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733A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8733A
CN103608733A CN201280029861.1A CN201280029861A CN103608733A CN 103608733 A CN103608733 A CN 103608733A CN 201280029861 A CN201280029861 A CN 201280029861A CN 103608733 A CN103608733 A CN 103608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rotrusion
flange
connecting hole
photosensitive drums
righ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8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8733B (zh
Inventor
黑川惠市
小川祐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0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改善凸缘的驱动力传输部,从而不仅能在实际设备上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旋转精度和旋转强度,而且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极为优异。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主体上来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感光鼓(2),该感光鼓(2)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齿轮凸缘(1)或凸缘,该齿轮凸缘(1)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开口端部并将来自装置主体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感光鼓(2)。在齿轮凸缘(1)或凸缘的接受旋转驱动力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由配置在以感光鼓(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圆柱体(3)、以及三个半球形的卡合突起(4)所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简称为“感光体”)。详细而言,涉及对齿轮凸缘和凸缘的改进,该齿轮凸缘和凸缘在组装到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卡盒中来进行使用时,将来自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感光鼓。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感光鼓通常具有凸缘或齿轮凸缘,该凸缘或齿轮凸缘与通过在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光层而形成的感光鼓的两端相连接。这种感光体被安装在处理卡盒中,并进一步被安装于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电子照相应用装置中。
处理卡盒是指,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配置有带电构件和各种其它构件,并一体地收纳在该处理卡盒中,该带电构件用于施加直流电压(包含中和),各种其它构件进行显影、清洁等电子照相处理。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应用装置上,发挥图像形成的核心功能。
安装有处理卡盒的电子照相应用装置首先对经带电处理而均匀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曝光,从而形成潜像。接着,在显像处理中使用调色剂显影出该潜像,从而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在转印处理中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等基体上,从而进行图像形成。
上述处理卡盒通常被广泛用于使用了电子照相处理的电子照相应用装置。这种处理卡盒的一个优点如下:几乎不需要对装置主体进行维护,使得装置的维护性非常简单。
另外,处理卡盒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根据来自装置主体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来完成电子照相处理。为了传输该驱动力,通常使包含齿轮的凸缘或凸缘与感光鼓的端部连接。
当与感光鼓连接的齿轮凸缘或凸缘从感光体上脱落时,或当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松动时,不会传输驱动力,因此感光体的旋转停止,导致装置的功能停止,或导致抖动和其它类型的图像问题等严重情况。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是确保齿轮凸缘或凸缘与感光鼓之间的连接部上的长期可靠性,以防止齿轮凸缘或凸缘从感光体上脱落或在连接部上产生松动。
此外,在凸缘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与装置主体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之间嵌合精度较差的情况下,会导致驱动力的传输产生问题,从而导致图像问题。因此,使凸缘与感光鼓相互连接并通过优化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嵌合状态来可靠地传输旋转驱动力、从而长期保持高旋转精度较为重要。
关于凸缘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改进,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装置主体中设置规定的扭转孔,并在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长边方向的一端设置扭转突起,使该扭转孔和扭转突起相嵌合来传输旋转驱动力,从而改善感光鼓的旋转精度。
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装置主体和处理卡盒上分别设置形成在装置主体的齿轮上的连接孔和连接突起、以及突出部和与该突出部外部相抵接的抵接部,由此来进行装置主体与处理卡盒的连接,从而可靠地传输驱动力,防止处理卡盒的振动。
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迅速地执行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成形加工,对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形状进行了改良的显像圆筒以及驱动齿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8-328449(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324845(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No.6173146(说明书)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对凸缘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的结构进行了各种讨论,期望能通过提高驱动时的旋转传输力、旋转精度的长期可靠性并降低成本来实现高实用性的凸缘。
