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7635B - 冲击扳手 - Google Patents

冲击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7635B
CN104227635B CN201410250660.5A CN201410250660A CN104227635B CN 104227635 B CN104227635 B CN 104227635B CN 201410250660 A CN201410250660 A CN 201410250660A CN 104227635 B CN104227635 B CN 104227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ndrel
rolling bearing
main ram
ha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06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7635A (zh
Inventor
田中尚武
村松雅理
中村晃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en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ken Co Ltd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en Co Ltd,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7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7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7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7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通过主锤和副锤向砧座的旋转方向施加打击而将螺栓牢固地锁紧,本发明的技术提高了设置于副锤与芯轴之间的滚动轴承等轴承机构的耐久性。在使用滚动轴承(8)作为轴承机构的技术中,使副锤(5)的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间隙84,并且使上述间隙(84)为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的内径的2.0%~0.2%,因此是在不妨碍主锤(4)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范围内形成了间隙(84),因而所形成的间隙(84)能够起到副锤(5)的芯摆动旋转的缓冲作用,减小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结果,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增加轴承寿命。

Description

冲击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通过主锤和副锤向砧座的旋转方向施加击打而将螺栓或螺母牢固地锁紧的冲击扳手的技术,特别是经由滚动轴承等轴承机构将副锤支撑于芯轴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下冲击扳手被人们所知:一边缓和轴线方向的振动,一边将螺栓或螺母牢固地锁紧,而不是通过主锤和副锤来减弱旋转击打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冲击扳手,作为防止所谓的“芯摆动旋转”的构造公开了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2个方式,芯摆动旋转是指副锤的旋转轴线相对于芯轴的旋转轴线进行摆动。
在现有技术的第一方式中,将在副锤的底部中心所形成的孔的内径设定成与芯轴的外径大小大致相同,来防止芯摆动旋转(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第二方式中,利用作为间隔物的一个圆筒形套筒来支撑芯轴用滚珠轴承和副锤用滚珠轴承,由此来防止芯摆动旋转(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4571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的第一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使副锤底部的孔的内径大致等于芯轴的外径,因此底部的孔与芯轴的外周会发生滑动而产生摩擦,是导致副锤的旋转阻力变大,击打力降低的原因。
虽然为了减小摩擦所导致的旋转阻力,只要减小副锤底部的孔与芯轴的外周的接触面积即可,但是,此时滑动部会短时间粘连或磨损,存在耐久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2)副锤和芯轴需要用高强度的材质来构成,以便抗旋转击打力。
另一方面,为了不容易产生粘连来提高耐久性,需要用润滑性良好的材料来构成。
但是,由于润滑性良好的材料一般强度低,因此不能使耐久性和强度两者并存。
(3)为了减少副锤的芯摆动旋转,需要减小芯轴与副锤之间的间隙,但是,在减小了间隙的情况下,构成旋转击打机构的部件的加工上的公差和热处理时的应力等会使得将它们组合起来时产生部件彼此的轴线不一致这样的所谓“中心偏移”。
在此情况下,在组装时,肯定会对芯轴与副锤的轴支撑部分施加径向载荷,摩擦阻力增加,旋转击打力降低,或者在使用冲击扳手时,因冲击而对其轴支撑部分施加被放大了的载荷,从而成为缩短轴支撑部分的寿命的因素。
此外,当过大地增加芯轴与副锤的间隙时,会存在不能防止副锤的芯摆动旋转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的第二方式中,使芯轴和副锤分别借助轴承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外壳(本发明中的壳体)上来防止副锤的芯摆动旋转。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芯轴和副锤的外周进行轴支撑,需要大内径的轴承,使用标准尺寸的轴承时,其外径比副锤的外径还大,其结果是,存在冲击扳手的外径也变大这样的问题。
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需要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那样来配置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标准的所谓“薄壁形滚珠轴承”。但是,该薄壁形滚珠轴承存在流通性差以及部件成本高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外壳来保持芯轴及副锤,因此组合时也容易产生中心偏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即在副锤与上述芯轴之间配置滚动轴承等轴承机构,由上述芯轴对上述副锤进行轴支撑。
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具有:驱动部、在上述驱动部的作用下旋转的芯轴、配置在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前方的砧座、能够以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主锤、具有圆筒部的副锤、以及使上述主锤与上述砧座冲击性卡合而使上述砧座绕轴线旋转的旋转击打机构,上述圆筒部收纳上述主锤并且供上述芯轴从其中穿过而且与上述主锤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之间,与上述副锤和上述芯轴的任意一个呈分体地设置有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的轴承机构,由上述芯轴对上述副锤进行轴支撑。
第二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和外圈的滚动轴承,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使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或者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使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
第三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二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使上述间隙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的2.0%~0.2%。
第四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和外圈的滚动轴承,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
