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733B - 驅動工具 - Google Patents

驅動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733B
TWI683733B TW103128950A TW103128950A TWI683733B TW I683733 B TWI683733 B TW I683733B TW 103128950 A TW103128950 A TW 103128950A TW 103128950 A TW103128950 A TW 103128950A TW I683733 B TWI683733 B TW I6837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contact
unit
compressed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054A (zh
Inventor
石澤禎紀
大內治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7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7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驅動工具,當推桿單元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該推桿單元便使推桿柱塞向上移動。該推桿單元包括第一突出部位及第二突出部位。第一突出部位係配置成當推桿單元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外殼之第一接觸部位。第二突出部位係配置成當推桿單元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外殼之第二接觸部位。壓縮空氣控制單元、該第二突出部位、及彈射通道,係位處在一個以逼近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上。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係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該彈射通道位處在第二突出部位之對面一側上。

Description

驅動工具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諸如打釘工具(nail-driving tool)之類的驅動工具,它使用壓縮空氣,將扣件(fasteners)驅動至工件中。
在此項技藝中已知有使用壓縮空氣將釘子驅動至工件中之打釘工具。一些打釘工具被設計成以快速連續方式來實施打釘操作。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12-111017號顯示了此類型之打釘工具。
一種可理解的打釘工具,具有推桿及推桿柱塞,其中當該推桿向上移動時,便啟動該推桿柱塞。然而,會因推桿之鬆弛或磨損而使推桿傾斜。推桿之傾斜造成這樣的問題:推桿被向上移動之同時,推桿無法接觸推桿柱塞。當推桿變成鬆弛或磨損且無法適當地啟動推桿柱塞時,此打釘工具可能無法適當地工作。換句話說,很難生產一種在推桿變成鬆弛或磨損後仍可持續使用的驅動工具。
再者,該推桿通常是由複數個組裝在一起之零件所構成。這些零件本身可能因它們的尺寸的變動及用以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之手段,而造成鬆弛不合。這樣的鬆弛亦可能造成推桿之傾斜。
當使推桿重複地做垂直往復運動時,推桿滑座亦易傾 向於磨損,而且,此磨損可能進一步增加它的組件之鬆弛。推桿亦可能隨時間而變形。因此,當此打釘工具之使用已持續很久,上述問題會變得特別明顯。
有鑑於前面所述,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具有解決上述問題之結構的驅動工具。
為了達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工具,其可以包括:外殼、推桿單元、壓縮空氣控制單元、及驅動單元。該外殼可以具有鼻端,此鼻端係固定至該外殼且設置有用以導引扣件之彈射通道。該彈射通道可以被界定在該鼻端內側且朝垂直方向延伸。該推桿單元可以配置成相對於該外殼而朝垂直方向在一個最下面位置與一個最上面位置之間移動。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可以配置成用以控制壓縮空氣之供應,且包括一推桿柱塞。該推桿柱塞可以配置成向上及向下移動。當該推桿單元係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該推桿單元可以使該推桿柱塞向上移動。該驅動單元可以配置成在接收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所供應的壓縮空氣時,將扣件驅動至工件中。該外殼可以包括第一接觸部位及第二接觸部位。該推桿單元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位及第二突出部位。該第一突出部位可以配置成當該推桿單元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該第一接觸部位。該第二突出部位可以配置成當該推桿單元位處在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該第二接觸部位。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該第二突出部位、及該彈射通道,可以位處在一個以逼近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上。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該彈射通道位處在第二突出部位之對面一側上。
較佳地,當該推桿單元從最下面位置移動至最上面位置之同時,該第二突出部位可以配置成在該第一突出部位接觸到該第一接觸部位之前,接觸到該第二接觸部位。
較佳地,該第二接觸部位可以具有一個斜面。此斜面可以定位在一個遠離於該彈射通道的位置上,且向下突出。
較佳地,該第二接觸部位可以具有一個斜面,而此斜面之法線係導向該鼻端。
