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3143A -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3143A
CN103523143A CN201310279529.7A CN201310279529A CN103523143A CN 103523143 A CN103523143 A CN 103523143A CN 201310279529 A CN201310279529 A CN 201310279529A CN 103523143 A CN103523143 A CN 103523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wheel brake
operating
rear wheel
dr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95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3143B (zh
Inventor
井上和久
伏见孝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23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3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3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3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17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regulation means to control braking
    • B60T8/176Brake regu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to prevent excessive wheel slip during vehicle deceleration, e.g. ABS
    • B60T8/1766Proportioning of brake forces according to vehicle axle loads, e.g. front to rear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制动装置(6)具备:前轮制动器(31);后轮制动器(41);用于操作前轮制动器(31)的右制动杆(50);用于操作后轮制动器(41)的左制动杆(60);和用于操作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使得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的制动踏板(70)。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平9-58434号公报所公开那样,已知用在作为骑乘型车辆的一种的机动两轮车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具备前轮制动操作杆和后轮制动操作杆。后轮制动操作杆构成为能够使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联动。
具体而言,后轮制动操作杆连结于均衡器(equalizer),该均衡器连接有与后轮制动器连接的后轮制动缆索和与前轮制动操作杆连接的联动缆索。均衡器构成为将输入到后轮制动操作杆的力分配给后轮制动缆索和联动缆索。
联动缆索以能够操作该前轮制动操作杆的方式连接于前轮制动操作杆。由此,当通过均衡器向联动缆索传递操作力时,前轮制动操作杆被操作,前轮制动器工作。
此外,在联动缆索,设有将与从该联动缆索作用于前轮制动操作杆的力反方向的作用力施加给该联动缆索的特性设定弹簧。由此,若操作了后轮制动操作杆时的操作力小于特性设定弹簧的作用力,则所述操作力经由均衡器传递给后轮制动缆索。因而,该情况下,仅后轮制动器工作。另一方面,若操作了后轮制动操作杆的操作力为特性设定弹簧的作用力以上,则所述操作力经由均衡器传递给联动缆索及前轮制动操作杆。因而,该情况下,不仅后轮制动器工作,前轮制动器也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使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联动、又能够使各制动器分开工作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该目的通过技术方案1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和技术方案6的骑乘型车辆来达成。
日本特开平9-58434号公报记载的结构中,能够仅使前轮制动器工作。然而,由于后轮制动器是与前轮制动器联动工作,因此不能单独工作。
与此相对,存在这样的来自驾驶员的要求:希望根据路面状态或车辆的行驶状况等,通过使后轮制动器单独工作、控制车辆的姿势或锁定后轮。然而,日本特开平9-58434号公报记载的结构中,无法像上述那样单独使后轮制动器工作,存在无法应对这种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用于操作所述前轮制动器的前轮制动器操作件;用于操作所述后轮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操作件;和用于操作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使得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联动的联动制动器操作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分开具有:操作前轮制动器的前轮制动器操作件;操作后轮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操作件;和使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联动的联动制动器操作件。由此,既能够使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联动,又能够分别独立地操作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机动两轮车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框架的前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右制动杆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辆侧方看到的制动踏板周边的结构的图。
图6A是示出载荷施加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B是示出前轮制动拉索被牵引的状态的载荷施加部的动作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机动两轮车的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两轮车(骑乘型车辆)
3前轮
4后轮
6,100制动装置
11车身框架(车身)
12车把
13b驱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
