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1906A -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1906A
CN103571906A CN201210264946.XA CN201210264946A CN103571906A CN 103571906 A CN103571906 A CN 103571906A CN 201210264946 A CN201210264946 A CN 201210264946A CN 103571906 A CN103571906 A CN 103571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astaxanthin
heterotrophism
micro
photo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49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1906B (zh
Inventor
李元广
章真
黄建科
范建华
王伟良
侯冬梅
陈杰
王军
沈国敏
李淑兰
孙炳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ZEYUAN MARINE LIF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2102649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190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ZEYUAN MARINE LIF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IN1606DEN2015 priority patent/IN2015DN01606A/en
Priority to AU2013295436A priority patent/AU2013295436A1/en
Priority to BR112015001637A priority patent/BR112015001637A2/pt
Priority to US14/417,166 priority patent/US2015025239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84262 priority patent/WO2014015841A2/zh
Priority to EP13823422.4A priority patent/EP2878676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571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1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1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1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24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yl group
    • C12P7/26Ke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23/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yclohexene ring having an unsaturated side chain containing at least ten carbon atoms bound by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e.g. caro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微藻异养培养、稀释、光诱导培养、藻细胞采收以及虾青素提取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充分发挥了微藻在异养阶段快速生长的优势以及由异养培养所获得的大量藻细胞在光诱导阶段大量积累虾青素的优势,可极大地提高微藻生产虾青素的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及大规模培养微藻生产虾青素,为解决源于微藻的虾青素大规模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培养微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Astaxanthin),化学名称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40H52O4,相对分子质量为596.86,又名虾黄质、虾黄素或龙虾壳色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色泽为粉红色,具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苯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虾青素的化学结构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以共轭双键型式连结,两端又有2个异戊烯单位组成六节环结构,其化学结构见下图。由于虾青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长的共轭不饱和双键系统,因此,其很容易受光、热、氧化物等的作用而破坏其结构。
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类胡萝素合成的最高级别产物,β-胡萝卜素、叶黄素、角黄素、番茄红素等都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在自然界中,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天然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超过现有的抗氧化剂,被誉为“超级氧化剂”。虾青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用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添加剂和人类食品添加剂,在药品、化妆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比较而言,利用微藻生产虾青素具有某些优势。雨生红球藻含有约占细胞干重1-3%的虾青素,是自然界中虾青素含量最高的天然物种。首先,虾青素在微藻中主要是以单酯的形式存在,其结构为反式结构,较化学合成的顺式结构生物利用度高;其次,微藻的生长周期短、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小,产品质量和产量相对稳定;最后,微藻(如雨生红球藻等)本身就是一种高价值的产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多糖等活性成分,可以分离提取这些物质,实现微藻细胞的综合利用。
至今,利用微藻产虾青素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光自养和异养两种。
微藻光自养培养的缺点是微藻细胞生长速度慢、细胞密度及虾青素产率低。目前光自养培养微藻的最大细胞干重为Ranjbar等在16升鼓泡柱式反应器中达到的6.8g/L(细胞产率为0.2g/L/d)(Ranjbar R,Inoue R,Shiraishi H,Katsuda T,Katoh S:High 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y autotrophiccultivation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in a bubble column photobioreactor.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8,39(3):575-580.)。虾青素最高体积产率为Katoh等在1L圆柱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雨生红球藻所获得的23.04mg/L/d(Ranjbar R,Inoue R,Katsuda T,Yamaji H,Katoh S:High efficiency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in an airlift photobioreactor.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Bioengineering2008,106(2):204-207.),虾青素的最高面积产率为Olaizola等在2500L户外光反应器中培养所达到的390mg/m2/d,但其细胞产率仅为0.052g/L/d(Olaizola M: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fromHaematococcus pluvialis using25,000-liter outdoor photobioreactors.Journal ofApplied Phycology2000,12(3):499-506.)。此外,文献可见的最大细胞产率为Malea等在室内1.8L鼓泡柱式反应器中达到的0.58g/L/d和室外220L管式反应器(气升式)中达到的0.68g/L/d,以上是在连续培养条件下得到的,该条件并不利于虾青素的积累(Garcia-Malea MC,Acién FG,Fernández JM,Cerón MC,Molina E: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green cells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Modeling of the irradiance effect.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6,38(7):981-989.)。
