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011B - 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移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1011B
CN103371011B CN201310146351.9A CN201310146351A CN103371011B CN 103371011 B CN103371011 B CN 103371011B CN 201310146351 A CN201310146351 A CN 201310146351A CN 103371011 B CN103371011 B CN 103371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ntation utensil
plantation
utensil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63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1011A (zh
Inventor
村并昌实
大久保嘉彦
山根畅宏
东幸太
田崎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能够稳定且适当地进行从苗供给装置向苗栽种器具的移植对象物的转移。具备通过下部开闭而对移植对象物进行栽种的栽种器具、以及使上述栽种器具以侧面观察为8字状的静轨迹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上述8字状的静轨迹的交叉点位于比该静轨迹的最上点与最下点之间的正中间靠上方。

Description

移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洋葱、生菜等蔬菜苗、或者种薯等移植对象物移植到农田中的移植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是栽种从多个苗收放体旋转移动的苗供给装置供给的苗的苗移植机,且是可在左右栽种两行的苗移植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5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两行栽种用的苗移植机的侧视图,图16表示该苗移植机的概略俯视图。
现有的两行栽种用的苗移植机具备:在左右具有两个苗栽种器具105的苗栽种装置101;以及使苗从上方向苗栽种器具105落下而供给的苗供给装置100。
苗供给装置100以利用沿机体的横向延伸的横宽的环状链103连结成环状而支撑的多个苗收放体102通过两个苗栽种器具105的上方的状态,按照俯视观察为在左右方向较长的环状轨迹旋转。
另一方面,两个苗栽种器具105由同一栽种驱动轴驱动,从侧面观察时,前端以描绘工作轨迹104的结构进行上下运动。
苗栽种器具105的前端来到工作轨迹104的上端附近时,通过苗栽种器具105的上方的苗收放体102的底盖打开,收放在苗收放体102中的苗向苗栽种器具105落下并供给。并且,在苗栽种器具105的前端来到工作轨迹104的下端附近时,苗栽种器具105的嘴状的前端部打开,苗被栽种到农田中。
如图16所示,28个苗收放体102连结在一起,在三个分离的位置连结的苗收放体102以通过两个苗栽种器具105的上方的结构配置。
因此,若预先向一列状的苗收放体102交替供给不同种类的苗,则能够在一个垄U中在各行栽种不同种类的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482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苗移植机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加快行驶速度时,无法从苗供给装置向苗栽种器具供给苗而产生漏栽(欠株)。
如图16所示,苗收放体102在苗栽种器具105的上方向机体的左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苗栽种器具105如图15所示,前端以描绘工作轨迹104的方式移动,在从苗收放体102供给苗的上端附近,向机体的前方移动。
在加快机体的行驶速度时,苗收放体102的旋转速度变快的同时,栽种驱动轴的旋转也变快,苗栽种器具105的上下运动的速度也变快。
此时,在从苗供给装置100向苗栽种器具105供给苗时,苗收放体102的机体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变快的同时,苗栽种器具105向前方的移动速度也变快,因此会产生不能从苗收放体102向苗栽种器具105正常地供给苗的情况,便导致漏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考虑上述现有的苗移植机的课题,提供一种能稳定并适当地进行从苗供给装置向苗栽种器具的移植对象物的转移的移植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解决方法来解决。
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下部开闭而对移植对象物进行栽种的栽种器具、以及使上述栽种器具以侧面观察为8字状的静轨迹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21,上述8字状的静轨迹的交叉点位于比该静轨迹的最上点与最下点之间的正中间靠上方,沿比上述交叉点靠上方的上述静轨迹的上述栽种器具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比沿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上述栽种器具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慢。
另外,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比上述交叉点靠上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比在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小。
另外,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静轨迹的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与栽种上述移植对象物的农田面的位置一致。
另外,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以相互不同的相位上下运动的多个栽种器具,上下运动机构21构成为,在使上述多个栽种器具停止时,以上述多个栽种器具的高度一致的结构停止。
另外,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对上述栽种器具的内表面进行清扫的刮板75,上述上下运动机构21做成一边使上述栽种器具的倾斜度变化一边使上述栽种器具上下运动的结构,上述刮板75做成由与上述栽种器具一起倾斜的连接部件支撑,并与上述栽种器具的倾斜度对应地倾斜的结构。
另外,方案6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5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固定在机体40上的转动轴80连结的限制部件7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转动轴80的前端连结的主干部件71;与上述上下运动机构21连结且能够沿构成主干部件71的一部分的筒部71-1进行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部件72;能够在上述主干部件71的筒部71-1中滑动的杆部件77;连结在上述主干部件71与上述杆部件77之间且向使上述杆部件77下降的方向加力的杆加力弹簧78;通过利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上升来推顶上述杆部件77而与形成于限制部件74上的卡定部74-1卡定的杆推顶部72-2;以及连结在上述杆部件77与上述限制部件74之间且保持杆部件77被卡定在上述卡定部74-1的状态的卡定保持弹簧79,
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做成如下结构:通过卡定解除部件73与上述限制部件74连结,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下降了时,通过上述卡定解除部件73使上述限制部件74转动,从而解除上述杆部件77对上述卡定部74-1的卡定,
在上述主干部件71的上述筒部71-1的下部设置支点部件81-1,在上述支点部件81-1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支撑杆82,在上述支撑杆82的一端连结上述杆部件77的下端部,在上述支撑杆82的另一端安装上述刮板75,在上述杆部件77下降了时,上述支撑杆82转动,上述刮板75被抬起并进入上述栽种器具的内部,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上升了时,上述杆推顶部72-2推顶上述杆部件77,上述支撑杆82转动,上述刮板75下降而处于待机状态,并且上述杆部件77被上述卡定部74-1卡定。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能够使栽种器具的动作流畅,并且能够抑制在上止点附近的前后移动宽度,稳定且适当地进行移植对象物向栽种器具的转移。
