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2819B -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2819B
CN103792819B CN201310519868.8A CN201310519868A CN103792819B CN 103792819 B CN103792819 B CN 103792819B CN 201310519868 A CN201310519868 A CN 201310519868A CN 103792819 B CN103792819 B CN 103792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tube
elastomeric material
longitudinal end
end part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98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2819A (zh
Inventor
秋山直纪
杉本凡人
宫原康弘
吉田嘉明
三浦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92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2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48Preparation of the surfaces
    • B29C2063/483Preparation of the surfaces by applying a liquid
    • B29C2063/485Preparation of the surfaces by applying a liquid the liquid being an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65Heat treatment
    • B29C63/0069Heat treatment of tub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18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tubular layers or sheat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4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 B29C65/4805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dhesives
    • B29C65/483Reactive adhesives, e.g. chemically curing adhesives
    • B29C65/4835Heat cur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5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long products, i.e.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profiled elements or bar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 B29C66/52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2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forming coaxial connections, i.e. the tubular articles to be joined forming a zero ang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5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long products, i.e.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profiled elements or bar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 B29C66/52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27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forming multi-tubular articles by longitudinally joining elementary tubular articles wall-to-wall (e.g. joining the wall of a first tubular article to the wall of a second tubular article) or for forming multilaye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27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forming multi-tubular articles by longitudinally joining elementary tubular articles wall-to-wall (e.g. joining the wall of a first tubular article to the wall of a second tubular article) or for forming multilayer tubular articles one tubular article being placed inside the other
    • B29C66/5227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forming multi-tubular articles by longitudinally joining elementary tubular articles wall-to-wall (e.g. joining the wall of a first tubular article to the wall of a second tubular article) or for forming multilayer tubular articles one tubular article being placed inside the other concentrically, e.g. for forming multilayer tub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07Heat-activated adhesiv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包括:用粘合剂涂覆弹性材料的外周面的步骤;将树脂管从外部装配在涂覆有粘合剂的弹性材料的周围的步骤;通过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树脂管而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步骤;通过除了树脂管的一周向部分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树脂管而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步骤;沿着从树脂管的纵向端部部分至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的方向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挤压出过多的粘合剂的步骤;和通过加热粘合剂而将树脂管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步骤。

Description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在传统上安装在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构件,已知带状定影构件和辊状定影构件。
作为这些定影构件,已知通过在基底(基础材料)上形成耐热橡胶等的弹性层(弹性材料)并且然后在弹性层的表面上提供树脂层(诸如含氟树脂层)来制备定影构件,所述树脂层具有相对于调色剂卓越的分型性能。
作为这种定影构件,日本公开专利(JP-A)2004-276290公开了直径增大的树脂管(例如,含氟树脂管)围绕筒状弹性材料从外部装配并且然后通过粘合剂固定含氟树脂管,弹性材料的外周面涂覆有所述粘合剂。具体地,通过加热来固化粘合剂,以便将树脂管固定到弹性材料上。
在这个加热步骤中,树脂管具有因热量沿着纵向方向伸长的性能,并且因此可以优选地事先暂时固定树脂管。具体地,可以优选地将树脂管在其纵向端部部分处暂时局部固定到弹性材料上。
另一方面,过多的粘合剂存在于(位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并且因此在通过加热来固化粘合剂之前,需要从树脂管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至另一个(其它一个)纵向端部部分挤压过多的粘合剂。
