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615A -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615A
CN103373615A CN2013100988967A CN201310098896A CN103373615A CN 103373615 A CN103373615 A CN 103373615A CN 2013100988967 A CN2013100988967 A CN 2013100988967A CN 201310098896 A CN201310098896 A CN 201310098896A CN 103373615 A CN103373615 A CN 103373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gear
paper feed
lifter plat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88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615B (zh
Inventor
水野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73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板、片材运送路径、倾斜部、施力部件、供纸辊、运送辊、旋转轴部、凸轮部件、驱动部、以及齿轮部,其中,齿轮部包括:第一传递部、第二传递部、以及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允许所述第二传递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递部的相对旋转预定量之后限制所述相对旋转。本发明实现使得由运送辊进行的片材的运送稳定的目的。

Description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适当地使用从载放多张片材的片材载放部运送片材的片材运送装置。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已知有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具有这些的功能的数码复合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片材从片材载放部通过片材运送装置被逐张地运送到图像形成部。然后,在图像形成部中,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为了如上所述的那样逐张地运送片材,片材运送装置具有供纸辊。另外,在片材载放部配置有升降板。通过该升降板的一端上升,供纸辊与所载放的片材中的最上方的片材接触。其结果是,所述片材被供纸辊送出。
为了连续地运送被载放在片材载放部上的片材,升降板的一端需要维持上升后的状态。作为为此的技术,已知有通过电磁螺线管等维持上升后的升降板的位置。另外,已知有:为了省略如上述的电磁螺线管那样的升降板移动专用的驱动部,而由对供纸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来使升降板上升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配置在升降板的下方的施力弹簧始终对升降板施加朝上的力。在支承供纸辊的旋转轴的两端部配置有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与升降板的两端部接触,并限制升降板的上升。然后,伴随着供纸辊的旋转,所述凸轮部件进行旋转,升降板的一端上升。升降板的一端与供纸辊的旋转联动,并与各片材的送出定时联动地重复上升以及下降。
在前述的技术中,当升降板上升时,产生与片材和供纸辊的碰撞相伴的振动。为了抑制该振动对图像形成的影响,在凸轮部件和升降板之间配置具有弹性部件的杆部件。伴随着杆部件的摆动(swing),弹性部件缓和上述的碰撞,传递到图像形成部的振动被降低。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片材运送装置的部件个数,考虑由对供纸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兼作为位于供纸辊的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其他运送辊的驱动部。作为这样的运送辊而列举了校准辊。在对供纸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对校准辊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当升降板通过施力弹簧而上升时,凸轮部件的旋转量增加。其结果是,驱动部使供纸辊以及校准辊产生旋转变动。此时,存在如下不良情况:先被运送而被校准辊夹持的片材的运送或对该片材的图像形成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在抑制碰撞声的基础上,抑制从施力单元对凸轮部件带来的旋转驱动力从齿轮部传递到运送辊,由此由运送辊进行的片材的运送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片材运送装置包括:升降板,在所述升降板上载放片材;片材运送路径,所述片材运送路径用于将所述升降板上的所述片材向预定的片材运送方向运送;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附发在所述升降板上,并朝向所述片材运送方向而向下方倾斜;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升降板施力,以使得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运送方向的前端边缘向上方移动;供纸辊,所述供纸辊以能够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边缘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并被驱动旋转,将所述片材向所述片材运送方向送出;运送辊,所述运送辊与所述供纸辊相比被配置在所述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并被驱动旋转,运送所述供纸辊所送出的所述片材;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在与所述片材运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将所述供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以能够与所述旋转轴部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倾斜部接触;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产生使所述供纸辊以及所述运送辊旋转的旋转驱动力;以及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并被驱动旋转,所述片材运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部包括:第一传递部,所述第一传递部向所述运送辊以及所述旋转轴部中的一个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二传递部与所述第一传递部配置在同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递部相对地旋转,并向所述运送辊以及所述旋转轴部中的另一个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以及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允许所述第二传递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递部的相对旋转预定量之后,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片材运送装置,以及配置有所述升降板并容纳所述片材的片材载放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片材运送装置;配置有所述升降板并容纳所述片材的片材载放部;以及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本发明的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片材的稳定的运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运送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心凸轮60和臂突部211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心凸轮60和臂突部211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偏心凸轮60和臂突部211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片材运送装置的驱动传递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片材P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被运送的情况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的立体图;