31前轮制动器
41后轮制动器
50右制动杆(前轮制动器操作件)
52,62,123主缸
60左制动杆(后轮制动器操作件)
70制动踏板(联动制动器操作件)
74,121前轮制动拉索
75,122后轮制动拉索
80,110均衡器(操作力分配部)
82载荷施加部(定时调整部)
83弹簧(限制部件)
91脚踏板
101左制动杆(联动制动器操作件)
102制动踏板(后轮制动器操作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并不如实表示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及各构成部件的尺寸比例等。
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前方、后方、左方及右方意思是从握着车把(handle)12就座在机动两轮车1的座席座椅上的驾驶员角度来看的前方、后方、左方及右方。
[实施方式1]
<机动两轮车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机动两轮车1(骑乘型车辆)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该机动两轮车1具备车辆主体2、配置在车辆主体2前方的前轮3、及配置在车辆主体2后方的后轮4。另外,图1中的箭头F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前方向,箭头U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上方向。
车辆主体2具备车身框架11(车身)、车身罩5、车把12、及动力单元13。此外,车辆主体2具备后述的制动装置6。
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11具备一对主框架21、一对下框架22、及头管(head pipe)23。头管23配置在机动两轮车1的前部。主框架21从头管23向后方且下方延伸。下框架22从头管23中的比主框架21靠前方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另外,图2中的箭头F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前方向,箭头B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后方向,箭头R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右方向,箭头L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左方向。
头管23内配置有转向轴24。在该转向轴24的上侧,以相对于头管23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有车把12。在转向轴24,连接有相互平行配置的一对前悬架25(参照图1)。如图1所示,在一对前悬架25的下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前轮3。
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身框架11被车身罩5覆盖。车身罩5由例如树脂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车身罩5具备:配置在车辆下侧的脚踏板91;配置在车辆前侧的前罩92;覆盖车把的车把罩93;及位于车辆侧方的侧罩94。
在前轮3设有包括例如液压式的盘形制动器的前轮制动器31。前轮制动器31具备制动盘32和制动钳(caliper)33。制动盘32通过前悬架25的下端部支承为能够与前轮3一起旋转。虽未图示,但制动钳33安装在前悬架25的局部,且内部具有用于将制动盘32在其厚度方向上夹入的制动片(brake pad)。该制动片通过经由液压配管34(参照图3)传递的液压,被推压到制动盘32。由此,产生对前轮3的制动力。
另外,液压配管34如图3所示连接在后述的主缸(master cylinder)52,将通过后述的制动踏板70或右制动杆50的操作在主缸52产生的液压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
如图2所示,在车把12,在驾驶员就座于座席座椅的状态下从驾驶员来看的前方右侧,设有右侧把手12a,在前述状态下从驾驶员来看的前方左侧设有左侧把手12b。此外,在车把12,在右侧把手12a的附近,设有作为前轮制动器操作件的右制动杆50,并且,在左侧把手12b的附近,设有作为后轮制动器操作件的左制动杆60。
右制动杆50通过与右侧把手12a相邻地安装在车把12上的连接部件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参照图4)。由此,右制动杆50相对于车把12能够以右制动杆50的一端侧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承。右制动杆5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描述。另外,左制动杆60与右制动杆50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对下框架22中的一方,安装制动踏板70(联动制动器操作件)。制动踏板70例如安装于一对下框架22中的、在驾驶员就座于座席座椅的状态下位于右脚侧的下框架22。制动踏板70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固定于下框架22的支承部件71。虽并未特别图示,但制动踏板70配置成贯穿车身罩5的脚踏板91。即,制动踏板70的上部在脚踏板91上露出。
在制动踏板70,如后所述,经由均衡器80的拉索(wire)连结部件81连接有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参照图3及图5)。由此,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70时,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制动踏板7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描述。
如图1所示,动力单元13位于车身框架11和后轮4之间。动力单元13包括发动机13a及驱动力传递装置13b等。发动机13a例如为单元摆动(unit swing)式发动机,相对于车身框架11能够与后轮4一起上下摆动地配置。在发动机13a的车辆后方,配置用于将从发动机13a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轮4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3b。即,动力单元13中,在车辆前方侧配置发动机13a,另一方面,在车辆后方侧配置驱动力传递装置13b。在该驱动力传递装置13b的车宽方向内侧,即在动力单元13后部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后轮制动器41。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传递装置13b包括不需要离合操作的无级变速的变速装置。
后轮制动器41也与上述的前轮制动器31一样,包括例如液压式的盘形制动器。即,后轮制动器41也如图3所示,具备制动盘42和制动钳43。制动盘42通过未图示的摇臂,支承为能够与后轮4一起旋转。制动钳43与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制动装置>