然而,在挤压过多粘合剂的步骤中,当树脂管在树脂管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暂时固定在整个圆周上时,过多的粘合剂不能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移除并且从而淤滞(存留)在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因此,粘合剂淤滞的部分的厚度增加或者相对于另一个部分的导热率发生变化,并且因此存在这样的风险,即,淤滞有粘合剂的部分致使产生不恰当的固定。为此,可以优选地切除暂时固定部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中,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缩短了可用作定影构件的生成结构的净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所述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能够从树脂管和弹性材料之间适当地挤压过多的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构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粘合剂涂覆弹性材料的外周面;第二步骤,将树脂管从外部装配在涂覆有粘合剂的弹性材料周围;第三步骤,通过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加热树脂管而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第四步骤,通过除了树脂管的一周向部分之外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加热树脂管而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第五步骤,从树脂管的所述纵向端部部分至树脂管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挤出位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的过多的粘合剂;和第六步骤,通过加热位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的粘合剂而将树脂管固定到弹性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包括:涂覆装置,用于使用粘合剂涂覆弹性材料的外周面;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用于将树脂管从外部装配在由涂覆装置用粘合剂涂覆的弹性材料周围;用于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加热树脂管,以便在所述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用于除了树脂管的一周向部分之外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加热树脂管,以便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树脂管暂时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用于从树脂管的纵向端部部分至树脂管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挤出位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的过多的粘合剂;和用于加热位于弹性材料和树脂管之间的粘合剂,用于将树脂管固定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
当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图解实施例1中含氟树脂管和弹性层没有结合的部分以及含氟树脂管和弹性层结合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中的部分(a)和(b)是图解了定影带(或者加压带)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解了作为示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解了弹性层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PFA管涂层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7中的部分(a)至(i)是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PFA管覆盖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图解了在实施例1中在挤压步骤之后的PFA管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图解了在实施例1中的铆接工具头(caulking bit)的示意图;
图10是图解了在比较示例1中的铆接工具头的示意图;
图11是图解了在比较示例1中在挤压步骤之后的PFA管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铆接工具头的示意图;
图13是图解了在实施例2中在挤压步骤之后的PFA管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根据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顺便提及,尽管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却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内能够做出多种修改。
【实施例1】
(1)成像设备
图3是示出了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成像设备1是电子照相类型的激光打印机并且包括作为用于承载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以预定圆周速度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2,使得感光鼓2的外表面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势。感光鼓2的均匀充电表面通过激光扫描仪(光学装置)4暴露于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5。结果,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激光的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通过显影装置6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处被相继转印到记录材料(片材)S上,所述记录材料S被引入到作为位于感光鼓2和转印辊7之间的接触部分的转印部分中。
记录材料S的片材堆叠并且容纳在片材供给盒9中,所述片材供给盒9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下部。在预定的片材供给时刻,当驱动片材供给辊10时,片材供给盒9中的记录材料S的片材被分离并且逐一供给,然后,被分离并且供给的记录材料S通过运送通道10a以抵达对准辊对11。对准辊对11接收记录材料S的前缘部分,以便纠正记录材料S的倾斜运动。记录材料S与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被送至转印部分,以便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部分抵达转印部分的时刻与记录材料S的前缘部分也正好抵达转印部分的时刻一致。
经过转印部分的记录材料S与感光鼓2的表面分离,并且然后被运送到图像定影装置A中。通过定影装置A,记录材料S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施加热量和压力的条件下被定影为记录材料表面上的定影图像。然后,记录材料S通过运送通道10b,并且然后被排放辊对12排放并且放置在排放托盘13上,所述排放辊对12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上部。此外,通过清洁装置8移除诸如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残留沉积物质来清洁在与记录材料分离之后的感光鼓2的表面,从而重复进行成像。
(2)定影装置A
图4是示出了定影装置A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图解。定影装置A是双带类型并且是电磁感应加热类型。
在此,针对定影装置A和构成定影装置A的构件,纵向方向指的是在记录材料运送通道的平面中的、与垂直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的方向平行的方向。针对定影装置,前(侧部或者表面)指的是在记录材料引入侧中的侧部或者表面。左和右指的是当从定影装置的前侧观察时的左和右。带的宽度指的是带相对于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即,带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尺寸。记录材料的宽度指的是记录材料相对于在记录材料平面中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此外,上游和下游指的是相对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定影装置A包括定影带(加热构件)20和加压带(加压构件)30,在所述定影带20和所述加压带30之间形成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加热并且加压正在被夹持和运送的记录材料。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二者皆是挠性环形带。
