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174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174B
CN103999174B CN201280062998.7A CN201280062998A CN103999174B CN 103999174 B CN103999174 B CN 103999174B CN 201280062998 A CN201280062998 A CN 201280062998A CN 103999174 B CN103999174 B CN 103999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exterior body
coil component
lower limb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9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9174A (zh
Inventor
中田俊之
涩谷智则
松谷伸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99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9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1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Abstract

线圈部件具备磁芯、卷绕于磁芯的绕组部、及覆盖磁芯和绕组部的由树脂构成的外装体。磁芯由压粉磁性体构成且构成闭合磁路。磁芯具有构成为与安装面抵接的下表面。外装体具有构成为与安装面抵接的下表面。磁芯的下表面具有从外装体露出的磁芯露出部。磁芯露出部与外装体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该线圈部件使散热性的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图9和图10分别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线圈部件500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如图10所示,向卷绕有绕组部1的线圈骨架2的贯通孔3插入分割磁芯4的中腿5。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那样用树脂覆盖周围而形成外装体6,从而实现构成线圈部件500的要素的位置关系的稳定性。
图11A是线圈部件500的仰视图。图11B是线圈部件500的剖视图。在线圈部件500中,为了抑制伴随利用外装体6进行密封而可能成为弊病的热特性劣化、即线圈部件的自发热所引起的磁特性及电特性的劣化,使分割磁芯4的一部分向外装体6的外侧露出。由此,容易将在绕组部1、分割磁芯4产生的热向线圈部件的外部放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57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线圈部件具备磁芯、卷绕于磁芯的绕组部、及覆盖磁芯和绕组部的由树脂构成的外装体。磁芯具有中腿、外腿、及使中腿与外腿结合的连接腿,该磁芯由压粉磁性体构成且构成闭合磁路。绕组部卷绕于磁芯的中腿。磁芯具有构成为与安装面抵接的下表面。外装体具有构成为与安装面对置的下表面。磁芯的下表面具有从外装体露出的磁芯露出部。磁芯露出部与外装体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
线圈部件也可以具备设于磁芯的下表面的支承层。在该情况下,磁芯露出部和外装体的下表面也可以不是同一平面。
该线圈部件使散热性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4B是实施方式的另一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6B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6C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6D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现有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图10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01的剖视图和分解立体图。线圈部件1001具备磁芯13、卷绕于磁芯13的绕组部14、对磁芯13和绕组部14进行密封的外装体17。磁芯13具有中腿10、设于中腿10的两侧的外腿11、使中腿10与外腿11结合的连接腿112、212。磁芯13由分割磁芯113、213构成,该分割磁芯113、213由对软磁性材料进行加压成形而得到的压粉磁性材料构成。分割磁芯113具有分割中腿110、设于分割中腿110的两侧的分割外腿111、使分割中腿110与分割外腿111结合的连接腿112。分割磁芯213具有分割中腿210、设于分割中腿210的两侧的分割外腿211、使分割中腿210与分割外腿211结合的连接腿212。通过将分割中腿210的上表面与分割中腿110的下表面对合而构成中腿10。通过将分割外腿211的上表面与分割外腿111的下表面对合而构成外腿11。绕组部14由以空心部15为中心进行卷绕的导电线114构成。绕组部14具有作为导电线114的两端的外部连接部16。通过在使中腿10贯通绕组部14的空心部15的状态下从绕组部14的两侧使分割磁芯113、213对接,由此形成闭合磁路。将绕组部14的外部连接部16从磁芯13的未形成外腿11的侧面沿方向D14引出。如图1所示,除了磁芯13(分割磁芯213)的下表面413的一部分之外,磁芯13和绕组部14被外装体17从磁芯13的外周面至绕组部14的周围地整面密封。这样,中腿10(分割中腿210)和外腿11(分割外腿211)从连接腿212向上方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分割磁芯113、213具有由分割中腿110、210、分割外腿111、211和连接腿112、212分别形成的E字形状。磁芯13的中腿10和外腿11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分割。例如可以是,分割磁芯113、213中的一方具有由中腿10、外腿11和连接腿112(212)形成的E字形状,另一方具有由连接腿112(212)形成的I字形状。
外装体17具有沿磁芯13(分割磁芯213)的下表面413延伸的外装体底面部17a。外装体底面部17a位于外腿11的下方。外装体17的外装体底面部17a的下表面417a与安装面19抵接。