图10是主齿轮70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主齿轮70的侧截面图;
图11B是主齿轮70的正面图;
图12A是说明主齿轮70的旋转状态的正面图;
图12B是说明主齿轮70的旋转状态的正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供纸辊21B的旋转角度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配置等的各要素并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的,仅仅是说明例。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而例示了单色打印机,但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装置、或者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另外还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主体框体10、以及被容纳在该主体框体10内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40、调色剂容器50。
在主体框体10的前表面侧具有前盖11,并在后表面侧具有后盖12。一旦打开前盖11,则露出调色剂容器50。由此,用户能够在调色剂用尽时将调色剂容器50从主体框体10的前表面侧取出。后盖12是在片材卡住或进行维护时被打开的盖。一旦打开后盖12,则能够从主体框体10的后表面侧取出图像形成部30以及定影部40。另外,在主体框体10的侧面配置有左盖12L(图1)以及位于左盖12L的相反侧的右盖12R(在图1中未被示出)。在左盖12L的前侧部分配置有用于将空气取入到主体框体10内的进气口12La。另外,在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具有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片材的排纸部13。在由前盖11、后盖12、左盖12L、右盖12R以及排纸部13界定的内部空间内装有用于执行图像形成的各种装置。
供纸部20(供纸装置)包括供纸盒21(图2),该供纸盒21容纳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P。该供纸盒21的一部分从主体框体10的前表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供纸盒21中的被容纳在主体框体10内的部分的上表面被供纸盒顶板21U覆盖。
供纸盒21具有容纳所述片材P的束的片材容纳空间SP以及载放片材P并为了供纸而升高片材P的束的升降板21P。在供纸盒21的后端侧设置有片材输送部21A(片材运送装置)。在该片材输送部21A配置有供纸辊21B,供纸辊21B用于将升降板21P上的片材束的最上层的片材逐张地向片材运送方向送出。
图像形成部30对从供纸部20送出的片材进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30包含感光鼓31(像承载体)、以及配置在该感光鼓31的周围的带电装置32、曝光装置(在图3中未示出)、显影装置33、转印辊34、清洁装置35。
感光鼓3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在其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带电装置32使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清洁装置35清除附着在感光鼓3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并将该调色剂运送给未图示的回收装置。
曝光装置向感光鼓31的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而被调制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3对感光鼓31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像。显影装置33包含显影辊331、第一运送螺旋桨332以及第二运送螺旋桨333。显影辊331承载向感光鼓31供应的调色剂。第一运送螺旋桨332以及第二运送螺旋桨333在显影装置33的内部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并循环运送。
转印辊34是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3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辊。转印辊34与感光鼓31一起形成转印压印部。对该转印辊34提供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置。
定影部40进行将所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40包含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定影辊41在内部具有加热源。加压辊42被压接到该定影辊41,并在该加压辊与定影辊41之间形成定影压印部。当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经过所述定影压印部时,调色剂像通过由定影辊41进行的加热以及由加压辊42进行的按压而被定影到片材上。
调色剂容器50储存有向显影装置33进行补给的调色剂。调色剂容器50包含容器主体51、筒状部52、盖部件53、以及旋转部件54。主体51是调色剂的主要储存场所。筒状部52从容器主体51的一侧面的下部突出。盖部件53覆盖容器主体51的其他侧面。旋转部件54被容纳在容器内部并运送调色剂。当旋转部件54旋转时,储存在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从设置在筒状部52的前端下表面的调色剂排出口521被供应到显影装置33内。覆盖调色剂容器50的上方的容器顶板50H位于排纸部13的下方(参照图2)。
在主体框体10内为了运送片材而具有主运送路径22F(片材运送路径)以及反转运送路径22B。主运送路径22F从供纸部20的片材输送部21A经由图像形成部30以及定影部40延伸到与主体框体10上表面的排纸部13对置地设置的排纸口14。主运送路径22F是用于将供纸盒21的升降板21P上的片材向预定的片材运送方向运送的运送路径。反转运送路径22B是用于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将被进行了单面印刷的片材返送到主运送路径22F中的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侧的运送路径。
在主运送路径22F中的感光鼓31和转印辊34之间的转印压印部的上游侧配置有校准辊23(运送辊)。换言之,校准辊23比起供纸辊21B被配置在片材运送方向的下游侧。校准辊23限制在与片材运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的片材的位置。另外,片材在校准辊23处暂时停止,并被进行倾斜矫正之后,以用于图像转印的预定的定时被送出到所述转印压印部。在主运送路径22F以及反转运送路径22B的合适的位置处配置有多个用于运送片材的运送辊。例如,在排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24。
反转运送路径22B被形成在反转单元25的外侧面和主体框体10的后盖12的内表面之间。此外,在反转单元25的内侧面搭载有转印辊34以及校准辊23。后盖12以及反转单元25能够分别绕设置在它们的下端的支点部121的轴而转动。当在反转运送路径22B中片材卡住的情况下,打开后盖12。当在主运送路径22F中片材卡住的情况下、或者在将感光鼓31的单元或显影装置33取出到外部的情况下,除了后盖12之外还打开反转单元25。
接着,参考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21A(片材运送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片材输送部21A的构造的立体图。
参照图3,片材输送部21A除了上述的升降板21P、供纸辊21B、校准辊23之外,还具有臂210(臂部)、施力弹簧21S(施力部件)、轴216(旋转轴部)、偏心凸轮60(凸轮部件)、主齿轮70(齿轮部)、供纸齿轮220(第三齿轮部)、校准齿轮231、驱动部500(驱动部)、离合器501。
升降板21P是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板21P处于主体框体10的内部,并被配置在供纸盒21的后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板21P由金属板部件构成。在升降板21P之上载放有多张片材P。
