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164B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164B
CN104023164B CN201410047133.4A CN201410047133A CN104023164B CN 104023164 B CN104023164 B CN 104023164B CN 201410047133 A CN201410047133 A CN 201410047133A CN 104023164 B CN104023164 B CN 104023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view data
light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71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3164A (zh
Inventor
佐山晴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23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3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1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85Means for compensating spatially uneven illumination, e.g. an aperture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56Circuits for driving or energising particular reading heads or original illumin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通过从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对原稿照射读取光,并使托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图像校正部,通过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将与异常的原稿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对第二图像数据至少调整了亮度后得到的第三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图像数据通过托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中移动而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通过托架在照射到原稿的读取光的光量相比去程减少的状态下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中移动而生成。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读取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原稿时也能够得到正常的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光源对原稿进行扫描,并将其反射光聚光到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Image Sensor)等光电转换元件以获取与原稿图像相应的图像信号,并且通过模拟前端(AFE,Analog Front End)的A/D转换器对该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以得到原稿图像数据。以往,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作为光源。然而,由于CCFL在亮度的稳定上需要时间,因此为了提高响应速度而使其持续点亮。其结果是存在着CCFL迅速劣化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代替CCFL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LED是一种廉价且长寿命的元件,由于响应速度快且稳定时间长,因此在通常的原稿读取中具有足够的机能。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LED作为光源具有高指向性,因此在读取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信用卡等塑料制原稿时,会发生因具有光泽的凹凸面而导致具有高指向性的反射光被聚光到CCD的特定的点的情况,因从CCD输入到AFE的模拟信号(图像信号)超过AFE的箝位电路的预期动作区域,故而在图像中会出现沿着CCD的排列方向的条纹。这是由于因信用卡的银色文字部分等造成的漫反射而导致过大的光进入CCD,使得CCD的输出电压的基准电平急剧上升,在基于CCD的下一扫描行的读取时所输入的电荷过多,因此在AFE中来不及进行初始化处理,A/D转换器会将从CCD输入的图像信号作为基准电平的上升部分黑电平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读取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原稿时也得到正常的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稿台玻璃、由LED构成的光源、托架、线状的受光元件、箝位电路、A/D转换器以及图像校正部。所述稿台玻璃放置原稿。所述光源对所述原稿照射读取光。所述托架接收由所述原稿反射的所述读取光的反射光,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所述受光元件从所述托架接收所述读取光的反射光,并且通过所述托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读取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的图像。所述箝位电路对从所述受光元件输出的每一行的图像信号实施箝位处理。所述A/D转换器通过对由所述箝位电路实施了箝位处理的所述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校正部通过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将与所述异常的原稿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第三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为通过所述托架一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移动一边对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照射所述读取光从而生成的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为通过所述托架一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侧移动一边对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照射比所述托架向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移动时小的光量的所述读取光从而生成的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为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至少调整了亮度后得到的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A的功能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A的图像读取部2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平板读取部30内部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部4的机械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减光材料3A滑动的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减光材料3A滑动的过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图像数据的校正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A(图像形成装置)为基于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复合机A具备:操作显示部1、图像读取部2、图像数据存储部3、图像形成部4、通信部5以及运算控制部6(图像校正部)。此外,图像读取部2和运算控制部6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图1中的实线箭头示出数据的流向,虚线箭头示出控制信号和检测信号的流向。
