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9228A -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9228A
CN104059228A CN201310509899.5A CN201310509899A CN104059228A CN 104059228 A CN104059228 A CN 104059228A CN 201310509899 A CN201310509899 A CN 201310509899A CN 104059228 A CN104059228 A CN 104059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sphenol
ammonia
sulfuric acid
ester compound
dihydroxyphenyl prop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98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9228B (zh
Inventor
陈元文
朱金城
王惠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T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5098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9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9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属高分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双酚A双氧磺酰氟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催化剂存在下,与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双胺于30~120℃反应3~36小时;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析出的聚合产物即为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该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介电性能、耐受性能及耐磨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机电和微电子行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本发明引入高反应活性的双酚A型双氧磺酰氟类化合物作为合成聚酯的原料,与传统聚酯工艺相比,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反应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后处理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纤维、包装、工程塑料、医用材料等领域。在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全球聚酯工业在近2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与其它高分子合成材料相比,聚酯具有能耗低、污染少、合成路线简单、产品可回收再生等优点。聚碳酸酯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一类高分子聚酯材料,自1953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成功研究PC并于195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聚碳酸酯及其衍生材料不断发展,不同性能的PC及其衍生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目前,工业上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双酚A (BPA) 型PC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介电性能优良,透光性能好,有好的颜色和尺寸稳定性(朱志刚, 梅付明,王庶等. 双酚A 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湖北化工, 2002,4,7)。到目前为止,尽管通过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围绕目标产品市场,开发了各种聚碳酸酯包装材料、产业用纤维、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然而不管如何改进,聚碳酸酯其本身一些固有物理、化学性质是无法改变的,其本身的缺点也是无法克服的,例如:1)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2)不能长期接触60℃以上的热水;3)由于其聚合度不高,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4)目前有关聚碳酸酯容器能否用于贮存食物仍然有争议。据报道,超过100项研究发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双酚A会来自于聚碳酸酯。其中,Howdeshell 等的研究指出( Howdeshell, KL; Peterman PH, Judy BM, Taylor JA, Orazio CE, Ruhlen RL, Vom Saal FS, Welshons WV.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3, 111, 1180.),在常温下,聚碳酸酯所制成的动物笼会释放出双酚A 到水中,这可能是雌老鼠的生殖系统会肿大的原因。聚碳酸酯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因此聚碳酸酯所制成的容器不应使用次氯酸钠或其它碱性清洁剂来冲洗,否则会释放出双酚A,会影响机体的生殖系统(Hunt, PA; Kara E. Koehler, Martha Susiarjo, Craig A. Hodges, Arlene Ilagan, Robert C. Voigt, Sally Thomas, Brian F. Thomas and Terry J. Hassold. Curr. Bio. 2003, 13, 546.)。
此外,由于发展新的基础聚合反应固有的困难性,聚酯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性的基础反应突破,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聚酯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开始对聚酯材料其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得到性能更加优良、无毒的聚酯材料,特别是对材料要求高的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机电和微电子行业领域。当前,聚合度及纯度高、透明性优良、耐强碱、耐磨性良好等综合性能优良的聚酯材料的开发仍然是化学家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聚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性能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聚合材料的工合成方法。
一、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
本发明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A(双酚A型聚硫酸酯B(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所示:
式中, R 1 –Me(甲基)、–Et(乙基)、–Ph(苯基)、 iPr(异丙基)或–H(氢);
R 2 –Me(甲基)、–Et(乙基)、–Ph(苯基)、iPr(异丙基) 或–H(氢);
X–C(四级碳)、–Si(硅)或 –O(氧);
n=10~1000。
上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两个工艺步骤:
(1)原料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将双酚A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双酚A化合物摩尔量0.5~5.0倍(优选1.0倍)的有机胺,然后持续通入磺酰氟气体的条件下,于-10~50℃(优选室温)下反应1~24h;反应完全后,过滤,即得双酚A双氧磺酰氟产物。反应用化学式表示如下:
式中,R 1 –Me(甲基)、 -Et(乙基)、–Ph(苯基)、 -iPr(异丙基)或 -H(氢);
R 2 –Me(甲基)、 -Et(乙基)、–Ph(苯基)、 -iPr(异丙基)或 -H(氢);
X–C(四级碳)、–Si(硅)或 –O(氧)。
有机胺(Base)可采用三乙胺(TEA)、三甲胺(TMA)、三丙胺、三丁胺(TBA)、二乙胺(DEA)、二异丙基乙基胺、二异丙胺(DIPA);也可以采用氨水、氨气;还可以是吡啶、哌啶,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4-二甲氨基吡啶(DMAP)、二甲基环己胺(DMCHA)。