由于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方向会根据装置主体的规格而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旋转方向来改变驱动侧动力传输部以及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形状。因此,需要根据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形状来产生各种类型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因此,需要具有兼容性和高耐久性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不仅能在实际设备上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旋转精度,长期保持旋转精度,并能传输动力,而与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方向无关,而且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极为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感应感光体的一个方面在于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收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其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并与所述从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其配置在以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并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因此,能改善卡合突起与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卡合孔的安装性和嵌合性。此外,还能提高印刷处理中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精度和旋转强度,而与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方向无关。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制造成本方面极为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装置驱动轴以及电动机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图3(a)为侧视图,图3(b-1)为正视图,图3(b-2)为沿图3(b-1)的G-G线的箭头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的圆柱体的展开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齿轮凸缘,图6(a)为侧视图,图6(b)为正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齿轮凸缘的圆柱体的展开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齿轮凸缘,图8(a)为侧视图,图8(b)为正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4的齿轮凸缘,图9(a)为侧视图,图9(b)为正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齿轮凸缘,图10(a)为侧视图,图10(b)为正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齿轮凸缘,图11(a)为侧视图,图11(b)为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端部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的立体图,图3(a)为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的侧视图,图3(b-1)为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的正视图,图3(b-2)为沿图3(b-1)的G-G线的箭头视图。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是处理卡盒用的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主体上来使用。如该图所示,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具有感光鼓2以及与感光鼓2的开口端部相嵌合的实施方式1的齿轮凸缘。
本实施方式的齿轮凸缘1将来自装置主体的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感光鼓2。通过使感光鼓2旋转来执行电子照相处理。装置驱动轴A经由减速机构等规定的动力传输机构(未图示)与电动机B的转轴相连接,并在一定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构成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卡合孔C形成在该装置驱动轴A的前端表面上。该卡合孔C在装置驱动轴A的前端表面的一个端面上具有三角形的开口部D。卡合孔C自该开口部D起向装置驱动轴A的后端侧延伸,并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卡合孔C例如在逆时针方向上逐渐扭转成螺旋形。因此,在开口部D的背面形成有呈螺旋型的引导面E。需要注意的是,对三角形的开口部D的三个角分别实施处理,以获得大致三角形的开口部。
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中心设有对位突起F。
重要的是要注意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中,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形成在接收齿轮凸缘1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9上。
如图2所示,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该圆柱体3以在接受旋转驱动力的齿轮凸缘1一侧突起形成的感光鼓2的中心(旋转)轴为中心;以及三个卡合突起4,其配置在例如在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沿轴方向大致等分为三后得到的等分点上。
本发明的齿轮凸缘1具备凸缘主体7,该凸缘主体7在其外周部具有齿轮6。该凸缘主体7的背面具有嵌合部8,该嵌合部8与感光鼓2的开口端面相嵌合。上述圆柱体3以及多个卡合突起4形成在从嵌合部8穿过齿轮6的圆柱形的驱动力接受部9的端面上。
如图3所示,多个卡合突起4从圆柱体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例如在与圆柱体3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卡合突起4的平面形状大致呈正圆形的半球形状。此外,如图4所示,所有卡合突起4相对于圆柱体3的前端3b位于同一高度。
如图3(b-2)所示,圆柱体3的内周面3a的形状如下:相对于设置在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中心的对位突起F可拆卸。
主要经由各个卡合突起4来从驱动侧动力传输部传输旋转驱动力。通过以如下方式形成卡合突起4能简化齿轮凸缘1的设计:使这些突起自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简化后的齿轮凸缘1的设计有助于齿轮凸缘1的简单的射出成形以及相关成本的降低。卡合突起4至少一个即可,但优选为在轴向上设置三个卡合突起4。
如图3所示,由于卡合突起4的平面形状为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大致呈正圆形的半球形状,因此,卡合突起4能与形成在开口部D背面的引导面E相卡合,由此,确保了对传输驱动力时的旋转的强度,该扭转卡合孔C的入口的开口部D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并构成装置主体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凸缘1与装置驱动轴A的连接动作进行说明。假设如图5(a)和图5(b)所示,装置驱动轴A的三角形的扭转卡合孔C在顺时针方向上从开口部D逐渐向装置驱动轴A的后端侧扭转。
这里,对组装到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中的处理卡盒安装在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当利用电动机使装置驱动轴A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如图5(a)所示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轴心与三角形的扭转卡合孔C的轴心相互对齐,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由圆柱体3和卡合突起4构成,该卡合孔C形成在装置驱动轴A的前端。因此,随着装置驱动轴A向齿轮凸缘1侧移动,装置驱动轴A与齿轮凸缘1相连接。
由于在逆时针方向上对装置驱动轴A进行旋转驱动,因此,圆柱体3和卡合突起4根据扭转卡合孔C的扭转程度逐渐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当圆柱体3的前端达到扭转卡合孔C的底面时,或在马上达到之前,如图5(b)所示,卡合突起4的基部侧的外周面与形成在扭转卡合孔C的开口部D背面的引导面E相抵接。其结果,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从扭转卡合孔C的开口部D的内壁被传递到三个卡合突起4,然后经由圆柱体3被传递到齿轮凸缘1。然后从齿轮凸缘1将该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与该齿轮凸缘1相嵌合的感光鼓2。