操作显示部1具备操作显示控制部11、作为硬键的操作键12以及用于显示软键及各种图像的触摸面板13。操作显示部1作为联系用户与复合机A的人机接口来发挥作用。
操作显示控制部11为在运算控制部6的控制之下,对上述操作键12和触摸面板13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操作显示控制部11由与运算处理装置、内部存储器以及被相互电连接的操作键12和触摸面板13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接口电路等构成。操作控制部11根据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操作显示控制程序,对操作显示部1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
例如,该操作显示控制部11通过将显示信号输出到触摸面板13,从而使触摸面板13显示操作按钮及各种图像。另外,操作显示控制部11根据从操作键12或触摸面板13输入的操作信号,判定哪个操作键12或者触摸面板13上显示的哪个操作按钮被操作。操作显示控制部11根据判定结果将操作结果信号输出到运算控制部6。
操作键12作为硬键在操作显示部1中物理性地具备。操作键12例如有电源键、开始键、停止/清除键和数字键(数值输入键)等。在操作键12中,当通过用户按下上述各键时,从各键向操作显示控制部11输出操作信号。
如众所周知地那样,触摸面板13为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设置有电阻膜方式等的透明的面状按压传感器的面板。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对根据从操作显示控制部11输入的显示信号而在显示面板上显示的操作按钮进行按压时,面状按压传感器将表示按压位置(按压坐标)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操作显示控制部11。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读取部2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matic documentfeeder)20和平板读取部30构成。图像读取部2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读取由ADF 20供纸的原稿P或者由用户放置在平板读取部30上的原稿P的表面图像(原稿图像),转换为原稿图像数据,并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数据存储部3。此外,图2所示的虚线箭头示出照射到通过ADF 20被自动供纸的原稿P上的读取光的光路。
ADF 20将原稿供纸托盘22上放置的多张原稿P一张一张地依次自动供纸到原稿图像的读取位置。如图2所示,ADF 20具备:原稿盖21、原稿供纸托盘22、取纸辊23、运送辊24、对位辊25、原稿检测部26、出纸辊27以及原稿输出托盘28。
原稿盖21是为了排除在供纸过程中卡纸的原稿P等而开闭自如地安装于ADF20主体的可移动的盖。在图2中,显示出原稿盖21被关闭后的状态,用户通过将原稿盖21置为开状态,从而能够查看取纸辊23、运送辊24以及对位辊25等。原稿供纸托盘22为用于放置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P的托盘。
取纸辊23为将收容在原稿供纸托盘22中的原稿P一张一张地取出并送出到运送辊24的驱动辊。运送辊24为将由取纸辊23供给的原稿P向对位辊25运送的驱动辊。对位辊25为将由运送辊24供给的原稿P在规定的时机向出纸辊27送出的驱动辊。
在该对位辊25与出纸辊27之间,如图示所示形成有读取用开口部K。该读取用开口部K为在ADF 20的底部即与平板读取部30的对置部,在副扫描方向(原稿运送方向)上以规定宽度设置的带状开口。读取用开口部K为由ADF 20自动供纸的原稿P的表面露出到平板读取部30的部位。在这样的读取用开口部K与对位辊25之间设置有原稿检测部26。
该原稿检测部26检测从对位辊25送出的原稿P的前端位置,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运算控制部6。出纸辊27为将由对位辊25供给的原稿P向原稿输出托盘28运送的驱动辊。原稿输出托盘28为收容由出纸辊27供给的原稿P的收容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平板读取部30具备:第一稿台玻璃31、第二稿台玻璃32、白色基准板33、原稿尺寸指示板34、全速率托架35、半速率托架36、聚光透镜37、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线传感器38、模拟前端(AFE,Analog Front End)39、减光材料3A、支撑部3B、第一抵接部3C、第二抵接部3D以及读取部壳体3E。这样的平板读取部30读取由ADF 20自动供纸的原稿P或者由用户放置在第二稿台玻璃32上的原稿P。
第一稿台玻璃31为嵌入到在读取部壳体3E的上表面左侧设置的带状开口中的透明的平板玻璃。第一稿台玻璃31与上述的ADF 20的读取用开口部K相对置。从ADF 20的对位辊25向出纸辊27依次运送的多张原稿P在第一稿台玻璃31上依次通过。第二稿台玻璃32为嵌入到在嵌入有第一稿台玻璃31的读取部壳体3E的上表面设置的带状开口的右侧所设置的矩形开口中的透明的平板玻璃。当执行不使用ADF 20的图像读取处理时,由用户将原稿P放置在第二稿台玻璃32上。
白色基准板33在读取部壳体3E的上表面处设置于第一稿台玻璃31与第二稿台玻璃32之间。白色基准板33为公知的提供用于阴影校正的基准色的白色板。原稿尺寸指示板34在读取部壳体3E的上表面处设置于第二稿台玻璃32与白色基准板33之间。原稿尺寸指示板34包括用于表示用户在第二稿台玻璃32上放置原稿P时与原稿尺寸相应的放置位置的标记。
全速率托架35具备: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35a,作为向斜上方(图2的虚线箭头)照射读取光的光源;以及第一反射镜35b,将由原稿P反射的读取光向半速率托架36反射。全速率托架35可移动地设置于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轨道上。上述LED 35a沿着全速率托架35的延伸方向(主扫描方向)排列有多个。当读取由ADF 20自动供纸的原稿P时,全速率托架35如图2所示被固定在第一稿台玻璃31的下方。全速率托架35将从LED 35a发射出的读取光向在第一稿台玻璃31上的读取用开口部K中通过的原稿P照射,并且通过第一反射镜35b将由原稿P的表面反射而得到的读取光向半速率托架36反射。
另一方面,当读取放置在第二稿台玻璃32上的原稿P时,全速率托架35一边在第二稿台玻璃32的下方沿着副扫描方向上的右方向移动,一边向原稿P照射读取光。全速率托架35通过第一反射镜35b将从原稿P依次获得的读取光向半速率托架36反射。而且,全速率托架35移动到右端时,将向左方向移动并返回到移动开始前的初始位置。如此,当读取第二稿台玻璃32上放置的原稿P时,全速率托架35将朝向右方向的移动路径作为去程,另外将朝向左方向的移动路径作为回程,在副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速率托架35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上的移动相当于托架向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的移动,全速率托架35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上的移动相当于托架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侧的移动。
半速率托架36具备:第二反射镜36a,将从上述第一反射镜35b入射的读取光反射到下方;以及第三反射镜36b,将从该第二反射镜36a入射的读取光向聚光透镜37反射。在与全速率托架35相同的轨道上,半速率托架36以位于全速率托架35的左侧的方式设置。在读取通过ADF 20自动供纸的原稿P时,半速率托架36如图2所示在位于第一稿台玻璃31下方的全速率托架35的左侧与全速率托架35相距规定距离地被固定。另一方面,当读取第二稿台玻璃32上放置的原稿P的图像时,半速率托架36与全速率托架35同样地在副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聚光透镜37对从上述第三反射镜36b入射的读取光进行聚光,并使其在CCD线传感器38的受光面上成像。CCD线传感器38为规定数量的CCD受光元件按直线状(线状)排列而成的线传感器。CCD线传感器38将在受光面依次接受到的读取光光电转换为电气信号即图像信号,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AFE 39。AFE 39具备:箝位电路39a,对从CCD线传感器38输入的图像信号的每一行实施箝位处理;以及A/D转换器39b,对通过该箝位电路实施了箝位处理的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AFE 39将通过A/D转换器39b被数字化后的图像数据(原稿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数据存储部3。
