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5678A - 紧固件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固件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5678A
CN104275678A CN201410318309.5A CN201410318309A CN104275678A CN 104275678 A CN104275678 A CN 104275678A CN 201410318309 A CN201410318309 A CN 201410318309A CN 104275678 A CN104275678 A CN 104275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uring member
road
guiding groove
fastener driv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8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5678B (zh
Inventor
森胁康介
井田庆介
星野享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404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4469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020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807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5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5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5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5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8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combustion pressure
    • B25C1/1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combustion pressure generated by detonation of a cartridge
    • B25C1/18Details and accessories, e.g. splinter guards, spall minimisers
    • B25C1/188Arrangements at the forward end of the barrel, e.g. splinter guards, spall minimis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ilencers, bolt re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8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combustion pressure
    • B25C1/1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combustion pressure generated by detonation of a cartridge
    • B25C1/18Details and accessories, e.g. splinter guards, spall minimisers
    • B25C1/182Feeding devices
    • B25C1/184Feeding devices for n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7/00Accessories for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通过控制紧固件在射出路内的姿势而能够使打入稳定,并降低压曲的发生频率,该紧固件打入工具(10)中,从设于工具主体(11)的前端的射出路(13b)射出紧固件(41),在上述射出路(13b)的内部沿紧固件(41)的打出方向设置用于引导紧固件(41)的引导部(14b),上述引导部(14b)通过设置在上述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中距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

Description

紧固件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紧固件打入工具中,在使用头径、线径小、长度短的紧固件的情况下,射出路内的打入时的紧固件的倾斜角度变大,具有压曲的发生频率增多的倾向。
为了抑制发生这样的不良打入(压曲),以往使用接触机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接触机头是与构成紧固件打入工具的安全装置的接触臂的前端连接的部件,通过将该接触机头压靠于被打入件的表面,使接触臂向上移动,形成能够驱动击打机构的状态。通过将该接触机头的内径与机头部的内径大致相等地形成,能够抑制打入时紧固件倾斜。另外,该接触机头形成为,在紧固件打入时从机头部突出而与被打入件接触,从前端的射出口打出紧固件,所以即使由于打入时的反作用、打入深度调节等使机头部浮起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接触机头与部件接触,所以能够将紧固件的姿势引导至打入的最后。即,即使在使用了头径、线径小、长度短的紧固件的情况下,接触机头也能够抑制紧固件的倾斜,所以能够抑制压曲的发生频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3419号公报
但是,这种紧固件打入工具大多情况下与头径、线径不同的多种紧固件对应。因此,即使在使用了接触机头结构的情况下,也需要使接触机头的内径与可使用的紧固件的最大径一致地形成,在使用了头径、线径小的紧固件的情况下无法完全抑制接触机头内的紧固件的倾斜。因此,存在紧固件倾斜地发射、紧固件压曲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具有将所连接的紧固件一根一根地向机头的射出路内供给的紧固件供给机构的打入工具中,在紧固件的引导不充分的状态下打出,因此所打出的紧固件的姿势不固定。因此,即使在使用了接触机头结构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抑制紧固件的倾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紧固件的姿势而能够使打入稳定并降低压曲的发生频率的紧固件打入工具。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从设于工具主体的前端的射出路射出紧固件,上述紧固件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射出路的内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置用于引导紧固件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通过设置在上述射出路的剖面形状中距上述射出路的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
