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6628B -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6628B
CN104076628B CN201310467543.XA CN201310467543A CN104076628B CN 104076628 B CN104076628 B CN 104076628B CN 201310467543 A CN201310467543 A CN 201310467543A CN 104076628 B CN104076628 B CN 104076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liquid developer
carrier fluid
image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75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6628A (zh
Inventor
森惠太郎
辰浦智
野上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Appli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Appli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Applie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polymer components
    • G03G9/13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polymer component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q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polymer components
    • G03G9/13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polymer component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stabiliser or charge-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1355Ionic, 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显影剂,其包含调色剂和载体液,所述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所述载体液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7.0,其中,在低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所述防粘剂不会洗脱进入所述载体液中。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发生的文件偏移得到抑制。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了该液体显影剂的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Description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利用液体显影剂作为显影剂,其中在所述液体显影剂中,调色剂分散在载体液中。
JP-A-2008-077026(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黑色调色剂,包含:调色剂母粒,其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以及无机氧化物,其表面被硅油处理,其中所述防粘剂是正链烷含量为35重量%至65重量%并且熔点为60℃至90℃的烃类蜡”。
JP-A-2004-205843(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液体显影剂,其是通过将调色剂颗粒分散在绝缘液体中而制备的,所述液体显影剂包含:作为树脂组分的聚酯树脂,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至20,000(以苯乙烯计);以及熔点为50℃至100℃的防粘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显影剂,通过使用所述液体显影剂,在温度低于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发生的定影图像转移至另一记录介质或转移至形成于另一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上的现象(在下文成为“文件偏移”)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其包含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以及载体液,其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7.0,其中在低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所述防粘剂不会洗脱进入所述载体液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和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和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tc))为1.7至5.7。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相对于载体液,所述防粘剂的洗脱率为小于5%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所述粘结剂树脂是聚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所述载体液选自硅油和多元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中,所述载体液是硅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静电潜像保持部件;充电装置,其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其包含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对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及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显影剂盒,其容纳有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其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容纳有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处理盒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显影剂,与调色剂包含的防粘剂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洗脱进入载体液中的情况或者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的SP值之差(ΔSP(tc))不在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发生的文件偏移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第九、第十或第十一方面,提供了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或处理盒,与调色剂包含的防粘剂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洗脱进入载体液中的情况或者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的SP值之差(ΔSP(tc))不在上述范围的情况相比,通过利用所述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或处理盒,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发生的文件偏移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将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示出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另一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对本发明的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和处理盒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和载体液。
所述调色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在低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所述防粘剂不会洗脱进入所述载体液中。
所述粘结剂树脂和载体液的SP值(溶解性参数)之差(ΔSP(tc):绝对值)为1.5至7.0。
这里,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根据ASTMD3418-8通过DSC测量装置(差示扫描量热计DSC-7,由Perkin Elmer有限公司制造)进行测量的。为了校正该装置的检测器温度,采用铟和锌的熔融温度,为了校正能量,采用铟的熔化热。使用铝制平底锅作为样品,设定空的平底锅作为对照,并且采用在1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测量所得的值。
由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具有上述构造,因此,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发生的文件偏移(其为这样的现象:其中,定影图像转移至另一记录介质或者转移至形成于另一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上)得到了抑制。
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据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液体显影剂含有调色剂和载体液,因此,载体液残留在通过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而形成的定影图像中。因此,当包含在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之间的亲和性过高时,定影图像(构成定影图像的粘结剂树脂)即使在低于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也会变软。据认为,其原因在于,在定影图像中,构成定影图像的粘结剂树脂与残留的载体液彼此相互作用,由此粘结剂树脂的表观玻璃化转变温度(apparent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降低。此外,所述相互作用即使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也可能会导致文件偏移。
另一方面,当包含在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之间的亲和性降低时,即,当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的SP值之差升高至上述范围内时,在定影图像中,构成定影图像的粘结剂树脂与残留的载体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得较少,由此,据认为,粘结剂树脂的表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下降得到抑制。
当包含在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之间的亲和性过度降低时,即,当粘结剂树脂和载体液的SP值之差过度升高超出上述范围时,调色剂不会分散在载体液中,而在载体液中发生分离。
当调色剂中包含防粘剂时,由防粘剂形成的防粘层形成于定影图像的表面上。当防粘剂具有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洗脱进入载体液中这种特性时,定影图像的防粘层即使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也可能软化。据认为,其原因在于,残留在定影图像中的载体液易于转移至防粘层。当定影图像在防粘层变软的状态下经受负荷时,定影图像表面上的防粘层的厚度降低,定影图像可能暴露出来。也就是说,当其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彼此重叠并且定影图像经受负荷时,定影图像与另一记录介质(或形成于其上的定影图像)部分地直接接触。由于定影图像的暴露,因此,即使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也可能发生文件偏移。
另一方面,当采用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不会洗脱进入载体液中的防粘剂作为包含在调色剂中的防粘剂时,残留在定影图像中的载体液难以转移至防粘层,据认为,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抑制了定影图像的防粘层发生软化。
根据以上描述,据认为,利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文件偏移得到抑制。
这里,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与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7.0,优选为1.5至6,更优选为1.7至5.7。
当ΔSP(tc)小于1.5时,则会发生文件偏移。当ΔSP(tc)大于7.0时,调色剂在载体液中的分散性下降。
此外,从抑制调色剂在载体液中的分散性和抑制文件偏移的角度考虑,ΔSP(tc)优选为1.5至3.0。
从进一步抑制文件偏移的角度考虑,ΔSP(tc)优选为大于3.0且小于等于7.0。
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是用作粘结剂树脂的主要组分的非结晶性树脂的SP值。此外,当两种以上非结晶性树脂组合使用时,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是各个非结晶性树脂的SP值的平均值。
当两种以上载体液组合使用时,载体液的SP值是各个载体液的SP值的平均值。
接下来,将描述SP值的计算方法。SP值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和载体液的SP值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的。
在SP值的计算方法中,SP值是通过Van Krevelen和Hoftyzer的估测法获得的。在Van Krevelen和Hoftyzer的估测法中,据认为,内聚能密度取决于取代基的类型和数目,聚合物的SP值是在针对各取代基确定的内聚能值的基础上以链段单位进行计算的。按VanKrevelen和Hoftyzer的估测法计算的很多内聚能值都在实验值范围内,并且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们具有高实用性。内聚能除以物质的摩尔体积,并且使用平方根作为SP值(参考文献:SP valueBasics/Applications and Calculation Method,Hideki Yamamoto著,Johokiko Co.,Ltd.,2005)。
