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3783A - 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03783A CN104203783A CN201380009895.9A CN201380009895A CN104203783A CN 104203783 A CN104203783 A CN 104203783A CN 201380009895 A CN201380009895 A CN 201380009895A CN 104203783 A CN104203783 A CN 1042037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inuous unloader
- bucket elevator
- slewing rollers
- chain
- loop ch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02—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 B65G65/06—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with endless scraping or elevating pick-up convey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12—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comprising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fixed, or normally fixed, relative to traction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02—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 B65G65/16—Loading or unloading machi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conveyor for moving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for picking-up the loads with rotary pick-up conveyors
- B65G65/20—Paddle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6—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lk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续卸载机(1),其为具备连续搬运散货(M)的斗式升降机(9)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斗式升降机(9)具备:铲取并装载散货(M)的多个铲斗(27);安装有多个铲斗(27)的环链(25);驱动环链(25)并使其环绕的驱动辊(31a);以及引导环链(25)且转换环链(25)的行进方向的转向辊(33),当连续卸载机(1)运转时,环链(25)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为90~150m/分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领域的技术,已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斗式升降机。该斗式升降机具备在升降机柱(升降机主体)内循环移动并环绕的链斗。该链斗具有:通过多个驱动辊环绕的2条链条;以及以吊在该2条链条之间的方式安装的多个铲斗。在斗式升降机的下部,环绕的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散货,从而能够连续搬运散货。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354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对于这种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要求提高货物装卸能力。在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中,由于其尺寸关系到货物装卸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货物装卸能力,考虑到连续卸载机的大型化。但是,由于连续卸载机的大小与制造成本密切相关,因此存在通过大型化来提高货物装卸能力导致连续卸载机的制造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
鉴于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制造成本上升又能提高货物装卸能力的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其环绕;以及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当所述连续卸载机运转时,所述环链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为90~150m/分钟。
若根据该连续卸载机,则通过将环链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设为90~150m/分钟,既能抑制连续卸载机的大型化,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
并且,可以将所述最高速度设为95~150m/分钟。
并且,可以将所述最高速度设为100~150m/分钟。
并且,可以将所述最高速度设为100~120m/分钟。
可以将所述连续卸载机运转时在所述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加速度设为6G以下。
本发明的连续卸载机设施,其特征在于,具备:码头;以及设置于所述码头上的上述任一连续卸载机。由于该连续卸载机设施既能抑制连续卸载机的大型化,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能够抑制支承连续卸载机的码头的要求强度。由此,既能抑制包括连续卸载机以及码头的制造成本,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
本发明的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所述连续卸载机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所述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其环绕,以及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所述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使所述环链以90~150m/分钟的速度环绕移动。