目前,根据雨生红球藻光自养时的不同存在形态,一般将微藻光自养过程分为微藻培养和虾青素积累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微藻培养)主要进行雨生红球藻的培养,使其高密度生长,该阶段现有的培养模式有两种:即所谓的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指在稳定的培养液条件下进行微藻培养,使雨生红球藻在保持恒定的生长速度和稳定的生理特性的条件下连续生产;半连续培养则指在培养藻细胞达到一定浓度后,每天取出先部分藻液转入胁迫环境,并补充等量的新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阶段(虾青素积累)是通过诸如高光照、高温、高盐、营养盐饥饿等一系列胁迫手段,促使雨生红球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转变为厚壁抱子,以达到积累虾青素的目的。在这两个阶段中,微藻所需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不同,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的条件选择和控制上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光自养培养第一阶段并不积累虾青素,目的在于增加细胞数目及重量,当到达指数生长期末期时(此时细胞密度0.5~1.5g/L),由于氮、磷等营养盐的消耗,光自养细胞不经稀释等操作而直接转入第二阶段,此时辅以强光、高温、高盐等胁迫条件且添加氮磷缺乏的培养基,促进虾青素的积累,此阶段细胞数目不再增加,有时随着胁迫条件的恶劣程度增加,细胞数目下降,但由于细胞孢子化及膨大,细胞重量缓慢增加,胁迫培养结束与开始时相比,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细胞重量增加2~4倍,达到约2~3g/L。虾青素积累阶段培养基和光自养培养基不完全相同,后者N、P丰富且要求各元素间配比合理(必需碳、氮、磷、硫,钠、钙、钾、镁等元素),前者仅需添加钙盐等少数盐类物质且一般缺乏氮、磷。
影响雨生红球藻光自养培养的物理环境因子及营养主要包括温度、光强、pH值、溶解氧及营养盐含量等参数。国内外文献对此已有相当多的报道,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需求
Figure BDA00001940512800031
已有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不同品系间虽然存在差别,但其营养细胞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光强为30~50μmol m-2s-1,最适pH为中性至微碱性,可利用NaAc进行混合营养生长。而高光照、高温、营养盐(氮、磷)饥饿、盐胁迫(NaCl、NaAc等)和氧化压力(活性氧、氧自由基和溶解氧)等许多环境条件都可诱导细胞内虾青素的积累,它们统称为诱导条件或胁迫条件,无一例外的都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抑制条件,并具有协同作用。
传统的光自养两阶段培养系统无法克服诸如产量低、易污染、受季节变化影响大、成本高等难题。
光自养的密度不高在于雨生红球藻对培养的理化生条件相当苛刻,无法使其长期处于营养细胞的状态。虽然孢子状态的细胞自身重量能缓慢增加,但其不再进行营养生殖,细胞群体数目不能迅速增加。因而限制了光自养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量。雨生红球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指数生长期短,在营养生长期内抵抗细菌和原生动物污染的能力很差,而在极端环境下则又失去繁殖能力,不易建立稳定、高效的培养技术体系。因此,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在藻种、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细胞高密度培养条件、虾青素积累的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难度。
目前,国际上成功的生产模式都采用了两阶段生产方式,即先采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实现细胞的高密度营养生长、且可克服污染问题,再采用常规的开放池系统在胁迫条件下使细胞积累虾青素。当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Cyanotech和Aquasearch等几家大公司能够实现雨生红球藻的规模化生产。
尽管雨生红球藻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比较广,但是适宜该藻生长和虾青素累积的温度范围相差较大,对于雨生红球藻生长而言,15~25℃是比较适宜的;对于红球藻虾青素累积而言,25~35℃较为理想。
培养微藻生产虾青素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夏威夷等少数地区形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相对容易地控制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夏威夷地区地处热带、光线充足、温度相对较高,对于虾青素累积过程来说,温度是非常适宜的。尽管这种较高的气温不利于雨生红球藻的快速生长繁殖,但是该地区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可以很方便地获得降温用的冷海水,因此控制温度培养雨生红球藻也不是问题。事实上Cyanotech和Aquasearch等公司就是采用了从深海(600m)抽取冷海水,对雨生红球藻培养过程进行经济有效的温度控制。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方法到目前为止还不适合中国国情。
雨生红球藻生长条件相对温和,很多种生物比如轮虫、原生动物和其它微型藻类都能在雨生红球藻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生物污染防治成为该藻规模化培养时很难克服的问题。早期实验表明,开放池培养过程中,大约4~5天左右培养液中就会出现吞食红球藻的轮虫,随后导致整个培养失败。而如果藻细胞完全转化为不动孢子则其抵抗外界生物的能力大大增强。
雨生红球藻生长缓慢、易受污染,且生长适宜温度较低等特点使得雨生红球藻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受到限制。为进行藻细胞的大量生产,国外学者普遍采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国外学者关于利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雨生红球藻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且主要集中在立柱式、平板式和管状式等3大类型,其研究重点已从反应器的应用转移至反应器的结构改进以及培养参数(通气速率、质量传输速率研究等)的优化。但存在反应器温度、光强难以控制,反应器清洗及放大存在困难,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利用现有成熟的发酵工业设备进行雨生红球藻高密度培养的相关研究。
另一方面,微藻异养培养虽然存在细胞内虾青素、叶绿素等色素和蛋白质含量低等缺点,但其优点是微藻能够在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培养,细胞生长速率较快。异养培养能够获得高细胞密度和高细胞生长速度,文献报道的最高藻细胞干重为7g/L(Hata N,Ogbonna JC,Hasegawa Y,Taroda H,Tanaka H: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y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in a sequentialheterotrophic-photoautotrophic culture.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01,13(5):395-402),细胞产率为0.3g/L/d,但其虾青素产率较低(仅为4.4mg/L/d),光胁迫8天后虾青素含量1.85%。异养培养在装液2.3L的发酵罐中进行。光自养培养则在室内的玻璃容器(直径16cm,装液900ml,液位深度5.5cm)中的进行,自上而下照射人工光,液面处光照强度(950μmol m-2s-1)。控制温度为30℃。通过磁力搅拌(100rpm)来实现混合,给藻液所通气体为含5%CO2的空气,通气量为0.22vvm。它虽采用了异养-光自养的两段模式,但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
(1)该文献开展了补料分批(fed-batch)、重复补料分批(repeated fed-batch)培养的研究,所获得的最大细胞干重7g/L是在补料分批培养时得到,但异养阶段延滞期长,平均细胞生长速率低(约为0.3g/L/d)。
(2)为防止异养培养基中的醋酸钠等有机物在光自养时滋生大量细菌,该工艺采用在放出前一天进行饥饿处理的方法以消耗醋酸钠,细胞经此种处理后再进行光自养,会造成细胞死亡和虾青素积累缓慢。
(3)异养转为光自养时采取的是放罐藻液不添加培养基、不进行稀释而直接进行光自养,这样会存在二个问题:1)一是细胞会大量死亡:由于藻液未进行稀释到较低的密度而维持异养培养结束时的细胞密度5.5g/L,高密度光自养时由于藻细胞的自遮蔽效应,大量细胞无法受到充分的光照,以致于藻细胞大量死亡,由初始光自养时的65万个细胞/ml降为光自养结束时的21万个细胞/ml,藻细胞数量损失约达70%;2)二是细胞内的虾青素含量提高幅度有效:由于未经稀释而直接采用原液进行光自养,而雨生红球藻异养和自养对于营养需求不一样,导致藻细胞中虾青素含量升高幅度不大,经过8天诱导,藻细胞中的虾青素含量从0.57%升高至1.85%。
