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5765B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35765B CN103635765B CN201280029789.2A CN201280029789A CN103635765B CN 103635765 B CN103635765 B CN 103635765B CN 201280029789 A CN201280029789 A CN 201280029789A CN 103635765 B CN103635765 B CN 1036357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portion
- refrigerating chamber
- freezer
- storeroom
-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8—Part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s
- F25D23/082—Strips
- F25D23/087—Sealing stri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9—Cooling space dividing part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2—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along the inside of do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 F25D2317/06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from the refriger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02—Refrigerators including a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冷藏库(30)包括:由内箱(33)、外箱(32)、以及填充在内箱(33)与外箱(32)之间的隔热材料形成的隔热箱体(31);和设置于隔热箱体(31)的贮藏室。另外还包括:将贮藏室上下分隔的分隔壁(41);设置于贮藏室的开口部、能够开闭的门;和设置于分隔壁(41)的靠门一侧的金属承接部件(42)。另外,还包括:与金属承接部件(42)紧贴的门衬垫(90);和在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与贮藏室内的空间独立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库,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冷藏库的前表面开口部周缘结露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现有的冷藏库100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100的冷冻室125的基本结构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100的制冷循环配管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100的分隔壁113与门111连接的部分的截面结构的图。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门111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遍及全周设有门衬垫112。在分隔壁113的前表面设有金属承接部件114。使形成门衬垫112的承接面的金属承接部件114与门衬垫112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在主体131的背部设置有冷却器115。在冷却器115中生成的冷气被风扇116从冷冻室12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117吹出到箱内,冷却所收纳的食品类。
冷却食品类的冷气如图9的箭头所示循环。具体而言,冷气从冷冻室125的背面侧到达收纳盒118、119的前方上部,向下通过门111的内壁与收纳盒118、119的前表面之间的空间。接着,冷气通过下侧的收纳盒119的底面与冷冻室125的底壁之间的空间,从返回管道121返回至冷却器115。
在这种结构中,形成于冷冻室125与上部贮藏室122之间的分隔壁113的前表面,被到达收纳盒118的前方上部的冷气冷却。为了防止因内外温差导致被冷却了的分隔壁113的前表面结露,配设有散热管123。该散热管123利用制冷循环(未图示)的高温制冷剂管。
分隔壁113的前表面被散热管123的热量加热至高温。由此,能够防止分隔壁113的金属承接部件114的结露。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冷冻室125的前部上方的空气也被加热,所以存在冷却效率下降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冷却效率的下降,提出了一种机构,在分隔壁113附近的收纳盒118的前方上方的空间部分设置图9中虚线所示的密封部件124,阻挡冷气流向门衬垫112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现有的结构中,如图11所示,金属承接部件114的上下两端部从确保强度的一面向冷冻室125等贮藏库的内侧(后方侧)延伸。该延伸部分与隔热材料113a接近,但是考虑插入操作性和结构方面的原因,并不与隔热材料113a接触。在延伸部分与隔热材料113a之间产生空隙。
因此,从散热管123散热的一部分容易作为热负荷通过金属承接部件114的上下两端部侵入到冷冻室125等贮藏库的内部,所以有可能导致冷却系统的效率下降。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96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产生的,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冷却系统的效率,使金属承接部件的表面难以结露的冷藏库。
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由内箱、外箱、和填充在内箱和外箱之间的隔热材料所形成的隔热箱体;和设置于隔热箱体中的贮藏室。另外还包括:将贮藏室上下分隔的分隔壁;设置于贮藏室的开口部且能够开闭的门;和设置于分隔壁的靠门一侧的金属承接部件。另外还包括:与金属承接部件紧贴的门衬垫;和在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与贮藏室内的空间独立的开口部独立空间。
