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206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206A
CN103958206A CN201280059005.0A CN201280059005A CN103958206A CN 103958206 A CN103958206 A CN 103958206A CN 201280059005 A CN201280059005 A CN 201280059005A CN 103958206 A CN103958206 A CN 103958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ransfer
film
transfer film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9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206B (zh
Inventor
相原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5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n intermediate recep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2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mall cards, envelopes, or the like, e.g. credit cards, cut visiting c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256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the transferable ink pattern being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e.g. an ink jet or laser printer, or by electrographic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7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加热转印时,薄膜面因热的影响而变质或变形,可进行高画质的印刷。具备记录介质的供给部、在转印薄膜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转印薄膜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供给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部、卷取该薄膜的薄膜卷取部、将从介质供给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经由信息记录部向转印部运送的媒质运送路径、将从薄膜供给部输送的转印薄膜经由图像形成部向转印部移送的薄膜移送路径、使被设置在该薄膜运送路径上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部、与薄膜供给部和薄膜卷取部的至少一方连结的驱动构件、控制驱动构件的控制构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文字、图像等数据在卡片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涉及将暂时形成在中间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中间转印式印刷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这种装置作为在塑料卡片等记录介质上印刷面部照片等图像数据的输出装置已被公知。例如,驾驶证、会员证、ID卡片等的证明用卡片由于伴有个人信息进行印刷,所以,不适合大容量印刷系统。
为此,最近,作为按需印刷,使用被装入计算机网络并同时执行面部照片、其标记印刷等印刷和个人信息等电子数据记录的复合型打印机系统。而且,作为印刷方式,使用升华式色带转印、热蜡式色带转印、喷墨印刷、静电印刷等。
在这样的印刷方式中,在将凹凸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表面时,进行全息图等的涂敷时,使用中间转印式印刷方法。该方法作为在中间转印薄膜(下面称为“转印薄膜”)形成一次图像,并将形成在该薄膜上的图像由下游侧的台板向记录介质转印的方法已被公知,被用于表面具有凹凸的介质、需要在表面涂敷的介质等。
这样的中间转印式打印机装置例如被专利文献1公开。在转印薄膜上在一次转印(印刷)位置形成图像,将该转印薄膜向下游侧的转印台板进给。与此同时,将卡片等记录介质向转印台板进给,由转印台板(一面由加热辊加热)将转印薄膜侧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
该文献的装置将转印薄膜从供给卷筒(供给卷盘)向卷取卷筒(卷取卷盘)输送。在该供给卷盘和卷取卷盘之间设置用于一次转印的印刷台板和用于二次转印的转印台板。而且,转印薄膜的输送方向和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被设定为同一方向。
因此,从供给卷筒卷出的转印薄膜由印刷台板进行图像形成,由其下游侧的转印台板向卡片等记录介质转印。转印后的转印薄膜被卷取在卷取卷筒。这样,转印薄膜的移送方向在一方向被输送,按照供给卷筒、印刷台板、转印台板、卷取卷筒的顺序在薄膜输送方向被排列。
与此同时,在转印台板上相向配置加热辊,该辊在与台板之间夹着转印薄膜和记录介质进行压接的同时进行加热,据此,将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该加热辊被构成为可在向转印台板压接的工作位置和从它隔开距离而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设有凸轮等移位构件。
在这样的输送方式中,由于卡片后端(印刷结束端)的偏差,存在超过必要地消耗中间转印薄膜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卡片因长度尺寸的偏差误差、输送精度的误差等的影响,不能在卡片后端印刷结束的同时,使加热辊离开(由于不可能地挨近),所以,转印薄膜的印刷结束部与加热辊接触而被消耗。
在这样的输送方式中,由于卡片后端(印刷结束线)的偏差,在中间转印薄膜的后端部产生与加热辊的接触面。由于与该加热辊接触的薄膜面不能再次使用,所以,每次印刷,都在印刷结束端部产生不要的加热部,该端部作为不可避免的部分被消耗。
专利文献2提出了为消除上述的转印薄膜的浪费,而将转印薄膜的供给方向和卡片的输送方向设定在相反方向的薄膜供给方法。该文献提出了将转印薄膜从供给卷筒经转印台板向下游侧的印刷台板放出,由印刷台板进行图像形成,此后,使转印薄膜向相反方向转向(反馈),在与卡片输送方向同一方向向转印台板输送的方法。
根据该专利文献2的输送方法,可以节省转印薄膜的浪费。也就是说,由于在由转印台板进行了图像转印的薄膜后端部后续使用完的薄膜面,所以,由加热辊产生的剩余加热部的浪费得以消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337582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6783号公报(图1)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任意的方法均产生下述的问题。首先,在转印薄膜上,在其行走路径设置印刷台板,由该印刷台板对转印薄膜进行图像形成(例如,由墨色带和热敏头进行的图像转印)。在该图像形成后,转印薄膜在转印台板的上游的规定位置待机。
另一方面,向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从介质供给部卷出的记录介质在转印台板的上游根据需要记录磁信息记录、IC信息记录、条形码信息记录等电子信息,在该处理后,在转印台板的上游的规定位置待机。
而且,在转印薄膜和记录介质在两待机部待机(准备)时,装置控制部将转印薄膜和记录介质以相同速度朝向转印台板送出。与此同时,被配置在与转印台板相向的位置上的加热辊从远离台板的退避位置向与台板压接的工作位置移位。通过该动作,转印薄膜和记录介质在由台板和加热辊加压的同时被加热,薄膜的图像被转印并定影在记录介质。
在这样的动作的过程中,若转印薄膜以长时间停止的状态在待机部待机,则薄膜面被持续曝露在来自加热辊的热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使加热辊向从台板位置隔开远距离的位置退避,但是,为了谋求装置的紧凑化,不得不将加热辊配置在靠近待机中的转印薄膜的位置。
这样,为了装置的小型化,不得不将加热辊和转印薄膜的行走路在小空间内以相互靠近的状态配置,另外,由于高速处理,产生使加热辊成为高温的必要性。因此,若转印薄膜在待机部长时间待机,则产生薄膜表面的涂敷层变质的问题和转印薄膜本身变形的问题。
尤其是,若像前述的专利文献2那样,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分(空白地带)长时间曝露于加热辊,则后续形成图像的薄膜面因热而变质,产生对画质造成影响和薄膜本身变形,图像畸形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者分析转印薄膜长时间曝露于加热辊的条件,直至想到在使薄膜长时间待机的条件时,使与加热部相向的薄膜区域在时间上不同。
本发明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加热转印时,不必担心薄膜面因热的影响变质或变形,可进行高画质的印刷的印刷装置。再有,本发明的课题是在进行印刷图像的加热转印时,防止对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分(空白面)造成热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将形成在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时,在使记录介质和转印薄膜在转印部的上游侧待机的过程中,使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免转印薄膜的同一面与加热辊(加热部件)相向规定时间以上。