传统上,获得SP值使得其单位为cal1/2/cm3/2,并且以无量纲的方式表示。除此之外,在本说明书中,由于两种化合物的SP值之相对差具有意义,因此,使用了根据上述实践获得的值并以无量纲形式表示。
当将SP值转化为SI(J1/2/m3/2)单位时,可以乘以2046。
在低于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不会洗脱进入载体液中的防粘剂是这样的防粘剂:其相对于载体液的洗脱率小于5重量%。防粘剂的洗脱率的测量方法如下。
首先,将平均粒径为3mm的10g防粘剂颗粒浸渍在90g载体液中,并在温度比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2℃的环境下静置6小时。静置之后,将上述载体液从该环境中取出,立即使用筛子将该载体液中的液体和防粘剂颗粒(固形物)分离。测量分离出来的防粘剂颗粒(固形物)的质量,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防粘剂在载体液中的洗脱率。
表达式:防粘剂的洗脱率=(从载体液中分离出来的防粘剂颗粒/在浸渍到载体液中之前防粘剂颗粒的质量)×100
防粘剂颗粒的平均粒径是这样的值:利用光学显微镜(VHX-1000,由Keyence公司制造)测量100个颗粒,由这些颗粒的最大直径的平均值计算而得来的。
液体显影剂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的构造。
调色剂
调色剂包含(例如)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如果需要,调色剂可以包含着色剂和其它添加剂组分。
粘结剂颗粒
作为粘结剂颗粒,使用了与载体液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7.0的粘结剂颗粒。因此,根据载体液的SP值来选择和使用ΔSP(tc)在上述范围内的粘结剂树脂。
粘结剂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满足上述ΔSP(tc)要求即可,但是,就低温定影性和保存稳定性而言,优选通过加成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而合成的材料。其具体例子包括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多元醇树脂。其中,从与将要组合使用的结晶性树脂的相容性和防粘剂的内包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
作为粘结剂树脂,从在定影时具有窄的熔融特性考虑,优选使用非结晶性树脂和结晶性树脂。
“结晶性树脂”是指表现出以下特性的结晶性树脂: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其吸热量不会逐渐变化,而是具有明显的吸热峰,并且其重均分子量为大于至少5,000。通常,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或更大。
结晶性树脂
结晶性树脂具有熔融温度,因此其在特定温度下表现出显著的粘度下降。由此,当在定影时对调色剂进行加热时,从结晶性树脂分子的热活性被启动时到结晶性树脂分子可被定影时为止的温度差会下降,由此会赋予优异的低温定影性。结晶性树脂在调色剂颗粒中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至1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至8重量%。
作为结晶性树脂,适合使用熔点为45℃至110℃的材料,从而确保低温稳定性和调色剂保存稳定性。熔融温度更优选为50℃至100℃,甚至更优选为55℃至90℃。熔融温度是根据ASTMD3418-8方法获得的。
结晶性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或更大,更优选为4,000或更大。
作为结晶性树脂,重均分子量大于5,000并且具有结晶性的树脂是优选的,其具体例子包括结晶性聚酯树脂和结晶性乙烯基树脂。其中,结晶性聚酯树脂是优选的。此外,具有适当熔融温度的脂肪族结晶性聚酯树脂是更优选的。
结晶性乙烯基树脂的例子包括长链烷基系,例如(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油烯基酯、以及(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以及使用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的乙烯基树脂。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甲基)丙烯酰基”旨在既指“丙烯酰基”又指“甲基丙烯酰基”。
结晶性聚酯树脂是由(例如)羧酸(二元羧酸)组分和醇(二醇)组分合成的。将对羧酸组分和醇组分进行详细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50重量%以下的组分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主链共聚而形成的共聚物也称为结晶性聚酯树脂。
羧酸组分优选为脂肪族二元羧酸,特别优选为直链羧酸。其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酸、1,10-癸烷二酸、1,11-十一烷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3-十三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1,16-十六烷二酸、1,18-十八烷二酸、它们的低级烷基酯、以及它们的酸酐。
作为羧酸组分,优选包括诸如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和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组分等构成组分,以及上述脂肪族二元羧酸组分。作为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组分,也包括衍生自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的构成组分和衍生自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的低级烷基酯或酸酐的构成组分。此外,作为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组分,也包括衍生自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的构成组分和衍生自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的低级烷基酯或酸酐的构成组分。
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可以通过双键使整个树脂交联,并且是优选使用的。这种二元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富马酸、马来酸、3-己烯二酸和3-辛烯二酸。此外,还包括其低级烷基酯和其酸酐。其中,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富马酸、马来酸等。
从颜料等色材的良好分散性考虑,可有效地使用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此外,当在通过将整个树脂乳化或混悬于水中以制备颗粒时存在磺酸酯基团时,如下文所述,可以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就可以进行乳化或混悬。这种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2-磺基对苯二甲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和磺基琥珀酸钠。此外,还包括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和它们的酸酐。其中,从成本的角度考虑,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等是优选的。
除了脂肪族二元羧酸组分之外的这些其他羧酸组分(具有双键的二元羧酸组分和具有磺酸酯基的二元羧酸组分)在羧酸组分中的含量优选为1构成摩尔%至20构成摩尔%,更优选为2构成摩尔%至10构成摩尔%。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构成摩尔%”是指将聚酯树脂中的各构成组分设定为一个单位(摩尔)时的百分比。
作为醇构成组分,脂肪族二醇是优选的,其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以及1,20-二十烷二醇。
关于醇组分,脂肪族二醇组分的含量优选为80构成摩尔%或更大,并且可以包含其他组分。作为醇组分的脂肪族二醇组分的含量更优选为90构成摩尔%或更大。
其他组分的例子包括这样的构成组分,例如具有双键的二醇组分和具有磺酸酯基的二醇组分。
具有双键的二醇的例子包括2-丁烯-1,4-二醇、3-丁烯-1,6-二醇、以及4-丁烯-1,8-二醇。具有磺酸酯基的二醇的例子包括苯1,4-二羟基-2-磺酸钠、苯1,3-二羟甲基-5-磺酸钠、以及2-磺基-1,4-丁二醇钠盐。
当添加除了直链脂肪族二醇组分之外的这些其他醇组分(具有双键的二醇组分和具有磺酸酯基的二醇组分)时,它们在醇组分中的含量优选为1构成摩尔%至20构成摩尔%,更优选为2构成摩尔%至10构成摩尔%。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常规的聚酯聚合法制备结晶性聚酯树脂,该方法包括使羧酸组分与醇组分反应。该方法的例子包括直接缩聚法和酯交换法,对于各单体类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在酸组分与醇组分的反应中的摩尔比(酸组分/醇组分)取决于反应条件,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通常为1/1。
结晶性聚酯树脂在180℃至230℃的聚合温度下制备,并且在进行反应的同时除去在缩合时产生的水或醇。可以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力。当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不相容时,可以添加具有高沸点的溶剂作为助溶剂从而溶解所述单体。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同时蒸馏除去助溶剂。在共聚反应中,当存在相容性较差的单体时,可以将相容性较差的单体预先与要与该单体缩聚的羧酸组分或醇组分缩合,随后再与主要组分一起进行缩聚。
作为在制备结晶性聚酯树脂时可以使用的催化剂,可以列举:碱金属化合物,如钠、锂;碱土金属化合物,如镁和钙;金属化合物,如锌、锰、锑、钛、锡、锆和锗;亚磷酸化合物、磷酸化合物和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以下化合物。
例子包括这样的化合物,例如:乙酸钠、碳酸钠、乙酸锂、乙酸钙、硬脂酸锌、环烷酸锌、氯化锌、乙酸锰、环烷酸锰、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丁酯、三氧化二锑、三苯基锑、三丁基锑、甲酸锡、草酸锡、四苯基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锆酸四丁酯、环烷酸锆、碳酸氧锆、乙酸氧锆、硬脂酸氧锆、辛酸氧锆、氧化锗、三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乙基三苯基溴化三乙胺、以及三苯基胺。
为了调节结晶性树脂的熔融温度、分子量等,除了可聚合单体之外,还可以使用具有短链烷基、烯基、芳环等的化合物。
当化合物是二元羧酸时,所述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烷基二元羧酸,如琥珀酸、丙二酸和草酸;芳族二元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高酞酸、4,4’-二苯甲酸、2,6-萘二酸和1,4-萘二酸;以及含氮芳族二酸,例如吡啶二羧酸、吡啶二甲酸、喹啉酸和2,3-吡嗪二酸。当化合物为二醇时,所述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具有短链烷基的二醇,例如琥珀酸、丙二酸、丙酮二羧酸、以及二甘醇酸。当化合物为具有短链烷基的乙烯基可聚合单体时,所述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具有短链烷基/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基腈,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以及乙烯基异丙烯基酮;以及烯烃,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以及异戊二烯。这些可聚合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其两者以上组合使用。
非结晶性树脂
作为非结晶性树脂,使用已知的用于调色剂的非结晶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优选使用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非结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80℃,更优选为55℃至65℃。此外,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000至30000,更优选为8000至16000。可以共聚有第三组分。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优选具有与要与该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合使用的结晶性聚酯化合物共同的醇组分或羧酸组分,从而提高混溶性。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上述常规的聚酯聚合法来制造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作为用于合成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羧酸组分,使用在对结晶性聚酯树脂进行描述时列举的各种二元羧酸。作为醇组分,使用在合成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中使用的各种二醇,除了在对结晶性聚酯树脂进行描述时列举的脂肪族二醇之外,还可以使用双酚A、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合物、氢化双酚A、双酚S、双酚S的环氧乙烷加合物、以及双酚S的环氧丙烷加合物。
从调色剂的生产性、耐热性和透明度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使用双酚S、以及双酚S衍生物如双酚S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和双酚S的环氧丙烷加合物。此外,羧酸组分和醇组分可以包含多种组分,特别是,双酚S具有提高耐热性的效果。
接下来将描述的是用作粘结剂树脂的非结晶性树脂或结晶性树脂的交联处理、可用于合成粘结剂树脂的共聚组分等。
在粘结剂树脂的合成中,可以使其他组分共聚,或者可以使用具有亲水性极性基团的化合物。
当粘结剂树脂是聚酯树脂时,其他组分的具体例子包括具有被磺酰基直接取代的芳香环的二元羧酸组分,例如磺酰基对苯二甲酸钠和3-磺酰基间苯二甲酸钠。当粘结剂树脂为乙烯基树脂时,其他组分的具体例子包括:不饱和脂肪族羧酸,例如(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甲基)丙烯酸酯和醇的酯,例如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脂肪酸改性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甲基)丙烯酸锌、二(甲基)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在邻位、间位或对位具有磺酰基的苯乙烯衍生物;以及被磺酰基取代的芳族乙烯系,如含有磺酰基的乙烯基萘。