較佳地,該驅動工具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個在該外殼上所設置的板機桿。較佳地,當操作該板機桿時,可以向上推動該推桿柱塞。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可以供應壓縮空氣,而且,該驅動單元可以使用已供應的壓縮空氣,將扣件驅動至工件中。
依據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工具,其可以包括:外殼、鼻端、驅動葉片、驅動機構、板機桿、及推桿單元。該外殼可以具有固定至該外殼且設置有用以導引扣件的彈射通道的鼻端。該彈射通道可以位處在該鼻端內側且朝垂直方向延伸。該鼻端可以具有一個下端部位。該驅動葉片可以配置成用以在該彈射通道中往復運動並驅動扣件。該驅動機構可以位處在該外殼中,且配置成用以驅動該驅動葉片。該板機桿可以設置在該外殼上。該推桿單元可以配置成相對於該鼻端而朝垂直方向向上及向下移動。該推桿單元可以具有:下端部分,位處在一個較靠近該鼻端之下端部位而非該板機桿的位置上;上端部分,位處在一個較靠近該板機桿而非該鼻端之下端部位的位置上;以及,接觸部位,配置成接觸於該外殼。該接觸部位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該彈射通道位處在該上端部分之對面一側上。該下端部分、該上端部分、及該接觸部位, 可以位處在單一的假想平面上。
在假設鼻端係定位在外殼下方、及驅動葉片係朝垂直方向延伸的情況下,使用該等術語「垂直」、「水平」、「最下面」、「最上面」、「向上」、「向下」、「上」及「下」。
本發明之特別形體及優點以及其它目的,從下面配合所附圖式所做之描述,將得以明瞭。
10‧‧‧汽缸;驅動機構
11‧‧‧外殼
12‧‧‧活塞;驅動機構
13‧‧‧驅動葉片;驅動單元
13a‧‧‧葉尖
14‧‧‧鼻端
14A‧‧‧鼻尖;下端部位
14B‧‧‧彈射孔
14C‧‧‧彈射通道
15‧‧‧推桿單元
16‧‧‧板機桿
17‧‧‧空氣塞
18‧‧‧儲藏室;驅動機構
19‧‧‧空氣通道
20‧‧‧主閥室
21‧‧‧彈簧
22‧‧‧排氣閥;驅動機構
23‧‧‧回流室
24‧‧‧空氣通道
25‧‧‧氣孔
26‧‧‧止回閥
27‧‧‧活塞緩衝器
28‧‧‧主閥;驅動機構
29A‧‧‧第一接觸部位
29B‧‧‧第二接觸部位
29X‧‧‧(第二接觸部位)斜面
29Y‧‧‧(第二接觸部位)水平面
50‧‧‧壓縮空氣控制單元
51‧‧‧空氣通道
52‧‧‧推桿柱塞
53‧‧‧板機柱塞
54‧‧‧板機閥
55‧‧‧閥擋
60‧‧‧匣盒
61‧‧‧饋送器
75‧‧‧推桿單元
79A‧‧‧第一接觸部位
79B‧‧‧第二接觸部位
100‧‧‧打釘工具
141‧‧‧錨銷
151‧‧‧推桿體
151A‧‧‧(推桿體)下端部分
152‧‧‧推桿彈簧
153‧‧‧調節器
154‧‧‧推桿
154A‧‧‧第一突出部位;(推桿單元)上端部分
154B‧‧‧第二突出部位;(推桿單元)接觸部位
155‧‧‧螺栓
156‧‧‧棒桿
200‧‧‧打釘工具
711‧‧‧外殼
751‧‧‧推桿體
752‧‧‧推桿彈簧
753‧‧‧調節器
754‧‧‧推桿
754A‧‧‧第一突出部位
754B‧‧‧第二突出部位
755‧‧‧螺栓
756‧‧‧棒桿
A‧‧‧方向
B‧‧‧方向
L‧‧‧垂直距離
圖1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具體例的驅動工具之結構的剖面圖;圖2係圖1所示之驅動工具之底面圖。
圖3概略地描述圖1所示之驅動工具之推桿單元之結構。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驅動工具之接觸部位之形狀之剖面圖。
圖5係顯示打釘工具之比較實例的剖面圖。
圖6係圖5所示之打釘工具之底面圖。
圖7概略地描述圖5所示之打釘工具之推桿單元之結構。
將參考圖1至4來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具體例的驅動工具。在假設此驅動工具係位處在意欲被使用之方位下,在整個說明中使用術語「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右」、「左」等。在使用中,此驅動工具係如圖1所示放置。
將描述一個打釘工具100,作為驅動工具之實例。圖 1係顯示此打釘工具100之結構的剖面圖,圖2則係此打釘工具100之底面圖。打釘工具100在圖1中係配置成向下驅動釘子。
打釘工具100包括:外殼11、汽缸10、活塞12、驅動葉片13、推桿單元15、板機桿16、主閥28、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匣盒60、及饋送器61。外殼11係打釘工具100之本體,且配置成用以支撐並覆蓋住所有的內部零件。
外殼11界定出一個配置成用以儲存高壓壓縮空氣的儲藏室18。儲藏室18係設置在汽缸10上方。空氣塞17藉由空氣軟管(未顯示)而連接至儲藏室18。高壓壓縮空氣經由空氣塞17及空氣軟管而被引入至儲藏室18。
汽缸10係位處在外殼11內側且具有一個朝垂直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汽缸10係配置成在外殼11內向上及向下移動。將彈簧21纏繞在汽缸10之外周圍表面上。彈簧21以其一端固定至外殼11而另一端固定至汽缸10。彈簧21推動該汽缸10向上。在汽缸10之下側形成空氣通道24,以允許回流室23與下方室(在汽缸10中之活塞12下面所形成的空間)間之相通。回流室23在外殼11中係形成於汽缸10之周圍。
在汽缸10以一指定高度處形成複數個氣孔25。此等氣孔25係位在比空氣通道24為高的位置處,且間隔地形成於汽缸10之周圍。該等氣孔25允許汽缸10之內部與回流室23間之相通。止回閥26分別耦接至該等氣孔25。此等止回閥26允許空氣從汽缸10之內部只朝一個方向流入回流室23。
活塞12係設置在該汽缸10內側且能在其內垂直地滑動。活塞12將汽缸10內側之空間分隔成上方室及下方室。該上方 室係形成於活塞12上方。該下方室則係形成於活塞12下方。活塞12係配置成當壓縮空氣被供應且被注入至汽缸10中之活塞12上方所界定的空間(上方室)時,向下快速地移動。活塞12在一個大於汽缸10之移動範圍的範圍內,在汽缸10內側垂直地移動。在初始狀態中,汽缸10係處於它的上方位置,而且,活塞12係處於它的上死點(top dead center)。
驅動葉片13係設置在活塞12之底部,且配置成在彈射通道14C中往復運動,以驅動釘子。驅動葉片13係與活塞12一體成形,且從那裏向下垂直地延伸。驅動葉片13之下端構成葉尖13a。葉尖13a係配置成當壓縮空氣之壓力使活塞12向下移動並以強的衝擊力向下驅動釘子時,接觸到釘子之頭部。換句話說,該驅動葉片13係配置成在接收從壓縮空氣控制元50所供應的壓縮空氣後,立即將釘子驅動至工件中。驅動葉片13係充當作驅動單元之一個實例。
