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3601A -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601A
CN104093601A CN201380008198.1A CN201380008198A CN104093601A CN 104093601 A CN104093601 A CN 104093601A CN 201380008198 A CN201380008198 A CN 201380008198A CN 104093601 A CN104093601 A CN 104093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gage
compartment partition
vehicle
guide portion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3601B (zh
Inventor
吉泽章一
秋叶敦
山下正敏
冈田茂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sai Kogy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sai Kogy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sai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3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 B60R5/045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collapsible or transform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 B60R13/01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 B60R13/013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comprising removable or hinged parts, e.g. for accessing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构造进一步简化、且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行李箱隔板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能够将车辆的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在位于行李箱(3)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15)上设置:引导部(17),其在行李箱隔板(5)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移动时对引导凸起(11)进行引导;以及支撑部(21),其支撑行李箱隔板(5),引导部(17)具有:下方引导部(17a),其以车辆后方侧比车辆前方侧更靠近上方的方式倾斜;以及上方引导部(17b),其从下方引导部(17a)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支撑部(21)设置在与下方引导部(17a)和上方引导部(17b)的车辆后方侧的交叉部相比更靠近车辆后方侧的行李箱(3)的侧壁(15)上。

Description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内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991号公报公开了将车辆的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设置在行李箱隔板的两侧缘部的引导凸起沿设置在行李箱的左右两侧壁上的引导槽移动,从而能够使行李箱隔板在将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的上方位置、与载置于行李箱的底部的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引导槽具有:倾斜槽,其以下部处于车辆前方侧、上部处于车辆后方侧的方式倾斜;以及水平槽,其在倾斜槽的上端连续地形成,该引导槽设置有阀部件,其相对于倾斜槽与水平槽的交叉部分能够进出。阀部件在每次使行李箱隔板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在引导凸起在倾斜槽中向上方移动时,从向引导槽的突出状态受到引导凸起按压而进入内部。另外,阀部件在引导凸起在水平槽中向前方移动时,受到引导凸起按压而向引导槽凸出,以实现从倾斜槽的过渡。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移动机构具有需要用于使阀部件相对于引导槽能够进出的弹簧等预紧部件的可动机构,因此,导致构造的复杂化以及部件数量的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构造进一步简化、且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行李箱隔板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能够将车辆的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在位于行李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部和支撑部,该引导部在行李箱隔板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移动时对引导凸起进行引导,该支撑部支撑行李箱隔板。引导部具有:下方引导部,其以车辆后方侧比车辆前方侧更靠近上方的方式倾斜;以及上方引导部,其从下方引导部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支撑部设置在与下方引导部和上方引导部的车辆后方侧的交叉部相比更靠近车辆后方侧的行李箱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行李箱内观察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的车辆的行李箱侧壁的侧视图。
图2是从车辆左斜后方侧观察具有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的车辆的行李箱内的斜视图,图2(a)表示行李箱隔板处于上方位置的状态,图2(b)表示行李箱隔板处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3是行李箱隔板的斜视图,图3(a)是打开状态的行李箱隔板的图,图3(b)是折叠状态的行李箱隔板的图,图3(c)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b)的折叠状态的行李箱隔板的图。
