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690B -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690B
CN103797690B CN201180072726.0A CN201180072726A CN103797690B CN 103797690 B CN103797690 B CN 103797690B CN 201180072726 A CN201180072726 A CN 201180072726A CN 103797690 B CN103797690 B CN 103797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assembly
control unit
unit assembl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27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690A (zh
Inventor
内海义信
藤田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06Disassembling, repairing or modify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 H02K19/3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with a voltage regul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H02K29/12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using detecting coils using the machine windings as detecting c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02K5/141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sli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控制部组装体(A)位于最后侧,电刷部组装体(C)位于最前侧,电源部组装体(B)位于控制部组装体与电刷部组装体之间,控制部组装体、电刷部组装体及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后支架(5),并构成后支架、控制部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及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该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旋转电机主体(1)和前支架(4)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和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设有从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不会因电刷从刷握朝转轴一侧突出而对组装作业产生阻碍,提高了组装性。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将朝转子通电的电刷、保持该电刷的刷握、被控制电路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及被控制电路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一体地装设于旋转电机主体。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例可例举出日本专利特开2010-279137(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朝转子通电的电刷、保持该电刷的刷握、被控制电路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及被控制电路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一体地装设于旋转电机主体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79137号公报(摘要中的图及说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在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组装过程、解体过程中,会因电刷从刷握朝转轴一侧突出而对组装作业、解体作业产生阻碍。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不会因电刷从刷握朝转轴一侧突出而对组装作业产生阻碍,以提高组装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上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后支架,并构成上述后支架、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源部组装体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和上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其特征是,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这样,当组装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时,不会使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轴一侧突出,提高了组装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组装方法中,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朝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中的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插入电刷限制销,在利用上述电刷限制销的前侧端部限制上述电刷,以避免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子的转轴一侧突出的状态下,将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然后,从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拔出上述电刷限制销,这样,当组装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时,不会使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轴一侧突出,提高了组装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解体方法中,该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上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并且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子与上述转子的转轴呈同心状地安装于上述控制部壳体,在上述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转子与上述传感器定子呈同心状地安装于上述转轴的后侧端部,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后支架,并构成上述后支架、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源部组装体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和上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上述解体方法的特征是,在从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将上述传感器转子从上述转轴的后侧端部拆下,接着,将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从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这样,电刷不会嵌入后侧轴承与传感器转子之间的槽,能容易、顺利地将前侧半成品组装体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提高了解体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上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后支架,并构成上述后支架、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源部组装体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和上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其特征是,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这样,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当组装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时,不会使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轴一侧突出,提高了组装性。
另外,由于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朝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中的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插入电刷限制销,在利用上述电刷限制销的前侧端部限制上述电刷,以不使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子的转轴一侧突出的状态下,将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然后,从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拔出上述电刷限制销,因此,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当组装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时,不会使上述电刷从上述刷握朝上述转轴一侧突出,提高了组装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解体方法中,该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上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并且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子与上述转子的转轴呈同心状地安装于上述控制部壳体,在上述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转子与上述传感器定子呈同心状地安装于上述转轴的后侧端部,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上述后支架,并构成上述后支架、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上述电