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6600A -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6600A
CN104246600A CN201380020080.0A CN201380020080A CN104246600A CN 104246600 A CN104246600 A CN 104246600A CN 201380020080 A CN201380020080 A CN 201380020080A CN 104246600 A CN104246600 A CN 104246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lluminating part
angle
drive divisio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0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中俊明
大山一彦
福田好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6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21V14/02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by movement of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1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 F21W2111/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for personal use, e.g. hand-hel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14Separate unit
    • G03B2215/0517Housing
    • G03B2215/0521Housing movable housing, e.g. bounce-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闪光灯装置(2)具备:闪光灯主体部(8);发光部(10),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8)相连结;可变机构(11),使发光部(10)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驱动部(12),驱动可变机构(11)。并且,驱动部(12)具备:探测部(28),探测对可变机构(11)施加了异常的力这一情况;和探测时控制部(30),基于由探测部(28)探测出的力来控制驱动部(12)。由此,能够防止与障碍物的碰撞,从而能够实现可防止驱动部(12)的破损的闪光灯装置(2)。

Description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闪光放电管发光的照射范围进行控制的闪光灯(strobe)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为了得到更自然的图像,进行以下的跳闪(bounce)摄影,即,使从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放射的闪光灯光照射至天花板或墙壁等反射体而发生漫射,从而间接地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照明并拍摄。
即,在跳闪摄影中,不使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的照射面与被拍摄对象正对,而是使该照射面朝向有天花板或墙壁等反射体的所希望的方向,使闪光灯光被反射体反射来进行照明,从而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因此,现有的闪光灯装置提出了下述构成:通过闪光灯装置的控制部,对摄影镜头的光轴方向即摄影方向与照射闪光灯光的照射方向(有反射体的所希望的方向)所成的跳闪角自动地进行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使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总是朝向有反射体的方向来照射闪光灯光,从而能够间接地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照明。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闪光灯装置自动地使发光部活动来控制跳闪角。由此,存在以下所示的课题。即,在将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例如安装于照相机来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该发光部会碰撞到窥视照相机的取景器的摄影者的头部,导致安全性降低。而且还会碰撞到摄影者以外的障碍物,导致控制跳闪角的驱动部发生破损。进而,由于与摄影者或障碍物之间的碰撞,存在在闪光灯装置的外壳的表面产生伤痕等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不是自动地控制跳闪角,而是使摄影者能够手动地调整为所希望的跳闪角的情况下,需要以非常强的力来移动发光部等,所以在操作性方面存在课题。进而,也存在如果对发光部等过度施加力则控制跳闪角的驱动部会发生破损这样的课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1631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具有以下构成的闪光灯装置,该闪光灯装置具备:闪光灯主体部;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可变机构,使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驱动部,驱动可变机构;驱动部具备:探测部,探测对可变机构施加了异常的力这一情况;和探测时控制部,基于由探测部探测出的力来控制驱动部。
由此,能够将发光部的破损防止于未然,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异的闪光灯装置。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闪光灯装置,该闪光灯装置具备:闪光灯主体部;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可变机构,使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驱动部,驱动可变机构;驱动部也可以具备:障碍物探测部,对发光部会碰撞到障碍物这一情况进行探测;和探测时控制部,在探测部探测出会碰撞到障碍物时,对驱动部进行控制。
由此,在碰撞到障碍物之前探测出障碍物,能够防止对摄影者等人的危险或者减轻危险,并且能够防止可变机构的破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异的闪光灯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也可以具备上述闪光灯装置。由此,能够实现可提高安全性且可靠性优异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构成的模块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俯视图。
图4A是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所能设定的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图4B是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所能设定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跳闪摄影模式下的倾斜角度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跳闪摄影模式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至图4B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构成的模块图。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俯视图。图4A是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所能设定的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图4B是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所能设定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至少具备:拍摄被拍摄对象的摄影功能部3;运算部4;显示部5;操作部6;外围I/F(Interface:接口)7。此外,在摄像装置1中以能安装(能装卸)的方式设置有对被拍摄对象照射闪光灯光的闪光灯装置2。
