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3355A - 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3355A CN104133355A CN201410178873.1A CN201410178873A CN104133355A CN 104133355 A CN104133355 A CN 104133355A CN 201410178873 A CN201410178873 A CN 201410178873A CN 104133355 A CN104133355 A CN 1041333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toner
- particle
- silicon dioxide
- mass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提供一种精度优异的显影剂补充盒,使用该显影剂补充盒,无论何种使用环境,即使显影剂处于压实状态时,也可使图像形成设备补充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包括: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其中:显影剂补充容器包括使得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与内压高于大气压的状态相互交替重复转换而操作的泵部;所述显影剂包含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具有2.5kPa-3.5kPa的单轴崩坏应力的调色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补充盒,其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并可用于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具有两种或多种这些设备的功能的多功能机中,以及涉及一种显影剂补充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粒状显影剂已应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机中,所述设备构造成通过从显影剂补充盒的补充补偿伴随图像形成导致的显影剂消耗的同时打印图像。
用于此类现有技术的显影剂补充盒中的显影剂补充容器例如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256894中描述的容器。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256894中描述的设备采用涉及设置在显影剂补充容器内的波纹管泵(bellows pump)排出显影剂的体系。具体方法如下所述。扩张波纹管泵以使得显影剂补充容器内的气压达到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从而将空气吸入显影剂补充容器内,以使显影剂流动化。此外,压缩波纹管泵以使得显影剂补充容器内气压达到压力高于大气压的状态,从而通过显影剂补充容器内外的压力差将显影剂挤出并排出。所述设备构造成通过交替重复这两个步骤稳定地释放显影剂。然而,存在例如由容器的运输或贮存状态时的振动引起显影剂在显影剂补充容器中轻敲,导致过度压实状态的风险。当形成过度压实状态时,在涉及基于上述内压变化进行排出控制的体系中,可能发生大量显影剂一次全部排出的称作涌料(flushing)的现象。另外,显影剂的流动性根据其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而变化。因此,为了即使在暴露于环境变动时也能以高补充精度稳定排出显影剂,不仅需要改进与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匹配性,还需要改进与显影剂的匹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问题。即,该目的在于提供各自额外地具有在任意贮存环境或使用环境下用显影剂补充图像形成设备时的高精度的显影剂补充盒和显影剂补充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补充盒,其包括: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其中:显影剂补充容器包括(i)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ii)用于排出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的排出口,和(iii)使得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与内压高于大气压的状态相互交替重复转换而操作的泵部;所述显影剂包含调色剂;调色剂包括各自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具有60nm-300nm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为15%-95%;调色剂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具有2.5kPa-3.5kPa的单轴崩坏应力(uniaxial collapsestress);和显影剂容纳在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显影剂容纳部中,以及涉及一种显影剂补充法。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补充盒和显影剂补充法,可以在任何贮存状态中以高精度从显影剂补充容器中排出显影剂,和即使在高打印率下进行多页打印时,也抑制图像浓度变化。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通过参考附图的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的热球形化处理设备的图。
图2是阐述图像形成设备整体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阐述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补充设备的放大截面图。
图5A是阐述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的立体图,图5B是阐述排出口周围外观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阐述将显影剂补充容器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的安装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立体图。
图7A是使用时泵部最大扩张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使用时泵部最大收缩状态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8A是使用时泵部最大扩张状态的局部视图,图8B是使用时泵部最大收缩状态的局部视图,图8C是泵部的局部视图。
图9A是阐述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凸轮槽(cam groove)形状的展开视图,图9B、9C、9D、9E和9F是分别阐述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凹凸形状例子的展开视图。
图10是显影剂补充容器B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显影剂补充盒,其包括: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其中:显影剂补充容器包括(i)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ii)用于排出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的排出口,和(iii)使得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与内压高于大气压的状态相互交替重复转换而操作的泵部;显影剂包含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包括各自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具有60nm-300nm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为15%-95%;调色剂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具有2.5kPa-3.5kPa的单轴崩坏应力;和显影剂容纳在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显影剂容纳部中。
作为广泛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在通过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变化进行排出性控制的显影剂补充容器中,采用二氧化硅细颗粒以特定范围的比例覆盖调色剂表面,并在压实状态下将调色剂的单轴崩坏应力控制为特定值是重要的。发明人发现,采用该构造,即使例如在显影剂补充容器的运输中,显影剂达到过度压实状态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显影剂的排出特性。
尽管前述机理尚不清楚,但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该机理如下所述。
当显影剂在显影剂补充容器中呈压实状态时,即使在容器的排出部也存在大量显影剂。当在显影剂补充容器中在该状态下进行吸气和排气时,显影剂是疏松的并在体积密度下降的状态下排出。
此时,由于压实状态下调色剂间的粘附力受到控制,因此本发明使用的显影剂适度分散。从而,抑制了例如为因过度疏松引起过于松散的显影剂的排出导致的涌料现象,或由疏松度不足导致的排出量下降等的排出不良的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使用的显影剂中,可通过将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控制在所述范围内,来弱化显影剂补充容器构件与调色剂间的粘附力。大概基于上述结果,即使当显影剂达到压实状态时,也抑制显影剂向显影剂补充容器内壁的粘附,从而可降低显影剂盒消耗状态下调色剂的残留量。
在本发明中,调色剂包含各自具有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另外,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具有60nm-300nm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和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为15%-95%(优选20%-95%)。
当二氧化硅细颗粒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小于60nm时,观察到以下趋势:调色剂表面的凹凸受到抑制,调色剂与构件间的粘附性增加,和显影剂补充容器中残留的显影剂量升高。另外,当数均粒径超过300nm时,在调色剂颗粒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分散易于不均匀,并因此不满足覆盖率。此外,发生调色剂之间粘附力的变化,因此排出量易于不稳定。
另外,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小于15%(优选小于20%)时,观察到以下趋势:显影剂与容器内壁间的粘附力提高,残留显影剂的量同样增加。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调色剂的单轴崩坏应力为2.5kPa-3.5kPa。当单轴崩坏应力小于2.5kPa时,调色剂间的粘附力下降,输送时压实状态下调色剂块崩散,排出时易于发生涌料现象。另外,当单轴崩坏应力超过3.5kPa时,由显影剂补充容器的吸气和排气运动显示的显影剂疏松效果变得不足,从而容易因例如排出堵塞导致排出不稳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相对于二氧化硅细颗粒总量,调色剂优选具有80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固着率。当该比率为80质量%以上时,即使长期使用时,也能令人满意地保持稳定的调色剂排出性。
为了可将压实时调色剂的单轴崩坏应力设定为落在本发明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设定为像本发明的相对比较大,可采用下述方法:例如,将其中具有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引入各调色剂颗粒中,并将二氧化硅细颗粒通过热风处理固着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向调色剂中引入所述聚合物可改进蜡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和可提高热风处理时蜡向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移动的速度。当在上述包含聚合物的调色剂中通过热风处理固着二氧化硅细颗粒时,蜡不均匀地分布于固着至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与聚合物之间,从而得到了具有上述特征的调色剂。
另外,所述显影剂更优选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此外,相对于1.0质量份载体,调色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30.0质量份。
向显影剂中引入比重不同于调色剂的比重的载体改进了显影剂的搅拌效果,容易发挥对于排出性和抗粘附性的效果。
可使用公知的载体作为载体。例如可使用用树脂覆盖铁氧体核颗粒表面得到的载体,通过在树脂中分散磁性材料颗粒得到的分散有磁性材料的树脂载体,或采用树脂填充多孔核颗粒的空隙得到的载体。现在,描述引入调色剂中的各组分。
[粘结剂树脂]
对本发明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以下聚合物和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可使用例如:苯乙烯和取代苯乙烯的均聚物,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系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树脂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氯甲基丙烯树脂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和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天然树脂改性的酚醛树脂、天然树脂改性马来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硅酮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聚酰胺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萜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和石油系树脂。
其中,基于低温定影性和带电性控制的观点,优选使用聚酯树脂。
优选用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是在粘结剂树脂链中具有“聚酯单元”的树脂。作为构成聚酯单元的组分,具体举出例如:二元以上羟基醇单体组分;和酸单体组分如二元以上羧酸、二元以上羧酸酐和二元以上羧酸酯。
二元以上羟基醇单体组分的例子包括,双酚A的烯化氧加合物,如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3.3)-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0)-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聚氧丙烯(6)-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甲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山梨聚糖、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甲基苯。
其中,优选使用芳香族二醇作为醇单体组分。在构成聚酯树脂的醇单体组分中,优选以80mol%以上的比例包含芳香族二醇。
另一方面,酸单体组分如二元以上羧酸、二元以上羧酸酐和二元以上羧酸酯的例子包括:芳香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或其酸酐;烷基二羧酸,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壬二酸或其酸酐;采用具有6-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烯基取代的琥珀酸或其酸酐;和不饱和二羧酸,如富马酸、马来酸和柠康酸或其酸酐。
其中,优选使用多元羧酸,如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富马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二苯甲酮四羧酸或其酸酐作为酸单体组分。
另外,聚酯树脂的酸值优选为1mgKOH/g-20mgKOH/g,由于调色剂的摩擦带电量更可能稳定。
应该指出的是,可通过调节树脂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和共混量,将酸值设定为落在所述范围内。具体地,可通过在生产树脂时调节醇单体组分比例或酸单体组分比例,以及分子量来控制酸值。另外,可通过酯缩聚后使末端醇与多元酸单体(如偏苯三酸)反应来控制酸值。
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在其调色剂颗粒中包含具有其中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
具有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特别优选,具有其中聚烯烃接枝在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上的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或具有其中乙烯基系单体与聚烯烃进行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树脂组分的接枝聚合物。
具有其中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充当类似于在调色剂生产时,捏合步骤或表面平滑步骤中熔融的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表面活性剂。因此,由于可控制调色剂颗粒中蜡的一次平均分散粒径,和可控制在视需要采用热风进行表面处理时蜡向调色剂表面移动的速度,所述聚合物是优选的。
关于含有其中将聚烯烃接枝在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上的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或含有其中使乙烯基系单体与聚烯烃进行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树脂组分的接枝聚合物,对聚烯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聚烯烃是具有一个双键的不饱和烃系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即可,并可各使用多种聚烯烃。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
同时,所述乙烯基系单体的例子包括以下单体。
苯乙烯系单体如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例如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和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
含氮原子的乙烯基系单体,如:含氨基的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或丙烯酰胺。
含羧基乙烯基系单体,如:不饱和二元酸,如马来酸、柠康酸、衣康酸、烯基琥珀酸、富马酸和中康酸;不饱和二元酸酐,如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和烯基琥珀酸酐;不饱和二元酸半酯,如马来酸半甲酯、马来酸半乙酯、马来酸半丁酯、柠康酸半甲酯、柠康酸半乙酯、柠康酸半丁酯、衣康酸半甲酯、烯基琥珀酸半甲酯、富马酸半甲酯和中康酸半甲酯;不饱和二元酸酯,如马来酸二甲酯和富马酸二甲酯;α,β-不饱和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和肉桂酸;α,β-不饱和酸酐,如丁烯酸酐和肉桂酸酐,以及α,β-不饱和酸与低级脂肪酸的酐;和各自具有羧基的单体,如烯基丙二酸、烯基戊二酸和烯基己二酸及其酸酐和其单酯。
含羟基的乙烯基系单体例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如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和4-(1-羟基-1-甲基丁基)苯乙烯和4-(1-羟基-1-甲基己基)苯乙烯。
由丙烯酸酯形成的酯单元,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氯乙酯和丙烯酸苯酯。
由包括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的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酯单元,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乙酯。
具有其中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得到,例如用于前述这些聚合物的单体间的反应,或用于所述聚合物之一与其它聚合物的单体间的反应。
优选引入苯乙烯系单元和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作为用于乙烯基系树脂组分的组成单元。
聚合物中烃化合物与乙烯基系树脂组分间的质量比(烃化合物/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优选为1/99-75/25。优选以所述范围内的比例使用烃化合物和乙烯基系树脂组分,因为蜡可令人满意地分散在各调色剂颗粒中,并可控制视需要采用热风进行表面处理时蜡向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移动的速度。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具有其中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2质量份-20质量份。
优选以所述范围内的含量使用聚合物,因为蜡可令人满意地分散在各调色剂颗粒中,并可控制视需要采用热风进行表面处理时蜡向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移动的速度。
[蜡]
对本发明调色剂中使用的蜡没有特别限制。其例子包括:烃系蜡,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烯烃共聚物、微晶蜡、石蜡或费托蜡;烃系蜡的氧化物,如氧化聚乙烯蜡或其嵌段共聚产物;包含脂肪酸酯作为主成分的蜡,如巴西棕榈蜡;和通过使部分或全部脂肪酸酯脱氧化得到的蜡,如脱氧巴西棕榈蜡。其进一步的例子包括:饱和线性脂肪酸,如棕榈酸、硬脂酸或褐煤酸;不饱和脂肪酸,如巴西烯酸、桐酸或十八碳四烯酸;饱和醇,如硬脂醇、芳烷基醇、山萮醇、巴西棕榈醇、鲸蜡醇或蜂花醇;多羟基醇,如山梨糖醇;由脂肪酸如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或褐煤酸与醇如硬脂醇、芳烷基醇、山萮醇、巴西棕榈醇、鲸蜡醇或蜂花醇形成的酯;脂肪酸酰胺,如亚油酰胺、油酰胺或月桂酰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如亚甲基双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酰胺或亚己基双硬脂酰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如亚乙基双油酰胺、亚己基双油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酰胺或N,N’-二油基癸二酰胺;芳香族双酰胺,如间二甲苯基双硬脂酰胺或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酰胺;脂肪族金属盐,如硬脂酸钙、月桂酸钙、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镁(通常称作金属皂);通过用乙烯基系单体如苯乙烯或丙烯酸接枝脂肪族烃系蜡得到的蜡;由脂肪酸如山萮酸单甘油酯与多羟基醇形成的部分酯化产物;和通过使植物油脂氢化得到的具有羟基的甲基酯化合物。
这些蜡中,基于改进低温定影性和耐定影卷绕性(fixation windingresistance)的观点,优选烃系蜡,如石蜡或费托蜡。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以0.5质量份-20质量份的含量使用蜡。另外,基于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与耐热污损性间的兼容性观点考虑,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升温时的吸热曲线中,在30℃-200℃温度范围内存在的最大吸热峰的峰值温度优选为50℃-110℃。
[着色剂]
作为可引入本发明调色剂中的着色剂,可给出以下着色剂。
作为黑色着色剂,给出:炭黑;采用黄色着色剂、品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调制成黑色的着色剂。尽管可单独使用颜料作为着色剂,但基于全色图像的质量考虑,更优选组合使用染料和颜料,以改进着色剂的鲜明度。
作为品红色着色颜料,给出例如: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2、48:3、48:4、49、50、51、52、53、54、55、57:1、58、60、63、64、68、81:1、83、87、88、89、90、112、114、122、123、146、147、150、163、184、202、206、207、209、238、269或282;C.I.颜料紫19;和C.I瓮红1、2、10、13、15、23、29或35.