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乙腈、甲苯或二氧六环,优选二氯甲烷或氯仿。
(2)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的合成:在惰性气体保护、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双氧磺酰氟与等摩尔量的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于30~120℃反应3~3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析出的聚合产物即为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上述聚合反应用化学式表示如下:
式中,R1为 –Me(甲基)、 -Et(乙基)、–Ph(苯基)、 -iPr(异丙基)或 -H(氢);
R2为 –Me(甲基)、 -Et(乙基)、–Ph(苯基)、 -iPr(异丙基)或 -H(氢);
R3为 –TMS(三甲基硅基)、–TES(三乙基硅基)或 –TBS(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X为 –C(四级碳)、–Si(硅)或 –O(氧)。
催化剂(Cat.)为以下原料之一:1,8-二氮杂双环 [ 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4-二甲氨基吡啶(DMAP)、二甲基环己胺(DMCHA)、三乙烯二胺-2-乙基己酸盐(TEDA-EH)。催化剂与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摩尔比为1:2~1:100(优选1:10)。
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可采用有溶剂和无溶剂两种策略,若使用溶剂,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若采用无溶剂,将双酚A双氧磺酰氟在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双胺(液体)中充分溶解后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时间可按照不同原料需求在3~36小时内进行调控,并通过加水终止反应,以此调节产物的聚合度。
本发明的合成产物经核磁、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等鉴定、凝胶色谱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
二、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的性能
1、物理性能指标
本发明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为无色或白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热塑性固体材料。
2、化学性能指标
本发明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聚合度为10~1000,具有较好的耐碱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合成的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介电性能、耐受性能及耐磨性能,与应用性最为广泛的双酚A聚碳酸酯PC相比,其聚合度、机械性能、耐受性能和耐磨性能都远高于双酚A聚碳酸酯PC,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机电和微电子行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本发明引入高反应活性的双酚A型双氧磺酰氟类化合物作为合成聚酯的原料,与传统聚酯工艺相比,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反应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后处理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聚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聚合物的红外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聚合度为10~50的双酚A型聚硫酸酯-1(PSE-1)的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将双酚A(学名:2,2-二(4-羟基苯基)丙烷)22.8 kg (100 mol) 溶于5 L二氯甲烷或者氯仿中,加入10.1 kg (100 mol)的三乙胺,然后小心持续地通入磺酰氟气体。在 25℃下反应 12小时,反应完全后,经简单浓缩、过滤,即可得到白色固体的双氧磺酰氟产物——2,2-二(4-氧磺酰氟苯基)丙烷(英文全称4,4'-(propane-2,2-diyl)bis(4,1-phenylene) disulfofluoridate]) 38.5 kg ,产率:98%。
合成产物的核磁分析数据: 1 H NMR (300 MHz, CDCl3): δ 7.24-7.32(m, 8 H), 1.70 (s, 6 H); 13 C NMR (75 MHz, CDCl3): 150.4, 148.2, 128.7, 120.6, 42.9, 30.7; 19 F NMR (282 MHz, CDCl3): δ +37.47;
合成产物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数据:HRMS-ESI (m/z): calcd for C15H14F2O6S2+Na+: 415.0098; found: 415.0093, 1.3ppm。
合成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实验表明,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当使用二氯乙烷、乙酸乙酯、乙腈、甲苯或二氧六环作为溶剂;有机胺使用三甲胺(TMA)、三丙胺、三丁胺(TBA)、二乙胺(DEA)、二异丙基乙基胺、二异丙胺(DIPA);也可以采用氨水、氨气;吡啶、哌啶,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4-二甲氨基吡啶(DMAP)、二甲基环己胺(DMCHA)时,均可以得到不同产率( 55%~98%)的2,2-二(4-氧磺酰氟苯基)丙烷。
(2)聚合度为10~50双酚A型聚硫酸酯-1(PSE-1)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制备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和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溶解于500 mL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在 25℃机械搅拌下反应6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5.94g,产率为78%。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1。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6107;
数均分子量(Mn) =5703;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07;
聚合度:10~50;
耐碱性良好。
上述聚合反应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原料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 聚硫酸酯-1(PSE-1)。
实施例 2聚合度为10~50的双酚A 聚硫酸酯-1(PSE-1)的无溶剂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低聚合度双酚A 聚硫酸酯-1(PSE-1)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合成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溶解于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液体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50℃机械搅拌下反应6小时,向混合物中加水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5.31g,产率为69%。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1。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4177;
数均分子量(Mn) =4173;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00;
聚合度:10~50;
耐碱性:良好。
实验表明,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 聚硫酸酯-1(PSE-1)。