接下来,用图3~图5、图6A及图6B,对设在具备前轮3和后轮4的机动两轮车1的制动装置6(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图4中的箭头F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前方向,箭头R表示右方向。此外,图5中的箭头U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上方向,箭头F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前方向。此外,图6A及图6B中的箭头F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前方向,箭头B表示机动两轮车1的后方向。
如图3所示,制动装置6具备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前轮制动器31仅对前轮3施加制动力。后轮制动器4仅对后轮4施加制动力。此外,制动装置6具备:用于仅使前轮制动器31工作的右制动杆50;用于仅使后轮制动器41工作的左制动杆60;及用于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的制动踏板70。如后所述,仅使后轮制动器工作的左制动杆60设在与制动踏板70的设置位置不同的位置。即,左制动杆60设在驾驶员能够操作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制动踏板70设在所述能够操作的多个位置中的、除左制动杆60所设位置以外的位置。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右制动杆50的附近配置主缸52。即,如图4所示,在车把12,在比右制动杆50靠车辆中央侧设置主缸52。该主缸52如图4虚线所示,具备缸体52a和配置在该缸体52a内的活塞52b。主缸52的活塞52b构成为能够通过右制动杆50的杆操作等向缸体52a的内侧移动。另外,主缸52的结构为一般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主缸52通过液压配管34与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连接。即,主缸52内的液压的变化经由液压配管34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由此,当通过右制动杆50的杆操作等,主缸52的内部的活塞52b向缸体52a的内侧推压时,主缸52内的液压的变化经由液压配管34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制动钳33当液压变大时进行动作以将制动盘32夹入。因此,通过右制动杆50的杆操作等,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工作。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右制动杆50周边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右制动杆50和主缸52之间,设置用于推压该主缸52的活塞52b的推压部件53。该推压部件53与右制动杆50一样,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连接部件51(参照图4)。即,推压部件53能够与右制动杆50同轴地旋转地设置在连接部件51。由此,右制动杆50和推压部件53分别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51旋转(参照图3及图4的箭头)。
推压部件53具有通过连接部件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支承部53a。推压部件53的形状为从支承部53a向车把12侧延伸的形状。即,推压部件53的形状为在与车把12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推压部件53在与支承部53a相反侧,即接近车把12的一侧,具有推压主缸52的活塞52b的推压部53b、及与后述的前轮制动拉索74连接的拉索连接部53c。
具有以上结构的推压部件53,在通过前轮制动拉索74的作用而拉索连接部53c被向车把12的车辆中央侧牵拉时,以支承部53a为中心在车辆宽度方向(参照图4的箭头)旋转,推压部53b推压主缸52的活塞52b。由此,主缸52内的液压变化,该液压的变化经由液压配管34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
此外,推压部件53具有在右制动杆50被杆操作了时与该右制动杆50接触的接触部53d。该接触部53d在杆操作了右制动杆50时与该右制动杆50接触。接触部53d形成在推压部件53中比支承部53a靠车把12侧的位置,以使推压部件53以支承部53a为中心旋转。具有这样的接触部53d的推压部件53在杆操作了右制动杆50时,以支承部53a为中心旋转,推压部53b推压主缸52的活塞52b。由此,主缸52内的液压变化,该液压的变化经由液压配管34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钳33。
如上所述,前轮制动器31在前轮制动拉索74被牵拉的情况下和右制动杆50被杆操作了的情况下分别工作。
如图3所示,关于左制动杆60,也与右制动杆50一样,与该左制动杆60相邻配置有主缸62。该主缸62与上述的主缸52结构相同,并且,通过液压配管44连接于后轮制动器41。省略对主缸62的详细结构及动作的说明。
此外,在左制动杆60也相邻设有推压部件63。该推压部件63的结构及动作也与上述推压部件53一样,因此省略说明。后轮制动器41也是在后轮制动拉索75被牵拉的情况下和左制动杆60被杆操作了的情况下分别工作。即,对后轮制动器41,经由后轮制动拉索75传递通过后述的制动踏板70的操作而产生的操作力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传递通过左制动杆60的杆操作产生的操作力。另外,图3中,附图标记63a表示推压部件63的支承部,附图标记63b表示推压部件63的推压部,附图标记63c表示推压部件63的拉索连接部。
接下来,用图3、图5、图6A及图6B对制动踏板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制动踏板70具备:整体弯曲成L字状的臂70a;及设在该臂70a的一端部的踏板70b。踏板70b位于脚踏板91的上方。在臂70a的另一端部,在脚踏板91的内侧,设有支承部70c,该支承部70c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配置在下框架22上的支承部件71。制动踏板70配置成弯曲部分位于车辆前方侧,并且,能够以支承于支承部件71的支承部70c为中心旋转。
在臂70a中设有支承部70c的另一端部,设有朝车辆下方侧突出的突出部70d。在该突出部70d,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后述的均衡器80的拉索连结部件81。另外,在臂70a的另一端部,设有朝车辆后方突出并安装弹簧72的一端侧的连接部70e。该弹簧72的另一端侧与安装于下框架22的托架73连接。由此,在操作制动踏板70使其向车辆前方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弹簧72,能够对制动踏板70施加回到原来位置的作用力。