并且,运算部4对闪光灯装置2以及摄影功能部3进行控制。显示部5显示拍摄了被拍摄对象的图像等。操作部6对摄影条件的设定或电源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外围I/F7在摄像装置1和外围设备之间对图像数据等进行输入输出。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2至少具备:由形成为例如矩形形状的框体构成的闪光灯主体部8;发光部10;可变机构11;驱动部12;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控制装置14;操作部15。发光部10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8相连结,并收容有闪光放电管9。并且,发光部10通过在照射面侧具有开口部16的反射伞9a将闪光放电管9发出的光反射后放射至外部。可变机构11将发光部10变更为所希望的角度。驱动部12对可变机构11进行驱动。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参照图2)的角度。控制装置14基于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的检测信号,通过图3所示的例如由铅直方向驱动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12使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角度变更。操作部15设置于闪光灯主体部8,用户能够经由操作部15来设定例如发光部10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此外,在闪光灯主体部8的上表面8a侧以能旋转的方式连结有发光部10。进而,在闪光灯主体部8的下表面8b侧以能连结的方式设置有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此时,以闪光灯主体部8的正面8c朝向摄像装置1的摄影方向B(摄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的方式连结于摄像装置1。
此外,发光部10由例如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包括矩形形状)的框体构成,在框体的一个面10a侧具备照射闪光放电管9发出的光的开口部16。并且,发光部10被构成为:能够经由可变机构11来变更开口部16相对于铅直方向A的角度,从而变更照射闪光灯光的照射方向C。
此外,可变机构11如图2至图4B所示由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和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构成,并以能旋转的方式将闪光灯主体部8和发光部10相连结。具体地,可变机构11的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按照能够以沿着闪光灯主体部8的宽度方向D(参照图3)设置的横轴X为中心而在铅直方向A上进行旋转的方式来连结。另一方面,可变机构11的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按照能够以在闪光灯主体部8的上下方向E(高度方向:参照图4A)上设置的纵轴Y为中心而在水平方向F上进行旋转的方式来连结。
进而,可变机构11的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被设置为:以能够使由图4A的实线所示的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角度包含在通常照射方向角度(发光部10处于通常摄影位置P1时的角度)、和由图4A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由用户设定的与通常照射方向角度不同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发光部10处于跳闪摄影位置P2、P3时的角度)之间的角度的方式来进行旋转,按照该方式进行连结。在该情况下,可变机构11的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在通常摄影位置P1至跳闪摄影位置P3之间以例如铅直方向18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可变机构11的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以由图4B的实线所示的发光部10的位置为中心在左右方向18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
此外,驱动部1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对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进行旋转驱动且由例如铅直方向驱动电动机等构成的铅直方向驱动部19(参照图3);和对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进行旋转驱动且由例如水平方向驱动电动机等构成的水平方向驱动部20(参照图2)。
此外,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例如可变电阻构成。并且,与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的角度可变相应地,可变电阻被构成为电阻值可变。由此,根据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的可变而导致的电压值的变化,来检测发光部10相对于闪光灯主体部8在铅直方向上的角度(发光部10的姿势)。
进而,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具备探测对可变机构11施加了异常的力这一情况的探测部28,探测部28具备探测异常的力被施加的方向的方向探测部29。
此外,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4至少具备:A/D变换部21;运算部22;对驱动部12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3;探测时控制部30。A/D变换部21对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的检测信号进行A/D变换。运算部22基于由A/D变换部21变换后的变换值和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来计算发光部10相对于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倾斜角度差。控制部23控制驱动部12以消除由运算部22计算出的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差。探测时控制部30在探测部28探测出异常的力的情况下控制驱动部12。即,控制装置14使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角度至少从当前的倾斜角度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进而,控制装置14能够对例如通常摄影模式和跳闪摄影模式等摄影模式进行切换。即,在通常摄影模式下,控制装置14将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设定为通常照射方向角度,以使闪光灯光向摄影方向B(有被拍摄对象的方向)照射。另一方面,在跳闪摄影模式下,控制装置14将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以使闪光灯光向由用户设定的任意的方向(在想要对被拍摄对象照射间接光的情况下是有天花板等反射体的方向)照射。由此,能够按照选择出的通常摄影模式以及跳闪摄影模式,将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照明。
此外,操作部15设置于闪光灯主体部8的背面8d(与被拍摄对象侧相反的一面)。并且,通过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操作部15使闪光灯装置2(或者仅是发光部10)倾斜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时的倾斜角度,从而对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设定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即,使发光部10旋转为用户希望的角度,并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此时的铅直方向的角度。并且,通过存储检测出的值,从而将用户希望的发光部10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与铅直方向的角度相联系地进行设定。
以下,参照图2并使用图5和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1的跳闪摄影模式的动作。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跳闪摄影模式下的倾斜角度的一例的说明图。
另外,下面,以闪光灯装置2选择通常摄影模式作为初始状态、且闪光灯装置2的发光部10的照射方向C如图5所示以朝向摄影方向B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相当于图4A所示的通常摄影位置P1的状态)。
