、或者F12≠F52、或者F22≠F32、或者F22≠F42、或者F22≠F52、或者F32≠F42、或者F32≠F52、或者F42≠F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2≠Fy2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G1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2为实数。例如,G12为0(弧度)≦G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G2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2为实数。例如,G22为0(弧度)≦G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3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2为实数。例如,G32为0(弧度)≦G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4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2为实数。例如,G42为0(弧度)≦G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5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2为实数。例如,G52为0(弧度)≦G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G12≠G22、并且G12≠G32、并且G12≠G42、并且G12≠G52、并且G22≠G32、并且G22≠G42、并且G22≠G52、并且G32≠G42、并且G32≠G52、并且G42≠G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2≠G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2≠G22、或者G12≠G32、或者G12≠G42、或者G12≠G52、或者G22≠G32、或者G22≠G42、或者G22≠G52、或者G32≠G42、或者G32≠G52、或者G42≠G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2≠Gy2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H1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2为实数。例如,H12为0(弧度)≦H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H2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2为实数。例如,H22为0(弧度)≦H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3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2为实数。例如,H32为0(弧度)≦H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4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2为实数。例如,H42为0(弧度)≦H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5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2为实数。例如,H52为0(弧度)≦H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2≠H22、并且H12≠H32、并且H12≠H42、并且H12≠H52、并且H22≠H32、并且H22≠H42、并且H22≠H52、并且H32≠H42、并且H32≠H52、并且H42≠H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2≠H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2≠H22、或者H12≠H32、或者H12≠H42、或者H12≠H52、或者H22≠H32、或者H22≠H42、或者H22≠H52、或者H32≠H42、或者H32≠H52、或者H42≠H2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2≠Hy2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3的码元,用ej×E1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3为实数。例如,E13为0(弧度)≦E1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E1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4为实数。例如,E14为0(弧度)≦E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E2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4为实数。例如,E24为0(弧度)≦E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E3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4为实数。例如,E34为0(弧度)≦E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4≠E24、并且E14≠E34、并且E24≠E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4≠E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4≠E24、或者E14≠E34、或者E24≠E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4≠Ey4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F1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4为实数。例如,F14为0(弧度)≦F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F2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4为实数。例如,F24为0(弧度)≦F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F3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4为实数。例如,F34为0(弧度)≦F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4≠F24、并且F14≠F34、并且F24≠F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4≠F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4≠F24、或者F14≠F34、或者F24≠F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4≠Fy4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G1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4为实数。例如,G14为0(弧度)≦G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G2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4为实数。例如,G24为0(弧度)≦G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G3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4为实数。例如,G34为0(弧度)≦G34<2×π(弧度)。
例如,作为第1例子,有“G14≠G24、并且G14≠G34、并且G24≠G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4≠G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4≠G24、或者G14≠G34、或者G24≠G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4≠Gy4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H1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4为实数。例如,H14为0(弧度)≦H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H2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4为实数。例如,H24为0(弧度)≦H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H3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4为实数。例如,H34为0(弧度)≦H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4≠H24、并且H14≠H34、并且H24≠H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4≠H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4≠H24、或者H14≠H34、或者H24≠H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4≠Hy4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此时,也可以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
·如“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和“时间$4至时间$9”那样,在频率的分割方法相同时(第1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1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2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2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3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3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4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4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5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5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1(X为1、2、3、4、5)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和“时间$4至时间$9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2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可以E11=E12,也可以E11≠E12。可以E21=E22,也可以E21≠E22。可以E31=e32,也可以E31≠E32。可以E41=e42,也可以E41≠E42。可以E51=E52,也可以E51≠E52。
此外,可以F11=F12,也可以F11≠F12。可以F21=F22,也可以F21≠F22。可以F31=F32,也可以F31≠F32。可以F41=F42,也可以F41≠F42。可以F51=F52,也可以F51≠F52。
可以G11=G12,也可以G11≠G12。可以G21=G22,也可以G21≠G22。可以G31=G32,也可以G31≠G32。可以G41=G42,也可以G41≠G42。可以G51=G52,也可以G51≠G52。
可以H11=H12,也可以H11≠H12。可以H21=H22,也可以H21≠H22。可以H31=H32,也可以H31≠H32。可以H41=H42,也可以H41≠H42。可以H51=H52,也可以H51≠H52。
·也可以随着时间变更频率的分割方法。例如,在图56中“时间$1至时间$3”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5个,生成5个载波群。然后,在“时间$10至时间$11”中,生成由载波#1至载波#25组成的1个载波群。此外,在“时间$12至时间$14”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3个,生成3个载波群。
再者,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图56的方法。对分配给某一用户的频率,可以生成1个载波群,也可以生成2个以上的载波群。此外,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1以上即可。
