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5123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123B
CN103625123B CN201310314023.5A CN201310314023A CN103625123B CN 103625123 B CN103625123 B CN 103625123B CN 201310314023 A CN201310314023 A CN 201310314023A CN 103625123 B CN103625123 B CN 103625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fer
printing
binding agent
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40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5123A (zh
Inventor
村井靖
辻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5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5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11/00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 B65C11/02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having printing equipment
    • B65C11/0205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having printing equipment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 B65C11/021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having printing equipment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 B65C11/0215Labels being adhered to a web
    • B65C11/0221Advancing the web by friction
    • B65C11/0226Advancing the web by friction electrically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0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 B65C9/22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by wetting, e.g. by applying liquid glue or a liquid to a dry glue coating
    • B65C9/2247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by wetting, e.g. by applying liquid glue or a liquid to a dry glue coating using liquid rollers or bands
    • B65C9/2256Applying the liquid on the label
    • B65C9/226Applying the liquid on the label discretely, i.e. several points or strips or interrupted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0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 B65C9/22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by wetting, e.g. by applying liquid glue or a liquid to a dry glue coating
    • B65C9/2247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by wetting, e.g. by applying liquid glue or a liquid to a dry glue coating using liquid rollers or bands
    • B65C9/2256Applying the liquid on the label
    • B65C9/2265Applying the liquid on the label continuously, i.e. an uninterrupted fil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2210/00Details of manually controlled or manually 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 B65C2210/0002Data entr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2210/00Details of manually controlled or manually 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 B65C2210/0037Printing equipment
    • B65C2210/0064Printing equipment using thermosensitive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2210/00Details of manually controlled or manually 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 B65C2210/007Cutt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包括驱动部,对传送被印刷构件的传送辊进行旋转驱动;印刷部,在被印刷构件上进行印刷;截断部,截断被印刷构件;转印机构,被设置在比印刷部靠被印刷构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传送具有粘结剂的转印构件并与被印刷构件选择性地接触,从而转印粘结剂;以及转印控制部,控制转印和非转印。根据马达的正反向旋转,对被印刷构件控制粘结剂的转印和非转印,能够自如地制作无剥离纸的整面胶、部分胶或无胶的印刷带。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相关申请的参照