首先,用户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如图2以及图5所示对控制装置14设定跳闪摄影模式下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具体地,用户首先在跳闪摄影模式下使发光部10的开口部16朝向照射闪光灯光的反射体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天花板面)。此时,操作部15通过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来检测上述状态下发光部10相对于铅直方向A的角度。并且,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将与发光部10的角度相当的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14的A/D变换部21,对检测信号进行A/D变换。进而,将A/D变换后的变换值输入至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并且,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将从A/D变换部21输入的变换值预先存储为跳闪摄影模式下发光部10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
接着,在如上述预先存储了发光部10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的状态下,使用图6说明用户选择跳闪摄影模式对被拍摄对象进行跳闪拍摄的情况。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跳闪摄影模式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使摄像装置1的摄像镜头朝向被拍摄对象并按压快门按钮而开始拍摄。此时,在闪光灯装置2的当前的铅直方向角度与上述存储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不同的情况下,为了向反射体24(天花板)照射闪光灯光,使发光部10旋转(跳闪)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具体地,首先,如图2以及图6所示,判断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是否检测出检测信号(步骤S1)。此时,在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的“是”),检测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角度。并且,由A/D变换部21对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出的检测信号进行A/D变换(步骤S2)。另一方面,在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未检测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的“否”),待机至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出检测信号为止。
接着,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比较从A/D变换部21输入的变换值是否与上述预先设定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所对应的倾斜角度的指定值相一致(步骤S3)。
此时,在变换值与指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的“否”),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计算旋转(跳闪)角度(步骤S4)。
具体地,首先,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计算变换值和与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相对应的倾斜角度的指定值之间的角度差(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差)。
接着,将计算出的倾斜角度差作为旋转角度输入至控制装置14的控制部23。
接着,控制装置14的控制部23使发光部10从当前的角度起旋转与被输入的倾斜角度差相当的旋转角度的量(步骤S5)。
并且,若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差被消除(具体地,相当于变换值和指定值相一致的情况),结束发光部10的跳闪处理。
另一方面,在变换值与指定值相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的“是”),控制装置14的控制部23不变更发光部10的角度就结束发光部10的跳闪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14能够与闪光灯装置2的当前(拍摄前的状态)的角度无关地,基于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自动检测出的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的角度来即时地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如更具体地表示,首先,控制装置14通过A/D变换部21对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自动检测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变换。接着,由控制装置14的运算部22基于A/D变换部21变换后的变换值以及预先设定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计算发光部10相对于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倾斜角度差。并且,控制装置14对控制装置14的驱动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直方向驱动部19)进行控制,以使控制部23消除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差(使变换值与指定值相一致)。由此,能够即时地将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可变电阻作为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能够即时地检测出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倾斜角度。其结果是,控制装置14能够使发光部10与闪光灯装置2的当前的铅直方向A的倾斜角度无关地,将发光部10即时地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部15预先任意地设定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上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变更为由操作部15设定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发明点即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在发光部被施加了异常的力的情况下的动作。
首先,作为对发光部10施加异常的力的一例,说明在发光部10没有进行动作时,例如摄影者等想要用手强制地将发光部10调整为所希望的角度而施加力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果施加至发光部10的力变大,则会产生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例如齿轮发生破损等不良情况。
因此,在对发光部10施加了异常的力的情况下,闪光灯装置如以下方式进行动作来避免齿轮等的破损。
即,在对发光部10施加了异常的力的情况下,首先,发光部10仅活动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齿轮的间隙的量。此时,构成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的探测部28的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从对发光部10施加力之前的电阻值起发生变化,由于电阻值的变化,输出的电压的值发生变化。由此,探测出对发光部10施加了力这一情况。此外,能够相对于对发光部10施加力之前的电压值,根据输出的电压的上下(增减)来判断施加的力的方向。
例如,若施加了使发光部10向图4A的箭头所示的A方向活动的力,则在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探测出该力时,探测时控制部30对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进行控制以使发光部10向A方向活动。由此,在齿轮破损之前消解所施加的力,从而防止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破损。