在使用了图56的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但基站或AP为了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也可以分配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Yp(i)、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yp(i)、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Vp(i)、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vp(i)的各载波群的设定,由于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作为第1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进行时分,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至时间$3”,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时间$4至时间$9”,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0至时间$11”,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2至时间$14”,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
作为第2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进行频分,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假设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假设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
作为第3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分割,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第1载波群_2、第2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2和第4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5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3,对终端(用户)p5(即,p=p5)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6(即,p=p6)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2载波群_4和第3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7(即,p=p7)发送数据。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载波群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56的方法。例如,如果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则任何的结构都可以。此外,构成载波群的时间间隔不限于图56的结构。此外,用户分配的频分方法、时分方法、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上述中说明的例子,即使进行任何的分割也可实施。
按照以上的例子,通过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进行“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可以得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之后也可以是图57的结构。图57是表示追加了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57中,特征点是插入了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A的动作与相位变更单元309B同样地进行用于相位变更、或者CDD(CSD)的信号处理。
(实施方式13)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若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加权结构单元303中的运算两者统一考虑,例如,若参考式(37)、式(42)、式(43)、式(45)、式(47)、式(48)来考虑,则相当于将预编码矩阵根据i切换。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例如,在使用了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的情况下,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若参考式(37)、式(42)、式(43)、式(45)、式(47)、式(48)来考虑,则在以i切换预编码矩阵时,式(52)成立。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251
再者,在式(52)中,zp1(i)是第1相位变更后的信号,zp2(i)是第2相位变更后的信号,sp1(i)是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sp2(i)是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Fp(i)是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即,是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以作为i的函数来处理。例如,也可以为将预编码矩阵周期地、规则地切换的动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zp1(i)称作第1预编码后的信号,zp2(i)称作第2预编码后的信号。再者,根据式(52),式(53)成立。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252
再者,在式(53)中,a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b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b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c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c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d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dp(i)也可以是实数。
由于与式(37)、式(42)、式(43)、式(45)、式(47)、式(48)的说明是同样的,所以zp1(i)相当于图1的103_p_1,zp2(i)相当于图1的103_p2。或者,zp1(i)相当于图52的103_p_1,zp2(i)相当于图52的103_p2。再者,zp1(i)和zp2(i)用相同频率、相同时间发送。
图58是表示包含上述的运算(式(52))的图1、图5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8中,对与图3等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式(52)的运算,由图58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进行。
图59是表示包含上述的运算(式(52))的图1、图5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9中,对与图3等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与图58同样,式(52)的运算,由图59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进行。特征点在于,加权合成单元A401例如规则地、或者周期性地切换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处理。在图59中,与图58不同的点在于,插入了相位变更单元309A。再者,对于详细的预编码的切换的动作,将后面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9A的动作与相位变更单元309B同样地进行用于相位变更、或者CDD(CSD)的信号处理。
在图58、图59中,虽未图示,但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也可以是分别施以了相位变更等处理的信号。
而且,对zp1(i)和zp2(i)进行图1、或者图52所示的处理。对于这方面,是至此为止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顺便说明一句,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例如用式(2)、式(44)等进行说明,并且记载了相位变更值的值可以不基于这些算式的情况,此外,记载了“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的情况。因此,将式(52)中的式(53)所示的预编码矩阵“周期地、规则地变更即可”。以下,说明周期地、规则地变更预编码矩阵的例子。
例如,如图55那样,考虑由载波#1至载波#5构成的第1载波群、由载波#6至载波#10构成的第2载波群、由载波#11至载波#15构成的第3载波群、由载波#16至载波#20构成的第4载波群、由载波#21至载波#25构成的第5载波群,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
此时,对于属于图55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55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5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3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5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4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5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5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U2、并且U1≠U3、并且U1≠U4、并且U1≠U5、并且U2≠U3、并且U2≠U4、并且U2≠U5、并且U3≠U4、并且U3≠U5、并且U4≠U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U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U2、或者U1≠U3、或者U1≠U4、或者U1≠U5、或者U2≠U3、或者U2≠U4、或者U2≠U5、或者U3≠U4、或者U3≠U5、或者U4≠U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Uy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再者,在图55中,存在第1载波群至第5载波群,但存在载波群的数不限于5,如果为2以上,则可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将载波群设定为1。例如,基于通信状况和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等,也可以使得载波群存在1以上。在载波群为1时,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变更。如图55的例子那样,也可以将各载波群设定为固定数的值。
此外,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设为都包括5个载波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因此,载波群包括1个以上的载波即可。而且,在不同的载波群中,包括的载波数可以为相同的数,也可以是不同的数。例如,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也为5(相同)。作为另一例子,设定不同的数,使得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10。
而且,矩阵U1、U2、U3、U4、U5例如考虑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为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图56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设为横轴频率(载波)、纵轴时间时的载波群的与图55不同的例子。
第1载波群_1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2载波群_1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3载波群_1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4载波群_1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5载波群_1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3构成。