由上述可见,该文献报道的最高藻细胞干重为7g/L,细胞平均生长速率为0.3g/L/d;虾青素产率较低(仅为4.4mg/L/d),虾青素含量不高(光胁迫8天后虾青素含量仅1.85%)。该方法与传统的光自养两阶段培养产虾青素相比不具有优势。因此有必要寻找高效的微藻产虾青素的培养方法。
微藻除异养培养和光自养培养模式外,还有一种不常用的培养模式即混合营养培养。但该培养模式只能在可蒸汽灭菌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且培养过程必须保证绝对的无菌,同时需要光源的合理配置,这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因此,利用混合营养模式培养微藻生产虾青素不具有产业化价值。
由上述可见,无论是采用光自养培养模式还是异养培养模式,较低的胞内虾青素含量和虾青素产率,同时加上微藻大规模培养较高的成本,制约了应用微藻培养来生产虾青素的产业化进程。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微藻培养工艺或方法使虾青素产率及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又使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样才能够满足利用微藻培养产虾青素的产业化要求。
综合上述几种产虾青素微藻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生产虾青素微藻培养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模式,其流程如下:(1)首先利用生物反应器异养培可合成产虾青素的微藻以获得高密度细胞;(2)待培养液中有机碳源消耗完毕后,及时用不含有机碳源的培养基稀释藻液;(3)经光诱导,使藻细胞内的虾青素快速大量积累。该模式中的异养阶段是在摇瓶、机械搅拌式、气升式、鼓泡式等可异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密度的藻细胞;光诱导阶段可在任何可用于微藻光自养培养的系统中进行,目的是通过光诱导作用提高藻细胞内虾青素含量;异养阶段与光诱导阶段分别独立进行,异养阶段放出的藻液视其细胞密度及其中的营养成分高低、户外光照强度高低等因素,考虑是否用光诱导培养基进行稀释后再转入光诱导培养阶段。通过稀释作用可以确保光诱导阶段的藻细胞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同时使其中的营养盐成分变低造成营养胁迫,从而实现胞内虾青素含量的快速提升。
本发明将微藻培养法生产虾青素的过程分成为以快速获得高密度细胞为目的藻体异养生长培养、以降低藻细胞密度和造成营养胁迫为目的的稀释、和以提高微藻胞内虾青素含量同时进一步提高微藻细胞量为目的光诱导培养三个阶段,即异养培养、稀释和光诱导培养。通过异养培养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可积累虾青素的微藻细胞,藻液稀释后转入光诱导培养,藻体内虾青素含量迅速提升至初始的数倍以上。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异养培养能使雨生红球藻长期处于营养繁殖的阶段,异养阶段细胞产率高,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平均细胞产率1.53g/L/d,最高可达5.737g/L/d,异养阶段终细胞密度可较高达26.01g/L,所以光诱导的藻细胞密度很高(2~10g/L),是常规光自养培养藻细胞密度(约0.2~2g/L)的5~10倍;
(2)异养放出的藻细胞用诱导培养基进行稀释后可以直接进行胁迫诱导以积累虾青素,不需要适应期或者过渡期,因而光诱导时间可以较短(约5d~7d),而微藻光自养培养时间很长(约14d~30d),本发明中光诱导阶段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过程中虾青素积累阶段相同的是诱导结束时细胞干重均可增加,因而此阶段单位藻液体积虾青素体积产率较传统光自养可提高数倍以上;
(3)相对于微藻光自养培养,光诱导时较高的藻细胞密度使得光诱导所需的占地面积很小(即虾青素的面积产率高),同时高细胞密度使得采收成本大幅度降低;
(4)异养培养几乎不受气候、天气的影响,光诱导培养可以在玻璃房内,自然光照或人工光照条件下进行,同时光诱导的温度范围较宽(15~35℃),高温可以促进虾青素的积累,低温条件虽不促进虾青素的积累,但由于诱导培养面积小,仍可以通过人工升温、设置高盐、高碳氮比、强光等协同胁迫条件实现虾青素的快速积累。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虾青素的连续生产;
(5)由于异养放出的细胞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孢子态,其抗逆性较强;且经稀释后的藻液密度仍然较高,具有种群优势,所以在进行光诱导时,不易受原生动物、杂藻等其它生物的污染,传统两阶段光自养培养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污染及恶劣胁迫条件导致的细胞量损失在此发明中可以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模式合理地结合了异养和光诱导培养两种方式的各自优势,与其它模式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培养系统的组合方式灵活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可充分发挥异养培养模式获得高密度藻液和光诱导阶段虾青素快速积累的优势,为解决源于微藻虾青素的大规模产业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国内外已申请的相关专利分析表明,这些申请大都集中于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及装置、雨生红球藻光自养培养基、虾青素的提取新方法,雨生红球藻光自养培养基等。涉及培养的绝大多数为光自养。然而,雨生红球藻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产虾青素的专利尚未未检索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快速微藻培养积累虾青素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微藻的异养培养步骤,将所获得的微藻异养培养液进行稀释的步骤,和光诱导培养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微藻中虾青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微藻异养的步骤,将微藻的异养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光诱导培养的步骤。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虾青素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微藻异养的步骤,将微藻的异养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光诱导培养的步骤,以及藻细胞采收、虾青素分离提取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可直接对异养培养获得的的微藻细胞进行光诱导培养。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胞内虾青素的快速积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供了高品质的虾青素。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微藻选自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微藻异养培养的步骤包括: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pH为4.0~9.0的培养基,按工作体积的0.1~30%接入微藻藻种进行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重复分批补料培养、半连续培养或连续培养,培养温度为10~40℃,控制pH小于9.0,控制溶氧在1%以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微藻异养培养液的稀释是采用光诱导培养基将异养获得的藻液稀释至细胞密度为0.1~20克/升、pH为4.0~9.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诱导培养包括将稀释后的藻液转入光诱导装置中进行光诱导,连续光照或间歇光照,培养温度为5~50℃,光照强度为0.1~150klx,光诱导培养周期为1~240小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异养培养基由氮源、有机碳源以及少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组成;光诱导培养基由氮源、无机盐和水组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产虾青素藻种为雨生红球藻时,异养所使用的培养基基本上由以下成分组成:醋酸钠0.1~5.0克/升,NaNO30.05~1.5克/升CaCl2·7H2O0.05~1.5克/升、KH2PO40.01~1.5克/升、MgSO4·7H2O0.01~1.0克/升、FeSO4·7H2O0.01~0.05克/升、微量元素0.5~4ml和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异养步骤在摇瓶、机械搅拌式、气升式或鼓泡式可异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所述光诱导培养步骤在摇瓶或敞开式的跑道池或圆池、封闭式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或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或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或薄膜立袋与吊袋光生物反应器等任何可用于微藻光自养培养的装置中进行,光源为自然光或各种人工光。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或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虾青素。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提取虾青素后的藻体与其它色素混合进行喷雾干燥制成藻粉,或对藻体中的其它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提取。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其它色素包括叶绿素。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油脂、叶绿素和多糖。
