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5166A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25166A CN104225166A CN201410540319.3A CN201410540319A CN104225166A CN 104225166 A CN104225166 A CN 104225166A CN 201410540319 A CN201410540319 A CN 201410540319A CN 104225166 A CN104225166 A CN 1042251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parched
- chinese medicine
- bl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酸枣仁、牡丹皮、柴胡、杜仲、红参、水蛭、土鳖虫、大血藤、皂角刺、黄芪、丹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炒白芍、炒白术、炒山药、炒桃仁、红花、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闭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月经是指随着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出现月经失调,甚至导致闭经。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等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其发生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密切相关,其中闭经是妇科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种症状,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闭经临床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血隔”。中医认为闭经因血枯精亏或气滞痰阻,导致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未至,或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的月经病。
目前国内外治疗闭经的方法比较多,其中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地塞米松、炔雌醇等进行治疗,不仅药物毒副作用大,而且难以完全根治,治疗疗程长,病情容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闭经有了很大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运用中医药调理月经周期治疗闭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且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闭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选择酸枣仁、牡丹皮、柴胡、杜仲、红参、水蛭、土鳖虫、大血藤、皂角刺、黄芪、丹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炒白芍、炒白术、炒山药、炒桃仁、红花、炙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闭经。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平,甘、酸。归心、脾、肝、胆经。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专补肝胆,亦复醒脾。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牡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本品性微寒,能清营分、血分实热,有凉血止血之功,并且牡丹皮辛寒,善入血分,既能凉血以止血,又能活血以散瘀,善通血热瘀滞。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北柴胡)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微寒,苦,辛。归肝、肺、脾经。功效: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为治疗肝气郁滞的要药,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由伤仆者,皆可应用。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性味甘、微辛,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体。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水蛭咸苦入血分,善于破血逐淤,且力峻效宏。
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全体。性味:寒,咸;有小毒。归肝经。功效:破瘀血,续筋骨,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 的干燥藤茎。性味:苦、平。归肝、大肠经。功效: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抑菌作用。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功效:消肿排脓,活血祛风。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通调水道。
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归经:入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固精随尿,安胎,明目,止泻。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呓语、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女带下、习惯性流产等症。菟丝子即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为平补肝肾之良药。常配枸杞子,五味子等。对内分泌的作用:菟丝子可以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性味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作用。“黄芪与当归,有相须之理。”黄芪大补肺脾之气,有固外之能;当归益血和营,是血家气药,以辛升运行为用,以温和辛润为功。二味合之,便能阳生阴长,故调治外伤内损伤科疾病,无论气虚血亏,有无发热,多用归、芪相配。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 Iibosch.ex Fisch. et Mey.)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
炒白芍: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性味:凉,苦酸,微寒。功效: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炒白芍较之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炒后长于养血和肝。
