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3857A -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3857A
CN103863857A CN201310659058.2A CN201310659058A CN103863857A CN 103863857 A CN103863857 A CN 103863857A CN 201310659058 A CN201310659058 A CN 201310659058A CN 103863857 A CN103863857 A CN 103863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place
transfer path
sheet material
conve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90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63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2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displaceable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65H2404/632Wedg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4Guiding means
    • B65H2404/741Guiding means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4Guiding means
    • B65H2404/741Guiding means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2404/7414Guiding means movable in operation pivo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5/00Actuating means
    • B65H2555/10Actuating means linear
    • B65H2555/13Actuating means linear magnetic, e.g. induction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5Mechanical copy medium guiding means, e.g. mechanical swi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这里提供了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片材传送路径,该片材传送路径在分叉点处分叉成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在第二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二传送路径;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被构造成使得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保持部分,在引导部件由驱动部分驱动以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分给驱动部分的驱动提供负载,并将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Description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在片材传送路径内传送片材。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被构造成:通过由成像部分在片材的一面上形成图像,利用反向部分使得片材反向,并将反向的片材再次传送至成像部分,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
在这样的装置中,提供转换部件(其中,挡板形部件可摆动地构造)以进行转换,使得片材传送给将片材排出至装置外部的排出传送路径或设有反向部分的反向传送路径。螺线管用作转换单元,该转换单元转换该转换部件,以便从成像装置本体内的控制器接收指令,并因此选择地转换传送路径。
通常,当在前片材传送给排出传送路径侧,且随后片材传送给反向传送路径侧时,在在前片材的后端经过转换部件之后,转换部件在螺线管通过从控制器接收指令而操作时开始传送路径的转换操作。然后,当随后片材的前端到达转换部件时,传送路径的转换操作完成。
不过,近年来,成像装置的加速已经不断前进,该加速通过缩短要连续传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而实现。同时,转换部件的普通转换操作由于螺线管的响应延迟而具有一定量的变化。当要连续传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逐渐缩短时,由于所述变化,所述间隔在转换部件的操作开始和结束之间并不及时。在最差的情况下,随后片材的前端在转换部件的转换操作完成之前到达转换部件,因而可能出现卡塞或者片材可能损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06409中公开了以下构造。也就是,在在前片材的后端经过双面转换部件之前,螺线管处于ON,且提供半关闭位置状态,以便在在前片材由双面转换部件和传送引导件夹置的同时进行传送。然后,当在前片材的后端经过双面转换部件时,半关闭位置状态的双面转换部件变成完全关闭位置。
因此,即使当片材之间的间隔较短时,也能够进行传送路径转换操作。而且,不会以这样的方式产生滑动,即,使得在双面转换部件的下游侧将在前片材反向的反向辊的传送力显著大于由于双面转换部件和传送引导件之间的抵接压力导致的传送阻力。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286627中提出了一种构造,该构造使得转换部件进行转换,以便选择三个传送路径。
如上所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06409中,即使当片材插置在转换部件和传送部件之间时,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产生滑动,即,在下游侧进行传送的传送辊的传送力显著大于由于转换部件和传送引导件之间的抵接压力导致的传送阻力。不过,当传送力增加时,马达的尺寸变得更大,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具有较小传送力的辊(例如在没有夹持部的情况下进行传送的辊,例如梳齿状排出辊)并不恰好布置在转换部件的后面。
另外,由于近年来的高图像质量,当片材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该状态下,在刚定影后的片材温度较高,且定影图像表面和传送肋相互接触)由转换部件和引导件夹置时,将具有明显的问题,即,导致与传送肋接触的接触表面和不与传送肋接触的非接触表面之间的图像的密度不均匀。
另外,因为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286627中公开的构造很复杂,因此需要空间,且制造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传送片材的装置,该装置通过简单和便宜的构造来处理要连续传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较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片材传送路径,该片材传送路径在分叉点处分叉成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导向第一传送路径,在该第二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导向第二传送路径;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被构造成使得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保持部分,在引导部件由驱动部分驱动以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分给驱动部分的驱动提供负载,并将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路径的实例,是示出彩色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周边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转换构造的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送路径转换单元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螺线管中流动的电流值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各位置中向第二位置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与沿第一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A至7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各位置中在在前片材和反向片材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螺线管的促动器的冲程量和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传送路径转换机构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不等节距弹簧的偏转量和负载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各位置中向第二位置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与沿第一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具有线性特征的情况和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情况之间的效果差异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传送路径转换机构的示意性构造的曲线图;
图14A至1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凸轮的形状的视图;
图15A至15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各位置中的凸轮之间的关系的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的各位置中向第二位置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与沿第一方向操作双面转换部件的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介绍实施例,在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打印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片材排出装置和设有片材排出装置的成像装置的实例。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认为局限于在这些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布置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实例,是表示彩色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双面转换部件的周边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该双面转换部件是传送路径转换部件。