此外,在由于发光部10向A方向的动作而探测出对发光部10施加的力消失(电压变化消失)的情况下,探测时控制部30控制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以使发光部10的动作停止。由此,不仅能够防止齿轮的破损,而且还能够在摄影者以手动来调整发光部10的角度的情况下,辅助在调整时对发光部10施加的力。其结果是,能够以较轻的力容易地改变发光部10的角度。
接着,作为对发光部10施加异常的力的一例,说明在发光部10处于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施加了异常的力时的动作。
具体地,在跳闪摄影模式下改变发光部10的角度的情况下,在发光部10处于自动地进行动作的中途,有时发光部10会与保持摄像装置1的人的头部或墙壁等固定物(障碍物)发生碰撞。
在该情况下,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要进行动作直至使发光部10移动到所希望的角度。由此,最终会产生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齿轮发生破损等不良情况。
即,在想要停止发光部10的动作的力起了作用的情况下,即使从控制装置14输出了使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动作的信号,探测部28的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电压)也不发生变化。由此,发光部10的动作被停止,探测出发光部10没有在活动。
此外,在由于某些原因而发光部10未在通常预计的动作时间内到达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不输出本来应到达的位置处的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电压)。由此,探测出发光部10没有在动作。
因此,若探测出发光部10没有在动作,则探测时控制部30停止发光部10的动作。或者,探测时控制部30控制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以使发光部10向与发光部10停止之前的动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动作。
由此,能够在齿轮发生破损之前,消除或者消解对齿轮施加的力(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防止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破损。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闪光灯装置的侧视图。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闪光灯装置25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闪光灯装置2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这一点。
因此,以下,以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25的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这以外的构成和作用与实施方式1的闪光灯装置2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2的摄像装置1基本相同,所以对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25除了实施方式1的闪光灯装置2的各构成以外,还具备检测闪光灯装置25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的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
并且,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与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同样地构成,检测发光部10的水平方向的照射方向角度(发光部10的姿势)。
此外,操作部27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于闪光灯主体部8。操作部27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为:使用户能够将发光部10设定为铅直方向A以及水平方向F(参照图4B)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以下,参照实施方式1并使用图4B来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的跳闪摄影模式的动作。
另外,以下,以闪光灯装置25选择通常摄影模式作为初始状态、且使闪光灯装置25的发光部10的照射方向C如图4B所示朝向摄影方向B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相当于图4B所示的通常摄影位置P4的状态)。
首先,用户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来对控制装置14设定跳闪摄影模式下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具体地,用户首先使发光部10的开口部16朝向在跳闪摄影模式下照射闪光灯光的反射体(相当于跳闪摄影位置P5的状态)的方向。此时,通过操作部15由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检测上述状态下发光部10相对于水平方向F的角度。并且,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与发光部10的水平方向F的角度相当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装置14的A/D变换部21,并将变换后的变换值预先存储为跳闪摄影模式下发光部10的水平方向F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
接着,用户选择跳闪摄影模式,对被拍摄对象进行跳闪拍摄。
此时,首先,用户使摄像装置的摄像镜头朝向被拍摄对象并按压快门按钮而开始拍摄。此时,在闪光灯装置25的当前的水平方向角度与上述存储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指定值不同的情况下,为了向反射体照射闪光灯光而使发光部10旋转(跳闪)至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具体地,使用图2以及图6并通过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方法使发光部10旋转(跳闪)。此时,由于将实施方式1的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替换为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即可,所以省略说明。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14能够进一步与闪光灯装置2的当前(摄影前的状态)的角度无关地,基于由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自动地检测出的发光部10的水平方向F(参照图4B)的角度,即时地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由此,为了向例如相对于发光部10位于水平方向的预先设定的反射体即墙壁的方向照射闪光灯光,能够即时地将发光部10变更为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即时地检测发光部10的水平方向F的角度。由此,控制装置14能够使发光部10与闪光灯装置25的当前的水平方向F的角度无关地,使发光部10即时地变更为水平方向F上的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探测出异常的力的情况下,在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中设置探测部28以及方向探测部29。由此,能够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中说明过的动作基本相同的动作,防止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的破损。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闪光灯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闪光灯装置2以及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2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发光部10的除去开口部16以外的4面(图7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和近前侧的侧面、后方侧的侧面(未图示))上设置障碍物探测部31这一点。另外,这以外的构成和作用与实施方式1的闪光灯装置2和实施方式2的闪光灯装置25基本相同。另外,当然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的探测部28设置于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或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