减光材料3A由具有半透光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中以在副扫描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撑部3B支撑。这种减光材料3A通过位于LED 35a与第二稿台玻璃32上放置的原稿P之间,从而使从LED 35a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减少。
即,当全速率托架35移动到上述往复移动中的去程(向右方向的移动路径)的前端之后,减光材料3A通过与设置在该前端的第二抵接部3D相抵接从而滑动到LED 35a与原稿P之间(从上方覆盖LED 35a的位置)以使从LED 35a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减少。另一方面,当全速率托架35移动到回程(向左方向的移动路径)的前端之后,减光材料3A通过与设置在该前端的第一抵接部3C相抵接从而滑动到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其结果是从LED 35a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复原。此外,对于减光材料3A在副扫描方向上滑动的详细机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支撑部3B为设置在全速率托架35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各两端的一对支撑部件。支撑部3B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减光材料3A并在副扫描方向上对减光材料3A进行引导的导轨b1。导轨b1以减光材料3A可移动到LED 35a与原稿P之间(从上方覆盖LED 35a的位置)以及移动到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那样的长度来形成。减光材料3A一面被这种导轨b1引导,一面在全速率托架35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滑动。
第一抵接部3C在读取部壳体3E内被设置在全速率托架35的往复移动范围内的两端中的一端(左端)且全速率托架35进行移动的轨道的外侧,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对置的一对抵接部,分别由抵接部件c1、弹性部件c2和支撑部件c3构成。
抵接部件c1被形成为圆锥状。抵接部件c1的下表面通过弹性部件c2被向上方向施力以与减光材料3A位于相同高度。弹性部件c2例如为圆筒形的呈螺旋状卷绕的弹簧。弹性部件c2被支撑部件c3从下侧支撑,且对抵接部件c1的下表面施加向上方向的作用力。支撑部件c3设置在读取部壳体3E的底面的内表面,用于支撑弹性部件c2。
第二抵接部3D在读取部壳体3E内被设置在全速率托架35的往复移动范围内的两端中的另一端(右端)且全速率托架35进行移动的轨道的外侧。第二抵接部3D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对置的一对抵接部。第二抵接部3D与第一抵接部3C同样地,分别由抵接部件d1、弹性部件d2和支撑部件d3构成。如此,第二抵接部3D由与第一抵接部3C相同的功能结构要素(抵接部件、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构成。因此,省略对第二抵接部3D中的功能结构要素的说明。
读取部壳体3E为收容上述全速率托架35、半速率托架36、聚光透镜37、CCD线传感器38、AFE 39、减光材料3A、支撑部3B、第一抵接部3C以及第二抵接部3D的箱形壳体。
图像数据存储部3为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装置等。图像数据存储部3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存储由图像读取部2生成的原稿图像数据、通信部5从外部的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的打印图像数据、或者通信部5从外部的传真装置接收的传真图像数据,并且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读出这些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4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在从供纸盒45(参照图4)取出的记录纸R上,对基于从图像数据存储部3读出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如图4所示,该图像形成部4具备:带辊41、中间转印带42、与调色剂的各色(Y、M、C、K)相对应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一次转印辊44Y,44C,44M,44K、供纸盒45、取纸辊46、运送辊47、对位辊48、二次转印辊49、分离除电部50、定影辊51、出纸辊52、出纸托盘53、反转辊54、分支导向件55、三对反转纸运送辊56以及记录纸传感器57。
如图示所示,带辊41由分离配设的三个辊、即驱动辊41a、从动辊41b和张力辊41c构成。即,驱动辊41a与从动辊41b在水平方向上隔开一定距离配置。张力辊41c被配置在这样的驱动辊41a与从动辊41b之间且少许向上方移位后的位置。中间转印带42为在这样的带辊41(驱动辊41a、从动辊41b、张力辊41c)上架设的环状带。中间转印带42通过驱动辊41a在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行进。
即,中间转印带42在驱动辊41a与从动辊41b之间沿水平方向行进。另外,上述驱动辊41a为轴连接有用于产生驱动力的电机的辊。驱动辊41a通过电机的动力使中间转印带42沿箭头方向行进。上述从动辊41b为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自由辊,根据驱动辊41a的动力引导中间转印带42。另外,上述张力辊41c的旋转轴被设置为能够移动,是通过以规定的作用力按压中间转印带42从而对中间转印带42施加一定的张力(Tension)的辊。
如图示所示,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在上述的中间转印带42的水平行进部位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这些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之中的图像形成单元43Y为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被设置在最靠近从动辊41b的位置。图像形成单元43C为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被设置在比上述图像形成单元43Y其次靠近从动辊41b的位置。图像形成单元43M为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被设置在比上述图像形成单元43C其次靠近从动辊41b的位置。图像形成单元43K为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被设置在最靠近驱动辊41a的位置。
这种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分别以感光鼓ay,ac,am,ak、充电部by,bc,bm,bk、激光扫描单元cy,cc,cm,ck、显影单元dy,dc,dm,dk以及清洁器ey,ec,em,ek为结构要素。
即,图像形成单元43Y由感光鼓ay、充电部by、激光扫描单元cy、显影单元dy以及清洁器ey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3C由感光鼓ac、充电部bc、激光扫描单元cc、显影单元dc以及清洁器ec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3M由感光鼓am、充电部bm、激光扫描单元cm、显影单元dm以及清洁器em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3K由感光鼓ak、充电部bk、激光扫描单元ck、显影单元dk以及清洁器ek构成。
各感光鼓ay,ac,am,ak为其周面由规定的感光体材料(例如非晶硅)形成的圆筒部件。各充电部by,bc,bm,bk使各感光鼓ay,ac,am,ak的周面(感光面)均匀带电。各激光扫描单元cy,cc,cm,ck通过对带电状态的上述感光面照射激光,从而在感光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各显影单元dy,dc,dm,dk在内部收容规定的量的调色剂(正极性调色剂)。各显影单元dy,dc,dm,dk通过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面从而将形成在该感光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各清洁器ey,ec,em,ek刮掉残留于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面上的调色剂(残留调色剂)并加以去除。