另外,由于在抑制前后移动宽度的上止点附近的动作速度慢,因此稳定且适当地进行移植对象物向栽种器具的转移。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抑制在上止点附近的前后移动宽度,并且能够在作为工作轨迹的静轨迹的下部加大所希望的前后移动宽度,减小农田的栽种孔并实现栽种姿势的适当化。
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虽然采用前后移动宽度小的8字状的静轨迹,但也能够在增加了机体40的行驶的运动轨迹中使栽种器具的向土中突入的突入位置与从土中退出的退出位置接近,减小农田的栽种孔并实现栽种姿势的适当化。
根据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即使有机体40的倾斜等的举动或农田的凹凸,也能抑制栽种器具在停止状态下与土壤干涉。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伴随栽种器具的倾斜,刮板75也倾斜,能够准确地清扫栽种器具。
根据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方案5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栽种器具上升时能够准确地清扫栽种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洋葱苗移植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洋葱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向第一栽种器具及第二栽种器具供给苗时的上下运动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栽种器具及第二栽种器具的苗栽种时的上下运动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对机体左侧的上下运动机构的第一栽种器具及第二栽种器具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栽种器具的前端的移动时刻的第一工作轨迹的图,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栽种器具的前端的移动时刻的第二工作轨迹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与各工作轨迹对应的、机体行驶时的运动轨迹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栽种器具与刮板机构的关系的栽种器具附近的后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栽种器具与刮板机构的关系的栽种器具附近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的侧面立体图。
图11是从左侧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上部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左侧前方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上部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右侧前方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上部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左侧前方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下部的立体图。
图15是现有的两行栽种用的苗移植机的左侧视图。
图16是现有的两行栽种用的苗移植机的概略俯视图。
图中:
10-洋葱苗移植机,11-轴套,12-后轮车轴,13-臂,14-传感器,15a-第一工作轨迹,15b-第二工作轨迹,16-横框架,17-纵框架,18-前轮车轴,19-机体框架,20a-第一栽种器具,20b-第二栽种器具,20c-第三栽种器具,20d-第四栽种器具,20e-第五栽种器具,20f-第六栽种器具,21-上下运动机构,22-苗收放体,23-移动机构,24a-第一行驶前端轨迹,24b-第二行驶前端轨迹,26-传动箱,28-直线状部分,29-圆弧状部分,31a-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b-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c-第三落下供给位置,31d-第四落下供给位置,37-埋土压地轮,38-行驶用传动箱,39-变速箱体,40-行驶车体,41-发动机,42-栽种装置,43-苗供给装置,44-后轮,45-前轮,46-作业者用座椅,47-操纵手柄,50-载苗台,57-左侧栽种器具支撑板,61-上联杆,62-下联杆,63-转动支点轴,64-驱动臂,65-苗导向件,66-右侧栽种器具支撑板,67-上连结轴,68-下连结轴,69-从动支点轴,70-栽种器具前后间隔,71-主干部件,71-1-主干筒部,71-2-主干部件板,72-上下运动部件,72-1-轴套部,72-2-推顶板,72-3-滑动销,72-4-滑动支柱,72-5-联杆连结部,73-止动解除杆,73-1-杆孔部,73-2-支撑长孔,74-开闭止动板,74-1-卡定部,74-2-解除杆支撑轴,75-刮板橡胶,76-位置稳定用弹簧,77-杆部件,77-1-弹簧支柱,77-2-杆提升突部,77-3-滑动杆,77-4-弹簧支撑轴,77-5-刮板支撑棒,78-杆加力弹簧,79-卡定保持弹簧,80-连接部件支撑轴,81-刮板支撑板,81-1-臂支撑棒,82-刮板支柱,83-垫圈,84-外面刮板橡胶,90-切槽部,91-遮蔽胶片,100-苗供给装置,101-苗栽种装置,102-苗收放体,103-环状链,104-工作轨迹,105-苗栽种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植机的一个例子表示移植洋葱苗的洋葱苗移植机10的侧视图,图2是洋葱苗移植机10的俯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操纵手柄47的一侧设为后,将其相反侧即配置发动机41的一侧设为前。并且,朝向机体前侧将右手侧设为右,将左手侧设为左。
本实施方式1的洋葱苗移植机10具备:使机体能够前进行驶的行驶车体40;设置在行驶车体40的后部的步行操纵用的操纵手柄47;将苗栽种在农田中的栽种装置42;以及向栽种装置42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43。
行驶车体40具备:发动机41;发动机41的动力传递过来而驱动旋转的作为左右一对驱动车轮的后轮44;以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后轮44的前方的左右一对前轮45。
在发动机41的后侧配置有变速箱体39。变速箱体39具有从其左侧部向发动机41的左侧方延伸的外壳部分,该外壳部分与发动机41的左侧部连结。成为发动机41的输出轴进入该外壳部分而向变速箱体39内的传动机构传递动力的结构。
在变速箱体39的左右两侧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前后较长的行驶用传动箱38的前部。具体而言,在行驶用传动箱38的前部的机体内侧部设置能够与行驶用传动箱38一体旋转的轴套11,将该轴套1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变速箱体39的左右两侧部,并对应地将行驶用传动箱38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变速箱体39的左右两侧部。并且,在向行驶用传动箱38的后部侧方突出的后轮车轴12装配后轮44。
做成如下结构:从变速箱体39向左右两外侧方伸出的车轮驱动轴的前端进入行驶用传动箱38的前部的转动轴心位置,经过了变速箱体39内的行驶部系统变速传动部的行驶用的动力传递到行驶用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并且,行驶用的动力经由行驶用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传动到行驶用传动箱38的后端车轴12,从而后轮44进行驱动旋转。
而且,成为利用设置在变速箱体39内的左右各自的侧离合器(未图示)能够切断左右的各后轮44的驱动的结构。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在使机体回转时,利用侧离合器使回转内侧的左右一方的后轮44处于非驱动状态而能够顺畅地回转。
另外,在行驶用传动箱38,连结以行驶用传动箱38的前部侧为转动支点使后轮44上下运动的、进行上下转动的驱动机构。具体而言,在行驶用传动箱38向变速箱体39安装的安装部一体地安装有向上方延伸的臂13,臂13与连结体的左右两侧部连结,该连结体安装在固定于变速箱体39上的升降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左右一方侧(右侧)由连结杆连结,另一方侧(左侧)由与机体的倾斜对应地能够进行伸缩动作的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连结。