将在(3)中稍后具体描述定影带20的结构。定影带20围绕张紧辊51和定影辊52以及向下的定影垫53延伸和伸展,所述张紧辊51和定影辊52作为带伸展构件设置成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开,所述向下定影垫53作为第一感光鼓设置在辊51和52之间。张紧辊51和定影辊52均被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定影装置壳体(未示出)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定影垫53被支撑且布置在定影装置壳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
张紧辊51是铁制中空辊,其外径为20mm,内径为18mm,厚度为1mm并且向定影带20提供张力。
定影辊52是弹性辊,其具有较高的滑动性能,通过在外径为20mm,内径为18mm且厚度为1mm的铁合金制的中空芯部金属上形成作为弹性层的硅酮橡胶弹性层来制备所述定影辊52。定影辊52用作传动辊,从驱动源(电动机)M经由未示出的传动齿轮系将驱动力输入到所述传动辊中,从而以预定速度沿着箭头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所述定影辊。
通过使得定影辊52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弹性层,能够将输入到定影辊52中的驱动力满意地传递到定影带20,并且同时,能够形成定影夹持部,以保证记录材料S与定影带20分离的性能。按照JIS-A硬度,硅酮橡胶的硬度为15度。硅酮橡胶弹性层还有效地缩短了变热时间,这是因为减小了传导到内侧的热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在电铸成型镍的底层上设置30μm厚的含氟树脂材料的PFA管作为表面分型层来制备加压带30。在图4中,加压带30位于定影带20下方并且以以下方式布置。即,加压带30围绕张紧辊54和加压辊55以及向上的定影带56延伸且伸展,所述张紧辊54和加压辊55作为带伸展构件设置成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开,所述向上定影带56作为第二感光鼓设置在辊54和55之间。张紧辊54和加压辊55均被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定影装置壳体(未示出)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
通过在铁合金制的中空芯部金属上形成硅酮海绵层来制备张紧辊54,所述硅酮海绵层用于通过减小导热率来减小从加压带30导热的程度,所述铁合金制中空芯部金属的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且厚度为2mm。张紧辊54向加压带30提供张力。加压辊55为具有较低滑动性能的铁合金制中空刚性辊,其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且厚度为2mm。加压垫56被支撑并且布置在定影装置壳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
此外,为了形成作为位于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之间的图像加热部分的定影夹持部60,加压机构(未示出)以预定压力沿着箭头F的方向在加压辊55的旋转轴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中的每一个处将加压辊55朝向定影辊52按压。
而且,为了获得较宽的定影夹持部60而同时又没有扩大定影装置的尺寸,应用加压垫56。即,定影垫53将定影带20压向加压带30,并且同时,加压垫56将加压带30压向定影带20。加压机构(未示出)以预定压力沿着箭头G方向将加压垫56压向定影垫53。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在定影垫53和加压垫56之间相互按压接触,以便相对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形成宽定影夹持部60。
定影垫53包括垫基底和可滑动片(低摩擦片)58,所述可滑动片58接触定影带内表面。加压垫56包括垫基底和可滑动片59,所述可滑动片59接触加压带内表面。这是因为在带底层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垫在带的内周面上滑动的部分的磨损(磨耗)量较大。通过将可滑动片58和59中的每一个插置在带和垫基底之间,能够防止垫磨损并且还能够减小滑动阻力,并且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带行进性能和良好的带耐用性。
作为用于定影带20的加热装置,应用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热源(感应加热构件,激励线圈),其具有高能量效率。作为热源的感应加热构件57设置成与定影带20的上侧带部分的外表面相对且间隔开一小间隙。
感应加热构件57由感应线圈57a、激励芯部57b和线圈保持件57c构成,所述线圈保持件57c用于保持线圈和芯部。感应线圈57a通过使用利兹线而卷绕成伸长的环形和扁平状,并且设置在激励芯部57b中,激励芯部57b形成为向感应线圈57a的中央部分和端部部分突出的向下E状。通过使用具有高导磁率和低残余磁通密度的诸如铁氧体或者透磁合金的材料形成激励芯部,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感应线圈57a和激励芯部57b的损耗,以便能够有效加热定影带20。
定影操作如下。控制电路部分63至少在实施成像期间驱动电动机M。而且,高频电流从激励电路64通过感应加热构件57的感应线圈57a。
通过驱动电动机M,旋转驱动定影辊52。结果,以与定影辊52相同的方向旋转驱动定影带20。定影带20的圆周速度略微慢于从成像部分运送的记录材料(片材)S的运送速度,从而在定影夹持部60的记录材料进入侧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环路。在这个实施例中,定影带20的圆周速度为300mm/sec,以便能够以70张/分的速率在A4纸上形成全色图像。
因在定影夹持部60处与定影带20的摩擦力而通过定影带20的旋转使得加压带30旋转。在此,通过应用通过将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夹持在辊对52和55之间而运送定影夹持部60的最下游部分的构造,能够防止带发生滑动。定影夹持部60的最下游部分是在定影夹持部60处的压力分布(相对于记录材料运送方向)最大的部分。
另一方面,通过使得高频电流从激励电路54通过感应加热构件57的感应线圈57a,定影带20的金属层因感应加热而产生热量,以便加热定影带20。通过诸如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元件62来检测定影带20的表面温度。与由温度检测元件62检测到的定影带20的温度相关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电路部分63中。控制电路部分63控制从激励电路64供应到感应线圈57a的电能,以便将从温度检测元件62输入的温度信息保持在预定定影温度,从而将带20的温度控制在预定的定影温度。
在定影带20被驱动旋转并且升高到待温控的预定定影温度的状态中,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S被运送到位于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之间的定影夹持部60中。在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表面朝向定影带20的情况下引入记录材料S。然后,记录材料S在定影带20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处紧密接触定影带20的外周面的同时,被夹持并且运送通过定影夹持部60,以便从定影带20向记录材料S供应热量和压力,从而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
而且,定影带20中的定影辊52为具有橡胶层的弹性辊,加压带30中的加压辊55为铁合金制成的刚性辊,因此在位于定影带20和加压带30之间的定影夹持部60的出口处定影辊52的变形程度较大。结果,定影带20也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使得承载有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因其自身弹性与定影带20弯曲分离开。在定影夹持部出口处,设置有分离辅助爪构件61。
(3)定影带20
图2中的部分(a)示出了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定影构件的定影带20的层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而图2中的部分(b)是图解了构成层的分层方式的示意图。定影带20包括:基础材料(筒状基底)21;设置在基础材料21的内周面上的内表面可滑动层25;底漆层(粘合剂层)26,用所述底漆层26覆盖基础材料21的外周表面;弹性材料(筒状弹性材料)22,所述弹性材料22设置在底漆层26上;和作为表面层(调色剂分型层24)的树脂管,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为含氟树脂管。通过粘合剂层23将树脂管24固定到弹性层22的周面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定影带20是具有上述6个层的分层复合层构件,并且是薄定影构件,所述薄定影构件整体具有挠性和较低的热容量。而且,定影带20在其自由状态中保持大体筒状。将在下文详细解释相应的构成层。
(3-1)基础材料21
