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161B -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161B
CN104023161B CN201410070763.3A CN201410070763A CN104023161B CN 104023161 B CN104023161 B CN 104023161B CN 201410070763 A CN201410070763 A CN 201410070763A CN 104023161 B CN104023161 B CN 104023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unit
reading
sliding part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07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3161A (zh
Inventor
大友康平
井野司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3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3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2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using a belt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engaging a r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95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ease of assembly, allowing access to the scanning elements, integrated reinforc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2Details of scanning carriage or moving picture-bearing surface support, e.g. bearing contact with guide r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58Add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scanning resolution or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6Actively compensating for disturbances, e.g.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读取装置包括读取单元和限制读取单元的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读取单元包括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部分、保持读取部分的保持部分。保持部分具有第一表面。读取单元还包括与移动限制单元接触地移动的滑动部分。滑动部分具有面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区设在保持部分的第一表面与滑动部分的第二表面之间,以便形成预定间隙。

Description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介质的图像的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读取装置的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用于读取介质(即,文件)的图像的读取部的装置是已知的,如,复合装置。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开第2010-136051(段落0038至0044)中公开了此类装置。
在此方面,在振动施加到读取部时,存在提高读取精度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施加振动时提高读取精度的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读取装置,其包括读取单元和限制读取单元的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读取单元包括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部分和保持读取部分的保持部分。保持部分具有第一表面。读取单元还包括与移动限制单元接触地移动的滑动部分。滑动部分具有面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读取单元还包括设在保持部分的第一表面与滑动部分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区,以形成预定间隙。
利用此类构造,在施加振动时提高读取精度变得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文所述的读取装置的复合装置。
本发明的适用性的其它范围将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明显。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在指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是仅通过图示的方式给出的,因为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变型将从该详细描述中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读取装置的复合装置的前视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复合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装置的扫描仪部的构造的截面视图;
图4A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文件盖单元闭合的状态下的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4B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文件盖单元开启的状态下的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读取装置的平台单元的顶部透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CIS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和移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8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截面视图;
图9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10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1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截面视图;
图12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移动的透视图;
图13A为示出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中的振动传递的示意图;
图13B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中的振动传递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为示出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的CIS单元和滑动件的振动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5A和15B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CIS单元和滑动件的振动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6A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托架单元的截面视图;
图16B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的托架单元的截面视图;
图1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18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19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截面视图;
图20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单元和移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21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移动的透视图;
图22A为示出在滑动件经历蠕变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托架与滑动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2B为示出在滑动件经历蠕变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托架与滑动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24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25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截面视图;
图2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截面视图;
图27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28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滑动件的顶部透视图;以及
