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774B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1774B
CN103371774B CN201310053934.7A CN201310053934A CN103371774B CN 103371774 B CN103371774 B CN 103371774B CN 201310053934 A CN201310053934 A CN 201310053934A CN 103371774 B CN103371774 B CN 103371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shell
carbon resin
dust
dust collector
resi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39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1774A (zh
Inventor
安倍新平
矢部启一
远藤真志
金内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71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1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7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并且具有高刚性的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1)具备配置在吸尘器主体(2)的下方部位的下壳体(21)、设在下壳体(21)的上侧的上壳体(22)、轴支撑在下壳体(21)上的左右一对轮子(5)、设在上壳体(22)上的排气罩(23)、配置在上壳体(22)的上表面侧的上壳体罩(24)、以及覆盖收集尘埃的集尘部(4)上部的能开闭的集尘盖(25)。电动吸尘器(1)中,轮子(5)、排气罩(23)、上壳体罩(24)、集尘盖(25)中的至少一个由利用碳树脂形成的碳树脂制部件(2A)构成。碳树脂制部件(2A)与相比碳树脂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树脂所形成的非碳树脂制部件(2B)进行安装。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吸尘器在家庭等中广泛使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主要具备吸引尘埃等的吸入件、与该吸入件连接的延长管、具有与该延长管连接的把手部以及连接部的软管、与连接部连接且用于将从所述吸入件吸引的尘埃等吸引到电动吸尘器内的电动送风机、以及内设有该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
这样的电动吸尘器的主要部件广泛使用的是由聚丙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等一般性树脂构成的树脂制部件。但是,在使用电动吸尘器进行清扫作业的情况下,使用者手提仅由一般性树脂构成的把手部、延长管进行清扫,由于把手部、延长管的重量过重,所以在操作电动吸尘器时存在需要过度负担的情况。
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出于轻量化的目的而由含有碳纤维的树脂、铝的轻合金形成的延长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003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通过在延长管的内管使用含有碳纤维的树脂、铝等的轻合金,虽然能够实现延长管的轻量化以及刚性,但是由于延长管是在吸尘器主体上经由软管配置在其前端部位的一个部件,所以不能实现电动吸尘器整体的轻量化以及刚性化。电动吸尘器在进行清扫作业时一边移动一边进行作业,所以还存在吸尘器主体与家具等发生触碰或者儿童骑在吸尘器主体上玩耍等情况。
因此,希望电动吸尘器实现在电动吸尘器整体重量中所占比例多的吸尘器主体的轻量化以及刚性化,电动吸尘器整体为轻量并且具有高刚性。
因此,仅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不能解决这些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并且具有高刚性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吸尘器主体的下方部位的下壳体;设在所述下壳体的上侧的上壳体;轴支撑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左右一对轮子;设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排气罩;配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侧的上壳体罩;以及覆盖收集尘埃的集尘部的上部的能开闭的集尘盖,所述轮子、所述排气罩、所述上壳体罩、所述集尘盖中的至少一个由利用碳树脂形成的碳树脂制部件构成,所述碳树脂制部件与相比所述碳树脂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树脂所形成的非碳树脂制部件进行安装。