附图简述
图1显示雨生红球藻在5L生物反应器异养培养过程。
图2显示雨生红球藻在户外2L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光诱导培养过程。
具体实施方案
适用于本申请的微藻包括但不限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采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来生产虾青素。
1.微藻在生物反应器中的高密度异养培养
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获得大量藻细胞,以供光诱导阶段积累虾青素。
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各种培养基外有机加碳源(如醋酸钠等)来进行微藻异养培养。通常,异养培养基含有氮源、有机碳源、少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
这类培养基包括C培养基(Ichimura,T.1971 Sexual cell division andconjugation-papilla formation in sexual reproduction of Closterium strigosum.In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eaweed Symposium,University ofTokyo Press,Tokyo,p.208-214.),MCM培养基(Borowitzka et al.,1991),BG-11培养基(Boussiba and Vonshak,1991),BBM培养基(Nichols and Bold,1969),BAR培养基(Barbera et al.,1993).KM培养基(Kobayashi et al.,1991),Z8培养基(Renstrom et al.,1981),A9培养基(Lee and Pirt,1981),OHM培养基(Fa′bregas et al.,2000),KM1培养基(Usha et al.1999)(Garc′1a-Malea etal.,2005),HK2培养基(Chen et al.,1997),HK3培养基(Gong and Chen,1998)等。
本发明所用的C培养基基本上由KNO3、CaNO3、醋酸钠以及少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组成。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上由……组成”表示本发明的组合物中除了含有主要组分如KNO3、CaNO3、醋酸钠以及少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外,还可包含一些对于组合物的基本特性或新的特性(即可维持微藻在较短的培养周期内细胞密度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活性物质含量与常规异养培养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没有实质上影响的组分。本文所用的术语“由……组成”表示本发明的组合物由所指出的具体组分组成,没有其他组分,但是可以带有含量在通常范围内的杂质。
在该培养基中,培养基的各组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会对微藻细胞密度和品质有很大的实质影响。因此,这些组分的用量不应受实施例的严格限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培养基中还可加入少量无机盐,例如硫酸镁、氯化钙、硫酸亚铁和磷酸盐等,以及少量微量元素如Mn、Zn、B、I、M、Cu、Co等。
在本发明中,微量元素组分可选自H3BO3、ZnSO4·7H2O、MnCl2·H2O、(NH4)6Mo7O24·4H2O、CuSO4·5H2O和Co(NO3)2·6H2O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用量可根据常规知识确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所采用的异养培养基基本上由以下成分组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产虾青素藻种为雨生红球藻时,异养所使用的培养基基本上由以下成分组成:醋酸钠0.1~5.0克/升,NaNO30.05~1.5克/升CaCl2·7H2O0.05~1.5克/升、KH2PO40.01~1.5克/升、MgSO4·7H2O0.01~1.0克/升、FeSO4·7H2O0.01~0.05克/升、微量元素0.5~4ml和水。
在根据上述配方配制培养基后,可用常规手段如酸或碱将所述培养基的pH调为4.0~9.0,并在115~125℃下高压灭菌15~30分钟。可采用分批、补料分批、半连续和连续培养等多种方式实施异养培养。
当异养培养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式时,将相应配制好的培养基加入到生物反应器中,补加水至工作体积,通常装料系数为0.6~0.8,然后蒸汽灭菌(121℃,维持约20分钟),当温度降至20~35℃时,按工作体积的1~15%接入微藻藻种开始异养培养。
在异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当培养基中醋酸钠被消耗完(通常为60~150小时)时需要进行补料,补加碳源(如醋酸钠)、氮源(如,CaNO3、KNO3)和无机盐等营养盐,补加的营养盐是经浓缩后的上述相应培养基,促使微藻继续生长。流加至一定阶段,微藻细胞密度达到所需值时,异养培养阶段结束。
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方式,在培养过程中,须控制适合的培养条件使微藻正常生长。通常,控制温度为20~35℃,例如20~25℃,溶氧不低于5%的空气饱和浓度,pH不高于9.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溶氧不低于10%的空气饱和浓度,pH不高于8.5。
异养可以在摇瓶、机械搅拌式、气升式、鼓泡式等可异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
2.高浓度藻液的稀释
此步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藻细胞密度,使转入光诱导培养的产虾青素微藻高效地吸收光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目的之二是为了调整诱导培养液中营养成分,造成营养胁迫,以利于虾青素的快速积累。
异养培养获得的高密度藻液(宜不含有有机碳源,这样可避免光诱导阶段滋生过多的杂菌)应进行稀释操作,用水和不含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对高密度的藻液进行稀释,使细胞密度维持在0.1~20克/升,pH为4.0~9.0。在某些实施例中,用水和不含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对高密度的藻液进行稀释,使细胞密度维持在0.1~10克/升,调节pH至5.0~8.0。在其它实施例中,稀释藻液,使细胞密度维持在1~8克/升,调节pH至5.0~8.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细胞密度维持在1.0~5.0克/升,调节pH至5.0~8.0。
可采用各种已知的稀释培养基来稀释藻液。通常,光诱导培养基由氮源、无机盐和水组成,相对于异养培养基不含有有机碳源。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方案中,异养培养获得的高密度藻细胞宜用不含有机碳源、氮、磷缺乏的初始培养基进行适当稀释。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稀释培养基(光诱导培养基)含有:MgSO4·7H2O0.01~0.1克/升、NaH2PO40.01~0.1克/升、KCl 0.1~1克/升,CaCl20.01~0.2克/升、FeSO4·7H2O 0.01~0.06克/升、EDTA 0.020~0.052克/升。
稀释采用的培养基无需高压灭菌,配制好后调节pH至5.0~8.0即可使用。
应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不需要对异养培养所得藻细胞进行稀释,而直接对其实施光诱导培养,这取决于异养培养的密度、异养培养液成分与实际诱导条件(如光强、温度等)间的合理匹配。
3.光诱导培养
该步骤的目的是让产虾青素微藻接受充足的光照,通过光诱导使藻细胞快速大量合成积累虾青素,同时使培养液中的藻细胞浓度适当提高。
如上所述高密度微藻培养液经稀释后,将所得稀释液转入光诱导装置中进行光诱导培养。温度控制在5~50℃,光照强度为0.1~150klx,连续光照或间歇光照,光诱导培养周期为1~240小时,通气量为0.1~2.0vvm。其中所述的光生物反应器包括所有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摇瓶、管道式、平板式、柱式、薄膜立袋与吊袋等)和所有的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跑道池、圆池和鼓泡式大盆等)。