图29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托架和滑动件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变型。
第一实施例
<复合装置的整体构造>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读取装置的复合装置的构造。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装置1的前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复合装置1的截面视图。在图1中,X方向和Y方向限定为由图1中的箭头所示。X方向和Y方向彼此垂直。此外,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两者的方向称为Z方向。这里,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两者的平面(即,XY平面)为水平表面,而Z方向为竖直方向。
如图1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装置1包括打印机部2(即,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仪部3(即,读取装置)。在该示例中,打印机部2包括LED(发光二极管),且构造成在记录片材(即,记录介质)上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彩色图像。然而,打印机部2不限于此类构造。打印机部2还可构造成通过使用激光方法、喷墨方法、点阵冲击方法等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打印机部的构造>
如图2中所示,打印机部2包括供给记录片材的供给单元21(即,介质供给单元)、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2、将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上的定影单元25、以及排出记录片材的排出单元26。
供给单元21包括供给盒211(即,介质储存单元)。供给盒211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部2的外壳2a上。供给盒211包括放置板212,该放置板212用于将记录片材放置于其上。供给辊213(即,介质供给部件)被提供以便接触放置在放置板212上的记录片材的前方端(leading end)(即,前端(front end))。分离件214被提供以便面对供给辊213。分离件214被提供用于一个接一个地分离记录片材。
供给辊213在图2中围绕平行于Y方向的旋转轴线而逆时针旋转。供给辊213旋转来从放置板212一个接一个地供给记录片材到传送通路(即,介质传送通路)中来用于图像形成。
一对对准辊215和一对传送辊216沿记录片材的传送通路提供。对准辊215和传送辊216围绕平行于Y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对准辊215校正由供给辊213供给的记录片材的偏斜,且进一步传送记录片材。传送辊216朝下文所述的图像形成部22传送(从对准辊215传送的)记录片材。
传感器271,272和273沿记录片材的传送通路提供。传感器271,272和273构造成检测记录片材的通过。传感器271设置在对准辊215的上游。传感器271的检测信号用于确定开始对准辊215的旋转的时间。传感器272设置在传送辊216的上游。传感器272的检测信号用于确定开始传送辊216的旋转的时间。传感器273设在传送辊216的下游。传感器273的检测信号用于确定开始下文所述的相应的LED头233发光的时间。
图像形成部22设在供给单元21上方。图像形成单元22包括处理单元(即,图像形成单元)23K,23Y,23M和23C和传递单元24。
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以此顺序沿记录片材的传送通路布置。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构造成通过使用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色粉(即,显影剂)而形成色粉图像(即,显影剂图像)。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具有除色粉外相同的构造,且因此共同地称为处理单元23。
处理单元23包括感光鼓231(即,作为图像承载体或潜像承载体)、充电辊232(即,充电部件)、显影辊234(即,显影剂承载体)、供应辊235(即,显影剂供应部件)、以及色粉盒236(即,显影剂储存体)。
感光鼓231可围绕平行于Y方向的旋转轴线沿一个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辊232和显影辊234以此顺序沿感光鼓231的旋转方向布置。LED(发光二极管)头232(即,曝光装置)沿感光鼓23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充电辊232与显影辊234之间。
感光鼓231大致为筒体的形式,且具有在其表面上的感光层(即,电子生成层和电子传递层)。充电辊232施加有预定的充电电压。充电辊232对感光鼓231的表面(即,感光层)均匀地充电。LED头233发光,以便照射感光鼓231的表面(已经由充电辊232均匀地充电)来形成潜像。显影辊234施加有预定的显影电压。显影辊234利用色粉而在感光辊23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且形成色粉图像(即,显影剂图像)。供应辊235将色粉供应至显影辊234。色粉盒236可拆卸地安装到处理单元23的主体上。色粉盒236将色粉供应至显影辊234和供应辊236。
传递单元24设置在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下方。传递单元24包括由环形带制成的传递带241。传递带241卷绕驱动辊242和从动辊243。驱动辊242围绕平行于Y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以移动传递带241。传递带241在传递带241的表面处静电地吸引记录片材,且在X方向上沿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传送记录片材。
传递单元24还包括四个传递辊244,其分别被提供以便面对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的感光鼓231。传递辊244经由传递带241压制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的感光鼓231。传递辊244施加有预定传递电压。传递辊244将色粉图像从感光鼓231的表面传递至记录片材。
定影单元25沿记录片材的传送通路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2的下游。定影单元25构造成加热并推压(色粉图像已经传递到的)记录片材,以将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上。例如,定影单元25包括具有内部热源的定影辊251和压制定影辊251的压力辊252。
排出单元26沿记录片材的传送通路设置在定影单元25的下游。排出单元26包括一对排出辊261和另一对排出辊262。排出单元26将(色粉图像已经由定影单元25定影的)记录片材排出到打印机部2的外侧。堆积部分263设在覆盖打印机部2的外壳2a的上部的顶盖2f上。排出的打印片材位于堆积部分263上。
回头参看图1,一对支杆2b和2c设在打印机部2的外壳2a上。支杆2b设置在外壳2a的左端(即,沿-Y方向的端部)上。支杆2b具有用于旋转地支承扫描仪部3的旋转支承部分2d。支杆2c设在外壳2a的右端(即,沿+Y方向的端部)上。支杆2c在扫描仪部3闭合的状态下接触扫描仪部3的底表面。
支杆2b制造成比支杆2c更粗,以便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该实施例中,电源单元、驱动马达、齿轮、控制电路板、高压板和线缆(未示出)设在支杆2b下方。
<扫描仪部的构造>
扫描仪部3设在打印机部2上方。扫描仪部3由支杆2b和2c支承。图3为示出扫描仪部3的构造的截面视图。扫描仪部3包括平台单元30(即,文件读取台)和文件盖单元35(即,文件保持部)。操作面板33(图1)设在平台单元30的前侧(即,+X侧)上。操作面板33由使用者操作来操作复合装置1。
如图3中所示,平台单元30包括由透射光的材料(例如,透明玻璃)制成的文件放置板31。文件放置板31的表面为文件(即,读取介质)放置于其上的文件放置表面32。CIS(接触图像扫描仪)单元7设在文件放置板31下方。CIS单元7(即,读取部分)构造成读取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上的文件的图像。CIS单元7安装在下文将描述的托架单元4(即,读取单元)上。
文件盖单元35包括文件托盘36、文件宽度引导件37、文件传送装置38和文件收纳部分39。
文件托盘36为用于放置多个文件的托盘。文件宽度引导件37用于在文件托盘36上沿宽度方向(即,X方向)限定文件的位置。文件宽度引导件37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文件的两侧上。文件传送装置38构造成从文件托盘36朝文件放置板31一个接一个地传送文件。文件传送装置38也称为自动文件供给器(ADF)。文件收纳部分39为由文件传送装置38传送的文件所放置的部分。
文件传送装置38包括用于将文件从文件托盘36一个接一个地供给的拾取辊38a和分离垫38b。文件传送装置38还包括沿文件传送通路38c传送(由拾取辊38a和分离垫38b供给的)文件的一对传送辊38d,以及将传送的文件排出至文件收纳部分39的一对排出辊38e。
文件保持部件38f设在文件传送通路38c的底部上。文件保持部件38f构造成保持(沿文件传送通路38c传送的)文件抵靠文件放置板31。螺旋弹簧38(即,偏压部件)设在文件保持部件38f的上侧上。螺旋弹簧38朝文件放置板31偏压文件保持部件38f。文件保持部件38f和文件放置板31限定读取位置(在使用文件传送通路38的情况下)。
在使用文件传送通路38的情况下,文件托盘36上的文件通过拾取辊38a和分离垫38b一个接一个地供给到文件传送通路38c中。各个文件沿文件传送通路38c由传送辊38d传送。文件被传送,且由文件保持部件38f保持抵靠文件放置板31。CIS单元7读取被传送经过读取位置的文件的图像。
在此方面,文件盖单元35可旋转,以便开启文件放置板31。图4A为示出文件盖单元35闭合的状态下的复合装置1的侧视图。图4B为示出文件盖单元35开启的状态下的复合装置1的侧视图。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文件盖单元35由平行于Y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a支承。旋转轴3a设置在平台单元30的后部处。文件盖单元35可在如图4A中所示的闭合位置与图4B中所示的开启位置之间旋转。在图4A中所示的闭合位置,文件盖单元35覆盖文件放置表面32。在图4B中所示的开启位置,文件盖单元35开启文件放置表面32。例如,文件盖单元35的旋转角为90度。
在文件盖单元35处于如图4A中所示的闭合位置的状态中,文件传送装置38传送文件,且CIS单元7在原始位置(即,固定位置)处读取传送的文件。