若升降用液压缸工作使其活塞杆向机体后方突出,则左右的臂13向后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用传动箱38向下方转动,机体上升。相反,若升降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机体前方移动并被拉入缸内,则左右的臂13向前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用传动箱38向上方转动,机体下降。
该升降用液压缸通过传感器14进行工作,该传感器14与垄面相接并伴随机体与垄面的上下间隔的变动而动作。传感器14的动作成为检测以机体的位置为基准的垄上表面高度的动作,升降用液压缸基于该传感器14的检测动作,以与垄上面高度对应地设定机体的高度的结构进行工作。
另外,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进行伸缩动作,则与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连结的左侧的臂13转动,仅使左侧的后轮44上下运动,使机体向左右倾斜。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做成如下结构:基于以左右水平为基准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工作,使机体处于左右水平。
在发动机41下方的左右中央位置,且在绕前后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安装的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安装有上下较长的纵框架17,左右前轮45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轮车轴18上,该前轮车轴18紧固在纵框架17的下端部侧方。因此,左右前轮45绕机体的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另外,做成如下结构:以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为基准,将纵框架17设置成能够上下调节,从而能够进行前轮45的高度调节。
上述操纵手柄47设置在机体后部,位于比后轮44的后轮车轴12靠机体后侧。具体而言,安装在将前端部固定于变速箱体39上的机体框架19的后端部。
机体框架19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向后方延伸,而且从前后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
操纵手柄47从机体框架19的后端部在左右向后方延伸,并将该各后端部作为操纵手柄47的把手部。
此外,在图2中,做成将把手部分为左右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操纵手柄47的左右的后端部相互左右连结而将该连结部分作为把手部。
栽种装置42具备:前端朝向下方的嘴状的多个栽种器具;上下运动机构21,其使栽种器具在栽种器具的下端部比农田面靠上方的位置和比农田面靠下方的位置上下运动;开闭机构,其以下述状态对栽种器具进行开闭,该状态为关闭嘴状的栽种器具的下端部并从上方接入苗而能够将苗收放到内侧的关闭状态、和栽种器具的下端部向左右打开并能够将收放在内侧的苗向下方放出的打开状态。
本实施方式1的栽种装置42做成在左右并排配备多个栽种器具而成的多行栽种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1中,做成在左右以设定间隔并排配备四个栽种器具而成的四行栽种的结构,这些栽种器具从机体左侧开始依次为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
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这四个在设于从变速箱体39传动的传动箱26的左右两侧部的上下运动机构21上各装配两个。此外,传动箱26紧固在将下部固定在机体框架19上的安装部件的上部。
上下运动机构21装配成其前部以传动箱26为基准而上下自由转动,在后部的左右两侧具备连结有栽种器具的升降联杆。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利用另外设置的驱动机构并通过来自传动箱26内的动力使升降联杆上下运动,与升降联杆的左右连结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或者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进行上下运动。
在该上下运动的上升位置,各栽种器具的下端部位于比农田面靠上方,在下降位置,各栽种器具的下端部位于比农田面靠下方。
各栽种器具的开闭机构为如下结构,即、通过来自传动箱26内的动力来动作,与上下运动机构21的动作连动,若各栽种器具下降并达到下端位置,则将该栽种器具的下部侧向左右打开而处于向下方敞开状态,若各栽种器具上升并达到上端位置,则将该栽种器具的下部侧关闭而处于闭塞状态。
四个栽种器具中的配置在左右内侧的第二栽种器具20b及第三栽种器具20c相比配置在左右外侧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四栽种器具20d位于后侧。另外,做成左右的上下运动机构21相差180度相位地进行动作的结构,并做成左右一方的外侧的第一栽种器具20a或第四栽种器具20d、左右另一方的内侧的第三栽种器具20c或第二栽种器具20b分别在农田中在相同的前后位置栽种苗的结构。
苗供给装置43具备:从上方接入苗并将苗收放到内侧的多个苗收放体22;使苗收放体22通过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的上方并旋转移动的移动机构23;以及苗落下机构,其在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的上方位置敞开苗收放体22的底部使收放在内侧的苗落下,并向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的任一个供给苗。
各苗收放体22具有在上下开口的筒状体、和对该筒状体的下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底盖,并相互连结成环状。
移动机构23以连结的各苗收放体22通过各栽种器具的上方附近的状态,按照俯视机体时为左右较长的长圆形状的环状轨迹,使连结的苗收放体22向左旋转转动。
苗落下机构使苗收放体22的底盖在与该苗收放体22对应的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的任一上方位置敞开。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苗收放体22的外周形成圆筒外周部,在该圆筒外周部设置从外侧转动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圆孔),形成多个连结两个苗收放体22的连结体。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将该连结体的连接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苗收放体22的圆筒外周部,成为以该圆筒外周部为转动轴,将相邻的苗收放体22转动自如地连结的状态,从而将多个苗收放体22相互连结在一起。即、由苗收放体22和连结体如环形链那样连结的结构。
由此,就苗收放体22而言,不论在直线地移动的直线状部分28还是在圆弧状地移动的圆弧状部分29,由于邻接的苗收放体22的间隔不变,因此在从苗收放体22向各栽种器具供给苗的部位,难以产生以苗收放体22的各栽种器具为基准的位置偏移,能够适当地进行苗供给并适当地栽种苗。
苗供给装置43的移动机构23做成如下结构:将如环形链那样相互连结的苗收放体22绕挂在设于左右的链轮的外周的圆弧状切槽部,,通过以从传动箱26内输出的动力对该左右的链轮进行驱动旋转,来使各苗收放体22旋转转动。
苗收放体22旋转的旋转移动路径为长圆状,该长圆状具备俯视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分28、和利用链轮从直线状部分28向前侧或后侧以圆弧状弯曲的圆弧状部分29,上述旋转移动路径配置在比左右的后轮44靠机体内侧。
另外,各栽种器具配置在比后轮车轴12的位置靠后侧。
苗供给装置43做成如下结构:与四个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配合,苗收放体22旋转移动一圈来供给苗。
如图2所示,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分别在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第三落下供给位置31c及第四落下供给位置31d从苗收放体22落下供给苗。
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分别与各栽种器具对应地设置收放落下供给的苗的苗收放体22,仅在苗收放体22来到对应的各栽种器具的上方时打开底盖,在不对应的各栽种器具的上方不打开底盖。
即、采用如下结构:与第一栽种器具20a对应的苗收放体22仅来到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时、与第二栽种器具20b对应的苗收放体22仅来到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时、与第三栽种器具20c对应的苗收放体22仅来到第三落下供给位置31c时、与第四栽种器具20d对应的苗收放体22仅来到第四落下供给位置31d时,各自的底盖才打开,仅向对应的栽种器具供给苗。