外殼11進一步包括鼻端14。特別地,鼻端14係固定至外殼11之主體之底部。鼻端14具有一個稱為鼻尖14A的窄尖端部分。鼻尖14A係充當作該鼻端之下端部位之一個實例。在鼻尖14A之下端中形成有彈射孔14B。用以導引諸如釘子之類的扣件的彈出通道14C,係被界定於鼻尖14A內側且朝垂直方向延伸。錨銷(anchoring pin)141固定至鼻端14之鼻尖14A側。
葉尖13a係配置成用以準確地且不動搖地朝垂直方向沿著鼻端14向下驅動釘子。特別地,驅動葉片13在鼻尖14A中之彈射通道14C內垂直地向下移動。結果,在彈射通道14C中可靠地向下驅動釘子,且使之經由在鼻尖14A之底部中所形成的彈射孔 14B彈射出來。
在汽缸10之底部中靠近活塞12之下死點處設置有活塞緩衝器27。此活塞緩衝器27係由彈性材料所製成,且在活塞12撞擊釘子之後,用以吸收活塞12所保有的殘餘能量。
在活塞12上方及在外殼11中設置有排氣閥22。此排氣閥22係配置成用以允許及阻擋該上方室(在汽缸10中之活塞12上方的空間)與外部空氣間之通道,且係配置成用以從該上方室排放空氣。
外殼11進一步界定出內部放置有主閥28的主閥室20。此主閥室20係形成於汽缸10之頂部周圍。主閥28係配置成與稍後所述之板機閥54相聯結地操作。設置有空氣通道19,以便從儲藏室18將空氣引入主閥室20。
板機桿16係設置在外殼11上。更特別地,板機桿16在圖1中係經由一個設置在它右端的軸桿(未顯示)而安裝在外殼11中。板機桿16能繞著此軸桿而旋轉。
匣盒60係位處在鼻端14之左側,且配置成用以容納在打釘操作中所使用之釘子。饋送器61係配置成用以在釘子之頭部位在上方的情況下從匣盒60供應該等釘子至彈射通道14C中。
推桿單元15係安裝在鼻尖14A周圍。推桿單元15係配置成相對於外殼11(鼻端14)朝垂直方向在一個最下面位置與一個最上面位置之間移動,同時,在鼻尖14A之外表面上滑動。
推桿單元15係由已組裝在一起的複數個構件所配置而成,包括:推桿體151、推桿彈簧152、調節器153、推桿154、及螺栓155。
推桿體151具有整體上圓筒形形狀。推桿體151之下端部分151A覆蓋住鼻尖14A。該下端部分151A係位處在一個較靠近鼻尖14A而非板機桿16的位置。推桿體151係配置成在鼻尖14A之側表面上滑動。推桿體151係夾在錨銷141與鼻尖14A之側表面之間,而在這些零件之間形成有微小間隙,以便推桿體151可在鼻尖14A之側表面上垂直地滑動。當操作員放置鼻尖14A之下端成而與工件相接觸時,推桿單元15(推桿體151)便沿著鼻端14(鼻尖14A)向上移動。
推桿彈簧152係配置成向下推動推桿單元15,以致於,當沒有施加外力至推桿體151之下端時(當該推桿體151之底緣沒有與工件或類似者相接觸時),下端部分151A之下端比鼻尖14A之下端向下突出更遠。
推桿154藉由螺栓155而被固定至推桿體151。推桿154藉由螺栓155而被固定至適當位置。圖1中之推桿154之左上部分朝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延伸,使推桿154之上端靠近板機桿16。調節器153被插置於螺栓155之頭部與推桿154之間。調節器153之上方內部具有螺紋,以便與推桿154鎖固在一起。藉由旋轉調節器153,操作員可調整推桿體151與推桿154之相對垂直位置,以便調整釘子之驅動深度。
推桿154在圖1之左側上具有第一突出部位154A,而在圖1之右側上具有第二突出部位154B。第一突出部位154A在一個用於接觸稍後所述之第一接觸部位29A的位置處向上突出。第二突出部位154B則在一個用於接觸稍後所述之第二接觸部位29B的位置處向上突出。第一突出部位154A係位處在一個較靠近板機 桿16而非鼻尖14A的位置。第一突出部位154A係充當作推桿單元之上端部分之一個實例。在推桿單元15從其最下面位置移動至最上面位置之同時,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配置成在第一突出部位154A接觸於第一接觸部位29A之前,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充當作推桿單元之接觸部位之一個實例。
圖3概略地描述圖1之推桿單元15之結構。在圖3中,推桿單元15被顯示為單一的整體單元。注意到,雖然圖3所示之閥擋(valve guard)55(描述於後)、棒桿156(描述於後)、及推桿單元15之形狀被描述成不同於圖1所述之那些零件的形狀,但是,圖3所示之閥擋55、棒桿156、及推桿單元15分別表示圖1所示之那些零件。
如圖3所示,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位在推桿體151之相對側上。換句話說,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彈射通道14C位處在第一突出部位154A之對面一側上。當推桿單元15向上移動時,該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便定位成接觸於該外殼11。
如圖1所示,外殼11進一步包括一個固定至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之閥擋55。此閥擋55係配置成用以保護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
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沿著汽缸10之一側而設置在外殼11中。特別是,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設置在外殼11之較靠近於匣盒60的一側上。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配置成用以控制壓縮空氣從儲藏室18至該上方室(在汽缸10中之活塞12上方所形成的空間)之供應。換句話說,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配置成用以 供應壓縮空氣至主閥室20中。如圖2所示,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位處在一個朝匣盒60之方向遠離於鼻尖14A的位置上(在圖2中沿著水平方向之鼻尖14A之左側)。
