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5861A -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 Google Patents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5861A
CN103635861A CN201280032336.5A CN201280032336A CN103635861A CN 103635861 A CN103635861 A CN 103635861A CN 201280032336 A CN201280032336 A CN 201280032336A CN 103635861 A CN103635861 A CN 103635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nuclear particle
magnetic carrier
resin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23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5861B (zh
Inventor
釜江健太郎
小松望
石上恒
马场善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35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5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3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0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0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 G03G9/1075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rier particles, e.g. shape or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1Coating methods; Structure of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1136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ato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磁性载体,其甚至长期用于要求高光泽度的POD也可抑制光泽度降低。所述磁性载体包括其中硅酮树脂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填充的核颗粒和涂布所述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乙烯基树脂。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5.0至95.0mm3/g,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0至15.0mm3/g。磁性载体包括1.2至3.0质量份乙烯基树脂,相对于100.0质量份所述填充的核颗粒。

Description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电子照相技术使静电图像可视化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磁性载体和使用其的双组分显影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可从电子数据容易地打印可变信息,因此在作为轻印刷领域的按需打印(POD)市场中日益采用电子照相系统。POD时,要求在除用于过去的电子照相系统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纸张)以外的记录材料上进行打印。作为此类记录材料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提及作为杂志封面页使用的厚纸、广告海报用纸、作为具有高质感的纸使用的光泽纸和作为用蜡或聚(乳酸)胶乳涂布的鲁棒卡(robust card)使用的涂布纸。
伴随着上述要求,期望用于双组分显影法的磁性载体性能的进一步改进。近年来,为了降低磁性载体的比重以及控制其电阻,进行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树脂。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用硅酮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空隙而实现低比重化的树脂填充型磁性载体。然而,虽然可通过低比重化改进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磁性载体的耐久性,但是显影性差,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起在半色调图像与实心图像之间的边界处的图像缺陷如白点。另外,为了补偿不足的显影性,当将作为交流偏压的显影偏压的Vpp(峰间电压)设定得高时,通过借助于显影剂支承体的磁性载体将电荷注入静电图像中,并且静电潜像支承体可以具有与静电图像的电位相同的电位,即,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所谓的泄漏。
为了同时实现显影性和抑制泄漏的改进,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树脂填充型磁性载体颗粒表面的树脂部分最佳地分布,并且规定了多孔磁性核颗粒电击穿前即刻的电场强度的磁性载体。然而,当通过使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树脂填充型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在许多张光泽纸上进行打印时,虽然初期可获得光泽度充分的图像,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经时的图像光泽度可能降低。认为为此的原因是,如稍后所述的磁性载体中包含的硅酮树脂剥落(scrapedoff)。虽然当打印办公室内部的文件和图纸时此类光泽度降低不引起任何特别的问题,但是当如在POD的情况下要求高光泽度时光泽度降低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丙烯酸类树脂涂布通过用硅酮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而形成的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载体。然而,由于硅酮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彼此没有充分相容,因此磁性载体表面可仅仅用丙烯酸类树脂稀疏地涂布。结果,由于硅酮树脂部分暴露,因此当打印许多纸张时,硅酮树脂将剥落,并且经时的光泽度降低。另外,由于在磁性载体表面上没有形成均匀涂层,因此在磁性载体表面上存在局部低电阻的部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泄漏。此外,由于在磁性载体表面上同时存在硅酮树脂暴露的区域和用丙烯酸类树脂涂布的区域,因此调色剂的电荷分布变宽,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起雾和浓度不均匀。
如上所述,期望获得实现如在POD的情况下要求的高光泽度并且还满足磁性载体需要的其它性能的磁性载体。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4001606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10-039133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10-25685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载体,其即使在长期用于要求高光泽度的POD时也不引起光泽度降低,并且可抑制泄漏、起雾、浓度不均匀和载体附着。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载体,其包含包括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在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硅酮树脂的填充的核颗粒;以及涂布所述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乙烯基树脂。磁性载体中,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5.0至95.0mm3/g,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0至15.0mm3/g,乙烯基树脂的含量为1.2至3.0质量份,相对于100.0质量份填充的核颗粒。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载体,其即使在长期用于POD时也不引起光泽度降低,并且抑制泄漏、起雾、浓度不均匀和载体附着。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各自为测量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电阻率和磁性载体的电阻率的测量设备的示意图。
图2A为示出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多孔磁性核颗粒孔分布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2B为示出0.1至6.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分布放大区域的图。
图2C为示出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中,0.1至6.0μm的孔径区域放大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3A至3E各自为说明当从磁性载体的SEM图像获得亮度高的部分时进行图像处理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填充的核颗粒表示包括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在其孔中填充的树脂的颗粒。另外,磁性载体表示各自包括填充的核颗粒和涂布其表面的树脂的颗粒(磁性载体颗粒)的聚集体。
如上所述,当使用有关磁性载体在许多张光泽纸上进行打印时,因为经时的图像光泽度降低而存在问题。当本发明人研究该问题时,确认光泽度降低的图像中包含Si元素。认为为此的原因为如下所述。用于填充或涂布磁性载体的硅酮树脂由于长期使用而剥落,结果,产生硅酮树脂的细粉。另外,硅酮树脂的细粉混合在显影的调色剂中,当将调色剂图像定影时,抑制调色剂中包含的蜡渗透和扩散,由此降低光泽度。
当仅仅不可能抑制蜡的渗透和扩散的乙烯基树脂用于磁性载体时,经时的光泽度没有降低。从该结果,认为源自磁性载体的硅酮树脂的细粉有助于图像光泽度的降低。
另外,认为乙烯基树脂不可能抑制蜡的渗透和扩散的原因在于,由于蜡与乙烯基树脂之间的SP值之差小,并且其间的相容性高,因此定影时可进行熔融混合。另一方面,认为由于蜡与硅酮树脂之间的SP值之差大,并且定影时其间没有进行熔融混合,因此通过硅酮树脂阻碍蜡的渗透和扩散。
为了防止经时的光泽度降低,重要的是抑制磁性载体中包含的硅酮树脂的剥落。作为其方法,例如,可以提及其中作为涂布使用硅酮树脂作为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树脂(下文中称为″填充树脂″)的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树脂,使用乙烯基树脂的方法。然而,由于硅酮树脂与乙烯基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不好,因此当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简单地用乙烯基树脂涂布时其仅仅稀疏地涂布。结果,存在填充的核颗粒的硅酮树脂暴露的区域。即使用于涂布的乙烯基树脂量增加,或者通过多步法重复进行填充树脂的涂布,也没有改进硅酮树脂的暴露。
