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条件温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生产设备的用于合成有机硅单体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廉价的铜盐作为原料,通过调整铜盐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的条件,控制了沉淀物的颗粒粒径和形貌,从而有利于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和形貌;通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处理和程序升温氧化处理的工艺条件,有效避免了流化床还原工艺中飞温板结现象,很好的控制了铜基催化剂中Cu、Cu2O和CuO的比例。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粒度分布均匀、结构稳定、三元组分含量便于调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Si粉转化率达到34%以上,二甲选择性达81%以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合成有机硅单体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可溶性铜盐溶解于水中,制成温度为20℃-100℃、浓度为0.1kg/L-1kg/L的铜盐溶液。
步骤二、将碱性化合物溶解于水中,制成温度为20℃-100℃、浓度为0.09kg/L-0.31kg/L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50℃-1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沉淀,所述碱性溶液中碱性离子与铜盐溶液中铜离子的摩尔比为1-2.5∶1;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50℃/h,还原末温为200-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3h;初始氢气浓度为30%-8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5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0%-3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30~50℃/h,氧化末温为250-3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3h;初始氧气浓度为0.05%-1%,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1%-1%,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5%-2%,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所述步骤一中可溶性铜盐为无水硫酸铜、无水硝酸铜、无水氯化铜、五水合硫酸铜、三水合硝酸铜或二水合氯化铜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一中铜盐溶液的温度为50℃-90℃、浓度为0.4kg/L-0.7kg/L。
所述步骤二中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步骤二中碱性溶液的温度为60℃-100℃、浓度为0.13kg/L-0.25kg/L。
所述碱性溶液中碱性离子与铜盐溶液中铜离子的摩尔比为1.2-2∶1。
所述步骤四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工艺,升温速率为30~50℃/h,程序升温温度范围为150-300℃,还原末温为200-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3h。
所述步骤四中,程序升温过程中氢气浓度逐渐降低,初始氢气浓度为30%-8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5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0%-30%,直至还原完成。
所述步骤五采用程序升温氧化工艺,升温速率为30~50℃/h,程序升温温度范围为150-350℃,氧化末温为250-3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3h。
所述步骤五中程序升温过程中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初始氧气浓度为0.05%-1%,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1%-1%,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5%-2%,直至氧化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廉价的铜盐作为原料,制备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条件温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生产设备。
2、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先采用湿法脱除了原料铜盐中的阴离子(基团),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3、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不涉及到大量的溶剂蒸发,大大降低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能耗。
4、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氧化工艺的引入,在还原初期,采用低温高氢气浓度,后期采用高温低氢气浓度,有效避免了还原过程中的飞温板结现象;在氧化初期,颗粒表面活性高,采用低温低氧气浓度,有利于在铜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氧化层,避免飞温,逐渐升高温度和氧气浓度有效促进氧化层向颗粒内部生长,有效控制三元组分的配比。
5、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粒度分布均匀,结构稳定,三元组分含量便于调控,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易于工业化生产;同时,该法制备的催化剂中硫等杂质含量极低,催化性能稳定。
6、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用法与常规催化剂相同,其催化活性高,Si粉转化率达到34%以上,二甲选择性达81%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步骤一、将0.49kg五水合硫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80℃,浓度为0.31kg/L的硫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25kg碳酸钠溶解于2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10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硫酸铜溶液,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黑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h,还原末温为2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5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30%,当温度达到25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40℃/h,氧化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氧气浓度为0.1%,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5%,当温度达到25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1.5%,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4.4%、Cu2O74.8%和CuO20.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氢盐、氢氧化物或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3
步骤一、将0.7kg无水硝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50℃,浓度为0.7kg/L的硝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31kg氢氧化钠溶解于1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8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50℃-1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h,还原末温为200℃,当达到200℃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8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5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40℃/h,氧化末温为32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2h;初始氧气浓度为0.05%,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1%,当温度达到25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1%,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8.2%、Cu2O72.5%和CuO19.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或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5
步骤一、将0.35kg五水合硫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80℃,浓度为0.22kg/L的硫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26kg碳酸氢钠溶解于2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10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50℃/h,还原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h;初始氢气浓度为5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3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40℃/h,氧化末温为3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2h;初始氧气浓度为0.5%,当温度达到20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1.5%,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3.8%、Cu2O74.8%和CuO21.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或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7