根据该运行方法,通过将环链的环绕移动的速度设为90~150m/分钟,既能抑制连续卸载机的大型化,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又能提高货物装卸能力的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续卸载机以及连续卸载机设施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连续卸载机设施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连续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上部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4(a)是转向辊的侧视图,图4(b)是表示该转向辊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转向辊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转向辊的又一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5(c)是转向辊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a)~(c)是表示转向辊的另一例子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2(a)是在模拟实验中使用的转向辊的侧视图,图12(b)是模型M1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图12(c)是模型M2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
图13是表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加速度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位移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加速度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位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以及图2所示的连续卸载机设施200具备码头101以及设置于码头101上的连续卸载机1。码头101例如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码头101具有用于支承连续卸载机1的规定强度。另外,如后所述,连续卸载机1能够在导轨3a上移动,在此,将对应于连续卸载机1的移动范围而以规定强度建造的部分称为码头101。在该卸载机设施200中,船舶102与码头101平行地靠岸,并利用连续卸载机1从船舶102中卸载货物。
图1~图3所示的斗式升降机式船舶用连续卸载机(CSU)1是从船舶的船舱103连续卸载散货M(例如,煤炭或焦炭以及矿石等)的装置。连续卸载机1具备能够通过在码头101上平行地铺设的2条导轨3a沿着该码头101移动的行走框架2。回转框架5在行走框架3上被支承为能够回转,在从该回转框架5横向突设的动臂7的末端部支承有斗式升降机9。斗式升降机9通过平行连杆8、平衡杆12以及平衡锤13与动臂7的起伏角度无关地被保持成铅垂状态。
连续卸载机1具备用于调整动臂7的起伏角度的缸体15。若伸展该缸体15,则动臂7的末端部侧朝向上方,斗式升降机9上升,若收缩缸体15,则动臂7的末端部侧朝向下方,斗式升降机9下降。
斗式升降机9通过设置于其下部的侧面挖掘方式的铲取部11连续挖掘并铲取船舱103内的散货M,并将铲取的散货M向上方搬运。
斗式升降机9具备: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升降机主体23;以及相对于升降机主体23进行环绕运动的链斗29。链斗29具备:呈环状连结的一对辊链条(环链)25;以及两端支承于该一对链条25的多个铲斗27。具体而言,2条链条25沿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如图3所示,各铲斗27悬挂在2条链条25之间,且借助规定的安装件而安装于该链条25、25。
并且,斗式升降机9具备:架设链条25的驱动辊31a;引导链条25的从动辊31b、31c;以及引导链条25的转向辊33。驱动辊31a设置于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从动辊31b设置于铲取部11的前部,从动辊31c设置于铲取部11的后部。转向辊33是位于驱动辊31a的稍微下方的从动辊,转向辊33引导链条25且转换链条25的行进方向。并且,介于从动辊31b与从动辊31c之间安装有缸体35,通过伸缩该缸体35改变两个从动辊31b、31c的配设轴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链斗29的移动环绕轨迹。另外,相应于2条链条25,驱动辊31a、从动31b、31c以及转向辊33也各有2个,并沿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
驱动辊31a驱动链条25,从而链条25相对于升降机主体23以规定的轨迹向箭头W方向环绕运动,链斗29一边在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与铲取部11之间移动环绕,一边循环。
链斗29的铲斗27以将其开口部27a朝上的姿勢上升。并且,在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链条25在通过驱动辊31a时,从朝上的方向转换为朝下的方向,铲斗27的开口部27a朝向下方翻转。在如此朝向下方的铲斗27的开口部27a的下方形成有排出用滑槽36。该排出用滑槽36的下端与配设在斗式升降机9的外周的旋转送料器37连接。
旋转送料器37将从排出用滑槽36搬出的散货M向动臂7侧搬运。在动臂7配置有动臂输送机39,该动臂输送机39将从旋转送料器37改乘的散货M供给到料斗41。在该料斗41的下方配置有机内的带式输送机43和地上输送机45。
如以下利用该连续卸载机1卸载散货(对象物)M。将斗式升降机9的下端部的铲取部11插入到船舱103内,使链条25向图1中箭头的方向环绕。如此一来,位于铲取部11的铲斗27连续挖掘并铲取煤炭或焦炭以及矿石等散货M。并且,这些被铲取并装载于铲斗27的散货M随着链条25的上升而沿铅垂方向朝向上方搬运至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
之后,铲斗27通过驱动辊31a的位置,该铲斗27进行翻转,由此散货M从铲斗27落下。从铲斗27落下的散货M掉进排出用滑槽36内而搬出至旋转送料器37侧,进而改乘到动臂输送机39而向料斗41搬运。而且,散货M借助带式输送机43以及地上输送机45而搬出至地上侧设备49。通过利用多个铲斗27反复进行如以上的动作,船舱103内的散货M被连续卸载。
接着,对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附近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转向辊33与在驱动辊31a处折返之后向下方行进的链条25接触,使该链条25向循环轨迹的内侧弯曲。并且,转向辊33使在驱动辊31a处折返后的链条25的行进方向从斜下方向转换为铅垂下方向。根据该结构,由于折返之后放出散货M的铲斗27之后在驱动辊31a与转向辊33之间以避开排出用滑槽36的方式向斜下方移动,因此不易与从上方的铲斗27落下的散货M发生干渉。由此,从各铲斗27连续落下的散货M顺畅地导入到排出用滑槽36内。如此,通过转向辊33完成的链条25的循环轨迹的弯曲有助于散货M顺畅地向排出用滑槽36移动。
在此,本发明人等发现转向辊33因与链条25之间的碰撞而作为比较大的振动源参与斗式升降机9中产生的振动。因此,为了降低因该转向辊33引起的振动,斗式升降机9采用了以下说明的结构。
(1)如图4所示,2个转向辊并列配置成以旋转轴线A为共同的轴线。斗式升降机9具备固定轴51,固定轴51贯穿2个转向辊33的中央并沿旋转轴线A方向延伸,且将两个转向辊33支承为能够旋转。固定轴51是以非旋转方式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圆柱棒部件,固定轴51的两端被两端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2个转向辊33支承于1根共同的固定轴51而能够绕该固定轴51旋转。另外,此时,铲斗27的尺寸被设定为通过转向辊33、33之间的铲斗27不与固定轴51发生干渉。
(2)各转向辊33由从旋转中心侧依次同心设置的轴承(旋转轴部)61、滚轮部62以及环形部63这3个部分构成。轴承61是与固定轴51接合的部分,例如由球轴承构成。环形部63是位于转向辊33的圆周外缘部且与链条25接触的部分。滚轮部62是连接轴承61与环形部63的部分。转向辊33被支承于固定轴51且借助轴承61绕该固定轴51旋转。
