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5599B -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5599B
CN104105599B CN201380008914.6A CN201380008914A CN104105599B CN 104105599 B CN104105599 B CN 104105599B CN 201380008914 A CN201380008914 A CN 201380008914A CN 104105599 B CN104105599 B CN 104105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edia
recorded
jet print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9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5599A (zh
Inventor
武内彬
塚田晃弘
并木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5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5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9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物,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作为解决方法,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使用包括喷墨头(5)及印刷压板(2)的喷墨印刷装置(1),所述印刷压板(2)用于从介质(100)的面的背面侧的面进行加热,油墨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包括在油墨着落至介质(100)上之后,利用印刷压板(2)使油墨干燥的干燥步骤。

Description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记录头(recording head)包括干燥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886号公报(2012年1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使用包含水等溶剂及树脂,并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的油墨时,如果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干燥部进行干燥,则会产生在印刷物上残留溶剂增多,而且印刷物的平滑度变差的问题。
理由如下。即,需要从所着落的油墨的上表面强力地加热而进行干燥,但是已着落的油墨内部的温度分布当然是表面侧高于被记录媒体侧。因此,在着落之后会即刻在油墨表面上形成皮膜,从而没有多少时间供溶剂蒸发及表面平整化(平滑化)。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开发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物,即便使用树脂乳浊或悬浮着的油墨,残留溶剂也少,而且平滑度也优异。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是:使用包括喷墨头(head)及加热元件的喷墨印刷装置的喷墨印刷方法,所述喷墨头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被记录媒体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用于从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所述喷墨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包括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所述树脂乳浊或悬浮着,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包括在所述油墨着落至所述被记录媒体上之后,利用所述加热元件使所述油墨干燥的干燥步骤。
本发明人等人发现,当使用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的油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称为“树脂油墨”)时,由于溶剂中的树脂未溶解于溶剂中,所以当油墨着落并进行了干燥时,在粒子彼此的边界部分容易形成凹凸。换句话说,本发明人等人发现,当使用树脂油墨时,与树脂溶解于溶剂中的油墨相比,容易形成凹凸。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人发现,如果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树脂油墨所着落的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并对此时的已着落的油墨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行确认,则油墨的被记录媒体侧的温度高于表面的温度。只要为所述温度分布,即会延长在油墨的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时间,由此可确保表面进行平整化的时间。
而且,可在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期间,使油墨内的溶剂从被记录媒体侧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因此可抑制印刷物中的残留溶剂的量。即,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树脂油墨干燥时,油墨的表面在着落后即刻会干燥,从而溶剂容易残留在内部,但是在本发明中则可防止所述现象。
特别是,在树脂油墨中,树脂未溶解于溶剂中,因此容易使溶剂封闭在树脂粒子间而阻碍干燥。但是,在本发明中,借由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而使溶剂从被记录媒体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由此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而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因此,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元件为用于载置所述被记录媒体的载置台。
由于抵接至被记录媒体,所以导热的效率好。因此,可实现电力的节省。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所述喷墨印刷装置包括:用于使所述被记录媒体与所述喷墨头的位置相对地移动的驱动元件,并且包括预加热台,所述预加热台是用于在所述被记录媒体借由所述驱动元件而到达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载置台。