以使磁芯13的下表面413和外装体17的外装体底面部17a的下表面417与安装基板119的安装面19抵接的方式将线圈部件1001安装于安装面19。磁芯13的下表面413具有未被外装体17覆盖而露出且与安装面19抵接的磁芯露出部18。磁芯露出部18和外装体17的下表面417为同一平面。通过使磁芯露出部18和外装体17的下表面417与安装面19进行面接触,由此能将线圈部件1001稳定地配置于安装基板119。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绕组部14流过电流时产生的热能通过磁芯13而容易地向安装面19放出。另外,磁通穿过磁芯13而在磁芯13上产生的热也能容易地向安装面19放出,能高效率地散热。
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线圈部件500中,在使分割磁芯4彼此对接的状态下进行外装密封时,需要维持将分割磁芯4相互按压的力。因此,如图11A和图11B所示,需要维持使多数情况下未设置间隙而直接对接的分割磁芯4的外腿7相互密接且对置的状态。因此,使分割磁芯4从外装体6露出的部位成为从模具施加用于维持使外腿7相互对置的状态的按压力的位置。该部位必然要设在分割磁芯4的两端附近。这样,并不是优先考虑散热效率良好的部位来决定露出的位置,而是依赖于生产的过程来决定该位置,因此,能设置露出的部位的位置受到限制。
另外,为了防止因从外部向分割磁芯4施加机械冲击等引起的分割磁芯4的破损,在分割磁芯4露出的区域,如图11B所示那样,在外装体底部8和分割磁芯4的露出区域设置台阶来保护分割磁芯4。或者,通过设置外装体延伸部9来保护分割磁芯4免受冲击。在该情况下,分割磁芯4相对于在线圈部件500周围流动的大气所露出的面积小,进行散热的部位的散热效率小。
准备用树脂等结合材料覆盖软磁性材料的粉末而成的粒状磁性体。对粒状磁性体进行加压成形而获得作为分割磁芯113、213(磁芯13)的压粉磁性体。压粉磁性体由于机械强度优异,因此即使使磁芯露出部18与安装面19直接接触,也不易产生因从安装面19受到的振动或冲击而引起的磁芯13的破损,且也能确保作为线圈部件1001的高可靠性。
磁芯13由于为压粉磁性体,因此,不需要在相互抵接的分割中腿110的下表面与分割中腿2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磁隙。在通过压粉磁性体来形成闭合磁路的情况下,在构成压粉磁性体的各个磁性粉粒之间存在微小空隙,这些空隙作为磁隙起作用。也就是说,即使不将磁隙形成为在空间上集中于一部分的形式,也能获得具有磁隙的磁特性。从该点出发,即使从安装面19朝向中腿10施加冲击,由于分割中腿110、210之间不存在几何学上的空间,因此按压力在中腿10和外腿11平衡。因此,应力不会集中于磁芯13的一部分,其结果是,不易产生磁芯13的破损或龟裂所引起的特性劣化等。
在构成磁芯13的压粉磁性体中,各个磁性粉粒伴随着磁通的通过而产生涡电流所引起的发热。通过的磁通的量多的部位产生大量的热。在磁芯13中最接近绕组部14且包围绕组部14的部分513,磁通流动的磁路短,磁阻小。由绕组部14产生的磁通容易集中于磁芯13的部分513,因此,部分513成为发热量多的部分。在部分513处,磁芯13的发热与绕组部14的发热容易重叠。连接腿212中的中腿10(分割中腿210)和外腿11(分割外腿211)之间的部分512位于安装面19与绕组部14之间,且与磁芯13的部分513重合。因此,通过使连接腿212的部分512直接与安装面19接触,由此能大幅提高散热性的效率。
图4A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001的仰视立体图。如图4A所示,期望磁芯露出部18设于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比外周侧靠内周侧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发热量多的部分没有存在于外周侧而是存在于内周侧,因此能提高散热效率。而且,通过在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外周设置外装体17(外装体底面部17a),由此能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外装体底面部17a如图1所示那样延伸至磁芯13的下表面413。通过该结构,不仅能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而且能在外装体底面部17a对分割外腿111、211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稳定地进行按压。由此,能使由分割磁芯113、213形成的闭合磁路的磁特性稳定。
在图4A中,外腿11不位于磁芯13中的外部连接部16被引出的方向D14上,且在方向D14上外装体17未延伸至磁芯13的下表面413。图4B是实施方式的另一线圈部件1002的仰视立体图。在图4B中,对与图1~图4A所示的线圈部件100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4B所示的线圈部件1002中,在外部连接部16被引出的方向D14上也设有外装体底面部17a。在磁芯13的下表面413,与外周侧相比内周侧的发热量多,因此即使为该结构,散热性的劣化也小,且能增大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的效果。
图5和图6A分别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3的剖视图和仰视图。在图5中,对与图1~图4A所示的线圈部件100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5所示的线圈部件1003中,在磁芯13(分割磁芯113)的上表面313和磁芯13(分割磁芯213)的下表面413分别设有槽部120、220。外装体17的材料进入到槽部120、220,特别是,外装体17具有在从外装体17露出的下表面413的槽部220设置的外装体横穿部17b。外装体横穿部17b与外装体17中隔着磁芯13的下表面413而相互对置的两个部分17c连接,且该外装体横穿部17b通过中腿10的下方而沿着磁芯13的下表面413延伸。图5所示的线圈部件1003的外装体17不具有图1所示的外装体底面部17a。磁芯13(分割磁芯213)的下表面413具有从外装体17的外装体横穿部17b露出的磁芯露出部18。由此,能实现从磁芯13向安装面19的散热性的提高且能使磁芯13相对于外装体17位于稳定的位置而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在分割磁芯113中,不仅是在槽部120形成外装体17,而且连接腿112整体由外装体17覆盖。
如图5和图6A所示,槽部220在外腿11之间位于中腿10的下方,槽部120在外腿11之间位于中腿10的上方。外装体横穿部17b与隔着磁芯13的下表面413相互对置的外装体17的两个部分17c相连。即,部分17c为外装体横穿部17b的两端。外装体横穿部17b具有维持外装体17的形状的梁的功能。
如图6A所示,通过在磁芯13的下表面413设置外装体横穿部17b,由此在发热容易变大的部位容易使磁芯13与安装面19密接来维持磁芯13的散热性,并且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分割磁芯113、213由于在面313、413上具有槽部120、220,因此能具有同一形状,能使磁芯13即线圈部件1003薄型化。
