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4215B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 Google Patents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4215B
CN103984215B CN201410048929.1A CN201410048929A CN103984215B CN 103984215 B CN103984215 B CN 103984215B CN 201410048929 A CN201410048929 A CN 201410048929A CN 103984215 B CN103984215 B CN 103984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manuscript pressing
support component
cam
cam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89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4215A (zh
Inventor
薮越谦太郎
近藤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8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4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题目是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脚部、一凸轮部、一支撑元件、一凸轮滑件以及一弹性手段。凸轮部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支撑元件具有弹簧收容部,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将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可任意转动地组装在凸轮部。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弹性手段将凸轮滑件往凸轮部推压,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靠接部用以限制支撑元件的转动,凸轮部设置有导引沟,卡合导引沟的导引销设置在所述二连结板。

Description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适合应用于复印机、复合机(搭载有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功能)、印刷机、传真机与扫瞄机等具有原稿压合板的事务机器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具有其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背景技术
上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如日本专利公开2011-43593号公报所记载的内容是现有技术,日本专利公开2011-43593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由脚部、固定凸轮部、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滑件以及弹性手段所构成。脚部可插入拔出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固定凸轮部设置在脚部的上部,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固定凸轮部,滑件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元件内部并且靠接固定凸轮部,弹性手段弹性设置在支撑元件内部且用以将滑件往固定凸轮部推压。
另外,日本专利公开2011-158053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也公开了另一种现有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由圆筒状的组装脚部、凸轮滑件、弹性手段、支撑元件以及凸轮部所构成。组装脚部可插入拔出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装置本体,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组装脚部的内部,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组装脚部的内部且用以加强凸轮滑件往一方向的滑动力,支撑元件支撑原稿压合板且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二连结板之间,所述连结板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凸轮部设置在支撑元件且凸轮部压接凸轮滑件。
一般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为了将相对于装置本体开启的原稿压合板的开启角度限制在一预设的开启角度,会在支撑元件的后部侧与组装元件的后部侧之间设置靠接部(止动手段),此靠接部通常可将开启的原稿压合板静止保持在相对于装置本体呈略90度的开启角度。专利文献1中所提到的止动部,特别如内容中的图13所示,固定凸轮部1c设置在脚部1的上部,支撑元件4的上板4b的后部靠接在固定凸轮部1c的上面,止动部由前述方式构成。而且,专利文献2的止动部同样如内容中的图13所示,由设置在转动元件120的突起靠接后部盖板119L与119R所形成,其中后部盖板119L、119R设置在外壳元件110上。
更进一步,具有组装脚部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因为组装脚部可相对于组装孔往上下方向滑动,所以当原稿属于像书本般厚的原稿时,通过让组装脚部相对于组装孔往上方滑动,使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相对于装置本体上升,厚重原稿的上表面可相对于接触玻璃水平地覆盖。另外,当厚重原稿是像字典般一样厚的原稿时,操作者可将原稿压合板连同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从装置本体拆下,并水平押压在厚重原稿上。此外,在进行原稿压合板组装至装置本体,或者是组装后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修理点检时,作业员可手持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的连结部分,对组装脚部的组装孔进行拆装作业。
