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941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941A
CN105848941A CN201480070904.XA CN201480070904A CN105848941A CN 105848941 A CN105848941 A CN 105848941A CN 201480070904 A CN201480070904 A CN 201480070904A CN 105848941 A CN105848941 A CN 105848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vehicle
secondary car
seat
overall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9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友树
松浦周健
内山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5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mprising door or part of door being pivotable about vertic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1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车辆(10)上,在车身(25)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78)。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由如下部分构成:从驾驶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心(C2)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驾驶席侧水平部(81a)、从车宽中心(C2)朝向其他座席侧的端部以下降坡度延伸的倾斜缘(81b)、和从该倾斜缘(81b)的下端延伸至其他座席侧的端部的其他座席侧水平部(81c)。关于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在从后方观察车辆(10)时,配置在驾驶席(15)的侧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身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身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的车辆,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所谓旅行车(wagon)。该车辆由配置在车身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体上且沿水平方向摆动的铰链门、形成在该铰链门的大致整体上的开口、和能够对该开口进行开闭的尾门构成。在尾门上,在车宽方向范围内安装有窗面板。
窗面板为了供驾驶员对车外进行视觉确认而为能够透视的部件。即,在窗面板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将驾驶员的后方的视野确保得较大。另一方面,当窗面板较大时,会产生窗面板的价格变高、安装性恶化、重量增加等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35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有能够确保广阔视野的窗面板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在车身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该车辆的特征在于,
关于上述后部窗面板的下边,在从后方观察车辆时,配置在驾驶席的侧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优选的是,上述驾驶席侧的下边与上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的连接部配置在车宽中心。
优选的是,在上述车身的后表面,在车宽方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副车门开口,并设有能够对该副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副车门,
沿着上述副车门开口的缘延伸的支柱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状态下,与车宽中心相比在上述驾驶席侧沿上下方向延伸。
优选的是,上述副车门经由安装在上述支柱上的铰链而被支承,
上述铰链与上述后部窗面板相比配置在下方。
优选的是,上述副车门从上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打开。
优选的是,与上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接近地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副车门进行打开操作的副车门用外把手,
上述副车门用外把手位于与上述铰链相同的高度。
优选的是,在上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在从上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央延伸的装饰件上设置上述副车门用外把手,
上述装饰件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沿着上述倾斜缘的延长线与上述倾斜缘平行地延伸。
优选的是,具有用于擦拭上述后部窗面板的雨刷器装置,
在上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下,上述雨刷器装置的雨刷片停止在上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附近。
优选的是,以上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为基准,上述雨刷器装置由枢轴、从该枢轴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和从该雨刷臂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述雨刷片构成。
