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6973A -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6973A
CN103896973A CN201410145502.3A CN201410145502A CN103896973A CN 103896973 A CN103896973 A CN 103896973A CN 201410145502 A CN201410145502 A CN 201410145502A CN 103896973 A CN103896973 A CN 103896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henanthrene
coughed
beautiful jade
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55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6973B (zh
Inventor
张晓宏
陈湛
郑才俊
欧雪梅
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1455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该衍生物为具有式Ι结构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政府和产业界的巨大重视,各国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纷纷推出重大研究计划(美国Next Generation Lighting Initiative,欧盟OLLA,日本21CenturyLighting Program)来强化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WOLED)有望成为新一代最重要的固体光源技术之一。WOLED的理论预测电光转换效率将是目前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将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实现WOLED的途径通常有三种:a)全荧光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F-WOLED),其发光层由发蓝、绿、红色荧光的材料组成。因为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发光层中占激子总数25%的单重态激子,所以该机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只能达到25%,显然不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b)全磷光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P-WOLED),其发光层由发蓝、绿、红色磷光的材料组成。这类发光材料既可利用单重态激子又可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因而该机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可达100%,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c)荧光/磷光组合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F/P-WOLED),其发光层由蓝色荧光材料和绿色、红色磷光材料组成。这两类材料分别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出蓝色荧光和三重态激子发出绿色、红色磷光,因此这种机制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可达到100%,显然也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同时,与P-WOLED相比,F/P-WOLED使用了蓝色荧光材料代替效率低、稳定性差的蓝色磷光材料,使得器件的寿命得到了提高。因此,F/P-WOLED被认为是最理想和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率、长寿命的WOLED固体光源技术的途径。
为了实现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有效分离,基于F/P-WOLED的器件的发光层通常包括【主体材料: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主体材料:蓝色荧光材料】共六层。如果一种材料自身具有高效蓝色荧光发光,并且具有较高三重态能级(高于2.4eV),可同时敏化绿色、红色磷光掺杂材料,那么,由这种可用作主体材料的高效蓝色荧光材料制作的白光器件,其发光层包括【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蓝色荧光材料】共四层,使得基于F/P-WOLED的传统的器件结构得到简化,因而也会进一步提高WOLED的器件性能。
因此,寻找这种自身发高效的蓝色荧光,同时具有较高的三重态能级(高于2.4eV)的材料成为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由本发明提供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发光材料在实现自身发高效的蓝色荧光的同时,还能敏化绿色和红色磷光掺杂材料,满足制备WOLED的工艺条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使用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制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为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031
式(Ι)中
式Ⅰ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和R2选自烷基、环烷基、取代烷基、芳烷基、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X为杂原子,优选地,X选自N、S或O;
式Ⅰ中,Ar选自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
优选地,所述烷基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环烷基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所述取代烷基为卤素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羟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氰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硝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氨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芳烷基为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芳基或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
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族杂环基团;
所述Ar中的取代芳基或未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
所述Ar中的取代杂芳基或未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杂芳基。
优选地,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或正辛基;
所述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选自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金刚烷基或降冰片烷基;
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烷基选自羟甲基、1-羟乙基、2-羟乙基、2-羟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2-氟异丁基、1,2-二氟乙基、1,3-二氟异丙基、2,3-二氟-叔丁基、1,2,3-三氟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或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或1,2,3-三硝基丙基;