步骤一、将0.3kg无水硫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60℃,浓度为0.2kg/L的硫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188kg氢氧化钠溶解于1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6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绿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40℃/h,还原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2h;初始氢气浓度为6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4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50℃/h,氧化末温为28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h;初始氧气浓度为0.5%,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1%,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10.3%、Cu2O71.5%和CuO18.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或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9
步骤一、将1kg三水合硝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100℃,浓度为0.78kg/L的硝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44kg碳酸钠溶解于2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8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黑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40℃/h,还原末温为2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6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4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30℃/h,氧化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氧气浓度为0.05%,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5%,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1.5%,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5.5%、Cu2O77.4%和CuO17.1%。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氢盐、氢氧化物或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11
步骤一、将0.1kg无水氯化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温度为20℃,浓度为0.1kg/L的氯化铜溶液;
步骤二、将0.13kg碳酸钾和0.055kg碳酸氢钾溶解于2L去离子水中,制成温度为2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绿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h,还原末温为2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3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50℃/h,氧化末温为2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氧气浓度为0.05%,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1%,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0.5%,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21.3%、Cu2O65.5%和CuO14.2%。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一种或三种以上,或者为碳酸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两种,或者为碳酸氢盐和氢氧化物,或者为碳酸氢盐和氨水。
实施例13
步骤一、将0.7kg三水合水硝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90℃,浓度为0.54kg/L的硝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36kg碳酸钠、0.1kg碳酸氢钠和0.04kg氢氧化钠溶解于2L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6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黑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40℃/h,还原末温为28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2h;初始氢气浓度为5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5%,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5%,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40℃/h,氧化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2h;初始氧气浓度为1%,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2%,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12.2%、Cu2O66.8%和CuO21%。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一种、两种或四种,或者为碳酸盐、氢氧化物和氨水,或者为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和氨水。
实施例15
步骤一、将0.45kg二水合氯化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70℃,浓度为0.4kg/L的氯化铜溶液;
步骤二、将1L浓度为0.18kg/L的氨水制成温度为2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绿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h,还原末温为30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3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30℃/h,氧化末温为3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5h;初始氧气浓度为1%,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氧气浓度为2%,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2.1%、Cu2O68.3%和CuO29.6%。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5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或氢氧化物,或者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至少两种。
实施例17
步骤一、将1.29kg三水合硝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制成温度为50℃,浓度为1kg/L的硝酸铜溶液;
步骤二、将0.46kg碳酸钠、0.1kg碳酸氢钠和0.02kg氢氧化钠溶解于2L浓度为0.03kg/L的氨水溶液中,制成温度为20℃的碱性溶液;
步骤三、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二所述碱性溶液中加入步骤一所述铜盐溶液,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灰绿色沉淀;过滤收集沉淀,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收集的沉淀干燥后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介质,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进行还原:先在氮气氛条件下预热至150℃;然后采用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30℃/h,还原末温为250℃,当达到250℃后,维持3h;初始氢气浓度为30%,当温度达到200℃时,调节氢气浓度为20%,当温度达到250℃以上时,调节氢气浓度为10%,直至还原完成。
步骤五、通氮气将流化床中的氢气排出,流化床降温至150℃,然后采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介质,采用程序升温氧化的方法进行氧化:升温速率为50℃/h,氧化末温为350℃,当达到末温后,维持1h;初始氧气浓度为1%,整个升温过程中保持氧气的浓度不变,直至氧化完成。
步骤六、通氮气降温至室温,得到铜基催化剂。
得到的三元铜粉催化剂,经化学分析其三元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8.8%、Cu2O68.7%和CuO22.5%。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氧化物和氨水中的一种、两种和三种。
催化剂性能测试
对本发明实施例1、3、5、7、9、11、13、15、17制备的催化剂以及商用铜基催化剂进行性能测试,方法为:将催化剂与锌粉、原料硅粉按1∶0.1∶10的质量比混合后研磨2h,得到触体,将10克触体装入固定床中,升温至325℃,通入预热的一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一氯甲烷的流速为20mL/min,生成的产物经过冷凝,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有机硅单体选择性,通过称量触体反应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硅粉转化率,结果见表1。
表1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
注:硅粉转化率=(反应前触体质量-反应后触体质量)/反应前硅粉质量
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三元铜粉催化剂对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均在81%~85.7%,硅粉转化率在34%~40%,这两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均优于商用催化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