(成像装置的总体构造)
成像装置1设有四个鼓形图像承载部件,也就是感光鼓2(2a、2b、2c和2d),这四个鼓形图像承载部件沿基本水平方向并列地布置作为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鼓2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另外,充电装置3(3a、3b、3c和3d)设置成使得感光鼓2的表面均匀充电。而且,扫描单元4(4a、4b、4c和4d)设置成通过照射根据图像信息的激光束而在各感光鼓2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显影装置5(5a、5b、5c和5d)设置成通过使得包括显影剂的调色剂附在静电潜像上而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而且,清洁装置6(6a、6b、6c和6d)设置成除去在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感光鼓2、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和清洁装置6集成为盒单元,以便通过电子照相记录系统而分别形成不同颜色(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图像。
初次转印辊7(7a、7b、7c和7d)通过中间转印带8而抵接在感光鼓2上,且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8上。中间转印带8在驱动辊9和张紧辊10之间张紧,以便通过该驱动辊9的驱动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置在经由中间转印带8与驱动辊9相对的位置处的二次转印辊11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S上。另外,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2设置于通过中间转印带8而与张紧辊10相对的位置处,以便除去和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为了供给和传送片材S,片材盒13、多重托盘17和一对对齐辊20设置成沿片材传送路径200传送片材。片材盒13提供于成像装置1的最下侧部分处,而多重托盘17提供于装置的右下侧处,以便校正片材S的歪斜供给。
定影部分21定影通过各颜色的成像部分经由中间转印带8而形成于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
分叉点B提供于片材传送路径200上,且排出传送路径23(第一传送路径)和反向传送路径26(第二传送路径)设置成从该分叉点沿片材S的传送方向向下游侧分叉。
双面转换部件22是挡板形部件,它可摆动地构造,并提供于分叉点B附近。在正常状态中,双面转换部件22在将片材S引导至排出传送路径23的第一位置X处等待。为了在片材的第二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当后面将介绍的螺线管50接通时,双面转换部件22转换至由图3的虚线部分表示的第二位置Y,以便将片材S引导至反向传送路径26侧。如上所述,双面转换部件22可从第一位置X运动至第二位置Y。
一对排出辊24是将片材S排出至排出盘25的辊,该排出盘25用作片材堆垛部分。
而且,为了在片材S的第二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装备了一对反向辊27(该对反向辊27回切片材S)和双面传送辊对28、29和30(该双面传送辊对再将片材传送给对齐辊对20。另外,预排出辊31(图2)(其中,硅海绵由PFA管覆盖)提供于排出传送路径23上,以便当片材S在定影部分21和排出辊对24之间张紧时防止图像擦伤。
下面将示例地说明通过成像装置1形成图像的操作。
堆垛在片材盒13上的预定数目的片材S通过供给辊14和分离辊15而一张张地分离,然后传送给供给拉出辊16。另外,堆垛在多重托盘17上的预定数目片材S通过多重供给辊18和多重分离辊19而一张张地分离,然后传送给供给拉出辊16。
通过供给拉出辊16传送的片材S被传送给对齐辊对20,以便校正歪斜供给,然后,该片材S被传送给在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11之间的抵接部分。从各颜色的成像部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11之间的抵接部分转印至片材S上,以便形成彩色图像,然后,片材S传送给定影部分21。
定影部分21包括作为热源的定影套筒21a以及压靠定影套筒21a以便向片材S施加压力的压辊21b,热和压力施加给经过定影部分21的片材S,该片材S通过定影部分21被传送。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已经定影于其上的片材S通过定影部分21而引导至位于第一位置X的双面转换部件22,以便引导至排出传送路径23侧,然后通过排出辊对24而排出至排出盘25。
另外,在双面打印过程中,双面转换部件22通过接通螺线管50(图4,后面将详细介绍)而转换至导向反向传送路径26的第二位置Y。图像已经通过定影部分21而定影于第一面上的片材S通过位于第二位置Y的双面转换部件22而被引导至反向传送路径26侧,然后传送给反向辊对27。
当片材S的后端经过时,双面转换部件22通过接通螺线管50而转换至第一位置X。在片材S的后端经过反向辊对27之前,反向辊对27通过接收来自控制器(未示出)的信号而反向。通过将片材S的后端设置成前端,片材S经过反向传送路径26,然后传送给双面传送辊对28。然后,片材S通过双面传送辊对29和30中的每对、通过连接来自片材盒13和多重托盘17的传送路径而传送至对齐辊对20。
然后,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11而形成于片材S的第二面上。然后,片材S的第二面在定影部分21中定影,且片材S通过位于第一位置X处的双面转换部件22而引导至排出传送路径23侧,然后通过排出辊对24而排出至排出盘25上。
(转换部件的转换构造)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的双面转换部件22的详细转换构造的视图。传送路径的转换构造将参考图3来示意性地说明。图3的各箭头表示在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转换至第二位置Y的情况下各构造的操作方向。
螺线管50是驱动部分,并包括柱塞50a的一端。而且,柱塞50a的另一端被可枢转地支撑在臂51上。臂51在连接板抵接部分51b处抵接在连接板52上,且连接板52在转换部件抵接部分52b处抵接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臂部分22a上。
作为引导部件的双面转换部件22绕双面转换部件旋转轴53而从第一位置X运动至第二位置Y。作为朝向第一位置X的力施加部分的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即,臂的一端固定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返回弹簧保持部分22b上,另一端固定在排出传送路径23的返回弹簧保持部分(未示出)上,从而沿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朝着第一位置X旋转的方向施压。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施压力大于通过该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自身重量而朝着第二位置Y旋转的力。
由具有良好缓冲性的波纶材料(polone)制造的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设置于构成排出传送路径23的排出传送下部引导件56处,由波纶材料制造的第一位置抵接部分57设置于构成反向传送路径26的反向传送引导件(未示出)的非片材经过区域中。
(在转换部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操作)
下面将介绍当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转换至第二位置Y时的操作。
首先,通过从控制器71接收ON(接通)信号,电流施加给螺线管50。然后,柱塞50向螺线管50侧(图3中的左侧)被驱动,从而使臂51张紧,且臂51绕臂旋转轴51a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当臂51的连接板抵接部分51b推动连接板52时,连接板52绕连接板旋转轴52a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且连接板52的转换部件抵接部分52b向上推动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臂部分22a。然后,双面转换部件22绕双面转换部件旋转轴53而旋转至第二位置Y,转换操作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前端抵接在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上时的位置处完成。
另一方面,当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二位置Y返回第一位置时,通过从控制器71接收OFF(断开)信号而停止向螺线管50侧施加电流。然后,用于向螺线管50侧驱动柱塞50a的力消除,位于第二位置Y处的双面转换部件22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至当双面转换部件22的前端抵接在第一位置抵接部分57上时的位置。随着所述旋转,连接板5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臂5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且柱塞50a沿远离螺线管50的方向操作,从而返回至图3的状态。
假定上述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至第二位置Y的操作的说明与双面转换部件22的示意性操作相同。实际上,如后面所述,双面转换部件22运动通过第三位置Z。
(向着转换部件的第三位置的转换操作)
下面将介绍双面转换部件从第一位置Z至第二位置Y和第三位置Z的转换操作。
图4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中的传送路径转换构造的透视图。参考图4,下面将介绍用于将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图7B中所示)的构造,该第三位置Z位于第一位置X和第二位置Y之间。
如图4中所示,提供板簧58作为保持部分,它临时性地将双面转换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板簧58由板簧支撑部件59支撑。而且,板簧偏压部分59a提供于板簧支撑部件59处,以便向板簧58施加适当的偏压力。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布置成在一定位置处与板簧58接触。
