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9973A -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9973A
CN104139973A CN201410192079.2A CN201410192079A CN104139973A CN 104139973 A CN104139973 A CN 104139973A CN 201410192079 A CN201410192079 A CN 201410192079A CN 104139973 A CN104139973 A CN 104139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tire
conveyer
mentioned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2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9973B (zh
Inventor
若园武彦
副岛宗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39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9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9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2Tyres the tyre co-operating with rotatable ro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将包括中央输送机的多个输送机没有间隙及阶差、此外将驱动的驱动机不相互干涉而适当地配置。中央输送机具备: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设在输送方向的前后,架设环状的输送带,并且设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左右一对第1带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外侧经由配置在带驱动带轮的旋转轴上的连结轴连结;第2带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外侧设在第1带轮的下方,与第1带轮架设有环状的带轮用带,为左右一对,具有共同的旋转轴;驱动轴,配置在第2带轮的旋转轴上,连结在左右一对第2带轮上;和马达,与驱动轴的端部连接。

Description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轮胎试验机送入轮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背景技术
如果在向汽车等安装的轮胎中,有在周向上在弹性率或尺寸形状方面不均匀的部分,则上述部分在高速旋转时产生振动,成为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轮胎在硫化成形后通过轮胎试验机检查周向的均匀性。该轮胎试验机将轮胎内周的轮缘部嵌入到轮圈部件中,安装到旋转的心轴上,在对轮胎施加规定的内压后,一边将轮胎的外周推压在滚筒等路面代用部件上一边旋转驱动,进行试验。通常,被试验的轮胎的轮缘部为了顺畅地嵌入到轮圈部件中而被涂敷润滑剂(润滑液)。在这样的轮胎试验机中,有将试验的轮胎通过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向心轴的中心位置(旋转轴)送入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279057号、日本·特开2012-220319号)。
并且,在将试验的轮胎向心轴的中心位置送入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连接有多个输送机,用该多个输送机将轮胎以倒伏状态向心轴的中心位置送入。另外,也有使心轴为横向、将轮胎以立起状态安装的轮胎试验机。
此外,在轮胎试验机中,为了试验所花费的时间的缩短等,要求将轮胎平顺而迅速地输送到试验站。所以,在日本·特开2007-279057号所记载的轮胎试验机输送机中,在向试验站的入口侧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检测轮胎的送入侧前端的光电传感器,通过在规定位置将轮胎的送入侧前端定位,使得越是直径小的轮胎,在向试验站送入时的定位位置,轮胎中心越来到送入侧,使向试验站的送入距离变短,缩短了其送入时间。
但是,由于在日本·特开2007-279057号所记载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连接有多个输送机,所以如果在该多个输送机间有间隙、或者有不需要的阶差,则在该部位发生轮胎与输送机间的滑动等,有可能不能实现平顺而迅速地输送轮胎的动作。
因此,如日本·特开2012-220319号图1所示那样构成为,对于多个带式输送机中的一部分、并且相互相邻的两个带式输送机,以将另一方插入到两个带式输送机的一方的内侧的方式配置,使得在两个带式输送机两者之间尽量不产生间隙等。但是,产生驱动两个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机(带轮和马达等)相互干涉、不能适当地配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连接多个输送机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将多个输送机没有间隙及阶差、此外将驱动的驱动机相互不干涉而适当地配置、能够将轮胎平顺且迅速地输送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对于设有安装试验的轮胎的心轴的轮胎试验机,将上述轮胎向上述心轴的中心位置送入,具备:中央输送机,由一对环状的输送带构成;和入口输送机和出口输送机的至少一方,所述入口输送机以下游侧的端部位于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之间的方式设在上述中央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出口输送机以上游侧的端部位于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之间的方式设在上述中央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下流侧;上述中央输送机具备:一对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的组,分别架设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一对连结轴,在上述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上述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中的、上述一对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的组的两者所共同的任一方的旋转轴上,在上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上述中央输送机的两外侧突出设置;一对第1带轮,分别连结在上述一对连结轴上;一对第2带轮,设在上述一对第1带轮的各自的下方,在与上述第1带轮之间架设有环状的带轮用带,上述一对第2带轮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轴;驱动轴,配置在上述第2带轮的旋转轴上,将一对上述第2带轮彼此连结;和驱动机,与上述驱动轴的单侧端部连接。