第五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四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使两个上述间隙之和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的2.0%~0.2%。
第六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轴承机构是多个球状转动体,上述转动体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以及轴向方向的载荷。
第七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六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相对的各自的端面形成有凹部,上述两个凹部夹持上述转动体。
第八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七方案的任一方案涉及的 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主锤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多条第1沟,在上述副锤的圆筒部的内周面的与上述第1沟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条第2沟,在由上述第1沟和上述第2沟所形成的孔中嵌入有棒状部件,在上述副锤的外周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棒状部件脱出的防脱功能的止动环。
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之间,与上述副锤和上述芯轴的任意一个呈分体地设置有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的轴承机构,由上述芯轴对上述副锤进行轴支撑,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滑动性良好的轴承来减小因副锤的芯摆动旋转而产生的径向载荷的摩擦阻力,因此副锤的旋转阻力减小,能够以更高的高速旋转来与砧座进行冲击性卡合,能够防止旋转击打力的降低。
另外,在轴承机构选用滑动轴承的情况下,作为冲击扳手的使用条件是:在需要以低负荷长时间锁紧的软性锁紧(例如,用螺栓慢慢地按压挠性钢板,消除挠曲的锁紧)时,使用高铅青铜系滑动轴承,而在需要以高负荷短时间锁紧的刚性锁紧(例如,用螺栓将硬物彼此牢牢地锁紧,产生大的轴向力的锁紧)时,则使用磷青铜系滑动轴承,由此使得成本与耐久性得到平衡。
通过像这样分体设置轴承,能够选择符合耐久性和成本要求的轴承。
另外,由于用芯轴来对副锤进行轴支撑,因此与通过壳体来保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组合主锤、副锤和芯轴这3个部件时的中心偏移。
中心偏移减小还使得难以产生副锤的芯摆动旋转,其结果是,具有主锤的轴线方向的移动变得顺滑,能够防止旋转击打力降低的效果。
另外,由于用芯轴来对副锤进行轴支撑,因此能够利用内外径小且为标准尺寸的滚动轴承来构成,能够避免流通性问题,还能降低部件成本。
第二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和外圈的滚动轴承,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使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或者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使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因此能够抑制副锤的芯摆动旋转地进行轴支撑,并且能够降低因组合时的中心偏移而对滚动轴承的轴支撑部分施加的径向载荷。
另外,该间隙处于不会产生下述问题的范围,即:因副锤造成芯摆动旋转而妨碍主锤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问题。
此外,由于滚动轴承在构造上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具有内部间隙,因此会增强降低组合时的中心偏移所导致的径向载荷的效果。
另外,上述间隙和内部间隙还具有缓冲效果,即使使用冲击扳手时的冲击导致径向载荷增加,也能够延长滚动轴承的寿命。
第三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二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上述间隙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的2.0%~0.2%,因此能够准确地确定: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来提高滚动轴承的耐久性的上述间隙的范围。
即、上述范围的上限的上述间隙的界限是:不产生因副锤造成芯摆动旋转而妨碍上述主锤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问题,上述范围的下限的上述间隙的界限是:在副锤的内周与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或者芯轴的外周与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能够产生旋转速度差,轴承侧低速旋转能够减轻施加给轴承的负荷。
因此,使所形成的上述间隙处于以下范围:起到缓冲由组合上述副锤与芯轴时产生的中心偏移所导致的径向载荷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施加给上述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由此能够提高上述滚动轴承的耐久性,延长轴承寿命。
第四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由于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因此与上述第二方案涉及的本发明一样,能够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提高滚动轴承的耐久性。
通过在副锤的内周与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芯轴的外周与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间隙,能够降低组合时的中心偏移所导致的施加给滚动轴承的轴支撑部分的径向载荷。
另外,这些间隙处于以下范围:不产生因副锤造成芯摆动旋转而阻碍主锤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问题。
此外,上述间隙和内部间隙还具有缓冲效果,即使使用冲击扳手时的冲击导致径向载荷增加,也能够延长滚动轴承的寿命。
第五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四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 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使两个上述间隙之和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的2.0%~0.2%,因此与上述第三方案涉及的本发明一样,能够准确地确定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提高滚动轴承的耐久性的上述间隙的范围。
即、上述范围的上限的上述间隙的界限是:不产生因副锤造成芯摆动旋转而阻碍上述主锤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问题,上述范围的下限的上述间隙的界限是:在副锤的内周与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芯轴的外周与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能够产生旋转速度差,轴承侧低速旋转能够减轻施加给轴承的负荷。
因此,使所形成的上述间隙处于以下范围:起到缓冲组合上述副锤和芯轴时产生的中心偏移所导致的径向载荷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施加给上述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由此能够提高上述滚动轴承的耐久性,延长轴承寿命。
第六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上述轴承机构是多个球状转动体,上述转动体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以及轴向方向的载荷,因此只用转动体即可构成轴承机构,不需要市场上销售的轴承,能够降低成本。
第七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六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相对的各自的端面形成有凹部,由上述两个凹部夹持上述转动体,因此,即使是多个球状转动体,也容易进行冲击扳手的组装。
