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0583B -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0583B
CN103910583B CN201410159696.2A CN201410159696A CN103910583B CN 103910583 B CN103910583 B CN 103910583B CN 201410159696 A CN201410159696 A CN 201410159696A CN 103910583 B CN103910583 B CN 103910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m
fruit
water content
edible fungus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96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0583A (zh
Inventor
任海霞
张柏松
万鲁长
宫志远
李瑾
任鹏飞
黄春燕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ouhe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4101596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0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0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0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0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0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菇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培养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食用菌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的组分:玉米芯、棕榈仁粕、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棕榈壳、棕榈果肉残渣、石灰、棉籽壳、糖、轻质碳酸钙 、金针菇根蒂、锰。采用本发明的栽培基质栽培食用菌,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杂菌污染率低,生产的食用菌具备普通栽培料生产食用菌的各类品质和营养特征,且生物学转化率高。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基质明显减少了木屑和棉籽壳的用量,有效减少了森林砍伐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成本,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菇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的理想食品。而且许多食用菌还具有奇特的药效功能,食用菌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因此食用菌成为食品和医药工业的重要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改善人们食物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食用菌的生活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的生产和栽培需要一定的碳源和氮源,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食用菌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但是,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木屑、棉籽壳等主要原料需要量迅速增加,砍伐大量的树木,成本较高,而且破坏生态平衡,而棉籽壳近几年价格也迅速上涨,另外棉花种植过程中普遍使用农药,也对食用菌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寻求一些其它原材料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替代和补充。
棕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有种植,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由其果实制得的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榨油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残渣,主要有棕榈果肉残渣、棕榈仁粕、棕榈壳、棕榈果壳等,这些榨油的残渣营养丰富且可循环使用,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比较适用于栽培食用菌,棕榈壳和棕榈仁粕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钾、磷,以及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这些棕榈油残渣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仅棕榈仁粕被用于饲料添加,而其它的棕榈果壳、棕榈壳以及果肉残渣,除一部分作为燃料外,绝大部分作为农业废料抛弃,亦有小量用堆积法炭化后作为活性炭原料,即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因此,本发明利用棕榈油副产物制备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以为棕榈榨油废弃物替代部分棉籽壳和木屑,提供一种成本低、生物学效率高的食用菌栽培的培养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的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以棕榈榨油废弃物为原料,实现棕榈榨油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高附加值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上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玉米芯30-50              棕榈仁粕 10-20
棕榈树叶10-20            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        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            金针菇根蒂5-10
石灰0.1-2.0              糖0.5-1.5
轻质碳酸钙 1-3            锰0.05-0.2
上述的糖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棕榈仁粕是棕榈树上的棕果仁经机械榨取棕仁油后的副产品,含水量为5-8%;棕榈仁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食用菌菌丝生长比较好,杂菌污染少。
上述的棕榈果壳为棕榈油生产过程中剥离的棕榈果的外壳,含水量为10-12%;
上述的棕榈果肉残渣为棕榈果榨油后剩余的果肉纤维,含水量为5-10%;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为金针菇采收以后,包装或食用以前切除的连接培养料的部分根蒂;
上述的棕榈壳为棕榈仁油提练过程中剥落的果核外壳部分含水量为10-12%;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上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至20-30目,加水沤湿,堆积2-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1-2倍。
本发明的上述的含棕榈榨油废弃物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0-50              棕榈仁粕 10-20
棕榈树叶10-20            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        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            金针菇根蒂5-10
石灰0.1-2.0              糖0.5-1.5
轻质碳酸钙 1-3            锰0.05-0.2
上述的糖为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棕榈仁粕含水量为5-8%;
上述的棕榈果壳含水量为10-12%;
上述的棕榈果肉残渣含水量为5-10%;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含水量5-10%;
上述的棕榈壳含水量为10-12%;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上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优选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制作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5.33              棕榈仁粕 15.27