在本申请中,主张以2012年8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185925及2013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083660为基础的优先权,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引用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能够在进行印刷的同时自如地制作背面无剥离纸的整面胶、部分胶或无胶的印刷带。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印刷装置:在将带剥离纸的热敏纸截断成带状并设置成辊状的热敏带上,通过热敏头进行印刷,制作出在印刷之后将剥离纸剥离来进行粘贴的带剥离纸粘结标签。
此外,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的特开平02-223461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带印刷装置:在透明带上进行反转印刷,在其印刷面上粘结双面带的一个粘结面来设置成保护所印刷的文字等的印刷带(印刷标签),若剥离另一个粘结面的剥离纸,则能够用作粘结标签。
但是,在用户使用带之后最终成为废料并成为垃圾的剥离纸有太多的浪费,此外还需要伴随将剥离纸剥离的手动作业而进行的处理,因此也不方便使用。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的特开平06-312545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无衬纸的带印刷装置:在带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粘结层,将压辊的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印刷带的粘结层容易剥离的剥离面,在带基材的粘结层的相反侧面进行印刷来制作出印刷带,排除了最终成为废料的剥离纸(衬纸)的使用。
该日本公开专利的特开平06-31254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带印刷装置上所使用的辊状带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在带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粘结剂,在表面的热敏面上设置以硅为主要成分的硅层,在没有剥离纸的的状态下卷绕成辊状。
然而,印刷带存在不需要粘结剂的情况、用作便签(日文原文:付箋)时在局部具有粘结剂的情况等需求,对于需要这种用途的用户而言,并不适合使用如上所述在印刷带的背面整面上具有粘结层的印刷带。
因此,日本公开专利的特开2011-235595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粘结标签的制作方法的发明:根据印刷的目的,用户根据需要能够节省无衬纸情况下的胶,从而能够节约粘结剂。即,提出了设置在通过切断位置的记录介质的部分附加粘结剂的粘结剂附加机构。
然而,在该日本公开专利的特开2011-235595号公报的粘结标签的制作方法中,虽然提示了也可以将粘结剂附加机构设置在打印机内,但是基本上在打印机1A的切割器4下游的排出口设置有包括按压机构17的粘结剂转印部1B。
因此,没有对打印机主体的小型化及实用的结构进行分析,仍然有改善的余地。此外,仅公开了交替地反复压接的状态和非压着状态来向记录介质附加粘结剂的一例,没有提及适合于上述便签那样的用法等在局部附加粘结剂的各种用途的粘结剂附加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能够在进行印刷的同时自如地制作背面无剥离纸的整面胶、部分胶或无胶的印刷带。
为了实现上述该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辊,传送被印刷构件;驱动部,对上述传送辊进行旋转驱动;印刷部,在所传送的上述被印刷构件上进行印刷;截断部,在与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截断上述被印刷构件;转印机构,设置在比上述印刷部靠近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一边传送具有粘结剂的转印构件一边与上述被传送的上述被印刷构件选择性地接触,从而在上述被印刷构件的非印刷面上转印上述粘结剂;以及转印控制部,控制通过上述转印机构对上述非印刷面进行的上述粘结剂的转印和非转印。
在上述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上述转印机构包括一对转印辊,该一对转印辊能够夹持上述被印刷构件和上述转印构件,并隔着上述被印刷构件和上述转印构件而接触分离。
此外,上述转印构件在带状的衬纸的一面上涂布有上述粘结剂,以没有涂布上述粘结剂的面与上述一对转印辊中的一个辊接触的方式被卷绕在输送辊与卷取辊之间。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粘结剂在上述带状的衬纸的传送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涂布在与上述带状的衬纸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此外,上述粘结剂也可以在与上述带状的衬纸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涂布成点状或直线状。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上述转印构件和上述一对转印辊中的上述一个辊、上述输送辊、上述卷取辊一起容纳于相对于印刷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的盒体中。此外,上述盒体与所涂布的上述粘结剂的粘结力不同的多个上述转印构件对应地具有多个。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上述被印刷构件为热敏带,上述印刷部包括压辊和热敏头,上述压辊构成上述传送辊的中的一个传送辊。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印刷的同时自如地制作背面无剥离纸的整面胶、部分胶或无胶的印刷带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的附图考虑以下的详细说明,将能够获得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其中: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表示该印刷装置上所安装的辊状带纸的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上盖向后上方转动而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简要地表示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压辊与被印刷构件之间的盒体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B是表示交替驱动热敏头和粘结剂转印机构的齿轮串的结构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原点传感器、热敏头、粘结剂转印机构的粘结剂转印的状态变化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A是说明印刷装置的粘结剂转印的初始设定下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图6B是表示热敏带纸的动作状态的图,图6C是表示头抬起/头降下、转印开启/关闭、马达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开启/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印刷装置中的粘结剂向热敏带纸的背面转印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C是图7A、图7B的侧面图。