第1载波群_2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2载波群_2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3载波群_2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4载波群_2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5载波群_2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4至时间$9构成。
第1载波群_3由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0至时间$11构成。
第1载波群_4由载波#1至载波#10、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2载波群_4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3载波群_4由载波#16至载波#2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
在图56中,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
此时,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2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3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4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51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1≠U21、并且U11≠U31、并且U11≠U41、并且U11≠U51、并且U21≠U31、并且U21≠U41、并且U21≠U51、并且U31≠U41、并且U31≠U51、并且U41≠U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1≠U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1≠U21、或者U11≠U31、或者U11≠U41、或者U11≠U51、或者U21≠U31、或者U21≠U41、或者U21≠U51、或者U31≠U41、或者U31≠U51、或者U41≠U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1≠Uy1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1、U21、U31、U41、U51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此外,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1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2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3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4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52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2≠U22、并且U12≠U32、并且U12≠U42、并且U12≠U52、并且U22≠U32、并且U22≠U42、并且U22≠U52、并且U32≠U42、并且U32≠U52、并且U42≠U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2≠U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2≠U22、或者U12≠U32、或者U12≠U42、或者U12≠U52、或者U22≠U32、或者U22≠U42、或者U22≠U52、或者U32≠U42、或者U32≠U52、或者U42≠U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2≠Uy2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2、U22、U32、U42、U52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3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3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4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56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24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56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34作为式(52)、式(53)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4≠U24、并且U14≠U34、并且U24≠U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4≠U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4≠U24、或者U14≠U34、或者U24≠U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4≠Uy4成立的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4、U24、U34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此时,也可以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
·如“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和“时间$4至时间$9”那样,在频率的分割方法相同时(第1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1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2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2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3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3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4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4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5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5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1(X为1、2、3、4、5)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时间$4至时间$9的区间”第X载波群_2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可以U11=U12,也可以U11≠U12。可以U21=U22,也可以U21≠U22。可以U31=U32,也可以U31≠U32。可以U41=U42,也可以U41≠U42。可以U51=U52,也可以U51≠U52。
·也可以随着时间变更频率的分割方法。例如,图56中“时间$1至时间$3”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5个,生成5个载波群。而且,在“时间$10至时间$11”中,生成由载波#1至载波#25组成的1个载波群。此外,在“时间$12至时间$14”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3个,生成3个载波群。
再者,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图56的方法。对分配给某一用户的频率,可以设为1个载波群,也可以生成2个以上的载波群。此外,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即可。
在使用了图56的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但基站或AP为了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也可以分配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对预编码矩阵Fp(i)的各载波群的设定,由于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作为第1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进行时分,并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时间$1至时间$3”,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时间$4至时间$9”,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时间$10至时间$11”,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时间$12至时间$14”,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
作为第2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进行频分,并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
作为第3例子,在图56中,也可以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分割,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第1载波群_2、第2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2和第4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5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3,对终端(用户)p5(即,p=p5)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6(即,p=p6)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2载波群_4和第3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7(即,p=p7)发送数据。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载波群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56的方法。例如,如果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则任何结构都可以。此外,构成载波群的时间间隔不限于图56的结构。此外,用户分配的频分方法、时分方法、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上述中说明的例子,即使进行任何分割,也可实施。
根据以上的例子,通过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同等处理的“周期地、规则地变更预编码矩阵”,可以得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效果。
(实施方式14)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等中,记载了在预编码(加权合成)前的相位变更和/或预编码(加权合成)后的相位变更,即,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切换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
在实施方式1、补充2等中,记载了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当然,在图57、图59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也可以进行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这方面的补充。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等中,记载了预编码(加权合成)前的相位变更和/或预编码(加权合成)后的相位变更,即,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但作为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动作而说明该相位变更。