优选的是,上述枢轴与车宽中心相比位于驾驶席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关于后部窗面板的下边,其他座席侧的下边相对于驾驶席侧向下方偏置。窗面板的下边更位于下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相比将视野确保得更广阔。对驾驶员来说,驾驶席的后方是难以进行视觉确认的部位。另一方面,其他座席的后方能够容易地进行视觉确认。因此,在对车辆的后方进行确认的情况下,驾驶员对其他座席的后方进行视觉确认。能够将视觉确认的频度高的其他座席侧的后方的视野确保得广阔,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使驾驶席侧的视野相对地变窄,从而能够谋求作为后部窗面板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即,能够确保广阔的视野,同时抑制后部窗面板的高价化和安装性的恶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驾驶席侧的下边与其他座席侧的下边的连接部配置在车宽中心。通过将连接部配置在车宽中心,而能够容易地识别车宽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车辆停车时等倒车时的车辆的操作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设有副车门,并且沿着副车门开口的缘延伸的支柱在驾驶席侧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副车门而能够提高乘降性。另一方面,沿着副车门开口的缘延伸的支柱是会遮挡视野的部件。这样的支柱设在驾驶席侧。驾驶席侧对驾驶员来说是难以进行视觉确认的部位。因此,通过在驾驶席侧设置支柱而能够抑制因支柱的设置而导致的视野恶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支承副车门的铰链与后部窗面板相比配置在下方。即,副车门由支柱中的主要比后部窗面板靠下方的部位支承。因此,相较于比后部窗面板靠下方的部位,能够使与后部窗面板重叠的位置的支柱变细。通过使与后部窗面板重叠的位置的支柱变细,而能够确保更广阔的视野。
并且,铰链设在后部窗面板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窄的部位的下方。通常,由于车身后表面的高度固定,所以铰链的安装部位能够设为后部窗面板以外的部位中的宽度大的部分。因此,能够分离地安装两个铰链,从而能够提高副车门的支承刚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副车门从车宽端部打开,所以在收纳长尺寸的行李时,只要相对于车宽方向将行李稍微倾斜即可。也就是说,倾斜角可以较小。由于只要稍微倾斜即可,所以即使在行李的收纳空间较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收纳长尺寸的行李。而且,即使是较小的打开量,也能够放入长尺寸的行李。
并且,由于副车门从其他座席侧的车宽端部打开,所以对副车门进行打开操作的操作者也会站在其附近来对副车门进行操作。后部窗面板中的其他座席侧的部位向下方偏置,由此能够由驾驶员容易地进行识别,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站在其附近的作业者。
而且,在本发明中,副车门用外把手位于与铰链相同的高度。能够减小对副车门用外把手进行操作时可能施加于铰链的扭转方向上的力。
并且,与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接近地配置副车门用外把手。由于仅在车辆的后表面中的左右某一方上安装副车门用外把手,所以车辆的后表面不对称。但是,通过与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接近地配置副车门用外把手,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装饰件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沿着倾斜缘的延长线与倾斜缘平行地延伸。通过在与倾斜缘的形状连续的形状的装饰件上设置副车门用外把手,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下,雨刷器装置的雨刷片停止在后部窗面板的下边向下方偏置的部位上。即,能够擦拭至向下方偏置的部位。能够擦拭更广阔的范围,是受期望的。并且,能够收纳良好地使雨刷器雨刷片停止在后部窗面板的表面上。
而且,在本发明中,雨刷器装置由枢轴、从枢轴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和从雨刷臂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雨刷片构成。能够沿着后部窗面板的下边配置雨刷臂及雨刷片,美观度提高。另外,能够将枢轴配置在后部窗面板的面上,美观度提高。
而且,在本发明中,枢轴与车宽中心相比位于驾驶席侧。由于雨刷臂向下侧偏置,所以在雨刷器装置动作而雨刷片朝向铅垂方向时,雨刷片与枢轴相比位于其他座席侧。由于枢轴与车宽中心相比位于驾驶席侧,所以能够在更接近车宽中心线的部位使雨刷片朝向铅垂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从上方观察到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车辆的分解图。
图4是图2的4向视图。
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说明打开图2所示的尾门的状态的图。
图7是说明打开图2所示的副车门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打开图2所示的副车门时的副车门的打开量的图。
图9是说明打开图2所示的副车门来收纳行李时的作用的图。
图10是说明图1所示的副驾驶席的乘员打开副车门时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在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左、R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实施例>
说明实施例的车辆。
在图1中,作为车辆10的一个例子,示出右舵的旅行车。车辆10在车室11的前方形成有发动机室12,在该发动机室12中搭载有作为行驶用动力源的发动机13。在车室11内设有三排用于供乘员落座的座席。
在车室11的前部的右侧设有驾驶席15,在该驾驶席15的旁边设有副驾驶席16(其他座席16)。从车宽中心通过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1被驾驶席15及副驾驶席16夹持。即,驾驶席15配置在相对于车宽中心C1向右侧偏移的位置上,副驾驶席16配置在相对于车宽中心C1向左侧偏移的位置上。以下,适当地将车辆右侧称为“驾驶席侧”,将车辆左侧称为“副驾驶席侧”。即,在本实施例中,驾驶席侧能够称为车辆右侧,副驾驶席侧能够称为车辆左侧。这些驾驶席15及副驾驶席16在从侧方观察车辆10的情况下相互重叠,将这些座席适当地统称为第1排座椅。