图8A是表示用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制作的由背面的一部分(前端部)转印有粘结剂、表面被印刷、且截断为预定的长度的热敏带纸构成的标签的使用方法的几个例子的图,图8B、图8C及8D是图8A所示的各标签的放大图。
图9A是说明在印刷装置中仅在热敏带纸的前端部转印粘结剂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B是表示热敏带纸的动作状态的图,图9C是表示头抬起/头降下、转印开启/关闭、马达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开启/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说明在印刷装置中在热敏带纸的背面整面上转印粘结剂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B是表示热敏带纸的动作状态的图,图10C是表示头抬起/头降下、转印开启/关闭、马达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开启/关闭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表示该印刷装置上所安装的辊状的热敏带纸的图。
如图1A所示,印刷装置(以下还称为装置主体)1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包括:主体框体3,在其外周面的下部附近形成有装饰槽2;和开闭自如的上盖4,配设在主体框体3的上部的开口部。
主体框体3的前表面上部和上盖4的前部分别以一部分形成为缺口的形状,将这2个缺口部合起来形成印刷完成带的排出口5。在比排出口5靠内部的附近,在上方配置有截断印刷完成带的带切割器6,在下方的下游侧配置有从排出口5排出所截断的带的排出辊7。
此外,在主体框体3的侧面,在装饰槽2的下方形成有电源插头用的插头插孔8,在主体框体3的前表面,在与装饰槽2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与外部的主机设备的信号线USB(universalserialbus)端子连接的USB插孔9。
图1B所示的被印刷构件10由热敏带纸11和辊保持部14构成,该热敏带纸11被截断成长条的带状且卷绕成辊状,上述辊保持部14包括插入在该热敏带纸11的辊状的中心部来直接保持热敏带纸11的卷轴12和旋转自如地支撑卷轴12的卷轴支撑轴13。
图2是表示将印刷装置1的上盖4向后上方转动而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对与图1A、图1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标以与图1A、图1B相同的号码来进行表示。
如图2所示,在印刷装置1的主体框体3的内部,除了图1A、图1B所示的排出辊7和被印刷构件10的辊状的热敏带纸11以外,还配设有压辊(platenroller)15。并且,在压辊15与被印刷构件10之间,详细地说配置有内置后述的转印构件的盒体(cartridge)16和转印辊17。
另外,在图2中,仅表示盒体16和转印辊17,省略了转印构件的图示。此外,在图2中,盒体16内的后述的输送辊和卷取辊位于其他构件的背后而看不到。
如图2所示,在印刷装置1的上盖4的内表面,除了图1所示的带切割器6以外,还配置有热敏头18和转印后述粘结剂的粘结剂转印机构的一部分。在图2中,能够看到粘结剂转印机构的凸轮卡合部19和转印辊24。
图3A是简要地表示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压辊15与被印刷构件10之间的盒体16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B是表示交替驱动热敏头18和粘结剂转印机构的齿轮串的结构的图。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热敏头18在前端部设置有由发热元件阵列构成的印刷头部,该印刷头部如图3A、图3B的双向箭头a所示那样上下转动,从而隔着热敏带纸11与压辊15分离接触。
该热敏头18构成为,在印刷时,如图3A、图3B所示隔着热敏带纸11与压辊15压接,在热敏带纸11上执行印刷,在非印刷时,从压辊15向上方分离。
如图3A所示,在压辊15与被印刷构件10之间,在从被印刷构件10延伸到压辊15的热敏带纸11的下方安装有盒体16。
在盒体16中,除了图2所示的转印辊17以外,还容纳有作为转印构件的粘结带21、送出粘结带21的输送辊22、以及卷绕粘结带21的卷取辊23。
在印刷装置1的上盖4的内表面,在与转印辊17对置的位置,配设有与转印辊17成一对的装置主体侧的转印辊24,由所述一对转印辊构成粘结剂转印机构的转印部。
装置主体侧的转印辊24通过图3B所示的齿轮串像双向箭头b所示那样上下转动,隔着热敏带纸11及粘结带21与盒体16侧的转印辊17接触分离。
在转印辊24向与转印辊17接触的方向移动时,转印辊24和转印辊17成为一对而联动,从而夹持热敏带纸11及粘结带21,之后开始在热敏带纸11的非印刷面即背面转印粘结剂。
此时,粘结带21如箭头c所示那样被从输送辊22送出,从而经由热敏带纸11的背面而被转印辊24和转印辊17夹持。与热敏带纸11的背面接触的粘结带21的表面上涂布有粘结剂,该粘结剂转印到热敏带纸11的背面。
将粘结剂转印到热敏带纸11的背面而使用完的粘结带21如箭头d所示卷绕在卷取辊23上。
图3B所示的交替驱动热敏头18和粘结剂转印机构的齿轮串分为传送齿轮串25和凸轮齿轮串26两部分。这些齿轮串由行星齿轮组30交替驱动,该行星齿轮组20包括步进马达27的马达轴小齿轮28、中继齿轮29、以及和中继齿轮29一体地安装在转动臂31上的行星齿轮32。
一个传送齿轮串25由包括大径齿轮33和小径齿轮34的双齿轮(日文原文:二枚ギア)35、与双齿轮35的小径齿轮34啮合的惰轮(idlegear)36、与惰轮36啮合的平压齿轮(platengear)37构成。平压齿轮37与压辊15同轴连结。
另一个凸轮齿轮串26由驱动传递齿轮38、包括与驱动传递齿轮38啮合的小径齿轮39和与该小径齿轮39一体的大径齿轮41的双齿轮42、与双齿轮42的大径齿轮41啮合的惰轮43、与惰轮43啮合的凸轮齿轮44构成。在凸轮齿轮44的旋转轴45上固定设置有椭圆凸轮46的长边方向的下端部。
若驱动行星齿轮组30的步进马达27向箭头f1所示的正方向旋转,则中继齿轮29向箭头f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动臂31将下端的转动支点经由离合器与中继齿轮29的旋转轴连结,到转动端的行星齿轮32与双齿轮35的大径齿轮33抵接而啮合为止,向箭头f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行星齿轮32通过中继齿轮29向箭头f4方向旋转驱动,将该旋转传递到双齿轮35的大径齿轮33。由此双齿轮35向箭头f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通过双齿轮35的小径齿轮34传递到惰轮36。