像这样,在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配备与贮藏室内的空间独立的开口部独立空间,由此,开口部独立空间能够抑制贮藏室的热泄漏。而且,还能够抑制设置于分隔壁的门侧前表面部的金属承接部件的冷却,从而抑制结露。这样就能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冷却系统的效率,使金属承接部件的表面难以结露的冷藏库。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1B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正面看到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附近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5A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5B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图5C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图5D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7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图7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冷冻室的基本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制冷循环配管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分隔壁与门的连接部分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1B是表示从该冷藏库30的正面所看到的结构的正面图。此外,在图1B中,省略了门和衬垫等。另外,附图中的箭头表示冷气的循环路径。
冷藏库30包括:隔热箱体31、作为贮藏室的冷藏室35和冷冻室37、分隔壁41、作为门的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金属承接部件42、门衬垫90、和开口部独立空间50。
隔热箱体31由内箱33、外箱32、以及填充在内箱33和外箱32之间的隔热材料形成。
贮藏室设置于隔热箱体31。分隔壁41将贮藏室上下分隔。门设置于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金属承接部件42设置于分隔壁41的靠门一侧。
门衬垫90紧贴金属承接部件42。开口部独立空间50与贮藏室内的空间独立地设置于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
由此,开口部独立空间50能够抑制贮藏室的热泄漏,并且能够抑制设置于分隔壁41的门侧前表面部的金属承接部件42的冷却从而抑制结露。
如图1A和图1B所示,冷藏库30的隔热箱体31包括主要使用钢板的外箱32、和由ABS等树脂成型的内箱33。
在隔热箱体31的内部填充例如作为使用硬质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的发泡隔热材料34。隔热箱体31的内部与周围隔热,并且被划分成多个贮藏室。
在隔热箱体31的上部配置有冷藏室35,在下部配置有冷冻室37。
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分别以自由开闭各自的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的方式,轴支承在冷藏室35的前表面开口部与冷冻室37的前表面开口部。
冷藏室35是为了冷藏保存,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被设定为1℃~5℃的贮藏室,冷冻室37是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域的贮藏室。冷冻室37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被设定为-22℃~-15℃,但是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也被设定为-30℃~-25℃的低温。
冷藏室35和冷冻室37被分隔壁41上下划分。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各自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遍及全周设置有门衬垫90。利用门衬垫90使外箱32的表面侧和设置于分隔壁41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与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冷冻室门40内表面的门衬垫90的内侧,以与内箱33和分隔壁41等的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设有门面密封部件91。在门衬垫90与门面密封部件91之间,设置有作为与冷冻室37的贮藏室空间和外部都独立的空间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开口部独立空间50如图1B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冷冻室门40内侧的周缘部分以包围门面密封部件91的方式形成。
如图1A所示,在冷冻室37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43,在其内部配设有冷却器44。冷却室43通过线圈罩45与冷冻室37隔热划分。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的冷却室43附近的结构的正面图。
如图2所示,在冷却器44的上方配置有将所生成的冷气强制送出的风扇46。在冷却器44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44的霜和冰进行除霜的除霜加热器47。除霜加热器47例如是玻璃制的玻璃管加热器。特别是在使用烃类制冷剂气体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作为防爆对策,使用将玻璃管形成双重的双重玻璃管加热器。
线圈罩45由树脂制的装饰板和苯乙烯材料等隔热材料形成的隔热线圈罩形成。
在线圈罩45形成有冷气返回通路71,该冷气返回通路71并列设置于冷却器44的侧面,由分隔部件75和冷却室43的背面壁与冷却器44分隔。将通过分隔壁41的冷藏室返回连通口的冷气导入到冷气返回通路71。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的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分解立体图。
冷藏室管道装置80配置于冷藏室35的背面。由冷藏室管道装置80与内箱33形成冷藏室35的风路。另外,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下端与分隔壁41结合,使来自冷却室43的冷藏室排出冷气与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冷气循环,由此将冷藏室35控制在冷藏温度域。
冷藏室管道装置80包括:由发泡苯乙烯形成的冷藏室管道部件81;和覆盖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前表面的树脂制的冷藏室管道装饰板86。在冷藏室管道装置80内侧的密封部安装有密封泡沫部件8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的冷藏室35内的冷气流动的图。
在冷藏室35的背面安装有冷藏室管道装置80。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从冷藏室35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11在冷藏室35内循环。接着,在冷藏室35内循环的冷气12从设置于冷藏室35下部背面的返回口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返回冷却器44。
图5A和图5B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的散热管49的配置的立体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为了防止外部空气温度高时贮藏室外侧面结露,在金属承接部件42的附近配设有作为加热部的散热管49。散热管49利用制冷循环(未图示)中的高温制冷剂管,并且利用其热量将金属承接部件42加热至高温。
