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3390B - 氧化染发剂 - Google Patents

氧化染发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390B
CN104093390B CN201280057424.0A CN201280057424A CN104093390B CN 104093390 B CN104093390 B CN 104093390B CN 201280057424 A CN201280057424 A CN 201280057424A CN 104093390 B CN104093390 B CN 104093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dose
hair
surfactant
p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4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3390A (zh
Inventor
杉山由纪
八卷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3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61Q5/10Preparations for permanently dyeing the 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95Liquid cryst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4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8/06Emulsions
    • A61K8/068Microemul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5Alcohol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hydroxy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A61K8/42Am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8Two- or multipart kits
    • A61K2800/882Mixing prior to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氧化染发剂,该氧化染发剂是将包含碱剂的第1剂和包含氧化剂的第2剂混合,其特征在于:在混合上述第1剂和第2剂后,立即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基质中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得到对受损头发(受到染发剂、烫发剂等的化学损伤、摩擦等物理损伤的头发)和未受损的健康头发的染色性均良好的氧化染发剂。

Description

氧化染发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染发剂。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在基质中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对受损头发(受到染发剂、烫发剂等的化学损伤、摩擦等物理损伤的头发)和未受损的健康头发均具有优异的染色性的氧化染发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消费者的意识发生变化的同时,想让头发变得光亮的要求也在提高,染发剂的市场日益扩大。
染发剂带有脱色效果,可以将头发染成比原来更光亮的颜色,且效果持续,因此特别是氧化染发剂被广泛使用。而且,在氧化染发剂中,由包含碱剂及氧化染料的第1剂和包含氧化剂的第2剂构成的双剂型氧化染发剂成为主流,这种双剂型氧化染发剂在实施染发时将第1剂和第2剂混合,涂布在头发上,放置一定时间后冲洗来使用。
通常,在氧化染发剂的第1剂中,混合有高级醇等油性成分以保护染发时的头发。而且,还混合有表面活性剂以将该油性成分乳化。为了得到乳化稳定性优异、实施染发后头发的触感优异的染发剂,近年来,有人在对染发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量等进行研究。
例如,已知有混合长链酰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长链烷醇(=脂肪族醇)以形成凝胶的染发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混合有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染发剂(专利文献4)、或含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且实质上不含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染发剂(专利文献5)等。
覆盖头发表面的表皮层以疏水性物质作为主要成分而构成,起到保护头发内部区域以保持头发在健康状态的作用。然而,头发往往会因化学影响、例如染发处理和脱色处理、以及物理影响、例如紫外线、摩擦和热等而受到损伤。受到损伤的头发会失去一部分具有疏水性的表皮层。这样,在失去表皮层的部位,疏水性较其周围有所降低。另外,表皮层的损失并不是在全体头发中均匀遍布发生的现象,特别是在反复受到化学影响和物理影响的发梢附近多有发生。
这样,受到染发剂、烫发剂等的化学损伤、摩擦等物理损伤的头发(受损头发)呈亲水性(不易沾油)。另一方面,未受损的健康头发的头发表面呈疏水性(不易沾水)。因此,即使在使用同一染发剂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在作为受损头发的发梢附近和作为健康头发的发根部分染成的发色不同、或者为了保护头发而混合在染发剂中的水性或油性护发成分无法充分发挥其效果而使得做成的触感不同的情形。
例如,在专利文献6中,对使用柔软性多孔质材料形成泡状,颜色均匀地进行染发的技术进行了阐述,但该技术是有效利用了以泡沫形式容易遍布头发整体的特性,并没有考虑到头发的亲水性、疏水性。因此,利用这些现有技术,难以将损伤复合化、且发根~发梢呈各种亲水化度的头发颜色均匀地进行染色。
另一方面,双连续微乳相是指,通常在亲水性-疏水性均衡适称的条件下生成,油水表面张力极小,且表面活性剂的缔合数增加且无限缔合的相,其结果,成为水和油的增溶量飞跃提高、且具有水和油均形成连续的通道的特异性结构的增溶系统。
关于双连续微乳相,认为非常难以探索满足生成条件的化合物的组合,而且其生成范围也非常窄。因此,往往观察到与未增溶的过剩的水和油共存的油相/双连续微乳相/水相这三相的状态(例如非专利文献1),但是观察到ー个双连续微乳相的状态的报告并不多。例如,据报道,在非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聚氧乙烯月桂醚(4EO)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异十六烷作为油分;在非专利文献3中,通过使用二癸基二甲基铵盐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十二烷作为油分;在非专利文献4中,通过使用大豆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丙醇作为表面活性助剂、使用甘油三酯作为油分,分别得到了双连续微乳相。
另外,据报道,在专利文献7中,通过使用单月桂酸聚乙二醇酯(12EO)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月桂醇和乙醇作为表面活性助剂、使用液体异构烷烃作为油分;在专利文献8中,通过使用POE(8)异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辛酸十六烷基酯或液体石蜡作为油分;在专利文献9中,通过使用咪唑啉甜菜碱和POE月桂醚硫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单脂肪酸单甘油酯或单烷基单甘油醚作为油性成分,分别得到双连续微乳相。
在双连续微乳相中水和油均形成连续的特异性结构,因此与胶束相相比可以混合大量的油分或油性成分。另外,与反胶束相相比可以混合大量的水或水性成分。通过利用其与水、油均容易溶合的性质或低表面张力,作为对油性污渍和水溶性污渍的洗涤力均优异、洗涤性均良好的洗涤剂组合物的报告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11)颇多。但是,现状是洗涤目的以外的工业上的实际应用尚不充分。
层状液晶相是与双连续微乳相一样具有水和油均连续的结构的液晶缔合体之一。与双连续微乳相不同,层状液晶相的双亲媒性物质的双分子膜具有分子序列的规则性,因此可以通过实施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测定、并测定规则结构的面间隔来确认。另外,通过将样品放在两片垂直的偏振片之间,透过其中一片偏振片照射光时,光穿过另一片偏振片,即通过确认样品的旋光性,也可以简易地确认层状液晶相的存在。
很久以来就广泛已知层状液晶的形成(非专利文献5等),有洁面用或按摩用的凝胶状化妆品等的报告例(专利文献1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71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5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327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7-082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71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215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217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5-194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7-077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公报第3684144号;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9-196909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6-06997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angmuir,1997,13,2001-2006;
非专利文献2:Langmuir,2004,20,6594-6598;
非专利文献3:Langmuir,2003,19,7196-7200;
非专利文献4:Langmuir,1997,13,5061-5070;