在驾驶席15及副驾驶席16(第1排座椅15、16)的后方,在车宽方向范围内设有能够供三人落座的第2排座椅17。在该第2排座椅17(中排座椅17)的后方,在车宽方向范围内设有能够供三人落座的第3排座椅18(后排座椅18)。第2排座椅17的两个座椅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地设置,由此成为一个长椅型的座椅。构成第2排座椅17的两个座椅分别以能够折叠的方式构成。
第3排座椅18的结构也与第2排座椅17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在车室11的后端部、即第3排座椅18的后部形成有能够载置行李的行李室11a。
在前窗21的上部车宽中央安装有用于供乘员Mn确认后方的室内后视镜22。另外,在车身25前部的左右端部安装有用于供乘员确认侧方及后方的侧后视镜23、23。基于图2、图3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车辆10。
如图2、图3所示,在车身25的后端,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整体范围内形成有后部开口30。以能够对该后部开口30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有尾门40。尾门40的一部分在关闭状态下构成车辆的后表面。
在该尾门40的车宽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在高度方向的整体范围内形成有副车门开口50(乘降用开口50)。副车门开口50是为了供乘员乘降而形成的开口,从车辆10的副驾驶席侧的端部形成至越过车宽中央(参照在车宽中央沿上下延伸的中心线C2)的位置。在该副车门开口50上以能够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有副车门60(乘降用副车门60)。副车门60在尾门40及副车门60的关闭状态下构成车辆10的后表面的一部分。
以下,适当地将“在车宽中央沿上下延伸的中心线C2”称为“车宽中心C2”。
在车辆10的后表面上,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78。后部窗面板78由固定在尾门40上的尾门侧窗面板48、和固定在副车门60上的副车门侧窗面板68构成。尾门侧窗面板48及副车门侧窗面板68在车宽方向范围内连续地设置。这些尾门侧窗面板48的后表面和副车门侧窗面板68的后表面配置成大致同一平面。
在后部窗面板78上具有用于擦拭尾门侧窗面板48及副车门侧窗面板68双方的雨刷器装置90。该雨刷器装置90跨着尾门侧窗面板48及副车门侧窗面板68双方地进行动作,来擦拭这些窗面板。
跨着尾门40的后表面部40a和副车门60的后表面部60a、且朝向车室11呈凹状地形成有用于配置车牌28的牌照凹部72。牌照凹部72由形成在尾门40的后表面部40a上的尾门侧凹部42、和形成在副车门60的后表面部60a上的副车门侧凹部62构成。
牌照凹部72的上部被凹部装饰件79覆盖。凹部装饰件79由将尾门侧凹部42的上部覆盖的尾门侧装饰件49、和将副车门侧凹部62的上部覆盖的副车门侧装饰件69构成。尾门侧装饰件49及副车门侧装饰件69连续地沿车宽方向延伸。
排出口26面对车辆10的后表面。排出口26是将在发动机(图1的附图标记13)中产生的废气(排出物)向车外排出的部位,是排气系统部件的前端部分。排出口26以在从后方观察车辆10的状态下不与副车门开口50重叠的方式向驾驶席侧偏移。
后部开口30呈大致矩形(包含大致正方形),由如下部分形成:在宽度方向范围内形成在车身25的车顶27附近的上缘30a;从该上缘30a的两端沿车身的车宽方向端部下降的左右的侧缘30b、30c(b是表示右侧(驾驶席侧)的侧缘的后缀、c是表示左侧(副驾驶席侧)的侧缘的后缀);和将这些左右的侧缘30b、30c的下端彼此之间连结的下缘30d。
尾门40以在车身25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开闭轴L1为中心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25的后部。尾门40沿上下方向摆动。
在尾门40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对尾门40进行卡定的电解锁式的尾门用闩锁装置41(尾门锁定机构41)。尾门用闩锁装置41是通过与安装在后部开口30的下缘30d中央的尾门用锁扣31卡定而进行锁定(成为闩锁状态)的公知的闩锁装置。
尾门用闩锁装置41的打开操作通过设在尾门侧凹部42的右端部的尾门把手43来进行。在此,将形成车身25的后表面的部位中的、除去副车门60的部位称为剩余部Za。即,也可以说尾门把手43安装在剩余部Za上。
副车门开口50呈大致矩形,由如下部分形成:沿着后部开口30的上缘30a形成的上缘50a;从该上缘50a的右侧的端部下降的右侧缘50b;从上缘50a的左侧的端部下降且沿着后部开口30的侧缘30c延伸的左侧缘50c;和将这些侧缘50b、50c的下端彼此之间连结的下缘50d。
在副车门开口50的宽度方向中央沿上下延伸的中心线C3相对于在车辆的中央沿上下延伸的中心线C2向左侧偏移。即,副车门开口50的中心线C3相对于在车宽中央沿上下延伸的中心线C2位于向副驾驶席侧偏移的部位。剩余部Za在从车辆背面观察时与车宽中心C2相比形成在驾驶席15侧。
副车门开口50的右缘部50b(驾驶席侧的侧缘部)与车宽中心C2相比位于驾驶席侧。沿着副车门开口50的右缘部50b支承副车门60的支柱44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柱44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状态下,在与驾驶席(图1中的附图标记15)重叠的位置上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柱44的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情况下与后部窗面板78重叠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形成得细。将支柱44中的与其他部位相比形成得细的部位称为较细部位44a。
在支柱44中的、与后部窗面板78相比位于下方的较粗部位44b上安装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地支承副车门60的两个铰链45、45。支柱44与车宽中心C2相比设在驾驶席侧,由此铰链45、45与车宽中心C2相比设在驾驶席侧。
副车门60经由两个铰链45、45而支承在支柱44上,成为所谓横向打开的结构。将从两个铰链45的中心通过并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轴称为第2开闭轴L2,副车门60以该第2开闭轴L2为中心摆动。副车门60沿车身25的前后方向且沿水平方向摆动。此时,副车门60从与驾驶席侧为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后部开口30的左侧缘30c侧)打开。