所述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苄基、1-苯基乙基、2-苯基乙基、1-苯基异丙基、2-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α-萘基甲基、1-α-萘基乙基、2-α-萘基乙基、1-α-萘基异丙基、2-α-萘基异丙基、β-萘基甲基、1-β-萘基乙基、2-β-萘基乙基、1-β-萘基异丙基、2-β-萘基异丙基、1-吡咯基甲基、2-(1-吡咯基)乙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芳基选自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4-基、对三联苯-3-基、对三联苯-2-基、间三联苯-4-基、间三联苯-3-基、间三联苯-2-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芳基选自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联苯基或4”-叔丁基-对三联苯-4-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杂芳基选自2-吡咯基、3-吡咯基、吡啶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2-(9H-咔唑基)苯基,3-(9H-咔唑基)苯基,4-(9H-咔唑基)苯基,2-三苯胺基,3-三苯胺基,4-三苯胺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9-吖啶基、1,7-菲咯琳-2-基、1,7-菲咯琳-3-基、1,7-菲咯琳-4-基、1,7-菲咯琳-5-基、1,7-菲咯琳-6-基、1,7-菲咯琳-8-基、1,7-菲咯琳-9-基、1,7-菲咯琳-10-基、1,8-菲咯琳-2-基、1,8-菲咯琳-3-基、1,8-菲咯琳-4-基、1,8-菲咯琳-5-基、1,8-菲咯琳-6-基、1,8-菲咯琳-7-基、1,8-菲咯琳-9-基、1,8-菲咯琳-10-基、1,9-菲咯琳-2-基、1,9-菲咯琳-3-基、1,9-菲咯琳-4-基、1,9-菲咯琳-5-基、1,9-菲咯琳-6-基、1,9-菲咯琳-7-基、1,9-菲咯琳-8-基、1,9-菲咯琳-10-基、1,10-菲咯琳-2-基、1,10-菲咯琳-3-基、1,10-菲咯琳-4-基、1,10-菲咯琳-5-基、2,9-菲咯琳-1-基、2,9-菲咯琳-3-基、2,9-菲咯琳-4-基、2,9-菲咯琳-5-基、2,9-菲咯琳-6-基、2,9-菲咯琳-7-基、2,9-菲咯琳_8-基、2,9-菲咯琳-10-基、2,8-菲咯琳-1-基、2,8-菲咯琳-3-基、2,8-菲咯琳-4-基、2,8-菲咯琳-5-基、2,8-菲咯琳-6-基、2,8-菲咯琳-7-基、2,8-菲咯琳-9-基、2,8-菲咯琳-10-基、2,7-菲咯琳-1-基、2,7-菲咯琳-3-基、2,7-菲咯琳-4-基、2,7-菲咯琳-5-基、2,7-菲咯琳-6-基、2,7-菲咯琳-8-基、2,7-菲咯琳-9-基、2,7-菲咯琳-10-基、1-吩嗪基、2-吩嗪基、1-吩噻嗪基、2-吩噻嗪基、3-吩噻嗪基、4-吩噻嗪基、1-吩噁嗪基、2-吩噁嗪基、3-吩噁嗪基、4-吩噁嗪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噁二唑基、5-噁二唑基、3-呋咱基、2-噻吩基、3-噻吩基、2-苯并噻吩基、3-苯并噻吩基、4-苯并噻吩基、5-苯并噻吩基、6-苯并噻吩基、7-苯并噻吩基、1-异苯并噻吩基、3-异苯并噻吩基、4-异苯并噻吩基、5-异苯并噻吩基、6-异苯并噻吩基、7-异苯并噻吩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杂芳基选自2-甲基吡咯-1-基、2-甲基吡咯-3-基、2-甲基吡咯-4-基、2-甲基吡咯-5-基、3-甲基吡咯-1-基、3-甲基吡咯-2-基、3-甲基吡咯-4-基、3-甲基吡咯-5-基、2-叔丁基吡咯-4-基、3-(2-苯基丙基)吡咯-1-基、2-甲基-1-吲哚基、4-甲基-1-吲哚基、2-甲基-3-吲哚基、4-甲基-3-吲哚基、2-叔丁基-1-吲哚基、4-叔丁基-1-吲哚基、2-叔丁基-3-吲哚基或4-叔丁基-3-吲哚基;
所述Ar中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芳基选自未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并四苯基、芴基、荧蒽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荧蒽基、醋菲烯基、醋蒽烯基、苯并菲基、醋萘并苯并菲基、苝基、苉基、戊芬基、并五苯基、亚四苯基、联三萘基、苯并菲基、二苯并并四苯基、苯并蒽基、二苯并蒽基、苯并四苯基、萘并芘基、苯并芘基、二苯并芘基、苯并辛因基、蒽并四苯基或醋蒽并荧蒽基;
所述Ar中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芳基选自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并四苯基、芴基、荧蒽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荧蒽基、醋菲烯基、醋蒽烯基、苯并菲基、醋萘并苯并菲基、苝基、苉基、戊芬基、并五苯基、亚四苯基、联三萘基、苯并菲基、二苯并并四苯基、苯并蒽基、二苯并蒽基、苯并四苯基、萘并芘基、苯并芘基、二苯并芘基、苯并辛因基、蒽并四苯基或醋蒽并荧蒽基;
所述Ar中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杂芳基选自未取代的下述基团: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噁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苯并喹啉基、二苯并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菲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咔唑基、4-(N,N’-二苯基胺基)苯基、4-(9H-9-咔唑基)苯基或3-(9H-9-咔唑基)苯基;
所述Ar中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杂芳基选自取代的下述基团: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噁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苯并喹啉基、二苯并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菲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咔唑基、4-(N,N’-二苯基胺基)苯基、4-(9H-9-咔唑基)苯基或3-(9H-9-咔唑基)苯基;
所述R1、R2或Ar中取代芳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C1-20的烷基或C1-20的烷氧基;
所述R1、R2或Ar中取代杂环芳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C1-20的烷基或C1-20的烷氧基。
优选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具有下述式(I1-I22)结构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091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01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11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21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具有式(Ⅰ)结构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31
(1)所述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由具有式(X1)结构的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和具有式(X2)结构的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
(2)干燥步骤(1)制得的萃取液,减压蒸馏得蒸馏液;
