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3015B - 充气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3015B
CN103863015B CN201310548195.9A CN201310548195A CN103863015B CN 103863015 B CN103863015 B CN 103863015B CN 201310548195 A CN201310548195 A CN 201310548195A CN 103863015 B CN103863015 B CN 103863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width
outside
bead core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81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3015A (zh
Inventor
儿玉纪彦
市川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3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3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胎圈部的耐久性优异的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解决方法为:该轮胎为具备插入在轮胎内面侧的内胎(5)的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从基准点(RP)到胎圈芯(11)的中心(11c)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AW)、和从基准点(RP)到胎趾的顶端(13)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BW)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基准点(RP)为,通过胎圈芯(11)的中心(11c)且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水平线(HL),与轮胎外面相交的点。另外,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胎圈芯(11)的宽度(CW)、和宽度(BW)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

Description

充气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圈部的结构具有特征的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尤其作为重载荷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十分有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货车等大重量汽车所使用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中,有时发生以在胎圈芯周围卷起的帘布层的卷起端为起点的分离(separation)等故障。其主要原因如下:由内压大小引起的大的张力作用于帘布层,并且随着轮胎的负载转动而胎圈部以向轮胎外面侧倾倒的方式变形,因此在帘布层的卷起端发生形变。
如图3所示,经过本发明人等人反复研究发现,在有内胎和无内胎的轮胎中存在胎圈部或轮辋的形状上的不同,由于这个原因,胎圈部以向轮胎外面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时的动作不同。
即,安装有有内胎轮胎T1的轮辋91具有:胎圈座(bead seat)91a,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微小的角度(例如5°);轮辋边缘(rim flange)91b,其从该胎圈座91a大致垂直地以大幅度立起,其中,轮胎T1的胎圈部形成为与此对应的形状。因此,当胎圈部以向轮胎外面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时,容易发生以轮胎T1和轮辋边缘91b相接触的部分、尤其是以基准点RP的周边为轴的旋转动作。在后文中将叙述基准点RP。
对此,安装有无内胎轮胎T2的轮辋92具有:胎圈座92a,其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较大的角度(例如15°);轮辋边缘92b,其从该胎圈座92a以微小幅度立起,其中,轮胎T2的胎圈部形成为与此对应的形状。因此,当胎圈部以向轮胎外面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时,存在发生以埋设在胎圈部的胎圈芯(图3中未图示)为轴的旋转动作的倾向。
如上所述,当胎圈部以向轮胎外面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时,有内胎轮胎发生的变化和无内胎轮胎发生的变化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有内胎轮胎的胎圈部的耐久性,需要考虑其动作变化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2中,涉及的是提高上述胎圈部的耐久性的有内胎轮胎,但并没有公开其解决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277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5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圈部的耐久性优异的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
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以下所述的本发明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为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其埋设有胎圈芯;胎侧部,其从各个所述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与各个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相连;帘布层,其从所述胎面部经过所述胎侧部到达所述胎圈部,并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内胎,其插入于轮胎内面侧,其特征在于,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其中,AW为,从通过所述胎圈芯的中心且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水平线与轮胎外面相交的基准点、到所述胎圈芯的中心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BW为,从所述基准点到胎趾的顶端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BW;并且,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其中CW为,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所述胎圈芯的宽度。
本发明人等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进行了反复研究后得出,对于有内胎轮胎而言,通过以上述方式设定胎圈芯的宽度和位置,能够抑制该胎圈部的变形。