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通过上述感应加热构件57加热基础材料21,用于定影带20的基础材料21形成为SUS合金、镍、铁、磁性不锈钢、钴镍合金等的金属层。在这个实施例中,内径为55mm且厚度为65μm的电铸成型镍带用作基础材料21。
基础材料21的厚度可以优选地为1-300μm。当基础材料21的厚度小于1μm时,刚性较低,并且因此难以承受大量片材的耐用性测试。此外,当基础材料21的厚度超过300μm时,刚性变得过高,并且抗挠性降低,使得将生成的带用作可旋转带构件是不可行的。基础材料21的厚度可以优选地为20μm至100μm。
(3-2)内表面可滑动层25
作为用于内表面可滑动层25的材料,诸如具有高耐用性和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树脂的树脂材料是适当的。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在有机极性溶剂中的反应获得的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或者其与基本等分子量的芳香族二胺的衍生物施加到基础材料21的内表面上。此后,通过脱水环化反应干燥并且加热溶液以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层,从而制备内表面可滑动层25。
(3-3)弹性层22
在基础材料21的外周面上,经由底漆层26设置弹性层22。作为用于弹性层22的材料,能够使用已知的弹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硅酮橡胶、含氟橡胶等。
弹性层22的厚度可优选地为100μm或者更大,从而防止因记录材料S的不平整部导致的不均匀的光泽度,或者防止定影带的加热表面在打印图像的情况中不能跟随不平整部的故障。
当弹性层22的厚度小于100μm时,不能容易地实现弹性层22作为弹性构件的功能,因此定影期间的压力分布变得不均匀,使得尤其在全色图像定影期间,不能充分热定影间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以致使在定影图像上出现不均匀的光泽度。此外,由于不充分的熔化,调色剂的色彩混合性能降低,使得不能获得高清晰度的全色图像,从而是不优选的。在这个实施例中,硅酮橡胶用作用于弹性层22的材料,并且弹性层22的JIS-A硬度为6度,导热率为0.8W/mk并且厚度为450μm。
将参照图5描述弹性层22的涂覆方法。
图5示出了通过涂覆装置形成作为弹性层22的硅酮橡胶层的涂覆步骤的示例,并且是图解使用所谓的环涂(方法)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涂覆装置中,将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充入缸泵41中,在所述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中混合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和填充物。然后,从缸泵41将合成物加压供给至环状涂覆头42,以便将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从设置在环状涂覆头42内部的涂覆液体供应喷嘴(未示出)施加到筒状基底21(25,21,26)的周面上。事先通过已知方法对筒状基底21的周面进行了底漆处理。
在涂覆装置中,通过固定的涂覆头保持部分43保持涂覆头42。然后,通过电动机M1驱动缸泵41,以便将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经由管44加压供给到涂覆头42。
将筒状基底21(确切地为由层25、21、26、22、23和24构成的结构)从外部装配在由芯部金属保持工具(夹具)45保持的筒状芯部金属周围并且保持在所述筒状芯部金属周围。芯部金属保持工具45由涂覆台46保持,使得其轴线是水平的,并且因此能够水平运动。环状涂覆头42共轴地从外部装配在筒状基底21周围。电动机M2使得涂覆台46以预定速度沿着芯部金属保持工具45的水平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与通过使得筒状基底21沿着图5中的右侧方向运动(往复运动)而由涂覆头42实施涂覆的同时,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的涂覆膜(层)22a能够成筒状形成在筒状基底21的周面上。
涂覆膜22a的厚度能够由涂覆液体供应喷嘴和筒状基底21之间的空隙、硅酮橡胶合成物的供应(供给)速度、筒状基底21的运动速度等来控制。
通过诸如电炉的加热装置将在(形成在筒状基底21上的)底漆层26上形成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层22b加热一特定时间,以发生交联反应,从而能够形成硅酮橡胶弹性层22。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电炉中在200℃将硅酮橡胶合成物层22a加热30分钟。
(3-4)粘合剂层23
用于将作为表面层24的含氟树脂管固定在作为弹性层22的固化硅酮橡胶层上的粘合剂层23以1-10μm的厚度均匀施加到弹性层22的表面上(粘合剂涂覆步骤,在所述粘合剂涂覆步骤中,筒状弹性层的外周表面涂覆粘合剂)。在这个实施例中,由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的固化材料构成粘合剂23。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包含混合有自粘合成分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
具体地,加成固化类型的硅酮橡胶粘合剂23包含具有由乙烯基代表的不饱和烃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氢有机聚硅氧烷和作为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加成反应使得粘合剂23固化(硬化)。作为这种粘合剂23,能够使用已知粘合剂。在这个实施例中,以大约5μm的厚度均匀施加粘合剂层。
(3-5)含氟树脂管24
作为定影构件的表面层(调色剂分型层),从模制性能和调色剂分型性能的角度来看,使用由挤压成型形成的含氟树脂管24。
作为含氟树脂材料,适当地使用耐热性卓越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PFA管)。
通过挤压成型形成所用的PFA管。PFA的原始材料的共聚反应的类型并不受具体限制,而是可以包括例如:无规共聚、嵌段共聚、接枝共聚等。
此外,并不具体限制作为PFA的原始材料的四氟乙烯树脂(TFE)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的内含物摩尔比。例如,TFE/PAVE的内含物摩尔比可以适当地为94/6至99/1。
作为其它含氟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FEP)、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这些含氟树脂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者以两个或者多个种类的组合使用。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通过挤压成型获得的PFA管。管的厚度为50μm。管的内径略微小于弹性层22的外径且为52mm。管的内表面已经进行氨处理,从而提高粘合性能。
(3-6)含氟树脂管覆盖步骤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这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使得作为表面层的PFA管24膨胀并且用PFA管24覆盖粘合剂层23(在用含氟树脂管24覆盖已涂覆有粘合剂23的筒状弹性层22的步骤中的膨胀覆盖方法)。图6是示出了用于通过膨胀覆盖方法用PFA管24覆盖基础材料21的装置(设备)的外观的示意图,硅酮橡胶层22层压在所述基础材料21上。在这种装置中,在芯部N(图2的部分(b))上,设置有基础材料W(25、21、26、22、23),并且然后用PFA管24覆盖基础材料W,所述PFA管24根据膨胀覆盖方法布置在管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处。将参照图7描述膨胀覆盖方法的流程。
(a)管插入
通过使用外部装配机构将PFA管24布置在(插入到)金属制的管膨胀模具K内部中,所述管膨胀模具K具有大于基础材料W(图2中的部分(b)的外径的内径,所述基础材料W包括作为弹性层22的硅酮橡胶层。
(b)保持在端部部分处
在端部部分处,通过保持构件(保持工具或者夹持工具)Fu和Fl保持布置在膨胀模具K内部的PFA管24。具体地,通过保持构件Fu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保持所述管24并且通过保持构件Fl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保持所述管24。
(c)真空膨胀
接下来,通过运动机构(缩短机构),相对于纵向方向使得PFA管缩短(挠曲)事先获得的预定长度。具体地,运动机构使得处于PFA保持状态中的保持构件Fu和Fl朝向彼此运动,使得两个保持构件Fu和Fl之间的距离减小预定量。
此后,PFA管24的外表面和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间隔)的一部分处于真空状态(相对于环境压力的负压状态)。在真空状态(5kPa)中,PFA管24沿着径向方向膨胀,使得PFA管24的外表面紧密接触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
(d)插入基础材料W
在芯部N上,通过外部装配机构设置(从外部装配)基础材料W(25、21、26、22、23),并且然后将生成的结构插入到膨胀模具K中,PFA管24在所述膨胀模具K内部膨胀。事先用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均匀地施加(涂覆)到硅酮橡胶层22的表面。
