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2077A -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2077A
CN103542077A CN201310174303.0A CN201310174303A CN103542077A CN 103542077 A CN103542077 A CN 103542077A CN 201310174303 A CN201310174303 A CN 201310174303A CN 103542077 A CN103542077 A CN 103542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gear
capture unit
oily
end drive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43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2077B (zh
Inventor
岛崎树
桑原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2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2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与车速的高低无关,将设于差动齿轮箱的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均等地提供到左右轴承。配置在末端从动齿轮(18)的上部的槽板(27)具有:第1油捕捉部(28),其与末端从动齿轮(18)的外周面相对并从轴向一端侧延伸;以及第2油捕捉部(29),其从第1油捕捉部(28)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在沿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第1油捕捉部(28)向齿面(18a)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角度(θb),在沿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第2油捕捉部(29)大致沿轴向延伸,因此将被末端从动齿轮(18)扬起并与槽板(27)碰撞的油以不同的比率分配到轴向一端侧和轴向另一端侧,由此,能够均等地润滑支撑差动齿轮箱(15)的轴向两端的轴承(20、21)。

Description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所述的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收纳在变速箱内部的差动齿轮具有被固定在差动齿轮箱的外周的末端从动齿轮,由所述末端从动齿轮从所述变速箱的底部扬起的油被配置在该末端从动齿轮的上部的槽板(gutter plate)捕捉而向轴向两侧分配,由此,润滑将所述差动齿轮箱的轴向两端支撑在所述变速箱上的轴承。
背景技术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以下内容是公知的:在变速箱中以跨越在内部收纳的差动齿轮的差动齿轮箱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反U字状的导管构件,使导管构件的左右下端面对将差动齿轮箱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变速箱上的左右的轴承,设于差动齿轮箱的末端从动齿轮从变速箱的底部扬起的油被导管构件接住并提供给左右的轴承。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03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通常末端从动齿轮被设置为从差动齿轮箱的中心向左右方向一方偏倚,并且末端从动齿轮由螺旋齿轮或斜齿轮那样的左右非对称的齿轮构成,因此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的量在差动齿轮箱的左侧和右侧不均匀。
然而,上述以往的技术中,接住扬起的油的导管构件是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由导管构件提供给左右轴承的油量可能不均匀。特别是在低车速时和高车速时,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的分散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提供给左右轴承的油量可能更不均匀,需要相应的对策。
本发明正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与车速的高低无关,将设于差动齿轮箱上的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均等地提供给左右轴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1方面的发明,提出一种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收纳在变速箱内部的差动齿轮具有被固定于差动齿轮箱的外周的末端从动齿轮,由所述末端从动齿轮从所述变速箱的底部扬起的油被配置在该末端从动齿轮的上部的槽板捕捉而向轴向两侧分配,由此,润滑将所述差动齿轮箱的轴向两端支撑在所述变速箱上的轴承,该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末端从动齿轮由螺旋齿轮构成,其齿面的轴向一端侧相对于轴向另一端侧向旋转方向前进侧偏倚,所述槽板具有:第1油捕捉部,其与所述末端从动齿轮的外周面相对并向轴向一端侧延伸;以及第2油捕捉部,其从所述第1油捕捉部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在沿所述末端从动齿轮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1油捕捉部向所述齿面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角度,在沿所述末端从动齿轮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2油捕捉部大致在轴向上延伸。
此外,根据第2方面的发明,提出一种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除了第1方面的发明的结构外,所述槽板具有隔开所述第1油捕捉部和所述第2油捕捉部之间的分隔壁。
另外,实施方式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与本发明的轴承对应。
根据第1方面的结构,当收纳在变速箱的内部的差动齿轮的差动齿轮箱旋转时,被固定在其外周的末端从动齿轮从变速箱的底部扬起的油被槽板捕捉而向轴向两侧分配,润滑将差动齿轮箱的轴向两端支撑在变速箱上的轴承。末端从动齿轮由螺旋齿轮构成,其齿面的轴向一端侧相对于轴向另一端侧向旋转方向前进侧偏倚,因此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在轴向一端侧和轴向另一端侧不均匀地扩散,其不均匀的程度在低车速时变大、高车速时变小。配置在末端从动齿轮的上部的槽板具有:与末端从动齿轮的外周面相对并向轴向一端侧延伸的第1油捕捉部;以及从第1油捕捉部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2油捕捉部,在沿末端从动齿轮的径向观察时,第1油捕捉部向齿面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角度,在沿末端从动齿轮的径向观察时,第2油捕捉部大致在轴向上延伸,因此,将末端从动齿轮扬起并与槽板碰撞的油以不同的比率向轴向一端侧和轴向另一端侧分配,由此能够均等地润滑支撑差动齿轮箱的轴向两端的轴承。