非专利文献5:(社)日本化学会编,妹尾学/辻井薰著,“界面活性の化学と応用”,大日本图书(株)发行,1995年1月30日,第82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氧化染发剂,该氧化染发剂通过有效利用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对受损头发和未受损的健康头发均具有优异的染色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提供氧化染发剂,该氧化染发剂是将包含碱剂的第1剂和包含氧化剂的第2剂混合,其特征在于:在混合上述第1剂和第2剂后,立即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剂和/或第2剂中含有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下述成分(a)~(c)。
(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
(c)水。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剂和/或第2剂中含有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下述成分(d)~(f)。
(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e)油分;
(f)水。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分(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包含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而且还包含选自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成分(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2:8~8:2。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分(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为选自单甘油衍生物、二甘油衍生物、丙二醇衍生物、丁二醇衍生物、单乙醇酰胺衍生物、单乙醇胺衍生物、二乙醇酰胺衍生物、二乙醇胺衍生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分(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HLB在5~14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可以提供对受损头发和未受损的健康头发的染色性(染色效果和不存在因染色引起的颜色不均)均显著优异、而且通过染发后的清洗而脱色的抑制效果也均优异的氧化染发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改变两性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时相对于癸烷的表面张力测定例。
图2是染发后进行洗发前后的亮度差(ΔL)和色差(ΔE)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最初,对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各必须成分依次进行说明。
“(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而带有电荷的表面活性剂,根据其电荷的种类分为: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至少ー个阳离子性官能团和阴离子性官能团,当溶液为酸性时呈阳离子性、当溶液为碱性时呈阴离子性,在等电点附近具有接近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两性表面活性剂根据其阴离子基团的种类分为:羧酸型、硫酸酯型、磺酸型和磷酸酯型。本发明中优选为羧酸型、硫酸酯型和磺酸型。羧酸型进一步分为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特别优选为甜菜碱型。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咪唑啉系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乙基羧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酰基-2-咪唑啉氢氧化物-1-羧基乙氧基二钠盐等);甜菜碱系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七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氨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等)等。
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十八烷基三甲基铵、氯化二十二烷基三甲基铵、氯化二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乙基铵、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十六烷基三乙基铵甲基硫酸盐等季铵盐。另外,还可以列举硬脂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酰胺、硬脂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酰胺、棕榈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酰胺、棕榈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酰胺、肉豆蔻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酰胺、肉豆蔻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酰胺、二十二烷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酰胺、二十二烷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酰胺、硬脂酸二乙基氨基丙基酰胺、硬脂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棕榈酸二乙基氨基丙基酰胺、棕榈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肉豆蔻酸二乙基氨基丙基酰胺、肉豆蔻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二十二烷酸二乙基氨基丙基酰胺、二十二烷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等酰氨基胺化合物。
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分为脂肪酸皂、N-酰基谷氨酸盐、烷基醚乙酸等羧酸盐型、α-烯烃磺酸盐、链烷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等磺酸型、高级醇硫酸酯盐等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等。优选为羧酸盐型、磺酸型和硫酸酯盐型,特别优选为硫酸酯盐型。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脂肪酸皂(例如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等)、高级烷基硫酸酯盐(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钾等)、烷基醚硫酸酯盐(例如POE-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POE-十二烷基硫酸钠等)、N-酰基肌氨酸(例如月桂酰肌氨酸钠等)、高级脂肪酸酰胺磺酸盐(例如N-肉豆蔻酰-N-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甲基牛磺酸钠等)、磷酸酯盐(POE-油醚磷酸钠、POE-十八烷基醚磷酸等)、磺基琥珀酸盐(例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单月桂酰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磺基琥珀酸钠、十二烷基聚丙二醇磺基琥珀酸钠等)、烷基苯磺酸盐(例如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高级脂肪酸酯硫酸酯盐(例如硬化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硫酸钠等)、N-酰基谷氨酸盐(例如N-月桂酰谷氨酸一钠、N-硬脂酰谷氨酸二钠、N-肉豆蔻酰-L-谷氨酸一钠等)、硫酸化油(例如土耳其红油等)、POE-烷基醚羧酸、POE-烷基烯丙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磺酸盐、仲醇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硫酸酯盐、月桂酰单乙醇酰胺琥珀酸钠、N-棕榈酰天冬氨酸二(三乙醇)胺、酪蛋白钠等。
已知在水溶液中混合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相对于油的表面张力降低。
只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时,表面张力的降低不充分,无法得到双连续微乳相;或者,即使得到了双连续微乳相,但其生成范围也窄,实质上使用时有时无法充分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包含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而且还包含选自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另外,在上述成分(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优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2:8~8:2。
另一方面,相对于第1剂或第2剂的总量,(a)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优选0.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30质量%。
“(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该双亲媒性物质只称作表面活性助剂)”
