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1903A -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1903A
CN104251903A CN201410489223.9A CN201410489223A CN104251903A CN 104251903 A CN104251903 A CN 104251903A CN 201410489223 A CN201410489223 A CN 201410489223A CN 104251903 A CN104251903 A CN 104251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tisol
antibody
blood sample
immuno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9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手上公太郎
米田隆
高村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LAS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LA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LAS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LA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5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86Analytical elements
    • G01N33/54387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
    • G01N33/54388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 based on lateral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9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narcotics or drugs or pharmaceuticals, neurotransmitters or associated receptors
    • G01N33/9406Neurotransmitters
    • G01N33/9433(Nor)adrenal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9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narcotics or drugs or pharmaceuticals, neurotransmitters or associated receptors
    • G01N33/9493Immunosupress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样品质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将前一步骤获得的混合物在具有固定了皮质醇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使在该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上述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结合到该皮质醇;测定在上一步骤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根据在上一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Description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80125040.1、申请日为2008年11月25日、名称为“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的由同一申请人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样品质评价方法。进一步详细地说,是涉及一种血样的品质评价方法、用于此方法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以及包含该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血样品质评价用试剂盒。
背景技术:
血样用于诊断受检者的状态、并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作出判断等。然而,因采血位置不同,可能得不到充分反映受检者状态和疾病的血样。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就无法正确诊断受检者的状态,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用血样诊断疾病状态或选择治疗方法的疾病比如有醛甾酮增多症(aldosteronism)等。醛甾酮增多症是一种使肾上腺皮质本身分泌醛固酮过多的疾病,大致分为因增生引起的突发性醛甾酮增多症和糖(肾上)皮质激素可控型醛甾酮增多症和因腺瘤引起的醛固酮分泌腺瘤。对因增生引起的醛甾酮增多症采用药剂治疗方法,对醛固酮分泌腺瘤原则上采用外科摘除术治疗方法。
根据醛甾酮增多症的病型选择治疗方法时,进行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参照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等)。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是将导管插入左右肾上腺静脉,采集5mL左右的血样,测定该血样中的醛甾酮含量。
然而,在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中,被插入导管的肾上腺静脉的内径和所用导管的直径很小,有时采血很困难。而且肾上腺静脉会有从各种静脉流入的血液,采血获得的血样中所含醛甾酮有时会被这些血液稀释。此时,可能无法正确地进行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
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中所用血样是否合适根据血样中的皮质醇浓度来评价。测定皮质醇浓度通常需要大型设备,无法在手术现场等轻易测定皮质醇浓度。因此,一般测定皮质醇浓度要由检验公司、检验部门等外部机构进行,获得测定结果需要数天到一周左右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检测待检试样中所含的待检目标物质的检测用免疫层析等进行。在免疫层析中,作为抗体常使用通过将抗体固定在金属微粒子而获得的标记抗体的分散液(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7-16920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大村昌夫,“特殊型原发性醛甾酮增多症的诊断—肾上腺静脉取样的意义—”,最新医学,最新医学社,2004年,第59期、第10号,p.2286—2291。
非专利文献2:Giulio Mengozzi等7人,“原发性醛甾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静脉取样时的快速皮质醇测定法(Rapid Cortisol Assay during Adrenal Vein Sampling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临床化学(Clinical Chemistry),2007年11月,第53期,第11号,p.1968—197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少量血样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少量血样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血样品质评价用试剂盒。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
(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
(a)将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混合,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b)将(a)步骤获得的混合物在具有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使在该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上述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之结合到该皮质醇,
(c)测定在(b)步骤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以及
(d)根据在(c)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2)一种包括以下步骤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
(A)使用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的基材的一端设置有标记抗体相,该标记杭体相上有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另一端固定有皮质醇,从该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标记抗体相一端展开一定量待检血样,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此抗原抗体反应后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结合到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
(B)测定在(A)步骤与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及
(C)根据(B)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3)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它用于上述(1)所述血样品质评价方法,通过接头(linker)固定皮质醇;
(4)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它用于上述(2)所述血样品质评价方法,该试纸条基材的一端设置有标记抗体相,该标记杭体相上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可通过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另一端通过接头固定有皮质醇,
(5)一种包含上述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血样品质评价用试剂盒。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可以用少量血样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本发明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血样品质评价试剂盒适用于以少量血样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3中血样采集位置的概述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照片而非绘图,显示在检测线上有无因胶体金粒子而出现条带;
图3为试验例2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照片而非绘图,显示在检测线上有无因胶体金粒子而出现条带;
图4为试验例3中免疫层析后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照片而非绘图;
图5为试验例4中皮质醇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显示图;
图6为试验例5中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与吸光度之差的关系显示图;
图7为试验例6中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与吸光度之差的关系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下面称此品质评价方法为“评价方法1”:
(a)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b)将(a)步骤获得的混合物在具有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使在该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与该皮质醇结合;
(c)测定在(b)步骤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含量;以及
(d)根据在(c)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含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在(a)步骤,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引起该血样中所含的皮质醇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抗原抗体反应。
在(a)步骤获得的混合物中,通过血样中所含皮质醇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复合物,根据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含量不同会残留不同量的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通常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含量越多,未形成复合物的游离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就会相应减少。
作为待检血样可以有血浆、血清和全血等。从更有效地使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角度出发,在待检血样中以血浆为宜。
静脉距肾上腺的距离越短,该静脉血中所含的皮质醇含量就越高,因此,从肾上腺静脉采集的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的量会比与该血样同样体积的末梢血中皮质醇含量多。末梢血中皮质醇含量有时会因个体压力过大或采血时间等因素比平常状态有所增加,因此,待检血样最好是平常状态下的个体的血样。