此外,根据第2方面的结构,槽板具有隔开第1油捕捉部与第2油捕捉部之间的分隔壁,因此,特别是在低车速时,能够将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高精度地分配到槽板的第1油捕捉部和第2油捕捉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差动齿轮的后视图。
图2是差动齿轮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槽板的形状的图。
图4是低车速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高车速时的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变速箱
15:差动齿轮箱
18:末端从动齿轮
18a:齿面
20:角接触滚子轴承(轴承)
21:角接触滚子轴承(轴承)
27:槽板
28:第1油捕捉部
28g:分隔壁
29:第2油捕捉部
D:差动齿轮
θb: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用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铅直面将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汽车的变速器的差动齿轮D切断后得到的剖视图,图1是从车体后方观察的图,图2是从车体前方观察的图。在本说明书中,将汽车的车体左侧定义为轴向一端侧,将汽车的车体右侧定义为轴向另一端侧。
变速箱11构成为将左侧的第1壳体12与右侧的第2壳体13结合并通过螺栓14…接合成一体。差动齿轮D的差动齿轮箱15构成为使第1半体16与第2半体17在肋16a、17a中重合,通过螺栓19…将环状的末端从动齿轮18的内周部紧固。差动齿轮箱15的第1半体16经由角接触滚子轴承20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第1壳体12上,差动齿轮箱15的第2半体17经由角接触滚子轴承21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第2壳体13上。
在沿轴直角方向固定于差动齿轮箱15的第2半体17上的小齿轮轴22上,旋转自如地支撑着一对小齿轮23、23,贯通变速箱11的第1壳体12和差动齿轮箱15的第1半体16的左车轴24的轴端与啮合于一对小齿轮23、23的侧齿轮26花键结合,贯通变速箱11的第2壳体13和差动齿轮箱15的第2半体17的右车轴25的轴端与啮合于一对小齿轮23、23的侧齿轮26花键结合。
由图1~图5可知,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槽板27沿着车宽度方向配置在差动齿轮D的上方。槽板27具有:从与末端从动齿轮18的外周面相对的位置向左侧延伸的第1油捕捉部28;以及从第1油捕捉部28向右侧延伸的第2油捕捉部29。
第1油捕捉部28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底壁28a和从底壁28a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立起的纵壁28b,形成为截面L字状。由图4和图5可知,当沿轴直角方向观察时,末端从动齿轮18的齿面18a以左侧相对于右侧向末端从动齿轮18的旋转方向前进侧偏倚的方式倾斜了角度θa。当沿轴直角方向观察时,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与末端从动齿轮18的齿面18a向相同方向倾斜,但其角度θb被设定为比齿面18a的角度θa小。另一方面,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角度被设定为0°。即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被配置为相对于轴向平行。
此外,在第1油捕捉部28的轴向一端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油回流防止肋28c,并且,在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表面形成有三角形状的定位肋28d。在定位肋28d的左端形成有在轴直角方向上延伸的定位面28e,并且,在纵壁28b的上缘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定位面28f,此外,在与第2油捕捉部29的边界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分隔壁29g。
比第1油捕捉部28大型的第2油捕捉部29具有在水平方向和下方向上阶梯状延伸的底壁29a以及从底壁29a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立起的纵壁29b而在截面形成为L字状。在从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表面突出的支柱29c的前端形成朝向右侧突出的夹29d。此外,在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上缘形成定位面29e,并且,在第2油捕捉部29的右端部形成向下突出的卡合突起29f。
按照以下操作在变速箱11上安装这样构成的槽板27。即,将在槽板27的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上隔着支柱29c设置的夹29d与在变速箱11的第2壳体13的侧壁部13a上设置的凸台(boss)部13b的夹孔13c卡合(参照图2),并且,将设置在第2油捕捉部29的右端的卡合突起29f插入在变速箱11的第2壳体13的侧壁部13a形成的凹部13f并用垫片30防脱(参照图1),由此将槽板27固定在变速箱11上。
在该状态下,槽板27的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的定位面28f与第1壳体12的上壁部12a和第2壳体13的上壁部13d抵接(参照图1和图2),第1油捕捉部28的定位肋28d的定位面28e与第1壳体12的侧壁部12b抵接(参照图1和图2),此外,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定位面29e与第2壳体13的上壁部13e抵接(参照图1和图2),由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支撑槽板27。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伴随车辆行驶,末端从动齿轮18与差动齿轮D的差动齿轮箱15一起旋转时,积存在变速箱11的底部的油被末端从动齿轮18扬起。被扬起的油被槽板27的第1油捕捉部28和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8b、29b遮挡,沿着第1油捕捉部28的底壁28a流向左侧的油润滑左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沿着第2油捕捉部29的底壁29a流向右侧的油润滑右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1。