当内径处于能够顺畅地插入基础材料W的范围中时并不具体限制膨胀模具K的内径。
(e)真空消除和伸长
在将基础材料W布置在膨胀模具K中之后,将PFA管24的外表面和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部分中的真空状态(相对于环境压力的负压的状态)消除(移除)。通过消除真空状态,PFA管24的增加的直径减小至与包括硅酮橡胶层23的基础材料W的外径相同的直径,使得PFA管24和硅酮橡胶层22的表面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它们的表面经由粘合剂层23紧密接触。
接下来,通过伸长机构使得PFA管24伸长预定的伸长率(百分比)(含氟树脂管沿着纵向方向的伸长率)。具体地,伸长机构使得处于PFA管保持状态中的保持构件Fu和Fl离开彼此运动,使得保持构件Fu和Fl之间的距离增加一位置距离。
当PFA管24伸长时,布置在PFA树脂管24和硅酮橡胶层22之间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实施润滑剂的功能,以便PFA管24能够顺畅地伸长。
在这个实施例中的PFA管的纵向伸长率为6%(根据含氟树脂管的全长,筒状弹性层覆盖有所述含氟树脂管)。通过使得PFA管24沿着纵向方向伸长,PFA管24不易于在其上产生褶皱,从而获得了具有高耐用性的定影带。
上述步骤(a)至(e)构成了含氟树脂(材料)覆盖步骤。
(f)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之间的铆接步骤(暂时固定步骤)
在这个步骤中,弹性层22和PFA管24在平行的纵向端部部分处结合(暂时固定),从而维持PFA管24的纵向伸长并且还防止PFA管24在稍后描述的加热步骤(h)中沿着纵向方向收缩。尽管将稍后在(3-7)中描述细节,通过包含加热器的铆接工具头(加热机构)在PFA管24的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PFA管24,以便通过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将弹性层22和PFA管24局部结合。PFA管24的至少纵向端部部分的铆接部分(暂时固定部分)构成为使得待结合弹性层22的多个部分和不结合弹性层22的多个部分交替设置。
(g)挤压步骤
在弹性层22和PFA管24之间,存在有并不有助于结合的过多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和管覆盖期间携带(包含)的空气。本步骤是挤压(移除)过多粘合剂和空气的步骤。
从膨胀模具K中取出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环(状)构件(挤压机构)R从外部装配在PFA管24周围,所述环(状)构件R的内径略微大于基础材料W的外径,基础材料W覆盖有所述PFA管24。然后,环构件R从PFA管的上端部分滑至下端部分,基础材料W覆盖有所述PFA管。环构件R在其内周面处设置有多个空气喷嘴孔,并且同时,从这些喷嘴孔朝向PFA管24的表面喷射空气(以0.5MPa的空气压力)。相对于指向PFA管24的中心的径向方向喷射空气。即,环构件R在喷射空气的同时沿着纵向方向运动。
结果,存在于弹性层22和PFA管24之间的并不有助于结合的过多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和在管覆盖期间携带的空气被挤出(移除)(挤压涂覆的粘合剂的步骤)。
作为挤压方法,除了使用空气压力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喷射液体或者半固体。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膨胀和收缩环来实施挤压,所述膨胀和收缩环的直径小于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的外径。
(h)加热(处理)
在挤压步骤之后,通过实施加热(在作为加热机构的电炉中以150℃加热20分钟),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整体固化。结果,PFA管24和弹性层22经由固化粘合剂23固定在整个区域上(粘合剂固化步骤)。
(i)切割和研磨
在加热之后,通过切割机构在基础材料W的端部部分处以预定长度切割基础材料W(25、21、26、22、23、24)。具体地,切割机构切割基础材料W,以便从基础材料W切除树脂管的纵向端部部分,即,弹性层22和PFA管24暂时固定的区域。此后,研磨切割表面,以便完成定影带20。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制造步骤,完成定影带20的制造处理。
(3-7)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之间的端部部分结合方法
在图7中的上述真空消除和伸长步骤(e)之后的基础材料W的PFA管24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PFA管24沿着纵向方向伸长6%并且硅酮橡胶层22经由粘合剂23覆盖有PFA管24,因此用于使得PFA管24的长度恢复到原始长度的力施加在PFA管24上。
为了保持这种力,弹性层22和PFA管24仅仅在端部部分处结合。端部部分中的每一个均是处于距离结构的边缘大约50mm的范围内的部分,在所述结构中,弹性层22覆盖有PFA管24并且在后续步骤(i)中切除所述端部部分。
并不有助于结合的过多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和在管覆盖期间携带的空气存在于(位于)弹性层22和PFA管24之间,并且然后在挤压步骤(g)中挤出。
图1是示出了在由环(状)构件(挤压环)R实施挤压期间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的下端部分(管24的在待挤出粘合剂的一侧中的纵向端部部分)的示意图。相对于垂直于PFA管24的圆周方向的方向从挤压环R朝向PFA管喷射(喷出)空气(空气压力:0.5MPa),并且同时,挤压环R沿着纵向方向从PFA管24的上端部分运动到下端部分。结果,挤出并不有助于结合的过多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和在覆盖期间携带的空气。
在PFA管24的下端部分处,通过铆接步骤(f),部分(非结合部分)b和部分(结合部分)a相对于圆周方向是连续的,在部分b处,PFA管24没有(经由粘合剂23)结合到弹性层22上,在部分a处,PFA管24结合到弹性层22上。即,在铆接步骤(f)中,沿着圆周方向交替设置结合部分a和非结合部分b。
如图1所示,相对于PFA管24的纵向方向从上端部分至下端部分挤压PFA管24。因此,从位于下端部分处的弹性层和PFA管24没有结合的非结合部分b挤出并不有助于结合的过多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粘合剂23和在覆盖期间携带的空气。在挤压方向是从下端部至上端部的情况中,非结合部分b和结合部分a设置在相对于圆周方向的上端部分处。此外,在挤压开始端部部分处(在从上端部分至下端部分实施挤压的情况中的上端部分处),也可以在整个圆周区域或者没有实施结合(厚度固定)的部分上实施结合(暂时固定)。
图8是示出了在图7中的挤压步骤(g)之后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在结合(结合的)部分a处,无法挤出的粘合剂和空气将保持突出形状。当无法挤出的粘合剂和空气保持在PFA管24内部时,只有所述部分具有较大的厚度或者导热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能用于产品的部分。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长度为420mm的基础材料21,并且用作为弹性层22的硅酮橡胶层涂覆基础材料21的涂覆操作开始的位置距离基础材料21的边缘8mm。此外,用作为弹性层22的硅酮橡胶层涂覆基础材料21的涂覆操作结束的位置与基础材料21的涂覆开始侧中的边缘相反的另一个边缘相距8mm。没有用硅酮橡胶层22涂覆基础材料21的整个区域的原因在于,当相对于整个区域实施涂覆时,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硅酮橡胶运动且进入基础材料21的内部并且从而不能将芯部N插入到基础材料21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定影带20的长度为368mm。在端部部分处(在所述端部部分处要切割筒状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切割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21之后,在基础材料21的每个边缘处将基础材料21研磨1mm。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切割位置与基础材料21的每个边缘相距25mm。在每个切割区域处,弹性层22的长度为17mm,并且在该范围中,通过粘合剂23将PFA管24结合到弹性层22上。
包含有加热器的铆接工具头H1在接触PFA管24的部分(弹性层22和PFA管24待结合的部分)处的高度为6mm。此外,旨在确保1mm的高度作为边缘,因此可以优选地将不能挤出的粘合剂和空气的高度抑制在10mm的范围内。
将参照图9描述沿着圆周方向在弹性层22和PFA管24之间产生非结合部分b和结合部分a的方法。图9是用于图解铆接步骤的示意性俯视图。铆接工具头H1具有弧形部分c,使得PFA管24遵循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弧形部分c在其中央部分处设置有切除部分d,并且切除部分d的宽度为H1K。铆接工具头H1从PFA管24的外侧运动,以便夹持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当PFA管24被夹持时,存在这样的部分e,在所述部分e处,铆接工具头H1没有接触PFA管24,并且部分e的宽度为H1n。