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在圖2中被饋送器61等所掩蔽。推桿154在圖2中從被螺栓155所錨定的一端朝左上側延伸(在圖1之較近的左側上)。從此一延伸部分之左端開始,推桿154在圖2中在被饋送器61等所掩蔽的區域中向下(朝圖1之遠側)延伸。推桿154之此後述部分構成了第一突出部位154A。
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具有形成於其內的空氣通道51。此空氣通道51係配置成與空氣通道19及儲藏室18相連通。經由用以向上移動推桿單元15的動作(1),在空氣通道51與空氣通道19之間建立連通。
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亦包括:推桿柱塞52、板機柱塞53及板機閥54。
板機柱塞53在圖1中係位處在推桿柱塞52之左側,以便能向上及向下移動。板機閥54係定位在板機柱塞53上方。
推桿柱塞52係配置成向上及向下移動。當推桿柱塞52被向上移動時,暴露出一個推桿閥(未顯示),允許空氣通道51與空氣通道19間之相連通。更特別地,棒桿156在圖1中係設置在推桿154之上方靠近左側並從那裏向上延伸。當推桿單元15(推桿154)向上移動時,棒桿156便接觸到推桿柱塞52,且向上推動推桿柱塞52。換句話說,當推桿單元15係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推桿單元15便會經由棒桿156使推桿柱塞52向上移動。推桿柱塞52之位移開啟了該推桿閥,以便在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中建立空 氣通道51與空氣塞17間之相連通。以下,此操作將稱為「啟動該推桿柱塞52」。
另一方面,經由操作員拉動板機桿16之動作(2),建立空氣通道51與儲藏室18間之相連通。當操作員向上拉動及操作板機桿16時,板機桿16在圖1中呈順時鐘旋轉,向上推動該板機柱塞53。板機柱塞53轉而向上推動板機閥54。當被向上推動時,開啟板機閥54,允許空氣通道51與儲藏室18間之相連通。因此,此一拉動板機桿16之操作,建立了空氣通道51與儲藏室18間之相連通。
藉上述構造,打釘工具100係配置成在操作員拉動板機桿16、同時鼻尖14A接觸到工件或類似物時,執行打釘操作。換句話說,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供應壓縮空氣,而且,驅動葉片13使用已供應的壓縮空氣,將釘子驅動至工件中。能夠以約每秒3支之速率實施打釘操作,如此需要活塞12及推桿單元15快速地向上及向下移動。在此向上移動期間,推桿單元15啟動推桿柱塞52。
接下來,將描述推桿單元15與外殼11間之接觸。為了確保當實施此快速往復運動時推桿單元15呈穩定,推桿154係建構成當移動至它的最上面位置時,從下方兩個不同於推桿柱塞52的位置處,貼接於外殼11。外殼11上的這兩個位置稱為第一接觸部位29A及第二接觸部位29B。
特別地,第一接觸部位29A係閥擋55之一個部位,且相鄰於棒桿156及推桿柱塞52二者。第一接觸部位29A係處於一個要被第一突出部位154A所接觸的位置,以便,第一突出部位154A在接觸第一接觸部位29A之前接觸到棒桿156,且經由棒桿 156而啟動推桿柱塞52。換句話說,第一突出部位154A係配置成當推桿單元15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第一接觸部位29A。
第二接觸部位29B係配置成靠近於鼻尖14A。第二接觸部位29B在鼻尖14A之右側上構成外殼11之下表面之一部分,以便,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觸於第二接觸部位29B。換句話說,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配置成當推桿單元15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當在第一突出部位154A接觸於第一接觸部位29A之後而推桿154向上移動時,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建構在一個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的高度處。注意到,連續接觸之間的實際時間間隔係極短的。實際上,當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分別接觸於第一接觸部位29A及第二接觸部位29B時,推桿154可因作用在推桿154上的大衝擊力而撓曲。然而,即使在此情況下,在接觸到第一接觸部位29A之前,第一突出部位154A仍啟動推桿柱塞52。
圖4係顯示第二接觸部位29B之實例的剖面圖。第二接觸部位29B在其水平方向之外側部分上係形成為向下彎曲。換句話說,第二接觸部位29B之下表面包括水平面29Y及斜面29X。水平面29Y係水平地延伸,致使,水平面29Y之法線平行於推桿154之移動方向。斜面29X則係定位在一個遠離於彈射通道14C的位置,且向下突出。斜面29X具有一條指向鼻端14的法線。
因此,當推桿154未變形時,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觸於第二接觸部位29B之水平面29Y。斜面29X之表面係與水平面29Y連續地形成並傾斜,以便使斜面29X之法線指向鼻尖14A。
即使當在推桿單元15中存有晃動時,上述推桿154 及外殼11之結構仍可確保推桿單元15可靠地操作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啟動推桿柱塞52)。
接下來,將描述打釘工具100之操作。
藉上述配置,當一起實施下面兩個動作時,從儲藏室18供應壓縮空氣至該上方室(在活塞12上方之空間)中:動作(1)操作員將鼻尖14A之下端放置成與工件或類似物相接觸,促使推桿單元15向上移動,及動作(2)操作員拉動板機桿16。操作員以手指拉動板機桿16,以執行打釘操作。
當一起實施該等操作動作(1)及(2)時,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實施將壓縮空氣從儲藏室18引入該上方室之操作。儲藏室18、汽缸10等與主閥28一起充當作一個配置成用以驅動驅動葉片13的驅動機構之實例。作為利用壓縮空氣的驅動機構之替代例,可以使用一個利用電動馬達或來自氣體燃燒之能量的驅動機構,作為驅動機構。