另外,虽然可以考虑使用乙烯基树脂均作为填充树脂和涂布树脂的方法,但是乙烯基树脂至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含浸性低,并且没有充分地填充树脂。因此,由于可以在填充的核颗粒的孔中形成空隙,因此磁性载体的电阻降低,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泄漏。
因此,为了获得硅酮树脂未从其表面暴露和均匀地用树脂涂布的磁性载体,通过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重要的是控制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的状态和填充的核颗粒的孔的状态并且控制涂布树脂的量,最终获得本发明。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使用硅酮树脂作为填充树脂。由于硅酮树脂的含浸性显著优异,因此甚至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的内部也用树脂填充。另外,使用乙烯基树脂作为涂布树脂。本发明中,为了用乙烯基树脂充分地涂布填充的核颗粒表面并且防止作为填充树脂使用的硅酮树脂暴露,采用以下特征结构。
即,根据本发明的磁性载体,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5.0至95.0mm3/g,通过压汞法测量的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0至15.0mm3/g。因此,有足够数量的其中要填充树脂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另外,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由于孔而具有凹凸形状,通过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该凹凸,可改进乙烯基树脂对于填充的核颗粒的涂布性。
通过上述结构改进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的原因是乙烯基树脂的表面张力和与乙烯基树脂相容性高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接触面积造成的。即,由于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凸部为多孔磁性核颗粒暴露和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高的部分,因此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凸部用乙烯基树脂涂布。另一方面,由于起到填充树脂作用的硅酮树脂存在于填充的核颗粒表面凹部,因此该部分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低。然而,如果在凹部的壁面上存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暴露面,则通过表面张力,乙烯基树脂将渗透填充的核颗粒凹部,并且还涂布硅酮树脂存在的部分。
另外,关注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分布和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的原因如下。通过压汞法的孔分布测量时,在比孔分布的孔径3.0μm大的区域内,还测量颗粒之间的空间,不能测量准确的孔分布。另外,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的核颗粒中,通常,几乎不存在比3.0μm大的孔。出于此类原因,当计算累积孔容积时孔径的上限设定至3.0μm。另外,通常,由于难以存在比0.1μm小的孔,因此当计算累积孔容积时孔径的下限设定至0.1μm。
当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小于35mm3/g时,在多孔磁性核颗粒中填充的树脂的量不足,由于树脂至多孔磁性核颗粒的量降低,因此作为磁性载体的电阻降低。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泄漏、起雾和浓度不均匀。另外,当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大于95mm3/g时,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内部将用大量树脂填充,其量相对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量会过量。结果,磁性载体可能具有高电阻,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显影性的劣化和载体附着。
当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小于3.0mm3/g时,孔难以残留在填充的核颗粒表面附近,在填充的核颗粒表面中不充分地形成由孔引起的凹凸。因此,作为填充树脂起作用的硅酮树脂占据大多数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结果,难以进行通过乙烯基树脂的充分涂布。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硅酮树脂剥落,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经时的光泽度可能降低。
当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比15.0mm3/g大时,多孔磁性核颗粒没有充分地用树脂填充,并且填充的核颗粒具有相对深的凹部。因此,如果通过含浸性低的乙烯基树脂进行涂布,则空隙可以残留在磁性载体颗粒内部,作为磁性载体,其电阻降低。结果,显影时可能发生泄漏、起雾和浓度不均匀。
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平均孔径优选0.7至1.4μm,更优选0.9至1.3μm。当平均孔径在上述范围内时,多孔磁性核颗粒凹部的两侧之间的距离足以使乙烯基树脂的表面张力充分地起作用。因此,多孔磁性核颗粒凹部的两侧面作为桥有效地起作用,并且凹部也用乙烯基树脂涂布。此外,当平均孔径在上述范围内时,硅酮树脂还可容易地和可靠地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内部。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中,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用相对于100.0质量份填充的核颗粒为1.2至3.0质量份的乙烯基树脂涂布。由于上述范围内的树脂涂布量为足以涂布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的量,因此可防止硅酮树脂从磁性载体表面颗粒的暴露。因此,可抑制如上所述的经时的光泽度降低。此外,由于多孔磁性核颗粒造成的凹凸残存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中,因此对于调色剂进行充分地摩擦带电,并且可抑制产生起雾。当时乙烯基树脂的涂布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填充的核颗粒小于1.2质量份,没有充分地进行填充的核颗粒的涂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经时的光泽度降低。另外,当乙烯基树脂的涂布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填充的核颗粒大于3.0质量份时,磁性载体颗粒易于在制造工序中熔融在一起。另外,由于显影后易于残留抗衡电荷,因此作为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性劣化。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通过使用包括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其中的硅酮树脂的填充的核颗粒、此外还通过使用乙烯基树脂作为涂布树脂可有效地抑制泄漏、起雾、浓度不均匀和载体附着。关于该树脂的组合具有优异结果的原因,本发明人认为如下所述。
当磁性载体在显影剂支承体上形成磁刷,并且施加显影偏压时,磁性载体的摩擦带电赋予性有助于调色剂的摩擦带电量。另外,磁性载体的摩擦带电赋予性受到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capacitor ability)和核颗粒电阻的影响。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受到涂布树脂的极性及其厚度的影响,由于涂布树脂的极性较高,并且由于其厚度较大,因此提高电容器能力。另外,由于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较高,因此提高磁性载体的摩擦带电赋予性。
另一方面,由于因为核颗粒的电阻较高,所以累积电荷不易于泄漏,因此提高磁性载体的摩擦带电赋予性。然而,如果核颗粒的电阻增加,则当施加显影偏压时,施加至核颗粒的电压增加,响应于该增加,施加至涂布树脂的电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与向其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因此,如果核颗粒的电阻高,则施加至涂布树脂的电压降低,并且其电容器能力降低。结果,作为磁性载体的摩擦带电赋予性降低。
因此,当使用由电阻低的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其中的硅酮树脂形成的填充的核颗粒作为核颗粒时,在抑制累积电荷泄漏的同时可抑制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降低。由于用于涂层的乙烯基树脂的静电电容比硅酮树脂的静电电容大,因此可进行上述。为此的原因在于,当显影偏压施加至磁性载体时,通过该静电电容的差,将比施加至硅酮树脂高的电压施加至作为涂布树脂起作用的乙烯基树脂膜。此外,由于硅酮树脂膜为绝缘体,因此磁性载体中累积的电荷不可能泄漏通过核颗粒。因此,当包括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其中的硅酮树脂的填充的核颗粒作为核颗粒使用,以及使用乙烯基树脂作为涂布树脂时,可获得电荷赋予性优异的磁性载体。
另外,当磁性载体形成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时,可使当使用磁性载体作为双组分显影剂时获得的显影性优异。多孔磁性核颗粒具有凹凸,因此,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中,存在涂布树脂和多孔磁性核颗粒彼此直接接触的场所。因此,显影过程中,当调色剂从磁性载体飞散时,残留在磁性载体上的抗衡电荷可能通过涂布树脂和多孔磁性核颗粒彼此直接接触的场所释放。结果,改进显影性。
迄今,提议块状(bulk)铁素体核颗粒表面用乙烯基树脂涂布的许多磁性载体。然而,此类结构中,由于核颗粒的电阻低,并且通过涂布树脂累积的电荷易于泄漏,因此磁性载体的电荷赋予性低。另外,当核颗粒的电阻增加时,由于施加至涂布树脂的电压降低,并且涂布树脂的电容器能力降低,结果,磁性载体的电荷赋予性低。因此,块状铁素体核颗粒表面用乙烯基树脂涂布的磁性载体具有不充分的电荷赋予性,不能获得与本发明磁性载体的效果类似的效果。特别地,当连续输出消耗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没有充分地进行对于调色剂的摩擦带电,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增加调色剂中相反极性调色剂的比例。因此,易于发生相反极性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支承体上的现象(所谓的起雾)。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优选具有3.0至8.0面积%的比率S1,所述比率S1为源自通过扫描电镜在2.0kV加速电压下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的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S1更优选4.0至7.0面积%。从下式(1)获得S1
S1=(源自一个磁性载体颗粒上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总面积/磁性载体颗粒的总投影面积)×100    (1)