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将驱动机(带轮和马达等)驱动,驱动轴旋转,通过连结在驱动轴上的左右一对第2带轮旋转,在与左右一对第2带轮之间架设带轮用带的左右一对第1带轮旋转,通过左右一对第1带轮旋转,连结在左右一对第1带轮上的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的前后任一方旋转,通过架设在带驱动带轮上的输送带运动,能够稳定地驱动中央输送机。并且,由于驱动机设在中央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下方,所以在中央输送机的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之间形成空间,能够使入口输送机的下游侧前端部或出口输送机的上游侧前端部位于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将中央输送机和入口输送机或出口输送机没有间隙及阶差、此外不使驱动的驱动机相互干涉而适当地配置。进而,通过使入口输送机的下流侧端部或出口输送机的上游侧端部位于中央输送机的一对输送带之间,将多个输送机相互交迭配置,通过使入口输送机或出口输送机同步于中央输送机而驱动,多个输送机间的轮胎的交接变得顺畅,交接时的输送距离被正确地保持,所以能够将轮胎平顺且迅速地输送。
此外,有关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也可以是,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的间隔能够任意地变更而构成;构成为,上述入口输送机及上述出口输送机的宽度比上述间隔的最小值小。
通过这样的结构,根据轮胎的尺寸而轮圈的直径变化,所以通过将中央输送机的宽度根据轮圈直径变更以使中央输送机不与轮圈干涉,中央输送机能够通过中央输送机自身的上下运动而平顺地进行输送的轮胎的向心轴上的拆装。并且,由于构成为,入口输送机及出口输送机的宽度比中央输送机之间的最小的宽度窄,所以即使在中央输送机的宽度最小时也能够将入口输送机和出口输送机插入到中央输送机之间,能够适当地配置多个输送机。
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在将多个输送机连接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能够将多个输送机没有间隙及阶差、此外将驱动的驱动机不相互干涉而适当地配置,能够将轮胎平顺且迅速地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是沿着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18的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中央输送机,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横剖视图,图4(c)是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输送轮胎的过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输送轮胎的图5的过程中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与润滑器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输送轮胎的过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输送轮胎的图7的过程中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与润滑器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在辊部上向轮胎的轮缘部用润滑器涂敷润滑剂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润滑器的刷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中、将前端被定位的轮胎向心轴送入的过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来实施有关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形态,就具体的一例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的不过是例示,并不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的应用界限。即,有关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只要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35中使用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如图1及图3所示,由将从客户输送机10输送并投入的轮胎11以倒伏状态载置并输送的入口输送机9、连接在入口输送机9的下游侧并向试验站(试验台)34内延伸的中央输送机30、和连接在中央输送机30的下游侧并将在试验站34进行试验后的轮胎11输送的出口输送机31形成。
在图1所示的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轮胎11的输送方向是图中的左向右,在图1中,入口输送机9被配置在中央输送机30的左侧,出口输送机31被配置在中央输送机30的右侧。并且,中央输送机30被配置在构成轮胎试验机35的试验站34内。另外,在轮胎11的输送方向与图1左右相反的情况下,为图2那样。在图2所示的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的变形例中,轮胎11的输送方向是图中的右向左,在图2中,入口输送机9被配置在中央输送机30的右侧,出口输送机31被配置在中央输送机30的左侧。并且,与图1同样,中央输送机30被配置在构成轮胎试验机35的试验站34内。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相对于输送机的流动方向,将下游侧设为输送方向的前方,将上游侧设为输送方向的后方。在图1中,将输送方向的前方设为图的右侧,将输送方向的后方设为图的左侧,在图2中,将输送方向的前方设为图的左侧,将输送方向的后方设为图的右侧。
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及出口输送机31在各自的上表面上将轮胎11为了其输送而以倒伏状态载置。并且,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及出口输送机31的各自的上表面形成轮胎11的输送面。并且,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及出口输送机31分别由两条一对的输送带1、输送带23、以及输送带38、39形成。此外,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及出口输送机31构成为,在各自的宽度方向上部分地具有轮胎11的输送面。即,入口输送机9及出口输送机31分别在中央输送机30的上游端及下游端,以各输送机交迭的方式,将入口输送机9(详细地讲,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及出口输送机31(详细地讲,出口输送机31的一对输送带38)插入到形成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