这样,上述的结构可让操作者使用双手分别拿持左右一对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或者是让操作者直接用双手拿持原稿压合板往上拉起,此时组装脚部会轻易地从装置本体上的组装孔分离,使原稿压合板从装置本体拆下,相对地,操作者也能通过将组装元件的组装脚部往组装孔下压,容易地将原稿压合板组装回装置本体,可简化原稿压合板(组装有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在装置本体上的拆装动作。另外,这样的结构对于作业员在进行原稿压合板或装置本体的修理、保养、点检时,必须经常使用双手拿持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对装置本体做拆装作业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然而,当作业员或操作者用双手拿持左右一对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对装置本体进行拆装作业时,由于作用在原稿压合板的弹性手段的弹力会减弱,因此原稿压合板会产生前后的摇晃,这个摇晃会连带使支撑元件往前后方向转动,造成支撑元件与组装元件之间设置的靠接部(止动手段)夹伤手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在组装元件中设置有组装脚部,当操作者或作业员用双手拿持一对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对装置本体进行原稿压合板的拆装作业时,即使是单手拿持单一个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也无须担心手指被夹伤,同时还能具有简单的结构组成。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元件、一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一凸轮滑件以及一弹性手段。组装元件具有组装脚部及凸轮部,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装置本体,凸轮部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支撑元件具有弹簧收容部,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将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可任意转动地组装在凸轮部。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凸轮滑件与凸轮部相接。弹性手段将凸轮滑件往凸轮部推压,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其中,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所述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贯通设置有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设置有导引销,所述导引销贯通卡合所述导引沟,通过导引销靠接导引沟的终端部以限制原稿压合板在完全开启状态时的角度。
本发明权利要求第2项所记载的内容是第1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导引销是分别从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突出设置的成对元件。
另外,本发明权利要求第3项所记载的内容是第1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凸轮部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导引沟,导引沟与铰链销平行,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导引销,导引销与铰链销平行,导引销嵌入卡合导引沟。
另外,依据权利要求第4项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元件、一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一凸轮滑件以及一弹性手段。组装元件具有组装脚部及凸轮部,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装置本体,凸轮部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支撑元件具有弹簧收容部,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将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可任意转动地组装在凸轮部。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凸轮滑件与凸轮部相接。弹性手段将凸轮滑件往凸轮部推压,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其中,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所述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支撑元件的转动,凸轮部设置有成对的导引沟,成对的导引沟没有从凸轮部的两侧贯通,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突出设置有成对的导引销,成对的导引销分别嵌入卡合成对的导引沟。
另外,依据权利要求第5项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元件、一凸轮滑件、一弹性手段、一支撑元件以及一凸轮部。组装元件具有一组装脚部与二连结板,组装脚部为圆筒状且具有弹簧收容部,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装置本体,二连结板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弹性手段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弹性手段加强凸轮滑件往一方向的滑动力。支撑元件支撑原稿压合板,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二连结板之间,二连结板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凸轮部压接凸轮滑件,凸轮部设置在支撑元件。其中,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所述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贯通设置有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组装元件的二连结板设置有导引销,所述导引销贯通卡合所述导引沟,通过导引销靠接导引沟的终端部以限制原稿压合板在完全开启状态时的角度。
本发明权利要求第6项所记载的内容是第5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导引销是分别从组装元件的二连结板突出设置的成对元件。
另外,本发明权利要求第7项所记载的内容是第5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凸轮部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导引沟,导引沟与铰链销平行,组装元件的二连结板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导引销,导引销与铰链销平行,导引销嵌入卡合导引沟。
另外,依据权利要求第8项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元件、一凸轮滑件、一弹性手段、一支撑元件以及一凸轮部。组装元件具有一组装脚部与二连结板,组装脚部为圆筒状且具有弹簧收容部,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组装孔设置在装置本体,二连结板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凸轮滑件滑动地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弹性手段设置在弹簧收容部的内部,弹性手段加强凸轮滑件往一方向的滑动力。支撑元件支撑原稿压合板,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二连结板之间,二连结板设置在组装脚部的上部。凸轮部压接凸轮滑件,凸轮部设置在支撑元件。其中,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所述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支撑元件的转动,凸轮部设置有成对的导引沟,成对的导引沟没有从凸轮部的两侧贯通,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突出设置有成对的导引销,成对的导引销分别嵌入卡合成对的导引沟。
