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9630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9630A
CN103389630A CN201310163030XA CN201310163030A CN103389630A CN 103389630 A CN103389630 A CN 103389630A CN 201310163030X A CN201310163030X A CN 201310163030XA CN 201310163030 A CN201310163030 A CN 201310163030A CN 103389630 A CN103389630 A CN 103389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unit
original
read
original cop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3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9630B (zh
Inventor
青木大
仲岛祐树
加藤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8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9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6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6Means for paper feeding or form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354Specific document handling machines
    • G03G2215/00358Plural feed trays for document sets, e.g. multi-jo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原稿读取单元,其用于在面对传送路径的读取位置读取原稿,记录材料和原稿在所述传送路径中选择性地传送;和控制单元,其用于在记录材料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时间段期间,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位置切换至与所述读取位置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以下称为“LBP”)和传真机的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典型地为自动进稿器(以下称为“ADF”)单元的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中,原稿读取装置的原稿传送路径和成像单元的记录材料传送路径彼此独立地设置。具体地,在原稿传送路径和记录材料传送路径中的每个中都设置有用于原稿或记录材料的片材进给单元、用作预定传送路径的引导部件、多个传送辊、用于传送辊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作驱动源的马达、马达的驱动电路、片材排出单元和其他组件。
这种装置不可避免地导致成像设备总体机械构造的复杂性,并且增大其成本和尺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6-232467公开了布置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传送路径中的原稿读取单元,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从片材进给单元延伸至片材排出单元,以由此对原稿传送系统和记录材料传送系统二者使用一个共用路径。因而,获得了成像设备的简单构造和成本与尺寸的减小。
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6-232467中公开的成像设备中,原稿读取单元设置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传送路径中,因此当双面传送路径中存在原稿时,无法执行双面打印操作。因此,在原稿读取操作期间,打印操作需要停止,结果当打印已经经过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时生产力下降。而且,记录材料和原稿经过原稿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表面,因此原稿读取表面易于被污染。而且,用于校正原稿读取单元的白基准值的时间段受到限制。结果,无法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能提高当打印已经经过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象时的生产力,并且能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在记录材料上成像的成像单元;传送路径,记录材料和原稿能在该传送路径中选择性地传送;原稿读取单元,用于在面对传送路径的读取位置处读取原稿;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原稿读取单元的读取位置,其中在记录材料正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将原稿读取单元的位置切换至与所述读取位置不同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简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1B是一示意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打印程序;
图2A是一简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控制单元;
图2B是一示意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原稿读取单元的构造;
图3A是一简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读取原稿正面开始时的状态;
图3B是一简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读取原稿正面结束时的状态;
图3C是一简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读取原稿背面开始时的状态;
图3D是一简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读取原稿背面结束时的状态;
图3E是一示意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对于记录材料背面的成像操作的完成;
图4A、4B和4C是示意图,每个都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单面读取操作和单面打印操作中的状态;
图5是流程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原稿读取单元的转动方向的控制;
图6是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成像时对原稿读取单元的转动控制;