如上述那样,入口输送机9及出口输送机31在中央输送机30的上游端及下游端,入口输送机9及出口输送机31被插入到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而构成。因此,能够使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及出口输送机31的多个输送机没有间隙及阶差、而将轮胎11平顺且迅速地输送。
另外,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的宽度可以根据随着在试验站34中试验的轮胎11的尺寸变化的轮圈直径来变更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的宽度,以使中央输送机30不与轮圈干涉。例如,既可以将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的宽度缩窄到在试验站34中试验的轮胎11的最小的轮圈直径,也可以进一步向图1、2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扩大宽度。并且,与为最小的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宽度(即,与轮胎11的最小的轮圈直径对应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宽度)相比,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及出口输送机31的一对输送带38的宽度形成得更窄。这里,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宽度,是指不包括一对输送带23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空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一对输送带1及一对输送带38的宽度,是指包括一对输送带1及一对输送带38的、从一方的输送带1及一方的输送带38到另一方的输送带1及另一方的输送带38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由此,即使使中央输送机30的宽度为了轮胎11的最小的轮圈直径而为最窄,此外即使为了比轮胎11的大的轮圈直径而扩大,对于插入在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及出口输送机31的一对输送带38的结构也没有影响。
入口输送机9由设在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输送带1形成。带轮分别通过沿轴向设置的1根驱动轴连结,所述带轮架设有设在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输送带1且设在输送方向的前后方。并且,在将带轮(在图1中是输送方向后方的带轮)连结的驱动轴2a上连接着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通过使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旋转,能够使一对输送带1动作,来驱动入口输送机9。在入口输送机9的上游侧,连接着供给被试验的轮胎11的客户输送机10,并且设有光电传感器8,所述光电传感器8检测沿着输送方向被向下游侧输送的轮胎11的后端部12(参照图5)。此外,在入口输送机9的下游侧,设有光电传感器7,所述光电传感器7检测被向中央输送机30送入的轮胎11的前端部13(参照图5)。此外,在比光电传感器7稍靠上游侧,设有光电传感器37,所述光电传感器37检测被向中央输送机30送入的轮胎11的前端部13。
在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之间,设有由气缸14(参照图6)升降的润滑器5。润滑器5具备如后述那样向轮胎11内周的轮缘部15涂敷润滑剂(润滑液)的刷5a。
在入口输送机9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一对臂部件3a、3b,所述一对臂部件3a、3b以输送方向中央侧为支点,将前端朝向下游侧。在一对臂部件3a、3b上,分别安装着如后述那样将旋转的轮胎11的外周面向中心侧推压的推压辊21(轮胎旋转机构),通过连杆机构4a和气缸4,向宽度方向内方及外方左右对称地转动。安装在一对臂部件3a、3b的前端部上的推压辊21的1个以上如图3所示,被马达22旋转驱动。
在形成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的两外侧,设有一对辊部16。辊部16由铺设在框架(未图示)上的多个载置辊16a构成。载置辊16a在与入口输送机9的宽度方向(与形成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对轮胎1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旋转轴。并且,辊部16构成载置面,所述载置面与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平行,将倒伏状态的轮胎11在水平面内可旋转地载置。另外,作为设置辊部16的规定位置,既可以是形成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间的内侧,也可以是一对输送带1间的内侧和一对输送带1的两外侧的两者。辊部16的各载置辊16a构成将轮胎11在水平面内旋转自如地载置的载置面,在外周面上排列有多个子辊(未图示),所述多个子辊绕朝向与作为主体的载置辊16a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旋转。
这里,在一对辊部16或形成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上具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并且,一对辊部16或形成入口输送机9的一对输送带1以相对于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或一对辊部16的载置面相对地升降的方式构成。另外,升降机构由气缸等构成。
中央输送机30将从入口输送机9接收到的轮胎11向设在试验站34中的纵向的心轴(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的旋转中心位置(即,下心轴24的心轴芯20)送入。中央输送机30的单轴连接在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3a上,通过使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3a旋转,能够驱动中央输送机30。如图4(a)、图4(b)所示,中央输送机30由设在其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输送带23形成。一对输送带23由环状的带形成,分别架设在设在输送方向的后方(上游侧)的带驱动带轮41a与设在输送方向的前方(下游侧)的带驱动带轮42a之间、设在输送方向的后方的带驱动带轮41b与设在输送方向的前方的带驱动带轮42b之间。在一对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外侧,在输送方向的前后任一方的带驱动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在输送方向的后方的带驱动带轮41a、41b)的旋转轴上配置连结轴43a、43b。