一次转印辊44Y,44C,44M,44K如图示那样与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相对应而设置有四个。一次转印辊44Y,44C,44M,44K分别在夹着中间转印带42的状态下与各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的感光鼓ay,ac,am,ak对置配置。另外,对各一次转印辊44Y,44C,44M,44K施加负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高电压),各一次转印辊44Y,44C,44M,44K通过该一次转印偏压的作用而使在各图像形成单元43Y,43C,43M,43K的感光鼓ay,ac,am,ak上分别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上。
供纸盒45为以多张重叠的状态收容A4尺寸或B5尺寸等规定形状的记录纸R的容器。取纸辊46被设置为在供纸盒45的上部与记录纸R压接。取纸辊46为将供纸盒45内的记录纸R一张一张地取出并送出到运送辊47的辊。运送辊47为将由取纸辊46供给的记录纸R向对位辊48运送的辊。对位辊48为将由运送辊47供给的记录纸R在规定的时机供给到二次转印辊49的辊。
二次转印辊49为夹着中间转印带42而与驱动辊41a对置配置的辊。二次转印辊49使中间转印带4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记录纸R上。对该二次转印辊49施加有负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高电压)。二次转印辊49通过该二次转印偏压的作用而使中间转印带4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记录纸R上。
分离除电部50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向记录纸R供给正极性的除电偏压。该除电偏压会中和记录纸R的带电而使其成为无带电状态,从而使记录纸R良好地从二次转印辊49上分离。分离除电部50具有由不锈钢构成的锯齿状电极。记录纸R通过由锯齿状电极的前端形成的电场而被除电。
定影辊51由在内部具备加热器的加热辊51a、以及与该加热辊51a压接的加压辊51b构成。该定影辊51通过由加热辊51a与加压辊51b夹持住已转印有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R从而对记录纸R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R上。加热辊51a和加压辊51b由氟系材料形成,该氟系材料与记录纸R相接触的接触面(表面)通过摩擦而带电为负极性。即,加热辊51a和加压辊51b的表面通过与记录纸R的摩擦而带电为负极性。
出纸辊52为将由定影辊51运送并通过分支导向件55被引导的记录纸R向出纸托盘53运送的辊。出纸托盘53为收容并保持由出纸辊52供给的记录纸R的收容部。反转辊54为用于将由定影辊51运送并通过分支导向件55被引导的记录纸R折返运送的辊。即,反转辊54通过正转将由定影辊51供给的记录纸R夹持住,在该夹持的状态下通过反转将记录纸R向反转纸运送辊56运送。
分支导向件55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将从定影辊51输出的记录纸R的运送目的地选取其一地切换为出纸辊52或反转辊54。即,分支导向件55将记录纸R输出到出纸托盘53时,通过采取第一姿态(图4所示的虚线的姿态)从而将记录纸R的运送目的地设为出纸辊52,通过采取第二姿态(图4所示的实线的姿态)从而将记录纸R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反转辊54。
反转纸运送辊56为被设置在用于将由反转辊54供给的记录纸R向对位辊48运送的运送路径(反转路径)中的辊。如图4所示,该反转纸运送辊56在反转路径中分隔开的三个位置处设置。记录纸传感器57被配置在定影辊51与分支导向件55之间。记录纸传感器57检测已在定影辊51中通过的记录纸R的张数,并将用于显示该张数的检测信号输出到运算控制部6。
这里,在记录纸R的表面与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中,通过上述反转辊54、分支导向件55和反转纸运送辊56发挥作用,从而在表面的图像形成中,已在定影辊51中通过的记录纸R在表面与背面反转的状态下被再次供给到对位辊48,记录纸R的背面的图像形成得以执行。
通信部5根据从运算控制部6输入的控制信号,经由电话线路与外部的复合机A或传真装置、还经由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与客户端计算机等进行通信。即,该通信部5兼有遵循以太网(注册商标)等LAN标准的通信功能以及遵循G3等传真标准的通信功能。
运算控制部6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与相互电连接的各部进行各种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接口电路等构成。该运算控制部6根据上述ROM中存储的各种运算控制程序,通过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并且与各部进行通信,从而对复合机A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有关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但运算控制部6作为各种控制处理的一个环节,当读取平板读取部30上放置的原稿P时,如果在图像数据中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则对该异常的原稿部分进行校正处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运算控制部6作为图像校正部来发挥作用。
下面针对如此构成的复合机A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复合机A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当用户将信用卡等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原稿P放置在平板读取部30的第二稿台玻璃32上,并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进行操作来指示进行原稿P的复印(拷贝)时,与该指示有关的操作信号会从操作显示部1输入到运算控制部6。其结果是运算控制部6使图像读取部2执行读取原稿P的图像读取处理。
即,运算控制部6使全速率托架35和半速率托架36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并驱动LED 35a向原稿P照射读取光。其结果是读取光被原稿P反射,其后通过第一反射镜35b、第二反射镜36a和第三反射镜36b依次被反射,从而被导入到聚光透镜37,并通过该聚光透镜37被聚光于CCD线传感器38的受光面。
然后,运算控制部6驱动CCD线传感器38以使读取光被受光。运算控制部6使AFE 39将从CCD线传感器38输出的图像信号转换为被数字化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然后,运算控制部6根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的原稿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部5执行原稿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这里,运算控制部6在进行上述的图像读取处理时,执行以下的特征性处理。即,如图5和图6的流程图所示,运算控制部6对原稿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具体而言,首先,运算控制部6为了读取第二稿台玻璃32上放置的原稿P的图像,使托架驱动用电机(图示省略)沿正向旋转驱动,停在轨道左端的规定的初始位置处的全速率托架35和半速率托架36开始向右方向移动(步骤S1)。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初始位置为如下这样的全速率托架35的位置,即,设置于全速率托架35的减光材料3A的两端位于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的右侧。此时,全速率托架35位于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左端、即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从LED35a的上方偏离的位置)。此外,针对如此将减光材料3A设定在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的机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运算控制部6在减光材料3A位于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的状态下,一边使全速率托架35和半速率托架36向右方向移动一边驱动LED 35a和CCD线传感器38。运算控制部6按照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行的第1行、第2行、第3行的顺序使CCD线传感器38读取原稿图像直到最后的第n行,并使读取结果所得到的第一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具体而言,首先,运算控制部6通过CCD线传感器38接收被原稿P反射的读取光并输出第1行的图像信号时,使AFE 39将该图像信号转换为被数字化的图像数据,并使该第1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步骤S2)。如此,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2的处理中,使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接着,运算控制部6对当前执行的原稿P的读取是否为第1行的读取进行判断(步骤S3)。这里,运算控制部6判定为第1行的读取(判定为“是”)时,使输出了第1行的图像信号的CCD线传感器38执行初始化(步骤S4)。此外,对于在上述步骤S3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否时所执行的步骤S6的处理,将在后述的第2行以后的读取处理中进行说明。
