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6895A - 液压挖掘机 - Google Patents

液压挖掘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6895A
CN104066895A CN201380002512.5A CN201380002512A CN104066895A CN 104066895 A CN104066895 A CN 104066895A CN 201380002512 A CN201380002512 A CN 201380002512A CN 104066895 A CN104066895 A CN 104066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river
pillar
cabin
interferenc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5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6895B (zh
Inventor
盐路博之
本间义朗
塚本大介
田中宏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6194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406689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6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6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6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6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6Indic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03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of actuators, e.g. speed, floating fun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78Hydraulic circuits
    • E02F9/2292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液压挖掘机(1)具备驾驶室(4)和配置在驾驶室(4)的一个侧部侧的作业机(5)。上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座位(61)、前支柱(40)、车顶部分(142)、第一以及第二导轨(241、242)、前窗(47)、显示器装置(66)、显示器(21)、支承构件。显示器(21)在显示器装置(66)的上方被第一支柱(41)支承,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显示面的第二显示面。支承构件将显示器(21)支承为能够跨干涉位置和非干涉位置移动,该干涉位置为与前窗(47)在关闭开口部的状态和打开开口部的状态之间移动的移动区域干涉的位置,该非干涉位置为不干涉的位置。由此,能够得到与可动式的前窗不干涉而能够将大画面的显示器配置在驾驶室内的前方侧的液压挖掘机。

Description

液压挖掘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挖掘机,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了信息化施工系统的液压挖掘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正在迅速地促进在作业车辆中导入信息化施工。信息化施工为以如下内容为目的的系统,即,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进行作业机的位置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作业机的位置而自动控制作业机,从而实现高效率且高精度的施工。以往的采用了信息化施工系统的作业车辆被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3470号公报)公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34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信息化施工用的显示器显示的信息量多,因此通过以往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显示器不能充分显示信息。因此,要求使显示器大型化。另外,信息化施工用的显示器配设在作业时能够容易观察到的位置,例如驾驶室内的前方侧。另一方面,要求开闭自如地设置驾驶室前方的前窗,以使操作员能够目视确认作业机。而若单纯地使显示器大型化,则在打开前窗时存在显示器与前窗干涉而不能打开前窗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与可动式的前窗干涉而能够将大画面的显示器配置在驾驶室内的前方侧的液压挖掘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为具备驾驶室、配置在驾驶室的一个侧部侧的作业机的液压挖掘机。上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座位、前支柱、车顶部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前窗、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支承构件。前支柱配置在驾驶座位的前方侧。前支柱具有配置在一个侧部侧的第一支柱与配置在另一个侧部侧的第二支柱。车顶部分覆盖驾驶座位的上方。第一导轨分别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支柱延伸。第二导轨沿着车顶部分延伸。前窗被设置为具有上端部与下端部,上端部能够沿着第二导轨移动,并且下端部能够沿着第一导轨移动。第一显示器位于驾驶座位的前方侧且配置在第一支柱侧,并且具有第一显示面。第二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器的上方被第一支柱支承,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显示面的第二显示面。支承构件具有固定在第一支柱的基部、被支承为相对于基部能够转动的转动部、相对于转动部而支承第二显示器的万向接头。支承构件将第二显示器支承为能够跨干涉位置和非干涉位置移动,该干涉位置为与前窗在关闭第一以及第二支柱之间的开口部的状态和打开开口部的状态之间移动的移动区域干涉的位置,该非干涉位置为与所述移动区域不干涉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由于具备具有大于第一显示面的第二显示面的第二显示器,因此能够充分显示信息化施工用的信息。而且,在移动前窗时,通过使第二显示器移动至非干涉位置,能够回避显示面大的第二显示器与前窗的干涉。而且,能够通过支承构件将第二显示器安装于配置在驾驶室内的前方侧的前支柱中的接近作业机侧的第一支柱上。因此,能够减小操作作业机时的操作员的视线移动量,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而且,通过使支承构件相对于第一支柱转动并使第二显示器相对于支承构件转动,能够使第二显示器相对于第一支柱进行相对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二显示器容易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第二显示面具有上边缘与下边缘。当第二显示器位于干涉位置时,上边缘被配置为比下边缘靠前方侧,并且当第二显示器位于非干涉位置时,下边缘被配置为比上边缘靠前方侧。