第八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在第一~第七方案的任意一个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冲击扳手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效果:由于在上述主锤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多条第1沟,在上述副锤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上的与上述第1沟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条第2沟,在由上述第1沟与上述第2沟形成的孔中嵌入棒状部件,在上述副锤的外周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棒状部件脱出的防脱功能的止动环,因此在组装冲击扳手的过程中棒状部件不会不慎脱出,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可以带来在先组装完旋转击打机构之后,能够通过目视对准第1沟与第2沟的位置来简单地嵌入棒状部件这样的组装上的容易性,并且在嵌入棒状部件之后安装止动环,从而在使用冲击扳手的过程中也能够防 止棒状部件的位置偏移或者脱出。
另外,第八方案涉及的本发明不会产生后述的实施方式4具有的以下问题。
即、在实施方式4中,从副锤的前端侧插入主锤进行组装时,副锤的第2沟必须贯穿到前端侧。
另外,由于砧座的爪的外周面与副锤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砧座的爪的外周面必须反复进行与副锤的前端部的圆弧部分接触以及与形成有第2沟的部分不接触,会在圆弧与沟的边界的棱线部产生刮卡,从而副锤不能顺滑地旋转。
此外,由于从副锤的后端侧插入主锤来进行组装时,副锤的后端内径需要具有主锤直径以上的大小,因此在副锤与芯轴之间配置的轴承机构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机构,导致部件成本增高。
第八方案涉及的本发明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冲击扳手的除了壳体之外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冲击扳手的将芯轴外周面和主锤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展开成平面后的状态(圆周的一半)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冲击扳手的将主锤和砧座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展开成平面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锤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8涉及的冲击扳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冲击扳手
2 驱动部(电动机)
3、3a、3b、3c、3d、3e 芯轴
31b、31c 凹部
4、4a 主锤
43 第1沟
5、5a、5b、5c、5d、5e 副锤
53 第2沟
56a、57a 凹部
6 砧座
74 圆柱部件(棒状部件)
75 C型止动环(止动环)
8、8a 滚动轴承
81、81a 外圈
82、82a 内圈
84、84a、84b 间隙
91 球状转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附图,图5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附图,图6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附图。图7和图8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附图,图9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附图,图10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附图,图11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附图,图12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附图。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冲击扳手。
<冲击扳手的整体概略构成>
在图1中,1是冲击扳手,具有:壳体11、驱动部2、动力传递机构21、芯轴3、主锤4、副锤5、砧座6。以下对这些构成部件的构造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上述壳体11由配置于冲击扳手1的后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后部壳体11a、配置于前部的铝制的前部壳体11b构成。
上述前部壳体11b通过多根螺钉(未图示)固定于上述后部壳体11a。
上述后部壳体11a中收纳有作为上述驱动部2的电动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21等。
另外,后部壳体11a的下方作为操作者握持的把手11c,把手11c的前部侧设置有操作开关11d,在把手11c的下端设置有作为上述电动机(驱动部)2的电源的蓄电池(未图示)。
另一方面,上述前部壳体11b中收纳有构成冲击扳手1的旋转击打机构的上述芯轴3、上述主锤4、上述副锤5、上述砧座6等,使上述砧座6的工具安装部61从前部的孔中突出出来。
<动力传递机构的构成>
上述驱动部2的驱动轴2a的驱动力经由上述动力传递机构21传递给上述芯轴3。
上述动力传递机构21由固定于上述驱动轴2a的太阳轮22、与太阳轮22啮合的3个行星轮23、与行星轮23啮合的齿圈24构成。
上述行星轮23如图2所示,被支撑轴23a支撑,该支撑轴23a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上述芯轴3的后方的突出部31上。
上述齿圈24如图1所示,固定于上述后部壳体11a的内表面。
通过这样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21,上述驱动部2的旋转能够和上述太阳轮22的齿数与上述齿圈24的齿数之间的比相关连地被减速,并且扭矩增大,从而以低速高扭矩来驱动上述芯轴3。
<芯轴的构成>
上述芯轴3如图1所示,通过在上述突出部31的后端部31a的外周与间隔物12的前部12a的内周之间借助于滚珠轴承1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 支撑。
上述间隔物12通过使前部12a的外周固定于上述齿圈24的后部24a的内周从而借助上述齿圈24固定于上述后部壳体11a。
另外,上述间隔物12的后部12b为圆盘状,由其中央孔部12c支撑上述驱动部2的前部2b。
上述间隔物12在上述圆盘状与上述滚珠轴承13的外圈之间设置有垫圈14。
在芯轴3的上述滚珠轴承13的前部,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2块环状的凸缘,形成上述突出部31,如前所述,在突出部31的2块凸缘之间,将3个上述行星轮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上述支撑轴23a上。
另外,芯轴3的前部侧形成为圆柱状,在其前端以与芯轴3的轴线同轴地形成有圆柱状的小径突起部32。
上述突起部32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嵌入到在上述砧座6的后部形成的具有圆柱状内部空间的孔62中。
<主锤的构成>
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嵌合有在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的钢制的上述主锤4。
在主锤4的前端部设置有朝上述砧座6侧突出的一对爪41。
在主锤4与上述芯轴3之间形成有上述旋转击打机构的主要部分,该主要部分能够以上述芯轴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对上述砧座6施加旋转击打。
<旋转击打机构的构成>
上述旋转击打机构具有:形成于上述芯轴3的外周面的2条第一凸轮沟33、形成于上述主锤4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2条第二凸轮沟42以及以被第一凸轮沟33和第二凸轮沟42夹持的方式配置的2个钢球71。
另外,上述旋转击打机构具有:上述副锤5、上述砧座6、对上述主锤4向上述砧座6的方向施力的弹簧72。此外,针对旋转击打机构的动作,基于图3及图4在后面进行叙述。
<副锤的构成>
在上述主锤4的外周侧,如图1所示配置有具有圆筒部的钢制副锤5,该圆筒部中收纳有上述主锤4,并且上述芯轴3从该圆筒部中穿过,该圆筒部与上述主锤4成为一体地旋转。
副锤5在后端侧形成有缩小了外径的小径台阶部51,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被压入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
另外,在副锤5的前端侧固定有环状的罩52。