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术和茯苓配合使用,健脾渗湿以资化生之源,助党参益气补脾。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为健脾燥湿的要药。白术甘温补中,能补气健脾,还可固表止汗,和黄芪、丹参配伍,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炒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性味平,甘。归脾、肺、肾经。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炒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 Amygdalus persica L.或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Carr.)C. de Vos ex Henry 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桃仁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使各脏器各组织机能恢复正常。桃仁祛瘀之力较强,又称破血药,用于治疗血瘀、癓瘕,常配红花、当归。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性味温,辛。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经调脉,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等相须为用。红花有扩张血管作用。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炙甘草为甘草的蜜烘制加工品。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具有安抚五脏的作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柴胡疏肝解郁,杜仲补益肝肾,红参大补元气、益气摄血以上五味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补肾养血、疏肝解郁、安抚五脏,同时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此方中起到君药的作用。水蛭破血逐瘀,大血藤活血通络,皂角刺消肿排脓,黄芪、丹参助君药补气升阳、养神定志,清心除烦,以上六味为臣药,不仅可以助君药补肾养血、补气升阳,而且在病灶处进行破血逐瘀,解除闭经的基本症状。菟丝子滋补肝肾,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炒白芍补血柔肝,炒白术健脾益气,炒山药补脾养胃,炒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为使药。方中诸药配伍、君臣协力、佐使共辅,使之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有效预防并治疗妇女闭经。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酸枣仁13-23份、牡丹皮10-20份、柴胡7-17份、杜仲15-25份、红参4-14份、水蛭5-15份、土鳖虫5-15份、大血藤25-35份、皂角刺19-29份、黄芪25-35份、丹参15-25份、菟丝子25-35份、当归15-25份、熟地黄19-29份、炒白芍10-20份、炒白术25-35份、炒山药15-25份、炒桃仁7-17份、红花4-14份、炙甘草4-14份。
其中优选为:酸枣仁18份、牡丹皮15份、柴胡12份、杜仲20份、红参9份、水蛭10份、土鳖虫10份、大血藤30份、皂角刺24份、黄芪30份、丹参20份、菟丝子30份、当归20份、熟地黄24份、炒白芍15份、炒白术30份、炒山药20份、炒桃仁12份、红花9份、炙甘草9份。
本发明中药可以采用药物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散剂、片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制成颗粒剂:
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牡丹皮、皂角刺、黄芪、当归、熟地黄、炒白芍、炒白术、炒山药放入非铁质容器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先用武火将水煎开,煎煮约30分钟,然后加入柴胡、杜仲、大血藤、以及用纱布包好的菟丝子,转为文火煎煮约40分钟,最后将红花、炙甘草加入水中,煎煮约1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所得滤液浓缩至75-85℃时,加入75%乙醇,放置沉淀,过滤,弃沉淀,滤液回收乙醇,在60℃环境下相对密度1.13~1.20的稠膏;
步骤二:将酸枣仁、红参、丹参、炒桃仁研磨粉碎至120目筛;
步骤三:将水蛭、土鳖虫风干粉碎至120目筛;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得稠膏进行真空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至120目筛,掺入步骤二步骤三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乳糖作为稀释剂,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及微晶纤维素作为崩解剂,采用干法制粒,制成15g/袋,每袋含原料药5g的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活血调经等功效,且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据对临床10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0%,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酸枣仁13份、牡丹皮10份、柴胡7份、杜仲15份、红参4份、水蛭5份、土鳖虫5份、大血藤25份、皂角刺19份、黄芪25份、丹参15份、菟丝子25份、当归15份、熟地黄19份、炒白芍10份、炒白术25份、炒山药15份、炒桃仁7份、红花4份、炙甘草4份。
实施例二、酸枣仁18份、牡丹皮15份、柴胡12份、杜仲20份、红参9份、水蛭10份、土鳖虫10份、大血藤30份、皂角刺24份、黄芪30份、丹参20份、菟丝子30份、当归20份、熟地黄24份、炒白芍15份、炒白术30份、炒山药20份、炒桃仁12份、红花9份、炙甘草9份。
实施例三、酸枣仁23份、牡丹皮20份、柴胡17份、杜仲25份、红参14份、水蛭15份、土鳖虫15份、大血藤35份、皂角刺29份、黄芪35份、丹参25份、菟丝子35份、当归25份、熟地黄29份、炒白芍20份、炒白术35份、炒山药25份、炒桃仁17份、红花14份、炙甘草14份。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共100例,平均年龄16岁。
二、中医诊断标准
1、年逾18周岁女子,月经尚未初潮者,属原发性闭经。
2、女子已行经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属继发性闭经。
3、须与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生理性停经相鉴别。
三、治疗方法
按照本发明药物实施例二,以及优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颗粒剂,一天三次,每次一袋,温服。30日为一个疗程。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月经来潮,连续3次以上正常行经。
好转:月经恢复来潮。但月经周期未正常。
未愈:月经仍未来潮。
五、治疗结果统计
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典型病例及疗效:
病例一、张某,19岁,15岁月经初潮。患者连续半年未行经,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月经恢复来潮,但月经周期未正常。
病例二、吴某,18岁,尚未月经来潮,患者形体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两个疗程后,月经来潮,随访连续4次正常行经。
病例三、刘某,22岁,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偏少,继而出现半年闭经。患者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无力。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两个疗程后,月经恢复来潮,随访连续3次正常行经。
Claims (4)
1.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酸枣仁13-23份、牡丹皮10-20份、柴胡7-17份、杜仲15-25份、红参4-14份、水蛭5-15份、土鳖虫5-15份、大血藤25-35份、皂角刺19-29份、黄芪25-35份、丹参15-25份、菟丝子25-35份、当归15-25份、熟地黄19-29份、炒白芍10-20份、炒白术25-35份、炒山药15-25份、炒桃仁7-17份、红花4-14份、炙甘草4-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酸枣仁18份、牡丹皮15份、柴胡12份、杜仲20份、红参9份、水蛭10份、土鳖虫10份、大血藤30份、皂角刺24份、黄芪30份、丹参20份、菟丝子30份、当归20份、熟地黄24份、炒白芍15份、炒白术30份、炒山药20份、炒桃仁12份、红花9份、炙甘草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闭经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颗粒剂。
