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9056B -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9056B
CN103019056B CN201210061231.4A CN201210061231A CN103019056B CN 103019056 B CN103019056 B CN 103019056B CN 201210061231 A CN201210061231 A CN 201210061231A CN 103019056 B CN103019056 B CN 103019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magenta toner
agent
adhesiv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12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9056A (zh
Inventor
岩崎荣介
高宫由季
井上敏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9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9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9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9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03G9/092Quinacrid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品红色色调剂包含含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颗粒。所述着色剂含有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且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99∶1~10000∶1。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聚酯树脂,并且使用具有获自由以下由化学式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所述聚酯树脂:

Description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 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如在电子照相方法中那样,通过形成静电潜像并使该静电潜像显影的过程而使图像信息可视化的方法目前正用于多种领域中。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经由以下过程形成图像:使感光部件(潜像保持部件)的整个表面充电,使用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激光束通过曝光在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并随后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电子照相方法中使用的色调剂通常由熔融捏合法制造。熔融捏合法包括熔融并捏合塑性树脂与颜料、电荷控制剂、防粘剂和磁性材料,然后使经捏合材料冷却,并对经捏合材料进行粉碎和分级。
日本特开第2006-31330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根据C.I.颜料黄155和C.I.溶剂黄162的量和比率来改善红色图像的再现性的技术。
日本特开第2008-287239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具有荧光光谱峰的着色剂控制剂来改善红色图像的再现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品红色色调剂,所述品红色色调剂尤其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品红色色调剂,所述品红色色调剂包含含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颗粒,其中,所述着色剂含有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且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99∶1~10000∶1,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聚酯树脂,并且使用具有获自由以下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所述聚酯树脂:
化学式1
在该化学式中,m和n独立地表示2~4的整数,且x和y独立地表示正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8μm~15μm。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可以为140~160。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可以包含烃蜡作为防粘剂。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35℃~50℃。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可以是500∶1~5000∶1。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中获自所述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与获自全部二醇成分的重复单元的比率大于或等于80摩尔%。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如第四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烃蜡可以选自石蜡、微晶蜡、费托蜡、石油蜡和它们的改性产品。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形成:捏合包含所述着色剂和所述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以形成经捏合材料,并粉碎所述经捏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潜像显影剂,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如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35℃~50℃。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如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可以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色调剂盒,所述色调剂盒包括色调剂容纳室,其中所述色调剂容纳室容纳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和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用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如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可以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用显影剂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和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了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可以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用色调剂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和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了如第十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可以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品红色色调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体积平均粒径不处于8μm~15μm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形状系数SF1不处于140~160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包含烃蜡作为防粘剂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处于35℃~50℃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不处于500∶1~5000∶1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获自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与获自全部二醇成分的重复单元的比率小于80摩尔%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烃蜡不是选自石蜡、微晶蜡、费托蜡、石油蜡和它们的改性产品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色调剂颗粒不是通过捏合包含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以形成经捏合材料并粉碎该经捏合材料而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高湿度下抑制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处于35℃~50℃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不处于500∶1~5000∶1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色调剂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帮助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显影剂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与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不处于500∶1~5000∶1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