(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
(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由引导槽形成。
(技术方案4)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槽以比紧固件的头部的直径小的宽度形成。
(技术方案5)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槽形成得比紧固件的轴部的直径浅。
(技术方案6)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得比上述引导槽浅的第二槽。
(技术方案7)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射出路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上述供给路相对于上述射出路的中心位置偏置地配设。
(技术方案8)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形成于比被供给到上述射出路的紧固件的前端靠近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的位置。
(技术方案9)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
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射出路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上述引导部形成于比上述供给路靠近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的位置。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在射出路的内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置用于引导紧固件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通过设置在上述射出路的剖面形状中距上述射出路的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所以从机头部发射的紧固件的脚端由引导部引导,从而限制射出路内的紧固件的姿势。由此,能够使紧固件的打入姿势稳定,所以能够降低打入不良的发生频率。
另外,通过引导紧固件的脚端,限定紧固件的脚端相对于射出口的相对位置,限定紧固件落在被打入件上的位置,所以还能够得到打入位置的瞄准容易度提高的效果。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部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若在这样的位置上设置引导槽,则进入到引导槽的紧固件的脚端从把手观察以向相反方向倾斜的状态被引导。并且,当由打出时的反作用使紧固件打入工具从把手观察向相反侧抬起的方向倾斜时,紧固件的轴相对于被打入面垂直地接近,所以能够吸收紧固件的倾斜,大致垂直地打入紧固件。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部由引导槽形成,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持射出路中的紧固件的脚端,能够使射出路内的紧固件的姿势稳定。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槽以比紧固件的头部的直径小的宽度形成,所以紧固件的头部不会进入到引导槽,所以能够使用射出路的内周面(引导槽以外的部分)可靠地引导紧固件的头部,能够使射出路内的紧固件的姿势稳定。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槽形成得比紧固件的轴部的直径浅,所以紧固件的轴部不会过度进入到引导槽,不会产生紧固件的打入位置因引导槽而偏离的问题。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具备形成得比上述引导槽浅的第二槽,所以能够由第二槽抑制紧固件的脚端的移动,并且由引导槽可靠地保持紧固件前端,或由第二槽排出射出路内的垃圾。
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在上述射出路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上述供给路相对于上述射出路的中心位置偏置地配设。在供给路如此偏置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紧固件的脚端容易与射出路的内表面接触,紧固件的脚端以沿射出路的内表面旋转的方式被打出。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设有引导部,能够沿着打入方向平滑地引导紧固件的脚端,所以能够使脚端的位置和紧固件的姿势稳定,能够减少打入不良的发生。
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部形成于比被供给到上述射出路的紧固件的前端靠近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的位置,所以能够由引导部可靠地引导所打出的紧固件的脚端。
另外,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上述引导部形成于比供给路靠近上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的位置,所以能够由引导部可靠地引导所打出的紧固件的脚端。
附图说明
图1是紧固件打入工具的侧视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紧固件打入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从后方(把手侧)观察接触机头的前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接触机头的内部由引导槽引导紧固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打出紧固件的情况的图,图6(a)~(e)是从侧面观察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f)~(i)是从后方(把手侧)观察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接触机头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使引导槽倾斜的变形例中在接触机头的内部由引导槽引导紧固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以往的接触机头中打出紧固件的情况的图,图9(a)~(e)是从侧面观察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f)~(i)是从后方(把手侧)观察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接触机头的结构的图,图10(a)和(b)是从侧面观察具备接触机头结构的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0(c)和(d)是从侧面观察不具备接触机头结构的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从侧面观察在机头部设有引导部的变形例中的紧固件打入工具的剖视图。