图7A、7B、7C和7D是示意图,每个都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对于原稿的单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中的状态;
图8是一示意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读取第三原稿的正面开始时的状态;和
图9是一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待用状态下原稿读取单元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示意图。成像设备1在其中心处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可转动的感光鼓10和设置成沿着感光鼓10与感光鼓10接触的显影辊11,该显影辊构造成在显影辊11上运载调色剂的同时转动。当接收到打印信号时,光学单元2的发光段21用激光照射旋转的感光鼓10的表面。在被激光照射的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当旋转的显影辊11上运载的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时,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在第一片材进给单元30中接收的记录材料S通过盒(以下称为“CST”)拾取辊31和分离装置32一张接一张地传送至传送辊对40。传送辊对40将每张记录材料S传送至转印辊15,同时使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与记录材料S的前边缘的位置同步。调色剂图像由于施加至转印辊15的偏压和压力而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而且,转印辊15将记录材料S传送至定影单元50。定影单元50由于来自可转动的加热辊51的热和与加热辊51相对的可转动的压辊52的压力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S。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传送至排出辊对60。在单面打印操作的情况下,排出辊对60直接将记录材料S排出到成像设备1之外,并且记录材料S堆叠在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而且,通过将参照图2A描述的控制单元800来控制成像设备1。
图1B是示出双面打印程序的示意图。双面挡板(double-sideflapper)61在记录材料S的后边缘经过后切换传送路径。此后,排出辊对60沿反方向旋转,以将记录材料S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80(第一传送路径)。应注意,原稿G和记录材料S选择性地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80。如此切换返回的记录材料S经由传送辊对41传送至原稿读取单元100。应注意,原稿读取单元100构造成读取原稿G的正面和背面。此后,记录材料S传送至传送辊对42和传送辊对40,并且再次传送至转印辊15。然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和定影至记录材料S,并且记录材料S堆叠在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
(控制单元的构造)
图2A是成像设备1的控制单元800的方框图,该控制单元包括控制CPU801。参照图2A,描述该实施例的成像操作中控制CPU801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802的操作。控制CPU801经由ASIC802连接至发光段21,该发光段包括多角镜、马达和激光发射元件。为了通过用激光扫描感光鼓10而形成期望的静电潜像,控制CPU80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ASIC802从而控制发光段21。类似地,为了传送记录材料S,控制CPU801控制主马达830,该主马达用于驱动CST拾取辊31、传送辊40、感光鼓10、转印辊15、加热辊51和压辊52。而且,控制CPU801控制CST片材进给螺线管822和双面驱动马达840,所述CST片材进给螺线管在片材进给操作开始时接通从而驱动CST拾取辊31,所述双面驱动马达用于驱动原稿拾取辊91和传送辊对41至44。
而且,控制CPU801控制高压电源810并且也控制定影单元50和低压电源811,所述高压电源用于控制电子照相程序所必需的主充电偏压、显影偏压和转印偏压。控制CPU801通过使用提供给定影单元50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监测温度,从而控制定影温度保持在恒定值。控制CPU801经由总线(未示出)或类似物连接至程序存储器803,并且在程序存储器803中存储有用于执行待由控制CPU801执行的全部或部分上述控制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换言之,控制CPU801通过使用存储在程序存储器803中的程序和数据而执行每项控制。
ASIC802基于从控制CPU801发出的指令而控制发光段21内的马达的速度、主马达830的速度和双面驱动马达840的速度。通过检测来自马达(未示出)的测速信号(每次马达转动时从马达输出的脉冲信号)并且将加速或减速信号输出至马达从而将测速信号的间隔设置成预定的时间间隔而执行对每个马达的速度控制。因此优选的是使用ASIC802将控制电路形成为硬件电路,这是因为减小了控制CPU801上的控制负荷。
当控制CPU801接收到从主机(未示出)发出的打印指令时,控制CPU801驱动主马达830、双面驱动马达840和CST片材进给螺线管822以传送记录材料S。当形成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5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并且然后通过定影单元50定影至记录材料S时,记录材料S通过排出辊对60排出到用作记录材料堆叠单元的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为了提高对于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S的对准性能,设有一斜坡,该斜坡从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的排出口附近沿着记录材料排出方向缓和地升高。控制CPU801控制待经由低压电源811供给至定影单元50的预定电力,从而产生供给至记录材料S的预定量的热,由此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在记录材料S上。
接下来,描述该实施例的原稿读取操作。当控制CPU801接收到从主机发出的扫描指令时,控制CPU801驱动双面挡板螺线管820、双面驱动马达840和原稿进给螺线管823。通过驱动原稿进给螺线管823,双面驱动马达840的转矩传递至原稿拾取辊91以便传送原稿G。诸如CISLED信号903、CISSTART信号902、SYSCLK信号914、Sl_in信号912和Sl_select信号913的以下将描述的各种控制信号从ASIC802输入至原稿读取单元100。原稿读取单元100将Sl_out信号910输出至ASIC802。控制CPU801将借助原稿读取单元100通过经由ASIC802的各种控制而读取的图像存储在连接至ASIC802的图像存储器804。此后,控制CPU801操纵折返螺线管821以使折返挡板82朝向将原稿G引导至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第二传送路径)的一侧倾斜,并且使双面驱动马达840沿反方向旋转以将原稿G传送至第二片材排出单元110。