图4是使行李箱隔板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的作业说明图,图4(a)表示将下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折叠的作业,图4(b)表示以图4(a)中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的前端为支点抬起后端的作业,图4(c)表示向后部上方拉出图4(b)中抬起后端后的行李箱隔板的作业。
图5是使行李箱隔板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的图4之后的作业说明图,图5(a)表示使图4(c)中向后部上方拉出后的行李箱隔板的后端向下方移动的作业,图5(b)表示使在图5(a)中使后端移动至下方后的行李箱隔板向前方移动的作业,图5(c)表示将在图5(b)中移动至前方后的折叠状态下的行李箱隔板形成为打开状态而处于上方位置的作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车辆的后座1的车辆后方设置有行李箱3。在行李箱3的底部配置有行李箱隔板5。在行李箱3的与后座1相反的车辆后方侧形成有后部开口7。在后部开口7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后门。此外,由图中的箭头F表示的方向为车辆前方。
行李箱隔板5能够在图2(a)所示的上方位置与图2(b)所示的下方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位移。在行李箱隔板5处于上方位置时,如图1及图2(a)所示,将行李箱3分割为行李箱隔板5的上方的上部空间和行李箱隔板5的下方的下部空间。处于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的上表面与后部开口7的下端7a的上表面大致共面。由此,行李箱隔板5上的行李变得容易进出。
后座1具有座垫1a、椅背1b以及头枕1c,通过使椅背1b向前方倾倒,从而能够使行李箱3扩展至后座1的上方的空间为止。前倾状态下的椅背1b的背面(上表面)与处于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的上表面大致共面。由此,前倾状态下的椅背1b上的行李变得容易进出。
如图3所示,行李箱隔板5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折叠为两部分的构造。即,如图2所示,行李箱隔板5具有:前部板5a,其在设置于车辆的行李箱3中的状态下位于车辆前方侧;以及后部板5b,其与前部板5a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在各板5a、5b彼此间,设置有将两板5a、5b彼此可转动地连结的铰链9。
利用铰链9,能够使行李箱隔板5从打开的状态、即如图3(a)所示,前部板5a及后部板5b的表面形成为共面(平面)的状态,变为折叠的状态、即如图3(b)所示,使后部板5b与前部板5a重叠的状态。折叠状态下的行李箱隔板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成为打开状态下的行李箱隔板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后部板5b形成为,与前部板5a相比沿车辆前后方向长度略短。
前部板5a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前部板5a的车辆前方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设置有引导销11,该引导销11作为从该两侧缘向车辆宽度方向侧方(外侧)凸出的引导凸起。另一方面,在图3(a)所示的打开状态的后部板5b的、与前部板5a相反侧的车辆后方侧的缘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凹部5b1。在将行李箱隔板5折叠时,用户将手放入由凹部5b1形成的开口中并抓住后部板5b的后端,将后部板5b向前方折叠。
后部板5b的车辆后方侧的缘部具有锥形部5b2,该锥形部5b2从凹部5b1向车辆宽度方向侧方(外方)延伸。在图3(a)所示的打开状态的后部板5b中,锥形部5b2以越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越位于车辆前方侧的方式倾斜。另外,后部板5b形成为,除了前部板5a侧的端部之外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前部板5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略短。在前部板5a侧的端部中,车辆宽度方向长度与前部板5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等同。由此,在后部板5b的前部板5a侧的端部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凸起部5b3。
另外,如图3(b)所示,在后部板5b背面的凹部5b1附近,安装有作为把持部的拉环13。对于拉环13,在用户将行李箱隔板5从图3(b)的折叠的状态变为图3(a)的打开的状态时,用户抓住其进行作业。
下面,对支撑行李箱隔板5的行李箱3的左右两侧壁的形状进行说明。此外,由于图1示出行李箱3的车辆右侧的侧壁15,且车辆左侧的侧壁的形状和右侧的侧壁15为左右对称形状,因此仅对右侧的侧壁15进行说明。
在侧壁15形成有引导槽17,该引导槽17作为对行李箱隔板5的引导销11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引导槽17主要具有:倾斜槽17a,其作为位于行李箱3的底面19附近的下方引导部;以及水平槽17b,其作为位于倾斜槽17a的上方的上方引导部。引导销11插入引导槽17的内部,能够在维持插入状态的情况下沿着引导槽17移动。
倾斜槽17a以下述方式倾斜,即,使车辆前方的椅背1b侧的前方端部17a1位于行李箱3的底面19附近,使车辆后方侧的后方端部17a2相对于前方端部17a1位于上方。对于水平槽17b,车辆前方侧的前方端部17b1与车辆后方侧的后方端部17b2相比稍微位于上方,但大致水平。
倾斜槽17a的后方端部17a2和水平槽17b的后方端部17b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等同的位置,这些后方端部17a2和后方端部17b2形成为经由作为上部连接部的上部上下槽17c而彼此相连续。即,倾斜槽17a的后方端部17a2和上部上下槽17c的下端部17c1连续(平滑地连接),水平槽17b的后方端部17b2和上部上下槽17c的上端部17c2相连续(平滑地连接)。
另外,在倾斜槽17a的前方端部17a1,下部上下槽17d与其相连续(平滑地连接),该下部上下槽17d作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下端引导部。下部上下槽17d以使与前方端部17a1相连续的上端部17d1与下端部17d2相比稍微位于车辆前方的方式倾斜。下部上下槽17d的下端部17d2到达行李箱3的底面19。