转向辊33的滚轮部62由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的1张板状部件62a形成(参考图5)。并且,从旋转轴线A方向观察时,板状部件62a呈填满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即,从旋转轴线A方向观察时,板状部件62a呈被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边界线即2个同心圆夹持的环形状。并且,滚轮部62并不具有沿转向辊33的半径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轮辐,而是仅由上述板状部件62a形成。另外,以下也将由沿转向辊的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称为“直线状轮辐”。这种结构的滚轮部62通常有称为“盘式滚轮”和“圆盘滚轮”等的情况。
如此,作为具有盘式滚轮型滚轮部62的转向辊的另一例子,也可以设为如图5(a)所示那样,由沿旋转轴线A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附图的例子中为2张)板状部件62a构成滚轮部62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如图5(b)、(c)所示那样,在板状部件62a的一面或两面并列设置沿转向辊的半径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轮辐部62b作为加强板状部件62a的加强件。
(3)在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是与链条25实际接触的部位,由于链条25的碰撞,旋转径向的冲击力作用于环形部63。因此,环形部63借助用于抑制向其旋转径向(向心方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作为该结构的具体例子,如图4(b)所示,作为上述径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53以呈同心圆状包围固定轴5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固定轴51借助该减振部件53而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另外,在升降机主体23中的包围减振部件53的部分配置有环状的钢材55。上述减振部件5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减振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也可以是减振钢板等。通过该结构,固定轴51能够借助减振部件53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甚至,环形部63能够借助减振部件53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并且,作为环形部63借助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的结构的另一例子,也可以将滚轮部62的材料设为减振钢板。此时,由减振钢板构成的滚轮部62整体作为径向减振部件发挥作用。
另外,由于转向辊33以及固定轴51的重量,减振部件53的下部的劣化最大。因此,通过定期使减振部件53绕旋转轴线A旋转来重新设置,能够避免偏于一部分的减振部件53劣化,从而延长减振部件53的寿命。
图6是放大表示固定轴51的一个端面51a附近的图,是表示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图。在该结构中,固定轴51的端面51a与钢材55利用U字状的固定夹具71连接。另外,因图示空间的关系在图4中未示出固定夹具71。固定夹具71由关节部71a、71b中的通过铰链结合而连结的3个环形部件构成,关节部71a、71b大致位于旋转轴线A上。根据这种固定夹具71,既能容许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移动,又能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因此,若根据该支承结构,则不损坏通过减振部件53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减振功能,就能够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另外,在固定轴51的另一端面也构筑有相同的支承结构。
作为环形部63借助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的结构的另一具体例子,也可以设为如图7所示那样转向辊的滚轮部包括径向减振部件的结构。即,也可以设为如图7(a)所示那样,滚轮部262包括具有直线状轮辐的外周部分2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262a的内侧由减振部件54a形成的内周部分2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并且,也可以设为如图7(b)所示那样滚轮部362包括由减振部件54b形成的外周部分3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362a的内侧具有直线状轮辐的内周部分3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
并且,也可以设为如图7(c)所示那样滚轮部462包括由减振部件54c形成的外周部分4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462a的内侧呈圆板状的内周部分4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在内周部分462b设置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冲孔462c。该滚轮部462是板状部件,在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并从厚度方向观察时,该板状部件在轴承61(旋转轴部)与环形部63之间的区域扩展。并且,在滚轮部462设置有沿旋转轴线A方向贯穿的冲孔(贯穿孔)462c。根据这种结构,比前述的转向辊33(参考图4)容易减轻相当于冲孔462c的重量。
(4)图4所示的转向辊33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A方向(推力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关于这种支承结构的具体例子,以下参考图8~图11进行说明。另外,因图示空间的关系在图4中未示出图8~图11所示的一部分部件。并且,在图8~图11中示出了固定轴51的一个端面51a附近的结构,在固定轴51的另一端面也构筑有相同的支承结构。并且,在图6~图11所示的支承结构中,对同一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作为支承结构的一例,如图8所示,在前述的固定夹具71的关节部71a中,在固定于环形部件71j侧的铰链轴71c的周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圆形的减振部件73a,在铰链轴71c与环形部件71k中的铰链轴的轴承部之间存在有减振部件73a。即,在该结构中,在由固定于钢材55侧的环形部件71h以及71k、固定于固定轴51的端面51a的环形部件71j以及对环形部件71k与环形部件71j之间进行铰链结合的关节部71a构成的前述的固定夹具(限制件)71中,在铰链轴71c与环形部件71k之间存在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a。
若根据该结构,则能够抑制固定夹具71的环形部件71j相对于环形部件71h、71k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固定轴51以及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减振部件53的随时间推移的劣化而导致固定轴51上下位移,也能够使减振部件73a追随变形并吸收上下位移。