该轮胎中,由于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与已知产品(经过本发明人调查,AW/BW为0.6左右)相比,从轮辋边缘到胎圈芯的距离变小,从而能够减小以基准点的周边为轴的旋转动作产生的力矩。而且,由于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因此使胎圈芯的宽度适度变大,从而能够确保胎圈芯的刚性。据此抑制胎圈部的变形,从而能够减轻在帘布层的卷起端产生的形变,其结果能够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
在此,当0.40>AW/BW时,难以确保轮胎外面的橡胶厚度,有可能产生因轮辋磨损而导致帘线露出等不良现象。当AW/BW>0.55时,从轮辋边缘到胎圈芯的距离与已知产品相同,因此无法得到减小以基准点的周边为轴的旋转动作产生的力矩的效果。另外,当0.45>CW/BW时,无法充分确保胎圈芯的刚性。当CW/BW>0.55时,由于胎圈芯的宽度过大,因此难以确保轮胎外面或轮胎内面的橡胶厚度。
优选地,该充气子午线轮胎满足0.85≦DW/EW≦1.15的关系,其中,DW为,从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到轮胎内面为止的、在与通过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的轮胎内面法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EW为,从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到轮胎外面为止的、在与所述法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
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地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则尽管胎圈芯接近于轮胎外面侧,也能使帘布层的卷起端配置在中央侧。由此,能够很好地减轻在帘布层的卷起端产生的形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
优选地,该充气子午线轮胎中,所述水平线上的轮胎外面的橡胶厚度为1.5mm以上,所述水平线上的轮胎内面的橡胶厚度为1.0mm以上。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地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能够使胎圈芯接近于轮胎外面侧,同时也能够确保轮胎外面的橡胶厚度,而且确保轮胎内面的橡胶厚度,从而能够防止帘线露出等不良现象。
该充气子午线轮胎中,在进一步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方面,宽度AW和宽度BW优选满足AW/BW≦0.52的关系,宽度AW和宽度BW更优选满足AW/BW≦0.50的关系。通过减小宽度AW,能够减小以基准点的周边为轴的旋转动作所产生的力矩,能够减轻在帘布层的卷起端产生的形变。
该充气子午线轮胎具备钢丝保护层,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所述帘布层的外侧而配置,并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其中,所述钢丝保护层的卷起端优选配置在比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钢丝保护层也承受张力,从而能够减小在帘布层的卷起端产生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轮胎的胎圈部的剖面图。
图3(A)是示意性表示有内胎轮胎的剖面图,图3(B)是示意性表示无内胎轮胎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圈部
2 胎侧部
3 胎面部
4 帘布层
4E 帘布层的卷起端
5 内胎
6 钢丝保护层
6Ei 钢丝保护层的卷入端
7 有机纤维保护层
10 轮胎赤道面
11 胎圈芯
91 轮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轮胎T是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一例,表示了安装在标准轮辋上时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安装在标准轮辋上时”是指,将轮胎安装在对应于轮胎尺寸的、由TRA规定的标准轮辋,并填充空气使得内压成为50kPa的状态。当在使用地或制造地适用其他规格所规定的Design Rim或Measuring Rim时,按照各规格的规定。
轮胎T是一种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1,其埋设有胎圈芯11;胎侧部2,其从各个胎圈部1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与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相连;帘布层4,其从胎面部3经过胎侧部2而到达胎圈部1,并在胎圈芯11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内胎5,其插入于轮胎内面侧。
胎圈芯11由集束体构成,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形成环状,其中,集束体是将用橡胶包覆的钢丝层积卷绕而形成的。在抑制胎圈部1的变形方面,形成如本实施方案那样的剖面为六角形状的胎圈芯11十分有用。在胎圈芯11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填充胶12。填充胶12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越来越尖的形状,其顶端配置在比帘布层4的卷起端4E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帘布层4用橡胶包覆多个胎体帘线而形成,该多个胎体帘线在与轮胎圆周方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上排列。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例如为90±10°。胎体帘线的材料优选使用钢等金属或聚酯、人造纤维、尼龙、芳族族聚酰胺等的有机纤维。
轮辋91相当于所述的标准轮辋,其具有适应内置有内胎5的轮胎T的结构(参照图3(A))。胎圈座91a与水平方向具有微小的角度(例如5°以下)而倾斜,并支撑胎圈部1的底面。轮辋边缘91b从胎圈座91a向轮胎径向外侧立起,其挡住包含胎踵的胎圈部1的轮胎外面。
胎趾的顶端13具有大致的棱角而形成。本实施方案中,胎圈部1的底面和轮胎内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但该角度也可以是直角或锐角。内胎5的剖面形状为环状(参照图3(A)),其与轮胎T的轮胎内面接触。胎趾和内胎5之间设置的垫带(flap)51用于防止内胎5夹入在胎趾和胎圈座91a之间的现象、或内胎5与轮辋91(胎圈座91a)接触的现象。
图2的放大图中,水平线HL是,经过胎圈芯11的中心11c并在与轮胎赤道面10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虚拟线。胎圈芯11的中心11c是,将在后文中叙述的宽度CW的两端连接的线段、和该线段的中垂线的交点。基准点RP是水平线HL与轮胎外面相交的交点。如前所述,有内胎轮胎T中,随着负载转动胎圈部1以向轮胎外面侧(图2的右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时,容易产生以基准点RP的周边为轴的旋转动作。