均衡器80(操作力分配部)具有:连接有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的拉索连结部件81;及设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载荷施加部82(定时(timing)调整部)。均衡器80将输入到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通过拉索连结部件81分配为对前轮制动拉索74的操作力和对后轮制动拉索75的操作力。另外,前轮制动拉索74经由主缸52及推压部件53将操作力作为液压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后轮制动拉索75经由主缸62及推压部件63将操作力作为液压传递给后轮制动器41。即,对后轮制动器41,经由后轮制动拉索75传递通过均衡器80分配的操作力。
拉索连结部件81为长方形状的板部件,在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偏向长度方向一侧的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制动踏板70的突出部70d。在拉索连结部件8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连接有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
本实施方式中,前轮制动拉索74配置得比后轮制动拉索75靠车辆上方侧。因此,对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的拉索连结部件81,前轮制动拉索74与拉索连结部件81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连接,后轮制动拉索75与拉索连结部件81的车辆下方侧的端部连接。此外,拉索连结部件81在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分靠车辆下方侧、即接近于与后轮制动拉索75连接的连接位置的一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制动踏板70的突出部70d。
由此,当制动踏板70以向车辆前方旋转的方式(参照图5的空心箭头)被操作时,连接在拉索连结部件81中与制动踏板70的突出部70d接近的位置的后轮制动拉索75相应于制动踏板70的旋转被牵拉(参照图5的实线箭头)。拉索连结部件81被连接在该拉索连结部件81上从突出部70d远离的位置的前轮制动拉索74牵拉,所以相对于制动踏板70的突出部70d旋转(图5的虚线箭头)。
此外,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相对于拉索连结部件81能够旋转地安装。即,在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分别在端部设有圆环状的连接部,这些连接部能够旋转地嵌入在拉索连结部件8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的圆形的孔。由此,在拉索连结部件81相对于制动踏板70的臂70a旋转了的情况下,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在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左右方向上不改变位置,就能够将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传递给该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
载荷施加部82设于前轮制动拉索74。载荷施加部82构成为向前轮制动拉索74施加初始的设定载荷。具体而言,如图6A及图6B所示,载荷施加部82具有:以包围前轮制动拉索74的方式与该前轮制动拉索74同轴配置的螺旋状的弹簧83(限制部件);收纳该弹簧83的引导部84;及固定于该前轮制动拉索74并能够在引导部84内移动的活塞85。另外,图6A及图6B是为了图示载荷施加部82的内部构造而用剖面表示引导部84的图。
引导部84为有底圆筒状的部件,配置在前轮制动拉索74上。引导部84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固定于设在下框架22上的托架86(参照图5)。如图6A及图6B所示,引导部84内,以沿筒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前轮制动拉索74,并在车辆后方侧配置弹簧83。此外,引导部84内,固定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活塞85配置在弹簧83的车辆前方侧。另外,引导部84具有开口部分。在内部配置了前轮制动拉索74、弹簧83及活塞85的状态下,该开口部分被栓部件87闭塞。
在上述那样的载荷施加部82的结构中,通过活塞85及弹簧83,向前轮制动拉索74作用向车辆前方侧的作用力。即,安装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活塞85被弹簧83向车辆前方侧推压。该弹簧83的向车辆前方侧的作用力相当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初始设定载荷(恒定值)。当前轮制动拉索74被向车辆后方侧(图6B中的空心箭头)牵引时,如图6B所示,安装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活塞85向车辆后方侧移动而压缩弹簧83。
前轮制动拉索74,如图3及图4所示,与相邻于右制动杆50设置的推压部件53的连接部53c连接。另一方面,后轮制动拉索75与相邻于左制动杆60设置的推压部件63的连接部63c连接。
根据以上的结构,当制动踏板70被操作使得向车辆前方旋转(参照图5的空心箭头)时,经由拉索连结部件81向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传递操作力(图5中的实线箭头为牵拉方向)。此时,若施加给前轮制动拉索74的操作力比载荷施加部82的初始设定载荷小,则拉索连结部件81向车辆前方(参照图5的虚线箭头)旋转,仅后轮制动拉索75被牵拉。当后轮制动拉索75被制动踏板70牵拉时,推压部件63以支承部63a为中心旋转,该推压部件63的推压部63b推压主缸62的活塞。由此,后轮制动器41工作。
另一方面,当制动踏板70被操作使得向车辆前方旋转(参照图5的空心箭头)时,若施加给前轮制动拉索74的操作力为载荷施加部82的初始设定载荷以上,则前轮制动拉索74也向车辆后方移动。当前轮制动拉索74通过制动踏板70向车辆后方移动时,推压部件53以支承部53a为中心旋转,该推压部件53的推压部53b推压主缸52的活塞52b。由此,前轮制动器31工作。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制动踏板70的操作,既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又能够使后轮制动器41相比于前轮制动器31先工作。即,根据上述的结构,对后轮制动器41,输入在比从均衡器80传递给前轮制动器31的定时早的定时从均衡器80传递的操作力、和通过左制动杆60产生的操作力。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也能够与制动踏板70同时操作左制动杆60。