图6B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4的仰视立体图。在图6B中,对与图5和图6A所示的线圈部件100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线圈部件1004中,外装体17还具有分别设于外装体17的两个部分17c上的两个安装部17d。安装部17d构成为利用螺钉、粘接剂等安装构件固定于安装面19(图5),从而将外装体17即线圈部件1003固定于安装面19。
在外装体17由柔软的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安装部17d也柔软,因此,存在外装体17上的安装部17d的位置变得不稳定的倾向。在线圈部件1004中,通过在具有梁的功能的外装体横穿部17b的两端即两个部分17c分别设置安装部17d,能使外装体17上的安装部17d的位置和安装部17d的形状稳定化。
如图3所示,中腿10下方的连接腿212的部分和中腿10上方的连接腿112的部分相较于部分512而言,磁通的通过量少。在这些部分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槽部120、220,并将磁芯露出部18配置成相对于槽部220彼此对称。因此,利用该结构也能抑制磁特性的劣化。因此,通过如图6A所示那样将外装体横穿部17b以埋入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方式设置且将磁芯13的下表面413以外的面用外装体17覆盖,由此能在维持磁特性的基础上实现线圈部件1003整体的薄型化。
外装体横穿部17b以沿着外部连接部16被引出的方向D14延伸而与外装体17的两个部分相连的方式横穿磁芯13的下表面413。外装体横穿部17b也可以不横穿磁芯13的下表面413。图6C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5的仰视立体图。在图6C中,对与图5和图6A所示的线圈部件100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6C所示的线圈部件1005中,外装体17具有从部分17c向磁芯13的下表面413突出的外装体突出部17f来取代外装体横穿部17b。外装体突出部17f从外周与方向D14平行地朝向中腿10的下方突出,但没有到达中腿10的下方,即,外装体突出部17f未设置在中腿10的下方。因没有减小磁芯13的体积而能抑制磁特性的劣化,能防止磁芯13从外装体17脱落,并且能增大磁芯13的与安装面19接触的面积,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图6D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6的仰视立体图。在图6D中,对与图6B所示的线圈部件100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6D所示的线圈部件1006中,磁芯13的槽部220沿下表面413的对角延伸。外装体17的两个部分17c位于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对角,外装体横穿部17b沿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对角延伸。外装体横穿部17b具有宽度局部变宽的宽幅部17g。宽幅部17g位于外装体横穿部17b的大致中央,且位于中腿10的下方。安装部17d设于外装体17的部分17c。在形成外装体17时,外装体17的树脂材料具有在设于磁芯的下表面413的细且浅的槽部220的尤其是中央不易流动的倾向。利用设于外装体横穿部17b即槽部220的大致中央的宽幅部17g,能使树脂在槽部220的中央顺畅地流动。
在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01~1006中,磁芯13的下表面413总是露出,因此,在长期放置的情况下该面可能因生锈而变质。为了抑制该情况,期望使磁芯13的一部分、即从外装体17露出的部分浸渗树脂。
例如,如图5所示,在磁芯13的与安装面19对置的部分露出的情况下,并不是使磁芯13整体浸渗树脂,而是仅使磁芯13的露出的下表面413附近的较浅部分局部地浸渗树脂而局部地设置浸渗层21。由此,能抑制磁芯13的露出部分的变质或时效劣化。另外,磁芯13的磁特性可能会在浸渗层21发生劣化。但是,也如图3所示那样,磁芯13的露出的部分与接近绕组部14的部分513相比,通过的磁通的量少。因此,图5所示的浸渗层21对磁芯13的磁特性的影响小。
浸渗层21局部地设于磁芯13的表面。即使在高温等条件下形成浸渗层21的树脂分解而具有流动性,其树脂也会向磁芯13的未浸渗树脂的区域浸透,能抑制树脂从磁芯露出部18流出的现象。
另外,构成浸渗层21的树脂也可以浸渗于磁芯13的整体。在该情况下,能提高磁芯13的机械强度。
图7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7的剖视图。在图7中,对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00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线圈部件1007还具备支承层61,该支承层61具有与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磁芯露出部18抵接的上表面361。支承层61含有树脂61A和分散于树脂61A中的导热性的填料61B。支承层61具有润滑脂、粘接剂、灌封剂或片的形态。填料61B由金属材料、AlN、BN、A12O3、MgO、SiO2、Mg(OH)2或石墨等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构成。作为金属,可以使用Au、Ag、Cu、Ni或Al。树脂61A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或液晶聚合物构成。在将线圈部件1007安装于安装面19的状态下,支承层61的下表面461构成为与安装面19抵接。
支承层61的导热系数比磁芯13的压粉磁性体及外装体17高,在实施方式中,为0.3W/(m·K)以上,更优选为2W/(m·K)以上。另外,支承层61的弹性模量比磁芯13的压粉磁性体及外装体17低,在实施方式中为150GPa以下,更优选为50GPa以下。由压粉磁性体构成的磁芯13的下表面413等表面由于各个磁性粉粒而在显微镜下具有微小的凹凸。因此,通过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由此支承层61的上表面361能与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磁芯露出部18无间隙地密接。而且,支承层61的下表面461能与安装面19无间隙地密接。因此,能经由支承层61将磁芯13的热高效率地向安装面19传递,能高效率地使线圈部件1007散热。而且,支承层61的耐电压比磁芯13的压粉磁性体及外装体17高。支承层61的耐电压在实施方式中为0.1kV/mm以上,更优选为1kV/mm以上。
