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6663A - 吸引罩 - Google Patents
吸引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66663A CN103566663A CN201310314048.5A CN201310314048A CN103566663A CN 103566663 A CN103566663 A CN 103566663A CN 201310314048 A CN201310314048 A CN 201310314048A CN 103566663 A CN103566663 A CN 103566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ttraction
- main body
- opening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粗尘在内部堆积而容易维护、且能够用简单的构造回收粗尘的吸引罩。吸引罩(100)连接于吸引装置并吸引含有粉尘的含尘空气,其包括:罩主体(1),为细长的大致圆筒状,具有被形成于与吸引装置连接的至少一侧端的连接部;吸引开口(2),为细长状,以在该罩主体大致全长上与长度方向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罩主体;遮蔽板(4),设置为:以朝向吸引开口下垂地方式在罩主体大致全长上延伸且下端缘(4a)构成吸引开口的上端;粗尘排出用开口(5),形成于罩主体的下部,利用来自吸引装置的吸引使自吸引开口吸引到罩主体内的含尘空气在罩主体内成为涡流,使含尘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自粗尘排出用开口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吸引装置的吸引罩,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设置于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能够从含有粉尘的含尘空气中分离粒径在100μm以上的粉尘即粗尘并将其回收的吸引罩。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大量产生粉尘的铸型的分箱场、砂回收场、浇注场等作业场所配置有连接于吸引装置的吸引罩,自吸引罩的吸引口吸引含有粉尘的含尘空气。然而,存在有如下问题:与被吸引的空气相伴的粉尘碰撞吸引罩的内表面而弹回,并自吸引罩的吸引开口飞出到外部。
因此,开发了一种通过利用自吸引开口吸引的含尘空气在吸引罩内形成漩涡状的气流来抑制了粉尘自吸引开口飞出的吸引罩(专利文献1)。
这样的吸引罩在将吸引开口形成为细长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细长的吸引开口的整体确保均匀的吸引力,因此,具有也适用于铸造领域中的铸型的分箱场、砂回收场、浇注场等开阔的作业场所的集尘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7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的吸引罩中,存在下述等问题:粒径在100μm以上的粉尘(粗尘)在内部堆积,该堆积的粗尘使吸引罩内部磨损、妨碍集尘。因此,在这样的吸引罩中,作业人员需要定期地清扫内部、去除堆积的粗尘,因而存在花费工夫维护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下述问题:若废弃去除的粗尘,则能够再利用的型砂等被废弃。
另一方面,通过将旋风分离器、腔室这样的集尘装置安装于吸收罩,能够回收粗尘。然而,若设置这样的集尘装置,则产生了吸引装置的成本增大、而且吸引装置的运转费用也因旋风分离器等导致的设备压力损失而增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这样的以往的问题点,并提供一种通过防止粗尘在内部堆积、从而容易维护、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回收粗尘的吸引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引罩,其连接于吸引装置并用于吸引含有粉尘的含尘空气,其特征在于,
该吸引罩包括:
罩主体,其为细长的大致圆筒状,具有形成于与吸引装置连接的至少一侧端的连接部;
吸引开口,其为细长状,以在该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与长度方向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罩主体;
遮蔽板,其设置为:以朝向上述吸引开口下垂的方式在上述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延伸,且下端缘构成上述吸引开口的上端;以及
粗尘排出用开口,其形成于上述罩主体的下部,
利用来自上述吸引装置的吸引使自上述吸引开口吸引到上述罩主体内的含尘空气在上述罩主体内成为涡流,使上述含尘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自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排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利用在罩主体的内部产生的涡流的离心力而分离出的粗尘自形成于筒状罩的内表面下方部的粗尘排出用开口连续地抽出到外部。因此,不会因堆积的粗尘导致筒状罩磨损,而且,由于不会因在筒状罩内堆积的粗尘导致吸引力降低,因此,能够长期地持续高效的吸引。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连接部设于上述罩主体的两端。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遮蔽板的下端位于距上述罩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少于该罩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与上述罩主体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一的距离的上方。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形成为在上述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延伸。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形成在垂直壁与倾斜壁之间,该垂直壁配置于上述罩主体的靠上述吸引开口侧的位置,该倾斜壁配置于上述罩主体的与上述吸引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且朝向上述吸引开口倾斜。