实施例 3、聚合度为200~300的双酚A型聚硫酸酯-2(PSE-2)的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聚合度为200~300双酚A型聚硫酸酯-1(PSE-2)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将步骤 (1)制备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和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溶解于500 mL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在 25℃机械搅拌下反应12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6.38g,产率为83%。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2。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76224;
数均分子量(Mn) =64931;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17;
聚合度:200~300;
耐碱性:良好。
上述聚合反应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原料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 聚硫酸酯-2(PSE-2)。
实施例 4聚合度为200~300的双酚A 聚硫酸酯-2(PSE-2)的无溶剂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聚合度为200~300的双酚A 聚硫酸酯-2(PSE-2)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合成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溶解于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液体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50℃机械搅拌下反应12小时,向混合物中加水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6,02g。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2。产率为79%。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80211;
数均分子量(Mn) =72201;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11;
聚合度:200~300;
耐碱性:良好。
实验表明,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 聚硫酸酯-2(PSE-2)。
实施例5、聚合度为50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酯-3(PSE-3)的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聚合度为50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酯-3(PSE-3)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合成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 和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溶解于500 mL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25℃机械搅拌下反应24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3(PSE-3)6.35g。产率为83%。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3。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153630;
数均分子量(Mn) =107572;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43;
聚合度:500~1000;
耐碱性:良好。
实验表明,在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为原料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聚硫酸酯-3(PSE-3)。
实施例 6、无溶剂合成高聚合度双酚A 聚硫酸酯-3(PSE-3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高聚合度双酚A 聚硫酸酯-3(PSE-3)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 溶解于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3.73 kg (10 mol) 液体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50℃机械搅拌下反应24小时,向混合物中加水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酯,6.23g。产率为81%。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见图 3。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重均分子量(Mw) =181214;
数均分子量(Mn) =121413;
多分散性指数 (PDI [Mw/ Mn]) =1.49;
聚合度:500~1000;
耐碱性:良好。
实验表明,在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酚为原料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聚硫酸酯-3(PSE-3)。
实施例7、聚合度为1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氨酯(PSU)的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聚合度为1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氨酯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制备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 和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3.71 kg (10 mol) 溶解于500 mL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25℃机械搅拌下反应6~24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氨酯PSU,产率约为80%。
实验表明,在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胺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为原料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聚硫酸氨酯PSU
实施例 8、聚合度为1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氨酯(PSU)的无溶剂合成:
(1)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合成:同实施例1。
(2)聚合度为10~1000的双酚A 聚硫酸氨酯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制备的双酚A双氧磺酰氟3.92 kg (10 mol) 溶解于相等摩尔量的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3.71 kg (10 mol) 液体中,加入10% 摩尔量(1.0 mol)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在 50℃机械搅拌下反应6~24小时,向混合物中加水终止反应,分离析出的聚合产物,经乙醇抽提后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双酚A聚硫酸氨酯PSU,产率约为80%。
实验表明,在上述聚合反应过程中,当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DBU-P)、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DBU-EH)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使用三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三乙基硅基保护的双胺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为原料时,均可以得到相似聚合度及性能的双酚A聚硫酸氨酯PSU

