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6312A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6312A
CN104136312A CN201280070325.6A CN201280070325A CN104136312A CN 104136312 A CN104136312 A CN 104136312A CN 201280070325 A CN201280070325 A CN 201280070325A CN 104136312 A CN104136312 A CN 104136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ank body
subsidiary engine
receiver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3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6312B (zh
Inventor
吉村和则
林敬济
原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36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6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0K2015/03509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with a droplet separator in the vent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60Y2200/126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该鞍乘型车辆为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装入物品的收纳盒(61)和罐体(70),该罐体(70)配置在该收纳盒的下方并储存在燃料箱(64)内蒸发的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在收纳盒的下方设置有副罩(62),在该副罩的后方设置有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罐体配置在比收纳盒更靠下,比副罩更靠上并且比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罐体安装在副罩上。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改良。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具有燃料箱、储存在燃料箱内蒸发的挥发性可燃气体的罐体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中,在车座的下方设置有头盔收纳室,在该头盔收纳室的下部前方,在头盔收纳室与单壳车体之间形成有死角,在该死角中配置有罐体,罐体与大气利用排气软管连通。
该罐体经由排气软管与大气连通,需要抑制尘埃从大气向罐体侵入。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通过将软管开口配设在尘埃较少的位置来提高防尘性。但是,如果能够将罐体本身配置在防尘性高的位置,就可以缩短软管长度或者减少、不使用软管,能够削减零件个数而能够有助于轻量化。在此,寻求将罐体配置在防尘性高的位置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4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鞍乘型车辆中,提高防尘性的罐体配置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如第一方面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供驾驶者乘坐的车座、设置在车座下方来放入物品的收纳盒、设置在该收纳盒的附近并存储在燃料箱蒸发的蒸发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的罐体,该鞍乘型车辆还具有:设置在收纳盒下方的副罩、设置在副罩后方并阻挡后轮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罐体配置在收纳盒与副罩之间的比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
如第二方面所述,优选罐体具有:与燃料箱连接的导入口、与燃料供给系统连接的排出口、大气开放口、排气口,壁部从收纳盒向副罩延伸,肋从副罩沿该壁部延伸,利用该肋和壁部形成曲路部而使外部气体经由曲路部直至大气开放口。
如第三方面所述,优选罐体在一端具有排出口和导入口,在另一端具有大气开放口和排气口,通过一端与另一端的长度方向轴配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另一端比一端更靠近下方地倾斜。
如第四方面所述,优选罐体安装在副罩上。
如第五方面所述,优选与罐体连接的配管由副罩支承。
如第六方面所述,优选在收纳盒上设置有在罐体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该下突出部的车辆前方,在副罩上配置有电装部件。
如第七方面所述,优选鞍乘型车辆具有车架,该车架具有:头管、主架、枢轴部、一对左右车座导轨、一对左右后拉杆,该主架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该枢轴部与该主架的后部连结并摆动自如地支承摇臂,该摇臂支承后轮,该一对左右车座导轨从主架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向后上方向左右分支延伸,该一对左右后拉杆分别连结一对左右车座导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与枢轴部之间,在侧视车辆时,罐体配置为在主架、车座导轨、后拉杆的内侧,并且与车座导轨重叠。
发明效果