(原稿读取单元概述)
接下来,参照图2B描述原稿读取单元100的细节。图2B是方框图,示出原稿读取单元100的电路。在图2B中,接触图像传感器(CIS)段901包括例如以特定主扫描密度(例如1200dpi)针对10368像素排列的光电二极管。CISSTART信号902作为用于原稿读取操作的开始脉冲信号而输入至CIS,并且CISLED信号903是用于控制发光元件907的控制信号。电流放大段906基于CISLED信号903控制待供给至发光元件907的电流,并且发光元件907均匀地照射原稿G。定时发生器917输入有SYSCLK信号914,并且产生ADCLK信号916和CISCLK信号915。SYSCLK信号914是用于确定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操作速度的系统时钟,并且ADCLK信号916是用于确定A/D变流器908的采样速率的采样时钟。CISCLK信号915用作与移位寄存器905的输出信号相对应的CISSNS信号918的传输时钟。
接下来,描述原稿读取操作。当CISSTART信号902变为有效时,CIS段901开始基于所接收的光而积聚电荷,并且在输出缓冲器904中顺序地设定数据。定时发生器917将CISCLK信号915输出至移位寄存器905,所述CISCLK信号例如具有大约500kHz至1MHz的时钟频率。与输入CISCLK信号915同步,移位寄存器905将输出缓冲器904中设定的数据作为CISSNS信号918输出至A/D变流器908。CISSNS信号918具有预定的数据保障区域,并且因此A/D变流器908需要从对应于传输时钟的CISCLK信号915的上升时刻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对CISSNS信号918进行采样。而且,CISSNS信号918是从移位寄存器905与对应于传输时钟的CISCLK信号915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二者同步输出的。因此,通过定时发生器917产生与CISSNS信号918的采样时钟相对应的ADCLK信号916,从而具有CISCLK信号915的频率的两倍高的频率。在ADCLK信号916的上升沿处对CISSNS信号918进行采样。定时发生器917对与系统时钟相对应的输入SYSCLK信号914进行分频,从而产生对应于传输时钟的CISCLK信号915和ADCLK信号916。与对应于传输时钟的CISCLK信号915相比,ADCLK信号916的相位推迟了与上述数据保障区域相对应的量。
A/D变流器908将CISSNS信号918转换成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作为CISSNS_D信号919输出至输出接口909。输出接口909以预定的定时将CISSNS_D信号919输出为Sl_out信号910,该Sl_out信号是串行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对应于开始脉冲的CISSTART信号902的上升沿到对应于CISSNS_D信号919的预定数量的像素的时刻的时间段期间,输出模拟输出基准电压,并且对应于该时间段的信号无法用作有效像素。
而且,控制电路911基于从控制CPU801经由ASIC802输入的Sl_in信号912和Sl_select信号913而控制A/D变流器908的A/D转换增益。例如,当没有获得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对比度时,控制CPU801通过增大控制A/D变流器908的A/D转换增益而增大对比度。这样,可以总是以最佳对比度读取原稿。
在此通过使用其中全部像素的图像信息都输出为与输出信号相对应的单个CISSNS信号918的设备构造而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采用用于在像素的多个划分区域上同时进行A/D转换从而实现高速原稿读取操作的构造。而且,通过采样用于原稿读取单元100的CIS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用CMOS传感器、CCD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代替CIS。
(双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
接下来,描述执行对原稿的双面读取操作和对记录材料的双面打印操作的程序。在下文中,其中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位置称为“第一读取位置”,其中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位置成为“第二读取位置”,并且其中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白基准部件101的位置成为“第三读取位置”。应注意,第三读取位置是在第一读取位置与第二读取位置之间的位置。
图3A是示意图,示出读取与原稿G的正面相对应的第一表面开始时的状态。接收在第二片材进给单元90中的原稿G通过原稿拾取辊91和分离装置92一张接一张地传送至传送辊对41。另一方面,到开始读取与所进给的原稿G的正面相对应的第一表面之前的时刻,原稿读取单元100基于发光和对位于第三读取位置处的白基准部件101的读取的结果而校正白基准值,并且继而转动至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应注意,原稿读取单元100构造成绕预定位置转动。传送辊对41将原稿G传送至原稿读取单元100。原稿读取单元100已经在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处待用,并且由原稿读取单元100读取的信息作为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信息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应注意,白基准部件101为了防止灰尘粘附的目的而布置成面向下。而且,在此使用白基准板作为基准部件,但颜色不限于白色。
图3B是示意图,示出读取与原稿G的正面相对应的第一表面结束时的状态。穿过原稿读取单元100的原稿G传送至传送辊对42。在当原稿G的后边缘经过折返挡板82时的时间点,传送辊对42停止其旋转。因而,原稿G停止在被传送辊对42夹持的状态,并且经过预定时间段后,原稿G传送至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
图3C是示意图,示出读取与原稿G的背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开始时的状态。在折返挡板82将传送路径从双面传送路径80切换至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同时,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第一读取位置。应注意,原稿读取单元100在这种情况下不校正白基准值,并且因此原稿读取单元100经过面对白基准部件101的第三读取位置而不停止在第三读取位置处。当传送辊对42沿反方向旋转时,原稿G沿着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传送至原稿读取单元100。当原稿G传送至并且穿过原稿读取单元100时,对应于原稿G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的信息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从第一片材进给单元30进给的记录材料S一张接一张地传送至传送辊对40。几乎同时,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的与原稿G的背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上的信息,发光段21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0,以在感光鼓10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基于静电潜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5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并且继而记录材料S传送至定影辊50和类似物。这样,基于原稿G的第二表面的成像操作首先完成。应注意,在图3C中,与开始读取对应于原稿G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的信息一起开始进给记录材料S,但也可以在读取第二表面上的信息之后传送记录材料S。