具备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所述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经由连结轴43a、43b,与输送方向的前后任一方的带驱动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在输送方向的后方的带驱动带轮41a、41b)连结。在一对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外侧,在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的下方设有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该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轴。在第1带轮44a与第2带轮46a之间、第1带轮44b与第2带轮46b之间,分别架设由环状的带形成的带轮用带45a、45b。进而,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通过配置在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的旋转轴上的一个驱动轴47连结。进而,驱动轴47以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的任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2带轮46a)侧的端部从第2带轮46a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从第2带轮46a突出的端部上连接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驱动机)48。
并且,通过使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48旋转,经由驱动轴47,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旋转。并且,通过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旋转,经由带轮用带45a、45b,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旋转。并且,通过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旋转,经由连结轴43a、43b,带驱动带轮41a、41b旋转。并且,通过带驱动带轮41a、41b旋转,驱动一对输送带23,并且带驱动带轮42a、42b旋转。通过以上,能够驱动中央输送机30。
此外,如图4(c)所示,在中央输送机30上连接着气缸49。气缸49以从后述的LM导引部50的下部经由LM导引部50将构成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从下方支承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气缸49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扩缩),中央输送机30上下运动。此外,中央输送机30夹着气缸49,在输送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具备两条LM导引部50。在LM导引部50上,如图4(a)所示,具备大致L字型的框架50a。框架50a以在输送方向的前方(带驱动带轮42a、42b侧)将一对输送带23的两者从下方支承、并且在输送方向的后方(带驱动带轮41a、41b侧)将连结轴43a从下方支承的方式配置框架50a。通过这样的结构,LM导引部50起到由气缸49带来的中央输送机30的上下运动的导引部的作用。并且,通过由气缸49带来的中央输送机30的下降动作,将中央输送机30上的轮胎11配置到后述的试验站34的下心轴24的轮圈上,通过由气缸49带来的中央输送机30的上升动作,将轮胎11从下心轴24的轮圈剥下。
如图1及图3所示,出口输送机31由设在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输送带38及一对输送带39形成。一对输送带38是降落输送机,能够与输送带39平行而与中央输送机30连接,并且能够弯折而朝下配置。并且,如图4(c)所示,以将该一对输送带38的因弯折带来的旋绕范围躲开的方式,配置中央输送机30的LM导引部50的框架50a。另外,在将出口输送机31配置在入口输送机9的位置的情况下,以将出口输送机31的一对输送带38的因弯折带来的旋绕范围躲开的方式配置驱动轴47。
此外,带轮分别通过沿轴向设置的1根驱动轴连结,所述带轮架设有设在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输送带39且设在输送方向的前后方。并且,在连结带轮(在图1中是输送方向前方的带轮)的驱动轴33a上,连接着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33。并且,通过将架设着输送带38的输送方向前方的带轮与架设着输送带39的输送方向后方的带轮连结,一对输送带38及一对输送带39被同步驱动,被构成为连续的输送机。由此,通过使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33旋转,使一对输送带38、39同步旋转,驱动出口输送机31。
轮胎试验机35如图3所示,具备试验站34,所述试验站34具有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此外,在试验站34中具备卡紧机构36,所述卡紧机构36用来通过驱动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而将试验的轮胎11用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夹入,将轮胎11卡紧(chucking),由滑动梁26、导引架27a、27b、滚珠丝杠28a、28b、马达29a、29b构成。即,卡紧机构36用来驱动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而使其进行卡紧动作。上心轴25安装在滑动梁26上。滑动梁26架设在两条导引架27a、27b之间,在两侧安装在滚珠丝杠28a、28b上。在滚珠丝杠28a、28b的单侧安装着马达29a、29b,通过同步驱动滚珠丝杠28a、28b而使滑动梁26上下运动。此外,下心轴24具备心轴芯20。并且,通过驱动滚珠丝杠28a、28b并使滑动梁26上下运动,将轮胎轴心17(参照图9)被对准于心轴芯20的轮胎11用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夹入,向试验站34的输送完成。
以下,基于图5~图11,对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将从客户输送机10输送的轮胎11从入口输送机9向试验站34内的中央输送机30输送、将在试验站34中试验结束后的轮胎11向出口输送机31运出为止的次序进行说明。
当从客户输送机10向入口输送机9投入轮胎11时,如图6所示,润滑器5下降到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靠下方。另外,润滑器5的下降通过气缸14进行。此外,如图8的实线所示,辊部16的载置面处于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靠下方。另外,辊部16的载置面的升降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进行。进而,如图5所示,一对臂部件3a、3b通过气缸4而向宽度方向外方转动,处于开状态,在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上确保了用来输送轮胎11的空间。