由于本发明中使用的(b)双亲媒性物质起到表面活性助剂(还称作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因此亲油基与亲水基的平衡颇为重要。作为其指标,有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将亲油性、亲水性的平衡数值化来作为有机性值、无机性值的方法。由于在本发明中起到表面活性助剂的作用,因此要求(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的范围内。将几种化合物混合使用时,求出各化合物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比,要求其平均值在0.8~1.5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0.9~1.3的范围。
这样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表面活性助剂)可以从单甘油衍生物、二甘油衍生物、丙二醇衍生物、丁二醇衍生物等中适当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是还被称作IOB值的众所周知的概念,设定相应于各种原子或官能团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并累计有机化合物中所有的原子和官能团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从而可以算出该有机化合物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IOB值)(例如参照藤田著,“化学の領域”,第11卷,第10号,1957年,第719页~第725页)。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称作IOB值。
例如,作为单甘油衍生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单辛酸单甘油酯、单辛基单甘油醚、单壬酸单甘油酯、单壬基单甘油醚、单癸酸单甘油酯、单癸基单甘油醚、单十一碳烯酸单甘油酯、单十一碳烯基单甘油醚、单十二烷酸单甘油酯(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单十二烷基单甘油醚(单月桂基单甘油醚)、单十四烷酸单甘油酯(单肉豆蔻酸单甘油酯)、单十六烷酸单甘油酯(单棕榈酸单甘油酯)、单油酸单甘油酯、单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
例如,作为二甘油衍生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单辛酸二甘油酯、单辛基二甘油醚、单癸酸二甘油酯、单癸基二甘油醚、单十一碳烯酸二甘油酯、单十一碳烯基二甘油醚、单十二烷酸二甘油酯(单月桂酸二甘油酯)、单十二烷基二甘油醚(单月桂基二甘油醚)、单十四烷酸二甘油酯(单肉豆蔻酸二甘油酯)、单十六烷酸二甘油酯(单棕榈酸二甘油酯)、单油酸二甘油酯、单异硬脂酸二甘油酯等。
例如,作为丙二醇衍生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辛酸丙二醇酯、辛基丙二醇、癸酸丙二醇酯、癸基丙二醇、十二烷酸丙二醇酯(月桂酸丙二醇酯)、十二烷基丙二醇(月桂基丙二醇)、十四烷酸丙二醇酯(肉豆蔻酸丙二醇酯)、十四烷基丙二醇(肉豆蔻基丙二醇)等。
例如,作为丁二醇衍生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辛酸丁二醇酯、辛基丁二醇、癸酸丁二醇酯、癸基丁二醇、十二烷酸丁二醇酯(月桂酸丁二醇)、十二烷基丁二醇(月桂基丁二醇)、十四烷酸丁二醇酯(肉豆蔻酸丁二醇酯)、十四烷基丁二醇(肉豆蔻基丁二醇)等。
例如,可以列举单乙醇酰胺衍生物、单乙醇胺衍生物、二乙醇酰胺衍生物、二乙醇胺衍生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十一碳烯酸单乙醇酰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POE)2单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N-甲基单乙醇酰胺、月桂基二乙醇胺、椰子油脂肪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等。
相对于第1剂或第2剂的总量,(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量优选0.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30质量%。
“(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是不会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而带有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作为疏水基,已知有使用烷基的类型和使用二甲基硅氧烷的类型等。
作为前者,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的氧化烯基衍生物、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氧化烯基衍生物、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烷基醚、聚乙二醇烷基苯基醚、聚乙二醇蓖麻油衍生物、聚乙二醇硬化蓖麻油衍生物等。
作为后者,可以列举聚醚改性硅氧烷、聚甘油改性硅氧烷等。优选为使用烷基作为疏水基的类型。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亲油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异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五-2-乙基己酸二甘油酯脱水山梨糖醇、四-2-乙基己酸二甘油酯脱水山梨糖醇等)、甘油聚甘油脂肪酸类(例如单棉籽油脂肪酸甘油酯、单芥酸甘油酯、倍半油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α,α’-油酸焦谷氨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苹果酸等)、丙二醇脂肪酸酯类(例如单硬脂酸丙二醇酯等)、硬化蓖麻油衍生物、甘油烷基醚等。
而且,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POE-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四油酸酯等)、POE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POE-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山梨糖醇五油酸酯、POE-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等)、POE-甘油脂肪酸酯类(例如POE-甘油单硬脂酸酯、POE-甘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甘油三异硬脂酸酯等POE-单油酸酯等)、POE-脂肪酸酯类(例如POE-二硬脂酸酯、POE-单二油酸酯、二硬脂酸乙二醇酯等)、POE-烷基醚类(例如POE-月桂醚、POE-油醚、POE-硬脂醚、POE-二十二烷基醚、POE-2-辛基十二烷基醚、POE-胆甾烷醇醚等)、泊洛沙姆型类(例如Pluronic等)、POE·POP-烷基醚类(例如POE·POP-鲸蜡醚、POE·POP-2-癸基十四烷基醚、POE·POP-单丁基醚、POE·POP-氢化羊毛脂、POE·POP-甘油醚等)、四POE·四POP-乙二胺缩合物类(例如Tetronic等)、POE-蓖麻油硬化蓖麻油衍生物(例如POE-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单焦谷氨酸单异硬脂酸二酯、POE-硬化蓖麻油马来酸等)、POE-蜂蜡·羊毛脂衍生物(例如POE-山梨糖醇蜂蜡等)、烷醇酰胺(例如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脂肪酸异丙醇酰胺等)、POE-丙二醇脂肪酸酯、POE-烷基胺、POE-脂肪酸酰胺、蔗糖脂肪酸酯、烷基乙氧基二甲基氧化胺-三油醇磷酸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优选(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HLB在5~14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如:异硬脂基甘油醚(HLB值为5)、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HLB值为5)、二异硬脂酸PEG(6)(HLB值为5)、二油酸PEG(6)(HLB值为5)、二异硬脂酸聚甘油酯-3(HLB值为5)、脱水山梨糖醇二硬脂酸酯(HLB值为5)、三异硬脂酸PEG-10甘油酯(HLB值为5)、三异硬脂酸PEG-15氢化蓖麻油(HLB值为5)、POE(5)月桂醚异硬脂酸酯(HLB值为5)、POE(2)鲸蜡醚(HLB值为5)、异硬脂酸PEG-3甘油酯(HLB值为6)、二异硬脂酸PEG-8(HLB值为6)、三异硬脂酸POE(20)硬化蓖麻油(HLB值为6)、POE(3)鲸蜡醚(HLB值为6)、POE(7)氢化蓖麻油(HLB值为6)、异硬脂酸POE(15)氢化蓖麻油(HLB值为7)、二异硬脂酸POE(10)甘油酯(HLB值为7)、二月桂酸POE(6)(HLB值为7)、脱水山梨糖醇倍半异硬脂酸酯(HLB值为7)、三异硬脂酸POE(30)氢化蓖麻油(HLB值为7)、异硬脂酸POE(3)(HLB值为7)、异硬脂酸POE(5)甘油酯(HLB值为8)、异硬脂酸POE(20)硬化蓖麻油(HLB值为8)、二异硬脂酸POE(12)(HLB值为8)、三异硬脂酸POE(20)甘油酯(HLB值为8)、POE(5)异硬脂醚(HLB值为8)、POE(5)鲸蜡醚(HLB值为8)、异硬脂酸PEG-30硬化蓖麻油(HLB值为9)、异硬脂酸POE(6)(HLB值为9)、氢化卵磷脂(HLB值为9)、异硬脂酸POE(10)甘油酯(HLB值为10)、异硬脂酸POE(8)甘油酯(HLB值为10)、二异硬脂酸POE(20)甘油酯(HLB值为10)、三异硬脂酸POE(30)甘油酯(HLB值为10)、POE(8)硬脂醚(HLB值为10)、POE(7)鲸蜡醚(HLB值为10)、单异硬脂酸POE(8)(HLB值为10)、异硬脂酸POE(40)硬化蓖麻油(HLB值为11)、POE(10)异硬脂醚(HLB值为11)、异硬脂酸POE(10)(HLB值为11)、异硬脂酸POE(15)甘油酯(HLB值为12)、POE(15)异硬脂醚(HLB值为12)、异硬脂酸POE(20)甘油酯(HLB值为13)、POE(20)异硬脂醚(HLB值为13)、POE(60)硬化蓖麻油(HLB值为14)、异硬脂酸POE(20)(HLB值为14)、异硬脂酸POE(40)甘油酯(HLB值为15)、POE(25)异硬脂醚(HLB值为15)等。
相对于第1剂或第2剂的总量,(d)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优选0.5~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0质量%。
“(e)油分”
本发明中使用的(e)油分,可以列举普通化妆品、准药品等中使用的烃油、高级脂肪酸、高级醇、合成酯油、硅油、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类等,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油性成分。