图5表示了在要施加给螺线管50的电流值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图5中,竖直轴线表示电流值;水平轴线表示时间,图5中的下侧表示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处有或没有片材时的时间变化。而且,螺线管50使得流过的电流脉冲化,以便改变脉冲周期,从而改变要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通过控制器71对螺线管50的承载电流进行控制。
在图5的竖直轴线上的各点a、b和c表示当螺线管50从控制器71接收ON信号时将向螺线管50施加的电流值。水平轴线上的T1表示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从第一位置X向第三位置Z的方向操作的时间,而T2表示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从第三位置Z向第二位置Y的方向操作的时间。T3表示用于减小流入螺线管50内的电流值以便防止螺线管50的温度升高所需的时间,T4表示当螺线管50从控制器71接收OFF信号时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从第二位置Y向第一位置X的方向操作的时间。
在前片材Sa朝着排出传送路径23前进(图2),且后端片材Sb朝着反向传送路径26运动(图3)。后端S1是在前片材Sa的后端,前端S2是反向片材Sb的前端,时间S3是当反向片材的后端通过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的时间。
图6是概括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的力的视图。
实线表示由螺线管50(图4)引起的驱动力以及由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自身重量产生的力,它们是从第一位置X向第三位置Z和第二位置Y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另一方面,点划线表示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和板簧58引起的力,它是从第二位置Y向第一位置X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
在竖直轴线上的力f1表示当电流值“a”施加在螺线管50上时驱动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1a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运动至第三位置Z时在电流值“a”处的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而且,因为螺线管50具有当柱塞50a和螺线管50的冲程量较短时驱动力升高的特性,因此它满足关系f1>f1a。
力f2的总和是当在第三位置Z处电流值“b”施加给螺线管50时驱动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而力f2a的总和是当在第二位置Y处电流值“b”施加给螺线管50时驱动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力r1是在第一位置X处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5)引起的力,而力r1a是在第三位置Z处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力r2的总和是在第三位置Z处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偏压力和由板簧58(图5)的负载引起的力的总和,而力r2a的总和是在第二位置Y处由板簧58引起的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的总和。
图7A至7C是表示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各位置处在前片材Sa和反向片材Sb的状态的视图。图7A表示了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一位置X时在前片材Sa和反向片材Sb之间的关系,图7B表示了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三位置Z时在前片材Sa和反向片材Sb之间的关系,而图7C表示了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二位置Y时在前片材Sa和反向片材Sb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在前片材Sa和反向片材Sb传送至由双面转换部件22选择的传送路径的状态。
首先将介绍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旋转运动至第三位置Z的情况。如图7A中所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在第一位置X时,由定影部分21传送的在前片材Sa经过排出传送路径23,然后通过排出辊对24而排出至排出盘25。
在从在前片材Sa的前端通过片材检测传感器(该片材检测传感器沿定影部分21的传送方向位于下游侧)的时间点经过特定时间后,当在时间T1(图5)从控制器71接收ON信号时,施加电压以使得电流值“a”(图5)的电流流过螺线管50。
当电流值“a”的电流流过螺线管50时,柱塞50a(图3)被驱动进螺线管50侧。因此,用于通过臂51(图4)和连接板52(图4)来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图3)的力以及通过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合力f1施加在双面转换部件22上。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于第一位置X时,力r1是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而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这时,因为设置了关系f1>r1,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然后将介绍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的情况(图7B)。在第三位置Z处,因为柱塞50a的冲程量缩短,因此当螺线管50的电流具有电流值“a”时,力变成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f1a(图6)。
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于第三位置Z时,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图4)绕连接板旋转轴52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抵接在板簧58(图4)上。这里,板簧58处于通过板簧支撑部件59的板簧偏压部分59a(图4)而预先施加压力的状态。因此,当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抵接在板簧58上时,产生用于使得连接板5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该力用作抵抗螺线管50的驱动力的负载。
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r2通过使得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引起的、在第三位置Z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r1a加上由板簧58引起的力而产生。因此,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的力满足关系f1a<r2。因为当电流值“a”流过螺线管50时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抵接于板簧58上的状态,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
而且,如图7B中所示,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的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成并不施压在前片材Sa,从而不会与排出传送下部引导件56一起夹置前片材Sa。因此,不会发生当刚在定影之后在前片材Sa与双面转换部件22或排出传送下部引导件56接触时产生的图像密度不均匀。而且,在图7A的状态中,因为排出辊对24的传送速度比定影部分21的传送速度快,因此在前片材Sa在定影部分21、预排出辊31和排出辊对24之间处于张紧状态,且不与排出传送路径23的引导部分接触。
下面将介绍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三位置Z旋转至第二位置Y的情况。直到在前片材Sa的后端经过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时的时间S1(图5),双面转换部件22都保持在第三位置Z。
在时间S1之后在时间T2(图5)(在该时间T2,沿定影部分21的传送方向提供于下游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72检测到在前片材Sa的后端)处,当从控制器71接收ON信号时,电流值“b”(图5)流过螺线管50。当电流值“b”(图5)流过螺线管50时,用于将柱塞50a驱动进螺线管50侧的力增加,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变成与由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力的合力f2(图6)。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在第三位置Z时用于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和板簧58(图4)而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的合力是合力r2(图6),如上所述。
电流值“b”设置成这样,即,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合力f2满足关系f2>r2。当满足关系f2>r2时,通过抵接在板簧58上而被保持的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利用比预先施加给板簧58的压力更大的力来向上推动板簧58。这样,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从第三位置Z旋转以抵接在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图3)的位置处,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图7C)处。由于柱塞50a的冲程量缩短,因此在第二位置Y处在电流值“b”的情况下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增加,以变成与由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力的合力f2a(图6)。另一方面,合力r2a(图6)是用于在第二位置Y处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和板簧58(图4)而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