当S1在上述范围内时,表明磁性载体表面充分地用乙烯基树脂涂布,以及存在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凹凸。另外,还表明控制由此填充的硅酮树脂与乙烯基树脂之间形成的涂布树脂膜的面积。因此,可赋予至调色剂充分的摩擦带电。
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制造方法
作为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材料,优选磁铁矿或铁素体。此外,由于可容易地进行多孔磁性核颗粒结构的控制及其电阻的调整,因此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材料更优选铁素体。
铁素体为由以下通式表示的烧结体。
(M12O)x(M2O)y(Fe2O3)z
(上式中,M1为单价金属,M2为二价金属,当保持x+y+z=1.0时,满足0≤x≤0.8、0≤y≤0.8和0.2<z<1.0。)
式中,作为M1和M2,优选使用选自由Li、Fe、Mn、Mg、Sr、Cu、Zn和Ca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金属原子。
作为铁素体,更优选包含Mn元素的铁素体,如Mn系铁素体、Mn-Mg系铁素体、Mn-Mg-Sr系铁素体或Li-Mn系铁素体。为了优选形成多孔结构和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凹凸状态,包含Mn元素的铁素体可容易地控制铁素体晶体的生长速度,而且还可优选控制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电阻率和磁力。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在使用铁素体作为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情况下的制造工艺。
步骤1:称量和混合步骤
称量铁素体的原料并且混合在一起。作为铁素体原料提及以下。例如,它们为金属颗粒,Li、Fe、Mn、Mg、Sr、Cu、Zn和Ca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草酸盐。与使用氧化物的情况相比,当使用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作为原料时,孔容积可能增加。作为用于混合的装置,例如,可以提及球磨机、行星式磨机、乔托研磨机(giotto mill)和振动研磨机。具体地,从混合性的观点优选球磨机。特别地,将称量的铁素体原料和球装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和混合0.1至20.0小时。
步骤2:焙烧步骤
将由此研磨和混合的铁素体原料使用加压成型机等形成为颗粒后,在大气中在700℃至1200℃的烧制温度下进行焙烧0.5至5.0小时。作为用于焙烧的炉,例如,可以提及燃烧器式烧结炉、旋转式烧结炉和电炉。
步骤3:研磨步骤
将步骤2中生产的焙烧铁素体通过研磨机研磨。只要可获得期望的粒径,研磨机不特别限制。作为研磨机,例如,可以提及破碎机、锤磨机、球磨机、珠磨机、行星式磨机和乔托(giotto)研磨机。
当控制焙烧铁素体的细碎产物的粒径分布时,可控制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径分布和磁性载体表面的凹凸度。为了控制焙烧铁素体的细碎产物的粒径分布,优选控制用于球磨机和珠磨机的球或珠的形状和材料和研磨机的操作时间。为了降低焙烧铁素体的粒径,可以使用比重高的球,和/或可以增加研磨时间。另外,为了加宽焙烧铁素体的粒径分布,可以使用比重高的球,和/或可以降低研磨时间。另外,当几种粒径不同的数类焙烧铁素体混合在一起时,可获得分布宽的焙烧铁素体。作为球或珠的材料,通过实例的方式可以提及以下。它们为钠玻璃(比重:2.5g/cm3)、无钠玻璃(比重:2.6g/cm3)、高密度玻璃(比重:2.7g/cm3)、石英(比重:2.2g/cm3)、氧化钛(比重:3.9g/cm3)、氮化硅(比重:3.2g/cm3)、氧化铝(比重:3.6g/cm3)、氧化锆(比重:6.0g/cm3)、钢(比重:7.9g/cm3)和不锈钢(比重:8.0g/cm3)。上述提及的那些中,由于耐磨耗性优异而优选氧化铝、氧化锆和不锈钢。作为球,优选使用直径为5至60mm的球。另外,作为珠,优选使用直径为0.03至5mm的珠。另外,当使用球磨机或珠磨机时,与干式相比,湿式中,不搅拌研磨材料直至在磨机中,并且研磨效率高。出于该原因,与干式相比,更优选湿式。
步骤4:造粒步骤
向细碎的焙烧铁素体,添加分散剂、水和粘结剂从而形成铁素体浆料。如果需要,还可以添加孔调节剂。作为孔调节剂,例如,可以提及发泡剂和树脂细颗粒。作为粘结剂,使用聚(乙烯醇)。步骤3中,当通过湿式进行研磨时,考虑到铁素体浆料中包含的水,优选添加上述提及的材料。
将获得的铁素体浆料使用喷雾干燥装置在100℃至200℃的温度下在加热气氛下干燥和造粒。只要获得期望的粒径,喷雾干燥装置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喷雾干燥器。
步骤5:烧制步骤
接着,将由此形成的造粒材料在600℃至800℃的温度下进行脱粘结(debinding)后,在控制氧浓度的气氛下在800℃至1,3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1至24小时。加热温度更优选1,000℃至1,200℃。当通过缩短升温时间和延长降温时间来控制晶体生长速度时,可获得期望的多孔结构。为了获得期望的多孔结构,烧制温度的保持时间优选3至5小时。通过升高烧制温度和/或增加烧制时间促进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烧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旋转式电炉、间歇式电炉或连续式电炉。烧制期间,可以进给惰性气体如氮气和/或还原性气体如氢气或一氧化碳从而控制氧浓度。可选地,在不进行脱粘结的情况下,在炉内进行烧制以使造粒步骤中添加的粘结剂分解,并且在炉内通过由分解产生的气体形成的还原性气氛下,可以控制氧浓度。另外,在使用旋转式电炉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气氛和/或烧制温度可以进行许多次烧制。
步骤6:分级步骤
烧制颗粒破碎后,如果需要,可以通过磁力分级低磁性产物,还可以通过分级或使用筛的筛分除去粗颗粒和细颗粒。
步骤7:表面处理
当在表面上通过低温加热进行氧化物层处理时,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电阻调整。优选通过使用常见的旋转式电炉或间歇式电炉等在300℃至700℃下热处理,进行氧化物层处理。通过该处理形成的氧化物层厚度优选0.1至5.0nm。另外,如果需要,进行氧化物层处理前可以进行还原。
由此获得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优选18.0至68.0μm。如果多孔磁性核颗粒的D50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改进对于调色剂的摩擦带电赋予性,可满足半色调部的图像品质,并且可进行抑制起雾和防止载体附着。
由于可改进显影性,因此多孔磁性核颗粒优选具有通过稍后将描述的电阻率测量方法测量的在电场强度300V/cm下的电阻率为5.0×106至5.0×108ohm·cm。
填充的核颗粒的制造方法
作为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填充硅酮树脂的方法,例如,可以提及硅酮树脂溶解在溶剂中,然后添加至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后,除去溶剂的方法。只要溶剂可溶解硅酮树脂,可以使用任何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提及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溶纤剂、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甲醇。作为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填充树脂的方法,可以进行涂布方法如浸渍法、喷涂法、刷涂法和流化床法,随后,蒸发溶剂。
作为浸渍法,优选在减压气氛下将包含溶剂和溶解其中的硅酮树脂的硅酮树脂溶液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方法,然后通过除气和/或加热除去溶剂。通过控制使用除气速度和/或加热温度的溶剂除去速度,可控制硅酮树脂对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的含浸性。减压程度优选1.30×103至9.30×104Pa。当压力高于9.30×104Pa时,没有获得减压效果,当压力低于1.30×103Pa时,由于填充步骤中树脂溶液易于沸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残留没有用树脂填充的部分。
优选硅酮树脂的填充步骤重复进行多次。由于可通过一个填充步骤填充硅酮树脂,因此硅酮树脂的填充步骤不总是重复多次。然而,取决于硅酮树脂的类型,当一次填充大量树脂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形成聚结颗粒。由于聚结颗粒具有弱的机械强度,因此树脂通过在显影机中进行混合和搅拌而容易地剥离,结果,填充的核颗粒表面暴露。因此,磁性载体的电阻降低,在一些情况下在显影时可能发生泄漏。另一方面,当树脂的填充重复进行多次时,在防止聚结颗粒形成的同时可适当进行填充。
填充在颗粒中后,如果需要,将由此填充的硅酮树脂通过各类方法之一加热,从而紧紧地附着至多孔磁性核颗粒。作为加热方法,可以使用外部加热方法或内部加热方法,可以提及通过固定式或流动式电炉、旋转式电炉、燃烧器炉和微波炉而烧制。虽然加热温度根据硅酮树脂的类型而变化,但是当升温从而充分地进行固化时,可获得耐冲击性高的磁性载体。为了防止氧化,优选在氮气等的惰性气流中进行处理。
由于用于本发明的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为3.0至15.0mm3/g,因此硅酮树脂的填充量优选60至90体积%,相对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容积。为了改进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其量更优选70至80体积%。另外,由于用于本发明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为35.0至95.0mm3/g,因此硅酮树脂的填充量优选3.0至10.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多孔磁性核颗粒。其量更优选6.0至8.0质量份。
硅酮树脂溶液中的树脂固成分优选6至25质量%。如果硅酮树脂溶液中的树脂固成分在上述范围内,则由于树脂溶液的粘度的处理性优越,因此孔中的填充性也优越,并且溶剂的除去时间将不占有很长时间。
虽然在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填充的硅酮树脂类型不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含浸性高的硅酮树脂。当使用含浸性高的硅酮树脂时,由于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内部填充,因此在填充的核颗粒表面附近的孔残留。由于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由此具有凹凸形状,因此如上所述改进通过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
从上述点上,硅酮树脂中,键合至一个Si原子的有机基团R的平均数(R/Si比)优选1.30至1.50。如果R/Si比在上述范围内,则硅酮树脂的含浸性高,树脂从其内部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中,并且可改进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基团R表示链烃或具有环结构的环状烃。改进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的原因在于,当R/Si比在上述范围内时,由于硅酮树脂包含适当量的硅烷醇基团,因此可同时获得硅酮树脂的固化性及其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通常,如果R/Si比降低,则硅烷醇基团的量增加,硅酮树脂的固化性提高。另外,如果R/Si比增加,则硅烷醇基团的量降低,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降低。然而,当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不在适当范围内时,即使通过调整R/Si比使硅酮树脂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增加,填充的核颗粒也不能充分地用乙烯基树脂涂布。