在副车门60的副驾驶席侧的端部上安装有用于对副车门60进行卡定的电解锁式的副车门用闩锁装置61(副车门锁定机构61)。副车门用闩锁装置61是通过与安装在副车门开口50的左侧缘50c上的副车门用锁扣51卡定而进行锁定(成为闩锁状态)的公知的闩锁装置。
从副车门60的副驾驶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心C2地安装有把手用装饰件66(装饰件66)。通过该把手用装饰件66来支承用于进行副车门60的打开操作的副车门用外把手63(副车门解锁机构63)。
详情将在后叙述,在副车门60的车内侧面部上进一步配置有用于进行副车门60的打开操作的副车门用内把手。即,在副车门60上安装有副车门用外把手63及副车门用内把手这两个副车门用把手。
副车门用外把手63位于与上侧的铰链45相同的高度,并且在后部开口30的左侧缘30c附近以能够沿着车宽方向抓住的方式朝向车宽中央开口。而且,副车门用外把手63与尾门把手43相比位于上方。
在副车门60中的副车门用外把手63与尾门把手43之间配置有用于进行尾门40的锁定操作或解锁操作、并且进行副车门60的锁定操作或解锁操作的锁定开关67。锁定开关67配置有一个。
在此,基于对锁定开关67进行操作而实现的锁定或解锁是指对尾门把手43、副车门用外把手63及副车门用内把手的操作的有效/无效进行切换。即,在对锁定开关67进行操作而使其为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对尾门把手43进行操作,尾门用闩锁装置41也不会动作。另外,在对锁定开关67进行操作而使其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尾门把手43进行操作而尾门用闩锁装置41动作。对于副车门用闩锁装置也是同样的。
通过按下锁定开关67来切换锁定或解锁的机构采用公知的机构。
后部窗面板78由如下部分构成:沿着后部开口30的上缘30a向车宽方向延伸的上边78a、从该上边78a的右端部下降的右边78b、从上边78a的左端部下降的左边78c、和从该右边78b的下端连结到左边78c的下端且一部分倾斜的下边78d。
后部窗面板78的上边78a由尾门侧窗面板48的上边及副车门侧窗面板68的上边构成。后部窗面板78的右边78b由尾门侧窗面板48的右边构成。后部窗面板78的左边78c由副车门侧窗面板68的左边构成。
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由如下部分构成:从驾驶席侧的端部大致水平地延伸至车宽中心C2的驾驶席侧水平部81a(驾驶席侧的下边81a)、从车宽中心C2朝向副驾驶席侧的端部以下降坡度延伸的倾斜缘81b(连接部81b)、和从该倾斜缘81b的下端延伸至副驾驶席侧的端部的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其他座席侧的下边81c)。由此,关于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副驾驶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倾斜缘81b也能够称为将驾驶席侧水平部81a和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并不限定于如倾斜缘这样地呈缘形状,也包含拐点。拐点在识别车宽中心C2的方面效果更高,因此更为优选。
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的驾驶席侧水平部81a由副车门侧窗面板68的下边的一部分及尾门侧窗面板48的下边构成。倾斜缘81b及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由副车门侧窗面板68的下边的余部构成。
在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的下方部位上安装有把手用装饰件66。把手用装饰件66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66a沿着后部窗面板78的倾斜缘81b的延长线与倾斜缘81b平行地延伸。
雨刷器装置90由如下部分构成:与车宽中心C2相比位于驾驶席15侧的枢轴91、从该枢轴91朝向车宽外侧且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92、和从该雨刷臂92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雨刷片93。如图2所示,在雨刷器装置90的停止状态下,雨刷片93沿着后部窗面板78的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的上方停止。将该位置称为停止位置。
如图4及图5所示,延伸部69a从副车门侧装饰件69的右端部朝向尾门侧装饰件49延伸。延伸部69a在从后方观察车辆10的情况下延伸至与尾门侧装饰件49重叠的位置。
尾门把手43被尾门侧装饰件49覆盖,并且以能够从下方抓住的方式向下方开口。附图标记101是牌照灯。
同时参照图3,在尾门40的关闭状态下,尾门40通过尾门用闩锁装置41而保持关闭状态。该尾门用闩锁装置41能够通过对尾门把手43进行操作来解除闩锁状态。在打开尾门40时,保持抓住尾门把手43的状态朝向尾门40的打开方向施加力。
关于副车门60,仅副车门60的摆动方向变化,省略详细的说明。副车门用外把手63以能够沿车宽方向进行操作的方式使车宽内侧开口。此外,也可以使车宽外侧开口。
此外,作为从排出口26排出的排出物,除废气以外还可以列举水。在燃料电池车中,电池组(stack)中所产生的水从排出口26向外部排出。即,在行驶用驱动系统中包含使马达动作的、作为能量源的电池组。在本发明中,在行驶用驱动系统中包含行驶用动力源及该能量源。
另外,对于后部窗面板78,除玻璃以外,能够采用树脂制的面板等,只要是透明的面板,就能够采用任意的材料。
而且,对于闩锁装置,除公知的电解锁式的闩锁装置以外,也能够采用机械式的闩锁装置。
在图6及图7中,说明车辆10的作用。
如图6所示,在将大型行李BC装入到车辆10中的情况下,使尾门40向上方摆动。由于后部开口30在车辆10的后表面整体内开口,所以能够容易地装入大型行李BC。
如图7所示,副车门开口50是尾门40的车宽方向上的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范围内开口。通过使用副车门开口50,而能够供人从车辆10的后部进行乘降。
尤其是,在副车门60的车内侧的面上设有能够解除副车门用闩锁装置(图3中的附图标记61)的锁定的副车门用内把手64。副车门用内把手64(副车门解锁机构64)配置在副车门60的打开端侧。通过设置副车门用内把手64,而能够通过来自车内侧的操作来对副车门60进行开闭,从而能够供乘员从车身25后部下车。即,乘员也能够从车内侧进行乘降,由此乘降性提高。
并且,在将小型行李SC装入到车辆10中的情况下,使副车门60沿水平方向摆动。副车门60从副车门开口50的车宽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侧缘50c开始打开。由于副车门60是尾门40的一部分,所以比尾门40轻。由于比尾门40轻,所以容易进行开闭操作,操作性优异。具有这样的副车门开口50的车辆10进一步起到以下所说明的那样的效果。