散热管49按照与金属承接部件42和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正面(开口部的周缘部分)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接触的方式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也设有第2散热管93。第2散热管93以重点接触金属承接部件42的方式固定。具体而言,第2散热管93与金属承接部件42接触,但不与外箱32的正面部接触。
对于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30,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在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的一部分被风扇46向前方的冷冻室37内部强制送风。冷冻室37被从线圈罩45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冷却。
在冷冻室37内部循环的冷气,通过在线圈罩45的下部开口的返回口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然后,新鲜的冷气再次通过风扇46反复循环。由此,通过使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冷冻室37内被冷却至合适的温度。
另一方面,排出到风扇46的上方的冷气,从线圈罩45的冷气排出口经过分隔壁41的连通孔18被引导至冷藏室管道装置80。当利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判断箱内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时,打开风门(damper),使冷气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从冷藏室35的排出口排出,从而冷却室内。
在冷藏室35内循环的冷气被引导至返回口。冷藏室35内的空气和带着包含在贮藏物中的湿气的空气,通过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1,被导入到由线圈罩45和冷却室43的背面壁构成的冷气返回通路71。被导入到冷气返回通路71的空气,从冷气返回口77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新鲜的冷气再次通过风扇46被强制送风。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用风扇46将冷气强制地送风至与冷却器44连通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通过冷藏室管道装置80内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将冷气排出至冷藏室35。另外,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控制风门的开闭。由此,即使冷藏室35位于从冷却器44离开的位置,也能够将其室内控制在设定温度。
另外,冷藏室35的冷却也通过设置于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排出开口部等,由从侧面侧和上表面产生的冷气来进行。
由门衬垫90和门面密封部件91形成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是也与冷冻室37的贮藏室空间和外部独立的空间。由此,能够抑制金属承接部件42、以及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被冷冻室37的冷气直接冷却。由此,能够抑制金属承接部件42、以及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的结露的发生。
此外,与金属承接部件42相比,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的外箱32的正面部一侧难以受到贮藏室内的冷气的影响,所以抑制结露发生所需的热量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使用切换阀92能够将散热管49的制冷剂循环切换成第2散热管93。例如,当结露多时使用散热管49,而当结露少时,能够切换成第2散热管93。由此,能够确保用于抑制位于贮藏室内温度的影响较小的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的结露发生的热量,并且利用开口部独立空间50,能够抑制从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向贮藏室内的热泄漏。
此外,上述的散热管的切换功能并非必须。在没有该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金属承接部件42、以及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的结露发生。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20进行说明。
图5C和图5D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20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20的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冷藏库的30的结构共通,所以省略对于共通部分的说明。
如图5C和图5D所示,除了散热管49外,冷藏库20还包括旁通管94。散热管49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冷藏库30同样,通过使其与金属承接部件42和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接触而固定。另一方面,旁通管94不与金属承接部件42和外箱32的正面部的任一者接触。另外,利用切换阀92进行散热管49和旁通管94的制冷剂的切换,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对于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20,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在作为不同于贮藏室的独立空间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产生自然对流。即,被冷冻室37的排出冷气冷却了的空气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下降。
特别是在未进行冷冻室37内的冷却的情况下,即,在未向冷冻室37内排出冷气的情况下,冷冻室37内的温度分布并不均等,所以因该自然对流,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的温度分布变得更加不均等。如果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的低温空气下降,则金属承接部件42附近的温度就会升高,所以金属承接部件42被冷却的速度变缓。由此,将金属承接部件42变成不结露的温度所需的热量减少。即,用于将金属承接部件42变成不结露的温度所需的散热管49的热量减少。
