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4184A - 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4184A
CN103814184A CN201280038809.2A CN201280038809A CN103814184A CN 103814184 A CN103814184 A CN 103814184A CN 201280038809 A CN201280038809 A CN 201280038809A CN 103814184 A CN103814184 A CN 103814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ch lock
snap close
groove
tightening member
locking devic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4184B (zh
Inventor
鎌田清彦
濑户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14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4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1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60N2/01516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60N2/01516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1583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locking on transversal elements on the vehicle floor or rail, e.g. transversal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60N2/36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1Rod side to plate or side
    • Y10T403/7182Yoke or ring-type connector
    • Y10T403/7188Rod received in ope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闩锁装置1使能够旋转移动地容纳在由底板2和盖板3构成的外壳中的闩锁4与进入外壳中的进入槽21的锁扣S扣合。用于将外壳固定至安装元件以使外壳相对于锁扣S移动的紧固元件7设置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外壳上而界定的范围内,区域A具有以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半径等于到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4的最外面位置的距离。

Description

闩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的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箱式汽车等被设计成不仅用于容纳乘员,而且用于装载货物,从而提供给了一般数量的座位以及货物空间。此外,在许多情况下,除驾驶员的座位和前排乘客座位之外的座位由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组成。于是,当要在车辆中装载大量的货物时,将可拆卸的座位拆除或者移动可移动的座位,以保证货物的装载空间。
在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的情况下,在用于支撑座位的横杆的一端设置有铰链孔,而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闩锁。然后,横杆的一个端部安装成使得设置在地板表面上的铰链轴以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铰链孔中,由此能够以旋转的方式围绕铰链轴移动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另一方面,在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能够以旋转的方式围绕铰链轴移动的情况下,连接至横杆的另一端部的闩锁与设置在地板表面上的锁扣相扣合,由此能够将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固定到地板表面。
顺便一提的是,当铰链轴和锁扣之间的距离由于铰链轴或锁扣等的安装误差而短于或长于参考距离时,闩锁不能够与锁扣相扣合,因此,不能够将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固定到地板表面。
为了排除这些情况,提出了如下闩锁装置,在该闩锁装置中,外壳延伸至闩锁的旋转区域上方的区域,以构成安装部,且在安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孔(安装孔),同时在圆孔的两侧设置有以圆孔为中心的类弧形细长孔(安装孔)。根据此闩锁装置,即使当铰链轴和锁扣之间的距离由于铰链轴或锁扣等的安装误差而短于或长于参考距离时,闩锁也能够通过以旋转的方式围绕圆孔移动的闩锁装置与锁扣扣合,由此能够将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固定到地板表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32418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外壳延伸至闩锁的旋转区域上方的区域以构成安装部,所以闩锁装置作为整体增大。此外,由于圆孔和细长孔设置在与处于扣合状态的锁扣相间隔开的位置,所以在通过锁扣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的情况下,有可能将外壳翻转过来。
本发明是针对此情况提出的,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整体尺寸较小的闩锁装置,且在该闩锁装置中,即使通过锁扣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外壳也不会被翻转过来。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实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所述闩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被安装在安装元件上,且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有进入槽,锁扣进入所述进入槽;及闩锁,所述闩锁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以能够旋转地移动,且所述闩锁用于与进入所述进入槽的所述锁扣扣合,其中,所述闩锁装置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用于将所述外壳固定至所述安装元件,使得所述外壳能够在通过将如下区域投影到所述外壳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锁扣移动,所述区域具有以与所述闩锁扣合的所述锁扣为中心的半径,所述半径等于到与所述锁扣扣合的所述闩锁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闩锁装置包括紧固元件,紧固元件将外壳固定至安装元件,以使外壳在通过将区域投影到外壳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锁扣移动,该区域具有以与闩锁扣合的锁扣为中心的半径,所述半径等于到与锁扣扣合的闩锁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因此,闩锁装置作为整体变小,且即使通过锁扣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装置,外壳也不会被翻转过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闩锁和进入槽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3-1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3-2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3-3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3-4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4-1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4-2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在闩锁中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4-3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4-4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5-1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5-2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在闩锁中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5-3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5-4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7详细地图示了图6所示的圆柱形闩锁轴(latch shaft)。
图8详细地图示了图6所示的细长孔。