该轮胎T中,从基准点RP到胎圈芯11的中心11c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10垂直的方向的宽度AW、和从基准点RP到胎趾的顶端13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BW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而且,垂直于轮胎赤道面10的方向的胎圈芯11的宽度CW、和宽度BW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
由于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因此,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从轮辋边缘91b到胎圈芯11为止的距离小,从而能够减小以基准点RP的周边为轴旋转的动作产生的力矩。而且,由于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胎圈芯11的宽度CW适当地变大,从而能够确保胎圈芯11的刚性。由此抑制胎圈部1的变形,从而减轻在帘布层4的卷起端4E产生的形变,其结果,能够提高胎圈部1的耐久性。
宽度AW越小,上述力矩越小,因此,在提高胎圈部1的耐久性方面,宽度AW和宽度BW优选满足AW/BW≦0.5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AW/BW≦0.50的关系。另外,从提高胎圈芯11的刚性的观点来看,AW/BW≦0.52成立时,宽度CW和宽度BW优选满足0.48≦CW/BW的关系;AW/BW≦0.50成立时,宽度CW和宽度BW优选满足0.50≦CW/BW的关系。
宽度DW是,从帘布层4的卷起端4E到轮胎内面为止的、与法线NL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法线NL是,经过卷起端4E的轮胎内面的法线。宽度EW是,从卷起端4E到轮胎外面为止的、与法线NL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宽度DW和宽度EW优选满足0.85≦DW/EW≦1.15的关系。由此,减轻在卷起端4E产生的形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胎圈部1的耐久性。
水平线HL上的轮胎外面的橡胶厚度T1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橡胶厚度T1例如设定为2.5mm以下。另外,水平线HL上的轮胎内面的橡胶厚度T2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橡胶厚度T2例如设定为2.0mm以下。
通过将橡胶厚度T1设定为1.5mm以上、将橡胶厚度T2设定为1.0mm以上,将胎圈芯11接近于轮胎外面侧,同时也能够防止后述的有机纤维帘线等露出的不良现象。橡胶厚度T1是,从轮胎外面到补强层(有机纤维保护层7)为止的、沿着水平线HL的距离,橡胶厚度T2是,从轮胎内面到补强层(有机纤维保护层7)为止的、沿着水平线HL的距离。
钢丝保护层6沿着胎圈部1的帘布层4的外侧而配置,在胎圈芯11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卷起端6Eo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钢丝保护层6的端部。卷入端6Ei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钢丝保护层6的端部。钢丝保护层6包含钢丝帘线。
钢丝保护层6用橡胶包覆多个钢丝帘线而形成,该多个钢丝帘线在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排列。这些多个钢丝帘线相互平行排列,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为50-70°。钢丝保护层6以包裹帘布层4的方式从外侧与帘布层4接触。钢丝帘线的经密(帘线宽度方向上每英寸的帘线条数)优选为10条/英寸以上,钢丝帘线的帘线直径优选为0.7mm以上。
钢丝保护层6的卷起端6Eo配置在比帘布层4的卷起端4E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随着内压增高作用于帘布层4的张力变大,与此相应地作用于卷起端4E的形变也会增大。此时,以包覆帘布层4的方式配置钢丝保护层6,由此在钢丝保护层6也分担张力,从而能够减轻作用于卷起端4E的形变。以轮辋名义直径ND为基准的卷起端4E的高度H4、和轮胎剖面高度TH之比H4/TH优选为0.15以上。
以轮辋名义直径ND为基准的卷起端6Eo的高度H6o、和轮胎剖面高度TH之比H6o/TH优选为0.35以下。由此,在卷起端6Eo能够防止由高负荷引起的动态形变过度变大,并能够很好地抑制该卷起端6Eo的早期故障。另外,在更好地抑制在帘布层4的卷起端4E发生的故障方面,从卷起端4E到卷起端6Eo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优选为10mm以上。轮辋名义直径是,根据TRA等的上述规格而定的轮辋直径。
钢丝保护层6的卷入端6Ei配置于比胎圈芯11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小作用于帘布层4的卷起端4E的形变。优选地,卷入端6Ei从胎圈芯11的上端向轮胎径向外侧相隔20mm以上,并且配置在比卷起端4E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但是,如果像这样将卷入端6Ei的位置设置得高时,有可能发生以该卷入端6Ei为起点的故障。
以轮辋名义直径ND为基准的卷入端6Ei的高度H6i、和轮胎剖面高度TH之比H6i/TH优选为0.35以下。由此,能够防止在卷入端6Ei的由高负荷引起的动态形变过度变大,并能够很好地抑制在该卷入端6Ei的早期故障。另外,在更好地抑制帘布层4的卷起端4E发生的故障方面,从胎圈芯11的上端到卷入端6Ei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优选为40mm以上。
有机纤维保护层7沿着胎圈部1的钢丝保护层6的外侧而配置,且在胎圈芯11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卷起端7Eo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端部。卷入端7Ei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端部。有机纤维保护层7包含有机纤维帘线。
有机纤维保护层7用橡胶包覆多个有机纤维帘线而形成,该多个有机纤维帘线在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上排列。这些多个有机纤维帘线互相平行排列,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为30-60°。作为有机纤维帘线的材料,可举例尼龙、聚酯、人造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等。有机纤维保护层7以包裹钢丝保护层6的方式从外侧与钢丝保护层6接触。有机纤维帘线的经密优选为15条/英寸以上,有机纤维帘线的帘线直径优选为0.4mm以上。
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卷起端7Eo,配置在比钢丝保护层6的卷起端6Eo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很好地抑制以卷起端6Eo为起点的故障的发生。另外,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卷入端7Ei配置在比钢丝保护层6的卷入端6Ei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以上述卷入端6Ei为起点的故障。有机纤维帘线比钢丝帘线更柔软,因此,作用于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端部的形变小,从而引起故障的现象少。