惰轮36向箭头f6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作为箭头f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传递到平压齿轮37。由此,压辊15向逆时针方向即传送热敏带纸11的方向旋转。这样,压辊15兼作为传送辊而发挥作用。
若驱动行星齿轮组30的步进马达27向箭头g1所示的反方向旋转,则中继齿轮29向箭头g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动臂31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支点,到转动端的行星齿轮32与驱动传递齿轮38抵接而啮合为止,向箭头g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行星齿轮32通过中继齿轮29向箭头g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将该旋转传递到驱动传递齿轮38。由此驱动传递齿轮38向箭头g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该旋转传递到双齿轮42的小径齿轮39。
双齿轮42向箭头g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双齿轮42的大径齿轮41将该旋转传递到惰轮43。惰轮43如箭头g7所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将该旋转传递到凸轮齿轮44。
凸轮齿轮44以与步进马达27的反向旋转的步进对应的角度向箭头g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间歇地依次进行。即,椭圆凸轮46间歇地向箭头g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
通过这些行星齿轮组30、传送齿轮串25、凸轮齿轮串26而被转动驱动的热敏头18和粘结剂转印机构的与盒体16侧的转印辊17对置的另一个转印辊24被配置在上盖4的背面。上盖4以铰链47为支点如双向箭头e所是那样上下转动为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和图3B所示的闭合状态。
图3B表示上盖4闭合时的状态下热敏头18处于通过具有按压作用力的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而经由热敏带纸11与压辊15压接的印刷姿态的状态。
热敏头18以支撑轴49为支点,如图3A所示,配设有发热元件阵列的转动端部侧如双向箭头a所示那样上下转动。从该支撑轴49向斜下方延伸配设有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
在图3B中,椭圆凸轮46在铅直竖立的状态下停止,在该状态下,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的下端部脱离与椭圆凸轮46滑动接触的卡合。因此,热敏头18通过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而经由热敏带纸11与压辊15压接而处于印刷姿态。
另一方面,在图3B中,粘结剂转印机构的上盖4侧的转印辊24保持在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的上端部。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将其中央弯折部通过固定于上盖4的支撑轴53支撑为能够向双向箭头h所示的上下方向转动,平时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构件向逆时针方向被施力。
比由该支撑轴53支撑的中央弯折部靠下方部分形成图2所示的凸轮卡合部19。在图3B中,椭圆凸轮46在铅直竖立的状态下停止,在该状态下,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的下端部即凸轮卡合部19的下端部与椭圆凸轮46的最远离支撑轴45的周面附近滑动接触。
在该状态下,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以支撑轴53为支点,克服未图示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通过椭圆凸轮46被向上方转动施力,由此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的上端部的转印辊24与盒体16侧的转印辊17分离,粘结剂转印机构维持粘结剂的非转印状态。以下将该粘结剂的非转印状态称为“粘结剂转印关闭(转印OFF)”,或简称为“转印关闭”。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假设从图3B的状态起,步进马达27以预定的步长数进行反向旋转,凸轮齿轮44即椭圆凸轮46向箭头g8所示的方向旋转预定的角度。
通过该反向旋转,转印辊24的凸轮卡合部19的下端部与椭圆凸轮46的和最远离支撑轴45的图3B相反侧的周面附近滑动接触,粘结剂转印机构持续维持粘结剂转印关闭的状态。
另一方面,热敏头18的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的下端部与椭圆凸轮46的目前为止与凸轮卡合部19的下端部滑动接触的最远离支撑轴45的周面附近滑动接触而被向左方推出。由此,热敏头18向上方转动而与压辊15分离,在非印刷位置成为待机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头抬起(HeadUP)”。
此时的椭圆凸轮46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即原始位置的位置。该位置由原始位置传感器62(以下简称为原点传感器(homesensor))来检测,椭圆凸轮46被定位在原始位置。以该原始位置为基点,步进马达27按A步长量、B步长间歇地旋转,与此对应地,椭圆凸轮46间歇地向箭头g8的方向旋转。
在最初的A步长量的间歇的旋转位置,热敏头18的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的下端部从与椭圆凸轮46的滑动接触脱离,热敏头18向下方转动,前端的印刷部经由热敏带纸11与压辊15压接,作为热敏头18的状态,与图3B的状态相同。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头降下(HeadDown)”。
此外,在该椭圆凸轮46的最初的间歇的旋转位置,转印辊24的凸轮卡合部19的下端部与椭圆凸轮46的最远离支撑轴45的位置和与支撑轴45最近的位置的中间的周面滑动接触。因此,虽然转印辊24向下方转动移动,但仍不至于与转印辊17压接,粘结剂转印机构为粘结剂转印关闭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B步长的间歇的旋转位置,椭圆凸轮46的长边方向的转动端部即最远离旋转轴45的周面旋转到旋转轴45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因此热敏头18的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的下端部和转印辊24的凸轮卡合部19的下端部均成为从与椭圆凸轮46的卡合脱离的状态。