这里,障碍物探测部31由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或光电断路器(photointerrupter)等这样以非接触方式探测有无障碍物的器件构成。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装置的障碍物探测部的动作。
首先,在发光部10向所希望的角度移动时,在设置于能够进行移动方向的探测的位置处的障碍物探测部31探测在要移动的予定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障碍物(例如摄影者的头部或其他的固体物等)。此时,在障碍物探测部31探测出障碍物的情况下,探测时控制部30控制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以及/或者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以停止发光部10的动作。
由此,发光部10能够在碰撞到障碍物之前停止移动。其结果是,能够保护摄影者等的安全,并且能够将闪光灯装置的可变机构11的齿轮的破损或外壳表面的伤痕等防止于未然。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障碍物探测部31在发光部10碰撞到障碍物之前探测出障碍物,并停止发光部10的驱动或者使其向相反方向动作。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对摄影者等的人等的危险或者减轻危险,并且能够防止可变机构11的破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或光电断路器这样以非接触的方式探测障碍物的存在的障碍物探测部3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压力传感器或者检测开关这样的通过与障碍物相接触来进行探测的障碍物探测部。此外,也可以使障碍物探测部采用不是通过接触障碍物而是能够通过靠近障碍物来探测障碍物的存在的构成。由此,能够提高闪光灯装置2的通用性。
另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当然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将闪光灯装置2的操作部15、27设置于闪光灯主体部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操作部15、27也可以设置在发光部10或者摄像装置1中。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使闪光灯装置2(或者摄像装置1)以及发光部10倾斜,从而使发光部10匹配于跳闪摄影位置P2,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此时的角度,并设定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由用户从操作部15、27直接输入发光部10的角度来设定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构成。进而,也可以采用预先由控制装置14、23设定所希望照射方向角度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旋转范围最大为180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的旋转范围也可以最大为90度。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相组合,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发光部10的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的角度从通常照射位置开始以横轴X为中心旋转180度。即,在需要使铅直方向可变机构17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旋转的情况下,只要采用能够使水平方向可变机构18在左右方向上各旋转180度的构成就可以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由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检测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的角度,由控制装置14检测倾斜角度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也可以采用检测发光部10的铅直方向A,并基于该检测值检测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将闪光灯光的照射方向设定为总是朝向适于跳闪摄影的所希望的方向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与测距传感器或接受从发光部10照射的闪光灯光的受光传感器相组合来测量距被拍摄对象或者反射体的距离的测距部,进行控制以使闪光灯光的照射方向总是朝向被拍摄对象或者反射体的方向。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闪光灯主体部8而变更发光部10的倾斜角度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图2所示的收容发光部10的闪光放电管9的反射伞9a设定为总是朝向所希望的方向,向反射体照射闪光灯光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在闪光灯主体部8的内部具备控制装置14的A/D变换部21、运算部22以及控制部23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构成控制装置14的A/D变换部21、运算部22以及控制部2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摄像装置1的内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闪光灯装置2和摄像装置1相连接,从而由控制装置14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和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由可变电阻构成、探测部28也利用可变电阻的信息(电阻值)进行控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探测可变机构11的转矩变化的独立的方式。在该情况下,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13和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26可以使用各自不同的另外的方式。同样地,探测部28也可以采用另外的方式。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是一种闪光灯装置,具备:闪光灯主体部;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可变机构,使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驱动部,驱动可变机构;驱动部具备:探测部,探测对可变机构施加了异常的力这一情况;和探测时控制部,基于由探测部探测出的力来控制驱动部。
根据该构成,探测时控制部控制发光部的动作,以使在对发光部施加了异常的力的情况下驱动部不发生毁坏。由此,能够将发光部的破损防止于未然,实现安全性、可靠性优异的闪光灯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也可以是探测部还具备探测对可变机构施加的异常的力的方向的方向探测部。
根据该构成,探测部能够探测异常的力被施加的方向。由此,能够将发光部控制在可变机构不发生破损的方向。其结果是,能够将发光部的破损防止于未然。
此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也可以是在驱动部处于停止的状态下由探测部探测出异常的力时,探测时控制部对驱动部进行控制,以将发光部向异常的力的方向驱动。
根据该构成,探测时控制部通过驱动部使发光部向与异常的力相同的方向动作。由此,能够防止可变机构的破损。
此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也可以是在探测部变为探测不到异常的力时,探测时控制部对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发光部的驱动停止。
根据该构成,探测时控制部在探测部变为探测不到异常的力时停止发光部的驱动。由此,在摄影者以手动来变更发光部的跳闪角的情况下,能够由驱动部进行辅助。其结果是,摄影者能够以较轻的力调整为所希望的跳闪角。