根据该结构,电动吸尘器中的轮子、排气罩、上壳体罩、集尘盖中的至少一个是由碳树脂形成的碳树脂制部件,从而与非碳树脂制部件相比,部件整体的刚性提高。
另外,轮子、排气罩、上壳体罩、集尘盖中的至少一个碳树脂部件安装在由相比碳树脂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树脂形成的非碳树脂制部件上,从而根据作用在碳树脂制部件上的负重、振动、应力等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轻量并且具有高刚性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主要部位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主要部位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轮子和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具有表示吸尘器主体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6是轮子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后视图。
图9是图8的B-B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2的C-C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手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具有表示手柄和上壳体的螺旋固定部位的局部截面的主要部位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D-D放大剖视图。
图中:
1—电动吸尘器,2—吸尘器主体,2A—碳树脂制部件,2B—非碳树脂制部件,4—集尘部,5—轮子,6—电路基板,21—下壳体,22—上壳体,23—排气罩,24—上壳体罩,25—集尘盖,41—集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而且,在说明电动吸尘器1时,为了方便叙述,将图1所示的具有软管连接部11一侧作为前方、将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将具有手柄26一侧作为上方、将两个后轮51一侧作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
《电动吸尘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是通过利用吸尘器主体2内所设电动送风机3(参照图5)的送风产生的吸引力将垃圾、尘埃等(以下只表述为“尘埃”)从未图示的吸入件经由延长管以及吸引软管12收集到吸尘器主体2内集尘部4的装置。该电动吸尘器1构成为具备下文所述的吸尘器主体2、产生吸引力的电动送风机3(参照图5)、吸引软管12、设有手边操作开关等的未图示的操作管、延长管(省略图示)、吸入件(省略图示)。
《吸尘器主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吸尘器主体2具有配置在吸尘器主体2的下方部位的下壳体21、设在下壳体21的上侧的上壳体22、设在上壳体22的背面侧的排气罩23、配置在上壳体22的上表面侧的上壳体罩24、覆盖集尘部4上部的集尘盖25,设置在吸尘器主体2上部的手柄26、手柄连接设置部27、装卸自如地设在上壳体22上的集尘部4、轴支撑在下壳体21上的左右一对轮子5、电源线(省略图示)。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构成吸尘器主体2的壳体主要由碳树脂制部件2A和非碳树脂制部件2B构成,碳树脂制部件2A由碳树脂形成,非碳树脂制部件2B由相比碳树脂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树脂形成,与碳树脂制部件2A进行安装。吸尘器主体2的外壳主要由下壳体21、上壳体22、排气罩23、上壳体罩24、集尘盖25、手柄26、手柄连接设置部27覆盖。
〈碳树脂制部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碳树脂制部件2A是由含有碳纤维的碳树脂形成的部件,相比非碳树脂制部件2B为轻量并且具有刚性。该碳树脂制部件2A例如由含有短纤维所构成的碳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ABS树脂)成型。碳树脂制部件2A在电动吸尘器1中为例如轮子5、排气罩23、上壳体罩24、集尘盖25、手柄26的手柄下侧半体26A、手柄连接设置部27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以及集尘部4的尘埃分离部42等。
该情况下,在碳树脂制部件2A中,该部件中所含的碳纤维的含有率可以配合部件使用场所适当变更,没有特殊限定。另外,碳树脂制部件2A中所含的碳纤维的长度、碳纤维的材质、含有碳纤维的树脂等没有特殊限定。
〈非碳树脂制部件的结构〉