源部组装体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和上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上述解体方法的特征是,在从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将上述传感器转子从上述转轴的后侧端部拆下,接着,将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从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这样,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当使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解体时,能防止电刷嵌入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转子与后侧轴承之间,提高了解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在装设中继基板之前的状态下例示出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装设于散热器的电源部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在装设完中继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例示出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装设于散热器的电源部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例示出从定子侧(前侧)观察到的后支架内的配线构件、刷握的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从后侧观察图1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的组装说明图,并是表示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电刷部组装体C及定子3被组装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的组装说明图,并是表示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被组装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表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其是表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解体工序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图,其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图,其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四的图,其是将主要部分放大例示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五的图,其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六的图,图14(a)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4(b)是将图14(a)的F部放大例示的剖视图,图14(c)是在图14(b)中从后侧观察到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七的图,其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七的图,其是从图11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后侧观察到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八的图,其是从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后侧观察到的图。
图18是例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八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内的概略电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以下,根据图1~图9及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说明。图1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在装设中继基板之前的状态下例示出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装设于散热器的电源部组装体的俯视图,图3是在装设完中继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例示出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装设于散热器的电源部组装体的俯视图,图4是例示出从定子侧(前侧)观察到的后支架内的配线构件、刷握的位置的图,图5是从后侧观察图1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图,图6是表示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电刷部组装体C及定子3被组装之前的状态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的组装说明图,图7是表示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被组装之前的状态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的组装说明图,图8是表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组装工序的图,图9是表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解体工序的图,图18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内的概略电路的图。
在图1~图7中,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是通过将前侧半成品组装体(换言之是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E组装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换言之是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D而构成的。
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是通过将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电刷部组装体C及定子3组装于后支架5而构成的。
控制部组装体A由控制基板19、控制部壳体21、M连接器部(以下记为M连接器)21a、控制部组装体A侧端子21b、树脂21c、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以及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别名“解析器”)6的传感器定子6a构成,其中,在上述控制基板19上装设有控制电路(未图示),上述控制部壳体21由模塑壳体构成,上述M连接器部21a是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male connector),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侧端子21b与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连接,上述树脂21c对控制基板19和控制部组装体A侧端子21b进行模塑。
电源部组装体B由电源电路13、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散热器15、F连接器部(以下记为F连接器)20、防水用的垫圈20a、电源部壳体16、中继基板17、树脂16a构成,其中,上述电源电路13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对定子3的三相定子绕组(电枢绕组)3a进行通电控制,上述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进行控制信号从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朝电源电路13的传输,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14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对转子2的转子绕组(励磁绕组)2a进行通电控制,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进行控制信号从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朝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的传输,上述散热器15对电源电路13的发热及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的发热进行散热,上述F连接器部20是以能装拆的方式与M连接器21a连接的电源部组装体侧B侧的凹型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上述垫圈20a设于F连接器部20的外周,上述树脂16a对中继基板17、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电源电路13、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转子通电控制部14进行模塑。
电源部壳体16是用于安装电源电路13、转子通电控制部14、散热器15及F连接器20的树脂模塑壳体。
中继基板17是装设有将电源电路13的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及转子通电控制部14的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与F连接器20连接的电路的基板。
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经由M连接器21a、F连接器20及中继基板17而供给至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电源电路13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三相定子绕组3a的通电控制。
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经由M连接器21a、F连接器20及中继基板17而供给至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转子通电控制部14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9上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转子绕组(励磁绕组)2a的通电控制。
电刷部组装体C由电刷12、收纳保持电刷12的刷握12a以及收纳于刷握12a内的电刷按压弹簧12b构成。
电刷按压弹簧12b是用于将电刷12弹性地按压至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的转轴9的靠后侧(反负载侧)的前端部处的集电环11的压缩弹簧。
