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731A - 保温烹饪容器 - Google Patents

保温烹饪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1731A
CN103371731A CN2013101453466A CN201310145346A CN103371731A CN 103371731 A CN103371731 A CN 103371731A CN 2013101453466 A CN2013101453466 A CN 2013101453466A CN 201310145346 A CN201310145346 A CN 201310145346A CN 103371731 A CN103371731 A CN 103371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outer container
container
insulation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53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悠
村上靖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 Combinations Of Kitchen Furniture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保温烹饪中不占厨房工作台的空间、能够从收容部取出并移动的保温烹饪容器。保温烹饪容器(1)构成为,在隔热外容器(2)收容内容器(3),能够借助隔热外容器盖(5)对隔热外容器的开口部(4)进行开闭,隔热外容器能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44),所述收容部是在工作台用厨房(34)的顶板(38)设置的凹部,故保温烹饪时保温烹饪容器的收容场所在收容部的内部,不会妨碍烹饪等,不占地方。能借助保温烹饪容器在收容部内保温烹饪,并能关闭收容部在顶板上进行其他烹饪。隔热外容器能够从收容部取出,因此能够将料理连同保温烹饪容器放在餐桌上,从而能长时间吃到热的料理,且在烹饪过程中不会直接触碰到热的内容器。

Description

保温烹饪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隔热外容器收容内容器并能够借助隔热外容器盖对隔热外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保温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此类物品,已知如下保温烹饪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即,在具有隔热性的外容器内收容装烹饪品的内容器,所述外容器为在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真空隔热层的真空双层容器,该保温烹饪容器能够提高外容器的容积效率,实现隔热烹饪容器的小型化。
虽然保温烹饪容器如此具有优异的方便性,但是在收容方面占据空间,在进行保温烹饪时如果放在烹饪台上,也会占据烹饪空间,如果放在地板上还可能会被误踢到,因此在空间有限的厨房如何放置令人苦恼。
因此,作为考虑到收容问题的厨房的烹饪用品,提议了在橱柜的最下部设置的具有竖板部的保冷抽屉(例如,专利文献2),但该保冷抽屉是从设置于所述竖板部的吸排气口散热的装置,因此不能从橱柜中取出。
此外,还有如下装置等:整体厨房用保冷柜,其具备用于对收容物进行保冷的保冷室、用于对该保冷室进行冷却的冷却部以及用于对该冷却部进行空冷的空气流路(例如,专利文献3);嵌入式保冷柜,其适合组装于整体厨房等厨房收容体,即使在将抽屉结构的收容体收纳在冷藏室内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新空气的取入与热交换后的排气(例如,专利文献4);保冷柜,其是能够作为抽屉而进出的保冷柜,具有能够使被冷藏物从上方进出的收容部以及与该收容部并列配置的冷却部,这些都是保冷用的,并且无法从橱柜中取出搬运(例如,专利文献5)。
另一方面,在保温用器具中提议了如下整体厨房,在厨房操作面的上方配备烹饪物保温单元,并且,能够借助移动机构使该烹饪物保温单元向该厨房操作面上移动(例如,专利文献6),但是该保温用器具并不是进行烹饪的器具,且无法从整体厨房拆下搬运。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36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46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61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68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6-284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点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在保温烹饪中不占厨房工作台的空间的保温烹饪容器,并且,提供能够从收容部取出并移动的保温烹饪器。
技术方案1的保温烹饪容器构成为,在隔热外容器收容内容器,能够借助隔热外容器盖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容器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
技术方案2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的内容积在0.5L以上,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外容积在600L以下。
技术方案3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容器能够从所述收容部取出。
技术方案4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是在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
技术方案5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是抽屉。
技术方案6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是前面开口且设置于上下表面与左右表面之间的收容架。
技术方案7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侧被能够拆卸的由金属板或树脂板构成的内装体覆盖。
技术方案8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装体距离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表面1至20mm。
技术方案9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装体的内表面向一个方向倾斜地形成供结露的水滴排出的排水槽,在倾斜的最深部设置有结露的水的存积部。
技术方案10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容器盖由被密封于双层透明树脂或双层玻璃内的透明隔热材料构成。
技术方案11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隔热外容器内下降到规定温度的时刻进行告知的告知单元。
技术方案12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部进行加热的0.3W至100W的加热单元。
技术方案13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部进行冷却的50W至5kW的冷却单元。