图12是在机头部设有引导部的变形例中的紧固件打入工具的(a)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和(b)X-X剖视图。
图13是在机头部设有引导部的变形例中的紧固件打入工具的(a)机头部附近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和(b)Y-Y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紧固件打入工具
11  工具主体
12  主体机壳
13  机头部
13a 供给路
13b 射出路
14  接触机头
14a 内周
14b 引导槽(引导部)
14c 导入部
14d 直线部
15  射出口
16  把手机壳
17  扳机
18  端盖部
19  钉匣
20  进给部件
21  驱动器
30  固定引导壁
30a 窗口
31  门部件
32  钉供给机构
33  活塞杆
34  进给爪
40  被打入件
41  紧固件
41a 头部
41b 轴部
100 接触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是利用压缩空气打入紧固件41的空气压式打入工具,如图1所示,具有:具备机头部13的工具主体11和在机头部13的侧方与工具主体11相连设置的钉匣19。
工具主体11中,主体机壳12与把手机壳16以大致直角相连设置而构成。在主体机壳12的内部配置有击打缸,在该击打缸内滑动自如地收容有击打活塞。用于击打紧固件41的驱动器21与击打活塞的下表面结合地设置,当击打活塞动作时,能够由驱动器21打入紧固件41。
在主体机壳12的下方前端设有用于射出紧固件41的机头部13,前述的驱动器21可滑动地向机头部13的方向被引导。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向机头部13供给紧固件41,在机头部13的后方设有供给路13a。该供给路13a与钉匣19的内部连通,以从钉匣19的侧部拉出的连接紧固件通过供给路13a而向机头部13被供给的方式形成。另外,在钉匣19中收纳有由连接件连接多个紧固件41而卷绕成线圈状的连接紧固件。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供给路13a中设有紧固件供给机构,该紧固件供给机构具备将紧固件41依次向机头部13供给的进给部件20。该紧固件供给机构的进给部件20与打入动作连动而进行进退动作,使用用于抓住紧固件41的轴部41b进行输送的进给爪34,执行将钉匣19内的紧固件41依次向机头部13内供给的进给动作。形成为,通过该进给部件20的进给动作,将沿供给路13a配置的紧固件41依次向机头部13的打出位置供给。
在机头部13的前端配置有大致圆筒状的接触机头14,该接触机头14相对于机头部13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并压靠于被打入件40。该接触机头14可滑动地安装于机头部13的前端。该接触机头14与构成紧固件打入工具10的安全装置的接触臂连接,当接触机头14压靠于被打入件40而滑动时,接触臂一体地向上移动。形成为,通过接触臂向上移动,使得扳机17的操作有效。
具体而言,在将接触机头14压靠于被打入件40的状态下操作扳机17时(或者在操作扳机17的状态下将接触机头14压靠于被打入件40时),将从与把手机壳16后端的端盖部18连接的气体压缩机等气体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向击打缸内供给,该压缩空气作用于击打活塞而驱动击打活塞,与击打活塞结合的驱动器21击打最前头紧固件41。
这时,最前头紧固件41从连接件脱离,从机头部13的射出口15打出,但是由紧固件供给机构在射出路13b内引导时的姿势无法维持,因脱离时的阻力而倾斜,所以在使脚端、头部与射出路13b的内周壁接触而改变姿势的同时被打出。另外,在因某种理由而未进行正常的进给动作的情况下等,紧固件41的脚端有可能不朝向射出路13b而朝向把手方向打出,所以构成为,在供给路13a的开口部的下侧设置用于将紧固件41的脚端向射出路13b引导的锥部、不具有开口部的圆筒部等,使紧固件41的前端始终沿射出路13b被引导。
另外,与机头部13的射出路13b同样地,紧固件41也由接触机头14内部的射出路径稳定地引导姿势,从在接触机头14的前端开口的射出口15打出。即,如图10(a)和(b)所示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接触机头14由与机头部13的射出路13b的内径S1大致相等的内径S2形成,引导紧固件41的姿势,并且当紧固件41打入时从机头部13突出而与被打入件40接触,从前端的射出口15打出紧固件41。因此,即使在由于打入时的反作用、打入深度调节等而使机头部13浮起的状态下(存在图10(b)所示的间隙S3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紧固件41的姿势引导至打入结束。即,即使在使用了头径、线径小、长度短的紧固件41的情况下,在从机头部13的射出路13b打出后,接触机头14内的紧固件41的倾斜角度也不会变大,所以能够抑制压曲的发生频率。
另外,在不具备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接触机头14的情况下,如图10(c)和(d)所示,接触部件100的内径S2′比机头部13的射出路13b的内径S1′大。因此,当由于打入时的反作用、打入深度调节等而使机头部13浮起时,在机头部13与被打入件40之间产生间隙S3′,无法在该间隙S3′的部分引导紧固件41。由此,接触机头14内的紧固件41的倾斜角度有可能变大。
但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接触机头14的内周14a,作为用于引导紧固件41的脚端的引导部,沿紧固件41的打出方向设有一个引导槽14b。通过设置该引导槽14b,如图5等所示,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非圆形,换言之,通过设置在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中距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引导槽14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引导槽14b形成引导部,但是不限于该方式,只要通过设置在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中距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引导部即可。例如,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多边形,或者射出路13b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为缺圆形。在剖面形状如此形成角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由该角部形成引导部。
另外,该引导槽14b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另外,该引导槽14b如图4所示,形成于引导槽14b的起始端的导入部14c形成为以容易夹持紧固件41的方式扩开的形状,射出口15侧的直线部14d形成为宽度比该导入部14c窄的形状。
通过设置这样的引导槽14b,如图5和图6所示,从机头部13发射的紧固件41的脚端被引导槽14b引导,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接触机头14内的紧固件41的振动,能够使打入姿势稳定。
另外,引导槽14b控制由驱动器21击打后的紧固件41的姿势,所以引导槽14b只要位于比被供给到射出路13b内进行击打之前的紧固件41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即可。即,只要在紧固件41的供给路13a的开口部的前端侧设置引导槽14b即可。