在图8~图10中,说明副车门60的作用。
如图8的(a)所示,仅具有尾门240的车辆200在进行行李的装卸时,需要始终打开尾门240。在打开尾门240时,尾门240与尾门240的高度相应地向车辆的后方突出。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实施例的车辆10具有安装在尾门的一部分上的副车门60。副车门60安装在尾门40的一部分上。在副车门60的宽度比尾门的高度小的情况下,与打开尾门40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突出差δ抑制副车门60向车辆10后部的突出量。通过抑制向车辆10后部的突出量,而能够抑制车辆10周围的设置物与副车门60的开闭发生干涉。即,对于进行行李的装卸作业,只要具有狭窄的空间就足够。
如图9的(a)所示,关于比较例的车辆300,副车门360从车宽中央朝向车宽端部进行开闭。即,副车门360从车宽中央侧的侧缘350b打开。在向这样的车辆300的行李室311a中放入高尔夫球包或婴儿车等长尺寸的行李Ca时,需要将行李Ca相对于车宽充分地倾斜,以避免与副车门360接触。也就是说,倾斜角θ1较大。但是,若要在倾斜的状态下放入行李Ca,则存在行李Ca的前端与后部座椅318接触而无法顺利地收纳的情况。
另一方面,如图9的(b)所示,实施例的车辆10的副车门60从车宽方向端部朝向车宽中央打开。由于副车门60朝向车宽中央打开,所以在收纳长尺寸的行李Ca时,只要相对于车宽方向将行李Ca稍微倾斜即可。也就是说,倾斜角θ2可以较小。由于只要稍微倾斜即可,所以在收纳时不会与第3排座椅18(后排座椅18)发生干涉。由于不会与第3排座椅发生干涉,所以能够容易地收纳长尺寸的行李Ca。
同时参照图2,存在操作者Mn1站在铰链45的后方而进行尾门40的打开的情况。此时,可以考虑同时第三者要从车室侧朝向外侧打开副车门60。由于副车门60从另一端部30c打开,所以在到达尾门40的操作者Mn1之前花费时间。由此,能够抑制副车门60对操作者Mn1的接触。
而且,后部窗面板78中的副驾驶席侧的部位向下方偏置,由此能够由驾驶员(图1中的附图标记Mn)容易地进行识别。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操作者Mn1。
如图10的(a)所示,根据比较例的车辆300,副车门360从尾门340的驾驶席侧的端部附近开始打开。用于打开副车门360的车门用拉手安装在副车门360开始打开的部位附近、即驾驶席侧的端部。打开该副车门360的乘员首先从副驾驶席316移动至车辆300的后部角部。然后从后部角部移动至车辆300的后部右端,来打开副车门360。
另一方面,如图10的(b)所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10,副车门60从尾门40的车宽方向上的端部附近开始打开。用于打开副车门60的副车门用外把手(图2中的附图标记63)安装在副车门60开始打开的部位附近。打开该副车门60的乘员首先从副驾驶席16移动至车辆10的后部角部。由于车辆10的后部角部和尾门40的车宽方向上的端部接近,所以副车门用外把手也安装在其附近。因此,乘员能够不在车辆后方移动至车宽中央地打开副车门60。能够与不在车辆后方移动至车宽中央相应地缩短沿车辆周边的移动距离。
并且,排出口26相对于副车门开口(图3中的附图标记50)向车宽方向偏移。由此,乘员能够避开排出口26而进行乘降。即,乘员能够避开废气和水等排出物而进行乘降。能够称之为具有高乘降性的车辆10。
同时参照图1及图2,驾驶席15相对于中心线C1、C2向一方偏移地配置,副车门开口50的一方的侧缘(图4中的附图标记50c)位于驾驶席15的相反侧。即,副车门开口50的副车门60开始打开的一方的侧缘位于副驾驶席16侧。在车道附近进行行李的装卸时,期望在远离车道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根据本发明,构成为从副驾驶席16侧的端部开始打开副车门60,由此,能够在远离车道的位置容易地进行行李的装卸作业。
而且,侧缘50c也能够称为副车门开口50的左右的侧缘50b、50c中的距排出口26较远的侧缘50c。由于从距排出口26较远的侧缘50c打开副车门60,所以乘员能够进一步避开废气和水等排出物而进行乘降。
在副车门60的车外侧的面上、且在开始端侧的侧缘50c附近安装有用于对副车门60进行开闭的副车门用外把手63(副车门解锁机构63)。由于副车门用外把手63位于开始端侧,所以在从车辆10外侧打开副车门60时,乘员能够不接近排出口26地从车辆10乘降。
而且,副车门用内把手64在副车门60关闭的状态下,与副车门开口50的中心线C3相比设在另一端部50c侧。由于在副车门60的打开开始端侧设有副车门用内把手64,所以在对副车门用内把手64进行操作时乘员位于打开开始端侧,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进行乘降。
而且,本发明起到以下的效果。
返回到图2,尾门40是握着安装在尾门40的后表面部40a(剩余部)上的尾门把手43来操作的。因此,在打开尾门40时,能够防止误打开副车门60。能够正确地进行尾门40的开闭操作。
并且,能够不经由副车门60地直接进行尾门40的开闭操作。因此,能够将操作者的操作力直接传递到尾门40。由此,能够将操作载荷稳定地传递到尾门40。
而且,尾门把手43以能够从下方抓住的方式朝向下方开口,副车门用外把手63以能够沿车宽方向抓住的方式朝向车宽方向开口。即,抓住尾门把手43的方向与尾门40的摆动方向一致,抓住副车门用外把手63的方向与副车门60的摆动方向一致。通过使各车门40、60的摆动方向、与抓住各把手43、63的方向一致,而能够防止两个操作把手43、63的混同,从而提高操作性。
而且,副车门用外把手63与尾门把手43相比位于上方。即,在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安装有尾门把手43及副车门用外把手63。由此,能够防止两个操作把手43、63的混同从而提高操作性。
并且,尾门把手43与副车门用外把手63相比位于下方,由此能够通过更小的操作力来对尾门40进行操作。另外,副车门用外把手63与尾门把手43相比位于上方,由此能够以站立状态容易地对副车门60进行操作。
而且,副车门用外把手63位于副车门60的两侧缘中的、另一端部50c侧的侧缘附近。由此,能够将从尾门把手43到副车门用外把手63的距离确保得较长。能够进一步防止两个操作把手43、63的混同,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而且,尾门把手43位于牌照凹部72中的、与副车门60在车宽方向上为相反侧的端部。通过使尾门把手43位于牌照凹部72的端部,而能够直观地掌握尾门把手43的位置。
并且,能够使对尾门把手43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站在进一步远离铰链45的位置。在副车门60突然打开的情况等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副车门60对尾门把手43处的操作者的接触。