作为品红色着色染料,给出例如:油溶性染料,如:C.I.溶剂红1、3、8、23、24、25、27、30、49、81、82、83、84、100、109或121;C.I.分散红9;C.I.溶剂紫8、13、14、21或27;和C.I.分散紫1;和碱性染料如:C.I.碱性红1、2、9、12、13、14、15、17、18、22、23、24、27、29、32、34、35、36、37、38、39或40;和C.I.碱性紫1、3、7、10、14、15、21、25、26、27或28。
作为青色着色颜料,给出例如:C.I.颜料蓝2、3、15:2、15:3、15:4、16、或17;C.I.瓮蓝6;C.I.酸性蓝45;和其中酞菁骨架被1-5个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取代的铜酞菁颜料。
例如,给出C.I.溶剂蓝70作为青色着色染料。
作为黄色着色颜料,给出例如: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62、65、73、74、83、93、94、95、97、109、110、111、120、127、128、129、147、151、154、155、168、174、175、176、180、181或185;和C.I.瓮黄1、3或20。
例如,给出C.I.溶剂黄162作为黄色着色染料。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以0.1质量份-30质量份的量使用着色剂。
[电荷控制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视需要可包含电荷控制剂。作为引入调色剂中的电荷控制剂,可采用已知的试剂。特别是,无色的芳香族羧酸的金属化合物提供了调色剂的高带电速度,并可稳定地保持恒定的带电量,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负电荷控制剂,给出水杨酸金属化合物、萘甲酸金属化合物、二羧酸金属化合物、侧链具有磺酸或羧酸的高分子化合物、侧链具有磺酸盐或磺酸酯的高分子化合物、侧链具有羧酸盐或羧酸酯的高分子化合物、硼化合物、脲化合物、硅化合物和杯芳烃(calixarene)。所述电荷控制剂可内部添加至各调色剂颗粒中,或可外部添加至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电荷控制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2质量份-10质量份。
[二氧化硅细颗粒]
优选使用通过任意方法如湿法、火焰熔融法或气相法生产的二氧化硅细颗粒作为本发明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所述湿法是例如溶胶凝胶法,其包括:在含有水的有机溶剂中滴加烷氧基硅烷;采用催化剂对混合物进行水解和缩合反应;从得到的二氧化硅溶胶悬浮液中除去溶剂;并干燥剩余物以提供溶胶凝胶二氧化硅。
所述火焰熔融法是例如包括以下的方法:预先气化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硅化合物;然后在通过供给由氢气和/或烃和氧气形成的可燃气体形成的外焰中分解并熔融硅化合物,以提供二氧化硅细颗粒(熔融二氧化硅)。在火焰熔融法中,可进行以下步骤:在外焰中,与由硅化合物生产二氧化硅细颗粒同步地,使二氧化硅细颗粒相互熔合并聚结,从而所述颗粒可具有期望的粒径和形状,然后冷却所得物并用袋滤机等收集。对用作原料的硅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即可。其例子包括:环状硅氧烷,如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硅氧烷,如六甲基二硅氧烷或八甲基三硅氧烷;烷氧基硅烷,如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有机硅烷化合物,如四甲基硅烷、二乙基硅烷或六甲基二硅氮烷;卤化硅,如单氯硅烷、二氯硅烷、三氯硅烷或四氯硅烷;和无机硅化合物,如单硅烷或二硅烷。
气相法为例如发烟法(fumed method),其包括在高温下将四氯化硅与氢气、氧气和稀释气体(如氮气、氩气或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燃烧,以生产二氧化硅细颗粒。
基于对其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的目的,优选对二氧化硅细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此时,优选使用硅烷偶联剂或硅油作为待使用的表面处理剂。
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硅烷、苄基二甲基氯硅烷、溴甲基二甲基氯硅烷、α-氯乙基三氯硅烷、β-氯乙基三氯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三有机甲硅烷基硫醇、三甲基甲硅烷基硫醇、三有机基甲硅烷基丙烯酸酯、乙烯基二甲基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每分子具有2-12个硅氧烷单元并包含键合至位于末端的单元的一个硅原子的羟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
用于本发明的用于处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硅油的例子包括二甲基硅油、烷基改性的硅油、α-甲基苯乙烯改性的硅油、氯苯基硅油和氟改性的硅油。所述硅油不限于上述那些。硅油优选在25℃温度下具有50-1,000mm2/s的粘度。当粘度小于50mm2/s时,采用加热蒸发部分油,从而带电特性易于劣化。当粘度超过1,000mm2/s时,在处理操作中难以处理油。可采用已知技术作为硅油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的例子包括:包括通过采用混合器混合硅酸细颗粒和硅油的方法;包括采用喷雾器在硅酸细颗粒中喷雾硅油的方法;和包括在溶剂中溶解硅油,并将溶液与硅酸细颗粒混合的方法。所述处理方法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特别优选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或硅油作为表面处理剂来处理。
[外部添加剂]
在本发明中,视需要可进一步添加外部添剂加以改进流动性或调节摩擦带电量。
外部添加剂优选为各自由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或钛酸锶制成的无机细颗粒。所述无机细颗粒采用疏水化剂如硅烷化合物或硅油或其混合物进行疏水化处理。
关于待使用的外部添加剂的比表面积,基于抑制包埋外部添加剂的观点,优选无机细颗粒具有10m2/g-50m2/g的比表面积。
另外,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以0.1质量份-5.0质量份的量使用外部添加剂。
尽管在混合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时可使用已知的混合器如亨舍尔混合器,但对所述设备没有特别限制,只要采用该设备可混合颗粒和添加剂即可。
[生产方法]
作为生产本发明调色剂的方法,可采用已知生产方法而没有任何特别限制。现在,通过采用涉及利用粉碎法的调色剂的生产方法作为例子进行描述。
在原料混合步骤中,称重预定量的构成调色剂颗粒的材料,如粘结剂树脂和蜡以及视需要使用的其它组分如着色剂和电荷控制剂,并共混和混合所述材料。作为混合设备,给出例如双锥区混合器、V形混合器、鼓形混合器、超级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诺塔混合器和MECHANO HYBRID(NIPPONCOKE&ENGINEERING CO.,LTD.)。
接着,将混合材料熔融捏合以将蜡等分散在树脂中。在熔融捏合步骤中,可使用间歇捏合机如加压捏合机或班伯里混合机,或可使用连续捏合机。由于连续生产的优点,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是主流设备。其例子包括:KTK型双螺杆挤出机(Kobe Steel.,Ltd.制);TEM型双螺杆挤出机(Toshiba MachineCO.,Ltd.制);PCM捏合机(Ikegai Corp.制);双螺杆挤出机(KCK CO.,Ltd.制);共捏合机(Buss Inc.制);和KNEADEX(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此外,可通过双辊等辊压通过熔融捏合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并在冷却步骤中用水等冷却。
接着,在粉碎步骤中,将树脂组合物的冷却产物粉碎至期望粒径。在粉碎步骤中,采用粉碎机如破碎机、锤磨机或削磨机(feather mill)粗粉碎冷却产物,然后采用例如Kryptron System(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Super Rotor(Nisshin Engineering Inc.制)、Turbo Mill(Turbo Kogyo Co.,Ltd.制)或基于空气喷射体系的微细粉碎机微细粉碎。
此后,视需要,采用惯性分级型分级器或筛如Elbow-Jet(NITTETSUMINING CO.,LTD.制),或离心型分级器或筛如Turboplex(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制)、TSP Separator(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或Faculty(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分级得到的颗粒,以得到调色剂颗粒。
另外,粉碎后,视需要可采用Hybridization System(NARA MACHINERYCO.,LTD.制)、Mechanofusion System(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Faculty(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或Meteorainbow MR型(NipponPneumatic Mfg.Co.,Ltd.制)进行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处理,如球形化处理。
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进行以下:将二氧化硅细颗粒分散在通过所述生产方法得到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并在分散状态下通过采用热风表面处理将二氧化硅细颗粒固着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调色剂可通过采用例如图1所示表面处理设备利用热风进行表面处理,并视需要进行分级得到。
采用热风表面处理特别优选如下:从高压空气供给喷嘴通过喷射喷出调色剂颗粒,通过将调色剂颗粒暴露于空气来处理喷出的调色剂颗粒表面,和热风温度落在100℃-450℃范围内。
现在,参考图1描述涉及采用热风的表面处理方法的概况,但所述方法不限于此。图1是阐述本发明中采用的表面处理设备例子的截面图。具体地,将无机细颗粒分散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然后将得到的颗粒供给至表面处理设备。接着,通过从高压空气供给喷嘴915喷射的喷射空气使从调色剂供给口900供给的调色剂颗粒914加速,并传送至喷嘴下部的气流喷射构件902。由气流喷射构件902喷射扩散空气,并使调色剂颗粒通过扩散空气向外部方向扩散。此时,通过调节喷射空气的流速和扩散空气的流速,控制调色剂颗粒的扩散状态。
另外,调色剂供给口900的外周、表面处理设备的外周和输送管916的外周各自设置有冷却夹套906,以防止调色剂颗粒熔合。应该指出的是,优选使冷却水(优选防冻剂如乙二醇)通过冷却夹套。同时,采用由热风供给口901供给的热风处理通过扩散空气扩散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此时,热风的温度C(℃)优选为100℃-450℃,更优选100℃-400℃,特别优选150℃-300℃。
当热风的温度小于100℃时,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可能发生表面粗糙的变化。另外,当温度超过450℃时,熔融状态进展程度过大以至于会发生调色剂的聚结,导致调色剂粗大化和熔合。
将表面经热风处理的调色剂颗粒用从设置在所述设备上部外周的冷风供给口903供给的冷风冷却。此时,冷风可由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侧面上的第二冷风供给口904引入,以控制设备内的温度分布和控制调色剂的表面状态的目的。在第二冷风供给口904的出口中可使用狭缝形状、百叶窗形状、多孔板形状、筛网形状等,和视需要可选择与中央方向横向的方向或沿设备壁面的方向作为引入冷风的方向。此时,冷风的温度E(℃)优选为-50℃~10℃,更优选-40℃~8℃。另外,所述冷风优选为除湿冷风。具体地,冷风的绝对含水量优选为5g/m3以下,更优选3g/m3以下。
当冷风温度小于-50℃时,设备内的温度降至过低程度,以至于不能充分进行作为初始目标的热处理,从而在部分情况下不能进行调色剂颗粒的球形化。另外,当温度超过10℃时,设备内热风区的控制变得不足,发生颗粒聚结,一些情况下发生粉末颗粒的聚结。另外,当冷风的绝对含水量超过5g/m3时,冷风的亲水性升高。从而,蜡的溶出速度减慢。从而,观察到以下趋势:变得难以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固着率控制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此后,采用鼓风机吸引冷却的调色剂颗粒,并采用旋风分离器等通过输送管916回收。
另外,视需要,可采用NARA MACHINERY CO.,LTD.生产的Hybridization System或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的MechanofusionSystem进一步进行表面改性和球形化处理。在此情况下,可视需要使用筛分机如空气筛HIBOLTER(SHINTOKYO KIKAI CO.,LTD.制)。
此后,可视需要外部添加其它无机细颗粒以赋予流动性和改进带电稳定性。混合设备的例子包括双锥混合器、V型混合器、鼓形混合器、超级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诺塔混合器或MECHANO HYBRID(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
接着,描述测量本发明涉及的各物理性质的方法。
[测量最大压实应力(a)和单轴崩坏应力(b)的方法]
采用Shear Scan TS-12(Sci-Tec制)测量最大压实应力(a)和单轴崩坏应力(b),和所述Shear Scan根据基于Prof.Virendra M.Puri撰写的“CHARACTERIZING POWDER FLOWABILITY(2002年1月24日出版)”中描述的Mohr-Coulomb模型的原理进行测量。
具体地,采用可沿截面方向向其线性施加剪切力的线性剪切单元(圆柱状,直径:80mm,体积:140cm3)在室温环境(23℃,60%RH)下进行测量。将调色剂装填至所述单元中,并施加垂直负荷至1.0kPa,从而产生压实粉体层以使得在垂直负荷下达到最紧密充填状态(本发明中优选采用Shear Scan的测量,因为可自动检测压实状态下的压力并在没有任何个体差异下产生)。压实粉体层通过设定垂直负荷为3.0kPa、5.0kPa和7.0kPa类似地形成。然后,将剪切力逐渐施加至在各垂直负荷下形成的样品上,同时连续施加压实粉体层形成中施加的垂直负荷,并进行测量此时剪切应力变动的试验,以确定驻点(stationary point)。如下判断压实粉体层是否达到驻点:当剪切应力的位移和用于施加垂直负荷的负荷施加单元的垂直方向位移下降,和所述两种位移在试验中开始达到稳定值时,判断所述层已达到驻点。接着,从已经达到驻点的压实粉体层逐步释放垂直负荷,建立在各负荷下的破坏包络线(垂直负荷应力对剪切应力的图),并确定Y截距和斜率。在基于Mohr-Coulomb模型的分析中,采用以下等式表达单轴崩坏应力和最大压实应力,和Y截距与斜率分别表示“凝聚力”和“内部摩擦角”。
单轴崩坏应力
最大压实应力
c=凝聚力, σssp=驻点处的垂直负荷)
绘制各负荷下计算的单轴崩坏应力和最大压实应力(流动函数图),和根据该图画出直线。由该直线确定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的单轴崩坏应力。
在本发明中,将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调色剂的单轴崩坏应力控制为2.5kPa-3.5kPa是重要的。
[覆盖率X的计算]
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ver.5.0(NIPPON RPER K.K.),通过分析用Hitachi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拍摄的调色剂表面图像,计算本发明中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X。采用S-4800拍摄图像的条件如下所述。
(1)样品制备
以薄层形式将导电糊涂覆在样品台(铝样品台尺寸15mm×6mm),并采用调色剂喷雾所述糊。此外,进行吹气以从样品台上除去过量的调色剂,并充分干燥剩余的调色剂。将样品台设置在样品保持器上,并采用样品高度尺将样品台高度调节至36mm。
