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6502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6502A
CN109866502A CN201811433480.5A CN201811433480A CN109866502A CN 109866502 A CN109866502 A CN 109866502A CN 201811433480 A CN201811433480 A CN 201811433480A CN 109866502 A CN109866502 A CN 109866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ransfer
card
roller
recor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3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6502B (zh
Inventor
金亲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66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6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2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mall cards, envelopes, or the like, e.g. credit cards, cut visiting c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图像转印的前后分别进行卡等介质表面的清洁的记录装置。在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的卡被送出的运送路径(15),配置转印部(14)以及通过使卡由一对接触辊(22a、22b)夹持地通过来进行清洁的清洁部(5)。运送路径(15)在通过辊对(29、30、35、36)以及接触辊(22a、22b)的驱动而将卡向转印部(14)运送时,进行转印前的卡的清洁。在转印部(14)处的转印处理后,将卡向逆方向运送而再次经由清洁部(5),将卡运送到排出部(D),从而进行转印后的卡的清洁。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转印膜向塑料卡、纸板卡等记录介质的表面转印图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记录装置在向各种证明书用卡、结算用卡记录图像时等使用。作为该情况下的记录方法,通过将印刷有例如面部照片、姓名、名称等图像的转印膜与卡一起由加热构件和转印压板压接来向该卡的表面转印转印膜的图像而进行。
在该记录装置中,若准备转印而收容的卡的表面附着尘埃等而被弄脏,则转印有时会变得不完整。因此,在转印之前将卡的表面的尘埃除去之后,再向转印部进行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若在转印后也有转印产生的污垢残留于卡表面,则会得到美观上加工质量差的卡。特别是,在转印后从卡面撕下转印膜时,往往转印膜不会完全地剥离,一部分作为薄膜屑残留。
另外,已知一种卡制作装置,该卡制作装置将卡送入到加热辊与支承辊之间,与转印色带的表面保护膜侧重叠地进行加热,在卡表面转印了表面保护膜之后,将转印色带与表面保护膜剥离并使卡与表面保护膜一体化而制作卡,在该卡制作装置中,将转印到卡上的保护膜的毛刺除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1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54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2的卡制作装置是为了在转印后对卡的加工进行修整而进行去毛刺处理,并不是除去残留于卡的表面的污垢、灰尘。因此,期望在转印的前后将附着于卡的表面的污垢、灰尘等除去的记录装置,但在转印部的前后设置对卡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会引起装置的大型化,也会导致成本提高。
根据以上的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能够通过一个清洁部在图像转印的前后这两方进行卡等介质表面的清洁的方式高效地配置有清洁部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记录装置,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转印膜与介质压接来将上述图像转印到上述介质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装置具备:介质供给部,其供给上述介质;清洁部,其对上述介质进行清洁;转印部,其对上述介质实施转印处理;排出部,其排出上述介质;介质运送部件,其对上述介质进行运送;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介质运送部件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对上述介质运送部件进行控制,以便将上述介质从上述介质供给部经由上述清洁部向上述转印部运送,并在由上述转印部进行的转印处理后经由上述清洁部运送到上述排出部。
在该情况下,上述清洁部优选配置在上述介质供给部与上述转印部之间,且配置在由上述转印部进行的转印处理时的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由此,能够缩短卡的运送路径,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处理时间的缩短。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介质供给时从上述清洁部的一方侧运送上述介质,在转印处理后从上述清洁部的另一方侧运送上述介质,从而装置的小型化、处理时间的高速化显著。