这时,因为电流值“b”设置成使得力满足关系f2>r2a,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处。在完成至第二位置Y的操作后在图5的时间S2处,反向片材Sb的前端到达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并处于图7C中所示的状态。
这样,由于在前片材Sa朝着排出传送路径23侧经过双面转换部件22,双面转换部件22预先转换至第三位置Z。由此,与即刻从第一位置X转换至第二位置Y的操作相比,能够快速地进行转换至第二位置Y的操作。如上所述,能够缩短片材之间的距离,同时保持在前片材Sa不与双面转换部件22接触的状态。
下面将介绍在双面转换部件22转换至第二位置Y之后的操作。电流值“c”(图5)设置成在从时间S2(图5)(在该时间S2,反向片材Sb的前端到达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经过特定时间后在时间T3(图5)处响应螺线管的温度升高。这时,电流值“c”设置在这样的范围内,其中,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图7)不小于在第二位置Y处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和板簧58(图4)而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的合力r2a(图6)。
然后,当沿定影部分21的传送方向提供于下游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反向片材Sb的后端时,在从时间S3(图5)(在该时间S3,反向片材Sb的后端经过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经过特定时间后在时间T4(图5)处从控制器71接收OFF信号。因此,停止向螺线管50施加电流。然后,通过螺线管50驱动柱塞50a(图3)的力变成零,定位在第二位置Y处的双面转换部件22由于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和板簧58(图4)的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双面转换部件22通过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的前端抵接在第一位置抵接部分57(图3)上而保持在第一位置X处。
而且,用于通过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和板簧58而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表示为在图6的曲线图的第三位置Z处的竖直竖立形状。也就是,在连接板52的板簧抵接部分52c抵接在板簧58上之后在施压力并不超过力r2的时间段期间第三位置Z被恒定地定位。因此,即使施加在双面转换部件22上的力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变化而有一定程度变化,双面转换部件22也能够准确地定位在第三位置Z处。
例如,即使当施加在双面转换部件22上的力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的变化从力f1a变化成力F1(图6),双面转换部件22也能够准确地定位在第三位置Z。
图8是示出在螺线管50的驱动力和柱塞50a的冲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实例的视图。在图8中,实线表示当施加在螺线管50上的电流值较高时的驱动力,虚线表示当施加在螺线管50上的电流值较低时的驱动力。
在施加给螺线管50的电流值的比率中,当电流值“b”(图5)是100%时,电流值“a”(图5)是45%。在所述电流值“a”的情况下,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在第一位置X时,用于通过螺线管50来吸引柱塞50a的驱动力是75gf。在所述电流值“b”的情况下,当双面转换部件22定位在第三位置Z时,由于电流值增加和冲程量缩短,驱动力是180gf。在这种情况下,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二位置Y时,电流值恒定,但是冲程量缩短。因此,驱动力是210gf。这些驱动力成为用于通过臂51和连接板52来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的力。另外,通过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是22gf。
另外,预先施加在板簧58上的压力是25g,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二位置Y处时板簧58的力为35g,且在第一位置X、第三位置Z和第二位置Y处,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压力分别是30g、35g和45g。
当上述力施加于各构造时,绕双面转换部件旋转轴53施加在双面转换部件22上的力矩是:在第一位置X处,力f1为280gf·mm,力r1是175gf·mm,以便满足关系f1>r1,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第二位置Y的方向旋转。
另外,当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时,力f1a为290gf·mm,力r2为350gf·mm,以便满足关系f1a<r2,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当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从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Y操作时,力f2是460gf·mm,力r2没有变化仍然是350gf·mm,以便满足关系f2>r2,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旋转。当双面转换部件22抵接在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上时,力f2a是575gf·mm,力r2a是448gf·mm,以便满足关系f2a>r2a,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
而且,因为上述值是为了示例性地说明实施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实例,用于实施第一实施例的值并不局限于这些值。
顺便说明,第一实施例构造成使得板簧58用作第三位置保持部件,但是也可以构造成使得预先向其它力施加部分(例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或扭转线圈弹簧)施加恒定压力。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用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Y的方向对双面转换部件22施加力。不过,也可以构造成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通过它自身的重量而从第二位置Y向第一位置X进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自身的重量沿减小驱动力的方向作用。而且,在传送路径沿水平方向分叉并且双面转换部件22沿左右方向旋转的构造中,双面转换部件的自身的重量不构成驱动力的负载。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9至11介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且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并不再重复说明。下文中将主要介绍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件。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的双面转换部件22的详细转换构造的视图。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是不等节距弹簧,节距在弹簧的中部不同。压缩弹簧保持部分61提供于反向传送路径26(图7A至7C)的片材引导部分的一部分中,以便保持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
图9中的箭头表示当在电流流过螺线管50的情况下施加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时的操作方向。
当施加电压且电流流向/流过螺线管50时,将产生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通过柱塞50a、臂51和连接板52至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臂部分22a)。用作不等节距弹簧的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沿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压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臂部分22a上。而且,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的另一端固定在提供于反向传送路径26中的压缩弹簧保持部分61上。
图10示出了在用作不等节距弹簧的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的负载和偏转量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不等节距弹簧中,因为当负载施加在弹簧上时用作弹簧的有效圈数变化,因此不等节距弹簧具有非线性特征,如图10中所示。
图11是概括根据第二实施例在传送路径转换过程中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的力的视图。实线表示由螺线管50(图9)引起的驱动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力,它们是从第一位置X(图7A至7C)向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Y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另一方面,点划线表示由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引起的力,它是从第二位置Y向第一位置X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