一对臂210被配置在升降板21P的片材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臂210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臂210包括臂突部211(突片)和臂支点部212(轴支承部)。臂突部211被配置在臂210的后侧的端部。臂突部211是向上方延伸的突片。当从前后以及上下方向的截面上观察时,臂突部211具有将后部作为斜边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在所述斜边上形成有具有平缓的曲面并被相互连结的三个斜面(倾斜部),分别是锁住用倾斜部213(第一倾斜部)、第21倾斜部214(第二倾斜部)、第22倾斜部215(第三倾斜部)(参照图6)。臂支点部212被配置在臂210的前侧的端部。臂支点部212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深度的孔。在臂支点部212中嵌合有配置在主体框体10上的未图示的轴部。臂支点部212以使得升降板21P能够绕未图示的轴部转动的方式支承升降板21P。
施力弹簧21S被配置在升降板21P的下表面和主体框体10的底部之间(参照图2)。一对的施力弹簧21S被配置在升降板21P的后侧端部、且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施力弹簧21S对升降板21P的后侧部分施加朝上方的力。换言之,施力弹簧21S对升降板21P施力,以使得片材P的运送方向上的前端边缘向上方移动。此时,升降板21P的前侧部分被臂支点部212支承。即,当从前后以及上下方向的截面上观察时,施力弹簧21S对升降板21P施力,以使得升降板21P的后侧部分以臂支点部212为支点上下转动。
供纸辊21B被固定在轴216上,并与轴216一体地旋转。轴216被配置在片材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供纸辊21B被固定在轴216的左右方向(片材P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一对偏心凸轮60被配置在轴21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偏心凸轮60是从轴216向轴216的旋转半径方向突出的突片。偏心凸轮60被固定在轴216上,并与轴216一体地旋转。偏心凸轮60与臂210的臂突部211对置地配置。由于通过施力弹簧21S对升降板21P的后侧的端部施加向上方的力,因此偏心凸轮60与臂210的臂突部211接触。当从上下以及前后方向的截面上观察时,偏心凸轮6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偏心凸轮60的前端部配置有具有弯曲形状的接触部601(参照图4)。
主齿轮70在升降板21P的左侧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未图示的轴部支承,所述轴部配置在主体框体10上。主齿轮70与驱动部500连结并被驱动部500驱动使其旋转。主齿轮70具有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第一传递部)和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第二传递部)(参照图7)。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供纸传递齿轮部721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配置在同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旋转,并向轴216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主齿轮70具有后述的螺旋弹簧73(限制部件)(参照图9)。此外,关于主齿轮70的构造在后面详细叙述。
供纸齿轮220被固定在轴216的左侧的端部。另外,供纸齿轮220能够与主齿轮70的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图7)连结。校准齿轮231被固定在从校准辊23向左侧延伸的轴部的端部上。校准齿轮231与主齿轮70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图7)连结。
驱动部500是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马达。驱动部500产生使偏心凸轮60移动的驱动力和使供纸辊21B以及校准辊23旋转的旋转驱动力。驱动部500与主齿轮70连结。
离合器501被配置在供纸齿轮220的左侧。离合器501对主齿轮70和供纸齿轮220之间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以及切断进行切换。离合器501与片材P的送出定时对应地进行使供纸辊21B旋转一周的旋转驱动,之后使供纸辊21B停止。此时,被固定于轴216的一对偏心凸轮60也与片材P的送出定时对应地被旋转驱动而旋转一周。
接着,参照图4至图7对片材输送部21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至图6是用于说明构成片材输送部21A的偏心凸轮60和臂突部211的行为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臂突部211通过偏心凸轮60被锁住、升降板21P被配置在最下端的位置处的状态。图5示出当在升降板21P上载放有最多张数的片材P的状态下偏心凸轮60转动、臂突部211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同样,图6示出当在升降板21P上载放有最少张数的片材P的状态下偏心凸轮60转动、臂突部211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图7是片材输送部21A的驱动传递部的放大立体图。
参照图4,在图像形成装置1未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下,升降板21P位于最下端(第一位置)。此时,升降板21P通过施力弹簧21S而受到朝向上方的施加力。但是,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与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第一倾斜部)接触。因此,施力弹簧21S发生弹性变形,升降板21P的上升被限制。即便在升降板21P上载放了最多张数的片材P的情况下,在升降板21P位于最下端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载放的片材P的最上部的片材也不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
参照图3以及图7,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动作,从供纸盒21(图2)送出片材P。与图像形成部30中的图像形成定时对应地,驱动部500对主齿轮70进行旋转驱动(图3的箭头D31、图7的箭头D73)。此时,离合器501连接主齿轮70和供纸齿轮220之间的驱动传递。当主齿轮70被驱动旋转时,从主齿轮70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向校准齿轮231传递旋转驱动力,校准辊23被驱动旋转(图3的箭头D34、图7的箭头D74)。同样,从主齿轮70的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向供纸齿轮220传递旋转驱动力(图3的箭头D32、图7的箭头D72),偏心凸轮60以及供纸辊21B被驱动旋转(图3的箭头D33、图7的箭头D71)。
偏心凸轮60通过从主齿轮7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允许升降板21P的上升移动。参照图4以及图5,对在升降板21P上载放了最多张数的片材P的情况下的偏心凸轮60和升降板21P的行为进行说明。当偏心凸轮60被驱动旋转时,与锁住用倾斜部21接触的接触部601向图4的箭头D41的方向移动。然后,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从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第一倾斜部)沿第21倾斜部214(第二倾斜部)平滑地移动(图5)。
伴随着接触部601的移动,臂突部211通过由施力弹簧21S施加的力而开始上升(图5的箭头D52)。即,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与第21倾斜部214接触,升降板21P比起第一位置更接近供纸辊21B(第二位置)。不久,如图5所示,在接触部601与第21倾斜部214的下端接触的时刻,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中的最上部的片材P的前端边缘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其结果是,升降板21P的上升停止(第三位置)。此后,偏心凸轮60进一步旋转,离开臂突部211。