图9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变形例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10图示了图9所示的闩锁装置沿图9中的线X-X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12是示出了图11所示的闩锁和进入槽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13-1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3-2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在闩锁中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13-3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13-4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4-1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4-2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在闩锁中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14-3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14-4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5-1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后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5-2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后方的情况下在闩锁中接收锁扣之前的状态。
图15-3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后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15-4图示了在锁扣位于参考位置后方的情况下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17-1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7-2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移动至扣合位置的状态。
图17-3是示出了闩锁的操作的概念图,其示出了闩锁进行操作以打开进入槽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将本发明说明为被应用到用于固定座位的闩锁装置,但是本发明不受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闩锁和进入槽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这里作为示例说明的闩锁装置1用于固定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并包括由底板2和盖板3组成的外壳,盖板3以叠加在底板2上的方式连接到底板2且盖板3连接到座位。此外,在底板2和盖板3之间界定了闩锁容纳部,且在闩锁容纳部的内部容纳有闩锁4。如同常规的闩锁,闩锁4被设计成与设置在地板表面上的锁扣S扣合。
另外,如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看,在底板2和盖板3中的大体上纵向的中心位置处分别形成进入槽21、31,且进入槽21、31从地板侧至天花板侧大体上垂直地延伸。进入槽21、31形成为具有能够将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且如图2所示,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形成为具有朝最深点逐渐减小的宽度,使得最深部分在两个点P1和P2处与进入的锁扣S接触。圆柱形闩锁轴22设置在位于进入槽21、31上方的位置处,且沿车身的横向方向大体上水平地延伸。闩锁4适配在闩锁轴22上以绕着闩锁轴22旋转地移动。
轴孔41形成在闩锁4中,以便闩锁轴22适配在轴孔41的中心处,且沿轴孔41的外圆周形成有扣合槽42、钩部43、弹簧连接部44和杆连接部45。
扣合槽42形成为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从闩锁4的以轴孔41为中心的外圆周表面向内延伸。扣合槽42具有能够将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扣合槽42的开口端部分(远侧端部分)形成为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具有以轴孔41为中心的半径R。通过采取此构造,即使沿锁扣S的脱离方向向与扣合槽42扣合的锁扣S施加力,也能够限制闩锁4的旋转移动,从而可防止锁扣S从闩锁4脱离。此外,扣合槽42的从中间部分延伸至深处部的部分形成为锥形形状,使得扣合槽42的宽度逐渐变窄。通过采取此构造,如图3-3所示,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4通过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使得锁扣S被支撑在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和扣合槽42的内壁上的点P3处,由此以可靠的方式固定座位,而不会在闩锁装置1和锁扣S之间产生卡嗒卡嗒的松动。
在扣合槽42朝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开口的情况下,钩部43是位于扣合槽42下方的部分。此钩部43形成为使得当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闩锁4时,如图3-1和图3-3所示,钩部43停止在钩部43横跨进入槽21、31的位置(初始位置、扣合位置),而当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闩锁4时,如图3-4所示,钩部43停止在钩部43打开进入槽的位置(打开位置)。
弹簧连接部44是沿轴孔41的直径方向在任意方向上(向外)延伸的部分。绕闩锁轴22缠绕的钩弹簧(扭转螺旋管弹簧)5的一个端部51连接到弹簧连接部44,且另一端部52连接到底板2。通过采取此构造,如从图3看,顺时针方向的弹性恢复力一直被施加至闩锁4,且这使得闩锁4停止在初始位置和扣合位置(参考图3-1和图3-3)。
杆连接部45是设置在轴孔41和钩部43之间的部分,且杆(拉杆)6连接到杆连接部45。于是,当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拉动杆6时,闩锁4沿如从图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参考图3-4)。
如图3-1所示,在具有上述构造的闩锁装置1中,在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至地板(图中没有示出)的状态下,闩锁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钩部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43的外圆周。这使得闩锁4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闩锁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21、31,同时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4,由此闩锁4沿如从图3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到达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在此状态下,锁扣S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因此防止了闩锁4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如图2所示,这使得锁扣S能够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两个点P1、P2和扣合槽42的内壁上的点P3处。此外,如图3-3所示,由于闩锁4的钩部43布置成横跨进入槽21、31,所以通过钩部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另外,当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拉动杆6时,闩锁4沿如从图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3-4所示,打开进入槽21、31,这使得锁扣S能够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座位相对于地板直立起来。
如图1所示,上述闩锁装置1包括紧固元件7,紧固元件7将底板2固定至座位,以使底板2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底板2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锁扣S移动。区域A具有以与闩锁4扣合的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该半径等于到正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4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紧固元件7是具有柄部的台阶螺钉(stepped screw)并轴向地穿透圆柱形闩锁轴22,从而紧固元件7穿过闩锁4的旋转中心,以便将底板2和盖板3固定在一起,使得底板2和盖板3相对于锁扣S移动。与紧固元件7不穿透闩锁轴22的结构相比,通过采取此构造,能够使闩锁装置1的尺寸变小。
在通过上述紧固元件7进行固定的闩锁装置1中,如图4所示,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前方位置O1(其位于参考位置O前方)的情况下,通过使移动底板2和盖板3沿如从图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锁扣S不仅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而且还能够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
