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3109A - 换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3109A
CN103863109A CN201310606677.5A CN201310606677A CN103863109A CN 103863109 A CN103863109 A CN 103863109A CN 201310606677 A CN201310606677 A CN 201310606677A CN 103863109 A CN103863109 A CN 103863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ift lever
shift
absorption piec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66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场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档装置,该换档装置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在换档杆装置(10)中,将缓冲件(32)的嵌合爪(34)插入锁止板(26)的嵌合孔(38),使缓冲件(32)卡止于锁止板(26),使换档杆(16)的锁止销(24)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上侧位移时,锁止销(24)与缓冲件(32)的吸收沟(44)抵接。在此,在缓冲件(32)的吸收沟(44)和嵌合爪(34)之间,将锁止板(26)的肋(40)嵌入缓冲件(32)的嵌入孔(42)。因此,锁止销(24)与吸收沟(44)抵接时,肋(44)能够限制从锁止销(24)向吸收沟(44)的冲击被传递到嵌合爪(34),能够抑制嵌合爪(34)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缓冲件(32)朝锁止板(26)的卡止被解除。

Description

换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换档部件移动来改变换档位置的换档装置。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换档杆装置中,通过使换档杆的档位销位移,利用档位板的档位开口来切换对换档杆的移动的限制和容许。另外,在档位板安装有吸收板,档位销干涉吸收板,吸收板吸收来自档位销的冲击。
但是,在该换档杆装置中,例如,将吸收板的钩部卡止于档位板的钩部用孔,使吸收板安装于档位板。因此,钩部的强度低的情况下,档位销干涉吸收板时,来自档位销的冲击传递于钩部,使钩部发生变形,因此存在钩部相对于钩部用孔的卡止被解除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5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换档装置。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换档装置具备:换档部件,通过使该换档部件移动,变更换档位置;位移部件,该位移部件设置在所述换档部件上,且设为能够位移;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通过所述位移部件的位移,切换对所述换档部件的移动的限制和容许;吸收部件,该吸收部件安装于所述切换部件,被所述位移部件干涉而吸收来自所述位移部件的冲击;卡止部,该卡止部设置在所述切换部件以及所述吸收部件这两者中的一方,并且卡止于所述切换部件以及所述吸收部件这两者中的另一方而将所述吸收部件安装于所述切换部件;以及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切换部件或者所述吸收部件,在所述吸收部件的所述位移部件的干涉侧和所述卡止部之间使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吸收部件卡合。
技术方案2所述的换档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换档装置中,具备强度下降部,该强度下降部设置于所述卡止部,使所述卡止部的强度下降,并且朝所述位移部件对所述吸收部件的干涉方向侧延伸。
技术方案3所述的换档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换档装置中,使所述卡合部的强度比所述卡止部的强度高。
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换档装置,通过使换档部件移动,变更换档位置。此外,将位移部件设置于换档部件,通过位移部件的位移,切换部件切换对换档部件的移动的限制和容许。
进而,设置于切换部件以及吸收部件中的一方的卡止部卡止于切换部件以及吸收部件的另一方,来将吸收部件安装于切换部件,位移部件与吸收部件干涉,从而使吸收部件吸收来自位移部件的冲击。
在此,设置于切换部件或吸收部件上的卡合部,在吸收部件的位移部件干涉侧和卡止部之间使切换部件和吸收部件卡合。因此,位移部件与吸收部件干涉时,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
技术方案2所述的换档装置中,设置于卡止部的强度下降部使卡止部的强度下降。因此,能够容易卡止卡止部。
进而,使强度下降部朝位移部件对吸收部件的干涉方向侧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强度在位移部件对吸收部件的干涉方向侧下降,从而依然能够抑制移动部件与吸收部件干涉时卡止部的变形。
技术方案3所述的换档装置中,使卡合部的强度比卡止部的强度高。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移动部件与吸收部件干涉时卡止部的变形。