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是通过用标记物标记针对皮质醇的抗体(以下称“抗皮质醇抗体”)而获得的抗体。
抗皮质醇抗体可以是针对皮质醇的单克隆抗体,也可以是针对皮质醇的多克隆抗体。针对皮质醇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比如可以参照J.E.科利根(John E. Coligan)编的《免疫学实验室指南(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1992年发行]上记载的方法等获得。
具体而言,用皮质醇免疫兔子和山羊等动物,从免疫后的动物身上获得脾细胞后,使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培养所获得的杂交瘤,提纯培养上清中所含的单克隆抗体,即可获得针对皮质醇的单克隆抗体。用皮质醇免疫兔子和山羊等动物,从免疫后的动物身上采集血清,提纯该血清中所含的多克隆抗体,即可获得针对皮质醇的多克隆抗体。
作为标记物,比如有金属胶体粒子、酶、荧光物质等。其中从检测操作简便、目测性好的角度来看,以金属胶体粒子为宜。
作为金属胶体粒子,比如有胶体金粒子、胶体银粒子、胶体白金粒子、这些复合金属的胶体粒子和胶体硒粒子等。这些可以单独或二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以稳定性和目测性优越来说,胶体金粒子最好。
金属胶体粒子的定量比如可以通过测定金属胶体粒子在波长520nm的吸光度来进行。
作为酶如有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葡糖氧化酶等,它们可以单独或二种以上混合使用。酶可通过测定酶的比活性的方法等进行定量。
作为荧光物质如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等,它们可单独或二种以上混合使用。荧光物质可通过测定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的方法等来进行定量。
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也可根据需要溶解在磷酸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等溶液中。
一般认为,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的血样的指标是血样的皮质醇浓度是末梢血所含皮质醇浓度的2倍以上。因此,最好使用末梢血中所含皮质醇摩尔数的2倍量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混合。之所以选择末梢血,是因为末梢血中的皮质醇含量最少,以此为标准比较可靠。
从静脉到肾上腺的距离越短,静脉血中的皮质醇含量就越多,因此,从肾上腺静脉采集的血样中所含皮质醇要比从下大静脉采集的血样(以下也称“下大静脉血”)中所含皮质醇量多。
血样是否是从肾上腺静脉采集的,可以通过目测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上的皮质醇相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具有的标记物所显示的颜色予以评价。因此,在(a)步骤中使用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最好大于下大静脉血中所含皮质醇的摩尔数。此外,考虑到步骤(a)中使用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等因素,可以适当设定与待检血样对应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上限。
在(a)步骤,从缩短操作时间的观点出发,在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时,也可以事先将血样与清洗液混合。清洗液可以用于主动地冲洗未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而残留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清洗液只要是能防止物质非特异地吸附到免疫层析试纸条上的液体即可。作为这种清洗液比如可列举出含有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丝胶、明胶、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聚合物(MPC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封闭试剂和吐温(Tween,注册商标)系列表面活性剂、普卢兰尼克(Pluronic,注册商标)系列表面活性剂、陶氏(Triton,注册商标)X系列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的中性缓冲液等。清洗液的量只要足够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的混合物即可。
在(a)步骤,从缩短操作所需时间、精确检测出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的复合物的观点出发,最好边照射超声波边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边照射超声波边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所需的时间虽因超声波频率而各异,无法一概而定,但通常选择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分散均匀所需要的时间。
在(a)步骤,可以原样使用待检血样,也可以根据(b)步骤中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时的灵敏度等将血样用溶剂适当稀释后使用。
在(a)步骤,当个体的末梢血中皮质醇浓度为一定标准浓度时,可以不稀释待检血样,直接使用。当混合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待检血样时,平均每10μL血样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如从提高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灵敏度的角度来说,最好为3×108个以上,从降低(a)步骤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来说,最好为9×108个以下。当使用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作为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可调整各项数据如下: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每30μL待检血样1-15μL,其中,所述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溶液在波长520nm的吸光度为1-10abs;上述吸光度和上述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的积为10-90abs·μL。
在(a)步骤,如果估计个体末梢血的皮质醇浓度会变动很大,当不稀释待检血样而原样使用时,从易于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看,每10μL血样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最好至少为二种。每10μL血样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3×108个以上,从降低(a)步骤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来说,最好为2.4×109个以下。
为了方便、低成本地测定皮质醇含量,最好用下大静脉血取代(a)步骤中的血样,从上述至少两种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中,选择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且要保证其数目能够确认与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上所固定的皮质醇相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显色,在(a)步骤中将选定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混合。
出于操作简便地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考虑,在(a)步骤中最好使用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或数目多于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3×108个以上,从降低(a)步骤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来说,最好为8×108个以下。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出于高灵敏度地测定待检血样中皮质醇含量考虑,最好为8×108个以上,从降低(a)步骤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来说,最好为2.4×109个以下。此时,比如可将第一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下大静脉血混合,使下大静脉血所含皮质醇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上述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所得混合物,使在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通过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与皮质醇结合,确认有与该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显色,以此选择能够确认显色的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在此情况下,当能够看到显色时,在(a)步骤使用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另一方面,当没有看到显色时,使用上述第二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下大静脉血,进行与使用上述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同样的操作,即可选择能够确认显色的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另一方面,当使用用溶剂稀释过的待检血样时,可以根据检测灵敏度适当设定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精确简便地测定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在(a)步骤最好使用与待检血样同样体积、浓度为待检血样1/2倍的稀释后的血样取代待检血样,并使用每10μL血样1.2×109-4.8×109个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此时,每10μL血样中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的下限值只要足够高灵敏度地测定待检血样中的皮质醇的含量即可,每10μL血样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的上限值以降低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低成本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数目即可。
在(b)步骤,在具有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a)步骤所得混合物,使在该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结合到皮质醇。
在(b)步骤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用这种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将(a)步骤所得混合物在该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使未反应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到固定在该基材的皮质醇。
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中,最好使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的摩尔数大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此时,在(a)步骤未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结合的剩余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基材的皮质醇结合。因此,与固定在基材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等于(a)步骤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减去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的差。
因此,根据评价方法1,可以根据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间接知道血样中皮质醇含量,从而可以简便地评价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从精确测定待检血样中皮质醇含量的观点出发,在(b)步骤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最好是通过接头固定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作为接头如有O-羧甲基肟(O-carboxymethyloxime)等。从使皮质醇牢固地固定在基材上以获得稳定的测定结果的角度来看,最好接头已通过牛血清蛋白固定在基材上。
通过此接头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适用于血样评价试剂盒。此血样评价试剂盒除免疫层析试纸条外,还可含有检查所需的容器等。
出于高效地在基材上展开血样考虑,(b)步骤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还可以在基材上的展开血样方向的下游设置由吸水性材料构成的吸水垫。吸水性材料如硝化棉等。