接着,运算控制部6对是否读取到最后的第n行进行判定(步骤S5)。运算控制部6判定为未读取到最后的第n行(判定为“否”时),返回到上述步骤S2的处理,执行下一行即第2行的读取。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2的处理中,通过CCD线传感器38输出第2行的图像信号时,使AFE 39对该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并使被数字化的第2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而且,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3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不是第1行的读取(判定为“否”时),生成用于表示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存储的第1行与第2行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级差的差分数据,使该差分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步骤S6)。而且,上述差分数据表示亮度、对比度和伽马之中至少亮度的级差。
如此,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6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的扫描行之间的级差的差分数据,使该差分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例如,运算控制部6在执行第3行的读取时,在上述步骤S6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第2行与第3行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级差的差分数据。即,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6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前一个读取的扫描行与当前读取的扫描行的级差的差分数据。
而且,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6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4的处理中,使输出了第2行的图像信号的CCD线传感器38执行初始化。接着,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5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未读取到最后的第n行(判定为“否”),而返回到上述步骤S2的处理,执行下一行即第3行的读取。
以后,运算控制部6为了读取第3行~最后的第n行,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2~6的处理。其结果是第一图像数据中的第1行至第n行的n个图像数据与第一图像数据中的n-1个差分数据被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而且,运算控制部6执行最后的第n行的图像数据的读取时,在上述步骤S5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读取到最后的第n行(判定为“是”),而转移至步骤S7的处理。即,运算控制部6在完成最后的第n行的读取时,通过使托架驱动用电机(图示省略)沿反方向旋转驱动,从而使全速率托架35和半速率托架36向着位于轨道左端的规定的初始位置而开始向左方向移动(步骤S7)。
通过上述步骤S7的处理,减光材料3A滑动到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右端即LED35a与原稿P之间(从上方覆盖LED 35a的位置)。这里,对位于从LED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的减光材料3A滑动到LED 35a与原稿P之间的机制进行说明。如图7的(a)所示,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进行折返前,即全速率托架35在向右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被第二抵接部3D的抵接部件d1从右侧抵接并按压。但是,由于减光材料3A位于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左端,因此并不滑动。
而且,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进一步向右方向移动时,以按下被弹性部件d2从下方支撑的抵接部件d1的方式在抵接部件d1之上通过,如图7的(b)所示,移动到第二抵接部3D的抵接部件d1的右侧。
然后,全速率托架35在上述步骤S7的处理中,开始向左方向的移动。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开始向左方向移动时,被第二抵接部3D的抵接部件d1从左侧抵接。其结果是减光材料3A从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左端滑动到右端,即滑动到LED 35a与原稿P之间(从上方覆盖LED 35a的位置)。而且,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时,以按下抵接部件d1的方式在抵接部件d1之上通过,如图7的(c)所示,移动到第二抵接部3D的抵接部件d1的左侧。
接着,运算控制部6在减光材料3A位于LED 35a与原稿P之间的状态下,即在与去程相比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减少了的状态下,一边使全速率托架35和半速率托架36向左方向移动,一边驱动LED 35a和CCD线传感器38。运算控制部6使CCD线传感器38按照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行的第n行、第n-1行、第n-2行的顺序读取原稿P的图像直到最后的第1行,使读取结果所得到的第二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具体而言,首先,运算控制部6通过CCD线传感器38接收被原稿P反射的读取光并输出第n行的图像信号时,使AFE 39将该图像信号转换为被数字化的图像数据,并使该第n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步骤S8)。如此,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8的处理中,使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接着,运算控制部6对当前执行的原稿P的读取是否为第n行的读取进行判断(步骤S9)。这里,运算控制部6判定为是第n行的读取(判定为“是”)时,使输出了第n行的图像信号的CCD线传感器38执行初始化(步骤S 10)。此外,对于在上述步骤S9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否时所执行的步骤S12的处理,将在后述的第n-1行以后的读取处理中进行说明。