作为支承结构的另一例子,如图9所示,在前述的固定夹具71的环形部件71j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b。即,在该结构中,通过由固定夹具(限制件主体)71和减振部件73b构成的限制件70b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能够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固定夹具71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减振部件53的随时间推移的劣化而导致固定轴51上下位移,也能够使减振部件73b追随变形并吸收上下位移。
作为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如图10所示,在固定轴51的端面51a安装有凸缘75。凸缘75从固定轴51沿旋转径向突出至与钢材55相对的位置。并且,在凸缘75与钢材55以及减振部件53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c。即,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由凸缘(限制件主体)75和减振部件73c构成的限制件70c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能够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升降机主体2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
作为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如图11所示,用于扣住固定轴51的端面51a的盖部77安装于钢材55。并且,在盖部77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d。即,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由盖部(限制件主体)77和减振部件73d构成的限制件70d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能够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升降机主体2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
另外,无论是图8~图11中的哪一种结构,都不损坏通过减振部件53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减振功能,就能够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上述减振部件73a~73d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减振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也可以是减振钢板等。
接着,对通过上述的斗式升降机9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斗式升降机9尤其在以下所示的4个方面(第1~第4特征点)具有特征。
(第1特征点)
作为第1特征点,斗式升降机9具备固定轴51,固定轴51在一对转向辊33、33的共同的旋转轴线A上延伸,且将两个转向辊33、33支承为能够旋转。根据该结构,如后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升降机主体23的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碰撞的冲击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响应变小,从而能够降低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第2特征点)
作为第2特征点,在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中滚轮部62具有板状部件,在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方向并从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呈填满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若根据该结构,则如后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升降机主体23的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碰撞的冲击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响应变小,从而能够降低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第3特征点)
作为第3特征点,在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借助抑制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例如,减振部件53、54a~54c等)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在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是与链条25实际接触的部位,由于链条25的碰撞,旋转径向的冲击力作用于环形部63。对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借助径向减振部件,因此因上述冲击力而引起的环形部63的向旋转径向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升降机主体23,从而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第4特征点)
作为第4特征点,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例如,减振部件73a~73d)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斗式升降机9中与链条25碰撞时的转向辊33在旋转轴线A方向上也产生比较大的振动。对此,若根据上述结构,则由于借助轴向减振部件,因此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升降机主体23,从而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另外,在图4中对具备所有上述第1~第4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通过具备第1~第4特征点中的至少一种,便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并且,在斗式升降机中也可以组合采用第1~第4特征点中的2个或3个。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的斗式升降机9的各种结构也可以分别适当地组合来采用。
接着,对本发明人等为了确认基于上述第1特征点的振动降低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进行说明。
在本模拟实验中,如图12(a)所示,采用了滚轮部由直线状轮辐构成的转向辊s1的模型。该转向辊s1的结构在以往的连续卸载机的转向辊中能够经常见到。在此,将转向辊s1的半径设为700mm,将固定轴s51以及固定轴s52的半径设为55mm。并且,将转向辊s1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设为21000kgf/mm2,将泊松比设为0.3,将密度设为7.85ton/m3。
在图12(b)所示的模型M1中,2个转向辊s1分别悬臂支承于不同的固定轴s52。固定轴s52直接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钢材55。模型M1的支承结构作为以往的连续卸载机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能够经常见到。与此相对,图12(c)所示的模型M2具备上述第1特征点,2个转向辊s1两端支承于共同的固定轴s51。固定轴s51直接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钢材55。