如果在汽缸10及活塞12處於初始狀態之同時啟動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則儲藏室18中之壓縮空氣經由空氣通道19而被引入主閥室20。被彈簧21向上推動的汽缸10,因壓縮空氣之壓力而向下移動,以抵抗此推動力,而且,活塞12與汽缸10一起向下移動。經由此操作,排氣閥22阻擋了活塞12上方之空間(汽缸10中之上方室)與外部空氣間之通道,以及,將儲藏室18中之壓縮空氣引入該上方室。當活塞12移動至諸氣孔25之高度下方時,該上方室中之壓縮空氣之一部分便經由該等氣孔25被供應至回流室23中。
活塞12下面之空間(汽缸10中之下方室)中的空氣, 經由空氣通道24而流入回流室23。藉此構造,活塞12及驅動葉片13在汽缸10中可快速地向下移動至一個下死點,以便驅動釘子。然後,在活塞12撞擊釘子之後,活塞12接觸於活塞緩衝器27。
接著,反向地實施上述程序。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從主閥室20釋放壓縮空氣,以及,汽缸10因彈簧21之彈力而向上移動回原處。同時,開啟排氣閥22,使汽缸10中之上方室返回至大氣壓力。再者,因為壓縮空氣經由上述操作累積在回流室23中,所以,此壓縮空氣從回流室23通過空氣通道24並施加壓力至活塞12之底部,使活塞12朝它的上死點移動回原處。以此方式,汽缸10返回至它的上方位置,而且,活塞12返回至它的上死點(初始狀態)。隨後,饋送器61從匣盒60供應下一個待驅動釘子,至鼻端14中所形成的彈射通道14C中。當再次啟動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時,此下一個釘子將經由彈射通道14C而被驅動出來。
如上所述,當一起實施下面兩個動作時,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只實施將壓縮空氣供應至主閥室20中之操作:動作(1)操作員將鼻尖14A之下端放置成與工件或類似物相接觸,促使推桿單元15向上移動,及動作(2)操作員拉動板機桿16。
將說明本發明之效果,同時,比較依據具體例之打釘工具100與充當比較技藝之實例的打釘工具200。
圖5-7顯示打釘工具200。圖5係顯示打釘工具200之結構的剖面圖。圖6係打釘工具200之底面圖(面對要驅入釘子的工件之一側的視圖)。
打釘工具200包括對應於前具體例之外殼11及推桿單元15的外殼711及推桿單元75。推桿單元75包括推桿體751 及推桿754。推桿754設有第一突出部位754A、及在第一突出部位754A之右側上第二突出部位754B。
在圖6之底面圖中,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位處在圖5之左側,且被饋送器61等所掩蔽。在圖6之視圖中,推桿754從它一個被螺栓755所固定的部分斜對角地朝左上方延伸(在圖5之較近的左側上)。在此延伸部分之左端附近,推桿754在圖6中於被饋送器61等所掩蔽的區域內向下(朝圖5之遠側)延伸。推桿754之後者部分構成為第一突出部位754A。因此,第一突出部位754A係定位在圖6中鼻尖14A之左側,而第二突出部位754B係定位在圖6中鼻尖14A及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上方(圖5中這些零件的近側上)。
當推桿754上升時,第一突出部位754A先向上推動棒桿756,致使,棒桿756接觸且啟動推桿柱塞52,接著,接觸到第一接觸部位79A。之後,第二突出部位754B係配置成接觸於第二接觸部位79B。
圖7概略地顯示在操作推桿單元75時之推桿單元75之附近的打釘工具200之結構。推桿單元75在此實例中被顯示為一個整體單元。
在打釘工具200中,推桿體751係可滑動地位處在鼻尖14A與錨銷141之間,而在相鄰的零件之間形成有微小間隙。藉此配置,推桿體751傾向於具有允許推桿體751如圖7之虛線所示般樞轉之鬆動,使整個推桿單元75傾斜。因此,在第一突出部位754A接觸到推桿柱塞52之前,圖7之結構可以允許第二突出部位754B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79B。如果此時一力量作用在推桿單元 75上以向上推動推桿體751,則推桿單元75將繞著第二突出部位754B(第二接觸部位79B)以圖7所示之方向A(逆時針方向)旋轉。此旋轉阻止了推桿單元75(第一突出部位754A)向上推動及啟動推桿柱塞52。雖然推桿754在打釘工具200中係配置成接觸於兩個接觸部位79A及79B,但是,其旋轉現象之發生將無關於接觸部位之數目。
因此,當推桿單元75因推桿單元75之零件之鬆弛或磨損而傾斜時,推桿單元75便無法適當地啟動推桿柱塞52,因而,打釘工具200無法適當地發揮作用。
接下來,將關連於會造成推桿單元15傾斜的推桿單元15鬆弛現象,說明依據具體例之打釘工具100的結構。當推桿單元15係鬆弛不合或擺動時,第一突出部位154A之上表面與第二突出部位154B之上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L(圖1),將會變動。使用圖3中之虛線來表示由這樣的鬆弛所造成的推桿單元15之移動。如同圖7所示之比較實例一樣,鬆弛所造成的推桿單元15之傾斜,會實際地減少在此具體例之結構中的距離L。當此情況發生時,可能在第一突出部位154A啟動推桿柱塞52之前,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
然而,不像圖7之比較實例,當施加力量至推桿體151以便向上推動推桿體151時,扭矩會作用該推桿單元15,造成推桿單元15繞著第二突出部位154B(第二接觸部位29B)朝圖3中之方向B(順時鐘方向)旋轉。此旋轉會向上移動第一突出部位154A,實際地增加該距離L。因此,縱使當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時,未啟動推桿柱塞52,第一突出部位154A 仍可向上推動推桿柱塞52,以啟動推桿柱塞52。
換句話說,即使當在推桿單元15中存有晃動時,推桿單元15仍能夠可靠地啟動推桿柱塞52。作為替代構造,推桿單元15可配置成:當推桿單元15上升時,第一突出部位154A先啟動推桿柱塞52,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著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最後,第一突出部位154A接觸到該第一接觸部位29A。