并且,如图5所示,将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旋转而驱动入口输送机9,被从客户输送机10投入到入口输送机9上的轮胎11在入口输送机9上沿着输送方向被以比较低速的一定输送速度V输送。并且,用入口输送机9的上游侧的光电传感器8检测是轮胎11的外径且比试验站34远的一侧的端部(轮胎外径的后端部)12。并且,记录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轮胎外径的后端部12的时间T1(s)。
轮胎11在入口输送机9上被原样沿着输送方向以一定的输送速度V输送,如图7所示,如果由下游侧的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是轮胎11的外径且距试验站34较近的一侧的端部(轮胎外径的前端部)13,则暂时将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的旋转停止,将由入口输送机9进行的轮胎11的输送停止,并且记录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轮胎外径的前端部13的时间T2(s)。
此时,如果设由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后端部12的时刻T1、由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前端部13的时刻T2、两个光电传感器7、8的距离L(mm)、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速度V(mm/s),则从轮胎11被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后端部12到由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前端部13而停止的输送距离ΔL基于以下的(1)式计算。  
ΔL=(T2-T1)×V       (1)
并且,轮胎外径D使用在(1)式中求出的输送距离ΔL,基于以下的(2)式计算。  
D=L-ΔL    (2)。
另外,输送距离ΔL例如也可以根据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上的编码器的脉冲数和每脉冲的入口输送机9的移动距离的关系来计算求出,具体而言,也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求出:计数从由上游侧的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轮胎11的后端部的时刻T1到由下游侧的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前端部的时刻T2之间的脉冲数,对计数出的脉冲数乘以每脉冲的移动距离。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由入口输送机9带来的轮胎11的输送速度不是一定,而是被从高速向低速阶段性地变更。例如,首先,假设将轮胎11以比较高速的输送速度V1输送,直到轮胎的前端部13到达光电传感器37的位置。接着,假设轮胎11因为轮胎的前端部13到达光电传感器37的位置而被以比较低速的输送速度V2输送。这样,通过在前半将轮胎11以比较高速输送、在后半以比较低速输送,能够在减少输送时间的同时,正确地将轮胎的前端部13定位到光电传感器7的位置。该效果在轮胎11的由入口输送机9带来的输送距离较大的情况下变得显著。
此外,当将由入口输送机9带来的轮胎11的输送速度从高速向低速阶段性地变更而构成时,轮胎外径D也可以基于输送距离ΔL2来计算,所述输送距离ΔL2指从轮胎11被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后端部12到被光电传感器37检测到前端部13而停止的输送距离。具体而言,如果设由光电传感器8检测到后端部12的时刻T1、由光电传感器37检测到前端部13的时刻T3、两个光电传感器8、37的距离L2(mm)、轮胎的前端部13到达光电传感器37的位置后的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速度V2(mm/s),则输送距离ΔL2基于以下的(3)式计算。  
ΔL2=(T3-T1)×V2        (3)
并且,轮胎外径D使用在(3)式中求出的输送距离ΔL2,基于以下的(4)式计算。  
D=L2-ΔL2   (4)。
这里,在从由下游侧的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轮胎11的前端部13而将轮胎11的输送停止后、到后述的一对臂部件3a、3b将轮胎11向上游侧推压而抵接在润滑器5上的期间中,并且在润滑器5被配置在收纳于轮胎11的内径内的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气缸14动作,润滑器5上升以从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及辊部16的载置面突出。另外,也可以在使臂部件3a、3b动作之前驱动入口输送机9,将轮胎11稍稍向上游侧送回。如果这样,则能够将轮胎11用臂部件3a、3b更可靠地向润滑器5侧推回。
此外,如图8的虚线所示,通过驱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使辊部16的载置面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上升,将轮胎11从入口输送机9向辊部16移载。即,使辊部16的各载置辊上端(在各载置辊上设有子辊的情况下,使各载置辊上端的子辊)上升以位于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靠上方,将轮胎11从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向作为载置面的辊部16的各载置辊上端移载。
然后,驱动气缸4,使一对臂部件3a、3b向宽度方向内方转动而成为闭状态,通过一对臂部件3a、3b的推压辊21将载置在辊部16上的轮胎11向上游侧推压。于是,如图9所示,轮胎11一边在辊部16上被一对臂部件3a、3b推压一边朝向润滑器5接近,直到最后,轮胎轮缘部15(图10所示的轮胎11的内周)抵接在润滑器5上。
在如图9那样轮胎11被一对臂部件3a、3b的推压辊21及润滑器5从轮胎的外周及内周推压的状态下,安装在一对臂部件3a、3b的前端部上的推压辊21的一方被马达22旋转驱动。由此,辊部16上的轮胎11在水平面内旋转,如图10所示,润滑器5的刷7b向轮胎11的轮缘部15涂敷润滑剂。
然后,如图11所示,驱动气缸4,使一对臂部件3a、3b向宽度方向外方转动而成为开状态,将由推压辊21进行的轮胎11的推压释放。然后,如图8的实线所示,通过驱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使辊部16的载置面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下降,将轮胎11从辊部16的载置面再次向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上移载。
并且,通过将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旋转并驱动入口输送机9,将轮胎11再次向试验站34所处的下游侧输送。如果通过入口输送机9而轮胎11向试验站34侧稍稍移动,则通过气缸14使向轮胎11涂敷完润滑剂的润滑器5下降,向比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6及辊部16的载置面靠下方的待机位置返回。