采用这样的结构,沿着朝向吸引开口倾斜的倾斜壁流出的粗尘不受吸引气流的影响就能够可靠地排出。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该吸引罩还包括自上述垂直壁的上端朝向上述吸引开口延伸的水平的台板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落在台板部上的粗尘被涡流吹走,能够防止因附着堆积物导致的吸引效率降低。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连结有集积滑槽。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集积滑槽内配置有气闸。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粗尘在内部堆积、从而容易维护、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回收粗尘的吸引罩。
附图说明
图1是切开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引罩的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吸引罩的主视图。
图4是说明被吸引到图1的吸引罩内的空气的涡流、以及受到来自该涡流的离心力的作用的粗尘的运动的示意性的图。
图5是组装有图1的吸引罩的分箱装置的主视图。
图6时组装有图1的吸引罩的分箱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
本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是适用于铸造领域中的铸型的分箱场、砂回收场、浇注场等产生粉尘、特别是粒径在100μm以上的粉尘即粗尘的开阔的作业场所的吸引罩。然而,本发明的吸引罩还能够用于其他的用途,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不言自明的。
图1是切开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引罩的一部分后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吸引罩的主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具有两侧封闭的细长的大致圆筒状的罩主体1。罩主体1具有以在罩主体1的大致全长上与长度方向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罩主体1的细长的吸引开口2。
而且,罩主体1构成为:在其两侧壁形成有用于连接未图示的吸引装置和吸气管道的连接部3,能够利用来自吸引装置的吸引将含有粉尘的作业场所内的含尘空气自吸引开口2吸引到罩主体1内。
如图2所示,在罩主体1的前表面上部设有遮蔽板4。遮蔽板4以在罩主体1的大致全长上朝向铅垂方向下方下垂的方式延伸,其下端缘4a构成吸引开口2的上端。
遮蔽板4的下端4a位于距罩主体1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少于罩主体1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与罩主体1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一的距离的上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罩主体1的内侧底部部分形成有粗尘排出用开口5。该粗尘排出用开口5是用于将与被自吸引开口2吸引到罩主体1内的含尘空气相伴、并且之后自空气分离的粗尘自罩主体1排出的开口。
如图2所示,粗尘排出用开口5形成在垂直壁1a与倾斜壁1b之间,该垂直壁1a配置于罩主体1的靠吸引开口2侧的位置,该倾斜壁1b配置于罩主体1的与吸引开口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且朝向吸引开口2倾斜。
另外,罩主体1在内侧下方部分具有自垂直壁1a的上端朝向吸引开口2延伸的水平的台板部1c。
吸引罩100具有连接于粗尘排出用开口5的集积滑槽6。该集积滑槽6形成用于将粗尘自罩主体1内排出到外部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中,在罩主体1的下部连接有两个集积滑槽6、6。
各集积滑槽6包括上端部具有粗尘排出用开口5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的倒三角形的上方部分6a、与上方部分6a的下端相连接的管状的下方部分6b。上方部分6a构成为:与粗尘排出用开口5连通,将罩主体1内的粗尘自粗尘排出用开口5送到下方部分6b。
在集积滑槽6的管状的下方部分6b中安装有用于选择性地切断集积滑槽6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的气闸机构7。气闸机构7防止空气自下方部分6b向罩主体内逆流。气闸机构7定期地开放,定期地排出集积滑槽6内的粗尘。
通过做成上述这样的结构,如图4中箭头A所示,被自吸引开口2吸入到罩主体1内的含尘空气在罩主体1的内部以漩涡状流动。此时,如图4所示,与含尘空气相伴的粗尘D自涡流脱离,经过粗尘排出用开口5内落到集积滑槽6内。
这样,与被吸引到罩主体1内的含尘空气相伴的粗尘自涡流分离,并被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中,与垂直壁1a的上端相连的水平的台板部1c配置于罩主体1的高于底部的粗尘排出用开口5的位置,该垂直壁1a的下端构成粗尘排出用开口5。因此,利用自吸引开口2吸入的空气的流动将落在台板部1c上的粗尘D吹走。其结果,能够抑制粗尘附着在罩主体1的底部部分等,能够防止由附着的粗尘D导致的吸引罩的吸引效率降低。
而且,由于粗尘经过粗尘排出用开口5而自罩主体1快速地被排出,因此,还能够抑制罩主体的内部磨损,从而也延长耐用年数且降低运行成本。