當使用圖7所示之推桿單元75時,例如,在推桿單元75中所發生的鬆弛、變形或類似者,可能造成第一突出部位754A及第二突出部位754B以不正確的順序接觸於外殼711,以致於,縱使針對推桿單元75之設計而適當地實施啟動推桿柱塞52之操作,仍無法正確地啟動推桿柱塞52。相較下,即使當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因推桿單元15中之鬆弛、變形或類似情形而以不正確的順序接觸於外殼11時,具體例之推桿單元15仍能夠可靠地啟動推桿柱塞52。
如圖2所示,像在打釘工具200中一般,打釘工具100之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係朝匣盒60之方向位處在一個遠離於鼻尖14A的位置上(圖2中沿著水平方向的鼻尖14A之左側)。因此,在具體例之打釘工具100中,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或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一接觸部位29A)、鼻尖14A(或其中所形成的彈射通道14C)、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或第二接觸部位29B),全部朝圖2之水平方向對準排列。換句話說,這些零件係全部位處在相同逼近的平面(單一垂直平面)上。特別地,推桿體151之下端部分151A、第一突出部分154A、及第二突出部分154B,係位處在單一的假想平面上。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第二突出部位154A、及彈射通道 14C,係位處在一個以逼近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上。此種位處在推桿單元15實施上述操作時達成推桿單元15之良好平衡,且抑制了推桿單元15中之不均勻磨損,藉此,抑制了推桿單元15中晃動之發生。僅專注於推桿單元15,推桿單元15之下端、上端、及諸接觸部位,全部位在同一平面上。
藉由扭轉調節器153,操作員可調整推桿154與推桿體151間之垂直位置關係,藉以調整釘子之驅動深度。然而,即使當改變此位置關係時,仍可同樣地實施上述操作。
推桿單元15可能隨時間經由使用而變形,但是,如果例如操作員意外地使打釘工具100掉落,則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亦可能變形。以此打釘工具100,縱使如虛線所描繪,推桿154在圖4中順時針方向地傾斜、或該第二突出部位154B在圖4中向右變形(遠離於鼻尖14A),仍可如圖3所述,可靠地實施啟動推桿柱塞52之操作。這是因為,第二接觸部位29B具有水平面29Y及斜面29X。當第二突出部位154B變形或傾斜時,第二突出部位154B接觸於斜面29X。當如圖4之實線所描繪,第二突出部位154B從下方沿著水平面29Y之法線接觸到第二接觸部位29B時,可正確地執行圖3所述之操作。換句話說,當第二突出部位154B係正確地放置且沒有變形時,第二突出部位154B便接觸於水平面29Y。然而,在習知技藝中,因為第二突出部位154B可能無法接觸第二接觸部位29B,所以,可能無法正確地執行啟動推桿柱塞52之操作。
因此,即使當推桿單元15之安裝有晃動時、或當推桿單元15本身產生變形或係由複數個在它們的連接上已呈鬆弛的 零件所配置而成時,具有上述構造的打釘工具100仍可適當地實施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之控制。於是,此具體例之結構提高了打釘工具100之可靠性。
修改:
雖然已參考具體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但是熟習此項技藝者將明瞭,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下實施各種變更及修改。
在上述具體例之結構中,第一接觸部位29A係設置在外殼11之閥擋55上,以及,第二接觸部位29B係設置在外殼11上。然而,該等第一及第二接觸部位可設置在任何固定至外殼的零件上,而在該推桿接觸到該等接觸部位時,不會構成問題。例如,第二接觸部位29B可以設置在鼻端14上。
雖然係以壓縮空氣提供上述具體例中之驅動工具100動力,但是,假設當推桿係處於它的上位置時實施驅動,本發明仍可適用於其它類型之驅動工具,包括:以電動馬達提供動力的電動驅動工具、及內燃機動力驅動工具。
上述具體例中之驅動工具100係用以驅動釘子至工件或類似物中的打釘工具。然而,應該明瞭的是,任何用以驅動扣件之使用相似的推桿單元及板機桿的驅動工具,皆可獲得在具體例中所述之相同效果。
在具體例中,推桿單元15具有該斜面29X。然而,在第二接觸部件29B附近的外殼11仍可具有另一形狀,以致於,即使當這樣的變形發生時,仍可適當地實施其操作。
14‧‧‧鼻端
14A‧‧‧鼻尖;下端部位
15‧‧‧推桿單元
16‧‧‧板機桿
29A‧‧‧第一接觸部位
29B‧‧‧第二接觸部位
55‧‧‧閥擋
151‧‧‧推桿體
154‧‧‧推桿
154A‧‧‧第一突出部位;(推桿單元)上端部分
154B‧‧‧第二突出部位;(推桿單元)接觸部位
156‧‧‧棒桿

Claims (6)

  1. 一種驅動工具,包括:外殼(11),具有鼻端(14),此鼻端設有用以導引扣件之彈射通道(14C),而該彈射通道係被界定在該鼻端內側且朝垂直方向延伸;推桿單元(15),其配置成相對於該外殼而朝垂直方向在一個最下面位置與一個最上面位置之間移動;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配置成用以控制壓縮空氣之供應,且包括推桿柱塞(52),而該推桿柱塞係配置成向上及向下移動,當該推桿單元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該推桿單元便使該推桿柱塞向上移動;以及驅動單元(13),配置成在接收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所供應的壓縮空氣時,將扣件驅動至工件中,其特徵在於:該外殼包括第一接觸部位(29A)及第二接觸部位(29B);該推桿單元包括第一突出部位(154A)及第二突出部位(154B),而該第一突出部位係配置成當該推桿單元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該第一接觸部位,該第二突出部位則係配置成當該推桿單元位處在該最上面位置時,接觸到該第二接觸部位;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該第二突出部位及該彈射通道,係位處在一個以逼近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上;以及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係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該彈射通道位處在該第二突出部位之對面一側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驅動工具,其中,該推桿單元從該最下面位置移動至該最上面位置之同時,該第二突出部位係配置成在該第一突出部位接觸到該第一接觸部位之前,接觸到該第二接觸部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驅動工具,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位具有斜 