进而,使卡止部的强度比卡合部的强度低。因此,能够容易卡止卡止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杆装置的从车辆左方看到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杆装置的从车辆后方看到的后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杆装置的主要部的从车辆左方看到的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杆装置的主要部的从车辆后方看到的剖面图(图3的4-4线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 换档杆装置(换档装置)
16 换档杆(换档部件)
24 锁止销(位移部件)
26 锁止板(切换部件)
32 缓冲件(吸收部件)
34 嵌合爪(卡止部)
36 贯通孔(强度下降部)
40 肋(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的换档杆装置10的从车辆左方看到的侧面图。图2表示换档杆装置10的从车辆后方看到的后面图。另外,在附图上,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RH表示车辆右方,用箭头UP表示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杆装置10为所谓的地板式,设置于车室的地板部(地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换档杆装置10具备作为车身侧的呈近似长方体形状的箱状的外壳12,将外壳12安装于车室的地板部,由此将换档杆装置10设置于车室的地板部。将圆轴状的支承轴1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外壳12内的下端,将支承轴14配置成使轴向与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平行。
作为换档部件的大致长棒状的换档杆16的下端(基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14,换档杆16能够以支承轴14为中心轴朝车辆前后方向转动(移动)。换档杆16以能够朝车辆前后方向转动的方式贯通外壳12的上壁,使换档杆16的上侧部分向外壳12的上侧延伸出去。由此,通过对换档杆16进行转动操作,使换档杆16的换档位置,能够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以“P”换档位置、“R”换档位置、“N”换档位置、“D”换档位置、“2”换档位置以及“L”换档位置的顺序变更(参照图3)。
作为操作部件的旋钮18设置于换档杆16的上端(前端),旋钮18能够被按压操作。作为连接部件的大致长棒状的锁止杆20设置于换档杆16内,锁止杆20能够与旋钮18连接的同时沿换档杆16的轴向(长度方向、转动径向)位移。
在换档杆16的内部,将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22设置于锁止杆20的下侧,压缩螺旋弹簧22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上侧对锁止杆20施力。压缩螺旋弹簧22通过施力并借助锁止杆20将旋钮18配置于非按压操作位置,克服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对旋钮18进行按压操作,使锁止杆20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下侧位移。
构成限制机构的位移部件亦即由金属制成的圆柱状的锁止销24设置于换档杆16的下侧部分,使锁止销24以能够在换档杆16的轴向位移的状态,从换档杆16向车辆左右方向两侧突出。锁止销24固定于锁止杆20的下端,锁止销24能够与锁止杆20一体地在换档杆16的轴向位移。
将构成限制机构的切换部件亦即由金属制成的板状的锁止板26配置于换档杆16的车辆左侧,将锁止板26设置于外壳12。在锁止板26以贯通的方式形成近似矩形状的锁止孔28,在锁止孔28的上侧面形成有作为切换部的规定形状的锁止沟30。将锁止销24插入锁止孔28内,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对锁止销24朝锁止沟30侧施力。
如图3所示,将锁止沟30形成为与换档杆16的换档位置(锁止销24的转动位置)相对应的凹凸形状。在锁止沟30,至少与换档杆16的各换档位置对应地设有横面30A(与锁止销24的转动径向垂直的面),使横面30A的上下方向位置(锁止销24的转动径向的位置)与换档杆16的换档位置对应地变动。在锁止沟30,在上下方向位置不同的横面30A之间设有纵面30B(与锁止销24的转动周向垂直的面),由于锁止销24干涉纵面30B,因此能够限制锁止销24的转动,从而限制换档杆16的转动操作(换档位置的变更)。此外对旋钮18进行按压操作,使锁止销24与锁止杆20一体地向换档杆16的轴向下侧位移时,由于锁止销24不干涉纵面30B,因此锁止销24的转动被容许,从而换档杆16的转动操作(换档位置的变更)被容许。
作为吸收部件的近似矩形板状的缓冲件32安装于锁止板26的车辆左侧,缓冲件32由具有弹性的树脂(例如聚氨酯树脂)制成,并且配置于锁止沟30(除与“P”换档位置对应的部位)的上侧。
如图3以及图4,在缓冲件32的上部,在车辆前侧部分和车辆后侧部分之间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卡止部的嵌合爪34,嵌合爪34从缓冲件32向车辆右侧突出。近似圆柱状的基端部34A和近似圆锥状的前端部34B同轴地设置于嵌合爪34,前端部34B的基端部34A侧的端部的直径比基端部34A的直径大,并且前端部34B的直径朝与基端部34A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小。作为强度下降部的矩形状的贯通孔36形成于嵌合爪34,贯通孔36将基端部34A的前端部34B侧的部分和前端部34B的基端部34A侧的部分沿换档杆16的转动径向(嵌合爪34和横面30A的对置方向)贯通(延伸),使嵌合爪34的强度下降。