由图1的实线表示的行李箱隔板5处于在图2(b)所示的下方位置、且设置在行李箱3的底部的状态。设置在行李箱3的底部的行李箱隔板5通过从侧壁15沿着行李箱3的底面19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多个支撑凸部15a,使得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受到支撑。此时,引导销11位于下部上下槽17d的下端部17d2附近。
如上所述,在行李箱隔板5处于下方位置、且位于行李箱3的底面19附近的状态下,与行李箱隔板5处于由图1的双点划线表示的上方位置的状态相比,能够在行李箱隔板5的上方空间中的行李箱3中装载更多行李。
在引导槽17的上部上下槽17c的车辆后方侧附近设置有作为支撑部的后方板承受部21。后方板承受部21形成为从侧壁15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侧面向行李箱3侧(图1中纸面近前侧)凸出的架形状。另外,在水平槽17b的车辆前方下部设置有前方板承受部23。前方板承受部23与后方板承受部21相同地,形成为从侧壁15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侧面向行李箱3侧(图1中纸面近前侧)凸出的架形状。前方板承受部23和后方板承受部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引导槽17在它们之间横穿。
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以及前方板承受部23的上表面23a分别与水平槽17b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与水平槽17b的下表面大致共面或者位于其下方。在这些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以及前方板承受部23的上表面23a上载置并支撑处于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优选使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的前端(或者前面21b的上端)21c位于倾斜槽17a的延长线附近的位置。更优选使其与倾斜槽17a的下表面的延长线相比位于下方。
另外,前方板承受部23一体地设置有向位于其下方的倾斜槽17a凸出的误操作限制凸部23b。位于误操作限制凸部23b的车辆后方侧的限制面23b1相对于倾斜槽17a的延伸方向而大致以直角延伸。
下面,基于图4及图5,对使行李箱隔板5从由图1的实线表示的下方位置向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的作业方法进行说明。用户(作业者)在将车辆的未图示的后门打开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将行李箱隔板5从图3(a)的打开状态变为图3(b)的折叠为两部分的状态。此时,用户将手放入由后部板5b的凹部5b1形成的开口中,抓住后部板5b的后端,一边将其向上方抬起,一边使后部板5b以铰链9为中心在图4(a)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将行李箱隔板5向前方折叠,以使后部板5b重叠在前部板5a上。
然后,如图4(b)所示,用户抓住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的后端部的铰链9附近,一边将其向上方抬起,一边使行李箱隔板5以行李箱隔板5的前端(前端部)为支点而在图4(b)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并且,使行李箱隔板5倾斜至使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与倾斜槽17a大致平行的位置为止。在行李箱隔板5向图4(b)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期间,引导销11被下部上下槽17d引导并向上方移动。在行李箱隔板5从图4(a)的状态转换为图4(b)的状态期间,由于引导销11被下部上下槽17d引导,因此限制李板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直至变成与倾斜槽17a大致平行为止。由此,将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向上方抬起的作业变得容易。
然后,用户使倾斜成与倾斜槽17a大致平行的行李箱隔板5沿着倾斜槽17a向车辆后部上方(由图4(c)中箭头表示的方向)滑动移动。期间,行李箱隔板5的引导销11被倾斜槽17a引导并向车辆后部上方移动。通过该滑动移动,行李箱隔板5移动至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方的位置为止,行李箱隔板5的下表面变为与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部大致接触的状态。
通过上述滑动移动,如果行李箱隔板5的引导销11到达倾斜槽17a的后方端部17a2(参照图1),则如图4(c)中实线所示,行李箱隔板5的重心G与后方板承受部21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因此,如果用户减小支撑行李箱隔板5的力,则行李箱隔板5在受到后方板承受部21支撑的同时,利用自重使车辆后方侧向下方移动,并且以后方板承受部21为支点向图5(a)中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如上所述,如果使行李箱隔板5滑动移动至图4(c)示出的位置,则行李箱隔板5的重心G与后方板承受部21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因此在使行李箱隔板5支撑在后方板承受部21上的同时,能够使其容易旋转。此外,对于行李箱隔板5的重心G,只要在行李箱隔板5的引导销11到达倾斜槽17a的后方端部17a2时,与行李箱隔板5的下表面和后方板承受部21抵接的点(例如,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的前端21c)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即可。
如上所述,如果行李箱隔板5以后方板承受部21为支点并利用自重进行旋转,则引导销11沿着上部上下槽17c而向上方移动并到达与水平槽17b的后方端部17b2(参照图1)对应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行李箱隔板5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下表面(前部板5a的下表面)如图5(a)所示成为载置在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上的状态。