图3D是示意图,示出读取原稿G的背面结束时的状态。经过了原稿读取操作的原稿G传送至传送辊对43和传送辊对44,并且堆叠在第二片材排出单元110上。当原稿G的后边缘穿过折返挡板82时,折返挡板82将传送路径从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切换至双面传送路径80,以便使记录材料S朝向传送辊对40传送。通过排出辊对60的反转,经过了基于原稿G的第二表面的成像操作的记录材料S朝向由双面挡板61切换的双面传送路径80传送。
图3E是示意图,示出对记录材料S的成像操作完成。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80的记录材料S的表面翻转,并且记录材料S穿过停止在第一读取位置处的原稿读取单元100,并且经由传送辊42对传送至传送辊对40。因此,记录材料S再次朝向转印辊15传送,如图3E的虚线所示。基于原稿G的第二表面的成像操作对于记录材料S已完成。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的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上述图像信息,通过成像单元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原稿G的第一表面的图像,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光学单元2、感光鼓10、显影辊11、转印辊15和定影单元50。然后,记录材料S堆叠在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
(单面读取操作和单面打印操作)
接下来,参照图4A至4C,描述执行对原稿G的单面读取操作和对记录材料S的单面打印操作的程序。与参照图3A至3E所述的执行对原稿G的双面读取操作和对记录材料S的双面打印操作的程序相比,执行对原稿G的单面读取操作和对记录材料S的单面打印操作的程序的区别在于,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至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位置处。在开始读取第一原稿G的第一表面时的状态与图3A所示的状态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描述。
图4A是示意图,示出读取第一原稿G的第一表面结束时的状态。穿过原稿读取单元100的原稿G传送至传送辊对42。在当原稿G的后边缘经过折返挡板82时的时刻,传送辊对42停止。因而,原稿G停止在被传送辊对42夹持的状态。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原稿G传送至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不需要读取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信息,并且因此原稿读取单元100没有转动至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位置。
图4B是示意图,示出在第一记录材料S上开始成像时的状态。从第一片材进给单元30进给的记录材料S一张接一张地传送至传送辊对40。几乎同时,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的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信息,发光段21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0,以在感光鼓10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基于静电潜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5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并且继而记录材料S传送至定影单元50和类似物。这样,对于记录材料S的第一表面的成像操作完成。此时,第二原稿G2开始传送。由原稿读取单元100读取的第二原稿G2上的信息作为第二原稿上的信息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4中。
图4C是示意图,示出读取与第二原稿G2的正面相对应的第一表面结束时的状态。第一原稿G和第一记录材料S分别排出到第二片材排出单元110和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以与原稿G的情况类似的方式,穿过原稿读取单元100的第二原稿G2临时地停止并且通过传送辊对42切换返回,并且传送至传送辊对43和传送辊对44。
程序继续进行到排出第二原稿G2和基于第二原稿G2的第一表面上的信息对第二记录材料S2(未示出)进行成像,但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同,并且因此这里省略其描述。
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至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并且因此不需要在开始传送第二原稿G2时转动原稿读取单元100,结果可以获得最大通过量。
(用于原稿读取单元的转动控制的流程图)
参照图5,描述待由控制CPU801执行的用于原稿读取单元100的转动控制方法。首先,在步骤(以下称为“S”)1700中,接通电源。在S1701中,控制CPU801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第一读取位置,并且将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在第一读取位置处。该操作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描述。响应于从主机(未示出)接收到的指令,在S1702中,控制CPU801开始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继而在S1703中,确定原稿读取条件是否“用于单面”。应注意,原稿读取条件在此是指是否仅读取原稿G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一个(用于单面)、读取原稿G的正面和背面二者(用于双面)或避免读取原稿G的条件。当控制CPU801在S1703中确定原稿读取条件是“用于单面”时,在S1705中,控制CPU801确定成像条件是否“用于双面”。应注意,成像条件在此是指是否仅在记录材料S的一面上打印图像(用于单面)、在记录材料S的双面上打印图像(用于双面)或避免在记录材料S上打印图像的条件。当控制CPU801在S1705中确定成像条件是“用于双面”时,在S1709中,控制CPU801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00以在第二读取位置与第三读取位置之间转动。该控制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描述。在控制CPU801在S1709中完成转动控制后,在S1710中,控制CPU801完成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