在第一方面发明中,罐体配置在由收纳盒、副罩、后轮挡泥板包围的区域内。在罐体的后方配置有后轮挡泥板,在罐体的上方配置有收纳盒,在罐体的下方配置有副罩,因此能够将罐体配置在防尘性高的空间内。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外部气体经由曲路部直至大气开放口,因此能够抑制尘埃等异物从大气开放口侵入,能够不使用与大气开放口连接的软管。其结果是,能够谋求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罐体倾斜配置。通过使罐体不水平配置而倾斜配置,能够缩短车宽方向的罐体的尺寸。另外,由于使罐体的主体部以大气开放口为下方地倾斜配置,因此即便在外部气体中含有尘埃,也能够防止尘埃侵入大气开放口。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罐体的防尘性。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罐体安装在副罩上,因此能够不使用将罐体支承在车体侧的专用支板,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另外,预先将罐体组装到副罩上之后,能够使与罐体一体的副罩组装到车体侧,能够使罐体子组装化,因此能够谋求提高组装性。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由于从安装在副罩上的罐体延伸的配管由副罩支承,因此,通过预先将罐体和从罐体延伸的配管组装到副罩上,并将该副罩组装到车体侧,能够使配管子组装化,能够谋求提高组装性。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收纳盒上设置有在罐体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下突出部的前方配置有电装部件,因此,利用下突出部能够使罐体和电装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配置。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在侧视车辆时,罐体的一部分配置为与车座导轨重叠,罐体的剩余部分配置为由主架、一对左右车座导轨、一对左右后拉杆包围,因此罐体被车架包围而能够保护罐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两轮机动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两轮机动车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两轮机动车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说明配置在辅助板上的电线束、辅机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6向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收纳盒从图6的结构中拆卸下来的俯视图。
图9是将辅助板载置在车架上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图8的10(a)-10(a)线剖视图,图10(b)是图8的10(b)-10(b)线剖视图。
图11是说明罐体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是说明从罐体延伸的配管的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副罩凹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4结构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两轮机动车10由: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11的转向系统13、摆动自如地支承后轮12的后轮悬架系统14、设置在前轮11与后轮之间并作为驱动后轮12的驱动源的发动机15、设置在前轮11与后轮12之间并供驾驶者乘坐的车座16构成,两轮机动车10是驾驶者跨过车座16乘坐方式的鞍乘型车辆。
转向系统13主要包括:转向自如地设置在车架21上来支承前轮11的前叉22、一体设置在该前叉22上供驾驶者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车把23。
后轮悬架系统14主要包括:从车架2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在后端部支承后轮12的摇臂26、跨过该摇臂26的后端部与车架21之间的后减震单元27。
车体30包括车架21和车体罩31。利用该车体罩31覆盖车架21。车体罩31(或者“车架罩31”)由:覆盖车体30前部的前罩部33、在该前罩部33的上方覆盖转向车把23周围的转向车把罩部35、覆盖车座16的下方的后罩部34构成。即,车架罩31覆盖车架21。
在转向车把罩部35上安装有前大灯36。
在前叉22上安装有阻挡前轮11溅起的泥的前轮挡泥板37,在车辆后部安装有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
接下来,参照图2~3说明两轮机动车的车架。
如图2所示,车架21主要包括:头管41、从该头管4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42、与该主架42的后部连结的枢轴部43、从主架4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向后上方延伸的车座导轨44、连结车座导轨44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与主架42后端之间的后拉杆45、从后拉杆45的中间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其前端与车座导轨44连接的副架46。枢轴部43摆动自如地支承摇臂(图1,附图标记26),该摇臂支承后轮(图1,附图标记12)。
如图3所示,车座导轨44由左右车座导轨44L、44R构成,该左右车座导轨44L、44R在从主架42的中间部向车宽方向左右分开延伸之后向车辆后方延伸。同样地,后拉杆45由后拉杆45L、45R构成,后拉杆45L、45R从主架42的后端部左右侧面42Lb、42Rb向车宽方向左右并且后方延伸,这些后拉杆45L、45R分别与左右车座导轨44L、44R的中间部连接。副架46由左右副架46L、46R构成,这些左右副架46L、46R分别从左右后拉杆45L、45R向左右车座导轨44L、44R延伸,副架46L、46R的前端部46La、46Ra分别与左右车座导轨44L、44R连接。
第一横架51跨过左右车座导轨44L、44R之间,第二横架52在该第一横架51后方跨过左右车座导轨44之间。
接下来说明收纳盒和周边部的结构等。
如图4所示,收纳盒61配置在车座(图1,附图标记16)的下方,该收纳盒61支承车座16并且收纳物品等。在该收纳盒61的下方,在主架42的上方配置有副罩62,在该副罩62的后方配置有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
副罩62覆盖收纳盒61的下方,并且支承固定后述辅机部件类。由于副罩62具有支承固定辅机部件类的功能,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副罩62也称为辅机配置托架62。