相反,在文件盖单元35处于如图4B中所示的开启位置的状态中,使用者将文件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上,且CIS单元7在沿文件的表面的Y方向上移动时读取文件,如下文所述。
<托架单元>
图5为示出平台单元30的顶部透视图。图5中省略了文件盖单元35(图4)。托架单元4(即,读取单元)设在平台单元30上。托架单元4包括CIS单元7(即,读取部分)。
CIS单元7设置成邻近文件放置板31的下表面。CIS单元7读取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即,文件放置板31的上表面)上的文件的图像。
图6为示出CIS单元7的构造的示意图。CIS单元7包括第一光源71、第二光源72、光导板73(构成光学系统)、棒形透镜阵列74和多个成像元件75。光导板73和棒形透镜阵列74构成光学系统。各个成像元件75例如由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形成。
成像元件75沿平行于CIS单元7的纵向方向的X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布置。尽管为了方便图示,在图6中示出了14个成像元件75,但成像元件75对应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的数目。
各个光源71和72均包括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在该示例中,各个光源71和72均包括发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光的三个LED。
光导板73在X方向上为长形的。光导板73的两个端部表面(即,入射表面)分别面对光源71和72。由光源71和72发射的光进入光导板73,且从光导板73的上表面(即,离开表面)朝文件放置板31(图5)发射。
棒形透镜阵列74包括沿X方向布置的透镜元件(即,棒形透镜)。各个透镜元件均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成像元件75的离开侧上。各个透镜元件均构造成将在文件的表面处反射的光聚焦到对应的一个成像元件75上。
当以彩色模式读取文件时,各个光源71和72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LED以高速切换来以红光、绿光和蓝光照亮文件放置表面32上的文件。在文件的表面处反射的光经由棒形阵列74入射到成像元件75上。成像元件75将入射光(即,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7为示出托架单元4和用于移动托架单元4的移动机构的透视图。图8为示出托架单元4的构造的截面视图。如图7中所示,托架单元4(即,读取单元)包括CIS单元7(即,读取部分)、滑动件5(即,滑动部分)和托架6(即,保持部分)。
如图8中所示,CIS单元7包括一对轴7a和7b。轴7a和7b彼此同轴,且沿X方向延伸(即,CIS单元7的纵向方向)。轴7a和7b接合托架6的轴收纳部分6a和6b。轴收纳部分6a和6b沿X方向形成在托架6的两端上。即,CIS单元7被支承,以便可围绕轴7a和7b沿X方向旋转。轴7a和7b沿-Y方向设置在CIS单元7的一端处(见图3)。
此外,一对螺旋弹簧7c和7d(即,偏压部件)设在CIS单元7的底表面与托架6之间。螺旋弹簧7c和7d将CIS单元7朝文件放置板31偏压。一对接触部分7e和7f设在CIS单元7的上表面上(即,面对文件放置板31的CIS单元7的表面)。接触部分7e和7f接触文件放置板31。接触部分7e和7f由具有优异的滑动性质和高自润滑性质的材料形成。接触部分7e和7f沿X方向设置在CIS单元7的两端附近。
利用此类构造,托架单元7在接触部分7e和7f通过螺旋弹簧7c和7d的力压制文件放置板31的状态下沿Y方向移动。因此,防止了CIS单元7沿X方向倾斜。
如图7中所示,用于移动托架单元4的移动机构包括沿Y方向引导托架单元4的轴10(即,移动限制单元),以及用于移动托架单元4的定时带11(即,驱动部件)。移动机构还包括驱动滑轮15和定时带11所围绕的从动滑轮16、用于使驱动滑轮15旋转的马达18(即,驱动源),以及用于将马达18的旋转传递至驱动滑轮15的惰轮17。
图9为示出托架6和滑动件5的底部透视图。托架6具有沿X方向伸长的矩形形状。托架6具有在与CIS单元7被保持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在该示例中为下侧)上的抵靠表面60(即,抵靠部分或第一表面)。抵靠表面60平行于XY平面。接合部分62、凸形部分63和64(即,配合部分或定位部分)和凸起65和66(即,固定部分)沿-Z方向(即,朝滑动件5的方向)从抵靠表面60突出。
在该示例中,抵靠表面60沿X方向设在包括托架6的中心部分的预定区域中。接合部分62设置在从托架6的中心部分转移预定量的位置处。凸形部分63和64沿X方向设置在相对于托架6的中心部分彼此对称的位置处。凸起65和66沿X方向设置在相对于托架6的中心部分彼此对称的位置处。这些凸起65和66沿X方向设置在凸形部分63和64的外侧。
抵靠表面60为与固定到托架6的下表面上的滑动件5接触的表面。接合部分62接合定时带11。凸形部分63和64分别接合配合孔53和长形孔54(下文所述),以确定滑动件5的位置。凸起65和66具有螺纹孔(即,内螺纹)65a和66a。用于将滑动件5固定到托架6上的螺钉67和68分别接合螺纹孔65a和66a。
例如,托架6由作为第一树脂的PPS/PS(即,由聚苯醚和聚苯乙烯构成的聚合物合金)形成。更具体而言,托架6由Asahi Kasei公司制造的"Xyron"(商标)形成。这在防止托架6沿纵向方向变形中是有效的。
图10为示出滑动件5的顶部透视图。滑动件5固定到托架6上。滑动件5具有接触托架6的抵靠表面60的接触表面51和52(即,第一接触部分),以及沿X方向设在接触表面51和52之间的凹形部分50(即,第二凹部)。此外,接合部分55(即,可滑动的接触部分)设在与接触表面51和52相对的滑动件5的一侧(在该示例中为下侧)上。
接触表面51和52沿X方向设置在凹形部分50的两侧上。此外,接触表面51和52平行于XY平面。换言之,各个接触表面51和52均沿X方向(即,托架6的纵向方向)延伸,且还沿Y方向(即,轴10的轴向方向)延伸。接触表面51和52沿Z方向处于相同位置(即,在相同平面上)。
凹形部分50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底表面50a(即,第二表面)。底表面50a设置在从接触表面51和52向下(即,远离托架6的方向)转移的位置处。阶梯部分51a和52a形成在底表面50a与接触表面51和52之间。阶梯部分51a和52a沿X方向设置在接合部分55(下文所述)外侧。
接合部分55设置在滑动件5的下侧(即,沿-Z方向的一侧)上。换言之,接合部分55设置在与接触表面51和52相对的一侧上。接合部分55沿X方向位于阶梯部分51a与阶梯部分52a之间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在此方面,用语"大致中心部分"是指相对于中心部分在±20%的范围中的部分。接合部分55沿Y方向延伸,即,轴10的轴向方向(即,托架单元4的移动方向)。接合部分55为与轴10可滑动地接触的接触部分。
通孔59形成在滑动件5的凹形部分50上。托架6的接合部分62经由通孔59插入。配合孔53(即,配合部分)形成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上。托架6的凸形部分63配合到配合孔53中。长形孔54(即,配合部分)形成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2上。托架6的凸形部分64配合到长形孔54中。滑动件5和托架6的相对位置在XY平面中通过将凸形部分63配合到配合孔53中和将凸形部分64配合到长形孔54中来确定。
通孔57形成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上。螺钉67经由滑动件5的通孔57插入,且接合托架6的螺纹孔65a(图9)。通孔58形成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2上。螺钉68经由滑动件5的通孔58插入,且接合托架6的螺纹孔66a(图9)。
滑动件5沿轴10可滑动地移动。因此,在轴10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滑动件5优选为由相对于金属具有低摩擦系数和鉴于耐磨和滑动性质具有高的自润滑性质的材料形成。例如,滑动件5由作为第二树脂的POM(聚氧甲烯)形成。
托架6和滑动件5具有不同的形状,且由不同材料制成。即,托架6和滑动件5具有不同的自然频率。
图11为示出托架6和滑动件5的截面视图。当上述螺钉67和68(图9)接合螺纹孔65a和65b时,托架6的抵靠表面60接触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和52,以便托架6和滑动件5固定到彼此上。在此方面,CIS单元7已经安装到托架6上。以此方式,托架单元4组装为整体。托架6的接合部分62突出滑动件5的通孔59,且接合定时带11。
在此状态中,间隙C(即,第一区)形成在托架6的抵靠表面60与滑动件5的底表面50a之间。间隙C沿X方向(即,托架6的纵向方向)相对于轴10的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此外,间隙C设置在轴10与托架6之间的区。
在该实施例中,从滑动件5的中心(在该示例中,接合部分55的中心)沿X方向到各个阶梯部分51a和52a的距离W1/2(图10)为17mm。阶梯部分51a与阶梯部分52a之间的距离W1(图10)为34mm。因此,沿X方向的间隙C的尺寸(宽度)Wa为34mm。在该示例中,沿X方向的CIS单元7的尺寸(长度)为236mm。因此,沿X方向的间隙C的尺寸Wa对应于X方向上的CIS单元7的尺寸的大约14%。
在此方面,沿X方向的间隙C的尺寸Wa优选为相对于沿X方向的CIS单元7的尺寸(长度)在从3%至50%的范围中。此外,沿X方向的间隙C的尺寸Wa优选为大于轴10的外径(在该实施例中,6mm),这提供了抑制直接从轴10传递的振动的效果。此外,当沿X方向的间隙C的尺寸Wa小于沿X方向的CIS单元7的尺寸(长度)的一半时,存在抑制直接从轴10传递的振动的进一步的效果。
回头参看图7,轴10沿Y方向延伸,且具有比托架单元4的移动范围更长的长度。沿Y方向(即,轴向方向)的轴10的两端固定到平台单元30的框架34(图5)上。轴10例如由金属形成。
驱动滑轮15设置在轴10的端部(在该示例中,沿+Y方向的端部)附近。驱动滑轮15与旋转传递到的齿轮部分整体结合形成。从动滑轮16设置在轴10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沿-Y方向的一端)附近。定时带11(即,环形带)卷绕驱动滑轮15和从动滑轮16。
惰轮17接合驱动滑轮15的齿轮部分。马达18具有马达齿轮固定到其上的输出轴。马达齿轮接合惰轮17。因此,惰轮17将马达18的旋转传递至驱动滑轮15。
图5中所示的操作面板33具有被按压来开始读取图像的开关33a。当按压开关33a时,马达18开始根据控制单元(未示出)的指令旋转。马达18的旋转经由惰轮17传递至驱动滑轮15。驱动滑轮15的旋转引起定时带11(卷绕驱动滑轮15和驱动滑轮16)移动。当定时带11移动时,托架单元4通过在定时带11与托架6的接合部分62之间接合而沿Y方向移动。