为了对此进行具体地说明,当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到地板(图中没有示出)时,如图4-1所示,闩锁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钩部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43的外圆周。这使得闩锁4逆着闩锁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4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闩锁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21、31,同时闩锁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4,由此闩锁4沿如从图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沿进入槽21、31在如从图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地移动底板2和盖板3并到达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在此状态下,底板2和盖板3倾斜成使得它们的面向车辆前方的前端部被提高且锁扣S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这防止了闩锁4逆着闩锁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由此使锁扣S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的两个点和扣合槽42的内壁上的点处。此外,如图4-3所示,由于闩锁4的钩部43布置成横跨进入槽21、31,所以通过钩部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另外,当逆着闩锁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拉动杆6时,闩锁4沿如从图4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4-4所示,进入槽21、31被打开,这使锁扣S能够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座位相对于地板直立起来。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即使在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后面的后方位置O2的情况下,通过沿如从图5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底板2和盖板3,锁扣S不仅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而且还能够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
为了对此进行具体地说明,当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到地板(图中没有示出)时,如图4-1所示,闩锁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钩部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43的外圆周。这使得闩锁4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5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闩锁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21、31,同时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4,由此闩锁4沿如从图5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沿进入槽21、3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地移动底板2和盖板3并到达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在此状态下,使底板2和盖板3倾斜,使得它们的面向车辆后方的前端被提高且锁扣S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这防止了闩锁4逆着钩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由此锁扣S能够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两个点以及扣合槽42的内壁上的点处。此外,如图5-3所示,由于闩锁4的钩部43布置成横跨进入槽21、31,所以通过钩部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另外,当逆着闩锁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拉动杆6时,闩锁4沿如从图5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5-4所示,进入槽21、31被打开,由此使锁扣S能够沿锁扣S从进入槽21、31脱离的方向移动,且能够将座位相对于地板直立起来。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1包括紧固元件7,紧固元件7用于固定底板2以使底板2可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底板2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锁扣S移动。区域A具有以与闩锁4扣合的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该半径等于到正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4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因此,闩锁装置1作为整体尺寸变小,且即使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4,也不会出现底板2和盖板3被翻转过来的情况。
此外,在闩锁装置1中,在锁扣S到达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情况下,锁扣S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由此,如图2所示,锁扣S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两个点P1、P2和扣合槽42上的点P3处,因此,通过靠近进入槽21、31的横向中心的三个点来支撑锁扣S,从而对其进行约束。这消除了闩锁装置1和锁扣S之间的卡嗒卡嗒的松动的出现,由此以可靠的方式固定座位。另外,由此,闩锁4沿车辆主体的横向方向(绘制图2的纸张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没有施加力,因此,不会出现底板2和盖板3被翻转过来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前方的前方位置O1时,在锁扣S到达了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情况下,锁扣S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同样,由此,如图4-3所示,如同将锁扣S安装在参考位置O的情况,锁扣S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两个点和扣合槽42上的点处,因此,通过靠近进入槽21、31的横向中心的三个点来支撑锁扣S,从而对其进行约束。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前方的前方位置O1的情况下,也消除了闩锁装置1和锁扣S之间的卡嗒卡嗒的松动的出现,由此以可靠的方式固定座位。此外,由此,闩锁4沿车辆主体的横向方向(绘制图4的每张纸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没有施加力,因此,不会出现底板2和盖板3被翻转过来的情况。另外,由于紧固元件7穿过待固定的闩锁4的旋转中心,所以能够使与闩锁4扣合的锁扣S和闩锁4之间的间隙变小。
此外,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后方的后方位置O2时,在锁扣S到达了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情况下,锁扣S也与扣合槽42的内壁邻接。同样,由此,如图5-3所示,所以与将锁扣S安装在参考位置O的情况一样,锁扣S被支撑在朝最深点逐渐变窄的进入槽21、31的最深部分分的两个点和扣合槽42上的点处,因此,通过靠近进入槽21、31的横向中心的三个点来支撑锁扣S,从而对其进行约束。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后方的后方位置O2的情况下,仍消除了闩锁装置1和锁扣S之间的卡嗒卡嗒的松动的出现,由此以可靠的方式固定座位。此外,由此,闩锁4沿车辆主体的横向方向(绘制图5的每张纸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没有施加力,因此,不会出现底板2和盖板3被翻转过来的情况。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此外,图7详细地图示了图6所示的圆柱形闩锁轴,且图8详细地图示了图6所示的细长孔。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闩锁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1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第二紧固元件8,且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且这里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紧固元件8用于固定底板2和盖板3,以使它们与紧固元件7一起相对于锁扣S移动,且第二紧固元件8插入地穿过弧形细长孔23、33(它们设置在底板2和盖板3的进入槽21、31的面向车辆前方的前侧)中。弧形细长孔23、33形成为以闩锁4的旋转中心或具体地以圆柱形闩锁轴22的中心轴为中心,因此,不会出现第二紧固元件8妨碍底板2和盖板3的旋转移动的情形。此外,弧形细长孔23、33分别限制底板2和盖板3的可旋转移动的范围。
另外,如图7所示,在插入有紧固元件7的圆柱形闩锁轴22的内壁表面(孔的内圆周)22a上设置多个肋部22a1(姿态保持部、滑动部的示例),肋部22a1与紧固元件7的柄部产生滑动阻力。肋部22a1从圆柱形闩锁轴22的内壁表面22a径向地向内突出并能够保持底板2和盖板3的姿态。通过采取此构造,保持了由于闩锁装置1与锁扣S的扣合而倾斜的闩锁装置1的姿态。