通常,培养温度可控制在15~35℃的范围内,例如18~35℃、20~35℃、20~30℃等。通常,光照强度为1~70klx,例如,1~60、1~50、1~40、1~30、1~20、1~10klx等,可视具体生产情况而定。通常,如通过气体造成藻液充分混合,则通气量可控制为0.15~2.0vvm,例如,0.2~1.8、0.5~1.5、0.8~1.5、1.0~1.5vvm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培养温度控制在10~50℃,光照强度为1~10klx,通气量为0.05~2.0vvm。
在其它实施例中,光诱导培养周期为8~240小时,例如,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光诱导培养周期可以为8~240小时、8~120小时、8~72小时、8~48小时、8~24小时不等;或者,光诱导培养周期可以为12~72小时、12~60小时、12~48小时、12~36小时、12~24小时不等或24~60小时、24~48小时不等。
光诱导培养基选用改良的雨声红球藻光自养培养基:在本申请中,“光诱导培养周期”包括了整个光诱导培养过程,例如,户外培养时光诱导培养周期包括夜晚没有光照的时间。
在本申请中,“光照时间”指使用本申请所述光照强度对微藻实施光诱导培养的时间,即该时间不包括夜晚没有光照的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诱导培养步骤的光照时间为8~120小时,例如8~72小时、8~36小时、8~24小时、8~18小时、8~12小时、12~36小时、12~24小时不等,以及上述范围内的任意时长。
因此,本申请的光诱导培养步骤也包括光照时间为8~120小时范围内的光诱导培养步骤。可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进行光诱导培养,也可在户外利用自然光照的方式进行光诱导培养。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培养液中虾青素浓度达到最高时,结束光诱导培养,收获藻细胞进行虾青素的分离提取或直接采收藻细胞进行藻粉制备。
4.藻细胞采收、虾青素分离提取及藻体综合利用
光诱导培养结束后,对小球藻进行离心采收,获得湿藻体。藻细胞的采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沉降、高速离心、絮凝,气浮或过滤等技术;藻细胞破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藻体自溶、高压匀浆、酶水解、水相热解等湿法破壁方法。
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对小球藻进行虾青素的提取。首先将有机溶剂加入到藻泥中进行萃取,然后进行搅拌离心获得上清液和藻体沉淀,对上清液进行减压浓缩、搅拌加水、过滤获得虾青素晶体。
上清液中的其他成分可逐步分离提取获得脂肪酸、叶黄素等,或直接将上清液中的所有成分与藻体沉淀混合喷雾干燥获得小球藻粉。
在一个较佳的方案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小球藻进行虾青素的分离提取。在一个更佳的方案中,将获得的小球藻液浓缩后直接喷雾干燥获得小球藻粉。
本发明中,可对培养所得的微藻进行综合利用,提取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叶绿素、多糖等各种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提取顺序并无特殊限制,但通常要满足先提取的步骤不能导致后提取的成分损失这一前提。
本文中涉及到藻细胞干重和虾青素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藻细胞干重测定: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取培养液V毫升,8000rpm离心10分钟,将离心后的藻体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转移至称量瓶(W1(克))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W2(克)。藻体干重Cx可根据下式计算:Cx(克/升)=(W2-W1)/V/1000。
虾青素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体操作步骤见文献(J.P.Yuan,F.Chen,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trans-astaxanthin from the extracts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J.Agric.FoodChem.46(1998)3371-3375)。
实施例
在5L生物反应器中加入下述异养培养基和水至2.5L后进行蒸汽灭菌,然后当温度降到25℃时接入雨生红球藻,开始异养培养。
异养培养条件:温度为25±1℃,空气流量为1vvm,前期pH不予控制,控制溶氧10%以上。
在接种140h后开始流加培养基浓缩液,控制pH在7.5-8.0。
将异养培养过程中的高密度藻液8.5g/L带放1L,用光诱导培养基稀释到1.3g/L,并加入上述光诱导培养基,转入到2L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光诱导培养。光诱导培养条件:温度维持在28~38℃,空气流量为1vvm,自然光照,每侧光强约为为75klx。光诱导培养3天后,细胞干重达到1.92g/L,虾青素从诱导初期的2.67mg/gDcw上升至22.56mg/gDcw,以光诱导3天计的虾青素的产率为82.24mg/L/d(为目前微藻光自养生产虾青素最高产率23.04mg/L/d的3.57倍)(见图2)。
所用的异养及补料培养基含有:
醋酸钠0.1~5.0克/升,NaNO30.05~1.5克/升CaCl2·7H2O0.05~1.5克/升、KH2PO40.01~1.5克/升、MgSO4·7H2O0.01~1.0克/升、FeSO4·7H2O0.01~0.05克/升、微量元素0.5~4ml和水。
所用的光诱导培养基含有:
MgSO4·7H2O0.01~0.1克/升、NaH2PO40.01~0.1克/升、KCl0.1~1克/升,CaCl20.01~0.2克/升、FeSO4·7H2O0.01~0.06克/升、EDTA0.020~0.052克/升。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例子,但是有一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发明作各种变化和改动。因此,所附权利要求覆盖了所有这些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变动。

Claims (10)

1.一种生产虾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异养培养微藻,
(2)稀释所获得的微藻异养培养液,然后对稀释后藻液进行光诱导培养;或直接对异养培养获得的微藻细胞进行光诱导培养,以及
(3)采收藻细胞,和分离提取虾青素。
2.一种快速累积微藻中的虾青素或提高微藻中虾青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异养培养微藻,和
(2)稀释所获得的微藻异养培养液,然后对稀释后藻液进行光诱导培养;或直接对异养培养获得的的微藻细胞进行光诱导培养;
从而快速累积微藻中的虾青素,或提高微藻中虾青素的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选自可以合成虾青素且能进行异养培养的微藻,如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等。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异养培养的步骤包括: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pH为4.0~9.0的培养基,按工作体积的0.1~30%接入微藻藻种进行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重复分批补料培养、半连续培养或连续培养,培养温度为10~40℃,控制pH小于9.0,控制溶氧在1%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异养培养液的稀释是采用光诱导培养基将异养获得的藻液稀释至细胞密度为0.1~20克/升、pH为4.0~9.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诱导培养包括将稀释后的藻液或异养培养的微藻细胞直接转入光诱导装置中进行光诱导,光诱导温度为5~50℃,连续光照或间歇光照,光照强度为0.1~150klx,光诱导培养周期为1~240小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养培养基由氮源、有机碳源(包括但不限于醋酸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组成;所述光诱导培养基由氮源、无机盐和水组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养步骤在摇瓶、机械搅拌式、气升式和鼓泡式等可异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所述光诱导培养在摇瓶、跑道池、圆池、封闭式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薄膜立袋与吊袋等任何可用于微藻光自养或光诱导培养的装置中进行。光源可以为自然光或人工光。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提取虾青素后的藻体进行喷雾干燥制成藻粉,或对藻体中的其它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提取。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或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虾青素。