在两锤4、5之间具有上述副锤5与上述主锤4成为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
<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
上述主锤4与上述副锤5成为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如图2所示,在主锤4的外周面形成有截面为半圆形、且与上述芯轴3的旋转轴线平行的4个第1沟43。
另外,在副锤5的圆筒部的内周面的与上述第1沟4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截面为半圆形的4个第2沟53。
此外,从上述副锤5的后端侧将作为圆柱部件74的针状滚子嵌入到由上述第1沟43和上述第2沟53形成的孔中,在副锤5的后端侧外周的上述小径台阶部51上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圆柱部件74脱出的防脱功能的C型止动环75。
安装上述C型止动环75是为了在组装冲击扳手1的过程中圆柱部件74不会不慎脱出,从而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通过像这样将上述圆柱部件74嵌入到由主锤4的上述第1沟43和副锤5的上述第2沟53形成的孔中,主锤4和副锤5将以上述芯轴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成为一体地旋转。
另外,主锤4能够以圆柱部件74作为引导件沿前后方向移动。但是,在图1中,只在下方图示了圆柱部件74及沟43、53,而省略了上方的图示。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1的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不会产生后述的实施方式4所具有的以下问题。
即、在实施方式4中,在从副锤5a的前端侧插入主锤4a进行组装时,副锤5a的第2沟53必须贯穿到前端侧。
另外,由于砧座6的爪64的外周面与副锤5a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接触, 因此砧座6的爪64的外周面必须反复地进行与副锤5a的前端部的圆弧部分接触以及与形成有第2沟53的部分不接触,由于会在圆弧与沟的边界的棱线部产生刮卡,因而副锤5a不能顺滑地旋转。
另外,从副锤5a的后端侧插入主锤进行组装时,副锤5a的后端的内径需要具有主锤4a的直径以上的大小,因此在副锤5a与芯轴3a之间配置的轴承机构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机构,导致部件成本增高。
<弹簧的构成>
在主锤4的后部侧形成的环状凹部44与压入到了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的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之间,在外圈81侧隔着垫圈73安装有上述弹簧72,弹簧72使主锤4向砧座6施力。
主锤4和副锤5及弹簧72以芯轴3的轴线为中心成为一体地旋转。
这样,使弹簧72的螺旋外径相同,弹簧72的前端、后端及中间整体上成为一体地旋转。
因此,不需要在由例如芯轴来承接弹簧的后端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扭转防止用垫圈和球,简化了旋转击打机构的构成。
<砧座的构成>
上述砧座6是钢制的,如图1所示,通过钢制或者黄铜制的滑动轴承63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上述前部壳体11b。
在砧座6的前端设置有截面为四边形的上述工具安装部61,该工具安装部61用于安装:套在6角螺栓的头部或6角螺母上的套筒扳手。
在砧座6的后部设置有与主锤4的爪41卡合的一对爪64。
一对爪64如图2所示,分别形成为扇形,其外周面与副锤5的圆筒部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接触。
砧座6的一对爪64具有在副锤5旋转时保持旋转中心的功能。
另外,砧座6的爪64及主锤4的爪41不必一定是一对(2个),只要各自的爪数相同,则也可以在砧座6及主锤4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3个以上。
砧座6上形成有环状的法兰65,使得与一对爪64接触。
另外,在法兰65的外周侧,配置有环状的上述罩52,使得覆盖副锤5的圆筒部的前部开放端,在罩52与上述滑动轴承63之间配置有O形环54, 使得在罩52与副锤5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滚动轴承的构成与间隙的作用>
在此对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特征的上述滚动轴承8的构成进行说明。
滚动轴承8是深沟滚珠轴承,被归类为径向滚珠轴承,具有:内圈82、上述外圈81、作为转动体的滚珠83及保持器(未图示)。
将上述滚动轴承8配置于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与上述芯轴3的外周之间。
另外,将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有间隙84。
另外,关于图1中的上述间隙84,为了容易理解,将间隙的尺寸进行了夸张表示,上述间隙84设定在内圈82的内径的2.0%~0.2%的范围内。
例如,如果使内圈82的内径为30mm,则将间隙84设定于0.6mm~0.06mm的范围。
像这样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内圈82的内径的2.0%~0.2%的间隙84,是为了能够降低因组合时的中心偏移而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轴支撑部分的径向载荷。
另外,在使用冲击扳手时,也能够利用该间隙84降低径向载荷,延长滚动轴承8的寿命。
上述范围的上限的间隙84的界限是:不产生因副锤造成芯摆动旋转而妨碍主锤4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问题。
另外,上述范围的下限的间隙84的界限是:在芯轴3的外周与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能够产生旋转速度差,轴承侧低速旋转,使得能够减轻施加给轴承的负荷。
因此,所形成的间隙84的范围是:起到缓冲在组合副锤5与芯轴3时产生的中心偏移所导致的径向载荷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由此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延长轴承寿命。
<旋转击打机构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前述图1、图3及图4说明冲击扳手1的旋转击打机构 的动作。
图4表示将主锤4和砧座6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展开成平面后的示意状态。图4在说明主锤4的爪41与砧座6的爪64的卡合状态时使用。
上述驱动部(电动机)2旋转时,其旋转被动力传递机构21减速后传递给芯轴3,芯轴3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
芯轴3的旋转力经由嵌入于芯轴3的第一凸轮沟33与主锤4的第二凸轮沟42之间的钢球71而传递给主锤4。
图3(a)表示刚开始锁紧螺栓或螺母之后第一凸轮沟33与第二凸轮沟42的位置关系。
另外,图4(a)表示同一时刻的主锤4的爪41与砧座6的爪64的卡合状态。
如图4(a)所示,驱动部2的旋转使得对主锤4向箭头所表示的方向施加旋转力A。
另外,弹簧72对主锤4向箭头所表示的方向施加直线前进方向的作用力B。此外,虽然在主锤4与砧座6之间具有些许间隙,但是这是由于缓冲部件45而产生的间隙。
主锤4旋转时,主锤4的爪41与砧座6的爪64卡合,使得砧座6旋转,主锤4的旋转力传递给砧座6。
砧座6旋转,使得安装于砧座6的工具安装部61的套筒扳手(未图示)旋转,对螺栓或螺母施加旋转力而进行初步的锁紧。
当随着螺栓或螺母锁紧的进行,施加给砧座6的负荷扭矩增大时,如图3(a)所示,主锤4因该扭矩而相对于芯轴3在Y方向进行相对旋转。
然后,钢球71克服弹簧72的作用力B,沿第一凸轮沟33及第二凸轮沟42的斜面沿箭头F所表示的方向移动,并且主锤4沿X方向移动。
之后,如图3(b)所示,钢球71沿第一凸轮沟33及第二凸轮沟42的斜面移动,主锤4以与之对应的方式沿X方向移动,此时如图4(b)所示,主锤4的爪41从砧座6的爪64脱开。
主锤4的爪41从砧座6的爪64脱开后,被压缩了的弹簧72的作用力B得以释放,由此主锤4一边高速地在与Y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一边沿与X相反的方向前进。
然后,如图4(c)所示,主锤4的爪41以箭头G所示的轨迹移动而与砧座6的爪64碰撞,对砧座6施加旋转方向的击打力。
之后,因反向作用,主锤4的爪41沿与轨迹G相反的方向移动,但是,最终,旋转力A及作用力B发生作用而返回到图4(a)所示的状态。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对砧座6反复施加旋转击打。
另外,以上对锁紧螺栓或螺母时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松开锁紧的螺栓或螺母时,也进行与通过旋转击打机构进行锁紧时大致相同的动作。
