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1673A - 带呈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呈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1673A
CN103781673A CN201280044205.9A CN201280044205A CN103781673A CN 103781673 A CN103781673 A CN 103781673A CN 201280044205 A CN201280044205 A CN 201280044205A CN 103781673 A CN103781673 A CN 103781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end section
band
fing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4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1673B (zh
Inventor
M·赛弗特
K·比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W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W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TRW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781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1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1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1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3Means for presenting the belt or part thereof to the wearer, e.g. foot-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用于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带呈送系统具有固定在汽车柱上的臂(22),其中,该臂(22)可占据供给位置(A)和停车位置(P)。臂(22)的一个端部区段(40)经由关节(42)而与固定的臂区段(36)相连接,从而所述端部区段(40)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的臂区段(36)绕枢转轴线弯折。

Description

带呈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带呈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乘员上车时将安全带的一个区段带到供给位置的带呈送器主要由双门汽车如Coupé或Cabrio已知,在所述供给位置中乘员可以容易地抓到该区段,在所述双门汽车中在B柱上的转向配件远离于前座。然而力求也在四门或五门汽车中给乘员提供该舒适性。然而在这里出现如下问题,即,在这样的汽车中B柱明显窄于在双门汽车中的情况并且出于空间原因不能使用在那里安装的直线的移动机构。为了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可以将带呈送器安装在安全带系统的高度调节器上、特别是在其滑座上。带呈送器便与高度调节器一起运动,并且不必为带呈送器在B柱上设置单独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构造一种具有固定在汽车柱上的带呈送器的系统,使得带呈送器尽管其定位在汽车柱上但在视觉上较不干扰地起作用并且不妨碍存在的安全系统。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带呈送系统实现,该带呈送系统具有带呈送器的可枢转地固定在汽车柱上的臂,其中,该臂可占据供给位置和停车位置。臂的一个端部区段经由关节而与固定的臂区段相连接,从而所述端部区段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的臂区段绕枢转轴线弯折。通过端部区段的弯折或枢转,优选在停车位置中,臂的端部区段可以更靠近于汽车侧壁或B柱的内饰板。由此不仅创造在视觉上引人注意的印象,并且例如设置在前排座椅之一的靠背中的胸部气囊或头部气囊的可能的展开不被带呈送器的臂妨碍。
臂优选可枢转地固定在用于安全带的装配在汽车柱上的高度调节器上。
优选地,端部区段从臂的枢转平面翻转开。优选地,端部区段的端部在此(近似)垂直于枢转平面地运动。臂的枢转平面在这里是指臂从停车位置到供给位置扫过的平面。该平面基本上(在忽略汽车构件弯曲的情况下)平行于汽车侧壁。在正常的在枢转时和在供给位置中被占据的位置中,端部区段处于固定的臂区段的直接的延长线中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该固定的臂区段。臂总体上可以略微弯曲,其中,臂的两个端部的定向彼此最大偏差20°。
在弯折的位置中,端部区段优选朝向汽车侧壁伸出,其中,端部区段相对于固定的臂区段在20°至50°之间弯折。枢转运动基本上垂直于固定的臂区段进行,其中,在俯视图中端部区段保留在固定的臂区段的延长线中。