此外,如图8所示,在插入有第二紧固元件8的细长孔(形成在底板2上的细长孔)23的内圆周上设置多个肋部23a1,肋部23a1与第二紧固元件8的柄部产生滑动阻力。肋部23a1从细长孔23的内壁圆周23a径向地向内突出并能够保持底板2和盖板3的姿态。通过采取此构造,保持了由于闩锁装置1与锁扣S的扣合而倾斜的闩锁装置1的姿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闩锁装置1中,由于第二紧固元件8将底板2和盖板3固定成与紧固元件7一起相对于锁扣S移动,所以增大了紧固强度,且减小了底板2和盖板3受损的可能性。此外,第二紧固元件8插入在弧形细长孔23、33中,其中弧形细长孔23、33设置在进入槽21、31的面向车辆前方的前侧并位于闩锁4的钩部43的远端部在底板2和盖板3上投影的位置附近。因此,确保了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绘制图6的纸张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的紧固强度。因此,即使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4,也不会出现底板2和盖板3被翻转过来的情况。此外,由于底板2和盖板3的可旋转移动的范围受第二紧固元件8和细长孔23、33限制,所以不会出现闩锁装置1在超过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21、31的范围内旋转的情况。
此外,在插入有紧固元件7的圆柱形闩锁轴22的内壁表面22a上设置用于与紧固元件7产生滑动阻力的肋部22a1,且在插入有第二紧固元件8的细长孔23的内圆周23a上设置用于与第二紧固元件8产生滑动阻力的肋部23a1。因此,能够保持闩锁装置1的姿态。通过采取此构造,保持了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装置1的姿态,由此避免了在每次固定座位时闩锁装置1旋转移动的情况。
应当注意的是,肋部22a1和23a1不必设置在圆柱形闩锁轴22的内壁表面22a和细长孔23的内圆周23a这两者上,因此,根据用于保持闩锁装置的姿态所需的滑动阻力,肋部22a1和23a1可以设置在圆柱形闩锁轴22和细长孔23中的一者或每者上。
图9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变形例的构造的概念图,且图10图示了图9所示的闩锁装置沿图9中的线X-X的截面图。
这里所描述的闩锁装置与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保持底板2和盖板3的姿态时在紧固元件7和第二紧固元件8之间产生滑动阻力的构造不同。其他构造与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相同,因此,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且这里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底板2的外表面上,在闩锁轴22的插入有紧固元件7的开口的边缘部22b上设置多个肋部22b1(姿态保持部、滑动部的示例),肋部22b1与紧固元件7的盘状头部产生滑动阻力,并沿开口对齐。肋部22b1从底板2的外表面突出,使得肋部22b1能够保持底板2和盖板3的姿态。通过采取此构造,保持了由于闩锁装置1与锁扣S的扣合而倾斜的闩锁装置1的姿态。
应当注意的是,除了肋部22b1之外,也能够根据用于保持闩锁装置的姿态所需的滑动阻力来设置图6所示的闩锁装置的闩锁轴22的内壁表面22a上的肋部22a1和细长孔23的内圆周23a上的肋部23a1。
实施例3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图1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闩锁和进入槽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图。
如同上面实施例1所说明的闩锁装置,此处作为示例进行说明的闩锁装置101用于固定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并包括底板102和以叠加在底板102上的方式连接到底板102的盖板103。此外,在底板102和盖板103之间界定了钩容纳部,且在钩容纳部的内部容纳有闩锁104。如同上述闩锁,闩锁104被设计成与设置在地板表面上的锁扣S扣合。
另外,如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看,进入槽121、131分别形成在底板102和盖板103中的大体上纵向中心的位置处,且从地板侧朝天花板侧大体上垂直地延伸。如图12所示,进入槽121、131形成为具有能够将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且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形成为稍后说明的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以闩锁轴122为中心,并具半径“r”。圆柱形闩锁轴122在位于进入槽121、131之上的位置上设置成沿车辆主体的横向方向大体上水平地延伸。闩锁104适配在闩锁轴122上以在绕闩锁轴122旋转地移动。
在闩锁104的中心处形成有轴孔141,从而在轴孔141中适配闩锁轴122,且沿轴孔141的外圆周形成有扣合槽142、钩部143、弹簧连接部144和杆连接部145。
扣合槽142形成为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从闩锁104的外圆周表面向内延伸成以轴孔141(闩锁轴122)为中心,并具有半径R。扣合槽142具有能够将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此外,扣合槽142形成为以大体上相同的宽度从开口的进入处延伸至其深处部。
在扣合槽142朝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开口的情况下,钩部143是位于扣合槽142下方的部分。此钩部143形成为使得当闩锁104沿如从图13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时,如图13-1和图13-3所示,钩部143停止在钩部143横跨进入槽121、131的位置(初始位置、扣合位置),而当闩锁104沿如从图1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时,如图13-4所示,钩部143停止在钩部143打开进入槽121、131的位置(打开位置)。
弹簧连接部144是沿轴孔141的直径方向在任意方向(向外)上延伸的部分。绕闩锁轴122缠绕的钩弹簧(扭转螺旋管弹簧)105的一个端部151连接到弹簧连接部144,且另一端部152连接到底板102。通过采取此构造,将如从图13看时的顺时针方向的弹性恢复力始终被施加至闩锁104,且这使得闩锁104停止在初始位置和扣合位置(参考图13-1和图13-3)。
杆连接部145是设置在轴孔141和钩部143之间的部分,且杆(拉杆)106连接到杆连接部145。然后,当逆着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拉动杆106时,闩锁104沿如从图1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参考图13-4)。
在如上所述地配置的闩锁装置101中,在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至地板(图中没有示出)的状态下,如图13-1所示,闩锁10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钩部1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143的外圆周。这使得闩锁104逆着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13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闩锁10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121、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121、131,同时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104,由此闩锁104沿如从图13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到达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在此状态下,锁扣S与扣合槽142的内壁邻接,因此防止了闩锁104逆着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此外,如图13-3所示,由于闩锁104的钩部143布置成横跨进入槽121、131,所以通过钩部1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121、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如图11所示,上述闩锁装置101包括紧固元件107,紧固元件107用于将底板102固定成相对于锁扣S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地板102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移动。区域A具有以与闩锁104扣合的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该半径等于到锁扣S扣合的闩锁104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紧固元件107是具有柄部的台阶螺钉并轴向地穿透圆柱形闩锁轴122,以由此穿过闩锁104的旋转中心,以便将底板102和盖板103固定在一起,以使它们相对于锁扣S移动。与紧固元件107不穿透闩锁轴122的结构相比,通过采取此构造,能够使闩锁装置101的尺寸变小。
在通过上述紧固元件107进行固定的闩锁装置101中,如图14所示,即使在将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前方的前方位置O3的情况下,通过沿如从图1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底板102和盖板103,使锁扣S不仅进入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而且还与扣合槽142的内壁邻接。