如图5(c)和图5(d)所示,当装置驱动轴A的扭转卡合孔C在逆时针方向上逐渐从开口部D向远侧扭转时,如图5(c)所示,向顺时针方向对该装置驱动轴A进行旋转驱动。
该情况下,如图5(c)所示,一旦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轴心与三角形的扭转卡合孔C的轴心彼此对齐,则装置驱动轴A向齿轮凸缘1移动,扭转卡合孔C随之与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开始彼此连接,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由圆柱体3和卡合突起4构成,该扭转卡合孔C形成在装置驱动轴A的前端。
由于在顺时针方向上对装置驱动轴A进行旋转驱动,因此,圆柱体3和卡合突起4根据扭转卡合孔C的扭转程度逐渐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当圆柱体3的前端达到扭转卡合孔C的底面时,或在马上达到之前,如图5(d)所示,卡合突起4的基部侧的外周面与形成在扭转卡合孔C的开口部D背面的引导面E相抵接。其结果,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从形成在扭转卡合孔C的开口部D背面的引导面E被传递到三个卡合突起4,然后经由圆柱体3被传递到齿轮凸缘1。然后从齿轮凸缘1将该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与该齿轮凸缘1相嵌合的感光鼓2。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装置驱动轴A的扭转卡合孔C在顺时针方向上扭转从而将该装置驱动轴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以及当装置驱动轴A的扭转卡合孔C在逆时针方向上扭转从而将该装置驱动轴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卡合突起4能安全地与扭转卡合孔C卡合。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侧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此时,伴随着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三个卡合突起4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由此,圆柱体3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来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另外,将卡合突起4的前端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
在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底部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平面形状大致呈正圆形的半球形状的每个卡合突起4的曲面保持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背面的各个引导面E点接触。因此,能够经由各个卡合突起4和圆柱体3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将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齿轮凸缘1,由此能对感光鼓2进行旋转驱动。
此外,圆柱体3的内周面3a的形状形成为相对于设置在扭转卡合孔C底部的对位突起F可拆卸,使得多个卡合突起4能安全地将旋转驱动力传输给感光鼓2,而不会引起圆柱体3的中心轴的错位。换言之,通过使圆柱体3的内周面3a与设置在上述装置驱动轴A的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中心的对位突起F卡合并调整圆柱体3的中心,从而能确保旋转精度。
只要满足上述关于齿轮凸缘1的要求,就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齿轮凸缘1的材料、结构等其它要素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结构。
齿轮凸缘1的材料例如包括聚碳酸酯、聚缩醛、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各种通常的树脂材料。可以适当使用一种、两种或更多这种材料的组合。
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以下简称为“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感光层来构成感光鼓2,该感光层含有光导电材料。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任何材料来作为衬底和感光层,只要该材料满足感光体的性质的要求即可。衬底的材料例如包括铝、铝合金、以及通过在圆柱形塑料表面对铝膜进行气相沉积而得到的材料。关于感光层的光导电材料,可以使用各种酞菁化合物等已知的电荷产生材料以及腙化合物等已知的电荷传输材料。该感光层利用浸涂法等已知的方法来形成,该浸涂法中,根据层结构使电荷传输材料与其它添加剂等分散或溶解到粘接剂中。感光层可以通过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来形成,也可以是单层。或者,也可以在衬底与感光层之间形成衬层(underlayer)。
图6和图7示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齿轮凸缘11。图6(a)是齿轮凸缘11的侧视图,图6(b)是齿轮凸缘11的正视图。图7是齿轮凸缘11的圆柱体3的展开图。需要注意的是,对与图1~图5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凸缘11的驱动力接受部9上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以及第一~第三这三个卡合突起12a、12b、12c。
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b、12c配置在例如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在轴向进行观察时(感光鼓2的中心轴)大致三等分而得到的三个等分的点上。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b、12c从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b、12c的平面形状大致呈正圆形的半球形状。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b、12c以间距θ形成在扭转卡合孔C上。第一卡合突起12a形成在圆柱体3的前端3b附近。第二卡合突起12b形成在比第二卡合突起12a远离前端3b的位置。第三卡合突起12c形成在圆柱体3的基部3c附近。与这些卡合突起形成的高度相对应的配置角度设置如下。换言之,第一卡合突起12a与第二卡合突起12b在轴向上的角度为122°~123°。第二卡合突起12b与第三卡合突起12c之间的角度为123.3°~125.0°。第三卡合突起12c与第一卡合突起12a之间的角度为112.0°~115.0°。这些角度是基于突起的高度而设定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3b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
此时,随着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c的曲面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被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其中,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c各个到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圆柱体3的前端3b的距离不同。由此,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使圆柱体3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
另外,将第一卡合突起12a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
在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底部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平面形状大致呈正圆形的半球形状的各个卡合突起4保持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背面的引导面E点接触。因此,能够经由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2a~12c和圆柱体3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将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齿轮凸缘11,由此能对感光鼓2进行旋转驱动。