Claims (10)

1.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式AB所示:
式中, R 1 –Me–Et–PhiPr–H
R 2 –Me–Et–PhiPr–H
X–C–Si或 –O
n=10~1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在惰性气体保护、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双氧磺酰氟与等摩尔量的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酚或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胺于30~120℃反应3~3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析出聚合产物,即为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属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 1 –Me–Et–PhiPr–H
R 2 –Me–Et–PhiPr–H
X–C–Si–O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酚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3–TMS–TES–TBS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烷基硅基保护的双胺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3–TMS、–TES–TBS
6.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双环 [ 5.4.0]十一-7-烯(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苯酚盐、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2-乙基己酸盐、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4-二甲氨基吡啶、二甲基环己胺、三乙烯二胺-2-乙基己酸盐中的一种;所述催化剂与双酚A双氧磺酰氟的摩尔比为1:2~1:100。
7.如权利要求2~6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是在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双酚A双氧磺酰氟由以下方法合成:将双酚A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双酚A化合物摩尔量0.5~5.0倍的有机胺,然后持续通入磺酰氟气体的条件下,于-10~50℃下反应1~24h;反应完全后过滤,即得双酚A双氧磺酰氟产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胺为三乙胺、三甲胺、三丙胺、三丁胺;或为氨水、氨气;或为二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二异丙胺;或为吡啶、哌啶;或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4-二甲氨基吡啶、二甲基环己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乙腈、甲苯或二氧六环。
CN201310509899.5A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04059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9899.5A CN104059228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9899.5A CN104059228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9228A true CN104059228A (zh) 2014-09-24
CN104059228B CN104059228B (zh) 2016-05-25