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由转子2、转子绕组(励磁绕组)2a、分别安装于转子2的前侧及后侧的冷却用风扇2f、前支架(负载侧支架)4、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转子6b、前侧轴承(负载侧轴承)7、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8、转轴9、用于将转轴9与发动机等负载结合的带轮10、与电刷12滑动接触而朝转子绕组(励磁绕组)2a供给电力的集电环11构成。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由卷绕有转子绕组即励磁绕组2a的转子2、卷绕有三相定子绕组即电枢绕组3a的定子3、后支架5、对转子2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用于供给电力的电子模块18、控制部壳体21等构成,其中,上述后支架5是与收容转子2及定子3的负载侧的支架即前支架4相反一侧的反负载侧的支架,上述控制部壳体21是装设有控制电路基板19的模塑壳体,在该控制电路基板19上形成有控制电子模块18的控制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模块18是六个电源电路13和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field circuit))14的总称,六个电源电路13构成电源电路部13Inv,该电源电路部13Inv由朝定子3的三相定子绕组即电枢绕组3a供给三相交流电力的三相逆变器(三相桥式电力转换装置)构成,转子通电控制部14利用开关元件对朝转子2的励磁绕组(转子绕组)2a的通电进行控制。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由传感器定子6a和传感器转子6b构成,仅铁心的传感器转子6b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传感器定子6a的内侧。传感器转子6b安装于转轴9。配置于后支架5的后侧外部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与转轴9同轴配置,并对转轴9即转子2的磁极位置进行检测。
转子2包括转轴9,该转轴9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前侧轴承(负载侧轴承)7及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8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前支架4和后支架5。转轴9的一端部(负载侧端部)朝比前支架4更靠前侧(负载侧)的位置突出,在其前端部固定有带轮10。另外,在转轴9的另一端部(反负载侧端部)组装有两个集电环11。在后支架5的内侧,与集电环11滑动接触的电刷12被设成保持于刷握12a。
接着,对电子模块18进行说明。在图2中,用于朝定子绕组3a供给交流电力的六个电源电路13和用于朝励磁绕组2a供给电流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被接合在圆盘状的散热器15的同一平面上。在散热器15的背面侧配置有冷却用的翅片。在与散热器15接合的各电源电路13和励磁电路部14上嵌件成形有电源电路信号端子13a、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14a。
各电源电路13及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的各信号端子13a、14a需与位于后支架5的后侧外部的控制基板19相连,但由于信号端子13a、14a的位置被分散配置在电子模块18内,因此,在该状态下难以与控制基板19连接。因此,如图3那样通过使用中继基板17,用中继基板17对分散在电子模块18内的信号端子13a、14a进行集中,并使用F连接器20使该信号端子13a、14a与控制基板19连接。
用树脂16a对电源部壳体16内进行密封,从而构成电子模块18。
在图4中,用从定子3侧观察到的后支架5内的配线构件22将刷握12a固定于散热器15内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的背面。散热器15的固定部周边以能收纳刷握12a的方式凹陷。刷握12a在组装完电子模块18之后被组装,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和刷握12a通过嵌件于配线构件22的端子22a进行连接。另外,通过嵌件于配线构件22的端子22b对三相定子绕组(电枢绕组)和电子模块18进行连接。
在后支架5的后方侧安装有控制部壳体(以下记为模塑壳体)21,在模塑壳体21内收纳有控制基板19,在该控制基板19上装设有对电动机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传感器定子6a通过嵌合、粘接而一体地安装于模塑壳体21。
传感器定子6a的信号线通过与未图示的嵌件成形于模塑壳体21的端子焊接或钎焊而和控制基板19连接。
在模塑壳体21上一体成形有用于连接设于中继基板17的F连接器20的M连接器21a,M连接器21a的端子21b外部成形或嵌件成形于模塑壳体21。
在F连接器20上设有垫圈20a,F连接器20成为防水结构。在模塑壳体21上安装完传感器定子6a、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及控制基板19之后,朝模塑壳体21内填充树脂21c。
F连接器20和M连接器21a通过设于后支架5后侧后部的后支架端板部5b上的连接器通孔5c而连接在一起。
在控制部组装体A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上设有从该盖23朝后侧突出的圆筒部23a,在该圆筒部23a内设有通孔24。在控制部组装体A的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后支架5的轴套部5a及刷握12a上的与圆筒部23a的通孔24相同的位置也设有通孔24,由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的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通孔24、后支架5的轴套部5a的通孔24及刷握12a的通孔24,形成从控制部组装体A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
朝一系列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中插入用于保持电刷12的电刷限制销,在以不使电刷12从刷握12a朝转轴9一侧突出的方式用电刷限制销的前侧端部限制电刷12的状态下,将由旋转电机主体100和前支架4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E组装于处于半组装状态下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D,从而组装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成品,在上述半组装状态下,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及电刷部组装体C(在刷握12a上组装完电刷12的组装体)组装于后支架5。
此处,根据图4、图6~图9,对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组装方法及解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最初,根据图8,参照图4、图6及图7对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后支架5上组装控制部组装体A。(工序a1)。
在工序a1中,在将控制部组装体A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的轴套部5a嵌合之后,利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As将控制部组装体A的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紧固于后支架5。(参照图6及图7)
在将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的轴套部5a嵌合之后,利用紧固件As将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紧固于后支架5,以将传感器定子6a固定于正确的位置。
另外,在将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的轴套部5a嵌合之后,利用紧固件As将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紧固于后支架5,以使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的圆筒部23a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后支架5的轴套部5a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成为一系列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
接着,将电源部组装体B组装于通过工序a1组装有控制部组装体A的后支架5。(工序a2)。
在工序a2中,在将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电源部组装体B侧的凹型连接器)20插入通过工序a1组装于后支架5的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部(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21a以使它们连接之后,利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Bs(参照图4)将电源部组装体B紧固于后支架5。(参照图6及图7)。
在将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电源部组装体B侧的凹型连接器)20插入通过工序a1组装于后支架5的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部(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21a以使它们连接之后,利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Bs(参照图4)将电源部组装体B紧固于后支架5,从而能可靠地将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部(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21a与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电源部组装体B侧的凹型连接器)20连接在一起,并利用垫圈20a进行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电源部组装体B侧的凹型连接器)20的外周与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部(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21a的和F连接器20的外周相对应的内周之间的防水。
接着,将电刷部组装体C组装于通过工序a1及工序a2组装有控制部组装体A及电源部组装体B的后支架5。(工序a3)。
在工序a3中,利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Cs(参照图4)将电刷部组装体C紧固于通过工序a1及工序a2组装有控制部组装体A及电源部组装体B的后支架5。(参照图6及图7)