电流值和用于向螺线管50施加电流的定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图11中,力f3表示当在第一位置X处施加电流值“a”时由于螺线管50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3a表示当在第三位置Z处施加电流值“a”时由于螺线管50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4表示当在第三位置Z处施加电流值“b”时由于螺线管50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4a表示当在第二位置Y处施加电流值“b”时由于螺线管50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r3表示在第一位置X处由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引起的力,力r3a表示当弹簧常数由于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的有效圈数变化而变化时由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引起的力,力r4表示在第三位置Z处由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引起的力,而力r5表示在第二位置Y处由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引起的力。
下面将参考图11介绍在用于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之间的关系。当电流值“a”(图5)在第一位置X处流过螺线管50时,因为满足关系f3>r3,如图11中所示,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当力通过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图9)压缩一定量而达到力r3a时,弹簧常数通过有效圈数的变化而更高。当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进一步压缩时,满足关系f3a=r4,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然后,当电流值“b”流过螺线管50时,满足关系f4>r4,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旋转至第二位置Y。当双面转换部件22抵接在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图3)上时,因为满足关系f4a>r5,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处。
当双面转换部件22返回第一位置X时,它的转换操作通过停止向螺线管50施加电流和通过利用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的力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抵接在第一位置抵接部分57(图3)上而完成。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通过使用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该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用作具有非线性特征的不等节距弹簧)的单个部件来实现由第一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图3)和板簧58(图4)获得的效果。
图12是示出在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情况相对于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具有线性特征的情况的效果的曲线图。在图12中,两点划线“g”表示在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具有线性特征的情况下施加给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的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三位置Z成为其中力f3a和力r4平衡的位置。因此,当螺线管50的驱动力产生变化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弹簧(其中,与水平轴线形成的角度在第三位置Z附近较大(弹簧常数较大))在第三位置Z的位置偏离方面比具有线性特征的弹簧(其中,与水平轴线形成的角度较小(弹簧常数较小))更小。也就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弹簧(该弹簧构造成使得包括第三位置Z的预定区域D1的弹簧常数比另一区域D2的更大)用作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
例如,在图12中,当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变化而施加驱动力F2(而不是力f3a)时,在弹簧具有线性特征的情况下平衡位置变成点P2。这时,位置Z2成为第三位置Z,而在弹簧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情况下,平衡位置变成点P1,因此比位置Z2波动更小的位置Z1成为第三位置。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准确地定位在第三位置Z处。
在第二实施例中,不等节距弹簧用作转换部件返回压缩弹簧60,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弹簧例如锥形弹簧等。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3至16介绍本发明的还一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且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并不再重复说明。下文中将主要介绍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件。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22的详细转换构造的视图。
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转换部件抵接部分62a抵接在双面转换部件22的臂部分22a上。凸轮63(凸轮形部件)通过凸轮压力弹簧64而压靠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侧。另外,凸轮压力弹簧64由压力弹簧保持部分65来保持。而且,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是通过将油脂涂覆在具有较小滑动阻力的聚缩醛树脂上的状态,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的滑动阻力小到可以忽略。图13中的箭头表示当在电流流过螺线管50的情况下施加用于沿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运动至第三位置Z的方向旋转的力时的力的方向。
图14A至14C是表示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详细视图(图14A)、凸轮63的详细视图(图14B)以及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4C)的视图。
如图14C中所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一位置X时,凸轮附接连接板62包括与凸轮63接触的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另外,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三位置Z时,凸轮附接连接板62包括与凸轮63接触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而且,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二位置Y时,凸轮附接连接板62包括与凸轮63接触的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而且,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是从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的表面以凸形形状突出的面。另外,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具有倾斜平面形状,它从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的表面至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的表面连续形成。
如图14A中所示,具有与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和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相同形状的那些部分设置于旋转180°的位置处。也就是,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和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成对地设置。
如图14C中所示,凸轮63侧设有:接触部分63b,该接触部分63b在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一位置X和第二位置Y时与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和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接触;以及倾斜平面形状的接触部分63c,该接触部分63c在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三位置Z时与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接触。与连接板62类似,如图14B中所示,即使在凸轮63中,具有与接触部分63b和63c相同形状的那些部分设置于旋转180°的位置处。
图15A至15C是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分别位于第一位置X(图15A)、第三位置Z(图15B)和第二位置Y(图15C)时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之间的关系的视图。而且,具有与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相同形状的那些部件布置在旋转180°的位置处,但是为了简明只表示了一个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
图16是概括根据第三实施例在传送路径转换过程中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的力的视图。实线表示由螺线管50(图13)引起的驱动力和由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力,它们是从第一位置X向第三位置Z和第二位置Y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另一方面,点划线表示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它是从第二位置Y向第一位置X操作双面转换部件22的力。