Family

ID=5154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9899.5A Active CN104059228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9228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9920A1 (en) 2015-06-22 2016-12-29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ization of silyl- and fluoro-containing monomers
CN110407722A (zh) * 2019-07-24 2019-11-05 江苏国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氟磺酰双酚苯基酯的制备方法
CN110540647A (zh) * 2018-04-16 2019-12-06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胺)酯类连接子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CN110922597A (zh) * 2019-12-19 2020-03-27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酚s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0922598A (zh) * 2019-12-19 2020-03-27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苯二酚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104016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磺酸酯类聚合物及其聚合方法
CN111072966A (zh) * 2019-12-19 2020-04-2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哌嗪类聚硫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11116914A (zh) * 2019-12-26 2020-05-0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氨)酯聚合物为原料制备磺化聚硫酸(氨)酯的合成方法
CN111607087A (zh) * 2019-02-26 2020-09-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含硫聚酯电解质
CN112495198A (zh) * 2019-09-12 2021-03-16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氨)酯聚合物制备膜技术与应用
CN113881072A (zh) * 2021-11-02 2022-01-04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量可控的聚硫酸酯交联方法
CN114149586A (zh) * 2021-11-01 2022-03-0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链聚硫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2032A (zh) * 2022-04-01 2022-07-15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酯的扩链方法
WO2022160356A1 (zh) * 2021-02-01 2022-08-04 苏州大学 多孔交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0506A (ja) * 1999-04-09 2000-10-17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サルホ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673254A (zh) * 2005-03-17 2005-09-28 吉林大学 电活性聚芳醚酮(砜)系列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0506A (ja) * 1999-04-09 2000-10-17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サルホ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673254A (zh) * 2005-03-17 2005-09-28 吉林大学 电活性聚芳醚酮(砜)系列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MAN J N,ET AL.: "Thermoplastic modification of monomeric and partially polymerized Bisphenol A dicyanate ester", 《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
吴元雄: "双酚A型环氧磺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广州化学》 *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7820B2 (en) 2015-06-22 2020-07-21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ization of silyl- and fluoro-containing monomers
EP3310795A4 (en) * 2015-06-22 2019-08-28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AND SILYL
WO2016209920A1 (en) 2015-06-22 2016-12-29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ization of silyl- and fluoro-containing monomers
CN110540647A (zh) * 2018-04-16 2019-12-06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胺)酯类连接子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CN110540647B (zh) * 2018-04-16 2023-09-29 内蒙古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胺)酯类连接子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CN111607087B (zh) * 2019-02-26 2023-04-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含硫聚酯电解质
CN111607087A (zh) * 2019-02-26 2020-09-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含硫聚酯电解质
CN110407722A (zh) * 2019-07-24 2019-11-05 江苏国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氟磺酰双酚苯基酯的制备方法
CN112495198A (zh) * 2019-09-12 2021-03-16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氨)酯聚合物制备膜技术与应用
CN110922597A (zh) * 2019-12-19 2020-03-27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酚s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1072966A (zh) * 2019-12-19 2020-04-2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哌嗪类聚硫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10922598A (zh) * 2019-12-19 2020-03-27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苯二酚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0922598B (zh) * 2019-12-19 2022-04-19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苯二酚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0922597B (zh) * 2019-12-19 2022-05-06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s衍生物型聚硫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1072966B (zh) * 2019-12-19 2022-06-14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哌嗪类聚硫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11116914A (zh) * 2019-12-26 2020-05-0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氨)酯聚合物为原料制备磺化聚硫酸(氨)酯的合成方法
CN11104016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磺酸酯类聚合物及其聚合方法
WO2022160356A1 (zh) * 2021-02-01 2022-08-04 苏州大学 多孔交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149586A (zh) * 2021-11-01 2022-03-08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链聚硫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586B (zh) * 2021-11-01 2024-01-26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链聚硫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81072B (zh) * 2021-11-02 2023-09-19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量可控的聚硫酸酯交联方法
CN113881072A (zh) * 2021-11-02 2022-01-04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量可控的聚硫酸酯交联方法
CN114752032A (zh) * 2022-04-01 2022-07-15 乌海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酯的扩链方法
CN114752032B (zh) * 2022-04-01 2023-12-22 内蒙古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硫酸酯的扩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9228B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9228A (zh) 一种双酚a型聚硫酸(氨)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JP7134333B2 (ja) 硫酸(アミン)エステル系リンカーポリマーの合成方法
CN102167831B (zh) 一种官能化梯形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53778B (zh) 一种单质硒、异腈/炔和胺的多组分聚合制备聚硒脲/聚硒代酰胺的方法
EP2840082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ulfur-containing epoxy compound
CN103030784B (zh) 一种含硫超支化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4720B (zh) 含硼酸酯聚芳醚醚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9771B (zh) 一种侧链含有环状偶氮苯‑联萘结构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876509B (zh) 一种生物基阻燃厚朴酚环氧单体及制备方法和在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CN104262631A (zh) 低分子量线性端氨基硅油及其合成方法
CN108997584A (zh) 一种含磷氮的有机硅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424A (zh) 一种聚硫代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65515A (zh) P-n协同型阻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314A (zh) 一种链结构规整的聚单硫代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7353438A (zh) 一种含磷、氮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0421B (zh) 一种制备二硒醚聚合物的方法
CN110128702A (zh) 含双dopo的苯砜化合物氮磷硫三元协效阻燃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67747B (zh) 具有希夫碱结构的金属离子阻燃络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0294844A (zh) 一种控制水含量合成高分子量聚苯硫醚的方法
CN109320708A (zh) 一种手性发光液晶高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9596A (zh) 一种聚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89B (zh) 一种聚(酰胺-硫代酰胺)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153780B (zh) 含氯甲基硅酸酯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9400B (zh) 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761B (zh) 一种含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9

Address after: 730999 Gansu province Baiyin silver district Lanbao Road No. 333 (08) 5 1-01 (incubator base) No. 1 Building No. 1 Building No. 1

Patentee after: BAIYIN TU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30000 Gan Nan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No. 636

Co-patentee before: Zhu Jincheng

Patentee before: Chen Yuanw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Assignee: Zhongshan Tu micro new material research Co.,Ltd.

Assignor: BAIYIN TU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44000000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isphenol A type poly sulfuric acid (ammonia) ester compound and synthetic method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0109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1

Address after: 010020 high load energy park, Wuda District, Wuhai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Wuhai T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30999 Room 411,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1, building 5, No. 333, Lanbao Road, Baiyin District,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IYIN TU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16107 Office building of Ordos Junzheng Thermal Power Branch, Mengxi Industrial Park, Etuoke Banner, Ordo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T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10020 high load energy park, Wuda District, Wuhai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Wuhai T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