移动机构23的动作周期与上下运动机构21的动作周期同步设定,将与各栽种器具对应的苗收放体22合起来作为一个苗收放体单元,通过做成连结多个该苗收放体单元的结构,苗收放体22能够一边排成一列地通过四个部位的落下供给位置31a~31d,一边与四个栽种器具对应地不产生苗供给遗漏地供给苗,而且,为了通过四个部位的落下供给位置31a~31d之后不产生未供给苗的苗收放体22,能够无遗漏地对应四个栽种器具供给苗。
本实施方式1的洋葱苗移植机10与各栽种器具栽种的苗一致地,将用于埋土压地的埋土压地轮37设置在各栽种器具的苗栽种部位的各后方左右两侧附近位置。
另外,设置作业者乘坐的作业者用座椅46,以便向苗供给装置43补给苗的作业者乘坐并进行苗补给作业。具体而言,在成为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的机体左右中央位置向后配置作业者用座椅46。坐在作业者用座椅46上的作业者朝向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以朝向后侧的姿势就座,对应于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特别是苗收放体22的旋转移动路径中的前侧的直线状部分28进行苗补给作业。
在作业者用座椅46的左右两侧,在侧面观察机体时为后轮44的后轮车轴12的上方位置,设置能够收放向苗供给装置43补给的苗的载苗台50。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1的洋葱苗移植机10的上下运动机构21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3表示向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供给苗时的上下运动机构21部分的立体图,图4表示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栽种苗时的上下运动机构21部分的立体图。图3及图4表示从机体的左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另外,图5表示对机体左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在设置于传动箱26的左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装配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同样,在设置于传动箱26的右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装配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
在此,对配置在机体左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进行说明。使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上下运动的配置在机体右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也是同样的结构。
在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上方分别设有苗导向件65。苗导向件65将从苗供给装置43供给的苗引导到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内。苗导向件65为苗的供给口(上侧)宽阔、苗的引导口(下侧)狭窄的筒状体,能够接入从苗供给装置43落下供给的苗,并适当地将苗引导并供给到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内。
机体左侧的上下运动机构21具备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该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分别将前部上下转动自如地装配在向传动箱26的左侧方突出的转动支点轴63及从动支点轴69上,并将后部连结在第二栽种器具20b上。
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的转动前端部(后端部)分别通过上连结轴67及下连结轴68连结右侧栽种器具支撑板66。并且,在右侧栽种器具支撑板66上安装有第二栽种器具20b。
另外,虽然在图3及图4中未图示,但如图5所示在上连结轴67及下连结轴68的左侧还安装有左侧栽种器具支撑板57,在左侧栽种器具支撑板57安装有第一栽种器具20a。
即、在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栽种器具20b,在左侧安装有第一栽种器具20a。
在以与向传动箱26侧方突出的驱动轴一体旋转的结构安装的驱动臂64的旋转外周侧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下联杆62上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连结臂的另一端。当驱动臂64驱动旋转时,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上下运动,安装在左右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上下运动。
另外,连结上联杆61的前端的转动支点轴63在从传动箱26突出并旋转驱动的栽种输出轴的前端部,设置在从栽种输出轴的中心轴心偏心的位置。转动支点轴63通过栽种输出轴的旋转以栽种输出轴的轴芯为中心并以偏心量(转动支点轴63与栽种输出轴的轴芯的间隔)为半径进行旋转的同时进行移动。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在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的上下运动中,通过转动支点轴63向前后移动,使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在其升降运动中向前后倾斜,从而使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部以侧面观察为8字状的静轨迹即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上下运动。
图3所示的侧面观察为8字状的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表示在洋葱苗移植机10不行驶而是停止时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部的各静轨迹。
如图3所示,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是这些轨迹在上下方向的上部交叉的8字状的轨迹。即、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都在比这些轨迹的最上点与最下点的正中间靠上方的位置交叉。
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在各前端位于比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交叉点靠上方时,从苗收放体22落下供给苗。
由于做成8字状的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各个交叉点位于各轨迹的上方的结构,因此比这些交叉点靠上方的前后的移动距离变小。即、从苗收放体22供给苗时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被抑制,从苗收放体22落下供给苗的时刻的幅度扩大,因此能够从苗收放体22向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可靠地供给苗。
如上所述,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各前端以在侧面观察为描绘在上部交叉的8字状的轨迹的结构进行动作,能够流畅地进行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动作,并且能够在上止点附近抑制前后移动幅度,稳定且适当地进行苗向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转移。
图6(a)及图6(b)表示分别在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上示出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的移动时刻的图。
在图6(a)及图6(b)中,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上表示的标识位置表示在相同的规定时间间隔中的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上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各前端的位置。即、各标识间的距离长的部分表示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移动得快,各标识间的距离短的部分表示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移动得慢。