当控制CPU801在S1705中确定成像条件不是“用于双面”时,即,当成像条件是“用于单面”或“无成像操作”时,在S1708中,控制CPU801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第二读取位置,并且将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在第二读取位置处。上文描述了原稿读取条件是“用于单面”并且成像条件是“用于单面”的情况。在控制CPU801在S1708中固定原稿读取单元100之后,在S1710中,控制CPU801完成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当控制CPU801在S1703中确定原稿读取条件不是“用于单面”时,在S1704中,控制CPU801进一步确定原稿读取条件是否是“用于双面”。当控制CPU801确定原稿读取条件是“用于双面”时,在S1707中,控制CPU801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00在第一读取位置与第二读取位置之间转动,而不使原稿读取单元100在第三读取位置处停止。上文描述了该操作。在控制CPU801在S1707中完成转动控制之后,在S1710中,控制CPU801完成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应注意,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将在这样的情况下执行的操作,即,在对于原稿读取单元100在第一读取位置与第二读取位置之间的转动控制期间使用白基准部件101校正白基准值。
最后,当控制CPU801在S1704中确定原稿读取条件不是“用于双面”,即“无原稿读取操作”时,在S1706中,控制CPU801控制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第一读取位置,并且将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在第一读取位置处。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描述该操作。在控制CPU801在S1706中将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在第一读取位置处之后,在S1710中,控制CPU801完成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在控制CPU801在S1710中完成成像操作和原稿读取操作之后,控制CPU801返回至S1701中的处理。
如上所述,用于原稿读取单元100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方法根据成像条件和原稿读取条件而改变,并且因而可以在这些条件下获得最大通过量。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打印经过了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诸如图5的S1706中的处理的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方向的控制之外,成像设备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对于之后将描述的实施例也是如此。该实施例涉及不执行原稿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操作而在记录材料上执行双面打印操作的情况。
(没有原稿读取操作的双面打印操作)
参照图6,描述在仅执行成像操作而不使用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情况下原稿读取单元100的转动方向的控制。响应于从主机(未示出)接收到的双面打印指令,首先通过传送辊对40将记录材料S传送至转印辊15。然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并且定影至记录材料S,并且记录材料S到达排出辊对60。双面挡板61在记录材料S的后边缘经过之后切换传送路径。此后,排出辊对60沿反方向旋转,以将记录材料S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80。由此切换返回的记录材料S经由传送辊对41传送至原稿读取单元100的一侧。没有获取记录材料S上的图像信息,并且因此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至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第一读取位置。此后,记录材料S传送至传送辊对42和传送辊对40,并且再次传送至转印辊15。继而,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并且定影至记录材料S的第二表面,并且记录材料S堆叠在第一片材排出单元70上。
通常,在成像设备1的传送路径中存在有从被传送的记录材料S产生的纸屑。而且,例如,在传送路径中存在有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但没有定影至记录材料S的调色剂。当这些灰尘和污渍附着至原稿读取单元100时,在该部分无法读取原稿G上的信息,这导致原稿读取操作故障的风险。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使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与正在使用的传送路径不同的传送路径,并且因而可以避免灰尘和污渍附着至原稿读取单元100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使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但也可以位于与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位置不同的任意位置。
如上所述,在仅执行成像操作而不使用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情况下,避免使原稿读取单元100面对其中正在传送记录材料S的双面传送路径80,并且因而可以降低灰尘和污渍粘附的风险。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打印经过了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涉及在原稿上执行单面读取操作并且在记录材料上执行双面打印操作的情况。
(单面读取操作和双面打印操作)
图7A示出如在图5的S1709中的处理那样获取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信息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原稿读取单元100位于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处。随后,如图7B所示,原稿G通过使用传送辊对42而切换返回,并且传送至传送辊对43和传送辊对44。同时,分别通过使用CST拾取辊31和原稿拾取辊91而开始传送记录材料S和第二原稿G2。如图7C所示,在其中对于第二原稿G2的读取操作完成并且第二原稿G2待用于传送辊对42的折返操作的时间段期间,记录材料S到达排出辊对60,并且还进入可以执行折返操作的状态。在其中通过使用传送辊对42、传送辊对43和传送辊对44沿着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传送第二原稿G2的时间段期间,记录材料S也经由双面传送路径80再次传送至成像单元。不需要获取记录材料S上的信息,并且因此原稿读取单元100不必位于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位置,即第二读取位置处。