作为烃油,可以列举如:液体石蜡、地蜡、角鲨烷、降植烷、石蜡、纯地蜡、角鲨烯、凡士林、微晶蜡等。
作为高级脂肪酸,可以列举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油酸、十一碳烯酸、妥尔酸(ト-ル酸)、异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作为高级醇,可以列举如:直链醇(例如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二十二烷醇、肉豆蔻醇、油醇、十八醇十六醇混合物等)、支链醇(例如单硬脂基甘油醚(鲨肝醇)-2-癸基十四烷醇、羊毛脂醇、胆固醇、植物甾醇、己基十二烷醇、异硬脂醇、辛基十二烷醇等)等。
作为合成酯油,可以列举如:辛酸辛酯、壬酸壬酯、辛酸十六烷基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油酸癸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乳酸十六烷基酯、乳酸肉豆蔻酯、乙酸羊毛脂、硬脂酸异十六烷基、异硬脂酸异十六烷基、12-羟基硬脂酸胆甾醇酯、二-2-乙基己酸乙二醇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单异硬脂酸N-烷基二醇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特戊酸三丙二醇酯、苹果酸二异硬脂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二异硬脂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异棕榈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十六烷基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基棕榈酸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蓖麻油脂肪酸甲酯、油酸油酯、乙酰甘油、棕榈酸2-庚基十一烷基酯、己二酸二异丁酯、N-月桂酰-L-谷氨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月桂酸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枸橼酸三乙酯等。
作为硅油,可以列举如:链状聚硅氧烷(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等)、环状聚硅氧烷(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硅树脂、硅胶、各种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等)、丙烯酸硅酮类等。
作为液体油脂,可以列举如:鳄梨油、山茶油、海龟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水貂油、橄榄油、菜籽油、蛋黄油、芝麻油、杏仁油、小麦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油、亚麻籽油、红花油、棉籽油、紫苏子油、大豆油、落花生油、茶籽油、榧子油、米糠油、中国桐油、日本桐油、霍霍巴油、胚芽油-三甘油等。
作为固体油脂,可以列举如:可可脂、椰子油、马油、硬化椰子油、棕榈油、牛油、羊油、硬化牛油、棕榈仁油、猪油、牛骨油、木蜡仁油、硬化油、牛脚油、木蜡、硬化蓖麻油等。
作为蜡类,可以列举如:蜂蜡、小烛树蜡、棉蜡、巴西棕榈蜡、杨梅蜡、虫蜡、鲸蜡、褐煤蜡、米糠蜡、羊毛脂、木棉蜡、乙酸羊毛脂、液态羊毛脂、甘蔗蜡、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还原羊毛脂、霍霍巴蜡、硬质羊毛脂、虫胶蜡、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POE胆固醇醚、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POE氢化羊毛脂醇醚等。
相对于第1剂或第2剂的总量,(e)油分的混合量优选0.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2~40质量%。
“(c)或(f)水”
对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所含的水没有特别限定,具体例示,可以列举纯净水、离子交换水、自来水等。
另一方面,相对于第1剂或第2剂的总量,成分(c)或成分(f)的水的混合量优选1~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80质量%。
通过利用后述的方法混合以上说明的成分(a)~(c)的必须成分的组合和成分(d)~(f)的必须成分的组合,作为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必须成分的组合。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必须成分进行说明。
“碱剂”
作为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的第1剂中所含的碱剂,可以使用:氨、碳酸氢铵、磷酸铵等铵盐;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烷醇胺;精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胍、2-氨基-2-甲基丙烷、单异丙醇胺等有机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而且,可以使用通过与它们的盐组合得到的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磷酸的钠盐)。作为优选的碱剂,有氨、铵盐、烷醇胺。另外,这些碱剂各自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碱剂的混合量根据所期望的染色或脱色效果来适当改变,作为通常的混合量,调整使得第1剂的pH处于8.0~13.0的范围。具体而言,相对于第1剂和第2剂混合时的组合物整体,优选包含0.1~10质量%、特别是0.5~5质量%的碱剂。若pH小于8,则有时脱色效果差;若pH超过13,则皮肤刺激或头发的损伤强烈,因此不优选。
“氧化染料”
作为本发明的染发剂的第1剂中所混合的氧化染料,例如可以混合:对苯二胺、对甲苯二胺、N-甲基-对苯二胺、N,N-二甲基-对苯二胺、N,N-二乙基-2-甲基-对苯二胺、N-乙基-N-(羟乙基)-对苯二胺、氯-对苯二胺、2-(2’-羟乙基氨基)-5-氨基甲苯、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甲氧基-对苯二胺、2,6-二氯-对苯二胺、2-氯-6-溴-对苯二胺、2-氯-6-甲基-对苯二胺、6-甲氧基-3-甲基-对苯二胺、2,5-二氨基茴香醚、N-(2-羟丙基)-对苯二胺、N-2-甲氧基乙基-对苯二胺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NH2-基、NHR-基或NHR2-基(R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或羟基烷基)的对苯二胺类;2,5-二氨基吡啶衍生物;对氨基苯酚、2-甲基-4-氨基苯酚、3-甲基-4-氨基苯酚、2-氯-4-氨基苯酚、3-氯-4-氨基苯酚、2,6-二甲基-4-氨基苯酚、3,5-二甲基-4-氨基苯酚、2,3-二甲基-4-氨基苯酚、2,5-二甲基-4-氨基苯酚、2,4-二氨基苯酚、5-氨基水杨酸等对氨基苯酚类、邻氨基苯酚类、邻苯二胺类等。
而且,还可以混合成色剂,例如可以混合:α-萘酚、邻甲酚、间甲酚、2,6-二甲基苯酚、2,5-二甲基苯酚、3,4-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苯并儿茶素、连苯三酚、1,5-二羟基萘、1,7-二羟基萘、5-氨基-2-甲基苯酚、5-(2’-羟乙基氨基)-4-甲氧基苯酚、氢醌、2,4-二氨基茴香醚、间甲苯二胺、4-氨基苯酚、间苯二酚、间苯二酚单甲醚、间苯二胺、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苯基-3-氨基-5-吡唑啉酮、1-苯基-3,5-二酮-吡唑烷、1-甲基-7-二甲基氨基-4-羟基-2-喹诺酮、间氨基苯酚、4-氯间苯二酚、2-甲基间苯二酚、2,4-二氨基苯氧乙醇、2,6-二氨基吡啶、3,5-二氨基三氯甲基苯、2,4-二氨基氟苯、3,5-二氨基氟苯、2,4-二氨基-6-羟基嘧啶、2,4,6-三氨基嘧啶、2-氨基-4,6-二羟基嘧啶、4-氨基-2,6-二羟基嘧啶、4,6-二氨基-2-羟基嘧啶等。
除上述物质外,还可以适当混合“医薬部外品規格”(药事日报社,1991年6月发行)中记载的物质。而且,还可以混合酸性染料、碱性染料、HC染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没有混合这些染料的染发剂被用作头发脱色剂。
相对于第1剂的总量,氧化染料的混合量优选0.00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3质量%。
“氧化剂”
作为第2剂中所混合的氧化剂,可以列举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脲、过硫酸盐、过硼酸盐、过碳酸盐、溴酸盐、高碘酸盐等,优选使用过氧化氢。
第2剂中氧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1~12质量%,更优选为1~9质量%。不足0.1质量%时,头发的脱色效果差;若超过12质量%,则无法期望其以上的效果,皮肤刺激或对头发的损伤厉害,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可以将第1剂、第2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后使用,但混合质量比优选为第1剂:第2剂=2:1~1:5,混合质量比为1:1~1:3时,进一步发挥染发力或脱色效果,因此更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在不损及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第1剂、第2剂的一方或双方中适当混合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普通化妆品中使用的其他成分、例如除上述成分以外的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硅酮类、芳族醇、多元醇等醇类、氨基酸类、护发剂、增稠剂、pH调节剂、保湿剂、动物和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类、色素、香料、颜料、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封闭剂、还原剂等。以下,具体例示本发明所能混合的任意成分。
“醇类”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水溶性醇。
水溶性醇为选自低级醇、多元醇、多元醇聚合物、二元醇烷基醚类、二元醇醚酯、甘油单烷基醚、糖醇、单糖、寡糖、多糖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低级醇,可以列举如: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叔丁醇等。