在升降板21P停止上升的状态下,供纸辊21B以及偏心凸轮60通过从主齿轮7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而进一步旋转。所述片材P通过供纸辊21B的旋转而被朝向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主运送路径22F(图2)送出。之后,当偏心凸轮60大致旋转一周时,偏心凸轮60的端缘602与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接触,并将臂突部211向下方按压。伴随着升降板21P的下降,使片材P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的施加力消失。但是,如前所述,当从与轴216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供纸辊21B的周长被设定为大于主运送路径22F中的供纸辊21B和校准辊23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升降板21P下降了的阶段,片材P的前端边缘已进入到校准辊23的压印部中。因此,通过校准辊23继续进行片材P的运送。在供纸辊21B和偏心凸轮60旋转了大致一周的状态下,离合器502切断主齿轮70和供纸齿轮220之间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其结果是,供纸辊21B和偏心凸轮60的旋转停止,供纸辊21B、偏心凸轮60、臂突部211恢复到如图4所示的状态。
同样,参照图4以及图6,对在升降板21P上载放了最少张数(1张)的片材(a sheet of paper)P的情况下的偏心凸轮60和升降板21P的行为进行说明。在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的张数少的情况下,为了使片材P的前端边缘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与图5的情况相比将升降板21P移动到更上方。即,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从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经过第21倾斜部214平滑地移动到第22倾斜部215(图6)。其结果是,臂突部211通过由施力弹簧21S施加的力而如图6的箭头D62所示的那样上升。不久,在接触部601与第二倾斜部215的下端接触的状态下,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的前端边缘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其结果是,升降板21P停止上升。在升降板21P停止上升之后,与前面所述同样地,片材P被朝向主运送路径22F送出,并且升降板21P伴随着偏心凸轮60的大致一周的旋转而下降。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偏心凸轮60的旋转,施力弹簧21S对升降板21P施加向上方的力,能够使升降板21P上升。此时,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从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沿第21倾斜部214以及第22倾斜部215平滑地移动。因此,由于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而产生的升降板21P的急剧的上升被抑制,防止了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和供纸辊21B的周面之间的碰撞。其结果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抑制了碰撞声的产生。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伴随着偏心凸轮60的旋转而偏心凸轮60逐渐地被从臂突部211解除的情况下,存在由于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而产生图像缺陷的情况。如前所述,通过从主齿轮70传递给供纸齿轮220的旋转驱动力,偏心凸轮60被向图7的箭头D71的方向驱动旋转。如图6所示,当升降板21P随着偏心凸轮60的旋转而上升时,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经由臂突部211而被传递给偏心凸轮60。其结果是,偏心凸轮60被施加从主齿轮7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PW1之外,还被施加臂突部211所带来(exert)的旋转驱动力PW2。该旋转驱动力PW2有时使偏心凸轮60过量旋转。另外,偏心凸轮60的过量旋转有时经由轴216来导致供纸齿轮220的过量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主齿轮70中,在与使供纸辊21B驱动旋转的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相同的轴上,配置有用于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如上所述,在供纸齿轮220产生的过量旋转经由供纸传递齿轮部721被传递给主齿轮70后,还作为旋转变动而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经由校准齿轮231传递给校准辊23。
图8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运送路径22F内连续地运送多个片材P的状态的图。在主运送路径22F中先被运送的片材P1在转印辊34和感光鼓31之间的转印压印部TP中被转印调色剂图像。此时,片材P1的后端仍被校准辊23运送着。以相对于片材P1具有预定的间隔的定时来开始后续的片材P2的运送。此时,当如上所述的旋转变动(过量旋转)被从偏心凸轮60带到校准辊23时,片材P1的运送速度产生变化。其结果是,存在如下情况:在转印压印部TP中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上产生偏离,从而产生图像缺陷。
研究主齿轮70的构造来解决了如上所述的问题。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的立体图。图10是主齿轮70的分解立体图。图11A以及11B分别是主齿轮70的侧截面图以及正面图。
参照图9以及图10,主齿轮70包括驱动齿轮71(第一传递部)、传递齿轮72(第二传递部)、以及螺旋弹簧73(限制部件)。
驱动齿轮71是圆筒形状的齿轮。驱动齿轮71包括输入齿轮部701(驱动输入齿轮部)和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第一齿轮部)。输入齿轮部701以及校准传递齿轮部711是被形成在驱动齿轮71的外周部的齿轮部分,并在驱动齿轮71的轴向上相邻地配置。输入齿轮部701与前述的驱动部500连接,并接受旋转驱动力。输入齿轮部701的外径被设定为大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的外径。在输入齿轮部701以及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的径向的内侧配置有中空的插入部714。
另外,驱动齿轮71在所述插入部714具有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均是第一突出部)。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是在插入部714中的与输入齿轮部701对应的内侧部分对置地配置的一对突状部件。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朝向驱动齿轮71的旋转中的旋转轴突出。在第一支撑部715的内部配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插入孔715A。
并且,驱动齿轮71还在输入齿轮部701侧的侧面具有卡合部712以及引导框713。卡合部712是从所述侧面向驱动齿轮71的轴向突出的板状部件。另外,引导框713与卡合部712对置并从所述侧面突出。引导框713是圆弧形状的突状部件。
传递齿轮72具有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第二齿轮部)、滑动部720、以及支柱部722(插入轴部)。
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如前所述是经由轴216向供纸辊21B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部分,并与供纸齿轮220啮合。
滑动部720与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在其轴向上邻接配置。滑动部720是圆筒形状。滑动部720的外径被设定为比驱动齿轮71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的内径稍小。
支柱部722是从滑动部720的中空部分向轴向突出的圆柱形状的部件。支柱部722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的圆筒内部的插入部714中。支柱部722的外径被设定为朝向前端分三级逐渐变小。在支柱部722的轴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支柱中央部722A。另外,在支柱部722的根端侧(滑动部720侧)配置有支柱根端部722B。
在支柱根端部722B的外周部分配置有一对第一突片723和第二突片724(均是第二突出部)。第二突片724在支柱根端部722B的周向上被配置在第一突片723的相反侧。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被配置为在传递齿轮72的轴向上从支柱根端部722B的外周部分遍及滑动部720的内侧。此外,当传递齿轮72被组装到驱动齿轮71上时,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分别与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在驱动齿轮71的周向上对置地配置。