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齿轮凸缘13的图。图8(a)是齿轮凸缘13的侧视图。图8(b)是齿轮凸缘13的正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以及三个卡合突起14。
卡合突起14配置在例如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在轴向进行观察时(感光鼓2的中心轴)大致三等分而得到的三个等分的点上。卡合突起14从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卡合突起14的平面形状呈椭圆形的半球形状。
三个卡合突起14形成在圆柱体3的前端3b附近。每个椭圆形卡合突起的长轴形成为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3b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此时,伴随着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三个卡合突起14的曲面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由此,圆柱体3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来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另外,将卡合突起14的前端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可以通过使卡合突起14的顶部位于前端3b的附近来改善该拉动效果。
在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平面形状大致呈椭圆形的半球形状的各个卡合突起14保持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背面的引导面E点接触。因此,能够经由这三个卡合突起14和圆柱体3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将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齿轮凸缘13。由此能对感光鼓2进行旋转驱动。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三个椭圆形卡合突起14配置成其长轴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来提高旋转方向上的刚性,因此能进一步确保传输驱动力时、卡合突起14对于圆柱体3的旋转的强度。
图9(a)和图9(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4的齿轮凸缘15的图。图9(a)是齿轮凸缘15的侧视图。图9(b)是齿轮凸缘15的正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以及三个卡合突起16。
卡合突起16配置在例如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在轴向进行观察时(感光鼓2的中心轴)大致三等分而得到的三个等分的点上。卡合突起16从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卡合突起16的平面形状呈长椭圆形的半球形状。
这三个卡合突起16形成在圆柱体3的前端3b的附近,每个长椭圆形卡合突起的长边方向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3b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此时,伴随着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三个卡合突起16的曲面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由此,圆柱体3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来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另外,将卡合突起16的前端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可以通过使卡合突起16的顶部位于前端3b的附近来改善该拉动效果。
在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底部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平面形状呈长椭圆形的半球形状的各个卡合突起16保持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背面的引导面E点接触。因此,能够经由这三个卡合突起16和圆柱体3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将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齿轮凸缘15,由此能对感光鼓2进行旋转驱动。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三个长椭圆形卡合突起16配置成其长边方向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来提高旋转方向上的刚性,因此能进一步确保传输驱动力时、卡合突起16对于圆柱体3的旋转的强度。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5的齿轮凸缘17的图。图10(a)是齿轮凸缘17的侧视图。图10(b)是齿轮凸缘17的正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以及三个卡合突起18。
卡合突起18配置在例如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在轴向进行观察时(感光鼓2的中心轴)大致三等分而得到的三个等分的点上。卡合突起18从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
每个卡合突起18呈扁平的椭圆形半球形状,即,具有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在轴向(图9(a)中的上方)的一侧凸出的第一曲面18a、以及曲率半径比第一曲面18a小、且在轴向(图9(a)中的上方)的另一侧凸出的第二曲面18b。
三个卡合突起18形成在圆柱体3的前端3b附近。每个椭圆形卡合突起的长轴方向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3b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此时,伴随着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三个卡合突起18的曲面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由此,圆柱体3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来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另外,将卡合突起18的前端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可以通过使卡合突起18的顶部位于前端3b的附近来改善该拉动效果。
在圆柱体3的前端到达扭转卡合孔C底部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平面形状大致呈扁平的椭圆形的半球形状的各个卡合突起18保持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背面的引导面E点接触。因此,能够经由这三个卡合突起18和圆柱体3构成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将装置驱动轴A的旋转驱动力传输给齿轮凸缘17。由此能对感光鼓2进行旋转驱动。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三个椭圆形卡合突起18配置成其长轴方向在圆柱体3的周向上延伸来提高旋转方向上的刚性,因此能进一步确保传输驱动力时、卡合突起18对于圆柱体3的旋转的强度。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6的齿轮凸缘19。图11(a)是齿轮凸缘19的侧视图。图11(b)是齿轮凸缘19的正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包括圆柱体3以及三个卡合突起20。