与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不处于500∶1~5000∶1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与不具有此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与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不处于500∶1~5000∶1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述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品红色色调剂的螺杆挤出机的一个实例中的螺杆状态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品红色色调剂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品红色色调剂(下文还称作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包含含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颗粒,所述着色剂包含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且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99∶1~10000∶1,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聚酯树脂,并且使用具有获自由以下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所述聚酯树脂: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m和n独立地表示2~4的整数,且x和y独立地表示正数。
由于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而能够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我们设想原因如下。
C.I.颜料红122是一种具有高颜色再现性的颜料,然而当C.I.颜料红122单独用作着色剂时,在重复复印操作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可能较低。据认为原因是由于色调剂中作为着色剂的C.I.颜料红122聚集,在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诸如纸张等记录介质时,色调剂的渗透进入记录介质并不稳定,高湿度下色调剂中的水分在定影时变成气泡,从而引起定影图像的表面不均匀,并使色调剂图像的光泽降低,由此使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劣化。
由于出于分散的目的C.I.颜料红122通常包含粘度较高的松香酸盐(abietate),因而据认为该颜料表面上的松香酸盐熔化而使颜料颗粒相互粘附,从而在制造色调剂中捏合色调剂材料时颜料颗粒聚集,由此使色调剂中颜料的分散性降低。由于C.I.颜料红122可以容易地发生分子间共轭并容易地形成稳态联合体(associate),据认为C.I.颜料红122的颗粒可以容易地聚集。结果,在使用了表现出上述性质的C.I.颜料红122作为着色剂的色调剂中,据认为重复复印的最初图像品质和重复100次复印后的图像品质相互不同。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少量的C.I.颜料黄180添加到C.I.颜料红122中,并使用具有获自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可以改善C.I.颜料红122的分散性,并重复复印时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也就是说,由于C.I.颜料黄180的大分子粘附至松香酸盐上,据认为着色剂的表观熔化温度升高,并且抑制了因颜料颗粒粘附引起的聚集。据认为在包含获自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的酯基和C.I.颜料红122的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防止形成颜料颗粒的联合体的作用,由此抑制了C.I.颜料红122颗粒的聚集。由于C.I.颜料红122颗粒的聚集得到抑制,据认为色调剂表面上的颜料的量减少,从而降低色调剂的吸水性并由此减少色调剂中的水分。结果,据认为改善了具有此种构造的色调剂中的颜料分散性,并减少了色调剂中的水分以抑制定影时气泡的形成,由此可以在重复复印时抑制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下降。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使用包含偶氮类或二偶氮类颜料作为着色剂的色调剂作为黄色色调剂,该黄色色调剂在形成红色图像时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一起使用。
以下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的构造。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包含含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颗粒,并且必要时可以包含外添剂。
着色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一起用作着色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99∶1~10000∶1。当C.I.颜料红122的比率小于99∶1时,颜色向黄色偏移,从而引发红色图像的再现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C.I.颜料红122的比率大于10000∶1时,C.I.颜料红122的颗粒可能容易地发生聚集从而降低颜料分散性,由此引发红色再现性降低的问题。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优选为500∶1~5000∶1。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粘合剂树脂,色调剂颗粒中包含的着色剂的总量优选为1质量份~20质量份。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必要的是使用C.I.颜料黄180。当使用除C.I.颜料黄180之外的黄色颜料时,将不能抑制C.I.颜料红颗粒的聚集,从而引发红色图像再现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检测色调剂中的C.I.颜料黄180和C.I.颜料红122的方法,首先提取出色调剂中的甲苯不溶物,然后可以通过使用重量测量、IR和荧光X射线分析以及NMR分析来计算出C.I.颜料黄180的量、C.I.颜料红122的量和C.I.颜料红122的量/C.I.颜料黄180的量的比率。
C.I.颜料黄180与C.I.颜料红122的质量比可以通过使用下述方法测得。
通过使用激光解吸/离子化(LDI)法来进行基于对色调剂的THF不溶物进行直接激光照射的离子化。
更具体而言,将1g色调剂溶于THF中,将分散体过滤,然后干燥残余物。使用研钵研磨残余物,并将经研磨的残余物悬浮在THF/MeOH(1/1)溶液中,由此获得样品。
在以下分析条件下使用由Themo Fisher Scientific Inc.制造的Ion Trap GC-MS(POLARIS Q)的MS部件作为测量仪并使用直接样品引入法来进行质量分析。
分析条件
GC-MS:POLARIS Q
离子源温度:200℃
电子能:70eV
发射电流:250μA
质量范围:m/z 50-1000
试剂气体:甲烷
直接曝光探头(DEP)
速率:20mA(10秒)-5mA/秒-1000mA(30秒)
C.I.颜料黄180的质量:706
C.I.颜料红122的质量:326
由这些颜料的峰比率算出颜料比。
粘合剂树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包含获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该聚酯树脂可以通过聚合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二羧酸和二醇而获得。使用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作为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获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是指聚合前作为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的聚酯树脂的构成部位。
当由化学式1中m和n为1时,树脂的亲水性增大,且具有较高疏水性的着色剂的分散性减小。
另一方面,当化学式1中的m和n大于5时,色调剂的充电性容易变化,因而难以控制显影和转印过程中粘附的色调剂的量。
在化学式1中,m和n优选为3或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合成聚酯树脂时,可以一起使用由化学式1表示的除双酚A氧化烯以外的二醇。其他二醇的实例包括脂肪族二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和甘油;脂环族二醇,如环己二醇、环己二甲醇和加氢的双酚A;和芳族二醇,如双酚A的氧化丙烯加合物。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获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与获自全部二醇的重复单元的比率优选大于或等于10摩尔%,更优选大于或等于80摩尔%,还优选为100摩尔%。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二羧酸的实例包括芳族羧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和萘二羧酸;脂肪族羧酸,如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酐和己二酸;和脂环族羧酸,如环己烷二羧酸。这些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聚酯树脂可以在180℃~230℃的聚合温度下进行制造。在缩聚进行时除去作为副产物而获得的水或醇,并且必要时在减压下反应。
当诸如二羧酸或二醇等聚合性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不可溶时,可以添加具有较高沸点的溶剂作为增溶剂,以溶解聚合性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增溶剂馏出的同时进行聚合反应。当共聚反应存在溶解度较差的聚合性单体时,可以对溶解度较差的聚合性单体以及待与聚合性单体一起缩聚的酸或醇进行浓缩,然后可以与其主要成分一起缩聚。
可用于制造该聚酯树脂的催化剂的实例包括钠、锂等的碱金属化合物;镁、钙等的碱土金属化合物;锌、锰、锑、钛、锡、锆和锗等的金属化合物;亚磷酸盐(酯)化合物;磷酸盐(酯)化合物和胺化合物。