<复合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复合装置1的操作。这里,将描述在使用者打开如图4B中所示的扫描仪部3的文件盖单元35且将文件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上的状态。
<读取操作>
将使用者将文件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上且按压操作面板33的开关33a(即,图像读取开关)时,控制单元开始文件的读取操作。即,CIS单元7的光源71和72(图6)发出三种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光,同时在高速下切换颜色。由光源71和72发射的光由光导板73引导,且以光照亮放置在文件放置表面32上的文件。来自于文件的反射光经由微透镜阵列74入射在成像元件75上。以此方式,CIS单元7沿X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读取文件的线图像。
当CIS单元7开始读取线图像时,马达18开始旋转以使托架单元4(包括CIS单元7)沿Y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图12为示出托架单元4的移动的透视图。
马达18开始沿由图12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当马达18旋转时,接合马达齿轮的惰轮17也旋转,且接合惰轮17的驱动滑轮15也旋转。当驱动滑轮15旋转时,卷绕驱动滑轮15和驱动带16的定时带11移动。此外,CIS单元7安装于其上的托架6通过定时带11与托架6的接合部分62(图11)之间的接合而沿图12中的箭头B所示的+Y方向移动。
托架单元4以一种方式沿Y方向移动,使得接合部分55沿轴10滑动,且使得由螺旋弹簧7c和7d(图8)偏压的CIS单元7的接触部分7e和7f(图8)压制文件放置板31的下表面。即,托架单元4的CIS单元7沿Y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同时沿X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读取线图像。以此方式,CIS单元7读取文件的二维图像。
当托架单元4沿Y方向到达可移动范围的末端时,CIS单元7终止读取线图像,且马达18停止旋转。此后,马达18开始沿相反方向旋转,且使托架单元4沿-Y方向移动至原始位置。以此方式,由扫描仪部3完成了文件的读取操作。
此外,如果上文所述的开关33a为用于开始复印操作的开关,则打印机部2执行下文所述的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操作>
当如上文所述由扫描仪部3完成读取操作时,控制单元引起打印机部2(图2)开始图像形成操作。首先,供给辊213开始旋转来从供给盒211一个接一个地供给记录片材到传送路径中。此外,对准辊215和传送辊216朝图像形成部22传送记录片材。
在图像形成部22中,驱动辊242旋转以移动传递带241。传递带241通过吸引来保持记录片材,且传送记录片材。记录片材被传送经过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
在各个处理单元23中,感光鼓231旋转,且充电辊232、显影辊234和供应辊235也旋转。充电辊232对感光鼓23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LED头233发光,以便基于由扫描仪部3读取的图像信息根据相应的颜色的图像数据来使感光鼓231的表面曝光,且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31的表面上。
感光鼓231的表面上的潜像通过显影辊234以色粉显影,且色粉图像(即,显影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31的表面上。色粉图像通过施加到传递辊244上的传递电压来从感光鼓231的表面传递至传递带241上的记录片材。
以此方式,由处理单元23K,23Y,23M和23C形成的相应颜色的色粉图像传递至传递带241上的记录片材上。(色粉图像已经传递至其上的)记录片材由传递带241进一步传送至定影单元25。
在定影单元25中,定影辊251和压力辊252夹住记录片材,且施加热和压力到记录片材上。利用热和压力,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上。色粉图像定影到其上的记录片材由排出辊261和262排出,且放置于堆积部分263上。以此方式,图像形成操作完成。
这里,已经描述了读取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连续地执行的复印操作。然而,读取操作不限于在复印操作中执行。例如,读取操作可在传真传送操作中执行,其中文件作为数据被读取和传送。此外,读取操作可在扫描操作中执行,其中文件被读取和储存在服务器等。
<作用和效果>
在上文所述的读取操作中,为了使托架单元4沿轴10平稳地移动,所需的是提供滑动件5的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的微小间隙。然而,如果提供此类间隙,则振动可在托架单元4沿轴10移动时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生成。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可从滑动件5传递至托架6,且可传递至CIS单元7。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间隙C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因此,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即,传递至滑动件5的中心部分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递至托架6。结果,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可被抑制,且通过CIS单元7读取的精度可提高。
图13A为示出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中的振动传递的示意图。图13B为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中的振动传递的示意图。在比较示例(图13A)的托架单元中,滑动件5C没有凹形部分50。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图13B)的托架单元4的那些相同。
换言之,在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中,滑动件5C的上表面(即,+X侧上的表面)完全接触托架6的抵靠表面60。相反,在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中,滑动件5C的凹形部分50的两侧上的接触表面51和52接触托架6的抵靠表面60。
在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中,在滑动件5C的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从滑动件5C的整个上表面以在如图13A中的箭头所示的较宽范围传递至托架6。因此,托架6很可能振动。托架6的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且可引起读取精度变差。
相反,在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中,间隙C形成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因此,从滑动件5到托架6的振动的传递不太可能发生。具体而言,由于间隙C沿X方向设置在滑动件5的中心部分处,则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设置在滑动件5的大致中心部分处)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生成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递至托架6。因此,变得可能的是有效地抑制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且提高读取精度。
图14A和图14B为示出图13A中所示的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的CIS单元7和滑动件5C的振动的测量结果。CIS单元7(图14A)的振动通过将加速传感器安装到CIS单元7上来测量。滑动件5C(图14B)的振动通过将加速传感器安装到滑动件5C上来测量。在图14A和图14B中,水平轴线代表时间(秒),且竖直轴线代表加速度(m/s2)。
图15A和图15B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的CIS单元7和滑动件5的振动的测量结果的图表。在图15A和图15B中,水平轴线代表时间(秒),且竖直轴线代表加速度(m/s2)。
如图14A中所示,比较示例的托架单元的CIS单元7的振动大。这是因为滑动件5C和托架6在如图13A中所示的较大区域内彼此接触。当滑动件5C和托架6以较大区域彼此接触时,振动很有可能从滑动件5传递至托架6,且CIS单元7很有可能振动。此外,托架6的振动也传递至滑动件5,且因此滑动件5的振动如图14B中所示也为较大。
相反,如图15A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的CIS单元7的振动相比于比较示例受到抑制。这是因为间隙C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如图13B中所示。当间隙C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时,从滑动件5到托架6的振动传递被抑制,且因此,振动向CIS单元7的传递被抑制。此外,由于托架6的振动被抑制,故从托架6到滑动件5的振动的传递也被抑制,且因此滑动件5的振动如图15B中所示被抑制。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间隙C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且因此从滑动件5到托架6的振动传递可被抑制。结果,由托架6保持的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可提高读取精度。
具体而言,由于间隙C设置在轴10与托架6之间,故变得可能的是有效地抑制(在滑动件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传递至托架6。因此,变得可能的是有效地抑制CIS单元7的振动,且提高读取精度。
更具体而言,由于间隙C沿X方向靠近振动生成源设置在滑动件5的中心部分处,故有效地抑制了振动传递至托架6。
然而,滑动件5的凹形部分50沿X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51和52之间,托架6和滑动件5可整体结合,以便托架6和滑动件5紧密彼此接触,同时间隙C设在其间。