由此,能够提高操作员乘坐在驾驶座位上时的第二显示面的目视确认性,从而操作员更容易观察第二显示面。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当第二显示器位于非干涉位置时,第二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器位于干涉位置时相比朝向驾驶室的侧部侧。
如此,通过使第二显示器以第二显示面朝向驾驶室的侧部侧的方式移动,能够使第二显示器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驾驶室还包括操作杆。将操作杆配置为在中立位置避开与第二显示器的最后方的干涉。操作杆被配置为,不论操作杆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如何,只要位于中立位置即可避开与第二显示器的最后方的干涉。
由此,在为了避开前窗与第二显示器的干涉而使第二显示器移动至非干涉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避免第二显示器与操作杆干涉的情况。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不与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前窗干涉而能够将大画面的第二显示器配置在驾驶室内的前方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2为应用在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中的液压回路图。
图3为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内部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支承显示器的支承构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支承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表示将显示器配置在干涉位置的状态,为驾驶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7表示将显示器配置在非干涉位置的状态,为驾驶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从侧面观察位于干涉位置以及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支承构件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对能够应用本发明思想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液压挖掘机1主要具备下部行驶体2、上部回旋体3、作业机5。由下部行驶体2和上部回旋体3构成了作业车辆主体。
下部行驶体2具有左右一对履带。液压挖掘机1能够通过一对履带转动而进行行驶。上部回旋体3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被设置为回旋自如。
上部回旋体3在前方侧F(车辆前侧)的左侧L包含作为用于操作员操作液压挖掘机1的空间的驾驶室4。驾驶室4包含于作业车辆主体。上部回旋体3在后方侧B(车辆后侧)具有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和配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员乘坐在驾驶室4内时成为操作员的左侧的方向称为左侧L,成为右侧的方向称为右侧R,成为前方的方向称为前方侧F,成为后方的方向称为后方侧B。
进行土砂挖掘等作业的作业机5被上部回旋体3轴支承为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作业机5具有:在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侧F的大致中央部被安装为上下摆动自如的斗杆6;在斗杆6的前端部被安装为前后摆动自如的动臂7;在动臂7的前端部被安装为前后摆动自如的铲斗8。斗杆6、动臂7以及铲斗8分别通过作为液压工作缸的斗杆工作缸9、动臂工作缸10以及铲斗工作缸11而被摆动驱动。
作业机5相对于驾驶室4而设置在右侧R。作业机5相对于配置在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侧F的左侧L的驾驶室4,设置在作为驾驶室4的一个侧部侧的右侧R。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4与作业机5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示例,例如也可以在配置于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右侧的驾驶室4的左侧设置作业机5。
参照图2,在搭载于上部回旋体3的后方侧B的发动机25的PTO(Power Take Off的略称)装置29连结有多个液压泵31a、31b、32a、32b、33a、33b、34。液压泵34向由操作杆13操作的先导压力操作阀12供给先导压力。其他的液压泵31a~33b向驱动作业机5的各液压工作缸9、10、11、回旋驱动上部回旋体3的回旋马达以及设置在下部行驶体2的左右行驶马达37a、37b等供给压力油。用于驱动未在图2中示出的致动器的液压回路也由与图2所示的回路同样的回路构成。
从液压泵31a、31b喷出的压力油分别经由右行驶马达用切换阀14a、斗杆用切换阀14b、铲斗用切换阀14c以及动臂用切换阀14d而向右行驶马达37b、斗杆工作缸9、铲斗工作缸11以及动臂工作缸10供给。从先导压力操作阀12向这些切换阀14a~14d的先导操作部供给与各自对应的先导压力。
在液压泵31a、31b的喷出管路、液压泵32a、32b的喷出管路以及液压泵33a、33b的喷出管路设置有检测各个泵喷出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5a、35b、36。在将切换阀14a~14d与各致动器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各致动器的负载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6a、16b、17a、17b、18a、18b、19a、19b。对于回旋马达、左行驶马达37a,也与上述同样地在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检测各自的负载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未图示)。这些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输入控制器20。控制器20根据来自上述压力传感器的各致动器的负载压力检测值,求出作业机、下部行驶体2的行驶驱动部等各自的负载频度(每个负载电平的发生频度,与负载量相对应。)。