CN201210264946.XA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Active CN103571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4946.XA CN103571906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AU2013295436A AU2013295436A1 (en) 2012-07-27 2013-09-26 Method using micro-algae for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R112015001637A BR112015001637A2 (pt) 2012-07-27 2013-09-26 método usando microalgas para produção com eficiência elevada de astaxantina
US14/417,166 US20150252391A1 (en) 2012-07-27 2013-09-26 Method using microalgae for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IN1606DEN2015 IN2015DN01606A (zh) 2012-07-27 2013-09-26
PCT/CN2013/084262 WO2014015841A2 (zh) 2012-07-27 2013-09-26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EP13823422.4A EP2878676A4 (en) 2012-07-27 2013-09-26 PROCESS WITH MICROALGEN FOR THE HIGHLY EFFICIENT MANUFACTURE OF ASTAXANTH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4946.XA CN103571906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1906A true CN103571906A (zh) 2014-02-12
CN103571906B CN103571906B (zh) 2018-12-11

Family

ID=4999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4946.XA Active CN103571906B (zh) 2012-07-27 2012-07-27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52391A1 (zh)
EP (1) EP2878676A4 (zh)
CN (1) CN103571906B (zh)
AU (1) AU2013295436A1 (zh)
BR (1) BR112015001637A2 (zh)
IN (1) IN2015DN01606A (zh)
WO (1) WO2014015841A2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6103A (zh) * 2014-05-26 2014-08-06 临沂大学 利用啤酒厂废水培养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4263649A (zh) * 2014-09-15 2015-01-07 李健 一种大规模微藻培养的方法
CN105420332A (zh) * 2015-12-10 2016-03-23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雨生红球藻高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5462844A (zh) * 2015-12-16 2016-04-0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雨生红球藻细胞周期同步化的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05916993A (zh) * 2014-04-17 2016-08-31 高丽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通过在高温成熟孢子接种和铁离子介导的Harber-Weiss反应提高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生产的方法
CN106316847A (zh) * 2016-08-16 2017-01-11 集美大学 一种虾青素亚油酸单酯的制备方法
CN106434817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碱预处理技术提升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7189946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云南香格里拉泽元藻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微藻光抑制以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CN108504619A (zh) * 2018-06-06 2018-09-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缓解雨生红球藻光抑制的方法
CN109566393A (zh) * 2018-12-14 2019-04-05 浙江海洋大学 用于提取多糖的海藻的培养方法
CN109642246A (zh) * 2016-09-21 2019-04-16 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虾青素的生产方法
CN111979097A (zh) * 2020-09-04 2020-11-24 清华大学 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
WO2021057711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WO2021057709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21438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广东百睿盈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小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214202A (zh) * 2021-12-27 2022-03-22 广西源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异养-光诱导串联培养微藻联产叶黄素和蛋白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6803A1 (de) * 2015-03-19 2016-09-22 Basf Se Astaxanthinzusammensetzungen (iii)
AU2016232096A1 (en) * 2015-03-19 2017-10-05 Basf Se Astaxanthin compositions (I)
US11034968B2 (en) 2016-06-30 2021-06-15 Kuehnle Agrosystems, Inc. Heterotrophic production methods for microbial biomass and bioproducts
WO2018064037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Heliae Development Llc Methods of applying acetate toxicity and inducing acetate uptake in microalgae cultures
WO2018107100A1 (en) 2016-12-09 2018-06-14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Modulator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modulator
CA3066084A1 (en) 2017-06-08 2018-12-13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cystic fibrosis
WO2019010092A1 (en) 2017-07-01 2019-01-10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YSTIC FIBROSIS
CN107384907A (zh) * 2017-07-13 2017-11-24 荆楚理工学院 一种富硒虾青素小球藻粉的制备方法
US20200171015A1 (en) 2017-07-17 2020-06-04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cystic fibrosis
MA49631A (fr) 2017-07-17 2020-05-27 Vertex Pharma Méthodes de traitement de la fibrose kystique
CA3078893A1 (en) 2017-10-19 2019-04-25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Crystalline forms and compositions of cftr modulators
US20210228489A1 (en) 2017-12-04 2021-07-29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cystic fibrosis
TWI810243B (zh) 2018-02-05 2023-08-01 美商維泰克斯製藥公司 用於治療囊腫纖化症之醫藥組合物