借由预加热台,可在印刷之前对被记录媒体进行升温,因此可将所述加热元件上的加热温度控制得较低。所述加热元件位于较预加热台更靠近喷墨头的位置,因此可借由使加热温度下降来防止喷墨头的干燥。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所述喷墨印刷装置包括:内置所述喷墨头的框体,所述框体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将外部的气体吹附至位于所述框体内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在所述干燥步骤中,利用所述鼓风机对所述被记录媒体的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气体。
借由利用所述鼓风机使油墨的从被记录媒体侧移动至表面侧的溶剂蒸散,可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所述鼓风机中未设置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元件。
可防止:油墨的表面立刻干燥,用于进行表面平整化的时间无法被确保的情况。而且,可防止:油墨的表面立刻干燥,而使溶剂封闭于油墨层内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从所述喷墨头观察,所述鼓风机设置于与所述被记录媒体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
借由配设框体,从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容易充滞于框体内。所述热会上升至框体上方。当从喷墨头观察,将鼓风机设置于与被记录媒体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时,鼓风机处于框体的上方。并且,借由所述鼓风机将上升而来的热送回至被记录媒体侧,可将所述热有效用于着落至被记录媒体的油墨的干燥,并且可防止热充滞于喷墨头周边,因此可使喷墨头冷却。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所述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更优选的是,所述喷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用于使所述被记录媒体与所述喷墨头的位置相对地移动;后加热台,在所述被记录媒体借由所述驱动元件进行移动而位于较所述加热元件上更靠下游的位置时,从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以及后加热元件,夹着所述被记录媒体,从与所述后加热台为相反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并且在所述干燥步骤之后,包括:利用所述后加热台及所述后加热元件,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第二干燥步骤。
在所述加热元件上,主要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被记录媒体进行干燥,所以存在从油墨的表面进行的干燥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借由利用所述后加热台及所述后加热元件,再次从被记录媒体的表面与背面进行干燥,可更确实地使被记录媒体的油墨干燥。
而且,本发明的喷墨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墨头,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被记录媒体的喷嘴,所述油墨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所述树脂乳浊或悬浮着;以及加热元件,用于从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获得如下效果: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的外观图。
[符号的说明]
1:喷墨印刷装置
2:印刷压板(加热元件)
3:预压板(预加热台)
4:后压板(后加热台)
5:喷墨头
6:引导机构
7:风扇(鼓风机)
8:辊(驱动元件)
8′:从动辊
9:框体
11:加热器盖体
12:干燥风扇加热器(后加热元件)
100:介质(被记录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及本发明的喷墨印刷装置。以下所说明的喷墨印刷装置1是本发明的喷墨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喷墨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图2是喷墨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喷墨印刷装置1的外观图。
如图1~图3所示,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印刷压板(加热元件)2、预压板(预加热台)3、后压板(后加热台)4、喷墨头5、引导机构6、风扇(鼓风机)7、辊(驱动元件)8、从动辊8′及框体9。而且,喷墨印刷装置1是用于将油墨喷出至介质(被记录媒体)100的装置。
作为油墨,使用树脂油墨。树脂油墨是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的油墨。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树脂油墨中,树脂是乳浊或悬浮于溶剂中。例如,作为溶剂,可举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等。当是乳浊或悬浮于水中的情况时,也可说成形成有水性乳液(emulsion)或水性悬浮液(suspension)。
作为树脂的示例,可举出水溶性的乙烯系树脂(vinyl resin)、丙烯酸系树脂(acrylic resin)、醇酸系树脂(alkyd resin)、聚酯系树脂(polyester resin)、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polyurethane resin)、硅树脂(silicon resin)、氟系树脂(fluoro resin)、环氧系树脂(epoxy resin)、苯氧基系树脂(phenoxy resin)、聚烯烃系树脂(polyolefin resin)等,以及所述多种树脂的改性树脂等。其中,更优选的是丙烯酸系树脂、水溶性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水溶性聚酯系树脂、水溶性丙烯酸系树脂,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系树脂。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树脂油墨中所含的着色剂,既可以是颜料,也可以是染料。
颜料、染料的具体构成并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油墨的用途等而适当选择。
印刷压板2是:用于从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未图示)的面相对向的介质100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构件,也是用于载置介质100的台子。因此,抵接至介质100,所以导热性好。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中,借由印刷压板2,在油墨着落至介质100上之后,使油墨干燥(干燥步骤)。由此,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理由如下。