从发动机控制器22向发动机25的燃料喷射泵26输入燃料喷射量指令。设置在发动机25的输出旋转轴上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7的检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而被输入至发动机控制器22。发动机控制器22根据该发动机转速的反馈信号,运算并输出燃料喷射量指令以通过规定马力驱动发动机25,并且向控制器20输入发动机转速以及输出了的燃料喷射量指令值。
控制器20、发动机控制器22、显示器21通过双方向的通信电缆23而连接,从而形成液压挖掘机1内的通信网络。显示器21、控制器20以及发动机控制器22经由网络通信电缆23、23而能够相互发送接收信息。另外,显示器21、控制器20、发动机控制器22分别以微型计算机等计算机装置为主体。
在控制器20与外部的监听控制台76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与监听控制台76通过卫星通信进行通信。控制器20连接有具有卫星通信天线72的通信终端71。如图1所示,卫星通信天线72搭载在上部回旋体3。地上的监听控制台76经由互联网等而连接有网络管制局75,该网络管制局75通过专用线路而被连结于通过专用通信线路而与通信卫星73通信的通信地球局74。由此,经由通信终端71、通信卫星73、通信地球局74以及网络管制局75,而在控制器20与规定的监听控制台76之间发送接收数据。
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搭载信息化施工系统的示例进行说明。由三维CAD(Computer Aided Design)作成的施工设计数据预先保存在控制器20中。显示器21在画面上实时更新显示液压挖掘机1的现状位置,从而操作员始终能够确认液压挖掘机1的作业状态。
控制器20实时比较施工设计数据与作业机5的位置以及姿势并根据其比较结果来驱动液压回路,由此来控制作业机5。更具体地讲,使铲斗8的位置与按照施工设计数据而应当施工的位置对合,之后进行规定的挖掘或整地等施工。由此,由于根据施工设计数据而自动控制液压挖掘机1的作业机5,因此无需设置施工时的成为目标的桩子,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能够提高施工精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高质量的建筑施工。
再参照图1以及图3,在驾驶室4的内部配置有操作员朝向前方侧F乘坐的驾驶座位61。驾驶室4包含覆盖驾驶座位61而配置的车顶部分、支承车顶部分的多根支柱。多根支柱具有:相对于驾驶座位61而配置在前方侧F的前支柱40;相对于驾驶座位61而配置在后方侧B的后支柱46;配置在前支柱40与后支柱46之间的中间支柱44。各根支柱沿着与水平面正交的垂直方向延伸,并与驾驶室4的地板部和车顶部分连结。
前支柱40具有第一支柱41、第二支柱42。相对于驾驶室4在右侧R配置有作业机5,第一支柱41配置在作为与作业机5接近侧(一个侧部侧)的右侧R。第二支柱42配置在作为远离作业机5侧(另一个侧部侧)的左侧L。被第一支柱41、第二支柱42、一对后支柱46包围的空间形成驾驶室4的室内空间。驾驶座位61被容纳在驾驶室4的室内空间,并配置在驾驶室4的地板部的大致中央部。在驾驶室4的左侧L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操作员进出驾驶室4的车门。
在第一支柱41与第二支柱42之间配置有前窗47。前窗47相对于驾驶座位61而配置在前方侧F。前窗47由透明材料形成,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能够通过前窗47目视确认驾驶室4的外部。例如图3所示,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通过前窗47能够直接观察挖掘土砂的铲斗8。
参照图3,在驾驶室4内部的前方侧F设置有显示器装置66。显示器装置66配置在驾驶室4内的右前侧的角部,并受到从驾驶室4的地板部延伸的支承台的支承。显示器装置66相对于第一支柱41而配置在驾驶座位61侧。从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观察,显示器装置66配置在第一支柱41的身前侧。
由于显示器装置66用于多目的,因此其具备:具有各种显示器功能的平面状的显示面66d;具有划分了多功能的多个开关的开关部67;通过声音表现显示在显示面66d的内容的声音发生器68。该显示面66d由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图形显示器构成。开关部67由多个按键开关形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触控面板式的触控开关。
在驾驶座位61的前方侧F设置有作为操作下部行驶体2的行驶操作部62的左右行驶操作杆63a、63b。在驾驶座位61的左侧L以及右侧R分别设置有用于操作作业机5(斗杆6、动臂7、铲斗8)的驱动以及上部回旋体3的回旋的作业机操作杆64、65。左右行驶操作杆63a、63b和作业机操作杆64、65与图2所示的操作杆13对应。这些操作杆连接有用于操作作业机5用的液压工作缸9、10、11、回旋马达、左右行驶马达37a、37b的驱动的各自的先导压力操作阀12(参照图2)。驾驶座位61的右侧R还设置有用于进行作业机5的操作的中控台69。
在显示器装置66的上方配置有参照图2而说明的用于显示从外部接收到的液压挖掘机1的现状位置的显示器21。显示器21具有平面状的显示面21d。将图3所示的显示器装置66的显示面66d与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d进行比较,显示面21d设置为大于显示面66d。例如可以使显示器装置66具有7英寸的显示面66d,使显示器21具有12英寸的显示面21d。
显示器21安装在一对前支柱40中的接近作业机5侧的右侧R的第一支柱41上,且配置在第一支柱41的后方侧B。在乘坐于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的朝向右前方的视线中,显示器21配置在第一支柱41的身前侧。在驾驶室4的右侧R具备作业机5的液压挖掘机1中,通过将显示器21安装在第一支柱41,使得操作员能够以较小的视线移动量观察作业机5与显示器21这双方。
显示器21通过支承构件50而安装在第一支柱41上。参照图4以及图5,相对于第一支柱41在后方侧B固定有平板形状的凸片部49。凸片部49相对于第一支柱41被设置为不能进行相对移动。凸片部49被配置为在驾驶室4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朝向左侧L的内侧表面、朝向右侧R的外侧表面。支承构件50安装在凸片部49的内侧表面。
支承构件50具有:安装在凸片部49的内侧表面的基体构件51;安装在显示器21的背面侧的连接构件52;跨基体构件51与连接构件52之间设置的臂构件55、56。
基体构件51具有球形状的球体部、圆盘状的平板部53。在平板部53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平板部53的贯穿孔531。通过贯穿贯穿孔531地设置接合构件532,将平板部53接合在凸片部49。基体构件51经由凸片部49而固定在第一支柱41上。凸片部49以及基体构件51具有作为固定在第一支柱41的基部的功能。
连接构件52具有球形状的球体部、圆盘状的平板部54。在平板部54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平板部54的贯穿孔541。通过贯穿贯穿孔541地设置接合构件,将平板部54接合在显示器21。连接构件52具有作为安装在显示器21的支承部的功能。