再有,若详细阐述其结构,则是将形成在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装置,具备供给记录介质的介质供给部、在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将形成在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供给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部、卷取来自薄膜供给部的转印薄膜的薄膜卷取部、将从介质供给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经由信息记录部向转印部运送的媒质运送路径、被设置在该媒质运送路径,并将从薄膜供给部输送的转印薄膜经由图像形成部向转印部移送的薄膜移送路径、使被设置在该薄膜运送路径上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部、与薄膜供给部和薄膜卷取部的至少一方连结的驱动构件和控制驱动构件的控制构件。
而且,在转印部配置固定记录介质的转印台板和将记录介质和转印薄膜夹压在与该转印台板之间的加热部件,控制构件在使从薄膜供给部向转印部移送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时,使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面在同一薄膜面曝露于加热部件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使不同的薄膜面与加热部件相向。
本发明是还提供一种使用了具备在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使用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而将形成在前述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前述加热部件的加热步骤、供给前述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步骤、以将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定位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的状态下,使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步骤、在前述薄膜待机步骤中,判断是否能够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的判断步骤、在由前述判断步骤判断为不能进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前述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便使前述转印薄膜的不同的薄膜面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卷取步骤这些各步骤。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是在使向转印部移送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时,以免同一薄膜面曝露于加热部件规定时间以上而使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便不同的面与加热部件相向,所以,发挥下面的效果。
与加热部件(加热辊)相向的薄膜面由于不会使同一面曝露于热规定时间以上,所以,不担心转印薄膜因热的影响而变质,也不担心变形。另一方面,由于加热部件能够设定在比较高的温度,所以,可以进行图像转印的高速处理,同时,由于通过将退避位置设定在使加热部件与转印薄膜接近的位置,能够将加热部件的移动行程设定在节省的空间内,所以,可进行装置的小型化。
再有,本发明通过在使转印薄膜长时间待机时,使与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面为使用完的面(图像转印后的薄膜面),而不担心薄膜表面的变质给其后面的图像形成造成影响,能够提高转印图像的品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装置中的将转印薄膜向图像形成部进给并形成图像的状态说明图。
图3是在图1的装置中,使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转印薄膜在待机部待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在图1的装置中,使转印薄膜的使用完的面与加热部件相向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在图1的装置中,将转印薄膜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控制结构中的信息记录动作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转印薄膜进给机构的控制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控制结构中的在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控制结构中的将转印薄膜的图像向卡片转印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转印薄膜进给机构的控制结构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能够阻止热对转印薄膜的影响的本发明中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图像转印部B应用了图12的印刷方法的情况下的具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将图13的流程图中的一部分变形了的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在图像形成部D应用了图12的印刷方法的情况下的具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妥当的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该装置对各种证明用的ID卡片、商业交易用的信用卡等进行磁信息、IC信息等“信息记录”和文字、照片、标识等“图像形成(印刷)”。
为此,印刷装置1由装置壳体2、信息记录部A、图像转印部B、媒质供给部C和图像形成部D构成。而且,由图像形成部D在中间转印薄膜46形成图像,将该图像向从媒质供给部C卷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转印。另外,作为该图像转印的前工序,将磁信息、IC信息等向记录介质进行信息记录。
按照图1,说明各结构。在装置壳体2配置媒质供给部C和变换从该媒质供给部C输送的记录介质(下面称为“卡片”)的方向的反转单元20。在该反转单元20的下游侧配置在第1方向移送卡片的第1运送通道P1和在第2方向移送卡片的第2运送通道P2。再有,从反转单元20开始,有别于第2运送通道P2,配置在第3方向移送卡片的第3运送通道P3。
媒质供给部C由将多个卡片以站立姿势在前后排成列而收纳的供纸盒3构成,卷出卡片的方向(图1箭头X方向)和第1运送通道P1的卡片运送方向为相互相反方向,被配置在大致平行的方向。由于位于上方的供纸盒3和第1运送通道P1上下平行地配置,所以,将卡片的收容地带和图像转印机构(后述的转印台板31和第1运送通道P1)上下平行地布局,谋求装置的汇集化。
上述反转单元20被相邻地设置在媒质供给部C的下方,被配置在装置壳体2的一端侧(图1右端)。而且,在该反转单元20的下游,第1运送通道P1被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第2运送通道P2被配置在大致竖直方向。该第1第2运送通道P1、P2被配置在角度不同的方向,如图所示,虽然优选配置在90度乃至180度的角度范围,但是,考虑路径的汇集性而设定在适宜的角度范围。
在上述第1运送通道P1配置媒质待机部E和转印部B,媒质待机部E被设置在反转单元20和图像转印部B之间。图像转印部B由转印台板(图示的部件是台板辊)31构成,固定支撑卡片,向表面(图2下面)进行图像转印。加热辊33在从卡片离开的位置和与卡片相接的位置之间升降地被配置在该转印台板31上。
在该转印台板31和加热辊之间卷装转印薄膜46。图示的部件由后述的薄膜盒50构成,该薄膜盒50与后述的色带盒42一起被配置在第1运送通道P1的下方。
构成薄膜通道P4(薄膜移送路径;下面同样),以便被收容在薄膜盒50的转印薄膜46在上述转印台板31和图像形成部D之间行走。图像形成部D在第1运送通道P1的媒质待机部E的配置空间被配置在该运送通道P1的下方。而且,图像形成部D由图像形成台板45和与该台板相向配置的热敏头40构成,被配置成墨色带41在两者之间行走。该墨色带41的结构通过后述的色带盒42来说明。
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部D中,第1运送通道P1的反转单元20和媒质待机部E位于上方,第2运送通道P2和其信息记录部A(后述的磁记录机构)位于侧方。而且,色带盒42和薄膜盒50按该顺序配置在第1运送通道P1的反转单元20和图像转印部B之间。
像上述这样,将第1运送通道P1和第2运送通道P2经反转单元20配置在角度不同的方向,在由该两通道包围的地带内配置色带盒42和薄膜盒50,形成中间转印地带。而且,在反转单元20和图像转印部B之间的第1运送通道P1配置媒质待机部E,在其下方配置图像形成部D。通过这样的布局结构,可进行装置的汇集化,实现紧凑化。
[媒质供给部的结构]