其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如乙酸钠、碳酸钠、乙酸锂、碳酸锂、乙酸钙、硬脂酸钙、乙酸镁、乙酸锌、硬脂酸锌、环烷酸锌、氯化锌、乙酸锰、环烷酸锰、四乙氧基钛、四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四丁氧基钛、三氧化二锑、三苯基锑、三丁基锑、甲酸锡、草酸锡、四苯基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四丁氧基锆、环烷酸锆、碳酸锆、乙酸锆、硬脂酸锆、辛酸锆、二氧化锗、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乙基三苯基溴化鏻、三乙基胺和三苯基胺。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35℃~50℃。当Tg高于或等于35℃时,可以防止色调剂的贮存稳定性或定影图像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当Tg低于或等于50℃时,定影可以在低于现有技术的温度下进行。
聚酯树脂的Tg更优选为45℃~50℃。
将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量为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获得的吸热峰的峰值温度。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30000,更优选为7000~20000。
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重均分子量。使用由Tosoh Corp.制造的GPCHLC-8120作为测量仪并使用由Tosoh Corp.制造的Column TSKgel SuperHM-M(15cm)和THF溶剂来进行通过使用GPC的分子量测量。使用基于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得的分子量校准曲线,由测量结果计算出重均分子量。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除上述特定的聚酯树脂以外的聚酯树脂、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乙烯类树脂、包含聚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苯乙烯树脂、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腈等作为主要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树脂或这些共聚树脂的组合。
相对于色调剂颗粒的总固体质量,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颗粒中包含的粘合剂树脂的总量优选为40质量%~95质量%,更优选为60质量%~85质量%。
防粘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调剂颗粒可以包含防粘剂。防粘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低分子量的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具有软化点的硅酮;脂肪酸酰胺,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蓖麻油酰胺和硬脂酸酰胺;植物蜡,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牛脂和荷荷巴油;动物蜡,如蜂蜡;矿物蜡或石油蜡,如褐煤蜡、地蜡、纯地蜡、石蜡、微晶蜡和费托蜡;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的酯蜡,如硬脂酸十八烷基酯和山嵛酸二十二烷基酯;高级脂肪酸和一元或多元低级醇的酯蜡,如硬脂酸丁酯、油酸丙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二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包含高级脂肪酸和多元醇聚合物的酯蜡,如单硬脂酸二乙二醇酯、二硬脂酸二丙二醇酯、二硬脂酸甘油二酯和四硬脂酸甘油三酯;山梨糖醇高级脂肪酸酯蜡,如单硬脂酸山梨糖醇酯;和胆固醇高级脂肪酸酯蜡,如硬脂酸胆固醇酯。
这些防粘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这些防粘剂中,优选使用烃蜡。通过使用烃蜡作为防粘剂,可以改善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尽管原因尚不清楚,据认为通过使用烃蜡作为防粘剂,使防粘剂的渗出差异变得相对较小,而且使定影图像表面的不均匀性得到降低,从而改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由此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
在烃蜡中,考虑到定影时均匀地渗出至定影图像的表面和防粘剂层的厚度合适,更优选的是矿物蜡,如石蜡、微晶蜡和费托蜡、石油蜡和作为其改性产品的聚烯烃蜡。烃蜡还更优选的是石蜡。
相对于色调剂总固体质量、要添加的防粘剂的量优选为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15质量%。
其他成分
根据不同目的,可以向色调剂颗粒中添加除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外的成分(颗粒),如内添剂、电荷控制剂、有机颗粒、润滑剂和研磨剂。
可以使用磁性粉末作为内添剂。可以在将色调剂用作磁性色调剂时添加磁性粉末。使用在磁场中磁化的材料作为磁性粉末,其实例包括诸如铁氧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锰和镍等金属,其合金和包含该金属的化合物。
电荷控制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无色或浅色的。其实例包括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化合物、由铝、铁、铬等的络合物构成的染料和三苯甲烷颜料。
有机颗粒的实例包括通常用作色调剂表面的外添剂的全部类型的颗粒,如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和硅酮树脂。有机颗粒可以用作流化剂和清洁剂。
润滑剂的实例包括脂肪酸酰胺,如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和油酸酰胺;和脂肪酸金属盐,如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
研磨剂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二氧化铈。
上述其他成分的含量只要是不妨碍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优点即可,并且通常很小。具体来说,相对于色调剂颗粒的总固体质量,其他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5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2质量%。
外添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可以包含外添剂。
外添剂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硅砂、黏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氯化铈、氧化铁红、氧化铬、氧化铈、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碳化硅和氮化硅。在这些物质中,优选的是二氧化硅颗粒和二氧化钛颗粒,特别优选的是疏水化二氧化硅颗粒和二氧化钛颗粒。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可以用于诸如疏水化等表面改性。其具体实例包括硅烷、钛酸盐、铝酸盐等的偶联处理。用于偶联处理的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的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溴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酰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氟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钛酸盐偶联剂;和铝酸盐偶联剂。
必要时可以外部添加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其他流化剂;清洁剂,如聚苯乙烯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和聚氟化亚乙烯颗粒;和用于除去感光部件的附着物的研磨剂,如硬脂酸酰胺锌和钛酸锶。
相对于100质量份色调剂颗粒,外添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质量份~5质量份,更优选为0.3质量份~2质量份。当添加量大于或等于0.1质量份时,可获得色调剂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当添加量小于或等于5质量份时,可以抑制由于过量无机氧化物因过度涂覆而移向接触部件导致发生的二次损坏的发生。
色调剂的特性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优选为140~160(或约140~约160)。通过将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设定到上述范围,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尽管原因尚不清楚,据认为通过将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设定到上述范围,色调剂的形状是无定形的。此外,由于红色是转印时形成图像的合成色(secondary color),因而提高了两个色调剂层和图像,而抑制了色调剂的卷起,从而使色调剂难以散开。因此,可以降低定影图像表面的不均匀性,并可以改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由此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
形状系数SF1更优选为145~155。
形状系数SF1由表达式2计算出。
SF1=(ML2/A)×(π/4)×100...(2)