臂构件55、56被配置为由一个端部夹持基体构件51的球体部而由另一个端部夹持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臂构件55、56具有作为转动部的功能。连接构件52具有作为万向接头的功能。在臂构件55形成有螺丝孔551,在臂构件56形成有贯穿孔561。一对臂构件55、56通过螺栓构件58贯穿贯穿孔561并与螺丝孔551螺合而被一体接合。在螺栓构件58的一端设置有旋钮部57。操作员通过抓紧并转动旋钮部57而进行利用了螺栓构件58的臂构件55、56的接合以及解体。
通过经由基体构件51的球体部而将臂构件55、56接合在凸片部49上,从而将臂构件55、56设置为能够使其相对于凸片部49的内侧表面的角度变化自如并相对于凸片部49进行相对移动。由此,支承构件50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安装有凸片部49的第一支柱41进行转动。
通过经由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而将显示器21接合在臂构件55、56上,从而将显示器21设置为能够使其相对于臂构件55、56的延伸方向的角度变化自如并相对于臂构件55、56进行相对移动。由此,显示器21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支承构件50进行转动。
通过牢固地紧固臂构件55、56,使得基体构件51的球体部被臂构件55、56有力地夹紧,并且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被臂构件55、56有力地夹紧。通过臂构件55、56的紧固,将显示器21保持为相对于第一支柱41不能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实现显示器21相对于第一支柱41的定位。
通过松缓臂构件55、56的紧固,使支承构件50能够相对于凸片部49进行相对移动,使显示器21能够相对于支承构件50进行相对移动。由此,显示器21在由支承构件50决定的可动范围内,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柱41相对自如地移动。
以下,详细说明在驾驶室4内部的显示器21的移动。参照图6以及图7,驾驶室4具有:相对于驾驶座位61靠前方侧F的前壁141;靠后方侧B的后壁144;将驾驶座位61覆盖的车顶部分142;从下方支承驾驶座位61的地板部143。驾驶座位61配置在驾驶室4的室内空间的大致中央部。显示器装置66被从地板部143延伸的支承台69支承。显示器21经由凸片部49而安装在第一支柱41,并配置在显示器装置66的上方。
在驾驶室4的内部配置有沿着前壁141延伸的第一导轨241、沿着车顶部分142延伸的第二导轨242。第一导轨241分别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支柱41、42延伸。前窗47被第一以及第二导轨241、242支承为能够移动。在前壁141形成有图7所示的开口部141a,前窗47被设置为能够在关闭该开口部141a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开口部141a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前窗47被设置为开闭移动自如。配置在关闭位置的前窗47被第一导轨241支承,将驾驶室4的前方侧F的开口部141a关闭。前窗47从关闭位置朝驾驶室4的车顶部分142向上方移动,并配置在打开开口部141a的打开位置。配置在打开位置的前窗47被第一以及第二导轨241、242这双方支承。
图6中示出了前窗47位于关闭位置时的显示器21的配置。使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d朝向驾驶座位61侧配置,以使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能够容易目视确认显示面21d。
图7中图示了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前窗47的移动区域。在前窗47的驾驶室4的室内空间侧的表面安装有把手471。前窗47被设置为通过操作员把持把手471并将前窗47举起,而能够以手动移动。前窗47具有上端部与下端部,并被设置为使上端部能够沿着车顶部分142移动,并且使下端部能够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支柱41、42移动。
比较图6与图7,当将显示器21配置在图6所示的位置并保持该状态时,显示器21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干涉。将图6所示的显示器21的位置称为干涉位置。当显示器21位于干涉位置时,阻碍了前窗47的移动,从而操作员难以打开前窗47直接观察驾驶室4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21设置为能够移动至避免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干涉的位置。通过使显示器21从图6所示的干涉位置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使显示器21不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重叠,从而显示器21不干涉前窗47。将图7所示的显示器21的位置称为非干涉位置。
参照图6~图8,比较配置在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显示器21A)与配置在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显示器21B)时,可见显示器21B配置在相对于显示器21A在驾驶室4内部朝向后方侧B移动了的位置。
图8中由实线表示位于图6所示的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A,由两点划线表示位于图7所示的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B。而且在图8中,将通过显示器21的矩形状的显示面21d的上边缘21a的中心与下边缘21b的中心的直线作为中心线CL而由单点划线进行表示。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与水平面正交的垂直方向V。将位于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A的中心线CL相对于垂直方向V倾斜的倾斜角度设为第一倾斜角度θ1。将位于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B的中心线CL相对于垂直方向V倾斜的倾斜角度设为第二倾斜角度θ2。此时,第一倾斜角度θ1小于第二倾斜角度θ2。即,显示器21B与显示器21A相比,相对于垂直方向V的倾斜角度更大。
位于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A的显示面21d的上边缘21a与显示面21d的下边缘21b相比更靠前方侧F地配置。另一方面,位于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B的显示面21d的上边缘21a与显示面21d的下边缘21b相比更靠后方侧B地配置。图6以及图7中图示了沿着前后方向的驾驶室4的剖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显示器21B与显示器21A相比更朝向驾驶室4的侧部侧。