图5和图6是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组装于铸型的分箱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如图5所示,在该分箱装置中,在分箱空间8的上部设有用于输送砂箱的起重机H和集尘装置11,该集尘装置11具有以隔着起重机H相对的方式配置的送风机构9和吸引机构10。送风机构9具有在分箱空间8的上部朝向送风机构10进行横向送风的送风口12。另外,在吸引机构10中,连接于吸引装置13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以将吸引开口2朝向送风机构9的送风口12的状态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利用集尘装置11形成在分箱空间8的上方朝向单方向流动的集尘气流(箭头B),因此,利用在上方流动的集尘气流(箭头B)如箭头C所示地将铸型开模时产生的粉尘向上方引导,进而,自吸引罩100的吸引开口2吸引该粉尘。
利用因筒状罩内的涡流而产生的离心力将被吸引到吸引开口2的粉尘中的粒径在100μm以上的粉尘即粗尘在涡流过后移动到外方,不久,失去速度而落在粗尘排出用开口5内,并被收集在集积滑槽6内。另外,落在倾斜壁1b上的粗尘在倾斜壁1b的斜面滑落,自粗尘排出用开口5流入集积滑槽6内。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罩100是在罩主体1的两侧形成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吸引装置和吸气管道连接的连接部3的结构,但还可以是只在罩主体1的一侧的侧部设置连接部3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引罩;1、罩主体;1a、垂直壁;1b、倾斜壁;1c、台板部;2、吸引开口;3、连接部;4、遮蔽板;5、粗尘排出用开口;6、集积滑槽;6a、上方部分;6b、下方部分;7、气闸。
Claims (8)
1.一种吸引罩,其连接于吸引装置并用于吸引含有粉尘的含尘空气,其特征在于,
该吸引罩包括:
罩主体,其为细长的大致圆筒状,具有形成于与吸引装置连接的至少一侧端的连接部;
吸引开口,其为细长状,以在该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与长度方向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罩主体;
遮蔽板,其设置为:以朝向上述吸引开口下垂的方式在上述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延伸,且下端缘构成上述吸引开口的上端;以及
粗尘排出用开口,其形成于上述罩主体的下部,
利用来自上述吸引装置的吸引使自上述吸引开口吸引到上述罩主体内的含尘空气在上述罩主体内成为涡流,使上述含尘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自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连接部设于上述罩主体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遮蔽板的下端位于距上述罩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少于该罩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与上述罩主体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一的距离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形成为在上述罩主体的大致全长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形成在垂直壁与倾斜壁之间,该垂直壁配置于上述罩主体的靠上述吸引开口侧的位置,该倾斜壁配置于上述罩主体的与上述吸引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且朝向上述吸引开口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该吸引罩还包括自上述垂直壁的上端朝向上述吸引开口延伸的水平的台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粗尘排出用开口连结有集积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引罩,其中,
上述集积滑槽内配置有气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3450 | 2012-07-24 | ||
JP2012163450A JP6015191B2 (ja) | 2012-07-24 | 2012-07-24 | 吸引フー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6663A true CN103566663A (zh) | 2014-02-12 |
CN103566663B CN103566663B (zh) | 2016-05-25 |
Family
ID=5003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14048.5A Active CN103566663B (zh) | 2012-07-24 | 2013-07-24 | 吸引罩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15191B2 (zh) |
CN (1) | CN1035666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2970A (zh) * | 2014-06-18 | 2019-07-26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喷丸加工装置以及喷丸加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40594B (zh) * | 2023-02-28 | 2023-08-01 | 湖北双虎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落砂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6747U (zh) * | 1987-02-28 | 1988-09-08 | ||