(3)步骤(2)所得蒸馏液经柱层析提纯或经重结晶提纯得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所述催化剂为烷基锂,优选正丁基锂。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10-14h;优选地,所述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乙腈、丙酮、苯或甲苯。
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具有式I结构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在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制备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为:基片/阳极/空穴传输层/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蓝色荧光材料/电子传输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荧光材料和主体材料为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
所述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按下述方法制备:
(1)用清洗剂、去离子水多次清洗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
(2)通过真空蒸发的方法蒸镀器件的空穴传输层;
(3)继续蒸镀本发明中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形成蓝色发光层;
(4)再继续蒸镀包含本发明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和绿色磷光材料形成绿色发光层;
(5)再继续蒸镀包含本发明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和红色磷光材料形成红色发光层;
(6)再继续蒸镀本发明中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形成蓝色发光层;
(7)继续蒸镀器件的电子传输层;
(8)再通过蒸镀或溅射的方法制备金属阴极。
所述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各层材料为:
基片是透明的,可以是玻璃或是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
阳极层可以采用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无机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以下简称ITO)、氧化锌、氧化锡锌等金属氧化物或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最优化的选择为ITO;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为聚噻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以下简称PEDOT:PSS)和聚苯胺(以下简称PANI)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阴极层一般采用锂、镁、钙、锶、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中的任一种与铜、金或银的合金,或上述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所述合金与金属氟化物交替形成的电极层,本发明优选为Mg:Ag合金层。
空穴传输层一般采用三芳胺类材料,本发明优选为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P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
电子传输层一般为金属有机配合物,如三(8-羟基喹啉)铝、三(8-羟基喹啉)镓、(水杨醛缩邻胺苯酚)-(8-羟基喹啉)合镓(III)(以下分别简称Alq3,Gaq3,Ga(Saph-q)),也可为邻菲咯琳类,如4,7-二苯基-1,10-邻菲咯琳(以下简称Bphen)等,或苯并咪唑类,如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BPI)等;本发明中电子传输材料优选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
红色磷光材料、绿色磷光材料是基于Ir、Pt、Ru、Os、Eu、Re、Au和Cu的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所述红色磷光材料选自八乙基卟吩铂[PtOEP]、双(2-(2'-苯并噻吩基)吡啶-N,C3')(乙酰丙酮)合铱[(btp)2Ir(acac)]、二[2-(5-三甲基硅烷噻吩-2-基)-吡啶]合铂[Pt(thpy-SiMe3)]、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双[2-(2-苯并噻唑基-KN3)苯基-KC](2,4-戊二酮酸-KO,KO')铱[(BT)2Ir(acac)]、双(1-苯基异喹啉基)乙酰丙酮代物[Ir(piq)2(acac)]系列材料;
所述绿色磷光材料选自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苯并咪唑)铱[(pbi)2Ir(acac)]系列材料;
主体材料选自本发明的二(三甲苯基)硼类衍生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材料自身具有高效蓝色荧光发光,具有较好的色纯度、荧光量子产率和电致发光效率,有较好的成膜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且材料容易修饰,结构形式多样。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三重态能级(高于2.4eV),可同时敏化绿色、红色磷光掺杂材料。应用到器件中,可以利用此材料自身的单重态蓝色荧光发光,以及从该材料传递三重态能量至绿光和红光磷光材料,组合三基色发光得到高效的白光器件。该材料可作为发光材料,也可作为敏化磷光分子的主体材料,由它制作的白光器件比2006年nature期刊上发表的荧光/磷光组合机制的白光器件(Yiru Sun,Mark E.Thompson,Stephen R.Forrest,Management of singletand triplet excitons for efficient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Nature440,908-912)的结构更简化,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化合物I1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71
化合物I1的合成:将1.6g4-溴-4’-(二苯氨基)联苯和2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2.5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1.6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3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1.69g白色固体I1,产率为75%。
产物I1的MS(m/e):569,对应于:C42H40BN=569;1H NMR(400MHz,CDCl3)δ7.54(d,J=10.8Hz,4H),7.32–7.25(m,4H),7.20–6.97(m,8H),6.83(s,4H),2.31(s,8H),2.03(s,12H)。证明该化合物是I1。
实施例2
化合物I2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181
化合物I2的合成:将0.876g9-(7-溴-9,9’-二甲基-2-芴基)咔唑和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1.25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0.804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5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2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0.8g白色固体I2,产率为65%。