图3所示的中控台69配置在驾驶座位61的右侧R。在中控台69的上表面前侧配设有用于操作作业机5的作业操作杆65。在中控台69的上表面中央·后侧配设有扶手。中控台69被构成为能够根据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的体型调节高度·前后位置以便于对杆·开关类进行操作。作业机操作杆65被构成为能够向前后·左右摇动。作业机5的斗杆6在使作业机操作杆65向前方摇动时下降,在使作业机操作杆65向后方摇动时上升。作业机5的铲斗通过作业机操作杆65的左右摇动而被操作。作业机操作杆65在未被操作的状态下,位于处于前后·左右摇动的中心的中立位置。在该中立位置作业机停止动作。
图6以及图7所示的作业机操作杆65如上所述,通过中控台69的移动而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图6、7中图示了作业机操作杆65移动至最前方侧F并且在前后方向的摇动中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如图6所示,位于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A以不与上述状态的作业机操作杆65干涉的方式配置。如图7所示,位于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B以不与上述状态的作业机操作杆65干涉的方式配置。作业机操作杆65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即,无论中控台69即作业机操作杆6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如何,只要位于中立位置,即可避免与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的显示器21的干涉。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4内除了以往设置的作为第一显示器的显示器装置66以外,在驾驶室4内还设置有作为第二显示器的显示器21。显示器21为用于为了信息化施工而实时更新显示液压挖掘机1的当前位置的显示器,显示在显示面21d的信息量多。因此能够充分显示信息化施工用的信息。通过将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d设置为大于显示器装置66的显示面66d的画面,操作员能够容易确认显示在显示面21d的信息。
显示器21被支承构件50支承为能够跨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干涉的干涉位置和不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干涉的非干涉位置移动。在关闭了前窗47的状态下,能够将显示器21配置在干涉位置,以使操作员能够容易确认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d。另一方面,在打开前窗47时,只要使显示器21移动至非干涉位置,则移动的前窗47不与显示器21干涉,显示器21不阻碍前窗47的移动。因此,能够不干涉可动式的前窗47地将大画面的显示器21配置在驾驶室4的内部空间的前方侧F。
显示器21被安装在相对于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而靠前方侧F的前支柱40上。特别是显示器21安装在第一支柱41上,该第一支柱41相对于驾驶室4配置在配置有作业机5侧即右侧R。由于在从操作员观察与第一支柱41重叠的位置配置有显示器21,因此能够不缩小施工中的操作员的视野地将大画面的显示器21配置在驾驶室4内。由于操作员在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状态下能够以较小的视线移动量观察作业机5与显示器21这双方,因此使得作业确认变得更容易。通过将支承显示器21的支承构件50配置在从操作员观察而隐藏在显示器21之后的位置,能够更广地确保操作员的视野。
另外,将支承构件50设置为相对于第一支柱41能够转动,将显示器21设置为相对于支承构件50能够转动。由此,使支承构件50相对于第一支柱41转动并使显示器21相对于支承构件50转动,从而能够使显示器21相对于第一支柱41进行相对移动,提高了显示器21相对于第一支柱41的配置自由度。因此,能够使显示器21更容易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
支承构件50的臂构件55、56被形成为通过操作员旋转旋钮部57而能够进行卡合以及解体的结构。因此,无需使用工具,通过使旋钮部57旋转而松缓螺栓构件58,便能够对显示器21进行位置调节。通过进一步松缓螺栓构件58,也能够将显示器21从支承构件50卸下。若能将显示器21卸下,在作业结束后,操作员能够将显示器21带回。
另外,如参照图2而说明的,显示器21通过通信电缆23而与控制器20连接,从而进行通过通信电缆23而向显示器21的电力供给以及数据通信。若设置能够进行通信电缆23的连结以及断开的连接器,并在卸下显示器21时断开连接器,则使通信电缆23能够容易连结或断开。显然优选选定耐久性优异的连接器以能够反复进行通信电缆的连结以及断开。
而且也可以使位于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相对于垂直方向V倾斜的第一倾斜角度θ1小于位于非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相对于垂直方向V倾斜的第二倾斜角度θ2。由此,能够使显示器21相对于垂直方向V倾斜,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显示器21。
而且当显示器21位于干涉位置时,显示面21d的上边缘21a被配置为与下边缘21b相比靠前方侧F,而当位于非干涉位置时下边缘21b被配置为与上边缘21a相比靠前方侧F。由此,乘坐在驾驶座位61上的操作员能够更容易目视确认显示面21d。
当显示器21位于非干涉位置时,显示面21d与位于干涉位置时相比,可以更朝向驾驶室4的侧部侧。由此,能够以使显示面21d朝向驾驶室4的侧部侧的方式使显示器21移动,使显示器21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移动。
可以将作业机操作杆65配置为在中立位置避免与显示器21的最后方的干涉。由此,在为了避免前窗47与显示器21的干涉而使显示器21向非干涉位置移动时,能够回避显示器21与作业机操作杆65干涉。
(实施方式2)
参照图9,本实施方式2的液压挖掘机1的支承构件50与图4、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支承构件50的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具有单轴铰链。
实施方式2的支承构件50具有:固定在第一支柱41的作为基部的第一臂部351;与第一臂部351不同的第二臂部352;将第一臂部351以及第二臂部352连结的铰链353。第一臂部351与第二臂部352均形成矩形板状的形状。第一臂部351与第二臂部352通过铰链353,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因此,第二臂部352被设置为,相对于不能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支柱41的第一臂部351,以形成矩形的一边的一侧端部的附近为轴而能够转动。