(2)设定采用S-4800观察的条件
采用由S-4800观察反射的电子图像得到的图像进行覆盖率X计算。与二次电子图像相比,反射的电子图像在无机细颗粒的带电(charge-up)中减少,从而可以高精度测量覆盖率X。应该指出的是,当除二氧化硅细颗粒以外的颗粒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时,采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仪(EDAX)进行元素分析,以识别二氧化硅细颗粒,然后计算覆盖率X。
将液氮倒入安装在S-4800镜体上的防污捕集器中直至液体溢出,将所述捕集器放置30分钟。激活S-4800的“PC-SEM”以进行冲洗(作为电子源的FE芯片的清洁)。点击屏幕上控制面板的加速电压显示部分,并按下[冲洗]按钮,以打开冲洗执行对话。确认冲洗强度为2后,执行冲洗。证实通过冲洗的发射电流为20-40μA。将样品保持器插入S-4800镜体的样品室中。按下控制面板的[原点],以将样品保持器移动至观察位置。
点击加速电压显示部分以打开HV设定对话,将加速电压和发射电流分别设定为[0.8kV]和[20μA]。在操作面板的[基本]标记中,在信号选择中选择[SE],并选择[上(U)]和[+BSE]用于SE检测。在[+BSE]的右侧选择框中,选择[L.A.100]以设定采用反射电子图像进行观察的模式。类似地,在操作面板的[基本]标记中,分别将电子光学体系条件块的探针电流、焦点模式和WD设定为[Normal]、[UHR]和[3.0mm]。按下控制面板的加速电压显示部分的[ON]按钮,以施加加速电压。
(3)焦点调节
旋转操作面板的焦点旋钮[COARSE],获得一定程度的对焦后,调节孔校正(aperture alignment)。点击控制面板的[Align]以显示校正对话并选择[Beam]。旋转操作面板的STIGMA/ALIGNMENT旋钮(X,Y)以移动光束以显示同心圆的中心。接着,选择[孔]并一次旋转STIGMA/ALIGNMENT旋钮(X,Y),以进行对焦,从而可停止或最小化图像的移动。关闭孔对话,并通过自动对焦进行对焦。然后,将放大率设定为50,000(50k),采用焦点旋钮和STIGMA/ALIGNMENT旋钮以与前述相同的方式进行焦点调节,并通过自动对焦再次进行对焦。通过再次重复前述操作进行对焦。当观察的表面倾角较大时,采用其测量覆盖率的精度易于下降。因此,选择表面具有尽可能小的倾斜的调色剂颗粒,并通过选择此类调色剂颗粒以使得观察的全部表面在焦点调节时同时对焦来分析。
(4)图像保存
根据ABC模式进行亮度调节,并选取640×480像素尺寸的照片并保存。采用图像文件进行以下分析。对一个调色剂颗粒选取一幅照片,并针对至少30个调色剂颗粒获取图像。
(5)图像分析
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以下分析软件对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图像进行二进制编码处理,计算覆盖率X。同时,将一个屏幕分成12个方块,并分析每个方块。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5.0版进行分析的条件如下所述。
软件Image-Pro Plus5.1J
从工具栏的“测量”中以所述顺序选择“计数/尺寸”和“选项”并设定二值化条件。在目标提取选项中选择“8-连接”,并将“平滑化”设定为0。另外,不选择“Pre-Filter”、“Fill Holes”和“Convex Hull”,并将“清洁边界”设定为“无”。从工具栏的“测量”中选择“测量项目”,并将“2至107”输入面积筛选范围(areascreening range)。
通过围绕方块区域计算覆盖率。同时,进行围绕以使得区域的面积(C)可为24,000-26,000像素。通过“处理”二值化进行自动二值化以计算无二氧化硅区域面积的总和(D)。
采用以下等式由方块区域面积C和无二氧化硅区域面积的总和D,确定覆盖率X。
覆盖率X(%)=100-(D/C×100)
将全部得到的数据的平均值定义为本发明的覆盖率X。
[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固着率的计算]
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固着率由常规状态下调色剂中二氧化硅细颗粒的量和除去未固着至调色剂颗粒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后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剩余量来计算。
(1)未固着的无机细颗粒的除去
如下所述除去未固着的无机细颗粒。
将100克蔗糖添加至100ml离子交换水内并溶解在其中,同时用热水加热以制备蔗糖溶液。将通过添加23ml蔗糖溶液和6.0m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Contaminon N(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制备的溶液添加至50ml可密封的聚乙烯制的样品瓶中,向该溶液内添加1.0g测量样品,并通过轻微振荡该密封瓶搅拌所述混合物。然后,将瓶静置1小时。采用KMShaker(Iwaki Sangyo:商品名)在350spm下振荡已静置1小时的样品20分钟。此时,振荡样品的角度如下:当将振荡器直接向上的方向(垂直)定义为0°时,调节待振荡的支杆向前移动15°,并向后移动20°。将样品瓶固定在安装于支杆顶端的固定架(通过将样品瓶盖子固定在支杆中心的延长上得到)上。将振荡样品迅速转移至离心用容器中。采用高速制冷离心机H-9R(KOKUSAN Co.,Ltd.制;商品名)在以下条件下离心已经转移至离心用容器的样品:预设温度120℃,加速和减速的时间为最短,转数为3,500rpm,旋转时间为30分钟。回收最上部分离的调色剂并采用真空过滤器过滤,然后用干燥器干燥1小时以上。
由以下等式计算固着率。
固着率[A]={1-(P1-P2)/P1}×100
(在等式中,P1表示初始调色剂的SiO2的量(质量%),P2表示通过上述方法除去未固着在调色剂颗粒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后调色剂的SiO2量(质量%)。调色剂的SiO2量通过由通过XRF(X射线荧光测量)确定的调色剂的SiO2强度绘制校正曲线而计算)
[二氧化硅细颗粒粒径的计算]
由采用Hitachi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Hitachi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拍摄的调色剂表面图像,计算二氧化硅细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采用S-4800拍摄图像的条件如下所述。
采用与在“覆盖率X计算”部分相同的方式进行(1)-(2)的操作,并采用与操作(3)相同的方式通过在50,000放大率下进行焦点调节使调色剂表面对焦。然后,根据ABC模式进行亮度调节。接着,将放大率设定为100,000倍,然后以与操作(3)相同的方式采用焦点旋钮和STIGMA/ALIGNMENT旋钮进行焦点调节。此外,通过自动对焦进行对焦。通过再次重复焦点调节操作在100,000放大率下进行对焦。
然后,测量调色剂表面上至少300个无机细颗粒的粒径,并确定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在此情况下,一些二氧化硅细颗粒作为聚集块存在。因此,确定可识别为一次颗粒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最大直径,并通过对得到的最大直径取算数平均值得到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
<重均粒径(D4)的测量方法>
通过使用装配有100μm口管的精密粒径分布测量设备,并采用孔电阻方法、"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3"(注册商标,Beckman Coulter,Inc.制造)和附带的用于设定测量条件和分析测量数据的专用软件“Beckman CoulterMultisizer3Version3.51”(Beckman Coulter,Inc.制),通过采用25,000个有效测量通道的测量获得的测量数据的分析,来计算调色剂颗粒的重均粒径(D4)。
作为用于测量的电解质水溶液,可以使用通过将特级氯化钠溶解于离子交换水中成为约1质量%浓度的溶液,例如"Isoton II"(Beckman Coulter,Inc制造)。
此外,在进行测量和分析前,如下设定该专用软件。
在专用软件的"改变标准操作方法(SOM)的画面"中,将控制模式的总计数设定为50,000个颗粒,将测量次数设定为1,并将Kd值设定为通过使用“标准颗粒10.0μm”(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获得的值。将阈值和噪音水平通过按压阈值/噪音水平测量按钮来自动设定。此外,将电流设定为1,600μA,增益(gain)设定为2,将电解质水溶液设定为ISOTON II,并将复选标记放置在测量后进行口管冲洗的项目。
在专用软件的“从脉冲至粒径的设定转化画面”中,将元件间隔(bininterval)设定为对数粒径,将粒径元件数设定为256,并将粒径范围设定为2μm-60μm。
测量方法具体如下进行。
1.将约200ml上述电解质水溶液放入Multisizer3专用的250ml圆底玻璃烧杯中,将该烧杯放在样品台中,并以24转/秒进行用搅拌棒的逆时针方向搅拌。通过分析软件的"口冲洗(aperture flush)"功能将口管中的污垢和气泡优先除去。
2.将约30ml上述电解质水溶液放入100ml平底玻璃烧杯中。向该烧杯中添加作为分散剂的用三质量倍的离子交换水稀释"Contaminon N"(用于洗涤精密测量仪器的中性pH7的中性清洁剂的10质量%水溶液,其包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其由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Lt d.制造)制备的约0.3ml稀释液。
3.在“Ultrasonic Dispersion System Tetora150”(Nikkaki Bios Co.,Ltd.)中,即,在装备有其相位偏移180°振荡频率为50kHz的两个振荡器的、具有120W的电输出的超声波分散机中,将规定量的离子交换水加入该超声波分散机的水槽中,并将约2ml的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槽中。
4.将第2项中所述的烧杯放置在超声波分散机的烧杯固定口中,开启超声波分散机。以使烧杯中电解质水溶液表面的共振状态在最大程度的方式调节烧杯的高度。
5.在用超声波照射如第4项所述放置的烧杯内的电解质水溶液的情况下,将约10mg调色剂颗粒以小的等分量添加至电解质水溶液中并分散。超声波分散处理继续另外60秒。此外,在超声波分散期间,适当控制水槽中的水温为10-40℃。
6.使用移液管,将第5项中所述的含有分散的调色剂颗粒的电解质水溶液逐滴添加至如第1项中所述的放置在样品台中的圆底烧杯中,调节以获得测量浓度约5%。然后进行测量,直到测量颗粒数达到50,000个。
7.用设备附带的专用软件分析测量数据,并计算重均粒径(D4)。此外,在专用软件中设定的具有图/体积%的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术平均)画面上显示的“平均直径”对应于重均粒径(D4)。
<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形度的测量方法>
使用由校准过程的测量分析条件,用“FPIA-3000型”(Sysmex Corporation)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测量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形度。
测量方法如下。首先,将约20ml已经除去固体杂质的离子交换水放入玻璃容器中。接着,将约0.2ml的用约3质量倍的离子交换水稀释"ContaminonN"(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组成的用于清洗精密分析仪的的中性(pH为7)清洁剂的10质量%水溶液,由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Ltd.可得)制备的稀释液作为分散剂添加至该容器。然后,添加约0.02g测量样品,并使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2分钟,从而形成测量用分散液。此时,将分散液适当冷却至至少10℃且40℃以下的温度。使用具有50kHz振荡频率和150W电输出的桌式超声波清洗/分散机(例如,VS-150,Velvo-Clear制)作为超声波分散机,将给定量的离子交换水放入水槽中并且将约2ml的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槽中。
使用安装有"UPlanApro"(放大倍率:10X,孔数(numerical aperture):0.40)作为物镜的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并且使用颗粒鞘"PSE-900A"(SysmexCorporation制)作为鞘液进行测量。
将根据上述步骤制备的分散液引入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并且以HPF测量模式、以总计数模式对3,000个调色剂颗粒进行测量。然后,在颗粒分析时将二值化阈值设定为85%,和将分析的粒径限定为1.985μm以上且小于39.69μm的圆当量直径,确定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形度。
为此测量,在开始测量之前,使用标准乳胶颗粒(例如,用离子交换水稀释得自Duke Scientific的"RESEARCH AND TEST PARTICLES LatexMicrosphere Suspensions5200A")进行自动焦点调节。优选从开始测量之后每2小时进行焦点调节。
在本发明中,使用由Sysmex Corporation进行校准操作的并且已经收到由Sysmex Corporation颁发的校准证书的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除了将分析的颗粒直径限定为1.985μm以上且小于39.69μm的圆当量直径以外,在收到校准证书时的测量和分析条件下进行测量。
在FPIA-3000(得自Sysmex Corporation)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中采用的测量原理为,捕获流动颗粒作为静止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将已添加至样品室的样品供给具有样品抽吸注射器的扁平鞘流池。供给入扁平鞘流池的样品夹置在鞘液之间,形成扁平流。
使用频闪灯以1/60秒的间隔照射通过扁平鞘流池的样品,使流动的颗粒被捕获为静止的图像。因为使流动变平,因此以聚焦的状态捕获图像。用CCD相机捕获颗粒图像,且捕获的图像为用512×512像素图像处理分辨率(每像素0.37μm×0.37μm)处理的图像,之后在各颗粒图像上进行轮廓抽取,并计算颗粒图像的投影面积S和周长L。
接着,使用上述面积S和周长L来确定圆当量直径和圆形度。圆当量直径是具有与颗粒图像的投影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
圆形度定义为通过将由圆当量直径确定的圆的周长除以颗粒的投影图像的周长求得的值,并且使用下式计算。
圆形度=[2×(π×S)1/2]/L。
当颗粒图像为圆形时,圆形度为1.000。颗粒图像外周的凹凸程度越大,圆形度的值就越小。计算各颗粒的圆形度后,将0.200至1.000的圆形度范围分割成800份,计算所得圆形度的算术平均值,并处理所得值作为平均圆形度。
接着,描述采用本发明的显影剂补充盒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构造。然后,顺序描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上的显影剂补充体系的构造,换言之,显影剂补充设备和显影剂补充配件。
(图像形成设备)
作为安装有可拆卸地安装显影剂补充盒的显影剂补充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例子,参考图2描述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
在图2中,采用附图标记100表示复印机主体(以下称作“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或“设备主体”)。另外,将原稿101放置在原稿台玻璃102上。然后,通过根据在具有光学部103的多个反射镜M和透镜Ln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04(以下称作“感光构件”)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成像光学图像来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干式显影装置201a,采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
分别由附图标记111和112表示转印充电装置和分离充电装置。这里,通过转印充电装置111将采用显影剂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的图像转印至纸张P。然后,通过分离充电装置112使已经转印有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从感光构件104分离。