此外,上述介质运送部件在上述介质的运送方向上至少配置在上述清洁部的两侧,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将上述介质运送至上述介质的上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通过上述清洁部为止,从而能够清洁到卡的端部。
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转换上述介质的运送方向来进行运送的反转部,上述清洁部配置在上述反转部与上述转印部之间。由此,因为在反转部有可能由于卡的动作发生变化而使转印屑从卡离散,因此能够在此之前进行清洁,是有效的。
而且,若在反转部的上侧配置供给部,并隔着反转部在清洁部的相反侧配置上述排出部,则能够将进行了转印处理的卡直接排出到排出部,处理效率提高。
在该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优选构成为将上述介质以从上述介质供给部通过上述反转部、上述清洁部、上述转印部、上述清洁部、上述反转部而排出到上述排出部的方式进行运送。
另外,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反转部具有运送上述介质的运送辊,上述运送辊采用表面具有粘接性的结构,从而将该运送辊作为上述清洁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部的运送辊兼作清洁构件,能够进一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清洁部优选具备将附着的灰尘除去的再除去构件,清洁性能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在转印处理前对卡等介质进行清洁,在转印处理后也进行介质的清洁,从而对来自外部的尘埃和转印屑这两方进行清洁,因此,提供了转印的加工质量好的介质。而且,由于能够利用相同的清洁部进行转印处理前后的清洁,因此,实现了记录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表示图1的记录装置中的清洁部的说明图。
图3表示图1的记录装置中的偏斜修正部的说明图。
图4以框图表示图1的记录装置的各部分的电连接。
图5表示图1的记录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6表示图1的记录装置中的清洁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概略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C 介质供给部
D 排出部
E 控制部
1 记录装置
5 清洁部
14 转印部(二次转印部)
15 运送路径(介质运送部件)
31 转印压板
33 加热辊
46 转印膜
100 记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记录装置1是为了制作各种证明用的身份证、商业交易用的信用卡而在卡中以电或磁的方式记录信息并且在卡的表面通过热转印记录图像的卡处理装置。在外壳2中,设置有信息记录部A、图像形成部B和介质供给部C,在外壳2的旁边配置有排出记录有图像的卡的排出部D。
[介质供给部]
介质供给部C具备拆装自如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的卡盒3,在卡盒3中收容多张卡。图1所示的卡盒3将多个卡以竖立姿势排列地收容,通过支承构件12从该图右方向朝向左方向将卡导出。而且,在卡盒3的前端设置有分离开口7,由拾取辊19从最前列的卡开始向装置内供给。
[信息记录部]
信息记录部A具备反转单元F,从卡盒3输送来的卡由一对运入辊6向该反转单元F输送。反转单元F能够回旋转动地由轴支承于装置框架(未图示),在内部配置有在水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辊对20、21。而且,反转单元F通过脉冲电机等驱动电机而回旋转动规定角度,与此相应地辊对20、21也以相同的角度位移。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离合器进行切换,能够使反转单元F的回旋转动和辊对的旋转共用相同的驱动电机。在反转单元F设置有未图示的原位传感器,在原位传感器导通的位置成为反转单元F回旋转动时的基准位置。另外,在反转单元F的驱动电机设置有对驱动电机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编码器,通过对原位传感器导通的状态起的编码器的输入值进行测定,能够对反转单元F的回旋转动的角度进行控制。
反转单元F位于连结辊对20、21的线段与分离开口7相向的位置,当传感器S1检测到输送来的卡时,通过辊对20、21的旋转将卡导入到反转单元F内,以由辊对20、21夹持的状态保持。因此,辊对20、21形成了介质运入路径28。
在反转单元F的回旋方向外周,配置有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而且,在各记录部23、24、27的入口侧配置有传感器S5、S6、S7。反转单元F转动成介质运入路径28与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任一个连通,并使辊对20、21驱动,将卡向连通的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任一个送出。
卡在被移送到磁记录部24或者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时,以磁数据或者电子数据记录信息。然后,卡在数据输入后,再次由辊对20、21收入到反转单元F。此外,信息记录部A除了这些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之外,根据装置规格也由各种记录部、例如条形码记录部等构成。