技术方案14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能够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保温烹饪时保温烹饪容器的收容场所是收容部的内部,因此不会造成妨碍。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能够烹饪并且能够收容于通常的厨房空间。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因为能够将料理连同保温烹饪容器放在餐桌上,所以能够长时间吃到热的料理,并且在烹饪中,不会直接触碰到热锅。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能够在凹设于厨房的工作台的收容部内进行保温烹饪,关闭收容部而在工作台上进行其他烹饪,进而,将保温烹饪容器从收容部拆下,在餐桌等进行隔热烹饪、保温。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在厨房的整体厨房等的抽屉内进行隔热保温烹饪或者将保温烹饪容器拆下,在餐桌等上进行烹饪、保温。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能够在厨房的收容架内进行隔热保温烹饪,或者拆下保温烹饪容器,在餐桌等进行烹饪、保温。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即使在结露、汤汁等溢出时,也能提高收拾方便性。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因为在隔热外容器内设置空气隔热层,从而能提高保温性。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容易对结露的水进行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保温烹饪中也能够看到内部,因此能够防止忘记正在保温烹饪而放置一旁导致料理腐坏。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能够防止忘记正在保温烹饪而放置一旁导致料理腐坏。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能够通过隔热外容器内的加热以节电状态保持温度,从而能够防止料理腐坏。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在保温烹饪结束后,能够快速降温到腐坏温度以下。也能够尽早获得温度降下所带来的味道的渗透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发明,可以根据目的区分使用,在烹饪结束后不需要重热变凉的料理、或者要冷却做完要储存起来的料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同上,是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下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3同上,是从下面侧观察内装体的立体图。
图4同上,是整体厨房的立体图。
图5同上,是保温烹饪容器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6同上,是将保温烹饪容器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下的整体厨房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8同上,是整体厨房的立体图。
图9同上,是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下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内装体的俯视图。
图12同上,是隔热外容器的剖面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整体厨房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隔热外容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保温烹饪容器与收容部亦即抽屉的立体图。
图16同上,是保温烹饪容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下的保温烹饪容器与橱柜的立体图。
图18同上,是保温烹饪容器的立体图。
图19同上,是打开前面门的状态下的保温烹饪容器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保温烹饪容器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内容器的内容积与加热单元输出的关系的内容器内温度的图表。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内容器的内容积与冷却单元输出的关系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1A…保温烹饪容器;2、2A…隔热外容器;3…内容器;4…开口部;5、5A…隔热外容器盖;21…内装体;22…空气隔热层;33…作业空间;34…作业用台橱柜(作业用台);41…抽屉;42…抽屉;43…抽屉;44…收容部(凹部);45…开口部;47…盖体;62…排水槽;64…另一侧角部(最深部);66…存积部;82…收容架(收容部);82F…前面开口部;86…前面门(隔热外容器盖);91…报警单元(告知单元);93…温度传感器;101…加热器;111…冷却单元;121…珀尔帖元件(加热冷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内容。另外,以下说明的全部构成未必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在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新保温烹饪容器,获得以往没有的保温烹饪容器,对该保温烹饪容器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在图1至图6中,保温烹饪容器1具备隔热外容器2和收容于该隔热外容器2内的内容器3,在所述隔热外容器2的上表面设置开口部4,并且,设置能够对该开口部4进行开闭的隔热外容器盖5,在所述内容器3的上部开口,能够拆卸或开闭地设置有内容器盖6。
所述隔热外容器2使用圆筒形的真空隔热容器、或将真空隔热板构成为箱形状的容器,在该例中,使用将隔热层亦即真空隔热板制成箱形状的容器。
具体而言,所述隔热外容器2由外侧容器主体11和配置于该外侧容器主体11的内侧的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形成,这些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分别沿外侧容器主体11的底面部13T、长边方向的侧面部13L、13L及短边方向的侧面部13S、13S配置。此外,所述外侧容器主体11的上表面部13U借助合页部14,可开闭地连结于长边方向的侧面部13L、13L的一个上部,在该上表面部13U的内表面设置真空隔热板12U,由这些上表面部13U与真空隔热板12U构成所述隔热外容器盖5。另外,所述外侧容器主体11可以是具备保形性的部件,也可以是称为软式保冷箱(soft cooler)等具有挠性的部件,在该例中,以由具有保形性的合成树脂制等构成的容器为例加以说明。
所述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构成为,正面在矩形的表面板部与里面板部之间形成真空层,并且将它们的边缘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为一张板的形状。此外,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不是一体固定于隔热外容器2的内表面,而是可更换地经由安装用袋体15被一体安装。这些袋体15等为扁平形状,由聚酯等水分不易通过的材质形成,形成为与各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几乎同样大小或略大,能够覆盖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的整个面。此外,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能够从袋体15的上侧边缘的开口部16插入,袋体15具有插入后闭塞开口部16的闭塞部17。
不过,保温烹饪中从内容器3出来的蒸汽会在所述隔热外容器2内结露,因此组合了真空隔热板的情况下,如果不收拾,进入板与板的缝隙的水会腐坏,或者导致发霉,有可能会变得不卫生。因此,构成为能够将无角部和缝隙地随隔热容器内部形状而形成的金属板或树脂板取出的结构,从而便于收拾,以下说明其结构。
具体而言,在所述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与所述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的内表面相间隔地水密地可拆装地设置内装体21。
所述内装体21构成为,以与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的内表面相隔规定间隔地形成空气隔热层22,由实施了防锈加工的金属板或合成树脂板形成有底箱型,与各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相对应,一体化具有底板部23T、长边方向的侧板部23L、23L、短边方向的侧板部23S、23S。