但是,此时,通过使驱动部(电动机)2沿着与锁紧时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钢球71沿图3(a)所示的第一凸轮沟33向右上方移动,由主锤4的爪41对砧座6的爪64向与锁紧时相反的方向进行击打。
<旋转击打机构的副锤的作用>
接着,与只有主锤的冲击扳手相比较来说明旋转击打中副锤5的作用。
主锤4的爪41与砧座6的爪64的卡合脱开时,弹簧72从压缩状态进行释放,弹簧72所蓄积的能量作为主锤4及副锤5的运动能量被释放出来。
主锤4在第一凸轮沟33、第二凸轮沟42及钢球71的作用下,如图4(c)的轨迹G所示的那样,一边高速旋转一边前进。
之后,主锤4的爪41与砧座6的爪64发生碰撞,而对砧座6施加旋转方向的冲击。另外,主锤4的前端面与砧座6的后端面发生碰撞,而在轴线方向施加冲击。
主锤4对砧座6的击打1秒钟进行40次左右,冲击使得在与芯轴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以及芯轴3的轴线方向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是造成作业人员疲劳,作业效率降低,手发麻的原因,因此要尽量减小。
这些振动中,芯轴3的轴线方向的振动主要是由于主锤4在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主锤4在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对锁紧螺栓或螺母没有贡献。
锤在轴线方向的冲击强度与锤的质量成正比,旋转方向的冲击强度与锤的惯性力矩(物体内的各部分的质量与该部分到旋转轴的距离的平方之积的总和)成正比。
在使用1个锤对砧座6施加旋转击打的情况下,为了减小轴线方向的冲击,需要减小锤的质量。
如果单纯地减小锤的质量,则惯性力矩变小,因此旋转方向的冲击也变小,砧座6的旋转击打力变弱。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与嵌合于芯轴3的主锤4成分体的副锤5来解决上述问题,该副锤5与主锤4成为一体地旋转,但是不在芯轴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即、使主锤4与副锤5的质量之和与使用1个锤时的质量大致相等,并且将副锤5的质量设定得大于主锤4的质量。
对于这样的锤构成而言,因弹簧72从压缩状态释放而带来的对砧座6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冲击力,与锤的惯性力矩、即主锤4和副锤5的惯性力矩之和成正比。
另一方面,由主锤4及副锤5在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力仅与主锤4的质量成正比。
因此,通过与主锤4的质量相比较而尽量增大仅对旋转方向的冲击力做出贡献的副锤5的质量,则能够减小主锤4在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力。
另外,在本发明中,利用惯性力矩的大小与旋转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来增大惯性力矩。
即、本发明所使用的具有圆筒部的副锤5,其质量的大半集中于半径大的部分,因此与采用质量集中于旋转中心部的圆柱型副锤的情况相比,惯性力矩增大,副锤所致的冲击力增大。
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锤(主锤4和副锤5),能够实现:对砧座6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冲击力大、且在芯轴3的轴线方向产生的振动小的冲击扳手1。
实施方式2
接着,基于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在以下两个方面与以上的实施方式1不同:在上述副锤的小径台阶部的后端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以及改变了上述副锤的配置上述滚动轴承的部分的形状。
即、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将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有间隙84。
<滚动轴承的构成和间隙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5所示,在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之间以及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分别形成间隙84a、84b。
另外,两个上述间隙84a、84b之和与实施方式1一样,设定于内圈82的内径的2.0%~0.2%的范围。
此外,关于图5中的上述间隙84a、84b,为了容易理解,将间隙的尺寸进行了夸张表示。
关于本第2实施方式的间隙84a、84b的作用,也与实施方式1一样,能够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从而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延长轴承寿命。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向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的前方端面侧突出的方式在上述副锤5上形成圆环状的凸缘部55,对上述滚动轴承8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2的其他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一样,因此省略图示及其说明。
实施方式3
接着,基于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在以下等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副锤的后端内周与芯轴的外周之间的滚动轴承的配置结构、对主锤向砧座施力的弹簧的构成、以及减小了整个冲击扳手的轴线方向尺寸。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针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滚动轴承的构成>
在冲击扳手1的主锤4的外周侧,如图6所示,配置有钢制的副锤5a,该副锤5a具有:收纳上述主锤4并且供芯轴3a从其中穿过,而且与上述主锤4成为一体地旋转的圆筒部。
副锤5a的前端部外径减径成前端细的形状,副锤5a的内周与砧座6的一对爪64的外周面接触。
副锤5a除了上述前端部外径之外,形成为外径相同的圆筒部,副锤5a的后端内周与滚动轴承8a的外圈81a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
另外,通过在突出部34的后端部34a的外周与第一间隔物15的后部15a的内周之间借助于滚珠轴承13而将芯轴3a支撑为能够旋转。
将上述第一间隔物15的前部15b的内周固定于齿圈24的外周,并且将前部15b的外周固定于后部壳体11a。
此外,16是设置在第一间隔物15的后部15a与驱动部2之间的第二间隔物。
另外,上述芯轴3a的突出部34的前端部34b的外周与滚动轴承8a的内圈82a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
<弹簧的构成>
在形成于主锤4的后部侧的环状凹部44与上述芯轴3a的突出部34的前端部34b上的环状凹部34c之间安装有弹簧72a,通过弹簧72a将主锤4向砧座6施力。
上述弹簧72a的螺旋是从后部向前部逐渐扩展的形状,将螺旋的大径侧经由多个钢球76及垫圈77设置于上述主锤4的环状凹部44,将螺旋的小径侧设置于上述芯轴3a的环状凹部34c。
由于主锤4与芯轴3a进行非同步的旋转,因此如果将螺旋状的弹簧72a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环状凹部34c、44,则会产生扭曲,因而利用上述钢球76来防止扭曲。
此外,弹簧72a的径向方向的力施加给芯轴3a和主锤4,但是,借助于嵌入在芯轴3a的第一凸轮沟33与主锤4的第二凸轮沟42之间的钢球71而使得芯轴3a与主锤4达到平衡。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3中,仅对滚动轴承8a施加径向载荷,而不施加轴向载荷。
即、由于滚动轴承8a的外圈81a以及内圈82a与副锤5a以及芯轴3a采用压入构造,因此,组合时的中心偏移所带来的径向载荷不会降低而施加给轴承,但是,由于不施加轴向载荷,因此作为两个载荷的合成载荷的动态等效径向载荷变小,能够确保轴承的耐久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3中的主锤4与副锤5a成为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通过在由主锤4的第1沟43与副锤5a的上述第2沟53所形成的孔中嵌入圆柱部件74,主锤4与副锤5a以上述芯轴3a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
实施方式4
接着,基于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主锤与副锤成为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针对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上述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