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如:二元醇(例如二丙二醇、1,3-丁二醇、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2-丁二醇、四亚甲基二醇、2,3-丁二醇、五亚甲基二醇、2-丁烯-1,4-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等)、三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四元醇(例如二甘油、1,2,6-己三醇等季戊四醇等)、五元醇(例如木糖醇、三甘油等)、六元醇(例如山梨醇、甘露醇等)、多元醇聚合物(例如二甘醇、二丙二醇-三甘醇、聚丙二醇、四甘醇、二甘油-三甘油、四甘油、聚甘油等)、二元醇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苯基醚、乙二醇单己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己基醚、乙二醇异戊基醚、乙二醇苄基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丁基醚、二甘醇甲基乙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三甘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异丙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二丙二醇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醚等)、二元醇醚酯(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苯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二己二酸酯、乙二醇二琥珀酸酯、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苯基醚乙酸酯等)、甘油单烷基醚(例如鲛肝醇、鲨油醇、鲨肝醇等)、糖醇(例如麦芽三糖、甘露醇、蔗糖、赤藓糖醇、葡萄糖、果糖、淀粉分解糖、麦芽糖、淀粉分解糖还原醇等)、多元缩醇(Glysolid)、四氢糠醇、POE-四氢糠醇、POP-丁基醚、POP·POE-丁基醚三聚氧丙烯甘油醚、POP-甘油醚、POP-甘油醚磷酸、POP·POE-季戊四醇醚、聚甘油等。
作为单糖,可以列举如:三碳糖(例如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等)、四碳糖(例如D-赤藓糖、D-赤藓酮糖、D-苏糖、赤藓糖醇等)、五碳糖(例如L-阿拉伯糖、D-木糖、L-来苏糖、D-阿拉伯糖、D-核糖、D-核酮糖、D-木酮糖、L-木酮糖等)、六碳糖(例如D-葡萄糖、D-塔罗糖、D-阿洛酮糖、D-半乳糖、D-果糖、L-半乳糖、L-甘露糖、D-塔格糖等)、七碳糖(例如戊醛糖、庚糖等)、八碳糖(例如辛酮糖等)、脱氧糖(例如2-脱氧-D-核糖、6-脱氧-L-半乳糖、6-脱氧-L-甘露糖等)、氨基糖(例如D-葡萄糖胺、D-半乳糖胺、唾液酸、氨基糖醛酸、胞壁酸等)、糖醛酸(例如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醛酸、L-古罗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等)等。
作为寡糖,可以列举如:蔗糖、龙胆三糖、伞形糖、乳糖、车前糖、异剪秋罗糖类、α,α-海藻糖、棉子糖、剪秋罗糖类、石耳素(Umbilicine,ウンビリシン)、水苏糖、毛蕊花糖类等。
作为多糖,可以列举如:纤维素、榅桲籽、淀粉、半乳聚糖、硫酸皮肤素、糖原、阿拉伯胶、硫酸乙酰肝素、黄蓍胶、硫酸角质素(keratansulfate)、软骨素、黄原胶、瓜尔胶、葡聚糖、硫酸角质(keratosulfate)、刺槐豆胶、琥珀酰聚糖等。
作为其他多元醇,可以列举:聚氧乙烯甲基葡糖苷(グルカムE-10)、聚氧丙烯甲基葡糖苷(グルカムP-10)等。
“增稠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增稠剂。
作为增稠剂,可以列举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梧桐胶、黄蓍胶、卡罗布胶、榅桲籽(榅桲)、酪蛋白、糊精、明胶、果胶酸钠、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PVA、PVM、PVP、聚丙烯酸钠、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刺槐豆胶、瓜尔胶、罗望子胶、二烷基二甲基铵硫酸纤维素、黄原胶、硅酸铝镁、膨润土、锂蒙脱石、硅酸铝镁(ビーガム)、合成粘土(Laponite)、硅酸酐等。
作为天然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如:植物系高分子(例如阿拉伯胶、黄蓍胶、半乳聚糖、瓜尔胶、卡罗布胶、梧桐胶、卡拉胶、果胶、琼脂、榅桲籽(榅桲)、海藻胶体(褐藻提取物)、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甘草酸)、微生物系高分子(例如黄原胶、葡聚糖、琥珀酰聚糖、支链淀粉等)、动物系高分子(例如胶原、酪蛋白、白蛋白、明胶等)等。
作为半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如:淀粉系高分子(例如羧甲基淀粉、甲基羟丙基淀粉等)、纤维素系高分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素硫酸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纤维素、纤维素粉末等)、海藻酸系高分子(例如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等。
作为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如:乙烯基系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乙烯吡咯烷酮、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聚氧乙烯系高分子(例如聚乙二醇20,000、聚乙二醇40,000、聚乙二醇60,000等)、丙烯酸系高分子(例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酰胺等)、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聚合物等。
“紫外线吸收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紫外线吸收剂。
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4’-甲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盐、4-苯基二苯甲酮、2-乙基己基-4’-苯基-二苯甲酮-2-甲酸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4-羟基-3-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及其盐、亚苯基-双-苯并咪唑-四磺酸及其盐等苯并咪唑系紫外线吸收剂;3-(4’-甲基亚苄基)-d,l-樟脑、3-亚苄基-d,l-樟脑、尿刊酸、尿刊酸乙酯等。
油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如:对氨基苯甲酸(PABA)、PABA单甘油酯、N,N-二丙氧基PABA乙酯、N,N-二乙氧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丁酯等苯甲酸系紫外线吸收剂;N-乙酰基氨茴酸三甲环己酯等氨茴酸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戊酯、水杨酸薄荷酯、水杨酸三甲环己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苄酯、对异丙醇苯基水杨酸酯等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肉桂酸辛酯、乙基-4-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5-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乙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辛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氧基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环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乙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甘油基单-2-乙基己酰基二对甲氧基肉桂酸酯、3,4,5-三甲氧基肉桂酸3-甲基-4-[甲基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硅烷基]丁酯等肉桂酸系紫外线吸收剂;2-苯基-5-甲基苯并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二亚苄基吖嗪、二茴香酰甲烷、4-甲氧基-4’-叔丁基二苯甲酰基甲烷、5-(3,3-二甲基-2-亚降冰片基)-3-戊烷-2-酮、奥克立林等。
“粉末成分”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粉末成分。
作为粉末成分,可以列举如:无机粉末(例如滑石粉、高岭土、云母、绢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合成云母、红云母、黑云母、蛭石、碳酸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钡、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锶、钨酸金属盐、镁、二氧化硅、沸石、硫酸钡、烧结硫酸钙(烧石膏)、磷酸钙、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末、金属皂(例如肉豆蔻酸锌、棕榈酸钙、硬脂酸铝)、氮化硼等);有机粉末(例如聚酰胺树脂粉末(尼龙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树脂粉末、苯并胍胺树脂粉末、聚四氟化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等);无机白色颜料(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红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铁红)、钛酸铁等)、无机褐色系颜料(例如γ-氧化铁等)、无机黄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黄、黄土等)、无机黑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黑、低价氧化钛等)、无机紫色系颜料(例如锰紫、钴紫等)、无机绿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铬、氢氧化铬、钛酸钴等)、无机蓝色系颜料(例如群青、绀青等)、珠光颜料(例如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氧化钛包覆的氯氧化铋、氧化钛包覆的滑石粉、着色氧化钛包覆的云母、氯氧化铋、鱼鳞箔等)、金属粉末颜料(例如铝粉、铜粉等)、锆、钡或铝色淀等有机颜料(例如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8号、红色405号、橙色203号、橙色204号、黄色205号、黄色401号和蓝色404号等有机颜料、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橙色205号、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3号和蓝色1号等)、天然色素(例如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等。