并且,如图11的虚线所示,在入口输送机9上轮胎11的前端部13被移动到被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的位置,被定位到那里。由此,在入口输送机9的宽度方向上被定位的轮胎11的前端部13与轮胎11的外径尺寸无关而被定位到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即某个特定的相同的位置(由图11的虚线表示的位置)。
并且,如图11的实线所示,将入口输送机9和中央输送机30同步驱动而进行送入,直到轮胎11的旋转中心(轮胎轴心17)与试验站34的下心轴24的旋转中心即心轴芯20一致。
这里,由入口输送机9将前端部13被定位的状态的轮胎11输送直到轮胎11的旋转中心(轮胎轴心17)与心轴芯20一致时的轮胎11的送入距离X,根据从预先计测出的下游侧的光电传感器7的位置到心轴芯20的输送方向的距离M、即从在入口输送机9中轮胎11的前端部13被定位的规定位置(由图11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到心轴芯20的输送方向的距离M、和在上述(2)式或(4)式中求出的轮胎11的外径尺寸D,基于以下的(5)式计算。  
X=M+D/2    (5)。
这样,知道轮胎11的外径尺寸D,如果从轮胎11的前端部13被定位的规定外置输送了距离M,则在中央输送机30上,轮胎11被正确地定位到试验站34的心轴芯20上,所以即使在试验站34的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之间不使用传感器或对心臂等的对心功能,也能够将轮胎11正确地定位到试验站34的心轴芯20上。另外,在上述计算式中可以包含修正项,以便能够将基于计算的位置与实际停止位置的差记录并加以修正。在该输送中,通过将入口输送机9和中央输送机30同步运转,将轮胎11向试验站34输送。为了通过入口输送机9和中央输送机30的同步运转而将轮胎11正确地输送输送距离X,入口输送机9与中央输送机30之间的轮胎11的交接是重要的,需要将入口输送机9以其下游侧端部位于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的方式设置,使入口输送机9与中央输送机30交迭。
如果从轮胎11的前端部13被定位的规定位置,通过入口输送机9和中央输送机30的同步运转而输送距离M,将中央输送机30的输送停止,则轮胎11被定位在试验站34的心轴芯20上,向试验站34的输送完成。并且,通过驱动气缸49使中央输送机30下降,将被送入到试验站34的心轴芯20上的中央输送机30上的轮胎11向下心轴24的轮圈上移载。然后,通过驱动滚珠丝杠28a、28b使滑动梁26下降,用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将轮胎11卡紧,将空气向轮胎11送入。并且,通过使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旋转而使轮胎11旋转,通过使滚筒接近而对轮胎11施加载荷,进行轮胎11的试验。
在轮胎11的试验结束后,使下心轴24及上心轴25的旋转停止,将轮胎11的空气放出。然后,通过驱动滚珠丝杠28a、28b使滑动梁26上升,使上心轴25上升,并且通过驱动气缸49使中央输送机30上升,将轮胎11从下心轴24的轮圈剥下。并且,如图3所示,使作为出口输送机31的降落输送机的一对输送带38与一对输送带39平行,将中央输送机30与出口输送机31连接,通过中央输送机30和出口输送机31的同步运转,将轮胎11向出口输送机31输送。
另外,在下个轮胎11在入口输送机9上待机的情况下,将在试验站34中试验结束的轮胎11向出口输送机31进行输送,并且与上述同样,将入口输送机9的待机的轮胎11基于与其外径对应的输送距离向试验站34输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通过驱动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48而驱动轴47旋转,通过连结在驱动轴47上的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旋转,在与左右一对第2带轮46a、46b之间架设着带轮用带45a、45b的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旋转,通过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旋转,连结在左右一对第1带轮44a、44b上的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41a、4lb旋转,通过架设在带驱动带轮41a、41b上的输送带23运动,能够稳定驱动中央输送机30。并且,由于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48设在中央输送机3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下方,所以在中央输送机30的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41a、4lb及42a、42b之间形成图4所示那样的空间,能够使入口输送机9的下游侧端部或出口输送机31的上游侧端部位于左右一对带驱动带轮41a、41b及42a、42b之间的空间中,能够将中央输送机30和入口输送机9或出口输送机31没有间隙及阶差、此外不使驱动的驱动机相互干涉而适当地配置。进而,通过使入口输送机9的下游侧前端部或出口输送机31的上游侧前端部位于中央输送机30的一对输送带23之间,将多个输送机相互交迭而配置,通过使入口输送机或出口输送机同步于中央输送机而驱动,多个输送机间的轮胎11的交接变得顺畅,交接时的输送距离被正确地保持,所以能够将轮胎11平顺且迅速地输送。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将在入口输送机9上检测轮胎11的前端部13和后端部12的传感器做成了非接触式的光电传感器7、8,但该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或接触式传感器。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如图1及图3所示,由入口输送机9、中央输送机30和出口输送机31形成,但也可以做成将中央输送机30和出口输送机31连续的中央输送机30,仅由中央输送机30和入口输送机9形成。此外,也可以做成将中央输送机30和入口输送机9连续的中央输送机30,仅由中央输送机30和出口输送机31形成。此外,也可以使入口输送机9及出口输送机31为带式输送机以外的其他输送机。
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中央输送机30构成为,具备气缸49和LM导引部50,中央输送机30能够上下运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央输送机30被固定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卡紧机构36做成使上心轴25和下心轴24的两者升降自如的构造,构成为,通过卡紧机构36使上心轴25下降并使下心轴24上升,将中央输送机30上的轮胎11卡紧。
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假设辊部16为在载置辊16a上具备子辊的结构,所述子辊具有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旋转轴,但只要旋转自如地载置轮胎,也可以为其他构造的自由辊。