另外,在内装体21的外表面设置隔离件24,该隔离件24与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的内表面抵接,由此形成所述空气隔热层22。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件24呈棱状,在侧面形成为纵向棱状,在底面,形成为从侧面的纵向棱连续地向左右交叉的棱状。另外,隔离件除了连续的棱状以外,还可以由多个突起等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沿隔热外容器2内的内装体21的外表面,与隔热外容器2的内侧面间隔规定距离设置空气隔热层22,由此隔热外容器2的保温性能提高。所述空气隔热层22的尺寸H,从维持精度的面来说1mm为下限,此外,为了确保隔热容积确保,优选将20mm设定为上限(尺寸H在1mm以上,20mm以下)。
通过如此设置内装体21,即使在保温烹饪中,从内容器3出来的蒸汽结露,在组合真空隔热板的情况下,水不会进入板与板的缝隙,能够将没有角部、缝隙地随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形状而一体形成的内装体21取出,由此便于收拾。
此外,在所述隔热外容器盖5的内表面还经由所述真空隔热板12U与空气隔热层22设置内盖板25,该内盖板25也由实施了防锈加工的金属板或合成树脂板形成,并且在该内盖板25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隔离件24。
另外,在所述外侧容器主体11的短边方向的侧面部13S、13S的外表面设置用于搬运等的把手26、26,该把手26使用带子等具有可挠性的物品或折叠式的物品,以使得向后述的收容部收纳时不占空间。
并且,通过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底面部13T、长边方向的侧面部13L、13L、短边方向的侧面部13S、13S、底板部23T、长边方向的侧板部23L、23L以及短边方向的侧板部23S、23S,分别构成隔热外容器2的底板部7T、长边方向的侧板部7L、7L以及短边方向的侧板部7S、7S。
所述内容器3是烹饪用的锅,其上部开口具备可安装拆卸的所述内容器盖6,在该内容器3设置有一对把手28、28。内容器盖27相对于内容器3可安装拆卸,用于关闭内容器3的开口,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构成。此外,内容器盖6还可以是玻璃制。在其内容器盖6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立起设置有内容器盖用捏手(捏手部)29。
此种情况下,内容器3的内容量,从保温性能上考虑,将可烹饪的量的下线定为0.5L(升),另一方面,考虑整体厨房的抽屉、架子的尺寸,将隔热外容器2的外容积的上限定为600L。即,内容器3的内容积在0.5L以上,隔热外容器2的外容积在600L以下。与此相对应地,隔热外容器2的最小外容积为能够收容0.5L内容积的内容器3的大小。另外,内容器3的内容积为该内容器3的实际内容积,在实际进行烹饪等时,需要在烹饪物与内容器盖6之间设置缝隙,因此如果内容器3的内容积为0.5L,则料理物的容积比0.5L小。
图5及图6表示收容本发明的保温烹饪容器1的整体厨房。该整体厨房在左右方向上同时设置有:在上部具备煤气炉31、IH电磁炉的加热烹饪橱柜32、在上部具备作业空间33的工作台用橱柜34以及与在上部具备水龙头35及洗碗池36的水槽橱柜37,但是也可以代替这些橱柜,同时设置其他橱柜。另外,在工作台用橱柜34的顶板38的上表面上设置搪瓷。
在所述各橱柜32、34、37分别设置有抽屉41、42、43。另外,工作台用橱柜34的上层的抽屉42相对于工作台用橱柜34的深度尺寸(前后尺寸)形成得较短,在该抽屉42部分的后部设置有收容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用的收容部44。并且,该收容部44为设置于工作台亦即工作台用橱柜34的上表面的凹部。另外,位于水槽橱柜37的洗碗池36之下的抽屉43的内容积例如为1050mm×900mm×600mm,600L左右。
所述收容部44是:在所述顶板38设置可供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插通的开口部45,在该开口部45的下部设置可收容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的箱状体46,该箱状体46在底面部46T的四方具有侧面部46L、46L、46S、46S,并设置闭塞所述开口部45的平板状的盖体47而形成的。在该例中,在最上层的抽屉42的里侧的位置设置收容部44。
所述盖体47例如是图6所示那样后部通过合页部48可开闭地设置在顶板38的构件,或者例如是图5所示那样可从开口部45拆卸的构件等,在闭塞了开口部45的状态下,与顶板38的上表面齐平,并且在该盖体47的上表面实施了挂瓷。另外,在开口部45设置有对盖体47的边缘部下表面进行载置的台阶部45A。此外,顶板38的上表面、盖体47的上表面并不局限于搪瓷,还可以是不锈钢制等各种材质或实施了各种加工。
下面说明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的使用方法。使用整体厨房的加热烹饪橱柜32,将烹饪材料与适量的水等一起加热一下后,或者对烹饪材料和水等分别加热后,将这些放入内容器3并关上内容器盖27。或者也可以对内容器3直接加热,来加热内部的烹饪材料和水等。另一方面,在收容部44中预先收容隔热外容器2,打开顶板38的盖体47,并预先将隔热外容器2的隔热外容器盖5置为打开状态。然后,通过开口部45将放入了加热过的烹饪材料与水等的内容器3放入隔热外容器2内。
在该情况下,以往,在将内容器3放入放置于工作台用橱柜34的顶板38的隔热外容器内时,必须将加热后的内容器抬高到隔热外容器的高度后,再放入隔热外容器内,与此相对,因为能够事先在设置于顶板38的下方的收容部44放入隔热外容器2,因此,不必将内容器3抬高到载置于顶板38的隔热外容器的高度以上,能够简便地进行作业。
而且,通过关闭隔热外容器盖5,烹饪材料在所要的时间内处于隔热状态,能够进行烹制。另外,因为能够通过盖体47关闭开口部45,在收容部44的内部进行烹制,因此在该烹制期间,能够在工作台用橱柜34的整个顶板38,实施伴随烹饪的操作。进而,通过关闭盖体47,能够获得由收容部44自身所实现的隔热性。
另外,在使用保温烹饪容器1结束烹饪后,或者即使是在烹饪过程中也能够将保温烹饪容器1放在餐桌上、餐桌下。即便如此,因为热的内容器3被收容于隔热外容器2,因此不必担心直接触碰到内容器3。
此外,在烹饪结束后,将保温烹饪容器1放在餐桌、其下面、附近非常方便。即,即使家庭成员等吃饭的时间不同,先吃饭的人从内容器3中仅取出必要量的煮菜等料理后,再使用隔热外容器盖5关闭开口部4,就能够对内容器3的料理进行保温,之后吃饭的人不必再加热也能吃到热的食物。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在隔热外容器2收容内容器3,能够以隔热外容器盖5对隔热外容器2的开口部4进行开闭,隔热外容器2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44,因此保温烹饪时的保温烹饪容器1的收容场所为收容部44的内部,因此不会影响烹饪等,不占空间。
另外,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内容器3的内容积在0.5L以上,隔热外容器2的外容积在600L以下,因此能够通过内容器3进行隔热烹饪,并且能够收容于通常尺寸的厨房空间。
此外,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隔热外容器2能够从收容部44中取出,因此能够将料理连同保温烹饪容器1放在餐桌上,因此能够长时间吃到热的料理,进而,在烹饪中不会直接触碰到热锅。
另外,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收容部44是设置于工作台的上表面的凹部,因此能够在将保温烹饪容器1收容于收容部44并利用内容器3进行隔热烹饪的同时,在工作台上烹饪其他料理,进而,能够将保温烹饪容器1从收容部44拆下,在餐桌等上进行隔热烹饪和保温。
此外,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隔热外容器2的内侧被由可拆卸的金属板或树脂板构成的内装体21覆盖,因此在结露、汤汁等溢出时,收拾方便性也会提高。
另外,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内装体21距离隔热外容器2的内表面离开1至20mm,因此由于在隔热外容器2内设置空气隔热层22,所以保温性能提高。
进而,因为隔热层是真空隔热板12T、12L、12L、12S、12S,因此能够简便地构成适用于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的收容部44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的隔热外容器2,进而,还可以适用于称作软空调(soft cooler)等的具有可挠性的外侧容器主体11。
另外,因为将隔离件24一体设置于内装体21,因此能够简便地进行内装体21的安装拆卸。进而,因为所述盖体47借助合页部48将后部可开闭地在设置在了顶板38,能够容易地开闭盖体47。