(b)步骤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很容易制备,将皮质醇固定在基材上,封闭该基材后清洗即可。比如,通过结合了牛血清白蛋白的接头将皮质醇固定在基材上,封闭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然后清洗,即可制备出免疫层析试纸条。
基材只要是由可展开上述混合物的材料制成即可。基材最好能有充足的展开速度,以使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捕捉到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在基材上展开纯水的展开速度可以根据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皮质醇的结合能力适当设定。从精确定量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角度考虑,在基材上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以0.35mm/sec以下为宜,最好在0.32mm/sec以下,从缩短评价所需时间的角度来说,以0.25mm/sec以上为宜,最好在0.28mm/sec以上。
作为基材如有多孔聚乙烯膜、纤维素制滤纸膜、硝酸纤维素膜等薄膜。其中从更有效地控制皮质醇的固定和展开速度等角度考虑,以纤维素制滤纸膜为宜。
混合物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展开可以利用毛细管现象,即以混合物中所含液体成分为展开溶剂。
在(c)步骤,测定在(b)步骤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
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可以根据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拥有的标记物的量来测定。比如通过测定与免疫层析试纸条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拥有的标记物的量,可以测定出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更具体而言,当标记物为胶体金粒子时,运用测定与免疫层析试纸条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拥有的胶体金粒子吸光度的方法和测定该胶体金粒子反射浓度的方法,可以定量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吸光度可用吸光度仪来测定。反射浓度可以用光密度计(densitometer)来测定。
从简便评价血样品质的角度来说,在(a)步骤,将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同待检血样混合,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应多于与待检血样同体积的末梢血中所含皮质醇反应的抗体,在(b)步骤,可以使用免疫层析试纸条,该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固定的皮质醇量多于能与(a)步骤所用量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起反应的皮质醇。此时,仅凭肉眼观察在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有无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标记物,即可轻松地评价血样品质。
在(d)步骤,根据在(c)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评价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在(d)步骤,当(b)步骤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时,根据与固定在该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显色,即可评价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在(d)步骤,使用(b)步骤中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的摩尔数大于上述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时结合到该固化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产生的显色强度,根据所测显色强度即可评价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作为免疫层析试纸条,要求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的摩尔数大于上述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当在该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时,结合到该固化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产生的显色与下大静脉血样的测定结果相比吸光度的值小于四分之一,或不能目测时可以判断血样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在本发明中,可以用另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取代具有固定有皮质醇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这种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材的一端设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的标记抗体相,且该基材的另一端固定有皮质醇。
这种在基材的一端设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的标记抗体相、且在该基材的另一端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适当运用到血样评价试剂盒中。此血样评价试剂盒中,除免疫层析试纸条外,还可以含有检查所需容器等。
当使用这种在基材的一端设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的标记抗体相、且在该基材的另一端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时,可以以下述步骤评价血样品质:
(A)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上述标记抗体相一端展开一定量待检血样,使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再让该抗原抗体反应后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之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
(B)测定(A)步骤中与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及
(C)根据(B)步骤测得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以下称此血样品质评价方法为“评价方法2”。
在(A)步骤,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标记抗体相一端展开一定量待检血样。可以利用以血样中所含液体成分作为展开溶剂的毛细管现象,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也可根据需要适当用其他展开溶剂。作为这种展开溶剂具体而言比如有磷酸缓冲液等。
在评价方法2中,待检血样也是血浆、血清和全血等。在待检血样中,从更有效地使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角度来说,最好是血浆。另一方面,当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还设有过滤甄别血细胞等的加样垫时,在上述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滴入待检血样,不用预先从待检血样中分离出血细胞和血清来制备试样,从用简便的步骤进行评价的角度来说,以全血为宜。
(A)步骤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仅凭在基材上展开待检血样这一简单的操作,即让数量足以从视觉上评价是否为采自肾上腺静脉的血样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该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标记抗体相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最好大于下大静脉血所含皮质醇的摩尔数。标记抗体相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摩尔数的上限,可以根据基材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量和成本等进行适当设定。
评价方法2使用设有标记抗体相且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因此,仅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一定量待检血样,即可让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使该抗原抗体反应后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该基材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之结合到固定在该基材的皮质醇。
在(A)步骤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最好与评价方法1的(b)步骤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一样,通过接头固定皮质醇。皮质醇牢固地固定在基材上可望得到稳定的测定结果,因此接头最好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固定在基材上。
作为(A)步骤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材,可以采用与(b)步骤免疫层析试纸条所用基材同样的基材。
标记抗体相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比如在基材上涂抹含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溶液后在适当条件下干燥涂抹后的基材的方法,及在基材上涂抹可将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分散到含有水溶性化合物的溶液中的分散液,再使该基材干燥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当中,最好采用在基材上涂抹可将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分散到含有水溶性化合物的溶液中的分散液,然后再使该基材干燥的方法,因为采用这个方法,当待检血样与标记抗体相接触时,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易于从基材脱离,而当待检血样与标记抗体相未接触时,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很难从基材脱离。
作为水溶性化合物如有纤维素醚和糖等。作为纤维素醚如有: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羟乙纤维素和氰乙基纤维素等,而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上述示例。作为糖如有蔗糖等,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上述示例。
基材上的标记抗体相与皮质醇固化部位之间的距离,只要足够使待检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复合物以及未与待检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结合而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展开即可。
(A)步骤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从当待检血样为全血时且可更简便地评价待检血样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在比基材上的标记抗体相更靠近血样展开方向的上游一侧设置由吸水性材料构成的加样垫,用于滴加待检血样、过滤鉴别血细胞等。吸水性材料只要具有从全血中过滤、鉴别血细胞功能即可,比如评价方法1所用吸水性材料同样的材料。
出于更有效地在基材上展开血样考虑,(A)步骤中所用免疫层析试纸条中,还可以在基材血样展开方向的下游一侧设置由吸水材料构成的吸水垫。吸水性材料与评价方法1所用吸水性材料一样即可。
在(A)步骤,当个体的末梢血中皮质醇浓度为一定标准浓度时,可以不稀释待检血样,直接使用。在使用血浆或血清作为待检血样的情况下,使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时,标记抗体相中所含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来看,最好为每10μL血浆或血清3×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9×108个以下。当使用全血作为待检血样时,标记抗体相中所含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来看,最好为每10μL全血1.5×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5.4×108个以下。当用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作为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可调整各项数据如下: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溶液的量为每30μL待检血样1-15μL,其中,所述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溶液在波长520nm的吸光度为1-10abs;上述吸光度和上述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量的积为10-90abs·μL。