然后,用户使引导销11沿着水平槽17b而移动,并且使行李箱隔板5从图5(a)的位置向车辆前方(由图5(b)中的箭头E表示的方向)滑动移动。在该滑动移动之后,折叠状态的行李箱隔板5到达由图5(b)中的实线表示的车辆前方位置,形成包括铰链9在内的后端部受到后方板承受部21支撑,另一方面,前端部受到前方板承受部23支撑的状态。另外,此时,引导销11的一部分进入与水平槽17b的前端部相连续并向下方延伸的定位槽17e(例如,在与车辆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引导销11的一半进入与定位槽17e内的水平槽17b的下表面相比的下侧区域)。由此,完成行李箱隔板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定位,并且,能够感觉到放置(操作)时的咔嗒声,操作性提高。
并且,最后用户使处于车辆前方位置的折叠状态下的行李箱隔板5成为打开的状态。具体而言,用户抓住设置于后部板5b的拉环13(参照图3(b)),一边将其向上拉伸,一边使后部板5b以铰链9为中心而向图5(c)中的箭头F的方向旋转。如果使行李箱隔板5变为打开的状态,则后部板5b的车辆后端缘受到设置在行李箱3内的车辆后方侧的壁部上的架形状的后方支撑部25支撑。对图5(c)的行李箱隔板5的后端进行支撑的部分对应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后方支撑部25。
此外,处于图5(c)的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也可以形成为,不使前方板承受部23支撑车辆前方侧,而是经由引导销11在水平槽17b的下表面处进行支撑。
如上述图5(c)所示,处于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与前述的处于下方位置的状态相比,与不在行李箱隔板5的上方空间的行李箱3中装载较多行李的情况对应。此时,行李箱隔板5的上表面与图2所示出的后部开口7的下端7a的上表面大致共面,行李箱3内的行李变得容易在行李箱隔板5上进出。
下面,对在使行李箱隔板5从图5(c)所示的上方位置向图4(a)所示的下方位置进行位移时的作业方法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的使行李箱隔板5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的作业方法相反的作业即可。
即,用户使处于上方位置的行李箱隔板5从图5(c)的打开状态变为图5(b)的折叠状态。此时,用户将手放入由后部板5b的凹部5b1所形成的开口中,抓住后部板5b的后端,一边将其向上方抬起,一边使后部板5b以铰链9为中心而向与箭头F相反的方向(图5(c)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以使后部板5b向前方倾倒而重叠在前部板5a上的方式,将行李箱隔板5折叠。
然后,用户抓住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的后端部的铰链9附近,将其向车辆后方(与图5(b)的箭头E相反的方向)拉伸,使行李箱隔板5移动至图5(a)的实线的位置为止。由此,如果引导销11沿着水平槽17b而移动并到达水平槽17b的后方端部17b2附近(图5(a)的状态),则前部板5a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下表面与后方板承受部21的上表面21a抵接。此外,在行李箱隔板5处于图5(b)的车辆前方位置时,由于引导销11仅一部分进入定位槽17e,因此在使行李箱隔板5从车辆前方位置移动时,无需施加较大的力。另外,如果将引导销11形成为圆柱形状,则能够以更小的拉伸力使行李箱隔板5移动。
然后,用户使处于图5(a)的实线位置上的行李箱隔板5(更确切而言,处于引导销11与上部上下槽17c的上端部17c2对应的位置处的行李箱隔板5)向与图5(a)的箭头D相反的方向(在图5(a)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具体而言,用户抓住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的铰链9附近,一边将其向上方抬起,一边使行李箱隔板5以后方板承受部21为支点向与图5(a)的箭头D相反的方向旋转。在行李箱隔板5旋转期间,引导销11受到上部上下槽17c引导并向下方移动。
然后,用户使折叠后的行李箱隔板5的后端上升,并使行李箱隔板5倾斜直至行李箱隔板5变成与倾斜槽17a大致平行的位置(大致图4(c)的位置)为止。并且,如果引导销11到达上部上下槽17c的下端部17c1,则将行李箱隔板5向下部前方(与图4(c)的箭头C相反的方向)按下。通过该作业,引导销11沿着倾斜槽17a移动而到达前方端部17a1。然后,引导销11沿着下部上下槽17d而向下方移动,并到达下端部17d2附近。
此处,考虑用户错误地进行如下作业的情况,即,在引导销11从水平槽17b到达上部上下槽17c以前(在引导销11仍保留在水平槽17b中的状态下),就将行李箱隔板5向下部前方按下。
在该情况下,引导销11不通过倾斜槽17a,而是沿着水平槽17b返回前方,另一方面,行李箱隔板5由于受到来自用户的试图将其向下部前方按下的力,因此保持与倾斜槽17a大致平行的姿态。即,如果在该状态下试图将行李箱隔板5向下部前方按下,则行李箱隔板5在倾斜姿态的状态下受到水平槽17b引导而向前方平行移动,其前端与在前方板承受部23上所设置的误操作限制凸部23b的限制面23b1抵接。
通过该抵接,限制行李箱隔板5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用户能够判断为进行了误操作(作业),能够快速地停止该误操作(作业)。在未设置误操作限制凸部23b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将行李箱隔板5压入直至引导销11到达至水平槽17b的前方端部17b1为止,在上述情况下,会变成行李箱隔板5的前端进入前方板承受部23的下部的状态而导致恢复作业变得烦琐。
另外,误操作限制凸部23b对于在使行李箱隔板5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进行位移时,为了从图5(a)的位置变成图5(b)的位置而使行李箱隔板5向前方移动时的误作业而言也是有效的。即,在使行李箱隔板5从图5(a)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引导销11开始在水平槽17b中移动之后,如果用户错误地将行李箱隔板5的后部向上方抬起而使行李箱隔板5倾斜,则行李箱隔板5的前端与误操作限制凸部23b的限制面23b1抵接而限制其至此以后的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行李箱隔板5在下方位置和上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时,在引导销11在倾斜槽17a和水平槽17b之间移动时,行李箱3的侧壁15的后方板承受部21成为支点而旋转(摆动)支撑行李箱隔板5。
由此,无需如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991号公报中记载的阀部件那样的可动机构,能够以进一步简化的构造,使行李箱隔板5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能够将车辆的行李箱3分割为上下2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引导销11与行李箱隔板5的前端部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另外,在行李箱3的侧壁15上设置有下部上下槽17d,该下部上下槽17d从倾斜槽17a的车辆前方侧向下方连续地延伸,可移动地对引导销11进行引导。