此外,最上层的抽屉42相对于工作台用橱柜34的深度尺寸(前后尺寸)形成得短,与下层抽屉42相比,前后尺寸短,在该抽屉42部分的后部设置对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进行收容的收容部44,由此能够有效利用收容空间。即,抽屉42考虑其具有主要是前侧进出而后侧的收容物的进出少的倾向这一点,能够在缩短抽屉42的同时,有效地确保收容部44的空间。
实施例2
图7至图9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保温烹饪容器1A外侧的隔热外容器2A有底且呈大致筒状。
所述隔热外容器2A与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构成的内壁亦即内侧容器部51及与内侧容器部51相同由金属构成的外侧容器部52的上端53连接,并且向外侧凸缘状的弯曲部53M,而且在内侧容器部51与外侧容器部52之间设置真空隔热层54而形成金属制真空双层容器。另外,所述隔热外容器2A的上部的开口部4具备可安装拆卸的隔热外容器盖5A,该隔热外容器盖5A安装于开口部4,能够对安装状态进行固定及解除固定。
此外,内装体21A呈具有底板部23T与大致为筒状的侧面部23E的有底筒形,在其外表面一体设置与所述隔热外容器2A的内表面相抵接的所述隔离件24,通过该隔离件24,在所述隔热外容器2A的内表面与内装体21A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隔热层22。
另外,所述内容器盖6是玻璃制,能够目视辨认内容器3内的料理。
并且,隔热外容器盖5A具备在内部设置了隔热空间55的上表面构件56与下表面构件57,以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等透明构件构成这些上表面构件56与下表面构件57,此外,在所述隔热空间55收容硅气凝胶等具有透明性的隔热材料58。另外,由该隔热材料58构成隔热层。
此外,在隔热外容器盖5A的中央上表面设置有把手59。进而,在隔热外容器盖5A的周围设置未图示的把手,并且,在该隔热外容器盖5A设置能够固定及解除固定的锁定单元(未图示)。
另外,在所述整体厨房的盖体47设置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等构成的透明窗部60,或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构成整个盖体47。即,以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构成整个或部分盖体47,使得能够目视确认收容部44内。
进而,从所述隔热外容器2A内可拆装地设置所述内装体21,该内装体21呈有底筒状,在所述内装体21与内侧容器部51之间设置所述空气隔热层22,进而,在内装体21的外表面设置与外侧容器部52抵接的所述隔离件24。
并且,在金属制的真空隔热容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因产生锈迹、生锈加剧而出现孔洞,有可能导致隔热性能降低,但是通过随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形状而形成的内装体21,能够防止生锈等,而且能够取出内装体21,因此容易收拾。
下面说明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A的使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事先在打开隔热外容器2A的隔热外容器盖5A的状态下收容于收容部44。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相对于长方体形状的收容部44,收容大致圆筒形的保温烹饪容器1A,因此可以在产生于收容部44的角部侧等的空的空间,收容调味料、刀具、烹饪用小工具(未图示)。
并且,将装有加热后的烹饪材料与水等的内容器3通过收容部44的开口部45放入隔热外容器2A内,通过隔热外容器盖5A关闭开口部4,由此烹饪材料在所要的时间内处于隔热状态,能够进行烹制。另外,在此期间关闭盖体47在作业空间33进行烹饪。
因为是这样在收容部44内实施保温烹饪,因此虽然有可能忘记对料理进行保温,致使料理腐坏,但是能够通过隔热外容器盖5A及透明窗部60对收容部44内进行确认,能够解决该问题。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外容器盖5以被密封于双层透明树脂或双层玻璃内的透明隔热材料构成,因此即使在进行保温烹饪时,也能够看到内容物,能够防止忘记正在保温烹饪而置之一旁导致料理腐坏。
另外,隔热外容器2A具备真空隔热层54,因此隔热性优异。
实施例3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隔热外容器盖5具备在内部设置了隔热空间55的上表面构件56及下表面构件57,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等透明构件构成这些上表面构件56与下表面构件57。此外,在所述隔热空间55收容硅气凝胶等具有透明性的隔热材料58,通过隔热外容器盖5能够目视辨认。
另外,所述盖体47与实施例2相同,设置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等构成的透明窗部60、或者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者玻璃构成整个盖体47。即,以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构成整个或部分盖体47,能够目视辨认收容部44内。进而,盖体47将其后边缘借助合页部61与开口部45连结从而构成为能够开闭。此外,内容器盖6由玻璃等透明体构成。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外容器盖5以被密封于双层透明树脂或双层玻璃内的透明隔热材料构成,因此即使在进行保温烹饪时,也能够看到内容物,能够防止忘记正在保温烹饪而置之一旁导致料理腐坏。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隔热外容器盖除了合页式以外,还可以是拆装式。
实施例4
图11及图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在隔热外容器2设置有排水槽,在长方体形状的所述内装体21的底板部23T的四方设置排水槽62,该排水槽62与侧板部23L、23L、23S、23S相对应地设置有排水槽62L、62L、62S、62S,并且排水槽62L、62L、62S、62S相连通地设置。所述排水槽62、底板部23T的一侧角部63的位置形成得高,与一侧角部63对置的另一侧角部64的位置形成为最低,即,在图11中,一侧角部63的右侧的排水槽62L与该排水槽62L的下游的向下的排水槽62S以从一侧角部63向另一侧角部64变低的方式倾斜,另外,在图11中,一侧角部63的下侧的排水槽62S与在该排水槽62S的下游位于右侧的排水槽62L以从一侧角部63向另一侧角部64变低的方式倾斜。
并且,在另一侧角部64的底部设置排水路65,在该排水路65的下游设置有中空箱型的存积部66。该存积部66在内装体21的外侧,设置于隔热外容器2内,具有未图示的开闭盖,能够将存积于内部的水向隔热外容器2的外部排出。或者,可以构成为能够将存积部66本身从隔热外容器2拆卸安装,在拆下的状态下排掉水,然后再次安装上与排水路65连接。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装体21的内表面结露的水滴的排水槽62向一个方向倾斜地形成,在倾斜的最深部亦即另一侧角部64设置有结露的水的存积部66,因此容易对结露的水进行处理。
此外,因为将排水槽62设置于底板部23T周围的整周上,因此能够通过一处排水路65对结露的水进行排水。
实施例5
图1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收容部44为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的凹部,以便能够收容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A,开口部45形成为圆形,并且箱状体46形成为有底筒形。此外,对开口部45进行闭塞的盖体47也形成为圆形。
进而,在不使用盖体47的情况下,开口部45被隔热外容器盖5覆盖,但是在该隔热外容器盖5A与顶板38之间产生槽或阶梯,在工作台用橱柜34上进行烹饪的过程中,料理碎屑、脏污会存积,因此附带一个配合槽、阶梯的形状来覆盖隔热外容器盖5A的砧板67。
所述砧板67一体地具备平板状的砧板主体68与大致为圆筒状的内嵌部69,其中,该大致为圆筒状的内嵌部69设置于该砧板主体68的下表面,用于内嵌于所述开口部45来堵塞该开口部45。
因此,能够将保温烹饪容器1A放入收容部44,通过内嵌部69堵塞开口部45,而且,内嵌部69与开口部45嵌合,由此能够限制砧板67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收容部44是设置于工作台的上表面的圆筒形的凹部,因此能够将保温烹饪容器1A收容于收容部44,一边通过内容器3进行隔热烹饪,一边在工作台烹饪其他料理,发挥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与大致圆筒形的保温烹饪容器1A相对应,因为设置圆筒形的收容部44,因此收容时的收容部44的无用空间变少。