根据上述的理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C和图5D所示,使用切换阀92切换不经由贮藏室的开口门面周边的旁通管94与散热管49的制冷剂循环,从而进行温度控制。由此,出于防止结露的观点,外箱32的表面部和金属承接部件42都不需要加热时,能够切换成旁通管94。这样就能有效地抑制从制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的两侧面、和金属承接部件42向贮藏室内的热泄漏。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6进行说明。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6的结构的正面图,图6B是表示该冷藏库16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此外,在图6A中,省略了门和衬垫等。另外,附图中的箭头表示冷气的循环路径。
如图6A和图6B所示,冷藏库16被分隔壁41上下划分成冷藏室35和冷冻室37。在冷藏室门38与冷冻室门40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遍及全周设有门衬垫90。利用门衬垫90使外箱32的表面侧和设置于分隔壁41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与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冷冻室门40内表面的门衬垫90的内侧,以与内箱33和分隔壁41等的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设有门面密封部件91。在门衬垫90与门面密封部件91之间,设置有作为与冷冻室37的贮藏室空间和外部都独立的空间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开口部独立空间50如图6A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冷冻室门40内侧的周缘部分以包围门面密封部件91的方式而形成。这些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冷藏库30的结构共通。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6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通过与冷藏室35连通的空间连通入口风路95、和与冷却室43的周边连通的空间连通出口风路96,与贮藏室空间部分地连通。空间连通入口风路95和空间连通出口风路96是通过发泡隔热材料34和分隔壁41等隔热部件与贮藏室隔热的空间。空间连通入口风路95如图6A所示,设置于冷藏室35的内箱33的下部两侧。
对于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16,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的一部分被风扇46强制地向前方的冷冻室37内部送风。冷冻室37被从线圈罩45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冷却。
在冷冻室37内部循环的冷气,通过在线圈罩45的下部开口的返回口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接着,新鲜的冷气通过风扇46再次反复循环。由此,通过使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冷冻室37内被冷却至合适的温度。
另一方面,排出到风扇46的上方的冷气,从线圈罩45的冷气排出口经过分隔壁41的连通孔18被引导至冷藏室管道装置80。当利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判断箱内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时,打开风门,使冷气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从冷藏室35的排出口排出,从而冷却室内。
在冷藏室35内循环的冷气被分流并引导至返回口和空间连通入口风路95。作为返回冷气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变成冷藏室35内的温度的空气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通过冷气返回通路71,从冷气返回口77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空间连通入口风路95并通过开口部独立空间50,通过空间连通出口风路96,从冷气返回口77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的路径。在其中一个路径中,返回至冷却器44下部的冷气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新鲜的冷气再次被风扇46强制送风。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冷气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循环。由此,能够抑制金属承接部件42被冷冻室37的冷气直接冷却,且能够将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维持在比冷冻温度域高的冷藏温度域。因此,能够抑制在金属承接部件42和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中发生结露。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并用用图5A~图5D说明过的通过散热管49的切换来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由此能够抑制贮藏室内的热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使冷藏室35的冷藏温度域的冷气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循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由此,能够使开口部独立空间内温度变成冷藏温度域,且利用冷藏室35的冷气,能够有效地使金属承接部件42的周边温度升高。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通过使比贮藏室的温度域高的温度域的空气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循环,使金属承接部件42的周边温度升高从而能够减少结露。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60进行说明。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60的结构的正面图,图7B是表示该冷藏库6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7C和图7D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冷藏库60的散热管配置的立体图。在图7A中,省略了门和衬垫等。另外,附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冷气的循环路径。