为了对此进行具体地说明,如图14-1所示,当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到地板(图中没有示出)时,闩锁10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底板102和盖板103的进入槽121、131的内壁邻接,以按压进入槽121、131的内壁。这使得底板102和盖板103沿如从图1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随后,锁扣S与闩锁104的钩部1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143的外圆周。然后,闩锁104逆着闩锁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14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使闩锁10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121、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121、131,同时闩锁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104,由此闩锁104沿如从图1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沿进入槽121、13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地移动底板102和盖板103并到达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在此状态下,底板102和盖板103倾斜成使得它们的面向车辆前方的前端部被提高且锁扣S与扣合槽142的内壁邻接。此外,如图14-3所示,由于闩锁104的钩部143布置成与横跨进入槽121、131,所以通过钩部1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121、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另外,当逆着闩锁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拉动杆106时,闩锁104沿如从图14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14-4所示,进入槽121、131被打开,这使得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121、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座位相对于地板直立起来。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即使在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后面的后方位置O4的情况下,通过使底板102和盖板103沿如从图15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锁扣S不仅能够进入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而且还能够与扣合槽142的内壁邻接。
为了对此进行具体地说明,当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到地板(图中没有示出)时,如图15-1所示,闩锁104位于初始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与钩部143的外圆周邻接,以按压钩部143的外圆周。这逆着闩锁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使闩锁104沿如从图15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随后,锁扣S按压底板102和盖板103的进入槽121、131的内壁。然后,底板102和盖板103沿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地反向移动。然后,闩锁104旋转地移动至使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121、131的位置。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锁扣S进入进入槽121、131,同时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被施加至闩锁104,由此闩锁104沿如从图15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然后,锁扣S沿进入槽121、13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地移动底板102和盖板103并到达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在此状态下,底板102和盖板103倾斜,使得它们的面向车辆前方的前方部分被提高且锁扣S与扣合槽142的内壁邻接。此外,如图15-3所示,由于闩锁104的钩部143布置成横跨进入槽121、131,所以通过钩部1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121、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地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另外,当逆着钩弹簧105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拉动杆106时,如从图15看,闩锁10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15-4所示,进入槽121、131打开,这使得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121、131脱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座位相对于地板直立起来。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3的闩锁装置101中,如图12所示,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形成为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为以闩锁轴122为中心并具有半径“r”,且扣合槽142形成为类弧形形状,该类弧形形状从闩锁104的外圆周表面向内延伸为以轴孔141为中心并具有半径R。正因为这样,不仅在闩锁装置101旋转地移动的情况下,而且在闩锁104相对于闩锁装置101旋转地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保持了具有半径“r”的类弧形形状而不发生任何变化,且扣合槽142保持了具有半径R的类弧形形状而不发生任何变化,所以该锁扣S能够在闩锁装置101比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1以更大的角度倾斜的情况下进入进入槽121、131,以与闩锁104扣合。通过采取此构造,在此实施例的闩锁装置101中,能够通过在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处延伸具有半径为“r”的弧形来增大闩锁装置101的倾斜,因此,此实施例的闩锁装置101能够与比实施例1的闩锁装置1的锁扣S更靠前或更靠后的锁扣S扣合。
此外,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形成为以闩锁轴122为中心并具有半径“r”的类弧形形状,且扣合槽142形成为以轴孔141为中心并具有半径R的类弧形形状。因此,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和扣合槽142的内圆周表面形成彼此同心的圆。通过采取此构造,锁扣S在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和扣合槽142的内圆周表面的两个点处与闩锁装置101相接触。
此外,如图14所示,即使在锁扣S安装在参考位置O前方的前方位置O3时,通过倾斜的底板102和盖板103,在闩锁104中接收锁扣S,由此闩锁104和锁扣S彼此扣合。另外,如图14-3所示,虽然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和扣合槽142形成了以闩锁轴122为中心的同心圆,但是安装在座位上的闩锁装置101绕座位上的设置在不同于闩锁轴122的位置的铰链旋转,因此,沿同心圆的切线方向没有施加力。因此,不会出现如下情况:在闩锁104与锁扣S保持彼此扣合的状态下,闩锁104与锁扣S沿车辆的纵向(图14中的横向)移动。这防止了闩锁104的旋转移动,因此,在闩锁装置101和锁扣S之间不会产生卡嗒卡嗒的松动。此外,由于闩锁轴122设置在位于进入槽121、131上方的位置,所以在使底板102和盖板103沿如从图14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时,能够改变进入槽121、131的朝向,以从它们的旋转移动的初始阶段开始接收锁扣S。因此,在进入槽121、131宽度被设定成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此扣合状态,从而可使闩锁装置1尺寸变小。
类似地,如图15所示,即使在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O后方的后方位置O4时,通过倾斜的底板102和盖板103,在闩锁104中接收锁扣S,由此闩锁104和锁扣S彼此扣合。另外,如图15-3所示,虽然进入槽121、131的最深部分分和扣合槽142形成了以闩锁轴122为中心的同心圆,但是安装在座位上的闩锁装置101绕座位上的设置在不同于闩锁轴122的位置的铰链旋转,因此,沿同心圆的切线方向没有施加力。因此,不会出现如下情况:在闩锁104与锁扣S保持彼此扣合的状态下,闩锁104与锁扣S沿车辆的纵向(图15中的横向)移动。这防止了闩锁104的旋转移动,因此,在闩锁装置101和锁扣S之间不会产生卡嗒卡嗒的松动。
实施例4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闩锁装置的构造的概念图。
这里作为示例进行说明的闩锁装置301能够沿车辆主体的纵向方向相对于锁扣S移动,并包括底板302和以叠加在底板302上的方式安装在底板302上的盖板(图中没有示出)。此外,在底板302和盖板之间界定了闩锁机构容纳部,使得在闩锁机构容纳部的内部容纳有闩锁304和与闩锁304啮合的棘轮305。如同实施例1~3所说明的闩锁,闩锁304被设计成与设置在地板表面上的锁扣S扣合。