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即,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单独地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
在实施方式1、补充2等中,记载了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当然,记载了在图57、图59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作为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动作而说明该处理。
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和/或“在图57、图59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即,在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单独地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和/或“在图57、图59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
此外,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基站或AP例如用在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发送“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有关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此外,说明了基站或AP例如用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发送“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有关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这点的补充。
例如,假设基站或AP在图8和图9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假设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时,假设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包含了图60所示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57、图5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60中,以“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假设基站或AP在图10和图11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说明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
此时,假设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包含了图60所示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57、图5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60中,以“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说明接收装置的动作。
对于接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在实施方式1中,用图19进行了说明,所以对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9的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获取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图60的信息,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信号1901。
信号处理1911基于控制信息信号1901中包含的图60的信息,进行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获取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如以上,通过实施,可以得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效果。
(实施方式15)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若统一考虑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加权结构单元303中的运算两者,例如,若参考地考虑式(37)、式(42)、式(43)、式(45)、式(47)、式(48),则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例如,在使用了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的情况下,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对于这方面,如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在图58、图59中表示了图1、图5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动作的、图58、图59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切换。
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图58、图59相当于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102_p。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在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进行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选择。即,在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在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单独地进行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选择。
例如,假设基站或AP在图8和图9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假设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时,假设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包含了图61所示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58、图59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58、图5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2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3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61中,以“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假设基站或AP在图10和图11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说明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
此时,假设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包含了图61所示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58、图59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58、图5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2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3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61中,以“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说明接收装置的动作。
对于接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在实施方式1中,用图19进行了说明,所以对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9的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获取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图61的信息,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信号1901。
信号处理1911基于控制信息信号1901中包含的图61的信息,进行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获取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如以上,通过实施,可以得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效果。
(补充5)
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57、图58等中,虽未图示,但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各自也可以是施以了相位变更等处理的信号。
(实施方式16)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例如在图3、图4、图26、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中,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结构。以下,说明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用于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结构方法。
首先,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在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之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是N的周期,准备N个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这N个值。即,为Phase[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假设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中,提取M个值,将这些M个值表示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即,为Phase_1[k],假设k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为小于N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的任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的方法。此时,以下的算式成立。
yp(i=u+v×M)=Phase_l[u]··式(54)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此外,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6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有极大可能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是Nb的周期,准备Nb个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这Nb个值。即,为Phase_b[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假设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b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中,提取Mb个值,将这些Mb个值表示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即,为Phase_1[k],假设k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为小于N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的任何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b的方法。此时,假设以下成立。