另外,为了抑制紧固件41的脚端的振动而使姿势稳定,只要能够保持击打时左右振动的紧固件41的脚端即可,所以可以不必将引导槽14b连续地形成至射出口15。例如,可以仅在机头部13设置引导槽14b,而不在接触机头14设置引导槽14b。
但是,如图5所示,在为了供给紧固件41而与机头部13连接的供给路13a相对于射出路13b的中心位置O偏置地配设的情况下,由于在紧固件41的脚端与射出路13b的一部分接近的状态下打出,所以紧固件41的脚端容易与射出路13b的内周面接触,紧固件41的打入姿势难以稳定。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若设置引导槽14b,则由于与射出路13b的内周面接触后沿着内周面移动的紧固件41的脚端由引导槽14b保持,所以能够使紧固件41的姿势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槽14b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所以紧固件41的脚端从把手观察在相反侧被保持,紧固件41的头部41a以向把手侧倾斜的姿势被打出。紧固件打入工具10由于打出时的反作用而从把手观察向相反侧抬起的方向倾斜,所以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向把手侧倾斜而打出的紧固件41的头部41a被压在接触机头14上,从而紧固件41的轴相对于被打入面垂直地接近,被大致垂直地打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槽14b(详细而言为直线部14d)以比紧固件41的头部41a的直径(可使用的紧固件41的头部41a的最大径)小的宽度W(参照图4)形成,所以由于紧固件41的头部41a不进入到引导槽14b,所以不会降低接触机头14的内周面的引导性能而能够可靠地引导紧固件41的头部41a,能够使接触机头14内的紧固件41的姿势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槽14b以比紧固件41的轴部41b的直径(可使用的紧固件41的轴部41b的最大径)浅的深度D(参照图5)形成,所以紧固件41的轴部41b不会过度进入到引导槽14b,不会对限制紧固件41的倾斜的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另外,引导槽14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7(a)所示,也可以不在接触机头14的锥部设置引导槽14b,而仅在接触机头14的直线部设置引导槽14b。
另外,如图7(b)所示,也可以不在射出口15附近设置引导槽14b,或在把手侧设置引导槽14b。
另外,如图7(c)所示,也可以仅在射出口15附近设置引导槽14b。
另外,如图7(d)所示,也可以使引导槽14b相对于紧固件41的打出方向倾斜地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8所示,由于供给路13a偏置,所以即使在紧固件41的脚端从倾斜方向旋转的同时被打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紧固件41的旋转方向平滑地引导紧固件41的脚端,所以能够使脚端的朝向稳定。另外,在使引导槽14b倾斜的情况下,如图7(d)和图8所示,优选为,引导槽14b的上端(射出口15的相反侧)偏置地设于供给路13a偏置的一侧,引导槽14b的下端(射出口15侧)位于把手的相反侧。若如此形成,则能够不逆着紧固件41的旋转方向而引导紧固件41,并且射出时的紧固件41的脚端从把手观察向相反方向被引导,头部以向把手侧倾斜的状态被引导,所以,由于打出时的反作用而从把手观察向相反侧抬起的方向倾斜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推压紧固件41以使紧固件41的轴相对于被打入面垂直地接近,所以能够吸收紧固件41的倾斜,大致垂直地打入紧固件41。
另外,如图7(e)所示,也可以设置从上部朝向下部连续变小的引导槽14b。另外,射出口15附近的内周14a的剖面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形。
另外,如图7(f)所示,可以设置从上部朝向下部连续变窄的引导槽14b。
另外,引导槽14b的剖面也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如图7(g)所示形成为半圆形,或者如图7(h)所示形成为四方槽状,或者如图7(i)所示形成为三角槽状,或者如图7(j)所示形成为较宽的槽。
另外,如图7(k)和图7(l)所示,引导槽14b的个数不限于一个,也可以在射出路13b的内周14a的在周向上接近的位置上(在周向上偏离的位置上)设置多个引导槽14b。由此,当紧固件41的脚端在旋转的同时被打出时,即使由于紧固件打入工具10的冲击等而在最初的第一个引导槽14b中未保持紧固件41的脚端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下一个(第二个)引导槽14b中保持紧固件41的脚端并可靠地进行引导,所以能够使脚端的朝向稳定。
另外,如图7(m)所示,也可以在射出路13b的内周14a面上例如设置大小、形状不同的多个槽,将其中至少一个槽设为形成得比其他槽深且宽、并具有在紧固件41的脚端沿内周面进入后保持紧固件41的脚端的功能的引导槽14b。这时,小的槽即使无法保持紧固件41的脚端,也能够通过阻力来抑制脚端的振动。另外,也能够期待作为垃圾等的排出路径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接触机头14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具备接触机头14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在不具备接触机头14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的情况下,只要在与工具主体11一体设置的机头部13设置引导部即可。例如可以在图11~13所示的机头部13设置引导部14b。
另外,在该图11~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射出路13b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将所连接的紧固件41向射出路13b内收纳的开口,由与该开口的一侧面连续而向后方侧延伸的固定引导壁30和与固定引导壁30相向而可开闭地被枢装支撑的门部件31形成将紧固件41引导至射出路13b的供给路13a。
并且,在上述固定引导壁30的背面侧配置有由进给活塞和收容该进给活塞的活塞/缸机构构成的钉供给机构32。进给活塞能够沿供给路13a滑动,在活塞杆33的前端安装有进给爪34。进给爪34经由形成于固定引导壁30上的窗口30a而向供给路13a前进,沿供给路13a往复移动。通过该进给爪34的往复动作而将供给路13a内的紧固件41依次向射出路13b供给。
如图11~13所示的机头部那样,在紧固件41的供给路13a相对于射出路13b的中心位置偏置地配设(紧固件41的供给路13a的中心O相对于射出路13b的中心线错开)的结构中,紧固件41的脚端容易与射出路13b的内周面接触,打入姿势难以稳定,所以如上所述引导部14b容易发挥使紧固件41的姿势稳定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适用于使用卷绕成线圈状的连接紧固件的紧固件打入工具10。换言之,在使用笔直状地连接紧固件而成的连接钉(所谓棒钉(stick nail))的打入工具中,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必要性低。其理由是,在棒钉中,最前头紧固件由相邻的紧固件引导,所以即使不设置用于进行姿势控制的引导机构,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倾斜。另一方面,在使用线圈状的连接紧固件的打入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在控制了紧固件的姿势的状态下打出,所以在机头的前端部设置圆筒部来限制被打出的紧固件的倾斜,但是通过在该圆筒部设置引导槽(部)14b,能够更可靠地控制紧固件41的姿势。