此外,本发明权利要求第9项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事务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第1至8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通过以上的构成,除了具有简单的构成外,对于原压合板的操作者或是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保养点检的作业员而言,由于在装置本体前侧开启原稿压合板的状态下,本发明能有效地防止对装置本体进行拆装作业时,因原稿压合板上下摇动导致手指被夹在支撑元件与组装元件之间而受伤的问题,可显著地提升安全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本身在通常状态时的斜视图。
图2为从图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将支撑元件在原稿压合板闭合状态下做转动的斜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从其它方向观看的斜视图。
图4为将图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组装到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后,将原稿压合板闭合的侧面图。
图5为将图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组装至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后,将原稿压合板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的侧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7为从图6所示的状态将原稿压合板打开至中间开启角度的纵向剖面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原稿为厚重原稿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组装元件的斜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支撑元件的斜视图。
图12为从图6中A-A联线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它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3为从图6中A-A联线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5为从B-B联线方向观察图14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16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又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18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9为说明图18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内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本发明中,事务机器是包含复印机、复合机(在复印机上搭载有传真机或打印机等功能的机器)、印刷机、传真机、扫瞄机,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另外,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也不限定为下列实施例所记载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畴内,还可包含其它多种变化的实施例。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主要是用在将重量较轻的原稿压合板开阖地组装至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上,附图中在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的外侧虽然设置有多个凹部,这是为了要能节省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的材料,且达到轻量化目的而设置,在剖面图中会视情况予以省略。
再者,这类具有组装脚部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当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组装脚部从装置本体拆下时,由于原稿压合板的重量失去支持,原稿压合板的重量会大过弹性手段的弹力,此时将如图1所示,组装元件会相对支撑元件转动,原稿压合板将呈现等同全开状态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将原稿压合板往装置本体组装时通常会用手拿持组装元件其凸轮部的靠接部分,但是因为原稿压合板会相对组装元件往前后方向摇晃,所以在支撑元件与组装元件之间具有前述现有技术构成的靠接部同样会有容易夹伤手指的问题。
另外,图2与图3表示原稿压合板组装至支撑元件后闭合状态下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实施例1
图1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的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将原稿压合板3相对事务机器1的装置本体2开阖地连结,设计上通常是成对地设置,在以下的说明中仅针对其中之一作说明。
根据附图,图4中表示作为事务机器1一例子的复印机的一部分的结构,在复印机的装置本体2的后部上端,组装孔2a设置在上下方向,实施例1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组装元件4的组装脚部4a可任意拆装地插入固定在组装孔2a中。组装元件4是例如为POM等合成树脂的成型品,组装脚部4a的上部一体成形地设置有凸轮部4b。必须强调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组装元件4的后部并没有设置靠接部,前述现有技术的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会与支撑元件5(后续会说明)的后部靠接。
组装元件4除了可以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合成树脂成型品外,也可以是金属板,例如是不锈钢板经冲压加工制成。或者组装元件可以是将组装脚部以不锈钢的金属圆棒制成,接着通过冲压加工制作组装凸轮部的基底部分,再将金属制的组装脚部使用固定手段等固定在基底上而成。当组装元件全体都是冲压加工所制成的加工品时,凸轮部较佳是合成树脂的成型品且组装在基底部,其中基底部设置在组装元件的上部。