优选地,所述臂的端部区段在停车位置中处于弯折的位置中,其中有利地在所有其它位置中端部区段处于正常的、不弯折的位置中。特别是在供给位置中有利的是,臂的整个长度可被充分利用。但在停车位置中臂应当尽可能地释放汽车内室中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臂的端部区段在弯折的位置中被接纳于车辆内饰板、特别是B柱内饰板的凹部中。通过端部区段和因此带呈送器的臂的一部分插入内饰板中并且有利地不突出于内饰板,带呈送器的空间需求被进一步最小化。
臂优选具有铰接区段,该铰接区段刚性地与固定的臂区段相连接并且该铰接区段在装配在汽车上的状态中固定在高度调节器上。铰接区段也具有用于将臂固定在汽车上的铰接点。有利地,安全带的转向配件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上的铰接点可用于固定。固定的臂区段优选相对于臂的枢转点刚性地铰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铰接区段上设有第一作用元件,该第一作用元件与带呈送器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并且能通过该驱动装置运动。第一作用元件可以例如通过伸出的弓架实现,其中重要的是,在第一作用元件和铰接区段的枢转点之间存在径向距离,以便第一作用元件的直线运动能转化成臂的枢转运动。
在臂上有利地设有用于使端部区段运动的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具有第二作用元件,该第二作用元件与带呈送器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并且能被该驱动装置操纵。按这种方式,端部区段的枢转可以成独立于臂的枢转运动实施。但对于这两个运动仅仅需要一个唯一的驱动装置。
所述运动机构可以例如具有传递元件,该传递元件与构成在固定的臂区段上并且在端部区段上的引导部配合作用,当传递元件运动时,该引导部引起端部区段的弯折。引导部可以例如构造成滑槽引导部或者以配合作用的斜坡或止挡部的形式构造。优选地,传递元件在驱动侧的端部上带有第二作用元件,从而可以实现从驱动装置到传递元件的直接的力传递。
有利地,驱动装置具有能直线运动的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在臂或端部区段运动时与第一和/或第二作用元件接合。
驱动元件优选构成为使得在第二和第一作用元件的运动之间设有空程。这允许臂的枢转运动和端部区段的枢转运动在时间上错开地实施。空程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作用元件和驱动元件之间的间隙或者通过在第一作用元件的调整运动的结束处的弹簧行程实现。
一种有利的实现方式例如在于,在臂从停车位置向供给位置运动时,首先操纵第二作用元件以使端部区段枢转,并且接着才操纵第一作用元件以使臂运动。同样相反,在从供给位置向停车位置枢转时首先第一作用元件以及因而臂运动,只有当臂处于停车位置中时第二作用元件才运动并且端部区段枢转到弯折的位置中。
在该运动过程中,当臂枢转时,端部区段总是处于正常位置中。只有当端部区段的枢转运动结束时,才离开停车位置,并且在到达停车位置之后,端部区段才运动到弯折的位置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臂此外具有指形件,当臂运动到供给位置中时,该指形件接纳带,其中,指形件可枢转地固定在臂的端部区段上,从而该指形件可占据折合的位置和翻转开的位置,在所述折合的位置中该指形件基本上平行于臂的端部区段,在所述翻转开的位置中指形件基本上垂直于臂的端部区段并且垂直于臂的枢转平面定向。
带的抓取和传输自然也可以按任意其它方式和形式实现。不过指形件的应用是有利的,因为该指形件可以优选垂直于臂伸出地简单地抓取并传输带。在供给过程之外,指形件也通过折合在臂中并且连同端部区段在B柱的内饰板中下沉,从而不出现用于带供应器的提高的空间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两个实施例并且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带有按照本发明的带呈送器的带呈送系统的示意性的透视图,装配在汽车B柱上的高度调节器上,其中臂处于停车位置和供给位置中;
图2示出图1中的带呈送器的臂,不仅在停车位置中、而且在供给位置中;
图3示出图1中的带呈送系统的侧视图;
图4示出图2中的臂的侧视图;
图5至9示出图2中的臂的不同视图;
图10示出在图8和9所示的臂的固定的臂区段和端部区段之间的关节的示意性的透视性的剖视图;
图11至13示出驱动元件与图1中的按照第一变型方案的带呈送器的臂配合作用的示意性的透视图;和
图14至21示出按第二变型方案的带呈送系统处于不同位置中和处于高度调节器的不同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个在轿车的安全带系统中的带呈送系统10。
安全带从在汽车B柱的内饰板12后面的未示出的带卷收器经由转向配件16延伸至内饰板12中的开口14,该转向配件固定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18上(也参见图14)。带20从那里按已知的路径延伸至固定在汽车上的固定点。
带呈送器、尤其是臂22和驱动装置24,在这里同样固定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18上。但驱动装置24也可以安装在车辆中的其它位置处。