在滑动部720的内侧,在传递齿轮72的周向上的第一突片723和第二突片724之间配置有第一肋725以及第二肋726。第一肋725以及第二肋726是配置在滑动部720的内部的肋部件。此外,在图10中没有表示出第二肋726。
螺旋弹簧73具有将金属的线材缠卷多圈而得的弹簧主体部731。螺旋弹簧73具有预定的弹性力,并限制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之间的相对的旋转。详细地说,螺旋弹簧73在允许预定量的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之间的相对的旋转之后,对所述相对的旋转进行限制。螺旋弹簧73包括第一弹簧端部732以及第二弹簧端部733。第一弹簧端部732通过所述线材的一端从弹簧主体部731的外周部分向切线方向突出并折回来形成。伴随着第一弹簧端部732的形成,被折回的所述线材的一端在弹簧主体部731的外周部分被向轴向折曲。其结果是,如图10的所示,形成第二弹簧端部733。另一方面,所述线材的另一端也在弹簧主体部731的外周部分被向轴向折曲。螺旋弹簧73的第一弹簧端部732以及第二弹簧端部733与驱动齿轮71卡合。
如此,通过组装驱动齿轮71、传递齿轮72以及螺旋弹簧73,形成主齿轮70。传递齿轮72的支柱部722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侧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的插入部714中。此时,传递齿轮72的滑动部720与驱动齿轮71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的内周部分对置地配置。另外,传递齿轮72的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被配置在插入部714中的输入齿轮部701的内周部分。如前所述,在输入齿轮部701的内周部分配置有一对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因此,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在周向上被插入到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之间(参照图11B)。如此,在传递齿轮72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中的状态下,传递齿轮72在驱动齿轮71的内部仅能够旋转预定的角度。即,能够与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在周向上能够在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之间移动的范围对应地进行传递齿轮72以及驱动齿轮71的相对旋转。
在上述的状态下,在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上安装螺旋弹簧73。此时,螺旋弹簧73的第一弹簧端部732与卡合部712卡合(图11B)。并且,螺旋弹簧73的第二弹簧端部733以在周向上配置在第一突片723和第二支撑部716之间的方式被插入到插入部714中。其结果是,螺旋弹簧73的第一弹簧端部732以及第一突片723分别被固定到驱动齿轮71的卡合部712以及插入孔715A。另一方面,第一弹簧端部732的第二弹簧端部733成为被插入到插入部714中的状态(图11B)。
并且,驱动齿轮71具有盖部件74(图11A)。盖部件74防止螺旋弹簧73从驱动齿轮71上脱落。在盖部件74中,具有圆筒形状的圆筒部741从圆盘状的凸缘部突出。如图11A所示,盖部件74的圆筒部741由于被插入到螺旋弹簧73的内侧且支柱部722的支柱中央部722A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螺旋弹簧73的脱落。
接着,参照图12、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说明与片材输送部21A的动作相伴随的主齿轮70的行为的正面图。在图12A和12B中,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第一突片723)相对于输入齿轮部701的旋转角度不同。伴随着片材P的送出,驱动部500驱动主齿轮70旋转。此时,驱动部500向主齿轮70中的输入齿轮部701传递旋转驱动力。其结果是,在图12A中,首先,输入齿轮部701向箭头D121方向旋转。一旦输入齿轮部701旋转,则输入齿轮部701的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推压传递齿轮72的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其结果是,传递齿轮72向图11的箭头D121方向旋转。如此,一旦从输入齿轮部701向供纸传递齿轮部721传递旋转驱动力,则供纸齿轮220被驱动旋转,开始进行偏心凸轮60的移动和供纸辊21B的旋转。
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述的问题,当伴随着偏心凸轮60的旋转而升降板21P上升时,存在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经由臂突部211被传递给偏心凸轮60的情况。其结果是,偏心凸轮60被施加从主齿轮7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PW1之外,还被施加臂突部211所带来的旋转驱动力PW2。该旋转驱动力PW2有时导致偏心凸轮60的过量旋转并经由轴216对供纸齿轮220产生旋转变动。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抑制了在供纸齿轮220产生的过量旋转向校准齿轮231侧的传递。
即,在与偏心凸轮60一体地构成的供纸齿轮220过量旋转了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与供纸齿轮220连结的供纸传递齿轮部721产生过量旋转。该情况下,与接受来自驱动部50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输入齿轮部701相比,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瞬间成为高转速。其结果是,如图12B所示,与输入齿轮部701的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相比,传递齿轮72的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向箭头D122方向先行旋转移动。
如前所述,在周向上,在第一突片723和第二支撑部716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73的第二弹簧端部733。因此,比输入齿轮部701相对地先行进行旋转驱动的传递齿轮72的第一突片723不久就到达第二弹簧端部733。由于螺旋弹簧73的第一弹簧端部732被固定在驱动齿轮71上,因此伴随着第一突片723被推压到第二弹簧端部733,螺旋弹簧73开始弹性变形。
并且,在螺旋弹簧73发生弹性变形的期间,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相对地进行旋转(空旋转)。因此,从升降板21P传递给偏心凸轮60的驱动力被螺旋弹簧73吸收而不被传递给驱动齿轮71。这样的由螺旋弹簧73对被传递给偏心凸轮60的驱动力的吸收抑制经由驱动齿轮71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来对校准辊23的旋转产生的影响。
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的相对的旋转移动继续到从施力弹簧21S经由偏心凸轮60后传递到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与螺旋弹簧73的弹性力平衡为止。换言之,在超过螺旋弹簧73所能蓄积的弹性能量而第一突片723移动了的情况下,驱动齿轮71和传递齿轮72再次一体地旋转。此外,如果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的相对旋转过度地继续,则偏心凸轮60无法制动,产生前述的碰撞声。因此,优选如下设定螺旋弹簧73的弹簧常数:在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中的最上部的片材P的前端边缘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之前,从偏心凸轮60传递给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和螺旋弹簧73的弹性力平衡。
图13是用于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的情况下的供纸辊21B的旋转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T(sec),纵轴表示与时间T的经过相伴随的供纸辊21B的总的旋转角度。直线L1是示出在升降板21P上载放了最多张数的片材P的情况下的、供纸辊21B的旋转角度的曲线图。在该情况下,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中的最上部的片材P瞬间地与供纸辊21B的周面接触。因此,在时间T0,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供纸辊21B,如直线L1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供纸辊21B的旋转角度线性地增加。