然后,通过输送部113输送的纸张P到达通过热和压力使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定影的定影部114。接着,通过排出辊116将纸张排出至排出托盘117。
在所述构造的设备主体100中,围绕感光构件104设置诸如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201a、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部202和作为充电单元的一次充电装置203等的图像形成处理装置。应该指出的是,显影装置201a通过使显影剂附着在图像上使基于原稿101的图像信息通过光学部103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另外,一次充电装置203用于使感光构件的表面均匀充电,以使得可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期望的静电图像。另外,清洁部202用于除去残留在感光构件104上的显影剂。
(显影剂补充设备)
接着,参考图2至图4A和图4B描述显影剂补充设备201。图3示出了安装构成显影剂补充盒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安装部10的立体图。应该指出的是,显影剂补充盒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和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另外,图4A和图4B示出了控制系统、显影剂补充容器1和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如图2所示,显影剂补充设备201包括:可拆卸地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安装部(安装空间)10;用于临时存留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的料斗10a;和显影装置201a。
另外,如图3所示,安装部10设置有旋转方向限制部(保持机构)11,旋转方向限制部11用于在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时通过抵接凸缘部4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凸缘部4(参见图8C)的运动限制在旋转方向。
另外,安装部10包括显影剂接收口(显影剂接收孔)13,显影剂接收口13用于在安装显影剂补充容器1时,通过与下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排出孔)4a(参见图4A和图4B)连通来接收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排出的显影剂。然后,通过显影剂接收口13将显影剂由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供给至显影装置201a。应该指出的是,在该例子中,将显影剂接收口13的直径设定为与微细口(针孔)相当的3mm,以尽可能地防止安装部10内部的显影剂污染。应该指出的是,显影剂接收口的直径仅需是使得显影剂能够从排出口4a排出的直径。
另外,如图4A所示,料斗10a具有用于将显影剂输送至显影装置201a的输送螺杆10b、与显影装置201a连通的开口10c和检测料斗10a内容纳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传感器10d。
此外,如图3所示,安装部10包括充当驱动机构(驱动部)的驱动齿轮300。旋转驱动力由驱动马达500(未示出)经驱动齿轮系传导至驱动齿轮300,该齿轮具有在被设置于安装部10的状态下向显影剂补充容器1施加旋转驱动力的功能。
另外,如图4B所示,驱动马达500被构造为其操作可通过控制设备(CPU)600(未示出)控制。如图4A所示,控制设备600被构造为基于由显影剂传感器10d输入的显影剂残留量信息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
应该指出的是,在该例子中,将驱动齿轮300设定为仅沿一个方向旋转,以促进驱动马达500的控制。换言之,控制设备600被构造为仅控制驱动马达500的ON(操作)/OFF(非操作)。
(通过显影剂补充设备的显影剂补充控制)
接着,描述通过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显影剂补充控制。通过采用控制设备(CPU)控制各种装置来进行显影剂补充控制。
在该例子中,采用以下构造:控制设备600根据显影剂传感器10d的输出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非操作,从而防止在料斗10a中容纳超过一定量的显影剂。
具体地,首先,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查料斗10a中显影剂的含量。然后,当由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的显影剂含量被判定为低于预定量时,换言之,当通过显影剂传感器10d未检测到显影剂时,通过驱动驱动马达500来进行一定时间的显影剂补充操作。
当通过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的显影剂含量被判定为已经达到作为显影剂补充操作的结果的预定量时,换言之,当通过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测到显影剂时,通过关闭驱动马达500的驱动来停止显影剂补充操作。通过停止该补充操作,完成一系列显影剂补充步骤。
当料斗10a内的显影剂含量由于与图像形成相关的显影剂的消耗而变得低于预定量时,可以重复进行显影剂补充步骤。
尽管如上所述的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临时存留在料斗10a中并接着用显影剂补充显影装置201a的构造是可行的,但在本例子中采用下述构造用于显影剂补充设备201。
如下所述,在本例子中,显影剂补充容器1内的显影剂几乎不会仅由重力作用而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由泵部3a通过体积变化操作排出,从而可抑制排出量的变化。因此,即使在省略料斗10a的图4B所示的例子中,也可用显影剂稳定地补充显影室。
(显影剂补充容器)
接着,参考图5A-图5C至图7A和图7B描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构造。图5A是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整体立体图,图5B是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示出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于安装部10的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6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立体图,图7A是泵部3a在其使用时最大扩张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泵部3a在使用时最大收缩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5A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1包括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并本身包含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内部空间的显影剂容纳部2(也称作“容器主体”)。在本例子中,筒部2k、排出部4c(参见图4B)和泵部3a(参见图8A和8B)充当显影剂容纳部2。此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在沿显影剂容纳部2的长度方向(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一端侧包含凸缘部4(也称作“非旋转部”)。另外,筒部2k构造为能够相对于凸缘部4旋转。应该指出的是,筒部2k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不影响显影剂补充步骤中转动操作的程度的非圆形。例如,可采用椭圆形或多边形。
应该指出的是,在该例子中,如图7A所示,充当显影剂容纳室的筒部2k的总长L1和外径R1分别设定为约460mm和约60mm。另外,将充当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4c区域的长度L2设置为约21mm,泵部3a的总长度L3(使用时在可扩张范围内的最大扩张状态下)为约29mm,如图7B所示,泵部3a的总长度L4(使用时在可扩张范围内的最大收缩状态下)为约24mm。
另外,在该例子中,采用以下构造: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设备201上的状态下,如图5A-图5C和图6所示,将筒部2k和排出部4c水平排列设置。换言之,筒部2k被构造为使得与其竖直方向的长度相比,其水平方向的长度可以是足够长的,并且其水平方向的侧面可与排出部4c连接。因此,与采用以下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少下述排出口4a上存在的显影剂量: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设备201上的状态下,筒部2k竖直地位于排出部4c上方。因此,靠近排出口4a的显影剂几乎不会被压实(consolidate),从而可平稳地进行吸气和排气操作。
(用于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材料)
在本例子中,采用以下构造:通过采用下述泵部3a改变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来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因此,作为用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材料,优选采用以下材料:具有使得材料既不会因体积变化而大幅崩溃也不会大幅膨胀的刚性的材料。
另外,在本例子中,显影剂补充容器1被构造为仅通过排出口4a与外界连通,而除排出口4a外与外界封闭。换言之,因为采用以下构造,所以需要保持稳定排出性能的气密性:通过用泵部3a减小或增加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从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
考虑到前述内容,在本例子中,用于各显影剂容纳部2和排出部4c的材料是聚苯乙烯树脂,用于泵部3a的材料是聚丙烯树脂。
应该指出的是,用于各显影剂容纳部2和排出部4c的材料仅须为能够耐体积变化的材料。例如,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的其它树脂均可使用。另外,这些部分均可由金属制成。
此外,用于泵部3a的材料仅须为表现出扩张和收缩功能、并可通过其体积变化改变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由ABS、聚苯乙烯、聚酯或聚乙烯制成的薄壁产品。另外,橡胶和其它可扩张材料等均可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例如通过调整树脂材料的厚度能够确保泵部3a、显影剂容纳部2、排出部4c的上述各功能,则这些组件可由相同材料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法或吹塑成型法一体地制成。
现在,按顺序详细描述凸缘部4、筒部2k、泵部3a、驱动接收机构2d和驱动转换机构2e(凸轮槽)的结构。
(凸缘部)
如图6所示,凸缘部4设置有用于临时存留从筒部(显影剂容纳室)2k内输出的显影剂的中空排出部(显影剂排出室)4c。排出部4c包括设置有使显影剂排出至显影剂补充容器1外部,换言之,用于将显影剂补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小排出口4a的底部。排出口4a的尺寸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此外,凸缘部4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排出口4a的开闭器4b。开闭器4b被构造为在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至安装部10的操作时抵接设置于安装部10的抵接构件21(视需要参见图3)。从而,与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至安装部10的操作一起,开闭器4b相对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沿筒部2k的旋转轴线方向(与方向M相反的方向)滑动。结果,排出口4a从开闭器4b露出,并完成开封操作。
在此时间点,排出口4a与安装部10的显影剂接收口13对准,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连通。在此状态下,可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显影剂。
此外,在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安装部10之后,凸缘部4被构造为基本固定不动。
具体地,设置图3所示的旋转方向限制部11,以使得凸缘部4自身不会沿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
从而,在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设备201上的状态下,设置于凸缘部4的排出部4c还基本阻止了沿筒部2k的旋转方向的旋转(达到反冲(backlash)程度的运动除外)。
同时,筒部2k被构造为在显影剂补充步骤中旋转而不受显影剂补充设备201在旋转方向上的限制。
此外,如图7A所示,设置板状的分隔壁6,其用于通过螺旋突部(输送部)2c的中介作用将显影剂从筒部2k输送至排出部4c。分隔壁6被设置成将显影剂容纳部2内的区域的一部分基本二等分,并被构造为与筒部2k一体旋转。另外,分隔壁6具有均设置有相对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突起6a的两个表面。倾斜突起6a与排出部4c的入口部连接。
从而,通过与筒部2k的旋转相关联的分隔壁6,使通过输送部2c输送的显影剂在重力方向上从底部冲向顶部。然后,随着筒部2k的进一步旋转,显影剂借助重力从分隔壁6的表面流下,然后通过倾斜突起6a转移至排出部4c侧。将倾斜突起6a设置在分隔壁6的两侧面,以便筒部2k每旋转一半就将显影剂供给至排出部4c。
(凸缘部的排出口)
在本实施方案中,设定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尺寸,从而防止当显影剂补充容器1处于向显影剂补充设备201补充显影剂的姿势时显影剂仅由于重力作用就足以排出。换言之,将排出口4a的开口尺寸设定得足够小,以防止显影剂仅由于重力作用(也称作细孔(针孔))就足以从显影剂补充容器排出。换言之,将孔的尺寸设定为使得排出口4a基本被显影剂封闭。由此,可预期以下效果。
(1)显影剂不易经排出口4a泄露。
(2)能够抑制显影剂在排出口4a打开时过度排出。
(3)可将显影剂的排出设定为主要取决于通过泵部3a的排出操作。
此外,当将排出口4a的尺寸被设定得小时,还可获得以下效果。
当向图像形成设备补充显影剂时,显影剂附着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和显影剂接收口13的外周部。从而,当将排出口4a的尺寸设定得大时,开口的边缘的周长增加。由此,显影剂附着到更宽的区域,导致容易发生粘脏(fouling)。换言之,作为抑制粘脏的方法,使排出口4a小尺寸化是适宜的。
在本实施方案中,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的尺寸设定为4mm(面积12.6mm2)或以下。将排出口4a的尺寸设定为与细孔(针孔)一样大,从而在向图像形成设备补充显影剂时,减少了附着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口4a和图像形成设备上的显影剂的量。
同时,优选将排出口4a的尺寸的下限值设定为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的显影剂至少能够从排出口4a通过的值。换言之,优选排出口大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容纳的显影剂的粒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和载体的数均粒径)。例如,当待补充的显影剂是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时,优选排出口大于粒径中较大的一方,即双组分显影剂中磁性载体的数均粒径。