接着,运算控制部6对是否读取到最后的第1行进行判定(步骤S11)。运算控制部6判定为未读取到最后的第1行(判定为“否”时),返回上述步骤S8的处理,执行下一行即第n-1行的读取。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8的处理中,通过CCD线传感器38输出第n-1行的图像信号时,使AFE 39对该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并使被数字化的第n-1行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而且,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9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不是第n行的读取(判定为“否”时),生成用于表示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存储的第n-1行与第n行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级差(亮度级差)的差分数据,使该差分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步骤S12)。如此,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12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的扫描行之间的级差的差分数据,使该差分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例如,运算控制部6在执行第n-2行的读取时,在上述步骤S 12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第n-2行与第n-1行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级差的差分数据。即,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12的处理中,生成用于表示当前读取的扫描行与前一个读取的扫描行的级差的差分数据。
而且,运算控制部6在上述步骤S1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10的处理中,使输出了第n-1行的图像信号的CCD线传感器38执行初始化。接着,运算控制部6在步骤S11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未读取到最后的第1行(判定为“否”),而返回到上述步骤S8的处理,执行下一行即第n-2行的读取。
以后,运算控制部6为了读取第n-2行~最后的第1行,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8~12的处理。其结果是第二图像数据中的第n行至第1行的n个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中的n-1个差分数据被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3中。
而且,运算控制部6执行最后的第1行的图像数据的读取时,在上述步骤S11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读取到最后的第1行(判定为“是”),而转移至步骤S13的处理。即,运算控制部6在完成最后的第1行的读取时,对已移动到轨道左端的初始位置附近的全速率托架35进行控制以使减光材料3A滑动到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步骤S13)。
执行上述步骤S13的处理后的结果为减光材料3A滑动到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左端、即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这里,针对位于LED 35a与原稿P之间的减光材料3A滑动到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移的位置的机制进行说明。如图8的(a)所示,全速率托架35向左方向移动时,减光材料3A被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从左侧抵接并按压。但是,由于减光材料3A位于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右端,因此并不滑动。
然后,减光材料3A在与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相抵接后,全速率托架35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时,以按下被弹性部件c2从下方支撑的抵接部件c1的方式在抵接部件c1之上通过,如图8的(b)所示,移动到第一抵接部3C的左侧。
然后,全速率托架35向着初始位置开始向右方向移动。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开始向右方向移动时,被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从右侧抵接。其结果是减光材料3A从支撑部3B中的导轨b1的右端到左端,即滑动到从LED 35a与原稿P之间偏离的位置。而且,减光材料3A在全速率托架35进一步向右方向移动时,以按下抵接部件c1的方式在抵接部件c1之上通过,如图8的(c)所示,移动到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的右侧。全速率托架35在图8的(c)所示的初始位置处停止。
接着,运算控制部6通过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步骤S14),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为通过使全速率托架35向右方向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中移动)而生成的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为通过使全速率托架35在与去程相比减少了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的状态下向左方向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中移动)而生成的数据。
具体而言,运算控制部6通过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在步骤S6的处理中生成的差分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在步骤S 12的处理中生成的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第一图像数据的扫描行(超过规定的阈值且与第二图像数据不同的第一图像数据的扫描行)。此外,此时,运算控制部6还可以比较对第二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进行了级别调整(例如调亮)后得到的图像数据(第四图像数据)与第一图像数据的差分数据。另外,运算控制部6在进行级别调整时,在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和伽马调整之中至少进行亮度调整即可。
接着,运算控制部6将与检测出异常的原稿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级别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数据(第三图像数据)(步骤S15)。即,运算控制部6将级差超过规定的阈值且与不同的扫描行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级别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数据。此外,该级别调整也在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和伽马调整之中至少包括亮度调整。
例如,读取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信用卡等塑料制的原稿P时,通过因具有光泽的凹凸面而使带有高指向性的反射光在CCD线传感器38的特定的点聚光,从而如图9的(a)所示,在第一图像数据中,作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会产生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条纹。