在第二臂部352的、形成矩形的另一边的另一端部安装有连接构件52。显示器21具有例如支架等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能够嵌合的结构。显示器21被支承构件50支承为能够以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为中心而相对于第二臂部352自如移动。
支承构件50具有限制第一臂部351与第二臂部352的相对移动的位置保持机构。在该位置保持机构设置有旋钮部57。操作员通过抓紧并旋转旋钮部57,切换成第二臂部352相对于第一臂部351能够进行转动或不能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方式中,显示器21也是被支承构件50支承为能够在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干涉的干涉位置和避免与前窗47的移动区域的干涉的非干涉位置之间移动。具体而言,图9中图示了位于干涉位置的显示器21。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使第二臂部352相对于第一臂部351转动,而使第一臂部351与第二臂部352分别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进行配置,进而使显示器21以连接构件52的球体部为中心转动移动。由此,能够将显示器21移动至非干涉位置,同样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说明的效果。
通过利用铰链353连结第一臂部351与第二臂部352,使得第二臂部352能够仅沿着大致水平面移动。因此,即使发生了利用位置保持机构进行的第二臂部352的固定不充分的不良现象,也能够防止因显示器21的自重而使显示器21的位置下降的情况,因此能够使显示器21在垂直方向V上的位置更加稳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支承构件50具有作为接合的两个构件为能够自如变更角度的接头的万向接头的示例。支承构件50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取代图9所示的连接构件52而设置具备铰链的、双轴铰链式的支承构件50。该情况下,只要适当设计臂部的配置以及形状,便能够将显示器21以及支承构件50 方配置在不与前窗47的移动经路重叠的位置,从而能够不妨碍前窗47的移动。即,只要使支承构件50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柱41进行转动,并使显示器21能够相对于支承构件50进行转动,则通过适当选定支承构件50便能够使显示器21从干涉位置向非干涉位置可靠地移动。
应当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内容为示例而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示出而并不是由上述说明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以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 液压挖掘机,
4 驾驶室,
5 作业机,
20 控制器,
21、21A、21B 显示器,
21a 上边缘,
21b 下边缘,
21d、66d 显示面,
40 前支柱,
41 第一支柱,
42 第二支柱,
47 前窗,
50 支承构件,
51 基体构件,
52 连接构件,
55、56 臂构件,
57 旋钮部,
58 螺栓构件,
61 驾驶座位,
66 显示器装置,
141 前壁,
141a 开口部,
B 后方侧,
CL 中心线,
F 前方侧,
L 左侧,
R 右侧,
V 垂直方向。

Claims (4)

1.一种液压挖掘机,其具备驾驶室和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一个侧部侧的作业机,
所述驾驶室具备:
驾驶座位;
前支柱,其配置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侧,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一个侧部侧的第一支柱与配置在另一个侧部侧的第二支柱;
车顶部分,其覆盖所述驾驶座位的上方;
第一导轨,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延伸;
第二导轨,其沿着所述车顶部分延伸;
前窗,其具有上端部与下端部,所述上端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并且所述下端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
第一显示器,其位于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侧且配置在所述第一支柱侧,并且具有第一显示面;
第二显示器,其在所述第一显示器的上方被所述第一支柱支承,并且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第二显示面;
支承构件,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柱的基部、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转动的转动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转动部支承所述第二显示器的万向接头,
所述支承构件将所述第二显示器支承为能够跨干涉位置、非干涉位置移动,所述干涉位置为与所述前窗在关闭所述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之间的开口部的状态和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之间移动的移动区域相干涉的位置,所述非干涉位置为与所述移动区域不干涉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第二显示面具有上边缘与下边缘,
当所述第二显示器位于所述干涉位置时,所述上边缘被配置为比所述下边缘靠所述前方侧,并且当所述第二显示器位于所述非干涉位置时,所述下边缘被配置为比所述上边缘靠所述前方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当所述第二显示器位于所述非干涉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器位于所述干涉位置时相比朝向所述驾驶室的侧部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驾驶室还包括操作杆,
所述操作杆被配置为在中立位置避开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最后方的干涉。
CN201380002512.5A 2013-01-18 2013-07-16 液压挖掘机 Active CN104066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7239 2013-01-18
JP2013007239A JP5465345B1 (ja) 2013-01-18 2013-01-18 油圧ショベル
PCT/JP2013/069248 WO2014112140A1 (ja) 2013-01-18 2013-07-16 油圧ショベ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6895A true CN104066895A (zh) 2014-09-24