在表达式2中,ML表示色调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A表示色调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SF1是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来分析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而进行数值表达的,其计算如下。也就是,SF1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获得:通过使用摄像机将散开在载玻片表面上的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输入至LUZEX图像分析仪中,计算100个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求解表达式2并求出计算值的平均值。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8μm~15μm(或约8μm~约15μm),更优选为9μm~14μm,还优选为10μm~12μm。通过将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尽管原因尚不清楚,但通过将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据认为由于红色是转印时形成图像的合成色,因而提高了两个色调剂层和图像,而粒径几乎不会猛跌并抑制了色调剂的卷起,从而使色调剂难以散开。因此,可以降低定影图像表面的不均匀性,并可以改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由此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
通过使用孔径为100μm的Coulter Multisizer(由Coulter Inc.制造)测量体积平均粒径。此处,在电解质水溶液(Isoton水溶液)中分散色调剂并利用超声波处理30秒以上后,进行测量。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35℃~50℃(或约35℃~约50℃)。当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尽管原因尚不清楚,据认为通过将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设定在上述范围内,防粘剂的渗出均匀,而且降低了定影图像表面的不均匀性,从而改善了色调剂图像的光泽,由此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
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优选为40℃~50℃。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通过使用基于JIS 7121-1987的测量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3110,热分析系统001,Mac Science Co.,Ltd.制造)而获得的值。使用铟和锌的混合物的熔点来校正该装置探测单元的温度,并使用铟的熔化热来校正热量。将样品(色调剂)放入铝盘中,设置含有样品的铝盘和对照用空铝盘,并在10℃/分钟的升温速率下测量温度。将测量得到的DSC曲线的吸热部分中基线的延长线和起始线的交点的温度用作玻璃化转变温度。
色调剂的制造方法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色调剂颗粒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已知的捏合粉碎法等干法和诸如乳化聚集法和悬浮聚合法等湿法来制造,并且必要时可以向色调剂颗粒中外部添加外添剂。在这些方法中,优选捏合粉碎法。
捏合粉碎法是一种通过以下过程来制造色调剂颗粒的方法,所述过程为捏合包含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来获得经捏合材料,然后粉碎该经捏合材料。通过使用捏合粉碎法制造色调剂颗粒并获得色调剂,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尽管原因尚不清楚,据认为由于通过使用捏合粉碎法制造色调剂颗粒并获得色调剂,色调剂是疏水性的并因而甚至在高湿度下不会吸收水分,从而抑制了因定影时的水分引起的气泡的生成,因此可以降低定影图像表面的不均匀性,从而可以改善色调剂图像的光泽,由此可以改善高湿度下红色图像的再现性。
捏合粉碎法可以划分为以下过程:捏合包含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的捏合过程;和粉碎该经捏合材料的捏合过程。必要时,捏合粉碎法可以还包括其他过程,如冷却通过捏合过程形成的经捏合材料的冷却过程。
以下将详细描述该过程。
捏合过程
在捏合过程中,对包含色调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进行捏合。
在捏合过程中,优选向100质量份色调剂形成材料中添加0.5质量份~5质量份水性介质(例如,醇和诸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等水)。
捏合过程中使用的捏合机的实例包括单轴挤出机和双轴挤出机。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作为捏合机实例的包含一个供给螺杆部和两个捏合部的捏合机,但捏合机不受限于该实例。
图1是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制造方法的捏合过程中使用的螺杆挤出机实例中的螺杆条件的图。
螺杆挤出机11包括含有螺杆(未示出)的筒体12、用来将作为色调剂原料的色调剂形成材料注入筒体12中的注入口14、用于将水性介质添加至滚筒12中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中的液体添加口16、和用于将通过捏合色调剂形成材料而形成的经捏合材料从滚筒12排出的排出口18。
筒体12从最接近注入口14处起依次包括,将从注入口14注入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供给至捏合部NA的供给螺杆部SA、通过第一捏合过程熔化并捏合色调剂形成材料的捏合部NA、将捏合部NA中熔化和捏合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供给至捏合部NB的供给螺杆部SB、通过第二捏合过程熔化并捏合色调剂形成材料以形成经捏合材料的捏合部NB和将所形成的经捏合材料供给至排出口18的供给螺杆部SC。
在筒体12中设置根据区段而不同的温度控制器(未示出)。也就是,可以将区段12A~12J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在图1中,将区段12A和区段12B的温度控制在t0℃,将区段12C~12E的温度控制在t1℃,并将区段12F~12J的温度控制在t2℃。因此,可以将捏合部NA中的色调剂形成材料加热至t1℃,将捏合部NB中的色调剂形成材料加热至t2℃。
当将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必要时的防粘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从注入口14供应至筒体12时,通过供给螺杆部SA将色调剂形成材料供给至捏合部NA。此时,由于将区段12C的温度设定为t1℃,色调剂形成材料将以受热并熔化的状态供给至捏合部NA中。由于将区段12D和区段12E的温度设定为t1℃,捏合部NA中的色调剂形成材料将在t1℃的温度下进行熔化捏合。粘合剂树脂和防粘剂在捏合部NA中熔化并受到螺杆的剪切。
然后,通过供给螺杆部SB将在捏合部NA中经受捏合的色调剂形成材料输送至捏合部NB中。
在供给螺杆部SB中,通过将水性介质从液体添加口16注入筒体12中而将水性介质添加到色调剂形成材料中。图1示出了将水性介质注入供给螺杆部SB中的状态,但注入位置不受限于本实例。水性介质可以注入捏合单元NB中,或者水性介质可以注入供给螺杆部SB和捏合部NB中。也就是,根据需要选择注入水性介质的注入位置的数目和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将水性介质从液体添加口16注入筒体12中,色调剂形成材料和水性介质在筒体12中进行混合,色调剂形成材料将通过水性介质的蒸发潜热得到冷却,并由此将色调剂形成材料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下。
最后,经由供给螺杆部SC将通过使用捏合部NB熔化和捏合色调剂形成材料而形成的经捏合材料供给至排出口18,并从排出口18排出。
以这种方式进行图1所示的使用螺杆挤出机11的捏合过程。
冷却过程
冷却过程是冷却通过捏合过程形成的经捏合材料的过程。在冷却过程中,优选的是经捏合材料以4℃/秒以上的平均降温速率从捏合过程结束时经捏合材料的温度冷却至40℃。当经捏合材料的冷却速度较低时,捏合过程中精细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的混合物(着色剂和诸如必要时添加到色调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等中间添加剂的混合物)可能进行再结晶化,并且分散直径可能增大。另一方面,当经捏合材料以上述平均降温速率快速冷却时,刚结束捏合过程时的分散状态可以得以保持而没有任何改变,这是优选的。平均降温速率是指捏合过程结束时捏合材料的温度(例如在使用图1所示的螺杆挤出机11时为t2℃)降至40℃时的速率平均值。
冷却过程中的冷却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是使用以冷却水或盐水循环的轧辊和插入式冷却带的方法。在使用该方法进行冷却时,根据轧辊速度、盐水流速、经捏合材料的供应量和辊压经捏合材料时坯料的厚度等确定冷却速率。坯料的厚度优选为1mm~3mm。
粉碎过程
通过冷却过程冷却的经捏合材料在粉碎过程中进行粉碎,以形成颗粒。在粉碎过程中,例如可以使用机械式粉碎机或气流磨。
分级过程
经由粉碎过程获得的颗粒可以通过分级过程进行分级,以获得体积平均粒径在目标范围内的色调剂颗粒。在分级过程中,使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离心分级机或惯性分级机等来除去细粉粒(直径小于目标范围的颗粒)和粗粉粒((直径大于目标范围的颗粒)。
外添剂添加过程
出于电荷控制、流动性、电荷交换等目的,可以添加诸如特定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等无机颗粒,并使其粘附至所得色调剂颗粒上。这些颗粒可以例如通过使用V形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或Loedige混合机等逐步进行粘附。
筛分过程
外部添加过程后,必要时可以提供筛分过程。在筛分方法中,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回转移位器(gyro shifter)、振动筛分机、风力筛分机等。通过进行筛分过程,可以除去外添剂等的粗粉粒,因而可以抑制感光部件上条痕的出现和装置的污染。
显影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至少包含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可以原样用作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当色调剂用作双组分显影剂时,可与色调剂和载体混合来使用。
用作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已知的载体。其实例包括磁性金属,如氧化铁、镍和钴;磁性氧化物,如铁氧体和磁铁矿;在芯材表面上具有树脂涂层的树脂涂覆型载体;和磁性分散型载体。可以使用树脂分散型载体,其中导电性材料分散在基体树脂中。