此外,托架6和滑动件5具有不同形状,且由不同材料制成,以便托架6和滑动件5具有不同的自然频率。因此,可防止托架6和滑动件5的共振。因此,从滑动件5到托架6的振动的传递可被进一步有效地抑制。
此外,配合孔53设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上,且托架6的凹形部分63接合配合孔53。长形孔54设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2上,且托架6的凸形部分64接合长形孔54。因此,托架6和滑动件5的位置可相对于彼此确定,同时托架6和滑动件5在间隙部分C处不彼此接触。
此外,通孔57设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上,且螺钉67经由通孔57接合凸起65的螺纹孔65a。通孔58设在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2上,且螺钉68经由通孔58接合凸起66的螺纹孔66a。因此,托架6和滑动件5可固定到彼此上,同时托架6和滑动件5不会在间隙部分C处彼此接触。
因此,托架6的接合部分62经由滑动件5的通孔59突出,且接合定时带11。因此,变得可能的是确保托架6的定位精度(即,安装到托架6上的CIS单元7的定位精度)。
变型
图16A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托架单元的截面视图。图16A中所示的托架单元包括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的间隙C中的振动衰减部件9。振动衰减部件9为构造成衰减振动的部件。例如,振动衰减部件9将振动能转化成扩张/收缩、剪切或变形。振动衰减部件9的振动衰减性能通过使用损失系数表示。振动衰减部件9优选为由损失系数高于托架6和滑动件5的那些材料的材料制成。
由于振动衰减部件9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故提高了抑制振动从滑动件5到托架6的传递的效果。
在此方面,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没有设在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的部件。然而,如果存在设于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的部件(称为介入部件),则与该变型相同的效果可通过将介入部件构造为振动衰减部件9来获得。
在图16A中所示的变型中,振动衰减部件9设在间隙C中的整个区。然而,如图16B中所示,还有可能将振动衰减部件9设在间隙C中的部分区。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在滑动件5A(即,滑动部分)的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图1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5A和托架6的底部透视图。图18为示出滑动件5A的顶部透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构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构件给定有相同的参考数字。
在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滑动件5的接触表面51和52(即,第一接触部分)接触托架6的抵靠表面60,且凹形部分50设在接触表面51和52之间。相反,如图18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5A包括在沿X方向的两端上的接触表面51A和52A(即,第一接触部分)。接触表面51A和52A接触托架6的抵靠表面60。此外,接触表面501和502(即,第二接触部分)设在凹形部分50与接触表面51A和52A之间。
如图18中所示,接触表面501和502形成在滑动件5A的+Z侧(即,在面对托架6的一侧上)上。此外,接触表面501和502沿X方向设置在凹部50的两侧上。接触表面501和502平行于XY平面。接触表面51和52沿Z方向处于相同位置(即,在相同平面上)。
凹形部分50沿-Z方向(即,远离托架6的方向)从接触表面501和502凹入。阶梯部分503和504形成在凹形部分50与接触表面501和502之间。
接触表面51A和52A形成在滑动件5A的四个角上,且沿+Z方向从接触表面501和502突出。更具体而言,两个接触表面51A沿-X方向形成在接触表面501的端部上。这两个接触表面51A沿Y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501的两端处。两个接触表面52A沿+X方向形成在接触表面502的端部处。这两个接触表面52A沿Y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502的两端处。换言之,接触表面51A和52A沿X方向(即,垂直于托架单元4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和沿Y方向(即,托架单元4的移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
阶梯部分51b和51c形成在各个接触表面51A与接触表面501之间。阶梯部分51b沿X方向面对滑动件5A内侧。阶梯部分51c沿Y方向面对滑动件5A的内侧。同样,阶梯部分52b和52c形成在各个接触表面52A与接触表面502之间。阶梯部分52b沿X方向面对滑动件5A的内侧。阶梯部分52c沿Y方向面对滑动件5A内侧。
在该实施例中,从滑动件5A的中心(在该示例中,接合部分55的中心)沿X方向到各个阶梯部分503和504的距离W1/2为17mm。阶梯部分503与阶梯部分504之间的距离W1为34mm。距离W1对应于CIS单元7(236mm)的长度的大约14%。
此外,沿X方向从滑动件5A的中心(在该示例中,接合部分55的中心)到各个阶梯部分51b和52b的距离W2/2为34mm。阶梯部分51b与阶梯部分52b之间的距离W2为68mm。距离W2对应于CIS单元7的长度(236mm)的大约28%。
滑动件5A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5的那些结构相同。
图19为示出滑动件5A和托架6的截面视图。如图19中所示,间隙C形成在托架6的抵靠表面60与凹部50的底表面50a和滑动件5A的接触表面501和502之间。间隙C沿X方向相对于轴10的中心(即,接合部分55的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
托架6和滑动件5A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到彼此上。CIS单元7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到托架6。
图20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A(即,读取单元)和用于移动托架单元4A的移动机构的透视图。托架单元4A和移动机构除滑动件5A的构造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和移动机构的那些相似。
图21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A的移动的透视图。当文件的读取操作开始时,CIS单元7开始读取线图像,且马达18开始旋转,以沿Y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托架单元4A(包括CIS单元7)。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马达18开始沿由图21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且定时带11移动。CIS单元安装到其上的托架6沿由图21中的箭头B所示的+Y方向移动。托架单元4A以一种方式沿Y方向移动,使得接合部分55(图19)沿轴10滑动,且使得由CIS单元7的接触部分7e和7f(图8)压制文件放置板31。即,托架单元4的CIS单元7沿+Y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同时沿X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读取线图像。
当托架单元4A沿轴10移动时,有可能振动在滑动件5A的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间隙C设在滑动件5A与托架6之间。因此,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即,传递至滑动件5A的中心部分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递至托架6。结果,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可被抑制,且可提高通过CIS单元7读取的精度。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滑动件5A经历蠕变,但也不会减小抑制振动的传递的效果。图22A为示出当滑动件5经历蠕变时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5与托架6之间的关系的截面视图。图22B为示出当滑动件5A经历蠕变时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5A与托架6之间的关系的截面视图。
如图22A中所示,如果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5由于蠕变而翘曲,使得滑动件5的中心部分沿X方向升高,则滑动件5的凹形部分50(即,底表面50a)可接触托架6的中心部分。在此情况下,可减小抑制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的效果。
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22B中所示,滑动件5A具有凹部50的底表面50a和面对间隙C的接触表面501和502。凹部50的底表面50a和接触表面501和502构成阶梯式表面。因此,如果滑动件5A由于蠕变而翘曲,使得滑动件5A的中心部分升高,则接触表面501和502可接触托架6,但凹部50的底表面50a不接触托架6。因此,变得可能的是沿X方向在中心部分处保持滑动件5A与托架6之间的间隙C。
振动生成源(即,滑动件5A的接合部分55和轴10彼此接触的部分)沿X方向位于滑动件5A的中心部分处。因此,通过沿X方向在中心部分处保持间隙C,从而可实现抑制从滑动件5A到托架6的振动传递的效果(即,抑制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的效果)。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间隙C设在滑动件5A与托架6之间,且因此从滑动件5A到托架6的振动传递可被抑制。结果,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读取精度可提高。