因此,在为了将折叠状态的行李箱隔板5从图4(a)的状态变为图4(b)的状态而将其后部向上方抬起时,由于引导销11受到下部上下槽17d引导,因此由下部上下槽17d限制行李箱隔板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由此,将行李箱隔板5的后部向上方抬起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倾斜槽17a和水平槽17b在车辆后方侧的交叉部处设置有上部上下槽17c。上部上下槽17c设置在行李箱3的侧壁15上,在以后方板承受部21为支点而使行李箱隔板5上下摆动时,能够使引导销11移动。因此,引导销11在倾斜槽17a和水平槽17b之间经由上部上下槽17c而容易且顺滑地移动,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行李箱隔板5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折叠的构造。因此,在使行李箱隔板5沿着引导槽17移动并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时,由于能够成为折叠后的紧凑状态,因此作业性以及操作性提高。
另外,通过形成折叠构造,在图4(a)和图4(b)之间使行李箱隔板5以其前端为支点而旋转并使其后端上下移动时,无需形成作为退让部的切口部,该退让部用于防止行李箱隔板5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处与后方板承受部21的干涉,将整体构造简化。另一方面,在非可折叠构造的行李箱隔板中,在图4(a)和图4(b)之间,使行李箱隔板以其前端为支点而旋转、且使其后端上下移动时,需要形成作为退让部的切口部,该退让部用于防止行李箱隔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处与后方板承受部21的干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行李箱隔板5上设置有在将该行李箱隔板5从折叠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能够把持的拉环13。因此,用户把持拉环13,能够将行李箱隔板5从折叠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打开行李箱隔板5时的作业性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该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记载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具体的技术事项,也包含能够容易地从其推导的各种变形、变更、取代技术等。
本申请基于在2012年2月1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愿第2012-032929号而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的方式而引入本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使行李箱隔板5在下方位置和上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时,在使引导销11在倾斜槽17a和水平槽17b之间移动时,设置在行李箱3的侧壁15上的后方板承受部21变成支点而支撑行李箱隔板5的旋转(摆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使构造进一步简化,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行李箱隔板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并且能够将车辆的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
标号的说明
3 车辆的行李箱
5 行李箱隔板
11 引导销(引导凸起)
13 拉环(把持部)
15 行李箱的侧壁
17 引导槽(引导部)
17a 倾斜槽(下方引导部)
17b 水平槽(上方引导部)
17c 上部上下槽(上部连接部)
17d 下部上下槽(下端引导部)
21 后方板承受部(支撑行李箱隔板的支撑部)

Claims (5)

1.一种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行李箱隔板,其能够在车辆的行李箱内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将所述行李箱分割为上下2层;
引导凸起,其从所述行李箱隔板的车辆前方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向车辆宽度方向侧方突出;
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行李箱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在所述行李箱隔板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所述引导凸起;以及
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行李箱的侧壁上,支撑所述行李箱隔板,
所述引导部具有:下方引导部,其以车辆后方侧比车辆前方侧更靠近上方的方式倾斜;以及上方引导部,其从该下方引导部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
所述支撑部设置在与所述下方引导部和上方引导部的车辆后方侧的交叉部相比更靠近车辆后方侧的所述行李箱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凸起与所述行李箱隔板的前端部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侧,
在所述行李箱的侧壁设置有下端引导部,该下端引导部从所述下方引导部的车辆前方侧向下方连续地延伸,引导所述引导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方引导部和上方引导部在车辆后方侧的交叉部处设置有上部连接部,该上部连接部在以所述支撑部为支点而使所述行李箱隔板上下摆动时,使所述引导凸起能够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箱隔板具有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折叠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李箱隔板上设置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用于在将该行李箱隔板从折叠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进行把持。