电流值和用于向螺线管50施加电流的定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并如图5中所示地实施。力f5表示当在第一位置X处施加电流值“a”(图5)时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5a表示当在第三位置Z处施加电流值“a”时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6表示当在第三位置Z处施加电流值“b”时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力f6a表示当在第二位置Y处施加电流值“b”时由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和双面转换部件22自身的重量而引起的力的总和。
力r6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一位置X时刚好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c开始相互接触之前的位置处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而力r6a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三位置Z时刚好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c开始相互接触之前的位置处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
力r7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三位置Z时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b开始相互接触的位置处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力r7a表示当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二位置Y时由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引起的力。
力r8表示在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c与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刚好在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b与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相互接触之前的状态中用于挤压凸轮压力弹簧64的力和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力的总和。
下面将参考图15A至15C和图16介绍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双面转换部件22的操作。
在双面转换部件22位于第一位置X处的情况下,当电流值“a”(图5)流过螺线管时,如图16中所示,因为满足关系f5>r6,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如图15A中所示,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一位置接触部分62b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b处于接触状态。
然后,如图15B中所示,双面转换部件22旋转,且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c相互抵接。而且,这时,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的倾斜平面形状与凸轮63的接触部分63c的倾斜平面形状接触。
在凸轮部分处于图15B的状态之后,当双面转换部件22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三位置接触部分62c需要以这样的力来使得凸轮63向图15B中的左侧运动,该力大于由凸轮63的压力弹簧64相对于图15B的右侧挤压该凸轮的力。当施加在双面转换部件22上的力大于力f5a但小于力r8时,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三位置Z处。
然后,当电流值“b”(图5)施加给螺线管50时,因为满足关系f6>r8,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开始向第二位置Y旋转。然后,如图15C中所示,凸轮附接连接板62的第二位置接触部分62d与凸轮的接触部分63b处于接触状态。这时,因为沿图15C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向上推动凸轮63的力消失,因此用于使得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从力r8降低至力r7。然后,当双面转换部件22抵接在第二位置抵接部分55(图3)上时,因为满足关系f6a>r7a,因此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处。
当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二位置Y返回第三位置Z和第一位置X时,停止电流流过螺线管50。然后,由于双面转换部件返回弹簧54的力,双面转换部件22以从图15C至15B和15A的顺序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且在凸轮附接连接板62和凸轮63之间的关系在任意时间也将变化。最终,双面转换部件22抵接在第一位置抵接部分57(图3)上,以便完成转换操作。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从第三位置Z向第二位置Y操作双面转换部件时,构造成使得产生用于使双面转换部件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最大力r8。因此,第三实施例构造成使得通过产生力r8而减小负载,该力是相对于螺线管50的驱动力的负载的峰值。
因此,能够降低用于将双面转换部件22保持在第二位置Y处的力。为了防止螺线管50的温度升高,例如在图5中所示的时间T3的定时(在从反向片材Sb到达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部分的时间经过特定时间之后),将流过螺线管50的电流降低至电流值“c”,但是电流值“c”的值能够设置成更低的值。
而且,在图16所示的点划线部分的曲线图中,从力r6a至力r8的力变化的斜率能够通过改变例如凸轮压力弹簧64的弹簧常数而变化。
在第三实施例中,图16中所示的最大负载的力r8使用凸轮压力弹簧64而产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不使用凸轮压力弹簧64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凸轮形状变形而获得相同效果。
[其它构造]
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一位置X转换至第二位置Y时,双面转换部件22预先转换至第三位置Z。不过,经过双面转换部件22的末端的片材是这样的顺序,即,反向片材Sb以及朝着排出传送路径23前进的片材,且当在这些片材之间的间隔较短时,它可以是如下情况。也就是,即使当双面转换部件22从第二位置Y转换至第一位置X时,它可以通过减小施加给螺线管50的电流值、在预先运动至第三位置Z之后而转换至第一位置X,而不是将流过螺线管50的电流突然设置成零。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化形式、等效构造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71400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12月12日,该文献整体被本文参引。

Claims (19)

1.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片材传送路径,该片材传送路径在分叉点处分叉成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
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在第二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二传送路径;
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被构造成使得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
保持部分,在引导部件由驱动部分驱动以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分给驱动部分的驱动提供负载,并将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当引导部件由驱动部分驱动以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当由引导部件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的后端沿传送方向处在引导部件的上游时,保持部分将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
力施加部分,该力施加部分沿朝着第一位置的方向向引导部件施加力;
其中,引导部件通过由力施加部分施加的力而从第二位置返回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当由驱动部分引起的驱动力和由引导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大于保持部分的负载和力施加部分的偏压力的总和时,引导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且当由驱动部分引起的驱动力和由引导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不大于保持部分的负载和力施加部分的偏压力的总和时,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当以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和朝着第二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顺序传送片材时,引导部件开始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的定时在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后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前,引导部件开始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定时在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后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后以及在朝着第二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前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第三位置是其中片材不被引导部件施压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保持部分是板簧,在第三位置处,预先向该板簧提供一定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保持部件是压缩弹簧,其中,弹簧常数非线性地变化,且包括第三位置的预定区域的弹簧常数大于其它区域的弹簧常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保持部分具有凸轮形部件,当引导部件通过凸轮形部件而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相对于驱动部分产生负载的峰值,然后负载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引导部件借助于驱动部分而运动至第二位置之后,驱动部分的驱动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弱,在该范围中,驱动部分的驱动力和由引导部件自身重量引起的力的总和大于保持部分的负载和力施加部分的偏压力的总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送路径是构造成将片材排出片材传送装置外的排出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是反向传送路径,该反向传送路径使得片材反向,以便传送被反向的片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引导部件通过改变驱动部分的驱动力而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13.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片材传送路径,该片材传送路径在分叉点处分叉成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