运算控制部6为了对在第一图像数据中产生的条纹进行校正,而如图9的(b)所示,在回程中在与去程相比减少了读取光的光量的状态下获取第二图像数据。而且,如图9的(c)所示,运算控制部6从第二图像数据截取与在上述步骤S14的处理中检测出的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扫描行)相同位置的部分,对截取的图像数据的级别进行调整,如图9的(d)所示合成为第一图像。其结果是如图9的(d)所示第一图像被校正。而且,运算控制部6根据如此校正的第一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部4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通过对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中移动来读取的第一图像数据与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中移动并且与去程相比减少了照射到原稿的读取光的光量来读取的第二图像数据(或第四图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通过将与该异常的原稿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级别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数据(第三图像数据),从而能够在读取具有凹凸且具有光泽的原稿时也能够得到正常的图像数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所述的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LED 35a与原稿P之间配置减光材料3A,从而使从LED 35a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减少,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运算控制部6也可以通过在全速率托架35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中与去程相比减少供给到LED 35a的电力以使LED 35a的发光量减少,从而使照射到原稿P的读取光的光量减少。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运算控制部6通过对第一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第一图像数据的扫描行(原稿部分),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运算控制部6也可以通过针对每个扫描行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或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级别调整后得到的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第一图像数据的扫描行(原稿部分)。
(3)上述实施方式将在全速率托架35中搭载有LED 35a的结构适用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成为如下结构的图像读取部2适用于本发明,该结构为LED 35a固定于读取部壳体3E内而非固定于托架,通过设置于托架的反射镜来反射LED 35a发出的光用以对原稿P照射读取光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C的抵接部件c1和第二抵接部3D的抵接部件d1形成为圆锥状,但也可以代替圆锥状而为半球状。另外,弹性部件d2除了弹簧以外还可以为橡胶等。进而,还可以设置与减光材料3A相同高度的棒状的橡胶等以作为第一抵接部3C或第二抵接部3D。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上移动时取得第一图像数据,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上移动时相比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上移动时使读取光的光量减少来取得第二图像数据,但也可以是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去程上移动时使读取光的光量减少来取得第二图像数据,全速率托架35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回程上移动时使读取光的光量复原来取得第一图像数据。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稿台玻璃,放置原稿;
光源,由对所述原稿照射读取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构成;
托架,接收由所述原稿反射的所述读取光的反射光,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受光元件,呈线状排列,从所述托架接收所述读取光的反射光,并且通过所述托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读取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的图像;
箝位电路,对从所述受光元件输出的每一行的图像信号实施箝位处理;以及
A/D转换器,通过对由所述箝位电路实施了箝位处理的所述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具备:
图像校正部,通过比较第一图像数据与第二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将与所述异常的原稿部分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替换为第三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为通过所述托架一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移动一边对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照射所述读取光从而生成的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为通过所述托架一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侧移动一边对被放置于所述稿台玻璃的原稿照射比所述托架向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移动时小的光量的所述读取光从而生成的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为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至少调整了亮度后得到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减光材料,在副扫描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托架中,且具有半透光性,通过以从上方覆盖所述光源的方式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原稿之间,从而使照射到所述原稿的所述读取光的光量减少,
当所述托架移动到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的前端之后,所述减光材料滑动到所述光源与所述原稿之间,当所述托架移动到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侧的前端之后,所述减光材料滑动到从所述光源与所述原稿之间偏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校正部通过所述托架在向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侧移动时相比向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移动时减少供给到所述光源的电力,从而使照射到所述原稿的所述读取光的光量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校正部通过针对主扫描方向上的每一扫描行比较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校正部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中的差分数据,从而检测出反射光异常的原稿部分,所述差分数据示出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的扫描行之间的至少亮度的级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校正部比较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中的所述差分数据至少调整了亮度后得到的第四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的所述差分数据。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410047133.4A 2013-02-28 2014-02-11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3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9724 2013-02-28
JP2013039724A JP5799040B2 (ja) 2013-02-28 2013-02-28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164A CN104023164A (zh) 2014-09-03
CN104023164B true CN104023164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235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713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3164B (zh) 2013-02-28 2014-02-11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06783B2 (zh)