另一方面,当在升降板21P上仅载放有几张片材P的情况下,如前所述,构成主齿轮70的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进行相对旋转。另外,通过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在初始期间对与传递齿轮72一体地构成的供纸辊21B带来较强的旋转驱动力。即,在图13中,从时间T0到点B为止,供纸辊21B急速地旋转。在点B,通过从偏心凸轮60传递给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与螺旋弹簧73的弹性力平衡,供纸辊21B如直线L2所示的那样线性地旋转。此外,如果超过点B到点A为止供纸辊21B的急速旋转继续,则在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与供纸辊21B的周面之间产生碰撞声。
当在升降板21P上载放了最多张数的片材P的情况下,供纸辊21B如直线L1那样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当在升降板21P上仅载放了几张片材P的情况下,供纸辊21B如直线L2那样进行旋转。根据这样的条件的差异,在时间T2产生如ΔW所示的旋转差。即,根据载放在升降板21P的片材P的张数,片材P的送出量发生变化。
但是,实际上如前所述,在主齿轮70中配置有螺旋弹簧73。即,在螺旋弹簧73吸收从偏心凸轮60传递给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的期间,从驱动部500带来的旋转驱动力也不从驱动齿轮71传递到传递齿轮72。即,供纸辊21B如从图13的点B到点C所示的那样中断旋转。然后,供纸辊21B的旋转在到达点C之后,如直线L1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而线性地增加。如此,由于通过螺旋弹簧73而在驱动齿轮71和传递齿轮72之间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产生时间差,因此即便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的张数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供纸辊21B的转速的转变上产生差异。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的张数发生了变化,也能够抑制在供纸辊21B的转速的转变上产生差异。其结果是,防止校准辊23对片材P的运送产生的影响。即,通过来自主齿轮70的驱动传递而按照每个片材P可靠地执行与通过施力弹簧21S被向上方施力的升降板21P的上下移动相伴随的向供纸辊21B的片材P的供纸。
此时,为了抑制升降板21P急剧地上升、并因载放在升降板21P上的片材P和供纸辊21B的周面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碰撞声,偏心凸轮60的接触部601沿臂突部211的锁住用倾斜部213(第一倾斜部)、第21倾斜部214(第二倾斜部)、第22倾斜部215(第三倾斜部)移动。由此,偏心凸轮60不会从臂突部211急速地脱离,升降板21P的向上方的移动也逐渐平滑地被执行。
另一方面,伴随着这样的偏心凸轮60的移动,施力弹簧21S的施加力经由臂突部211被施加给偏心凸轮60。其结果是,偏心凸轮60除了被施加从主齿轮7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之外,还被施加与被臂突部211推压相伴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构成主齿轮70的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相对地旋转。并且,在驱动齿轮71和传递齿轮72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73,因此由偏心凸轮60带来的传递齿轮72的过量旋转通过螺旋弹簧73被有效地吸收。因此,对驱动齿轮71的旋转不会产生旋转变动,因此不会对校准辊23的旋转带来影响。其结果是,在先行的片材P被夹持在转印压印部TP和校准辊23之间的情况下,防止在转印压印部TP中对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扰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圆筒形状的驱动齿轮71在外周部具有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另外,传递齿轮72具有供纸传递齿轮部721以及支柱部722,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向轴216(供纸辊21B)传递旋转驱动力,支柱部722被配置在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的侧面并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的插入部714中。在传递齿轮72的支柱部722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的插入部714中的状态下,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能够相对地旋转。如此,利用驱动齿轮71的内部来实现主齿轮70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71在插入部714中具有朝向驱动齿轮71的轴突出的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另外,传递齿轮72具有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第一突片723以及第二突片724与第一支撑部715以及第二支撑部716在驱动齿轮71的周向上对置并从支柱部722突出。因此,在驱动齿轮71的内部空间,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对旋转。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71具有与校准传递齿轮部711相邻配置并接受从驱动部50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入齿轮部701。根据该构成,输入齿轮部701从驱动部500受到旋转驱动力,校准传递齿轮部711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供纸传递齿轮部721啮合的供纸齿轮220被配置在轴216上。因此,驱动力从供纸传递齿轮部721经由供纸齿轮220被可靠地传递给供纸辊21B以及偏心凸轮6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部件配置有一端与驱动齿轮71卡合、另一端与传递齿轮72卡合的螺旋弹簧73。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的相对旋转通过螺旋弹簧73被允许预定量之后被限制。另外,通过螺旋弹簧73的弹性力抑制对偏心凸轮60施加急剧的制动的情况,供纸辊21B的旋转顺利地被起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有离合器501,离合器501对从主齿轮70向供纸齿轮220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以及切断进行切换。因此,为了形成连续运送的片材P之间的间隔,能够使供纸辊21B比校准辊23先停止。
此时,离合器501在使轴216传递旋转驱动力并在供纸辊21B旋转一周之后,切断所述旋转驱动力。因此,根据供纸辊21B旋转一周,偏心凸轮60再次与臂突部211接触,能够将升降板21P向下方按压。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从与轴216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供纸辊21B的周长被设定为大于主运送路径22F中的供纸辊21B和校准辊23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供纸辊21B旋转了一周的阶段,片材P的前端边缘与校准辊23接触。因此,即便在升降板21P被移动到下方、供纸辊21B对片材P的接触压力降低了的情况下,片材P也通过校准辊23被稳定地运送。
以上,对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齿轮70的片材输送部21A以及具有其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方式:通过配置在驱动齿轮71和传递齿轮72之间的螺旋弹簧73限制传递齿轮72相对于驱动齿轮71的相对的旋转,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驱动齿轮71和传递齿轮72之间配置具有所谓的减振(damper)性能的其他的弹性部件等。