棕榈树叶13.45            棕榈果壳28.21
棕榈果肉残渣18.79        棕榈壳14.62
棉籽壳8.52               金针菇根蒂7.44
石灰1.43                 糖1.24
轻质碳酸钙 2.23           锰0.16
所述的棕榈仁粕含水量6%;
所述的棕榈果壳含水量10%;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含水量8%;
所述的金针菇根蒂含水量8%;
所述的棕榈壳含水量11%;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4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5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按常规方法装入18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扎口后,125℃高温灭菌2h,得杏鲍菇栽培的培养料。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2倍,保持6-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装袋或是装瓶,120~140℃高温灭菌1.5~2.5h,得食用菌培养料。
其中棕榈仁粕的处理方法为,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5-8%,粉碎至粒径1-3mm;
其中的棕榈果壳的处理方法为,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2-10mm;
其中棕榈果肉残渣的处理方法为,烘干至含水量为5-10%,粉碎至3-10mm;
其中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5-10%,粉碎至粒径1-3mm以下。
其中棕榈壳的处理方法为,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1-5mm;
其中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加水沤湿,堆积2-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1-2倍;
优选的,上述的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5-70%,pH值5.5-9.0。
本申请中,玉米芯、棕榈果壳、棕榈树叶、棕榈壳、棕榈果肉残渣、棉籽壳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尤其是棕榈果肉残渣中含有大量的果肉纤维,比较适合食用菌菌丝发育和子实体生长,它们主要是起到营养的作用;棕榈仁粕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和粗纤维,用来调节培养料的碳氮比,棕榈仁粕还含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石灰主要作用是调节酸碱度。
锰能促进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产量,并对中小等级子实体大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锰的作用机理与锰对核糖核酸形成和过氧化物活性的影响有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本发明的栽培基质栽培食用菌,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杂菌污染率低,生产的食用菌具备普通栽培料生产食用菌的各类品质和营养特征,且生物学转化率高。
(2)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基质明显减少了木屑和棉籽壳的用量,有效减少了森林砍伐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成本,值得推广。
(3) 棕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棕榈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长期以来一直被遗弃或用作燃料,本发明利用这些废弃物制作食用菌栽培基质,既解决了随意丢弃造成的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实现了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另外,栽培食用菌后的菌渣还可作为肥料还田,这样棕榈油废弃物经过“栽培基质-肥料还田”两级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制作杏鲍菇培养料,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5.33              棕榈仁粕 15.27
棕榈树叶13.45            棕榈果壳28.21
棕榈果肉残渣18.79        棕榈壳14.62
棉籽壳8.52               金针菇根蒂7.44
石灰1.43                 糖1.24
轻质碳酸钙 2.23           锰0.16
上述的糖为果糖和蔗糖;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4cm的物料;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8%,粉碎至粒径2mm以下。
上述的棕榈油生产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
榈仁粕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6%左右,粉碎至粒径2.5mm左右;
棕榈果壳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10%左右,粉碎至粒径3mm;
棕榈果肉残渣烘干至含水量为8%左右,粉碎至5mm左右;
棕榈壳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1%左右,粉碎至粒径3mm;
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加水沤湿,堆积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1-2倍。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5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按常规方法装入18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扎口后,125℃高温灭菌2h,得杏鲍菇栽培的培养料。
(4)将步骤(3)的基质冷却后,接种杏鲍菇,管理和出菇过程按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生物学效率为108%;杏鲍菇出菇后的栽培废料形成的菌渣可循环利用,用于制作有机肥。
实施例2
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制作金针菇培养料,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40              棕榈仁粕 12
棕榈树叶15            棕榈果壳22
棕榈果肉残渣15        棕榈壳18
棉籽壳5               金针菇根蒂8
石灰1.5               糖1.0
轻质碳酸钙2            锰0.1
上述的糖为葡萄糖;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cm的物料;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5-10%,粉碎至粒径1.5mm以下。
上述的棕榈油生产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
榈仁粕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6%,粉碎至粒径2mm左右;
棕榈果壳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10%,粉碎至粒径2mm;
棕榈果肉残渣烘干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3mm左右;
棕榈壳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粉碎至粒径2mm;
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加水沤湿,堆积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1倍。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6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17cm×33cm的聚丙稀塑料袋,125℃高温灭菌2.5h,得金针菇栽培基质。
(4)将步骤(3)的基质冷却后,接种金针菇,管理和出菇过程按金针菇常规栽培技术进行。该基质栽培金针菇生物学效率可达98%。金针菇出菇后的栽培废料形成的菌渣可经过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实施例3