yp(i=u+v×Mb)=Phase_l[u]··式(55)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b-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以Yp(i)提供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为Na的周期,准备Na个的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的值。即,为Phase_a[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然后,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a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中,提取Ma个值,将这些Ma个的值表示为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即,为Phase_2[k],假设k为0以上并且Ma-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a为小于Na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的任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a的方法。此时,假设以下成立。
Yp(i=u+v×Ma)=Phase_2[u]··式(56)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a-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此外,可以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3那样,在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然后,图6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使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而且,Ma和M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有极大可能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减少相位变更值Yp(i)可取值的数,有极大可能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实施方式1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是N的周期。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该N个值。即,为Phase[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此时,假设Phase[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481
其中,假设式(57)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以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为了为周期N,将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例如,以下成立。
yp(i=u+v×N)=yp(i=u+(v+1)×N)··式(58)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58)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然后,图6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有极大可能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有极大可能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b的周期。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该Nb个值。即,为Phase_b[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b[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491
其中,假设式(59)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b。为了设为周期Nb,将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b,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b)=yp(i=u+(v+1)×Nb)··式(60)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60)成立。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是Na的周期。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值。即,为Phase_a[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a[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501
其中,假设式(61)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a。为了设为周期Na,将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a,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a)=Yp(i=u+(v+1)×Na)··式(62)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62)成立。
再者,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可以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3那样,在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6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获得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限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6组合实施。即,也可以从式(57),提取M个相位变更值。此外,可以从式(59)提取Mb个的相位变更值,也可以从式(61)提取Ma个相位变更值。
(实施方式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的周期。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该N个值。即,为Phase[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此时,假设Phase[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521
其中,假设式(63)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为了设为周期N,将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yp(i=u+(v+1)×N)··式(64)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64)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6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在复数平面中,从相位的观点来看,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的值均匀地存在,所以得到空间分集效应。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极大可能可以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b的周期。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该Nb个值。即,为Phase_b[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然后,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b[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531
其中,假设式(65)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b。为了设为周期Nb,将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b,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b)=yp(i=u+(v+1)×Nb)··式(66)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式(66)成立。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a的周期。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值。即,为Phase_a[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a[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
Figure BDA0001861651740001541
其中,假设式(67)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相位变更值w(i)的周期为Na。为了设为周期Na,将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a,例如,以下成立。
Yp(i=u+v×Na)=Yp(i=u+(v+1)×Na)··式(68)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68)成立。
再者,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也可以由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63那样,由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6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与相位变更有关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6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使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在复数平面中,从相位的观点来看,由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可取的值均匀地存在,所以得到空间分集效应。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有极大可能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6组合实施。即,也可以从式(63),提取M个相位变更值。此外,可以从式(65)提取Mb个的相位变更值,也可以从式(67)提取Ma个相位变更值。
(补充6)
对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例如,也可以采用NU(Non-uniform)-QAM、π/2移位BPSK、π/4移位QPSK、移位了某一值的相位的PSK方式等。
而且,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也可以是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
在本说明书中,例如,在图3、图4、图26、图33、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说明了映射后的信号sp1(t)和映射后的信号sp2(t)传输彼此不同的数据,但不限于此。即,映射后的信号sp1(t)和映射后的信号sp2(t)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例如,在设为码元号i=a(a例如为0以上的整数)时,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a)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
再者,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a)传输相同的数据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b)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b为0以上的整数,a≠b)。而且,也可以使用sp1(i)的多个码元传输第1数据序列,使用sp2(i)的多个码元传输第2数据序列。