在工序a3中,通过将电刷部组装体C组装于通过工序a1及工序a2组装有控制部组装体A及电源部组装体B的后支架5,从而使电刷部组装体C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24与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的圆筒部23a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后支架5的轴套部5a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一起成为一系列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
接着,通过嵌合将定子3组装于通过工序a1~工序a3组装有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及电刷部组装体C的后支架5。(工序a4)。
通过上述工序a1~工序a4,就制成了后侧半成品组装体(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D。
接着,将通过上述工序a1~工序a4组装好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中的电刷12设为利用组装操作员的手指或专用夹具朝远离转轴9插入部的方向(图7中的上方)加以按压以克服电刷按压弹簧12b的状态,在该按压状态下,当从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的后侧开口(反负载侧开口)24a朝通过上述工序a1~工序a4组装好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中的由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的圆筒部23a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到电刷部组装体C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24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插入电刷限制销24p时,电刷限制销24p的前端部中和电刷12相对应的部分与电刷12的端面抵接,该电刷12的端面与集电环11抵接,以限制电刷12朝因电刷按压弹簧12b的作用力而与集电环11抵接的方向(靠近转轴9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移动(参照图7)。(工序a5)。
接着,在工序a5的利用电刷限制销24p限制上述电刷12的移动的状态下,在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D上组装通过其他的组装线组装好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E(参照图7),并利用螺栓等紧固件DEs将前支架(负载侧支架)4和后支架(反负载侧支架)5旋紧,从而将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结合成一体,因此,在该状态下,若将插入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的状态下的上述电刷限制销24p从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中拔出,则组装完成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参照图1)。(工序a6)。
在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和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被结合为一体而组装完成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图1的状态下,将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8固定成其外周与后支架(反负载侧支架)5的轴套部5a的内周嵌合的状态,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转子6b的旋转中心处于与环状的传感器定子6a的中心准确一致的状态,电刷12的前端面因电刷按压弹簧(压缩弹簧)12b的作用力而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集电环11的外周面接触。
接着,根据图9,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如上所述组装好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解体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中,首先将控制部组装体A从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拆下。(工序da1)。
在工序da1中,将紧固件As松缓后拆下,接着,将控制部组装体A从后支架5上拆下。当将控制部组装体A从后支架5上拆下时,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定子6a也与控制部组装体A一起被拆下,因此,安装于转轴9的后侧前端部的传感器转子6b在后支架5的轴套部5a的后侧开口部露出。
接着,将在后支架5的轴套部5a的后侧开口部露出的传感器转子6b从转轴9的后侧前端部拆下。(工序da2)。
接着,将拆下了传感器转子6b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上拆下。(工序da3)。
在工序da3中,伴随着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的拆下,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的转轴9上的集电环11及后侧轴承8也一起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上拆下。在该情况下,电刷12被电刷按压弹簧12b朝转轴9的方向施力,并且电刷限制销24p也被从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中拔出(工序a6),因此,在传感器转子6b并未被从转轴9的后侧前端部拆下而是就这样安装于转轴9的情况下,电刷12嵌入后侧轴承8与传感器转子6b之间的环状的槽,难以将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上拆下,但由于在工序da2中传感器转子6b被从转轴9的后侧前端部拆下,因此,电刷12并不嵌入任何位置,能从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容易且顺利地拆下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
接着,从后支架5拆下定子3(工序da4),接着,从后支架5拆下电刷部组装体C(工序da5),然后,将电源部组装体B从后支架5上拆下(工序da6),从而结束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的以组装体A、B、C为单位的解体。
即,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包括:转子2,该转子2被后支架5与前支架4保持并位于与定子3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C,该电刷部组装体C是朝该转子2通电的电刷12与保持该电刷12的刷握12a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B,该电源部组装体B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2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14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13Inv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16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A,该控制部组装体A是通过将控制基板19安装于控制部壳体21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19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14及上述电源电路部13Inv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14及上述电源电路部13Inv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组装于上述后支架5,并构成上述后支架5、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被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2和上述前支架4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采用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12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的结构,在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的后侧端面朝上述结构的控制电路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的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插入电刷限制销24p,并以不使上述电刷12从上述刷握12a朝上述转轴侧突出的方式用上述电刷限制销24p的前侧端部限制上述电刷12的状态下,在朝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组装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之后,能从上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拔出上述电刷限制销24p,因此,不会因电刷12从上述刷握12a朝上述转轴9一侧突出而对组装作业产生妨碍,能组装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从而提高了组装性。