在该实施例中,当对第二原稿G2的第一表面的读取操作完成并且如图7D所示记录材料S切换返回用于在其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时,原稿读取单元100被控制成转动至面对白基准部件101的第三读取位置。在第三读取位置处,光发射到白基准部件101并且白基准值被校正。继而,如图8所示,到随后开始读取第三原稿G3之前的时刻,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执行用于原稿G上的信息的单面读取操作和用于记录材料S的单面打印操作的程序相比,记录材料S在紧接着定影操作之后经过原稿读取单元100附近。因此,原稿读取单元100的环境温度升高,导致CIS段901的光接收灵敏度波动并且发光元件907的光强度下降的风险。为了消除该风险,在原稿读取单元100没有使用时校正白基准值,并且因而可以校准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性能。
如上所述,当通过使用原稿读取单元获取原稿的一个表面上的信息并且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上形成所述信息的图像时,在原稿读取操作和成像操作期间校正白基准值,并且因而可以提供性能稳定的成像设备。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打印经过了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第四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执行对原稿上的信息进行双面读取操作和对记录材料进行双面打印操作的程序。在原稿G穿过原稿读取单元100之后,原稿读取单元100从面对双面传送路径80的第二读取位置转动至面对原稿专用传送路径81的第一读取位置。此时,如图3B所示,原稿读取单元100经过面对白基准部件101的第三读取位置。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原稿读取单元100临时地停止在面对白基准部件101的第三读取位置处。在第三读取位置处,光发射至白基准部件101并且校正白基准值。因而,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可以校准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性能。
如上所述,当通过使用原稿读取单元100获取原稿的双面上的信息并且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上形成所述信息的图像时,在原稿读取操作和成像操作期间校正白基准值,并且因而可以提供性能稳定的成像设备。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打印经过了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并不执行用于原稿G的读取操作和用于记录材料S的打印操作。例如,第五实施例对应于执行图5的S1701中的处理的情况。第五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如图9所示,原稿读取单元100转动至距定影单元50最远的第一读取位置并且固定在第一读取位置处。换言之,原稿读取单元100固定在与第二读取位置不同的读取位置处。
在成像设备1的上述定影单元50中,即使在不执行用于记录材料的打印操作的待用状态下,加热辊51也可以加热至大约80摄氏度。这是因为,在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过程中,加热辊51的温度需要升高至大约170摄氏度,并且因此在从主机接收到打印指令之后将温度升高到足以进行打印所需的时间段缩短。因此,即使当不执行打印时也加热定影单元50,并且设置在定影单元50附近的原稿读取单元100也被加热到某种程度。如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100的读取性能具有温度特性。在该实施例中,温度的影响被最小化,并且因而可以在其中不执行用于原稿的读取操作和用于记录材料的打印操作的所谓待用状态下使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性能稳定。
如上所述,当未使用原稿读取单元和成像单元时,原稿读取单元被控制成转动远离定影单元50,并且因而抑制了原稿读取单元100的温度升高。结果,可以提供性能稳定的成像设备。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打印经过了读取操作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打印性能。
应注意,以上假定成像设备的构造是用于形成单色图像而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彩色成像设备。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彩色成像设备,有这种类型的彩色成像设备,即,其中用作用于形成黄色、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布置成行,并且所述图像从各感光鼓转印到记录材料或中间转印部件上。本发明还适用于这种类型的彩色成像设备,即,其中各色图像顺序地形成在单个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鼓)上,以便使彩色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遵照最宽泛的解释,从而覆盖所有这种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和
传送路径,记录材料和原稿在所述传送路径中选择性地传送,其特征在于,
原稿读取单元,其用于在面对所述传送路径的读取位置读取原稿,和
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读取位置,
其中,在记录材料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位置切换至与所述读取位置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原稿传送路径,在所述原稿传送路径中仅传送原稿,
其中面对所述传送路径的读取位置包括面对所述原稿传送路径的第一读取位置和面对所述传送路径的第二读取位置,
