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207A -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9207A
CN103569207A CN201310328916.5A CN201310328916A CN103569207A CN 103569207 A CN103569207 A CN 103569207A CN 201310328916 A CN201310328916 A CN 201310328916A CN 103569207 A CN103569207 A CN 103569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vehicle
shoulder belt
rear side
bel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8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9207B (zh
Inventor
服部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9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9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2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如下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使施加至车辆后侧围板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有效地传递和分散至车辆的其他部分。车辆后侧围板(102)包括设置在后侧门开口(104)和后尾门开口(106)之间的后侧围内板(110)和用于增强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的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后侧围内板(110)在其中央下部具有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肩带导向件(124)安装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具有沿着该后边缘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部(130)。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还具有将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上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成的延伸部(132)。延伸部(132)与后侧围内板(110)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重叠。

Description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后座椅的安全带能够通过安装于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的肩带导向件(sash guide)在车室中展开和延伸。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肩带导向件被安装至车辆后侧围板的上增强构件。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肩带导向件被安装至后柱的内构件板和外构件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2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03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肩带导向件被安全带猛拉时,高载荷沿着安全带被牵引的方向、例如前下方向被主要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上增强构件可能由于被施加的载荷而变形。为了减小或防止变形,需要增加上增强构件的厚度,导致重量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由后柱的外构件和内构件承受,因此,载荷能够通过外构件被分散到车辆的其他部分。然而,外构件从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向下延伸。该形状似乎不能使施加于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被有效地分散至其他部分。
考虑到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辆后侧围板结构:该车辆后侧围板结构使施加至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被传递和分散到车辆的其他部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包括:后侧围内板,其设置在后侧门开口和后尾门开口之间,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中央下部具有肩带导向件安装部,肩带导向件安装于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和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其用于增强所述后侧门开口的后边缘,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上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重叠并且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下端连接至后轮罩,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后边缘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部。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还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是将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上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成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重叠。
利用本发明的上述构造,被直接施加来自安全带的载荷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不仅包括后侧围内板,还包括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因此,显著地增强了肩带导向件安装部。此外,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倾斜部使主要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向前且向下的载荷被有效地传递和分散至设置于车辆下部的后轮罩。
所述延伸部可以具有下边缘,所述下边缘具有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形状。这是因为该形状也使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易于向前且向下传递。
在所述后侧门开口的后边缘和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之间可以设置有朝向车辆外侧鼓出的第一增强筋,所述第一增强筋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上部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后轮罩的附近。
这是因为第一增强筋提高了侧门开口的后边缘附近的刚性,并且使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不仅向前且向下传递,还向上传递。
所述第一增强筋的位于所述延伸部前方的第一部分的后壁可以比所述第一增强筋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的后壁朝向车辆外侧鼓出。在第一增强筋中,第一部分最靠近被直接施加来自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的延伸部。这是因为,通过在第一部分设置较大(较深)的后壁,能够更可靠地承受大载荷然后将大载荷传递至周围的部分。
在所述第一增强筋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位于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前方的部分处可以设置有第二增强筋,所述第二增强筋从所述后壁连接至前壁并且朝向车辆内侧鼓出。换句话说,第二增强筋可以设置在第一增强筋的第一部分的最靠近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部分处。这是因为第二增强筋使载荷也被传递至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前端(侧门开口的后边缘),然后不仅被向下传递还被向上(并且向车身侧部外板)传递。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车辆后侧围板结构:该车辆后侧围板结构使施加至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的载荷被传递和分散至车辆的其他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后部的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图2是以不同的角度从车辆内侧观察图1的后侧围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从车辆内侧沿车辆宽度方向观察图2的后侧围板102的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4的立体图。
图7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6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
102…后侧围板;
104…后侧门开口;
106…后尾门开口;
108…车身侧部外板;
110…后侧围内板;
112…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
114…后组合罩内上板;
116…后组合罩内下板;
118…安全带卷收器增强构件;
120…安全带;
122…卷收器;
124…肩带导向件;
126…肩带导向件安装部;
128…后轮罩;
130…倾斜部;
132…延伸部;
134…下边缘;
136…凸缘;
138…第一增强筋;
140…前壁;
142…后壁;
144…顶壁;
146…第一部分;
148…第二部分;
149…第二增强筋;