(实施方式19)
在本说明书中,在图1、图52等的基站包括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包括可切换的多个预编码矩阵、即多个代码簿,基于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反馈信息,基站从可切换的预编码矩阵中、即可切换的代码簿中选择用于生成对用户#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运算。再者,基站也可以确定基站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的选择。以下,说明这点。
图64表示基站和用户#p、即终端#p的关系。基站6400发送调制信号(即,6410_p),终端#p即6401_p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制信号。
例如,假设在基站6400发送的调制信号中,包含用于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等的信道的状态的参考码元、参考信号、前置码等。
终端#p即6401_p从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参考信号、前置码等估计信道状态。而且,终端#p即6401_p将包含了信道状态的信息的调制信号发送到基站(6411_p)。此外,终端#p即6401_p根据信道状态,也可以将基站用于生成对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器发送。
基站6400基于从终端得到的这些反馈信息,选择为了生成对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以下说明该动作的具体例子。
假设基站的加权合成单元可进行“矩阵A、矩阵B、矩阵C、矩阵D”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而且,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A”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A”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B”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B”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C”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C”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D”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D”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再者,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此外,在加权合成后可以实施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相位变更,也可以不实施。此时,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等,切换相位变更的实施、不实施。
同样,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也准备多个为了生成输出信号(调制信号)而使用的矩阵(也可以称为代码簿),基于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基站选择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使用的矩阵,用选择的矩阵,也可以生成输出信号。再者,基站也可以确定选择要使用的矩阵。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基站和终端的交换,由于用图64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假设基站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可进行“矩阵α、矩阵β、矩阵γ、矩阵δ”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矩阵、即代码簿。而且,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α”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α”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β”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β”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γ”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γ”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δ”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δ”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再者,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
假设基站的图52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可进行“矩阵P、矩阵Q、矩阵R、矩阵S”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再者,假设p为1以上并且M以下的整数。而且,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P”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52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P”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Q”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52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Q”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R”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52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R”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S”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52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S”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将生成的调制信号发送。
再者,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
以上,即使各单元如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的那样动作,同样可以得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组合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
(实施方式20)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9的说明中,作为基站或AP的结构,说明了图1和图52等的结构的情况。即,说明了基站对多个用户、即多个终端,可同时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基站或AP的结构为图65那样的结构的情况的例子。
图65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或AP的结构。
纠错编码单元6502将数据6501、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有关纠错码的信息,例如,纠错编码方式、编码率等的信息,对数据6501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纠错编码后的数据6503。
映射单元6504将控制信号6500、纠错编码后的数据6503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映射,输出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
信号处理单元6506将控制信号6500、以及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有关发送方法的信息,对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施以信号处理,生成第1调制信号6506_A和第2调制信号6506_B,并输出。
无线单元6507_A将第1调制信号6506_A、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对第1调制信号6506_A施以变频等处理,输出第1发送信号6508_A,第1发送信号6508_A从天线单元#A、6509_A作为电波输出。
同样,无线单元6507_B将第2调制信号6506_B、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对第2调制信号6506_B施以变频等处理,输出第2发送信号6508_B,第2发送信号6508_B从天线单元#B、6509_B作为电波输出。
再者,第1发送信号6508_A和第2发送信号6508_B为相同时间的相同频率(频带)的信号。
图65中的信号处理单元6506,例如,包括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的任何一个的结构。此时,相当于图65的6505_1的信号的信号为301A,相当于6505_2的信号的信号为301B,相当于6500的信号的信号为300。而且,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中,存在2系统的输出信号,但该2系统的输出信号相当于图65中的信号6506_A、6506_B。
再者,图65的信号处理单元6506,例如包括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8、图59的任何一个的结构。即,也可以考虑与单用户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对应的发送装置。
因此,在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9的各实施方式实施的情况下,如图24那样,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中,基站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但包括图6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中,包括图6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对1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因此,包括图6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9的各实施方式中,与终端#p=1进行交换,进行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9的各实施方式实施。即使这样,也可以进行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9的各实施方式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包括图6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通过利用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和/或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或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可与多个终端进行交换。
当然,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组合多个,并实施。
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毕竟是例子,例如,即使例示了“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在适用了另外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的情况下,也可用同样的结构实施。