非碳树脂制部件2B是由相比碳树脂制部件2A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一般性树脂形成的部件。非碳树脂制部件2B是由不含有碳纤维的一般性树脂材料构成的部件,例如由聚丙烯、ABS树脂等形成,非碳树脂制部件2B是与碳树脂制部件2A进行安装的部件、或者设置在与碳树脂制部件2A相邻位置上的部件。例如是下壳体21、上壳体22、手柄26的手柄上侧半体26B等。
〈下壳体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下壳体21是吸尘器主体2的下表面部位、下部前后表面部位、下部左右侧面部位、以及其内部由具有绝缘性的非碳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的非碳树脂制部件2B。在下壳体21上,形成在前端部并用于装卸软管连接部11(参照图1)的软管装卸部21a、形成在靠前侧的中央部并用于轴支撑前轮52(轮子5)的前轮轴支撑部21b(参照图8)、形成在靠后侧的左右侧壁并轴支撑后轮51(轮子5)的后轮轴支撑部21c、内设有电动送风机3(参照图5)的送风机设置部21d、形成在送风机设置部21d前后的后侧侧壁21e以及分隔壁21f、带底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多个阴螺纹部等一体成型。
软管装卸部21a由形成在下壳体21的前侧侧壁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贯通孔构成,在其内表面形成有供软管连接部11(参照图1)的卡定部(省略图示)卡定的凹凸形状部位。
如图1所示,前轮轴支撑部21b由带轴孔的左右一对轴支撑片构成,将由一个轮子5构成的前轮52从前轮52的左右对弹性卡定轴片52a进行轴支撑。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后轮轴支撑部21c是左右一对后轮51(车轮5)分别旋转自如地进行轴支撑的部位,俯视观察,形成为配置成圆筒状的多个弹性卡定轴片51a进行内嵌的圆筒形状。后轮轴支撑部21c周围的轮子相对部位与后轮51的上部形状一致地形成为大致半圆形。
如图4所示,送风机设置部21d是形成在所述左右的后轮轴支撑部21c之间的送风机设置用空间,在后端部形成有后侧侧壁21e,在前侧形成有分隔壁21f。
后侧侧壁21e是形成下壳体21的后侧侧面的侧壁部位。
分隔壁21f是用于分隔送风机设置部21d与配置集尘单元41部位的隔壁,在下壳体21的中央部以垂直竖立设置的状态形成。
〈轮子的结构〉
所述的轮子5是用于通过旋转来使吸尘器主体2在地板面上移动的大致圆盘状(参照图6以及图7)旋转部件。该轮子5由在下壳体21左右侧面后部侧分别配置的左右一对后轮51和在下壳体21下表面的靠前侧中央配置的前轮52构成。轮子5由碳树脂形成,从而与以往的聚丙烯或者ABS树脂制的轮子相比,形成为整体的厚度较薄并且具有刚性。该轮子5为了增加耐冲击性,例如在相比碳树脂为软质并且冲击吸收性优异的聚丙烯制的下壳体21上进行轴支撑。另外,轮子5通过由含有碳纤维的碳树脂成型,发挥将轮子5上所带的静电向地板面等释放的功能。
如图7所示,后轮51通过将具有所述弹性卡定轴片51a的内轮部51b和外嵌在内轮部51b外周部的外轮部51c组装为一体来形成轮子5。在内轮部51b的外周缘和设在该外周缘的外轮部51c的内缘部,形成有用于相互进行配合的配合部51d。
所述前轮52由小于后轮51的一个部件构成。
〈上壳体的结构〉
如上述图4所示,上壳体22是如下壳体:在与下壳体21上侧重合的状态下,前端部、中央部以及后端部通过各自的螺钉N1紧固,例如由ABS树脂等一般性树脂形成。如图3所示,上壳体22具有分别在下文叙述的下侧周缘部22a、车轮罩部22b、集尘单元容纳部22c、排气罩设置部22d、上壳体罩设置部22e、集尘盖配置部22f、手柄设置部22g、排气口22i、凸部22j(参照图9)、阴螺纹部22k(参照图9)、显示部22m、螺钉插入孔22n(参照图10)、贯通孔22o、线引出部22p、基板设置部22s(参照图9)、爪22t(参照图9)。
如图4所示,下侧周缘部22a是与所述下壳体21的上侧周缘部21g重合的部位,形成在上壳体22的下侧的大致整周上。
车轮罩部22b是形成为将左右后轮51的上侧半部分在左右宽度方向大致覆盖一半的部位,是旋转自如地覆盖后轮51并进行保护的保护部。车轮罩部22b在上壳体22的左右的下侧后部切割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3所示,集尘单元容纳部22c是配置集尘单元41的部位,形成为将大致圆柱形状的集尘单元41的后侧半部分倾斜地容纳并保持。
排气罩设置部22d是排气罩23利用多个螺钉N2固定的部位,在上壳体22的后表面形成为与排气罩23一致。
上壳体罩设置部22e是安装上壳体罩24的部位,形成在上壳体22的上部后侧的集尘单元41的背面。
集尘盖配置部22f是集尘盖25转动自如地配置的部位,形成在上壳体22的上表面前侧。在集尘盖配置部22f的后部,形成有集尘盖25的轴支撑部25a转动自如地进行轴结合的左右一对轴结合部22h。
如图3所示,手柄设置部22g是安装手柄26的左右下端部的部位,形成在上壳体22的中央部的左右上部。
排气口22i是被电动送风机3(参照图5)吸引后在集尘部4与尘埃分离并净化的风被排出的排气口22i,由形成在上壳体22的后表面的多个开口构成。
凸部22j是在排气罩23的内表面形成的卡定部23b(参照图9)进行卡定的部位,在上壳体22的后表面下部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左右一对阴螺纹部22k是插入排气罩23的螺钉插入孔23d的螺钉N2进行螺纹结合的螺纹孔,形成在排气罩设置部22d的左右。