反转单元F为了将数据输入后的卡向后段的图像形成部B输送,反转单元F旋转成图1所示的状态,以使介质运入路径28与运送路径15连通。运送路径15是通过后述的辊对29、30、35、36以及一对接触辊22a、22b将卡沿水平方向运送的介质运送部件。此时,传感器S2对从介质运入路径28向运送路径15运送的卡进行检测。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B在卡的表面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图像形成部B具备利用墨带41向转印膜46转印图像的一次转印部16以及从转印膜46向卡转印图像的二次转印部14。
一次转印部16处的转印是通过压印辊45和与该压印辊45相向配置的热敏头40来进行的。从色带盒42供给的升华型的墨带41和从膜盒50供给的转印膜46在压印辊45与热敏头40之间移动。
转印膜46卷绕于膜盒50的供给卷筒47和卷绕卷筒48,在该供给卷筒47与卷绕卷筒48之间形成上述的膜移送路径。而且,供给卷筒47与导出电机Mr2连结,卷绕卷筒48与卷绕电机Mr3连结。该两个电机安装于装置框架并经由联轴器部件与卷筒轴连结,分别由步进电机构成,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进给量旋转。
在供给卷筒47与卷绕卷筒48之间的转印膜46的移送路径,配置有移送辊49和夹紧辊32a、32b,转印膜46通过移送辊49与夹紧辊32a、32b的压接而在该膜移送路径上运送。移送辊49与移送辊驱动电机65(参照图4)连结,以一定的速度使转印膜46移动。此时,传感器Se2对每隔规定间隔形成于转印膜46的标记进行检测。移送辊49构成为在向转印膜46形成图像时,墨带41和转印膜46以同一速度向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墨带41收纳于色带盒42。构成墨带运送部件的供给卷筒43和卷绕卷筒44能够旋转地装入色带盒42,卷绕卷筒44与墨带卷绕电机Mr1连结。在该两个卷筒43、44之间卷装有薄膜状的墨带41。墨带41是升华型色带,将Y(黄色)、M(品红)、C(青色)、B(黑色)的各墨板(日文:インクパネル)面依次配置成带状而成,各墨板面具有与转印膜46的印刷宽度对应的规定宽度。传感器Se1对通过卷绕卷筒44的驱动而运送的墨带41的位置进行检测。
色带盒42在图1的纸面的正反方向上能够拆装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墨带41插入到图像形成用的压印辊45与热敏头40之间。转印膜46从供给卷筒47取出,通过移送辊49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移送到图像转印的对齐位置(日文:对齐位置)。此时,墨带41也通过卷绕卷筒4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移送到该对齐位置。因此,在该动作中,转印膜46与墨带41的移送方向相反。
当转印膜46和墨带41在对齐位置处位置对齐后,未图示的推出机构通过压印辊移动驱动部66(参照图4)使压印辊45朝向热敏头40移动,隔着转印膜46和墨带41而与热敏头40抵接。在热敏头40连接有热敏头控制IC68(参照图4),对热敏头40进行热控制。热敏头控制IC68按照从主计算机等上位装置11与转印指令一起输送来的图像数据来对热敏头40进行加热控制。此外,冷却风扇f1是为了对热敏头40进行冷却而设置的。
卷绕卷筒44与热敏头40的热控制同步地旋转,使墨带41以规定速度沿卷绕方向移动。此时,移送辊49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转印膜46向与墨带41相同的方向移送与一张卡的印刷宽度对应的量,从而在该部分形成图像。然后,当利用一个墨板进行的图像转印结束时,移送辊49再次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将转印膜46拉回与一张卡的印刷宽度对应的量直到对齐位置。此时,墨带41继续向卷绕方向移送,因此,对下一个墨板进行与转印膜46在对齐位置处的位置对齐。
这样的对齐控制中,对Y(黄色)M(品红)C(青色)B(黑色)的各墨板依次进行与转印膜46在对齐位置处的位置对齐,在位置对齐后反复利用热敏头40和压印辊45进行的加热转印,从而要向卡的正反面转印的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转印到转印膜46上。
二次转印部14处的转印是通过转印压板31和加热辊33来进行的,在转印膜46上形成了图像之后,使转印膜46的通过一次转印形成有图像的部分和卡位于转印压板31与加热辊33之间。然后,通过升降驱动部13(参照图3)使加热辊33上升至与转印压板31压接的位置,对卡和转印膜46同时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从而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油墨被加热熔敷于记录卡,在卡的表面转印图像。
图像形成部B除了一次转印部16以及二次转印部14之外,还在运送路径15上配置有清洁部5和偏斜修正部38。
[清洁部]
清洁部5在运送路径15上配置在距一组辊对20、21中的位于靠近一方的位置的辊对(图中为辊对21)为卡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以内的距离。而且,清洁部5具备隔着运送路径15配置的一对接触辊22a、22b以及与接触辊22a相接地配置的清洁辊Rc。该接触辊22a、22b和清洁辊Rc分别由表面具有粘接性的辊体和与该辊体一体的旋转轴构成。该清洁部5在运送路径15上配置在辊对29与辊对30之间。因此,能够在对卡进行清洁时将卡运送至卡后端(运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清洁部5为止,因此能够对卡整个面进行清洁。