另外,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也可以构成下述结构。
〔1〕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将接触机头滑动自如地设于紧固件打入用的机头部的前端,上述紧固件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机头形成为,以与上述机头部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形成,引导紧固件的姿势,并且在紧固件打入时从上述机头部突出而与被打入件接触,从前端的射出口打出紧固件,
在上述接触机头的内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有用于引导紧固件的脚端的一个引导槽。
〔2〕根据〔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槽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
〔3〕根据〔1〕或〔2〕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槽以比紧固件的头部的直径小的宽度形成。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槽形成得比紧固件的轴部的直径浅。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机头部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
上述供给路相对于上述射出口的中心位置偏置地配设,
上述引导槽相对于紧固件的打出方向倾斜地形成。
〔6〕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将接触机头滑动自如地设于紧固件打入用的机头部的前端,上述紧固件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机头形成为,以与上述机头部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形成,引导紧固件的姿势,并且在紧固件打入时从上述机头部突出而与被打入件接触,从前端的射出口打出紧固件,
在上述接触机头的内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有用于引导紧固件的脚端的多个引导槽,
上述多个引导槽设于接触机头的内周的在周向上接近的位置上。
〔7〕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将接触机头滑动自如地设于紧固件打入用的机头部的前端,上述紧固件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机头形成为,以与上述机头部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形成,引导紧固件的姿势,并且在紧固件打入时从上述机头部突出而与被打入件接触,从前端的射出口打出紧固件,
在上述接触机头的内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有用于引导紧固件的脚端的引导槽和形成得比上述引导槽浅的第二槽。

Claims (9)

1.一种紧固件打入工具,从设于工具主体的前端的射出路射出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射出路的内部沿紧固件的打出方向设置用于引导紧固件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通过设置在所述射出路的剖面形状中距所述射出路的中心的距离不同的轮廓线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从把手观察形成于相反侧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由引导槽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以比紧固件的头部的直径小的宽度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形成得比紧固件的轴部的直径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引导槽浅的第二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射出路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
所述供给路相对于所述射出路的中心位置偏置地配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形成于比被供给到所述射出路的紧固件的前端靠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件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射出路连接有用于供给紧固件的供给路,
所述引导部形成于比所述供给路靠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的位置。
CN201410318309.5A 2013-07-04 2014-07-04 紧固件打入工具 Active CN104275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0474 2013-07-04
JP2013140474A JP6244695B2 (ja) 2013-07-04 2013-07-04 ファスナー打ち込み工具
JP2014-102083 2014-05-16
JP2014102083A JP6380740B2 (ja) 2014-05-16 2014-05-16 ファスナー打ち込み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5678A true CN104275678A (zh) 2015-01-14
CN104275678B CN104275678B (zh) 2018-09-07

Family

ID=5225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8309.5A Active CN104275678B (zh) 2013-07-04 2014-07-04 紧固件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89596B2 (zh)
CN (1) CN104275678B (zh)
TW (2) TWI6368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260A (zh) * 2015-05-11 2017-01-04 茂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钉枪及其与五金元件的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4650B2 (ja) * 2014-11-28 2019-06-05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10814465B2 (en) 2016-03-22 2020-10-27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Safety device for tackers