CN201380008198.1A 2012-02-17 2013-02-14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Active CN104093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2929 2012-02-17
JP2012032929A JP5924974B2 (ja) 2012-02-17 2012-02-17 ラゲッジボードの移動機構
PCT/JP2013/053448 WO2013122120A1 (ja) 2012-02-17 2013-02-14 ラゲッジボードの移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601A true CN104093601A (zh) 2014-10-08
CN104093601B CN104093601B (zh) 2018-01-16

Family

ID=4898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198.1A Active CN104093601B (zh) 2012-02-17 2013-02-14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132778B2 (zh)
EP (1) EP2815922B1 (zh)
JP (1) JP5924974B2 (zh)
CN (1) CN104093601B (zh)
BR (1) BR112014020295B8 (zh)
MX (1) MX345364B (zh)
MY (1) MY185010A (zh)
RU (1) RU2572975C1 (zh)
WO (1) WO201312212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418A (zh) * 2015-08-03 2017-02-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含有s形通道的货物管理系统
CN106627386A (zh) * 2016-09-28 2017-05-10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分隔装置的后备箱
CN107323359A (zh) * 2017-07-04 2017-11-07 常熟市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可变车辆行李箱
CN108016359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网兜装置
CN109383393A (zh) * 2017-08-14 2019-02-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成角度地调节行李箱底板的系统
CN10995578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的地板结构
CN111439208A (zh) * 2019-01-17 2020-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结构
CN111591218A (zh) * 2019-02-21 2020-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行李箱构造
CN113734062A (zh) * 2021-09-02 2021-12-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李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2852A (en) * 2013-04-09 2014-10-15 Nissan Motor Mfg Uk Ltd Vehicle Boot
US9174582B2 (en) * 2013-12-12 2015-11-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rgo area retention system
ES2537931B2 (es) 2013-12-13 2015-10-01 Seat, S.A. Maletero con piso regulable para vehículo
US9073488B1 (en) * 2014-05-30 2015-07-0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GB2528955B (en) 2014-08-07 2020-09-09 Ford Global Tech Llc A height adjustable load compartment floor system
FR3062615B1 (fr) * 2017-02-07 2022-01-28 Renault Sas Agencement d’un tapis dans une zone de charge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US10220794B2 (en) * 2017-07-05 2019-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mechanism
RU184142U1 (ru) * 2017-10-16 2018-10-16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ПАО "АВТОВАЗ") Багаж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DE102018205232B3 (de) * 2018-04-06 2019-05-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adefläche in einem Fahrzeug
RU184310U1 (ru) * 2018-06-07 2018-10-22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ПАО "АВТОВАЗ") Багаж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US10787128B2 (en) 2018-10-02 2020-09-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US11505252B2 (en) 2021-02-18 2022-11-22 Honda Motor Co., Ltd. Interior structure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CN114425996B (zh) * 2022-01-28 2024-02-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化行李箱空间的后侧围结构