卡在接触辊22a、22b之间通过时,表面的尘埃被接触辊22a、22b吸附而除去。此时,清洁辊Rc与接触辊22a、22b联动地旋转,从而从卡上除去并附着于接触辊22a、22b的表面的尘埃进一步附着于清洁辊Rc,同时,接触辊22a、22b也被清洁。因此,这3种辊表面的粘度设定为按接触辊22b、接触辊22a、清洁辊Rc的顺序粘度升高,清洁辊Rc的粘度最高。
接触辊22a、22b和清洁辊Rc分别收纳于支架构件,根据卡盒(日文:カートリッジ)形式而每个支架构件能够从装置上拆装。如图2所示,将接触辊22a及辊22b一起保持的支架构件构成了卡盒63。卡盒64收纳了清洁辊Rc。卡盒63以运送路径15在接触辊22a与接触辊22b之间通过的方式装入记录装置1,卡盒64以清洁辊Rc与接触辊22a抵接的方式装入记录装置1。
卡盒64通过对杆67进行操作而以不同于清洁辊Rc的旋转轴65的支轴66为中心克服未图示的压接弹簧地摆动,从而能够使清洁辊Rc从接触辊22的表面分离。而且,卡盒63、64能够分别从记录装置1拆卸,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维护。
[偏斜修正部]
偏斜修正部38为了对偏斜的卡进行修正而以距清洁部5为卡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以内的距离配置在运送路径15上。如图3所示,偏斜修正部38将一组运送辊对35、36以分别夹持卡的方式设置于运送路径15,在辊对35、36之间,沿着卡的运送方向在运送路径15的一侧配置有偏斜修正用的导向构件60,在另一侧与导向构件60相向地配置有偏斜修正用的靠边构件61。而且,靠边构件61在由弹簧等构成的施力构件62的推压下使通过运送路径15的卡64朝向导向构件63靠边。
运送辊对36对卡64的夹持力设定为比运送辊对35的夹持力大。这能够通过对一对辊间的尺寸、辊径等进行调整来设定。因此,如图3(b)所示,当靠边构件61对以偏斜的状态输送来的卡64朝向导向构件63进行靠边时,由于运送辊对35的夹持力弱,因此卡64在靠边的施力下移动,如图3(a)所示矫正成与运送方向一致的同时被运送。
[排出部]
排出部D与装置外壳2邻接地配置,构成为将转印结束并通过运送路径15输送来的卡层叠地收容到收容堆叠器55。收容堆叠器55构成为根据由未图示的水平传感器检测到的最上方卡的位置,通过升降机构56使收容堆叠器55下降移动。
[控制结构]
图4以框图表示记录装置1的各部分的电连接。控制部E由计算机构成,具备一般的计算机具备的构成要素、即CPU70、ROM71、存储可变数据的RAM72等,CPU70通过执行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实现卡取出控制部73、数据输入控制部74、图像形成控制部75和卡运送控制部76的各功能。以下,对该各功能进行说明。
卡取出控制部73向拾取辊驱动部77以及运入辊驱动部78分别输出控制信号,使拾取辊19以及运入辊对6驱动,对从介质供给部C的卡盒3的卡的取出进行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部74进行控制,以便将从主计算机等该记录装置1的上位装置11输送来的数据写入磁记录部24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或者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
图像形成控制部75将从上位装置11与转印指令一起输送来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热敏头控制IC68。另外,图像形成控制部75在按照控制程序的规定的时机输出驱动信号,使墨带卷绕电机Mr1、导出电机Mr2、卷绕电机Mr3、移送辊驱动电机65、压印辊移动驱动部66以及加热辊升降驱动部67工作,对一次转印以及二次转印进行控制。
卡运送控制部76对反转单元驱动电机79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反转单元F转动。此时,卡运送控制部76根据记录装置1的工作模式,对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以使介质运入路径28与磁记录部24、接触式IC记录部27、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卡盒3的分离开口7、或运送路径15中的任一个相对。另外,卡运送控制部76根据传感器S2至传感器S4输出的卡的检测信号,向对配置于运送路径15的一连串的辊对29、30、35、36、一对接触辊22a、22b以及反转单元F内的辊对20、21进行驱动的运送驱动部80输出控制信号,对运送路径15中的卡的运送进行控制。
根据图5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1对卡的图像转印工作。
当控制部E从上位装置11接收到作业开始信号时(步骤St1),由卡取出控制部73向拾取辊驱动部77输出驱动信号,将卡从介质供给部C导出(步骤St2)。同时,卡取出控制部73向运入辊驱动部78输出驱动信号而使辊对20、21工作,将从介质供给部C导出来的卡向反转单元F内的介质运入路径28内收入(步骤St3)。然后,卡取出控制部73在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导出的卡时,继续向运入辊驱动部78的驱动信号的输出,接着在入口传感器S1再次不再检测到卡时,停止向运入辊驱动部78的驱动信号的输出。因此,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1张卡。此时,反转单元F使介质运入路径28与卡盒3的分离开口7相对,该取出的卡向反转单元F内导入,保持在介质运入路径28内。
当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卡时,卡运送控制部76向反转单元驱动电机79输出驱动信号,并使反转单元F以规定的旋转角度转动,以使介质运入路径28与从上位装置11指定数据的写入的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任一个相对(步骤St4)。