具体地,当在待补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包含非磁性调色剂(体积平均粒径为5.5μm)和磁性载体(数均粒径为40μm)时,优选将排出口4a的直径设定为0.05mm(开口面积0.002mm2)或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当将排出口4a的尺寸设定为接近显影剂的粒径时,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期望量的显影剂,即需要较高的能量以操作泵部3a。此外,可能存在对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制造的限制。具体地,在采用注塑成型法通过树脂组分成型排出口4a的情况下,不能充分保证用于形成对应于排出口4a的部分的模具部件的耐久性。基于这些原因,优选将排出口4a的直径设定为0.5mm或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方案中,将排出口4a形成为圆形,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开口面积相同,与任意其它形状的排出口相比,可通过显影剂的附着而粘脏的开口的边缘的周长在圆形的排出口中是最小的。从而,可与开闭器4b的打开/关闭操作联动扩张的显影剂的量减少,不易发生粘脏。此外,圆形排出口降低了排出时的阻力,并具有最高的排出性能。从而,更优选将排出口4a形成为排出量和防粘脏得到最优平衡的圆形。
在该实施方案中,基于上述观点,将排出口4a形成为圆形,并将其开口直径设定为2mm。
需要注意的是,视需要,可设置多个排出口4a。在此情况下,优选各开口面积满足上述开口面积范围。
(筒部)
接着,参考图5A-图5C和图6,描述充当显影剂容纳室的筒部2k。
如图5A-图5C和图6所示,筒部2k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设置有螺旋突起输送部2c,螺旋突起输送部2c充当随着其旋转向充当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4c(排出口4a)输送筒部2k中容纳的显影剂的单元。此外,通过吹塑成型法由上述树脂材料形成筒部2k。
需要注意的是,为增加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以便增加填充量,考虑沿高度方向增加作为显影剂容纳部2的凸缘部4的体积的方法。然而,在该构造中,由于显影剂的自身重量使得作用于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的重力作用强化。结果,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易于被压实,阻碍了经由排出口4a的吸气/排气。在此情况下,为了疏松由经排出口4a由于吸气而被压实的显影剂,或为了通过排气而排出显影剂,需要进一步增加泵部3a的体积变化量。然而,结果是驱动泵部3a的驱动力变得更高,这会导致对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过大的载荷。
同时,在该实施方案中,筒部2k与凸缘部4水平排列设置。从而,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排出口4a上显影剂层的厚度可设定得小于上述结构的显影剂层的厚度。由此,显影剂不容易被重力作用压实。结果,可在不向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稳定排出显影剂。
此外,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压缩设置在凸缘部4的内表面的环形密封构件的凸缘密封5b的状态下,使筒部2k相对于凸缘部4可旋转地固定。
由此,筒部2k在抵着凸缘密封5b滑动的同时旋转,而显影剂在旋转期间不会泄露。此外,保持了气密性。换言之,空气经排出口4a适当地吸入和排出。由此,在补充期间,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可按期望变化。
(泵部)
接着,参考图6以及图7A和图7B,描述伴随着往复运动体积可变化的(可往复运动的)泵部3a。图6是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截面立体图。图7A是泵部在其使用时最大扩张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泵部在其使用时最大收缩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该实施方案的泵部3a充当用于经排出口4a交替地进行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的吸气/排气机构。换言之,泵部3a充当气流产生机构,其用于反复且交替地产生经排出口4a流向显影剂补充容器内部的气流和从显影剂补充容器流向外部的气流。
如图7A所示,沿相对于排出部4c的X方向设置泵部3a。换言之,以使得泵部3a自身与排出部4c一起不沿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泵部3a。
此外,该实施方案的泵部3a能够在其中容纳显影剂。如下所述,泵部3a中的显影剂容纳空间在吸气操作时在使显影剂流动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后,在该实施方案中,作为泵部3a,采用了伴随往复运动体积可变化的体积可变型树脂泵部(波纹管泵)。具体地,如图6、图7A和图7B所示,采用的波纹管泵包括周期性交替形成的多个“峰”部和多个“谷”部。从而,泵部3a可通过由显影剂补充设备201接收的驱动力反复且交替地压缩和扩张。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实施方案中,将泵部3a扩张/收缩时的体积变化量设定为5cm3(cc)。将图7A所示的长度L3设定为约29mm,将图7B所示长度L4设定为约24mm。将泵部3a的外径R2设定为约45mm。
当采用该泵部3a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可以以预定周期反复且交替地变化。结果,排出部4c中的显影剂可经具有小直径(直径约2mm)的排出口4a有效地排出。
(驱动接收机构)
接着,描述从显影剂补充设备201接收用于使输送部2c旋转的旋转驱动力的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和驱动力接收部)。
如图5A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1包括充当能够与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驱动齿轮300(充当驱动机构)接合的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和驱动力接收部)的齿轮部2d。齿轮部2d被构造为与筒部2k一体旋转。
由此,从驱动齿轮300向齿轮部2d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经图8A和图8B所示的往复运动构件3b的中介作用传递至泵部3a。具体地,该机构在下文中与驱动转换机构一起描述。该实施方案的波纹管泵部3a在不阻碍其扩张/收缩操作的前提下,采用沿旋转方向具有扭转阻力的树脂材料来制造。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方案中,沿筒部2k的纵向(显影剂输送方向)设置齿轮部2d,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在显影剂容纳部2纵向的另一末端侧,即在其最后侧设置齿轮部2d。在此情况下,驱动齿轮300设置在与齿轮部2d对应的位置。
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使用齿轮机构作为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与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驱动部之间的驱动连动机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已知的耦合机构。具体地,可设置具有非圆形的凹部作为驱动输入部,并可设置具有与上述凹部对应的形状的凸部作为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驱动部,从而在其间建立驱动连动。
(驱动转换机构)
接着,描述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方案中描述的情况下,使用凸轮机构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例子。
设置于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凸轮机构充当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用于将由齿轮部2d接收的用于使输送部2c旋转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在泵部3a往复运动的方向上的力。
换言之,在该实施方案的构造中,单一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d)接收用于使输送部2c旋转和使泵部3a往复运动的驱动力,并将由齿轮部2d接收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显影剂补充容器1侧的往复运动力。
这是因为与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分别设置两个驱动输入部的情况相比,可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驱动输入机构的构造简化。此外,从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单一驱动齿轮接收驱动。该构造对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驱动机构的简化做出贡献。
这里,图8A是泵部3a在其使用时最大扩张状态的局部视图,图8B是泵部3a在其使用时最大收缩状态的局部视图,图8C是泵部的局部视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使用往复运动构件3b作为将旋转驱动力转换成泵部3a的往复运动力的中介构件。具体地,使从驱动齿轮300接收旋转驱动的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d)和在整个外周连续设置的凸轮槽2e旋转。凸轮槽2e在下文中描述。作为从往复运动构件3b突出的部分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与凸轮槽2e接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方案中,如图8C所示,为了使往复运动构件3b自身不沿筒部2k的旋转方向旋转(达到反冲程度的运动除外),通过保护构件旋转限制部3f限制筒部2k的旋转方向。当以此方式限制旋转方向时,往复运动构件3b被限制成沿凸轮槽2e(沿图7A和图7B中的X方向或相反方向)往复运动。此外,设置多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以与凸轮槽2e接合。具体地,在往复运动构件3b的内周面上隔大致180°设置两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
在上下文中,对设置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泵部3a扩张/收缩时,反作用力可能会在例如驱动转换机构中产生力矩,并且可能不会平稳地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优选以不破坏与下述凸轮槽2e的形状的关系的方式设置多个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
换言之,伴随着凸轮槽2e由于输入自驱动齿轮30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在X方向或相反方向上沿凸轮槽2e往复运动。由此,泵部3a扩张的状态(图8A)和泵部3a收缩的状态(图8B)交替重复。以此方式,可改变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
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驱动转换机构进行驱动转换,使得随着筒部2k的旋转而输送至排出部4c的显影剂量(每单位时间)大于利用泵部的作用经排出部4c排出至显影剂补充设备201的显影剂量(每单位时间)。
这是因为,当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泵部3a的性能大于用于将显影剂输送至排出部4c的输送部2c的性能时,留在排出部4c中的显影剂量逐渐下降。换言之,驱动转换用于防止将显影剂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201所需时间的延长。
在此实施方案中,通过驱动转换机构的驱动转换在筒部2k的每次旋转时使泵部3a多次往复运动。
(显影剂补充步骤)
接着,参考图8A-图8C和图9A-图9F,描述利用泵部3a的显影剂补充步骤。
在该实施方案的构造中,通过驱动转换机构将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往复运动力,从而进行下述伴随泵部的操作的吸气步骤(通过排出口4a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步骤(通过排出口4a的排气操作),以及伴随泵部操作停止的操作停止步骤(停止通过排出口4a的吸气/排气)。在下文中,顺序详细描述吸气步骤、排气步骤和操作停止步骤。
(吸气步骤)
首先,描述吸气步骤(经排出口4a的吸气操作)。
通过采用上述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将泵部3a最大收缩状态转换为泵部3a最大扩张状态来进行吸气操作。换言之,随着吸气操作,增加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可容纳显影剂的部分(泵部3a、筒部2k和凸缘部4)的体积。
此时,除了排出口4a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基本密闭,并且排出口4a被显影剂T基本封闭。从而,随着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可容纳显影剂T的部分的体积增加,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下降。
此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低于大气压(外部气压)。从而,显影剂补充容器1外部的空气通过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外压差经排出口4a向显影剂补充容器1内移动。
此时,经排出口4a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外部吸入的空气可使位于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T疏松(流动化)。具体地,将空气混合入位于排出口4a附近的显影剂T中,以降低容积密度。以此方式,可将显影剂T适当地流动化。
此外,此时,经排出口4a将空气吸入显影剂补充容器1。从而,尽管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体积增加,仍可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保持为基本等于大气压(外部气压)。
以此方式,当预先使显影剂T流动化时,在下述排气操作时,可经排出口4a平稳排出显影剂T,而不会由显影剂T堵塞排出口4a。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吸气操作时,不仅当泵部3a从最大收缩状态转换为最大扩张状态时,而且当泵部3a在最大收缩状态与最大扩张状态之间中途停止时,均可进行吸气操作,只要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变化即可。换言之,吸气步骤对应于图9A-图9F所示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与凸轮槽2h接合的状态。
(排气步骤)
接着,描述排气步骤(经排出口4a的排气操作)。
通过使泵部3a最大扩张状态转换为泵部3a最大收缩状态来进行排气操作。具体地,随着排气操作,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可容纳显影剂的部分(泵部3a、筒部2k和排出部4c)的体积减小。此时,除排出口4a外,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基本密闭并且排出口4a由显影剂T基本封闭,直至排出显影剂。由此,随着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可容纳显影剂T的部分的体积减小,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升高。