卡合突起20配置在例如圆柱体3的外周面上、在轴向进行观察时(感光鼓2的中心轴)大致三等分而得到的三个等分的点上。卡合突起20从圆柱体3的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离开驱动力接受部9。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卡合突起20的平面形状呈半圆形的半球形状。
卡合突起20形成为其平坦面20a与圆柱体3的前端3b齐平。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圆柱体3推动装置驱动轴A的同时,利用电动机B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轴A,其结果,圆柱体3的前端3b到达扭转卡合孔C的底部。此时,伴随着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的三个卡合突起20的曲面与扭转卡合孔C的三角形开口部D的内侧的引导面E点接触,圆柱体3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中。由此,圆柱体3能以较小的滑动摩擦来容易地穿过扭转卡合孔C。另外,将卡合突起20的前端插入到扭转卡合孔C能起到拉动效果。可以通过使卡合突起20的顶部位于前端3b的附近来改善该拉动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中心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实施方式1~6对在凸缘主体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齿轮6的齿轮凸缘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在凸缘主体上具备从动侧动力传输部5且未形成齿轮的凸缘51。该情况下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6的齿轮凸缘相同的作用效果。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圆柱体3的外径与驱动力接受部9的外径彼此大致相等的齿轮凸缘或凸缘。上述“半球形状”不仅包括圆顶形状和钟形,还包括通过在径向上将圆顶形状或钟形的表面压平而得到的曲面所构成的三维形状。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不仅在实际设备上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旋转精度、而且长期保持旋转精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能传输动力,而与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方向无关,而且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极为优异。
标号说明
1,11,13,15,17,19…齿轮凸缘,2…感光鼓,3…圆柱体,3a…圆柱体的内周面,3b…圆柱体的前端,3c…圆柱体的基端,4…卡合突起,5…从动侧动力传输部,6…齿轮,7…凸缘主体,8…嵌合部,9…驱动力接受部,10…电子照相感光体,A…装置驱动轴,B…电动机,C…卡合孔,D…开口部,E…引导面,F…对位突起,12a~12c…第一~第三卡合突起,14,16,18,20…卡合突起,18a…第一曲面,18b…第二曲面,20a…平坦面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
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所述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受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该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且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并与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螺旋形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螺旋形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配置有第一卡合突起,相对于该第一卡合突起,在所述圆柱体的基部附近配置有第二卡合突起,根据各个卡合突起的高度,以任意的角度配置有较该第二卡合突起更靠近所述圆柱体的基部的第三卡合突起。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配置在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在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形平面形状。
7.(修改)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内周面形成为能与配置在所述卡合孔的中央部的对位突起的外周面相卡合的形状。
8.(修改)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突起呈截头圆锥体,所述圆柱体的内周面呈锥形,以与所述截头圆锥体相卡合。
9.(修改)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
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所述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受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该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且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椭圆形平面形状,且该椭圆形平面形状的长轴在所述圆柱体的周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螺旋形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螺旋形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10.(修改)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卡合突起的各个中,所述椭圆形的所述长轴与短轴的相交部分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
11.(修改)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
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所述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受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该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且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长椭圆形平面形状,且该长椭圆形平面形状的长边方向在所述圆柱体的周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螺旋形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螺旋形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12.(修改)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
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所述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受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该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且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半圆形平面形状,并与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螺旋形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螺旋形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Claims (12)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被组装到处理卡盒中的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应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该感光鼓通过在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上形成包含光导电材料的感光层而形成;以及