CN104066895B CN104066895B (zh) 2015-12-02

Family

ID=50619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512.5A Active CN104066895B (zh) 2013-01-18 2013-07-16 液压挖掘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02112B2 (zh)
JP (1) JP5465345B1 (zh)
KR (1) KR101553200B1 (zh)
CN (1) CN104066895B (zh)
DE (1) DE112013006454B4 (zh)
WO (1) WO201411214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392A (zh) * 2016-02-16 2018-07-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09983417A (zh) * 2017-07-18 2019-07-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2449662A (zh) * 2018-07-19 2021-03-05 克拉克设备公司 用于具有升降门的驾驶室的显示器位置
US11225774B2 (en) 2017-07-18 2022-01-18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CN113994050A (zh) * 2019-07-10 2022-01-28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005501U1 (de) * 2015-09-11 2016-11-21 Hyster-Yale Group, Inc. Zubehörarm für einen Gabelstapler
DE112015000169B4 (de) * 2015-10-29 2020-01-16 Komatsu Ltd. Steuerungs-Baugruppe und Arbeitsfahrzeug
JP6666142B2 (ja) * 2015-12-25 2020-03-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および作業車両の制御方法
JP6932651B2 (ja) 2016-02-09 2021-09-08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EP3438355A4 (en) * 2016-03-30 2019-03-20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SHOVEL
WO2017170900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JP6451707B2 (ja) * 2016-09-02 2019-01-16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10291257A (zh) 2017-03-02 2019-09-27 住友建机株式会社 挖土机
JP6946172B2 (ja) * 2017-12-27 2021-10-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EP3656932A4 (en) 2017-12-27 2021-05-12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EQUIPMENT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CN112236562A (zh) * 2018-07-31 2021-01-15 住友建机株式会社 挖土机
US11040670B2 (en) 2018-11-26 2021-06-22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Adjustable working machine operator display system
JP7117238B2 (ja) * 2018-12-27 2022-08-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7326058B2 (ja) * 2019-07-31 2023-08-15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及び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JP7165640B2 (ja) * 2019-09-26 2022-11-0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KR20240035888A (ko) 2021-10-28 2024-03-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다치 겡키 티에라 건설 기계용 캡
EP4350079A1 (de) * 2022-10-06 2024-04-10 BAUER Maschinen GmbH Tiefbau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iefbaumas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5958A (ja) * 1999-06-16 2000-12-26 Nippon Seiki Co Ltd 建設機械用表示装置の取付構造
US20030025338A1 (en) * 1999-04-02 2003-02-06 Komatsu Ltd. Cab window lock system
CN201033877Y (zh) * 2007-05-29 2008-03-12 徐州徐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挖掘机驾驶室
CN100516387C (zh) * 2004-07-05 2009-07-2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显示装置
CN102561440A (zh) * 2010-12-24 2012-07-1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2043B2 (ja) 1993-07-21 1998-03-04 純正化學株式会社 新規な分子間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0147415B1 (ko) 1994-07-30 1998-08-17 카타다 테쭈야 작업차량운전실의 창문자동개폐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JPH08270018A (ja) 1995-03-31 1996-10-15 Tokai Rika Co Ltd 操作モニタ及びその旋回装置
JPH11324020A (ja) 1998-05-13 1999-11-26 Komatsu Ltd 建設車両の作業機操作装置及び運転室
JP3889180B2 (ja) * 1999-04-02 2007-03-0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引上げ開放式窓の構造