作为硅酮树脂,作为商购可得产品可以提及以下。例如,可以提及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KR251和KR255,以及由Dow CorningToray Co.,Ltd.制造的SR2440和SR2441。
当填充硅酮树脂时,硅烷偶联剂包含在溶解硅酮树脂的溶液中。硅烷偶联剂具有良好的与硅酮树脂的相容性,并且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多孔磁性核颗粒与硅酮树脂之间润湿性和密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硅酮树脂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内部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中,并且使得孔适当残留在填充的核颗粒表面附近。结果,由于填充的核颗粒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因此如上所述改进通过乙烯基树脂的涂布性。
虽然使用的硅烷偶联剂不特别限制,但是由于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官能团改进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因此特别优选氨基硅烷偶联剂。认为氨基硅烷偶联剂改进多孔磁性核颗粒与硅酮树脂之间的润湿性和密合性而且此外还改进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的原因如下。氨基硅烷偶联剂具有与无机物质反应的部分和与有机物质反应的部分,通常,认为烷氧基与无机物质反应以及具有氨基的官能团与有机物质反应。因此,认为氨基硅烷偶联剂的烷氧基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部分反应从而改进润湿性和密合性,并且由于具有氨基的官能团取向于硅酮树脂侧,因此改进与乙烯基树脂的相容性。
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优选1.0至20.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硅酮树脂。其量更优选5.0至10.0质量份。
用于本发明的填充的核颗粒优选具有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为19.0至69.0μm。如果填充的核颗粒的D50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抑制载体附着和调色剂消耗。
用于本发明的填充的核颗粒优选具有通过将稍后所述的电阻率测量方法测量的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为1.0×107至1.0×109ohm·cm。如果填充的核颗粒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在上述范围内,则适当量的树脂填充其中,并且例如抑制泄漏的发生,从而优选可获得显影性。
磁性载体的制造方法
虽然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用乙烯基树脂涂布的方法不特别限制,但是可以提及涂布方法如浸渍法、喷涂法、刷涂法、干法和流化床法。上述提及的那些中,为了使用低电阻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特征,更优选可控制薄涂层部分与厚涂层部分之间的比例的浸渍法。
与填充步骤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用于涂布的乙烯基树脂溶液。为了控制涂布步骤中的造粒,调整用于涂布的树脂溶液中的树脂浓度、用于涂布的装置内部的温度、当除去溶剂时的温度和减压程度和树脂涂布步骤数。
虽然用于涂层的乙烯基树脂不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其分子结构中具有环状烃基的乙烯基单体和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通过使用用于涂布的该乙烯基树脂,可抑制高湿高温条件下的带电量降低。认为为此的原因如下。当填充的核颗粒表面用乙烯基树脂涂布时,进行将包含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的乙烯基树脂的树脂溶液和填充的核颗粒混合的步骤,以及除去溶剂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在环状烃基在涂布树脂层表面上取向的同时除去溶剂,并且将涂布树脂层形成为除去溶剂后疏水性高的环状烃基在磁性载体表面上取向。
作为环状烃基的具体实例,可以提及具有3个至10个碳原子的环状烃基。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环己基、环戊基、金刚烷基、环丙基、环丁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十二烷基、异冰片基、降冰片基和冰片基。上述提及的那些中,优选环己基、环戊基和金刚烷基。另外,由于因为结构稳定性而与填充的核颗粒的密合性高,因此特别优选环己基。
另外,为了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乙烯基树脂的构成组分,可以进一步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单体。作为用作乙烯基树脂的构成组分的其它单体,可以使用已知单体,例如,可以提及以下。例如,它们可以为苯乙烯、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甲基酮。
由于进一步改进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润湿性,并且形成均匀的乙烯基涂层,因此用于涂层的乙烯基树脂优选接枝聚合物。为了获得接枝聚合物,例如,可以提及形成主链后进行接枝聚合的方法和使用大分子(macromonomer)单体作为单体的共聚方法。上述提及的那些中,由于可容易地控制支链的分子量,因此优选使用大分子单体的共聚方法。
虽然使用的大分子单体不特别限制,但是由于进一步改进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润湿性,因此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单体。为此的原因在于,环状烃基在涂布树脂层表面上取向的同时,疏水性显著不同的大分子单体在填充的核颗粒上取向。另外,还认为由于大分子单体在其聚合物链的末端具有存在反应性官能团的低聚物分子,因此提高与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润湿性。
源自用于聚合的大分子单体的支链的量优选10至50质量份,更优选20至4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乙烯基树脂的主链。
另外,作为涂布树脂中包含的添加剂,还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颗粒和/或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或材料。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颗粒,例如,可以提及炭黑、磁铁矿、石墨、氧化锌和氧化锡。为了调整磁性载体的电阻,具有导电性的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涂布树脂优选0.1至10.0质量份。作为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例如,可以提及有机金属配合物颗粒、有机金属盐颗粒、螯合物颗粒、单偶氮金属配合物颗粒、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颗粒、羟基羧酸金属配合物颗粒、聚羧酸金属配合物颗粒、多元醇(polyol)金属配合物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三聚氰胺树脂颗粒、酚醛树脂颗粒、尼龙树脂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钛颗粒和氧化铝颗粒。为了调整摩擦带电量,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涂布树脂优选0.5至50.0质量份。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优选具有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为20.0至70.0μm,这是由于磁性载体抑制载体附着和调色剂消耗,并且甚至长时间内可稳定地使用。
由于可提高显影性,因此本发明的磁性载体优选具有通过将稍后所述的电阻率测量方法的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为5.0×107至5.0×109ohm·cm。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接着,将描述与磁性载体一起包含在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
作为用于调色剂的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方法,通过实例的方式可以提及以下方法。例如可以提及:研磨法,其中将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蜡熔融和混合在一起后,将由此形成的混合物冷却,然后进行它们的研磨和分级;悬浮造粒法,其中将包含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溶液引入用于悬浮造粒的水性介质中,然后除去溶剂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包含溶解或分散在单体中的着色剂等的单体组合物分散在包含分散稳定剂的连续层(如水相)中后,进行聚合反应从而生产调色剂颗粒;分散聚合法,其中高分子分散剂溶解在水性有机溶剂中,当单体聚合时,生产不溶于溶剂的颗粒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乳液聚合,其中在水性极性聚合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直接聚合从而生产调色剂颗粒;以及乳液聚集法,其中至少通过借助于将聚合细颗粒和着色细颗粒聚集而形成细颗粒聚集体的步骤和将在细颗粒聚集体中的细颗粒熔接在一起的老化步骤,获得调色剂颗粒。当调色剂通过研磨法生产时,研磨后或者研磨和分级后,如果调色剂表面通过机械和/或热处理进行改性,则可进行小尺寸颗粒的减少。
作为调色剂中包含的粘结剂树脂,通过实例的方式可以提及以下。例如,可以提及聚酯、聚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的聚合物,如聚对氯苯乙烯或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聚(氯乙烯)、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马来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硅酮树脂;具有选自由脂肪族多元醇、脂肪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芳香族二醇和二酚组成的组的单体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萜烯树脂、香豆酮茚树脂、石油树脂以及具有聚酯单元和乙烯基聚合单元的杂化树脂。
为了同时满足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粘结剂树脂优选具有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的分子量分布的峰分子量(Mp)为2,000至50,000、数均分子量(Mn)为1,500至30,000和重均分子量(Mn)为2,000至1,000,000,以及玻璃转化点(Tg)为40℃至80℃。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使用0.5至20.0质量份蜡,这是由于可提供光泽度高的图像。另外,蜡的最大吸热峰的峰温度优选45℃至140℃。为此的原因在于,可同时获得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和耐热污损性。