US11066417B2 (en) 2018-02-15 2021-07-20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Modulators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modulators
WO2019195739A1 (en) 2018-04-05 2019-10-10 Alexander Russell Abela Modulators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EP3774825A1 (en) 2018-04-13 2021-02-17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Modulators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modulator
IT201800006555A1 (it) * 2018-06-21 2019-12-21 Procedimento per la coltivazione di alghe, preferibilmente di microalghe
WO2022194399A1 (en) 2020-07-13 2022-09-22 Idorsia Pharmaceuticals Ltd Macrocycles as cftr modulators
CN112239727B (zh) * 2020-10-15 2022-04-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微藻混合系统培养微藻的方法
KR102535358B1 (ko) * 2021-03-30 2023-05-2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초음파 자극의 도입을 통한 미세조류 유래 고부가 가치 물질 생합성 증대법
CN113717917A (zh) * 2021-06-30 2021-11-3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雨生红球藻纯种培养的联合抗生素施用方法
CN113817793A (zh) * 2021-09-14 2021-12-21 国青(浙江)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叶黄素提高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的生产工艺
WO2024056779A1 (en) 2022-09-15 2024-03-21 Idorsia Pharmaceuticals Ltd Crystalline form of (3s,7s,10r,13r)-13-benzyl-20-fluoro-7-isobutyl-n-(2-(3-methoxy-1,2,4-oxadiazol-5-yl)ethyl)-6,9-dimethyl-1,5,8,11-tetraoxo-10-(2,2,2-trifluoroethyl)-1,2,3,4,5,6,7,8,9,10,11,12,13,14-tetradecahydro-[1]oxa[4,7,10,14]tetraazacycloheptadecino[16,17-f]quinoline-3-carboxamide
WO2024056798A1 (en) 2022-09-15 2024-03-21 Idorsia Pharmaceuticals Ltd Macrocyclic cftr modulators
WO2024056791A1 (en) 2022-09-15 2024-03-21 Idorsia Pharmaceuticals Ltd Combination of macrocyclic cftr modulators with cftr correctors and / or cftr potentiato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351A (zh) * 2006-04-12 2006-09-27 华东理工大学 高密度高品质培养小球藻的方法
CN101979498A (zh) * 2010-12-01 2011-02-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微藻高产率异养培养的方法
CN102021208A (zh) * 2010-11-16 2011-04-20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积累微藻胞内油脂的方法
CN102094061A (zh) * 2010-12-01 2011-06-1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藻生产叶黄素的方法
CN102154110A (zh) * 2011-01-27 2011-08-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产率的微藻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351A (zh) * 2006-04-12 2006-09-27 华东理工大学 高密度高品质培养小球藻的方法
CN102021208A (zh) * 2010-11-16 2011-04-20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积累微藻胞内油脂的方法
CN101979498A (zh) * 2010-12-01 2011-02-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微藻高产率异养培养的方法
CN102094061A (zh) * 2010-12-01 2011-06-1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藻生产叶黄素的方法
CN102154110A (zh) * 2011-01-27 2011-08-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产率的微藻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HUA FAN ET AL.: "Sequential heterotrophy–dilution–photoinduction cultivation for efficie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NORIHIKO HATA ET AL.: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y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in a sequential heterotrophic-photoautotrophic culture",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
ZHANG D H ET AL.: "Two-step process for ketocarotenoid production by a green alga, Chlorococcum sp. strain MA-1",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刘龙军等: "利用微藻生产特种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张睿钦等: "雨生红球藻异养转化产虾青素的条件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6993A (zh) * 2014-04-17 2016-08-31 高丽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通过在高温成熟孢子接种和铁离子介导的Harber-Weiss反应提高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生产的方法
CN105916993B (zh) * 2014-04-17 2019-09-27 高丽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通过在高温成熟孢子接种和铁离子介导的Harber-Weiss反应提高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生产的方法
CN103966103A (zh) * 2014-05-26 2014-08-06 临沂大学 利用啤酒厂废水培养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4263649A (zh) * 2014-09-15 2015-01-07 李健 一种大规模微藻培养的方法
CN105420332A (zh) * 2015-12-10 2016-03-23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雨生红球藻高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5462844B (zh) * 2015-12-16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雨生红球藻细胞周期同步化的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62844A (zh) * 2015-12-16 2016-04-0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雨生红球藻细胞周期同步化的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07189946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云南香格里拉泽元藻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微藻光抑制以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CN107189946B (zh) * 2016-03-15 2022-07-01 嘉兴泽元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避免微藻光抑制以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CN106316847A (zh) * 2016-08-16 2017-01-11 集美大学 一种虾青素亚油酸单酯的制备方法