在收纳盒61的车辆后方,燃料箱64安装在车座导轨44上。在燃料箱64蒸发的蒸发燃料所流通的送气配管65从该燃料箱64延伸,该送气配管65的前端与存储蒸发的蒸发燃料的罐体70连接。排出储存在罐体70内的燃料的净化配管66从罐体70向发动机15的燃料供给系统延伸。
罐体70配置在比收纳盒61更靠下,比副罩62更靠上,并且比后轮挡泥板38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也可以说罐体70配置在收纳盒61与副罩62之间,比后轮挡泥板38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
在侧视车辆时,就罐体70而言,罐体的一部分71与车座导轨44重合,该罐体的剩余部分72配置为被主架42、车座导轨44、后拉杆45包围。
在侧视车辆时,罐体的一部分71与车座导轨44重合。除此之外,罐体的剩余部分72配置在被主架42、车座导轨44、后拉杆45包围的区域内。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罐体70,难以从上下左右方向向罐体70施力而能够保护罐体70。
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安装有ACG耦合器167,ACG耦合器167能够装卸从发动机15的ACG(交流发电机)延伸的电线束166。附图标记168为通气软管。
如图5所示,从车宽方向右侧观察时,主电线束117在沿着主架42从车辆前方向后方延伸后,沿着右侧车座导轨44R配置。在主架42的侧部,板状的托架171下垂安装,在该托架171的前部下部安装有ASV单元172,在该ASV单元172的车辆后方,在托架171的后部下部安装有初级线圈173。主电线束117配置在ASV单元172和初级线圈173的上方。
如图6所示,收纳盒61具有:能够收纳物品等的开口部81、向车架21侧安装在该开口部81前部的前安装部83、在开口部81的周围支承车座(图1,附图标记16)前部的轮廓部82、在该轮廓部82后部向左右外侧延伸并载置在左右车座导轨44上的左右后安装部84L、84R。前安装部83、左右后安装部84L、84R分别利用螺栓部件85与车架21连结。在收纳盒61的开口部81内收纳有电池88。
如图7所示,安装在车架21上的收纳盒61的上部91和下部92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93划分。在该隔板93的下方,电池88载置在收纳盒61的下部92,在收纳盒61的上部91形成有放入物品的储物空间94。
在收纳盒61的底部95形成有排出积存在该收纳盒61内的液体的液体排出孔96。
另外,在收纳盒61下部设置有向下方下垂的下突出部97。在该下突出部97的车辆前方配置有辅机部件(点火控制装置101)。该辅机部件(点火控制装置101)安装在副罩62(辅机配置托架62)上。另外,在下突出部97的车辆后方配置有辅机部件(罐体70)。辅机部件(罐体70)安装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即,在车架21的周边配置有安装辅机部件的辅机配置托架62。
收纳盒61在罐体70的前方设置有下垂的下突出部97,在下突出部97的前方配置有电装部件(点火控制装置101)。即,利用下突出部97能够使罐体70与点火控制装置101在车辆前后上分离配置。
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从主架的后端部42b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该后轮挡泥板的下端38c利用挡泥板连结部105与主架的后端部42b连结。
在该后轮挡泥板38的车辆前方与后轮挡泥板38连续地配置有副罩(辅机配置托架62)。辅机配置托架62配置在收纳盒61与主架42之间,并安装有点火控制装置101、罐体70等辅机部件。如上所述,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与后轮挡泥板38连续地安装在后轮挡泥板38上。
辅机配置托架62的前部利用前托架连结部件113与接合在主架42上的托架支承支板111连结。前托架连结部件113的轴沿车宽方向水平延伸,前托架连结部件113从车宽方向左侧向右侧螺入而使辅机配置托架62的前部与托架支承支板111连结。
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在挡泥板连结部105的上方位置利用后托架连结部件114与后轮挡泥板38连结。后托架连结部件114的轴从车辆斜前上方向车辆斜后下方延伸,后托架连结部件114从车辆斜前上方向车辆斜后下方螺入而使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与后轮挡泥板38连结。即,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与主架42连结并且在覆盖后轮12上方的后轮挡泥板连结部105附近与后轮挡泥板38连结。
如图8所示,辅机配置托架62为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形品。如上所述,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安装有作为一个辅机部件的罐体70,并安装有进行发动机15的点火控制的点火控制装置101。并且,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除了辅机部件(罐体70)的安装支承部116以外,还一体形成有配线支承部118和多个配管支承部120a~120c、121a~121c,配线支承部118支承包括主电线束117的配线,配管支承部120a~120c、121a~121c支承配管。利用这些多个配管支承部120a~120c,与罐体70连接的配管66支承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同样地,从燃料箱(图6,附图标记64)向发动机15的燃料供给系统延伸的燃料配管67利用多个配管支承部121a~121c支承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另外,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车宽方向右侧安装有耦合器支承部175、175。在配管支承部121b与配管支承部121c之间,在净化配管66上介入有单向阀185。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车宽方向右侧,支承通气软管168的通气软管导向件119设置为向辅机配置托架62的内侧突出,通气软管168连接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图1,附图标记15)的曲轴箱。
罐体70的安装支承部116具有载置凹面177,载置凹面177能够供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罐体70的圆筒部130卡合。