支撑元件5如图中所示同样例如是POM等的合成树脂成型品,其通过铰链销6将连结板5b、5b转动地连结在组装元件4的凸轮部4b,连结板5b、5b从弹簧收容部5a往后方延伸设置,弹簧收容部5a在外观上呈现角筒状。弹簧收容部5a的内部滑动地收纳装设有凸轮滑件7,凸轮滑件7与凸轮部4b相接,为了加强凸轮滑件7往一方向的滑动力,在弹簧收容部5a的闭塞部5c的内侧与凸轮滑件7之间弹性地设置有弹性手段8,弹性手段8由压缩螺旋弹簧所构成且收纳容置在弹簧收容部5a中。另外,闭塞部5c所设置的小孔5f作为空气的漏孔,元件符号5h则是弹簧收容部5a的底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支撑元件5的连结板5b、5b其上部没有被上板所覆盖,换句话说,由于没有被构成弹簧收容部5a的上板5d的部分覆盖,因此当原稿压合板3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支撑元件5的后部也不会与组装元件4的后部靠接,自然也就不存在靠接部。
所以,本发明中在组装元件4与支撑元件5各自的后部并没有设置靠接部,前述现有技术的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3呈现开启状态时会与支撑元件5的后部靠接。另外,在侧板5g、5g往外侧方向上还设置有组装板5e、5e,侧板5g、5g构成弹簧收容部5a,组装板5e、5e组装原稿压合板3。
另外,设置在凸轮部4b的导引沟4c被导引销9贯通,通过前述构成使导引沟4c卡合导引销9,导引销9组装在支撑元件5的连结板5b、5b。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作用效果作说明。
首先将原稿压合板3的后部组装在支撑元件5的组装板5e、5e,再把组装元件4的组装脚部4a往组装孔2a插入,会如图4所示,闭合原稿压合板3的状态下,由于原稿压合板3的重量在铰链销6的周围所产生转动力矩,会小于凸轮滑件7与凸轮部4b经由弹性手段8的弹力在铰链销6的周围所产生的转动力矩,因此原稿压合板3可保持在闭合状态,此时载置在接触玻璃2b上的原稿(图中未标示)会被压贴在接触玻璃2b上,在该闭合状态下,导引销9位于导引沟4c中起始端部a的位置。其中,组装孔2a设置在事务机器1的装置本体2,接触玻璃2b构成原稿载置台。
打开原稿压合板3时,当手往上推动原稿压合板3靠近人的手前方侧,起先会感受到原稿压合板3的重量,但是弹性手段8的弹力很快地会大于原稿压合板3的重量,所以原稿压合板3的操作者可以在感受不到原稿压合板3的重量下将原稿压合板3开启,值得一提的是,在略30度至60度之间的开启范围中,因为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铰链力矩会抵消原稿压合板3在铰链销6的周围所产生的转动力矩,所以原稿压合板3不会自然地落下而保持在开启状态,让双手可自由地放开并将原稿载置在接触玻璃上,同时也能轻易地将原稿取下。在实施例中,特别是如图8所示,原稿压合板3在到达相对装置本体2呈略90度,也就是靠近人的手前方时,导引销9会到达导引沟4c的终端部b并卡止在此位置,使原稿压合板3无法再开启到更大的角度。再者,在该完全开启的状态下,同样如图8所示,因为在组装元件的后部与支撑元件的后部没有设置现有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中彼此靠接的靠接部,所以即使用手拿持组装元件的上部也无须担心会被夹伤。
若原稿为厚重原稿10时,将原稿压合板3开启后把厚重原稿10载置在接触玻璃2b,再闭合原稿压合板3,此时原稿压合板3的后端会碰触厚重原稿10的后端,若更进一步将原稿压合板3往下推压,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组装脚部4a会从组装孔2a往上方脱离拔出,会如图9所示,原稿压合板3将水平地覆盖在厚重原稿10的上部,可有效地防止外部光线藉由接触玻璃2b侵入到装置本体2的内部后产生影印不鲜明的情况。
当进行影印或者对事务机器1组装,抑或是对装置本体2进行保养点检,将原稿压合板3往装置本体2进行组装或者相对装置本体2做拆装时,操作者或作业员通常会拿持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组装元件4与支撑元件5的连结部分来进行作业,此时原稿压合板3呈现最大开启角度的状态,由于现有技术的原稿压合板3会产生如同上述内容提到的摇晃不安定状态,因此会很容易夹伤操作者或作业员的手指,但是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因为在组装元件4与支撑元件5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即使用手拿持组装元件4的上部对原稿压合板3的装置本体2进行拆装作业,也不会发生操作者或作业员的手指被夹伤的问题。
实施例2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根据附图,实施例2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中,具有头部11a、11a的导引销11、11成对地组装在连结板12b、12b,连结板12b、12b分别嵌入并卡合导引沟13c,其中,连结板12b、12b从支撑元件12的弹簧收容部12a往后部延伸设置,导引沟13c设置在凸轮部13b,凸轮部13b一体地设置在组装元件13的组装脚部13a的上部,其它的元件构成则与实施例1的元件相同。实施例2中,导引销11、11例如是通过E型环14、14组装在支撑元件12的连结板12b、12b,但也可以是利用紧固的方式组装到支撑元件12的连结板12b、12b,使用前述的方法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又一实施例,根据附图,实施例3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C中,导引沟20c、20c没有被凸轮部20b所贯通,分别设至在连结板21b、21b的导引销22、22会嵌入卡合至各导引沟20c、20c,其中,导引沟20c、20c设置在凸轮部20b,凸轮部20b一体地设置在组装元件20的组装脚部20a的上部,连结板21b、21b从支撑元件21的弹簧收容部21a延伸设置,使用前述的方法同样也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实施例3中,导引销22、22分别被公螺丝22a、22a所切嵌,公螺丝22a、22a分别螺固在母螺丝孔21c、21c,母螺丝孔21c、21c分别设置支撑元件21的连结板21b、21b。其它的元件构成则与实施例1的元件相同,通过该构成方式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实施例4
图14与图15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又一实施例,根据附图,实施例4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D中,导引沟25c、25d分别成对地设置在凸轮部25b,各导引沟25c、25d分别被成对的导引销27、28嵌入并卡合,其中,凸轮部25b一体地设置在组装元件25的组装脚部25a的上部,导引销27、28分别组装在连结板26b、26b,连结板26b、26b从支撑元件26的弹簧收容部26a延伸设置。另外,元件符号29为铰链销。其它的元件构成则与实施例1的元件相同,通过该构成方式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6与图17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又一实施例,根据附图,实施例5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E中,导引沟30c、30c分别设置在连结板30b、30b(图中只表示其中一个),导引销31设置在凸轮部32b,连结板30b、30b从支撑元件30的弹簧收容部30a延伸设置,凸轮部32b一体地设置在组装元件32的组装脚部32a的上部。另外,元件符号33是铰链销。其它的元件构成则与实施例1的元件相同,通过该构成方式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实施例6