其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切换读取位置,以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处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处读取原稿的第二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读取条件和所述成像单元的成像条件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读取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像单元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不读取原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以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和原稿的第二表面中的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以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处,而不考虑所述成像单元的成像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绕预定位置转动而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与所述第二读取位置之间切换读取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用于校正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基准部件,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读取位置切换至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与第二读取位置之间的第三读取位置,并且执行基于由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所述基准部件的结果来校正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二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基于当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向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和所述第二读取位置中的一个转动时在所述第三读取位置处读取所述基准部件的结果而校正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和原稿的第二表面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成像单元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以在记录材料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期间转动至所述第三读取位置,并且执行基于由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所述基准部件的结果来校正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部件包括白基准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绕预定位置转动而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所述第二读取位置和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之间切换读取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不读取原稿并且所述成像单元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读取位置不同的读取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单元包括用于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并且
其中,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不读取原稿并且所述成像单元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转动至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所述第二读取位置和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中距所述定影单元最远的读取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并且所述成像单元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由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
CN201310163030.XA 2012-05-07 2013-05-07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6110 2012-05-07
JP2012106110A JP5988677B2 (ja) 2012-05-07 2012-05-0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630A true CN103389630A (zh) 2013-11-13
CN103389630B CN103389630B (zh) 2016-05-04

Family

ID=4819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303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630B (zh) 2012-05-07 2013-05-07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20134B2 (zh)
EP (1) EP2662735A3 (zh)
JP (1) JP5988677B2 (zh)
KR (1) KR101624383B1 (zh)
CN (1) CN1033896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551A (zh) * 2020-01-31 2021-08-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3537B2 (ja) * 2012-05-07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7071B2 (ja) * 2013-04-25 2017-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320929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5076832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451A (zh) * 2000-12-25 2002-07-3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509891A (zh) * 2002-12-24 2004-07-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读取记录装置
JP2006232467A (ja) * 2005-02-24 2006-09-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58620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80266622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8123C2 (de) * 1989-06-09 1996-02-22 Minolta Camera Kk Bilddruck- und -abtastvorrichtung