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升降机构安装在一对辊部16上而被支承,但也可以安装在入口输送机9上而被支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升降机构,入口输送机9的输送面相对于辊部16的载置面相对地同时上下运动。
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32中,润滑器5不具备定位辊,但润滑器5也可以具备一对定位辊,所述一对定位辊被抵接以将轮胎11的内周定位。此外,是通过一对臂部件3a、3b将轮胎11的外周面向中心侧推压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除了一对臂部件3a、3b以外还设置将前端朝向上游侧且具备推压辊的一对第2臂部件,通过一对臂部件3a、3b及第2臂部件从四个方向将旋转的轮胎11的外周面向中心侧推压。在此情况下,当将处于图5的状态的入口输送机9上的轮胎11用润滑器5和一对臂部件3a、3b及第2臂部件夹入时,使带式输送机用伺服马达2向与输送方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入口输送机9上的轮胎11向与输送方向相反方向以低速的一定输送速度输送。并且构成为,如果轮胎11被推回到上升后的润滑器5的定位辊抵接于内周上的位置,则将一对臂部件3a、3b及第2臂部件向宽度方向内方转动,通过一对臂部件3a、3b及第2臂部件的各推压辊将轮胎11的外周向中心侧推压。

Claims (2)

1.一种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对于设有安装试验的轮胎的心轴的轮胎试验机,将上述轮胎向上述心轴的中心位置送入,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中央输送机,由一对环状的输送带构成;和
入口输送机和出口输送机的至少一方,所述入口输送机以下游侧的端部位于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之间的方式设在上述中央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出口输送机以上游侧的端部位于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之间的方式设在上述中央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的下流侧;
上述中央输送机具备:
一对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的组,分别架设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
一对连结轴,在上述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上述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中的、上述一对输送方向前侧带驱动带轮和输送方向后侧带驱动带轮的组的两者所共同的任一方的旋转轴上,在上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上述中央输送机的两外侧突出设置;
一对第1带轮,分别连结在上述一对连结轴上;
一对第2带轮,设在上述一对第1带轮的各自的下方,在与上述第1带轮之间架设有环状的带轮用带,上述一对第2带轮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轴;
驱动轴,配置在上述第2带轮的旋转轴上,将一对上述第2带轮彼此连结;和
驱动机,与上述驱动轴的单侧端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环状的输送带的间隔能够任意地变更而构成;
构成为,上述入口输送机及上述出口输送机的宽度比上述间隔的最小值小。
CN201410192079.2A 2013-05-08 2014-05-08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9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8174 2013-05-08
JP2013098174A JP6018540B2 (ja) 2013-05-08 2013-05-08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9973A true CN104139973A (zh) 2014-11-12
CN104139973B CN104139973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78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20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9973B (zh) 2013-05-08 2014-05-08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96384B2 (zh)
JP (1) JP6018540B2 (zh)
CN (1) CN104139973B (zh)
DE (1) DE102014207090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0478B (zh) * 2018-03-29 2020-08-01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輪胎試驗機及輪胎的標記方法
CN111868499A (zh) * 2018-03-26 2020-10-30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
CN111902708A (zh) * 2018-03-29 2020-11-0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中的轮辋尺寸的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5120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のルブリケータ装置
DE102016209325A1 (de) * 2016-05-30 2017-11-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üfsystem zur Prüfung des Rollwiderstands mindestens eines Fahrzeugreifens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Prüfung des Rollwiderstandes des Fahrzeugreifens
CN106584894A (zh) * 2016-12-06 2017-04-26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轮胎硫化机卸胎输送装置
KR102295814B1 (ko) 2017-07-03 2021-09-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베 세이코쇼 타이어 시험기
WO2019187812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WO2019188110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におけるリムサイズの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716A (ja) * 1995-06-30 1997-01-14 Shimadzu Corp タイヤ試験機