如图4所示,当低车速时,由末端从动齿轮18向上扬起的油的势头较弱,因此附着在末端从动齿轮18上的油的大部分在到达槽板27之前下落到齿面18a的较低侧(右侧)(参照箭头A),落下的油被提供到右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1。
附着在末端从动齿轮18上并到达槽板27的油(参照箭头B)被第1油捕捉部28和第2油捕捉部29挡住而向左侧和右侧分配,假设油被槽板27向轴向两侧均等地分配,则在到达槽板27之前下落到右侧的油的量会使流向左侧的油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左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的润滑不充分。
然而,当低车速时,附着于末端从动齿轮18并到达槽板27的油的势头较弱,因此不向轴向扩散,其大部分与隔开第1油捕捉部28与第2油捕捉部29的分隔壁28g的左侧、即第1油捕捉部28碰撞。此时,由于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的左侧向旋转方向前进侧倾斜了角度θb,因此与纵壁28b碰撞的油的大部分被倾斜的纵壁28b引导而流向左侧(参照箭头BL),越过分隔壁28g而流向右侧的油的量变少(参照箭头BR)。
其结果是,能够使提供到左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的油量(BL)与提供到右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1的油量(A+BR)大致均匀,均等地润滑左右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
如图5所示,当高车速时,被末端从动齿轮18向上扬起的油的势头较强,因此附着于末端从动齿轮18的油中,在到达槽板27之前下落到齿面18a的较低侧(右侧)的油的比率与低车速时相比减小(参照箭头A)。
附着于末端从动齿轮18并到达槽板27的油(参照箭头B)与第1油捕捉部28和第2油捕捉部29激烈碰撞并反弹,因此该油会轻易地从分隔壁28g左侧越过到右侧,并且,倾斜的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向左侧引导油的效果没有充分地发挥,因此到达槽板27的油中,流向左侧的量(参照箭头BL)与流向右侧的量(参照箭头BR)相比稍大。
其结果是,能够使提供到左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的油量(BL)与提供到右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1的油量(A+BR)大致均匀,均等地润滑左右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
如上所述,无论在低车速时还是高车速时,通过精心设计槽板27的形状,可以将油均等地分配到左右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能够可靠地润滑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而提高耐用性。
此外,在第1油捕捉部28与第2油捕捉部29的边界设置了分隔壁28g,因此特别是在低车速时能够可靠地向第1油捕捉部28侧和第2油捕捉部29侧分配适量的油。并且,在第1油捕捉部28的左端设置了向下延伸的油回流防止肋28c,因此能够防止沿着第1油捕捉部28的底壁28a的上表面流动的油沿着底壁28a的下表面向右侧回流,可靠地提供到左侧的角接触滚子轴承。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的倾斜角度θb不限于图示的角度,可以在大于0°且小于末端从动齿轮18的齿面18a的倾斜角度θa的范围内,根据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与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面积比等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此外,优选第2油捕捉部29的纵壁29b的倾斜角度为0°(相对于轴向平行),但也可以相对于末端从动齿轮18的齿面18a的倾斜方向在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稍微倾斜。但是,该倾斜角度要小于第1油捕捉部28的纵壁28b的倾斜角度θb。
此外,本发明的轴承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角接触滚子轴承20、21。

Claims (2)

1.一种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其中,收纳在变速箱(11)内部的差动齿轮(D)具有被固定于差动齿轮箱(15)的外周的末端从动齿轮(18),由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从所述变速箱(11)的底部扬起的油被配置在该末端从动齿轮(18)的上部的槽板(27)捕捉而向轴向两侧分配,由此润滑将所述差动齿轮箱(15)的轴向两端支撑在所述变速箱(11)上的轴承(20、21),该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由螺旋齿轮构成,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的齿面(18a)的轴向一端侧相对于轴向另一端侧向旋转方向前进侧偏倚,
所述槽板(27)具有:
第1油捕捉部(28),其与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的外周面相对并向轴向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2油捕捉部(29),其从所述第1油捕捉部(28)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
在沿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1油捕捉部(28)向所述齿面(18a)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角度(θb),在沿所述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2油捕捉部(29)在轴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板(27)具有隔开所述第1油捕捉部(28)和所述第2油捕捉部(29)之间的分隔壁(28g)。
CN201310174303.0A 2012-07-09 2013-05-13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Active CN103542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3653 2012-07-09
JP2012153653A JP2014015979A (ja) 2012-07-09 2012-07-09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ヤのベアリング潤滑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2077A true CN103542077A (zh) 2014-01-29