如图7A和图7B所示,冷藏库60被分隔壁41上下划分成冷藏室35和冷冻室37。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各自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遍及全周设置有门衬垫90。利用门衬垫90使外箱32的表面侧和设置于分隔壁41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与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冷冻室门40内表面的门衬垫90的内侧,以与内箱33和分隔壁41等的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设有门面密封部件91。在门衬垫90与门面密封部件91之间,设置有作为与冷冻室37的贮藏室空间和外部都独立的空间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开口部独立空间50如图7A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冷冻室门40的内侧的周缘部分,以包围门面密封部件91的方式形成。这些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冷藏库30的结构共通。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60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的下边周边配设有发出外部空气温度以上的温度的下边热源部件9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独立空间50设置于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的周缘,将开口部独立空间50的至少左右一侧的部分作为从上边至下边连通的空间来进行说明。
由此,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温度较高的空气上升,在空间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下降,所以能够有效地使金属承接部件42周边的温度升高。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开口部独立空间50的左右两侧也可以具有从上边至下边不连通的空间。
对于以如上的方式构成的冷藏库60,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下边热源部件97对具有确保底部的强度、以及与金属承接部件42同样构成门衬垫90的紧贴面的功能的底部金属部件(未图示)进行热传导,由此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传热。
传至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的下边热源部件97的热量,加热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的空气。被加热了的空气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因自然对流而上升(图7A中的虚线箭头)。上升的暖空气上升至开口部独立空间50内的金属承接部件42附近。由此,能够抑制在金属承接部件42和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中发生结露。
对下边热源部件97实施最佳热量的控制,以使得能够确保用于抑制在金属承接部件42、以及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中发生结露所需的温度以上。
另外,通过并用在图5A~图5D中所示的通过散热管49的切换来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能够抑制向贮藏室内的热泄漏。
另外,如图7C和图7D所示,作为下边热源部件97,使用配设于构成隔热箱体31底部的底部部件上的底部散热管98,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散热。
此外,在仅靠下边热源部件97的热量难以防止冷冻室37表面部的两侧和金属承接部件42的结露的情况下,能够并用散热管49。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切换阀92,通过底部散热管98与散热管49的制冷剂循环的切换(或者并用)来进行温度控制。由此,能够最大限制地抑制从散热管49的冷冻室37两侧和金属承接部件42向贮藏室内的热泄漏,并且能够防止冷冻室37表面部的两侧和金属承接部件42的结露。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7进行说明。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7的结构的正面图,图8B是表示该冷藏库17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此外,在图8A中,省略了门和衬垫等。另外,附图中的箭头表示冷气的循环路径。
如图8A和图8B所示,冷藏库17被分隔壁41上下划分成冷藏室35和冷冻室37。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各自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遍及全周设置有门衬垫90。利用门衬垫90使外箱32的表面侧和设置于分隔壁41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与门(冷藏室门38和冷冻室门40)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冷冻室门40内表面的门衬垫90的内侧,以与内箱33和分隔壁41等的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设有门面密封部件91。在门衬垫90与门面密封部件91之间,设置有作为与冷冻室37的贮藏室空间和外部都独立的空间的开口部独立空间50。开口部独立空间50如图8A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冷冻室门40内侧的周缘部分,以包围门面密封部件91的方式而形成。这些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冷藏库30的结构共通。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7具有三室以上的贮藏室。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例子中,冷藏库17包括第3贮藏室13。另外,用第2分隔壁99上下划分成冷冻室37和第3贮藏室13。在第3贮藏室门14的内表面的周缘部分也同样,遍及全周设置有门衬垫90。利用门衬垫90,使外箱32的表面侧和设置于第2分隔壁99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与第3贮藏室门14紧贴,从而防止冷气向外部泄漏。
对于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17,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在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的一部分被风扇46向前方的冷冻室37内部强制送风。冷冻室37被从线圈罩45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冷却。
在冷冻室37内部循环的冷气,通过在线圈罩45的下部开口的返回口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接着,新鲜的冷气通过风扇46再次反复循环。由此,通过使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冷冻室37内被冷却至合适的温度。