如图6(a)及图6(b)所示,做成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在比8字状的交叉点靠下方移动得快,在比8字状的交叉点靠上方移动得慢的结构。即、做成如下结构:在比交叉点靠上方的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比在比交叉点靠下方的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慢。
根据该结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在位于从苗收放体22供给苗的上止点附近的位置时,它们的移动速度变慢,因此从苗收放体22落下供给苗的时刻的幅度扩大,能够从苗收放体22向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稳定且适当地转移苗。
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在比交叉点靠上方处为各工作轨迹(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最大的前后宽度比在比交叉点靠下方处为各工作轨迹(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最大的前后宽度小。
根据该结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在位于从苗收放体22供给苗的上止点附近的位置时,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变小,能够稳定且适当地从苗收放体22供给苗。
另外,由于能够在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下部得到所希望的较大的前后移动宽度,因此在一边行驶一边栽种苗时,可使农田的栽种孔小并实现苗的栽种姿势的最佳化。
图7表示与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各个对应的、机体行驶时的运动轨迹。
第一行驶前端轨迹24a表示机体向左行驶时的第一栽种器具20a的前端描绘的运动轨迹,第二行驶前端轨迹24b表示机体向左行驶时的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描绘的运动轨迹。
如图6(a)及图6(b)所示,各工作轨迹(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最大的前后宽度的位置与栽种时被预测为农田面的位置的高度位置一致。例如,在距离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最下点的位置为垂直上方30mm的位置,各个轨迹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最大。
如图6(a)及图6(b)所示的静轨迹,如图7所示,作为行驶时的运动轨迹的第一行驶前端轨迹24a及第二行驶前端轨迹24b能够使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的向土中突入的突入位置和从土中退出的退出位置接近,减小农田的栽种孔并实现栽种姿势的适当化。
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各工作轨迹(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设为在各自的下部向后方侧鼓出的形状。
通过使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减小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端部在土中的前后的移动量。
另外,使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上下宽度、即从各轨迹的最上点至最下点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为栽种的苗的茎杆全长以上的长度。通过使第一工作轨迹15a及第二工作轨迹15b的上下宽度为适应苗的茎杆全长以上,能够防止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与栽种在农田中以后苗接触而将该苗压倒。
配置在本实施方式1的左右的两个上下运动机构21如上所述为相差180度相位地进行工作的结构,因此以如下结构进行工作,即、在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位于上方时,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位于下方,反之,在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位于下方时,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位于下方。
在停止栽种装置42时,使各栽种器具均停止在上下移动范围的中央部的位置。即、使各栽种器具停止在各栽种器具的前端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位置。
通过使各栽种器具停止在上下移动区间的中央部,能够抑制各栽种器具在停止状态下与土壤干涉。
另外,如图5所示,安装在上联杆61及下联杆62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以第一栽种器具20a位于前方的结构配置。
通过使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后的位置错开,如图2所示,能够使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位置与从前后的位置不同的第一落下供给位置31a及第二落下供给位置31b落下的苗的位置一致。
另外,由于能够不限于直线状部分28地沿苗收放体22的旋转移动路径配置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因此能够减小机体的前后长度。
由于利用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同时进行栽种,因此在使第一栽种器具20a与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后方向的距离为栽种器具前后间隔70时,通过将栽种器具前后间隔70设为p×株距+株距/2(p为0以上的整数),能够利用四个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以及第四栽种器具20d进行锯齿(之字)形种植。
另外,通过将栽种器具前后间隔70设为p×株距,能够利用四个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以及第四栽种器具20d进行条播。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对具备刮板功能的移植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栽种了苗以后,该刮板对在内侧收放有苗的栽种器具的内表面自动地进行清扫。
本实施方式2的移植机例如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移植洋葱苗的洋葱苗移植机。
本实施方式2的洋葱苗移植机的整体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侧视图及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刮板机构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图8及图9表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栽种器具与刮板机构的关系的栽种器具附近的图。图8及图9表示栽种器具下降而位于栽种位置附近时的图,图8表示从机体后方观察的后视图,图9表示从机体的左侧方观察的侧视图。为了容易清楚说明栽种器具与刮板机构的前后的位置关系,在这些图作为透视记载的图。
本实施方式2的洋葱苗移植机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是在一个上下运动机构21的两侧个装配有两个栽种器具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做成使上下运动机构21两侧的两个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前后的位置不同的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将装配在上下运动机构21两侧的两个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装配在机体的前后方向相同的位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即、是能够通过上下运动机构21两侧的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进行条播的结构。