在双组分显影剂中,色调剂和载体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为色调剂∶载体=1∶100~30∶100,更优选为3∶100~20∶100。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以下将描述使用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潜像保持部件;对所述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和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单元。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使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单元的部件可以具有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包括以下显影单元并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可以适用作处理盒,所述显影单元含有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并用该显影剂使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以下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但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受限于该实例。现将描述图中所示的主要部件,而不描述其他部件。
图2是说明四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基于颜色分离型图像数据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彩色图像的电子照相式的第一~第四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和10K(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下文还简称作“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体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
在图中的单元10Y、10M、10C和10K上,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在该单元上延展。中间转印带20卷绕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上,并以自第一单元10Y至第四单元10K的方向传送。通过未示出的弹簧等在使支承辊24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上推压支承辊24,由此对该两个辊上卷绕的中间转印带20提供预订的张力。将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设备3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面向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以面对驱动辊22。
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设备(显影单元)4Y、4M、4C和4K可以供应有分别容纳在色调剂盒8Y、8M、8C和8K中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色调剂。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用作品红色色调剂。
由于第一~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构造,以下将代表性地描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传送方向上游以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与第一单元10Y的部件等同的部件以与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附图标记代替黄色(Y)的附图标记而标示出,并且将不描述第二~第四单元10M、10C和10K。
第一单元10Y包括作为潜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部件1Y。在该感光部件1Y周围依次排列有以下部件:充电辊2Y,其使感光部件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曝光设备3,其使用基于彩色分离型图像信号的激光束3Y对经充电表面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显影单元)4Y,其对静电潜像供应经充电色调剂,以使静电潜像显影;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5Y,其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和感光部件清洁设备(清洁单元)6Y,其除去一次转印后感光部件1Y表面上残留的色调剂。
一次转印辊5Y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内部,并位于面向感光部件1Y的位置。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示出)连接。偏压电源在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改变要施加至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以下将描述通过使用第一单元10Y来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开始操作前,通过充电辊2Y来使感光部件1Y充电至-600V~-800V的电势。
感光部件1Y具有其中感光层堆叠在导电性基材(20℃时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以下)上的结构。感光层具有以下特性:电阻通常较高(常用树脂的电阻),而在对其施加激光束3Y时被激光束照射部分的电阻率改变。曝光设备3基于未示出的控制单元送出的黄色图像数据而向感光部件1Y的经充电表面输出激光束3Y。激光束3Y施加在感光部件1Y表面的感光层上,由此在感光部件1Y表面上形成黄色印刷图案的静电潜像。
静电潜像是一种通过充电而要在感光部件1Y表面上形成的图像,而且是通过以下过程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所述过程为降低感光层的被激光束3Y照射的部分的电阻率以引起电荷在感光部件1Y表面上流动,并使得电荷残留在未被激光束3Y照射的部分中。
随感光部件1Y的转动,将以此种方式在感光部件1Y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输送至预定的显影位置。在显影位置上,通过显影设备4Y使感光部件1Y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变成显影图像)。
显影设备4Y中包含的黄色显影剂在显影设备4Y中经搅拌摩擦充电,并承载在具有与感光部件1Y上的电荷极性相同(负(-)极性)的电荷的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部件)上。通过使感光部件1Y表面经过显影设备4Y,黄色色调剂静电吸附在感光部件1Y表面上的潜像部分上,以用黄色色调剂使潜像显影。其上形成有黄色色调剂图像的感光部件1Y以预定的速度转动,以将感光部件1Y上的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运载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处。
当将感光部件1Y上的黄色色调剂输送至一次转印位置处时,将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施加给一次转印辊5Y,并向色调剂图像施加从感光部件1Y作用至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由此将感光部件1Y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并由控制单元(未示出)在第一单元10Y中将其控制在约+10μA。
另一方面,通过感光部件清洁设备6Y除去并收集感光部件1Y上残留的色调剂。
与第一单元类似地控制施加给第二单元10M和其随后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的一次转印偏压。
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单元10Y中黄色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输送过第二~第四单元10M、10C和10K,并叠加该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形成叠加的色调剂图像。
四种颜色色调剂图像通过第一~第四单元多次转印至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20内表面接触的支承辊24和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支承表面上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26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供给机构在预定时间将记录纸张(记录介质)P供给至其中二次转印辊26和中间转印带20相互压力接触接触的辊隙中,并对支承辊24施加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并对叠加的色调剂图像施加从中间转印带20作用至记录纸张P的静电力,由此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此外,根据由探测第二转印部电阻的电阻探测器(未示出)测得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压,并对其进行电压控制。
然后,将记录纸张P供给至定影设备(定影单元)28,加热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以使彩色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有彩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输送辊32(排出辊)输送至排出单元,由此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其中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经由中间转印带20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的构造,但是其不受限于这种结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其中色调剂图像直接从感光部件转印至记录纸张的构造。