面(29X),而該斜面係定位在一個遠離於該彈射通道的位置上,且向下突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驅動工具,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位具有斜面(29X),此斜面之法線係導向該鼻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驅動工具,其中進一步包括:在該外殼上所設置的板機桿(16);其中,當操作該板機桿並向上推動該推桿柱塞時,該壓縮空氣控制單元便供應壓縮空氣,而且,該驅動單元使用已供應的壓縮空氣,將扣件驅動至工件中。
  6. 一種驅動工具,包括:外殼(11),具有一鼻端(14),此鼻端設有用以導引扣件之彈射通道,而該彈射通道係位處在該鼻端內側且朝垂直方向延伸;驅動葉片(13),配置成用以在該彈射通道中往復運動並驅動扣件;驅動機構(10、12、18、22、28),位處在該外殼中,且配置成用以驅動該驅動葉片;板機桿(16),設置在該外殼上;推桿單元(15),配置成相對於該鼻端而朝垂直方向向上及向下移動;以及壓縮空氣控制單元(50),配置成由該板機桿(16)與該推桿單元(15)操作以驅動扣件;其特徵在於:該推桿單元具有:第一接觸部位(154A),配置成根據推桿單元(15)之向上移動而接觸該外殼或該鼻端;以及第二接觸部位(154B),配置成接觸於該外殼或該鼻端,此第二接 觸部位係在水平方向上相對於該彈射通道位處在該第一接觸部位之對面一側上;以及該第一接觸部位與該第二接觸部位中之一者配置成於該第一接觸部位與該第二接觸部位中之另一者接觸該外殼或該鼻端之前接觸該外殼或該鼻端。
TW103128950A 2013-09-27 2014-08-22 驅動工具 TWI683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1968A JP6090086B2 (ja) 2013-09-27 2013-09-27 打込機
JP2013-201968 2013-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054A TW201527054A (zh) 2015-07-16
TWI683733B true TWI683733B (zh) 2020-02-01

Family

ID=5273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8950A TWI683733B (zh) 2013-09-27 2014-08-22 驅動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9529B2 (zh)
JP (1) JP6090086B2 (zh)
CN (1) CN104511881B (zh)
TW (1) TWI683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6083T5 (de) * 2016-11-30 2019-08-08 Koki Holdings Co., Ltd. Einschlagmaschine
JP6950424B2 (ja) * 2017-09-29 2021-10-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JP7043771B2 (ja) * 2017-09-29 2022-03-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CN117885067B (zh) * 2024-03-15 2024-05-28 四川圣亚凯紧固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射钉击发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0580U (ja) * 1984-05-28 1985-12-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JPH0479070U (zh) * 1990-11-22 1992-07-09
JP2004351523A (ja) * 2003-05-26 2004-12-16 Hitachi Koki Co Ltd 釘打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2620A (en) * 1972-05-15 1973-10-02 Fastener Corp Safety assembly for fastener driving tool
US4260092A (en) * 1979-07-02 1981-04-07 Duo-Fast Corporation Safety assembly for a tool for driving fasteners
US4346831A (en) * 1980-01-09 1982-08-31 Haytayan Harry M Pneumatic fastening tools
JPS59156782U (ja) * 1983-03-31 1984-10-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フアスナ打込機のフアスナ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US4630766A (en) * 1983-06-01 1986-12-23 Senco Products, Inc.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and fastener supply