臂22具有铰接区段26(在图2至9和11中可良好地看出),该铰接区段具有吊耳形式的铰接点28,臂22以该吊耳可转动地固定在转向配件16在滑座18上的固定点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铰接区段26整体上由一块板材冲压而成并且基本上是平坦的。
间隔盘30包围铰接点28的吊耳并且相对于转向配件16创造出运动自由度。
铰接区段26具有固定区段34,该铰接区段在该固定区段上与刚性的臂区段36如此连接,使得铰接点28处于刚性的臂区段36的纵向延伸L的延长线中。在固定区段34和铰接点28之间,铰接区段26大致C形地弯曲,以便为当臂22固定在汽车上时转向配件16创造空间。
此外,铰接区段26具有第一作用元件38,该第一作用元件的形式为向外伸出的在自由端部上带有加厚部的弓架。
在俯视图中,在固定的臂区段36沿纵向方向L的延长线中存在一个端部区段40,该端部区段经由关节42与固定的臂区段36相连接。关节42允许端部区段40从由臂限定的平面中枢转出来,所述臂在该平面中枢转。在此,端部区段的枢转轴线垂直于臂的纵向方向L。臂的枢转平面大致平行于汽车侧壁并且平行于B柱的内饰板12的面。
关节42在装配在汽车上的状态下允许端部区段40枢转到弯折的位置中(见图14),在该弯折的位置中,端部区段40相对于固定的臂区段36朝向汽车侧壁和朝向B柱的内饰板12弯折。在此,端部区段40相对于固定的臂区段36的轴线在20°至50°之间弯折。
在端部区段40上固定有能翻转开的指形件44,该指形件在停车位置P中折合并且被这样接纳于端部区段40的凹部46中,使得该指形件基本上不突出于端部区段40的轮廓。在供给位置A中,指形件44处于翻转开的位置中,在该翻转开的位置中该指形件大致成90°地从端部区段40伸出并且也垂直于枢转平面定向。
在B柱的内饰板12中构成有凹部48(例如参见图1或图15),端部区段40在弯折的位置中在停车位置P中伸进该凹部中。端部区段40的自由端部在这里完全位于凹部48中。优选地,凹部48构成为使得端部区段40的尽可能大的部分被接纳,从而它不突出于B柱内饰板12的其余部分。
在停车位置P中,臂22基本上平行于B柱及其内饰板12定向,其中,端部区段40处于弯折的位置中并且被接纳于凹部48中。指形件44折合到凹部46中。当带20对于汽车乘员来说不应被置于供给位置A中时,带呈送器的臂22总是占据该停车位置P。在正常的汽车运行中,臂22因此始终处于停车位置P中。但如果带20应被置于供给位置A中,例如因为供给运动已通过按压按钮而被要求或者例如在车门中或在汽车座椅上的适当的传感器已检测到汽车乘员上车,则首先将端部区段40从弯折的位置置于正常位置中并且然后使指形件44翻转到翻转开的位置中。
接着使整个臂22围绕铰接点28枢转,在图中相应地向右,其中,指形件44贴靠到在停车位置中延伸到臂22上方的带20上并且带动该带,因为指形件44大致垂直于带走向定向(参见图3)。臂22枢转直至供给位置A中(在该实例中相对于停车位置P约65°),带20在那里处于它可以被汽车乘员舒适地抓到的位置中,以便该汽车乘员可以用带绑紧。
一识别出汽车乘员的绑紧(例如通过检测插舌插入带锁中)或者也通过按压按钮,臂22就重新返回其停车位置P中。当臂22已经到达停车位置P时,在臂的枢转运动结束之后将指形件44调整到折合的姿态中并且接着使端部区段40移动到弯折的位置中,从而它重新被接纳在凹部48中。
臂22的、端部区段40的和指形件44的运动通过驱动装置24和适当的机构实现,这在下文中描述。
图6至10示出一个用于使端部区段40运动并且使指形件44翻转开和折合的运动机构50。图8和9从下侧、亦即从未设置指形件44的那侧示出臂22。
运动机构50具有传递元件52,该传递元件沿着臂22的纵向方向L从臂区段36的与高度调节器相连接的端部通至固定点54,指形件44的端部在该固定点处与臂的端部区段相连接。
指形件的固定点54设置在端部区段40的自由端部附近,从而指形件44在翻转开的位置中尽可能靠近端部区段40的自由端部定位。
传递元件52在其设置在高度调节器那侧的端部上具有第二作用元件56,该第二作用元件在这里构成为弯折的端部的形式。传递元件52在本实例中构成为扁平的、伸长的塑料元件,该塑料元件也是耐压的。传递元件52在指形件侧的端部上具有齿部58,该齿部啮合到在这里以齿轮形式的、不可相对转动地与指形件44相连接并且可绕其固定点54转动的齿部60中。如果传递元件52在第二作用元件26上朝背离端部区段40的方向沿着纵向延伸L被加载力F(参见图9),则齿条驱动装置58、60保证指形件44折合到凹部46中。
一个螺旋弹簧62形式的弹簧设置在固定的臂区段36上并且作用到传递元件52中的止挡64上,其中,弹簧力抵抗拉力F。弹簧62的弹簧力朝向端部区段40的端部推动传递元件52,其中,指形件44通过齿部58、60的运动而运动到翻转开的姿态中。
这一个运动机构50也使端部区段40从正常位置运动到弯折的位置中和返回。这可在图6和10中看出。当传递元件52已经朝背离端部区段40自由端部的方向走过一段预定的路程之后,在传递元件52中构成的止挡70与在端部区段40中构成的第二止挡72配合作用,引导部68以及所述在传递元件中构成的止挡保证臂在端部区段40上被拉到弯折的位置中(在图8至10中向上)。关节42在此构成为使得阻力抵抗进一步的弯折运动。
作用到止挡64上的弹簧62在这里也在作用到传递元件52上的力F减弱时引起端部区段40复位到正常位置中。
代替塑料元件和用于使指形件44运动的相互啮合的齿部58、60,也可以使用鲍登拉锁。
运动机构50通常由盖66覆盖。
因为不仅端部区段40向正常位置的枢转运动、而且指形件44向翻转开位置的枢转运动通过弹簧62的力引起,所以两个运动在实施时很快,从而带可被可靠地抓到。
图11至21以更大的细节示出驱动装置24的作用方式。