另外,在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的解体方法中,该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包括:转子2,该转子2被后支架5与前支架4保持并位于与定子3呈同心状的位置;电刷部组装体C,该电刷部组装体C是朝上述转子2通电的电刷12与保持该电刷12的刷握12a的组装体;电源部组装体B,该电源部组装体B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14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3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13Inv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16而构成的;以及控制部组装体A,该控制部组装体A是通过将控制基板19安装于控制部壳体21而构成的,并且在上述控制部壳体21上以与上述转子2的转轴9同心状的方式安装有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定子6a,在上述控制基板19上装设有朝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14及上述电源电路部13Inv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上述转子通电控制部14及上述电源电路部13Inv的上述控制的控制电路,在上述转轴9的后侧端部以与上述传感器定子6a同心状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转子6b,上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位于最前侧,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位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与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之间,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及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组装于上述后支架5,并构成上述后支架5、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上述电源部组装体B及上述电刷部组装体C被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是通过将由上述转子2和上述前支架4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采用设有从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的后侧端面到上述电刷12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的结构,在上述解体方法中,在从上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1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之后,从上述转轴9的后侧端部拆下上述传感器转子6b,接着,将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从拆下了上述控制部组装体A的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上拆下,因此,在将上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E和上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D解体时,能防止电刷12嵌入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的传感器转子6b与后侧轴承8之间,从而提高了解体性。
另外,在与本实施方式一不同,将电源部组装体B先于控制部组装体A组装于后支架5的情况下,会形成控制部组装体A的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的嵌合和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20与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21a的嵌合这两处部位的嵌合,上述构件在两处部位同时嵌合,因此,在F连接器20与M连接器21a之间会产生连接器的偏心。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一中,先将控制部组装体A安装于后支架5,然后将电源部组装体B安装于后支架5,因此,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20以先安装的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21a为基准而被安装,然后,用螺栓等位置适应性强的紧固件Bs将电源部组装体B安装于后支架5,因此,能在电源部组装体B的F连接器20与控制部组装体A的M连接器21a之间消除连接器的偏心安装,防水性良好。另外,能减小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的嵌合间隙,因此,提高了检测角度精度。
另外,电源部组装体B、控制部组装体A由子装配件(后侧半成品组装体(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构成,因此,能在半组装状态下对构成逆变器的电源电路部13Inv进行检查,提高了品质。
此外,电源电路部13Inv及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14安装于后支架5,因此,可防止因静电而导致破损。
实施方式二
以下,根据图10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图10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然而,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构成要素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固定于转子2的转轴9端部处的传感器转子6b和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8之间的位置,通过压入或烧结将环状等的防止电刷脱落部26安装于转轴9。
根据本实施方式二,由于采用以上结构,因此,在解体时电刷12不会嵌入传感器转子6b与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8之间,从而容易解体。
实施方式三
以下,根据图1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三进行说明。图11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然而,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构成要素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设于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的圆筒部23a上的通孔24中设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防水栓27,该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配置于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在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后支架(反负载侧支架)5一侧设有槽28a,在槽28a中配置有O形环28。刷握12a的后支架5一侧设有垫圈29,当使电刷限制销贯穿而拔出时,该垫圈29的孔关闭。
根据本实施方式三,由于采用以上结构,因此,能利用防水栓27、O形环28、垫圈29来可靠地对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6进行防水,从而能提高防水性。另外,防水栓27是能装拆的,即便因修理等而解体也能进行组装。
另外,垫圈29是橡胶制的,且具有电刷限制销因橡胶的反作用力而堵住开口的孔的结构,因此,能简化垫圈的形状,并能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四
以下,根据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四进行说明。图12是将主要部分放大例示的剖视图。
在设于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的圆筒部23a上的通孔24中设有橡胶制的防水栓27,该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23配置于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在防水栓27的中心设有有底的盲孔27a。
根据本实施方式四,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防水栓27能由橡胶制成,尽管在组装时防水栓27会挠曲而导致插入性较差,但通过将销插入设于中心的盲孔27a来进行组装,能容易地进行插入,提高了组装性。
实施方式五
以下,根据图1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五进行说明。图13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然而,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构成要素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后部设有带密封的后盖30。通过将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21的树脂部21c整体完全覆盖,能可靠地实现对控制部组装体A内的控制基板19的防水,并能可靠地防止水从筒状部23a的通孔24的后侧开口侵入。另外,当组装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时,只要在从筒状部23a的通孔24中拔出电刷限制销之后安装带密封的后盖30,在解体时拆下带密封的后盖30,并朝筒状部23a的通孔24插入电刷限制销即可。
实施方式六
以下,根据图1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六进行说明。图14(a)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4(b)是将图14(a)的F部放大例示的剖视图,图14(c)是在图14(b)中从后侧观察到的图。然而,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构成要素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筒状部23a的后侧端面通过粘接等固接方法安装有防水盖31,当使电刷限制销贯穿而拔出时,该防水盖31的孔关闭。该防水盖31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在其中央部设有十字状的狭缝31a。
当使电刷限制销贯穿十字状的狭缝31a的中心部时,在十字状的狭缝31a的中央部开有孔,当拔出电刷限制销时,打开的孔因防水盖31自身的反作用力而闭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六,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低成本、容易地防止水从筒状部23a的通孔24的后侧开口24a侵入。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五的垫圈29也可以采用与本实施方式六的防水盖31相同的形状。
实施方式七
根据图15及图1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七进行说明。图15是例示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6是从图15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后侧观察到的图。然而,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构成要素类似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安装于驱动壳体25的传感器定子6a的外径比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的位置大,以能供电刷限制销插入的方式在传感器定子6a的铁心的外周部设有缺口6c,另外还在铁心保持构件上设有通孔24。
根据本实施方式七,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为了提高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角度检测精度而增大传感器的直径,且能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八