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6具备:前轮制动器31;后轮制动器41;用于操作前轮制动器31的右制动杆50;用于操作后轮制动器41的左制动杆60;和用于操作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使得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的制动踏板70。由此,既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和后轮制动器41联动工作,又能够使各制动器独立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6还具备将输入给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分配为对前轮制动器31的操作力和对后轮制动器41的操作力的均衡器80。由此,通过制动踏板70的操作,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均衡器80具备载荷施加部82,载荷施加部82使向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定时比向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定时迟。由此,在操作了制动踏板70的情况下,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的工作定时和后轮制动器41的工作定时错开。即,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制动踏板70的操作,能够首先使后轮制动器41工作,然后使前轮制动器31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6还具备:用于从均衡器80向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前轮制动拉索74;和用于从均衡器80向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后轮制动拉索75。载荷施加部82具有弹簧83,弹簧83在作用于前轮制动拉索74的操作力成为初始设定载荷以上之前限制前轮制动拉索74的位移。由此,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比后轮制动器41迟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分别为具备缸体和能够在该缸体内移动的活塞的液压式制动器,均衡器80向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的各活塞传递操作力。
本实施方式中,前轮制动器操作件为右制动杆50,后轮制动器操作件为左制动杆60,通过制动踏板70的操作,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联动。由此,与以往的机动两轮车的杆的配置一样,因此,不易对机动两轮车驾驶员在操作时带来不适感。
本实施方式中,机动两轮车1还具备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脚踏板91。制动踏板70配置成一部分在脚踏板91上突出。机动两轮车1具备将输入到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分配为对前轮制动器31的操作力和对后轮制动器41的操作力的均衡器80。均衡器80配置在脚踏板91的下方。由此,能够将均衡器80配置在制动踏板70的附近,能够高效地将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通过均衡器80分配为向前轮制动器31供给的操作力和向后轮制动器41供给的操作力。
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6具备:用于从制动踏板70向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前轮制动拉索74;和用于从制动踏板70向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后轮制动拉索75。前轮制动拉索74及后轮制动拉索75在均衡器80的车辆前方侧,以能够在各拉索的延伸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框架11。由此,在右制动杆50及左制动杆60附近分别配置了主缸52、62的结构中,能够缩短到主缸52、62的制动拉索的长度。因此,向制动拉索施加操作力而使主缸工作时的损失变小。
本实施方式中,机动两轮车1还具备发动机、和无需驾驶员进行离合操作就能够变速的变速装置。在具备这样的变速装置的机动两轮车1中,能够将左右的杆用作制动器用,因此,在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时更优选。
[实施方式2]
图7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100的概略结构。该实施方式中,左制动杆101作为联动制动器操作件发挥作用、制动踏板102作为后轮制动器操作件发挥作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左制动杆101相对于车把12能够以一端侧为中心旋转地安装,并连接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结构的均衡器110的拉索连结部件111。即,左制动杆101与该拉索连结部件111连接使得在相对于车把12旋转了时向拉索连结部件111传递左制动杆101的操作力。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一样,拉索连结部件111为长方形状的板部件,在比其长度方向中央部分靠长度方向一侧的位置连接左制动杆101。此外,在拉索连结部件1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连接前轮制动拉索121,并且,在拉索连结部件1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后轮制动拉索122。左制动杆101与拉索连结部件111连接的部分为比前轮制动拉索121接近后轮制动拉索122的位置。
前轮制动拉索121与相邻右制动杆50配置的推压部件53连接。后轮制动拉索122与配置在制动踏板102附近的推压部件131连接。
虽未特别图示,但均衡器110与实施方式1的均衡器80一样,具有配置在前轮制动拉索121上的载荷施加部。均衡器11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均衡器80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推压部件131与实施方式1的推压部件53、63一样,具有支承部131a、推压部131b、及连接部131c。支承部131a为推压部件131中的与车身框架11(省略图示)连接的部分。该支承部131a相对于车身框架11能够旋转地被支承。推压部件131从支承部131a跨越主缸123向一方延伸。连接部131c位于推压部件131中的与支承部131a相反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在该连接部131c,连接后轮制动拉索122。推压部131b在推压部件131中设于支承部131a和连接部131c之间。当与连接部131c连接的后轮制动拉索122被牵拉时,推压部件131以支承部131a为中心旋转,由此,推压部131b推压主缸123的活塞。