此外,滑动件5A具有面对间隙C的阶梯式表面(即,凹部50的底表面50a和接触表面501和502)。因此,即使滑动件5A经历蠕变,CIS单元7的振动也可被抑制,且读取精度可提高。
在以上描述中,接触表面51A和52A(即,第一接触部分)的总数为四。然而,接触表面51A和52A的总数可小于四或大于四。为了在滑动件5A经历蠕变时实现在中心部分处沿X方向保持间隙C的效果,优选的是沿X方向和沿Y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多个第一接触部分。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滑动件5B(即,滑动部分)和托架6A(即,保持部分)的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图23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滑动件5B和托架6A的底部透视图。图24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托架6A的底部透视图。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那些构件相同的构件给定有相同的参考数字。
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间隙C形成在滑动件5的凹形部分50与托架6的抵靠表面60之间。相反,在第三实施例中,间隙C形成在滑动件5B的平坦表面与托架6A的凹形部分80(即,第一凹部)之间。
如图23中所示,托架6A具有接触表面81和82(即,第二接触部分)和形成在面对滑动件5B的一侧(即,-Z侧)上的凹形部分80。接触表面81和82面对在滑动件5B的+Z侧上的平坦表面。凹形部分80沿X方向设置在接触部分81和82之间。此外,托架6A具有沿X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81和82外的接触表面81A和82A(即,第一接触部分)。
接触表面81和82沿X方向形成在凹形部分80的两侧上。接触表面81和82平行于XY平面。接触表面81和82沿Z方向处于相同位置(即,在相同平面上)。
如图24中所示,凹形部分80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底表面80a(即,第一表面)。底表面80a设置在向上转移(沿远离滑动件5B的方向)的位置处,以形成接触表面81和82。阶梯部分83和84形成在底表面80a与接触表面81和82之间。
接触表面81A和82A沿-Z方向从接触表面81和82突出。更具体而言,两个接触表面81A沿-X方向形成在接触表面81的端部上。这些接触表面81A沿Y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81的两个端部部分上。两个接触表面82A沿+X方向形成在接触表面82的端部处。这些接触表面82A沿Y方向设置在接触表面82的两个端部部分上。换言之,接触表面81A和82A沿X方向和沿Y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
阶梯部分81b和81c形成在各个接触表面81A与接触表面81之间。阶梯部分81b沿X方向面对托架6A内侧,且阶梯部分81c沿Y方向面对托架6A内侧。同样,阶梯部分82b和82c形成在各个接触表面82A与接触表面82之间。阶梯部分82b沿X方向面对托架6A内侧,且阶梯部分82c沿Y方向面对托架6A内侧。
阶梯部分83与阶梯部分84之间的距离例如设定成与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阶梯部分503与阶梯部分504(图18)之间的距离相同。此外,阶梯部分81b与阶梯部分82b之间的距离例如设定成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阶梯部分51b与阶梯部分52b(图18)之间的距离相同。
此外,托架6A包括如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合部分62、凸形部分63和64以及凸起65和66。
图25为示出托架6A和滑动件5B的截面视图。面对托架6A(即,在+Z侧上的表面)的滑动件5B的表面制造成平坦的。换言之,滑动件5B没有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凹形部分50。滑动件5B的+Z侧上的平坦表面构成抵靠表面500(即,第二表面)。
间隙C形成在滑动件5B的抵靠表面500与凹形部分80的底表面80a和托架6A的接触表面81和82之间。间隙C沿X方向相对于轴10的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
托架6A和滑动件5B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到彼此上。CIS单元7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到托架6A。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结构相同。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当托架单元4沿轴10移动时,有可能振动在滑动件5B的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间隙C设在滑动件5B与托架6A之间。因此,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即,传递至滑动件5B的中心部分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递至托架6A。结果,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可被抑制,且通过CIS单元7读取的精度可提高。
此外,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如果滑动件5B由于蠕变而翘曲,使得滑动件5B的中心部分升高,则托架6A的接触表面81和82接触滑动件5B的抵靠表面500,但凹形部分80的底表面80a不接触滑动件5B。因此,间隙C可沿X方向在中心部分处保持在滑动件5B与托架6A之间。因此,抑制从滑动件5B到托架6A的振动传递的效果(即,抑制振动传递至CIS单元7的效果)可实现。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间隙C设在滑动件5B与托架6A之间,且因此从滑动件5B到托架6A的振动传递被抑制。结果,安装在托架6A上的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读取精度可提高。
此外,托架6A具有面对间隙C的阶梯式表面(即,凹部80的底表面80a和接触表面81和82)。利用此类构造,即使滑动件5B经历蠕变,间隙C也可沿X方向在中心部分处保持在滑动件5B与托架6A之间。因此,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读取精度可提高。
变型
在第三实施例中,托架6A的接触表面81A和82A接触滑动件5B。然而,还有可能的是,托架6A没有接触表面81A和82A。而是接触表面81和82接触滑动件5B。在此情况下,托架6A具有面对间隙C的单个表面(即,凹部80的底表面80a)。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在+Z侧上的滑动件5B的表面(即,抵靠表面500)制作成平坦的。然而,还有可能的是,滑动件5B如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5那样具有接触表面51和52和凹形部分50。还有可能的是,滑动件5B如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5A那样具有接触表面51A和52A、接触表面51和52和凹形部分50。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托架6A具有凹形部分80和接触表面81和82。如果使用设在滑动件5B与托架6A之间的部件(称为介入部件),则还有可能在介入部件上提供凹形部分和接触表面。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托架6B(即,保持部分)的结构上不同于第三实施例。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了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5A(图18)。
图26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托架单元4B(即,读取单元)的截面视图。图27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滑动件5A和托架6B的底部透视图。图28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滑动件5A的顶部透视图。图29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滑动件5A和托架6B的截面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构件给定有相同的参考数字。
如图27中所示,托架6B具有形成在面对滑动件5A的托架6B的一侧(即,-Z侧)上的凹形部分90(即,第一凹部)。凹形部分90面对凹形部分50和滑动件5A的接触表面501和502。凹形部分90沿+Z方向(即,沿远离滑动件5A的方向)凹入,且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底表面90a(即,第一表面)。
此外,接触表面91和92(即,第二接触部分)形成在面对滑动件5A的托架6B的一侧(即,-Z侧)。接触表面91和92沿X方向设置在滑动件5A的两个端部部分上。接触表面91和92沿-Z方向(即,沿朝滑动件5A的方向)从底表面90a突出。托架6B的凸起65和66(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在接触表面91和92上。
滑动件5A的接触表面51A和51B(图28)接触托架6B的接触表面91和92。接触表面91和92优选为具有大于滑动件5A的接触表面51A和51B(图28)的面积。
在该示例中,各个接触表面91和92沿Y方向伸长(即,托架单元4B的移动方向)。沿Y方向的各个接触表面91和92的尺寸D1大于沿相同方向的各个接触表面51A和51B的尺寸D2(图28)。在特定示例中,接触表面91和92大致延伸遍及托架6B的宽度(即,沿Y方向的尺寸)。
此外,肋93和94形成在面对滑动件5A的托架6B的一侧(即,-Z侧)上。肋93和94沿X方向延伸。在特定实施例中,肋93和94大致延伸遍及托架6B的长度(即,沿X方向的尺寸)。凹形部分90由肋93和94和接触表面91和92包围。
滑动件5A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
如图29中所示,间隙C形成在托架6B的凹部90的底表面90a与凹部50的底表面50a和滑动件5A的接触表面501和502之间。间隙C沿X方向相对于轴10的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