另外,对于第3贮藏室13也同样,在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通过第3贮藏室管道15冷却第3贮藏室13内。然后,冷气通过在线圈罩45的下部开口的返回口,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新鲜的冷气再次通过风扇46反复循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也能使用散热管49进行加热,和使用切换阀92来切换控制散热管49与其他散热管之间的制冷剂循环。
像这样,在具有三室以上的贮藏室的冷藏库17中,也能抑制在金属承接部件42和位于冷冻室37的开口门面侧的外箱32的正面部中发生结露。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冷藏库的门的内表面,以与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设有门面密封部件91,在门面密封部件91和门衬垫90之间形成开口部独立空间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此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开口部独立空间5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也可以在门衬垫90与其他部件之间形成开口部独立空间50,也可使用其他的部件,形成开口部独立空间50。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使用开口部独立空间设置于作为被设定成冷冻温度域的贮藏室的冷冻室37的前表面开口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抑制从冷冻温度域的贮藏室内的热泄漏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金属承接部件42发生结露。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如果是在设置于分隔壁41前表面的金属承接部件42和外箱32的表面部发生结露的温度域的贮藏库,通过设置开口部独立空间50就能减少结露,能够加以应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开口部独立空间50的附近设置散热管49作为加热部的例子。由此,能够切实地使开口部独立空间内的温度升高。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加热单元,加热开口部独立空间50附近,也能获得同样的防结露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降低冷却系统的效率,使金属承接部件的表面难以结露的冷藏库。这样,本发明就能够适用于配备了冷却功能的所有冷藏库等,所以很有用。
附图符号说明
11、12冷气
13第3贮藏室
14第3贮藏室门
15第3贮藏室管道
16、17、20、30、60冷藏库
18连通孔
31隔热箱体
32外箱
33内箱
34发泡隔热材料
35冷藏室
37冷冻室
38冷藏室门
40冷冻室门
41分隔壁
42金属承接部件
43冷却室
44冷却器
45线圈罩
46风扇
47除霜加热器
48冷藏室送风管道
49散热管
50开口部独立空间
51冷藏室返回管道
71冷气返回通路
75分隔部件
80冷藏室管道装置
81冷藏室管道部件
82密封泡沫部件
86冷藏室管道装饰板
90门衬垫
91门面密封部件
92切换阀
93第2散热管
94旁通管
95空间连通入口风路
96空间连通出口风路
97下边热源部件
98底部散热管
99第2分隔壁
Claims (6)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内箱、外箱、以及填充在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的隔热材料形成的隔热箱体;
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的贮藏室;
将所述贮藏室上下分隔的分隔壁;
设置于所述贮藏室的前表面开口部的、能够开闭的门;
设置于所述分隔壁的靠所述门一侧的金属承接部件;
与所述金属承接部件紧贴的门衬垫;和
在所述贮藏室的所述前表面开口部,与所述贮藏室内的空间独立的开口部独立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的内表面,以与所述贮藏室内的壁面接触的方式设置有门面密封部件,
在所述门面密封部件与所述门衬垫之间形成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设置于所述贮藏室的所述前表面开口部的周缘,
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的至少左右任一方的部分是从上边至下边连通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设置于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域的所述贮藏室的所述前表面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比所述冷冻温度域高的温度域的冷气在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内循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独立空间的附近还具有加热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34887 | 2011-06-17 | ||
JP2011-134887 | 2011-06-17 | ||
PCT/JP2012/003876 WO2012172800A1 (ja) | 2011-06-17 | 2012-06-14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35765A CN103635765A (zh) | 2014-03-12 |
CN103635765B true CN103635765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735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9789.2A Active CN103635765B (zh) | 2011-06-17 | 2012-06-14 | 冷藏库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722622A4 (zh) |
JP (1) | JP6028220B2 (zh) |
CN (1) | CN103635765B (zh) |
WO (1) | WO20121728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15471B2 (en) | 2015-12-28 | 2019-02-26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Structural stanchion for a cabinet of an appliance |
EP3482145B1 (en) | 2016-07-06 | 2023-06-14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mprising a refrigerated compartment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
CN113531992A (zh) * | 2020-04-20 | 2021-10-22 |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储物盒及冰箱 |
JP2022073657A (ja) * | 2020-11-02 | 2022-05-17 | アクア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54968A (ja) * | 1998-11-19 | 2000-06-06 | Sharp Corp | 冷蔵庫 |