主锤4a上如图7及图8所示,其外周一体地形成有轴线方向的4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突条46。但是,图7中仅在上方图示了突条46及第2沟53,而省略了下方的图示。
另外,副锤5a与实施方式3一样,形成有第2沟53,该第2沟53与上述主锤4a的突条46卡合。
这样,实施方式4可以说是将实施方式3中的主锤4的第1沟43和圆柱部件74变更为实施方式4中的主锤4a的突条46而得到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4的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一体旋转机构的构成相比,可以削减部件数量,但是,实施方式1会产生如上所述的下列问题。
即、从副锤5a的前端侧插入主锤4a进行组装时,副锤5a的第2沟53必须贯穿到前端侧。
此外,由于砧座6的爪64的外周面与副锤5a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砧座6的爪64的外周面必须反复进行与副锤5a的前端部的圆弧部分接触、以及与形成有第2沟53的部分不接触,在圆弧与沟的边界的棱线部会发生刮卡,因此副锤5a不能顺滑地旋转。
另外,在从副锤5a的后端侧插入主锤来进行组装时,副锤5a的后端的内径需要具有主锤4a的直径(新的)以上的大小,因此在副锤5a与芯轴3a之间配置的轴承机构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机构,部件成本增高。
实施方式5
接着,基于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作为轴承机构采用多个球状转动体、改变了配置上述转动体的部分的副锤及芯轴的构成、以及改变了将上述主锤向上述砧座的方向施力的弹簧的配置结构。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而针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球状转动体的轴承机构的构成>
副锤5b的后端侧形成有外径呈减小了的小径台阶部51,在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法兰56。
此外,在副锤5b的法兰56的后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56a,在与上述法兰56的后侧端面相对的芯轴3b的突出部31的前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31b。
另外,两个上述凹部56a、31b夹持多个球状转动体91。
对于上述转动体91,在环状的凹部56a、31b的整个外周上留有些许间隙地设置了多个转动体91,转动体91能够自由地转动。
将使上述主锤4向上述砧座6的方向施力的弹簧72配置在上述副锤5b的法兰56的前侧端面与形成于上述主锤4的后部侧的环状凹部44之间。
上述弹簧72因对主锤4施力的反力而对上述副锤5b的法兰56向与上述砧座6相反的方向施力。
弹簧72的作用力成为轴向方向的载荷而作为预压被施加给由两个上述环状凹部56a、31b所夹持的上述转动体91,因此能够进一步限制副锤相对于芯轴的旋转轴线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副锤的芯摆动旋转。
上述球状转动体91可以使用钢制、陶瓷制、工程塑料制等的转动体。
在本实施方式5中,作为轴承机构可以将球状转动体构成为主要部件,因此能够简单地实现由部件数减少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及冲击扳手1的组装。
实施方式6
接着,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5一样,作为轴承机构使用多个球状转动体,但是,将转动体设置于副锤与芯轴之间的构成与实施方式5的构成不同。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5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针对与实施方式5不同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基于球状转动体的轴承机构的构成>
副锤5c的后端侧形成外径呈减小了的小径台阶部51,在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且内端的后方角部为大致45度的角度的倾斜面的环状法兰57。
此外,在副锤5c的法兰57的后侧倾斜面上形成有环状凹部57a,与上述法兰57的倾斜面相对的芯轴3c的突出部31的前侧作为倾斜面,并且在该倾斜面上形成有环状凹部31c。
另外,两个上述凹部57a、31c夹持多个球状转动体91。
对于上述转动体91,与实施方式5一样,在环状凹部57a、31c的整个外周上留有些许间隙地设置有多个转动体91,转动体91能够自由地转动。
另外,与实施方式5一样,在上述副锤5c的法兰57的前侧端面与形成于上述主锤4的后部侧的环状凹部44之间配置有对上述主锤4向上述砧座6的方向施力的弹簧72。
上述弹簧72因对主锤4施力的反力而将上述副锤5c的法兰57向与上述砧座6相反的方向施力。
两个上述环状凹部57a、31c夹持的上述转动体91承受副锤5c的径向方向的载荷及弹簧72的轴向方向的载荷。
实施方式7
接着,基于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5不同:作为轴承机构使用无内圈的针状滚子轴承、以及具有承受轴向载荷的钢球。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5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针对与实施方式5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针状滚子轴承的轴承机构的构成>
副锤5d的后端侧形成有外径呈减小了的小径台阶部51,在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法兰58。
另外,在副锤5d的法兰58的内端面的内周配置有针状滚子轴承92,该针状滚子轴承92没有内圈,具有针状滚子92a、保持器92b及外圈92c,是通过将上述外圈92c压入上述法兰58的内端面的内周而配置的。
此外,针状滚子轴承92的针状滚子92a以芯轴3d的外周为直接轨道面,该针状滚子轴承92没有内圈。
该针状滚子轴承92承受副锤5d的径向方向的载荷,不能承受弹簧72的轴向方向的载荷。
因此,在副锤5d的法兰58的后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58a,在该凹部58a与芯轴3d的前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多个钢球93,承受轴向方向的载荷。
实施方式8
接着,基于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7不同:作为轴承机构使用滑动轴承、以及改变了副锤侧的弹簧的配置结构。
以下,针对与实施方式7同样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或者简略地进行说明,而针对与实施方式7不同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基于滑动轴承的轴承机构的构成>
副锤5e的后端侧形成有外径呈减小了的小径台阶部51,在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法兰59。
另外,在副锤5e的法兰59的内端面的内周通过压入滑动轴承94配置了滑动轴承94。
此外,在副锤5e的法兰59的前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59a。
将对上述主锤4向上述砧座6的方向施力的弹簧72配置在上述副锤5e的法兰59的上述凹部59a与形成于上述主锤4的后部侧的环状凹部44之间。
该滑动轴承94承受副锤5e的径向方向的载荷,不能承受弹簧72的轴向方向的载荷。
因此,与实施方式7一样,在副锤5e的法兰59的后侧端面形成有环 状凹部59b,在该凹部59b与芯轴3e的前侧端面之间设置多个钢球93,承受轴向方向的载荷。
另外,关于滑动轴承94的规格,作为冲击扳手1的使用条件是:在需要以低负荷长时间锁紧的软性锁紧(例如、用螺栓慢慢地按压挠性钢板来消除挠曲的锁紧)时,采用高铅青铜系滑动轴承。
另一方面,作为冲击扳手1的使用条件是:在需要以高负荷短时间锁紧的刚性锁紧(例如、用螺栓将硬物彼此牢牢地锁紧,产生大的轴向力的锁紧)时,则采用磷青铜系滑动轴承。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将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上述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有间隙84。
作为该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上述芯轴3的外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在上述副锤5的小径台阶部51的后端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变形例的间隙与实施方式1一样,设定在内圈82的内径的2.0%~0.2%的范围。