弹性层22和PFA管24结合的结合部分a的宽度为H1w。在这个实施例中,H1k为15.0mm,H1n为18.5mm并且H1w为大约27mm。铆接工具头H1接触PFA管24的部分的高度为6mm。根据结合部分a的该高度和宽度H1w,一个结合部分a的结合面积为大约162mm2。沿着PFA管24的圆周方向设有4个结合部分a,因此在下端部分处的总结合面积为648mm2
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在上端部分处结合弹性层22和PFA管24的铆接工具头,使用与在下端部分处用于结合的铆接工具头相同的铆接工具头H1。因此,上端部分处的总结合面积也为大约648mm2
在膨胀覆盖期间PFA管24的纵向伸长率为6%,但是没有消除(破坏)铆接状态。在挤压步骤之后,当测量具有突出形状并且可用于被挤出的粘合剂和空气的高度(在下文中,称作“残余粘合剂高度”)Sh1时,残余粘合剂高度Sh1最大大约为9mm。然而,该部分在下端部分处位于切割位置下方(朝向下边缘)2mm处,因此不会对定影带20的产品区域产生不利影响。
(4)比较示例1中的弹性层22和PFA管24之间的端部部分结合方法
在比较示例1中,使用铆接工具头H2,所述铆接工具头H2在其弧形部分的中央部分处没有设置切除部分并且能够在PFA管24的整个圆周上覆盖(夹持)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其它构造与在这个实施例(实施例1)中的构造相同。
图10是用于图解了铆接步骤的示意性俯视图。铆接工具头H2具有弧形部分c,使得PFA管24遵循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与铆接工具头H1不同,弧形部分c在其中央部分处没有设置切除部分。铆接工具头H2从PFA管24的外侧运动,以便夹持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当夹持PFA管24时,铆接工具头H2通过整个圆周接触PFA管24。
弹性层22和PFA管24结合的结合部分的宽度为H2w。在比较示例1中,H2w大约为176mm。铆接工具头H2接触PFA管24的部分的高度为6mm。根据结合部分的该高度和宽度H2w,结合部分的结合面积为大约1056mm2
在比较示例1中,作为用于在上端部分处结合弹性层22和PFA管24的铆接工具头,使用与用于在下端部分处结合的铆接工具头相同的铆接工具头H2。因此,在上端部分处的总结合面积也为大约1056mm2
在膨胀覆盖期间PFA管24的纵向伸长率为6%,但是没有消除(破坏)铆接状态。图11是示出了在挤压步骤之后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当测量残余粘合剂高度Sh2时,残余粘合剂高度Sh1最大为大约14mm,并且该部分在下端部分处位于切割位置上方(朝向纵向中央部分)3mm处,因此对定影带20的产品区域产生不利影响。当不能挤出的粘合剂和空气位于产品区域中时,产品区域的厚度变大,使得定影带20不能稳定地旋转。此外,导热率发生变化并且因此定影带20不能用作产品。
(5)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之间的端部部分结合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差异对定影带20的影响
在表格1中总结了实施例1和比较示例1之间用于将含氟树脂管24结合到弹性层22上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差异对定影带20造成的影响。
表格1
*1:“CE1”代表比较示例1。
*2:“BPW”代表结合部分宽度(mm)。
*3:“BP”代表结合部分。“4”示出了相对于圆周方向设置4个结合部分。“ALL”示出了铆接工具头在整个圆周上接触PFA管。
*4:“CBH”代表铆接工具头高度(mm)。
*5:“CA”代表在上端和下端部分处的总接触面积(mm2)。
*6:“RAH”代表残余粘合剂高度的最大值(mm)。
*7:“IC”代表困难。“NO”示出了不存在困难。“RAP”示出了在产品区域中存在保留的粘合剂部分。
从上述结果,发现该实施例(实施例1)与比较示例1相比能够减小缺陷产品率。
【实施例2】
将描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那些构成元件构造相同的构成元件(构件)用与实施例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详细描述。在这个实施例中,实施例1中的定影带制造方法应用于加压带制造方法。
(1)加压带30
在这个实施例中,针对作为定影装置的另一个定影构件的加压带30的层结构,应用与定影带20的层结构相同的层结构。即,与图2中示出的定影带20的层结构类似。加压带30的层结构包括基础材料21、弹性层22、粘合剂层23、树脂管(含氟树脂管)24等。然而,基础材料21、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中的每一个改变成由优化材料形成的层或者与用于加压带30的构件一样的构件。
(1-1)基础材料21
作为用于加压带30的基础材料21,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内径为55mm且厚度为50μm的电铸成型镍带。与在定影带20中类似,基础材料21的厚度可以优选地为1-300μm。当基础材料21的厚度小于1μm时,刚性降低,并且因此难以承受大量片材的耐用性测试。此外,当基础材料21的厚度超过300μm时,刚性变得过高,抗挠性减低,使得将生成的带用作可旋转带构件是不可行的。
(1-2)弹性层22和弹性层22的制造方法
在基础材料21的外周面上,经由底漆层26设置弹性层22。作为用于弹性层22的材料,能够使用已知的弹性材料。例如,硅酮橡胶、含氟橡胶等。在这个实施例中,硅酮橡胶用作用于弹性层22的材料,并且弹性层22的JIS-A硬度为21度,导热率为0.4W/mk且厚度为350μm。作为涂覆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使用所谓的环涂(方法)。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形成硅酮橡胶层22的步骤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如下。即,不同之处仅仅为充入缸泵41(图5)中的混合有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和填充物的加成固化类型硅酮橡胶合成物、以及基础材料21与施加(涂覆)同步沿着图5中的右侧方向以特定速度运动的运动速度。
(1-3)粘合剂层23
在这个实施例中粘合剂层23与实施例1中的粘合剂层相同。
(1-4)含氟树脂管24和含氟树脂管覆盖方法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通过挤压成型获得的PFA管24。管的厚度为40μm。管的内径小于弹性层22的外径,为54mm。管的内表面已经进行了氨处理,从而提高粘合剂性能。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的PFA管24是热收缩类型(其中,当在150℃将PFA管24加热20分钟时全长收缩3%)。作为该覆盖方法,与实施例1中类似,使用所谓的膨胀覆盖方法。
在这个实施例中,含氟树脂管24的覆盖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使用热收缩类型PFA管24并且纵向伸长率变为3%。
(1-5)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的铆接步骤
尽管将在下文描述在这个实施例中的铆接步骤的细节,但是除了使用包含加热器的铆接工具头H4之外,铆接步骤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铆接步骤相同。
(1-6)挤压步骤、加热、切割和研磨
在这个实施例中,包括挤压步骤、加热和切割以及研磨的相应步骤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
(2)这个实施例中的弹性层22和含氟树脂管24之间的端部部分结合方法
在这个实施例中,端部部分结合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端部部分结合方法相同。参照图12,将描述铆接工具头H1和H4之间的区别。图12是用于图解了铆接步骤的示意性俯视图。铆接工具头H4设置有切除部分d,使得存在三个部分e,在所述部分e处,当铆接工具头H4从PFA管24的外侧运动以便夹持覆盖有PFA管24的基础材料W时铆接工具头H4不接触PFA管24。此外,加工铆接工具头H4,以便在铆接工具头H4接触PFA管24的部分处具有梯形构造。
图13是示出了在挤压步骤之后覆盖有PFA管的基础材料W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图。弹性层22和PFA管24结合的梯形结合部分具有大约28mm的上边H4Uw和大约41mm的下边H4Lw。铆接工具头H4接触PFA管24的部分的高度为6mm。因此,一个梯形结合部分的结合面积为大约207mm2。沿着PFA管24的圆周方向设有3个结合部分,并且因此,在下端部分处的总结合面积为大约621mm2
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在上端部分处结合弹性层22和PFA管24的铆接工具头,使用与用于在下端部分处结合的铆接工具头相同的铆接工具头H4。因此在上端部分处的总结合面积也为大约621mm2
在膨胀覆盖期间PFA管24的纵向伸长率为3%然后在加热之后的纵向伸长率为3%,但是却没有消除(破坏)铆接状态。在挤压步骤之后,当测量残余粘合剂高度Sh4时,残余粘合剂高度Sh4最大值为大约9mm。然而,该部分在下端部分处位于切割位置下方(朝向下边缘)2mm处,因此没有对加压带30的产品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从上述结果,发现这个实施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类似且能够减小缺陷产品率。
【其它实施例】