由此,热敏头18支撑头降下的状态,并且转印辊24进一步向下方转动移动而和转印辊17一起夹持热敏带纸11和粘结带21并相互压接。以下将该粘结剂转印可执行状态称为“粘结剂转印开启(转印ON)”,或简称为“转印开启”。
图4是如上所述构成而如上所述动作的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的框图。如图4所示,控制部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55,在CPU55上连接有ROM(readonlymemory)56和RAM(RandomAccessMemory)57。
此外,在CPU55上连接有从CPU55输出显示信号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58。此外,在CPU55与打印机部60之间,连接有从CPU55输出正反向旋转脉冲信号的步进马达27,并连接有输出印刷数据的信号的热敏头18。
此外,从打印机部60向CPU55,从检测上盖4的开闭的上盖开关61输出上盖4的开闭信号,从原点传感器62输出检测椭圆凸轮46是否来到原始位置的原始位置检测的开(ON)/关(OFF)信号。
另外,在打印机部60中,除了上述部分以外,用框将图3B所示的行星齿轮组30、凸轮齿轮串26及传送齿轮串25一起表示出来。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通过传送齿轮串25旋转驱动兼用于传送带的压辊15。
此外,通过凸轮齿轮串26驱动热敏头移动机构63和粘结剂转印机构64。在此,热敏头移动机构63表示图3B的椭圆凸轮46、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及螺旋弹簧48等。
此外,在此说明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整体结构。粘结剂转印机构是供给粘结剂的盒体16、与该盒体16的转印辊17对置配置的上盖4侧的转印辊24、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及椭圆凸轮46等。
以下,称为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情况是指上述结构中尤其是由转印辊17和转印辊24构成的粘结剂转印部。其动作由上述粘结剂转印机构的整体结构、凸轮齿轮串26、行星齿轮组30及步进马达27等的动作来决定。
在图4中,CPU55经由图1A所示的USB插孔9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59等进行USB连接,在PC59的应用程序上所制作的印刷数据被发送到CPU55。
CPU55在设置于RAM57的预定区域的印刷缓存内展开从PC59接收的印刷数据,并根据所展开的印刷数据,一方面向步进马达27发送脉冲信号,另一方面结合步进马达27的带输送间距而向热敏头18传输印刷数据,使发热元件阵列发热,将印刷数据印刷在热敏带纸11上。
在本例中,特征在于,除了通过热敏头18将印刷数据印刷在热敏带纸11上以外,还包括用图3A、图3B说明的将粘结带21的粘结剂转印到热敏带纸11的背面的粘结剂转印机构64。
如用图3A、图3B所说明的那样,该粘结剂转印机构64首先在传送热敏带纸11的压辊15的驱动源即步进马达27与传送齿轮串25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组30。
并且,通过使步进马达27反向旋转,切断对压辊15的驱动传递,使切换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粘结剂转印开启/关闭的凸轮齿轮串26旋转,成为使粘结带21与热敏带11压接而将粘结剂转印到热敏带11的背面的机构。
图5是表示上述原点传感器62、热敏头18、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粘结剂转印的状态变化的动作的时序图。此外,横轴表示椭圆凸轮46的旋转角度。
旋转角度“0”的初始状态是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椭圆凸轮46从图3B所示的位置向箭头g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后的位置即原始位置。由于是原始位置,因此原点传感器62开启(ON)。此外,是头抬起(非印刷)的状态,是粘结剂转印关闭(非转印)的状态。
若步进马达27从该状态反向旋转A步长,则椭圆凸轮46离开原始位置,因此原点传感器62关闭(OFF),之后到椭圆凸轮46从初始位置旋转360度而回到原始位置为止持续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若步进马达27反向旋转A步长,则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成为头降下(印刷状态),维持粘结剂转印关闭(非转印)的状态。
从该状态起,若步进马达27进一步从初始状态的位置旋转B步长,则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维持头降下(印刷)状态,粘结剂转印变化为开启(转印)的状态。
并且,若步进马达27进一步反向旋转而回到从初始位置旋转了360度的初始位置即原始位置,则原点传感器62开启,成为头抬起(非印刷),并成为粘结剂转印关闭(非转印)。
另外,在本例子的印刷装置1中,当然能够实现不进行粘结剂的转印的印刷处理,但是在以下说明中专门说明进行粘结剂的转印的情况。
图6A是说明本例子的印刷装置1的粘结剂转印的初始设定下的动作状态的流程图,图6B是表示该动作状态下的带切割器6、热敏头18、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位置关系和热敏带纸11的背面上所转印的粘结剂的转印状态的图。
此外,图6C是表示该动作状态下的热敏头18的头抬起/头降下、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粘结剂转印开启/关闭、步进马达27的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的开启/关闭的定时的图。
另外,图6B所示的箭头j表示热敏带纸11的传送方向,箭头k表示时间的经过。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粘结剂转印开启/关闭称为转印开启/关闭,将热敏头18还简称为头,将步进马达27还简称为马达。此外,以下处理由CPU55来处理。
首先,在图6A、图6B中,图1B所示的被印刷构件10安装在印刷装置1中,热敏带纸11的前端引出到排出口5,热敏带纸11设置为能够印刷的状态。此时,如图6C所示(并参照图5),头抬起(UP),转印关闭,马达停止,原点传感器开启。
接着,若由用户闭合上盖4,则由上盖开关61检测出上盖4被闭合,检测结果通知给CPU55。CPU55接受通知而如图6C所示使马达反向旋转。
若马达从初始状态即原始位置反向旋转B步长,则如用图5(并参照图3)所说明的那样,椭圆凸轮46从原始位置向箭头g8方向旋转预定的角度。原点传感器关闭,棒状凸轮卡合构件51和倒“く”字形凸轮卡合构件52从椭圆凸轮46脱离而成为头降下和转印开启。
在此,如图6A所示,开始进行粘结剂的转印。图6B表示通过粘结剂转印机构64刚刚转印粘结剂65之后的状态。此时,此时原点传感器关闭、转印开启、头降下的状态,马达正转。
通过马达的正转,压辊15旋转而传送热敏带纸11,粘结剂的转印持续进行。但是,在该初始设定的阶段,虽然是头降下,但是发热元件没有被发热驱动,不进行转印。