可以将交联剂添加至粘结剂树脂。
交联剂的具体例子包括:芳族聚乙烯化合物,例如二乙烯基苯和二乙烯基萘;芳族多元羧酸的聚乙烯基酯,例如二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乙烯基间苯二甲酸酯、二乙烯基对苯二甲酸酯、二乙烯基高邻苯二甲酸酯、二乙烯基/三乙烯基苯均三酸酯、二乙烯基萘二酸酯和二乙烯基二苯基羧酸酯;含氮芳族化合物的二乙烯基酯,例如二乙烯基吡啶二酸酯;不饱和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咯和噻吩;不饱和杂环化合物羧酸的乙烯基酯,例如糠酸乙烯基酯、呋喃羧酸乙烯基酯、吡咯-2-羧酸乙烯基酯以及噻吩羧酸乙烯基酯;直链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丙烯酸酯、辛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癸二醇丙烯酸酯和十二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支链和取代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2-羟基-1,3-二丙烯酰氧基丙烷、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多元羧酸的聚乙烯基酯,例如琥珀酸二乙烯基酯、富马酸二乙烯基酯、乙烯基/二乙烯基马来酸酯、二乙烯基二甘醇酸酯、乙烯基/二乙烯基衣康酸酯、二乙烯基丙酮二羧酸酯、二乙烯基戊二酸酯、二乙烯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乙烯基/三乙烯基反式乌头酸酯、二乙烯基己二酸酯、二乙烯基庚二酸酯、二乙烯基辛二酸酯、二乙烯基壬二酸酯、二乙烯基癸二酸酯、二乙烯基十二烷二酸酯、以及二乙烯基巴西基酸酯。
特别是,在结晶性聚酯树脂中,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不饱和多元羧酸(例如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和反式乌头酸)在聚酯中共聚,然后,树脂中的多个键可被交联或者使用其他乙烯基化合物进行交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者以上组合使用。
使用交联剂的交联方法可以是这样的方法:通过使可聚合单体与交联剂聚合从而进行交联;或者是这样的方法:在使粘结剂树脂聚合同时使不饱和部分残留在粘结剂树脂中之后,或者在制备调色剂之后,不饱和部分通过交联反应而被交联。
当粘结剂树脂是聚酯树脂时,可聚合单体可以通过缩聚反应来聚合。使用已知的催化剂作为用于缩聚反应的催化剂,其具体例子包括:钛酸四丁酯、二丁基氧化锡、二氧化锗、三氧化二锑、乙酸锡、乙酸锌和二硫化锡。当粘结剂树脂是乙烯基树脂时,可聚合单体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而聚合。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可乳化聚合的即可。其具体例子包括: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氢、过氧化乙酰、过氧化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氯化丙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氯苯甲酰、过氧化二氯苯甲酰、溴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氧化碳酸酯、二异丙基萘满氢过氧化物、1-苯基-2-甲基丙基-1-氢过氧化物、过三苯基乙酸酯-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叔丁基过甲酸酯、叔丁基过乙酸酯、叔丁基过苯甲酸酯、叔丁基过苯基乙酸酯、叔丁基过甲氧基乙酸酯以及叔丁基过N-(甲苯酰基)氨基甲酸酯;偶氮化合物,例如2,2’-偶氮二丙烷、2,2’-二氯-2,2’-偶氮二丙烷、1,1’-偶氮(甲基乙基)二乙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盐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硝酸盐、2,2’-偶氮二异丁烷、2,2’-偶氮二丁基酰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甲酯、2,2’-二氯-2,2’-偶氮二丁烷、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1,1’-偶氮双(1-甲基丁腈-3-磺酸钠)、2-(4-甲基丙基偶氮)-2-甲基丙二腈、4,4’偶氮双-4-氰基戊酸、3,5-二羟甲基苯基偶氮-2-甲基丙二腈、2-(4-溴苯基偶氮)-2-烯丙基丙二腈、2,2’-偶氮双-2-甲基戊腈、4,4’-偶氮双-4-氰基戊酸二甲酯、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双环己腈、2,2’-偶氮双-2-丙基丁腈、1,1’-偶氮双-1-氯苯基乙烷、1,1’-偶氮双-1-环己腈、1,1’-偶氮双-1-环庚腈、1,1’-偶氮双-1-苯基乙烷、1,1’-偶氮双枯烯、4-硝基苯基偶氮苄基氰基乙酸乙酯、苯基偶氮二苯基甲烷、苯基偶氮三苯基甲烷、4-硝基苯基偶氮三苯基甲烷、1,1’-偶氮双-1,2-二苯基乙烷、聚(双酚A-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酯)、以及聚(四乙二醇-2,2’-偶氮双异丁酸酯)、1,4-双(五亚乙基)-2-四氮烯、以及1,4-二甲氧基羰基-1,4-二苯基-2-四氮烯。这些聚合引发剂也可用作交联反应的引发剂。
粘结剂树脂已经主要在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部分进行了描述。但是,还可以使用:苯乙烯系,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单体,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月桂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键式不饱和酸单体,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腈,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烯烃单体例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均聚物,包含这些单体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的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非乙烯基缩合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和聚醚树脂、或者它们与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以及通过在这些树脂的共存下使乙烯基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物。
当如下文所述通过乳化聚合凝集法来制备调色剂时,将树脂制备成树脂颗粒分散液。可以通过乳化聚合法或者通过在类似于乳化聚合法的不均匀分散液系中进行的聚合法来容易地获得树脂颗粒分散液。可供选择的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树脂颗粒分散液,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溶液聚合法或本体聚合法预先将均匀聚合的聚合物连同稳定剂一起添加至聚合物在其中不溶解的溶剂中,并且将其机械混合分散。
例如,当使用乙烯基单体时,可以利用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选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通过乳化聚合法或接种聚合法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
本文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硫酸盐、磺酸盐、磷酸盐和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基于胺盐和季铵盐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基于聚乙二醇、烷基酚环氧乙烷加合物、烷基醇环氧乙烷加合物和多元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各种接枝聚合物。
当通过乳化聚合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时,特别优选使用不饱和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苯乙烯磺酸)作为单体组分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在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保护性胶体层以进行无皂聚合。
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或更小,更优选为0.01μm至1μm。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通过利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装置(由Shimadzu公司制造,SALD2000A)测量的。
防粘剂
作为防粘剂,使用这样的防粘剂,其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不会洗脱进入载体液中。因此,根据载体液来选择使用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不会洗脱进入载体液中的防粘剂。
防粘剂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在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不会洗脱进入载体液即可,其例子包括:低分子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有机硅;脂肪酸酰胺,例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蓖麻油酸酰胺、以及硬脂酸酰胺;植物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小烛树蜡、日本蜡和霍霍巴油;动物蜡,例如蜂蜡;矿物蜡或石油蜡,例如蒙旦蜡、地蜡、纯地蜡、石蜡、微晶蜡和费托蜡;以及它们的改性产物。
这里,具有上述性质的防粘剂优选具有类似于载体液的分子结构。具体而言,例如,当使用石蜡类载体液时,优选使用石蜡作为防粘剂。
当利用乳化聚合凝集法来制备调色剂时,可以将防粘剂与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高分子酸、高分子碱等高分子电解质一起分散到水中,加热至熔融温度或更高,利用能够提供强剪切力的均化器或压力排出型分散机将其微细化,并从而将其用作含有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分散液。
在制备调色剂时,可以将这些防粘剂颗粒连同其他树脂颗粒组分一次性或者分成多份多次添加至混合溶剂中。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防粘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5重量%至50重量%。防粘剂的添加量更优选为1重量%至30重量%,还更优选为5重量%至15重量%。
此外,分散并包含在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平均分散直径优选为0.3μm至0.8μm,更优选为0.4μm至0.8μm。
此外,防粘剂的分散直径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5或更小,更优选为0.04或更小。
分散并包含在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平均分散直径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所述方式为:使用图像分析仪(由Nireko公司制造,Luzex图像分析仪)分析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计算100个调色剂颗粒中防粘剂的平均分散直径(=(长轴+短轴)/2),并且基于由此获得的各分散直径,获得标准偏差。
防粘剂相对于调色剂表面的暴露比率优选为5原子%至12原子%,更优选为6原子%至11原子%。
此处,暴露比率是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法获得的。作为XPS测量装置,使用由JEOL有限公司制造的JPS-9000MX,并且使用MgKα射线作为X-射线源在设定为10kV的加速电压和设定为30mA的放射电流下进行测量。这里,防粘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量是通过C1S谱的峰间距法而量化的。在峰间距法中,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将所测量的C1S谱分离为各组分。对于作为分离基础的组分光谱,使用了通过分别测量在制备调色剂中使用的防粘剂、粘结剂和结晶性树脂而获得的C1S谱。
着色剂
着色剂的例子包括:多种颜料,例如炭黑、铬黄、汉沙黄(hanzayellow)、联苯胺黄、士林黄(threne yellow)、喹啉黄、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vulcan橙、Watchung红、永固红、亮洋红3B、亮洋红6B、杜邦油红、吡唑啉酮红、立索红(lithol red)、若丹明B色淀、色淀红C、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铜油蓝(chalco oil blue)、氯化亚甲蓝、酞菁蓝、酞菁绿、孔雀绿草酸盐;各种染料,例如吖啶、氧杂蒽、偶氮、苯醌、吖嗪、蒽醌、硫靛、二噁嗪、噻嗪、偶氮甲碱、靛蓝、酞菁、苯胺黑、聚甲川、三苯甲烷、二苯甲烷和噻唑;以及它们中的一者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当使用乳化聚合凝集法来制备调色剂时,也可以将这些着色剂分散在溶剂中并用作着色剂分散液。在这种情况中,着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8μm或更小,更优选为0.05μm至0.5μm。
在着色剂分散液中,体积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的粗大颗粒的存在比率优选为小于10数量%,更优选为0数量%。在着色剂分散液中,体积平均粒径为0.05μm以下的微细颗粒的存在比率优选为5数量%以下。
着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也是通过利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装置(由Shimadzu公司制造,SALD2000A)测量的。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着色剂的添加量优选设定为1重量%至20重量%。
作为将着色剂分散到溶剂中的方法,可以使用利用了旋转剪切式均化器或者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DYNO研磨机的方法,对该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用松香、聚合物等对所用的着色剂进行表面改性。表面改性的着色剂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其在着色剂分散液中是稳定的,并且在将着色剂分散以在着色剂分散液中具有所需的平均粒径并随后将其与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时,所述着色剂颗粒即使在凝集步骤中也不会凝集,可以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用于着色剂表面处理的聚合物的例子包括丙烯腈聚合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作为表面改性的条件,通常采用:聚合方法,其中,在着色剂(颜料)的存在下使单体聚合;相分离方法,其包括将着色剂(颜料)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并降低聚合物的溶解度从而使聚合物沉积在着色剂(颜料)的表面上;等等。