以下,根据图1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八进行说明。图17是从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后侧观察到的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七中,传感器定子6a的缺口6c及通孔24仅设置有一处部位,但在本实施方式八中,传感器定子6a的缺口6c或通孔在沿周向的两处以上的部位设于相对于转轴9对称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八,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沿周向存在多个的缺口6c或通孔位于相对于转轴9对称的位置,因此,对磁极位置检测角度传感器6的磁路施加的影响较小,能提高检测角度的精度。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在将电源电路部组装于后支架之后、组装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的结构,因此,因设于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的连接器部与安装于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的传感器定子这两处部位的嵌合的位置偏差会产生连接器的偏心,使连接器的防水性变差,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八,通过在安装于后支架5的控制部组装体A、电源部组装体B、电刷部组装体C上构成供用于按压保持电刷的电刷限制销穿过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24,能在最初使安装于控制部组装体A的传感器定子6a与后支架5嵌合之后,组装电源部组装体B,消除了设于控制部组装体A的连接器与设于电源部组装体B的连接器的偏心,使连接器的防水性变好。
另外,在图1~图18的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符号说明
A 控制部组装体
As 紧固件
B 电源部组装体
Bs 紧固件
C 电刷部组装体
Cs 紧固件
D 后侧半成品组装体(反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
DEs 紧固件
E 前侧半成品组装体(负载侧半成品组装体)
1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2 转子
2a 励磁绕组(转子绕组)
2f 冷却用风扇
3 定子
3a 三相定子绕组(电枢绕组)
4 前支架(负载侧支架)
5 后支架(反负载侧支架)
5a 轴套部
5b 后支架端板部
5c 连接器通孔
6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
6a 传感器定子
6b 传感器转子
6c 缺口
7 前侧轴承(负载侧轴承)
8 后侧轴承(反负载侧轴承)
9 转轴
10 带轮
11 集电环
12 电刷
12a 刷握
12b 电刷按压弹簧
13 电源电路
13a 电源电路信号端子
13Inv 电源电路部
14 转子通电控制部(励磁电路)
14a 转子通电控制部信号端子
15 散热器
16 电源部壳体
16a 树脂(树脂模塑)
17 中继基板
18 电子模块
19 控制基板
20 F连接器(电源部组装体B侧的凹型连接器)
20a 垫圈
21 控制部壳体(模塑壳体)
21a M连接器(控制部组装体A侧的凸型连接器)
21b 端子(控制部组装体侧端子)
21c 树脂(模塑)
22 配线构件
22a 嵌件零件
22b 嵌件零件
23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侧盖
23a 圆筒部
24 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
24a 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开口(反负载侧开口)
24p 电刷限制销
26 防止电刷脱落部
27 防水栓
27a 盲孔
28 O形环
28a 槽
29 垫圈
30 后盖(反负载侧盖)
31 防水盖
31a 十字状狭缝
100 旋转电机主体。

Claims (19)

1.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
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
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所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
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
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的控制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所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与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及所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所述后支架,并构成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及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
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所述转子和所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以从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
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解体为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
设有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以允许电刷限制销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插入的方式,分别通过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后支架、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构造成所述电刷限制销可从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端插入并可从后侧端拔出,
从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的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端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入有堵住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防水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水栓的中心部设有在所述防水栓的后侧端面上开口的有底的盲孔。
3.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
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
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所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
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
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的控制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所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与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及所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所述后支架,并构成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及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
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所述转子和所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以从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
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解体为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
设有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以允许电刷限制销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插入的方式,分别通过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后支架、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
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构造成所述电刷限制销可从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端插入并可从后侧端拔出,
在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的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端安装有防水盖,该防水盖的孔在电刷限制销贯穿时打开,在将该贯穿的电刷限制销拔出时,打开的所述防水盖的孔关闭。
4.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
转子,该转子被后支架和前支架保持,并位于与定子呈同心状的位置;
电刷部组装体,该电刷部组装体是朝所述转子通电的电刷与保持该电刷的刷握的组装体;
电源部组装体,该电源部组装体是通过将被控制而进行转子的通电控制的转子通电控制部和被控制而进行定子的通电控制的电源电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电源部壳体而构成的;以及
控制部组装体,该控制部组装体是通过将控制基板安装于控制部壳体而构成的,在该控制基板上装设有朝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输出控制信号以进行所述转子通电控制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的控制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位于最后侧,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位于最前侧,所述电源部组装体位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与所述电刷部组装体之间,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及所述电源部组装体组装于所述后支架,并构成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及所述电刷部组装体形成一体化后的后侧半成品组装体,
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通过将由所述转子和所述前支架构成的前侧半成品组装体和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以从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