此时,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高于大气压(外部气压)。由此,通过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外压差使显影剂T经排出口4a挤出。换言之,将显影剂T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至显影剂补充设备201。
将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空气与显影剂T一起排出,从而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下降。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案中,采用单一往复运动型泵部3a可有效排出显影剂,从而可简化需要排出显影剂的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排气操作时,不仅当泵部3a从最大扩张状态转换至最大压缩状态时,而且还在当泵部3a在最大扩张状态与最大收缩状态之间中途停止时,均可进行排气操作,只要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压改变即可。换言之,排气步骤对应于图9A-图9F所示的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与凸轮槽2g接合的状态。
(操作停止步骤)
下面,描述泵部3a不往复运动的操作停止步骤。
在本实施方案的构造中,控制设备600根据磁性传感器800c或显影剂传感器10d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马达500的操作。在该构造中,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直接影响调色剂浓度,从而需要由显影剂补充容器1补充图像形成设备所需量的显影剂。此时,为了稳定从显影剂补充容器排出的显影剂量,期望以预定的规定量进行体积变化。
例如,当凸轮槽2e仅对应于排气步骤和吸气步骤时,在排气步骤或吸气步骤中中途停止马达驱动。在此情况下,筒部2k还在驱动马达500的旋转停止后惯性旋转。与之伴随地,泵部3a继续往复运动,直至筒部2k停止。结果,进行排气步骤或吸气步骤。筒部2k的惯性旋转量取决于筒部2k的转速。此外,筒部2k的转速取决于施加至驱动马达500的扭矩。由此,施加至马达的扭矩可根据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显影剂的量而变化,筒部2k的速度可对应变化。从而,泵部3a难以有规律地停止在相同位置。
鉴于该状况,为了使泵部3a规律地停止在相同位置,凸轮槽2e需要设置有即使当筒部2k处于旋转操作下泵部3a也不会往复运动的区域。在此实施方案中,设置图9A-图9F所示的凸轮槽2i以使泵部3a不往复运动。凸轮槽2i以如下方式沿筒部2k的旋转方向形成直线形:即使当筒部2k旋转时也不会使往复运动构件3b移动。换言之,操作停止步骤对应于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与凸轮槽2i接合的状态。
此外,当如上所述泵部3a不往复运动时,显影剂不经排出口4a排出(显影剂例如因筒部2k旋转时的振动而经排出口4a落下除外)。换言之,凸轮槽2i可相对于旋转方向沿旋转轴线方向倾斜,只要不进行经排出口4a的排气步骤和吸气步骤即可。此外,当凸轮槽2i倾斜时,允许泵部3a以与倾斜对应的量往复运动。
(凸轮槽的设定条件的改变)
接着,参考图9A-图9F,描述凸轮槽2e的设定条件的改变。首先,图9A-图9F是凸轮槽2e的展开图。参考图9A-图9F、即驱动转换机构的展开图,描述如何根据凸轮槽2e的形状变化来影响泵部3a的操作条件。
这里,在图9A-图9F中,箭头A表示筒部2k的旋转方向(凸轮槽2e的移动方向),箭头B表示泵部3a的扩张方向,箭头C表示泵部3a的压缩方向。此外,凸轮槽2e包括在泵部3a压缩时使用的凸轮槽2g、在泵部3a扩张时使用的凸轮槽2h和如上所述的泵部3a不往复运动的泵部操作停止部2i。此外,相对于筒部2k的旋转方向A,凸轮槽2g形成角α,凸轮槽2h形成角β。凸轮槽在泵部3a的扩张方向B和收缩方向C上具有振幅K1(即,泵部3a的扩张/收缩长度)。
首先,描述泵部3a的扩张/收缩长度K1。
例如,当将扩张/收缩长度K1设定得小、即泵部3a的体积可变量减小时,相对于外部气压可产生的压力差相应降低。从而,减小了显影剂补充容器中对显影剂的压力。结果,降低了泵部3a每周期(即,泵部3a单次往复运动的扩张和收缩)从显影剂补充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
为此,如图9B所示,当将凸轮槽的振幅K2设定为小于保持角α和角β恒定状态下的振幅K1时,与图9A的构造相比,降低了通过泵部3a的一次往复运动排出的显影剂量。相反,当将振幅K2设定为大于振幅K1时,显然可增加显影剂的排出量。
此外,例如,在将凸轮槽的角α和角β设定得大的情况下,当以恒定速度旋转筒部2k时,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伴随显影剂容纳部2的旋转经过预定时间移动较大量。结果,泵部3a以更高的速度扩张和收缩。
同时,当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随着凸轮槽2g和凸轮槽2h移动时,从凸轮槽2g和凸轮槽2h接收到的阻力变得更大。结果,需要更高的扭矩以旋转筒部2k。
为此,如图9C所示,当将槽2g的角α’和凸轮槽2h的角β’被设定为分别大于扩张/收缩长度K1保持恒定的状态下的角α和角β时,泵部3a能够以比图9A的构造中的速度更高的速度扩张和收缩。结果,每次筒部2k旋转,泵部3a可扩张和收缩更多次。此外,空气经排出口4a以更高的流速进入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内部。从而,增强了使留在排出口4a周围的显影剂疏松的效果。
相反,当将角α’和角β’设定为分别小于角α和角β时,可降低筒部2k的旋转扭矩。此外,例如,在采用具有高流动性的显影剂的情况下,留在排出口4a周围的显影剂更可能被泵部3a扩张时经排出口4a进入的空气吹飞。结果,显影剂不能有效地聚集在排出部4c,由此可能降低显影剂的排出量。在此情况下,当泵部3a的扩张速度通过该实施方案的设定而降低时,显影剂被吹飞受到抑制。以此方式,可增强排出性能。
此外,当将角α被设定为小于角β时,可将泵部3a的扩张速度设定为高于其压缩速度。相反,如图9D所示的凸轮槽2e的情况,当将角α设定为大于角β时,可将泵部3a的扩张速度设定为低于其压缩速度。
由此,例如,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具有高密度的状态下,压缩泵部3a时操作泵部3a的力大于扩张泵部3a时的力。结果,压缩泵部3a时筒部2k的旋转扭矩易于变得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9E所示,能够以使得往复运动构件接合凸起3c在通过凸轮槽2h后立即通过凸轮槽2g的方式配置凸轮槽2e。在该构造中,泵部3a在进行吸气操作后立即切换至排气操作。省略泵部3a扩张状态下的操作停止过程。由此,在对应于省略的操作停止的时间段,不能保持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减压状态,从而降低了疏松显影剂T的效果。然而,通过对应于省略操作停止过程的量,可在每次筒部2k的旋转中进行更多次的吸气/排气步骤。结果,可排出更多量的显影剂T。
可选地,如图9F所示,操作停止步骤不仅可在泵部3a最大收缩状态下或泵部3a最大扩张状态下进行,还可在排气步骤或吸气步骤中途进行。由此,可按需要设定体积改变量并可调节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压力。
如上所述,通过如图9A-图9F所示改变凸轮槽2e的形状,可调节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排出性能。从而,可适当地设定显影剂补充设备201所需的显影剂量和待用显影剂的物理性质。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案的构造中,单一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d)接收用于旋转输送部(螺旋突部2c)的驱动力和用于往复运动泵部3a的驱动力。从而,可在构造上简化显影剂补充容器的驱动输入机构。此外,通过设置于显影剂补充设备的单一驱动机构(驱动齿轮300)的中介作用,将驱动力施加至显影剂补充容器。该构造对于显影剂补充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简化具有贡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构造,利用显影剂补充容器的驱动转换机构,对接收自显影剂补充设备的用于旋转输送部的旋转驱动力进行驱动转换。利用该构造,可使泵部3a适当地往复运动。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构造和特征。现在,基于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显影剂制备例]
[粘结剂树脂1的制备例]
将76.9质量份(0.167摩尔份)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4.1质量份(0.145摩尔份)对苯二甲酸,和0.5质量份四丁氧基钛装入4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将温度计、搅拌棒、冷凝器和氮气导管安装在烧瓶上,并将烧瓶放置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中。接着,用氮气置换烧瓶中的空气。然后,在搅拌混合物的同时,逐步升高烧瓶内的温度。使混合物在200℃温度下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反应4小时(第一反应步骤)。然后,将2.0质量份(0.010摩尔份)偏苯三酸酐添加至所得物中,并使混合物在180℃下进行反应1小时(第二反应步骤)以提供粘结剂树脂1。
所述粘结剂树脂具有10mgKOH/g的酸值和65mgKOH/g的羟值。另外,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的其分子量如下:重均分子量(Mw)为8,000,数均分子量(Mn)为3,500,峰值分子量(Mp)为5,700。树脂的软化点为90℃。
[粘结剂树脂2的制备例]
将71.3质量份(0.155摩尔份)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4.1质量份(0.145摩尔份)对苯二甲酸,和0.6质量份四丁氧基钛装入4升玻璃制四颈烧瓶中。将温度计、搅拌棒、冷凝器和氮气导管安装在烧瓶上,并将烧瓶放置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中。接着,用氮气置换烧瓶中的空气。然后,在搅拌混合物的同时,逐步升高烧瓶内的温度。使混合物在200℃温度下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反应2小时(第一反应步骤)。然后,将5.8质量份(0.030摩尔份)偏苯三酸酐添加至所得物中,并使混合物在180℃下进行反应10小时(第二反应步骤)以提供粘结剂树脂2。
所述粘结剂树脂具有15mgKOH/g的酸值和7mgKOH/g的羟值。另外,通过GPC测量的其分子量如下: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0,数均分子量(Mn)为5,000,峰值分子量(Mp)为10,000。软化点为130℃。
[聚合物制备例1]
低密度聚乙烯(Mw:1,400,Mn:850,采用DSC测量的最高吸热峰的峰值温度:100℃) 18质量份
苯乙烯 66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13.5质量份
丙烯腈 2.5质量份
将所述材料装入高压釜中,并用N2置换体系内的空气。然后,在搅拌混合物同时,提高体系内的温度并保持在180℃。将50质量份2质量%的叔丁基过氧化氢的二甲苯溶液经5小时连续滴加至体系内,并冷却混合物,然后分离并除去溶剂。从而,得到其中乙烯基树脂组分与低密度聚乙烯反应的聚合物A。聚合物A的分子量测量显示,聚合物具有7,1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3,000的数均分子量。此外,通过将聚合物分散在45vol%的甲醇水溶液中得到的分散液具有在25℃温度下测量的600nm波长下69%的透过率。
[聚合物制备例2]
低密度聚乙烯(Mw:1,300,Mn:800,采用DSC测量的最高吸热峰的峰值温度:95℃) 20质量份
邻甲基苯乙烯 65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11质量份
甲基丙烯腈 4.0质量份
将所述材料装入高压釜中,并用N2置换体系内的空气。然后,在搅拌混合物的同时,提高体系内的温度并保持在170℃。将50质量份2质量%的叔丁基过氧化氢的二甲苯溶液经5小时连续滴加至体系内,并冷却混合物,然后分离并除去溶剂。从而,得到其中乙烯基树脂组分与低密度聚乙烯反应的聚合物B。聚合物B的分子量测量显示,聚合物具有6,9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2,900的数均分子量。此外,通过将聚合物分散在45vol%的甲醇水溶液中得到的分散液具有在25℃温度下测量的600nm波长下63%的透过率。
[二氧化硅细颗粒制备例1]
在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生产中,使用能够形成内焰和外焰的双管结构的烃氧混合燃烧器作为燃烧炉。将用于浆液喷射的双流体喷嘴设置在燃烧器的中央部,并引入作为原料的硅化合物。将由烃和氧形成的可燃气体从双流体喷嘴周围喷射,以形成作为还原性气氛的内焰和外焰。气氛、温度和各火焰的长度等通过控制可燃气体和氧的量和流速来调节。二氧化硅细颗粒在火焰中由硅化合物形成,并熔合在一起直至得到期望的粒径。然后,冷却颗粒,并用袋式过滤器等收集,从而得到二氧化硅细颗粒。
二氧化硅细颗粒使用六甲基环三硅氧烷作为硅化合物原料来制备。采用4质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对100质量份得到的二氧化硅细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以提供二氧化硅细颗粒1。表1-1显示了得到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表中的“粒径”)。
[二氧化硅细颗粒制备例2-8]
除了改变二氧化硅原料的平均粒径以获得表1-1和表1-2所示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以外,采用与二氧化硅细颗粒1相同的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细颗粒2-8。表1-1和表1-2显示了其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
<调色剂制备例1>
采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ning CO.,LTD.生产的FM-75型),在20s-1转数下混合配方中所示原料5min的旋转时间。然后,采用设定在125℃温度下的双轴捏合机(Ikegai Corp.生产的PCM-30型)捏合混合物。将得到的捏合产物冷却并采用锤磨机粗粉碎至1mm以下以提供粗粉碎产物。将得到的粗粉碎产物用机械粉碎机(Turbo Kogyo Co.,Ltd.生产的T-250)微细粉碎。此外,将所得物用旋转型分级器(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的200TSP)分级,以提供调色剂颗粒。所述旋转型分级器(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的200TSP)在以下条件下操作:在50.0s-1的分级转数下进行分级。得到的调色剂颗粒具有5.7μm的重均粒径(D4)。
将4.5质量份二氧化硅细颗粒1和表面采用16质量%的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的BET比表面积为180m2/g的0.5质量份氧化钛细颗粒添加至100质量份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采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ningMitsui MiningCO.,LTD.生产的FM-75型),在30s-1转数下混合所述颗粒10min的旋转时间,然后用图1所示表面处理设备热处理。所述设备在以下条件下操作:5kg/hr的供给量、220℃的热风温度C、6m3/min的热风流量、5℃的冷风温度E、4m3/min的冷风流量、3g/m3的冷风绝对含水量、20m3/min的鼓风机风量和1m3/min注入空气流量。得到的处理调色剂颗粒具有0.963的平均圆形度和6.2μm的重均粒径(D4)。
将BET比表面积为10m2/g的0.5份钛酸锶细颗粒添加至100质量份得到的处理调色剂颗粒中,并采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ning CO.,LTD.生产的FM-75型)在30s-1转数下混合所述颗粒10min的旋转时间,以提供调色剂1。表1-1显示了得到调色剂的物理性质(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表中的“覆盖率”),10.0kPa的最大压实应力下的单轴崩坏应力(表中的“单轴崩坏应力”),和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固着率(表中的“固着率”))。