作为被卡止部的圆形的嵌合孔38与各嵌合爪34对应地贯通形成于锁止板26,嵌合爪34使前端部34B发生弹性变形,而将基端部34A插入嵌合孔38。锁止板26嵌合(夹持)于缓冲件32和嵌合爪34的前端部34B之间,由此,将缓冲件32卡止并安装于锁止板26。
在锁止板26,在换档杆16的转动径向上的、各嵌合孔38和锁止孔28之间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矩形柱状的肋40,肋40从锁止板26向车辆左侧突出,并且使突出垂直方向的截面的长度方向朝向换档杆16的转动周向。
作为被卡合部的矩形状的嵌入孔42与各肋40对应地贯通形成于缓冲件32的下部,肋40嵌入(卡合)于嵌入孔42。由此,限制缓冲件32相对于锁止板26的移动。
作为吸收部的规定形状的吸收沟44形成于缓冲件32的下侧面,吸收沟44形成与锁止板26(锁止孔28)的锁止沟30对应的凹凸形状。在吸收沟44设置有横面44A,横面44A在比锁止沟30的横面30A稍靠下侧配置成与横面30A平行。在吸收沟44设置有纵面44B,纵面44B与锁止沟30的纵面30B成为一个面,与纵面30B平行地配置。使换档杆16的锁止销2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向换档杆16的轴向上侧位移,从而干涉横面30A时,锁止销24与横面44A抵接(干涉)。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上述构成的换档杆装置10中,在换档杆16上对旋钮18进行了按压操作时,锁止销24与锁止杆20一体地克服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而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下侧位移。
在不对旋钮18进行按压操作,锁止销24不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下侧位移的状态下,对换档杆16进行转动操作时,锁止销24与锁止板26(锁止孔28)的锁止沟30的纵面30B干涉的情况下,由于锁止销24的转动被限制,因此换档杆16的转动操作被限制,从而换档杆16的换档位置的变更被限制。
另一方面,在对旋钮18进行按压操作,而锁止销24朝换档杆16的轴向下侧已位移的状态下,对换档杆16进行转动操作时,通常,锁止销24不与锁止沟30的纵面30B干涉,锁止销24的转动被容许,因此换档杆16的转动操作被容许,从而换档杆16的换档位置的变更被容许。
此外,旋钮18的按压操作被解除时,锁止销24与锁止杆20一体地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向换档杆16的轴向上侧位移,从而与锁止沟30的横面30A干涉。此时,除了换档杆16配置于“P”换档位置的情况之外,锁止销24与缓冲件32的吸收沟44的横面44A抵接,因此,从锁止销24向横面30A的冲击被吸收,从而能够抑制锁止销24对横面30A的干涉噪音的发生。
另外,缓冲件32的嵌合爪34通过前端部34B的弹性变形而将基端部34A插入锁止板26的嵌合孔38,将锁止板26嵌合于缓冲件32和嵌合爪34的前端部34B之间,因此缓冲件32卡止并安装于锁止板26。因此,与将缓冲件32利用其他部件(例如推入螺母)卡止并安装于锁止板26的情况不同,能够减少安装工序和部件数目,从而降低成本。
在此,在换档杆16的转动径向(锁止销24向横面44A的抵接方向)上的、缓冲件32的吸收沟44(锁止销24的抵接侧即横面44A)和嵌合爪34之间,将锁止板26的肋40嵌入缓冲件32的嵌入孔42。因此,在旋钮18的按压操作被解除,而锁止销2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与吸收沟44的横面44A进行了抵接时,肋40能够限制从锁止销24向横面44A的冲击(载荷)传递到嵌合爪34,从而能够抑制嵌合爪34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缓冲件32朝锁止板26的卡止被解除,从而能够抑制缓冲件32从锁止板26脱落。
此外,使肋40的突出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的长度方向朝向换档杆16的转动周向。因此,如上所述锁止销24因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而与吸收沟44的横面44A进行了抵接时,肋40能够有效地限制从锁止销24向横面44A的冲击传递到嵌合爪34,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嵌合爪34的变形。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缓冲件32朝锁止板26的卡止被解除,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缓冲件32从锁止板26脱落。
此外,由于锁止板26的肋40由金属制成,并且缓冲件32的嵌合爪34由树脂制成,因此能够使肋40的强度比嵌合爪34的强度高。因此,如上所述锁止销24因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而与吸收沟44的横面44A进行了抵接时,肋40能够更加有效地限制从锁止销24向横面44A的冲击被传递到嵌合爪34,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嵌合爪34的变形。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缓冲件32朝锁止板26的卡止被解除,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缓冲件32从锁止板26脱落。