在图2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以如下过程进行图像形成方法,该过程包括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过程;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过程;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使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过程;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过程;和使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图像的定影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作为品红色色调剂,并使用包含作为着色剂的偶氮和二偶氮颜料的黄色色调剂来进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
处理盒和色调剂盒
图3是说明容纳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的处理盒的一个适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处理盒200中,充电辊108、显影设备111、感光部件清洁设备(清洁单元)113、曝光开口118和除电曝光开口117与感光部件107一起通过使用连接轨116而形成了主体。
处理盒200能够从包括转印设备112、定影设备115和其他未示出的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下来,并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起形成了图像形成装置。附图标记300表示记录纸张。
图3所示的处理盒200包括感光部件107、充电设备108、显影设备111、清洁设备113、曝光开口118和除电曝光开口117,但这些元件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组合。除显影设备111之外,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可以包括至少一种选自由以下元件构成的组中的元件:感光部件107、充电设备108、清洁设备(清洁单元)113、曝光开口118和除电曝光开口117。
下面将描述色调剂盒。
色调剂盒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并包含至少一种要供应给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的色调剂。此处,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色调剂作为色调剂。色调剂盒只需至少包含色调剂,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构还可包含例如显影剂。
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具有色调剂盒8Y、8M、8C和8K能够从其中拆卸下来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设备4Y、4M、4C和4K通过未示出的色调剂供应管连接到与显影设备(颜色)相对应的色调剂盒。当各色调剂盒中容纳的显影剂变少时,可以更换相应的色调剂盒。
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只要没有不同限定,“份”和“%”均基于质量。
粘合剂树脂1-1的制备
-氧亚甲基(oxymethylene)(1.1)-2,2-双(4-羟苯基)丙烷:40份
-乙二醇:10份
-对苯二甲酸:45份
-富马酸:5份
将这些材料投入包括搅拌器、氮气引入管、温度传感器和精馏柱的圆底烧瓶,并通过使用覆套式加热器将烧瓶升至200℃。然后,搅拌材料同时从气体引入管引入氮气,以将烧瓶内部保持在惰性气体气氛。然后,将0.05份二丁基氧化锡添加至100份材料混合物中,并使反应物相互反应12小时,同时将温度保持在200℃,由此获得粘合剂树脂1-1。
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4℃。
粘合剂树脂1-2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1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1-2,不同之处在于将氧亚甲基(1.1)-2,2-双(4-羟苯基)丙烷替换成聚氧乙烯(1.2)-2,2-双(4-羟苯基)丙烷。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4℃。
粘合剂树脂1-3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1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1-3,不同之处在于将氧亚甲基(1.1)-2,2-双(4-羟苯基)丙烷替换成聚氧丙烯(1.3)-2,2-双(4-羟苯基)丙烷。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4℃。
粘合剂树脂1-4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1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1-4,不同之处在于将氧亚甲基(1.1)-2,2-双(4-羟苯基)丙烷替换成聚氧丁烯(1.4)-2,2-双(4-羟苯基)丙烷。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4℃。
粘合剂树脂1-5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1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1-5,不同之处在于将氧亚甲基(1.1)-2,2-双(4-羟苯基)丙烷替换成聚氧戊烯(1.5)-2,2-双(4-羟苯基)丙烷。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4℃。
粘合剂树脂2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2,不同之处在于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变成35份且富马酸的含量变为15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34℃。
粘合剂树脂3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3,不同之处在于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变成36份且富马酸的含量变为14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35℃。
粘合剂树脂4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4,不同之处在于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变成37份且富马酸的含量变为13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36℃。
粘合剂树脂5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5,不同之处在于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变成41份且富马酸的含量变为9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0℃。
粘合剂树脂6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6,不同之处在于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变成49份且富马酸的含量变为1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48℃。
粘合剂树脂7的制备
使用与粘合剂树脂1-3相同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获得粘合剂树脂7,不同之处在于聚氧丙烯(1.3)-2,2-双(4-羟苯基)丙烷的含量变成41份且乙二醇的含量变为9份。在通过DSC测量时,所得树脂的Tg为51℃。
色调剂1的制备
-粘合剂树脂1-3:1760份
-防粘剂(聚丙烯:Mitsui HI-WAX NP055,由Mitsui Chemicals Inc.制造):100份
-C.I.颜料红122(Supermagenta,由DIC Inc.制造):99.55份
-C.I.颜料黄180(Novoperm Yellow P-H9,由Clariant International Inc.制造):0.05份
-40nm二氧化硅(OC-50,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20份
-松香(HARTALL RX,由Harima Chemicals Inc.制造):20份
用75L亨舍尔混合机混合这些成分,并在以下条件下通过使用具有图1所示的螺杆结构的连续式捏合机(双轴挤出机)进行捏合。
螺杆的转动速率为500rpm。
-供给部(区段12A和12B)的设定温度:20℃
-捏合部1(区段12C~12E)的捏合设定温度:120℃
-捏合部2(区段12F~12J)的捏合设定温度:135℃
-水性介质(蒸馏水)的添加量:相对于100份原料为1.5份
此时排出口(排出口18)中经捏合材料的温度为125℃。
通过使用利用-5℃盐水的轧辊和利用2℃冷水的坯料插入式冷却带使内部快速冷却,并在冷却后用锤式粉碎机研磨经捏合材料。在改变冷却带的速度的同时检查快速冷却速率,平均降温速率为10℃/秒。
随后,用其中构建有粗粉粒分级器的粉碎机(AFG400)来粉碎经研磨的材料,以获得经粉碎的颗粒。随后,通过使用惯性分级机来对经粉碎的颗粒进行分级,以除去细粉粒和粗粉粒,由此获得色调剂颗粒1。
色调剂颗粒1的形状系数SF1为150。
将1.0份30nm二氧化硅(通过用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MOX(由Nippon AerosilCo.,Ltd.制造)而获得)和0.5份16nm二氧化硅(由R972,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添加到100份色调剂颗粒1中,并通过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对所得物混合3分钟(转动叶片的边缘速度为22m/s),由此获得色调剂1。色调剂1的形状系数SF1与色调剂颗粒1相同。
将色调剂1溶于甲苯中,提取出不溶物,然后通过IR和荧光X射线分析以及NMR分析来确定C.I.颜料红122的量和C.I.颜料黄180的量的比率(PR122/PY180)。
色调剂2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1-4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3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1-2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4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4,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01016份。