实施例6
图1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6,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保温烹饪容器1为呈长方体形状的箱形状,具备对构成其内部空间的所述内装体21的内部进行间隔的真空隔热板71。该真空隔热板71使用与所述真空隔热板相同结构的构件,其宽度与大致长边方向的侧板部23L、23L的间隔大致对应,被配置于内装体2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此外,在所述侧板部23L、23L设置供插入所述真空隔热板71的左右边缘部的接收槽部72、72,形成该接收槽部72的大致为コ字状的框部73形成为向侧板部23L的外表面侧膨出,该框部73与外侧的真空隔热板12L的内表面抵接,由此构成隔离件。进而,在所述底板部23T设置供插入所述真空隔热板71的下边缘部的接收槽部72,形成该接收槽部72的大致为コ字状的框部73形成为向底板部23T的下表面侧膨出,该框部73与下侧的真空隔热板12T的内表面抵接,由此形成隔离件。
并且,所述真空隔热板71能够相对于内装体21从开口部4插拔,将真空隔热板71的左右边缘及下边缘插入接收槽部72、72、72,将保温烹饪容器1的内部隔开,由此能够在被隔开的一室中对内容器3进行保温而在另一室中对内容器3进行保冷,同时实施不同温度带的保温烹饪。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外容器2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44,发挥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该例中,因为具备对隔热外容器2的内表面亦即内装体21的内部进行间隔的真空隔热板71,因此能够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多个内容器3、3分别进行收容。
实施例7
图15至图1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7,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收容部是图5等中所示出的工作台用橱柜34的第一层(最上层)的抽屉42。
此外,保温烹饪容器1能够收容于所述抽屉42,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拆卸,在收容保温烹饪容器1的状态下,抽屉42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地开闭。
另外,所述抽屉42一体地具有前板74和后箱部75,后箱部75具有左右侧板75L、75L与底板75T及后板75B。并且,通过对设置于整体厨房的按钮等操作部(未图示)进行操作,在未图示的抽屉进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抽屉42以水平状态向前侧出来,在打开位置停下。在该打开位置,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能够以向上方提起的方式取出。
在图15中,在将保温烹饪容器1收容于抽屉42的状态下,以合页部14为后侧,隔热外容器盖5开闭,在将具有隔热层的隔热外容器盖5打开的状态下,在隔热外容器2内放入装有加热了的材料等的内容器3,关闭隔热外容器盖5,由此能够进行保温料理。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如果抽屉42在所述进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出来,则能够由打开施力单元施力使得隔热外容器2的隔热外容器盖5也打开,即使内容器3占着手,也能轻松地将内容器3放入隔热外容器2。另外,为了能够根据有无内容器3进行上锁,以避免在对内容器3进行保温时隔热外容器盖5误打开,而在隔热外容器2设置有开闭锁定单元76。另外,搭手用凹部77设置于隔热外容器盖5的左右下边缘,解除开闭锁定单元76,将手搭在所述凹部77、77就能够打开隔热外容器盖5。此外,在隔热外容器盖5的下表面设置有圆筒状的凸部78,在关闭该隔热外容器盖5的状态下,凸部78位于内容器盖6的附近。
此外,可以以合页部14为前侧,将保温烹饪容器1收容于抽屉42,如此,如果打开隔热外容器盖5,则开口部4会朝向顶板38侧,因此容易将内容器3从顶板38侧放入隔热外容器2内。
由此,与实施例1相同,能够在抽屉42内进行保温烹饪,或者在餐桌或其附近进行保温烹饪或保温。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是抽屉42,能够在厨房的抽屉42内进行保温烹饪,或者拆卸下来,在餐桌等进行烹饪、保温。
另外,因为保温烹饪容器1能够收容于最上层的抽屉42并从最上层的抽屉42拆卸下来,因此容易收容及取出,而且,在收容于抽屉时,在打开隔热外容器盖5的状态下,内容器3能够简便地进出。此外,因为收容部是抽屉42,因此在使用保温烹饪容器1时,不会使用作业空间33。
实施例8
图17至图19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8,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该例的收容部是橱柜81的收容架82。该收容架82构成为,在前面开口的前面开口部82F、上、下表面部82U、82T与左、右表面部82L、82R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收容空间83。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具有与收容空间83相对应的大小,能够从前面开口部82F进出该收容空间83。此外,橱柜81具备双开门式的收容部81A、拉门式的收容部81B以及抽屉式的收容部81C。另外,在所述收容架82之上配置有高度尺寸大于该收容架82的收容架82A,也可以将该收容架82A作为收容部。进而,可以将橱柜81的抽屉81C作为收容部。
另外,在前面开口部82F能够设置开闭该前面开口部82F的未图示的开闭门,该开闭门可使用折翼式、滑动式、拉门式等各种门。
此外,所述保温烹饪容器1的隔热外容器2呈多士炉型,具有:箱状主体85,其内部能够收容所述内容器3,在前面有开口部84;前面门86,其对所述开口部84进行开闭;滑动台87,其配置于所述主体85内;连动机构(未图示),其与所述前面门86的开闭连动,使所述滑动台87向外侧进退。另外,滑动台87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网状。
所述主体85具备所述底板部7T、侧板部7S、7S、作为后板部的所述侧板部7L以及上板部7U,该上板部7U具备真空隔热板12T、所述外侧容器主体11的上表面部13U以及内装体21的上板部23U,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空气隔热层22与所述内装体21。
另外,在左右的侧板部7S、7S的内表面设置有前后引导滑动台87的引导槽88,该引导槽88形成于左右侧板部7S、7S的侧板部23S、23S。
此外,前面门86通过合页部89,将其下部与开口部84的下部连结,能够使用在其前面上部设置的把手90进行开闭操作。另外,前面门86具有真空隔热板等隔热结构,并且具有所述内盖板25和空气隔热层22,而且设置有具备隔热结构的透视窗部86A。
另外,通过对按钮等操作部(未图示)进行操作,借助未图示的驱动单元,前面门86打开,并且滑动台87以水平状态向前侧出来,在打开位置停住。
如此构成为,通过按钮操作等一键操作,前面门86打开,并且,由驱动单元的弹簧施力,使得内容器3、或者载置有内容器3的滑动台87从内部向身前滑出,即使拿着内容器3,双手占着,也能够容易地放入内容器3。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将内容器3收容于隔热外容器2,能够通过隔热外容器盖亦即前面门86对隔热外容器2的前面的开口部84进行开闭,隔热外容器2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收容部是前面开口并且设置于上、下表面部82U、82S与左、右表面部82L、82R之间的收容架82,因此能够在厨房的收容架82内进行隔热保温烹饪,或者拆下保温烹饪容器1,在餐桌等进行烹饪、保温,发挥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9