图18至图19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又一实施例,根据附图,实施例6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F中,实施例1的凸轮滑件与弹性手段设置在组装元件35的组装脚部35a,凸轮部36b一体地设置在支撑元件36的组装部36a,且凸轮部36b压接凸轮滑件。
换句话说,组装脚部35a是设置有弹簧收容部35c的筒状元件,弹簧收容部35c中收纳装设有凸轮滑件37与构成弹性手段的压缩螺旋弹簧38,压缩螺旋弹簧38加强凸轮滑件37往上方滑动的滑动力。组装脚部35a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43a,组装孔43a设置在事务机器42的装置本体43。另外,元件符号43b是接触玻璃。支撑元件36设置有组装部36a与凸轮部36b,组装部36a组装有原稿压合板39,凸轮部36b设置在组装部36a,凸轮部36b的部分通过铰链销40转动地连结到成对的连结板35b、35b(图中只表示其中一个)之间,连结板35b、35b设置在组装脚部35a的上部。
导引销41较佳为组装在组装元件35的连结板35b、35b(图中只表示其中一个),且导引销41嵌入导引沟36c,导引沟36c设置在支撑元件36的凸轮部36b。例外,在其它形式中,导引销41也可以是设置在凸轮部36b,导引沟36c则可以是设置在组装元件35的连结板35b、35b,或者可以和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导引销41是分别从连结板35b、35b突出地设置。
同样地,在实施例6中,组装元件35的后部没有设置现有技术的靠接部,前述的靠接部在支撑元件36转动时会与支撑元件36靠接,同时,在支撑元件36的后部也没有设置会与组装元件35靠接的靠接部。也就是说,本发明在组装元件35与支撑元件36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现有技术中的靠接部,现有技术的靠接部在原稿压合板39呈现开启状态时靠接支撑元件36的后部。
因此,支撑元件36的转动范围取决于原稿压合板39的最大开启角度,如图19所示,相当于导引销41与导引沟36c卡合移动的范围,通过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本发明省略了部分图示与说明内容,实施例6中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F理所当然地能应用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5的变化形式中。
另外,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凸轮部或连结板的导引沟,除了可以是设置在铰链销前方的位置之外,在其它变化形式中也可以是设置在铰链销后方的位置,或者是设置在以其它铰链销为中心的外侧位置。
再者,上述任一的实施例中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的具体的形状并不限制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精神目的与作用效果,可以具有各种其它实施形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通过以上的构成,具有不夹伤手指的高安全性,且较佳地适合应用在复印机、复合机(在复印机上搭载有传真机或打印机等功能的机器)、印刷机、传真机、扫瞄机等具有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符号说明】
1、42:事务机器
11、22、27、28、31、41、9:导引销
11a:头部
12、21、26、30、36、5:支撑元件
12a、21a、26a、30a、35c、5a:弹簧收容部
12b、21b、26b、30b、35b、5b:连结板
13、20、25、32、35、4:组装元件
13a、20a、25a、32a、35a、4a:组装脚部
13b、20b、25b、32b、36b、4b:凸轮部
13c、20c、25c、25d、30c、36c、4c:导引沟
14:E型环
2、43:装置本体
2a、43a:组装孔
2b、43b:接触玻璃
21c:母螺丝孔
22a:公螺丝
29、33、40、6:铰链销
3、39:原稿压合板
36a:组装部
37、7:凸轮滑件
38:压缩螺旋弹簧
5c:闭塞部
5d:上板
5e:组装板
5f:小孔
5g:侧板
5h:底板
8:弹性手段
A、B、C、D、E、F: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a:起始端部
b:终端部

Claims (9)

1.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所述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一组装元件,其具有组装脚部及凸轮部,所述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所述组装孔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
一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具有弹簧收容部,所述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将所述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可任意转动地组装在所述凸轮部;
一凸轮滑件,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所述凸轮滑件与所述凸轮部相接;以及
一弹性手段,其将所述凸轮滑件往所述凸轮部推压,所述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
其中,在所述组装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
所述靠接部在所述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所述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贯通设置有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设置有导引销,所述导引销贯通卡合所述导引沟,通过所述导引销靠接所述导引沟的终端部以限制所述原稿压合板在完全开启状态时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销是分别从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突出设置的成对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所述凸轮部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导引销,所述导引销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导引销嵌入卡合所述导引沟。
4.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所述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一组装元件,其具有组装脚部及凸轮部,所述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所述组装孔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
一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具有弹簧收容部,所述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将所述支撑元件的二连结板可任意转动地组装在所述凸轮部;
一凸轮滑件,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所述凸轮滑件与所述凸轮部相接;以及