图9是图8的B-B放大剖视图。图10是图2的C-C放大剖视图。
显示部22m例如是对未图示的过滤器的堵塞状况分级进行照明显示的指示器、或者对地毯模式、地板/榻榻米模式、强模式这三种运转状态进行照明显示的指示器等,在基板设置部22s内的电路基板6上并排设置三个显示元件61(参照图9)而形成。
如图10所示,螺钉插入孔22n是用于将上壳体罩24固定在上壳体22上的螺钉N3所插入的孔。
贯通孔22o是在上壳体罩24的下表面突出设置的卡定片24b插入并卡定的孔,形成在上壳体罩设置部22e的后端部侧的左右。
如图3所示,线引出部22p是具有未图示的电源插头的线以自如引出的方式配置的部位,在其外侧配置排气罩23的线引出口23e与之一致。
〈排气罩的结构〉
图3以及图8所示的排气罩23是配置为覆盖所述排气口22i的大致网状部件,是形成有多个排气孔23a的碳树脂制部件2A。如图9所示,在排气罩23形成有所述排气孔23a(参照图8)、卡定在上壳体22的凸部22j的卡定部23b、卡定在上壳体22的爪22t的卡定片23c、螺钉N所插入的螺钉插入孔23d、线引出口23e(参照图3)。排气罩23通过使卡定部23b卡定在凸部22j,使卡定片23c卡定在爪22t,使螺钉N2经由螺钉插入孔23d与阴螺纹部22k螺纹结合,从而固定在作为非碳树脂制部件2B的上壳体22上。
〈上壳体罩的结构〉
如图9所示,上壳体罩24是碳树脂制部件2A,设置为覆盖该上壳体罩24下侧的上壳体22的基板设置部22s上所设置的电路基板6的上部。由此,上壳体罩24能够将电路基板6上所带的静电利用碳(有机导电性纤维)释放到大气中,所以能够抑制电路基板6中带静电。
如图10所示,上壳体罩24利用插入上壳体22的螺钉插入孔22n的螺钉N3进行螺纹结合的阴螺纹部24a、插入形成在上壳体22上的贯通孔22o并卡定的卡定片24b固定在上壳体22的上表面。
〈电路基板的结构〉
如图9所示,所述电路基板6是安装对上壳体22的显示部22m进行照明显示的多个LED等显示元件61的基板,在设置在上壳体罩24的下表面的上壳体22上,设置在纵向剖视下形成为凹部状的基板设置部22s的内底面。电路基板6利用未图示的螺钉部件固定在上壳体22的基板设置部22s的内底面。
〈集尘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集尘部4是收集利用电动送风机3(参照图5)的吸引风吸入的尘埃的部位,配置在上壳体22的前部。空气经由集尘部4背面配置的捕尘过滤器(省略图示)、电动送风机3从排气罩23的排气孔23a排到外部。集尘部4具备集尘单元41,集尘单元41具有尘埃分离部42和尘埃容纳部43。
集尘单元41是装卸自如地容纳在集尘单元容纳部22c的旋风集尘装置,在下侧(流入口侧)配置有由碳树脂制部件2A构成的尘埃分离部42,在上侧配置有由非碳树脂制部件2B构成的尘埃容纳部43。由此,集尘单元41能够将尘埃分离部42内尘埃由于旋转等所产生的静电从碳树脂制的尘埃分离部42经由配置在上方的碳树脂制的集尘盖25释放到大气中。
尘埃分离部42是将空气和尘埃通过回转进行分离的容器形状的部件,由于垃圾等回转而产生静电。该尘埃分离部42为导电性的碳树脂制,所以能够经由相邻的尘埃容纳部43将静电释放向集尘盖25侧。其结果为,能够不再使用以往曾经使用的带电防止部件,并且,能够由透光性树脂形成尘埃容纳部43,来取代使尘埃容纳部43的透明性恶化的带电防止部件。
尘埃容纳部43由容纳利用该电动送风机3的吸引力收集的尘埃的圆筒形状的壳体构成,具备内设的捕尘容器(省略图示)、设在开口部的开口盖(省略图示)、捕尘过滤器(省略图示)等。
〈集尘盖的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集尘盖25是配置为与集尘单元41的上部配合的开闭盖体,由碳树脂制部件2A构成。集尘盖25具有在后端部的左右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大致圆筒形状的轴结合部22h的轴支撑部25a、与设在集尘单元41的上部前侧的配合部41a配合/脱离的卡定部25b。
图11是手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12是具有表示手柄与上壳体的螺纹固定部位的局部截面的主要部位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D-D放大剖视图。
〈手柄的结构〉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手柄26是使用者手持电动吸尘器1使其移动时握住的部位,背面观察,形成为弯成隧道状。手柄26由多个螺钉N4将手柄上侧半体26B和手柄下侧半体26A螺纹固定而成,手柄上侧半体26B配置在上侧,由非碳树脂制部件2B构成,手柄下侧半体26A与手柄上侧半体26B的下侧重合,由碳树脂制部件2A构成。手柄26通过组合手柄上侧半体26B和手柄下侧半体26A,形成为手柄26整体为轻量并且具有刚性,其中的手柄上侧半体26B由相比碳树脂为软质并且通过变形容易吸收应力的ABS树脂或者聚丙烯等构成,手柄下侧半体26A相比非碳树脂为轻量且具有刚性,能够使厚度薄。
手柄上侧半体26B具有阴螺纹部26Ba和切割部26Bb,阴螺纹部26Ba在中央部以及左右端部分别形成,螺纹固定插入手柄下侧半体26A的螺钉插入孔26Aa的螺钉N4,切割部26Bb在左右端部形成。由此,手柄上侧半体26B利用三根螺钉N4固定在手柄下侧半体26A上。另外,手柄上侧半体26B具有切割部26Bb,从而能够减轻切割部26Bb对应的重量,相应地实现轻量化。