JPH08196943A (ja) * | 1995-01-20 | 1996-08-06 | Sintokogio Ltd | 遠心分離装置 |
JPH1147529A (ja) * | 1997-07-30 | 1999-02-23 | Shinto Dasutokorekutaa Kk | 吸引フード |
JP2007261742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Satake Corp | 粉粒体の空気輸送装置における分離装置 |
CN102430295A (zh) * | 2011-09-14 | 2012-05-02 | 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气固分离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7214U (zh) * | 1990-09-25 | 1992-05-15 | ||
JPH0717370Y2 (ja) * | 1991-05-21 | 1995-04-26 | 新東ダストコレクタ株式会社 | 集塵機 |
US6767382B2 (en) * | 1999-04-08 | 2004-07-27 | Mawar Malaysian Limited | Alumin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separating aluminium from a mixture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dross |
JP3839629B2 (ja) * | 1999-12-28 | 2006-11-01 | アマノ株式会社 | 気液分離装置 |
-
2012
- 2012-07-24 JP JP2012163450A patent/JP60151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4 CN CN201310314048.5A patent/CN1035666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6747U (zh) * | 1987-02-28 | 1988-09-08 | ||
JPH08196943A (ja) * | 1995-01-20 | 1996-08-06 | Sintokogio Ltd | 遠心分離装置 |
JPH1147529A (ja) * | 1997-07-30 | 1999-02-23 | Shinto Dasutokorekutaa Kk | 吸引フード |
JP2007261742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Satake Corp | 粉粒体の空気輸送装置における分離装置 |
CN102430295A (zh) * | 2011-09-14 | 2012-05-02 | 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气固分离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2970A (zh) * | 2014-06-18 | 2019-07-26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喷丸加工装置以及喷丸加工方法 |
CN110052970B (zh) * | 2014-06-18 | 2021-05-04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分级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6663B (zh) | 2016-05-25 |
JP6015191B2 (ja) | 2016-10-26 |
JP2014018860A (ja) | 2014-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48243B1 (ko) | 분사재 회수 장치, 분사재 회수 장치를 구비한 블라스트 가공 장치 및 블라스트 가공 방법 | |
EP3272407A1 (en) | Bag filter filtration an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ust accumulation | |
JP2007050354A (ja) | 粉取り装置 | |
KR20090117976A (ko) | 분말제거장치 및 입체 분리 시스템 | |
CN105170897A (zh) | 一种砂型回收装置 | |
CN103566663A (zh) | 吸引罩 | |
CN208644045U (zh) | 铸件生产线的砂料分离装置 | |
KR101850689B1 (ko) | 분진제거장치 | |
CN202062313U (zh) | 用于锯条表面处理的喷砂机 | |
KR20160108904A (ko) | 분진제거용 싸이클론 | |
CN104057064B (zh) | 一种蓄电池铸焊机清渣装置 | |
CN107670448B (zh) | 除尘装置和制砂生产线 | |
JP7054286B2 (ja) | 粉塵等除去用セパレータ | |
CN204816025U (zh) | 一种用于饲料加工的脉冲布筒除尘器 | |
KR20140039272A (ko) | 공압식 재료 이송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및 장치 | |
CN205084993U (zh) | 一种新型型砂分离装置 | |
CN206418447U (zh) | 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布袋连接结构 | |
CN221390611U (zh) | 一种喷砂机的回砂装置 | |
JP5603128B2 (ja) | 分離装置 | |
CN105457403A (zh) | 袋式除尘器灰斗箱气力脉冲助吹排灰装置 | |
CN220944638U (zh) | 一种密胺餐具磨边机 | |
JP5236999B2 (ja) | 液体分離用の輸送管、及びその液体分離用の輸送管を備えた空気輸送システム | |
CN218306782U (zh) | 一种除尘器 | |
CN115780012B (zh) | 一种建筑垃圾破碎筛分装置 | |
CN103573284A (zh) | 除尘风机喷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