另外,对实施方式1的各栽种器具(第一栽种器具20a、第二栽种器具20b、第三栽种器具20c及第四栽种器具20d)为在栽种苗时前端部向机体的左右方向打开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2的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为在栽种苗时前端部向机体的前后方向打开的结构。
另外,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的侧面立体图,图11表示从刮板机构上部的左侧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12表示左侧前方上方观察刮板机构上部的立体图,图13表示从右侧前方上方观察刮板机构上部的立体图。另外,图14表示从左侧前方上方观察刮板机构下部的立体图。
使用图8~图14对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在上部的固定在机体框架19上的连接部件支撑轴80上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有开闭止动板74及主干部件板71-2。
在主干部件板71-2上固定有主干筒部71-1的上端部,由主干筒部71-1和主干部件板71-2构成主干部件71。另外,在主干筒部71-1的下端部焊接有刮板支撑板81。并且,在刮板支撑板81上焊接有两端部朝向后方的U字状的臂支撑棒81-1。
在端部安装有刮板橡胶75的两个刮板支柱82通过设在其中央部的孔在距离臂支撑棒81-1的两端部规定距离的位置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臂支撑棒81-1上。在臂支撑棒81-1的刮板支柱82的前后插入有规定数量的垫圈83。通过变更插入到刮板支柱82的前后的垫圈83的数量,能够调节刮板支柱82的前后的位置。
此外,连接部件支撑轴80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动轴的一个例子。另外,刮板橡胶75相当于本发明的刮板的一个例子,刮板支柱82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撑杆的一个例子。另外,主干筒部71-1相当于本发明的筒部的一个例子,臂支撑棒81-1相当于本发明的支点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开闭止动板74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部件的一个例子。
滑动杆77-3在主干筒部71-1内通过,滑动杆77-3的下部向前方折弯,在其端部焊接有U字状的刮板支撑棒77-5。另外,滑动杆77-3的上端部固定在弹簧支柱77-1上。
朝向刮板支撑棒77-5的前方的两个棒状部分插入到各刮板支柱82的端部所设的长孔中,与滑动杆77-3的上下运动对应地,刮板支柱82的端部进行上下运动,成为刮板支柱82以臂支撑棒81-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结构。
此外,连结有刮板支柱82的端部的刮板支撑棒77-5相当于本发明的杆部件的下端部的一个例子。
上下运动机构21的联杆的与第五栽种器具20e连结的后端部、例如在图3的上联杆61的后端部所连结的上连结轴67上,连结设在滑动支柱72-4的端部的联杆连结部72-5。另外,设在滑动支柱72-4的另一端侧的轴套部72-1外嵌于主干筒部71-1并与主干筒部71-1连结,滑动支柱72-4成为能够沿主干筒部71-1进行上下运动的结构。
第五栽种器具20e在与上下运动机构21的联杆连结的部分由联杆连结部72-5连结,因此滑动支柱72-4在伴随第五栽种器具20e的升降而向前后倾斜移动的同时,保持与升降的第五栽种器具20e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升降。伴随滑动支柱72-4的前后倾斜移动,主干筒部71-1也向前后倾斜移动,因此第五栽种器具20e与刮板橡胶7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得以保持。由于第六栽种器具20f与第五栽种器具20e一起进行升降,因此刮板橡胶75在保持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的同时向前后倾斜移动。
在弹簧支柱77-1的上部,以向弹簧支柱77-1的左右方向两侧延伸的结构设有弹簧支撑轴77-4,杆加力弹簧78挂在弹簧支撑轴77-4与主干部件板71-2之间,弹簧支柱77-1被杆加力弹簧78向下方加力。即、在主干筒部71-1内通过的滑动杆77-3被杆加力弹簧78向下方加力。
另外,在开闭止动板74上设有向左方向突出的解除杆支撑轴74-2,在上端部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支撑长孔73-2的止动解除杆73通过在支撑长孔73-2插入解除杆支撑轴74-2而被支撑在开闭止动板74上。由于支撑长孔73-2是前后方向较长的长孔,因此止动解除杆73以解除杆支撑轴74-2为基准能够向前后摆动。
止动解除杆73为棒状,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从上端附近至下端附近的杆孔部73-1。
此外,止动解除杆73相当于本发明的卡定解除部件的一个例子。
设置在滑动支柱72-4的轴套部72-1附近的上下位置的两个滑动销72-3插入杆孔部73-1,滑动支柱72-4与止动解除杆73连结,在滑动支柱72-4进行升降时,两个滑动销72-3在杆孔部73-1内滑动。
在开闭止动板74的上端前方部分设有切割而成的卡定部74-1。卡定保持弹簧79挂在弹簧支撑轴77-4与开闭止动板74之间,开闭止动板74的上部被卡定保持弹簧79向前方加力。
另外,在滑动支柱72-4的轴套部72-1附近设有端部朝向上方的推顶板72-2,在开闭止动板74上,在滑动支柱72-4向上方移动了时、推顶板72-2所接触的位置,设有向下突出的杆提升突部77-2。
利用轴套部72-1、推顶板72-2、滑动销72-3、滑动支柱72-4以及联杆连结部72-5构成上下运动部件72。
另外,利用弹簧支柱77-1、杆提升突部77-2、滑动杆77-3、弹簧支撑轴77-4、以及刮板支撑轴77-5构成杆部件77。
此外,将主干部件71、上下运动部件72、杆加力弹簧78、以及卡定保持弹簧79合起来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杆加力弹簧78相当于本发明的杆加力弹簧的一个例子,卡定保持弹簧79相当于本发明的卡定保持弹簧的一个例子。另外,推顶板72-2相当于本发明的杆推顶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8所示,在开闭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面对上下运动机构21一侧的中央部设有切槽部90,该切槽部90用于使刮板橡胶75顺利地进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内。另外,利用覆盖切槽部90的结构,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侧部分装配有PVC(乙烯树脂)制的遮蔽胶片91。
通过设置切槽部90,即使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开闭狭窄,也能够使刮板橡胶75进入嘴状部分的内部。另外,通过在嘴状部分的内侧装配遮蔽胶片91,能够防止落下供给苗时由切槽部90引起的苗的勾挂。
图8表示刮板橡胶75进入到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部的、刮板机构发挥作用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下降时为刮板橡胶75发挥作用状态,在进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部,且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上升的同时由刮板橡胶75刮落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表面的泥土之后,刮板支柱82转动,刮板橡胶75向下而成为非作用状态。
此外,刮板橡胶75向下的非作用状态相当于本发明的待机状态的一个例子。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的工作内容进行说明。
图10及图12表示刮板橡胶75向左右打开的、刮板机构发挥作用的状态。
此时,弹簧支柱77-1的弹簧支撑轴77-4未卡定在开闭止动板74的卡定部74-1上,弹簧支撑轴77-4被杆加力弹簧78向下方加力,因此杆部件77被主干筒部71-1的上端部限制而处于最下位置。
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从图8所示的状态上升时,杆部件7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通过杆加力弹簧78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最下位置,但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向前后的倾斜移动对应地,滑动支柱72-4也向前后移动,与滑动支柱72-4的前后移动对应地,外嵌有轴套部72-1的主干筒部71-1也向前后倾斜移动。因此,伴随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向前后的倾斜移动,通过主干筒部71-1的滑动杆77-3也倾斜移动,因此保持刮板橡胶75的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为基准的前后的位置关系。