如图11~图13所示,在手柄下侧半体26A的左右,形成有与切割部26Bb一致地形成的切割孔26Ab、插入上壳体22的手柄固定孔22q并供螺钉N5螺纹结合的多个阴螺纹部26Ac。
〈手柄连接设置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手柄连接设置部27是在上侧与手柄26的基端部连接设置、并且形成集尘部4的外周框的一部分的部件,螺纹固定在上壳体22上。手柄连接设置部27构成为具备设在该手柄连接设置部27外侧的由非碳树脂制部件2B构成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设在该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内侧的由碳树脂制部件2A构成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手柄连接设置部27将非碳树脂制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和碳树脂制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组合而形成,连接设置部外框27a配置为配合手柄26的叉状切割孔26Ab地连接设置。
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是侧视观察朝向斜后上方形成为大致V字形状,例如由ABS树脂形成。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由于是相比碳树脂为软质的ABS树脂等非碳树脂制部件2B,所以发挥能够缓和作用在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的应力从而消除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上产生龟裂的功能。
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是设在大致V字形状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内侧的碳树脂制部件,发挥能够提高手柄连接设置部27整体的强度从而实现薄壁化和轻量化的功能。
《电动吸尘器的作用》
接着,参照以图2以及图3为主的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的作用。
例如,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使电动吸尘器1移动的情况下,使用者手持手柄26以及未图示的操作管使其移动。在该移动的过程中,吸尘器主体2整体的负重、与其他异物的接触等导致冲击力等作用于手柄26。该负重等作用在手柄26的手柄上侧半体26B以及手柄下侧半体26A。
手柄上侧半体26B由相比碳树脂为软质的非碳树脂制部件2B构成,由于负重而稍微产生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由此,手柄上侧半体26B能够抑制在抗冲击较弱的手柄下侧半体26A产生龟裂。
手柄下侧半体26A由碳树脂形成,从而能够将手柄26上所带的静电释放到大气中,所以在使用者握住手柄26时,能够防止静电从手柄26流向使用者。
另外,在使电动吸尘器1移动的过程中,轮子5在地板面上滚动移动。该情况下,即使由于轮子5的旋转产生了静电,也同上述那样,由于轮子5由碳树脂形成,从而能够向地板面释放静电。
另外,在轮子5的旋转移动过程中,即使在该轮子5受到冲击等的情况下,也同上述那样,由于轴支撑轮子5的下壳体21为聚丙烯树脂等非碳树脂制品,所以能够吸收冲击力,能够抑制在轮子5上产生龟裂。
另外,电动吸尘器1在进行清扫作业时,所吸引的尘埃在尘埃分离部42回转,所以在尘埃分离部42产生静电。该情况下,也同上述那样,通过由碳树脂形成尘埃分离部42以及集尘盖25,从而能够从上部的集尘盖25向大气中释放静电。由此,集尘部4不需要带电片。
另外,在儿童玩耍电动吸尘器1等时骑在吸尘器主体2上从而对位于电动吸尘器1上部的手柄26、手柄连接设置部27、集尘盖25、上壳体罩24以及排气罩23施加负重的情况下,由于这些碳树脂制部件2A均为碳树脂制品,具有强度,并且相邻的部件以及所安装的部件为非碳树脂制部件2B,所以同上述那样,能够利用非碳树脂制部件2B吸收负重从而抑制在碳树脂制部件2A产生龟裂。
总之,集尘盖25、上壳体罩24以及排气罩23均螺纹固定或者卡定在ABS树脂等非碳树脂制的上壳体22上,所以能够利用上壳体22缓和负重。
另外,如上所述,手柄26通过组合碳树脂制的手柄下侧半体26A和非碳树脂制的手柄上侧半体26B而形成,所以能够通过一方部件缓和负重,通过另一方部件提高整体的强度。如上所述,手柄连接设置部27由作为碳树脂制部件2A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外框27a和作为非碳树脂制部件2B的手柄连接设置部内部材料27b构成,所以也发挥与所述手柄26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6中即使带静电,也由于位于该电路基板6上表面的上壳体罩24为碳树脂制部件2A,所以能够将静电从上壳体罩24释放到大气中,所以能够防止安装在电路基板6上的显示元件61、其他电子部件由于静电受到破坏。