关于上述模型M1、M2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s1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加速度(前后加速度、上下加速度以及左右加速度)。另外,在此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转向辊s1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将模型M1中的左右加速度的值设为1.0,将所获得的上述各加速度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3中表示为曲线图。并且,关于模型M1、M2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s1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位移(前后位移、上下位移以及左右位移)。关于所获得的各位移,将模型M1中的左右位移的值设为1.0并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4中以曲线图表示。
根据图13可知:模型M2与模型M1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在3个方向上都有所下降。并且,在模型M2中,有可能因加速度响应变小而导致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増大,但如图14所示,确认到模型M2与模型M1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也并没有过度増加。
如以上,确认到通过具备前述的第1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能够降低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的碰撞而引起的升降机主体23的振动,从而能够降低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1的振动。
接着,对本发明人等为了确认基于上述第2特征点的转向辊33的振动降低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进行说明。
在本模拟实验中,为了进行比较,准备了采用由直线状轮辐构成滚轮部的转向辊的模型M11。该转向辊的结构与图12(a)所示的转向辊s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并且,作为具备上述第2特征点的模型,准备了采用具备作为板状部件的滚轮部的转向辊的模型M12、M13、M14。各模型M11~M14也与图12(b)所示的支承结构相同,分别悬臂支承2个转向辊。
模型M12的转向辊具有重叠2张板厚为6mm的板状部件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3的转向辊具有重叠2张板厚为4mm的板状部件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2、M13的转向辊的结构与图5(a)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模型M14的转向辊具有由1张板厚为8mm的板状部件构成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4的转向辊的结构与图4(a)、(b)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在此,将各模型M11~M14的转向辊的半径设为700mm,将固定轴的半径设为55mm。并且,将各转向辊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设为21000kgf/mm2,将泊松比设为0.3,将密度设为7.85ton/m3。
关于上述模型M11~M14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加速度(前后加速度、上下加速度以及左右加速度)。另外,在此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转向辊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模型M11中的左右加速度的值设为1.0,将所获得的上述各加速度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5中表示为曲线图。并且,关于模型M11~M14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位移(前后位移、上下位移以及左右位移)。关于所获得的各位移,将模型M11中的左右位移的值设为1.0并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6中以曲线图表示。
根据图15可知:模型M12~M14与模型M11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在3个方向上都有所下降。并且,在模型M12~M14中有可能因加速度响应变小而导致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増大,但如图16所示确认到模型M12~M14与模型M11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也并没有过度增加。
如以上,可以确认到通过具备前述的第2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能够降低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的碰撞而引起的升降机主体23的振动,从而能够降低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1的振动。
并且,根据图15可知,在模型M12、M13、M14中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依次下降。由此,比较模型M12与模型M13可知:当由2张板状部件构成滚轮部时,在使用板厚较薄的板状部件时,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1的振动降低效果大。并且,比较模型M13与M14可知:与使用板厚较薄的2张板状部件时相比,当为采用具有上述2张的合计板厚的1张板状部件作为滚轮部的结构时,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1的振动降低效果大。
接着,对提高上述连续卸载机1以及连续卸载机设施200的货物装卸能力进行说明。
在以往一般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中,当连续卸载机运转时,链条的环绕移动的速度最大也为80m/分钟左右。与此相比,当上述连续卸载机1运转时,链条25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为90~150m/分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卸载机1的运行方法中,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设为90~150m/分钟来运行。
如上所述,在连续卸载机1中,通过将链条25的环绕速度设为比以往快,既能避免机体的大型化,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在此,通过将链条25的环绕速度设为90m/分钟以上,既能充分抑制因抑制机体的大型化而导致连续卸载机等制造成本的增大,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并且,当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超过150m/分钟时,被搬运的散货M不会从铲斗27顺畅地落到排出用滑槽36内,进而斗式升降机9产生影响运转程度的振动,因此不优选。并且,当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超过150m/分钟时,铲斗27铲取散货M的速度过快,因此连续卸载机1在导轨3a上的移动速度不够,导致无法顺畅地卸载散货M。而在连续卸载机1中,通过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设为150m/分钟以下,能够减少上述那样的问题。