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构造成可解体为所述后支架、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
设有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以允许电刷限制销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到所述电刷的插入的方式,分别通过所述控制部组装体、所述后支架、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和所述电刷部组装体,
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构造成所述电刷限制销可从该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端插入并可从后侧端拔出,
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所述控制基板由树脂模塑而成,
在所述控制部壳体的后部设有带密封的后盖,
所述带密封的后盖将所述模塑的后侧面整个面覆盖,并将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的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后侧开口覆盖,在将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解体时拆下所述带密封的后盖,在将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组装时,将所述带密封的后盖安装在所述控制部壳体的后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后支架上设有供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围绕的轴套部,在所述轴套部设有所述电刷限制销插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前侧端部被安装于所述前支架的前侧轴承支承,所述转轴的后侧端部被安装于所述轴套部的内周的后侧轴承支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转子安装于所述转轴的比所述后侧轴承更靠后侧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转子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设有防止电刷脱落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子安装于所述控制部壳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磁极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子安装于所述控制部壳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定子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一部分的缺口或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定子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电刷限制销插通孔的一部分的缺口或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或通孔在以所述传感器转子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设有多个。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或通孔在以所述传感器转子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设有多个。
1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握在所述电源部组装体之后安装于所述后支架。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握在所述电源部组装体之后安装于所述后支架。
17.一种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控制部组装体的后侧端面朝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中的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插入电刷限制销,在利用所述电刷限制销的前侧端部限制所述电刷以不使所述电刷从所述刷握朝所述转子的转轴一侧突出的状态下,将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组装于所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然后,从所述一系列电刷限制销插通孔中拔出所述电刷限制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部组装体在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安装于所述后支架。
19.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的解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拆下了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将所述传感器转子从所述转轴的后侧端部拆下,
接着,将所述前侧半成品组装体从拆下了所述控制部组装体之后的所述后侧半成品组装体上拆下。
CN201180072726.0A 2011-08-08 2011-08-08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Active CN103797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8043 WO2013021444A1 (ja) 2011-08-08 2011-08-08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組立分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690A CN103797690A (zh) 2014-05-14
CN103797690B true CN103797690B (zh) 2017-03-29

Family

ID=4766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2726.0A Active CN103797690B (zh) 2011-08-08 2011-08-08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7124B2 (zh)
EP (1) EP2744083B1 (zh)
JP (1) JP5657120B2 (zh)
CN (1) CN103797690B (zh)
WO (1) WO2013021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4417B1 (en) * 2010-12-13 2018-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apparatus integrated typ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O2013069105A1 (ja) * 2011-11-09 2013-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721794B2 (ja) * 2013-08-26 2015-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2015065713A (ja) * 2013-09-24 2015-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390089B2 (ja) * 2013-11-01 2018-09-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モータ
EP3151395B1 (en) * 2014-06-18 2019-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lternator slip ring device
CN104716786B (zh) * 2015-04-08 2017-03-15 新动力电机(荆州)有限公司 大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多驱动控制集成装置
US10786894B2 (en) 2015-10-14 2020-09-29 Black & Decker Inc. Brushless motor system for power tools
FR3047851A1 (fr) * 2016-02-15 2017-08-18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electronique d'un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WO2017156516A1 (en) 2016-03-11 2017-09-14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Motor assembly for driving a pump or rotary device, having power plane with multi-layer power and control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7453541A (zh) * 2016-06-01 2017-12-0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风扇
FR3052610B1 (fr) 2016-06-14 2021-12-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electronique de puissance amelioree
TWI658680B (zh) * 2017-11-30 2019-05-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驅控器與電動機相連結之一體式電力連結裝置
US20210336513A1 (en) * 2018-10-26 2021-10-28 Borgwarner In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DE102018218527A1 (de) * 2018-10-30 2020-04-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häusedeckel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häusedeckels
DE102018218529A1 (de) * 2018-10-30 2020-04-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häusedeckel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Montageverfahren
DE102019102318A1 (de) * 2019-01-30 2020-07-30 Nidec Gpm Gmbh Pumpe aufweisend einen Elektromotor mit Steckeranbindung in Form eines Zwischenringes