作为蜡,可以提及以下。例如,可以提及烃蜡,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亚烷基共聚物、微晶蜡、石蜡或费-托蜡;烃蜡的氧化物,如氧化聚乙烯蜡或其嵌段共聚物;包含脂肪酸酯作为主组分的蜡,如巴西棕榈蜡、山萮酸山萮酯蜡或褐煤酸酯蜡;以及部分或全部脱氧的脂肪酸酯,如脱氧巴西棕榈蜡。上述提及的那些中,由于可提供光泽度高的图像,因此优选烃蜡如费-托蜡。
作为调色剂中包含的着色剂,例如,可以提及以下。
作为黑色着色剂,例如,可以提及炭黑、磁性物质以及通过使用黄色着色剂、品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制备的物剂。作为品红色着色剂,例如,可以提及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作为青色着色剂,例如,可以提及C.I.颜料蓝1、2、3、7、15:2、15:3、15:4、16、17、60、62和66;C.I.Bat蓝-6、C.I.酸性蓝-45以及酞菁骨架用1个至5个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的酞菁颜料。作为黄色着色剂,例如,可以提及缩合偶氮化合物、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化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虽然可以使用单独颜料作为着色剂,但是由于通过一起使用染料和颜料可改进色鲜明度,因此从全色图像品质的观点,优选其组合使用。
除了使用磁性物质的情况以外,着色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0.1至30.0质量份,更优选0.5至20.0质量份。
如果需要,调色剂可以包含电荷控制剂。作为调色剂中包含的电荷控制剂,虽然可以使用已知试剂,但是特别地,优选为无色的、具有调色剂的快速充电速度并且可稳定地保持预定带电量的、芳香族羧酸的金属化合物。电荷控制剂可以内部或外部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电荷控制剂的添加量优选0.2至1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
外部添加剂优选添加至调色剂用于改进流动性。作为外部添加剂,优选无机细粉,如二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铝。无机细粉优选通过疏水剂如硅烷化合物、硅油或其混合物来疏水化。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使用0.1至5.0质量份外部添加剂。对于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之间的混合,可以使用已知混合机如亨舍尔混合机。
将描述通过研磨法的调色剂制造步骤。
原料混合步骤中,作为形成调色剂颗粒的材料,例如,将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蜡以及如果需要的其它组分如电荷控制剂以预定量一起称量、共混和混合。作为混合装置的实例,可以提及双锥混合机、V型混合机、鼓型混合机、超级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诺塔混合机和Mechano混合搅拌机(由Mitsuimining Co.,Ltd.制造)。
接着,将混合材料熔融和捏合从而使着色剂等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该熔融捏合步骤中,可使用间歇式捏合机,如加压捏合机或班伯里混合机、或连续捏合机,因为连续生产的优点,所以主要使用单轴或双轴挤出机。例如,可以提及KTK型双轴挤出机(由Kobe Steel,Ltd.制造)、TEM型双轴挤出机(由Toshiba Machine Co.,Ltd.制造)、PCM捏合机(由Ikegai Co.,Ltd.制造)、双轴挤出机(由KCK Co.,Ltd.制造)、共捏合机(由Buss Co.,Ltd.制造)和kneadex(由Mitsuimining Co.,Ltd.制造)。
通过熔融捏合获得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二辊法的辊压以及用冷却步骤中的水冷却而进一步加工。
随后,将由此冷却的树脂组合物在研磨步骤中研磨为具有期望的粒径。研磨步骤中,通过研磨机如破碎机、锤磨机或削磨机进行粗研磨后,通过粉碎磨机如Kryptron System(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超级转子(由制造Nisshin Engineering Inc.))、涡轮研磨机(由Turbo Corporation制造)或喷气型粉碎机进一步进行粉碎。
接着,如果需要,使用分级机或筛分机进行分级,所述分级机或筛分机如惯性分级型Elbow-Jet(由Nittetsumining Co.,Ltd.制造)、离心分级型Turboplex(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TSP分离器(由HosokawaMicron Corporation制造)和Faculty(由Hosokawa Micron CORP.制造),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
另外,如果需要,研磨后,可以使用Hybridization System(由NaraMachinery Co.,Ltd.制造)、Mechanofusion System(由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制造)、Faculty(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和MeteoRainbow MR Type(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进行调色剂颗粒的表面改质处理如球形化处理。
作为双组分显影剂,调色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磁性载体的混合比率优选设定至2至15质量份,更优选设定至4至12质量份。当混合比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时,可减少调色剂的飞散,并且经过长时间摩擦带电量稳定。
下文中,将描述涉及本发明的各物理性质的测量。
磁性载体、填充的核颗粒和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的测量方法
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量设备″Microtrack MT3300EX″(由Nikkiso Co.,Ltd.制造)进行粒径分布的测量。
对于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的测量,将干式测量用样品进给机″One-shot Dry-type Sample Conditioner Turbotrac″(由Nikkiso Co.,Ltd.制造)安装至上述测量设备。作为Turbotrac的进给条件,使用除尘器作为真空源,风量设定至约33升/秒,压力设定至约17kPa。根据软件自动进行控制。作为粒径,获得基于体积的累积值的50%粒径(D50)。使用所附软件(版本10.3.3-202D)进行控制和分析。测量条件为以下所示。
清零时间:10秒
测量时间:10秒
测量次数:一次
颗粒折射率:1.81
颗粒形状:非球形
测量上限:1,408μm
测量下限:0.243μm
测量环境:约23℃/50% RH
磁性载体和填充的核颗粒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以及多孔磁性核颗粒在3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的测量
磁性载体和填充的核颗粒各自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以及多孔磁性核颗粒在3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使用图1A和1B中示意性所示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电阻测量池A包括形成截面积为2.4cm2的孔的圆筒状PTFE树脂容器1、下部电极(由不锈钢形成)2、底座(由PTFE树脂形成)3和上部电极(由不锈钢形成)4。圆筒状PTFE树脂容器1放置在底座3上,填充样品(磁性载体、填充的核颗粒或多孔磁性核颗粒)5从而其厚度为约1mm,上部电极4放置在由此填充的样品5上,并且测量样品的厚度。如图1A中所示,如果当没有设置样品时空间由d1表示,当样品填充为具有厚度约1mm时空间由d2表示,则样品的厚度d由下式计算。
d=d2-d1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适当改变样品质量从而其厚度设定至0.95至1.04mm。
当通过在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电流时,可获得磁性载体的电阻率和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电阻率。对于测量,使用静电计6(Keithley 6517A,由Keithley Instruments Inc.制造)和控制用计算机7。
通过用于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的由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制造的控制系统使用控制软件(LabVEIW,由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制造)进行控制。作为测量条件,输入作为样品与电极之间接触面积的接触面积S2.4cm2,和在0.95至1.04mm之间调整的实际测量厚度。另外,上部电极的负荷和最大施加电压分别设定至270g和1,000V。
用于施加电压的条件为如下所述。通过使用用于控制计算机和静电计之间的控制的IEEE-488界面利用静电计的自动量程功能,进行各自施加1V(20V)、2V(21V)、4V(22V)、8V(23V)、16V(24V)、32V(25V)、64V(26V)、128V(27V)、256V(28V)、512V(29V)和1,000V的电压一秒的筛选。在这种情况下,静电计确定是否电压可施加达至1,000V(例如,当样品厚度为1.00mm、电场强度为10,000V/cm时),当过电流流动时,将″电压源操作″打开和关闭。然后,降低施加电压,进一步筛选施加电压,并且自动确定施加电压的最大值。随后,进行本测量。将确定的施加电压的最大值分割5份,从各电压保持30秒后测量的电流值,获得电阻值。例如,当最大施加电压为1,000V时,以各步骤中电压以200V增加然后降低(其为最大施加电压的五分之一)的方式施加电压。即,依次施加200V(第一步骤)、400V(第二步骤)、600V(第三步骤)、800V(第四步骤)、1,000V(第五步骤)、1,000V(第六步骤)、800V(第七步骤)、600V(第八步骤)、400V(第九步骤)和200V(第十步骤)而进行所述步骤,各步骤中,从各步骤中的电压保持30秒后测量的电流值获得电阻值。
在实施例1使用磁性载体的情况下,在筛分时各自施加1V(20V)、2V(21V)、4V(22V)、8V(23V)、16V(24V)、32V(25V)、64V(26V)、128V(27V)和256V(28V)的直流电压至磁性载体一秒,达至128V亮起指示″电压源操作″,在256V下打开和关闭指示″电压源操作″。接着,在181V(27.5V)直流电压下打开指示,在215V(约27.7V)直流电压下打开和关闭指示,当最大施加电压会聚时,在197V(27.6V)直流电压下打开指示。结果,最大施加电压为197V(27.6V)。依次施加如下直流电压:为197V的1/5的39.4V(第一步骤)、为197V的2/5的78.8V(第二步骤)、为197V的3/5的118.2V(第三步骤)、为197V的4/5的157.6V(第四步骤)、为197V的5/5的197V(第五步骤)、为197V的5/5的197V(第六步骤)、为197V的4/5的157.6V(第七步骤)、为197V的3/5的118.2V(第八步骤)、为197V的2/5的78.8V(第九步骤)、为197V的1/5的39.4V(第十步骤)。通过使用计算机处理由此获得的电流值,从样品厚度1.04mm和电极面积计算电场强度和电阻率,然后绘制成图。在这种情况下,从最大施加电压按降序绘制五个点。随后,读取在1,000V/cm或3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
从下式可获得电阻率和电场强度。
电阻率(ohm·cm)=(施加电压(V)/测量电流(A))×S(cm2)/d(cm)