从上述观点考虑,在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设为95~150m/分钟时更优选。并且,在100~150m/分钟时进一步优选,其中进一步优选为100~120m/分钟。
并且,斗式升降机9具有前述的第1~第4特征点中的至少任一特征点。由此,即使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设为150m/分钟来运行,也能够抑制在斗式升降机9中产生的振动。具体而言,在连续卸载机1中,在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速度设为150m/分钟时,转向辊33的振动加速度为6G以下,斗式升降机9的末端部的噪音为100dB以下。这意味着在连续卸载机1的驾驶席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也能够被抑制在容许范围内。
如以上所述,根据连续卸载机1,通过使链条25的环绕速度高速化,既能避免机体的大型化,又能实现货物装卸能力的提高。通过抑制连续卸载机1的大型化,能够抑制连续卸载机1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抑制连续卸载机1的重量增加,能够抑制码头101的要求强度,其结果还能抑制码头101的建设成本。由此,还能抑制包括码头101的建设成本在内的连续卸载机设施200整体的制造成本。
以下,举出具体例子对连续卸载机设施的货物装卸能力和制造成本进行说明。
以下,将通过使斗式升降机比以往高速化来提高货物装卸能力的连续卸载机称为“高速化卸载机”,将通过比以往大型化来提高货物装卸能力的连续卸载机称为“大型化卸载机”。并且,视这些高速化卸载机和大型化卸载机具有相同的货物装卸能力来比较两者。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计算式是从经验上得到确认的计算式,这些计算式的左边与右边未必严密地一致(即,“=”),现实中也有稍微产生误差的情况(即,“≈”)。
当实现相同的货物装卸能力时,斗式升降机的重量Wb是斗式升降机的速度(铲斗的速度)V的函数,能够表示为如下。
Wb=f(V)……(1)
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V1,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重量设为Wb1,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V2,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重量设为Wb2,则成为如下。
Wb2=Wb1×(V1/V2)……(2)
并且,若将大型化卸载机整体的重量设为Wa1,则高速化卸载机整体的重量Wa2能够表示为如下。
Wa2=(1-(1-Wb2/Wb1)/k1)×Wa1……(3)
另外,k1是规定的系数。
并且,若将支承大型化卸载机的码头的重量设为Wp1,则支承高速化卸载机的码头的重量Wp2能够表示为如下。
Wp2=Wp1×k2×(Wa2/Wa1)……(4)
(文献1:柴崎隆一等,「货物输送费用也考虑在内的港湾设施的耐震设计中的经济评价方法的构筑」,参考国总研资料N0.125。)。另外,k2是规定的常数。并且,从经验上可知,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制造成本设为Cu1,则高速化卸载机的制造成本Cu2能够表示为如下。
Cu2=Cu1×(Wa2/Wa1)0.7……(5)
同样地,从经验上可知,支承大型化卸载机的码头的每单位长度的建设成本Cp1与支承高速化卸载机的码头的每单位长度的建设成本Cp2的差量能够表示为如下。
Cp2-Cp1=(Wa1-Wa2)/Wa1×0.2/0.05×3[百万日元/m]……(6)
在利用上述公式(1)~(6)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75m/分钟,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90m/分钟时,成为如下。
Cu2=Cu1×0.94
Cp2-Cp1=1.02[百万日元/m]
另外,系数k1为2。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制造成本设为1500百万日元,将码头的长度设为300m,则与采用大型化卸载机时相比,采用高速化卸载机时降低的成本C成为如下。
C=1500×0.06+1×300=390[百万日元]
以机体换算比计算时,降低26%(390/1500)。
同样地,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75m/分钟,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95m/分钟来进行比较,则降低491[百万日元]的成本,以机体换算比计算时,降低33%。
同样地,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75m/分钟,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120m/分钟来进行比较,则降低878[百万日元]的成本,以机体换算比计算时,降低59%。
同样地,若将大型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75m/分钟,将高速化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的速度设为150m/分钟来进行比较,则降低3632[百万日元]的成本,以机体换算比计算时,降低240%。
如此,根据将链条25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设为90~150m/分钟的连续卸载机1以及连续卸载机设施200,将连续卸载机的机体与码头的制造成本加在一起,能够期待降低30~240%左右的制造成本。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中,通过提高链条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既抑制制造成本上升,又提高货物装卸能力。
符号说明
1-连续卸载机,9-斗式升降机,25-链条(环链),27-铲斗,31a、31b、31c-驱动辊,33-转向辊,101-码头,200-连续卸载机设施,M-散货(对象物)。
Claims (7)
1.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其环绕;以及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运转时的所述环链的环绕移动的最高速度为90~150m/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高速度为95~150m/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高速度为100~150m/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高速度为100~120m/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运转时,在所述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为6G以下。
6.一种连续卸载机设施,其特征在于,具备:
码头;以及
设置于所述码头上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载机。