EP (1) EP2824908B1 (zh)
JP (1) JP5799040B2 (zh)
CN (1) CN104023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5615B2 (ja) * 2012-08-29 2015-04-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4272B1 (ja) * 2015-11-18 2017-02-22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0839A (ja) * 1994-02-28 1995-09-12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H09219769A (ja) 1995-12-05 1997-08-19 Ricoh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原稿読み取り・再現装置
JP3834354B2 (ja) * 1996-06-06 2006-10-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H1023226A (ja) * 1996-07-04 1998-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0295422A (ja) * 1999-04-07 2000-10-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量調節方法
EP1307039A3 (en) * 2001-10-26 2005-09-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JP2004070187A (ja) 2002-08-09 2004-03-04 Ricoh Co Ltd 原稿照明装置、スキャナ装置及び複写機
JP2005027110A (ja) * 2003-07-03 2005-01-27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750955B2 (en) * 2004-08-31 2010-07-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camera using the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471417B1 (en) * 2005-03-17 2008-12-30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source point for an image-retouching tool
JP2006332953A (ja) * 2005-05-25 2006-12-07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カード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20025B2 (ja) * 2005-11-29 2011-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201008B2 (ja) * 2006-02-21 2008-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入力方法
US8203764B2 (en) * 2007-06-27 2012-06-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hased illumination method for image capture system
JP2009021729A (ja) * 2007-07-11 2009-01-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2738B2 (ja) * 2007-12-26 2012-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118721A (ja) * 2008-11-11 2010-05-27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5741070B2 (ja) * 2011-03-03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060557B2 (ja) * 2012-08-13 2017-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9040B2 (ja) 2015-10-21
US9106783B2 (en) 2015-08-11
US20140240796A1 (en) 2014-08-28
EP2824908B1 (en) 2019-04-17
CN104023164A (zh) 2014-09-03
EP2824908A1 (en) 2015-01-14
JP2014168192A (ja) 2014-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430B (zh) 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97858C (zh) 图像读取设备
US8248670B2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ying document size detection periods
CN1051912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原稿尺寸检测方法
US7615768B2 (en) Document original size detecting device
US20160150109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36011A (zh) 操作面板及具备该操作面板的电气器具
CN104023164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11301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ocument sheet width detecting method
US20070286657A1 (en) Paper discharge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63521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acquires of appropriate white reference data, image rea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0487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72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488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3850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53226B2 (en) Image reading and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open/closing detection portion wherein a sensor detects the movable member moving in the guide ho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en/closed state of the cover
CN1040206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405517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286087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2674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399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633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957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65154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1177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