CN103542077B CN103542077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965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4303.0A Active CN103542077B (zh) 2012-07-09 2013-05-13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15979A (zh)
CN (1) CN103542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353B2 (ja) * 2014-03-27 2017-08-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105535B2 (ja) * 2014-09-16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ヤの潤滑構造
JP2019007522A (ja) * 2017-06-22 2019-01-17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歯車装置
JP7000946B2 (ja) * 2018-03-26 2022-01-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トランスファ構造
DE102021132154B3 (de) * 2021-12-07 2023-05-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Getriebe mit eingekapseltem Zahnra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963A (ja) * 1983-01-31 1984-08-13 Aisin Warner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機構の潤滑装置
JPH08135771A (ja) * 1994-11-12 1996-05-31 Hino Motors Ltd インタアクスルデフの潤滑装置
JP2001180313A (ja) * 1999-12-21 2001-07-03 Honda Motor Co Ltd 終減速装置の潤滑構造
DE102004004079A1 (de) * 2003-01-28 2004-08-05 Dana Corp., Toledo Endachsenantriebseinheit
CN1629517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US20070032331A1 (en) * 2005-08-08 2007-02-08 Michael Green Power divider lubrication in tandem drive axles
WO2011121861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US20110245009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Aisin Aw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963A (ja) * 1983-01-31 1984-08-13 Aisin Warner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機構の潤滑装置
JPH08135771A (ja) * 1994-11-12 1996-05-31 Hino Motors Ltd インタアクスルデフの潤滑装置
JP2001180313A (ja) * 1999-12-21 2001-07-03 Honda Motor Co Ltd 終減速装置の潤滑構造
DE102004004079A1 (de) * 2003-01-28 2004-08-05 Dana Corp., Toledo Endachsenantriebseinheit
CN1629517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US20070032331A1 (en) * 2005-08-08 2007-02-08 Michael Green Power divider lubrication in tandem drive axles
WO2011121861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US20110245009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Aisin Aw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15979A (ja) 2014-01-30
CN103542077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2077A (zh) 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
US10539225B2 (en) Power system
US20120286607A1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US8079445B2 (en) Transmission
JP7249838B2 (ja) ギヤユニット
JP6390786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6923753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3307262A (zh) 最终减速装置
CN105650255A (zh) 油槽及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
US9945471B2 (en) Lubricatin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shaft
US9546727B2 (en) Carrier oil feed channel lubricating system
CN106015533A (zh) 差动装置
JP6227958B2 (ja) 車両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3807417B (zh) 变速器的油排出结构
CN101634361B (zh) 润滑装置
CN103256379B (zh) 变速器设备的油引导系统以及带油引导系统的变速器设备
JP2019015393A (ja) 回転装置
EP2148114A1 (en) Lubrica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7143945B2 (ja) 2つの回転方向においてオイルを捕集する手段を有する差動減速機
JP7268173B2 (ja) 伝動装置
EP3660354A1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CN105556171B (zh) 用于车辆的轮边驱动装置
CN103363080A (zh) 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装置
CN105020379A (zh) 变速器的轴承润滑结构
JP2022064684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