“保湿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保湿剂。
作为保湿剂,可以列举如: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硫酸粘液素、卡洛宁酸、缺端胶原、胆甾醇基-12-羟基硬脂酸酯、乳酸钠、胆汁酸盐、DL-吡咯烷酮羧酸盐、短链可溶性胶原、二甘油(EO)PO加成物、刺梨提取物、西洋耆草提取物、黄木樨提取物等。
“金属离子封闭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金属离子封闭剂。
作为金属离子封闭剂,可以列举如:1-羟基乙烷-1,1-二膦酸、1-羟基乙烷-1,1-二膦酸四钠盐、依地酸二钠、依地酸三钠、依地酸四钠、枸橼酸钠、多聚磷酸钠、偏磷酸钠、葡萄糖酸、磷酸、枸橼酸、抗坏血酸、琥珀酸、依地酸、乙二胺羟乙基三乙酸三钠等。
“氨基酸”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氨基酸。
作为氨基酸,可以列举如:中性氨基酸(例如苏氨酸、半胱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例如羟赖氨酸等)等。另外,作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列举如:酰基肌氨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酰基谷氨酸盐、酰基β-丙氨酸钠、谷胱甘肽等。
“有机胺”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有机胺。
作为有机胺,可以列举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四(2-羟丙基)乙二胺、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等。
“高分子乳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高分子乳剂。
作为高分子乳剂,可以列举如:丙烯酸树脂乳剂、聚丙烯酸乙酯乳剂、丙烯酸树脂乳液、聚丙烯酸烷基酯乳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乳剂、天然橡胶胶乳等。
“pH调节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pH调节剂。
作为pH调节剂,可以列举如:乳酸-乳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琥珀酸-琥珀酸钠等缓冲剂等。
“维生素类”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维生素类。
作为维生素类,可以列举如:维生素A、B1、B2、B6、C、E及其衍生物、泛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
“抗氧化剂”
在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中,可以混合各种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列举如:生育酚类、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等。
作为抗氧化助剂,可以列举如:磷酸、枸橼酸、抗坏血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脑磷脂、六偏磷酸盐、肌醇六磷酸、乙二胺四乙酸等。
作为其他能够混合的成分,可以列举如: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丁酯、苯氧乙醇等)、消炎剂(例如甘草酸衍生物、甘草次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日柏醇、氧化锌、尿囊素等)、美白剂(例如胎盘提取物、虎耳草提取物、熊果苷等)、各种提取物(例如黄柏、黄连、紫草根、芍药、当药、桦树、鼠尾草、枇杷、胡萝卜、芦荟、锦葵、鸢尾草、葡萄、薏苡仁、丝瓜、百合、藏红花、川芎、ショウキユウ、小连翘、刺芒柄花、大蒜、辣椒、陈皮、当归、海藻等)、赋活剂(例如蜂王浆、感光素、胆固醇衍生物等)、血液循环促进剂(例如壬酸戊酰胺、烟酸苄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素、姜油酮、斑蝥酊、鱼石脂、单宁酸、α-茨醇、烟酸生育酚、六烟酸肌醇酯、环扁桃酯、桂利嗪、妥拉唑啉、乙酰胆碱、维拉帕米、千金藤碱、γ-谷维素等)、抗脂漏剂(例如硫、二甲硫蒽等)、抗炎药(例如氨甲环酸、硫代牛磺酸、亚牛磺酸等)等。
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由含有上述的碱剂、氧化剂、氧化染料(但在头发脱色剂中没有混合)和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成分(a)~(c)或成分(d)~(f)、且根据需要在不损及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添加了其他成分的第1剂和第2剂构成的氧化染发剂,混合第1剂和第2剂,振荡后立即含有显示出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相。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要件的双连续微乳相和层状液晶相是热力学平衡状态,它们的生成与必须混合成分的添加顺序无关。因此,无论是哪一种添加顺序均可制备。
但是,为了最快达到平衡状态,优选混合水、表面活性剂、碱剂等水溶性物质,制备表面张力充分降低的水溶液,之后边搅拌表面活性助剂(助表面活性剂)或油溶性物质边缓慢添加。
为了制备包含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氧化染发剂,通过下述步骤可以简便地制备。
(1)制备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已改变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分别向其中添加成分(c)水。
(2)找出表面张力显示出低值的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范围。该混合范围是指,以表面张力最为降低的混合比为中心,其两侧±2左右的范围。表面张力测定例见图1。图1是两性表面活性剂使用2-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硫酸钠,测定相对于癸烷的表面张力的图。由图1可知:成分(A)与成分(B)的混合比为5:5~9:1的范围是表面张力低的混合范围。
(3)向(2)中求出的混合比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中添加其他的水溶性添加剂,进行搅拌、混合。
(4)边施加较强的搅拌力,边向(3)中缓慢添加成分(b)表面活性助剂(助表面活性剂)。
(5)添加其他的油溶性添加剂,进行搅拌、混合。
通过上述步骤制备的组合物是否包含双连续相和/或层状液晶相,这要通过以下步骤来确认。
(6)将由(5)得到的最终混合组合物装入螺纹口试管(样品管)中,剧烈振荡,在25℃的恒温水槽中静置、或者离心分离。目视确认组合物溶液分别分离成透明~半透明的均匀的相(第一次判定步骤)。
(7)之后,将组合物保持在以90度的位相差组合的两片偏振片之间,确认透光性(第二次判定步骤)。
(8)再轻轻振荡螺纹口试管,由此目视确认该样品的各相的粘度(第三次判定步骤)。
在第一次判定步骤中为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的相、而在第二次判定步骤中观察到光的透过时,认为是液晶相。在区别层状液晶相和其他的作为光学各向异性相的液晶相时,下述1~5的方法有效。
另一方面,在第一次判定步骤中为均匀透明相、而在第二次判定步骤中没有观察到光的透过时,认为是微乳相。区别双连续微乳相和其他的作为光学各向同性相的胶束水溶液、反胶束油溶液时,下述2~5的方法有效。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组合物是否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这可以通过1.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结构分析、2.相平衡图的制作、3.导电度测定、4.通过NMR得到的自身扩散系数的测定、5.通过利用冰冻断裂法制备的复制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来确定。可以通过任一种方法来确定。
“1.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结构分析”
根据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结构分析,当观察到各向异性的带状图案、且出现与层间隔对应的散射峰时,认为是层状液晶相。在上述的第三次判定步骤中,当为低粘度液态时,可以确认是平面层状液晶相;当为稍高粘性液态时,可以确认是同心层状液晶。
另外,当观察到各向异性的条状图案、且在六方晶的棒状胶束间隔周期出现尖的散射峰时,认为是六方晶相。当偏光显微镜观察中为暗视野、且出现立体对称性的斑点时,认为是立方晶相。
“2.相平衡图的制作”
若制作由水/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油性成分中包含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助剂)构成的三成分系统的相平衡图,则可以根据具有下述特征来鉴定,所述特征为:双连续微乳相是各向同性透明低粘度1相区,并且不是从水和油顶点起均连续的区;另外,生成层状液晶相的浓度范围是与胶束水溶液相或双连续微乳相邻接的区等,该特征根据所构成的系统(成分)而不同。
“3.导电度测定”
已知双连续微乳相的导电度是通过相同系统得到的胶束水溶液相的导电度值的约2/3。由于液晶相具有源自各相的流动性或结构的连续性、各向异性的特征性电学性质,因此通过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导电度测定,可以得到与相有关的信息。