150…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具体数值等仅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性目的,除非另外声明不限制本发明。注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或构造大致相同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重复描述。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元件未示出。
车辆后侧围板
图1是车辆后部的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图2是以不同的角度从车辆内侧观察图1的后侧围板102的立体图。注意,在图2中,为了简单起见,诸如车顶等与本实施方式不直接相关的构件未示出。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的后侧围板102是车辆侧面后部,其位于侧门开口(后侧门开口104)与后尾门开口106之间。
图3是图2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后侧围板102包括车身侧部外板108,该车身侧部外板108被设置在后侧围板102的最外部(最外侧)的位置并且是车辆的整个侧面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后侧围板102还包括后侧围内板110,该后侧围内板110设置在车身侧部外板108的车辆内侧(内侧)。
如图2和3所示,后侧围板102还包括作为其他代表性组件的沿着后侧门开口104设置的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沿着后尾门开口106设置并且位于后尾门开口106的上部的后组合罩内上板114以及位于后组合罩内上板114下方的后组合罩内下板116。
后外围侧板102还包括安装在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和后组合罩内上板114之间的安全带卷收器增强构件118。卷收或展开安全带120的卷收器122(图2)被安装至安全带卷收器增强构件118。安全带120从卷收器122向上展开和延伸,然后通过肩带导向件124朝向车辆内侧折回,以拘束车室中的乘员。
后侧围内板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
图4是从车辆内侧沿车辆宽度方向观察图2的后侧围板102的图。后侧围内板110在其中央下部具有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肩带导向件124被安装至该带导向件安装部126。注意,在图4中,肩带导向件124未示出。后侧围内板110的前端形成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的上部。
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
如图4所示,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是沿着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设置以增强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的构件。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在其上端处与后侧围内板110的前端重叠,在其下端处连接于设置在后地板面板127(图2)上的后轮罩128。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具有从位于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相对的端部之间的位置沿着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向下并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部130。
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延伸部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还具有延伸部132,该延伸部132是将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上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成的。特别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延伸部132与后侧围内板110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重叠。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构造,被直接施加来自安全带120的载荷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不仅包括后侧围内板110,还包括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这种结构显著地增强了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此外,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倾斜部130使主要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向前且向下的载荷被有效地传递和分散至设置于车辆下部的后轮罩128。
能够获得上述有益效果的原因在于,倾斜部130具有沿着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形状,即,倾斜部130具有沿着与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载荷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换句话说,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具有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形状,该形状在设置有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倾斜部130的范围内与倾斜部130的形状对应。
如图5所示,延伸部132具有下边缘134,该下边缘134具有向下并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形状。这种形状也使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载荷容易向前且向下传递。
第一增强筋
如图4所示,在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形成有沿着后侧围内板110和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延伸的凸缘136。在凸缘136和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之间设置有朝向车辆外侧鼓出的、从后侧围内板110的上部连续地延伸到后轮罩128的附近的第一增强筋138。如图5所示,第一增强筋138具有前壁140、后壁142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顶壁144,其中顶壁144连接前壁140和后壁142。
第一增强筋138提高了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附近的刚性,并且使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载荷不仅向前且向下传递和分散,还通过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和后侧围内板110朝向车辆上方传递和分散。
图6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4的立体图。注意,在图6中,点焊部通过圆圈表示,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点焊部由附图标记137表示。在第一增强筋138中,位于在延伸部132前方由斜线部表示的第一部分146处的后壁142比位于在第一部分146下方的第二部分148处的后壁142朝向车辆的外侧鼓出。具体地,在图6中,尺寸W1和W2保持为W1>W2。
后壁142设置有该不同尺寸的原因如下。在第一增强筋138中,第一部分146最靠近延伸部132,其中载荷从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直接施加至该延伸部132。通过在第一部分146处设置具有较大(较深)尺寸W1的后壁142,能够更可靠地承受大载荷然后将大载荷传递至周围部分。
第二增强筋
此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增强筋138的第一部分146中的位于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前方的部分处设置有第二增强筋149,该第二增强筋149连接后壁142和前壁140并且朝向车辆内侧鼓出。换句话说,第二增强筋149沿着与第一增强筋138的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鼓出。图5是第二增强筋149的放大图。
具体地,第二增强筋149设置在第一增强筋138的第一部分146中的最靠近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部分处。这是因为,第二增强筋149使载荷同样传递至位于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前端(后侧门开口104的后边缘)处的凸缘136,然后不仅被向下传递还向上传递(并且向车身侧部外板108传递)。
图7是以不同角度观察图6的立体图。如上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具有包括后侧围内板110和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112的双层结构。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没有安装于作为后尾门开口106的一部分的后组合罩内上板114。如图7所示,在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紧后方形成有台阶150。因此,施加至肩带导向件安装部126的向前且向下的载荷不易于朝向车辆后方传递。因此也能够减小或防止后尾门开口106的变形。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不偏离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Claims (5)

1.一种车辆侧面后部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包括:
后侧围内板,其设置在后侧门开口和后尾门开口之间,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中央下部具有肩带导向件安装部,肩带导向件安装于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和