当使用树脂油墨时,溶剂(例如,水、亲水性溶剂)中的树脂未溶解于溶剂中,因此在油墨着落并进行了干燥时,在粒子彼此的边界部分会形成凹凸。换句话说,在使用树脂油墨时,与树脂溶解于溶剂中的油墨相比,容易形成凹凸。
另一方面,借由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树脂油墨所着落的介质100进行加热,会延长在油墨的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时间,由此可确保表面进行平整化的时间。
而且,在油墨的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期间,可使油墨内的溶剂从介质100侧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因此可抑制印刷物中的残留溶剂的量。特别是,在树脂油墨中,树脂未溶解于溶剂中,因此容易使溶剂封闭于树脂粒子间而阻碍干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而使溶剂从介质100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由此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因此,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而且,印刷压板2为介质100的载置台,由此会抵接至介质100,因此导热的效率好。因此,可实现电力的节省。
预压板3是:用于在介质100到达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载置台。从印刷压板2观察,预压板3位于介质100移动的流程的上游侧。
可借由预压板3,在印刷之前对介质100进行加温,因此可将印刷压板2上的加热温度控制得较低。印刷压板2位于喷墨头5的正下方,因此可借由使加热温度下降来防止喷墨头5的干燥。
后压板4是:在介质100借由驱动辊8进行移动而位于较印刷压板2上更靠下游的位置时,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构件;后压板4是介质100的载置台,且在借由驱动辊8而移动的方向上位于印刷压板2的后面。在后压板4上组装有加热器(heater)等,对介质100进行加热干燥。
如图2所示,在后压板4上以覆盖介质100的方式,而设置有加热器盖体11及干燥风扇加热器(后加热元件)12。
加热器盖体11是:以利用后压板4进行干燥时的热不会飞散的方式,而用于覆盖的盖体。借由加热器盖体11,利用后压板4进行干燥时的热会更长时间地滞留于介质100上,从而可充分地进行介质100的干燥。而且,加热器盖体11也是:用于预先将借由下述干燥风扇加热器12而送出的热风所具有的热保留在介质100上的构件。
干燥风扇加热器12是夹着介质100,从与后压板4为相反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构件,对后压板4上的介质100吹附热风,而使介质100上的油墨干燥。干燥风扇加热器12包括加热器及风扇,一边利用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一边利用风扇将空气吹附至介质100上。
在利用印刷压板2等进行干燥步骤之后,进行第二干燥步骤,即,利用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对介质100进行加热而使介质100干燥。在干燥步骤中,在印刷压板2上主要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介质100进行干燥,因而存在从油墨的表面进行的干燥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借由利用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再次从介质100的表面与背面使其干燥,可更确实地使介质100的油墨干燥。
喷墨头5是用于将树脂油墨喷出至介质100上的构件。在喷墨头5上设置有树脂油墨的储存室,将所述储存室内的树脂油墨从喷嘴(未图示)喷出至介质100上。
而且,喷墨头5沿引导机构6在介质100上往返移动而进行扫描。在进行所述往返移动期间喷出树脂油墨,而在介质100上描绘图画或文字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对只有一个喷墨头5的情况进行描述,但喷墨头5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多数情况下,包括多个喷墨头5,例如借由形成交错排列(staggered array)等,而对介质100喷出油墨。
引导机构6是用于规定喷墨头5的移动方向的导件。喷墨头5安装于引导机构6上,在引导机构6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风扇7是:用于将框体9的外部的气体,吹附至位于框体9内的介质100的油墨所着落的面。
在干燥步骤中,利用风扇7,对介质100的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空气。利用风扇7使油墨的从介质100侧移动至表面侧的溶剂蒸散,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在风扇7上未设置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元件。即,风扇7将框体9外的空气仍旧保持着其温度而送入至框体9内。而且,从喷墨头5观察,风扇7设置于与介质100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即,风扇7位于喷墨头5之上(介质100位于喷墨头5之下)。
借由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可对喷墨头5进行冷却。由此,可抑制喷墨头5蓄热而造成喷嘴堵塞。
而且,可将在印刷压板2上产生的热,即,将上升至介质100的表面的热送回至介质100侧。因此,可将在印刷压板2上产生的热有效用于印刷面的干燥。但是,虽说利用在印刷压板2上产生的热,但始终主要只通过风扇7的鼓风来进行干燥,因此与如专利文献1般在托架(carriage)上搭载有加热器的干燥元件相比,干燥条件变得稳定,从而不会阻碍溶剂的蒸发量的确保、表面的平整化时间的确保。即,与专利文献1的不同点在于:保持着稳定的干燥。因此,印刷压板2上的干燥区内的干燥稳定,故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包括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而使位于印刷压板2的下游区域的后压板4上的干燥区内的干燥性强化。即,除了利用后压板4进行加热以外,还从后压板4的上部对介质的印刷面、借由并用加热器及风扇的干燥风扇加热器12来强力地进行干燥。此处的干燥已经使印刷表面平整化,并且位于树脂粒子的下部的溶剂向表面侧移动,从而即使从印刷表面上强力地进行加热,溶剂也难以残留。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墨滴着落至干燥区的印刷区内,对从印刷面的上部进行的干燥,不采用加热器等的加热,而只保持着风扇的鼓风而设为始终稳定的干燥,并且借由利用被记录媒体的下侧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来进行印刷面的干燥,以及利用所述后加热台及后加热元件而使后加热台上的干燥区内的干燥性强化,由此优于所有的现有技术。
驱动辊8是使介质100移动的构件。驱动辊8配置于预压板3与印刷压板2之间。驱动辊8由辊所构成。