在安装有如上所述各种辅机部件的辅机配置托架62上设置有肋壁128,肋壁128向上方包围罐体70所具有的大气开放口131而延伸。
安装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并进行发动机15的点火控制的点火控制装置101配置在收纳盒(图6,附图标记61)与辅机配置托架62之间。即,点火控制装置101利用下方的辅机配置托架62被有效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辅机部件中的调节器102利用调节器连结部件支承在支板103上,支板103在右车座导轨44上突设。
接下来,说明将副罩载置在车架上的结构。
如图9所示,辅机配置托架62是在车宽方向上左右不对称的板状部件,并从上方载置并安装在车架21上。形成在辅机配置托架62前部的第一凹部151载置为嵌合在主架42上,形成在辅机配置托架62前后方向中间部左侧的第二凹部152载置为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L上,并且,形成在辅机配置托架62前后方向中间部右侧的第三凹部(图8,附图标记150)载置为嵌合在右车座导轨44R上。
一并参照图8,辅机配置托架62在其前部附设有支承点火控制装置101的点火控制装置支承部141,在其车宽方向左侧附设有支承净化配管66的钩状净化配管支承部120a~120c,并附设有支承燃料配管67的钩状燃料配管支承部121a~121c,并且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设置有支承罐体70的罐体支承部116(罐体安装支承部116)。罐体支承部116由能够倾斜载置后述罐体70的倾斜凸部126和爪部127、127构成,爪部127、127在该倾斜凸部126上突设并利用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架部件125使罐体70能够拆卸地向倾斜凸部126固定。
参照下一附图说明辅机配置托架62(副罩62)向车架21嵌合的结构等。
如图10(a)所示,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第一凹部151。该第一凹部151形成为能够从上方嵌合在主架42上。第一凹部151配置为嵌合在主架42上。
如图10(b)所示,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车宽方向左侧面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第二凹部152。该第二凹部152形成为能够从上方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L上。第二凹部152配置为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L上。
如图8所示,在俯视时,辅机配置托架62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辅机部件由罐体70等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和点火控制装置101等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构成。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除了所述点火控制装置101以外,还包括与调节器102连接的配线155、主电线束117等配线。
在图中,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配置有罐体70等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在这些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右侧)配置有点火控制装置101、调节器102等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
通过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左侧配置有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并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右侧配置有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即,能够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车宽方向左右互相分离地配置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和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因此,能够缩减燃料系统辅机部件153彼此的间隔配置,能够缩减电装系统辅机部件154彼此的间隔配置。其结果是,能够紧凑配置辅机部件。
一并参照图10(a)、(b),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一体形成有第一凹部151、第二凹部152,第一凹部151向下方开口并能够从上方嵌合在主架42上,第二凹部152向下方开口并能够从上方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上。第一凹部151形成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前部,第二凹部152形成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
副罩62(辅机配置托架62)的第一凹部151嵌合在主架42上,第二凹部152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上。通过上述嵌合,能够防止辅机配置托架62的位置偏移。利用上述结构,使辅机配置托架62向车架21连结的连结位置能够通过两个连结位置(前托架连结部件113和后托架连结部件114)实现。其结果是,能够减少连结位置和连结部件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机配置托架与左右车座导轨嵌合,但也可以变更辅机配置托架的形状而仅与右车座导轨嵌合,或者也可以仅与左车座导轨嵌合。
以上,如以上说明,辅机配置托架62为多个辅机部件的支承部和配管、配线的支承部,并且具有副罩62的覆盖收纳盒61下方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安装在辅助板上的罐体的配置等。
如图11所示,利用架部件125向辅机配置托架62安装的罐体70为圆筒状部件,该圆筒状圆筒部130的长度方向轴135方向配置为沿车宽方向延伸。