其他添加剂组分
可以列举多种已知的添加剂组分作为其他添加剂组分。
具体而言,当调色剂用作磁性调色剂时,其中包含磁性粉末。磁性粉末的例子包括:金属,如铁素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镍、锰;它们的合金,以及含有所述金属的化合物。可以添加多种电荷控制剂,例如通常使用的季铵盐、苯胺黑化合物、以及三苯基甲烷颜料。
调色剂可以包含无机颗粒。就耐久性而言,相对于调色剂,优选包含其量为0.5重量%至10重量%范围内的中值粒径为5nm至30nm的无机颗粒和中值粒径为30nm至100nm的无机颗粒。
无机颗粒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硅、疏水化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胶态二氧化硅、阳离子表面处理了的胶态二氧化硅、以及阴离子表面处理了的胶态二氧化硅。在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利用超声分散机等对这些无机颗粒预先进行分散处理,更优选使用不需分散处理的胶态二氧化硅。
可以将已知的外部添加剂从外部添加至调色剂中。也就是说,调色剂可以具有包含粘结剂树脂等的调色剂颗粒以及外部添加剂。作为外部添加剂,使用无机颗粒,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和磷酸三钙。例如,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和碳酸钙等无机颗粒以及乙烯基树脂、聚酯和有机硅等树脂颗粒作为流动性助剂、清洁助剂等。添加外部添加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施加剪切力将干燥状态的外部添加剂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调色剂制备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调色剂制备方法来制备调色剂,但是优选通过所谓的湿式制备法来制备,即,通过在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着色颗粒的形成步骤、以及洗涤和干燥所述着色颗粒的洗涤和干燥步骤,从而控制调色剂颗粒表面的上述元素组成。
这种湿式制备法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混悬聚合法,其包括使着色剂、防粘剂和其他组分连同形成非结晶性树脂等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一起混悬,从而使所述可聚合单体聚合;溶解混悬法,其包括使调色剂构成材料(例如具有离子解离基团的化合物、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以混悬的状态使该混合物分散于水性溶剂中,随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乳化聚合凝集法,其包括通过乳化聚合来制备非结晶性树脂等粘结剂组分,使粘结剂树脂组分与颜料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等不均匀凝集,随后使它们融合。其中,乳化聚合凝集法是最适合的,因为其能够获得优异的调色剂粒径控制性、窄的粒度分布、形状控制性、窄的形状分布、内部分散控制性等。
当使用乳化聚合凝集法时,至少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制备调色剂:凝集步骤,其中,在混合有树脂颗粒分散液(其含有分散于其中的非结晶性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分散液(其含有分散于其中的着色剂)和防粘剂分散液(其含有分散于其中的防粘剂)的原料分散液中形成凝集颗粒;以及融合步骤,其中,通过将含有形成于其中的凝集颗粒的原料分散液加热至不低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结晶性树脂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从而使所述凝集颗粒融合。可以向所述原料分散液中添加其他分散液,例如无机颗粒分散液。特别是,当添加表面疏水化的无机颗粒分散液时,可以通过疏水化程度来控制防粘剂和结晶性树脂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
下文将详细描述乳化聚合凝集法作为调色剂制备方法的具体例子。
当通过乳化聚合凝集法来制备调色剂时,至少通过凝集步骤和融合步骤来制备调色剂。但是,可以设置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凝集颗粒的附着步骤,其中,将树脂颗粒附着至通过凝集步骤形成的凝集颗粒(核颗粒)的表面。
凝集步骤
在凝集步骤中,在原料分散液中形成凝集颗粒,其中在所述原料分散液中,将含有分散于其中的非结晶性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等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分散液(非结晶性树脂分散液、结晶性树脂分散液等可以独立地制备)、包含分散于其中的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以及含有分散于其中的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混合。
具体而言,将通过混合各种分散液而获得的原料分散液加热以使所述原料分散液中的颗粒凝集,由此形成凝集颗粒。在低于非结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温度范围优选为比非结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5℃至25℃。
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凝集颗粒:在室温(23℃)下于搅拌下向旋转剪切式均化器中添加凝集剂,并且将所述原料分散液的pH调节至酸性值。
作为用于凝集步骤的凝集剂,除了无机金属盐之外,优选使用这样的表面活性剂,其具有与被添加至所述原料分散液中用作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相反的极性,即二价或更高价态的金属络合物。特别是,优选使用金属络合物,这是因为,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的量并且提高带电特性。
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例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例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以及聚硫化钙。其中,铝盐及其聚合物是特别优选的。为了获得更窄的粒度分布,关于无机金属盐的价态,二价更优选于一价、三价更优选于二价,或者四价更优选于三价,在相同的价态下,聚合型无机金属盐聚合物是更优选的。
特别是,为了控制第IIA族、第IIIB族和第IVB族(不包括碳)元素的存在比率,优选的是,在凝集步骤中,添加利用无机金属盐形成的无机颗粒分散液并形成凝集颗粒。这样,元素有效地作用于粘结剂树脂分子链的末端,有助于形成交联结构。
无机颗粒分散液是通过也用于着色剂分散液等的方法制备的,无机颗粒的分散平均粒径优选为100nm至500nm。
在凝集步骤中,可以分阶段地或者连续地添加无机颗粒分散液。这些方法可以在调色剂表面至调色剂内部有效地获得均匀的存在比率。当分阶段添加无机颗粒分散液时,特别优选按三个阶段或更多个阶段来添加所述分散液,当连续添加无机颗粒分散液时,特别优选以0.1g/m或更低的低速来添加所述分散液。
此外,无机颗粒分散液的添加量根据所需的金属类型和形成交联结构的程度而不同,相对于100重量份粘结剂树脂组分,所述添加量优选为0.5重量份至10重量份,更优选为1重量份至5重量份。
可以在凝集步骤之后进行附着步骤。在附着步骤中,通过将树脂颗粒附着至通过上述凝集步骤形成的凝集颗粒的表面来形成涂层。由此获得具有所谓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核-壳结构由核层和覆盖所述核层的覆盖层(壳层)构成。
通常,所述涂层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向含有在凝集步骤中形成的凝集颗粒(核颗粒)的分散液中额外添加含有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用于附着步骤的非结晶性树脂可以与在凝集步骤中所用的非结晶性树脂相同或不同。
通常,在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时(其中,连同防粘剂,还包含作为粘结剂树脂的结晶性树脂作为主要成分)采用附着步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包含在核层中的防粘剂和结晶性树脂暴露于调色剂表面,以及补偿调色剂颗粒的强度。
融合步骤
在凝集步骤之后或者在凝集步骤和附着步骤之后进行的融合步骤中,将含有通过这些步骤形成的凝集颗粒的混悬液的pH调整至所需的范围以终止凝集进程,随后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凝集颗粒融合。
特别是,通过此时的目标pH值,将第IA族元素(不包括氢)的存在比率控制在优选范围内。
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进行pH调节。对酸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至50%的无机酸如盐酸、硝酸和硫酸的水溶液。对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至50%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在pH调节中,当pH局部改变时,凝集颗粒局部发生破裂并局部发生过度凝集。此外,形状分布也劣化。特别是,规模越大,酸或碱的量越大。通常,在同一位置添加酸和碱。因此,当进行处理相同的时间段时,规模越大,在添加位置处酸和碱的浓度越高。
为了将第IA族元素(不包括氢)的存在比率调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范围内,pH优选为6.0至8.0,更优选为6.5至7.5。
在对组合物进行控制之后,加热凝集颗粒使之融合。在加热时,各元素和树脂分子链的末端彼此反应,由此形成交联结构。
通过在低于非结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结晶性树脂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使凝集颗粒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的加热时或者在融合之后,可以与其他组分发生交联反应。交联反应可以与融合同时进行。在进行交联反应时,在调色剂的制备中可以使用上述交联剂或聚合引发剂。
可以将聚合引发剂在制备原料分散液的步骤中预先与分散液混合,或者可以在凝集步骤中将聚合引发剂掺入凝集颗粒中。也可以在融合步骤过程中或之后添加聚合引发剂。当在凝集步骤、附着步骤或融合步骤中、或者在融合步骤之后添加聚合引发剂时,将溶解有或乳化有聚合引发剂的液体添加至分散液中。可以向这些聚合引发剂中添加已知的交联剂、链转移剂、聚合引发剂等,以控制聚合程度。
洗涤步骤、干燥步骤等
在使凝集颗粒融合的步骤之后,可以进行洗涤步骤、固液分离步骤、干燥步骤等,通过这些步骤获得所需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从带电特性的角度考虑,洗涤步骤优选包括用离子交换水置换洗涤。此外,固液分离步骤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生产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吸滤和压滤等。此外,干燥步骤也没有特别限制,但从生产性的角度考虑,优选采用冻干、闪喷干、流动干燥、振动式流动干燥等。此外,可以在干燥后向调色剂(调色剂颗粒)添加各种外部添加剂。
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下文将描述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优选为0.1μm至10μm,更优选为1.0μm至4μm。
调色剂的体积粒度分布指数GSDv优选为1.28或更小。个数粒度分布指数GSDp优选为1.30或更小。体积粒度分布指数GSDv更优选为1.25或更小,个数粒度分布指数GSDp更优选为1.25或更小。
这里,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和各种粒度分布指数是通过利用(例如)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使用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作为电解液而测量的。在测量中,将0.5mg至50mg测量样品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2ml表面活性剂(优选5%的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将所得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电解液中。
将混悬有样品的电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分散处理1分钟,通过Multisizer II,利用孔径为100μm的孔,对粒径为2.0μm至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对50000个颗粒采样。
相对于基于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变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累积体积粒径D16v和累积数量粒径D16p的粒径,同时将累积百分数变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累积体积平均粒径D50v和累积数量平均粒径D50p的粒径。此外,将累积百分数变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累积体积粒径D84v和累积数量粒径D84p的粒径。
通过使用这些,按照表达式(D84v/D16v)1/2计算体积粒径分布指数(GSDv),同时按照表达式(D84p/D16p)1/2计算数量粒径分布指数(GSDp)。
调色剂的平均圆度优选为0.940至0.980,更优选为0.950至0.970。
调色剂的平均圆度是通过流动式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2000(由Toa MedicalElectronics有限公司制造)测量的。在具体的测量方法中,将作为分散剂的0.1ml至0.5ml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添加至100ml至150ml水(其中的固体杂质已经被预先除去)中,向其中添加0.1g至0.5g测量样品。利用超声分散机对其中分散有测量样品的混悬液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至3分钟,通过上述分析仪在3000个颗粒/μl至10,000个颗粒/μl的分散密度下测量调色剂的平均圆度。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其适合选择为40℃至70℃的范围内。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这样的值,其是通过与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相同的测量方法而测量的。
载体液