在推压部件131的推压部131b,连接一端侧连接于制动踏板102的连接臂124的另一端侧。制动踏板102具有朝车辆上方呈突状弯曲的臂102a,并在该臂102a的弯曲部分相对于车身框架11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由此,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102的一端侧时,臂102a的另一端侧被向车辆上方上推,因此,与该臂102a的另一端侧连接的连接臂124及推压部件131也被向上方上推。因此,在操作了制动踏板102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推压部件131的推压部131b推压主缸123的活塞。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左制动杆101的杆操作,能够使后轮制动器41工作,并且,通过制动踏板102的操作,也能够使后轮制动器41工作。即,制动踏板102作为后轮制动器操作件发挥作用,并且左制动杆101作为联动制动器操作件发挥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前轮制动器操作件为右制动杆50,后轮制动器操作件为制动踏板102,联动制动器操作件为左制动杆101。这样的结构中,也与实施方式1一样,能够使前轮制动器31和后轮制动器41联动工作,并且,也能够使各制动器独立工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变形而进行实施。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均衡器80、110配置在制动器操作件附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将均衡器配置在远离制动器操作件的位置。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均衡器80、110各自具备拉索连结部件81、111及载荷施加部82。然而,只要是能够将输入制动器操作件的操作力分给前轮制动拉索和后轮制动拉索的结构即可,均衡器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结构。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右制动杆50作为前轮制动器31的制动器操作件,将左制动杆60或制动踏板102作为后轮制动器41的制动器操作件。然而,可将右制动杆用作除前轮制动器31以外的制动器操作件,也可将左制动杆及踏板制动器用作除后轮制动器41以外的制动器操作件。此外,还可将踏板制动器设在左右两方。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操作了联动制动器操作件时,使前轮制动器31的工作比后轮制动器32的工作迟。然而,可使前轮制动器31先工作,也可使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32同时工作。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分别为液压式的盘形制动器。然而,前轮制动器31及后轮制动器41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制动器。

Claims (11)

1.一种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
前轮制动器(31);
后轮制动器(41);
用于操作所述前轮制动器(31)的前轮制动器操作件(50);
用于操作所述后轮制动器(41)的后轮制动器操作件(60,102);和
用于操作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31,41)使得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31,41)联动的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中,
还具备将输入到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101)的操作力分配为对所述前轮制动器(31)的操作力和对所述后轮制动器(41)的操作力的操作力分配部(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具备使向所述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定时比向所述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定时迟的定时调整部(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中,还具备:
用于从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向所述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前轮制动拉索(74,121);和
用于从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向所述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后轮制动拉索(75,122),
所述定时调整部(82)具有限制所述前轮制动拉索(74,121)的位移直到作用于所述前轮制动拉索(74,121)的操作力变得比恒定值大的限制部件(83)。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31,41)分别为具备缸体(52,123)和能够在该缸体(52,123)内移动的活塞(52b)的液压式制动器,
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构成为向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31,41)的各活塞(52b)传递操作力。
6.一种骑乘型车辆,具备:
车身(11);
前轮(3);
操作所述前轮(3)的方向的车把(12);和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所述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中,作为所述前轮制动器操作件(50)、所述后轮制动器操作件(60,102)及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101),具有设于所述车把(12)的左右的制动杆、及制动踏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前轮制动器操作件(50)为所述右制动杆,
所述后轮制动器操作件(60)为所述左制动杆,
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为所述制动踏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还具备安装于所述车身(11)并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脚踏板(91),
所述制动踏板配置成其一部分突出于所述脚踏板(91)上,
所述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将输入到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的操作力分配为对所述前轮制动器(31)的操作力和对所述后轮制动器(41)的操作力的操作力分配部(80),