其它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那些结构相同。
在第四实施例中,间隙C设在滑动件5A与托架6B之间。因此,在接合部分55与轴10之间生成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递至托架6B。结果,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通过CIS单元7读取的精度可提高。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托架6B具有沿托架6B的纵向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肋93和94,且因此防止了托架6B翘曲。
此外,如果滑动件5A由于蠕变而翘曲,使得滑动件5A的中心部分升高,则接触表面501和502可接触托架6B(更具体而言,托架6B的凹部60的底表面60a),但凹部50的底表面50a不接触托架6B。因此,变得可能的是沿X方向在中心部分处保持滑动件5A与托架6B之间的间隙C。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间隙C设在滑动件5A与托架6B之间,且因此振动从滑动件5A到托架6B的传递被抑制。结果,CIS单元7的振动可被抑制,且读取精度可提高。
此外,由于托架6B具有沿托架6B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肋93和94,故防止了托架6B翘曲。
在以上第四实施例中,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滑动件5A与托架6B组合使用。然而,还有可能使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滑动件5或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滑动件5B来代替滑动件5A。
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CIS单元7用作读取单元。然而,读取单元不限于CIS单元。例如,读取单元可由CCD(电荷耦合装置)构成。
此外,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复合装置的读取装置(即,扫描仪部)。然而,读取装置还可在其它装置如复印机中使用。此外,读取装置的构造不限于图5中所示的构造。仅需要的是读取装置构造成使读取单元来回移动。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已经将打印机描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然而,本发明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MFP(多功能外围装置)或其它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3)

1.一种读取装置(3),包括:
读取单元(4,4A,4B);以及
限制所述读取单元(4,4A,4B)的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10),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4,4A,4B)包括:
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部分(7);
保持所述读取部分(7)的保持部分(6A,6B),所述保持部分(6A,6B)具有第一表面(60,80);
与所述移动限制单元(10)接触地移动的滑动部分(5,5A),所述滑动部分(5,5A)具有面对所述第一表面(60,80)的第二表面(50a);以及
第一区(C),其设在所述保持部分(6A,6B)的所述第一表面(60,80)与所述滑动部分(5,5A)的所述第二表面(50a)之间,以便形成预定间隙,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6A,6B)具有第一凹部(80),且所述滑动部分(5,5A)具有第二凹部(50),所述第一凹部(80)和所述第二凹部(50)构成所述第一区(C),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6A,6B)和所述滑动部分(5,5A)中的一者具有接触所述保持部分(6A,6B)与所述滑动部分(5,5A)中的另一者的两个第一接触部分(51,52,51A,52A,81A,82A),所述第一接触部分(51,52,51A,52A,81A,82A)沿所述读取部分(7)的纵向方向设在所述第一区(C)的两侧上,以及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6A,6B)与所述滑动部分(5A)中的一者具有第二接触部分(501,502,81,82),所述第二接触部分(501,502,81,82)分别沿垂直于所述读取单元(4,4A,4B)的移动方向的方向设在所述第一凹部(80)或所述第二凹部(50)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51A,52A,81A,82A)之间,以及
其中各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分(51A,52A,81A,82A)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读取单元(4A,4B)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彼此远离的至少两个部分(51A,52A,81A,8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C)设置在所述移动限制单元(10)与所述保持部分(6A,6B)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振动衰减部件(9)在所述第一区(C)中设于所述第一表面(60,80)与所述第二表面(50a)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6B)包括沿所述读取单元(4B)的移动方向设在所述第一凹部(80)的两侧上的肋(93,94),
其中,所述肋(93,94)沿所述保持部分(6B)的纵向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6A,6B)和所述滑动部分(5,5A)固定到彼此上的配合部分(53,54)设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分(51,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6A,6B)和所述滑动部分(5A)固定到彼此上的配合部分(53,54,63,64)设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501,502,81,8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制单元(1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读取单元(4,4A,4B)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轴(10),以及
其中,沿所述读取部分(7)的纵向方向的所述第一区(C)的尺寸(Wa)大于所述轴(10)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读取部分(7)的纵向方向的所述第一区(C)的尺寸(Wa)小于沿所述读取部分(7)的纵向方向的所述读取部分(7)的尺寸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6A,6B)由第一树脂形成,以及
其中,所述滑动部分(5,5A)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6A,6B)和所述滑动部分(5,5A)具有相互不同的自然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分(5,5A)和所述移动限制单元(10)沿所述读取部分(7)的纵向方向在中心部分处彼此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装置(3)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读取单元(4,4A,4B)沿所述移动限制单元(10)移动的驱动部件(11),以及
其中,所述保持部分(6A,6B)具有接合所述驱动部件(11)的接合部分(62)。
13.一种复合装置(1),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3)。
CN201410070763.3A 2013-02-28 2014-02-28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3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8427 2013-02-28
JP2013038427 2013-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161A CN104023161A (zh) 2014-09-03
CN104023161B true CN104023161B (zh) 2019-02-15

Family

ID=5024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07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3161B (zh) 2013-02-28 2014-02-28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8799B2 (zh)
EP (1) EP2773095B1 (zh)
JP (1) JP5883043B2 (zh)
CN (1) CN104023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8139B2 (ja) * 2016-03-14 2020-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07083B (zh) * 2017-01-12 2019-10-18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及其进纸模块
JP1622334S (zh) * 2018-03-30 2019-01-21