而且,锁定开关67在副车门用外把手63与尾门把手43的车宽方向之间配置有一个。通过使尾门40及副车门60的锁定开关67共用,而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
而且,由于在各个把手43、63之间配置有锁定开关67,所以能够减少对把手43、63及锁定开关67进行操作时的身体的移动量。
并且,支承副车门60的铰链45与后部窗面板78相比配置在下方。即,副车门60由支柱44中的主要比后部窗面板78靠下方的部位支承。因此,相较于比后部窗面板78靠下方的部位,能够使支柱44的上部变细。通过使与后部窗面板78重叠的位置的支柱44变细,而能够确保更广阔的视野。
并且,铰链45设在后部窗面板78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窄的部位的下方。通常,由于车身后表面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固定,所以铰链45的安装部位能够设为后部窗面板78以外的部位中的宽度大的部分。因此,能够分离地安装两个铰链45,从而能够提高副车门60的支承刚性。
而且,副车门用外把手63位于与上方的铰链45相同的高度。能够减小对副车门用外把手63进行操作时可能施加于铰链45的扭转方向上的力。
而且,装饰件66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沿着倾斜缘81b的延长线与倾斜缘81b平行地延伸。通过在与倾斜缘81b的形状连续的形状的装饰件66上设置副车门用外把手63,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在雨刷器装置90的停止状态下,雨刷器装置90的雨刷片93停止在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向下方偏置的部位上。即,能够擦拭至向下方偏置的部位。能够擦拭更广阔的范围,是受期望的。并且,能够收纳良好地使雨刷片93停止在后部窗面板78的表面上。
并且,雨刷器装置90由枢轴91、从枢轴91朝向车宽外侧且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92、和从雨刷臂92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雨刷片93构成。能够沿着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配置雨刷臂92及雨刷片93,美观度提高。另外,能够将枢轴91配置在后部窗面板78的面上,美观度提高。
同时参照图1,关于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副驾驶席侧相对于驾驶席侧向下方偏置。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更位于下方的副驾驶席侧与驾驶席侧相比更广阔地确保视野。对驾驶员Mn来说,驾驶席15的后方是难以进行视觉确认的部位。另一方面,副驾驶席16的后方能够容易地进行视觉确认。因此,在对车辆10的后方进行确认的情况下,驾驶员Mn对副驾驶席16的后方进行视觉确认。能够将视觉确认的频度高的副驾驶席侧的后方的视野确保得广阔,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使驾驶席侧的视野相对地变窄,从而能够谋求作为后部窗面板78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即,能够确保广阔的视野,同时抑制后部窗面板78的高价化、安装性的恶化和重量的增加。
而且,将驾驶席侧水平部81a和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连接的倾斜缘81b配置在车宽中心上。通过将倾斜缘81b配置在车宽中心C2上,而能够容易地识别车宽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车辆10停车时等倒车时的车辆10的操作性。
并且,支承副车门60的支柱44在驾驶席15侧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承副车门60的支柱44是会遮挡视野的部件。这样的支柱44设在驾驶席15侧。驾驶席15侧对驾驶员Mn来说是难以进行视觉确认的部位。因此,通过在驾驶席15侧设置支柱44,而能够抑制因支柱44的设置而导致的视野恶化。
并且,与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的下方接近地配置副车门用外把手63。由于仅在车辆10的后表面中的左右某一方上安装副车门用外把手63,所以车辆10的后表面不对称。但是,通过与副驾驶席侧水平部81c的下方接近地配置副车门用外把手63,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枢轴91与车宽中心C2相比位于驾驶席15侧。由于雨刷臂92向下侧偏置,所以在雨刷器装置90动作而雨刷片93朝向铅垂方向时,雨刷片93与枢轴91相比位于副驾驶席16侧。由于枢轴91与车宽中心C2相比位于驾驶席15侧,所以能够在更接近车宽中心C2的部位上使雨刷片93朝向铅垂方向。
如图2及图5所示,从副车门侧装饰件69的尾门侧的端部朝向尾门侧装饰件49延伸的延伸部69a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情况下,延伸至与尾门侧装饰件49重叠的位置。即,必然会形成在尾门侧装饰件49与副车门侧装饰件69之间的间隙在从车辆背面观察时被延伸部69a封堵。由此,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由于尾门把手43设在与副车门60为相反侧的另一端部50c上,所以能够防止其与所插入的部位之间的干涉。
此外,在实施例中,以右舵的旅行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左舵的旅行车、或公交车等旅行车以外的车辆。即,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只要起到作用/效果,则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形式的实施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尾门的车辆优选适用于旅行车。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
15…驾驶席
16…副驾驶席(其他座席)
25…车身
44…支柱
45…铰链
50…副车门开口
60…副车门
63…副车门用外把手
66…把手用装饰件(装饰件)
66a…(把手用装饰件的车宽中心侧的)端部
67…锁定开关
78…后部窗面板
78d…(后部窗面板的)下边
81a…驾驶席侧水平部(驾驶席侧的下边)
81b…倾斜缘(连接部)
81c…副驾驶席侧水平部(其他座席侧的下边)
90…雨刷器装置
91…枢轴
92…雨刷臂
93…雨刷片