齿轮凸缘或凸缘,该齿轮凸缘或凸缘嵌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并将来自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感光鼓,
所述齿轮凸缘或凸缘具有从动侧动力传输部,该从动侧动力传输部包括:圆柱体,该圆柱体以所述感光鼓的中心轴为中心,并形成为从接受所述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突出;以及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该多个半球形卡合突起配置在该圆柱体的外周面上的三个等分的位置,且从离开所述驱动力接受部的所述外周位置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并与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部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螺旋形卡合孔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感光鼓旋转,该螺旋形卡合孔配置在所述驱动侧动力传输构件的中央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配置有第一卡合突起,相对于该第一卡合突起,在所述圆柱体的基部附近配置有第二卡合突起,根据各个卡合突起的高度,以任意的角度配置有较该第二卡合突起更靠近所述圆柱体的基部的第三卡合突起。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配置在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在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形平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在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椭圆形平面形状,且该椭圆形平面形状的长轴在所述圆柱体的周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卡合突起的各个中,所述椭圆形的所述长轴与短轴的相交部分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前端附近。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在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观察时具有长椭圆形平面形状,且该长椭圆形平面形状的长边方向在所述圆柱体的周向上延伸。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突起在从所述径向外侧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半圆形平面形状。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内周面形成为能与配置在所述卡合孔的中央部的对位突起的外周面相卡合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突起呈截头圆锥体,所述圆柱体的内周面呈锥形,以与所述截头圆锥体相卡合。
CN201280029861.1A 2012-03-19 2012-09-28 电子照相感光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2354 2012-03-19
JP2012062354 2012-03-19
JPPCT/JP2012/002966 2012-05-02
PCT/JP2012/002966 WO2013140467A1 (ja) 2012-03-19 2012-05-02 電子写真感光体
PCT/JP2012/006233 WO2013140470A1 (ja) 2012-03-19 2012-09-28 電子写真感光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733A true CN103608733A (zh) 2014-02-26
CN103608733B CN103608733B (zh) 2016-10-19

Family

ID=4922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9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717B (zh) 2012-03-19 2012-05-02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20128002986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733B (zh) 2012-03-19 2012-09-28 电子照相感光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9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717B (zh) 2012-03-19 2012-05-02 电子照相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008551B2 (zh)
EP (2) EP2835696A4 (zh)
JP (3) JPWO2013140467A1 (zh)
KR (2) KR20140136366A (zh)
CN (2) CN103443717B (zh)
TW (2) TWI581075B (zh)
WO (2) WO20131404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824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式感光鼓单元、盒和法兰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0467A1 (ja) * 2012-03-19 2013-09-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9182741B2 (en) * 2012-08-10 2015-11-1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nd portion member,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8903269B2 (en) 2012-09-11 2014-12-02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Toner drum gear projection
US9164474B2 (en) * 2013-01-08 2015-10-20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Toner drum gear projection
JP1515872S (zh) * 2014-02-13 2015-01-26
JP1516699S (zh) * 2014-02-13 2015-02-02
USD779587S1 (en) * 2014-07-07 2017-02-21 Print-Rite •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f Zhuhai Drive gear for imaging component
JP2019090847A (ja) * 2017-11-10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駆動シャフト、感光体ドラム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4909A (ja) * 2000-05-15 2001-11-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回転伝達部材
CN1725127A (zh) * 2004-07-23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动力耦合装置和具有该耦合装置的成像装置