罐体在一端(左端面137)具有排出口133、导入口134,在另一端(右端面138)具有大气开放口131、排气口132。通过使罐体载置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倾斜凸部126的载置凹面177上而倾斜配置,以使得通过左端面137与右端面138的长度方向轴135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与左端面137相比,右端面138更靠近下方。
在罐体的车宽方向一端(左端面137)设置有与燃料箱连接的导入口134、与发动机15的燃料供给系统连接的排出口133,在罐体的车宽方向另一端(右端面138)设置有将罐体内部调压为大气压的大气开放口131、在罐体内储存的燃料剩余的情况下排出剩余的燃料的排气口132。排气口132与排气管142连接。
如图12所示,环状(ロ形)壁部86从收纳盒61的底部61s向下方(朝向图中观察者侧)延伸,在俯视时,环状的一部分被切除形状的肋壁128从副罩62沿该壁部86延伸。该肋壁128具有能够插入罐体的大气开放口131的罐体用缺口部128a、为了获得曲路室129的容积而设置的弯曲部128b,在仰视时,曲路室129的形状呈大致L形。
一并参照图11,在环状壁部86内的空间内配置有肋壁128的前端并在壁部86与肋壁128之间形成有狭小空隙。包括该狭小空隙,由肋壁128、壁部86形成曲路部89,在由肋壁128包围的空间,即曲路室129内配置有罐体的大气开放口131。即,大气开放口131朝向曲路部89地配置罐体70,外部气体经由曲路部89到达大气开放口131。外部气体经由壁部86与肋壁128之间的狭小空隙而导入曲路室129,因此曲路室129的防尘性高。
在罐体左端面137开放的导入口134连接有从燃料箱64延伸的送气配管65,在罐体左端面137开放的排出口133连接有净化配管66。该净化配管66的前端与发动机(图1,附图标记15)的吸气系统连结。
如图7所示,在收纳盒61上形成有排出积存在该收纳盒61内的液体的液体排出孔96。如图8所示,在收纳盒61的下方配置有辅机配置托架62,在液体排出孔96的下方位置,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设置有凹部145,该凹部145上设置有排出积存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的排液的排液孔146。即,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开放的排液孔146形成在俯视时大致矩形的凹部145内,凹部145向下方凹陷,并在俯视时沿车宽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在俯视车辆时,通过使液体排出孔96与排液孔146的位置偏移地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收纳盒61内的防尘性。
接下来,说明设计在辅机配置托架底部的排液用开口等。
如图11所示,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设置有第二凹部148,在该第二凹部148上设置有排液用开口147。第二凹部148的底面朝向排液用开口147向下方倾斜,积存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的液体从排液用开口147迅速排出。即便积存在收纳盒61上的液体经由液体排出孔96落到辅机配置托架62上,该液体也可以经由排液用开口147排出,因此,无需担心液体积存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142与排气口132连接,而通过利用曲路部89使排气口132配置在防尘性高的空间内以及利用第二凹部148、排液用开口147能够从辅机配置托架62排出排液这两方面,能够不使用排气管142。
如图13所示,安装开口162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开放,以使得固着在主架42上并且与收纳盒(图10,附图标记61)的前安装部83连结的前安装支板161从安装开口162突出。由于安装开口162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开放,因此即便在主架42与收纳盒61之间配置辅机配置托架62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收纳盒61牢固地安装在主架42上。
接下来,说明嵌合在左车座导轨上的辅机配置托架的凹部(第二凹部)的形状。
如图14所示,辅机配置托架的第二凹部152设置为如在图10(b)说明那样嵌合在左车座导轨44L上。纵壁181与该第二凹部152的车辆后端连续并从辅机配置托架62的水平面62h向铅垂上方延伸,上壁182从该纵壁18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车辆外侧延伸。在该上壁182上一体设置有辅机部件(配管类)的支承部121b、121c。
在纵壁181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支承罐体70的倾斜凸部126的车辆前方,在辅机配置托架62的水平面62h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并且存留落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的排液的凹部145。
以上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作用如下所述。
如图7~8所示,在车架21上安装有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板状辅机配置托架62。由于在该辅机配置托架62上一并安装有辅机部件153、154,因此能够减少安装辅机部件153、154所需要的专用部件的数量。此外,由于利用辅机配置托架62支承配线、配管,因此能够减少支承配线、配管所需要的专用支承部件的数量。由于安装部件和支承部件的数量减少,因此零件个数减少。由于零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减少组装工序数量。由于零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谋求车辆轻量化。
如图4所示,在收纳盒61与副罩62之间,在比后轮挡泥板38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有罐体70。即,罐体70配置在由收纳盒61、副罩62、后轮挡泥板38包围的区域内。在罐体70的后方配置有后轮挡泥板38,在罐体70的上方配置有收纳盒61,在罐体70的下方配置有副罩62,因此能够将罐体70配置在防尘性高的空间内。
如图11所示,罐体70配置为左端部139在上、右端部140在下。通过将罐体70不配置为水平而配置为倾斜,能够减小车宽方向的尺寸。