对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例如,即使适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Keying;幅度相移键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在各调制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均匀映射、非均匀映射。此外,I-Q平面中的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配置方法(具有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调制方式)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示的调制方式的信号点配置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发送装置的设备,例如考虑广播台、基站、访问点、终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的通信和广播设备,此时,包括接收装置的设备,考虑电视机、收音机、终端、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访问点、基站等的通信设备。此外,本发明中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也可考虑该设备是通过某种接口可连接到用于执行电视机、收音机、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的应用的装置的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码元以外的码元,例如导频码元(前置码、唯一字、字组、参考码元等)、控制信息用的码元等也可以任何方式地配置在帧中。而且,这里,命名为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用的码元,但也可以进行任何命名方式,功能本身是重要的。
例如,导频码元只要是在发送接收机中,用PSK调制进行了调制的已知的码元(或者,通过接收机取同步,接收机也可以知道发送机发送的码元。)即可,接收机用该码元,进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各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信号的检测等。
此外,控制信息用的码元是,用于实现(应用等的)数据以外的通信的、用于传输需要传输到通信对象的信息(例如,通信所用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和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率、高层中的设定信息等)的码元。
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通信装置进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其通信方法作为软件进行。
再者,例如,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预先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中,可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单元)使该程序动作。
此外,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将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使计算机根据该程序动作。
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等的各结构通常也可以被作为集成电路即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来实现。这些集成电路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单芯片。这里,虽设为了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各种帧结构。假设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例如基站(AP)使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发送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帧结构的调制信号。此时,在与基站(AP)进行通信的终端(用户)发送调制信号时,可以考虑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是单载波的方式的适用方法(通过基站(AP)使用OFDM方式,可以对多个终端同时地发送数据码元组,此外,通过终端使用单载波方式,可降低功耗)。
此外,也可以适用于终端用基站(AP)发送的调制信号使用的一部分频带,发送调制方式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基站等的通信装置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2_1~102_M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
104,7000复用信号处理单元
106_1~106_N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
108_1~108_N天线单元$1~天线单元$N
151接收天线群
153,1954无线单元群
158设定单元
155,206,1804,1911,3509,6506信号处理单元
202,6502纠错编码单元
204,6504映射单元
303,A401加权合成单元
305A,305B,309A,309B,3801A,3801B相位变更单元
307A,307B插入单元
401A,401B系数乘法单元
502串并行转换单元
504傅里叶逆变换单元
506,3201处理单元
802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
902分配单元
904_1~904_4,2103_1~2103_4乘法单元
906_1~906_4,2101_1~2101_4天线
1802_1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
1901X天线单元#X
1901Y天线单元#Y
1903X,1903Y无线单元
1905_1,1907_1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
1905_2,1907_2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
1909,3507控制信息解码单元
1952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
1956发送天线群
2105合成单元
2400,6400基站
2401_1~2401_M,6401_1~6401_M终端#1~终端#M
3101,3203信号选择单元
3102输出控制单元
3403发送装置
3404接收装置
3408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3501,6509_A,6509_B天线单元
3503,6507_A,6507_B无线单元
3505信道估计单元
6200第1信号处理单元
6300第2信号处理单元
7002加法单元

Claims (6)

1.发送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从M个接收装置的各个装置接收与各接收装置的接收能力有关的信息,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
M个信号处理单元,分别生成对所述M个接收装置的调制信号,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各自包括:预编码单元,在向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多个流的情况下,生成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的2个调制映射后的信号,通过对所述2个调制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生成第1预编码的信号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以及相位变更单元,基于所述与各接收装置的接收能力有关的信息,确定是否进行相位变更处理,并在确定为进行所述相位变更处理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第2预编码的信号,周期性地变更I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相位,输出相位变更的信号,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1预编码的信号和所述相位变更的信号作为2个调制信号输出,在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1个流的情况下,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输出1个调制信号;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将从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生成N个复用信号,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以及
N个天线单元,各自具有至少1个天线元件,分别发送所述N个复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相位变更单元每次固定量周期性地变更所述第2预编码的信号的相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预编码单元通过对2个序列进行加权合成,生成所述第1预编码的信号和所述第2预编码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分别使用多载波通信方式发送所述复用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分别使用单载波通信方式发送所述复用信号。
6.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M个接收装置的各个装置接收与各接收装置的接收能力有关的信息,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
在向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多个流的情况下,生成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的2个调制映射后的信号,通过对所述2个调制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生成第1预编码的信号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基于所述与各接收装置的接收能力有关的信息,确定是否进行相位变更处理,并在确定为进行所述相位变更处理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第2预编码的信号,周期性地变更I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相位,生成相位变更的信号,将所述第1预编码的信号和所述相位变更的信号作为2个调制信号输出,
在对所述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1个流的情况下,输出1个调制信号,
通过将对所述M个接收装置的、所述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生成N个复用信号,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
从N个天线单元分别发送所述N个复用信号。
CN201780029162.XA 2016-06-03 2017-05-19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Active CN109155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3565.9A CN113765552A (zh) 2016-06-03 2017-05-19 通信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2055 2016-06-03
JP2016-112055 2016-06-03
JP2016140323 2016-07-15
JP2016-140323 2016-07-15
JP2016202979 2016-10-14
JP2016-202979 2016-10-14
JP2016-215395 2016-11-02
JP2016215395 2016-11-02
JP2017091411 2017-05-01
JP2017-091411 2017-05-01
PCT/JP2017/018770 WO2017208850A1 (ja) 2016-06-03 2017-05-19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565.9A Division CN113765552A (zh) 2016-06-03 2017-05-19 通信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648A CN109155648A (zh) 2019-01-04
CN109155648B true CN109155648B (zh) 2021-09-07

Family