JP201014488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Ricoh Co Ltd 等速ジョイン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51787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Techno Enterprise Limited Connection assembly of photo-conductor dr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9411B2 (ja) 1995-03-27 2004-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875203B2 (ja)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4026895B2 (ja) 1996-09-26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69805B2 (ja) 1996-09-2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173146B1 (en) * 2000-01-21 2001-01-09 Jui-Chi Wang Developer cylinder and drive gear arrangement
JP2001324845A (ja) 2000-05-15 2001-11-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駆動伝達部材
KR100381601B1 (ko) * 2001-09-26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플링장치와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인쇄기
KR100423475B1 (ko) * 2001-11-27 2004-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플링장치
JP4704136B2 (ja) * 2005-05-31 2011-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33631B2 (en) 2005-12-20 2008-10-07 Xerox Corporation Material supply module drive shaft
TW200915025A (en) 2007-06-27 2009-04-01 Gcc Ip Pty Ltd A driving force member
US7813676B2 (en) * 2007-07-05 2010-10-12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CN201110941Y (zh) * 2007-08-23 2008-09-03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1174031Y (zh) 2008-03-19 2008-12-3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CN102087494B (zh) * 2011-01-14 2012-12-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CN202067077U (zh) * 2011-04-08 2011-12-0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WO2013140467A1 (ja) * 2012-03-19 2013-09-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4909A (ja) * 2000-05-15 2001-11-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回転伝達部材
CN1725127A (zh) * 2004-07-23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动力耦合装置和具有该耦合装置的成像装置
JP201014488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Ricoh Co Ltd 等速ジョイン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51787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Techno Enterprise Limited Connection assembly of photo-conductor dr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824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式感光鼓单元、盒和法兰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47659A (ko) 2014-12-30
JPWO2013140467A1 (ja) 2015-08-03
EP2835696A1 (en) 2015-02-11
US9176454B2 (en) 2015-11-03
JP3186673U (ja) 2013-10-17
TWI581075B (zh) 2017-05-01
TWI581076B (zh) 2017-05-01
US9008551B2 (en) 2015-04-14
CN103443717B (zh) 2017-06-13
EP2829922A4 (en) 2015-01-28
WO2013140467A1 (ja) 2013-09-26
KR20140136366A (ko) 2014-11-28
TW201339770A (zh) 2013-10-01
US20140133886A1 (en) 2014-05-15
JP3191130U (ja) 2014-06-12
EP2829922A1 (en) 2015-01-28
CN103443717A (zh) 2013-12-11
EP2835696A4 (en) 2015-12-23
US20140233983A1 (en) 2014-08-21
WO2013140470A1 (ja) 2013-09-26
KR101917327B1 (ko) 2018-11-09
TW201351072A (zh) 2013-12-16
CN103608733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733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JP2015215580A (ja)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中間部材、及び軸受部材の本体
RU2015128302A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RU2011143374A (ru)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проя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элемент муфты
CN106842846B (zh) 驱动传递机构及具备该驱动传递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813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299802A (ja) 歯車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3392A (ja) 歯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0188B2 (ja) 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428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6098088B2 (ja) 受動部材、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941B2 (ja) 感光体装置
KR200462940Y1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회전 구동력 전달 구조, 이를 이용한 감광드럼 조립체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JP2009031647A5 (zh)
CN205827063U (zh) 粉体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单元
JP2017198739A5 (zh)
JP4130721B2 (ja) ギヤ装置
KR200329348Y1 (ko) Opc 드럼용 회전축의 탈부착이 가능한 구동력 전달 장치
JP200324157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KR20130040760A (ko) 전자사진 화상 형성용 감광드럼 및 상기 감광드럼을 포함한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KR20050036306A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롤러
JP2005043526A (ja) フランジ付き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1748A (ja) カム
JP200428683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