C2…车宽中心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车辆,在车身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后部窗面板的下边,在从后方观察车辆时,配置在驾驶席的侧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所述驾驶席侧的下边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的连接部配置在车宽中心,
在所述车身的后表面,在车宽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副车门开口,并设有能够对该副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副车门,
沿着所述副车门开口的缘延伸的支柱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状态下,与车宽中心相比在所述驾驶席侧沿上下方向延伸。
2.(删除)
3.(删除)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门经由安装在所述支柱上的铰链而被支承,
所述铰链与所述后部窗面板相比配置在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门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打开。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接近地配置用于对所述副车门进行打开操作的副车门用外把手,
所述副车门用外把手位于与所述铰链相同的高度。
7.(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在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央延伸的装饰件上设置所述副车门用外把手,
所述装饰件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倾斜缘的延长线与所述倾斜缘平行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擦拭所述后部窗面板的雨刷器装置,
在所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下,所述雨刷器装置的雨刷片停止在所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附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为基准,所述雨刷器装置由枢轴、从该枢轴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和从该雨刷臂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雨刷片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与车宽中心相比位于驾驶席侧。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在车身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后部窗面板的下边,在从后方观察车辆时,配置在驾驶席的侧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席侧的下边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的连接部配置在车宽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的后表面,在车宽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副车门开口,并设有能够对该副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副车门,
沿着所述副车门开口的缘延伸的支柱在从后方观察车辆的状态下,与车宽中心相比在所述驾驶席侧沿上下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门经由安装在所述支柱上的铰链而被支承,
所述铰链与所述后部窗面板相比配置在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门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打开。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接近地配置用于对所述副车门进行打开操作的副车门用外把手,
所述副车门用外把手位于与所述铰链相同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其他座席侧水平部的下方,在从所述其他座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央延伸的装饰件上设置所述副车门用外把手,
所述装饰件的车宽中央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倾斜缘的延长线与所述倾斜缘平行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擦拭所述后部窗面板的雨刷器装置,
在所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下,所述雨刷器装置的雨刷片停止在所述其他座席侧的下边附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雨刷器装置的停止状态为基准,所述雨刷器装置由枢轴、从该枢轴朝向下方延伸的雨刷臂、和从该雨刷臂的前端朝向车宽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雨刷片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与车宽中心相比位于驾驶席侧。
CN201480070904.XA 2013-12-27 2014-12-16 车辆 Pending CN105848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700 2013-12-27
JP2013272700 2013-12-27
PCT/JP2014/083225 WO2015098616A1 (ja) 2013-12-27 2014-12-16 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941A true CN105848941A (zh) 2016-08-10

Family

ID=5347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904.XA Pending CN105848941A (zh) 2013-12-27 2014-12-16 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8832B2 (zh)