作为载体液,使用这样的载体液:其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之差(ΔSP(tc))为1.5至7.0。因此,根据所用的调色剂的SP值来选自使用具有上述范围内的ΔSP(tc)的载体液。
载体液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满足上述ΔSP(tc)要求即可,其例子包括硅油和多元醇。
硅油的例子包括二甲基硅油(市售产品KF-96、KF-965、KF-968等,由Shin-Etsu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甲基氢硅油(KF-99等,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以及甲基苯基硅油(KF-50、KF-54等,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
多元醇的例子包括乙二醇(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市售产品)、二乙二醇(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和丙二醇(由Wako Pure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
此外,除了上述物质之外,还可以使用:脂肪族烃溶剂,如石蜡油(由MatsumuraOil有限公司制造的市售产品Moresco WhiteMT-30P、Moresco White P40和Moresco WhiteP70;以及由Exxon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Isopar L和Isopar M);烃溶剂,如环烷油(由Exxon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市售产品Exxsol D80、ExxsolD110和Exxsol D130;以及由Nippon Petrochemicals有限公司制造的Naphtesol L、Naphtesol M、Naphtesol H、NewNaphtesol160、New Naphtesol200、New Naphtesol220和New Naphtesol MS-20P);芳族化合物,如甲苯、环己烷、四氢呋喃、丙酮、2-丁醇等。
当使用(例如)含有结晶性聚酯的调色剂时,从将ΔSP(tc)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角度考虑,特别有效的是掺入硅油作为载体液。
在下文描述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中,记录介质和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之间的SP值之差(ΔSP(pt))优选小于记录介质与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pc))。
从将ΔSP(pt)和ΔSP(pc)分别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角度考虑,特别有效的是组合使用含有结晶性聚酯的调色剂、作为载体液的硅油和作为记录介质的含纤维素纤维的纸。
载体液的闪点优选为150℃或更高,更优选为200℃或更高。
按照JIS K2265-4(2007)测量闪点。
载体液可以含有多种次要材料,如分散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润湿剂、增稠剂、发泡剂、消泡剂、促凝剂、胶凝剂、抗沉降剂、电荷控制剂、防带电剂、抗氧化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芳香剂、防粘结剂和防粘剂。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至少使用了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液体显影剂即可,其例子包括这样的成像装置,具有:静电潜像保持部件;充电装置,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其包含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此外,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至少使用了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液体显影剂即可,其例子包括这样的成像方法,包括:充电步骤,其中,对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步骤,其中,利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步骤,其中,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步骤,其中,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在成像装置(成像方法)中,定影装置(定影步骤)优选按两阶段进行定影。具体而言,定影装置(定影步骤)优选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步骤),其通过非接触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加热至不低于温度(A)(在该温度下调色剂在调色剂图像中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105Pa)的温度;以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第二加热/加压步骤),其中,在第一加热装置加热后(第一加热步骤后),所述第二加热/加压装置在不低于温度(A)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和加压。
在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步骤)中,从确保调色剂流动性的角度考虑,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加热。也就是说,进行非接触式加热的加热装置优选从记录介质的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一侧、从记录介质的背面(没有形成调色剂)一侧、或者从这两侧进行加热。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中,记录介质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之间的SP值之差(ΔSP(pt))优选小于记录介质与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pc))。
记录介质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记录介质。其例子包括纤维素纤维、在纤维素纤维上形成有多种涂层的纸(涂布纸)、标签纸和膜(例如聚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醇)。
从将ΔSP(pt)和ΔSP(pc)分别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角度考虑,特别有效的是,组合使用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作为载体液的硅油、以及作为记录介质的包含纤维素纤维的纸。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的构造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
成像装置100包括感光体(静电潜像保持部件)10、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潜像形成装置)12、显影装置14、中间转印部件16、清洁器18、转印辊(转印装置)28、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以及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
感光体10具有圆柱形,并且在感光体10周围依次设置有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4、中间转印部件16和清洁器18。转印辊28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其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6上的调色剂图像26被转印至纸(记录介质)30上,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沿纸30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转印辊28的下游侧,一对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沿纸30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的下游侧。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和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构成了定影装置。
下文将简要描述成像装置100的运行。
充电装置20将感光体10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的电位,基于图像信号,曝光装置12利用(例如)激光束使带电表面曝光,由此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辊14a和显影剂储存容器14b。显影辊14a被设置成部分地浸渍在容纳于显影剂储存容器14b中的液体显影剂24中。调色剂颗粒分散在液体显影剂24中,并且例如还可以通过设置在显影剂储存容器14b中的搅拌部件来搅拌液体显影剂24。
供应至显影辊14a的液体显影剂24在通过限制部件将其供应量限定于预定量这样的状态下被转移至感光体10,并且被供应至处于下述位置的静电潜像上,其中在所述位置中,显影辊14a和感光体10彼此面对(或接触)。由此,静电潜像被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26。
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26被转印至沿图中箭头B所示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0上并被转印至纸(记录介质)30上。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纸30上之前,调色剂图像首先被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16上。此时,可以设置感光体10和中间转印部件16之间的圆周速度差。
接下来,沿着箭头C方向被中间转印部件16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在与转印辊28接触的位置处被转印到纸30上。
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沿纸30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转印辊28的下游。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是盘式加热装置,加热器设在具有金属表面的盘式部件的内部。调色剂图像被加热至不低于温度(A)(在该温度下调色剂在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位置处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105Pa)的温度。
例如,以非接触方式从作为加热目标的调色剂图像一侧进行加热时,用于加热装置32的加热器的例子包括卤素加热器和热气干燥机。当从作为加热目标的调色剂图像的背面侧来加热调色剂图像时,加热器的例子包括与所述背面侧接触的加热板和加热辊。
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的加热温度优选为90℃或更高,更优选为100℃至125℃。此外,根据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在纸30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和运行速度来确定加热时间。
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沿纸30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的下游。被非接触式加热装置32加热后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通过加热/加压辊34A和34B在不低于温度(A)的温度下被加热和加压,并由此定影至纸30上。
加热/加压辊34A和34B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辊隙,使纸30夹在其中。在加热/加压辊34A和34B中,在金属辊上形成弹性橡胶层和用于调色剂脱模的防粘层,纸30被加压机构(未示出)夹持,从而获得预定压力和预定夹持宽度。此外,加热/加压辊34A和34B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加热器,但是该加热器可以设置在加热/加压辊34A和34B这两者中。
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20℃至150℃,更优选为130℃至140℃。此外,欲施加的压力优选为1.5Kg/cm2至5Kg/cm2,更优选为2Kg/cm2至3.5Kg/cm2
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定影图像29:在加热/加压辊34A和34B的位置处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纸30上,随后将纸30传送至排出部分(未示出)。
将感光体10(调色剂图像26已从感光体10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6上)移动至与清洁器18接触的位置,并通过清洁器18收集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颗粒。当转印效率接近100%并且调色剂残留量降低时,可以不设置清洁器18。
成像装置100可以还设有除电装置(未示出),在转印后直至下一次充电,所述除电装置清除感光体10表面上的电荷。
设置在成像装置100中的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4、中间转印部件16、转印辊28、清洁器18、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32以及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装置)34A和34B都与感光体10的旋转速度同步地运转。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另一成像装置进行描述。
图2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另一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构造的示意图。该成像装置是串联式成像装置。
图2示出的成像装置具有青色显影单元101-C、品红色显影单元101-M、黄色显影单元101-Y和黑色显影单元101-K。各显影单元均具有显影剂罐102、显影剂供给辊103、供给量限制器104、显影辊(显影装置)105、显影辊清洁器106、感光体(静电潜像保持部件)107、充电装置108、曝光装置(潜像形成装置)109、一次转印装置110和感光体清洁器111。此外,中间转印部件125设置成与四个显影单元的感光体107接触,设置二次转印装置124和126以将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2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记录介质)127上。定影单元(定影装置)131沿纸127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二次转印装置124和126的下游侧,排出辊135设置在定影单元131的下游侧。