“4.通过NMR得到的自身扩散系数测定”
采用由Lindman等人在J.ColloidInterfacesci.,1981,83,569等中详细记载的方法。
“5.冰冻断裂法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根据利用冰冻断裂法制备的相样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了双连续微乳相的水和油均连续的像,但层状液晶相可以得到层状结构的像。关于该方法,详细记载在今荣等人的文献Colloidpolym.sci.,1994,272,604中。
本发明涉及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混合第1剂和第2剂,振荡后立即含有显示出双连续微乳或层状液晶相的相。因此,混合前的第1剂和第2剂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显示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相。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最终组合物(混合第1剂和第2剂之后)的组成后,考虑到各种成分的pH稳定性等,优选将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成分(a)~(c)或成分(d)~(f)的各必须成分适当地分配混合在第1剂或第2剂中。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混合量表示“质量%”。
首先,对各试验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评价(1):缔合状态
评价混合了第1剂和第2剂的10g染液的缔合状态。缔合状态的判定采用上述方法。
L3:包含双连续微乳相;
Lα:包含层状液晶相;
:既不包含双连续微乳相也不包含层状液晶相。
评价(2):染色效果
将混合了第1剂和第2剂的10g染液均匀涂布在重3g、长15cm的人发发束上,放置20分钟,然后,充分清洗后使之干燥,由7名专业受检者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非常好(7名受检者中有6~7名回答为染色效果好);
:良好(7名受检者中有4~5名回答为染色效果好);
:稍差(7名受检者中有2~3名回答为染色效果好);
:差(7名受检者中有0~1名回答为染色效果好)。
评价(3):染色后的颜色不均
将混合了第1剂和第2剂的10g染液均匀涂布在重3g、长15cm的人发发束上,放置20分钟,然后,充分清洗后使之干燥,由7名专业受检者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非常好(7名受检者中有6~7名回答为染色后的颜色不均少);
:良好(7名受检者中有4~5名回答为染色后的颜色不均少);
:稍差(7名受检者中有2~3名回答为染色后的颜色不均少);
:差(7名受检者中有0~1名回答为染色后的颜色不均少)。
在评价(2)和评价(3)中,作为人发发束,使用以下三种进行评价。
健康头发:黑发发束;
受损头发:将健康头发在室温下脱色处理20分钟后的头发;
高度受损头发:将健康头发在室温下脱色处理45分钟后的头发。
“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
制备由以下表1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实施例的氧化染发剂,就上述评价(1)~(3)进行评价试验。
[表1]
(第1剂、第2剂的总计为100质量%。)
※作为双亲媒性物质的5质量%单辛基单甘油醚(IOB值为1.048)和5质量%月桂酸丙二醇酯(IOB值为0.53)的平均值
由表1的结果可知:不含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试验例1-3(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对受损头发、特别是对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头发的触感差。
另一方面,含有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试验例1-1(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混合第1剂和第2剂时含有层状液晶相,试验例1-2(本发明的实施例)含有双连续微乳相,对健康头发、受损头发、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的头发的触感均优异。
<染发后因洗发引起的脱色评价>
制备由试验例1-1、1-2和以下的比较例1(比较例1由于没有适当调整含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油分的染发剂的混合量、HLB,因此是不含双连续微乳相和层状液晶相的染发剂。)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试验例的氧化染发剂,将混合了第1剂和第2剂的10g染液均匀涂布在重3g、长15cm的人发发束上,放置20分钟,然后,充分清洗后使之干燥。之后再进行2次洗发清洗,测定洗发前后的亮度差(ΔL)和色差(ΔE)。测定结果见图2。
已知染发后的洗发行为会引起褪色。如图2所示,确认到:与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1相比,混合第1剂和第2剂、且振荡后立即含有层状液晶相的试验例1-1和含有双连续微乳相的试验例1-2的洗发前后的色差小。
混合第1剂和第2剂、且振荡后立即含有显示出双连续微乳或层状液晶相的相的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染发后因洗发引起的脱色少,是优异的基质。
“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
制备由以下表2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试验例的氧化染发剂,就评价(1)~(3)进行评价试验。
[表2]
(第1剂、第2剂总计为100质量%。)
※作为双亲媒性物质的5质量%单癸基单甘油醚(IOB值为0.88)和5质量%月桂酸丙二醇酯(IOB值为0.53)的平均值
由表2的结果可知:不含表面活性助剂的试验例2-2(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对健康头发的染色效果和头发的触感差。
另一方面,含有表面活性助剂的试验例2-1(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混合第1剂和第2剂时含有层状液晶相,对健康头发、受损头发、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的头发的触感均优异。
“阴离子性/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配比”
制备由以下表3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试验例的氧化染发剂,就评价(1)~(3)进行评价试验。
[表3]
(第1剂、第2剂总计为100质量%。)
※作为双亲媒性物质的3.8质量%单癸基单甘油醚(IOB值0.88)和3.8质量%癸酸丙二醇酯(IOB值0.62)的平均值
由表3的结果可知: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0:0和0:10的试验例3-1和3-6(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对健康头发的染色效果和头发的触感差。
另一方面,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8~8:2的试验例3-2~5(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混合第1剂和第2剂时含有层状液晶相,对健康头发、受损头发、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的头发的触感均优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浓度”
制备由以下表4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试验例的氧化染发剂,就评价(1)~(3)进行评价试验。
[表4]
(第1剂、第2剂总计为100质量%)
※作为双亲媒性物质的单辛基单甘油醚(IOB值为1.048)和月桂酸丙二醇酯(IOB值为0.53)的平均值
由表4的结果可知: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浓度低的试验例4-4(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特别是对健康头发的染色效果和头发的触感差。
另一方面,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浓度适中的试验例4-1~3(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混合第1剂和第2剂时含有层状液晶相,对健康头发、受损头发、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的头发的触感均优异。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
制备由以下表4中记载的配比组成构成的试验例的氧化染发剂,就评价(1)~(5)进行评价试验。
[表5]
(第1剂、第2剂总计为100质量%。)
由表5的结果可知:试验例5-3(既不含层状液晶相也不含双连续微乳相的比较例)对受损头发、特别是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头发的触感差。
另一方面,通过混合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油分而使表面活性剂的缔合状态得到适当控制的试验例5-1(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混合第1剂和第2剂时含有双连续微乳相,试验例5-2(本发明的实施例)含有层状液晶相,对健康头发、受损头发、高度受损头发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的头发的触感均优异。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的配方例。所得氧化染发剂的头发染色性优异,安全性、使用触感良好,并且具有高的基质稳定性。
“实施例:氧化染发剂”
*第1剂的pH=11.1、第2剂的pH=3.01
*双亲媒性物质的(无机性值/有机性值)比为0.81{作为双亲媒性物质的8%单辛基单甘油醚(IOB值为1.048)和7%月桂酸丙二醇酯(IOB值为0.53)的平均值}
“实施例:氧化染发剂”