电场强度(V/cm)=施加电压(V)/d(cm)
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的测量
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和填充的核颗粒的累积孔容积各自通过压汞法来测量。测量原理如下。该测量时,改变施加至汞的压力,测量侵入至孔中的汞的量。当压力、孔径、汞的接触角及其表面张力分别由P、D、θ和σ表示时,汞可侵入至孔中的条件可由由于力平衡引起的PD=-4σ·cosθ表示。当接触角和表面张力各自看作常数时,压力P与汞可侵入的孔径D成反比。因此,将通过借助于改变压力测量在压力P下侵入至孔中的液体体积V而获得的P-V曲线的横轴P简单地用来自上式的孔径代替以获得孔分布,将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微分孔容积积分从而计算孔容积(图2B中的涂布面积)。作为测量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由Yuasa-Ionics Company,Ltd.制造的全自动多功能水银孔隙率计PoreMaster系列/PoreMaster-GT系列,以及由Shimadzu Corp.制造的自动孔隙率计AutoPore IV9500系列。本申请中,使用由Shimadzu Corp.制造的AutoPore IV9520在以下条件和步骤下进行测量。
测量条件:″测量环境:20℃″,″测量池;样品体积:5cm3,压入体积:1.1cm3,用途:粉末测量″,″测量范围:2.0psia(13.8kPa)至59,989.6psia(413.7Mpa)″,″测量步骤:80步骤(当孔径以对数表示时设定固定间隔)″,″压入体积:在25%至70%的范围内调整″,″低压参数;排气压力:50μmHg,排气时间:5.0分钟,汞注入压力:2.0psia(13.8kPa),平衡时间:5秒″,″高压参数;平衡时间:5秒″,″汞参数;前进接触角:130.0度,后退接触角:130.0度,表面张力:485.0mN/m(485.0dynes/cm),汞密度:13.5335g/mL″。
测量步骤
(1)称量约1.0g多孔磁性核颗粒或填充的核颗粒,然后装入样品池中。另外,输入称量值。
(2)在低压部进行2.0psia(13.8kPa)至45.8psia(315.6kPa)范围内的测量。
(3)在高压部进行45.9psia(316.3kPa)至59,989.6psia(413.6Mpa)范围内的测量。
(4)通过从汞注入压力和汞注入体积的计算获得孔分布和平均孔径。平均孔径为用所附软件分析和计算的值,并且为当孔径规定在0.1至3.0μm的孔径范围内时获得的中值孔径(容积基准)的值。
上述(2)、(3)、和(4)通过所附软件自动进行。如上所述测量的孔分布的实例示于图2A至2C中。图2A示出多孔磁性核颗粒在全部测量区域内的孔分布,图2B示出作为示于图2A中的一部分的在0.1μm至6.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分布。通过使用所附软件在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积分Log微分孔容积,计算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还计算平均孔径。图2B中,0.1μm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容积由黑色区域表示。图2C示出0.1μm至6.0μm孔径范围内的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图2C中,0.1μm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容积由黑色区域表示。
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S1
源自在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上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S1可通过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背散射电子图像,随后进行图像处理而获得。
源自在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上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S1的测量使用扫描电镜(SEM)、S-4800(由Hitachi,Ltd.制造)进行。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部分的面积比例通过借助于使在2.0kV加速电压下主要背散射的电子可视化获得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而计算。
特别地,将磁性载体颗粒通过碳带固定在用于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台上从而形成单一层,在不进行通过铂的真空蒸发的情况下,在以下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S-4800(由Hitachi,Ltd.制造)进行观察。进行冲洗操作后进行观察。
信号名称:SE(U,LA80)
加速电压:2,000伏特
发射电流:10,000nA
工作距离:6000μm
透镜模式:高
电容器(Condenser)1:5
扫描速度:Slow 4(40秒)
倍率:600
数据大小:1,280×960
色彩模式:灰度
背散射电子图像的亮度在″对比度5″和″亮度-5″下根据扫描电镜S-4800的控制软件来控制,将背散射电子图像通过设置捕获速度/累积并且设置′Slow4至40秒′来处理,以形成图像大小为1,280×960像素和8比特256级灰度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磁性载体的投影图像(图3A)。从图像上的刻度,一个像素的长度为0.1667μm,一个像素的面积为0.0278μm2
随后,使用从背散射电子获得的投影图像,根据50个磁性载体颗粒计算源自金属氧化物的部分的面积比例(面积%)。将稍后详细描述分析用50个磁性载体颗粒的选择方法。源自金属氧化物的部分的面积%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5.1J(由Media Cybernetics,Inc.制造)来计算。
首先,图3A的图像下部的字符串(string of letters)对于图像处理是不必要的,因此将该不必要部分删除,从而将图像切出为1,280×895的大小(图3B)。
接着,提取磁性载体颗粒的部分,并且计数由此提取的磁性载体颗粒部分的大小。特别地,首先,为了提取要分析的磁性载体颗粒,从背景部分分离磁性载体颗粒。选择Image-Pro Plus 5.1J的″测量″-″计数/大小″。通过″计数/大小″的″亮度范围选择″,在50至255范围内设定亮度范围从而除去显示为背景的低亮度碳带部分,从而提取磁性载体颗粒(图3C)。当将磁性载体颗粒通过除使用碳带以外的方法固定时,背景不总是形成低亮度区域,不能完全否认背景部分具有与磁性载体颗粒亮度类似的亮度的可能性。然而,可将磁性载体颗粒与背景之间的边界与背散射电子的观察图像容易地区别开。当进行提取时,″计数/大小″的对象选择中选择4-连接,输入平滑度5,复选标记置于填充孔,从而将位于图像的全部边界(外周)上并且与其它颗粒重叠的任何颗粒从计算中排除。接着,从″计数/大小″的测量菜单选择面积和费利特直径(Ferret′s Diameter)(平均),面积的过滤范围设定至最小300像素和最大10,000,000像素。另外,关于费利特直径(平均),设定过滤(Filter)范围从而在将稍后所述的磁性载体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测量值的±25%的范围内,提取要图像分析的磁性载体颗粒(图3D)。选择从由此提取的颗粒群的一个颗粒,从而获得源自颗粒的部分的大小(像素数)(其总投影面积)。
接着,在Image-Pro Plus 5.1J的″计数/大小″的″亮度范围选择″上,亮度范围设定在140至255的范围内,从而提取磁性载体颗粒上的亮度高的部分(图3E)。面积的过滤范围设定至最小10像素和最大10,000像素。
接着,关于如上所述的颗粒选择,获得源自在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上多孔磁性核颗粒亮度高的部分的大小(像素数)(源自一个磁性载体颗粒上多孔磁性核颗粒亮度高的部分的总面积)。此外,通过(源自一个磁性载体颗粒上多孔磁性核颗粒亮度高的部分的总面积/磁性载体颗粒的总投影面积)×100,获得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
随后,对于由此提取的颗粒群中的各颗粒,进行与上述处理类似的处理直至选择的磁性载体颗粒数达到50个。如果在一个视野内的颗粒数没有达到50个,对于另一视野内磁性载体颗粒的投影图像重复进行与上述操作类似的操作。作为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的比率S1,使用源自多孔磁性核颗粒的亮度高的部分与磁性载体颗粒的比率的平均。
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重均分子量(Mw)的测量方法
重均分子量(Mw)通过如下所述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来测量。
首先,在室温下经24小时将样品溶解在中四氢呋喃(THF)。使用树脂或调色剂作为样品。另外,将由此获得的溶液使用孔径为0.2μm的耐溶剂性膜滤器″Maeshori Disc″(由Tosoh Corp.制造)过滤,从而获得样品溶液。在这种情况下,制备样品溶液从而可溶于THF的组分浓度约为0.8质量%。使用该溶液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
设备:HLC8120 GPC(检测器:RI)(由Tosoh Corp.制造)
柱:七根柱Shodex KF-801、802、803、804、805、806和807的组合(由Showa Denko K.K.制造)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烘箱温度:40.0℃
样品注入量:0.10ml
为了计算样品的分子量,使用利用标准聚苯乙烯树脂(例如,商品名″TSK标准聚苯乙烯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l、A-5000、A-2500、A-1000和A-500,由Tosoh Corp.制造)作成的分子量校准曲线。
硅酮树脂的R/Si比的测量方法
硅酮树脂的R/Si比的测量通过分析未固化硅酮树脂来进行。由于难以进行固化后硅酮树脂的NMR测量,因此测量除去溶剂的未固化硅酮树脂。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将用于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的硅酮树脂溶液的溶剂减压蒸馏,进行真空干燥整两天。将由此获得的树脂固成分溶解在重(heavy)的二氯甲烷中。由此获得的树脂溶液使用Si-NMR(ACP-300,由Bruker制造)来测量。从获得的Si-NMR光谱,-19.0至-25.0ppm之间的峰归属于D-单元的Si,-63.0至-71.0ppm之间的峰归属于T-单元的Si。R/Si的计算方法如下。如果D-单元的Si的量由d表示,则键合至D-单元的Si的R的量由2d表示。另外,如果T-单元的Si的量由t表示,则键合至T-单元的Si的R的量由t表示。因此,可由下式计算R/Si。
[数学式1]
R Si = ( 2 d + t ) ( d + t )
实施例
多孔磁性核颗粒1的制造例
步骤1:称量和混合步骤
Fe2O3    61.9质量份
MnCO3    31.0质量份
Mg(OH)2  6.5质量份
SrCO3    0.6质量份
称量上述铁素体原料从而获得上述组成比。随后,通过使用直径为1/8英寸的不锈钢珠的干式振动研磨机进行研磨和混合5小时。
步骤2:焙烧步骤
将获得的研磨产物通过辊压机形成为约1mm2的颗粒。通过使用具有开口3mm的振动筛,从上述颗粒除去粗颗粒,随后,使用具有开口0.5mm的振动筛除去细颗粒。然后,使用燃烧器式烧结炉,在大气中在950℃温度下进行焙烧2小时,从而生产焙烧铁素体。获得的焙烧铁素体的组成如下。
(MnO)a(MgO)b(SrO)c(Fe2O3)d
上式中,保持a=0.349、b=0.144、c=0.005和d=0.502。
步骤3:研磨步骤
将焙烧铁素体通过破碎机研磨为大小约0.3mm后,将30质量份水添加至100质量份焙烧铁素体,通过使用直径为1/8英寸的不锈钢珠的湿式球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将浆料通过使用直径为1/16英寸的不锈钢珠的湿式球磨机研磨4小时,从而获得铁素体浆料(细碎的焙烧铁素体)。
步骤4:造粒步骤