产物I2的MS(m/e):607,对应于:C45H42BN=607;1H NMR(400MHz,CDCl3)δ8.17(d,J=7.8Hz,2H),7.98(d,J=8.0Hz,1H),7.77(d,J=7.6Hz,1H),7.66(d,J=15.9Hz,2H),7.61–7.52(m,2H),7.44(q,J=8.2Hz,4H),7.31(t,J=7.1Hz,2H),6.86(s,4H),2.35(s,6H),2.06(s,12H),1.52(s,6H)。证明该化合物是I2。
实施例3
化合物I3的合成路线如下:
化合物I3的合成:将1.1gN-(7-溴-9,9’-二甲基-2-芴基)二叔丁基二苯胺和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1.25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0.804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5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4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0.95g白色固体I3,产率为66%。
产物I3的MS(m/e):721,对应于:C53H60BN=721;1H NMR(400MHz,CDCl3)δ7.51(dd,J=24.8,12.2Hz,4H),7.26(s,4H),7.04(s,4H),6.83(s,4H),2.32(s,8H),2.02(s,12H),1.34(d,J=18.2Hz,24H)。证明该化合物是I3。
实施例4
化合物I4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201
化合物I4的合成:将1.47g4-溴-4’-二(4-叔丁基-N-苯基)氨基联苯和2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1.8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1.15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3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1.63g白色固体I4,产率为83%。
产物I4的MS(m/e):681,对应于:C50H56BN=681;1H NMR(400MHz,CDCl3)δ7.66–7.11(m,16H),6.83(s,4H),2.34–2.00(m,18H),1.32(s,18H)。证明该化合物是I4。
实施例5
化合物I7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化合物I4的合成:将1.59g4-溴-4’-(9-咔唑基)联苯和3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2.5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1.61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4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1.36g白色固体I7,产率为60%。
产物I7的MS(m/e):567,对应于:C42H38BN=567;1H NMR(400MHz,CDCl3)δ8.16(d,J=7.7Hz,2H),7.89(d,J=8.5Hz,2H),7.71–7.62(m,6H),7.50–7.39(m,4H),7.30(dd,J=11.2,4.5Hz,2H),6.86(s,4H),2.33(s,6H),2.06(s,12H)。证明该化合物是I7。
实施例6
化合物I15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0489932640000221
化合物I15的合成:将1.2g4-溴-4’-(9-咔唑基)联苯和2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1.8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1.2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4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0.88g白色固体I15,产率为51%。
产物I15的MS(m/e):567,对应于:C42H38BN=567;1H NMR(400MHz,CDCl3)δ8.42(d,J=1.5Hz,1H),8.20(d,J=7.7Hz,1H),7.74–7.69(m,3H),7.66–7.57(m,6H),7.52–7.40(m,4H),7.35–7.28(m,1H),6.85(s,4H),2.33(s,6H),2.07(s,12H)。证明该化合物是I15。
实施例7
化合物I16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化合物I16的合成:将0.66g2-溴-5-(N,N,N-三苯基氨基)噻吩和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于-78℃和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缓慢滴加1.25ml浓度为2.4mol/L的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搅拌1h,随后加入0.8g二(三甲苯基)氟化硼溶于10ml四氢呋喃(分析纯)的溶液,搅拌12h。反应液经二氯甲烷提取、水洗和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溶剂得到粗产物。将该粗产物进行硅胶柱分离,所用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体积比1:4的混合液,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得到0.86g白色固体I16,产率为74%。
产物I16的MS(m/e):575,对应于:C40H38BN=575;1H NMR(400MHz,DMSO)δ7.62(dd,J=15.6,6.2Hz,2H),7.34(dd,J=10.5,5.4Hz,6H),7.14–7.03(m,6H),6.93(d,J=8.7Hz,2H),6.83(s,4H),2.24(d,J=10.9Hz,6H),2.07(s,12H)。证明该化合物是I16。
实施例8
以本发明提供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制备WOLEDs器件及其性能测定:
WOLEDs器件的典型结构为:基片/阳极/空穴传输层(HTL)/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蓝色荧光材料/电子传输层(ETL)/阴极。
WOLEDs器件的制备:
将涂布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清洗机照射20分钟。
将上述清洗好的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空穴注入层膜上蒸镀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40nm。
在空穴传输层之上,继续蒸镀一层本发明提供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作为器件的蓝色发光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30nm;继续蒸镀一层掺杂有绿色磷光材料如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作为器件的绿色发光层,绿色磷光材料在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中的掺杂浓度为1-20wt%,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30nm;继续蒸镀一层掺杂有红色磷光材料如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作为器件的红色发光层,红色磷光材料在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中的掺杂浓度为1-20wt%,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30nm;继续蒸镀一层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作为器件的蓝色发光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30nm。