KR0125245Y1 (ko) * 1994-04-25 1999-03-30 홍건희 타이어시험기용 윤활장치의 로울러
US6082191A (en) * 1997-01-24 2000-07-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let conveyor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CN202072226U (zh) * 2011-04-08 2011-12-14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胶料封边生产线专用开口传送机构
WO2012081226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9300A (ja) * 1996-03-12 1997-09-16 Nihon Dennetsu Kk 噴霧式フラックス塗布装置
US6016695A (en) * 1997-01-24 2000-01-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uniformity testing system
WO2012088226A1 (en) 2010-12-23 2012-06-28 Micro-Poise Measurement Systems, Llc Tire hand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784347B2 (ja) * 2011-04-07 2015-09-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US8943881B2 (en) * 2012-02-10 2015-02-03 Akron Special Machinery, Inc.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tire uniformity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characterizations
JP6087172B2 (ja) * 2013-03-05 2017-03-0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DE112014000787B4 (de) * 2013-03-15 2021-02-04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Kobe Steel, Ltd.) Reifenprüfmaschine und -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5245Y1 (ko) * 1994-04-25 1999-03-30 홍건희 타이어시험기용 윤활장치의 로울러
JPH0911716A (ja) * 1995-06-30 1997-01-14 Shimadzu Corp タイヤ試験機
US6082191A (en) * 1997-01-24 2000-07-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let conveyor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WO2012081226A1 (ja) * 2010-12-15 2012-06-2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装置
CN202072226U (zh) * 2011-04-08 2011-12-14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胶料封边生产线专用开口传送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8499A (zh) * 2018-03-26 2020-10-30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
TWI700478B (zh) * 2018-03-29 2020-08-01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輪胎試驗機及輪胎的標記方法
CN111902708A (zh) * 2018-03-29 2020-11-0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中的轮辋尺寸的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07090B4 (de) 2019-10-10
JP2014219257A (ja) 2014-11-20
US20140332348A1 (en) 2014-11-13
CN104139973B (zh) 2016-08-17
US9096384B2 (en) 2015-08-04
JP6018540B2 (ja) 2016-11-02
DE102014207090A1 (de)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9973A (zh)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CN104030028A (zh) 轮胎试验机用输送机
TWI500913B (zh) Tire testing machine carrying device
US10654656B2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acquiring measurement values for measuring a tension in a conveying system, as well as a conveying unit and a conveying facility
CN103221177B (zh) 圆锥滚子供给装置、圆锥滚子轴承组装装置及圆锥滚子供给方法
CN103747945A (zh)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523362B (zh) 输送装置
TWI680731B (zh) 刷子製造機器
CN104471282B (zh) 用于运输平衡重组件的装置及方法
JP6910808B2 (ja) 仕分けコンベヤ
CN104349999B (zh) 用于传输物体的设备
CN102264653B (zh) 将玻璃物品移动到传送带上的装置
CN103415453A (zh) 输送系统、输送件和导轨
CN105579383A (zh) 用来运送乘客的传送系统
CN105648643B (zh) 一种穿经机钢筘全自动输送及检测装置
JP5256046B2 (ja) 推力要素を有する運搬装置
KR101227180B1 (ko) 롤 스탬프와 이송 스테이지 사이의 동기화 장치
CN103738658A (zh) 固定输送滚床
CN215755394U (zh) 一种极片承托装置
CN203450721U (zh) 双层交叉式组合机尾
CN203048299U (zh) 可调节的双皮带药芯焊丝传送加料装置
CN208963433U (zh) 一种封切包装机的送膜装置
JP5997322B2 (ja)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CN110337401A (zh) 用于输送重载的架空输送机
CN104003168A (zh) 一种缓冲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