上述媒质供给部C由收纳多张卡片的料斗机构构成。图示的料斗机构由可装拆地向装置壳体2装配的供纸盒3构成。供纸盒3如图1所示,由箱形状的盒框体和被设置在该框体内的卡片收容部4构成。该卡片收纳部4由可将多个卡片以站立姿势排成列并进行收纳的适合卡片尺寸的收容空间构成。
在上述卡片收纳部4,如图1所示,设置使后述的拾取辊19与最前列的卡片表面卡合的捡拾器开口11。该捡拾器开口11为将最前列的卡片从供纸开口7卷出,而作为使后述的拾取辊19与最前列的卡片卡合的开口被形成。
[反转部的结构]
对被配置在媒质供给部C的下游侧的反转部(反转单元:下面同样)2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供纸盒3的供纸开口7的下游侧配置运入辊22。而且,从供纸盒3卷出的卡片由运入辊22向反转单元20输送。反转单元20由可回转动地被轴承支撑在装置框架(不图示)上的单元框架和被支撑在该框架上的一对或多个辊对构成。
图示的部件将隔开距离被配置在前后的2个辊对21a、21b旋转自由地轴支撑在单元框架。而且,被构成为单元框架通过回转马达(脉冲马达等)向规定角度方向回转动,被安装在它上的辊对21a、21b通过运送马达向正倒转方向旋转。该驱动机构虽未图示出,但是,被构成为例如由1个脉冲马达切换单元框架的回转动,由离合器切换辊对的旋转。
因此,被准备在供纸盒3的卡片由拾取辊19卷出,由供纸开口7的分离缝隙一张张地分离,向下游侧的反转单元20输送。而且,反转单元20由辊对21a、21b将卡片运入单元内,以由辊对夹紧的状态向规定角度方向使姿势偏向。
后述的第1运送通道P1和第2运送通道P2和第3运送通道P3在上述反转单元20的下游侧被配置在各自的角度方向。而且,在第2运送通道P2内置磁记录单元24,在从反转单元20输送的卡片的磁条记录磁信息。图示的磁记录单元24由读写头构成,被构成为在记录磁信息的同时,读取记录的信息,进行正误判别。
另外,在第3运送通道P3内置非接触式IC记录单元23,向预先内置在记录介质的IC进行信息记录。另外,在反转单元20的回转方向外周配置废卡箱25和条形码阅读器28。该条形码阅读器28是用于例如读取由后述的图像形成部D印刷的条形码进行正误判别(错误判别)的单元。
因此,若将由反转单元20向规定的角度方向使姿势偏向的卡片由辊对21a、21b向记录单元24(或者23)移送,则可以在卡片上磁气性或者电气性地进行数据输入。另外,当在这些数据输入单元产生记录失误的情况下,向废卡箱25运出。
[第1运送通道的结构]
在上述反转单元20的下游侧配置第1运送通道P1。在该第1运送通道P1配置图像转印部B,在从反转单元20输送的卡片上形成图像。在该第1运送通道P1,在图像转印部B的上游侧配置第1、第2辊对(也可以是皮带)29、30,与未图示出的运送马达连结。该第1、第2辊对29、30可切换正倒转地被构成,可在从反转单元20向图像转印部B运送卡片的同时,从图像转印部B向反转单元20运送卡片。
[媒质待机部的结构]
在第1运送通道P1,在转印部B的上游侧配置媒质待机部E。该媒质待机部E如图2所示,以比卡片的运送方向长度Lc短的间隔Ld配置着第1辊对29和第2辊对30。使卡片在保持在该前后隔开距离被配置的第1、第2辊对29、30的状态下暂时待机。为此,在第1、第2辊对29、30和驱动马达之间设置传动离合器(未图示出),若使离合器为OFF状态,则可使卡片停止待机。该第1、第2辊对29、30被配置在反转单元20和后述的图像转印部B之间。
另外,在靠近转印台板31的第2辊对30配置检测卡片前端的传感器Se8,检测在媒质待机部E是否存在卡片。另外,在使卡片待机的状态下,卡片前端与后述的加热辊33相比,处于上游侧。据此,由于不存在待机中的卡片前端部分被加热辊33加热的情况,所以,不担心向卡片转印的图像产生不一致。
通过像这样将媒质待机部E配置在反转单元20和图像转印部B之间的第1运送通道P1,能够分离地控制由位于上游侧的第2运送通道P2记录磁信息的作业以及由第3运送通道P3记录IC信息的作业和由位于下游侧的第1运送通道P1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该媒质待机部E也能够配置在第1运送通道P1以外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第2运送通道P2和第3运送通道P3的每一个配置媒质待机部E。
[图像转印部的结构]
在第1运送通道P1,在媒质待机部E的下游侧配置图像转印部B。该图像转印部B如图1所示,由固定支撑记录卡片的转印台板31(下面称为台板31)构成,与该台板31相向地配置加热辊33。该加热辊33从离开转印台板31的待机位置(图2的状态)向将卡片夹压在与转印台板31之间的工作位置(图5的状态)之间升降。该升降机构虽未图示出,但是,例如由移位凸轮和使它旋转的驱动马达构成。
而且,在转印台板31和加热辊33之间可行走地卷装转印薄膜46。该加热辊33由耐热性橡胶材质构成,在与转印台板31之间,在加压的同时,加热记录卡片和转印薄膜46。通过该加热压附,将形成在转印薄膜46上的图像墨加热熔敷到记录卡片。
为此,转印台板31和加热辊33的至少一方(图示的部件是转印辊侧)被旋转驱动,其速度被设定成与记录卡片的运送速度(第2辊对30的周速度)和转印薄膜的走向速度(后述的移送辊49的周速度)一致。
另外,加热辊33在卷筒内部配置加热构件(加热器等),将辊表面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而且,可在与转印台板31压接的位置和从它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地被支撑在装置框架。这样,在加热辊33设置将表面温度升温到规定温度的加热构件和在转印台板31方向使辊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出)。
而且,加热辊33在由第2辊对30卷出的卡片前端抵达转印台板31的时机,从待机状态(离开位置)向工作状态(压接位置)移位。
另外,图示的Se10是墨色带41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图示的Se9是转印薄膜46的有无检测传感器。另外,在图像转印部B设置用于将在装置内产生的热向外排放的风扇fn2。
[运出通道]
在上述图像转印部B的下游侧设置向收容积存器60移送记录卡片的运出通道P5。在运出通道P5配置运送记录卡片的运送辊(也可以是皮带)37、38,与未图示出的运送马达连结。另外,在运送辊37和运送辊38之间配置卷曲消除辊36,通过推压被保持在运送辊37、38之间的卡片中央部来进行卷曲矫正。
[图像形成部的结构]
图像形成部D在卡片的表里面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图示的装置是表示由升华型墨色带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在图像形成部D配置热敏头40和墨色带41。墨色带41被收纳在色带盒42,在该色带盒42收容供给卷盘43和卷取卷盘44,在卷取卷盘44连结卷扬马达Mr1。
而且,在与图像形成台板45相向的位置配置热敏头40。在该热敏头40连结头调控用IC74x(参见图6),对热敏头40进行热控制。该头调控用IC74x通过按照图像数据对热敏头40进行加热控制,来使墨色带41在后述的转印薄膜46进行图像形成。为此,被构成为卷取卷盘44与热敏头40的热控制同步地旋转,以规定速度卷取墨色带41。图示的fn1是用于冷却热敏头40的冷却风扇。
上述转印薄膜46被卷绕在卷取卷盘47和供给卷盘48,该转印薄膜46被卷装,以便向转印辊31和加热辊33移送转印图像。图示的49是转印薄膜46的移送辊,在其周面配置夹送辊32a和32b,在该移送辊49连结未图示出的驱动马达。而且,转印薄膜46以与墨色带41相同的速度向图1逆时针方向移动。
「收容部」
收容部G如图1所示,被构成为将从图像转印部B输送的卡片收容在收容积存器60。该收容积存器60被构成为由未图示出的升降机构61和水平传感器检测最上卡片,通过升降机构61向图1下侧下降移动。
「薄膜盒的结构」
对装填上述的转印薄膜46的薄膜盒50进行说明。该薄膜盒50如图1所示,由与装置壳体2分离的单元构成,可装拆地被安装在装置壳体2。虽未图示出,但在图1前面侧开闭自由地配置前盖,在将该前盖打开的状态下,向装置框架装配薄膜盒50。
如图2所示,在薄膜盒50可旋转地装配供给卷盘48和卷取卷盘47,在两卷盘之间搭架转印薄膜46。在供给卷盘48连结放出马达Mr3,在卷取卷盘47连结卷取马达Mr2。该两马达被安装在装置框架上,经联结器构件与卷盘轴连结。两马达由步进马达构成,向相同方向以相同输送量旋转。
转印薄膜46在每个规定间隔形成记号,被卷筒状地卷绕在供给卷盘48。在该供给卷盘48和卷取卷盘47之间形成薄膜移送路径P4。在该薄膜移送路径P4,转印薄膜46与被配置在装置侧的移送辊49和夹送辊32a、32b卡合,可行走地被引导。该移送辊49与驱动马达连结,以便以相同速度使薄膜行进。
在上述薄膜移送路径P4,在图像转印部B的上游侧设置薄膜待机部F,在该待机部F,构成路径,以便使转印薄膜46以暂时停止的状态待机。该薄膜待机部F和前述的媒质待机部E被配置成相对于下游侧的图像转印部B为等距离的位置关系。这是为了将在两待机部以前端对齐的状态待机的记录卡片和转印薄膜46在同一时机朝向图像转印部B卷出。
构成薄膜移送通道P4,以便使被收容在薄膜盒50的转印薄膜46在上述转印台板31和图像形成部D之间行走。图像形成部D在第1运送通道P1的媒质待机部E的配置空间,被配置在该运送通道的下方。而且,图像形成部D由图像形成台板45和与该台板相向配置的热敏头40构成,被配置成墨色带41在两者之间行走。该墨色带41的结构通过后述的色带盒42说明。
「色带盒的结构」
对图1的装置中的色带盒4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色带盒42可旋转地装入有供给卷盘43和卷取卷盘44。在该两卷盘43、44之间卷装薄膜状的墨色带41。墨色带41例如为升华型色带,Y(黄色)M(洋红色)C(青色)B(黑色)的色带按照面的位次被形成为带状。而且,该墨色带41被卷筒状地卷绕在供给卷盘43。
色带盒42在图1纸张表里方向可装拆地被装配在装置壳体2,墨色带41被插入装备在装置壳体2侧的图像形成台板(台板辊)45和热敏头40之间。另外,卷取卷盘44通过联结器(未图示出)与装备在装置壳体2侧的卷扬马达Mr1卡合。
该色带盒如图1所示,在第2运送通道P2的路径方向(竖直方向)配置卷盘43、44。另一方面,前述的薄膜盒50也将供给卷盘48和卷取卷盘47配置在相同方向(竖直方向)。这样,通过在与第2运送通道P2的路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排列色带盒42的卷盘43、44以及薄膜盒50的卷盘47、48,谋求装置的汇集化。