在(A)步骤,在用血浆或血清作为待检血样的情况下,如果预计个体末梢血的皮质醇浓度变动大,则当对血浆或血清不加稀释原样使用时,出于更易于测定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皮质醇量考虑,每10μL血浆或血清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最好至少为二种。此时,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每10μL血浆或血清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皮质醇的角度出发,最好为3×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2.4×109个以下。在此,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3×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8×108个以下。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8×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2.4×109个以下。从更简便地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来说,在(A)步骤中作为标记抗体相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最好使用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或数目多于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从以简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测定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可以用下大静脉血代替(A)步骤中的血样,确认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显出的颜色,最好选择标记抗体相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不同的至少二种数目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A)步骤中使用所选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A)步骤使用全血作为待检血样的情况下,如果预计个体末梢血的皮质醇浓度变动大,则当对全血不加稀释原样使用时,出于更易于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考虑,每10μL全血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最好至少为二种。此时,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每10μL全血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1.5×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1.44×109个以下。在此,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1.5×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4×108个以下。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从高灵敏度地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出发最好为4×108个以上,从降低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的角度考虑,最好为1.44×109个以下。从更简便地测定全血中皮质醇含量的角度来说,在(A)步骤作为标记抗体相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最好使用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或数目多于第一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第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当在(A)步骤对待检血样不加稀释原样使用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选择可以如下方法进行,如使用标记抗体相中具有上述第一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以下称“试纸条A”)和下大静脉血,从试纸条A的标记抗体相的一侧端展开下大静脉血,确认与固定在试纸条A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显出的颜色。此时,当确认显色时,在(A)步骤使用此试纸条A作为免疫层析试纸条。另一方面,当未能确认显色时,可以使用标记抗体相中有上述第二数目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以下称“试纸条B”)和下大静脉血,通过与使用试纸条A时同样的操作,选择免疫层析试纸条。
另一方面,当使用通过在溶剂里稀释待检血样而配制成的稀释物时,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可以根据检测灵敏度适当设定。当待检血样为血浆或血清时,从精确、简便测定皮质醇含量的角度来说,在(A)步骤中,最好将待检血样代之以使用与该待检血样同体积、且将待检血样稀释到1/2倍浓度的稀释物,同时使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数目为每10μL该血样1.2×109-4.8×109个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这种情况下,每10μL血样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的下限值为只要数量足够高灵敏度地测定待检血样中皮质醇含量即可,每10μL血样中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目的上限值为只要能降低所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所需成本、以低成本测定血样中皮质醇含量即可。当待检血样为全血时,在(A)步骤中,最好将待检血样代之以使用与该待检血样同体积、且将待检血样稀释到1/2倍浓度的稀释物,同时使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量为每10μL血样6×108-2.88×109个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B)步骤中,测定在(A)步骤中与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量。测定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数量采取与评价方法1的(c)步骤同样的操作。
另外,在(B)步骤,可以使用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的摩尔数大于上述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摩尔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时与该固化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产生的显色强度,根据所测显色强度评价上述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可以使用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的摩尔数大于上述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摩尔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作为免疫层析试纸条,根据在该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时与该固化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显色,评价上述待检血样是否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此时,与下大静脉的血样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当吸光度低于四分之一或无法用肉眼看到显色时,可以判断血样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在(C)步骤,根据在(B)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可以采取与评价方法1的(d)步骤同样的操作。
在本发明中,可以用固定有抗皮质醇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取代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当使用上述免疫层析试纸条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评价血样品质:
(I)在固定有抗皮质醇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让该血样中所含皮质醇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之与抗皮质醇抗体结合;
(II)(I)步骤之后,再将标记皮质醇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让该标记皮质醇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中的、未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结合的抗皮质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之结合到固定在基材的抗皮质醇抗体;
(III)定量在(II)步骤中与抗皮质醇抗体结合的标记皮质醇;
(IV)根据在(III)步骤中定量的标记皮质醇的量和固定在基材的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算出血样中皮质醇的含量;
(V)根据在(IV)步骤中算出的皮质醇含量,评价血样是否具备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以下将此血样品质评价方法称为“评价方法3”。
在(I)步骤中,在固定有抗皮质醇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让该血样中所含皮质醇与固定在基材的抗皮质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与该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可以利用以血样中所含液体成分为展开溶剂的毛细管现象,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待检血样。
(I)步骤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材的一端固定有抗皮质醇抗体。此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通过将抗皮质醇抗体固定、封闭在基材后进行清洗制备而得。
基材只要是由可以展开血样的材料制成的即可。基材最好能够有足够的展开速度,当展开血样时,足以用固定在其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捕捉皮质醇。展开速度和基材与评价方法1同样即可。
在(II)步骤,进一步将标记皮质醇在(I)步骤后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让标记皮质醇与固定在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中未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结合的抗皮质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以此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可以运用适当的展开溶剂,利用毛细管现象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皮质醇。作为展开溶剂如有磷酸缓冲液等。
标记皮质醇可以通过将金属胶体粒子、荧光物质等标记物用常用方法结合到皮质醇而获得。
从更简便地评价血样品质的角度来说,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材上固定的抗皮质醇抗体最好比与待检血样的同体积的末梢血所含皮质醇反应的抗体的数量多,(II)步骤所用标记皮质醇的量最好在与固定在该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反应的皮质醇等量以上。
在(III)步骤,定量结合到抗皮质醇抗体上的标记皮质醇。可以根据标记皮质醇所含标记物的量来定量此标记皮质醇。
在(IV)步骤,用(III)步骤定量的标记皮质醇的量和上述固定在基材上的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算出血样中的皮质醇的含量。
在(V)步骤,根据(IV)步骤算出的皮质醇含量,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在(V)步骤中评价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采取与评价方法1(e)步骤同样的方法即可。
如上所述,运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因此,能够快速、方便地评价血样是否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
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中,利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故可以灵敏地检测出少量皮质醇,从而仅用少量血样即可简便地评价血样是否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
因此,运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可以简便地获得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血样,有望提高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成功率。
本发明还可以确定血样的供应源。血样的供应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
(i)步骤,混合待检血样和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引起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的抗原抗体反应;