而且,从动辊8′是用于辅助驱动辊8搬送介质100的构件。借由对驱动辊8进行驱动,从动辊8′进行从动旋转,介质100进行移动。
框体9是用于内置喷墨头5的框体。框体9是以如下方式进行设置:使喷墨头5、及位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位置的介质100,与外部隔离。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构成,喷墨印刷装置1可适当地实施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具体而言,进行如下干燥步骤:在油墨着落至介质100上之后,借由印刷压板2使油墨干燥,并且借由风扇7,对介质100的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空气。由此,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残留溶剂少的印刷物。
而且,干燥步骤中的干燥是:只利用印刷压板2及风扇7的鼓风来使树脂油墨稳定地干燥,与此相比,在干燥步骤之后,进行第二干燥步骤,即,利用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对介质100进行加热,从而更强力地使树脂油墨干燥。由此,在借由干燥步骤而确保了平整化时间及溶剂向油墨表面侧移动的时间的基础上,借由从介质100的表面与背面使树脂油墨干燥,而提高了平滑度,减少了残留溶剂,在此基础上可更强力地使介质100的油墨干燥。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项所揭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技术手段加以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记事项]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是使用如下喷墨印刷装置1的喷墨印刷方法,所述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喷墨头5,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介质100的喷嘴;以及印刷压板2,用于从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介质100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并且油墨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而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包括:在油墨着落至介质100上之后,利用印刷压板2使油墨干燥的干燥步骤。
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树脂油墨所着落的介质100进行加热时,已着落的油墨内部的温度分布是,油墨的被记录媒体侧的温度高于表面的温度。只要为所述温度分布,即会延长在油墨的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时间,由此可确保表面进行平整化的时间。
而且,在表面上形成皮膜为止的期间,可使油墨内的溶剂从介质100侧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因此可抑制印刷物中的残留溶剂的量。
特别是,在树脂油墨中,由于树脂未溶解于溶剂中,因此容易使溶剂封闭于树脂粒子间而阻碍干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而使溶剂从介质100顺滑地移动至表面侧,由此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而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因此,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印刷压板2是用于载置介质100的载置台。
由于抵接至介质100,所以导热的效率好。因此,可实现电力的节省。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用于使介质100与喷墨头5的位置相对地移动的驱动辊8,并且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预压板3,所述预压板3是:用于在介质100借由驱动辊8而到达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载置台。
可借由预压板3,而在印刷之前对介质100进行加热,因此可将印刷压板2上的加热温度控制得较低。印刷压板2位于较预压板3更靠近喷墨头5的位置,因此可借由使加热温度下降,来防止喷墨头5的干燥。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内置喷墨头5的框体9,框体9还包括风扇7,所述风扇7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吹附至位于框体9内的介质100的油墨所着落的面,在干燥步骤中,借由风扇7而对介质100的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空气。
利用风扇7使油墨的从介质100侧移动至表面侧的溶剂蒸散,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风扇7中未设置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元件。
可防止:油墨的表面立刻干燥,用于表面进行平整化的时间无法被确保的情况。而且,可防止:油墨的表面立刻干燥,而使溶剂封闭于油墨层内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喷墨头5观察,风扇7设置于与介质100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
借由配设框体9,从印刷压板2产生的热容易充滞于框体9内。所述热会上升至框体9的上方。当从喷墨头5观察,将风扇7设置于与介质100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时,风扇7处于框体9的上方。并且,借由所述风扇7将上升而来的热送回至介质100,可将所述热有效用于着落至介质100的油墨的干燥,而且可防止热充滞于喷墨头5的周边,因此可使喷墨头冷却。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
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喷墨装置1包括:驱动辊8,用于使介质100与喷墨头5的位置相对地移动;后压板4,当介质100借由驱动辊8进行移动而位于较印刷压板2上更靠下游的位置时,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介质100进行加热;以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夹着介质100,从与后压板4为相反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并且在干燥步骤之后,包括:利用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对介质100进行加热的第二干燥步骤。