在这里示出的实例中,驱动装置24设计成电力运行的丝杆驱动装置,该丝杆驱动装置固定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18上。当驱动装置24起作用时沿着丝杆76来回运动的可直线运动的驱动元件74具有用于在铰接区段26上的第一作用元件38的接纳部78。接纳部78设计成使得该接纳部沿驱动元件74的运动方向具有几个毫米的一定的间隙。此外,接纳部78垂直于运动方向提供足够的间隙,以便能补偿作用元件38的侧向运动。
在驱动元件74上刚性地固定有带有端侧止挡80的拉杆形式的凸起部,当臂22接近停车位置P时,该止挡与第二作用元件56嵌接。
在图11中,带呈送器在停车位置P中示出。为了移动到供给位置A中,驱动元件74沿方向R移动(参照B柱向下)。
通过该运动,经由止挡80作用到第二作用元件56上的拉力F减弱,从而弹簧62开始使端部区段40从弯折的位置枢转到正常姿态中并且然后使指形件44从折合的位置运动到翻转开的位置中。同时,第一作用元件38沿方向R运动,由此使铰接区段26和因而整个臂22枢转。驱动元件74的继续的移动运动便使臂22枢转直至供给位置A中。
在从供给位置A向停车位置P返回运动时,驱动元件74沿反方向运动。第二作用元件56通过枢转运动而与止挡80脱离嵌接,从而仅仅弹簧62的力作用到端部区段40和指形件44上。端部区段40因而保留在正常位置中,并且指形件44保留在翻转开的位置中。
当臂22已完全枢转到停车位置P中时,第二作用元件56也重新贴靠在止挡80上。在逆着方向R继续运动时,止挡80对第二作用元件56逆着方向R施加力F并且如上所述地克服弹簧62的力经由传递元件52作用到指形件44上——该指形件经由齿部58、60的配合而运动到折合的位置中——并且同样经由止挡70、72的配合作用而作用到端部区段40上,从而该端部区段被拉到其弯折的位置中。
因为在这些实例中驱动装置24固定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18上,所以当高度调节器被操纵时整个驱动装置运动。图14示出当滑座18占据其在汽车中的最高位置时的状态,而图15示出当滑座18处于其在汽车中的最低位置时的状态。在这里要注意,在B柱的内饰板12中的凹部48沿着B柱选择成如此长,使得不仅在滑座18的在图14中所示的位置中、而且在滑座的在图15中所示的位置中,端部区段40可以沉入凹部48中。
因为驱动装置24和带呈送器的整个机构装配在高度调节器的滑座18上,所以带呈送器的功能不随着高度调节器的位置而改变。
简短地总结,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臂中使用抵抗复位弹簧的传递元件。如果拉动传递元件(这是当系统处于其初始位置中时的情况),则端部区段翻转下来并且指形件折合。如果传递元件被释放(这在臂的枢转运动开始时进行),则复位弹簧保证臂的端部区段向外调整(沿臂的延长线)并且指形件翻转开。在驱动元件74和作用元件38之间的空程保证一方面端部区段和指形件的翻转/枢转运动的在时间上正确的过程和另一方面臂的枢转运动的在时间上正确的过程。
图16至21示出刚刚描述的机构的第二种变型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丝杆驱动装置的直线运动的驱动元件74’具有接纳部78’,该接纳部没有间隙地接纳第一作用元件38。在这里,用于将臂22的枢转运动和指形件44的翻转开或折合运动以及端部区段40的运动分隔开的空程通过弹簧行程实现,这例如在图20和21中详细示出。
驱动元件74’在这里由两个构件组装而成,一个滑座元件84和一个通过丝杆螺纹运动的携动元件86,其中,携动元件86的一个区段伸进滑座元件84中的开口中并且通过螺旋弹簧88相对于滑座元件84被加载,从而携动元件86带动滑座元件84。接纳部78’通过一个在携动元件86中的上止挡和一个在滑座元件84中的下止挡形成。弹簧力也保证第一作用元件38夹紧在携动元件86和滑座元件84之间。
在从停车位置P向供给位置A沿方向R向下沿着B柱运动时,通过驱动元件74’向下带动第一作用元件38,臂22枢转到供给位置A中。
在运动开始时,第二作用元件56与传递元件的止挡80嵌接并且被该传递元件如此强度地加载,使得弹簧62的作用被克服以及指形件44折合并且端部区段40弯折。首先,携动元件86相对于滑座元件84运动,其中,与携动元件86固定连接的传递元件以及因而止挡80沿方向R移动。因此,作用到第二作用元件56上的拉力松弛,从而由于弹簧62的弹簧作用,指形件44被置于翻转开的位置中并且端部区段40被置于正常位置中。
当通过在携动元件86和滑座元件84之间的弹簧行程形成的空程被驶过并且携动元件86贴靠在第一作用元件38上时,该第一作用元件被驱动元件74’沿方向R带动。臂22的枢转运动因而开始,由此在止挡80和第二作用元件56之间的嵌接松开。由于弹簧62的弹簧作用,指形件44保持展开并且端部区段40保留在正常位置中(在图21中未示出)。
在向停车位置P返回移动时(图20),臂22一到达停车位置,第二作用元件56就贴靠到止挡80上。在向停车位置P返回运动时,滑座元件84使第一作用元件38运动。滑座元件84到达一上止挡82,该上止挡锁定该滑座元件逆着方向R的继续运动。然而因为与螺纹相连接的携动元件86继续逆着方向R运动,所以它克服弹簧88的力背离滑座元件84中的开口运动。在此,第一作用元件38然而未继续运动,从而臂也未继续枢转。
然而与携动元件86固定连接的止挡80运动,因此拉力经由第二作用元件56施加到传递元件52上。该拉力引起指形件44运动到折合的位置中并且端部区段40移动到弯折的位置中。
在达到停车位置P并且指形件44折合时,带20被重新释放。当带被置于供给位置A中时,带呈送器仅与带20接触。否则,带20不与带呈送器接触。
臂22在这里在约10至20°的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弯曲,该臂利用所述弯曲匹配于B柱内饰板12的走向。然而为了更方便的描述,这里从直的臂出发。