[控制结构]
按照图6,对图1的装置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控制部H例如由控制CPU70构成,该CPU70具备ROM71和RAM72。而且,在控制CPU70构成有数据输入控制部73、图像形成控制部74、薄膜运送控制部75和卡片运送控制部77。也就是说,控制CPU70通过执行存储在ROM71的控制程序,进行数据输入的控制和图像形成的动作控制、薄膜运送以及卡片运送的动作控制。
而且,卡片运送控制部77向未图示出的驱动马达的激励回路传输指令信号,以便控制被配置在第1运送通道P1和运出通道P5的卡片运送构件(第1、第2辊对29、30)。该卡片运送控制部77向反转单元20的回转马达的激励回路传输指令信号。
在上述卡片运送控制部77上,为了接收传感器Se1~Se8、Se12的状态信号而电气性地连接各自的传感器。与此同时,为了从数据输入控制部73接收作业信号而连接。该卡片运送控制部77在介质运送路径(前述的运送通道P1~P3)的媒质待机部E对记录介质进行“片头提示”(印刷开始行的位置提示)。
上述数据输入控制部73被构成为向被内置在磁记录部的数据R/W用的IC73x传输控制输入数据的传收的指令信号,同样,向IC记录部的数据R/W用的IC73y传输指令信号。上述图像形成控制部74调控由图像形成部B通过墨色带41在转印薄膜46上形成图像的热敏头40和色带输送(卷扬马达Mr1)。另外,在上述RAM72中例如以数据表格等形式存储上述的各动作和后述的薄膜运送控制所需要的数据。
[信息记录动作]
控制CPU70按照被储存在ROM71的动作控制程序在记录介质(卡片)上记录磁·IC信息和图像信息。按照图7说明其执行动作。另外,动作次序并不限于图示的次序,能够与装置规格和用途相应地组装。
由外部的控制装置(计算机等)设定向卡片记录的磁·IC信息以及图像信息。执行由该外部装置设定的“磁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组合”、“IC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组合”、“磁·IC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组合”等信息记录。
控制CPU70(下面称为“控制构件”)接收作业启动信号(StA1)。控制构件收到该信号,将卡片从媒质供给部C向装置内卷出(StA2)。入口传感器Se1检测供给到该装置内的卡片的前端(StA3)。若由入口传感器Se1检测到卡片运入,则控制构件控制反转单元20,将卡片向由外部装置指定的运送通道(第1、第2、第3运送通道的任意一个)运送(StA4)。
控制构件与该卡片向记录部的运送并行地将转印薄膜46向图像形成部D卷出(StA5)。该薄膜卷出通过卷出马达Mr2和卷取马达Mr3的旋转控制来进行,由薄膜传感器Se9检测放出量。接着,控制构件执行磁·IC信息的数据转送(StA6)和图像信息的数据转送(StA7)。该数据转送因数据量、转送手段的状况而使得时间分别不同,存在并行处理的其它的后续动作在先的情况。
控制构件在磁·IC信息的取得和卡片向记录部的运送结束时,将磁·IC信息向卡片记录(StA8)。该磁IC信息记录由磁R/W单元24、ICR/W单元23执行,在发现记录信息中有失误时,将卡片向废卡积存器25运出。在产生了向卡片的读写失误时,控制构件从媒质供给部C卷出下个卡片(空白卡片)。
接着,控制构件在将转印薄膜46卷出到图像形成部D的阶段,将热敏头40的头温度设定为恰当值(StA9)。该温度设定在头温度为过剩高温时,进行冷却,在为低温度时,进行升温,但是,温度过度上升时的冷却需要时间。因此,控制构件使转印薄膜46待机,直至头温度被设定在恰当值。该薄膜待机通过后述的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或者等效的方法进行。
控制构件等待上述的头温度的设定,执行图像形成(StA11)。该图像形成按照图像数据在转印薄膜上形成墨图像或转印图像。图示的装置是表示升华型感热打印方式,在墨色带(YMCK薄膜)转印(一次转印)图像。
在像上述那样进行了图像形成后,控制构件使转印薄膜46向薄膜待机部F移动(StA12)。该薄膜移动通过卷出马达Mr2和卷取马达Mr3的旋转和记号检测进行。在该状态下,卡片被片头提示,待机在媒质待机部E(StA10),薄膜被片头提示,待机在薄膜待机部F。
因此,控制构件在卡片和转印薄膜46待机在待机部E、F的阶段,判断加热辊33的温度是否为恰当值(StA13)。此时,控制构件在卡片和转印薄膜46的一方未被准备在(未到达)待机部E、F时,以及加热辊33不是恰当值时待机,直至各条件齐备。
接着,控制构件在加热辊33达到恰当温度时,从待机部E、F将卡片和转印薄膜46朝向图像转印部B卷出。该卡片和转印薄膜46的卷出以相同时机、相同速度执行,进行控制,以便两者同时到达图像转印部46(StA14)。控制构件在卡片和薄膜到达转印台板31的时机,使从该台板离开的待机位置上的加热辊33向与台板压接的位置上升(St15)。将该状态在图3中作为待机状态,在图5中作为转印状态来表示。
在图5的状态下,若使卡片前端和转印薄膜46同时移动,则转印薄膜的图像被加热压附并被转印(二次转印;StA16)在卡片。接着,控制构件执行卡片排出和转印薄膜46的复卷(StA17)。
[判别构件的结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下面的判别构件76,以免在上述的信息记录动作的过程中,转印薄膜46长时间曝露于加热辊33。在控制CPU70设置薄膜运送控制部75,该控制部75进行将转印薄膜46从供给卷盘48向图像转印部B移送的转印薄膜46的卷出控制和使卷出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控制。为此,控制CPU70为控制前述的薄膜盒50的放出马达Mr3和卷取马达Mr2而与各马达的激励器回路连接。
上述薄膜卷出控制按照控制CPU70的动作程序,将薄膜从薄膜供给部(供给卷盘48)向图像形成部D(图像形成台板45)卷出。该向图像形成部D的薄膜供给通过与供给卷盘48和卷取卷盘47连结的马达Mr3、Mr2的旋转量控制来进行。与此同时,在转印薄膜46上,对每个形成图像的区域(每个彗差)施加标识,由传感器Se9检测该标识,控制薄膜的放出量(参见图2、图3)。
另外,薄膜待机部F在从供给部(供给卷盘)48向图像转印部B移送转印薄膜46的过程中,产生使该薄膜暂时停止而待机的必要。为此,在薄膜运送控制部75设置“判别构件76”。
首先,对在装置的动作过程中使转印薄膜46暂时待机的原因进行说明。其第1理由是“在图像转印部B的上游侧使转印薄膜46和记录介质(卡片)以停止的状态待机”。为了同时向图像转印部B(转印台板31)移送转印薄膜46和卡片,在转印部的上游侧使转印薄膜46以停止的状态在薄膜待机部F待机,使卡片以停止的状态在媒质待机部E待机。而且,通过同时将两者从该位置以相同速度向图像转印部B送出,来进行相互的错位少的“片头提示”。
其第2理由是产生“使转印薄膜46暂时在图像形成部D待机”的情况。存在使从供给部(供给卷盘)48卷出的转印薄膜46在图像形成部D待机,等待图像形成机构的预热的情况。例如,在作为图像形成机构采用图示的热敏头40时,有必要使薄膜46在图像形成部D以进给的状态待机,直至头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包括从过剩温度开始的冷却)。
另外,在从外部装置向图像形成机构部转送图像数据时的转送时间长时,有必要使薄膜在图像形成部D待机。另外,在使进给到该图像形成部D的转印薄膜46暂时待机时,在图示的装置结构(图像转印方向和转印薄膜46的放出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结构)中,薄膜的空白面(未使用面)46b与加热辊33相向。该空白面46b和加热辊表面以图2所示的距离d相向。
第3理由是存在“使在薄膜待机部F待机的转印薄膜待机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的情况。这在加热辊的温度不是恰当值时发生。例如,在从薄膜待机部F向转印部B输送薄膜时,在加热辊33的温度不是恰当值时,使转印薄膜待机,直至达到恰当值(包括从过剩温度开始的冷却)。
第4理由是存在“在产生装置错误时,使转印薄膜46停止在该位置(产生错误时的状态)”的情况。在产生装置错误,例如在信息记录部的向卡片的读写错误时,将卡片从退出口向装置外部运出,从介质供给部供给后续的卡片。在采用这样的处置时,转印薄膜长时间持续在该位置(图像形成部或薄膜待机部)待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那样在转印薄膜46长时间曝露于加热辊33时,薄膜变形或薄膜表面的涂敷层变质的问题。为此,在前述的薄膜运送控制部75设置下面的判别构件76。
在图6所示的控制结构中,在判别构件76(由控制CPU构成)连结薄膜移送路径P4的待机部传感器Se9和介质运送路径的待机部传感器Se8(参见图6),以便传送状态信号(卡片或薄膜的有无)。与此同时,连结图像形成部D的薄膜传感器Se11、加热辊33的温度传感器Se13(未图示出)和热敏头的温度传感器Se14(未图示出),检测各自的状态。
另一方面,判别构件76移动“薄膜面,以免转印薄膜的同一面持续曝露于加热辊(加热部件;下面同样)规定时间以上”。也就是,控制放出马达Mr2和卷取马达Mr3,以便使与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面不同。对其样态以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判别构件的第1实施方式]
按照图8,对判别构件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方式是监视转印薄膜46长时间待机的原因(前述的理由1~理由4),在该监视程序中,在产生了长时间待机的必要时(产生了原因时),使转印薄膜从初期进给面向不同的面移动。在该薄膜移动后,在长时间待机的原因消除了时,将转印薄膜46向初期进给面返回。
控制构件70通过由薄膜传感器Se9检测了薄膜卷出的信号(图8,St02),检测热敏头40的温度状态。另外,通过薄膜传感器Se9将图像形成后的转印薄膜移送到待机部F的信号,检测加热辊33的温度状态。比较来自该热敏头的温度传感器Se14和加热辊的温度传感器Se13的检测值和存储在RAM72的基准值(图8,St03)。