肋壁128从辅机配置托架62延伸,以包围安装在辅机配置托架62上的罐体70所具有的大气开放口131。
罐体70的大气开放口131被从辅机配置托架62延伸的肋壁128包围。由于肋壁128发挥遮蔽作用,因此灰尘等异物难以从外侧侵入罐体70的大气开放口131。
以前,为了防止异物侵入,使软管与大气开放口连接,并使软管的前端配置在清洁空间。但是,这会增加软管这一部分的重量,并且软管的成本高。
针对于此,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一直延伸到清洁空间的软管。另外,如果仅考虑防尘性的观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使用排气管142。其结果是,能够谋求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壁部86从收纳盒61向外侧延伸,肋壁128从副罩(辅机配置托架62)沿该壁部86延伸而利用该肋壁128和壁部86形成曲路部89。
由于外部气体经由曲路部89直至大气开放口131,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大气开放口131的尘埃等异物的侵入。通过将罐体70的大气开放口131配置在防尘性更高的空间内,可以不使用与大气开放口131连接的软管。其结果是,能够谋求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罐体的圆筒部130配置为大气开放口131位于下方地倾斜。由于大气开放口131配置在曲路部89的下部,因此即便外部气体含有尘埃,也能够抑制尘埃侵入大气开放口。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罐体70的防尘性。
罐体70安装在副罩62上。与使用将罐体70支承在车体侧的专用支板相比,通过如本发明那样地利用副罩62支承罐体70,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如图8~9所示,利用成形为板状的辅机配置托架62,即便是辅机、配线、配管规格不同的车辆,也能使由于车种不同而造成的车架21侧的变更小,能够仅通过变更辅机配置托架62的形状来解决车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即便是不同的车种,也容易利用同一生产线进行成产。由于可以利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不同车种,因此能够提高组装生产性。
另外,在预先将罐体70组装到辅机配置托架62(副罩62)上,并将罐体70和从罐体70延伸的配管(净化配管66)组装到副罩62上之后,将与罐体70一体的副罩62组装到车体侧,因此能够使罐体70和(或)配管子组装化。其结果是,能够谋求提高组装性的生产率。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收纳盒61与主架42之间配置有辅机配置托架62,在该辅机配置托架62的后部上表面安装有点火控制装置101B。需要说明的是,未搭载有实施例1的车辆所使用的罐体。
点火控制装置101B配置在比收纳盒61更靠下,比副罩62更靠上并且比后轮挡泥板38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
在侧视车辆时,点火控制装置101B配置为车座导轨44与点火控制装置101B的一部分重叠,该点火控制装置101B的剩余部分被主架42、车座导轨44、后拉杆45包围。
在侧视车辆时,车座导轨44与点火控制装置101B的一部分重叠。此外,点火控制装置101B的剩余部分配置在被主架42、车座导轨44、后拉杆45包围的区域内。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点火控制装置101B,力难以从外侧向点火控制装置101B施加,能够保护点火控制装置101B。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中,除了未设置罐体以外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而省略说明。
此外,本发明适用于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罐体的两轮机动车,也可以适用于具有罐体的三轮车,也可以适用于具有罐体的通常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罐体的两轮机动车。
附图标记说明
10 鞍乘型车辆(两轮机动车)
11 前轮
12 后轮
16 车座
21 车架
26 摇臂
38 后轮挡泥板
41 头管
42 主架
43 枢轴部
44 车座导轨
45 后拉杆
61 收纳盒
62 副罩
64 燃料箱
66 净化配管
70 罐体
86 壁部
88 电装部件(电池)
89 曲路部
97 下突出部
128 肋壁
132 排气口
133 排出口
134 导入口
139 罐体的一端(左端部)
140 罐体的另一端(右端部)
148 第二凹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供驾驶者乘坐的车座、设置在所述车座下方的收纳盒、存储在燃料箱蒸发的蒸发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的罐体,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收纳盒下方的副罩、设置在所述副罩后方并阻挡所述后轮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
所述罐体配置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副罩之间,并比所述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盒具有在所述罐体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该下突出部的车辆前方,在所述副罩上配置有电装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具有: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导入口、与所述燃料供给系统连接的排出口、大气开放口、排气口,