<调色剂制备例2-13>
除了:如表1-1和表1-2所示改变蜡、聚合物、二氧化硅细颗粒及其添加的份数;和如表1-1和表1-2所示处理热风温度以外,采用与调色剂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分别得到调色剂2-13。表1-1和表1-2显示得到的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制备例14>
采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ning CO.,LTD.生产的FM-75型),在20s-1转数下混合原料5min的旋转时间。然后,采用设定在125℃温度下的双轴捏合机(Ikegai Corp.生产的PCM-30型)捏合混合物。将得到的捏合产物冷却并采用锤磨机粗粉碎至1mm以下以提供粗粉碎产物。将得到的粗粉碎产物用机械粉碎机(Turbo Kogyo Co.,Ltd.生产的T-250)微细粉碎。此外,将所得物用旋转型分级器(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的200TSP)分级,以提供调色剂颗粒。所述旋转型分级器(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的200TSP)在以下条件下操作:在50.0s-1的分级转数下进行分级。得到的调色剂颗粒具有5.7μm的重均粒径(D4)。
将2.5质量份二氧化硅细颗粒1添加至100质量份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采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ning CO.,LTD.生产的FM-75型),在30s-1转数下混合所述颗粒60min的旋转时间,以提供调色剂14。表1-2显示了得到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制备例15和16>
除了如表1-2所示改变蜡、聚合物、二氧化硅细颗粒及其添加份数,采用与调色剂制备例13相同的方式分别得到调色剂15和16。表1-2显示了得到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磁性载体制备例1)
将水添加至100质量份Fe2O3中,并用球磨粉碎所述混合物15min以制备平均粒径为55μm的磁性核。
接着,将1.0质量份直链硅酮树脂(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KR271)、0.5质量份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98.5质量份甲苯的混合液添加至100质量份磁性核中,并且在采用溶液减压捏合机搅拌并混合所述内容物的同时,通过在70℃下减压干燥内容物5小时除去溶剂。然后,在140℃下对剩余物进行焙烧处理2小时,并采用筛分振荡器(TSUTSUI SCIENTIFICINSTRUMENTS CO.,LTD.,300MM-2型:75-μm孔)筛分,以提供磁性载体。
[实施例1]
采用V-型混合器(V-10型:TOKUJU CORPORATION)在0.5s-1和5min旋转时间的条件下,混合调色剂1和磁性载体,从而使得相对于1.0质量份载体,调色剂1的量为10.0质量份。从而,制备显影剂1。采用得到的显影剂1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显影剂补充盒排出性的评价。
(评价1)压实状态的排出性的试验
用作本发明的显影剂补充设备为改装的Canon Inc.制全色复印机“imageRUNNER ADVANCE C5255”的显影剂补充部,以使得能够安装本发明的图6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A。另外,采用图9A所示的图案作为显影剂补充容器A的凸轮槽图案,和分别将泵冲程和排出口直径设定为6.0mm和3.0mm。
将700克显影剂1装入显影剂补充容器A中,并在使其排出部向下的状态下以10cm振幅进行轻敲30,000次。从而,形成显影剂的压实状态。
然后,将显影剂补充盒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设备上,将显影剂补充容器的转数设定为0.5s-1,每秒钟测量显影剂排出量,并计算平均排出量和每秒的排出量标准偏差。另外,完成排出550g显影剂后,再次进行轻敲。然后,进行相同的排出量测量,评价各在使用初期和后期显影剂补充盒的排出精度。
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每秒显影剂排出量的标准偏差
(评价2)环境波动状态下的排出性试验
采用显影剂补充盒在40℃/95%RH环境下进行200g显影剂的排出评价。然后分别将评价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为10℃和10%RH,进行相同的排出评价,并类似地计算平均排出量和标准偏差。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每秒显影剂排出量的标准偏差
[实施例2-19]
除了如表1-1和表1-2所示改变调色剂和调色剂/载体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分别制备显影剂2-19,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分别评价显影剂。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20]
使用调色剂15作为显影剂,而不与载体混合。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采用该显影剂进行评价。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比较例1]
采用Canon Inc.制的全色复印机“image RUNNER ADVANCE C5255”的显影剂补充容器B和补充设备以及使用显影剂15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图10是该实施例的显影剂补充容器B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显影剂补充容器1包括大直径部1b和小直径部1c,并包括形成基本圆柱形的容器主体24A。所述容器主体24A组成:在小直径部1c的一端在基本上中央部处设置有开口部1a的显影剂容纳部24;和在显影剂容纳部24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凸缘7。另外,在显影剂容纳部24中设置用于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构件5(以下称作“隔板构件”),和在开口部1a中设置用于密封开口部1a的密封构件2。
如上所述,容器主体24A,即显影剂补充容器B具有基本上的圆筒形状,将其以基本上水平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上,同时旋转保持,并构造为通过由设备主体接受旋转驱动来旋转。另外,如前所述,板状形状的隔板构件5设置在显影剂补充容器1的显影剂容纳部24中。隔板构件5的表面设置有相对于显影剂补充容器B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的多个倾斜凸起6,每个倾斜凸起6的一端达到小直径部1c。在该构造中,显影剂由倾斜凸起6经开口部1a最终排出。
排出显影剂的原理如下所述。例如,在图10中,作为显影剂补充容器B沿方向a旋转的结果,通过隔板构件5提升的显影剂在倾斜凸起6上沿方向b滑落,并通过倾斜凸起6沿方向c输送至显影剂补充容器B的开口部1a。重复该操作以顺序搅拌并输送显影剂补充容器1中的显影剂,从而从开口部1a排出显影剂。
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显影剂补充盒,其包括: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
其中: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包括
(i)用于容纳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ii)用于排出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的排出口,和
(iii)使得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与所述内压高于大气压的状态相互交替重复转换而操作的泵部;
所述显影剂包含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包括各自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调色剂颗粒,以及存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具有60nm-300nm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
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为15%-95%;
所述调色剂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具有2.5kPa-3.5kPa的单轴崩坏应力;和
所述显影剂容纳在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调色剂具有相对于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的总量为80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固着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
所述显影剂包括含有所述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和
所述调色剂的含量相对于1.0质量份所述载体为3.0质量份-30.0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包括酸值为1mgKOH/g-20mgKOH/g的聚酯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蜡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剂树脂为0.5质量份-20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具有乙烯基系树脂组分与烃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结构的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以下之一:
(i)具有聚烯烃接枝至所述乙烯基系树脂组分的结构的接枝聚合物,和
(ii)具有使乙烯基系单体与聚烯烃进行接枝聚合的乙烯基系树脂组分的接枝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着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所述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剂树脂为0.1质量份-30质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采用硅烷偶联剂和硅油中的一种对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进行表面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补充盒,其中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进行表面处理。
12.一种显影剂补充方法,包括使用显影剂补充盒,
其中:
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包括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显影剂,所述显影剂补充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显影剂补充设备;
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包括:
(i)用于容纳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ii)用于排出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的排出口,和
(iii)使得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与所述内压高于大气压的状态相互交替重复转换而操作的泵部;
所述显影剂包含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包括各自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蜡的调色剂颗粒,以及存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具有60nm-300nm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
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的所述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覆盖率为15%-95%;
所述调色剂在最大压实应力10.0kPa下,具有2.5kPa-3.5kPa的单轴崩坏应力;和
所述显影剂容纳在所述显影剂补充容器的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96482 | 2013-05-01 | ||
JP2013096482 | 2013-05-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3355A true CN104133355A (zh) | 2014-11-05 |
CN104133355B CN104133355B (zh) | 2018-06-29 |
Family
ID=5063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78873.1A Active CN104133355B (zh) | 2013-05-01 | 2014-04-30 | 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52088B1 (zh) |
EP (1) | EP2829920B1 (zh) |
JP (1) | JP6300628B2 (zh) |
KR (1) | KR20140130628A (zh) |
CN (1) | CN1041333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25631B2 (ja) | 2013-03-22 | 2016-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US20140329176A1 (en) * | 2013-05-01 | 2014-11-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16090932A (ja) * | 2014-11-10 | 2016-05-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915885B2 (en) | 2015-05-13 | 2018-03-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541453B2 (ja) * | 2015-06-15 | 2019-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10082743B2 (en) | 2015-06-15 | 2018-09-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740014B2 (ja) | 2015-06-15 | 2020-08-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566742B2 (ja) * | 2015-06-26 | 2019-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9969834B2 (en) | 2015-08-25 | 2018-05-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Wax dispersant for toner and toner |
US10029810B2 (en) * | 2015-11-15 | 2018-07-24 | Xerox Corporation | Single dose screening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s |