由于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与刮板橡胶75的位置关系,伴随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向上方的移动,刮板橡胶75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表面的上方向下方移动,附着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表面上的泥土被刮落。
另外,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上升,则设置在滑动支柱72-4上的推顶板72-2的前端与杆提升突部77-2接触并推顶,抵抗卡定保持弹簧79并推顶弹簧支柱77-1。
若弹簧支柱77-1被推顶,则如图14所示,滑动杆77-3被拉起,刮板支撑棒77-5向上方移动。若刮板支撑棒77-5向上方移动,则两个刮板支柱82以臂支撑棒81-1为中心进行转动,安装在刮板支柱82的端部的刮板橡胶75向下方移动,成为非作用的状态。并且,通过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上升,刮板橡胶75成为非作用的状态,刮板橡胶75向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外部脱离。
另外,若弹簧支柱77-1被推顶,则弹簧支撑轴77-4被卡定在开闭止动板74的卡定部74-1。图11及图13表示弹簧支撑轴77-4被卡定在卡定部74-1的状态。
然后,向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供给苗并开始下降,在推顶板72-2的前端从杆提升突部77-2离开并下降时,开闭止动板74通过卡定保持弹簧79而对向前方的转动加力,因此弹簧支撑轴77-4向卡定部74-1的卡定状态得以保持。也就是,此时,杆部件77保持在被卡定部74-1限制的最上位置,因此刮板橡胶75被维持非作用的状态。
由于能够维持刮板橡胶75的非作用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刮板橡胶75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的前端部滑动。
并且,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下降并来到栽种位置时,配置在下侧的滑动销72-3达到杆孔部73-1的下端部,使止动解除杆73下降。通过止动解除杆73下降,插入到支撑长孔73-2中的解除杆支撑轴74-2下降,抵抗卡定保持弹簧79使开闭止动板74在图11中向右转动。
若开闭止动板74向右转动,则弹簧支撑轴77-4向卡定部74-1的卡定脱开,由于杆加力弹簧78的作用力,杆部件77猛力向下方移动。
通过滑动杆77-3向下方移动,刮板支柱82转动,刮板橡胶75进入栽种苗而嘴状部分打开的状态的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内部。
并且,如上所述,伴随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上升,反复进行刮落嘴状部分的内表面的泥土的动作。
此外,如图10所示,刮板支撑板81的前端部通过位置稳定用弹簧76而与埋土压地轮37的杆连结。利用该结构,主干筒部71-1的左右方向的晃动被抑制,能够防止在主干筒部71-1的内部滑动的滑动杆77-3的左右方向的晃动。
另外,由于每个个体的推顶量可根据部件精度来改变,因此图11所示的杆提升突部77-2希望采用能够调整突出量的螺栓。通过采用能够调整突出量的螺栓,能够调整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向上方移动时的杆部件77的推顶量。
另外,也可以代替刮板橡胶75而做成在刮板支柱82的前端设置旋转自如的滚动用辊。刮板支柱82的端部进入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内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上升,并且滚动用辊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内表面滚动,使附着在内表面的泥土落下。
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外表面接触的部分设置固定到机体框架等上的外表面刮板橡胶84。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栽种苗后上升时,能够刮落附着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嘴状部分的外表面上的泥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采用了在机体的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上左右并排地装配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结构,但在采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在机体的前后方向错开的位置上装配两个第一栽种器具20a及第二栽种器具20b的结构时,通过使插入到刮板支柱82前后的垫圈83的数量在左右的栽种器具侧不同,也能够适用本实施方式2的刮板机构。
通过使插入到刮板支柱82前后的垫圈83的数量不同,能够与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地自由调整左右的刮板橡胶75的前后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采用了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下降到栽种位置时,使用于解除弹簧支撑轴77-4向卡定部74-1的卡定状态的开闭止动板74抵抗卡定保持弹簧79并转动的结构,并采用了通过滑动销72-3使止动解除杆73下降的结构,但作为本发明的卡定解除部件,也可以代替止动解除杆73而做成如下结构:用缆线连结开闭止动板74的解除杆支撑轴74-2与上下运动部件72,在第五栽种器具20e及第六栽种器具20f下降到栽种位置时,利用上下运动部件72拉伸该缆线来使开闭止动板74转动。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移植对象物,以洋葱苗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栽种装置也能够作为栽种洋葱苗以外的移植对象物的栽种装置来应用。例如能够作为利用栽种装置的种薯用的栽种装置来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移植机能够稳定且适当地进行从苗供给装置向苗栽种器具的移植对象物的转移,因此能够应用于具备栽种秧苗或种薯等移植对象物的栽种装置的移植机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较高。

Claims (6)

1.一种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过下部开闭而对移植对象物进行栽种的栽种器具;以及使上述栽种器具以侧面观察为8字状的静轨迹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21),
上述8字状的静轨迹的交叉点位于比该静轨迹的最上点与最下点之间的正中间靠上方,
沿比上述交叉点靠上方的上述静轨迹的上述栽种器具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比沿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上述栽种器具的前端的平均移动速度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交叉点靠上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比在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轨迹的比上述交叉点靠下方的上述静轨迹的最大前后宽度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与栽种上述移植对象物的农田面的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以相互不同的相位上下运动的多个栽种器具,上下运动机构(21)构成为,在使上述多个栽种器具停止时,以上述多个栽种器具的高度一致的结构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栽种器具的内表面进行清扫的刮板(75),上述上下运动机构(21)做成一边使上述栽种器具的倾斜度变化一边使上述栽种器具上下运动的结构,上述刮板(75)做成由与上述栽种器具一起倾斜的连接部件支撑,并与上述栽种器具的倾斜度对应地倾斜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固定在机体(40)上的转动轴(80)连结的限制部件(7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转动轴(80)的前端连结的主干部件(71);与上述上下运动机构(21)连结且能够沿构成主干部件(71)的一部分的筒部(71-1)进行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部件(72);能够在上述主干部件(71)的筒部(71-1)中滑动的杆部件(77);连结在上述主干部件(71)与上述杆部件(77)之间且向使上述杆部件(77)下降的方向加力的杆加力弹簧(78);通过利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上升来推顶上述杆部件(77)而与形成于限制部件(74)上的卡定部(74-1)卡定的杆推顶部(72-2);以及连结在上述杆部件(77)与上述限制部件(74)之间且保持杆部件(77)被卡定在上述卡定部(74-1)的状态的卡定保持弹簧(79),