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配置在所述脚踏板(91)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具备:用于从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向所述前轮制动器(31)传递操作力的前轮制动拉索(74,121);和用于从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70)向所述后轮制动器(41)传递操作力的后轮制动拉索(75,122),
所述前轮制动拉索及所述后轮制动拉索(74,121,75,122),在所述操作力分配部(80)的车辆前方侧,以能够在各拉索的延伸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前轮制动器操作件(50)为所述右制动杆,
所述后轮制动器操作件(102)为所述制动踏板,
所述联动制动器操作件(101)为所述左制动杆。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还具备:发动机(13a);和
无需驾驶员进行离合操作就能够变速的变速装置(13b)。
CN201310279529.7A 2012-07-04 2013-07-04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03523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0741A JP2014012462A (ja) 2012-07-04 2012-07-04 鞍乗型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JP150741/2012 2012-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3143A true CN103523143A (zh) 2014-01-22
CN103523143B CN103523143B (zh) 2016-06-22

Family

ID=4870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9529.7A Active CN103523143B (zh) 2012-07-04 2013-07-04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26653B2 (zh)
EP (1) EP2682334B1 (zh)
JP (1) JP2014012462A (zh)
CN (1) CN103523143B (zh)
BR (1) BR102013017091B1 (zh)
ES (1) ES2719801T3 (zh)
TW (1) TWI5544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7172A (zh) * 2014-06-11 2015-12-3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动刹车系统
CN113226908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15176A (ja) * 2012-07-11 2014-01-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BR112018069658A2 (pt) * 2016-03-30 2019-02-12 Tvs Motor Co Ltd sistema de frenagem a disco sincronizado para um veículo de duas rodas
US10220909B2 (en) * 2016-07-13 2019-03-05 Charles Robert Schueller Cable operated left-hand rear brake system
BR102018007568A2 (pt) * 2017-04-14 2018-10-30 Yamaha Motor Co Ltd veículo montado
WO2019123206A1 (en) * 2017-12-19 2019-06-27 Piaggio & C. S.P.A. Front-rear combined braking system of a motorcycle and related motorcycle
IT201800002765A1 (it) * 2018-02-16 2019-08-16 Piaggio & C Spa Impianto frenante combinato anteriore-posteriore di un motoveicolo e relativo motoveicolo
JP2020019427A (ja) * 2018-08-02 2020-02-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TWI689441B (zh) * 2018-11-19 2020-04-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系統
CN110040205B (zh) * 2019-05-22 2024-04-30 重庆鼎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US11124264B2 (en) * 2019-05-29 2021-09-21 Charles Robert Schueller Hydraulically actuated auxiliary brake system for motorcycles
TWI729696B (zh) * 2020-02-12 2021-06-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系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519A (zh) * 2000-03-31 2001-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EP1674387A2 (en) * 2004-12-21 2006-06-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1239639A (zh) * 2007-02-08 2008-08-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和跨骑式车辆
CN101244745A (zh) * 2007-02-16 2008-08-20 樊象逸 手把制动脚踏板制动分同作用装置
CN201105795Y (zh) * 2007-11-05 2008-08-27 张瑞东 液压单动、联动双控刹车
CN102126534A (zh) * 2010-01-13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CN102167122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制动锁定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锁定装置的跨骑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6563A (en) * 1981-05-13 1982-11-17 Honda Motor Co Ltd Interlocking brake device for motorcycle
DE69110077T2 (de) * 1990-03-20 1995-10-19 Honda Motor Co Ltd Bremsanlage für ein Motorrad.