图2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9,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具备告知单元亦即报警单元91。该报警单元91具备装置主体92及温度传感器93,将所述装置主体92一体设置于隔热外容器2的外表面,该例中是设置于隔热外容器盖5的外表面。另一方面,将所述温度传感器93配置于隔热外容器盖5的内表面,将装置主体92与温度传感器93电连接,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93检测出的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数据,所述装置主体92进行告知。另外,温度传感器93被配置于隔热外容器盖5的内盖板25的下表面。此外,还可以将装置主体92组装于隔热外容器2或隔热外容器盖5内。
所述装置主体92能够借助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单元与输入单元对设定温度进行任意设定,如果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的设定温度,则装置主体92会以警报音进行告知。另外,告知单元除了报警以外,还可以通过灯的闪烁、以液晶板等显示警报等进行告知。
此外,可以在装置主体92设置电池盒(未图示)将电池作为电源,也可以使用整体厨房的家庭用电源。另外,家庭用电源包含商用电源。
因此,如果隔热外容器2内达到例如规定温度、例如80度以下,则警报音鸣响,能够告知使用者,重新对内容器3进行加热,或者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那样能够通过加热器进行再次加热。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保温烹饪容器1具备在隔热外容器2内下降到规定温度的时刻进行告知的告知单元亦即报警单元91,因此如果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下,则发出警报音,能够防止因忘记正在进行保温烹饪而置之一旁所引发的料理腐坏。
实施例10
图2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0,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具备加热单元亦即电热加热器101。该加热器101使用例如面状加热器,将所述加热器101配置于隔热外容器盖5的内表面,具体而言,将加热器101配置于侧板部23L的内表面。另外,在隔热外容器2的外表面一体地设置加热器控制装置102,对该加热器控制装置102与加热器101进行电连接。此外,加热器控制装置102通过在隔热外容器2内配置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对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对加热器101的驱动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将加热器控制装置102组装于隔热外容器2或隔热外容器盖5内。
所述加热器控制装置102能够借助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单元与输入单元对设定温度进行任意设定,如果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的设定温度,则驱动加热器101,将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以上。
另外,加热器控制装置102连接有电源线103,该电源线103与整体厨房的家庭用电源连接,通过该家庭用电源,加热器101驱动。
继而,通过设置于隔热外容器2内的加热器101,能够将内容器3内料理的温度保持在例如65度的设定温度以上,能够防止料理腐坏。另外,为了将料理保持在65度以上,耗电量下限为0.3W,从节能观点出发,优选在100W以下。
图25使以横轴表示内容器3内的内容积(L)、以纵轴表示加热单元的输出(W)的图表。首先,作为前提,为了抑制病原菌增殖,公知将温度管理在10℃以下或65℃以上。而且,从此类保温烹饪容器1的保温性能角度出发,将内容器3内的水的起始温度设为95度,在6小时后仍保持在65度以上所需的最低限的加热器101的输出根据图25,为0.3W至6W,并且,如果考虑到加热器101与内容器3之间的传热损失等,则需要3W至60W,为了对内容积为0.5L左右的内容器3进行保温,而将输出的下限设定为0.3W,为了容易地进行温度控制而将上限设定为100W。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保温烹饪容器1设置了对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进行加热的10至100W的加热单元亦即加热器101,因此通过在隔热外容器2内的加热,能够以节电方式维持温度,能够防止料理的腐坏。
实施例11
图2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1,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具备冷却单元111。该冷却单元111具备在隔热外容器盖5的内表面配置的冷却部112以及在隔热外容器2的外表面配置的冷却装置主体113。在所述冷却部112与冷却装置主体113之间设置封闭管道114,在所述冷却部112在封闭管道114设置蒸发器,在所述冷却装置主体113在封闭管道114设置散热器与压送制冷剂的压缩器,从散热器向外部散热。另外,还可以将冷却装置主体113组装于隔热外容器2或隔热外容器盖5内。
另外,冷却装置主体113通过在隔热外容器2内配置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对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对所述压缩器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冷却单元111能够借助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单元与输入单元对设定温度进行任意设定,冷却装置主体113控制压缩器等以使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大致保持在预设的设定温度。
另外,冷却装置主体113连接有电源线103,该电源线103与整体厨房的家庭用电源连接,借助该家庭用电源,所述压缩器等驱动。
继而,为了通过冷却单元111使内容器3内的料理的温度下降到腐坏温度以下,冷却单元111以其耗电量50W为能力的下限,从节能角度看,优选设定为5kW以下。
图26是以横轴表示内容器3内的内容积(L)、以纵轴表示冷却单元111的输出(W)的图表。将内容器3内的水的起始温度设定为95度,在1小时后冷却为10度所需的最低限的冷却机输出根据图26为50W至357W,如果考虑冷却单元111的冷却部112与内容器3之间的传热损失等,则需要0.5kW至3.6kW,为了对内容积为0.5L左右的内容器3进行冷却,将输出的下限设定为50W,为了容易地进行温度控制,将上限设定为5kW。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设置了对隔热外容器2的内部进行冷却的10至100W的冷却单元111,因此在保温烹饪结束后,能够快速地使温度下降到腐坏温度以下。另外,还能尽早获得温度降下所带来的味道的渗透效果。
实施例12
图2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2,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是将珀尔帖元件组装于保温烹饪容器1构成温冷柜,以夹持的方式在外侧容器主体11与内装体21之间设置珀尔帖元件121,并且,在隔热外容器2设置对珀尔帖元件121所实施的加热及冷却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22。在此种情况下,外侧容器主体11在与珀尔帖元件121进行热交换的部位配置金属板等导热率高的散热吸热构件123,优选内装体21为导热率高的金属制。另外,可以将内装体21设为合成树脂制,将与珀尔帖元件121进行热交换的部位、即相接触的部位局部设为金属制。此外,还可以将控制装置122组装于隔热外容器2或隔热外容器盖5内。
另外,控制装置122通过在隔热外容器2内配置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对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对珀尔帖元件121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122能够借助对切换加热与冷却的切换操作部进行操作,对珀尔帖元件121所实施的对隔热外容器2内部的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具体而言,通过改变流向珀尔帖元件121的电流的方向,切换加热与冷却,在一个方向上的电流的流动下,珀尔帖元件121从散热吸热构件123吸收外部的热量,将该热量传递给内装体21,对隔热外容器2内进行加热,在反方向的电流的流动下,珀尔帖元件121从内装体21夺走热量,该热量通过散热吸热构件123向外部散热,对内装体21进行冷却。