(ii)步骤,在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i)步骤获得的混合物,使上述混合物中游离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基材上的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与皮质醇结合;
(iii)步骤,测定(ii)步骤中结合到皮质醇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
(iv)步骤,根据(iii)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确定血样的供应源。
(i)-(iii)步骤分别与评价方法1的(a)-(c)步骤同样操作。
在(iv)步骤,根据(iii)步骤测定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确定血样的供应源。
在(iv)步骤,可以通过比较(iii)步骤所测得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量(以下称“抗体量a”)和用与上述血样同体积的下大静脉血进行(i)-(iii)步骤操作时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量(以下称“抗体量b”)的方法等确定血样的供应源。
在上述方法中,抗体量a比抗体量b越少,待检血样中的皮质醇含量比下大静脉血中的皮质醇含量就越多,因此,可以确定待检血样的供应源是位于更靠近肾上腺附近的静脉。
如上所述,运用血样供应源确定方法,可以便捷地确定血样供应源。因此,运用此确定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确定在进行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时插管采样的位置。
在本确定方法中,利用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故可以灵敏地检测出少量皮质醇,从而仅用少量血样即可确认侵袭性很高的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精度。
因此,上述血样供应源确定方法,因其可以精确、便捷地确定插管采集血样的位置,而有望进一步提高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成功率。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边照射超声波边混合含有待检物质的待检试样和针对该待检物质的金属胶体标记抗体,在具备固定有该待检物质的基材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所得混合物,来检测待检物质。
运用此法,因为是边照射超声波边混合含有待检物质的待检试样和针对该待检物质的金属胶体标记抗体,故相对于通常用金属胶体标记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有时难以检出待检物的缺陷,具有能够精确检测待检物的优点。照射超声波时的条件与前述相同即可。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项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实施例。
实施例1(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
以作为基材的薄膜(密理博公司制,商品名:Hi-Flow Plus,60mm×4mm)一端(以下称“上游端”)为加样区,在顺加样区纵长方向(薄膜的长边)的另一端(以下称“下游端”)沿薄膜短边平行条状地涂敷由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BSA)(费兹杰罗(Fitzgerald)公司制)溶于10mM磷酸缓冲液(pH7.5)而配制成的浓度为1mg/mL的溶液(以下称“皮质醇溶液”),室温干燥。然后用牛血清白蛋白(希格玛公司制)封闭薄膜。
将吸收垫(密理博公司制,20mm×4mm)贴到所得薄膜的皮质醇溶液涂敷部分长边方向的下游端,获得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上述薄膜上展开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条带,以此检查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上是否固定有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检查结果薄膜上出现红色条带,故确认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上固定有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
由此得知,通过将O-羧甲基肟、BSA(牛血清白蛋白)与皮质醇结合,可以获得固定有皮质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以薄膜上的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的固化部分为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
比较例1
除用皮质醇取代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试纸条。
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上展开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看是否出现红色条带来确认其薄膜上是否固定有皮质醇。其结果未出现红色条带,故确认此试纸条的薄膜上未固定皮质醇。
实施例2
(1)制备免疫层析用试样
以静脉插管法从受检者采集全血试样。图1为全血试样采集位置的简要说明图。在图1中,1表示下大静脉附近,2为右肾上腺旁,3为左肾上腺上游,4为左肾上腺下游,5为右肾,6为左肾,7为右肾上腺,8为左肾上腺。
从采自受检者下大静脉附近1抽取500μL全血试样并从中获取血浆。将获取的血浆30μL和2.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在波长520nm处的吸光度:约4abs)加入反应池,用吸液管头轻搅反应池内的混合物。
另,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是通过混合皮质醇抗体(EN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EnBioTec Laboratories ,EBTL)制,商品名:抗皮质醇)和胶体金溶液(BBI公司,商品名:胶体金),静置获得的混合物,离心分离,去除其上清,再去除游离的抗皮质醇抗体和游离的胶体金粒子后,将获得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混浊于缓冲液中获得的溶液。
将反应池放入超声波清洗机(AS ONE公司制)中,发出1分钟42kHz、100W超声波,搅拌混合物。此混合物作为实验1号试样使用。
除将实验1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量换为5μL、7.5μL或10μL外,其余与实验1号一样,分别依次制备实验2号试样、实验3号试样和实验4号试样。
(2)免疫层析
将实施例1获得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入上述(1)获得的反应池内的混合物中,静置4分钟后,将免疫层析试纸条浸入清洗液中4分钟,清洗免疫层析试纸条。
然后观察此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有无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
实施例2中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有无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的观察结果见图2的非绘图的照片所示。条带1为实验1号试样,条带2为实验2号试样,条带3为实验3号试样,条带4为实验4号试样。
从图2所示结果得知,当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量为5μL(实验2号)以上时、即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为每10μL血样中6.7μL·abs(3.8×108个)时,在检测线可以检出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
因此得知,混合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引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和血样中的皮质醇的抗原抗体反应时,可以设定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当待检血样是肾上腺旁的血样时,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不出现条带,当待检血样不是肾上腺旁的血样时,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出现条带。
实施例3
除与在实施例2使用的血样不同和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不同外,其余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免疫层析。在实施例2中使用的血样为以下:图1中采自受检者下大静脉附近1的下大静脉血全血试样中获得的血浆(以下称“标准试样”)、从图1右肾上腺旁2采得的全血试样中获得的血浆(以下称“右肾上腺旁试样”)、从图1左肾上腺下游3采得的全血试样中获得的血浆(以下称“左肾上腺下游试样”)及从采自图1左肾上腺上游4的全血试样获得的血浆(以下称“左肾上腺上游试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设定为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20μL·abs(11.4×108个)]或7.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30μL·abs(17.25×108个)]。
然后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在波长520nm的吸光度。
对各血样进行三次免疫层析测定。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5μL时,免疫层析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的吸光度以及由此吸光度算出的各试样中所含皮质醇的量如表1所示。
[表1]
  吸光度(abs) 皮质醇量(ng/mL)
标准试样 245 148
右肾上腺旁试样 16 347
左肾上腺上游试样 32 312
左肾上腺下游试样 39 277
从表1所示结果得知,当试样为在肾上腺附近位置采集的试样、即右肾上腺旁试样、左肾上腺上游试样和左肾上腺下游试样时,检测线的吸光度为16-39abs,与此相对,当为在远离肾上腺的位置采集的标准试样时,检测线的吸光度为245abs。
当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7.5μL时,免疫层析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的吸光度以及由此吸光度算出的各试样中所含皮质醇的量如表2所示。
[表2]
  吸光度(abs) 皮质醇量(ng/mL)
标准试样 334 148
右肾上腺旁试样 40 347
左肾上腺上游试样 47 312
左肾上腺下游试样 51 277
从表2所示结果得知,右肾上腺旁试样、左肾上腺上游试样和左肾上腺下游试样的吸光度为40-51abs,与此相对,标准试样的吸光度为334abs。
从表1和表2所示结果得知,在靠近肾上腺位置采集的试样中皮质醇含量为277-347 ng/mL,而标准试样中的皮质醇含量为148 ng/mL,在靠近肾上腺位置采集的试样皮质醇浓度比作为标准试样的末梢血中皮质醇浓度高出2倍左右。
从以上结果得知,血样中的皮质醇浓度与肾上腺和血样的采集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位置关系有着相关关系,因此,根据固定在基材的皮质醇量和与此皮质醇结合的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就可判断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从表1和表2所示结果得知,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5μL 时比为7.5μL时左肾上腺上游试样和左肾上腺下游试样之间的皮质醇浓度差表现得更加明显。
由此可知,当不加稀释地原样使用血浆作为血样,判断与肾上腺的距离等位置关系的不同时,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以较少为宜。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表1和表2中各试样间的吸光度的不同并非起因于免疫层析操作的不同,而是起因于血样中所含皮质醇浓度和位置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
实验例1
将30μL血浆和7.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22.5μL·abs(13.5×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3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搅拌所得混合物,获得实验5号试样。用ELISA法测定的血浆中的皮质醇浓度为59ng/mL。
在实验5号试样以10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30μL·abs(17.7×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取代7.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除此之外与上述同样制备实验6号试样。
再在实验5号试样以12.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37.5μL·abs(22.5×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取代7.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除此之外与上述同样制备实验7号试样。
实验例2
除使用与实验例1所用血浆不同的血浆外,其他均与实验例1一样,分别制备实验8-10号试样。用ELISA法测定的血浆中皮质醇浓度为403ng/mL。
实验例3
除使用与实验例1和2所用血浆不同的血浆外,其他均与实验例1一样,分别制备实验11-13号试样。用ELISA法测定的血浆中皮质醇浓度为192ng/mL。
试验例1
将实施例1获得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到在实验例1-3获得的反应池内的试样中,放置4分钟。然后将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清洗液[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0.1质量%Tween(商标注册)20、10mM磷酸缓冲液(pH7.5)]中浸4分钟,以此清洗免疫层析试纸条。