JP3754484B2 (ja) 1995-06-14 2006-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3488768B2 (ja) * 1995-09-05 2004-0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JP4451302B2 (ja) * 2004-12-24 2010-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TWM276758U (en) * 2005-05-06 2005-10-01 Ji Ee Industry Co Ltd Brake device of all terrain vehicle
JP4490865B2 (ja) * 2005-05-09 2010-06-30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EP1757504A1 (en) * 2005-08-24 2007-02-28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Vehicle disk brake system
US8210619B2 (en) * 2006-10-26 2012-07-03 Bosch Corporation Braking control system of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TWI320763B (en) * 2007-04-09 2010-02-2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Synchronous brake system
TWI312739B (en) * 2007-08-13 2009-08-0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Synchronous brake system
JP5492491B2 (ja) * 2009-08-10 2014-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202046419U (zh) * 2011-03-02 2011-11-23 吕怡纬 两轮车车轮刹车顺序控制装置
CN102442392A (zh) * 2011-12-14 2012-05-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519A (zh) * 2000-03-31 2001-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EP1674387A2 (en) * 2004-12-21 2006-06-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1239639A (zh) * 2007-02-08 2008-08-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和跨骑式车辆
CN101244745A (zh) * 2007-02-16 2008-08-20 樊象逸 手把制动脚踏板制动分同作用装置
CN201105795Y (zh) * 2007-11-05 2008-08-27 张瑞东 液压单动、联动双控刹车
CN102126534A (zh) * 2010-01-13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CN102167122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制动锁定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锁定装置的跨骑型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7172A (zh) * 2014-06-11 2015-12-3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动刹车系统
CN113226908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13226908B (zh) * 2018-12-27 2022-08-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4434B (zh) 2016-10-21
US9126653B2 (en) 2015-09-08
US20140008139A1 (en) 2014-01-09
BR102013017091B1 (pt) 2020-11-03
TW201412597A (zh) 2014-04-01
JP2014012462A (ja) 2014-01-23
CN103523143B (zh) 2016-06-22
ES2719801T3 (es) 2019-07-16
EP2682334B1 (en) 2018-12-12
EP2682334A2 (en) 2014-01-08
EP2682334A3 (en) 2017-08-09
BR102013017091A2 (pt) 201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3143A (zh)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CN103538675A (zh) 鞍乘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以及鞍乘型车辆
JP5492491B2 (ja) 自動二輪車
JP598163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9070969A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同步盘式制动系统
JP2000313318A (ja) 鞍乗型四輪車両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13154845A (ja)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JP4090593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4229050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6627947B (zh) 骑式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及骑式摩托车
JP588724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8025792B (zh) 鞍乘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JP579213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3738260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10520350A (zh) 脚踏同步制动系统
JP4590197B2 (ja) 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JP6243272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6137704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EP3947066B1 (en) A synchronized braking system
CN211308522U (zh) 作业车
JP6193708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H032447Y2 (zh)
JPH0966826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4594893B2 (ja) 作業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JP2013252786A (ja) 自動二・三輪車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