(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构成主齿轮70的驱动齿轮71以及传递齿轮72说明了以下的方式:驱动齿轮71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传递齿轮72经由轴216向供纸辊21B传递旋转驱动力,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可以是以下方式:具有圆筒形状的驱动齿轮71向供纸辊21B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具有被插入到驱动齿轮71的内部的支柱部722的传递齿轮72向校准辊23传递旋转驱动力。

Claims (10)

1.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
升降板,在所述升降板上载放片材;
片材运送路径,所述片材运送路径用于将所述升降板上的所述片材向预定的片材运送方向运送;
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附设在所述升降板上,并朝向所述片材运送方向而向下方倾斜;
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升降板施力,以使得所述片材在所述片材运送方向上的前端边缘向上方移动;
供纸辊,所述供纸辊以能够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边缘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并被驱动旋转,将所述片材向所述片材运送方向送出;
运送辊,所述运送辊与所述供纸辊相比被配置在所述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并被驱动旋转,运送所述供纸辊所送出的所述片材;
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在与所述片材运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将所述供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
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以能够与所述旋转轴部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倾斜部接触;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产生使所述供纸辊以及所述运送辊旋转的旋转驱动力;以及
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并被驱动旋转,
其中,所述齿轮部包括:第一传递部,所述第一传递部向所述运送辊以及所述旋转轴部中的一个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二传递部与所述第一传递部配置在同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递部相对地旋转,并向所述运送辊以及所述旋转轴部中的另一个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以及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允许所述第二传递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递部的相对旋转预定量之后,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其中,
所述第一传递部是圆筒形状,并在外周部具有第一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向所述运送辊或者所述旋转轴部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一传递部在径向的内侧配置有中空的插入部,
所述第二传递部具有: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部向所述运送辊或者所述旋转轴部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以及插入轴部,所述插入轴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齿轮部的侧面,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传递部的所述插入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递部具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所述插入部中向所述第一传递部的旋转轴突出,所述第二传递部具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一传递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且从所述插入轴部突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递部具有驱动输入齿轮部,所述驱动输入齿轮部接受从所述驱动部传递的所述旋转驱动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递部向所述运送辊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所述第二传递部向所述旋转轴部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二传递部具有第三齿轮部,所述第三齿轮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部,并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是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递部卡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递部卡合的螺旋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旋转轴部的轴向的两端部配置有一对所述凸轮部件,所述升降板具有与所述凸轮部件对置并向载放所述片材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突片,所述倾斜部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突片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的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的第三倾斜部,
所述升降板的特征在于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被定义为在所述凸轮部件与所述第一倾斜部接触、并在所述施力部件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最远离所述供纸辊的位置,该第二位置被定义为在所述凸轮部件被驱动旋转而与所述第二倾斜部接触了的情况下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供纸辊的位置,该第三位置被定义为在所述凸轮部件被驱动旋转而从所述倾斜部分离开的情况下比所述第二位置更靠近所述供纸辊的位置,并且是使载放在所述升降板上的片材与所述供纸辊接触的位置。
9.一种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以及
配置有所述升降板并容纳所述片材的片材载放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
配置有所述升降板并容纳所述片材的片材载放部;以及
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CN201310098896.7A 2012-04-13 2013-03-26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373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1999 2012-04-13
JP2012091999A JP5619064B2 (ja) 2012-04-13 2012-04-13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615A true CN103373615A (zh) 2013-10-30
CN103373615B CN103373615B (zh) 2016-02-24

Family

ID=4804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8896.7A Active CN103373615B (zh) 2012-04-13 2013-03-26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3754B2 (zh)
EP (1) EP2650733B1 (zh)
JP (1) JP5619064B2 (zh)