壁部从所述收纳盒向所述副罩延伸,肋壁从所述副罩沿该壁部延伸,利用该肋壁和所述壁部形成曲路部而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曲路部直至所述大气开放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在一端具有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导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所述大气开放口和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的长度方向轴配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靠近下方地倾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安装在所述副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罐体连接的配管由所述副罩支承。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车架,该车架具有:头管、主架、枢轴部、车座导轨、后拉杆,该主架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该枢轴部与该主架的后部连结并摆动自如地支承摇臂,该摇臂支承所述后轮,该车座导轨从所述主架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向后上方延伸,该后拉杆分别连结所述车座导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与所述枢轴部之间,
在侧视车辆时,所述车座导轨与所述罐体的一部分重叠,该罐体的剩余部分配置为被所述主架、所述车座导轨、所述后拉杆包围。

Claims (7)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供驾驶者乘坐的车座、设置在所述车座下方的收纳盒、存储在燃料箱蒸发的蒸发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的罐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收纳盒下方的副罩、设置在所述副罩后方并阻挡所述后轮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
所述罐体配置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副罩之间,并比所述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具有: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导入口、与所述燃料供给系统连接的排出口、大气开放口、排气口,
壁部从所述收纳盒向所述副罩延伸,肋壁从所述副罩沿该壁部延伸,利用该肋壁和所述壁部形成曲路部而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曲路部直至所述大气开放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在一端具有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导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所述大气开放口和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的长度方向轴配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靠近下方地倾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安装在所述副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罐体连接的配管由所述副罩支承。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盒具有在所述罐体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该下突出部的车辆前方,在所述副罩上配置有电装部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车架,该车架具有:头管、主架、枢轴部、车座导轨、后拉杆,该主架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该枢轴部与该主架的后部连结并摆动自如地支承摇臂,该摇臂支承所述后轮,该车座导轨从所述主架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向后上方延伸,该后拉杆分别连结所述车座导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与所述枢轴部之间,
在侧视车辆时,所述车座导轨与所述罐体的一部分重叠,该罐体的剩余部分配置为被所述主架、所述车座导轨、所述后拉杆包围。
CN201280070325.6A 2011-12-21 2012-12-19 鞍乘型车辆 Active CN104136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234 2011-12-21
JP2011279234 2011-12-21
PCT/JP2012/082887 WO2013094631A1 (ja) 2011-12-21 2012-12-19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6312A true CN104136312A (zh) 2014-11-05
CN104136312B CN104136312B (zh) 2017-05-17

Family

ID=4866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325.6A Active CN104136312B (zh) 2011-12-21 2012-12-19 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4129B2 (zh)
CN (1) CN104136312B (zh)
BR (1) BR112014015182B1 (zh)
WO (1) WO20130946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337B (zh) * 2013-09-30 2018-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5970009B2 (ja) * 2014-02-20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06163908B (zh) * 2014-03-31 2019-01-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摩托车的滤罐安装结构
JP2016008014A (ja) * 2014-06-26 2016-01-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蒸発ガス回収装置