US20230278478A1 (en) * 2022-03-02 2023-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pport device for a moveable load bearing vehicle compon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368A (ja) * 2002-04-24 2003-11-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ラゲッジルーム構造
FR2886240A1 (fr) * 2005-05-31 2006-12-0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elevateur pour coff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7091105A (ja) * 2005-09-29 2007-04-12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におけるラゲージフロア体の上下移動装置
CN101011950A (zh) * 2006-01-30 200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行李舱盖板装置
CN101318525A (zh) * 2007-06-04 2008-12-10 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 行李间的地板面板的支撑装置
JP2009214748A (ja) * 2008-03-11 2009-09-24 Hayashi Telempu Co Ltd 自動車用デッキルームの上下切替構造
JP2009234499A (ja) * 2008-03-28 2009-10-1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荷室のボード昇降装置
CN101795895A (zh) * 2007-09-06 2010-08-04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高度的载货底板的导引单元和有这种导引单元及可调高度的载货底板的汽车
WO2010130917A2 (fr) * 2009-05-15 2010-11-18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séparation d'une zone de rangement de véhicule, à moyen(s) d'arrêt bidirectionnel
FR2949100A1 (fr) * 2009-08-12 2011-02-1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partimentage d'un coffre de vehic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2653B1 (fr) * 1995-04-10 1997-06-20 Treves Ets Dispositif de montage de la tablette arrier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333424A1 (de) * 2003-07-17 2005-02-03 Bos Gmbh & Co. Kg Funk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en Laderaum eines Kraftfahrzeuges
GB0401658D0 (en) * 2004-01-26 2004-02-25 Nissan Technical Ct Europ Ltd Lugg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JP5004009B2 (ja) * 2007-04-26 2012-08-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荷室構造
JP2009040250A (ja) * 2007-08-09 2009-02-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室後部構造
FR2921314B1 (fr) * 2007-09-25 2009-10-3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amenagement lateral de compartiment a bagag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vehicule equipe de tels dispositifs
JP5099443B2 (ja) * 2008-06-23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デッキボードの移動機構
KR101181184B1 (ko) * 2009-11-30 2012-09-1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러기지룸 구조
JP2011116190A (ja) * 2009-12-01 2011-06-16 Toyota Boshoku Corp ラゲッジボードの取付構造
JP5159840B2 (ja) * 2010-07-26 2013-03-13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樹脂製中空二重壁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368A (ja) * 2002-04-24 2003-11-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ラゲッジルーム構造
FR2886240A1 (fr) * 2005-05-31 2006-12-0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elevateur pour coff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7091105A (ja) * 2005-09-29 2007-04-12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におけるラゲージフロア体の上下移動装置
CN101011950A (zh) * 2006-01-30 200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行李舱盖板装置
CN101318525A (zh) * 2007-06-04 2008-12-10 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 行李间的地板面板的支撑装置
CN101795895A (zh) * 2007-09-06 2010-08-04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高度的载货底板的导引单元和有这种导引单元及可调高度的载货底板的汽车