定影单元131沿纸127的传送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非接触式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136和138、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第二加热/加压装置)。
通过显影剂循环器(未示出),液体显影剂112在显影剂罐102中保持具有预定的量,并且通过显影剂供给辊103,所述液体显影剂112从显影剂罐102被传送至显影辊105。显影剂供给辊103具有这样的体系:在该体系中,表面被充电以通过静电力附着显影剂;或者这样的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设置在辊中的槽或凹陷将液体取出并传送出来,等等,并且供给量限制器104将传送量限制为预定的值。通过充电装置108对感光体107充电,使得其表面具有预定的电荷偏压量,根据从主体计算机(未示出)中发出的图像信号,通过来自曝光装置109的光束,在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根据所述静电潜像,位于显影辊105上的液体显影剂被传送至感光体107,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显影辊清洁器106和显影剂循环器(未示出)将多余的显影剂返回至显影剂罐102。
通过一次转印装置110将形成于感光体1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125。中间转印部件125由驱动辊121、支撑辊122和123、以及二次转印装置124支撑,驱动辊121通过驱动马达和电力传输机构(未示出)沿着箭头方向驱动中间转印部件125,并且通过弹簧机构(未示出)向中间转印部件125给予预定的张力。一次转印装置110利用静电力和压力将青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25上。对应于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装置110之间的预定电位可以不同。通过感光体清洁器111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07上的液体显影剂。
通过二次转印装置124和126,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12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记录介质)127上,并通过定影单元131定影。
定影单元131沿纸127的传送方法从上游侧依次具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加压装置,并且具有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作为第一加热装置。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为盘式加热装置,加热器设置在具有金属表面的盘式部件内部。将调色剂图像加热至不低于温度(A)(在该温度下调色剂在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的位置处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105Pa)的温度。
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的加热温度优选为90℃或更高,更优选为100℃至125℃。此外,通过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在纸127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和运行速度来确定加热时间。
此外,定影单元131设置有一对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作为第二加热/加压装置、以及设置在各辊内部的加热器134。通过这对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在不低于温度(A)的温度下对通过非接触式加热装置136和138加热后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加热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纸127上。
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辊隙,其中纸127夹在其中。在各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中,在金属辊上形成弹性橡胶层和用于调色剂脱模的防粘层,纸127通过加压机构(未示出)被夹持从而获得预定压力和预定夹持宽度。此外,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二者均设置有加热器,但是该加热器可以仅设置在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的一者中。
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20℃至150℃,更优选为130℃至140℃。此外,要施加的压力优选为1.5Kg/cm2至5Kg/cm2,更优选为2Kg/cm2至3.5Kg/cm2
排出辊135设置在定影单元131的下游侧,通过排出辊135,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127被传送至排出部分(未示出)。
作为第一加热装置,图1示出了盘式加热装置,其从记录介质的背面侧(调色剂图像的对面)进行加热并且其中设有加热器,图2描述了这样的体系:其中设有加热器的盘式加热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记录介质的前侧和背侧两侧进行加热。但是,第一加热装置的体系并不限于此,仅需要的是以非接触方式从记录介质的前侧(调色剂图像侧)进行加热。例如,其中设有加热器的盘式加热装置可以仅从记录介质的前侧(调色剂图像侧)进行加热。此外,可以使用吹热风的鼓风器或施加红外线的照射装置。
此外,作为第二加热/加压装置,图1示出了一对加热/加压辊34A和34B,图2示出了一对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3。但是,第二加热/加压装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其可以是具有加热/加压辊与加压带的组合的装置、或者是具有加压辊和加热/加压带的组合的装置。
此外,图1和图2中示出的成像装置具有这样的体系,在该体系中,液体显影剂从液体显影剂盒(未示出)(其可以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供给至显影剂储存容器14b或显影剂罐102。
图1中的显影装置14可以具有:可从成像装置100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系统;或者这样的处理盒系统,在该系统中,图2中的显影剂罐102、显影剂供给辊103、供给量限制器104、显影辊105和显影辊清洁器106彼此一体式形成,并且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例子
下文将结合例子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例子。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份”和“%”基于重量。
测量各种性质的方法
首先,描述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用的测量调色剂等的物理性质的方法。
树脂的分子量
在以下条件下测量树脂的分子量。使用“HLC-8120GPC,SC-8020(由Tosoh公司制造)”用于GPC,使用两根柱子:“TSKgel和SuperHM-H(由Tosoh公司制造,6.0mmID×15cm)”,使用四氢呋喃(THF)作为洗脱剂。对于测量条件,样品浓度为0.5%,流速为0.6ml/min,样品注入量为10μl,测量温度为40℃,使用折射率(RI)检测器用于测试。此外,由10个“聚苯乙烯标样TSK标准”(由Tosoh公司制造)“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来制作标准曲线。
调色剂、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通过以下方法测量调色剂、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当要测量的颗粒的直径为2μm或更大时,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Coulter公司制造)作为测量装置,并使用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作为电解液,从而测量粒径。
对于测量方法,将0.5mg至50mg测量样品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2ml表面活性剂(优选5%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将所得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电解液中。将混悬有测量样品的电解液用超声波分散机分散处理1分钟,通过Multisizer II,利用孔径为100μm的孔,对粒径为2.0μm至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测量。测量了50,000个颗粒。
相对于基于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变为16%(按体积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计体积粒径D16v,将累积百分数变为16%(按数量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计数量粒径D16p。另外,将累积百分数变为50%(按体积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计体积粒径D50v,将累积百分数变为50%(按数量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积数量粒径D50p,将累积百分数变为84%(按体积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计体积粒径D84v,并将累积百分数变为84%(按数量计)时的粒径定义为累积数量粒径D84p。体积平均粒径为上述D50v。
通过使用这些,按照(D84v/D16v)1/2计算体积粒径分布指数(GSDv),同时按照(D84p/D16p)1/2计算数量粒径分布指数(GSDp)。通过{(D50p)/(D16p)}计算小直径一侧的数量粒度分布(较低的GSDp)。
另一方面,当要测量的颗粒的直径小于2μm时,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装置(LA-700:由Horiba制造)进行测量。关于测量方法,调节处于分散状态的样品使得固体含量为2g,向其中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将总体积调节至40ml。将样品置于样品池中从而获得合适的浓度,并使之静置2分钟。在样品池中的浓度稳定之后进行测量。从最小体积平均粒径一侧开始累计各通道所获得的体积平均粒径,将累积百分数变为50%时的直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
由根据ASTMD3418-8测量的最大峰获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在吸热部分中基线与上升线的延长线之间的交叉点的温度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吸热峰的顶点处的温度为熔融温度。在测量中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7,由PerkinElmer公司制造)。
调色剂的制备
调色剂(1)的制备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1a)的制备
将上述组分以及相对于这些酸组分(对苯二甲酸、正十二烯基琥珀酸和偏苯三酸的总摩尔数)为0.05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投入热干燥后的两口烧瓶中,向该容器中供入氮气以保持惰性气氛,升高温度。此后,在150℃至230℃下使共缩聚反应12小时,随后在210℃至250℃下逐渐降低压力,从而合成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通过分子量测定(以聚苯乙烯计)获得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重均分子量(Mw)为15,000,数均分子量(Mn)为6,800。
此外,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测量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时,未示出明显峰,但观察到吸热量逐渐变化。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变化的吸热量的中间点)为62℃。
将3,000份所得到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10,000份离子交换水和90份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投入到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 CD1010,缝隙:0.4mm)的乳化罐中,随后加热使之在130℃下熔融。此后,在3L/m流速、110℃、10,000转下将所得材料分散30分钟,并使之通过冷却罐以收集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CD1010,缝隙:0.4mm)),由此获得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1a)。
所得的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1a)中包含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0.3μm,标准偏差为1.2。
结晶性聚酯树脂(2)和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2a)的制备
·1,4-丁二醇(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293份
·十二烷二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750份
·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0.3份
将上述组分投入到热干燥后的三口烧瓶中,随后通过减压操作将容器内部的空气用氮气除去从而成为惰性气氛。将组分在180℃下机械搅拌2小时。然后,在减压下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30℃并进行搅拌5小时。当所得材料变粘稠时,进行空气冷却以停止反应,由此合成了结晶性聚酯树脂(2)。
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通过分子量测定(以聚苯乙烯计)获得的结晶性聚酯树脂(2)的重均分子量(Mw)为18,000。
此外,当通过上述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测量结晶性聚酯树脂(2)的熔融温度(Tm)时,显示出明显峰,峰顶的温度为70℃。