CN (1) CN1033736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186A (zh) * 2017-10-23 2018-01-19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卡纸功能的彩色激光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0978B2 (ja) * 2012-01-27 2014-06-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6362078B2 (ja) * 2014-04-02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993892B2 (ja) * 2014-04-18 2016-09-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9717B2 (ja) * 2014-05-19 2016-06-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82263A1 (ja) * 2014-05-27 2015-12-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CN107407903B (zh) * 2015-03-27 2020-06-16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7339146B2 (ja) * 2019-12-13 2023-09-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299926A1 (en) * 2021-03-18 2022-09-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64342A (ja) * 2021-04-16 2022-10-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9595A (ja) * 1994-12-20 1996-07-02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137853A (ja) * 2000-04-28 2002-05-14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自動送り装置
JP2002332125A (ja) * 2001-05-10 2002-11-22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3201045A (ja) * 2002-01-10 2003-07-15 Oki Data Corp 給紙装置
US20030209849A1 (en) * 2001-01-29 2003-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or
CN1621952A (zh) * 2003-11-26 2005-06-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输送装置
JP2007131355A (ja) * 2005-11-07 2007-05-31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20110198181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Primax Electronics Ltd. Clutc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rin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2453A (ja) * 1999-10-22 2001-05-08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CN102114989B (zh) * 2010-01-06 2012-08-15 株式会社理光 一种送纸装置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9595A (ja) * 1994-12-20 1996-07-02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137853A (ja) * 2000-04-28 2002-05-14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自動送り装置
US20030209849A1 (en) * 2001-01-29 2003-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or
JP2002332125A (ja) * 2001-05-10 2002-11-22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3201045A (ja) * 2002-01-10 2003-07-15 Oki Data Corp 給紙装置
CN1621952A (zh) * 2003-11-26 2005-06-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输送装置
JP2007131355A (ja) * 2005-11-07 2007-05-31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20110198181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Primax Electronics Ltd. Clutc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rint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186A (zh) * 2017-10-23 2018-01-19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卡纸功能的彩色激光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0733A3 (en) 2016-12-07
US8733754B2 (en) 2014-05-27
EP2650733A2 (en) 2013-10-16
US20130270764A1 (en) 2013-10-17
JP2013220867A (ja) 2013-10-28
EP2650733B1 (en) 2018-08-01
CN103373615B (zh) 2016-02-24
JP5619064B2 (ja)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3615A (zh) 片材运送装置、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81572B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3569693B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17007769A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3681A (ja)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4611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82094B2 (en)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00973B2 (ja) 定着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98474B2 (ja) シート収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34092B (zh) 刮片按压构件和显影剂盒
CN102311006A (zh)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25552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JP4645722B2 (ja) 定着装置
JP2004091178A (ja) 排紙押さえ機構、排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047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6365B2 (ja) シート載置装置
JP5760752B2 (ja) シート供給システム、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トレイ支持体
CN101195446B (zh) 辊和片材进给装置
JP5811238B2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811B2 (ja) シート載置装置
JP645961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221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0151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00369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1128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