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制作姬菇培养基质,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45              棕榈仁粕 10
棕榈树叶18            棕榈果壳22
棕榈果肉残渣12        棕榈壳12
棉籽壳5               金针菇根蒂6
石灰2.0               糖0.5
轻质碳酸钙1            锰0.08
上述的糖为葡萄糖;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cm的物料;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5-10%,粉碎至粒径1.2mm以下。
上述的棕榈油生产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
榈仁粕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6-8%,粉碎至粒径1.5mm左右;
棕榈果壳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3mm;
棕榈果肉残渣烘干至含水量为8-10%,粉碎至2mm左右;
棕榈壳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2mm;
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加水沤湿,堆积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2倍。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4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18cm×35cm的聚丙稀塑料袋,125℃高温灭菌2.5h,得姬菇栽培基质。
(4)将步骤(3)的基质冷却后,接种姬菇,管理和出菇过程按姬菇常规栽培技术进行。该基质栽培姬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12%。姬菇出菇后的栽培废料形成的菌渣可经过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实施例4
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制作茶树菇培养基质,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50             棕榈仁粕20
棕榈树叶20           棕榈果壳40
棕榈果肉残渣20       棕榈壳20
棉籽壳10             金针菇根蒂10
石灰0.5               糖1.5
轻质碳酸钙3            锰0.2
上述的糖为葡萄糖;
上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cm的物料;
上述的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粉碎至粒径1.2mm以下。
上述的棕榈油生产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
榈仁粕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粒径1.5mm左右;
棕榈果壳收集后烘干至含水量为12%,粉碎至粒径3mm;
棕榈果肉残渣烘干至含水量为10%,粉碎至2mm左右;
棕榈壳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2%,粉碎至粒径2mm;
棕榈树叶收集后切碎,加水沤湿,堆积4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棕榈树叶的2倍。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4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15cm×32cm的聚丙稀塑料袋,125℃高温灭菌2.5h,得茶树菇栽培基质。
(4)将步骤(3)的基质冷却后,接种茶树菇,管理和出菇过程按茶树菇常规栽培技术进行。该基质栽培茶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94%。茶树菇出菇后的栽培废料形成的菌渣可经过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Claims (9)

1.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玉米芯30-50              棕榈仁粕 10-20
棕榈树叶10-20            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        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            金针菇根蒂5-10
石灰0.1-2.0              糖0.5-1.5
轻质碳酸钙 1-3            锰0.05-0.2
所述的糖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棕榈仁粕是棕榈树上的棕果仁经机械榨取棕仁油后的副产品;
所述的棕榈果壳为棕榈油生产过程中剥离的棕榈果的外壳;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为棕榈果榨油后剩余的果肉纤维;
所述的金针菇根蒂为金针菇采收以后,包装或食用以前切除的连接培养料的部分根蒂;
所述的棕榈壳为棕榈仁油提取过程中剥落的果核外壳部分;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葡萄糖与果糖的重量比为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0-50              棕榈仁粕 10-20
棕榈树叶10-20            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        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             金针菇根蒂5-10
石灰0.1-2.0              糖0.5-1.5
轻质碳酸钙 1-3            锰0.05-0.2
所述的棕榈仁粕含水量5-8%;
所述的棕榈果壳含水量10-12%;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含水量5-10%;
所述的金针菇根蒂含水量5-10%;
所述的棕榈壳含水量10-12%;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壳、棕榈果肉残渣、棕榈果壳、棉籽壳加水充分润湿,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2倍,保持6-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锰、糖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装袋或装瓶,120~140℃高温灭菌1.5~2.5h,得食用菌培养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榈仁粕烘干至其含水量为5-8%,粉碎至粒径3-8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榈果壳晾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3-10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晾干至其含水量5-10%,粉碎至粒径5-10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榈壳收集后摊平晒干至其水分含量为10-12%,粉碎至粒径2-10m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针菇根蒂的处理方法是,将金针菇根蒂剪切下来,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5-10%,粉碎至粒径1-3m。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5.33              棕榈仁粕 15.27
棕榈树叶13.45            棕榈果壳28.21
棕榈果肉残渣18.79        棕榈壳14.62
棉籽壳8.52               金针菇根蒂7.44
石灰1.43                 糖1.24
轻质碳酸钙 2.23           锰0.16
所述的棕榈仁粕含水量6%;
所述的棕榈果壳含水量10%;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含水量8%;
所述的金针菇根蒂含水量8%;
所述的棕榈壳含水量11%;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4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2)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棉籽壳、棕榈果肉残渣、棕榈壳加水充分润湿,上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5倍,保持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糖、锰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粕、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