在与树脂颗粒分散液(1a)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2a),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结晶性聚酯树脂(2)。所得分散液中所含有的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0.25μm,标准偏差为1.3。
着色剂分散液(1)的制备
·酞菁染料(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有限公司制造,PVFASTBLUE)25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有限公司制造,Neogen RK)2份
·离子交换水125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并溶解,随后通过均化器(由IKA-Werke GmbH&Co.KG.制造,UltraTurrax)进行分散,由此获得着色剂分散液(1)。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费-托蜡(重均分子量=800)1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NOF公司制造,New Rex R)2份
·离子交换水3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并溶解,随后通过均化器(由IKA-Werke GmbH&Co.KG.制造,UltraTurrax)进行分散。随后,通过压力排放式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由此获得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
无机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疏水性二氧化硅(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RX200)1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NOF公司制造,New Rex R)2份
·离子交换水 10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并溶解,通过均化器(由IKA-Werke GmbH&Co.KG.制造,UltraTurrax)进行分散,随后用超声均化器(RUS-600CCVP,由Nippon Seiki有限公司制造)进行200次分散,由此获得无机颗粒分散液(1)。
调色剂(1)的制备
·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1a) 145份
·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2a) 30份
·着色剂分散液(1) 42份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 36份
·无机颗粒分散液(1) 10份
·硫酸铝(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 0.5份
·离子交换水 300份
将上述组分容纳在圆形不锈钢烧瓶中,调节pH为2.7,使用均化器(由IKA-WerkeGmbH&Co.KG.制造,Ultra Turrax T50)进行分散,随后在搅拌下在加热油浴中加热至45℃。当使所得物在48℃下保持120分钟并随后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可以确定形成了平均粒径为5.6μm的凝集颗粒。
在进一步在48℃下加热搅拌30分钟后,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形成了平均粒径为6.5μm的凝集颗粒。凝集颗粒分散液的pH为3.2。接下来,向其中缓缓地添加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调节pH至8.0,随后在搅拌下将所得物加热至90℃并保持3小时。此后,将反应产物过滤、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然后利用真空干燥器干燥,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1)。
所得调色剂颗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6.5μm。用Henschel混合机将相对于100份调色剂颗粒其量为1份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R972)混合并外部添加至其中,由此获得调色剂(1)。
当通过上述方法获得调色剂(1)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SP值时,该SP值为9.0。
调色剂(2)的制备
按照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石蜡(重均分子量=800)作为防粘剂。
液体显影剂的制备
液体显影剂(A1-1)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二甲基硅油(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KF-96L-2cs)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A1-1)。
液体显影剂(A1-2)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二甲基硅油(由Shin-Etsu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KF-96-10cs)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A1-2)。
液体显影剂(A1-3)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二甲基硅油(由Shin-Etsu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KF-96-20cs)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A1-2)。
液体显影剂(A2)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乙二醇(由Wako PureChemical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A2)。
液体显影剂(A3)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2)与二甲基硅油(由Shin-Etsu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KF-96-20cs)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A3)。
液体显影剂(B0)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亚麻籽油(由Wako PureChemical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B0)。
液体显影剂(B1-1)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液体石蜡油(由Matsumura Oil有限公司制造,Moresco White P40,闪点:130℃)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B1-1)。
液体显影剂(B1-2)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液体石蜡油(由Matsumura Oil有限公司制造,Moresco White MT-30P,闪点:130℃)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液体显影剂(B1-2)。
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2)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环己烷(由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2)。
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3)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甲苯(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3)。
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4)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四氢呋喃(由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4)。
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5)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丙酮(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5)。
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6)的制备
在玻璃瓶中将上述获得的调色剂(1)与水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浓度为10%的比较用液体显影剂(B6)。
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在液体显影剂和比较用液体显影剂中使用的各载体液的SP值。所得的SP值、以及调色剂(1)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与载体液之间的SP值之差(ΔSP(tc))示于下表1中。
评价测试(I):载体液中的调色剂分散性的评价
测试例I-1至I-4以及比较测试例I-1和I-8
对于上述获得的液体显影剂和比较用液体显影剂,根据以下评价标准通过目视来评价调色剂(1)的分散性。该评价是将调色剂和液体混合并在室温(23C)下放置1小时以后进行的。结果列于下表1中。
·分散:通过目视和放大观察,调色剂颗粒均匀分散的状态
·完全熔融:通过目视和放大观察,未观察到调色剂颗粒的状态
·凝集:通过目视和放大观察,观察到粗大颗粒的状态
·分离:通过目视观察,调色剂颗粒与液体完全分离的状态
在评价调色剂(1)的分散性之后,将调色剂(1)在60℃(62℃(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的环境下储存2小时,此后,根据以下评价标准通过目视来评价调色剂(1)的分散性。
·无变化:与储存之前的分散性相比没有变化的情况
·凝集:通过目视观察,观察到粗大颗粒的情况
·凝集体的尺寸增大:通过目视观察,粗大颗粒的尺寸增大的情况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测试例中,在加热搅拌后调色剂分散性没有改变,因此,与ΔSP(tc)小的比较测试例I-1和I-7相比,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不易发生文件偏移。
此外发现,在测试例中,确保了调色剂分散性,因此,与比较测试例I-8(其中,调色剂(1)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与载体液的SP值之差(ΔSP(tc))较大)相比,实现了作为液体显影剂的功能。
评价测试(II):防粘剂在载体液中的洗脱率的评价
测试例II-1和II-2以及比较测试例II-1至II-6
检测了调色剂(1)和(2)中所使用的防粘剂在载体液中的洗脱率。其结果示于表2中。载体液的详情与上述的液体显影剂的制备中的描述相同。
具体而言,将10g平均粒径为3mm的防粘剂颗粒浸渍在90g的表2所示类型的载体液中,使之在60℃(62℃(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的环境下静置6小时。静置之后,在将载体液从该环境中取出之后立即用筛子将载体液中的液体与防粘剂颗粒(固形物)分离。测量分离出的防粘剂颗粒(固形物)的质量,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防粘剂在载体液中的洗脱率。
表达式:防粘剂的洗脱率=(从载体液中分离出来的防粘剂颗粒/浸渍到载体液中之前防粘剂颗粒的质量)×100
表2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测试例IIA-1和IIA-2中,防粘剂的洗脱率小于5%,定影图像的防粘层不易软化,因此,与比较测试例相比,在温度低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境下不易发生文件偏移。
发现在测试例IIB-1和IIB-2中也获得了与此相同的结果。
评价测试(III):文件偏移评价
实施例III-1和比较例III-1至III-3
使用表3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形成定影图像并进行以下评价。调节液体显影剂使调色剂浓度为30%。
具体而言,制备了用于液体显影的试验用成像装置(改造机,其被改造成使定影装置以两阶段进行定影;在第一阶段以非接触方式通过卤素加热器来加热调色剂图像,随后在第二阶段通过一对显影辊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用各液体显影剂填充显影剂单元,容纳部分填充有作为记录介质的Form Gross N85gsm(由Oji Paper公司制备)。
在将液体显影剂传送至记录介质上时将调色剂质量(TMA)和载体液质量(CMA)分别调节至3.5g/m2和3.5g/m2,然后使该试验用装置进行显影,在下述定影条件下以80m/min的进展速度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定影图像,所述定影条件为:在80℃的第一阶段定影温度(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为80℃)下进行非接触式加热,在150℃的第二阶段定影温度和2.7kg/cm2的负荷下进行直接加热加压7ms,进行6次。
定影评价
定影水平(褶皱)评价
如下进行定影水平(褶皱)评价。
将图像部分折叠,并沿着折线部分旋转圆柱块体以施加300g/cm2的线性压力。此后,将图像部分展开,使用光学显微镜(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VHX-1000)测量在折线部分显示出的条纹状图像缺失部分的线宽度,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
A+:缺失部分的线宽度小于0.5mm。
A:缺失部分的线宽度为0.5mm至小于1mm。
B:缺失部分的线宽度为1mm或更大。
橡皮擦拭评价
如下进行橡皮擦拭评价。
以50g/cm2的表面压力将橡皮(由Tomboy Pencil以下公司制造,MONO)按压在图像部分上以擦拭图像两次。此后,按以下标准评价橡皮的状态。
A+:图像颜色没有转移至橡皮。
A:图像颜色稍微转移至橡皮。
B:图像颜色明显地转移至橡皮。
文件偏移
如下进行文件偏移评价。
关于针对定影图像(称为“相对于定影图像”)的文件偏移,将定影图像部分彼此面对并重叠,向其施加以表面压力计为80g/cm2的负荷,使定影图像部分在温度为60℃并且湿度为50%的环境下静置1天。将重叠的图像从上述环境中取出,从而按照以下标准来评价在打开之后定影图像部分的状态。
关于针对记录介质(称为“相对于记录介质”)的文件偏移,将定影图像和记录介质彼此面对并重叠,向其施加以表面压力计为80g/cm2的负荷,使定影图像和记录介质在温度为60℃并且湿度为50%的环境下静置1天。将重叠的图像从上述环境中取出,从而按照以下标准来评价在打开之后定影图像部分和记录介质的状态。
评价标准如下:
相对于定影图像的文件偏移评价标准
A+:定影图像部分没有转印至另一定影图像。
A:定影图像部分稍微转印至另一定影图像。
B:定影图像部分明显转印至另一定影图像。
相对于记录介质的文件偏移评价标准
A+:定影图像部分没有转印至记录介质,或者记录介质没有转印至定影图像部分。
A:定影图像部分稍微转印至记录介质,或者记录介质稍微转印至定影图像部分。