ID=6047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565.9A Pending CN113765552A (zh) 2016-06-03 2017-05-19 通信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1780029162.XA Active CN109155648B (zh) 2016-06-03 2017-05-19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565.9A Pending CN113765552A (zh) 2016-06-03 2017-05-19 通信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5) US10439689B2 (zh)
EP (2) EP3468059B1 (zh)
JP (2) JP6961584B2 (zh)
KR (3) KR102293957B1 (zh)
CN (2) CN113765552A (zh)
AU (1) AU2017274891B2 (zh)
BR (1) BR112018071357A2 (zh)
MX (1) MX2018012382A (zh)
MY (1) MY188804A (zh)
RU (2) RU2728526C2 (zh)
TW (1) TWI713336B (zh)
WO (1) WO2017208850A1 (zh)
ZA (1) ZA201806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2779B1 (ko) 2016-07-15 2021-08-25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9846A1 (en) * 2007-06-19 2010-03-3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477584A (zh) * 2011-04-19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493414A (zh) * 2011-04-19 2014-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988449A (zh) * 2011-10-06 2014-08-13 麻省理工学院 分布式无线发射机的相干传输
CN104321990A (zh) * 2012-05-25 2015-01-28 夏普株式会社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5341B2 (en) *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GB0212165D0 (en) * 2002-05-27 2002-07-03 Nokia Corp A wireless system
US8116262B2 (en) * 2004-06-22 2012-02-14 Rockstar Bidco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330778A3 (en) * 2004-08-12 2011-11-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KR20060038812A (ko) * 2004-11-01 2006-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시스템의 선행 코딩 행렬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JP4832087B2 (ja) * 2005-01-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4775288B2 (ja) * 2006-04-27 2011-09-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356756B2 (ja) * 2006-04-27 2009-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295576B1 (ko) * 2006-06-22 2013-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송신 장치
KR20080026010A (ko) * 2006-09-19 2008-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송수신 장치
US8351521B2 (en) * 2008-03-17 2013-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esolu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codebooks in MIMO systems
WO2010018690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KR20100138264A (ko) * 2009-06-24 2010-12-31 주식회사 팬택 적응형 순환 지연 다이버서티를 이용한 주파수 감쇄 보상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송신장치와 방법, 수신장치와 방법
RU2464718C2 (ru) * 2009-08-31 2012-10-20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исте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WO2011145852A2 (ko) * 2010-05-16 2011-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식별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010205A (ja) * 2010-06-25 2012-01-12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356339B2 (ja) * 2010-09-03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2231340A (ja) * 2011-04-26 2012-11-22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方法、送信側通信装置、及び受信側通信装置
US9277398B2 (en) * 2011-08-22 2016-03-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signaling
US9209950B2 (en) * 2011-10-03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time offset in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KR101880990B1 (ko) * 2011-11-16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36620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JP2015098837A (ja) 2013-11-20 2015-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モータ
US9832762B2 (en) 2013-12-26 2017-11-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WO2015162886A1 (ja) 2014-04-24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
CN106464409B (zh) * 2014-05-16 2018-07-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消除干扰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363683B2 (en) * 2014-07-15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mmetric capability-driven methods for beam tracking in mm-wave access systems
JP6380071B2 (ja) *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63842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918326B2 (en) * 2015-05-27 2018-03-1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Optimizing resources in data transmission
KR101706629B1 (ko) * 2016-01-25 2017-02-16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Mimo-ofdm 송신기에 대한 파워 캘리브레이션 방법
EP4087155A1 (en) * 2016-03-25 2022-11-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6170045A (zh) * 2017-03-21 2023-05-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0463066B (zh) * 2017-03-31 2022-06-28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232101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mimo transmissions in millimeter wave wlans
KR102067470B1 (ko) 2017-11-17 2020-01-17 (주)파인드몰드 풀림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체결장치
CN110475330B (zh) * 2018-05-11 202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9846A1 (en) * 2007-06-19 2010-03-3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477584A (zh) * 2011-04-19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493414A (zh) * 2011-04-19 2014-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988449A (zh) * 2011-10-06 2014-08-13 麻省理工学院 分布式无线发射机的相干传输
CN104321990A (zh) * 2012-05-25 2015-01-28 夏普株式会社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8137060A (ru) 2020-07-09
US11349535B2 (en) 2022-05-31
KR102535917B1 (ko) 2023-05-30
BR112018071357A2 (pt) 2019-02-05
US20190386719A1 (en) 2019-12-19
WO2017208850A1 (ja) 2017-12-07
AU2017274891A1 (en) 2018-10-11
KR20220027259A (ko) 2022-03-07
KR20190016487A (ko) 2019-02-18
KR20210107888A (ko) 2021-09-01
US20230344475A1 (en) 2023-10-26
US20220255597A1 (en) 2022-08-11
US20190052323A1 (en) 2019-02-14
RU2020120814A3 (zh) 2021-10-06
JP6961584B2 (ja) 2021-11-05
KR102365813B1 (ko) 2022-02-23
EP3468059B1 (en) 2020-11-25
MX2018012382A (es) 2019-02-20
TWI713336B (zh) 2020-12-11
US10439689B2 (en) 2019-10-08
US11057084B2 (en) 2021-07-06
AU2017274891B2 (en) 2021-07-29
CN109155648A (zh) 2019-01-04
CN113765552A (zh) 2021-12-07
TW201801499A (zh) 2018-01-01
RU2728526C2 (ru) 2020-07-30
JP2022020654A (ja) 2022-02-01
RU2020120814A (ru) 2020-09-09
EP3468059A4 (en) 2019-05-08
EP3468059A1 (en) 2019-04-10
MY188804A (en) 2022-01-04
EP3787197A1 (en) 2021-03-03
KR102293957B1 (ko) 2021-08-26
US20210297122A1 (en) 2021-09-23
RU2769962C2 (ru) 2022-04-11
ZA201806612B (en) 2019-12-18
US11736160B2 (en) 2023-08-22
JP7266078B2 (ja) 2023-04-27
RU2018137060A3 (zh) 2020-07-09
JPWO2017208850A1 (ja)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8702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2023034447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