JPH0591263A (ja) * 1991-09-26 1993-04-0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キヤナ付き印刷装置
JPH06164818A (ja) 1992-11-25 1994-06-10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26567A (ja) * 1996-10-14 1998-05-15 Oki Data:Kk 両面画像読取機能付印刷装置
JP2000185881A (ja) 1998-12-17 2000-07-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350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5668A (ja) * 2002-08-23 2004-03-18 Nis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0146A (ja) 2002-11-28 2004-06-2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3926757B2 (ja) * 2003-03-24 2007-06-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
TWI225462B (en) 2003-07-28 2004-12-21 Avision Inc Duplex/simplex automatic sheet feeder
JP2005089151A (ja) * 2003-09-19 2005-04-07 Murata Mach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4168960B2 (ja) 2004-03-24 2008-10-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光照射装置
JP4487928B2 (ja) 2005-12-29 2010-06-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KR101253573B1 (ko) 2007-03-12 2013-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독취방법
US8542261B2 (en) 2011-06-30 2013-09-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for color erasing process and color erasing device
JP6004733B2 (ja) * 2012-05-07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451A (zh) * 2000-12-25 2002-07-3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509891A (zh) * 2002-12-24 2004-07-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读取记录装置
JP2006232467A (ja) * 2005-02-24 2006-09-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58620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80266622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551A (zh) * 2020-01-31 2021-08-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24900A (ko) 2013-11-15
EP2662735A2 (en) 2013-11-13
JP5988677B2 (ja) 2016-09-07
US20130293907A1 (en) 2013-11-07
JP2013236176A (ja) 2013-11-21
US9420134B2 (en) 2016-08-16
KR101624383B1 (ko) 2016-05-25
CN103389630B (zh) 2016-05-04
EP2662735A3 (en)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56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055173B2 (en) Rotatabl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shading correc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3029390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89630A (zh) 成像设备
US9208119B2 (en) Data transmitt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CN10183326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802674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2361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663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42509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0195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gradation correc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52623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GB2132050A (en) Facsimile system
CN103389629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1031719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2859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072593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ystem
JP317119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1138556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JPH1067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84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6716B2 (ja) 画像出力装置
JP49612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5624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