当反转单元F转动时,数据输入控制部74进行控制,以将从上位装置11同时输送来的数据写入到卡中(步骤St5)。在该情况下,在磁记录部24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时,卡运送控制部76向运送驱动部80输出驱动信号而使辊对20、21驱动,将卡从介质运入路径28向这些记录部24、27送出,在写入结束后将辊对20、21向收入方向驱动而接收卡。此时,卡运送控制部76通过传感器S6、S7对卡从介质运入路径28的出入进行检测。在向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的写入时,在将卡保持于介质运入路径28不变的状态下,以电波信号发送数据来进行写入。
与向该卡的数据写入同时地,图像形成控制部75将转印膜46向热敏头40导出(步骤St6)。该转印膜46的导出通过导出电机Mr2和卷绕电机Mr3的旋转控制来进行,由膜传感器Se2对导出量进行检测。在转印膜46上,在与向卡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印刷宽度对应的规定宽度的每一帧(日文:コマ)施加有标记,由传感器Se2对该标记进行检测而对膜的导出量进行控制。
当导出转印膜46时,图像形成控制部75将从上位装置11输送来的图像数据向热敏头控制IC68传送,并且对墨带卷绕电机Mr1、移送辊驱动电机65、压印辊移动驱动部66进行控制,对转印膜46进行一次转印(步骤St7)。在进行一次转印时,图像形成控制部75根据来自传感器Se2的标记的检测信号来对移送辊驱动电机65的正反转和墨带卷绕电机Mr1的驱动进行控制,从而墨带41的Y(黄色)M(品红)C(青色)B(黑色)的各色按照图像数据转印到转印膜46上。然后,一次转印后,转印膜46停止在转印的部分的前端由传感器Se2检测到的待机位置。
当向卡的数据写入和一次转印这两方都结束时,卡运送控制部76向运送驱动部80输出驱动信号而使辊对20、21驱动,并且对配置于运送路径15的一连串的辊对29、30、35、36以及一对接触辊22a、22b进行驱动,将卡朝向传感器S4的方向向图中右方向运送。在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将卡向右方向(正方向)运送的各辊对的旋转记为正旋转,将向左方向(逆方向)运送的各辊对的旋转称为逆旋转。
通过辊对20、21以及辊对29的正旋转,保持于介质运入路径28的卡从反转单元F取出,然后在通过接触辊22a、22b的正旋转而通过清洁部5期间,进行卡表面的清洁(步骤St8)。当通过清洁部5后,卡在转印压板31与加热辊33之间通过,但在此不进行二次转印。因此,在图像转印之前附着于卡的尘埃等污垢在该阶段被除去。
然后,被清洁的卡由于辊对30、35、36继续正旋转而直接向正方向运送并通过偏斜修正部38。此时,卡运送控制部76向推出驱动部81输出驱动信号,将靠边构件61朝向卡推出,从而偏斜的卡被矫正(步骤St9)。
在偏斜矫正结束而传感器S4检测到卡的前端时,卡运送控制部76向运送驱动部80输出驱动信号以使辊对30、35、36逆旋转,将卡向逆方向运送。然后,当传感器S3检测到逆运送来的卡时,卡运送控制部76使辊对30、35、36的驱动停止(步骤St10)。因此,卡停止在二次转印处理前的待机位置。
在使卡停止在二次转印的待机位置时,当图像形成部B处的一次转印结束而转印膜46也被设定在移动路径的规定的待机位置时,卡运送控制部76对运送驱动部80进行控制,以使辊对29、30、35以及接触辊22a、22b逆旋转而朝向转印压板31运送的方式驱动。与此同步地,图像形成控制部75对导出电机Mr2以及移送辊驱动电机65进行驱动,以将转印膜46的进行了一次转印的部分朝向转印压板31运送,并且对加热辊升降驱动部67进行驱动而将加热辊33向转印压板31推出。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控制部75将导出电机Mr2控制成向卷绕转印膜46的方向旋转。由此,转印膜46和卡同时在加热辊33与转印压板31之间通过,从而进行二次转印(步骤St11)。
二次转印后,继续卡向逆方向的运送,卡在接触辊22a、22b之间通过。由此,再次进行卡表面的清洁(步骤St12)。在此时的清洁中,转印后附着于卡的转印膜46的剥离屑等被除去。
当传感器S2检测到逆运送来的卡时,卡运送控制部76使辊对20、21逆旋转,从而使卡通过介质运入路径28而向排出部D运入(步骤St13)。
另外,在传感器S2检测到卡时,图像形成控制部75对加热辊升降驱动部6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辊33向从转印压板31分离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图像形成控制部75使卷绕电机Mr3驱动,对转印膜46的卷绕进行控制,以使转印膜46的用于向卡转印的部分从压印辊45朝向卷绕卷筒48移动到脱离的位置。由此,转印膜46的下次要进行一次转印的部分被设定在压印辊45与热敏头40之间。
如上所述,将清洁部5配置在运送路径15上,从而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的卡首先向正方向运送,通过清洁部5、由加热辊33和转印压板31构成的二次转印部以及偏斜修正部38。然后,卡向逆方向运送,在二次转印部处的转印处理后再次经由清洁部5后向排出部D运送,因此,在转印处理前以及处理后,卡都通过清洁部5而被清洁。
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在装置的上部配置卡收容部C,在卡收容部C的下方配置反转单元F。而且,在反转单元F与图像形成部B之间配置清洁部5,相对于反转单元F在图像形成部B的相反侧配置排出部D。通过该结构,(不进行信息记录处理而仅进行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在从卡收容部C供给了卡之后仅通过使卡沿着运送路径15往复1次就能够进行卡的清洁、转印处理、排出,能够进行高效的处理。