图8是实施方式的又一线圈部件1008的剖视图。在图8中,对与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007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线圈部件1008中,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磁芯露出部18未与外装体17的下表面417(外装体底面部17a的下表面417a)处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凹陷。由于支承层61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因此,即使磁芯13的下表面413的磁芯露出部18未与外装体17的下表面417(外装体底面部17a的下表面417a)处于同一平面上,支承层61也能与下表面413的磁芯露出部18无间隙地密接。因此,与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007同样地,能经由支承层61将磁芯13的热高效率地向安装面19传递,能高效率地使线圈部件1007散热。
在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01~1008中,具有单一的绕组部14,但也可以将多个绕组部14卷绕于磁芯13而使线圈部件作为变压器发挥功能。
在实施方式中,“上表面”、“下表面”、“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磁芯等的线圈部件的构成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并非表示铅垂方向等绝对的方向。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能维持良好的散热性且获得耐冲击等高可靠性,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中腿
11外腿
13磁芯
14绕组部
17外装体
17a外装体底面部
17b外装体横穿部
18磁芯露出部(第一磁芯露出部、第二磁芯露出部)
19安装面
21浸渗层
61支承层
212连接腿

Claims (18)

1.一种线圈部件,其安装于安装面,该线圈部件具备:
磁芯,其具有中腿、外腿、及使所述中腿与所述外腿结合的连接腿,该磁芯由压粉磁性体构成且构成闭合磁路;
绕组部,其卷绕于所述磁芯的所述中腿;
外装体,其覆盖所述磁芯和所述绕组部且由树脂构成,
所述磁芯具有在所述线圈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对置的下表面,
所述外装体具有在所述线圈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对置的下表面,
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具有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第一磁芯露出部,
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与所述外装体的所述下表面为同一平面,
所述外装体具有外装体横穿部,该外装体横穿部与所述外装体中隔着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而相互对置的两个部分连接,且该外装体横穿部通过所述中腿的下方而沿着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延伸,
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还具有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第二磁芯露出部,
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和所述第二磁芯露出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外装体横穿部彼此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腿具有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
所述中腿和所述外腿从所述连接腿向上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构成为与所述安装面进行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沿着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延伸的外装体底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底面部位于所述外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位于所述绕组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分别设于所述外装体的所述两个部分、用于使所述外装体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多个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横穿部具有宽度局部变宽的宽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具有由局部地浸渗的树脂构成的浸渗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抵接的支承层,
所述支承层含有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树脂的导热性的填料,
所述支承层的下表面构成为在所述线圈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导热系数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弹性模量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弹性模量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耐电压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耐电压高。
14.一种线圈部件,其安装于安装面,该线圈部件具备:
磁芯,其具有中腿、外腿、及使所述中腿与所述外腿结合的连接腿,该磁芯由压粉磁性体构成且构成闭合磁路;
绕组部,其卷绕于所述磁芯的所述中腿;
外装体,其覆盖所述磁芯和所述绕组部且由树脂构成;
支承层,其设于所述磁芯的下表面,