7.一种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所述连续卸载机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所述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其环绕;以及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所述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使所述环链以90~150m/分钟的速度环绕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16691 | 2012-05-22 | ||
JP2012116691A JP5944227B2 (ja) | 2012-05-22 | 2012-05-22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JP2012116698A JP2013241260A (ja) | 2012-05-22 | 2012-05-22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JP2012-116698 | 2012-05-22 | ||
JP2012140901A JP2014005105A (ja) | 2012-06-22 | 2012-06-22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JP2012-140901 | 2012-06-22 | ||
JP2012140894A JP6000683B2 (ja) | 2012-06-22 | 2012-06-22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JP2012-140894 | 2012-06-22 | ||
PCT/JP2013/063840 WO2013176061A1 (ja) | 2012-05-22 | 2013-05-17 | 連続アンローダ、連続アンローダ施設及び連続アンローダの運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03783A true CN104203783A (zh) | 2014-12-10 |
CN104203783B CN104203783B (zh) | 2017-03-15 |
Family
ID=496236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9074.5A Active CN104203782B (zh) | 2012-05-22 | 2013-04-22 | 连续卸载机 |
CN201380009895.9A Active CN104203783B (zh) | 2012-05-22 | 2013-05-17 | 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9074.5A Active CN104203782B (zh) | 2012-05-22 | 2013-04-22 | 连续卸载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2) | KR101825780B1 (zh) |
CN (2) | CN104203782B (zh) |
TW (2) | TWI583610B (zh) |
WO (2) | WO201317591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9536A (zh) * | 2016-12-05 | 2017-02-22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55448B2 (ja) * | 2018-01-11 | 2021-10-27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荷役運搬機械 |
KR102378530B1 (ko) * | 2020-03-04 | 2022-03-23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버켓 엘리베이터 샤프트의 분진 비산 방지 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51A (zh) * | 1995-06-16 | 1996-12-25 |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 连续卸载机 |
JPH09301543A (ja) * | 1996-05-17 | 1997-11-25 | Sumitomo Heavy Ind Ltd | 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式アンローダ |
JP2000211749A (ja) * | 1999-01-21 | 2000-08-02 | Nippon Steel Corp | 連続式アンロ―ダの荷役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1253547A (ja) * | 2000-03-14 | 2001-09-1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電動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の過負荷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
JP4288536B2 (ja) * | 1998-09-03 | 2009-07-01 | 株式会社三井三池製作所 | ばら物用荷降ろし装置 |
CN101932838A (zh) * | 2007-12-14 | 2010-12-29 | Skf公司 | 托辊的支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57325A (en) * | 1947-12-31 | 1951-06-19 | Sherman T Transeau | Bucket elevator |
JPS57204368A (en) * | 1981-06-10 | 1982-12-15 | Yamaha Motor Co Ltd | Chain sprocket |
JPS60100336U (ja) * | 1983-12-13 | 1985-07-09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連続式アンロ−ダにおけるバケツトエレベ−タの排出部構造 |
JPS63180768A (ja) * | 1987-01-23 | 1988-07-25 | Honda Motor Co Ltd | チエ−ン駆動装置 |
US4867733A (en) * | 1987-01-23 | 1989-09-19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hain drive system |
JPH08232241A (ja) * | 1995-02-23 | 1996-09-10 | Marusei Jukogyo Kk | ロ−タリ型スクリ−ニング設備における防音方法 |
TW458159U (en) * | 1996-03-29 | 2001-10-01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 Continuous unloading machine |
JPH10181824A (ja) * | 1996-12-25 | 1998-07-07 |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 アンローダ用バ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
JPH11315909A (ja) * | 1998-05-01 | 1999-11-16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歯 車 |
JP2000018326A (ja) * | 1998-07-03 | 2000-01-18 | Hino Motors Ltd | 防振ゴム構造 |
CN2673823Y (zh) * | 2003-12-08 | 2005-01-26 |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 一种斗式提升机 |