以轮辋名义直径ND为基准的卷起端7Eo的高度H7o、和轮胎剖面高度TH之比H7o/TH优选为0.45以下。由此,能够防止在卷起端7Eo由高负荷引起的动态形变过度变大,并能够很好地抑制在该卷起端7Eo的早期故障。另外,在更好地抑制钢丝保护层6的卷起端6Eo的故障方面,从卷起端6Eo到卷起端7Eo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优选为10mm以上。
以轮辋名义直径ND为基准的卷入端7Ei的高度H7i、和轮胎剖面高度TH的比H7i/TH优选为0.45以下。由此,能够防止在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卷入端7Ei的由高负荷引起的动态形变过度变大,并能够很好地抑制在该卷入端7Ei的早期故障。另外,在更好地抑制钢丝保护层6的卷入端6Ei的故障方面,从卷入端6Ei到卷入端7Ei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优选为10mm以上。
虽然图中省略了,但有机纤维保护层7优选至少由两层构成。该情形中,重叠的两层以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径向互相相反方向或者相同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在钢丝保护层6的卷起端6Eo或卷入端6Ei的故障。构成上述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多层中的至少一层满足该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端部的位置关系,优选所有的层满足该关系。
本实施方案中,对于钢丝保护层6的卷起端6Eo和卷入端6Ei、以及有机纤维保护层7的卷起端7Eo和卷入端7Ei,虽然以上述方式设定了它们的位置(高度),但不限于此。因此,例如,可以将卷起端6Eo配置在比卷起端4E更靠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将卷起端7Eo配置在比卷起端6Eo更靠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将卷入端7Ei配置在比卷入端6Ei更靠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对于宽度AW、宽度BW、宽度CW、宽度DW、宽度EW、橡胶厚度T1及橡胶厚度T2,例如,可通过CT扫描来拍摄安装在标准轮辋上时的轮胎的横断层面成像的方式而测定。或者,可以使用事先安装在标准轮辋上时的轮胎内部设置的非接触形状测定器来测定。对卷起端4E、卷起端6Eo、卷入端6Ei、卷起端7Eo以及卷入端7Ei的位置等,也可以适用相同的方式。
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除了以上所述方式构成胎圈部之外,与通常的充气轮胎相同,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任何现有公知的材料、形状、结构、制造方法等。如上所述的胎圈结构可以适用于至少一侧的胎圈部,优选适用于两侧的胎圈部。
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由于胎圈部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因此作为用于重重量车辆的重载荷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十分有用,重重量车辆例如为货车或客车、工业车、工程车等。
(实施例)
为了具体表示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作了性能评价。这些评价是使用尺寸11.00R20的轮胎并以(1)-(3)所示的方式进行的。
(1)胎圈部的耐久性
直到胎圈部发生故障为止,使轮胎在转鼓(drum)上行驶,由此进行了耐久性试验。组装轮胎的轮辋的尺寸为8.00V,转鼓的直径为1700mm,轮胎的内压为830kPa,施加于轮胎的载荷为3350kgf(每24小时增加10%),行驶速度为25km/h。将比较例2作为100进行了指数评价,数值越大行驶距离越大,即表示胎圈部的耐久性越优异。
(2)轮胎外面的帘线露出(耐轮辋磨损性,磨伤性)
对于上述的耐久性试验的轮胎,观察胎圈部的轮胎外面,通过以下四个阶段进行了评价。将未发现帘线露出征兆的情形评价为A(能够对应于严格的使用条件),将发现帘线露出征兆(可用触觉确认帘线的存在)的情形评价为B(能够对应于一般的使用条件),将发现帘线露出征兆(能够目测帘线的存在)的情形评价为C(能够对应于柔软(mild)的使用条件),将发生帘线露出的情形评价为D(出现故障)。
(3)轮胎内面的帘线露出
对于上述耐久性试验中使用的轮胎,观察胎圈部的轮胎内面,通过如上所述的四个阶段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和实施例的轮胎结构为如图1所示,除了上述的宽度之比AW/BW、CW/BW、DW/EW、或者橡胶厚度T1、T2的尺寸之外,均相同。各例子中,有机纤维帘线使用尼龙帘线,且H4/TH为0.22,H6o/TH为0.26,H6i/TH为0.26,H7o/TH为0.33,H7i/TH为0.35。
【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2
AW/BW 0.35 0.40 0.50 0.52 0.55 0.60
CW/BW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DW/EW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1(mm) 0.5 1.0 1.5 1.5 1.5 1.5
T2(mm) 1.0 1.0 1.0 1.0 1.0 1.0
胎圈耐久性 150 150 145 130 120 100
外面帘线露出 D B A A A A
内面帘线露出 B B B B B B
【表2】
比较例3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2 实施例7 比较例4
AW/BW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CW/BW 0.40 0.45 0.48 0.50 0.55 0.60
DW/EW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1(mm) 1.5 1.5 1.5 1.5 1.5 1.5
T2(mm) 1.0 1.0 1.0 1.0 1.0 0.5
胎圈耐久性 95 120 130 145 150 150
外面帘线露出 A A A A A A
内面帘线露出 B B B B B D
【表3】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AW/BW 0.55 0.55 0.55 0.55 0.55
CW/BW 0.45 0.45 0.45 0.45 0.45
DW/EW 0.80 0.85 1.00 1.15 1.20
T1(mm) 1.5 1.5 1.5 1.5 1.5
T2(mm) 1.0 1.0 1.0 1.0 1.0
胎圈耐久性 85 105 115 110 90
外面帘线露出 A A A A A
内面帘线露出 B B B B B
【表4】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实施例15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AW/BW 0.52 0.52 0.52 0.52 0.52
CW/BW 0.48 0.48 0.48 0.48 0.48
DW/EW 0.80 0.85 1.00 1.15 1.20
T1(mm) 1.5 1.5 1.5 1.5 1.5
T2(mm) 1.0 1.0 1.0 1.0 1.0
胎圈耐久性 90 115 125 120 95
外面帘线露出 A A A A A
内面帘线露出 B B B B B