然后,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在波长520nm的吸光度。
免疫层析后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检测线上的吸光度见表3。
[表3]
从表3所示结果得知,当血浆中的皮质醇浓度为59ng/mL时(实验1号),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的吸光度在使用实验6号试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0μL)时最大。
还可以看出,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10μL时比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7.5μL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的吸光度大。
即使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为10μL以上,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的吸光度也没有增高,因此可以认为,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上的皮质醇相对于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基本饱和。
当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结合到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材上的所有皮质醇时,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的吸光度约为300abs。因此,在实验例1中,可以认为实验6号试样和实验7号试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量:12.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固定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的几乎所有皮质醇结合,有游离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存在。
试验例2
(1)制备免疫层析用试样
将30μL皮质醇浓度为59 ng/mL的血浆和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20μL·abs(11.5×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4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反应池内获得的混合物。以所得混合物作为实验14号试样使用。
实验15号试样的制备除在实验14号试样中用皮质醇浓度为192 ng/mL的血浆取代皮质醇浓度为59 ng/mL的血浆外,其他与上述相同。
将盛有实验14号试样的反应池放入超声波清洗机(AS ONE公司制)中,发出1分钟42kHz、100W超声波,搅拌试样。此搅拌后的试样作为实验16号试样使用。
实验17号试样的制备除在实验16号试样中用皮质醇浓度为192 ng/mL的血浆取代皮质醇浓度为59 ng/mL的血浆外,其他与上述相同。
(2)免疫层析
将实施例1获得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入上述(1)获得的反应池内的试样中,静置4分钟后,观察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有无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该免疫层析试纸条如非绘图的照片3所示。
在图3中,1表示加实验14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2为加实验15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3为加实验16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4为加实验17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从图3所示结果得知,加实验16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的条带,由于超声波照射着血浆和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混合物,所以比加实验14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的条带显色强。
此外,加实验14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波长520nm处的吸光度为167abs,加实验16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波长520nm处的吸光度为288abs。
另一方面得知,加皮质醇浓度比实验14号和实验16号高的实验15号和实验17号试样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未见条带。
如果抗原抗体反应因超声波照射试样而受阻的话,使用皮质醇浓度高的试样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上会出现条带。然而,没有超声波照射试样的实验15号和超声波照射试样的实验17号均未在检测线上出现条带,与此相反,皮质醇浓度低的实验14号和实验16号在检测线上出现了条带。由此可见,向血浆和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照射超声波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出游离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
实验例4
除作为薄膜使用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为0.45mm/sec的薄膜(密理博公司制,商品名:Hi-Flow Plus,60mm×4mm)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实验18号免疫层析试纸条。
实验例5
除使用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为0.30mm/sec的薄膜(密理博公司制,商品名:Hi-Flow Plus,60mm×4mm)取代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为0.45mm/sec的薄膜外,用与实验例4相同的方法制备实验19号免疫层析试纸条。
实验例6
除使用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为0.22mm/sec的薄膜(密理博公司制,商品名:Hi-Flow Plus,60mm×4mm)取代展开纯水时的展开速度为0.45mm/sec的薄膜外,其他均与实验例4同样制备实验20号免疫层析试纸条。
试验例3
将30μL皮质醇浓度为59ng/mL的血浆和5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25μL·abs(15×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搅拌所得混合物。
将该反应池放入超声波清洗机(AS ONE公司制)中,发出1分钟42kHz、100W超声波,搅拌混合物。获得试样。
将实验18号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到反应池内的试样中,放置4分钟后,将此试纸条的薄膜在清洗液[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0.1质量%Tween(商标注册)20、10mM磷酸缓冲液(pH7.5)]中浸4分钟,进行清洗。
然后,观察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薄膜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除用实验19号免疫层析试纸条取代实验18号免疫层析试纸条外,其他与上述一样,观察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测定薄膜上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除用实验20号免疫层析试纸条取代实验18号免疫层析试纸条外,其他与上述一样,观察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测定薄膜上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试验例3中的免疫层析后的薄膜如图4非绘图的照片所示。在图4中,1表示实验18号膜, 2为实验19号膜,3为实验20号膜。各条带上的吸光度显示在各膜的下部。
从图4所示结果得知,实验19号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的吸光度最高,为660abs。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的宽度实验18号膜最宽,实验20号最窄。由此得知,使用展开速度0.22mm/sec以上、0.45mm/sec以下的薄膜、特别是展开速度为0.30mm/sec的薄膜可以更便于检测薄膜上的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
从上述结果得知,运用本发明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可以用少量试样便捷地评价血样品质。
实验例7
将10μL皮质醇浓度为57ng/mL(实验21号)、170 ng/mL(实验22号)、231ng/mL(实验23号)、318 ng/mL(实验24号)、384 ng/mL(实验25号)、517ng/mL(实验26号)、586ng/mL(实验27号)或770 ng/mL(实验28号)的血浆和20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100μL·abs(6×109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反应池内的混合物,得实验21-28号试样。
实验例8
将10μL皮质醇浓度为57ng/mL(实验29号)、231 ng/mL(实验30号)、318 ng/mL(实验31号)、384 ng/mL(实验32号)、517ng/mL(实验33号)或586ng/mL(实验34号)的血浆和6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30μL·abs(1.8×109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反应池内的混合物。
实验例9
将10μL皮质醇浓度为57ng/mL(实验35号)、77ng/mL(实验36号)、110ng/mL(实验37号)、137 ng/mL(实验38号)、170ng/mL(实验39号)、202ng/mL(实验40号)、218 ng/mL(实验41号)、231ng/mL(实验42号)、242 ng/mL(实验43号)、318 ng/mL(实验44号)、384 ng/mL(实验45号)或517ng/mL(实验46号)的血浆和2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10μL·abs(6×108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轻搅动混合物,得实验35-46号试样。
实验例10
将皮质醇浓度为57ng/mL(实验47号)、77ng/mL(实验48号)、110ng/mL(实验49号)、137 ng/mL(实验50号)、170ng/mL(实验51号)、202ng/mL(实验52号)、218 ng/mL(实验53号)、231ng/mL(实验54号)、242 ng/mL(实验55号)、318 ng/mL(实验56号)、384 ng/mL(实验57号)、517ng/mL(实验58号)、586 ng/mL(实验59号)、770ng/mL(实验60号)、862ng/mL(实验61号)或1630 ng/mL(实验62号)的血浆用稀释液[成分: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10mM磷酸缓冲液(pH7.5)]稀释到1/2皮质醇浓度。将10μL所得稀释液和10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50μL·abs(3×109个)]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 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所得混合物,得实验47-62号试样。
实验例11
取代在实验例10中将血浆稀释到1/2皮质醇浓度,将皮质醇浓度为57ng/mL(实验63号)、77ng/mL(实验64号)、110ng/mL(实验65号)、137 ng/mL(实验66号)、170ng/mL(实验67号)、202ng/mL(实验68号)、218 ng/mL(实验69号)、231ng/mL(实验70号)、242 ng/mL(实验71号)、318 ng/mL(实验72号)、384 ng/mL(实验73号)、517ng/mL(实验74号)、586 ng/mL(实验75号)、770ng/mL(实验76号)、862ng/mL(实验77号)或1630 ng/mL(实验78号)的血浆稀释到1/5皮质醇浓度,除此之外与实验例10相同,获得实验63-78号试样。
试验例4
将实施例1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到实验例7-11获得的反应池内实验21-78号试样中,放置4分钟后,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在清洗液[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0.1质量%Tween(商标注册)20、10mM磷酸缓冲液(pH7.5)]中浸4分钟,进行清洗。
然后,观察清洗后的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薄膜上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图5显示了此皮质醇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
在图5中,黑圆点表示在实验例7中使用10μL血浆和20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时的吸光度,黑三角表示在实验例8中使用10μL血浆和6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时的吸光度,黑方块表示在实验例9中使用10μL血浆和2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时的吸光度,白圆点表示在实验例10中使用10μL将血浆稀释到1/2浓度的稀释物和6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时的吸光度,白方块表示在实验例11中使用10μL将血浆稀释到1/5浓度的稀释物和6μL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混合物时的吸光度。