JP7460330B2 (ja) * 2019-04-25 2024-04-0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7326892B2 (ja) * 2019-06-06 2023-08-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回転機、ブラシユニット及びブラシユニットの取付方法
US11770045B2 (en) * 2020-01-06 2023-09-26 Kiryl Nikolaevich CHYKEYUK Rotary connector module for device forming quasi three-dimentional image
US11451156B2 (en) 2020-01-21 2022-09-2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Overvoltage clamp for a matrix converter
JP7019780B1 (ja) 2020-10-27 2022-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7068433B1 (ja) 2020-12-16 2022-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EP4037159A1 (en) 2021-02-02 2022-08-03 Black & Decker,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compact brushless motor
CN113922600B (zh) * 2021-10-08 2023-09-26 沧州华海风电设备科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校环集尘集电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32A (zh) * 1994-05-25 1996-03-13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微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9860A (en) * 1961-09-21 1965-11-23 Gen Motors Corp Brush rigging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S626830Y2 (zh) * 1980-06-10 1987-02-17
JPH0448134Y2 (zh) * 1987-05-29 1992-11-12
JPS63310349A (ja) * 1987-06-10 1988-12-19 Hitachi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027767U (zh) 1988-06-21 1990-01-18
JPH027767A (ja) * 1988-06-27 1990-01-1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JPH0755034B2 (ja) * 1990-09-27 1995-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ブラシ保持器
JPH0486075U (zh) * 1990-11-28 1992-07-27
DE69409615T2 (de) * 1993-12-07 1998-12-03 Denso Corp Wechselstromgenerator für Motorfahrzeug
US6215211B1 (en) * 1999-05-10 2001-04-1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lternator bearing sleeve, brush holder, and cap system
JP3983445B2 (ja) * 2000-03-15 2007-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
JP4427896B2 (ja) * 2000-03-17 2010-03-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855762B2 (ja) * 2001-03-29 2006-1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661655B2 (ja) * 2002-02-27 2005-06-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ブラシ組体の組付けに用いるブラシサポート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ブラシ組体の組付け方法
CN100409546C (zh) * 2002-03-04 2008-08-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电机
JP3783667B2 (ja) * 2002-08-06 2006-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回転位置センサーの位置決め方法および位置決め装置
US7570488B2 (en) * 2004-09-21 2009-08-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ternator rectifier
JP4275614B2 (ja) * 2004-12-10 2009-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4391407B2 (ja) * 2004-12-20 2009-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4926409B2 (ja) * 2005-03-17 2012-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
JP4278643B2 (ja) * 2005-08-30 2009-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US7960880B2 (en) * 2005-12-16 2011-06-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tomotive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with radial plates and circuit boards disposed in a fan shape in a common plane around shaft of rotor
JP2007209078A (ja) * 2006-01-31 2007-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402057B2 (ja) * 2006-02-21 2010-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WO2008142778A1 (ja) * 2007-05-22 2008-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493700B2 (ja) * 2008-05-19 2010-06-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4628460B2 (ja) * 2008-10-22 2011-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36499A (ja) * 2008-12-03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201023972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及び車両用発電電動装置
JP4810589B2 (ja) * 2009-05-28 2011-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754009B2 (ja) * 2009-06-04 2011-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32A (zh) * 1994-05-25 1996-03-13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微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67124B2 (en) 2017-05-30
EP2744083A4 (en) 2016-07-20
JP5657120B2 (ja) 2015-01-21
JPWO2013021444A1 (ja) 2015-03-05
WO2013021444A1 (ja) 2013-02-14
EP2744083B1 (en) 2019-10-30
CN103797690A (zh) 2014-05-14
US20140091682A1 (en) 2014-04-03
EP2744083A1 (en)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690B (zh)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及其组装解体方法
US7909130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1691470B1 (en) Synchronous electric motor particulary for washing machines and similar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relevant assembling method
JP5927836B2 (ja) 駆動装置
US8013482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cooling structure
CN105580251B (zh) 电机和用于电机的连接单元
US20110140550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high protection class with improved rotor cooling
CN105830314A (zh) 机电一体型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U2018303472B2 (en) In-wheel electric motor provided with an inver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n in-wheel electric motor
JP2018536373A (ja) 軸線方向磁束機械装置
JP2011130576A (ja) 回転電機
CN107251368A (zh) 径向通量电机
EP1935082B1 (en) Electric motor
JP2007110787A5 (zh)
CN211606327U (zh) 一种磁编码伺服控制器与轮毂电机一体化集成结构
CN215498529U (zh) 一种电机壳体结构及电机
CN102207096B (zh) 散热风扇
CN101442237A (zh) 用于将机器连接至盘式电动机的装置
CN103375415B (zh) 鼓风机
TW201916546A (zh) 模組式發電裝置
CN219351371U (zh) 电机定子芯、电机定子和轮毂电机
WO2020196123A1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気体供給装置
CN211377771U (zh) 一种提高同轴度的电机
CN201437787U (zh) 内转子式直流风扇
CN217956831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无火花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