B:定影图像部分明显转印至记录介质,或者记录介质明显转印至定影图像部分。
表3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与比较例相比,在实施例中,在定影性评价和文件偏移评价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已经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各种变型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为的是更好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进行多种变型以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旨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液体显影剂,包含:
调色剂,其含有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以及
载体液,其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溶解性参数SP值之差为1.5至7.0,
其中,在低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所述防粘剂不会洗脱进入所述载体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粘结剂树脂和所述载体液之间的溶解性参数SP值之差为1.5至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中的所述粘结剂树脂和所述载体液之间的溶解性参数SP值之差为1.7至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防粘剂相对于所述载体液的洗脱率小于5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是聚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载体液选自硅油和多元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
其中所述载体液是硅油。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静电潜像保持部件;
充电装置,其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9.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对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及
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上。
10.一种液体显影剂盒,其容纳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11.一种处理盒,其包括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容纳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显影剂并且利用所述液体显影剂使形成于静电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处理盒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CN201310467543.XA 2013-03-25 2013-10-09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6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2596 2013-03-25
JP2013062596A JP5799970B2 (ja) 2013-03-25 2013-03-25 液体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6628A CN104076628A (zh) 2014-10-01
CN104076628B true CN104076628B (zh) 2019-11-05

Family

ID=5156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75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6628B (zh) 2013-03-25 2013-10-09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2119B2 (zh)
JP (1) JP5799970B2 (zh)
CN (1) CN104076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1443B2 (ja) * 2013-06-18 2017-09-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
US9158244B1 (en) * 2014-03-20 2015-10-1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 developer containing a non-volatile oil
JP2016142955A (ja) * 2015-02-03 2016-08-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オイル除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824688B2 (ja) * 2015-12-04 2021-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161772B1 (ja) * 2016-07-29 2017-07-12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ホワイト液体現像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また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
WO2018059712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Hp Indigo B.V. Electrostatic ink compositions and scratch-off stru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1387B2 (ja) * 1989-07-11 1998-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湿式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JPH0368964A (ja) * 1989-08-09 1991-03-25 Ricoh Co Ltd 補充用濃縮液体現像剤
JPH07228789A (ja) * 1994-02-16 1995-08-2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非水系着色樹脂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18541A (ja) * 1996-02-14 1997-08-19 Toray Ind Inc 液体現像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H10282731A (ja) * 1997-04-04 1998-10-23 Minolta Co Ltd 電子写真用液体現像剤
JP3763497B2 (ja) * 1997-09-10 2006-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湿式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JP2002258541A (ja) * 2001-03-06 2002-09-11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用液体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3765756B2 (ja) * 2002-01-18 2006-04-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248344A (ja) * 2002-02-22 2003-09-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051802A (ja) * 2002-07-19 2004-02-19 Ricoh Co Ltd 記録材料、液体現像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05843A (ja) 2002-12-25 2004-07-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液体現像剤
JP4049687B2 (ja) * 2003-02-27 2008-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06886B2 (en) * 2004-10-31 2007-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Dry toner comprising wax
JP2008077026A (ja) 2006-08-25 2008-04-03 Toyo Ink Mfg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黒色トナー
US8524435B2 (en) * 2010-03-15 2013-09-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Liquid developer and wet-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44958B2 (ja) * 2010-03-18 2014-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8666A (ja) * 2010-09-13 2012-03-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液体現像剤
JP2012078575A (ja) * 2010-10-01 2012-04-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液体現像剤
JP2012220568A (ja) * 2011-04-05 2012-11-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現像剤および液体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JP5636925B2 (ja) * 2010-12-07 2014-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20219325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very Device
JP2012220509A (ja) * 2011-04-04 2012-11-1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242611A (ja) * 2011-05-19 2012-12-10 Seiko Epson Corp 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1066A (ja) * 2012-02-09 2013-08-19 Canon Inc トナー用離型剤およびこれらの離型剤を用いたト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86253A (ja) 2014-10-02
JP5799970B2 (ja) 2015-10-28
CN104076628A (zh) 2014-10-01
US20140287356A1 (en) 2014-09-25
US9012119B2 (en) 201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628B (zh)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1846899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03207546B (zh) 色调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11271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JP200708650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なら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6277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529668B (zh) 用于电子照相的外涂层组合物、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9568848B2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JP2012150273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61369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131940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4007629B (zh) 液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显影剂盒和处理盒
US9176413B2 (en) Liquid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liquid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4216255B (zh) 液体显影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JP2017151392A (ja) 液体現像剤、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36805B2 (ja) 液体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104125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423832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16170330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現像剤
CN104423183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容器
JP2017151393A (ja) 液体現像剤、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069168A (ja)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077387A (ja)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731A (ja) 液体現像用分散剤、液体現像剤、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9028233A (ja) 液体現像剤、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