关于变形例的间隙的作用,也与实施方式1一样,降低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从而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延长轴承寿命。
<实施方式1及2的变形例>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及2中,在副锤5的后端侧外周的上述小径台阶部51上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圆柱部件74脱出的防脱功能的C型止动环75,但是不限于C型,可以采用各种止动环。
另外,止动环的安装可以不形成小径台阶部,只要是副锤的后端侧外周即可。
<实施方式1、2、5~8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2、5~8中,在副锤5、5b、5c、5d、5e上形成有小径台阶部51,但是,也可以不形成小径台阶部。
<实施方式1~3、5~8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3、5~8中,使用了上述圆柱部件74,但是, 不限于圆柱部件,可以采用截面为多边形等的棒状部件。
<实施方式1~4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4中,作为滚动轴承8、8a,说明了深沟滚珠轴承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替代它而使用圆锥滚子轴承、圆筒滚子轴承,还可以使用被分类为径向滚珠轴承的斜角滚珠轴承。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5中,在副锤5b的法兰56的后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56a,在与上述法兰56的后侧端面相对的芯轴3b的突出部31的前侧端面形成有环状凹部31b,但是,凹部不必一定设置于两者。
即、也可以设置于任意一者,或者都不设置,上述多个球状转动体91相对于上述芯轴3b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及轴向方向的载荷时,弹簧72的作用力成为轴向方向的载荷而作为预压被施加给转动体91,因此能够限制副锤5b相对于芯轴3b的旋转轴线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能够防止产生副锤5b的芯摆动旋转。
<实施方式5及6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5及6中,在芯轴3b、3c上形成有环状凹部31b、31c,在副锤5b、5c上形成有环状凹部56a、57a,但是,也可以替代这些环状凹部而在芯轴3b、3c侧或者副锤5b、5c侧的任意一者上形成独立的3个以上的凹部。
另外,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独立的凹部可以是由球面状的一部分形成的凹部,此外,也可以是由圆锥形的孔形成的“锪孔”。

Claims (8)

1.一种冲击扳手,具有:驱动部、在上述驱动部的作用下旋转的芯轴、配置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前方的砧座、能够以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主锤、具有圆筒部的副锤、以及使上述主锤与上述砧座进行冲击性卡合而使上述砧座绕轴线旋转的旋转击打机构,上述圆筒部收纳上述主锤并且供上述芯轴从其中穿过而且与上述主锤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该冲击扳手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之间,与上述副锤及上述芯轴的任意一个呈分体地配置有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的轴承机构,
由上述芯轴对上述副锤进行轴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及外圈的滚动轴承,
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或者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的2.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及外圈的滚动轴承,
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两个上述间隙之和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的2.0%~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多个球状转动体,
上述转动体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及轴向方向的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相对的各自的端面形成有凹部,上述两个凹部夹持上述转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锤的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多条第1沟,
在上述副锤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上的与上述第1沟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条第2沟,
在上述第1沟与上述第2沟所形成的孔中嵌入有棒状部件,
在上述副锤的外周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棒状部件脱出的防脱功能的止动环。
CN201410250660.5A 2013-06-12 2014-06-06 冲击扳手 Active CN104227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3573 2013-06-12
JP2013123573A JP6027946B2 (ja) 2013-06-12 2013-06-12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7635A CN104227635A (zh) 2014-12-24
CN104227635B true CN104227635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94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0660.5A Active CN104227635B (zh) 2013-06-12 2014-06-06 冲击扳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5224B2 (zh)
EP (1) EP2813325B1 (zh)
JP (1) JP6027946B2 (zh)
CN (1) CN104227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9715B2 (en) * 2014-01-16 2017-01-10 Ingersoll-Rand Company Controlled pivot impact tools
WO2016002539A1 (ja) * 2014-06-30 2016-01-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JP6397325B2 (ja) * 2014-12-22 2018-09-26 株式会社Tjmデザイン 回転工具
DE102015201573A1 (de) * 2015-01-29 2016-08-04 Robert Bosch Gmbh Schlagwerk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chlagschrauber
JP6638522B2 (ja) * 2015-08-07 2020-01-29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10471573B2 (en) * 2016-01-05 2019-11-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2017159418A (ja) 2016-03-10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DE102017211778A1 (de) * 2016-07-11 2018-01-11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TWM562747U (zh) * 2016-08-25 2018-07-01 米沃奇電子工具公司 衝擊工具