JP2008303968A (ja) * | 2007-06-07 | 2008-12-18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歯車伝達機構 |
JP2009118702A (ja) * | 2007-11-09 | 2009-05-28 | Asmo Co Ltd | 回転電機 |
KR101037425B1 (ko) * | 2009-01-30 | 2011-05-30 | (주)옥산아이엠티 |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직컨베이어 |
JP5171728B2 (ja) * | 2009-05-15 | 2013-03-27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用スプロケット |
JP2013234020A (ja) | 2012-05-07 | 2013-11-21 | Tsubakimoto Bulk Systems Corp | バケットコンベヤ |
-
2013
- 2013-04-22 WO PCT/JP2013/061777 patent/WO20131759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4-22 KR KR1020147022382A patent/KR10182578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22 CN CN201380009074.5A patent/CN104203782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17 WO PCT/JP2013/063840 patent/WO20131760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5-17 KR KR1020147022707A patent/KR1016715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5-17 CN CN201380009895.9A patent/CN104203783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17 TW TW102117524A patent/TWI583610B/zh active
- 2013-05-21 TW TW102117897A patent/TWI59100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51A (zh) * | 1995-06-16 | 1996-12-25 |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 连续卸载机 |
JPH09301543A (ja) * | 1996-05-17 | 1997-11-25 | Sumitomo Heavy Ind Ltd | 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式アンローダ |
JP4288536B2 (ja) * | 1998-09-03 | 2009-07-01 | 株式会社三井三池製作所 | ばら物用荷降ろし装置 |
JP2000211749A (ja) * | 1999-01-21 | 2000-08-02 | Nippon Steel Corp | 連続式アンロ―ダの荷役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1253547A (ja) * | 2000-03-14 | 2001-09-1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電動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の過負荷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
JP4369591B2 (ja) * | 2000-03-14 | 2009-11-25 | 石川島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CN101932838A (zh) * | 2007-12-14 | 2010-12-29 | Skf公司 | 托辊的支承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9536A (zh) * | 2016-12-05 | 2017-02-22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6639A (zh) | 2014-02-16 |
KR20140130123A (ko) | 2014-11-07 |
CN104203783B (zh) | 2017-03-15 |
CN104203782B (zh) | 2017-03-15 |
KR101671599B1 (ko) | 2016-11-01 |
TWI591009B (zh) | 2017-07-11 |
WO2013175919A1 (ja) | 2013-11-28 |
TWI583610B (zh) | 2017-05-21 |
WO2013176061A1 (ja) | 2013-11-28 |
TW201404701A (zh) | 2014-02-01 |
KR20140130121A (ko) | 2014-11-07 |
KR101825780B1 (ko) | 2018-03-22 |
CN104203782A (zh)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3783A (zh) | 连续卸载机、连续卸载机设施以及连续卸载机的运行方法 | |
CN105658561B (zh) | 升降机系统 | |
JP6189086B2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連続アンローダ施設及び連続アンローダの運転方法 | |
CN204369136U (zh) | 一种半门式刮板取料机 | |
CN104310077A (zh) | 一种半门式刮板取料机 | |
CN109715531A (zh) | 输送机装置 | |
JP2010520831A (ja) | 保管車 | |
JP6000683B2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
JP5944227B2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
JP7158999B2 (ja) | 荷役装置 | |
JP6887594B2 (ja) | トンネル工事用搬送装置 | |
JP2013241260A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
JP2014005105A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
JP4045331B2 (ja) | 大深度掘削土搬出装置 | |
JP2014084182A (ja) | 連続アンローダ | |
JP6704820B2 (ja) | 揚土装置 | |
CN104520216A (zh) | 连续卸载机 | |
JP5084181B2 (ja) | 産業用車両 | |
US20220081220A1 (en) | Conveyor stockpile desegreg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 |
US1155598A (en) | Loading-machine. | |
US710664A (en) | Excavating-machine. | |
US761695A (en) | Loading-machine for mine-cars. | |
JP2021050087A (ja) | ガイド装置および収納装置 | |
CN104540757B (zh) | 连续卸载机及连续卸载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5966834A (zh) | 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