因此,判别构件46在“检测值不是恰当值”时,判断为产生了转印薄膜长时间待机的原因,将转印薄膜从初期进给面向不同的面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初期进给面是指在转印薄膜的初期进给动作(预先设定的输送动作)中与加热辊33相向的面。从该初期进给面向不同的面移动的方式采用后述的第1、第2、第3中的任意的薄膜输送方法(St05)。
例如,在为前述理由2的情况下,检测到热敏头40的温度为过剩温度值时,等待冷却到恰当值。与此同时,将转印薄膜46从初期进给面向不同的面移动。
而且,使薄膜以从初期进给面移动到不同的面的状态待机(St06)。在各状态值达到恰当值时(St07),将薄膜向初期进给面与加热辊相向的位置复卷(St08)。而且,执行后续的动作(St09)。
通过监视这样监视的状态值(举例表示了头温度和加热辊温度,但并不局限于此)是否达到恰当值的程序(软件执行程序),进行控制,以便结果为转印薄膜的同一面不会与加热卷筒相向规定时间以上。另外,该第1实施方式的详细控制将按照图9(头温度控制)、图10(加热辊温度控制)在后面阐述。
[判别构件的第2实施方式]
预先在判别构件76设定基准时间ST。该时间ST被设定成在加热辊33和转印薄膜46位于规定的距离(图2所示的距离d)时,薄膜面因热的影响而变形的时间或薄膜表面没有变质的时间(材质上变形、变质的界限时间)。而且,该基准时间被存储在ROM72。
在判别构件76设置算出等待时间WT的演算构件(St55)。而且,在等待时间WT比基准时间ST大(WT>ST)时(St56),将转印薄膜从初期进给面向不同的面移动(St58)。
而且,算出等待时间WT的演算构件例如在热敏头40的温度为与恰当值相差ΔT度时,从“温度差-所用时间”的换算表格值换算将该温度修正为恰当值所需要的时间。该换算表格预先通过实验值求出,被准备在ROM72。
这样,通过准备热敏头的头温度、热辊的辊温度或磁记录单元、IC记录单元的数据量和读写时间的相关表格,能够算出转印薄膜的“等待时间”。而且,比较算出的等待时间和基准时间,在等待时间比基准时间大时(WT>ST),变更转印薄膜的与加热辊相向的面。
另外,在经过(时间已到)算出的“等待时间”时,将薄膜画面向初期进给面复卷(St60)。而且,向转印动作转移(St61)。
[转印薄膜的退避方式]
接着,对上述的判别构件76的第1、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印薄膜46的面移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方法是将与加热辊33相向的薄膜面从初期进给面(在图1的装置中为未使用的空白面)向使用完的薄膜面移动。
图2是表示将转印薄膜46进给到图像形成部D的状态。该图中,与加热辊33相向的薄膜面46b是未使用的空白面。另外,同样,图3是表示使图像形成了的转印薄膜46在薄膜待机部F待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加热辊33相向的薄膜面46b是未使用的空白面。
因此,将薄膜面从与加热辊33相向的薄膜面是未使用的空白面46b的图2、图3的状态向图4的状态移动。图4中,将空白面46b和图像形成面46g向供给卷盘47复卷,以便使与加热辊33相向的薄膜面成为使用完的面46e。在该状态下,即使从加热辊33受到热,薄膜表面变质,也不存在对图像形成造成大的影响的情况。
下个转印薄膜的移动方式是“使与初期进给面不同的面与加热辊33相向”的方法。虽未图示出,但将供给卷盘47和卷取卷盘48规定旋转,向卷出方向或反卷出方向移送。据此,由于同一面没有长时间与加热辊33相向,所以,能够减少因热而造成的变质、变形。
下个转印薄膜的移动方式是“使与加热辊相向的薄膜面从初期进给面逐渐移动”的方法。虽未图示出,但是,使卷盘47和48向规定方向低速或间歇地移动。据此,与前述的方法同样,能够防止薄膜面的变质、变形。
[判别构件的具体的控制方法]
接着,对前述的判别构件76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图像形成部D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控制CPU70将转印薄膜46向图像形成部D进给。根据该薄膜进给信号,执行薄膜面的位置控制。
判别构件76判断头温度是否为恰当值(St60)。在该判断中,在不是恰当值时,判断薄膜是否为退避面(St62)。在为退避面时,执行(继续)头温度是否为恰当值的监视程序。另外,在不是退避面时,将薄膜向退避面位置移动。该退避面是指将前述的薄膜的相对于加热辊的相向面向初期进给面以外移动的状态。因此,执行前述的转印薄膜的移动方式的任意一种。
接着,判别构件76在头温度为恰当值时(St60),判断薄膜是否为退避面(St61)。在该判断中,为退避面时,向初期进给面移动薄膜(St63)。在该薄膜移动后,或者薄膜不是退避面时,执行图像形成(一次转印)(St65)。
接着,按照图10,对判别构件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转印动作进行说明。前述的控制构件70中的判别构件76判断加热辊33是否为计划温度(St70)。在该判断中,不是计划值时,等待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2秒钟)(St71)。在经过该时间后,判断加热辊是否达到计划值(St72)。在该判断中,没有达到计划值时,判断薄膜是否位于退避面(St73)。在该判断中,在位于退避面时,执行监视加热辊是否为计划温度的程序。另外,在没有位于退避面时,将薄膜向退避面移动(St74)。
接着,判别构件76判断卡片是否位于媒质待机位置E(St75)。在通过该判断,为卡片不位于媒质待机位置E时,判断薄膜是否位于待机位置F(St77)。在薄膜处于待机位置时,等待卡片到达待机位置E(St75)。
而且,在卡片被准备在待机位置E,薄膜被准备在待机位置F时(St76),将薄膜向转印位置B移动,同时,将卡片向转印位置移动。通过该动作,薄膜上的图像被转印到卡片,执行二次转印动作(St80)。
通过上述印刷装置,可阻止热对转印薄膜46的不良影响,沿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其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图12中,若在图像转印部B或图像形成部D开始印刷动作,则在步骤St100,向加热部件通电,进行加热,在下个步骤St101,供给转印薄膜46。而且,在步骤St102,以将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定位在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之间的状态,使转印薄膜46暂时待机。在该状态下,转印薄膜46处于印刷待机位置。
在转印薄膜46处于待机位置时,在步骤St103,判断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能否从停止在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之间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进行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在步骤St103,若清楚即使经过一定时间,也不能将转印薄膜46用于下个处理而使位置移动,则进入步骤St104,在该步骤,使转印薄膜46强制性地进行位置移动,以便使转印薄膜46的不同的薄膜面与加热部件相向。据此,能够阻止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受到因热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后,若即使停止一定时间,也不能进行用于下个处理的位置移动的原因消除,则在步骤St105,使转印薄膜46返回印刷待机位置,在下个步骤St106,执行印刷。即、进行图像转印部B中的从转印薄膜46向记录介质的转印动作或图像形成部D中的向转印薄膜46的图像形成动作。
另外,在步骤St103中,在判断为转印薄膜46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预备给下个处理的位置移动时,不加改变地成为步骤St106的处理。
图13的流程图是具体地表示在图像转印部B的防止热对转印薄膜46的不良影响的动作的图。在图13中,若印刷动作开始,则在步骤St110,向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辊33通电,进行加热。而且,在下个步骤St111,进行转印薄膜46的供给动作,进行移送。
此后,在下个步骤St112,进行在图像形成部D的向转印薄膜46的图像形成动作。若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将转印薄膜46移送到作为印刷待机位置的薄膜待机部F,并到达薄膜待机部F,则在步骤St113,使转印薄膜46暂时待机。该状态是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位于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的状态。
在下个步骤St114,进行能否从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在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预备给记录介质的卡片进行转印的下个处理而使转印薄膜46进行位置移动的判断。该判断在图13的流程图的例中,通过检查此时卡片是否处于媒质待机部E来进行。此时,在转印薄膜46到达薄膜待机部E的阶段,检测一次卡片的有无,在卡片不存在于媒质待机部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后(例如2秒钟后)再一次检测卡片的有无。
在步骤St114,若检查到记录介质的卡片不存在于媒质待机部E,则判断为卡片仍在前工序的处理中,即使转印薄膜46停止一定时间,也不能进行位置移动,进入步骤St115。这是判断为由于转印薄膜46长时间的待机,未使用部因热的影响而劣化。