(1)在实施例1和2中,对于作为定影构件的定影带和加压带,描述了环状带构件,但是定影构件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定影构件,还可以使用辊状构件,所述辊状构件包括辊状或者具有刚性的中空辊状基底21、形成在基底的外周面上的筒状弹性层22和树脂管24,所述树脂管24覆盖在弹性层22的表面上。
(2)在定影装置A中,除了用于通过使用定影构件加热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来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或者显影剂图像)定影或者暂时定影为定影图像的装置之外,还可以包括这样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再加热定影调色剂图像来改变诸如光泽度的表面特性。
尽管已经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所陈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可以处于改进目的或者随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修改方案或者变型方案。

Claims (18)

1.一种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骤,用粘合剂涂覆弹性材料的外周面;
第二步骤,将树脂管从外部装配在涂覆有所述粘合剂的所述弹性材料周围;
第三步骤,通过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而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
第四步骤,通过除了所述树脂管的一周向部分之外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而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
第五步骤,沿着从所述树脂管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至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的方向从所述弹性材料和所述树脂管之间挤出过多的粘合剂;和
第六步骤,通过加热位于所述弹性材料和所述树脂管之间的粘合剂而将所述树脂管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还包括使得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从外部装配在所述弹性材料周围的所述树脂管沿着纵向方向伸长的步骤,
其中,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以便在所述第三步骤和所述第四步骤中保持所述树脂管沿着所述纵向方向伸长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保持工具将所述树脂管保持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的步骤;
通过第二保持工具将所述树脂管保持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的步骤;和
在所述伸长步骤之前减小保持所述树脂管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工具之间的距离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中,并行实施所述第三步骤和所述第四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所述树脂管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相对于圆周方向交替形成多个待加热的部分和多个不被加热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在相对于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六步骤之后,切除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的区域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管是含氟树脂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含氟树脂管是PFA管。
10.一种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包括:
涂覆装置,所述涂覆装置用于利用粘合剂涂覆弹性材料的外周面;
用于将树脂管从外部装配在通过所述涂覆装置用所述粘合剂涂覆的所述弹性材料周围的机构;
用于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以便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
用于除了所述树脂管的一周向部分之外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以便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
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用于沿着从所述树脂管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至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的方向从所述弹性材料和所述树脂管之间挤出过多的粘合剂;和
用于加热位于所述弹性材料和所述树脂管之间的所述粘合剂,以便将所述树脂管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的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还包括伸长机构,所述伸长机构用于使得从外部装配在所述弹性材料周围的所述树脂管沿着纵向方向伸长,
其中,所述伸长机构保持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当所述树脂管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和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时,所述树脂管沿着所述纵向方向伸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还包括:
第一保持工具,用于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保持所述树脂管;
第二保持工具,用于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保持所述树脂管;和
用于在所述树脂管沿着所述纵向方向伸长之前减小保持所述树脂管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保持工具之间的距离的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中,并行实施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和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中,当在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时,在所述树脂管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相对于圆周方向交替形成多个待加热的部分和多个不被加热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中,当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将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时,在相对于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加热所述树脂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还包括切除机构,所述切除机构用于在将所述树脂管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之后切除所述树脂管暂时固定到所述弹性材料上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中,所述树脂管是含氟树脂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构件制造设备,其中,所述含氟树脂管是PFA管。
CN201310519868.8A 2012-10-29 2013-10-29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Active CN103792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7944 2012-10-29
JP2012-237944 2012-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2819A CN103792819A (zh) 2014-05-14
CN103792819B true CN103792819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54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9868.8A Active CN103792819B (zh) 2012-10-29 2013-10-29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110411B2 (zh)