US5551620A (en) * 1994-08-10 1996-09-03 Stanley-Bostitch, Inc. Convertible contact/sequential trip trigger
US6045024A (en) * 1997-12-31 2000-04-04 Porter-Cable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fastener driving tool intake reed valve
US5911351A (en) * 1998-01-02 1999-06-15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Pneumatic fasten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nose sealing arrangement
JP3558884B2 (ja) * 1998-08-10 2004-08-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釘打機
JP2003074278A (ja) * 2001-08-31 2003-03-12 Shikoku Chem Corp 門扉装置
JP3859126B2 (ja) * 2001-10-26 2006-12-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の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JP2004154870A (ja) * 2002-11-01 2004-06-03 Hitachi Koki Co Ltd 釘打機の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JP2004279354A (ja) * 2003-03-19 2004-10-07 Sharp Corp 重量測定装置
US7255256B2 (en) * 2005-03-03 2007-08-14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inish nailer with contoured contact trip foot
JP4992199B2 (ja) * 2005-05-25 2012-08-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のコンタクト機構
JP4720656B2 (ja) * 2006-07-12 2011-07-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8800835B2 (en) * 2008-07-17 2014-08-12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US8336748B2 (en) * 2009-09-15 2012-12-25 Robert Bosch Gmbh Fastener driver with driver assembly blocking member
JP5664154B2 (ja) * 2010-11-15 2015-02-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ンク式ペダル後退抑制機構のトリガ構造
JP5585418B2 (ja) 2010-11-26 2014-09-1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0580U (ja) * 1984-05-28 1985-12-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JPH0479070U (zh) * 1990-11-22 1992-07-09
JP2004351523A (ja) * 2003-05-26 2004-12-16 Hitachi Koki Co Ltd 釘打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0086B2 (ja) 2017-03-08
CN104511881B (zh) 2018-04-03
US9669529B2 (en) 2017-06-06
JP2015066617A (ja) 2015-04-13
CN104511881A (zh) 2015-04-15
US20150090758A1 (en) 2015-04-02
TW201527054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733B (zh) 驅動工具
JP6819045B2 (ja) 打込機
CN102642193A (zh) 用于紧固件驱动设备具有旁路的空射闭锁件
JP2018130817A (ja) 打込み工具
JP2008068329A (ja) 留め具打込機
CN104275678A (zh) 紧固件打入工具
US20230025226A1 (en) Driving device
TWI672201B (zh) 打釘機
JP4877464B2 (ja) 打込み工具のコンタクトにおけるオフセット構造
CN101300107A (zh) 打钉机
JP2014028422A (ja) 打込機
EP4309848A1 (e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CN219854401U (zh) 动力式紧固件驱动器
JP2017119330A (ja) 打込機
JP2014231133A (ja) 打込機
JP2006026785A (ja) 打込機
JP5277728B2 (ja) 打込機
JP5299755B2 (ja) 打込機
JP6369231B2 (ja) 打込機
JP2018089715A (ja) 打込機
JPH0549278U (ja) ばら釘用釘打機の釘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JP2016120573A (ja)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5226944A (ja) 打込機
JP2015142954A (ja) 打込機
JP2011194543A (ja) 打込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