如图6所示,清洁部5也可以配置在反转单元F内。在该情况下,将形成介质运入路径28的辊对20、21中的任意一方、图示中为辊对21作为清洁部5的接触辊21a’、21b’。因此,卡在从反转单元F内向正方向运送时以及转印后被逆运送并向排出部D运入时都会通过接触辊21a’、21b’,从而在转印处理前后都进行清洁。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设置有分别与接触辊21a’、21b’接触而旋转的清洁辊Rc1、Rc2。因此,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的卡在从反转单元F向转印部输送时以及转印后卡通过反转单元F的介质运入路径28时,都从接触辊21a’、21b’送出,因此进行转印前后的清洁。
在本变形例中,具有如下效果:在反转单元F接收卡时,若从接触辊21a’、21b’侧接收卡,则不会在反转单元F内残留尘埃。因此,卡运送控制部76对反转单元F的驱动电机79进行控制,以便在卡供给时使接触辊21a’、21b’朝向介质供给部C侧,在转印处理结束而使卡进入反转单元F时使接触辊21a’、21b’朝向转印部14侧来接收卡。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作为清洁部的接触辊21a’、21b’的两侧的卡运送构件为辊对29和辊对20,能够通过在卡清洁时运送到这些辊对而对卡整个面进行清洁。
在上述的例子中,将清洁部5配置在由转印部进行的转印处理时的介质运送方向、即逆运送的下游侧,但也可以配置在上游侧即偏斜修正部38与二次转印部之间的运送路径15上。在该结构中,使在逆运送中二次转印结束的卡再次正运送而通过了清洁部5之后,再切换成逆运送,将清洁后的卡运送到排出部D。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0的结构,该记录装置100不具备反转单元F。此外,在该图中,仅代表性地示出主要的构成部,对与图1示出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已经以磁或电的方式写入信息的卡或不需要写入这些信息的卡层叠地收纳在记录装置100的介质供给部C’,通过取出辊101将最下位的卡向运送路径15送出。在与排出部D相连的运送路径15,依次配置有送出辊对103、清洁部5、二次转印部14、偏斜修正部38。而且,在运送路径15的下方的与二次转印部14相向的位置,设置有一次转印部16。由接触辊对107构成的清洁部5对接触辊22a、22b分别配置有清洁辊Rc。因此,记录装置100中的运送路径15通过送出辊对103、清洁部5的一对接触辊22a、22b和辊对35、36将卡沿水平方向运送。
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100中,当通过取出辊101将最下位的卡取出到运送路径15时,该卡通过送出辊对103、接触辊对22a、22b和辊对35、36进行正旋转而朝向图中排出部D的方向运送。然后,通过接触辊对22a、22b,从而进行卡表面的清洁,进一步运送到偏斜修正部38,偏斜的卡被矫正。偏斜矫正后,卡通过辊对35、36以及接触辊对22a、22b的逆方向的旋转而向介质供给部C’的方向逆运送,当通过了偏斜修正部38后,该向逆方向的运送停止,卡以由辊对35、36保持的状态待机。
另一方面,转印膜46事前与墨带41重叠,在压印辊45与热敏头40之间通过,从而向卡转印的图像被一次转印而进行待机。然后,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卡与转印膜46进行了位置对齐之后,被控制成取得同步并朝向图的左方向通过二次转印部14来向卡转印图像。二次转印结束后,卡进一步朝向清洁部5运送而进行转印后的清洁。此时,将卡运送到送出辊对103,并运送至卡后端(运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接触辊对22a、22b为止,从而能够对卡整个面进行清洁。然后,清洁结束后,送出辊对103、接触辊对22a、22b和辊对35、36再次正旋转,从而卡朝向右方向向排出部D运送。
这样,在记录装置100中,也将清洁部5配置在运送路径15上,从而从介质供给部C’取出的卡经由清洁部5,通过二次转印部14并运送到偏斜修正部38,从而进行转印前的卡的清洁,之后,被逆运送并在二次转印部14处的转印后通过清洁部5,从而进行转印后的卡的清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向塑料卡、纸板卡等记录介质的表面记录图像信息、打印信息的记录装置,通过在装置内在记录的前后分别进行卡的清洁,从而能够制作加工质量良好的卡,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通过将形成有图像的转印膜与介质压接来将所述图像转印到所述介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介质供给部,其供给所述介质;
清洁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清洁;
转印部,其对所述介质实施转印处理;
排出部,其排出所述介质;
介质运送部件,其对所述介质进行运送;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介质运送部件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介质运送部件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供给部经由所述清洁部向所述转印部运送,在由所述转印部进行的转印处理后经由所述清洁部运送到所述排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配置在所述介质供给部与所述转印部之间,且配置在由所述转印部进行的转印处理时的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介质供给时从所述清洁部的一方侧运送所述介质,在转印处理后从所述清洁部的另一方侧运送所述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运送部件在所述介质的运送方向上至少配置在所述清洁部的两侧,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介质运送至所述介质的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所述清洁部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转换所述介质的运送方向来进行运送的反转部,