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在第二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二传送路径;以及
移动部分,在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当由引导部件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的后端沿传送方向处在引导部件的上游时,该移动部分使得引导部件临时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
力施加部分,该力施加部分沿朝着第一位置的方向向引导部件施加力;
其中,引导部件通过由力施加部分施加的力而从第二位置返回第一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移动部分包括:
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构造成使得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
保持部分,其给驱动部分的驱动提供负载,并将引导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处;以及
引导部件通过改变驱动部分的驱动力而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当以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和朝着第二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顺序传送片材时,引导部件开始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的定时在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后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前,引导部件开始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定时在朝着第一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后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后以及在朝着第二传送路径前进的片材的前端经过引导部件之前。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第三位置是其中片材不被引导部件施压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送路径是构造成将片材排出片材传送装置外的排出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是反向传送路径,该反向传送路径使得片材反向,以便传送被反向的片材。
1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片材传送路径,该片材传送路径在分叉点处分叉成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
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一传送路径,在第二位置处,引导部件将片材引导至第二传送路径;
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构造成使得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保持部分,在引导部件由驱动部分驱动以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分给驱动部分的驱动提供负载,并将引导部件临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以及
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1310659058.2A 2012-12-12 2013-12-09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Pending CN1038638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1400 2012-12-12
JP2012271400A JP2014114152A (ja) 2012-12-12 2012-12-12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857A true CN103863857A (zh) 2014-06-18

Family

ID=50880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9058.2A Pending CN103863857A (zh) 2012-12-12 2013-12-09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824B2 (zh)
JP (1) JP2014114152A (zh)
CN (1) CN103863857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6844A (zh) * 2015-09-14 2017-03-2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6990684A (zh) * 2015-12-28 2017-07-2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7145048A (zh) * 2016-03-01 2017-09-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32889A (zh) * 2017-04-24 2018-11-0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9956345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88191A (zh) * 2018-06-13 2019-1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1308869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4275771A (zh) * 2021-12-06 2022-04-05 喆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扫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383B2 (ja) * 2014-02-27 2017-08-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99792B2 (ja) * 2014-04-15 2017-09-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85147A1 (en) * 2014-06-05 2015-12-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device, method of operating a printing device, and a printing system
JP2016218286A (ja) * 2015-05-21 2016-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KR101844994B1 (ko) * 2016-08-17 2018-04-03 주식회사 에이텍에이피 경로 전환 구조와 이를 구비한 매체 보관 장치 및 금융기기
JP6921497B2 (ja) * 2016-10-05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4482B2 (ja) * 2017-01-18 202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20013400A2 (pt) * 2018-01-30 2020-12-01 Fujitsu Frontech Limited dispositivo de armazenamento de folhas de papel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dispositivo de armazenamento de folhas de papel
JP7139841B2 (ja) * 2018-09-28 2022-09-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188827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JP7442765B2 (ja) * 2020-03-11 202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11135A (ja) * 2021-07-12 2023-01-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409A (ja) * 1999-10-12 2001-04-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286831B1 (en) * 1998-08-31 2001-09-11 Xerox Corporation Optimized passive gate inverter
US20020074722A1 (en) * 2000-04-14 2002-06-20 Nexpress Solutions Llc Three-way diverter