JP7218135B2 (ja) * 2018-09-28 202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243336B2 (ja) * 2019-03-18 2023-03-2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78840B2 (ja) * 2019-04-09 2023-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9464A (zh) * 2003-07-09 2006-09-27 株式会社尼康 结合装置、曝光装置、器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5868U (ja) * 1983-06-13 1984-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読取り装置
US5012354A (en) * 1988-04-27 1991-04-30 Ricoh Company, Ltd. Travelling carriage driving apparatus
JP3175769B2 (ja) * 1989-08-29 2001-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記録装置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4336751A (ja) * 1991-05-13 1992-11-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5467111A (en) * 1991-06-06 1995-11-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for scanning exposure
JP3438286B2 (ja) * 1994-01-18 2003-08-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ブル駆動装置
JP3195213B2 (ja) * 1995-12-18 2001-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形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DE19944494A1 (de) * 1998-09-18 2000-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Bildinformationsmedium, Trägeraufnahme
US6424435B1 (en) * 1999-04-16 2002-07-23 Mustek Systems, Inc. Modularized carriage having shock absorber struts for a contact image sensor module
TW447812U (en) * 1999-10-06 2001-07-21 Ultima Electronics Corp Carrying seat of sensors
JP2002074884A (ja) * 2000-08-30 2002-03-15 Hitachi Maxell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497702B2 (ja) * 2000-10-31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879414B2 (en) * 2001-02-02 2005-04-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canner unit and carriage therefor
JP2002337415A (ja) * 2001-03-15 2002-11-27 Canon Inc 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る装置
JP4079343B2 (ja) * 2001-06-07 2008-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0057B2 (ja) * 2001-11-16 2005-05-18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977133B2 (ja) * 2002-04-24 2007-09-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伸縮型携帯プリンタ
JP3913141B2 (ja) * 2002-08-21 2007-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299103B2 (ja) * 2003-11-07 2009-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この取り付け方法を用いた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59499B2 (ja) * 2004-03-31 2008-10-01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TWI251431B (en) * 2004-12-06 2006-03-11 Benq Corp Image-capture apparatus
JP4438713B2 (ja) * 2005-07-25 2010-03-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69576A (ja) * 2005-09-09 2007-03-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KR100667832B1 (ko) * 2005-11-12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행 모듈을 포함하는 화상독취장치
JP200717850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74628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3128087U (ja) * 2006-08-08 2006-12-28 ▲うぇい▼強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走査モジュール
US20080304114A1 (en) * 2007-06-05 2008-12-11 Kuo-Kuang Wu Scanning module
JP5156597B2 (ja) * 2008-11-26 2013-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軸受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6051A (ja) 2008-12-04 2010-06-17 Oki Data Corp 複合装置
JP2013111773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読取方法
JP5856985B2 (ja) * 2013-01-16 2016-02-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9464A (zh) * 2003-07-09 2006-09-27 株式会社尼康 结合装置、曝光装置、器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3095A1 (en) 2014-09-03
JP2014195239A (ja) 2014-10-09
US20140240802A1 (en) 2014-08-28
JP5883043B2 (ja) 2016-03-09
EP2773095B1 (en) 2018-10-31
US9118799B2 (en) 2015-08-25
CN104023161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161B (zh) 读取装置和复合装置
US8570623B2 (en) Deep focus image read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914799B1 (ko) 현상제 용기, 현상장치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JP472300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964264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8625172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4220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35568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image reader
US862512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795152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3702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4920088B2 (ja) 照明装置、そ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り装置、その画像読取り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29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78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553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7592A (ja) 原稿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4795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読取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US8818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8009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送受信装置
JP2008205843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232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307B2 (ja) 照明装置
JP6060580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649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5993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