JP (1) JP6238662B2 (zh)
CN (1) CN103792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371B2 (ja) 2012-08-02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177055B2 (ja) 2012-10-29 2017-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塗工方法、定着部材の製造装置、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041623B2 (ja) 2012-10-29 2016-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9533B2 (ja) 2013-08-30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18810A1 (ja) 2014-02-05 2015-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47035A1 (en) * 2015-11-20 2017-05-25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hinge device
US9891565B1 (en) 2016-07-28 2018-0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mber,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87193B2 (ja) 2018-07-10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207994B2 (ja) 2018-12-26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加熱定着装置、及び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7163220B2 (ja) * 2019-03-01 202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加圧部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6360A (ja) * 2000-07-19 2002-02-05 Nitto Kogyo Co Ltd フッ素樹脂製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76290A (ja) * 2003-03-13 2004-10-07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フッ素樹脂被覆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ッ素樹脂被覆ローラ
JP200523876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Canon Inc 基材へのチューブの被覆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定着ベルト
CN101743518A (zh) * 2007-07-20 2010-06-1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定影设备辊、定影设备挠性套、以及定影设备辊和定影设备挠性套的制造方法
JP2010143118A (ja) * 2008-12-19 2010-07-01 Canon Inc 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5212U (zh) * 1990-01-19 1991-09-27
JP3140815B2 (ja) * 1991-10-29 2001-03-05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ローラ製造装置
US6875164B1 (en) * 2003-10-20 2005-04-05 Bmp America, Inc. High capacity leak resistant release agent delivery system for use in printer devices
JP5863488B2 (ja) 2012-02-03 2016-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端ベルト及び像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6360A (ja) * 2000-07-19 2002-02-05 Nitto Kogyo Co Ltd フッ素樹脂製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76290A (ja) * 2003-03-13 2004-10-07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フッ素樹脂被覆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ッ素樹脂被覆ローラ
JP200523876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Canon Inc 基材へのチューブの被覆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定着ベルト
CN101743518A (zh) * 2007-07-20 2010-06-1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定影设备辊、定影设备挠性套、以及定影设备辊和定影设备挠性套的制造方法
JP2010143118A (ja) * 2008-12-19 2010-07-01 Canon Inc 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2202A (ja) 2014-06-19
CN103792819A (zh) 2014-05-14
US20150309451A1 (en) 2015-10-29
US20140116611A1 (en) 2014-05-01
JP6238662B2 (ja) 2017-11-29
US9110411B2 (en) 2015-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2819B (zh)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CN103792820B (zh)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CN103792818B (zh) 定影构件制造方法和定影构件制造设备
US75709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JP587998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1273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58265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781379B2 (en) Fusing device, print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belt
CN101118407A (zh) 定影装置,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061849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081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2004198969A (ja) 定着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JP2003007438A (ja) 電磁誘導発熱体、電磁誘導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07680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4893B2 (ja) 基材へのチューブ被覆方法
JP6071424B2 (ja) 基材へのチューブ被覆方法
JP201415339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05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718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38501A (ja) 定着部材及び加圧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407666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822A (ja) 定着ベルト、磁性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94271B2 (en) Cylindrical film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2001154518A (ja) 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024A (ja) 定着用加圧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