CN106316847B (zh) * 2016-08-16 2019-01-15 集美大学 一种虾青素亚油酸单酯的制备方法
CN109642246A (zh) * 2016-09-21 2019-04-16 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虾青素的生产方法
CN106434817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碱预处理技术提升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6434817B (zh) * 2016-09-29 2020-03-10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碱预处理技术提升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08504619B (zh) * 2018-06-06 2021-06-0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缓解雨生红球藻光抑制的方法
CN108504619A (zh) * 2018-06-06 2018-09-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缓解雨生红球藻光抑制的方法
CN109566393A (zh) * 2018-12-14 2019-04-05 浙江海洋大学 用于提取多糖的海藻的培养方法
WO2021057711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WO2021057709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286856A (zh) * 2019-09-23 2022-04-05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729297A (zh) * 2019-09-23 2022-07-08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729297B (zh) * 2019-09-23 2024-04-12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286856B (zh) * 2019-09-23 2024-05-24 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1979097A (zh) * 2020-09-04 2020-11-24 清华大学 一种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
CN114214386A (zh) * 2021-12-13 2022-03-22 广东百睿盈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养培养小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CN114214202A (zh) * 2021-12-27 2022-03-22 广西源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异养-光诱导串联培养微藻联产叶黄素和蛋白质的方法
CN114214202B (zh) * 2021-12-27 2024-02-13 广西源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异养-光诱导串联培养微藻联产叶黄素和蛋白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1906B (zh) 2018-12-11
EP2878676A2 (en) 2015-06-03
WO2014015841A3 (zh) 2014-03-20
BR112015001637A2 (pt) 2017-07-04
WO2014015841A2 (zh) 2014-01-30
US20150252391A1 (en) 2015-09-10
EP2878676A4 (en) 2016-05-25
AU2013295436A1 (en) 2015-03-19
IN2015DN01606A (zh) 2015-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1906B (zh)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CN102154110B (zh) 一种高产率的微藻培养方法
CN101519676B (zh) 用裂殖壶菌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CN102094061B (zh) 一种利用微藻生产叶黄素的方法
WO2012071983A1 (zh) 一种微藻高产率异养培养的方法
CN108410737B (zh) 一种紫球藻的两步培养法
WO1997028274A1 (en) A procedur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CN1181184C (zh)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JP2010530241A (ja) 金黄色の藻類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84193B (zh) 一种应用于雨生红球藻高效扩繁的连续梯度补料方法及装置
CN112457994B (zh) 一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方法
CN105506048A (zh) 一种利用三孢布拉霉菌制备β-胡萝卜素的发酵方法
CN106190853A (zh) 一种高产藻蓝蛋白的红藻培养方法
CN103642694A (zh) 一种高产率的葡萄藻培养方法
CN102660618B (zh) 一种微生物转化制造25-羟基维生素d的方法
CN100447233C (zh) 一种中温型虾青素产生菌及其培养方法
CN105483014A (zh) 发酵法高密度培养小球藻生产工艺
CN107189946A (zh) 一种避免微藻光抑制以提高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WO2012065545A1 (zh) 一种快速积累油脂和叶黄素的微藻培养方法
CN109609385A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方法
CN104662162A (zh) 一种利用微藻高效生产虾青素的新方法
CN106754385A (zh) 一种利用蓝藻水华为原料培育小球藻属浮游植物的方法
CN108102998B (zh) 一种富含精氨酸的螺旋藻培养方法
CN109673815B (zh) 发酵制备富含花生四烯酸和β胡萝卜素的功能性饲料以及制备方法
CN106754389A (zh) 一种培养微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3

Address after: 678206 Huaxing Industrial Park, Youwang Town, Shidian County,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7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ity Jia Chuan Road No. 245 Building No. 1 Room 301

Co-patentee before: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EYUAN MARINE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2

Address after: 201207 room 601ac-05, building 2, No. 351, GuoShouJing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EYUAN MARINE BIO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678206 Huaxing Industrial Park, Youwang Town, Shidian County,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678206 Huaxing Industrial Park, Youwang Town, Shidian County,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7 room 601ac-05, building 2, No. 351, GuoShouJing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EYUAN MARINE BIO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ZEYU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78206 Huaxing Industrial Park, Youwang Town, Shidian County,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78206 Huaxing Industrial Park, Youwang Town, Shidian County, 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nan Baoshan Zeyuan algae industry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