CN (1) CN105848941A (zh)
WO (1) WO2015098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2013A (zh) * 2022-06-21 2022-08-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雨刮器总成、背门打开方法、存储介质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373A (zh) * 2003-12-12 2005-06-15 黄顺生 旅游房车后厢门的可折叠机构
CN2740452Y (zh) * 2003-06-11 2005-11-1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EP2386435A1 (en) * 2010-05-10 2011-11-16 Tofas Turk Otomobil Fabrikasi Anonim Sirketi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door assembly
FR2987788A1 (fr) * 2012-03-08 2013-09-13 Renault Sa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ux portes battantes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ouvr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923U (ja) * 1984-07-06 1986-01-3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ツクドア取付装置
JPH0535425U (ja) * 1991-10-22 1993-05-1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ツクドア
JPH08142680A (ja) * 1994-11-25 1996-06-04 Nissan Shatai Co Ltd 観音扉
JP2005053315A (ja) * 2003-08-04 2005-03-0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開閉構造
JP2007245959A (ja) * 2006-03-16 2007-09-27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 Corp 車両用扉装置
US8608226B2 (en) * 2012-02-08 2013-12-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with doors for accessing a storage spa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0452Y (zh) * 2003-06-11 2005-11-1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CN1626373A (zh) * 2003-12-12 2005-06-15 黄顺生 旅游房车后厢门的可折叠机构
EP2386435A1 (en) * 2010-05-10 2011-11-16 Tofas Turk Otomobil Fabrikasi Anonim Sirketi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door assembly
FR2987788A1 (fr) * 2012-03-08 2013-09-13 Renault Sa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ux portes battantes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ouvra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BINHAI02: "传统越野车进口路虎发现四3.0T优惠销售", 《太平洋汽车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98616A1 (ja) 2017-03-23
WO2015098616A1 (ja) 2015-07-02
JP6298832B2 (ja)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5156B2 (ja) 車両ドア機構
US8205929B2 (en) Car with a sun roof
WO2014006975A1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CN100515826C (zh) 座位装置
JPH09109688A (ja) 車両用の幌
US20120133171A1 (en) Package tray assembly for trunk of vehicle
JP2012228935A (ja)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CN105142946A (zh) 车辆
CN105848941A (zh) 车辆
JP6200968B2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EP2998142B1 (en) Vehicle
US7922229B1 (en) Reconfigurable body exterior panel assembly for vehicle
EP2998141B1 (en) Vehicle
CN111806310B (zh) 客货两用的自动驾驶车辆
EP1706283A1 (fr) Vehicule a toit decouvrable et hayon arriere
US20050035624A1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folding top
CN209756752U (zh) 用于车辆的遮阳板
JP2003118463A (ja) 自動車の可倒式フットレスト
JPH058677A (ja) 自動車の後部荷室構造
JP4478523B2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トップ車のトノカバー構造
JP2003063253A (ja) 車両の上部開閉体構造
JP2000185670A (ja) 自動車のボデー構造
JP2005212584A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のルーフ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