一弹性手段,其将所述凸轮滑件往所述凸轮部推压,所述弹性手段弹性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
其中,在所述组装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
所述靠接部在所述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所述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设置有成对的导引沟,成对的所述导引沟没有从所述凸轮部的两侧贯通,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突出设置有成对的导引销,成对的所述导引销分别嵌入卡合成对的所述导引沟。
5.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所述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一组装元件,其具有一组装脚部与二连结板,所述组装脚部为圆筒状且具有弹簧收容部,所述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所述组装孔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所述二连结板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
一凸轮滑件,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
一弹性手段,其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所述弹性手段加强所述凸轮滑件往一方向的滑动力;
一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原稿压合板,所述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所述二连结板之间,所述二连结板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以及
一凸轮部,其压接所述凸轮滑件,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
其中,在所述组装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
所述靠接部在所述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所述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贯通设置有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组装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设置有导引销,所述导引销贯通卡合所述导引沟,通过所述导引销靠接所述导引沟的终端部以限制所述原稿压合板在完全开启状态时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销是分别从所述组装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突出设置的成对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所述凸轮部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导引沟,所述导引沟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组装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设置有多于一个位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导引销,所述导引销与所述铰链销平行,所述导引销嵌入卡合所述导引沟。
8.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将事务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开阖地连结,所述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一组装元件,其具有一组装脚部与二连结板,所述组装脚部为圆筒状且具有弹簧收容部,所述组装脚部可任意拆装地组装在组装孔,所述组装孔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所述二连结板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
一凸轮滑件,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
一弹性手段,其设置在所述弹簧收容部的内部,所述弹性手段加强所述凸轮滑件往一方向的滑动力;
一支撑元件,其支撑所述原稿压合板,所述支撑元件藉由铰链销转动地组装在所述二连结板之间,所述二连结板设置在所述组装脚部的上部;以及
一凸轮部,其压接所述凸轮滑件,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
其中,在所述组装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各自的后部没有设置靠接部,
所述靠接部在所述原稿压合板呈现完全开启状态时彼此靠接,所述靠接部用以限制所述支撑元件的转动,所述凸轮部设置有成对的导引沟,成对的所述导引沟没有从所述凸轮部的两侧贯通,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二连结板突出设置有成对的导引销,成对的所述导引销分别嵌入卡合成对的所述导引沟。
9.一种事务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第1项至第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CN201410048929.1A 2013-02-13 2014-02-12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Active CN103984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5329A JP6128585B2 (ja) 2013-02-13 2013-02-13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2013-025329 2013-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4215A CN103984215A (zh) 2014-08-13
CN103984215B true CN10398421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1276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8929.1A Active CN103984215B (zh) 2013-02-13 2014-02-12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28585B2 (zh)
KR (1) KR101591159B1 (zh)
CN (1) CN103984215B (zh)
TW (1) TWI596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1902B2 (ja) * 2015-07-13 2019-11-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蓋体開閉装置を備えた各種機器