*第1剂的pH=11.02、第2剂的pH=3.0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HLB为10.5{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15%聚氧乙烯(10EO)鲸蜡醚(HLB=11)和15%油酸聚氧乙烯甘油酯(8EO)(HLB=10)的平均值}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基质中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可以提供对受损头发(受到染发剂、烫发剂等的化学损伤、摩擦等物理损伤的头发)和未受损的健康头发的染色性均优异的氧化染发剂。
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提供染发后因清洗引起的脱色的抑制效果也优异的氧化染发剂。

Claims (1)

1.氧化染发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碱剂的第1剂和包含氧化剂的第2剂,在混合上述第1剂和第2剂后,立即含有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
其中,
在上述第1剂和/或第2剂中,含有形成双连续微乳相或层状液晶相的下述成分(a)~(c),
(a)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
(c)水,
成分(a)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且还包含选自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相对于第1剂和第2剂的总量,上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上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7.2质量%以上,上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上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8:2,
成分(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比值在0.8~1.5范围内的双亲媒性物质为选自单甘油衍生物、二甘油衍生物、丙二醇衍生物、丁二醇衍生物、单乙醇酰胺衍生物、单乙醇胺衍生物、二乙醇酰胺衍生物、二乙醇胺衍生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相对于第1剂和第2剂的总量,上述双亲媒性物质的含量为8质量%以上。
CN201280057424.0A 2011-11-22 2012-09-19 氧化染发剂 Active CN104093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4624A JP5327911B2 (ja) 2011-11-22 2011-11-22 酸化染毛剤
JP2011-254624 2011-11-22
PCT/JP2012/073913 WO2013077072A1 (ja) 2011-11-22 2012-09-19 酸化染毛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390A CN104093390A (zh) 2014-10-08
CN104093390B true CN104093390B (zh) 2016-02-17

Family

ID=4846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424.0A Active CN104093390B (zh) 2011-11-22 2012-09-19 氧化染发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327911B2 (zh)
KR (1) KR101460483B1 (zh)
CN (1) CN104093390B (zh)
HK (1) HK1198468A1 (zh)
TW (1) TWI555533B (zh)
WO (1) WO2013077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7993B2 (en) 2014-01-24 2016-01-19 Combe Incorporated Gradual haircolo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AR099179A1 (es) * 2014-01-24 2016-07-06 Combe Int Ltd Composiciones para la coloración del cabello incluyendo sistemas de emulsión multi-lamelar y métodos para realizar las mismas
JP6636243B2 (ja) * 2014-11-05 2020-01-29 ヘンケル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酸化染毛剤
CN106236628A (zh) * 2016-08-13 2016-12-21 黄剑忠 一种生物酵素染发剂
KR20190071693A (ko) * 2016-10-19 2019-06-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세이도 세정제 조성물
KR101916539B1 (ko) * 2016-11-21 2018-11-07 김숙희 천연재료를 포함하는 염모제 조성물
KR101932016B1 (ko) * 2016-12-30 2018-12-26 주식회사 세화피앤씨 산화 염모제 조성물
CN108852860A (zh) * 2018-09-13 2018-11-23 花安堂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00206112A1 (en) * 2018-12-31 2020-07-02 L'oreal Hair color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2196631B1 (ko) * 2019-01-24 2020-12-30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모발 침투성이 증가된 양이온성 고분자 및 치자황색소의 중합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염모제용 조성물
KR20220117636A (ko) 2021-02-17 2022-08-24 주식회사 보삼바이오산업 파래 강정의 제조방법
KR102640033B1 (ko) * 2023-09-01 2024-02-26 한국콜마주식회사 아민 취 감소에 효과적인 액정 유화 조성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9721A (ja) * 1990-08-17 1992-03-31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ニューモシスチス・カリニ肺炎治療剤
CN1997338A (zh) * 2004-06-24 2007-07-11 宝洁公司 毛发染色或漂白组合物
JP2007191458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umber Three:Kk 永久染毛剤組成物
JP201022232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hiseido Co Ltd 毛髪洗浄剤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9720B2 (ja) * 1990-08-14 1999-06-02 山発産業株式会社 染毛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9721A (ja) * 1990-08-17 1992-03-31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ニューモシスチス・カリニ肺炎治療剤
CN1997338A (zh) * 2004-06-24 2007-07-11 宝洁公司 毛发染色或漂白组合物
JP2007191458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umber Three:Kk 永久染毛剤組成物
JP201022232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hiseido Co Ltd 毛髪洗浄剤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390A (zh) 2014-10-08
KR20140069362A (ko) 2014-06-09
JP2013144645A (ja) 2013-07-25
HK1198468A1 (zh) 2015-05-08
KR101460483B1 (ko) 2014-11-11
TWI555533B (zh) 2016-11-01
WO2013077072A1 (ja) 2013-05-30
TW201328712A (zh) 2013-07-16
JP5327911B2 (ja)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390B (zh) 氧化染发剂
CN102844015B (zh) 防晒用组合物
CN101507691B (zh) 水包油型乳化白浊皮肤化妆品
CN101674798B (zh)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4744B (zh) 水包油型乳化防晒化妆品
CN101448484B (zh) 皮肤外用剂
TWI723128B (zh) α凝膠形成用組成物、以及使用該組成物的皮膚外用組成物及α凝膠組成物
CN102076322B (zh) 水包油型乳化皮肤化妆品
CN1980628A (zh) 液体酯组合物以及含有其的化妆料
TWI778981B (zh) 洗淨劑組成物
JP5203735B2 (ja) 毛髪化粧料
CN100563713C (zh) 皮肤外用剂
CN101522166A (zh) 皮肤外用剂及皮肤清洁剂
CN102665672B (zh) 聚合物泡囊及制造方法
CN108778231B (zh) 水包油型组合物
CN100574739C (zh) 皮肤外用制剂
US20180311118A1 (en) Composition
TW201822758A (zh) 水中油型皮膚外用組成物
TWI795417B (zh) 含有粉體之水系非乳化組成物及皮膚外用劑
JP2020502163A (ja) 固体脂肪性物質とゲル化ポリマーとを含む化粧用組成物
TW202031235A (zh) 粉末分散組成物及其分散方法
JP3920797B2 (ja) シート状皮膚外用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32763B2 (ja) 組成物
CN117545460A (zh) 油分散组合物
WO2020027076A1 (ja) 水中油型乳化化粧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4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4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