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其用于增强所述后侧门开口的后边缘,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上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重叠并且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下端连接至后轮罩,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后边缘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部,其中,
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还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是将所述后侧围内前增强构件的上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成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有下边缘,所述下边缘具有向下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倾斜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侧门开口的后边缘和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朝向车辆外侧鼓出的第一增强筋,所述第一增强筋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上部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后轮罩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增强筋的位于所述延伸部前方的第一部分的后壁比所述第一增强筋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的后壁朝向车辆外侧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侧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增强筋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位于所述肩带导向件安装部前方的部分处设置有第二增强筋,所述第二增强筋从所述后壁连接至前壁并且朝向车辆内侧鼓出。
CN201310328916.5A 2012-08-06 2013-07-31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9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4432A JP5998728B2 (ja) 2012-08-06 2012-08-06 車両クォータ部構造
JP2012-174432 2012-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207A true CN103569207A (zh) 2014-02-12
CN103569207B CN103569207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94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89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9207B (zh) 2012-08-06 2013-07-31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98728B2 (zh)
CN (1) CN103569207B (zh)
DE (1) DE10201321491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9518A1 (fr) * 2014-04-02 2015-10-0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lement de caisse comprenant une patte de renfort pour la fixation d'un element de garniture
JP6061906B2 (ja) * 2014-09-26 2017-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281547B2 (ja) * 2015-09-14 2018-02-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281546B2 (ja) * 2015-09-14 2018-02-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FR3046576B1 (fr) * 2016-01-08 2018-01-26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dont la surface de chargement est entierement recouverte par un tapis de sol qui presente des bordures lineaires
JP6502981B2 (ja) * 2017-03-14 2019-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9137265A (ja) * 2018-02-13 2019-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R3078520B1 (fr) * 2018-03-05 2020-02-14 Psa Automobiles Sa Panneau en tole constituant une doublure de la partie arriere d’un cote de caisse d’un vehicule et un passage de roue arrie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8030A (ja) * 1997-02-10 1998-08-18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後側部構造
JP2006103436A (ja) * 2004-10-04 2006-04-20 Fuji Heavy Ind Ltd リヤピラー部のゲートステー取付部構造
JP2010052627A (ja) * 2008-08-29 2010-03-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クォーター部構造
CN102219029A (zh) * 2010-04-16 2011-10-1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侧部车体结构
JP2012136201A (ja) * 2010-12-28 2012-07-19 Suzuki Motor Corp クォータ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8030A (ja) * 1997-02-10 1998-08-18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後側部構造
JP2006103436A (ja) * 2004-10-04 2006-04-20 Fuji Heavy Ind Ltd リヤピラー部のゲートステー取付部構造
JP2010052627A (ja) * 2008-08-29 2010-03-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クォーター部構造
CN102219029A (zh) * 2010-04-16 2011-10-1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侧部车体结构
JP2012136201A (ja) * 2010-12-28 2012-07-19 Suzuki Motor Corp クォータ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1151A (ja) 2014-02-20
DE102013214917B4 (de) 2016-01-21
JP5998728B2 (ja) 2016-09-28
DE102013214917A1 (de) 2014-02-06
CN103569207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207A (zh) 车辆后侧围板结构
US8246108B2 (en) Pilla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EP2712770A2 (en) Charging connector accommodation apparatus for use in truck-type electric vehicle
JP2014131889A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6890036B2 (en) Driver protection system for mobile operating means
US10807651B2 (en) Motor vehicle
CN111746659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3716400B2 (ja) リヤシート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構造
JP609922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7131669B2 (en) Guide device for automobile seatbelt
US9061601B2 (en) Vehicle
JP4996274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CN103129483B (zh) 机动车千斤顶收纳结构
US20110068615A1 (en) Guide element for a safety belt
JP5585435B2 (ja) 後部座席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EP1800938B1 (en) Mounting for a seat belt retractor unit
CN207141006U (zh) 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及汽车
JP2010202008A (ja) 車体構造
JP3659077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KR20120015625A (ko) 차량의 센터필러 구조
CN204020800U (zh) 一种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JP6515500B2 (ja) 車両のセンターピラー
JP2002370613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への車載物連結装置
JP4502681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01544884U (zh) 驾驶室安全隔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