不仅用于使指形件44、端部区段40运动、而且使臂22运动的机构在这里示例性地示出,各种其他的适合的、带有直接干预的驱动装置24或经由设置在其间的调节元件的驱动装置的机构也是可想到的。
驱动装置例如也可以通过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元件及其变形实现。

Claims (11)

1.用于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带呈送系统,具有可枢转地固定在汽车柱上的臂(22),其中,该臂(22)可占据供给位置(A)和停车位置(P),臂(22)的一个端部区段(40)经由关节(42)而与固定的臂区段(36)相连接,从而所述端部区段(40)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的臂区段(36)绕枢转轴线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固定在用于安全带的装配在汽车柱上的高度调节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2)的端部区段(40)在停车位置(P)中处于弯折的位置中。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2)的端部区段(40)在弯折的位置中被接纳于车辆内饰板(12)的凹部(48)中。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2)具有铰接区段(26),该铰接区段刚性地与固定的臂区段(36)相连接并且该铰接区段在装配在汽车上的状态中固定在高度调节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接区段(26)上设有第一作用元件(38),该第一作用元件与带呈送器的驱动装置(24)相连接并且能通过该驱动装置运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22)上设有用于使端部区段(40)运动的运动机构(50),该运动机构具有第二作用元件(56),该第二作用元件与带呈送器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并且能被该驱动装置操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50)具有传递元件(52),该传递元件与构成在固定的臂区段(36)上并且在端部区段(40)上的引导部(60)配合作用,该引导部引起端部区段(40)的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4)具有能直线运动的驱动元件(74,74’),该驱动元件在臂(22)和/或端部区段(40)运动时与第一和/或第二作用元件(38,56)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74,74’)构成为使得在第二和第一作用元件(56,38)的运动之间设有空程。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呈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2)具有指形件(44),当所述臂(22)运动到供给位置(A)中时,该指形件接纳带(20),并且所述指形件(44)可枢转地固定在臂(22)的端部区段(40)上,从而该指形件可占据折合的位置和翻转开的位置,在所述折合的位置中该指形件基本上平行于臂(22)的端部区段(40),在所述翻转开的位置中指形件(44)基本上垂直于臂(22)的端部区段(40)并且垂直于臂(22)的枢转平面定向。
CN201280044205.9A 2011-09-12 2012-09-10 带呈送系统 Active CN103781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12831.3 2011-09-12
DE201110112831 DE102011112831A1 (de) 2011-09-12 2011-09-12 Gurtbringersystem
PCT/EP2012/003783 WO2013037471A1 (de) 2011-09-12 2012-09-10 Gurtbringer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1673A true CN103781673A (zh) 2014-05-07
CN103781673B CN103781673B (zh) 2016-08-17

Family

ID=46968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4205.9A Active CN103781673B (zh) 2011-09-12 2012-09-10 带呈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6714B2 (zh)
CN (1) CN103781673B (zh)
DE (1) DE102011112831A1 (zh)
WO (1) WO201303747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455A (zh) * 2016-05-02 2019-03-15 奥托·博克移动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辅助设备