所述清洁部设置在所述反转部与所述转印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介质以从所述介质供给部通过所述反转部、所述清洁部、所述转印部、所述清洁部、所述反转部而排出到所述排出部的方式进行运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转部具有运送所述介质的运送辊,所述运送辊采用表面具有粘接性的结构,
所述清洁部由所述运送辊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将附着于所述清洁部的灰尘除去的再除去构件。
CN201811433480.5A 2017-12-01 2018-11-28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9866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1800A JP7120755B2 (ja) 2017-12-01 2017-12-01 記録装置
JP2017-231800 2017-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6502A true CN109866502A (zh) 2019-06-11
CN109866502B CN109866502B (zh) 2022-08-26

Family

ID=6665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3480.5A Active CN109866502B (zh) 2017-12-01 2018-11-28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2943B2 (zh)
JP (1) JP7120755B2 (zh)
CN (1) CN10986650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09A (zh) * 1997-01-24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静电复印装置、存折打印装置和自动现金处理装置
KR19990075479A (ko) * 1998-03-20 1999-10-15 윤종용 습식인쇄기의 크리닝장치
JP2001114232A (ja) * 1999-10-12 2001-04-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転写方法および転写機
CN101209628A (zh) * 2006-12-28 2008-07-02 立志凯株式会社 卡记录装置
CN101407140A (zh) * 2007-10-10 2009-04-15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单元及印刷装置
US20090151583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Dangelewicz John A Tray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EP2111990A2 (en) * 2008-04-23 2009-10-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leaning apparatus for roller an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cleaning apparatus
JP2011102026A (ja) * 2009-10-16 2011-05-26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JP4908190B2 (ja) * 2006-12-28 2012-04-04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
JP2012121645A (ja) * 2010-12-07 2012-06-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記録装置
EP2567816A1 (de) * 2011-09-06 2013-03-13 Hauk, Jürgen Reinigungseinheit, Reinigungsverfahren sowie Bearbeitungsanlage mit einer solchen Reinigungseinheit
CN105824215A (zh) * 2015-01-23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3746B2 (ja) * 1988-11-29 1998-02-1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426067B2 (ja) * 1995-11-30 2003-07-14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カードおよびカード作成装置
JP2000251018A (ja) * 1999-03-01 2000-09-14 Nozaki Insatsu Shigyo Kk カード方向転換装置を備えたカードプリンタとカード処理方法
US6927006B2 (en) * 2001-09-07 2005-08-09 Xerox Corporation Fuser member having fluorocarbon outer layer