JP4727842B2 (ja) 2001-05-02 2011-07-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用キャブの前窓開閉装置
US6939155B2 (en) 2002-12-24 2005-09-06 Richard Postrel Modular electronic systems for vehicles
JP4506286B2 (ja) 2003-08-19 2010-07-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
JP2005163370A (ja) * 2003-12-02 2005-06-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163470A (ja) * 2003-12-05 2005-06-23 Komatsu Ltd 作業機械の表示装置
JP2006342583A (ja) 2005-06-09 2006-12-21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モニタ装置
JP2010105568A (ja) * 2008-10-30 2010-05-13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建設機械のモニター装置
DE202009002114U1 (de) * 2009-02-13 2010-07-15 Jungheinrich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für Endgerät an einem Flurförderzeug
US8172312B2 (en) 2009-09-03 2012-05-08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Llc Excavator cab with an improved field of view
US8087623B2 (en) * 2009-09-21 2012-01-03 Suddarth Wesley Allison Vertical display mounting device
JP2012136873A (ja) 2010-12-27 2012-07-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モニ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338A1 (en) * 1999-04-02 2003-02-06 Komatsu Ltd. Cab window lock system
JP2000355958A (ja) * 1999-06-16 2000-12-26 Nippon Seiki Co Ltd 建設機械用表示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00516387C (zh) * 2004-07-05 2009-07-2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显示装置
CN201033877Y (zh) * 2007-05-29 2008-03-12 徐州徐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挖掘机驾驶室
CN102561440A (zh) * 2010-12-24 2012-07-1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392A (zh) * 2016-02-16 2018-07-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09983417A (zh) * 2017-07-18 2019-07-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US11225774B2 (en) 2017-07-18 2022-01-18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CN109983417B (zh) * 2017-07-18 2022-01-18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2449662A (zh) * 2018-07-19 2021-03-05 克拉克设备公司 用于具有升降门的驾驶室的显示器位置
US11801794B2 (en) 2018-07-19 2023-10-31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Display position for cab with overhead door
CN113994050A (zh) * 2019-07-10 2022-01-28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65345B1 (ja) 2014-04-09
US9702112B2 (en) 2017-07-11
US20160186410A1 (en) 2016-06-30
WO2014112140A1 (ja) 2014-07-24
JP2014136943A (ja) 2014-07-28
DE112013006454T5 (de) 2015-09-24
CN104066895B (zh) 2015-12-02
KR20150039856A (ko) 2015-04-13
DE112013006454B4 (de) 2015-11-05
KR101553200B1 (ko) 2015-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6895B (zh) 液压挖掘机
US104947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fining a zone of operation for a lift arm
US10814924B2 (en) Excavator track tensioning
US11801794B2 (en) Display position for cab with overhead door
CN105121751A (zh) 作业车辆
EP3212853B1 (en) Tailgate linkage
EP3704315B1 (en) Remotely operated power machine
CN104641046A (zh) 液压挖掘机
US9909280B2 (en) Mechanical linkage for control of power machine
US10934684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machine
EP3704314B1 (en) Excavator man-lift
EP3827138B1 (en) Hydraulic power prioritization
US11598070B2 (en) Mechanical drive control for loaders
EP3601683B1 (en) Power machine with a boom, a boom actuator, an implement and a stop for preventing contact between the boom actuator and the imp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