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构成为在所述线圈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对置,
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具有从所述外装体露出且与所述支承层抵接的磁芯露出部,
所述支承层的下表面构成为在所述线圈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抵接,
所述支承层含有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树脂的导热性的填料,
所述外装体具有外装体横穿部,该外装体横穿部与所述外装体中隔着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而相互对置的两个部分连接,且该外装体横穿部通过所述中腿的下方而沿着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延伸,
所述磁芯的所述下表面还具有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第二磁芯露出部,
所述第一磁芯露出部和所述第二磁芯露出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外装体横穿部彼此对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导热系数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弹性模量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弹性模量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耐电压比所述压粉磁性体及所述外装体的耐电压高。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外装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承层抵接。
CN201280062998.7A 2011-12-22 2012-12-20 线圈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9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0931 2011-12-22
JP2011-280931 2011-12-22
PCT/JP2012/008160 WO2013094209A1 (ja) 2011-12-22 2012-12-20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174A CN103999174A (zh) 2014-08-20
CN103999174B true CN103999174B (zh) 2016-07-13

Family

ID=4866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99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9174B (zh) 2011-12-22 2012-12-20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8346B2 (zh)
JP (1) JP6167301B2 (zh)
CN (1) CN103999174B (zh)
WO (1) WO20130942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7707B2 (ja) * 2013-03-28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6340575B2 (ja) * 2013-09-09 2018-06-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イル電子部品
TW201603071A (zh) * 2014-02-25 2016-01-16 好根那公司 感應器
JP6318798B2 (ja) * 2014-04-11 2018-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アクトル
JP6719909B2 (ja) * 2016-01-13 2020-07-0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路部品の耐振固定構造を備えた回路組立体、および車両用電動圧縮機
WO2017155010A1 (ja) * 2016-03-11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256635B1 (ja) 2017-01-16 2018-01-10 Tdk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素子およびインダクタ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622748B2 (ja) * 2017-04-17 2019-12-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ノイズ低減ユニット
KR102527707B1 (ko) * 2017-12-27 2023-05-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N108847338B (zh) * 2018-07-06 2024-03-26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
JP7015453B2 (ja) * 2018-08-09 2022-02-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2020088127A (ja) * 2018-11-22 2020-06-0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13544958A (zh) * 2019-03-19 2021-10-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JP7018992B2 (ja) * 2020-06-17 2022-02-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耐振固定構造を備えた回路部品、基板、回路組立体、および車両用電動圧縮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3370A (zh) * 2004-12-03 2006-06-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电抗器的降噪方法和装置