CN110944882A (zh) * 2017-08-24 2020-03-31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9754A1 (de) 2013-06-11 2014-04-03 Daimler Ag Fahrzeug mit einem Gurtbringer
DE102014019457B4 (de) 2014-12-23 2021-03-25 Daimler Ag Sitz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
US11180110B2 (en) * 2018-09-12 2021-11-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uckle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9214A (en) * 1983-01-25 1986-12-16 Trw Repa Feinstanzwerk Feed device for a safety belt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DE102005059453A1 (de) * 2005-12-13 2007-06-14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gurt-Vorrichtung
DE19901276B4 (de) * 1999-01-15 2007-11-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ringeinrichtung für den Sicherheitsgurt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01415589A (zh) * 2006-02-23 2009-04-22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安全带送带器的方法和用于汽车的安全带送带器
DE102008020911A1 (de) * 2008-04-17 2009-10-29 Bo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Zuführung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2163A1 (de) * 1983-01-22 1984-08-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8000 München Vorrichtung zum verlagern eines gurtbandes
SE463198B (sv) * 1985-10-22 1990-10-22 Daimler Benz Ag Anordning vid saekerhetsbaelte, saerskilt foer personbilar
US6267409B1 (en) * 1998-10-09 2001-07-31 Joalto Design, Inc. Vehicle restraint presenting system
DE102004036361C5 (de) * 2004-07-22 2018-03-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Gurtbri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6131090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akata Corp タング取出し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05017750A1 (de) * 2005-04-12 2006-10-1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Gurtbri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602008006366D1 (de) * 2008-05-14 2011-06-01 Ford Global Tech Llc Sicherheitsgurt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JP5319346B2 (ja) * 2008-05-15 2013-10-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補助機構
KR20110025532A (ko) * 2009-09-04 2011-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 장치
US8899626B2 (en) * 2011-06-08 2014-12-02 Trw Automotive Gmbh Assembly with a seat belt height adjuster and seat belt presenter