色调剂5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5,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红122的含量变为100份而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1份。
色调剂6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6,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195份。
色调剂7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7,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02份。
色调剂8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8,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21份。
色调剂9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9,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019份。
色调剂10~17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10~17,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粉碎机的粉碎条件和惯性分级机的分级条件,以改变体积平均粒径和形状系数SF1。
色调剂18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18,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聚乙烯(Sanwax151P,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制造)代替聚丙烯作为防粘剂。
色调剂19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19,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费托蜡(FNP-0092,由Nippon Seiro Co.,Ltd.制造)代替聚丙烯作为防粘剂。
色调剂20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0,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聚酯(WEP5,由Nippon Oil&Fats Co.,Ltd.制造)代替聚丙烯作为防粘剂。
色调剂21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巴西棕榈蜡(Carnauba wax I,由Katoyoko K.K.制造)代替聚丙烯作为防粘剂。
色调剂22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2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3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3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4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4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5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5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6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6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7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7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8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8,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1-5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29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29,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粘合剂树脂1-1代替粘合剂树脂1-3。
色调剂30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0,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红122的含量变为98.5份,而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1.15份。
色调剂31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1,不同之处在于C.I.颜料红122的含量变为99.1份,而C.I.颜料黄180的含量变为0.009份。
色调剂32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R238(PermanentCarmine 3810,由Sanyo Color Works Ltd.制造)代替C.I.颜料红122。
色调剂33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黄74(PY74:Hansa Yellow 5GX01,由Clariant International Inc.制造)代替C.I.颜料黄180。
色调剂34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色调剂3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R238代替C.I.颜料红122,并使用PY74代替C.I.颜料黄180。
黄色色调剂的制造
以与制造色调剂1相同的方式获得黄色色调剂,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00份偶氮颜料(Brilliant Yellow 5GX01,由Clariant International Inc.制造)作为着色剂。
载体的制造
将1000份Mn-Mg铁氧体(由Powdertech Co.,Ltd.制造,具有50mm的平均粒径)投入捏合机中,并向其中添加在700份甲苯中溶解有150份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合比为39∶60∶1(摩尔比),Tg为100℃,平均分子量为73,000,由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溶液,所得物在25℃混合20分钟,该混合物加热到70℃,然后进行减压干燥,并提取出所得物,由此获得经涂覆的载体。使用75μm孔径的筛筛选该经涂覆的载体以除去粗粉粒,由此获得载体1。
显影剂的制造
将载体1和色调剂1~34或黄色色调剂以95∶5的质量比投入V型混合机中,并搅拌20分钟,由此获得品红色显影剂1~34和黄色显影剂。
评价
使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ApeosPort-C4300填充有品红色显影剂1~34和黄色色调剂。在28℃和95%RH下通过使用给纸印刷用Japan Color 2007(JCS2007)表来在涂布纸张(127.9g/m3)上形成图像。100次重复复印后的图像品质和最初的图像品质(首次复印)相互进行比较,由此肉眼检查高湿度下的红色再现性。基于以下标准评价高湿度下的红色再现性。
红色再现性的确定标准
A:水平与最初的图像品质相同;
B:水平与最初的图像品质稍有不同,但未产生不适感;
C:水平与最初的图像品质不同,但未产生不适感;
D:水平与最初的图像品质明显不同,而产生了不适感。
表1和表2中示出了该结果和获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的重复单元中m和n的值、C.I.颜料黄180(PY180)的含量、C.I.颜料红122(PR122)的含量、C.I.颜料红122与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PR122/PY180)、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色调剂的SF1、防粘剂的类型、粘合剂树脂的类型和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本发明的前述描述和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意图穷举或将本发明限于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明显的。选择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便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于想出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意图由下面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品红色色调剂,所述品红色色调剂包含具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颗粒,其中,
所述着色剂含有C.I.颜料红122和C.I.颜料黄180,且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99:1~10000:1,
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聚酯树脂,并且
使用含有获自由以下由化学式1表示的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所述聚酯树脂:
其中,m和n独立地表示2~4的整数,且x和y独立地表示正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mm~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140~1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含有烃蜡作为防粘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是500:1~500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聚酯树脂中获自所述双酚A氧化烯加合物的重复单元与获自全部二醇成分的重复单元的比率大于或等于80摩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烃蜡选自微晶蜡、费托蜡、石油蜡和它们的改性产品。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烃蜡为石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其中,所述色调剂颗粒通过以下过程形成:捏合包含所述着色剂和所述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形成材料以形成经捏合材料,并粉碎所述经捏合材料。
11.一种静电潜像显影剂,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50℃。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14.一种色调剂盒,所述色调剂盒包括色调剂容纳室,
其中,所述色调剂容纳室容纳权利要求1所述的品红色色调剂。
1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用色调剂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和
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品红色色调剂的着色剂含有的所述C.I.颜料红122和所述C.I.颜料黄180的质量比为500:1~5000:1。
CN201210061231.4A 2011-09-22 2012-03-09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019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7874 2011-09-22
JP2011207874A JP5866923B2 (ja) 2011-09-22 2011-09-22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9056A CN103019056A (zh) 2013-04-03
CN103019056B true CN103019056B (zh) 2017-03-01

Family

ID=4791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1231.4A Active CN103019056B (zh) 2011-09-22 2012-03-09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35864B2 (zh)
JP (1) JP5866923B2 (zh)
CN (1) CN103019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4527A (ja) * 2013-03-13 2014-09-22 Ricoh Co Ltd マゼンタ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印刷物
CN104672950A (zh) * 2015-02-06 2015-06-03 上海天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苯并咪唑酮固体溶液及制备方法
CN105911824B (zh) * 2015-02-24 202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组、静电图像显影剂组、色调剂盒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125A (zh) * 2003-07-14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14174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050B2 (ja) * 2000-09-01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667140B2 (en) * 2000-09-01 2003-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2341594A (ja) 2001-05-16 2002-11-27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3162091A (ja) * 2001-11-26 2003-06-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JP4357398B2 (ja) 2003-10-01 2009-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噴霧造粒による混練溶融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トナー容器、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EP1521127B1 (en) 2003-10-01 2009-05-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JP4510733B2 (ja) 2005-04-07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4428317B2 (ja) 2005-08-26 2010-03-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分散液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7121473A (ja) * 2005-10-26 2007-05-17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US8062819B2 (en) 2007-04-17 2011-1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Magent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JP2009204774A (ja) 2008-02-27 2009-09-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27761A (ja) 2008-03-21 2009-10-08 Fuji Xerox Co Ltd 蛍光性磁性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磁性インク組成物、磁性重合体粒子、磁気潜像用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681A (ja) 2008-03-21 2009-11-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
JP5211791B2 (ja) 2008-03-25 2013-06-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0733A (ja) 2008-06-13 2009-12-24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092963B2 (en) * 2010-01-19 2012-01-10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125A (zh) * 2003-07-14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14174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5864B2 (en) 2013-09-17
JP5866923B2 (ja) 2016-02-24
US20130078564A1 (en) 2013-03-28
CN103019056A (zh) 2013-04-03
JP2013068830A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3208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8107691B (zh) 调色剂
CN104133351B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722293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515123B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
CN102591162B (zh)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设备和方法
CN101393404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及使用它们的装置和设备
BR102013028344A2 (pt) Dispositivo de revelaçã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WO2004053598A1 (ja) トナーと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019056B (zh)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19522B (zh) 黄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设备和方法
JP5556266B2 (ja) 二成分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28852A (zh) 透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其制造方法、显影剂、色调剂盒、图像形成方法及设备
US20150079513A1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two-component developer for replenishing, image-formation method using same, and image-formation device
CN107229198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和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JP2022041423A (ja) 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09052A1 (en) Toner,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036131B2 (ja) バインダー型キャリア
US20150104740A1 (en) Full-color toner set, full-color developer set, image-formation method using same, and image-form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