JP4783303B2 (ja) * 2007-01-25 2011-09-28 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4054751A (ja) 2012-09-12 2014-03-27 Toshiba Corp カード作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09A (zh) * 1997-01-24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静电复印装置、存折打印装置和自动现金处理装置
KR19990075479A (ko) * 1998-03-20 1999-10-15 윤종용 습식인쇄기의 크리닝장치
JP2001114232A (ja) * 1999-10-12 2001-04-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転写方法および転写機
CN101209628A (zh) * 2006-12-28 2008-07-02 立志凯株式会社 卡记录装置
JP4908190B2 (ja) * 2006-12-28 2012-04-04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
CN101407140A (zh) * 2007-10-10 2009-04-15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单元及印刷装置
US20090151583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Dangelewicz John A Tray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EP2111990A2 (en) * 2008-04-23 2009-10-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leaning apparatus for roller an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cleaning apparatus
JP2011102026A (ja) * 2009-10-16 2011-05-26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JP2012121645A (ja) * 2010-12-07 2012-06-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記録装置
EP2567816A1 (de) * 2011-09-06 2013-03-13 Hauk, Jürgen Reinigungseinheit, Reinigungsverfahren sowie Bearbeitungsanlage mit einer solchen Reinigungseinheit
CN105824215A (zh) * 2015-01-23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维友: "数字印刷技术讲座 第二讲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原理", 《印刷世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0755B2 (ja) 2022-08-17
CN109866502B (zh) 2022-08-26
US20190168524A1 (en) 2019-06-06
US10792943B2 (en) 2020-10-06
JP2019098621A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3201B2 (en) Card cleaning mechanism, card cleaning method and card printing apparatus
US6894710B2 (en) Car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228452A (zh) 印刷装置
JP5517604B2 (ja) 印刷装置
WO2011037163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2786872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6256552B (zh) 转印装置
US9505229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s
US8834046B2 (en) Inverted reverse-image transfer printing
CN102616003B (zh) 打印机
JP6009263B2 (ja) 転写装置
CN109866502A (zh) 记录装置
CN100509422C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73182B (zh) 打印机
CN100406254C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9340057B1 (en) Transfer device
JPS61112674A (ja) 転写型感熱記録装置のカセツト機構
JP5898401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5818249B2 (ja) 印刷装置
JP2011240650A (ja) 記録装置
JP2005225168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H1118936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