DE102011112834A1 (de) * 2011-09-12 2013-03-14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bring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9214A (en) * 1983-01-25 1986-12-16 Trw Repa Feinstanzwerk Feed device for a safety belt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DE19901276B4 (de) * 1999-01-15 2007-11-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ringeinrichtung für den Sicherheitsgurt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102005059453A1 (de) * 2005-12-13 2007-06-14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gurt-Vorrichtung
CN101415589A (zh) * 2006-02-23 2009-04-22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安全带送带器的方法和用于汽车的安全带送带器
DE102008020911A1 (de) * 2008-04-17 2009-10-29 Bo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Zuführung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455A (zh) * 2016-05-02 2019-03-15 奥托·博克移动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辅助设备
US10980686B2 (en) 2016-05-02 2021-04-20 Otto Bock Mobility Solutions Gmbh Collapsible mobility aid
CN110944882A (zh) * 2017-08-24 2020-03-31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设备
CN110944882B (zh) * 2017-08-24 2022-07-05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16714B2 (en) 2015-12-22
US20140291975A1 (en) 2014-10-02
DE102011112831A1 (de) 2013-03-14
WO2013037471A1 (de) 2013-03-21
CN103781673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1673A (zh) 带呈送系统
US8157292B2 (en) Seat belt device for vehicle
CN103874608B (zh) 带呈送器
US8939512B2 (en) Seat assembly and a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20070108817A1 (en) Thigh ext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CN102848942A (zh) 儿童座椅
US9616844B2 (en) Vehicle seat belt assembly
JP656691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6279954B1 (en) Restraint belt presenter having offset rotary action
US11135998B2 (en) Seat belt for vehicle
US8899626B2 (en) Assembly with a seat belt height adjuster and seat belt presenter
US5934759A (en) Means for moving a fitting part with an insert tongue into an ergonomically favorable presentation position
CN106494269B (zh) 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装置的锁定系统
CA2779920A1 (en) In-line recliner return mechanism
JP2011245895A (ja) 可動バックル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2364888B1 (en) Seatbelt device
CN115384445A (zh) 座椅安全带及车辆
US20180297496A1 (en) Child-seat restraint system
US20130328296A1 (en) Belt-strap arrester
US20140217804A1 (en) Seat belt device
JP6259732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395085B2 (ja) 乗用車用シートベルトの装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170210337A1 (en) Buckle device
JP4394468B2 (ja) ベルトリーチャ装置
JP5190708B2 (ja) ベルトリーチ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