在印刷压板2上,主要从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介质100进行干燥,因而存在从油墨的表面进行的干燥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借由利用后压板4及干燥风扇加热器12,再次从介质100的表面与背面使其干燥,可更确实地使介质100的油墨干燥。
而且,喷墨印刷装置1包括:喷墨头5,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介质100的喷嘴,所述油墨包含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树脂乳浊或悬浮着;以及印刷压板2,用于从与喷墨头5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介质100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介质100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可提供一种即便使用树脂油墨平滑度也优异的印刷物,可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并且可抑制残留溶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喷墨印刷。

Claims (8)

1.一种喷墨印刷方法,使用包括喷墨头及加热元件的喷墨印刷装置,所述喷墨头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被记录媒体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用于从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所述喷墨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包括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所述树脂乳浊或悬浮着,
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包括:
在所述油墨着落至所述被记录媒体上之后,利用所述加热元件使所述油墨干燥的干燥步骤;以及
位于较所述加热元件更靠下游的位置,从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后加热步骤,
在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方,更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对所述被记录媒体的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气体,
在所述鼓风机中未设置对所述气体进行加热的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是用于载置所述被记录媒体的载置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印刷装置还包括:
驱动元件,用于使所述被记录媒体与所述喷墨头的位置相对地移动;且
包括预加热台,所述预加热台是用于在所述被记录媒体借由所述驱动元件而到达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位置之前的位置,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载置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印刷装置还包括:
内置所述喷墨头的框体,
所述鼓风机将所述框体的外部的气体吹附至位于所述框体内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喷墨头观察,所述鼓风机设置于与所述被记录媒体所处的位置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装置还包括:
驱动元件,用于使所述被记录媒体与所述喷墨头的位置相对地移动;
后加热台,在所述被记录媒体借由所述驱动元件进行移动而位于较所述加热元件上更靠下游的位置时,从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以及
后加热元件,夹着所述被记录媒体,从与所述后加热台为相反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
所述后加热步骤包括:利用所述后加热台及所述后加热元件,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的第二干燥步骤。
8.一种喷墨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墨头,设置了用于将油墨喷出至被记录媒体的喷嘴,所述油墨包括溶剂、着色剂及树脂,并且所述树脂乳浊或悬浮着;
加热元件,用于从与所述喷墨头的设置有喷嘴的面相对向的所述被记录媒体的面的背面侧的面,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
后加热元件,位于较所述加热元件更靠下游的位置,从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的背面侧对所述被记录媒体进行加热;以及
鼓风机,用于对所述被记录媒体的所述油墨所着落的面吹附气体,
在所述鼓风机中未设置对所述气体进行加热的元件。
CN201380008914.6A 2012-02-14 2013-02-08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Active CN104105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9980 2012-02-14
JP2012029980A JP2013166271A (ja) 2012-02-14 2012-02-14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CT/JP2013/052998 WO2013121994A1 (ja) 2012-02-14 2013-02-08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5599A CN104105599A (zh) 2014-10-15
CN104105599B true CN104105599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98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914.6A Active CN104105599B (zh) 2012-02-14 2013-02-08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4850B2 (zh)
JP (1) JP2013166271A (zh)
CN (1) CN104105599B (zh)
WO (1) WO2013121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9927B2 (ja) 2011-08-30 2016-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88437B2 (ja) * 2014-03-25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物