再继续蒸镀一层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作为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其蒸镀速率为0.lnm/s,蒸镀总膜厚为10-40nm。
最后,在上述电子传输层之上蒸镀镁:银合金层作为器件的阴极层,镁:银合金层的蒸镀速率为2.0~3.Onm/s,厚度为50-200nm。
本发明中用的几种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实施例9:
以化合物I1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30nm)/I1(15nm)/I1:5%Ir(ppy)3(10nm)/I1:5%Ir(piq)3(10nm)/I1(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39,0.37),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3.6V
最大亮度:74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1.6cd/A
实施例10
以化合物I2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2(15nm)/I2:5%Ir(ppy)3(10nm)/I2:5%Ir(piq)3(10nm)/I2(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43,0.40),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3.7V
最大亮度:95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5.5cd/A
实施例11
以化合物I3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3(15nm)/I3:5%Ir(ppy)3(10nm)/I3:5%Ir(piq)3(10nm)/I3(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40,0.39),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4.2V
最大亮度:86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0.8cd/A
实施例12
以化合物I4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4(15nm)/I4:5%Ir(ppy)3(10nm)/I4:5%Ir(piq)3(10nm)/I4(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42,0.43),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4.0V
最大亮度:105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2.6cd/A
实施例13
以化合物I7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7(15nm)/I7:5%Ir(ppy)3(10nm)/I7:5%Ir(piq)3(10nm)/I7(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29,0.26),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3.9V
最大亮度:85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1.1cd/A
实施例14
以化合物I15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15(15nm)/I15:5%Ir(ppy)3(10nm)/I15:5%Ir(piq)3(10nm)/I15(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30,0.32),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4.1V
最大亮度:90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3.5cd/A
实施例15
以化合物I16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兼主体材料时,所得到的F/P-WOLED器件结构如下:
ITO/PEDOT/NPB(15nm)/I16(15nm)/I16:5%Ir(ppy)3(10nm)/I16:5%Ir(piq)3(10nm)/I16(15nm)/TPBI(30nm)/Mg:Ag
器件性能指标如下:
CIE值:(0.42,0.40),器件色纯度在很大范围内不受工作电压影响。
开启电压:4.0V
最大亮度:9800cd/m2
最大电流效率:25.2cd/A
以上所列出的F/P-WOLED器件均能够用于有机晶体管、有机集成电路、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激光器或者有机传感器中。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理解,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为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011
式(Ι)中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012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和R2选自烷基、环烷基、取代烷基、芳烷基、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取代杂芳基;X为杂原子,优选地,X选自N、S或O;
式Ⅰ中,Ar选自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烷基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环烷基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所述取代烷基为卤素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羟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氰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硝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氨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芳烷基为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芳基或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
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族杂环基团;
所述Ar中的取代芳基或未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
所述Ar中的取代杂芳基或未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杂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或正辛基;
所述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选自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金刚烷基或降冰片烷基;
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烷基选自羟甲基、1-羟乙基、2-羟乙基、2-羟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2-氟异丁基、1,2-二氟乙基、1,3-二氟异丙基、2,3-二氟-叔丁基、1,2,3-三氟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或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或1,2,3-三硝基丙基;