进而,使嵌合爪34的强度比肋40的强度低。由此,嵌合爪34能够容易地发生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将嵌合爪34插入嵌合孔38,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缓冲件32卡止并安装于锁止板26。
此外,在嵌合爪34,形成贯通孔36,从而使其强度下降。因此,嵌合爪34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嵌合爪34插入嵌合孔38,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缓冲件32卡止并安装于锁止板26。
进而,在嵌合爪34中,使贯通孔36沿着换档杆16的转动径向(锁止销24朝横面44A的抵接方向)贯通。因此,能够抑制嵌合爪34的强度在换档杆16的转动径向上下降,如上所述,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2的施力,锁止销24与吸收沟44的横面44A进行了抵接时,依然能够抑制嵌合爪34的变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卡止部的嵌合爪34设置于缓冲件32,并且将作为被卡止部的嵌合孔38设置于锁止板26。但是,也可以将作为卡止部或者被卡止部的嵌合孔38设置于缓冲件32,并且将作为被卡止部或者卡止部的嵌合爪34设置于锁止板26。此时,可以使嵌合爪34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将贯通孔36设置于嵌合爪34来使其成为强度下降部。但是,也可以将比其他部分强度低的部分设置于嵌合爪34来使其成为强度下降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肋40设置于锁止板26,并且将嵌入孔42设置于缓冲件32。但是,也可以将嵌入孔42设置于锁止板26,并且将肋40设置于缓冲件32。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使肋40的强度比嵌合爪34的强度高。但是,也可以使肋40的强度比嵌合爪34的强度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锁止板26的锁止沟30中的与换档杆16的“P”换档位置对应的部位,不设置缓冲件32(特别是横面44A)。但是,也可以在锁止板26的锁止沟30中的与换档杆16的“P”换档位置对应的部位设置缓冲件32(特别是横面44A)。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使缓冲面32的吸收沟44的纵面44B与锁止板26的锁止沟30的纵面30B成为一个面。但是,也可以将缓冲件32的吸收沟44的纵面44B配置于比锁止板26的锁止沟30的纵面30B靠锁止孔28内侧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换档杆装置10作为地板式设置于车室的地板部。但是,也可以将换档杆装置10设置于车辆的转向柱或者仪表盘。

Claims (3)

1.一种换档装置,
该换档装置具备:
换档部件,通过使该换档部件移动,变更换档位置;
位移部件,该位移部件设置于所述换档部件,且设为能够位移;
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通过所述位移部件的位移,切换对所述换档部件的移动的限制和容许;
吸收部件,该吸收部件安装于所述切换部件,被所述位移部件干涉而吸收来自所述位移部件的冲击;
卡止部,该卡止部设置于所述切换部件以及所述吸收部件这两者中的一方,并且卡止于所述切换部件以及所述吸收部件这两者中的另一方而将所述吸收部件安装于所述切换部件;以及
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切换部件或者所述吸收部件,在所述吸收部件的所述位移部件干涉侧和所述卡止部之间使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吸收部件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强度下降部,该强度下降部设置于所述卡止部,使所述卡止部的强度下降,并且朝所述位移部件干涉所述吸收部件的干涉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卡合部的强度比所述卡止部的强度高。
CN201310606677.5A 2012-12-12 2013-11-25 换档装置 Pending CN103863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1487A JP5872445B2 (ja) 2012-12-12 2012-12-12 シフト装置
JP2012-271487 2012-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109A true CN103863109A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0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6677.5A Pending CN103863109A (zh) 2012-12-12 2013-11-25 换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2445B2 (zh)
CN (1) CN10386310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0431U (ja) * 1983-04-13 1984-10-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H0329758U (zh) * 1989-07-31 1991-03-25
JPH0519641Y2 (zh) * 1987-12-16 1993-05-24