JP2009214748A (ja) * 2008-03-11 2009-09-24 Hayashi Telempu Co Ltd 自動車用デッキルームの上下切替構造
JP2009234499A (ja) * 2008-03-28 2009-10-1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荷室のボード昇降装置
WO2010130917A2 (fr) * 2009-05-15 2010-11-18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séparation d'une zone de rangement de véhicule, à moyen(s) d'arrêt bidirectionnel
FR2949100A1 (fr) * 2009-08-12 2011-02-1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partimentage d'un coffre de vehicul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418A (zh) * 2015-08-03 2017-02-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含有s形通道的货物管理系统
CN106627386A (zh) * 2016-09-28 2017-05-10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分隔装置的后备箱
CN106627386B (zh) * 2016-09-28 2018-09-14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分隔装置的后备箱
CN108016359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网兜装置
CN108016359B (zh) * 2016-11-02 2022-11-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网兜装置
CN107323359A (zh) * 2017-07-04 2017-11-07 常熟市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可变车辆行李箱
CN109383393A (zh) * 2017-08-14 2019-02-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成角度地调节行李箱底板的系统
CN10995578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的地板结构
CN109955788B (zh) * 2017-12-14 2022-04-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的地板结构
CN111439208A (zh) * 2019-01-17 2020-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行李舱结构
CN111591218A (zh) * 2019-02-21 2020-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行李箱构造
CN113734062A (zh) * 2021-09-02 2021-12-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李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69813A (ja) 2013-09-02
EP2815922A4 (en) 2015-03-11
BR112014020295B8 (pt) 2022-08-30
EP2815922B1 (en) 2018-03-14
MX2014009941A (es) 2014-11-12
CN104093601B (zh) 2018-01-16
MX345364B (es) 2017-01-27
BR112014020295A2 (pt) 2021-05-11
EP2815922A1 (en) 2014-12-24
WO2013122120A1 (ja) 2013-08-22
MY185010A (en) 2021-04-30
US9132778B2 (en) 2015-09-15
BR112014020295B1 (pt) 2021-08-24
RU2572975C1 (ru) 2016-01-20
US20150054299A1 (en) 2015-02-26
JP5924974B2 (ja)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601A (zh) 行李箱隔板的移动机构
US9199579B2 (en) Sliding door for a storage bin in a vehicle center floor console
EP2127939A1 (en) Vehicle seat
JP4521052B2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S6387314A (ja) 乗用車の折りたたみ屋根
CN105459768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01992713A (zh) 汽车用扶手
US10647268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luggage compartment of vehicle
WO2019058541A1 (ja) 容器収納構造
JP4413068B2 (ja) 車両のルーフ格納構造
US9505291B2 (en) Vehicle
US7665692B2 (en) Baggage bin door and baggage bin
JP5108441B2 (ja) リッド開閉機構
JP7272125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JP2008105490A (ja) 開閉機構
CN101652267B (zh) 汽车用座椅的收纳结构
CN101119867A (zh) 用于可折叠汽车车顶的开口式车顶窗
JP6544011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926573B2 (ja) トランクの仕切り機構
CN105848941A (zh) 车辆
JP5450721B2 (ja) リッド開閉機構
JP4478523B2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トップ車のトノカバー構造
JP5262794B2 (ja) 車両荷室構造
JP2009241751A (ja) トランクルーム構造
JPH0565688U (ja) コンソ−ル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KASAI KOGY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