向铁素体浆料,添加相对于100质量份焙烧铁素体为1.0质量份的聚羧酸铵(分散剂)和2.0质量份的聚(乙烯醇)(粘结剂),通过喷雾干燥器(由OhkawaraKakohki Co.,Ltd.制造),造粒球状颗粒。将获得的颗粒进行尺寸控制后,使用旋转窑在650℃下进行加热2小时,从而除去有机组分如分散剂和/或粘结剂。
步骤5:烧制步骤
为了控制烧制气氛,在电炉内,在氮气气氛下(氧浓度:0.01体积%)将温度经3小时从室温升至1,150℃,然后在1,150℃温度下进行烧制4小时。随后,经8小时降温至80℃的温度,氮气气氛恢复至大气,以及在40℃以下的温度下回收烧制产物。
步骤6:分级步骤
将附聚颗粒破碎后,通过磁分离除去低磁性产物,使用具有开口250μm的筛进行筛选以除去粗颗粒,从而获得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为35.1μm的多孔磁性核颗粒1。D50、在3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示于表1中。
多孔磁性核颗粒2至14的制造例
除了制造条件如表1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制造例1类似的方式获得多孔磁性核颗粒2至14。各多孔磁性核颗粒2至14的D50、在3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示于表1中。表1中,PVA表示聚(乙烯醇)。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21
硅酮树脂1的制备
聚二甲基硅氧烷(平均聚合度:55)  5.0质量份
甲基三氯硅烷                    25.0质量份
水                              40.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                    30.0质量份
上述材料中,在水和甲基异丁基酮在装配有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搅拌器的反应容器中剧烈搅拌从而不形成两层的同时,向其进一步添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并且搅拌,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冰浴中。当反应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达到10℃时,从滴液漏斗缓慢滴加甲基三氯硅烷。该步骤中,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至17℃。完成滴加后,洗涤有机层直至中和,随后,将有机层使用干燥剂干燥。除去干燥剂后,将溶剂在减压下蒸馏掉,进行真空干燥整两天,从而获得硅酮树脂1。从NMR光谱计算该硅酮树脂1的R/Si为1.4。
硅酮树脂2至7的制备
除了使用的材料如表2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硅酮树脂1的制备类似的方式制备硅酮树脂2至7。
硅酮树脂溶液1的制备
将19.6质量份的量的硅酮树脂1、78.4质量份甲苯和2.0质量份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在一起1小时,从而获得硅酮树脂溶液1。
硅酮树脂溶液2至10的制备
除了使用的材料如表3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硅酮树脂溶液1的制备类似的方式制备硅酮树脂溶液2至10。
[表2]
硅酮树脂的制备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41
[表3]
硅酮树脂溶液的制备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42
乙烯基树脂1的制备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51
将上述材料装入装配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和搅拌装置的四口可拆式烧瓶中,导入氮气从而形成充分的氮气气氛。随后,进行加热至80℃后,添加2.0质量份偶氮双异丁腈,进行回流5小时以用于聚合。添加己烷至由此获得的反应物以使共聚物析出,将沉淀物通过过滤分离,从而获得乙烯基树脂1。
乙烯基树脂2至4的制备
除了使用的材料如表4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乙烯基树脂1的制备类似的方式制备乙烯基树脂2至4。
乙烯基树脂溶液1的制备
将10.0质量份的量的乙烯基树脂1和90.0质量份甲苯混合1小时,从而获得乙烯基树脂溶液1。
乙烯基树脂溶液2至8的制备
除了如表5中所示进行变化以外,以与乙烯基树脂溶液1的制备类似的方式制备乙烯基树脂溶液2至8。
[表4]
乙烯基树脂的制备
[表5]
乙烯基树脂溶液的制备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62
磁性载体1的制造
树脂填充步骤
将100.0质量份的量的多孔磁性核颗粒1装入混合/搅拌机(万能搅拌机NDMV型,由Dalton Corp.制造)的搅拌容器内,温度保持在60℃下,减压至2.3kPa的同时导入氮气。另外,在减压气氛下,将硅酮树脂溶液1滴加至多孔磁性核颗粒1以使树脂组分的量为7.5质量份。完成滴加后,仍继续搅拌2小时。随后,升温至70℃,在减压气氛下除去溶剂,将硅酮树脂组合物填充在多孔磁性核颗粒1中。
进行冷却后,将由此获得的颗粒转移至包括旋转混合容器和其中设置螺旋叶片的混合机(鼓式混合机UD-AT型,由Sugiyama Heavy Industrial Co.,Ltd.制造),在氮气气氛下在常压下以升温速度为2℃/分钟升温至220℃。在该温度下进行加热和混合60分钟,从而使树脂固化。接着,将低磁性产物通过磁分离来分离,使用具有开口150μm的筛进行分级,从而获得填充的核颗粒1。填充的核颗粒1的D50、在1,000V/cm电场强度下的电阻率和0.1至3.0μm孔径范围内的孔容积示于表7中。
树脂涂布步骤
随后,在减压气氛下(1.5kPa),保持在60℃温度下将乙烯基树脂溶液投入行星型混合机(诺塔混合机VN型,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从而树脂组分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填充的核颗粒1为2.0质量份。作为投入方法,投入三分之一的量的树脂溶液,进行甲苯除去和涂布操作20分钟。随后,进一步投入三分之一的量的树脂溶液后,进行甲苯除去和涂布操作20分钟,再次进一步投入三分之一的量的树脂溶液后,进行甲苯除去和涂布操作20分钟。接下来,将用乙烯基树脂涂布的填充的核颗粒转移至包括旋转混合容器和其中设置的螺旋叶片的混合机(鼓式混合机UD-AT型,由Sugiyama HeavyIndustrial Co.,Ltd.制造),通过10rpm下的旋转混合容器进行搅拌的同时,在200℃温度下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2小时。通过磁分离来分离低磁性产物的磁性载体后,使得由此获得的磁性载体通过具有开口70μm的筛,通过气力分级机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体积分布基准的50%粒径(D50)为38.2μm的磁性载体1。获得磁性载体的物理性质示于表7中。
如上所述获得的磁性载体中,用于树脂涂布步骤的乙烯基树脂溶液的树脂组分的量约等于实际涂布磁性载体的乙烯基树脂的量。为了证实上述结果进行以下操作。
将预定量的磁性载体浸渍入氯仿中,将涂布树脂通过施加超声波溶出。进行上述操作数次,干燥由此获得的磁性载体。另外,从干燥后磁性载体的重量,计算有效涂布树脂量。磁性载体1的有效涂布树脂量相对于填充的核颗粒1为2质量%。
磁性载体2至34的制造
除了使用的材料如表6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磁性载体1类似的方式制造磁性载体2至34。获得磁性载体的物理性质示于表7中。
[表6]
磁性载体的配方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391
(*)磁性载体34使用硅酮树脂溶液7作为涂布树脂溶液。
[表7]
磁性载体的物理性质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401
(*)表示块状磁性核颗粒1。
非晶性聚酯树脂1的制造例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411
将上述所列材料投入装配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然后,进行加热至200℃的温度,导入氮气和除去生成的水的同时进行反应10小时。随后,减压至10mmHg,进行反应1小时,从而获得具有重均分子量(Mw)为6,000的非晶性聚酯树脂1。
非晶性聚酯树脂2的制造例
对苯二甲酸:                          332质量份
聚氧乙烯(2.2)-2,2-双(4-羟苯基)丙烷:  996质量份
二(三乙醇胺)钛酸二羟基酯:            1质量份
将上述所列材料投入装配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然后,进行加热至220℃的温度,导入氮气和除去生成的水的同时进行反应10小时。随后,进一步添加96质量份偏苯三酸酐,进行加热至180℃的温度,进行反应2小时,从而获得具有重均分子量(Mw)为84,000的非晶性聚酯树脂2。
调色剂1的制造例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412
将上述所列材料通过亨舍尔混合机(FM-75型,由Mitsui Miike MachineryCo.,Ltd.制造)充分地混合在一起后,通过设定在130℃温度下的双轴捏合机(PCM-30型,由Ikegai Co.,Ltd.制造)进行捏合。将获得的捏合材料冷却,使用锤磨机进行粗研磨至大小为1mm以下,从而获得粗碎材料。将获得的粗碎材料使用高压气体通过碰撞型气流粉碎机粉碎。
接着,将获得的粉碎材料通过利用柯恩达效应的气力分级机(elbow jetlab EJ-L3,由Nittetsumining CO.,Ltd.制造)分级,从而通过分级同时除去细粉和粗粉,此外,使用机械表面改质装置(Faculty F-300,由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制造)进行表面改质。该步骤中,分散转子的转数设定至7,500rpm,分级转子的转数设定至9,500rpm,每一个循环的投入量设定至250g,表面改质时间(=从原料投入结束至打开排气阀的循环时间)设定至30秒,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1。
随后,向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1,添加1.0质量份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体积平均粒径:20nm,表面处理剂: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2.0质量份二氧化硅A(通过气相氧化法生产,体积平均粒径:40nm,表面处理剂:硅油),和2.0质量份二氧化硅B(通过溶胶-凝胶法生产,体积平均粒径:140nm,表面处理剂:硅油),使用5升亨舍尔混合机在30m/s圆周速度下进行混合15分钟。然后,使用具有开口45μm的筛除去粗颗粒,从而获得调色剂1。
调色剂2的制造例
制造调色剂1时,将非晶性聚酯树脂1的添加量从80质量份改变至60质量份,非晶性聚酯树脂2的添加量从20质量份改变至40质量份,以及石蜡的添加量从7质量份改变至3质量份。除了上述那些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制造例类似的方式制造调色剂2。
将如上所述生产的磁性载体和调色剂如表8中所示组合,从而生产双组分显影剂。以将8.0质量份调色剂添加至92.0质量份磁性载体,然后使用V型混合机进行混合5分钟的方式获得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1
如下所述评价双组分显影剂1。作为评价机,使用数字商业打印用改造的imagePRESS C7010VP(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将双组分显影剂1投入青色位置的显影装置中,进行图像输出耐久试验。如下改造上述机器。移除将显影装置中的过量磁性载体从中排出的机构,将直流电压VDC以及具有频率为2.0kHz和Vpp为1.3kV的交流电压施加至显影剂支承体。调整图像输出耐久评价用直流电压VDC,从而使纸张上设置的FFh图像(实心图像)的调色剂的量为0.55mg/cm2。FFh为表示十六进制数的256级灰度的值,00h表示第一灰度(白色背景部),FFh表示第256灰度(实心部).