此外,如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看,进入槽321形成在底板302和盖板中的大体上纵向的中心位置处,并从地板侧朝天花板侧大体上垂直地延伸。进入槽321具有能够将上述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此外,圆柱形闩锁轴322设置在位于进入槽321后方的位置,且沿车辆主体的横向方向大体上水平地延伸。闩锁304适配在闩锁轴322上并绕闩锁轴322旋转地移动。
在闩锁304的中心处形成有轴孔341,以将闩锁轴322适配在轴孔341中,且沿轴孔341的外圆周形成有扣合槽342、钩部343和锁定部344。
扣合槽342形成为从闩锁304的外圆周表面朝轴孔341延伸,并具有能够将锁扣S容纳在其中的宽度。
在扣合槽342朝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开口的情况下,钩部343是位于扣合槽342下方的部分。此钩部343形成为使得当闩锁304沿如从图17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时,如图17-2所示,钩部343停止在钩部343横跨进入槽321的位置(扣合位置),而当闩锁304沿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时,如图17-1和图17-3所示,钩部343停止在钩部343打开进入槽321的位置(打开位置)。
在扣合槽342向下倾斜地开口的情况下,锁定部344是位于比扣合槽342更靠近天花板侧的位置的部分。此锁定部被配置成使得当使闩锁304沿如从图17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17-1所示,锁定部344停止在闩锁304横跨进入槽321的位置。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闩锁304和底板302之间设置了钩弹簧,该钩弹簧用于沿如从图17看时的逆时针方向一直向闩锁304施加弹性恢复力。
此外,在位于进入槽321前方并与上述闩锁轴322处于相同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大体上水平地延伸的圆柱形棘轮轴323。棘轮305安装在棘轮轴323上并旋转地移动。
棘轮305具有形成在其中心处的轴孔351,且在轴孔351中适配棘轮轴323。棘轮305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啮合部352和施加部353。啮合部352是从轴孔351沿直径方向朝车辆的后方向外延伸的部分。当棘轮305沿如从图17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时,啮合部352能够通过其突出端面与上述闩锁304的锁定部344啮合。
施加部353是从轴孔351沿直径方向朝天花板侧向外延伸的部分。此外,虽然在图中没有清晰地示出,但在棘轮305和底板302之间设置了棘轮弹簧,该棘轮弹簧用于沿如从图17看时的顺时针方向一直向棘轮305施加弹性恢复力。
在如上配置的闩锁装置301中,当座位(图中没有示出)还没有被固定至地板(图中没有示出)时,如图17-1所示,闩锁304位于打开位置。当使座位从此状态倾斜时,设置在地板上的锁扣S进入进入槽321并然后与闩锁304的锁定部344邻接。因此,闩锁304逆着钩弹簧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17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闩锁304的旋转期间,在棘轮305中,啮合部352的突出端面通过棘轮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以滑动的方式与闩锁304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由此棘轮305遵循闩锁304的外圆周形状的要求绕闩锁轴322的轴旋转。
当使座位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倾斜时,由于锁扣S逐渐进进入槽321,所以闩锁304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如图17-2所示,棘轮305的啮合部352然后到达闩锁304的扣合槽342。在此状态下,由于闩锁304的锁定部344与棘轮305的啮合部352邻接,所以逆着钩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防止了闩锁304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此外,由于闩锁304的钩部343设置成横跨进入槽321,所以通过钩部343防止了锁扣S沿锁扣S从进入槽321脱离的方向的移动,即防止了座位相对于底板的直立操作(扣合状态)。
当逆着棘轮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从上述扣合状态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棘轮305的施加部353时,解除了闩锁304的锁定部344与棘轮305的啮合部352的啮合扣合,由此闩锁304通过钩弹簧的弹性恢复力沿如从图17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移动。因此,如图17-3所示,进入槽321被打开,且这不仅使锁扣S能够沿锁扣S从进入槽321脱离的方向移动,而且使座位能够从地板直立起来。
如图16所示,上述闩锁装置301包括紧固元件307,紧固元件307用于固定底板302,以使底板302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地板302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锁扣S移动。区域A具有以与闩锁304扣合的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该半径等于到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304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紧固元件307是具有柄部的台阶螺钉,并插入地穿过细长孔322a(其形成在圆柱形闩锁轴322的底壁中)中,从而固定底板302。与紧固元件307不穿透闩锁轴322的结构相比,通过采取此构造,能够使闩锁装置301的尺寸变小。
此外,在圆柱形棘轮轴323的底壁中形成细长孔323a,且第二紧固元件308插入地穿过此细长孔323a,从而固定底板302。与第二紧固元件308不穿透棘轮轴323的结构相比,通过采取此构造,能够使闩锁装置301的尺寸变小。
通过紧固元件307和第二紧固元件308进行固定的闩锁装置301能够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对地移动。即使在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前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当锁扣S进入进入槽321时,闩锁装置301移动到前方,因此,锁扣S进入进入槽321,使得锁扣S与闩锁304扣合。
类似地,在锁扣S安装在位于参考位置后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当锁扣S进入进入槽321时,闩锁装置301移动到后方,因此,锁扣S进入进入槽321,使得锁扣S与闩锁304扣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上述闩锁装置301包括紧固元件307,紧固元件307用于固定底板302,以使底板102在通过将区域A投影到地板302上而界定的范围内沿车辆主体的纵向方向移动。区域A具有以与闩锁304扣合的锁扣S为中心的半径,且该半径等于到与锁扣S扣合的闩锁304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因此,闩锁装置301作为整体尺寸变小,且即使将大的力施加至闩锁304,也不会出现底板302被翻转过来的情况。此外,即使在进入槽321的宽度被设定成窄的情况下,闩锁装置301也能够通过细长孔322a、323a和紧固元件307、308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对地移动,由此锁扣S能够进入进入槽321,以与闩锁304扣合,从而可使闩锁装置301尺寸变小。另外,虽然将第二紧固元件308说明成其插入地穿过在棘轮轴323的底壁中所形成的细长孔323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闩锁装置301能够沿纵向方向相对地移动,那么可采取任何构造。
因此,如目前已说明的,本说明书披露了下列内容。
(1)一种闩锁装置,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被安装在安装元件上,且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有进入槽,锁扣进入所述进入槽;及闩锁,所述闩锁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以能够旋转地移动,且所述闩锁用于与进入所述进入槽的所述锁扣扣合,其中,所述闩锁装置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用于将所述外壳固定至所述安装元件,使得所述外壳能够在通过将如下区域投影到所述外壳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锁扣移动,所述区域具有以与所述闩锁扣合的所述锁扣为中心的半径,所述半径等于到与所述锁扣扣合的所述闩锁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2)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外壳能够围绕所述紧固元件旋转地移动。
(3)如(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闩锁的旋转中心。
(4)如(2)或(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包括:第二紧固元件,所述第二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细长孔,所述细长孔形成为以所述紧固元件为中心的类弧形形状。
(5)如(2)或(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包括:姿态保持部,所述姿态保持部用于保持围绕所述紧固元件的所述外壳的姿态。
(6)如(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7)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孔的内圆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孔。