此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也可以是在驱动部的动作过程中由探测部探测出异常的力时,探测时控制部对驱动部进行控制,以限制发光部向动作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例如会碰撞到障碍物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控制以使驱动部的动作停止或者向相反方向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对摄影者等的人的危险或者减轻危险,并且能够防止可变机构的破损。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闪光灯装置,具备:闪光灯主体部;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可变机构,使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驱动部,对可变机构进行驱动;驱动部也可以具备:障碍物探测部,对发光部会碰撞到障碍物这一情况进行探测;和探测时控制部,在探测部探测出会碰撞到障碍物时,对驱动部进行控制。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障碍物探测部在发光部碰撞到障碍物之前探测出障碍物。由此,能够防止对摄影者等的人的危险或者减轻危险,并且能够防止可变机构的破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异的闪光灯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也可以是在驱动部的动作过程中由障碍物探测部探测出障碍物时,探测时控制部对驱动部进行控制,以限制发光部向动作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障碍物探测部在发光部碰撞到障碍物之前探测出障碍物,并使发光部的驱动停止或者向相反方向动作。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对摄影者等的人等的危险或者减轻危险,并且能够防止可变机构的破损。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也可以具备上述闪光灯装置。由此,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够实现可靠性优异的摄像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对发光部施加了异常的力时使发光部向适当的方向动作,所以在希望防止闪光灯装置的可变机构等的破损的用途中有用。
此外,本发明在以手动来变更跳闪角等的情况下由驱动部进行辅助,所以在希望以较轻的力来调整为所希望的跳闪角的用途中也有用。
符号说明
1           摄像装置
2,25       闪光灯装置
3           摄影功能部
4,22       运算部
5           显示部
6,15,27   操作部
8           闪光灯主体部
8a          上表面
8b          下表面
8c          正面
8d          背面
9           闪光放电管
9a          反射伞
10          发光部
10a         一个面
11          可变机构
12          驱动部
13          铅直方向角度检测部
14          控制装置
16          开口部
17          铅直方向可变机构
18          水平方向可变机构
19          铅直方向驱动部
20          水平方向驱动部
21          A/D变换部
23          控制部
26          水平方向角度检测部
28          探测部
29          方向探测部
30          探测时控制部
31          障碍物探测部

Claims (8)

1.一种闪光灯装置,具备:
闪光灯主体部;
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上述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
可变机构,使上述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
驱动部,驱动上述可变机构,
上述驱动部具备:
探测部,探测对上述可变机构施加了异常的力这一情况;和
探测时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探测部探测出的力来控制上述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中,
上述探测部还具备探测对上述可变机构施加的异常的力的方向的方向探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中,
在上述驱动部处于停止的状态下由上述探测部探测出异常的力时,上述探测时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以将上述发光部向异常的力的方向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中,
在上述探测部变为探测不到异常的力时,上述探测时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发光部的驱动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中,
在上述驱动部的动作过程中由上述探测部探测出异常的力时,上述探测时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以限制上述发光部向动作方向的移动。
6.一种闪光灯装置,具备:
闪光灯主体部;
发光部,以能旋转的方式与上述闪光灯主体部相连结;
可变机构,使上述发光部的照射方向角度能变更;和
驱动部,对上述可变机构进行驱动,
上述驱动部具备:
障碍物探测部,对上述发光部会碰撞到障碍物这一情况进行探测;和
探测时控制部,在上述探测部探测出会碰撞到障碍物时,对上述驱动部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中,
在上述驱动部的动作过程中由上述障碍物探测部探测出障碍物时,上述探测时控制部对上述驱动部进行控制,以限制上述发光部向动作方向的移动。
8.一种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闪光灯装置。
CN201380020080.0A 2012-04-25 2013-04-18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42466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9474 2012-04-25
JP2012-099474 2012-04-25
PCT/JP2013/002614 WO2013161225A1 (ja) 2012-04-25 2013-04-18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600A true CN104246600A (zh) 2014-12-24

Family

ID=49482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0080.0A Pending CN104246600A (zh) 2012-04-25 2013-04-18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9754A1 (zh)
JP (1) JPWO2013161225A1 (zh)
CN (1) CN104246600A (zh)
WO (1) WO201316122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928A (zh) * 2015-01-29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拍摄的补光方法和装置
CN108700279A (zh) * 2016-02-2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备摄像头的便携式设备中的闪光灯单元
CN110730929A (zh) * 2017-06-09 2020-01-2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改变发光部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向的照明装置、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8870B2 (ja) * 2013-06-17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226581B2 (ja) * 2013-06-24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288992B2 (ja) * 2013-08-30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573367B2 (ja) * 2015-05-01 2019-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79753B2 (ja) * 2016-11-11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15224B2 (ja) * 2017-10-06 2020-07-01 パナソニック フォト・ライティング 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584544B2 (ja) * 2018-02-05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1120A (en) * 1989-10-06 1994-11-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obe control apparatus of camera