作为图像输出耐久试验,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在23℃温度和50%湿度RH下,下文中称为″N/N″),在A4纸上打印5%图像比率的FFh输出带形图,并且输出其10,000张。另外,作为A4纸,使用POD super gloss 170(基重:128g/cm2,厚度:0.17mm,由Oji Paper Co.,Ltd.制造)。
根据以下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9中。
光泽度
评价耐久试验前后的定影图像的光泽度之差。定影图像的光泽度根据JISZ 8741使用携带式光泽计PG-3D(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通过选择60°测量角模式进行评价。该测量时,光泽度为从位于测量图像的中央部和四个角的5个点处测量的值获得的平均值。作为光泽度评价用图像,控制VDC,整个A4纸上形成FFh图像,定影温度设定至180℃。另外,作为形成定影图像的纸,使用商购可得的具有A4大小的光泽纸″POD super gloss 170(由Oji Paper Co.,Ltd.制造)(基重:128g/cm2,厚度:0.17mm)″。
A:耐久试验前后的光泽度之差小于5.0%。
B:耐久试验前后的光泽度之差为5.0%至小于10.0%。
C:耐久试验前后的光泽度之差为10.0%至小于15.0%。
D:耐久试验前后的光泽度之差为15.0%以上。
起雾
评价耐久试验后的起雾。控制VDC从而Vback为150V,输出一张00h图像,通过反射计(″REFLECTOMETER MODEL TC-6DS″,由Tokyo Denshoku CO.,LTD.制造)测量纸上的平均反射率Dr(%)。另外,测量不输出图像时纸上的反射率Ds(%)。从下式计算起雾(%)。
起雾(%)=Dr(%)-Ds(%)
A:起雾小于0.5%。
B:起雾为0.5%至小于1.0%。
C:起雾为1.0%至小于2.0%。
D:起雾为2.0%以上。
载体附着
评价耐久试验后的载体附着。控制VDC从而Vback为100V,输出00h图像,并且以使透明胶带与静电潜像支承体紧密接触的方式进行取样。随后,计数在1cm×1cm的面积内附着至静电潜像支承体的磁性载体颗粒数,从而获得每1cm2的附着载体颗粒数。
A:每1cm2的附着载体颗粒数为3个以下。
B:每1cm2的附着载体颗粒数为4个至10个。
C:每1cm2的附着载体颗粒数为11个至20个。
D:每1cm2的附着载体颗粒数为21个以上。
泄漏试验:白点
评价耐久试验后的泄漏。通过控制VDC,在5张A4普通纸上连续打印实心(FFh)图像。输出实心图像时,计数直径为1mm以上的泛白(white-out)点(白点)数。另外,计算五个实心图像中的白点总数。
A:白点总数为0。
B:白点总数为1个至9个。
C:白点总数为10个至19个。
D:白点总数为20个以上。
浓度不均匀
评价耐久试验后的浓度不均匀。控制VDC,整个A4纸输出90h图像。在任意五个点处测量90h图像的图像浓度,获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使用X-Rite彩色反射浓度计(彩色反射浓度计X-Rite 404A)测量图像浓度,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A:图像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0.04。
B:图像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04至小于0.08。
C:图像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08至小于0.12。
D:图像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12以上。
实施例2至28和比较例1至7
除了使用双组分显影剂2至35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8中。
[表8]
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448781970000461
虽然参考了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说明从而涵盖全部该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了2011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44644的权益,在此将其全部内容引入以作参考。
附图标记说明
1 树脂容器
2 下部电极
3 底座
4 上部电极
5 样品
6 静电计
7 控制计算机
A 电阻测量池
d 样品高度
d1 不设置有样品的高度
d2 设置有样品的高度

Claims (4)

1.一种磁性载体,其包括:
包括多孔磁性核颗粒和填充在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中的硅酮树脂的填充的核颗粒;和
涂布所述填充的核颗粒的表面的乙烯基树脂,
其中通过压汞法测量的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分布中,0.1至3.0μm的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5.0至95.0mm3/g,
通过压汞法测量的所述填充的核颗粒的孔分布中,在0.1至3.0μm的孔径范围内的累积孔容积为3.0至15.0mm3/g,和
所述乙烯基树脂的含量为1.2至3.0质量份,相对于100.0质量份所述填充的核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载体,
其中所述乙烯基树脂为分子结构中具有环状烃基的乙烯基单体和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
其中所述硅酮树脂中,键合至一个Si原子的有机基团的平均数(R/Si比)为1.30至1.50。
4.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其包括:
磁性载体;和
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括无机细粉和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颗粒包含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蜡,和
所述磁性载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磁性载体。
CN201280032336.5A 2011-06-29 2012-06-21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Active CN103635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4644 2011-06-29
JP2011-144644 2011-06-29
PCT/JP2012/066463 WO2013002296A1 (en) 2011-06-29 2012-06-21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5861A true CN103635861A (zh) 2014-03-12
CN103635861B CN103635861B (zh) 2016-09-28

Family

ID=4742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2336.5A Active CN103635861B (zh) 2011-06-29 2012-06-21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11019B2 (zh)
EP (1) EP2726941B1 (zh)
JP (2) JP6366218B2 (zh)
KR (2) KR101958054B1 (zh)
CN (1) CN103635861B (zh)
WO (1) WO20130022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505A (zh) * 2015-10-23 2016-01-13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树脂和用该树脂包覆的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CN110597034A (zh) * 2018-06-13 2019-12-20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4994B2 (en) * 2012-01-31 2015-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for replenishment
US9541853B2 (en) * 2013-05-30 2017-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808738B1 (en) * 2013-05-30 2019-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developer for replenishmen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320147B2 (ja) * 2013-05-30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51089B2 (ja) * 2014-06-04 2019-0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5557B2 (ja) * 2015-09-30 2019-12-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HUE042725T2 (hu) * 2017-05-18 2019-07-29 Grob Gmbh & Co Kg Eljárás és készülék bevont felületek minõségének vizsgálatára
JP6914772B2 (ja) * 2017-07-31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51314B2 (ja) * 2018-09-20 2022-10-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1081711A (ja) * 2019-11-13 2021-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1116A (en) * 1993-08-23 1997-05-20 Konica Corporation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use
US20080241726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ferrite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ferrite carrier
CN101600997A (zh) * 2007-02-02 2009-12-09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补充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US20100028796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20100055601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resin-filled carrier
US20100248125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ferrite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ferrite carr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0715A (ja) 1984-01-17 1985-08-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ジユ−サ
JPS631606A (ja) 1986-06-20 1988-01-06 Daifuku Co Ltd 格納物出入れ装置
JP4001606B2 (ja) 2005-05-31 2007-10-31 パウダ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充填型キャリア及び該キャリア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現像剤
US20090197190A1 (en) 2008-02-01 2009-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developers
JP5106308B2 (ja) 2008-03-06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464639B2 (ja) 2008-03-14 2014-04-09 パウダ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樹脂充填型キャリア及び該樹脂充填型キャリア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現像剤
CN102112927B (zh) 2008-08-04 2013-03-06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JP5219682B2 (ja) 2008-08-04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239627B2 (ja) 2008-08-25 2013-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1993B2 (ja) * 2011-01-11 2015-09-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1116A (en) * 1993-08-23 1997-05-20 Konica Corporation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use
CN101600997A (zh) * 2007-02-02 2009-12-09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补充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US20080241726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ferrite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ferrite carrier
US20100028796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20100055601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resin-filled carrier
US20100248125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Powdertech Co., Ltd. Resin-filled ferrite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using the ferrite carri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505A (zh) * 2015-10-23 2016-01-13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树脂和用该树脂包覆的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CN105242505B (zh) * 2015-10-23 2019-12-31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树脂和用该树脂包覆的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CN110597034A (zh) * 2018-06-13 2019-12-20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
CN110597034B (zh) * 2018-06-13 202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3243A (ja) 2013-02-14
KR20150093853A (ko) 2015-08-18
WO2013002296A1 (en) 2013-01-03
JP6366218B2 (ja) 2018-08-01
KR101958054B1 (ko) 2019-03-13
EP2726941A4 (en) 2015-03-18
KR101826390B1 (ko) 2018-02-06
EP2726941A1 (en) 2014-05-07
US20140220487A1 (en) 2014-08-07
EP2726941B1 (en) 2019-02-27
KR20140027489A (ko) 2014-03-06
JP6567123B2 (ja) 2019-08-28
CN103635861B (zh) 2016-09-28
US9811019B2 (en) 2017-11-07
JP2018124569A (ja)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5861B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2112928B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4460254B (zh)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3576483B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1322080B (zh) 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5388719B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2112927B (zh)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974994B2 (en)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for replenishment
CN100578372C (zh) 调色剂
EP2312399B1 (en)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CN101600997B (zh) 双组分显影剂、补充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541211A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系显影剂
CN104216247B (zh)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112929A (zh)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261972A (zh) 双组分显影剂
CN102105841A (zh)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8415227A (zh)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JP7293010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93009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309984A (ja) 二成分系現像剤および補給用現像剤
JP5511416B2 (ja)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CN116974164A (zh)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JP2022087625A (ja) 二成分現像剤
JP2021124631A (ja)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