(8)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孔中的开口的边缘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孔。
(9)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包括:姿态保持部,所述姿态保持部用于保持围绕所述紧固元件的所述外壳的姿态。
(10)如(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11)如(10)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12)如(1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细长孔的内圆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第二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细长孔。
(13)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闩锁包括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具有以所述闩锁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形形状。
(14)如(1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扣合槽形成为锥形形状,所述锥形形状从所述扣合槽的开口的入口朝深处部分逐渐变窄。
(15)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进入槽的形状随着所述进入槽深入地延伸而逐渐变窄,以使得所述进入槽在两个点处与进入的所述锁扣接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将车辆的可拆卸的座位或可移动的座位固定到地板表面。
虽然详细地或通过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不同的改变或修改。本专利申请是基于2011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73385)而提出的,在此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和符号的说明
1    闩锁装置
2    底板
21   进入槽
22   闩锁轴
22a  内壁表面
22a1 肋部
23   细长孔
23a  内圆周
23a1 肋部
3    盖板
31   进入槽
33   细长孔
4    闩锁
41   轴孔
42   扣合槽
43   钩部
44   弹簧连接部
45   杆连接部
5    闩锁弹簧
6    杆
7    紧固元件
8    第二紧固元件
101  闩锁装置
102  底板
121  进入槽
122  闩锁轴
103  盖板
131  进入槽
104  闩锁
141  轴孔
142  扣合槽
143   钩部
144   弹簧连接部
145   杆连接部
105   闩锁弹簧
106   杆
107   紧固元件
301   闩锁装置
302   底板
321   进入槽
322   闩锁轴
322a  细长孔
323   棘轮轴
323a  细长孔
304   闩锁
341   轴孔
342   扣合槽
343   钩部
344   锁定部
305   棘轮
351   轴孔
352   啮合部
353   施加部
307   紧固元件
308   第二紧固元件
S  锁扣
A  闩锁的旋转移动轨迹
F  要承受的载荷
O  参考位置
O1 前方位置
O2 后方位置
O3 前方位置
O4 后方位置

Claims (15)

1.一种闩锁装置,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被安装在安装元件上,且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有进入槽,锁扣进入所述进入槽;及
闩锁,所述闩锁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以能够旋转地移动,且所述闩锁用于与进入所述进入槽的所述锁扣扣合,
其中,所述闩锁装置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用于将所述外壳固定至所述安装元件,使得所述外壳能够在通过将如下区域投影到所述外壳上而界定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锁扣移动,所述区域具有以与所述闩锁扣合的所述锁扣为中心的半径,所述半径等于到与所述锁扣扣合的所述闩锁的最外面位置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外壳能够围绕所述紧固元件旋转地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闩锁的旋转中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包括:
第二紧固元件,所述第二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细长孔,所述细长孔形成为以所述紧固元件为中心的类弧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2或3的闩锁装置,其包括:
姿态保持部,所述姿态保持部用于保持围绕所述紧固元件的所述外壳的姿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孔的内圆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孔中的开口的边缘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孔。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包括:
姿态保持部,所述姿态保持部用于保持围绕所述紧固元件的所述外壳的姿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保持部包括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用于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之间产生滑动阻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滑动部是在所述外壳的细长孔的内圆周上设置的肋部,所述第二紧固元件插入地穿过所述细长孔。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闩锁包括扣合槽,所述扣合槽具有以所述闩锁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形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扣合槽形成为锥形形状,所述锥形形状从所述扣合槽的开口的入口朝深处部分逐渐变窄。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进入槽的形状随着所述进入槽深入地延伸而逐渐变窄,以使得所述进入槽在两个点处与进入的所述锁扣接触。
CN201280038809.2A 2011-08-08 2012-04-04 闩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4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3385 2011-08-08
JP2011-173385 2011-08-08
PCT/JP2012/059232 WO2013021680A1 (ja) 2011-08-08 2012-04-04 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4184A true CN103814184A (zh) 2014-05-21
CN103814184B CN103814184B (zh) 2015-08-19

Family

ID=4766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8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4184B (zh) 2011-08-08 2012-04-04 闩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73452B2 (zh)
EP (1) EP2743431B1 (zh)
JP (1) JP5403528B2 (zh)
CN (1) CN103814184B (zh)
MX (1) MX2014001443A (zh)
WO (1) WO20130216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224A (zh) * 2015-12-04 2017-06-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扶手的锁定结构
CN108979365A (zh) * 2017-06-05 2018-12-11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闩锁的一体式门递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789B2 (ja) * 2012-03-30 2015-12-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ロック装置
DE102012011951B4 (de) * 2012-06-18 2021-08-1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und Fahrzeugsitz
DE102013011803B4 (de) * 2013-07-16 2016-11-03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R3084028B1 (fr) * 2018-07-20 2020-09-18 Psa Automobiles Sa Sieg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stine a l’autopartage dote d’une assise amovib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4182A (ja) * 1997-05-26 1998-12-08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脱着機構
CN101007516A (zh) * 2006-01-23 2007-08-0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车座锁