JP6727803B2 (ja) * | 2015-12-21 | 2020-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403816B2 (ja) * | 2016-02-08 | 2018-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610317B2 (ja) * | 2016-02-10 | 2019-11-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642076B2 (ja) * | 2016-02-10 | 2020-02-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658044B2 (ja) * | 2016-02-10 | 2020-03-0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10012918B2 (en) | 2016-02-19 | 2018-07-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
JP6700878B2 (ja) | 2016-03-16 | 2020-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750849B2 (ja) | 2016-04-28 | 2020-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921609B2 (ja) | 2016-05-02 | 2021-08-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6815753B2 (ja) | 2016-05-26 | 2021-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10036970B2 (en) | 2016-06-08 | 2018-07-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agenta toner |
US10133201B2 (en) | 2016-08-01 | 2018-11-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921678B2 (ja) | 2016-08-16 | 2021-08-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製造方法及び重合体 |
JP6750871B2 (ja) | 2016-08-25 | 2020-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10197936B2 (en) | 2016-11-25 | 2019-02-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849409B2 (ja) | 2016-11-25 | 2021-03-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6808538B2 (ja) | 2017-02-28 | 2021-0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6833570B2 (ja) | 2017-03-10 | 2021-0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6900245B2 (ja) | 2017-06-09 | 2021-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6914741B2 (ja) | 2017-06-16 | 2021-08-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965130B2 (ja) | 2017-12-05 | 2021-11-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キット |
US10599060B2 (en) | 2017-12-06 | 2020-03-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987655B2 (ja) * | 2018-01-29 | 2022-0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7237688B2 (ja) | 2018-05-01 | 2023-03-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10656545B2 (en) | 2018-06-13 | 2020-05-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
CN110597030B (zh) | 2018-06-13 | 2023-10-24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
CN110597034B (zh) | 2018-06-13 | 2024-03-19 | 佳能株式会社 | 双组分显影剂 |
JP7229701B2 (ja) | 2018-08-28 | 2023-0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10955765B2 (en) | 2018-11-22 | 2021-03-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
US10935902B2 (en) | 2018-12-05 | 2021-03-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EP3680720B1 (en) * | 2019-01-14 | 2022-05-18 | Jiangxi Kilider Technology Co., Ltd. |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
JP7391572B2 (ja) | 2019-08-29 | 2023-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7337652B2 (ja) * | 2019-10-18 | 2023-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
JP2021081711A (ja) | 2019-11-13 | 2021-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
JP7523901B2 (ja) | 2019-12-13 | 2024-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7543100B2 (ja) | 2019-12-13 | 2024-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
JP7543108B2 (ja) | 2019-12-13 | 2024-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7443043B2 (ja) | 2019-12-13 | 2024-03-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
US11809131B2 (en) | 2020-03-05 | 2023-1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7493963B2 (ja) | 2020-03-05 | 2024-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7475982B2 (ja) | 2020-06-19 | 2024-04-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658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供给套件 |
JP2003330218A (ja) * | 2002-05-17 | 2003-11-19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416223A1 (en) * | 2009-03-30 | 2012-02-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system |
TW201222174A (en) * | 2010-11-29 | 2012-06-01 | Canon Kk | To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90994B2 (ja) * | 2000-09-27 | 2009-12-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27259B2 (ja) * | 2002-04-24 | 2007-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キット |
JP4148033B2 (ja) * | 2003-06-09 | 2008-09-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0543595C (zh) * | 2004-11-19 | 2009-09-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正带电性显影剂 |
JP5047170B2 (ja) | 2006-06-08 | 2012-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KR100942676B1 (ko) * | 2006-11-15 | 2010-02-1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대전특성, 장기신뢰성 및 전사효율이 우수한 토너 모입자, 그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토너 모입자를 포함하는 토너 |
JP4773940B2 (ja) * | 2006-12-11 | 2011-09-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8304747A (ja) * | 2007-06-08 | 2008-12-18 | Canon Inc | トナー |
KR101223644B1 (ko) * | 2007-12-14 | 2013-0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JP5300295B2 (ja) * | 2008-03-26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BR122015021128A2 (pt) * | 2009-03-30 | 2016-05-10 | Canon Kk | recipiente e sistema de suprimento de revelador |
JP5911235B2 (ja) * | 2011-08-29 | 2016-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US20130288173A1 (en) | 2012-04-27 | 2013-10-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128908B2 (ja) * | 2013-03-19 | 2017-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キット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4-24 US US14/261,157 patent/US91520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4-25 KR KR20140050086A patent/KR20140130628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4-29 EP EP14166297.3A patent/EP282992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4-30 CN CN201410178873.1A patent/CN10413335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1 JP JP2014094468A patent/JP630062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658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供给套件 |
JP2003330218A (ja) * | 2002-05-17 | 2003-11-19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416223A1 (en) * | 2009-03-30 | 2012-02-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system |
TW201222174A (en) * | 2010-11-29 | 2012-06-01 | Canon Kk | To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29920B1 (en) | 2020-09-30 |
JP6300628B2 (ja) | 2018-03-28 |
EP2829920A1 (en) | 2015-01-28 |
CN104133355B (zh) | 2018-06-29 |
JP2014232316A (ja) | 2014-12-11 |
KR20140130628A (ko) | 2014-11-11 |
US20150309443A1 (en) | 2015-10-29 |
US9152088B1 (en) | 2015-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3355A (zh) | 显影剂补充盒及显影剂补充方法 | |
CN104133351B (zh) |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4460254B (zh) |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 |
CN104749913B (zh) |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 |
CN104238295B (zh) | 调色剂 | |
JP5911235B2 (ja) | トナー | |
CN104181795B (zh) | 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7015450A (zh) |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229109A (zh) | 调色剂 | |
CN104749912A (zh) | 磁性调色剂 | |
CN105652623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533984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
CN101286021B (zh) |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065467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
JP2016071346A (ja) |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 | |
JP6541453B2 (ja) | トナー | |
JP2021018335A (ja)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US20210294238A1 (en) | Toner | |
CN103019056B (zh) |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5324723A (zh) | 调色剂和调色剂制造方法以及显影剂 | |
JP7555746B2 (ja)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JP7210235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20160091824A1 (en) | Developer supply cartridge | |
JP7555745B2 (ja)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US20230305419A1 (en) | Two component developer containing toner and magnetic carri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wo component develop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