US10766127B2 (en) * 2018-05-07 2020-09-08 Black & Decker Inc. Nosepiece assembly with a passage for ejecting debris
JP7192491B2 (ja) 2018-12-27 2022-12-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連結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8742A (ja) * 2000-06-29 2002-01-22 Makita Corp 釘打機
EP1621291A1 (en) * 2003-05-08 2006-02-01 Max Co., Ltd. Nail drive guide mechanism in nailing machine
CN1822924A (zh) * 2003-07-18 2006-08-23 美克司公司 动力驱动打钉机
US20080277446A1 (en) * 2004-04-28 2008-11-13 Hiroki Yamamoto Nail Guiding Apparatus of Nailing Machine
CN101378883A (zh) * 2006-02-03 2009-03-04 美克司株式会社 打钉机
JP5218330B2 (ja) * 2009-08-14 2013-06-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衝撃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1232B2 (ja) * 1994-10-14 2002-07-1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のドライバブレード
TWM263202U (en) * 2000-01-13 2005-05-01 Max Co Ltd Nailing machine
JP2001198846A (ja) * 2000-01-13 2001-07-24 Max Co Ltd 釘打機のノーズ部内における釘の案内構造
JP2002066950A (ja) * 2000-09-01 2002-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釘打機
US6783044B2 (en) * 2003-02-05 2004-08-31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Depth of drive adjustment for a fastener driving tool with removable contact member and method of exchanging contact members
JP4214833B2 (ja) * 2003-05-09 2009-01-2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における釘の打込みガイド機構
US7988025B2 (en) * 2004-02-24 2011-08-02 Black & Decker Inc. Pneumatic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8742A (ja) * 2000-06-29 2002-01-22 Makita Corp 釘打機
EP1621291A1 (en) * 2003-05-08 2006-02-01 Max Co., Ltd. Nail drive guide mechanism in nailing machine
CN1822924A (zh) * 2003-07-18 2006-08-23 美克司公司 动力驱动打钉机
US20080277446A1 (en) * 2004-04-28 2008-11-13 Hiroki Yamamoto Nail Guiding Apparatus of Nailing Machine
CN101378883A (zh) * 2006-02-03 2009-03-04 美克司株式会社 打钉机
JP5218330B2 (ja) * 2009-08-14 2013-06-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衝撃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260A (zh) * 2015-05-11 2017-01-04 茂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钉枪及其与五金元件的组合
CN106272260B (zh) * 2015-05-11 2018-08-24 茂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钉枪及其与五金元件的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14388A1 (en) 2015-01-15
TW201840388A (zh) 2018-11-16
CN104275678B (zh) 2018-09-07
TWI706836B (zh) 2020-10-11
TWI636856B (zh) 2018-10-01
US9789596B2 (en) 2017-10-17
TW201529249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5678A (zh) 紧固件打入工具
JP6819045B2 (ja) 打込機
JP5082051B2 (ja) エアーハンマー工具、及び該エアーハンマー工具の打撃力調整方法
WO2004098838A1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釘の打出し案内機構
JP2011025362A (ja) 打込み工具
CN102039581B (zh) 连结紧固件
CN100410024C (zh) 动力驱动打钉机
CN103770079A (zh) 打钉机
TWI683733B (zh) 驅動工具
JP2002239941A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連結釘供給機構
CN101300107B (zh) 打钉机
CN218785542U (zh) 撞针组件、蓄能控制机构以及射钉枪
JP4214833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釘の打込みガイド機構
JP2020089934A (ja) 打込み工具
JP5772506B2 (ja) コンタクトアームの変形防止機構
JP4400000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連結釘供給機構
WO2018159331A1 (ja) 打込み工具
JP2010142918A (ja) 打ち込み工具
JP4577472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連結釘供給機構
JP4656270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ワイヤ飛び防止機構
JP3536720B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連結釘の送り機構
JP2010194644A (ja) 打ち込み工具
JP6369231B2 (ja) 打込機
JP6380740B2 (ja) ファスナー打ち込み工具
JP2002210677A (ja) 釘打機の起動レバ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