JP2017105253A (ja) * 2015-12-07 2017-06-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乗物
JP6905805B2 (ja) * 2016-08-24 2021-07-2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EP3184408B1 (en) * 2015-12-22 2018-10-31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6625424B2 (ja) * 2015-12-22 2019-12-2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BR112018067821B1 (pt) * 2016-03-08 2022-10-04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alojamento de componente elétrico
JP6609377B2 (ja) * 2016-08-08 2019-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US10767600B2 (en) 2016-12-22 2020-09-0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US11512670B2 (en) 2019-07-03 2022-11-2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JP7267323B2 (ja) * 2021-02-01 2023-05-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4281A (ja) * 1998-04-10 1998-12-08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蒸発ガス制御装置
CN10165930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1791997A (zh) * 2009-02-04 2010-08-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844600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
CN102030058A (zh) * 2009-09-30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1802B2 (ja) * 1991-05-29 1999-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4890532B2 (ja) * 2008-12-26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4281A (ja) * 1998-04-10 1998-12-08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蒸発ガス制御装置
CN10165930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1791997A (zh) * 2009-02-04 2010-08-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844600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
CN102030058A (zh) * 2009-09-30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4631A1 (ja) 2013-06-27
BR112014015182A2 (pt) 2017-06-13
JPWO2013094631A1 (ja) 2015-04-27
BR112014015182B1 (pt) 2020-11-10
BR112014015182A8 (pt) 2017-06-13
CN104136312B (zh) 2017-05-17
JP5774129B2 (ja)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6312A (zh) 鞍乘型车辆
US20240083207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CN102066735B (zh) 机动两轮车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CN102770332B (zh) 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CN105460117B (zh) 后部燃料箱
CN103318346A (zh) 骑乘型车辆的吸附罐配置构造
CN102030063B (zh) 机动二轮车
KR20140040698A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기의, 지지 .구조 요소로서 형성된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차량
US8037958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CN103359232A (zh) 电动车辆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085920B (zh) 二轮机动车
CN101152838B (zh) 用于鞍形座骑乘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和电池支撑结构
EP2375049B1 (en) Motorcycle
CN102343957B (zh) 车辆的挠性构件布线结构
CN101172505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1676171B (zh) 机动二轮车
CN1876474A (zh) 踏板摩托车
CN104141566A (zh) 踏板式车辆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CN104010930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221298A (zh) 自动两轮车的前部结构
JP659675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