JP2001041642A (ja) * | 1999-07-27 | 2001-02-16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冷蔵庫 |
JP2002022349A (ja) * | 2000-07-07 | 2002-01-23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扉 |
JP2002022351A (ja) * | 2000-07-07 | 2002-01-23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の仕切り構造 |
JP2002062038A (ja) * | 2000-08-24 | 2002-02-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用断熱扉体 |
JP2011038670A (ja) * | 2009-08-07 | 2011-02-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58258A (en) * | 1977-10-18 | 1979-05-10 | Toshiba Corp | Cold storage |
JP2744146B2 (ja) * | 1991-04-26 | 1998-04-28 | 株式会社東芝 | セパレート形冷蔵庫 |
JPH08189753A (ja) * | 1995-01-13 | 1996-07-23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冷蔵庫 |
JP3387333B2 (ja) | 1996-09-20 | 2003-03-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の断熱機構 |
KR100288261B1 (ko) * | 1998-06-30 | 2001-05-02 | 전주범 | 냉장고의 이슬맺힘 방지장치 |
JP2001349663A (ja) * | 2000-06-09 | 2001-12-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蔵庫 |
JP2002364978A (ja) * | 2001-06-08 | 2002-12-18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冷蔵庫 |
JP2005315547A (ja) * | 2004-04-30 | 2005-11-10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 |
JP2006046750A (ja) * | 2004-08-03 | 2006-02-16 | Sharp Corp | 冷却庫 |
KR100951287B1 (ko) * | 2008-03-18 | 2010-04-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구획부재를 구비한 냉장고 |
JP5434431B2 (ja) * | 2009-09-24 | 2014-03-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575452B2 (ja) * | 2009-10-09 | 2014-08-20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蔵庫 |
-
2012
- 2012-05-10 JP JP2012108259A patent/JP60282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EP EP12800772.1A patent/EP272262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6-14 CN CN201280029789.2A patent/CN103635765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WO PCT/JP2012/003876 patent/WO20121728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54968A (ja) * | 1998-11-19 | 2000-06-06 | Sharp Corp | 冷蔵庫 |
JP2001041642A (ja) * | 1999-07-27 | 2001-02-16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冷蔵庫 |
JP2002022349A (ja) * | 2000-07-07 | 2002-01-23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扉 |
JP2002022351A (ja) * | 2000-07-07 | 2002-01-23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の仕切り構造 |
JP2002062038A (ja) * | 2000-08-24 | 2002-02-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用断熱扉体 |
JP2011038670A (ja) * | 2009-08-07 | 2011-02-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35765A (zh) | 2014-03-12 |
EP2722622A1 (en) | 2014-04-23 |
WO2012172800A1 (ja) | 2012-12-20 |
JP6028220B2 (ja) | 2016-11-16 |
JP2013019662A (ja) | 2013-01-31 |
EP2722622A4 (en)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9454B (zh) | 冷藏库 | |
CN201569237U (zh) | 冰箱 | |
CN103975209B (zh) | 冷藏库 | |
AU2007339559A1 (en) | Cooling a separate room in a refrigerator | |
CN103635765B (zh) | 冷藏库 | |
JP2008249292A (ja) | 冷蔵庫 | |
CN202902730U (zh) | 冷冻冷藏箱 | |
JP4667307B2 (ja) | 冷蔵庫 | |
JP6405526B2 (ja) | 冷蔵庫 | |
JP6145643B2 (ja) | 冷蔵庫 | |
JP2000337748A (ja) | 冷蔵庫 | |
CN209893714U (zh) | 冰箱 | |
WO2020160697A1 (en) | Refrigerator appliance with direct-cooled in-door chamber | |
CN102317713B (zh) | 冰箱 | |
JP2008002719A (ja) | 冷蔵庫 | |
CN102510986B (zh) | 冰箱 | |
JP2007147100A (ja) | 冷蔵庫 | |
CN102692111B (zh) | 冷藏库 | |
CN104685309B (zh) | 冷藏库 | |
JP2008002696A (ja) | 冷蔵庫 | |
JP2024125875A (ja) | 冷却装置 | |
JP6446663B2 (ja) | 冷蔵庫 | |
JP2011208834A (ja) | 冷蔵庫 | |
JP2008002699A (ja) | 冷蔵庫 | |
JP2002340469A (ja) | ショーケース付冷蔵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