而且,在步骤St115中,使转印薄膜46强制性地进行位置移动,以便使转印薄膜46的不同的薄膜面位于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阻止未使用部受到因热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后,在即使停止一定时间,也不能进行用于下个处理的位置移动的原因消除时,在这种情况下,若卡片到达媒质待机部E,则在步骤St116,使转印薄膜46返回到薄膜待机部F,在步骤St117,进行转印薄膜46向卡片的转印。
另外,在步骤St114,如检查到卡片存在于媒质待机部E,则不加改变地成为步骤St117的处理。
在上述的例中,步骤St114的判断处理通过检查卡片是否存在于媒质待机部E,来判断能否从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在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能够进行位置移动。此时,也可以如图14的流程图的步骤St114′所示,判断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辊33是否为恰当温度。此时,若在步骤St114′,检测到加热辊33不是恰当温度,则必须使转印薄膜46在薄膜待机部F待机一定时间以上,直至加热辊33上升(或冷却)到恰当温度,据此,为了阻止未使用部受到因热而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成为步骤St115的处理。此时,在转印薄膜46到达薄膜待机部E的阶段,检测一次加热辊33的温度,在加热辊33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后(例如,2秒钟后)再一次检测加热辊33的温度。
在步骤St115,使转印薄膜46强制性地进行位置移动,以便使转印薄膜46的不同的薄膜面位于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这种情况下的不同的薄膜面优选在转印薄膜46中以前在进行了向卡片的转印时使用了的使用完的面。
此后,若加热辊33达到恰当温度,则在步骤St116,使转印薄膜46返回薄膜待机部F,在步骤St117,进行由转印薄膜46向卡片的转印。
另外,也可以根据卡片是否存在于媒质待机部E的判断(步骤St114)和加热辊33是否为恰当温度的判断(步骤St114′)这两方的结果,进行能够从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在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在卡片存在于媒质待机部E,且加热辊33为恰当温度的情况下,执行向卡片的转印处理。但是,在同时该2个条件均未被满足的情况下,使转印薄膜46强制性地进行位置移动,以便使转印薄膜46的不同的薄膜面位于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此后,在满足了两方的条件时,使转印薄膜46返回到薄膜待机部F,执行向卡片的转印处理。
在图13的流程图中,即使在步骤St11的向转印薄膜46的图像形成动作中,也进行阻止转印薄膜46受到因热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动作。图15是具体地表示在步骤St11的处理。
在图15中,若从步骤St110(图13)的处理成为步骤St111a的处理,则使转印薄膜46在图像形成部D的上游的印刷待机位置待机。在该状态下,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也是位于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
在下个步骤St111b,通过检查热敏头40是否为恰当温度,来判断是否能够从转印薄膜46的未使用部在加热辊33和转印台板31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的向转印薄膜46进行图像形成而进行位置移动。此时,在转印薄膜46到达印刷待机位置的阶段,检测一次热敏头40的温度,在热敏头40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后(例如,2秒钟后),再一次检测热敏头40的温度。在通过第二次的检测,热敏头40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必须使转印薄膜46在印刷待机位置待机一定时间以上,直至热敏头40上升(或冷却)到恰当温度,据此,为了阻止未使用部受到因热而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成为步骤St111c的处理。
在步骤St111c,使转印薄膜46强制性地进行位置移动,以便使转印薄膜46的不同的薄膜面位于热敏头40和图像形成台板4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薄膜面也是优选在转印薄膜46中在以前进行了向卡片的转印时使用了的使用完的面。
此后,若热敏头40达到恰当温度,则在步骤St111d使转印薄膜46返回印刷待机位置,在步骤St111e进行由转印薄膜46向卡片的转印。另一方面,在步骤St111b,若检查到热敏头40为恰当温度,则不加改变地成为步骤St111e的处理。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根据文字、图像等数据在卡片等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具有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符号说明
20:反转单元(反转部);23:非接触式IC记录单元;24:磁记录单元;25:废卡积存器;31:转印台板(台板辊);33:加热辊;40:热敏头;41:墨色带;42:色带盒;43:供给卷盘;44:卷取卷盘;45:图像形成台板;46:中间转印薄膜;46b:空白面(未使用面);46e:使用完的面;46g:图像形成面;47:卷取卷盘;48:供给卷盘;49:移送辊;50:薄膜盒;76:判别构件;E:媒质待机部;F:薄膜待机部;P1:第1运送通道;P2:第2运送通道;P3:第3运送通道;P4:薄膜通道(薄膜移送路径);P5:运出通道;Mr1:卷扬马达;Mr2:卷取马达;Mr3:卷出马达。

Claims (13)

1.一种印刷装置,是将形成在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供给前述记录介质的介质供给部、
在前述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将形成在前述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前述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
供给前述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部、
卷取来自前述薄膜供给部的转印薄膜的薄膜卷取部、
将从前述介质供给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经由信息记录部向前述转印部运送的媒质运送路径、
将从前述薄膜供给部输送的转印薄膜经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向前述转印部移送的薄膜移送路径、
使被设置在该薄膜运送路径上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部、
与前述薄膜供给部和薄膜卷取部的至少一方连结的驱动构件和
控制前述驱动构件的控制构件,
在前述转印部
配置
固定前述记录介质的转印台板和
将前述记录介质和转印薄膜夹压在与该转印台板之间的加热部件,
前述控制构件
在使从前述薄膜供给部向前述转印部移送的转印薄膜暂时待机时,
使前述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便在同一薄膜面曝露于前述加热部件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使不同的薄膜面与加热部件相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构件
具有根据检测朝向前述转印部移动的前述转印薄膜和前述记录介质的移动状态、向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状态、向转印薄膜的图像形成状态的至少1个状态的信号,判别是否使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面不同的判别构件。
3.一种印刷装置,是将形成在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绕未使用的前述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部、
卷绕使用完的前述转印薄膜的薄膜卷取部、
驱动前述薄膜供给部和前述薄膜卷取部的驱动构件、
在前述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被设置在前述薄膜供给部和前述图像形成部之间,由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夹持前述转印薄膜和前述记录介质,并将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向前述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
判断在前述转印薄膜停止的状态下,能否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夹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的判别构件、
在由前述判别构件判断为不能进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控制前述驱动构件,以便由前述薄膜供给部卷取前述转印薄膜,直至前述转印薄膜的使用完的部分夹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的控制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判别构件在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在前述转印薄膜上形成了图像后,由前述转印部进行转印处理前,检测前述记录介质是否处于转印开始位置,