另外,控制装置122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单元与输入单元对设定温度进行任意设定,控制装置122对珀尔帖元件121进行控制,以使隔热外容器2内的温度大致保持为预设的设定温度。
此外,控制装置122连接有电源线103,该电源线103与整体厨房的家庭用电源连接,借助该家庭用电源,所述压缩器等驱动。
进而,通过控制装置122改变电流的流动方向,由此能够对隔热外容器2内的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能够对隔热外容器2的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为了不需要在烹饪结束后重热变凉的料理、或者为了冷却做完要储存起来的料理,而根据目的区分使用。
另外,可以借助加热器101与冷却单元111,对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此借助珀尔帖元件121进行该切换,因此能够简化加热冷却构造,装置可以小型化,收容性优异且适合搬运。
实施例13
图2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3,对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地进行阐述。在该例中,示出隔热外容器2及隔热外容器盖5的隔热结构的变形例,在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所述外侧容器主体11的内表面设置由发泡苯乙烯等发泡树脂构成的发泡体层131,在该发泡体层131的内表面配置有所述内装体21。此外,隔热外容器盖5在所述上表面部13U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发泡体层131,在该发泡体层131的下表面借由所述空气隔热层22设置有所述内盖板25。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发泡体层131构成隔热结构亦即隔热层,能够借助该发泡体层131赋予隔热外容器2保温效果。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烹饪容器1具有:有隔热层亦即发泡体层131的隔热外容器2、以及收容于该隔热外容器2内的内容器3,通过由具备发泡体层131的隔热外容器盖5而能够对隔热外容器2的开口部4进行开闭,其中,因为隔热外容器2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44并能够从厨房的收容部44拆下,因此能够在厨房的收容部44内进行隔热保温烹饪,或者将保温烹饪容器1拆下在餐桌等进行烹饪、保温,从而发挥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类变形。例如,收容部44的形状不局限于长方体、立方体、圆筒形,可以使用各种形状。此外,隔热外容器的隔热结构(隔热层)在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各种结构。
工业上的使用可行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温烹饪容器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

Claims (14)

1.一种保温烹饪容器,在隔热外容器收容内容器,能够借助隔热外容器盖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所述保温烹饪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外容器能够收容于厨房的收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器的内容积在0.5L以上,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外容积在600L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外容器能够从所述收容部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为在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为抽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为前面开口且设置于上下表面与左右表面之间的收容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侧被能够拆卸的由金属板或树脂板构成的内装体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体距离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表面1至20mm。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装体的内表面向一个方向倾斜地形成供结露的水滴排出的排水槽,在倾斜的最深部设置有结露的水的存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容器盖由被密封于双层透明树脂或双层玻璃内的透明隔热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隔热外容器内下降到规定温度的时刻进行告知的告知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部进行加热的0.3W至100W的加热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内部进行冷却的50W至5kW的冷却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保温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能够对所述隔热外容器的加热与冷却进行切换。
CN2013101453466A 2012-04-26 2013-04-24 保温烹饪容器 Pending CN103371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1846A JP5533931B2 (ja) 2012-04-26 2012-04-26 保温調理容器
JP2012-101846 2012-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731A true CN103371731A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5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53466A Pending CN103371731A (zh) 2012-04-26 2013-04-24 保温烹饪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33931B2 (zh)
CN (1) CN103371731A (zh)
TW (1) TWI51927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1232A1 (de) * 2015-01-29 2016-08-03 Liebherr-Hausgeräte Lienz GmbH Wärmeisoliertes und temperiertes behältnis
CN108185797A (zh) * 2017-12-26 2018-06-22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取食的食材加热装置
CN109864558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09864632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1060446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烹饪设备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CN112752527A (zh) * 2018-10-26 2021-05-04 陕西伟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功能保温防爆压力蒸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8106A (ja) * 2013-02-18 2014-09-25 Cbc Est Co Ltd 温度管理搬送ボックス
JP2018132245A (ja) * 2017-02-15 2018-08-23 新富士バーナー株式会社 保温調理器