【表5】
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实施例2 实施例20 实施例21
AW/BW 0.50 0.50 0.50 0.50 0.50
CW/BW 0.50 0.50 0.50 0.50 0.50
DW/EW 0.80 0.85 1.00 1.15 1.20
T1(mm) 1.5 1.5 1.5 1.5 1.5
T2(mm) 1.0 1.0 1.0 1.0 1.0
胎圈耐久性 95 120 145 125 100
外面帘线露出 A A A A A
内面帘线露出 B B B B B
【表6】
如表1、2所示,各实施例中,胎圈部的耐久性比较良好。其中,满足AW/BW≦0.50的实施例1、2的胎圈部的耐久性特别优异。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由于0.40>AW/BW,耐轮辋磨损性恶化。另外,表3-5可以说明,满足0.85≦DW/EW≦1.15的关系是优选的。表6可以说明,使橡胶厚度T1形成为1.5mm以上且使橡胶厚度T2形成为1.0mm以上是优选的。

Claims (4)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为有内胎充气子午线轮胎,具备:
一对胎圈部,其埋设有胎圈芯;
胎侧部,其从各个所述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胎面部,其与各个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相连;
帘布层,其从所述胎面部经过所述胎侧部到达所述胎圈部,并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
内胎,其插入于轮胎内面侧,其特征在于,
满足0.40≦AW/BW≦0.55的关系,其中,AW为从通过所述胎圈芯的中心且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水平线与轮胎外面相交的基准点、到所述胎圈芯的中心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BW为从所述基准点到胎趾的顶端为止的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
满足0.45≦CW/BW≦0.55的关系,其中,CW为在与轮胎赤道面垂直的方向的所述胎圈芯的宽度;
并且满足0.85≦DW/EW≦1.15的关系,其中,
DW为从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到轮胎内面为止的、在与通过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的轮胎内面的法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EW为从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到轮胎外面为止的、在与所述法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
胎圈芯由集束体构成,所述集束体是将用橡胶包覆的钢丝层积卷绕而形成的,
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还具备钢丝保护层,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所述帘布层的外侧而配置,并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所述钢丝保护层的卷起端配置在比所述帘布层的卷起端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还具备沿着所述胎圈部的所述钢丝保护层的外侧而配置、且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的有机纤维保护层,所述有机纤维保护层的卷起端配置在比所述钢丝保护层的卷起端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水平线上的轮胎外面的橡胶厚度为1.5mm以上,所述水平线上的轮胎内面的橡胶厚度为1.0mm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宽度AW和宽度BW满足AW/BW≦0.52的关系。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宽度AW和宽度BW满足AW/BW≦0.50的关系。
CN201310548195.9A 2012-12-10 2013-11-07 充气子午线轮胎 Active CN103863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9578 2012-12-10
JP2012269578A JP5475096B1 (ja) 2012-12-10 2012-12-10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015A CN103863015A (zh) 2014-06-18
CN103863015B true CN103863015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74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8195.9A Active CN103863015B (zh) 2012-12-10 2013-11-07 充气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75096B1 (zh)
CN (1) CN103863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3354B2 (ja) 2014-12-22 2019-07-3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8052310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9085052A (ja) * 2017-11-09 2019-06-06 Toyo Tire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20899B2 (ja) * 2017-12-15 2022-02-16 Toyo Tire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989374B2 (ja) * 2017-12-22 2022-01-05 Toyo Tire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087426B2 (ja) * 2018-02-08 2022-06-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80801B1 (ja) * 2022-10-07 2023-11-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7414A (ja) * 2000-12-20 2002-07-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327440A (ja) * 2005-05-27 2006-12-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航空機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1111399A (zh) * 2005-02-02 2008-01-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3032B2 (ja) * 1987-10-24 1996-06-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900259B2 (ja) * 1988-06-20 1999-06-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056267B2 (ja) * 1991-02-16 2000-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648109A (ja) * 1992-08-04 1994-02-22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9240222A (ja) * 1995-12-26 1997-09-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チューブ入り空気タイヤ及びチューブ入り空気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JP3477312B2 (ja) * 1996-04-22 2003-12-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021540B2 (ja) * 1998-02-18 2007-1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11291723A (ja) * 1998-04-07 1999-10-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乗用車用タイヤ
US6427742B2 (en) * 1998-11-02 2002-08-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specified bead structure
JP2000142041A (ja) * 1998-11-06 2000-05-2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198327A (ja) * 1998-12-28 2000-07-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チュ―ブレスタイヤ
JP4386535B2 (ja) * 2000-03-31 2009-12-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付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43817B2 (ja) * 2000-11-27 2011-03-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63902B2 (ja) * 2001-02-20 2011-08-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79001B2 (ja) * 2001-08-09 2011-04-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36922A (ja) * 2001-11-07 2003-05-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448336B2 (ja) * 2004-01-09 2010-04-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9126262A (ja) * 2007-11-21 2009-06-11 Bridgestone Corp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4709911B2 (ja) * 2009-03-13 2011-06-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9193219B2 (en) * 2010-09-08 2015-11-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duty pneumatic ti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7414A (ja) * 2000-12-20 2002-07-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11399A (zh) * 2005-02-02 2008-01-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06327440A (ja) * 2005-05-27 2006-12-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航空機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75096B1 (ja) 2014-04-16
JP2014113920A (ja) 2014-06-26
CN103863015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3015B (zh)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503097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45852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038682B2 (en) Pneumatic tire
JP64458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440495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821785B2 (en) Pneumatic tire
EP1541379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711347A (zh)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3298628A (zh) 农业用轮胎
US11413909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331960B2 (en) Pneumatic tire
JP535793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846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92710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1741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0645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24951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91554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72215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8088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88543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21041831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0301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29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