在前述记录介质没有处于前述转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夹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进行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判别构件在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在前述转印薄膜形成图像后,由前述转印部进行转印处理前,检测前述加热部件是否为恰当温度,
在前述加热部件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夹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判别构件
在前述转印薄膜被进给到前述图像形成部的时机、
前述转印薄膜被移送到前述薄膜待机部的时机、
前述记录介质被运送到前述介质待机部的时机
的任意一个时机,判别是否使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面不同。
7.一种印刷装置,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构件
根据前述判别构件的判别结果,使前述转印薄膜向使用完的薄膜面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位置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构件
根据前述判别构件的判别结果,使前述转印薄膜以低速度向卷出方向或复卷方向移动,据此,使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面不同。
9.一种印刷方法,是使用了具备在转印薄膜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使用加热部件和转印台板而将形成在前述转印薄膜上的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部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前述加热部件的加热步骤、
供给前述转印薄膜的薄膜供给步骤、
以将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定位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的状态下,使转印薄膜暂时待机的薄膜待机步骤、
在前述薄膜待机步骤中,判断是否能够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下个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的判断步骤、
在由前述判断步骤判断为不能进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前述转印薄膜位置移动,以便使前述转印薄膜的不同的薄膜面与前述加热部件相向的薄膜卷取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薄膜待机步骤中,在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对前述转印薄膜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后,由前述转印部对前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转印处理前,使前述转印薄膜待机,
在前述判断步骤中,在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下,检测前述记录介质是否处于前述转印部的转印开始位置,在前述记录介质没有处于前述转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前述图像转印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薄膜待机步骤中,在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对前述转印薄膜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后,由前述转印部对前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转印处理前,使前述转印薄膜待机,
在前述判断步骤中,在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下,检测前述加热部件是否是恰当温度,在前述加热部件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前述图像转印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薄膜待机步骤中,在由前述图像形成部对前述转印薄膜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前,使前述转印薄膜待机,
在前述判断步骤中,在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下,检测前述图像形成部的热敏头是否是恰当温度,在前述热敏头不是恰当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从前述转印薄膜的未使用部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为了前述图像形成处理而进行位置移动。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薄膜卷取步骤中,卷取前述转印薄膜,直至前述转印薄膜的使用完的部分夹在前述加热部件和前述转印台板之间。
CN201280059005.0A 2011-12-01 2012-12-03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03958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3955A JP5859831B2 (ja) 2011-12-01 2011-12-01 印刷装置
JP2011-263955 2011-12-01
PCT/JP2012/081242 WO2013081163A1 (ja) 2011-12-01 2012-12-03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206A true CN103958206A (zh) 2014-07-30
CN103958206B CN103958206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53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9005.0A Active CN103958206B (zh) 2011-12-01 2012-12-03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80713B2 (zh)
EP (1) EP2786872B1 (zh)
JP (1) JP5859831B2 (zh)
CN (1) CN103958206B (zh)
WO (1) WO20130811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8991A (zh) * 2015-12-15 2016-02-17 宁波隆威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印花机
CN109203730A (zh) * 2018-08-13 2019-01-15 湖南鼎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
CN110121424A (zh) * 2016-11-23 2019-08-13 恩图鲁斯特咨询卡有限公司 再转印卡片打印机中的污染物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7782B (zh) * 2015-04-14 2016-08-24 江苏华桠融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片打印装置模块
CN110140131B (zh) * 2016-11-02 2024-03-15 恩图鲁斯特咨询卡有限公司 卡处理机中的主动卡冷却
CN110978803B (zh) * 2019-11-05 2020-12-01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及其电机驱动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12092B (zh) * 2021-12-30 2023-10-24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种介质的热打印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4160A2 (en) * 1992-12-21 1994-06-29 Pitney Bowes, Inc. Thermal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variable speed printing
US5478157A (en) * 1993-08-21 1995-12-26 Sony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H08305230A (ja) * 1995-04-30 1996-11-22 Ricoh Co Ltd 像保持体からの像形成物質除去装置