从图5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当对血浆不加稀释原样使用时(图5中黑圆点、黑三角和黑方块),皮质醇浓度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0-200ng/mL)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幅度大,较容易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与此相反,皮质醇浓度高的血浆(皮质醇浓度:200-900ng/mL)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很小,很难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
当使用将血浆稀释到1/5浓度的稀释物时(图5中白方块),皮质醇浓度高的血浆(皮质醇浓度:200-900ng/mL)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很大,较容易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与此相反,皮质醇浓度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0-200ng/mL)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很小,很难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
另一方面,使用将血浆稀释到1/2浓度的稀释物时(图5中白圆点),皮质醇浓度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0-200ng/mL)和皮质醇浓度高的血浆(皮质醇浓度:200-900ng/mL)均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很大,较容易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由此得知,当将作为血样的血浆稀释到1/5-1/2浓度时,因吸光度随皮质醇浓度不同变化很大,较容易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
实验例12
用稀释液[成分: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10mM磷酸缓冲液(pH7.5)]将皮质醇浓度为57 ng/mL的血浆稀释到1/2皮质醇浓度。将10μL所得稀释液分别和3μL(实验79号)、6μL(实验80号)、10μL(实验81号)、15μL(实验82号)、20μL(实验83号)或30μL(实验84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浓度:3×108个/μL)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所得各混合物,得实验79-84号试样。
实验例13
不用实验例12的皮质醇浓度为57 ng/mL的血浆,取而代之使用皮质醇浓度为90 ng/mL的血浆,除此之外均与实验例12相同,获得实验85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μL)试样、实验86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6μL)试样、实验87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0μL)试样、实验88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5μL)试样、实验89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0μL)试样以及实验90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0μL)试样。
实验例14
除不用实验例12的皮质醇浓度为57 ng/mL的血浆,取而代之使用皮质醇浓度为128ng/mL的血浆外,其余均与实验例12相同,获得实验91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μL)试样、实验92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6μL)试样、实验93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0μL)试样、实验94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5μL)试样、实验95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0μL)试样以及实验96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0μL)试样。
试验例5
将实施例1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到反应池内实验79-96号试样中,放置4分钟后,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在清洗液[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0.1质量%Tween(商标注册)20、10mM磷酸缓冲液(pH7.5)]中浸4分钟,进行清洗。
然后,观察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薄膜上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算出使用同一体积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同一含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二个不同皮质醇浓度的试样产生的各条带间的吸光度差。更具体而言,算出使用同一体积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时皮质醇浓度为57ng/mL的试样(实验79-84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与皮质醇浓度为90ng/mL的试样(实验85-90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之差。
与上述同样,算出使用同一体积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同一含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皮质醇浓度为57ng/mL的试样(实验79-84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与皮质醇浓度为128ng/mL的试样(实验91-96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之差。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与吸光度之差的关系见图6。在图6中,黑方块表示皮质醇浓度为57ng/mL的试样与皮质醇浓度为90ng/mL的试样的吸光度之差,白圆点表示皮质醇浓度为57ng/mL的试样与皮质醇浓度为128ng/mL的试样的吸光度之差。
从图6所示结果可以看出,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约为5-13μL时,比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超过15μL时吸光度之差更大,因此,评价皮质醇浓度低的试样(皮质醇浓度:0-200ng/mL)时,通过将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调整为5-13μL,将更容易判断皮质醇浓度的不同。
实验例15
用稀释液[成分: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10mM磷酸缓冲液(pH7.5)]将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血浆稀释到1/2皮质醇浓度。将10μL所得稀释液分别和2μL(实验97号)、3μL(实验98号)、4μL(实验99号)、6μL(实验100号)、8μL(实验101号)、10μL(实验102号)、15μL(实验103号)、20μL(实验104号)或30μL(实验105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520nm上的吸光度约为5abs,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浓度:3×108个/μL)放入反应池,用移液管的头轻搅所得各混合物,得实验97-105号试样。
实验例16
除不用实验例15的皮质醇浓度为242 ng/mL的血浆,取而代之使用皮质醇浓度为808ng/mL的血浆外,其余均与实验例12相同,获得实验106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μL)试样、实验107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μL)试样、实验108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4μL)试样、实验109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6μL)试样、实验110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8μL)试样、实验111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0μL)试样、实验112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5μL)试样、实验113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0μL)试样以及实验114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0μL)试样。
实验例17
除不用实验例15的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血浆,取而代之使用皮质醇浓度为2380ng/mL的血浆外,其余均与实验例12相同,获得实验115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μL)试样、实验116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μL)试样、实验117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4μL)试样、实验118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6μL)试样、实验119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8μL)试样、实验120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0μL)试样、实验121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15μL)试样、实验122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20μL)试样以及实验123号(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30μL)试样。
试验例6
将实施例1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浸到在实验例15-17获得的反应池内实验97-123号试样中,放置4分钟后,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薄膜在清洗液[0.1质量%牛血清白蛋白、0.1质量%Tween(商标注册)20、10mM磷酸缓冲液(pH7.5)]中浸4分钟,进行清洗。
观察薄膜上来源于胶体金粒子的条带,并用吸光度计[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免疫层析试纸条测定装置ICA-1000]测定薄膜上出现的条带在波长520nm上的吸光度。
然后与试验例5一样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算出使用同一体积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时、即使用同一含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二个不同皮质醇浓度的试样产生的各条带间的吸光度差。更具体而言,算出使用同一体积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同一含量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时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试样(实验97-105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与皮质醇浓度为808ng/mL的试样(实验106-114号)产生的条带的吸光度之差。
与上述同样算出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试样(实验97-105号)的吸光度与皮质醇浓度为2380ng/mL的试样(实验115-123号)的吸光度之差。
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与吸光度之差的关系见图7。在图7中,黑方块表示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试样与皮质醇浓度为2380ng/mL的试样的吸光度之差,白圆点表示皮质醇浓度为242ng/mL的试样与皮质醇浓度为808ng/mL的试样的吸光度之差。
从图7所示结果可以看出,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即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含量越多,吸光度之差就越大,但当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即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含量超过20μL时吸光度之差几乎相同。
目测评价吸光度之差时,检测线上的吸光度最好在200abs以上,因此,当评价皮质醇浓度高的试样(皮质醇浓度:200-900ng/mL)时,通过将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的量调整为4-15μL,将更容易判别皮质醇浓度的差。
实施例4