这样,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中,所述手柄26、手柄连接设置部27、尘埃分离部42、集尘盖25、上壳体罩24、排气罩23以及轮子5均为具有强度的碳树脂制部件2A,安装在作为非碳树脂制部件2B的上壳体22、下壳体21等上,由于能够通过非碳树脂制部件2B缓和应力,所以能够实现薄壁化,并相应实现对应于厚度减少量的轻量化。
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吸尘器主体2整体的轻量化并具有高刚性的电动吸尘器1。
《变形例》
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造以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涵盖进行这些改造以及变更所得到的发明。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7所示的轮子5由同为碳树脂所构成的内轮部51b和外轮部51c组合而成的情况,也可以使内轮部51b和外轮部51c的某一方为碳树脂制品,使另一方由ABS树脂、聚丙烯等非碳树脂来形成。
这样,非碳树脂吸收轮子5的冲击,所以能够抑制在碳树脂制部件2A上产生龟裂。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碳树脂制部件2A和非碳树脂制部件2B通过螺纹部件固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螺纹部件以外的紧固部件、超音波熔敷、粘结剂等其他的固定结合方法来相互固定。

Claims (5)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吸尘器主体的下方部位的下壳体;
设在所述下壳体的上侧的上壳体;
轴支撑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左右一对轮子;
设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排气罩;
配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侧的上壳体罩;以及
覆盖收集尘埃的集尘部的上部的能开闭的集尘盖,
所述轮子、所述排气罩、所述上壳体罩、所述集尘盖中的至少一个由含有碳纤维的碳树脂所形成的碳树脂制部件构成,
所述碳树脂制部件与相比所述碳树脂而言弹性模量低并且拉伸破坏伸长率大的不含有碳纤维的树脂所形成的非碳树脂制部件进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子由碳树脂形成,
轴支撑该轮子的所述下壳体由非碳树脂制部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罩由碳树脂形成,
安装该排气罩的所述上壳体由非碳树脂制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罩由碳树脂形成,在该上壳体罩的下侧配置有电路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盖由碳树脂形成,
配置在该集尘盖的下侧的所述集尘部由通过使尘埃回转进行集尘的旋风式集尘单元构成。
CN201310053934.7A 2012-04-17 2013-02-20 电动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17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4104 2012-04-17
JP2012094104A JP5819242B2 (ja) 2012-04-17 2012-04-17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774A CN103371774A (zh) 2013-10-30
CN103371774B true CN103371774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45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39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1774B (zh) 2012-04-17 2013-02-20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19242B2 (zh)
CN (1) CN103371774B (zh)
TW (1) TW2013477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5165B2 (ja) * 2012-04-17 2016-02-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5994563B2 (ja) * 2012-10-18 2016-09-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04622384B (zh) * 2015-01-29 2017-03-01 苏州克林威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除螨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325A (ja) * 1985-07-01 1987-0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H04282118A (ja) * 1991-03-11 1992-10-07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H07115753A (ja) * 1993-10-18 1995-05-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ーボンブラシ