JPH06185598A (ja) * 1992-11-04 1994-07-05 Suzuki Motor Corp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H074501A (ja) * 1993-06-14 1995-01-10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00153722A (ja) * 1998-09-16 2000-06-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20060105142A1 (en) * 2004-11-17 2006-05-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Anti-chipping film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ing the film
CN10220579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0901B2 (ja) * 1996-12-26 2005-05-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05149804A (ja) * 2003-11-12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取付構造
JP4729291B2 (ja) * 2004-11-19 2011-07-2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0431U (ja) * 1983-04-13 1984-10-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H0519641Y2 (zh) * 1987-12-16 1993-05-24
JPH0329758U (zh) * 1989-07-31 1991-03-25
JPH06185598A (ja) * 1992-11-04 1994-07-05 Suzuki Motor Corp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H074501A (ja) * 1993-06-14 1995-01-10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00153722A (ja) * 1998-09-16 2000-06-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20060105142A1 (en) * 2004-11-17 2006-05-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Anti-chipping film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ing the film
CN102205794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2445B2 (ja) 2016-03-01
JP2014113985A (ja) 201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8430B1 (en) Guide plate for shift lever device
CN101922547B (zh) 自限位式电子换挡器
CN102889379A (zh) 驻车制动系统
CN102180108A (zh) 座椅滑轨
US9816605B2 (en) Method of mitigating overshoot in transmission shift selector
CN105546105B (zh) 换挡装置
US20150276048A1 (en) Folding fan type electronic shift lever
CN102797839B (zh) 自动变速箱的紧急解锁装置
US8590414B2 (en) Shift lever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6164041B2 (ja)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CN103863109A (zh) 换档装置
JP2013039869A (ja) 手動変速機の誤操作防止装置
CN109958766B (zh) 变速杆的换挡锁定结构
EP2009327A2 (en) Shift lev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101459960B1 (ko) 차량의 변속레버 장치
CN203162130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驻车锁止机构
EP2572122B1 (en) Gear change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06286793A (zh) 变速换挡机构、换挡摇臂和用于换挡摇臂的减振装置
JP2009535589A (ja) ギア・チェンジ装置及びギア・ボックス
CN208348489U (zh) 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
CN211059336U (zh) 便于换挡的机动车变速箱上盖总成
US11486491B2 (en) Shift device for vehicle that includes a shift lever and a control lever that are separately supported by a baseplate
CN202029712U (zh) 座椅滑轨
CN112879559B (zh) 换档锁止装置
CN210830416U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