进行粘结剂的转印,如图6B所示,背面上转印有粘结剂的热敏带纸11的前端稍微超过带切割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马达停止,热敏带纸11的传送停止。另外,热敏带纸11的传送位置是由CPU55通过对马达的驱动脉冲(旋转步长数)进行计数来识别的。
在此,如图6A所示,热敏带纸11被带切割器6切断。由此,没有转印到粘结剂的热敏带纸11的前端部被切断而去除,如图6B所示,转印有粘结剂的热敏带纸11被设定在从粘结剂转印机构经过热敏头到带切割器为止的范围。
在该状态下,当电源关闭(OFF)或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用户的操作时,如图6C所示,马达反转,从而凸轮齿轮串26被驱动,原点传感器开启的情况下,成为头抬起(非印刷)、转印关闭(非转印)的状态,马达停止。
另外,在图6A、图6B、图6C中,为了便于图解,将热敏带纸11的宽度被表示得较细,但热敏带纸11的宽度为在约10mm至60mm即例如Post-it(注册商标)这样的便签纸的一般宽度的范围内用户能够自如选择被印刷构件10而安装到印刷装置1中的宽度。
此外,同样将从粘结剂转印机构经过热敏头而到带切割器为止的间隔表示地较宽,但实际的从粘结剂转印机构到带切割器的距离为20mm左右。
图7A、图7B是表示可转印地涂布在粘结带21上的作为本发明的特征之一的上述粘结剂65的形状的图。换言之,是表示上述粘结剂65在热敏带纸11的背面上的转印状态的俯视图。图7C是它们的侧面图。
如图7A、图7B所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粘结剂65没有在粘结带21上涂满,而是在带状的衬纸(日文原文:台紙)的传送方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m而涂布在与带状的衬纸的箭头n所示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并且,与带状的衬纸的传送方向n正交的方向上所涂布的粘结剂65如图7A所示涂布成点状,或如图7B所示涂布成直线状。在该状态下转印到热敏带纸11的背面。
这样,在传送方向n上隔着间隔m而将粘结剂65转印在热敏带纸11的背面上的原因在于,为了在用带切割器截断热敏带纸11时,使带切割器的刀刃进入到粘结剂65与粘结剂65的间隔之间,从而容易完美地截断热敏带纸11。
即使带切割器的刀刃抵在粘结剂65的正上方,由于粘结剂65没有涂满而是隔开间隔地被转印,因此粘结剂65容易从带切割器的刀刃向前后分开。因此,容易截断这一点在该情况下也没有改变。
另外,也可以在带切割器的刀刃恰好进入到截断热敏带纸11的位置附近的粘结剂65与粘结剂65的间隔之间的定时,进行带切割器的截断控制。
图8A是表示用本例的印刷装置1制作的由背面的一部分(前端部)转印有粘结剂65、表面被印刷、且截断为预定的长度的热敏带纸11构成的标签的使用方法的几个例子的图,图8B、图8C、图8D是这些标签的放大图。
如图8A所示,表示使用例如PC59的用户等在PC59上USB连接印刷装置1,并且将用PC59的标签制作应用程序制作的标签66(66a、66b、66c)贴在PC59的缘周边以使自己能够注意到的状态。
标签66a不干扰PC59的显示画面地贴在左端缘部。如图8B所示,标签66a在箭头j所示的带传送方向前端部的背面通过转印而涂布有粘结剂65,由于需要该粘结剂涂布部位于标签的左端部,因此标签的印刷从带传送方向前端向后方、从文章的末尾向头部进行印刷。
此外,标签66b是使用PC59的用户记录了当日应首要处理的最重要内容的标签,因此贴在PC59的中央的显示画面的造成干扰的位置。
该标签66b也如图8D所示,在箭头j所示的带传送方向前端部的背面通过转印而涂布有粘结剂65。由于需要该粘结剂涂布部成为标签的上端部,因此标签的印刷从带传送方向前端向后方、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写下来的文章在副扫描方向上依次移动的形式进行印刷。
此外,2个标签66c不干扰PC59的显示画面地贴在右端缘部上而使用。如图8C所示,2个标签66c在箭头j方向上传送的宽度的热敏带纸11的背面前端通过转印而涂布有粘结剂65。
2个标签66c需要粘结剂涂布部成为标签的左端部,因此标签的印刷从从带传送方向前端向后方、文章与副扫描方向平行地进行印刷。这2个标签66c用剪刀等沿着切割线67切割图8C所示的一个标签66c而使用。
另外,图8B、图8C、图8D所示的标签66a、66b及66c中,相对于带传送方向而言,所制作的文章的排列方向都不相同,但是在这种印刷方法中,通过PC59中所安装的标签制作应用程序将文章按正向顺序在位图存储器中展开之后,确定从哪个方向如何传输到驱动热敏头18的移位存储器,能够容易实现这种印刷方法。
以下说明如上所述仅在热敏带纸11的印刷面的背面的传送方向前端转印/涂布粘结剂65的处理的动作。
图9A是说明仅在热敏带纸11的印刷面的背面的传送方向前端转印/涂布粘结剂65的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B是表示该动作状态下的带切割器6、热敏头18、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位置关系和热敏带纸11的背面上所转印的粘结剂的转印状态的图。
另外,图9B所示的从热敏头18到带切割器6的距离(长度)L1与从粘结剂转印机构64到热敏头18的距离(长度)L2的关系为L1<L2。
图9C与图6C的情况同样是表示上述动作状态下的头抬起/头降下、转印开启/关闭、马达的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的开启/关闭的定时的图。另外,图9B所示的箭头o表示热敏带纸11的传送方向,箭头p表示时间的经过。
首先,在图9A、图9B中,若从PC59指示印刷开始,则CPU55从图6A、图6B、图6C所示的最终状态(初始设定的完成状态)参照原点传感器的输出,确认传感器开启,使马达反转,使马达从传感器由开启变化为关闭的时刻进一步反转A步长后停止。
由此,完成印刷准备。如图9B所示,热敏带纸11从初始位置不动,如图9C所示,马达停止,处于图5所示的反向旋转A步长之后,因此为头降下、转印关闭、原点传感器关闭。
接着,开始对头通电,即开始发送与印刷信息对应的驱动信号,马达正转,从而压辊被旋转驱动,在印刷的同时热敏带纸11被传送。与印刷准备完成时的转印粘结剂65的后尾65a被传送对应地,以与该传送距离相等的长度,在热敏带纸11的表面上形成印刷68。
不久之后,在印刷结束为止的长度与印刷结束相比成为与“长度L2-长度L1”相当的副扫描方向的主扫描线(L线)数时,使马达反转“B步长-A步长”的量(参照图5)。
由此,如图9C所示,成为头降下(继续印刷)、转印开启(重启转印)、原点传感器关闭的状态,如图9B所示,以在热敏带纸11的表面上保留应继续进行印刷68的L线量的长度q的未印刷部分68a的状态,设定转印重启状态。
接着,重启对头的通电,马达正转。由此进行对热敏带纸11的表面的未印刷部分68a的印刷,若对该未印刷部分68a的印刷完成,则对头的通电结束。在该时刻,在热敏带纸11的背面形成与进行了印刷的未印刷部分68a的长度q对应的长度为q的粘结剂65的转印部分。
之后,在停止对头通电的状态下,通过马达的正转,继续进行最终传送,在转印粘结剂65的前端65b与标签66的后端的边界来到带切割器6的位置的时刻,马达停止,带切割器6动作,标签66被截断。
之后,与图6C的情况同样地,当电源关闭或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用户的操作时,如图9C所示,马达反转,从而凸轮齿轮串26被驱动,原点传感器成为开启的情况下,成为头抬起(非印刷)、转印关闭(非转印)的状态,马达停止。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仅在热敏带纸11的背面的前端部转印粘结剂的情况,但是在标签66的制作中,还存在需要无背胶的标签的情况,相反还存在需要整面带背胶的标签的情况。