所述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苄基、1-苯基乙基、2-苯基乙基、1-苯基异丙基、2-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α-萘基甲基、1-α-萘基乙基、2-α-萘基乙基、1-α-萘基异丙基、2-α-萘基异丙基、β-萘基甲基、1-β-萘基乙基、2-β-萘基乙基、1-β-萘基异丙基、2-β-萘基异丙基、1-吡咯基甲基、2-(1-吡咯基)乙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芳基选自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4-基、对三联苯-3-基、对三联苯-2-基、间三联苯-4-基、间三联苯-3-基、间三联苯-2-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芳基选自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联苯基或4”-叔丁基-对三联苯-4-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杂芳基选自2-吡咯基、3-吡咯基、吡啶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2-(9H-咔唑基)苯基,3-(9H-咔唑基)苯基,4-(9H-咔唑基)苯基,2-三苯胺基,3-三苯胺基,4-三苯胺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9-吖啶基、1,7-菲咯琳-2-基、1,7-菲咯琳-3-基、1,7-菲咯琳-4-基、1,7-菲咯琳-5-基、1,7-菲咯琳-6-基、1,7-菲咯琳-8-基、1,7-菲咯琳-9-基、1,7-菲咯琳-10-基、1,8-菲咯琳-2-基、1,8-菲咯琳-3-基、1,8-菲咯琳-4-基、1,8-菲咯琳-5-基、1,8-菲咯琳-6-基、1,8-菲咯琳-7-基、1,8-菲咯琳-9-基、1,8-菲咯琳-10-基、1,9-菲咯琳-2-基、1,9-菲咯琳-3-基、1,9-菲咯琳-4-基、1,9-菲咯琳-5-基、1,9-菲咯琳-6-基、1,9-菲咯琳-7-基、1,9-菲咯琳-8-基、1,9-菲咯琳-10-基、1,10-菲咯琳-2-基、1,10-菲咯琳-3-基、1,10-菲咯琳-4-基、1,10-菲咯琳-5-基、2,9-菲咯琳-1-基、2,9-菲咯琳-3-基、2,9-菲咯琳-4-基、2,9-菲咯琳-5-基、2,9-菲咯琳-6-基、2,9-菲咯琳-7-基、2,9-菲咯琳_8-基、2,9-菲咯琳-10-基、2,8-菲咯琳-1-基、2,8-菲咯琳-3-基、2,8-菲咯琳-4-基、2,8-菲咯琳-5-基、2,8-菲咯琳-6-基、2,8-菲咯琳-7-基、2,8-菲咯琳-9-基、2,8-菲咯琳-10-基、2,7-菲咯琳-1-基、2,7-菲咯琳-3-基、2,7-菲咯琳-4-基、2,7-菲咯琳-5-基、2,7-菲咯琳-6-基、2,7-菲咯琳-8-基、2,7-菲咯琳-9-基、2,7-菲咯琳-10-基、1-吩嗪基、2-吩嗪基、1-吩噻嗪基、2-吩噻嗪基、3-吩噻嗪基、4-吩噻嗪基、1-吩噁嗪基、2-吩噁嗪基、3-吩噁嗪基、4-吩噁嗪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噁二唑基、5-噁二唑基、3-呋咱基、2-噻吩基、3-噻吩基、2-苯并噻吩基、3-苯并噻吩基、4-苯并噻吩基、5-苯并噻吩基、6-苯并噻吩基、7-苯并噻吩基、1-异苯并噻吩基、3-异苯并噻吩基、4-异苯并噻吩基、5-异苯并噻吩基、6-异苯并噻吩基、7-异苯并噻吩基;
所述R1和R2中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杂芳基选自2-甲基吡咯-1-基、2-甲基吡咯-3-基、2-甲基吡咯-4-基、2-甲基吡咯-5-基、3-甲基吡咯-1-基、3-甲基吡咯-2-基、3-甲基吡咯-4-基、3-甲基吡咯-5-基、2-叔丁基吡咯-4-基、3-(2-苯基丙基)吡咯-1-基、2-甲基-1-吲哚基、4-甲基-1-吲哚基、2-甲基-3-吲哚基、4-甲基-3-吲哚基、2-叔丁基-1-吲哚基、4-叔丁基-1-吲哚基、2-叔丁基-3-吲哚基或4-叔丁基-3-吲哚基;
所述Ar中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芳基选自未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并四苯基、芴基、荧蒽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荧蒽基、醋菲烯基、醋蒽烯基、苯并菲基、醋萘并苯并菲基、苝基、苉基、戊芬基、并五苯基、亚四苯基、联三萘基、苯并菲基、二苯并并四苯基、苯并蒽基、二苯并蒽基、苯并四苯基、萘并芘基、苯并芘基、二苯并芘基、苯并辛因基、蒽并四苯基或醋蒽并荧蒽基;
所述Ar中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芳基选自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并四苯基、芴基、荧蒽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荧蒽基、醋菲烯基、醋蒽烯基、苯并菲基、醋萘并苯并菲基、苝基、苉基、戊芬基、并五苯基、亚四苯基、联三萘基、苯并菲基、二苯并并四苯基、苯并蒽基、二苯并蒽基、苯并四苯基、萘并芘基、苯并芘基、二苯并芘基、苯并辛因基、蒽并四苯基或醋蒽并荧蒽基;
所述Ar中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杂芳基选自未取代的下述基团: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噁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苯并喹啉基、二苯并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菲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咔唑基、4-(N,N’-二苯基胺基)苯基、4-(9H-9-咔唑基)苯基或3-(9H-9-咔唑基)苯基;
所述Ar中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杂芳基选自取代的下述基团: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噁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苯并喹啉基、二苯并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菲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咔唑基、4-(N,N’-二苯基胺基)苯基、4-(9H-9-咔唑基)苯基或3-(9H-9-咔唑基)苯基;
所述R1、R2或Ar中取代芳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C1-20的烷基或C1-20的烷氧基;
所述R1、R2或Ar中取代杂环芳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C1-20的烷基或C1-20的烷氧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具有下述式(I1-I22)结构的任意一种: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081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091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10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式(Ⅰ)结构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0489932630000102
(1)所述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由具有式(X1)结构的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和具有式(X2)结构的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
(2)干燥步骤(1)制得的萃取液,减压蒸馏得蒸馏液;