JP6851707B2 (ja) * 2014-05-14 2021-03-3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635247B2 (ja) * 2014-12-04 2020-0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乾燥装置、記録装置及び蒸気除去装置
JP6596834B2 (ja) * 2015-02-10 2019-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604868B2 (ja) * 2016-02-10 2019-11-1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EP3415321B1 (en) * 2016-02-12 2020-12-02 Kao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WO2017138438A1 (ja) 2016-02-12 2017-08-17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8698421B (zh) 2016-02-12 2020-03-31 花王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
CN108698402B (zh) 2016-02-12 2019-11-29 花王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6479082B2 (ja) 2017-04-05 2019-03-06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19131204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株式会社シンク・ラボラトリー 表刷り及び裏刷り兼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12937145B (zh) * 2019-12-10 2022-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8736B2 (ja) * 1997-04-25 2006-10-25 花王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
JP2003133691A (ja) * 2001-10-22 2003-05-09 Seiko Epson Corp 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膜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導電膜配線、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並びに非接触型カード媒体
US20050151815A1 (en) 2003-04-18 2005-07-14 Hiroshi Kanai Inkjet printer
TWI225008B (en) * 2003-12-31 2004-12-11 Ritdisplay Corp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8037976A (ja) * 2006-08-04 2008-02-21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JP5106199B2 (ja) * 2008-03-25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5063B2 (ja) * 2008-03-25 201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104455B2 (ja) * 2008-03-25 2012-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0076377A (ja) * 2008-09-29 2010-04-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JP4889059B2 (ja) * 2009-11-09 2012-02-2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598110B2 (ja) 2010-06-17 2014-10-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2110802A1 (en) * 2011-02-14 2012-08-23 Sericol Limite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75734A1 (en) 2014-12-25
JP2013166271A (ja) 2013-08-29
US9434850B2 (en) 2016-09-06
CN104105599A (zh) 2014-10-15
WO2013121994A1 (ja)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5599B (zh)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US2014002876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nting untreated textile in an inkjet printer
CN101417533B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US896776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803374B2 (ja) 記録装置
US888225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939484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US20100188469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240993A (zh) 印刷装置以及油墨贮存部的升温抑制方法
JP2016107469A (ja) 媒体乾燥装置、媒体乾燥方法、記録装置及び蒸気除去装置
JP2013158968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ヘッドユニットの昇温抑制方法
US9266358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CN107538933A (zh) 印刷装置
CN101850314B (zh) 适用于立体成型机构的维护装置
JP5987644B2 (ja) 印刷装置
CN204412519U (zh) 一种自动涂装生产线装置
JP2016161187A (ja) 調湿建材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CN101850316A (zh) 喷头清洁装置
CN101850315B (zh) 喷头封存装置
CN105904855A (zh) 印刷装置
JP6098123B2 (ja) 除去装置、再生システム及び除去方法
JP5880076B2 (ja) 記録装置
JP20190641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8722828A (zh) 一种三段式汽车喷涂烘干装置
CN101850616B (zh) 加热回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