JPH10119360A (ja) * 1996-10-17 1998-05-12 Hitachi Ltd 記録装置
US20030048348A1 (en) * 2001-08-23 2003-03-13 Hajime Isono Image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 method
US6587135B1 (en) * 1998-10-16 2003-07-01 Jvc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Car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238753A (ja) * 2004-02-27 2005-09-0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再転写方式の印刷装置及び熱転写印刷装置
JP2006095718A (ja) * 2004-09-28 2006-04-13 Nidec Copal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20070086803A1 (en) * 2005-04-01 2007-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heating device with a first heating member and an adjustable second heating member
CN101850662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装置
CN101927615A (zh) * 2009-06-17 2010-12-29 索尼公司 打印装置和热转印打印方法
JP201113678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Nisca Corp 印刷装置
CN10225950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311A (ja) * 1998-03-25 1999-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染料熱転写記録装置
DE69919362T2 (de) * 1998-08-26 2005-02-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und gegenstand mit darauf übertragenem bild
JP3981377B2 (ja) * 2004-12-16 2007-09-26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転写装置
JP2008049671A (ja) * 2006-08-28 2008-03-06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820743B2 (en) * 2009-12-28 2014-09-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n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4160A2 (en) * 1992-12-21 1994-06-29 Pitney Bowes, Inc. Thermal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variable speed printing
US5478157A (en) * 1993-08-21 1995-12-26 Sony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H08305230A (ja) * 1995-04-30 1996-11-22 Ricoh Co Ltd 像保持体からの像形成物質除去装置
JPH10119360A (ja) * 1996-10-17 1998-05-12 Hitachi Ltd 記録装置
US6587135B1 (en) * 1998-10-16 2003-07-01 Jvc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Car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30048348A1 (en) * 2001-08-23 2003-03-13 Hajime Isono Image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 method
JP2005238753A (ja) * 2004-02-27 2005-09-0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再転写方式の印刷装置及び熱転写印刷装置
JP2006095718A (ja) * 2004-09-28 2006-04-13 Nidec Copal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20070086803A1 (en) * 2005-04-01 2007-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heating device with a first heating member and an adjustable second heating member
CN101850662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装置
CN101927615A (zh) * 2009-06-17 2010-12-29 索尼公司 打印装置和热转印打印方法
JP201113678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Nisca Corp 印刷装置
CN10225950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8991A (zh) * 2015-12-15 2016-02-17 宁波隆威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印花机
CN110121424A (zh) * 2016-11-23 2019-08-13 恩图鲁斯特咨询卡有限公司 再转印卡片打印机中的污染物控制方法
US11220099B2 (en) 2016-11-23 2022-01-11 Entrust Corporation Contaminant control process in a retransfer card printer
CN109203730A (zh) * 2018-08-13 2019-01-15 湖南鼎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
CN109203730B (zh) * 2018-08-13 2024-02-23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81163A1 (ja) 2013-06-06
EP2786872A4 (en) 2016-12-21
EP2786872A1 (en) 2014-10-08
EP2786872B1 (en) 2020-11-04
JP2013116567A (ja) 2013-06-13
US9180713B2 (en) 2015-11-10
CN103958206B (zh) 2016-08-24
JP5859831B2 (ja) 2016-02-16
US20140331873A1 (en)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8206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US6587135B1 (en) Card recording apparatus
EP2520436B1 (en) Printing device
US8654164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3228452A (zh) 印刷装置
CN103832084A (zh) 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
CN104002547A (zh)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CN104007642A (zh)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US8834046B2 (en) Inverted reverse-image transfer printing
US913901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6009263B2 (ja) 転写装置
CN216761246U (zh) 一种可排除重叠进卡的再转印证卡机
CN103832083A (zh) 转印装置
JP2006225154A (ja)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US9340057B1 (en) Transfer device
JP2020164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8249B2 (ja) 印刷装置
CN114013188A (zh) 一种可排除重叠进卡的再转印证卡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455372B2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CN109866502A (zh) 记录装置
JP2006218815A (ja) プリンタ
JP2012121183A (ja) 情報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