JP3024547B2 (ja) * 1995-04-21 2000-03-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3299420B2 (ja) * 1995-07-07 2002-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3495495B2 (ja) * 1996-01-31 2004-02-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伸縮パイプ
JPH09297869A (ja) * 1996-05-07 1997-11-18 S Ii L Kk 紙幣計数機
JP2000300476A (ja) * 1999-02-19 2000-10-31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1087192A (ja) * 1999-09-27 2001-04-03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
CN1264467C (zh) * 2001-12-17 2006-07-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风式真空吸尘器的消除静电的装置
JP4861908B2 (ja) * 2007-06-18 2012-01-2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4512619B2 (ja) * 2007-07-19 2010-07-2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5263872B2 (ja) * 2008-04-29 2013-08-14 株式会社コーワ 回転ロータ及び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1200B (zh) 2016-12-11
JP5819242B2 (ja) 2015-11-18
CN103371774A (zh) 2013-10-30
JP2013220222A (ja) 2013-10-28
TW201347715A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2773B (zh) 真空吸尘器
TWI419671B (zh) 具有掃地與吸塵功能的清潔裝置
CN103417162B (zh) 自主真空吸尘器
CN105982611A (zh) 自主清洁设备
CN103371774B (zh) 电动吸尘器
CN203226772U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
CN106343919A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5501899U (zh) 一种公园垃圾清扫机器人
CN108413513A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6691315A (zh) 用于吸尘器的滚筒以及具有该滚筒的吸尘器
CN103371780B (zh) 电动吸尘器
CN101036570A (zh) 旋风式电吸尘器
EP2243412A3 (en) Robot cleaner
CN208988717U (zh) 移动机器人
CN103737494A (zh) 一种清洁生产的电池极板刷边机
CN20654315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WO2017201962A1 (zh) 绒毛状浮物垃圾收集车
JP5852890B2 (ja) 回転ブラシ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掃除機
CN112545389B (zh) 一种新型清洁机器人
CN206166834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翻盖限位装置
CN108209752A (zh) 一种具有自动充电功能的家用自动清扫机器人
CN208809454U (zh) 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电动玩具车
CN111449579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
CN201996464U (zh) 具有旋转接头的立式吸尘器
CN215352507U (zh) 一种稻米加工用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