(3)步骤(2)所得蒸馏液经柱层析提纯或经重结晶提纯得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催化剂为烷基锂,优选正丁基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10-14h;优选地,所述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12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乙腈、丙酮、苯或甲苯。
9.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在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制备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为:基片/阳极/空穴传输层/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蓝色荧光材料/电子传输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荧光材料和主体材料为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
CN201410145502.3A 2014-04-11 2014-04-11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Active CN103896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502.3A CN103896973B (zh) 2014-04-11 2014-04-11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502.3A CN103896973B (zh) 2014-04-11 2014-04-11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973A true CN103896973A (zh) 2014-07-02
CN103896973B CN103896973B (zh) 2018-01-30

Family

ID=5098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5502.3A Active CN103896973B (zh) 2014-04-11 2014-04-11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6973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7514A1 (ja) * 2014-07-31 2016-02-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発光性薄膜、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5647220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三峡大学 一种D-π-A结构硼氟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01609A (zh) * 2016-06-03 2016-07-27 苏州大学 一种硼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9366A (zh) * 2017-01-18 2017-05-3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含三芳基硼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7281A (zh) * 2017-03-08 2017-07-14 三峡大学 一类氟硼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微量乙醇的检测上的应用
CN106987152A (zh) * 2017-03-08 2017-07-28 三峡大学 一类氟硼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微量水的检测上的应用
CN107513075A (zh) * 2017-09-06 2017-12-26 山西大学 含二芳基硼和三苯基乙烯结构的咔唑化合物及其制备
JP2018508576A (ja) * 2015-02-20 2018-03-29 トゥビタック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用チエノチオフェンホウ素(電子供与体−受容体)系材料
CN108987598A (zh) * 2018-07-18 2018-12-11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CN110054643A (zh) * 2019-04-25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894203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WI716635B (zh) * 2016-09-02 2021-01-21 國立大學法人九州大學 有機發光元件與用於其之發光材料及化合物
CN113501834A (zh) * 2021-06-21 2021-10-15 兰州大学 一种激发可调的单组分有机三芳基硼室温磷光材料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3670A (ja) * 1999-09-28 2001-04-06 Konica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30157366A1 (en) * 2001-12-06 2003-08-21 Konica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JP2004014440A (ja) * 2002-06-11 2004-01-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214050A (ja) * 2003-01-06 2004-07-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425329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白色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7027587A (ja) * 2005-07-20 2007-02-01 Chisso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3670A (ja) * 1999-09-28 2001-04-06 Konica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30157366A1 (en) * 2001-12-06 2003-08-21 Konica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JP2004014440A (ja) * 2002-06-11 2004-01-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214050A (ja) * 2003-01-06 2004-07-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425329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白色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7027587A (ja) * 2005-07-20 2007-02-01 Chisso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U XIA CAO ET AL.: "Blue 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 of several D-π-D, A-π-A, and D-π-A compounds featuring dimesitylboryl acceptor",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LU YI ZOU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Multifunctional Electroluminescent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 π-Conjugated Bridges", 《J. PHYS. CHEM. A》 *