CN101335129A (zh) * 2007-06-27 2008-12-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431B2 (ja) 1995-10-20 2002-0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US6198373B1 (en) * 1997-08-19 2001-03-06 Taiyo Yuden Co., Ltd. Wire 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193497B2 (en) * 2000-10-31 2007-03-20 Delta Electronics Inc. Ignition coil
JP2003007547A (ja) * 2001-04-17 2003-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部品、電子機器及びインダクタ部品の放熱方法
JP2004039888A (ja) 2002-07-04 2004-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部品
US6786772B1 (en) * 2003-04-16 2004-09-07 Lankom Electronics Co., Ltd. Modulated connector
JP2006066683A (ja) * 2004-08-27 2006-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ル部品
CN101061556B (zh) * 2004-11-25 2012-05-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US7362201B2 (en) * 2005-09-07 2008-04-22 Yonezawa Electric Wire Co., Ltd. Inductanc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59388B1 (ko) * 2007-08-31 2013-04-30 스미다 코포레이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코일 부품 및 그 코일 부품의 제조방법
JP5045508B2 (ja) 2008-03-13 2012-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回路モジュール
JP5246502B2 (ja) 2009-01-22 2013-07-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ンバータ
TWI379327B (en) * 2009-03-18 2012-1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8279035B2 (en) 2009-03-25 2012-10-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Reactor
JP5341657B2 (ja) * 2009-07-31 2013-11-13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圧粉磁心成形体、およびその成形体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WO2011027559A1 (ja) * 2009-09-03 2011-03-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71765B (en) * 2009-11-18 2012-09-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465151B2 (ja) 2010-04-23 2014-04-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3370A (zh) * 2004-12-03 2006-06-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电抗器的降噪方法和装置
CN101335129A (zh) * 2007-06-27 2008-12-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174A (zh) 2014-08-20
US20140253274A1 (en) 2014-09-11
US9478346B2 (en) 2016-10-25
JP6167301B2 (ja) 2017-07-26
JPWO2013094209A1 (ja) 2015-04-27
WO2013094209A1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174B (zh) 线圈部件
KR102401620B1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64363B1 (ko) 코일 형성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003433A (ko) 코일 부품
US20090079528A1 (en) Thermally enhanced magnetic transformer
JP6429609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16867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16866B2 (ja) コイル部品
KR101790020B1 (ko) 코일 부품
JP2004354254A (ja) 電流センサ
KR101790016B1 (ko) 코일 부품
JP6520480B2 (ja) コイル部品
JP7022342B2 (ja) リアクトル
JP6428204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041576U (zh) 一种直流电流互感器
JP2019175942A (ja)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11495A1 (en) Transformer
JP6823843B1 (ja) 磁気部品、及び回路構成体
JP2009026897A (ja) コイル部品
JP6428203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33282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90751A (ko) 코일 부품
JP2017120809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2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