在无背胶的标签的制作中,在印刷装置1中安装热敏带纸11之后,不进行图6所示的用于仅转印一部分的初始设定,而是在图9所示的完成印刷准备的头降下、转印关闭、原点传感器关闭的状态下,对热敏头18通电并使马达正转,由此容易实现无背胶的标签的制作。
图10A是说明在热敏带纸11的印刷面的背面整面上转印/涂布粘结剂65的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B是表示该动作状态下的带切割器6、热敏头18、粘结剂转印机构64的位置关系和热敏带纸11的背面上所转印的粘结剂的转印状态的图。
图10C与图9C的情况同样是表示上述动作状态下的头抬起/头降下、转印开启/关闭、马达的停止/正转/反转、原点传感器的开启/关闭的定时的图。另外,图10B所示的箭头r表示热敏带纸11的传送方向,箭头s表示时间的经过。
首先,在图10A、图10B、图10C中,若从PC59指示印刷开始,则CPU55从图6A、图6B、图6C所示的最终状态(初始设定的完成状态)参照原点传感器的输出,确认传感器开启,使马达反转,使马达从传感器由开启变化为关闭的时刻进一步反转B步长后停止。
由此,完成印刷准备。如图10B所示,热敏带纸11从初始位置不动,如图10C所示,马达停止,处于图5所示的反向旋转B步长之后,因此为头降下、转印开启、原点传感器关闭。
接着,开始对头通电,使马达正转而使压辊旋转,在进行印刷和粘结剂的转印的同时热敏带纸11被传送。在完成印刷的时刻结束对头通电,在印刷面达到形成标签66的预定长度为止被最终传送的时刻,带切割器6动作,标签66被截断,马达停止。
之后,与图6的情况同样地,当电源关闭或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用户的操作时,如图10C所示,马达反转,从而凸轮齿轮串26被驱动,原点传感器成为开启的情况下,成为头抬起(非印刷)、转印关闭(非转印)的状态,马达停止。
参照一个以上的优选实施方式记述并图解了本申请的主旨,优选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这里公开的主旨则显然也可以变形或者详述。这应该解释为,属于在这里公开的主旨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全部修正或变形都包含在本申请中。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包括:
传送辊,传送被印刷构件;
驱动部,使上述传送辊进行旋转;
转印机构,一边传送具有带状的衬纸和涂布在上述带状的衬纸的一面上的粘结剂的转印构件,一边将上述转印构件与上述被印刷构件选择性地接触,从而在上述被印刷构件的非印刷面上转印上述粘结剂;以及
转印控制部,控制通过上述转印机构对上述非印刷面进行的上述粘结剂的转印和非转印,
印刷部,设置在比上述转印机构靠近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在所传送的上述被印刷构件的印刷面上进行印刷;
截断部,设置在比上述印刷部靠近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上述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在与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截断上述被印刷构件;
在上述驱动部向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上述驱动部使上述传送辊向传送上述被印刷构件的方向旋转,
在上述驱动部向反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上述驱动部不使上述传送辊进行旋转,上述转印控制部切换上述转印机构对上述非印刷面进行的上述粘结剂的转印和非转印,
在上述驱动部向反方向旋转之后上述驱动部向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上述转印控制部维持上述粘结剂的转印和非转印中的切换后得到的一方的状态,上述驱动部使上述传送辊向传送上述被印刷构件的方向旋转,
上述转印机构在上述转印构件的上述传送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且在与上述转印构件的上述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点状或直线状地涂敷上述粘结剂,
上述截断部在上述被印刷构件的上述非印刷面上的没有设置上述粘结剂的与上述预定的间隔对应的位置,截断被转印了上述粘结剂后的上述被印刷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机构包括一对转印辊,该一对转印辊能够夹持上述被印刷构件和上述转印构件,并隔着上述被印刷构件和上述转印构件接触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构件以没有涂布上述粘结剂的面与上述一对转印辊中的一个辊接触的方式被卷绕在输送辊与卷取辊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构件和上述一对转印辊中的上述一个辊、上述输送辊、上述卷取辊一起容纳于盒体中,该盒体相对于印刷装置主体装卸自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多个上述转印构件对应地具有多个上述盒体,该多个上述转印构件是所涂布的上述粘结剂的粘结力不同的转印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部包括压辊和热敏头,上述压辊构成上述传送辊中的一个传送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印刷构件为热敏带。
CN201310314023.5A 2012-08-24 2013-07-24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3625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5925 2012-08-24
JP2012-185925 2012-08-24
JP2013-083660 2013-04-12
JP2013083660A JP5853987B2 (ja) 2012-08-24 2013-04-12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123A CN103625123A (zh) 2014-03-12
CN103625123B true CN103625123B (zh) 2016-05-04

Family

ID=5014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4023.5A Active CN103625123B (zh) 2012-08-24 2013-07-2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56507B2 (zh)
JP (1) JP5853987B2 (zh)
CN (1) CN103625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4633B2 (en) * 2013-05-16 2015-08-25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an adhesive applying function