ZHANG WENGUAN ET AL.: "Synthesis and light-emitting properties of 2-(N-phenyl-α-naphthylamino) and 2-dimesitylboron-7-(N-phenyl-α-naphthylamino)-9,9-diethylfluoren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7514A1 (ja) * 2014-07-31 2016-02-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発光性薄膜、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8508576A (ja) * 2015-02-20 2018-03-29 トゥビタック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用チエノチオフェンホウ素(電子供与体−受容体)系材料
CN105647220B (zh) * 2016-01-20 2017-06-06 三峡大学 一种D‑π‑A结构硼氟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47220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三峡大学 一种D-π-A结构硼氟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01609A (zh) * 2016-06-03 2016-07-27 苏州大学 一种硼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01609B (zh) * 2016-06-03 2018-08-10 苏州大学 一种硼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716635B (zh) * 2016-09-02 2021-01-21 國立大學法人九州大學 有機發光元件與用於其之發光材料及化合物
CN106749366B (zh) * 2017-01-18 2019-05-14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含三芳基硼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9366A (zh) * 2017-01-18 2017-05-3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含三芳基硼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7281A (zh) * 2017-03-08 2017-07-14 三峡大学 一类氟硼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微量乙醇的检测上的应用
CN106987152A (zh) * 2017-03-08 2017-07-28 三峡大学 一类氟硼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微量水的检测上的应用
CN107513075A (zh) * 2017-09-06 2017-12-26 山西大学 含二芳基硼和三苯基乙烯结构的咔唑化合物及其制备
CN108987598A (zh) * 2018-07-18 2018-12-11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CN110894203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894203B (zh) * 2018-09-13 2022-10-11 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054643A (zh) * 2019-04-25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054643B (zh) * 2019-04-25 2021-10-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459344B2 (en) * 2019-04-25 2022-10-04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ompound,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CN113501834A (zh) * 2021-06-21 2021-10-15 兰州大学 一种激发可调的单组分有机三芳基硼室温磷光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973B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5597A (zh) 1,3,5-三嗪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N103896973A (zh)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N103923065A (zh) 三联吡啶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N102070632B (zh) 吡啶并咪唑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7722062B (zh) 一种金属铱或铂配合物和包含该金属铱或铂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467542A (zh) 一种以蒽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09028902A2 (en) Organic metal complexs derivativ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ing the same
CN110041366B (zh) 一种茚并蒽衍生物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078755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1560186A (zh) 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777633B (zh) 一种含硼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409276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264911A (zh) 一种化合物、有机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150030309A (ko) 형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CN113004153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32158A (zh)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CN112552275A (zh) 螺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60257B (zh) 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5330611A (zh) 一种含有双氮杂蒽结构的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CN112645949B (zh) 一种含有苯甲酮基团的芳香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70522B (zh) 喹诺酮类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Seo et al. Spirobenzofluorene linked anthracene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blue fluorescent host materials
CN108821934B (zh) 一种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材料
CN112979535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180559A (zh) 一种稠环咔唑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