JP7090862B2 (ja) * 2017-05-30 2022-06-2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JP7283725B2 (ja) * 2018-10-30 2023-05-30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7223400B2 (ja) * 2018-12-28 2023-02-1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6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35919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907845A (zh) * 2009-06-08 2010-12-0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CN102338997A (zh) * 2010-07-15 2012-02-0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6331A (ja) * 1983-07-22 1985-02-09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等の原稿押さえ装置
JPS6141242A (ja) * 1984-08-01 1986-02-27 Toshiba Corp デ−タ伝送システム
JPH11125056A (ja) * 1997-10-22 1999-05-11 Nisca Corp ヒンジ装置
US6499189B2 (en) * 1999-01-25 2002-12-31 Nisca Corporation Hin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platen cover control apparatus
JP2000231163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157657B2 (ja) * 1999-09-29 2008-10-01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ヒンジ
JP3584242B2 (ja) * 2002-03-20 2004-11-04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US20040032578A1 (en) * 2002-08-13 2004-02-19 Hung-Chieh Chen Hinge device for copier lid
JP4351597B2 (ja) * 2004-08-02 2009-10-28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JP2007088681A (ja) * 2005-09-21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連結機構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5084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eiko Epson Corp スキャナ装置
JP5429765B2 (ja) * 2007-04-19 2014-02-2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160959B2 (ja) * 2007-08-21 2013-03-13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441097B2 (ja) * 2008-12-0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5569925B2 (ja) * 2009-08-20 2014-08-1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開閉装置の抜け防止機構並びにこの抜け防止機構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532790B2 (ja) * 2009-09-25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6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35919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907845A (zh) * 2009-06-08 2010-12-0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CN102338997A (zh) * 2010-07-15 2012-02-0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91159B1 (ko) 2016-02-02
TW201432365A (zh) 2014-08-16
JP6128585B2 (ja) 2017-05-17
TWI596420B (zh) 2017-08-21
KR20140102135A (ko) 2014-08-21
JP2014152904A (ja) 2014-08-25
CN103984215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4215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其的事务机器
WO2005100740A3 (en) Flapper opening mechanism
EP1787941A1 (en) Corkscrew
US20130291337A1 (en) Hinge for doors of domestic appliances such as ovens, dishwashers or the like
JP2011107485A5 (zh)
CN103092024A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EP1788161A3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FR3023265A1 (fr) Coffre a couvercle amovible
HK1128946A1 (en) Door stop pin assembly
CN106210213A (zh) 一种手机托架
CN102338997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CN103969981A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CN202431091U (zh) 一种家具铰链
CN202689727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锁
CN104328967A (zh) 凸轮轴闭门器
CN205894877U (zh) 指纹锁的机械解锁机构
CN205433324U (zh) 一种泄压阀、具有其的锅盖以及电压力锅
TWM351137U (en) Nailing gun of nozzle quick-handling
WO2010053524A8 (en) Hole punch
CN103938957B (zh) 一种c型槽口的内开内倒门窗防止错误操作机构
CN209403765U (zh) 一种侧滑式首饰锁扣结构及手镯
CN202509931U (zh) 一种弹力合页
CN201358685Y (zh) 一体式强制联动互锁门
UA93512C2 (ru) Двухосный шарнир
JP3136201U (ja) 傘の回転ロッ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