JP6607502B2 (ja) * 2016-08-31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2018051660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719084B2 (ja) * 2016-09-27 2020-07-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2018122393A (ja) * 2017-01-31 2018-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832509B2 (ja) 2017-03-27 2021-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AU2019101751A4 (en) * 2018-02-19 2020-11-0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6979605B2 (ja) 2018-05-11 2021-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TWI658907B (zh) * 2018-05-25 2019-05-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ble hammer impact wrench
CN215789519U (zh) * 2018-12-21 2022-02-11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
CN110086277A (zh) * 2019-05-23 2019-08-02 江苏铁锚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扳手
CN211805940U (zh) * 2019-09-20 2020-10-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和锤头
JP7373376B2 (ja) 2019-12-02 2023-11-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7462273B2 (ja) * 2020-07-31 2024-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TWI749773B (zh) * 2020-09-17 2021-12-11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US11872680B2 (en) * 2021-07-16 2024-01-16 Black & Decker Inc. Impact power tool
JP2023090351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772A (zh) * 2009-06-03 2012-05-16 株式会社空研 冲击扳手
CN102829161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2621A (en) * 1960-08-22 1963-09-03 Cooper Bessemer Corp Impact clutch
DE2313402A1 (de) * 1973-03-17 1974-09-26 Bosch Gmbh Robert Drehschlagwerkzeug
DE2820128A1 (de) * 1978-05-09 1979-11-22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H0665890B2 (ja) * 1990-10-15 1994-08-24 共立精機株式会社 精密機械の軸受装置
JPH04275803A (ja) * 1991-03-05 1992-10-01 Murata Mach Ltd 工作機械のスピンドル台装置
JPH06190741A (ja) * 1992-10-27 1994-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JP2537968Y2 (ja) * 1992-12-10 1997-06-04 株式会社空研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におけるレギュレータの構造
JPH08168971A (ja) * 1994-12-14 1996-07-02 Nippon Pneumatic Mfg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JP2002254336A (ja) * 2001-03-02 2002-09-10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JP4597849B2 (ja) * 2005-12-01 2010-12-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DE102006045842A1 (de) * 2006-09-27 2008-04-03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248151B2 (ja) * 2008-03-12 2013-07-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9193053B2 (en) * 2008-09-25 2015-11-24 Black & Decker Inc. Hybrid impact tool
KR101458286B1 (ko) * 2009-07-29 2014-11-04 히다치 고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충격 공구
JP5722638B2 (ja) * 2010-09-28 2015-05-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電動工具
EP2635410B1 (en) * 2010-11-04 2016-10-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with adjustable clutch
US9102046B2 (en) * 2010-12-20 2015-08-11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Hand tool impacting device with floating pin mechanism
JP5728303B2 (ja) * 2011-06-15 2015-06-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5739269B2 (ja) * 2011-08-05 2015-06-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772A (zh) * 2009-06-03 2012-05-16 株式会社空研 冲击扳手
CN102829161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3325B1 (en) 2017-09-20
CN104227635A (zh) 2014-12-24
JP6027946B2 (ja) 2016-11-16
US20140367132A1 (en) 2014-12-18
US9975224B2 (en) 2018-05-22
EP2813325A2 (en) 2014-12-17
JP2014240108A (ja) 2014-12-25
EP2813325A3 (en)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7635B (zh) 冲击扳手
GB2448609A (en) Eccentric gear having inner and outer ring gears
CN101725642B (zh) 减速装置
CN208024801U (zh) 具有动平衡的摆线型减速机
CN107175610B (zh) 冲击旋转工具
CN113199281B (zh) 一种超声铣削、冲击、滚压三刀具可变换式夹具
US10786888B2 (en) Twin hammer impact tool
KR101491679B1 (ko) 유성기어 감속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06838B2 (ja) 減速装置
CN104772493B (zh) 一种用于卡盘的外置离心力补偿机构
CN104455226A (zh) 一种三片式摆线轮rv减速器
CN201124401Y (zh) 冲击钻
CN104439546A (zh) 轴向浮动定位芯轴夹具
CN101396821B (zh) 冲击钻
TWM247372U (en) Gear box for power tool
CN105598500B (zh) 一种深孔镗削加工方法
CN106636587B (zh) 多冲击表面纳米化及梯度结构加工装置
JP2003245866A (ja) 電動工具
CN105665763B (zh) 一种深孔镗削机械臂切削段结构
CN206343948U (zh) 工具机结合结构
CN102072282A (zh) 行星轮齿传动
CN201672005U (zh) 一种大传动比进动减速器
JP2020504270A (ja) フリーホイールを有する同期ローラ
CN216467162U (zh) 一种自行车花鼓及自行车
CN203962709U (zh) 一种轴承限位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