4.一种用于闭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牡丹皮、皂角刺、黄芪、当归、熟地黄、炒白芍、炒白术、炒山药放入非铁质容器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先用武火将水煎开,煎煮约30分钟,然后加入柴胡、杜仲、大血藤、以及用纱布包好的菟丝子,转为文火煎煮约40分钟,最后将红花、炙甘草加入水中,煎煮约1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所得滤液浓缩至75-85℃时,加入75%乙醇,放置沉淀,过滤,弃沉淀,滤液回收乙醇,在60℃环境下相对密度1.13~1.20的稠膏;步骤二:将酸枣仁、红参、丹参、炒桃仁研磨粉碎至120目筛;步骤三:将水蛭、土鳖虫风干粉碎至120目筛;步骤四:将步骤一所得稠膏进行真空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至120目筛,掺入步骤二步骤三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乳糖作为稀释剂,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及微晶纤维素作为崩解剂,采用干法制粒,制成15g/袋,每袋含原料药5g的颗粒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40319.3A CN10422516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40319.3A CN10422516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5166A true CN104225166A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1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40319.3A Pending CN104225166A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2516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4478A (zh) * | 2015-01-23 | 2015-04-22 | 崔银方 | 一种治疗闭经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45247A (zh) * | 2015-03-16 | 2015-05-27 | 陈为志 |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22543A (zh) * | 2015-07-21 | 2015-09-23 | 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闭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53606A (zh) * | 2016-05-27 | 2016-08-17 | 秦红星 | 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组合物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1658A (zh) * | 2010-01-07 | 2010-06-09 | 陶宗钦 | 一种治疗不孕症及妇科杂症的中草药丸 |
-
2014
- 2014-10-14 CN CN201410540319.3A patent/CN1042251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1658A (zh) * | 2010-01-07 | 2010-06-09 | 陶宗钦 | 一种治疗不孕症及妇科杂症的中草药丸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金亮: "闭经证治", 《河南中医》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4478A (zh) * | 2015-01-23 | 2015-04-22 | 崔银方 | 一种治疗闭经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45247A (zh) * | 2015-03-16 | 2015-05-27 | 陈为志 |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45247B (zh) * | 2015-03-16 | 2018-03-27 | 陈为志 |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22543A (zh) * | 2015-07-21 | 2015-09-23 | 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闭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53606A (zh) * | 2016-05-27 | 2016-08-17 | 秦红星 | 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7835B (zh) | 治疗高血压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合物、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352776A (zh) | 一种治疗月经过少致不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22543A (zh) | 一种治疗闭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5166A (zh)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06540B (zh) | 一种治疗脑瘤术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8932A (zh) | 一种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491236A (zh) |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95768B (zh) | 一种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胶囊 | |
CN104474501A (zh) | 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28114B (zh) | 一种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腹水的药物 | |
CN104873948A (zh) | 一种治疗血管穿刺引起动脉血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5507A (zh) | 一种治疗脑溢血所致的肢体麻痹和疼痛的中药 | |
CN105214010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制剂 | |
CN104888042A (zh) | 一种用于产后恶露不绝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84027A (zh) | 一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9252A (zh) | 一种治疗韦格肉芽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9338A (zh) | 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58677A (zh) | 一种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40891A (zh) | 一种用于酒精性心肌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98975A (zh) | 一种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48043A (zh) |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3610893A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 |
CN103656199B (zh) | 一种治疗肾阴不足证型咳嗽的中药 | |
CN103784720A (zh) | 一种降血糖尿糖的中药制剂 | |
CN101985027A (zh) | 治疗肝硬化的中草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