CN1167271A (zh) * 1996-05-30 1997-12-10 韦斯特电气株式会社 发射角可变的闪光灯及其控制方法
US5721984A (en) * 1995-08-15 1998-02-2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built-in strobe device
CN1773363A (zh) * 2004-11-09 2006-05-1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弹起式闪光灯机构
US20060250687A1 (en) * 2005-04-15 2006-11-09 Olympus Corporation Microscope examination apparatus
CN101504508A (zh) * 2008-02-06 2009-08-1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闪光灯装置、照相机以及照相机闪光灯系统
JP2009188919A (ja) * 2008-02-08 2009-08-20 Fujifilm Corp 検知装置,検知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9265A (ja) * 2006-02-17 2007-08-30 Olympus Corp 顕微鏡観察装置
JP4640048B2 (ja) * 2005-08-30 2011-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7235645A (ja) * 2006-03-02 2007-09-13 Casio Comput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8573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1120A (en) * 1989-10-06 1994-11-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obe control apparatus of camera
US5721984A (en) * 1995-08-15 1998-02-2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built-in strobe device
CN1167271A (zh) * 1996-05-30 1997-12-10 韦斯特电气株式会社 发射角可变的闪光灯及其控制方法
CN1773363A (zh) * 2004-11-09 2006-05-1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弹起式闪光灯机构
US20060250687A1 (en) * 2005-04-15 2006-11-09 Olympus Corporation Microscope examination apparatus
CN101504508A (zh) * 2008-02-06 2009-08-12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闪光灯装置、照相机以及照相机闪光灯系统
JP2009188919A (ja) * 2008-02-08 2009-08-20 Fujifilm Corp 検知装置,検知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928A (zh) * 2015-01-29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拍摄的补光方法和装置
CN108700279A (zh) * 2016-02-2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备摄像头的便携式设备中的闪光灯单元
CN110730929A (zh) * 2017-06-09 2020-01-2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改变发光部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向的照明装置、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1187399B2 (en) 2017-06-09 2021-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hanging irradiation direction of irradiation light from light-emitting por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61225A1 (ja) 2013-10-31
US20150109754A1 (en) 2015-04-23
JPWO2013161225A1 (ja) 201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6600A (zh)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JP6010749B2 (ja)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ストロボ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WO2013161224A1 (ja)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180609B2 (ja) 移動型x線装置
US20200113755A1 (en) Automated mobility device and vehicle interface
WO2013157224A1 (ja) ストロボ装置の照射方向角度調整方法ならびに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WO2014030329A1 (ja)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08043035A (ja) 自走式ロボット
JP2007106200A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JP2015146885A (ja) X線撮像装置
JP4439045B2 (ja) ステップモータ駆動装置
KR20190106045A (ko) 공기조화기
US9081261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camera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9716818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having first case and second case rotatable relative to first case, an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detachabl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2015160450A (ja) 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6907813B2 (ja) 移動型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5001730A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584129B2 (ja) 照明装置
JP7238580B2 (ja) 鏡台
US1118739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hanging irradiation direction of irradiation light from light-emitting por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30102342A (ko) 회전방지가 가능한 카메라
WO2013161223A1 (ja)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WO2020158477A1 (ja)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209365A (ja) 動体検出装置
JP2016090989A (ja) 照明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