US20050189712A1 (en) * 2004-03-01 2005-09-01 Carter Daniel L. Dual path roll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925540A (zh) * 2005-09-01 2007-03-0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和复印设备
CN10198770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02205743A (zh) * 2010-03-23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2640194A (zh) * 2009-11-06 2012-08-15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用于电子地分流书帖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7083B2 (ja) 1990-05-08 2001-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給送装置
JPH05286627A (ja) 1992-04-07 1993-11-02 Ricoh Co Ltd 搬送経路切換え装置
JPH07252002A (ja) 1994-03-11 1995-10-03 Ricoh Co Ltd 紙葉類搬送装置の搬送路切替機構
US5515152A (en) * 1994-10-03 1996-05-07 Xerox Corporation Multi-gate tandem decurler
JP3450623B2 (ja) 1997-01-21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33803A (ja) 1997-10-30 1999-05-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0340A (ja) 1999-02-26 2000-09-14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043710B4 (de) 2000-09-04 2015-01-15 Evonik Degussa Gmbh Verwendung pulverförmiger an der Oberfläche nachvernetzter Polymerisate und Hygieneartikel
DE10046468A1 (de) * 2000-09-20 2002-03-2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orrichtung zum Verteilen von flexiblen blattförmigen Gegenständen
US6965742B2 (en) 2002-11-08 2005-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74553A (ja) 2006-09-21 2008-04-0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810811B2 (en) 2007-03-30 2010-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74997B2 (ja) * 2008-04-23 2012-1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搬出方向切換装置
US20110018192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ath gating system
US8066284B2 (en) * 2009-10-20 2011-11-29 Xerox Corporation Gate system diverting sheets into multi-way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6831B1 (en) * 1998-08-31 2001-09-11 Xerox Corporation Optimized passive gate inverter
JP2001106409A (ja) * 1999-10-12 2001-04-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74722A1 (en) * 2000-04-14 2002-06-20 Nexpress Solutions Llc Three-way diverter
US20050189712A1 (en) * 2004-03-01 2005-09-01 Carter Daniel L. Dual path roll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925540A (zh) * 2005-09-01 2007-03-0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和复印设备
CN10198770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02640194A (zh) * 2009-11-06 2012-08-15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用于电子地分流书帖的装置
CN102205743A (zh) * 2010-03-23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6844A (zh) * 2015-09-14 2017-03-2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6516844B (zh) * 2015-09-14 2019-11-0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6990684B (zh) * 2015-12-28 2019-12-10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6990684A (zh) * 2015-12-28 2017-07-2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10877838A (zh) * 2015-12-28 2020-03-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7145048A (zh) * 2016-03-01 2017-09-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32889A (zh) * 2017-04-24 2018-11-0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US10954088B2 (en) 2017-04-24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732889B (zh) * 2017-04-24 2021-11-1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9956345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88191A (zh) * 2018-06-13 2019-1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1308869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11966183B2 (en) 2018-12-11 2024-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4275771A (zh) * 2021-12-06 2022-04-05 喆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扫描装置
CN114275771B (zh) * 2021-12-06 2023-06-16 喆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1824B2 (en) 2015-03-31
JP2014114152A (ja) 2014-06-26
US20140159303A1 (en)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3857A (zh)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10662013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77745B (zh) 片材传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图像阅读装置
CN102556710B (zh)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8165498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0520633C (zh) 定影装置
CN102556740B (zh) 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75452B (zh) 成像装置
US9738473B2 (en) Sheet detect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482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correction mechanism
US20070262511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09866A (zh) 传送装置以及包括该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23302A (zh) 成像装置
US932792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120726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3010787B (zh) 反转式用纸输送装置和具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40145112A1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586775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92883B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27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564584B2 (en) Sheet-conveying devic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reading apparatus
US9690253B2 (en) Ratchet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172197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9057B2 (ja) 整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70090392A1 (en)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