JP5971189B2 (ja) * 2013-05-16 2016-08-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加機能付き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8231651B (zh) * 2017-12-26 2020-02-21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元件转移装置和转移方法
USD890990S1 (en) 2018-03-08 2020-07-21 Coty Inc. Machine for customizing hair dye formulations
USD894264S1 (en) * 2018-03-08 2020-08-25 Coty Inc. Label printer for system for customizing hair dye formulations
CN108749346B (zh) * 2018-07-25 2023-11-17 深圳市深龙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打印切割一体机
JP2020019159A (ja) * 2018-07-30 2020-02-06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粘着剤転写機構を備える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247A (zh) * 2010-05-13 2011-1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粘贴标签的制成方法及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4176A (en) * 1947-08-22 1950-01-10 Pneumatic Scale Corp Adhesive applying mechanism
JP2797405B2 (ja) 1988-11-10 1998-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H0554225U (ja) * 1991-12-26 1993-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773599B2 (ja) 1993-04-30 1998-07-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H0776150A (ja) * 1993-06-30 1995-03-20 Casio Comput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10244710A (ja) * 1997-03-06 1998-09-14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用連続シート媒体
JP3711434B2 (ja) * 1998-05-22 2005-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04148528A (ja) * 2002-10-28 2004-05-27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カラープリンタ
JP2009090497A (ja) * 2007-10-04 2009-04-30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9154438A (ja) * 2007-12-27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システム、テープ印字装置、編集装置
JP2012025165A (ja) * 2011-09-14 2012-02-09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印字システム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247A (zh) * 2010-05-13 2011-1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粘贴标签的制成方法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123A (zh) 2014-03-12
JP5853987B2 (ja) 2016-02-09
US20140056632A1 (en) 2014-02-27
JP2014058150A (ja) 2014-04-03
US9056507B2 (en) 201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5123B (zh) 印刷装置
CN1911681B (zh) 装订系统
CN104310109B (zh)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CN105452002B (zh) 具有可枢转换向器的双面热打印系统
CN10356859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98430B (zh) 纸输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JP5988973B2 (ja) 印刷装置
CN106163818B (zh) 打印机
CN106687296B (zh) 打印机
CN101934648B (zh) 带盒
CN106457850B (zh) 打印机
CN102529436A (zh) 记录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US7626604B2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machine
CN10370765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3507A (zh)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US20030030833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071573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9311335A (zh) 打印机
JP6933567B2 (ja) 熱転写方法及び熱転写装置
JP5827867B2 (ja) 製本用糊付装置、製本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0406254C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4213597A (ja) 製本装置
JP5404153B2 (ja) 印刷装置
JP2708233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における記録消去方法
JP2009023110A (ja) サーマル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