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做成如下结构:通过卡定解除部件(73)与上述限制部件(74)连结,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下降了时,通过上述卡定解除部件(73)使上述限制部件(74)转动,从而解除上述杆部件(77)对上述卡定部(74-1)的卡定,
在上述主干部件(71)的上述筒部(71-1)的下部设置支点部件(81-1),在上述支点部件(81-1)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支撑杆(82),在上述支撑杆(82)的一端连结上述杆部件(77)的下端部,在上述支撑杆(82)的另一端安装上述刮板(75),在上述杆部件(77)下降了时,上述支撑杆(82)转动,上述刮板(75)被抬起并进入上述栽种器具的内部,在上述上下运动部件(72)上升了时,上述杆推顶部(72-2)推顶上述杆部件(77),上述支撑杆(82)转动,上述刮板(75)下降而处于待机状态,并且上述杆部件(77)被上述卡定部(74-1)卡定。
CN201310146351.9A 2012-04-25 2013-04-24 移植机 Active CN103371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0112 2012-04-25
JP2012100112A JP5935486B2 (ja) 2012-04-25 2012-04-25 移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011A CN103371011A (zh) 2013-10-30
CN103371011B true CN103371011B (zh) 2017-03-29

Family

ID=4945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6351.9A Active CN103371011B (zh) 2012-04-25 2013-04-24 移植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35486B2 (zh)
CN (1) CN103371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2092B2 (ja) * 2016-06-28 2020-03-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及び移植機
JP6821132B2 (ja) * 2018-02-27 2021-01-2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KR102300521B1 (ko) * 2019-07-15 2021-09-09 경상국립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기계식 채소류 정식기 후방 이식장치
CN112740883A (zh) * 2021-02-05 2021-05-04 哈尔滨禾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膜上开口与插秧栽植作业组合式栽植臂
CN116998287B (zh) * 2023-06-17 2024-04-2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地轮驱动的双垄四行覆膜型菠萝移栽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09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陈邦仁 水稻钵苗移栽机
CN201758545U (zh) * 2010-07-02 2011-03-1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钵苗移栽机行星轮系取苗装置
CN102301855A (zh) * 2011-06-27 2012-01-04 浙江理工大学 钵苗移栽机行星轮系连杆组合取苗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726Y2 (zh) * 1985-03-05 1992-03-17
JPH0763249B2 (ja) * 1985-03-05 1995-07-1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857579B2 (ja) * 1994-05-13 1999-02-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野菜移植機
JP3238598B2 (ja) * 1995-02-24 2001-12-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移植機の苗取出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03810A (ja) * 1999-10-08 2001-04-1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野菜移植機
JP4381562B2 (ja) * 2000-05-09 2009-12-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移植機
JP4540181B2 (ja) * 2000-05-19 2010-09-0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野菜移植機
JP5083712B2 (ja) * 2007-12-21 2012-11-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野菜苗移植機
JP5526560B2 (ja) * 2009-02-25 2014-06-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複数条植え苗移植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09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陈邦仁 水稻钵苗移栽机
CN201758545U (zh) * 2010-07-02 2011-03-1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钵苗移栽机行星轮系取苗装置
CN102301855A (zh) * 2011-06-27 2012-01-04 浙江理工大学 钵苗移栽机行星轮系连杆组合取苗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35486B2 (ja) 2016-06-15
JP2013226067A (ja) 2013-11-07
CN103371011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1011B (zh) 移植机
JP2008131893A (ja) 苗植機
JP5817288B2 (ja) 移植機
JP2015043731A (ja) 田植機
JP6590151B2 (ja) 苗移植機
JP5561394B2 (ja) 苗植機
JP5348222B2 (ja) 苗植機
JP2007143521A (ja) 複数条植えの苗植機
CN110167333A (zh) 插秧机
JP4200299B2 (ja) 苗移植機
JP5880150B2 (ja) 移植機
EP3195712B1 (en) An improved transplanter machine for seedlings rooted in sods
JP6524045B2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8131960A (ja) 植穴形成装置
JP2010075129A (ja) 苗移植機
JP5585567B2 (ja) 苗植機
JP5870485B2 (ja) 苗移植機
JP2005341860A (ja) 移植機
CN102480914B (zh) 种植机
JP2017006150A (ja) 田植機
JP2014000044A (ja) 複数条植付機
JP6952612B2 (ja) 苗移植機
JP5652459B2 (ja) 移植機
JP4167365B2 (ja) 野菜移植機
JP2005006506A (ja) 野菜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