JP7033969B2 (ja) * 2018-03-19 2022-03-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無人飛行体
JP7254847B2 (ja) 2021-03-12 2023-04-1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断熱容器及び保温ボック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3311A (ja) * 1982-03-19 1983-09-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調理キヤビネツト
JPH0626579U (ja) * 1992-09-16 1994-04-12 ナス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流し台の天板
JPH0890B2 (ja) * 1993-06-21 1996-01-10 正弘 宮崎 高温保温調理装置
JP2011058710A (ja) * 2009-09-09 2011-03-24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5974Y1 (zh) * 1969-08-04 1974-04-22
JPS4916313Y1 (zh) * 1970-10-17 1974-04-24
JPS5021770U (zh) * 1973-06-21 1975-03-12
JPS5371249U (zh) * 1976-11-15 1978-06-14
JPS61308A (ja) * 1984-06-13 1986-01-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台所用品収納家具
JPH0130914Y2 (zh) * 1985-04-16 1989-09-21
JPH068831Y2 (ja) * 1985-05-10 1994-03-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炊飯装置
JPH0744277Y2 (ja) * 1988-12-21 1995-10-11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 断熱性容器
JPH0610864Y2 (ja) * 1990-03-16 1994-03-23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台所用出窓装置
JP2545154Y2 (ja) * 1992-04-24 1997-08-25 日清食品株式会社 二重断熱容器
JPH0736949U (ja) * 1993-12-22 1995-07-11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断熱調理容器
JPH09154647A (ja) * 1995-12-05 1997-06-17 Sekisui Chem Co Ltd 台所用キャビネット
JP3671410B2 (ja) * 1996-09-30 2005-07-13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断熱調理容器
JP2001087143A (ja) * 1999-09-17 2001-04-03 Nippon Sanso Corp 断熱調理器
JP2005192697A (ja) * 2004-01-05 2005-07-21 Thermos Kk 断熱調理容器
JP2008133014A (ja) * 2006-11-28 2008-06-12 Thermos Kk 断熱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3311A (ja) * 1982-03-19 1983-09-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調理キヤビネツト
JPH0626579U (ja) * 1992-09-16 1994-04-12 ナス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流し台の天板
JPH0890B2 (ja) * 1993-06-21 1996-01-10 正弘 宮崎 高温保温調理装置
JP2011058710A (ja) * 2009-09-09 2011-03-24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1232A1 (de) * 2015-01-29 2016-08-03 Liebherr-Hausgeräte Lienz GmbH Wärmeisoliertes und temperiertes behältnis
CN109864558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09864632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09864632B (zh) * 2017-12-01 2024-01-1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09864558B (zh) * 2017-12-01 2024-01-1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厨用料理机
CN108185797A (zh) * 2017-12-26 2018-06-22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取食的食材加热装置
CN108185797B (zh) * 2017-12-26 2020-09-04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取食的食材加热装置
CN11060446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烹饪设备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CN112752527A (zh) * 2018-10-26 2021-05-04 陕西伟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功能保温防爆压力蒸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6325A (ja) 2013-11-07
JP5533931B2 (ja) 2014-06-25
TWI519270B (zh) 2016-02-01
TW201347710A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1731A (zh) 保温烹饪容器
US4476848A (en) Countertop oven
WO2005078349A1 (en) Portable kitchen for preparing and storing foods or the like
EP2587168B1 (en)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fermenter
US6621053B1 (en) Toaster oven rack
EP2410271B1 (en) Dispenser for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468072Y1 (ko) 전기튀김기
CN105030080A (zh) 烤箱
CN102048459A (zh) 电子式多功能电烤箱
US20070131221A1 (en) Portable kitchen for preparing and storing foods or the like
CN105686691A (zh)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CN201790603U (zh) 电子式多功能电烤箱
EP2373941B2 (en) Refrigerator
CN209862918U (zh) 多功能新型调料设备及餐饮装置
CN204970945U (zh) 烤箱
US20070277681A1 (en) Roaster oven for roasting pizza and other food
CN2925356Y (zh) 多功能烤炉组合柜
KR100634369B1 (ko) 발효기를 구비하는 전자레인지
KR102350930B1 (ko) 조리 시스템
CN217937882U (zh) 一种双面加热内部独立自动控温的早餐机
JP4417141B2 (ja) 配膳車
KR101417275B1 (ko) 내솥 및 다중 조리 전기 압력밥솥
CN220403785U (zh) 一种奶茶烧仙草加工一体式蒸煮机
CN214905628U (zh) 一种餐台
CN100504185C (zh) 具有制咖啡器的微波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