(3)将上述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按常规方法装入18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扎口后,125℃高温灭菌2h,得食用菌的培养料。
CN201410159696.2A 2014-04-21 2014-04-21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3910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9696.2A CN103910583B (zh) 2014-04-21 2014-04-21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9696.2A CN103910583B (zh) 2014-04-21 2014-04-21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0583A CN103910583A (zh) 2014-07-09
CN103910583B true CN103910583B (zh) 2015-09-09

Family

ID=5103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9696.2A Active CN103910583B (zh) 2014-04-21 2014-04-21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0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3250A (zh) * 2015-03-12 2015-06-03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一种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CN104641942A (zh) * 2015-03-12 2015-05-27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NL2017099B1 (nl) * 2016-07-05 2018-01-12 Josephus Martinus Van Doren Johannes Teeltsubstraatmateriaal
CN106220267A (zh) * 2016-07-11 2016-12-14 赖卫华 金针菇专用培养料
CN107129397A (zh) * 2017-07-04 2017-09-05 合肥仙之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0663451A (zh) * 2019-09-16 2020-01-10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棕榈丝培养基在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中的应用
CN117958081A (zh) * 2024-04-01 2024-05-0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一种巨大侧耳的栽培基质及其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0256B1 (ko) * 2006-11-21 2008-02-01 주식회사 우성양행 규조토를 함유한 버섯배지 조성물
CN101921147A (zh) * 2009-06-14 2010-12-22 叶礼奎 橡胶木屑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52156B1 (ko) * 2010-04-14 2012-06-15 효성오앤비 주식회사 기름야자의 팜번치를 주재료로 하는 버섯재배용 배지
CN101946608B (zh) * 2010-08-13 2012-04-18 广西大学 一种香蕉杆栽培平菇方法
CN102027858B (zh) * 2010-09-30 2013-03-06 甘肃赫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木糖残渣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2329171A (zh) * 2011-07-15 2012-01-25 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 一种用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栽培香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0583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0583B (zh)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Mohd Hanafi et al.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pplications of agro-based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SMS): an overview
CN103922847B (zh) 含橡胶树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Khan et al. Wheat straw: A pragmatic overview
CN103910584B (zh)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3102203B (zh) 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4178B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387448B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2701851B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质
CN105254400A (zh) 利用紫藤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41566B (zh) 一种利用向日葵副产物制作姬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4945118A (zh) 一种香菇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CN103641556A (zh) 一种利用向日葵副产物制作滑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5130680A (zh) 含紫藤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5218257A (zh) 一种抑制杂菌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203A (zh) 一种鲍鱼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Rose et al. Cultivation of wild mushrooms using lignocellulosic biomass-based residue as a substrate
CN104987153A (zh) 一种平菇栽培料
CN103936512B (zh) 灵芝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9503228B (zh) 一种利用路德维希肠杆菌发酵大蒜秸秆的液态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Oliveira et al. King oyster mushroom production in axenic blocks supplemented with brewery residue
CN109422570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7129397A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3435406B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4311251A (zh) 一种香菇培养基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6

Address after: 273514 Shandong city of Zoucheng province Pingyang Taiping Temple Station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OUHE BACTERI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Industrial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202 250101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73514 Pingyang temple, Taiping Town, Zo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ouh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3514 Pingyang temple, Taiping Town, Zo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YOUHE MUSHROO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