CN101228043A (zh) * 2005-07-27 2008-07-23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车辆、尤其是车座的锁定装置
CN10144506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奥斯特姆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锁定组件
JP4591375B2 (ja) * 2006-02-15 2010-12-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トライカカバー
JP2011038292A (ja) * 2009-08-10 2011-02-24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シート用ラ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44781B1 (fr) * 1983-04-19 1987-02-06 Peugeo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a cable, notamment pour serrure de coffre de vehicule
GB2162234B (en) * 1984-07-25 1988-06-08 Bloxvich Lock Stamping Releasable fasten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tilting cabs, bonnets or boots
US4875724A (en) * 1986-10-29 1989-10-24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Hood latch mechanism
CA1282681C (en) * 1987-03-13 1991-04-09 Gulam Premji Seat release mechanism
US4759580A (en) * 1987-07-06 1988-07-26 Hoover Universal, Inc. Bench seat floor latching mechanism
US5230544A (en) * 1992-01-27 1993-07-27 Morritt Stanley W Pivotal seat construction for vehicles
FR2714415B1 (fr) * 1993-12-28 1996-03-08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Serrure de porte ou similaire et, notam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JP3517995B2 (ja) * 1994-11-09 2004-04-12 アラコ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ロック機構の組付け構造
US5730480A (en) * 1995-02-16 1998-03-24 Ohi Seisakusho Co., Ltd. Lock device for retractable automotive seat
FR2786521B1 (fr) * 1998-11-26 2001-06-29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errure pour portiere droite ou gauch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20304508U1 (de) * 2003-03-14 2004-07-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s Fahrzeugsitzes mit einem Fahrzeugboden
US7066500B2 (en) * 2004-02-11 2006-06-27 Babaco Alarm Systems, Inc. Vehicle door lock
CN101133224B (zh) * 2005-03-04 2011-05-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
JP4973297B2 (ja) * 2007-04-19 2012-07-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ロック装置
US7703828B2 (en) * 2007-07-25 2010-04-27 Lear Corporation Latch system for releasably securing a seat to a floor
US8702176B2 (en) * 2009-03-20 2014-04-2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structure—chamfered mounting of compensating floor latches
JP5487750B2 (ja) * 2009-06-18 2014-05-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4182A (ja) * 1997-05-26 1998-12-08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脱着機構
CN101228043A (zh) * 2005-07-27 2008-07-23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车辆、尤其是车座的锁定装置
CN101007516A (zh) * 2006-01-23 2007-08-0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车座锁
JP4591375B2 (ja) * 2006-02-15 2010-12-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トライカカバー
CN10144506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奥斯特姆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锁定组件
JP2011038292A (ja) * 2009-08-10 2011-02-24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シート用ラッ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224A (zh) * 2015-12-04 2017-06-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扶手的锁定结构
CN106828224B (zh) * 2015-12-04 2020-10-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扶手的锁定结构
CN108979365A (zh) * 2017-06-05 2018-12-11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闩锁的一体式门递送机构
CN108979365B (zh) * 2017-06-05 2022-07-22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闭合板的闩锁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3431A1 (en) 2014-06-18
US9073452B2 (en) 2015-07-07
MX2014001443A (es) 2014-02-27
EP2743431A4 (en) 2015-10-21
WO2013021680A1 (ja) 2013-02-14
JP5403528B2 (ja) 2014-01-29
US20140169874A1 (en) 2014-06-19
CN103814184B (zh) 2015-08-19
JPWO2013021680A1 (ja) 2015-03-05
EP2743431B1 (en) 2019-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184A (zh) 闩锁装置
CN203832288U (zh) 锁定装置
US7980614B2 (en) Interi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977257B1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JP4095547B2 (ja) 車両用のラウンド型リクライナー
US7686364B2 (en) Flip hinged lid
US8757717B2 (en)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partitioned back rest
CN103402814B (zh) 车辆座椅
EP1356984B1 (en) Detachable seat for vehicles
JP2004130098A (ja) 車両用シート用のヒンジ機構及びそのような機構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US9260040B2 (en) Vehicle seat
US20170088023A1 (en) Vehicle seat with hook and cam latching mechanism
CN104487287A (zh) 杯保持器
KR101805410B1 (ko) 싱글 메모리 이지 엔트리 시스템
US7063385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double-folding seats for vehicles
JP560487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190011530A (ko) 헤드레스트 틸팅장치
JP6007227B2 (ja) 車両
JP2020172765A (ja) 吊車
US11225177B2 (en) Vehicle console assembly
JP3468161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389369B2 (ja) ヘッドレストの収納構造
JPH02220936A (ja) 自動車用後部シート構造
JP6104219B2 (ja) 車両
KR20200056032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