(1)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薄膜(密理博公司制,商品名:Hi-Flow Plus,60mm×4mm)上,沿薄膜短边平行条状地涂敷将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BSA)(费兹杰罗(Fitzgerald)公司制)溶于10mM磷酸缓冲液(pH7.5)调制的浓度为1mg/mL的溶液(以下称“皮质醇溶液”),室温干燥。然后用牛血清白蛋白(希格玛公司制)封闭薄膜。以薄膜上固定有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的部分为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
有该薄膜的一端(以下称“上游端”)顶头处贴上吸入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溶液并干燥的玻璃纤维结合垫,使二者部分重叠。以此,设置一个使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中所含皮质醇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将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与待检血样的混合物释放在薄膜上的组件(释放垫)。以释放垫上有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部分为标记抗体相。在此释放垫贴薄膜端的相反一端贴上用于滴入待检血样的组件试样垫,使其部分重叠。
在所得薄膜上从涂有皮质醇溶液部分沿纵长方向的下游端贴吸收垫(密理博公司制,20mm×4mm),获得免疫层析试纸条。
然后以与实施例1同样方法,评价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膜上是否固定有皮质醇—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再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样垫上滴入10mM磷酸缓冲液(pH7.5),静置数分钟后确认检测线上出现红色条带,以此评价当释放垫上有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且试样垫滴入血样时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是否会在膜上展开。
(2)评价血样
在实施例4获得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加样区滴入待检血样,并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展开。展开后,根据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线上的胶体金标记抗皮质醇抗体的量(吸光度),可以评价待检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
产业上使用的可行性
本发明的血样品质评价方法、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血样品质评价用试剂盒可以用于对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用血样进行评价等,因此,有望应用于医药开发、诊治疾病、生化研究等用途。

Claims (3)

1.一种用于判断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其中,基材的一端设置有加样区,所述基材的另一端处通过经牛血清白蛋白与该基材结合的接头而与皮质醇结合,与所述皮质醇结合的部分的长边方向的下游端设有吸收垫。
2.一种用于判断血样是否具有适于肾上腺静脉取样检测的品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其基材的一端设置有标记抗体相,所述标记杭体相上有标记抗皮质醇抗体,该标记抗皮质醇抗体可通过与待检血样接触而脱离,该基材的另一端处通过经牛血清白蛋白与该基材结合的接头而与皮质醇结合,与所述皮质醇结合的部分的长边方向的下游端设有吸收垫,从该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所述标记杭体相的一端展开血样。
3.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血样品质评价用试剂盒。
CN201410489223.9A 2007-11-22 2008-11-25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Pending CN104251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3112 2007-11-22
JP2007303112 2007-11-2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0401A Division CN101918838A (zh) 2007-11-22 2008-11-25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903A true CN104251903A (zh) 2014-12-31

Family

ID=4066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9223.9A Pending CN104251903A (zh) 2007-11-22 2008-11-25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CN2008801250401A Pending CN101918838A (zh) 2007-11-22 2008-11-25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0401A Pending CN101918838A (zh) 2007-11-22 2008-11-25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7219B2 (zh)
JP (1) JP5590651B2 (zh)
CN (2) CN104251903A (zh)
WO (1) WO20090667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3726A (zh) * 2016-01-15 2018-08-28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检测分析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4037A (ja) * 2011-03-16 2012-10-11 Rohm Co Ltd 分析チップ、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析方法
CN102305854A (zh) * 2011-07-20 2012-01-04 汤凌霄 一种超灵敏、定量免疫层析装置及检测方法
BR112015019453A2 (pt) * 2013-02-14 2017-07-18 Metanomics Health Gmbh método, dispositivo e conjunto para a avaliação da qualidade de uma amostra biológica e uso de pelo menos um biorrotulador
CN108931639A (zh) * 2017-05-25 2018-12-04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 一种唾液中皮质醇检测的芯片及试剂
CN109324183B (zh) * 2018-11-23 2022-03-29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种糖皮质激素免疫层析广谱检测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40172A (zh) * 2020-11-06 2021-03-23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658A (ja) * 2004-12-13 2006-06-29 Nippon Gene Co Ltd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479A (en) * 1977-07-14 1980-06-17 Syva Company Label modified immunoassays
JP3519451B2 (ja) 1994-05-30 2004-04-12 帝国臓器製薬株式会社 イムノクロマト法によるハプテンの半定量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786220A (en) * 1995-04-28 1998-07-28 Quidel Corporation Assays and device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pregnancy
CA2283597C (en) * 1998-10-02 2008-02-05 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Reduced cortisol conjugates
JP4174016B2 (ja) * 2003-07-11 2008-10-29 株式会社ビーエル 競合法によるサイロシン類のイムノ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検出法及びテストキット
JP4932249B2 (ja) 2005-12-21 2012-05-16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タンパク質固定化用金属微粒子分散液およびタンパク質固定化金属微粒子分散液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658A (ja) * 2004-12-13 2006-06-29 Nippon Gene Co Ltd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YAMAGUCHI ET AL: "Point-Of-Use Measurement Of Salivary Cortisol Levels", 《SENSORS IEEE》 *
NARA S ET AL: "Colloidal gold probe based 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assay for cortisol.", 《ANAL CHIM ACTA.》 *
TAKEDA Y ET AL: "Primary aldostero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Japan.", 《REV ENDOCR METAB DISORD.》 *
W. LEUNG ET AL: "One-step quantitative cortisol dipstick with proportional reading",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3726A (zh) * 2016-01-15 2018-08-28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检测分析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4476A1 (en) 2011-10-06
JPWO2009066787A1 (ja) 2011-04-07
CN101918838A (zh) 2010-12-15
JP5590651B2 (ja) 2014-09-17
US8927219B2 (en) 2015-01-06
WO2009066787A1 (ja) 200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7262B2 (en) Ovulation predictor test
CN100427950C (zh) 快速诊断装置,分析方法及多功能缓冲液
CN101603967B (zh) 快速检测人ABO/Rh/MN血型的方法及试剂盒
CN104251903A (zh) 血液试样的品质评估方法
CA1137410A (en) Double tagged immunoassay
JPS6036963A (ja) 検定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413501A (zh) 一种检测试纸条在制备检测thsd7a抗体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JP2007526443A (ja) ラテラルフローアッセイの基準としての天然分析物
JP2011509404A (ja) 糖化ヘモグロビンの定量的測定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糖化ヘモグロビン含有量の測定方法
US20100311188A1 (en) Female fertility test
CN111024956A (zh) 一种检测ptx3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
JP4562854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測定方法
KR20190106128A (ko) 분석물의 농도확인이 가능한 진단키트 및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생물학적 샘플내 함유된 분석물의 농도분석시스템
CN105793707A (zh) 免疫层析辅助的检测方法
US4990442A (en) Assay for an analyte on a solid porous support
CN115639366A (zh) β2-微球蛋白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US20210278423A1 (en) Ferritin analysis via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CN1759318B (zh) 检测样品的方法和用于检测方法中的样品容器
CA2017329A1 (en) Elongated membrane flow-through diagnostic device and method
US9915656B2 (en) Hand-hel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ocedure for the detection of mold attack in interior spaces
JP2572812B2 (ja) ペースト状試料中の分析物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テストキット
US6168921B1 (en)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d/or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toms or molecules
KR20190106124A (ko) 생물학적 샘플내 함유된 분석물의 농도확인이 가능한 진단키트
JPH08220099A (ja) 物質の検出試薬及び慢性関節リウマチの検知法
US5202432A (en) Assay for an analyte on a solid porous sup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